当前位置:育文网>作文>体裁作文> 春节的作文

春节的作文

时间:2024-02-27 12:42:04 体裁作文 我要投稿

春节的作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春节的作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春节的作文

春节的作文1

  阶馥舒梅素,盘花卷烛红。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

  ——题记

  步转回廊,华灯初上。

  行走世间风尘满袖,蓦然回眸,照归途现,红尘仆仆,烟火未尽,思绪难书。

  白梅舒展,暗香涌动。早早入夜的春日里,街灯亦提前明亮了起来,点点如星洒落在沥青铺平的长街,如火似焰。今夜灯火似乎格外璀璨,除去街市上的繁星,家家户户门前也都亮起了一—轮“朝阳”,高悬在屋檐下。人们在欢笑声中晕红了脸颊,好似被这朝阳般的灯笼染上了色彩,今宵的沉醉定会早早唤醒新年的曙光。

  送别风云变幻的庚子之年,我们一路坎壈,一路坚持,终于又迎来新桃换旧符的时刻,灯火中希冀在跃动,残风里春信在呼唤,人间的温情跨越如此岁月和命运之阴霾,将记这个春节,亦显弥足珍贵。

  望向古褐色门小巷尽头的那剪冬梅,在绮丽烟火中,瞬如虹彩,异常动人。外鞭炮声噼里啪啦一顿响,裹挟着火药味儿的空气四处逃逸,红纸随风而飘散一地。待父亲拜过了天,拜过了厅堂上的财神爷和厨房里的灶神,除夕夜就开始了。除夕夜,免不了的是一顿丰盛的吃食。母亲从午饭过后开始准备,到了晚上,一口大锅“滋啦”几声,伴随褐黄油光滚滚,餐桌上便摆满了大大小小各种美味菜肴。桌上热气腾腾,桌下的一家六口亦是笑呵呵乐个不停。此时,爷爷奶奶催促我吃个红鸭蛋,弟弟唤着妈妈夹碗粉干,爸爸一边给爷爷奶奶夹着鸡肉一边又嗔怪着他们总是忙里忙外不肯休息。柔和的灯光下,迁就我口味的,是清汤火锅冒出一簇又一簇的热气。一块块鸡肉金灿灿又油光发亮,家乡特有的粉干掺了酱油的颜色,自家种的青菜,奶奶坛子里腌了许久的酸萝卜,用红纸抹过的油红鸭蛋……随杯换盏一顿响,仿佛一年里能吃到的所有美味都在这张桌上,而一年里所有的不愉快都在此刻烟消云散。这时我耳朵里听到的,眼睛里看到的,嘴里吃着的,鼻子里嗅着的,酸甜苦辣咸都是团圆的味道。

  桃符张展之上有红灯高挂,灯光映照之处有梅花新绽。大年三十夜晚的那顿饭,无论多远,都会赶来,无论多忙,亦会放下。年节的盛宴在碗筷叮咚中开幕,一年的苦辣酸甜就要溶成杯中佳酿,一饮而尽提前在欢聚的筵席之上迎接春来。电视机旁依旧守候,即便不再为节目而满心期待,也愿意沉浸在团圆的温馨中笑意满怀。我看傍晚车水马龙,游子奔赴各自心中殿堂,我看到门前老人踱步,始终看向他回来的方向。在除夕这夜,旧年所有的担忧和想念,都化作杯盏,化作佳肴,融进巷子尽头白梅欢香肆散欢声笑语声中。

  华灯烂漫,辗转反侧,眼尽头,除了那剪风中白梅,亦有不少期待。大年初一,我虽不必走亲戚,却亦要起个大早。母亲自是起的比我早,在厨房里准备早上的吃食。我知道,她亦一定泡好了“茶”。这里的茶,并非是我们平时所喝的红茶绿茶,而是用冰糖水加上捣碎的生姜,裹着糖衣的花生以及雪白的米苞。茶是刚泡的,握在手心里十分暖和。作为家里的“大姐儿”,敬茶这个任务自然是交到了我的手上。所谓敬茶,便是小辈手托茶杯请长辈喝这新年的第一杯茶,长辈在喝茶前也会对小辈说一些祝福期冀的话语。我右手托着茶杯,左手扶着杯身,微微前倾低头,听着爷爷奶奶对我的祝福,而后递去茶,整个过程虽不到一分钟,却让我感受到重如千钧的'文化底蕴。虽已告别娱乐匮乏和物质贫瘠之年代,这样的习俗却温润着我的文化生活,慰藉我的人伦情感。父亲不善言辞,只是接过我的茶便喝了,但我明白,他的心里,对我的祝福与期待岂是一两句话就可以说完的。一盏盏茶送出去,祝福盈盈,年味亦是满当似溢那杯茶盏,温馨依旧,回看白梅,心之所感尽是年味绵长,芳香四溢。

  群星结灯彩,霜风吹遍,掩映九天光灿。佳节醇酒殷勤看,红影摇曳,夜光杯盏。正是岁末春头,万家灯火璀璨。梅香味浓,先叶开放;花梗无毛;花萼淡白;萼筒宽钟,被短柔毛;萼片近圆,先端圆钝。素日冽风尚在梅花枝上成一树素色幽梦,几只归来的春燕便试探地将那玉带裁成几段,宣告春讯将至。窗前的我只静待火红灯笼落下时,满坡梅花似云如雾。身体中的木头又刻下年轮一道。时间的更迭如层层相叠的浪潮,裹挟着旧日回忆,又送来新的景致,伴随花香,最是辞旧迎新的节点引人感慨,回忆与期待都让心潮涌动不息。

  暗巷深处的白梅,烂漫璀璨依旧……

春节的作文2

  一道道晨曦划破夜空;一个个灯笼飞上屋檐;一幅幅对联贴上墙壁;一件件新衣奔离衣柜;一声声爆竹响彻天地;一片片彩霞空中飞舞;一阵阵欢呼请出红日;一句句祝福口耳相传

  ——过年啦!

  整个神州大地在欢腾,全球各地的华人欢度春节。期待春的信息。一缕缕春风送来泥土的芳香,消融的冰雪在阳光下分外灿烂。放眼望去,处处都是一片耀眼的大红,充满了欢乐和喜庆!

  披挂上新装,漫步在宽阔的街道上,两边的店铺几乎都关了门,只有寥寥几家大张旗鼓,一件件包装精美的货物在门口堆积如山,让人看得眼花缭乱。街上空荡荡的,干净而整洁,抛弃了腊月的喧嚣吵闹,人山人海的忙碌场面,任人漫步踏春。一辆辆摩的、小汽车载着欢乐的人们,还有那大包小包丰富的年货,奔向翘首期盼儿女团圆的父母家,过个和谐幸福年!

  通向细长深邃的巷道,一对对春联喜气十足,趣味横生;一个个“福”字遁劲有力,金光灿灿。这大多都是“老年晚阁”,是“年”中最欢乐热闹的地方。一辆辆机动车到此,车上走出了满面春风的儿女;一扇扇大门前大都站着神采奕奕的爹娘。车空了,一栋栋房中飘出欢声笑语;路窄了,占道的是丝丝缕缕扯不断的亲情。

  年味浓,最浓是子夜。一家人围坐在饭桌旁吃一年一顿的特殊大餐——年夜饭。我们河套的年夜饭,特别有风味。什么河套硬四盘,猪肉烩酸菜,各种时令小菜摆满饭桌。一家人开怀畅饮,共叙亲情。既有了口福,又填抱了肚子,还温暖了心坎。红灯笼发出火红柔和的光,是那样美丽!在这个美好的团圆之夜里,那万家美丽的灯火,会是多么灿烂的景象啊!,客厅里早就摆好了另一桌。干净透亮的茶几上,被一盘盘干果、水果、糖果占得严严实实,电视机里的主持人也都穿上了漂亮的节日红装,说着喜庆吉祥的话语,一些往日严肃冷冰的节目也变成了人们喜爱的春节奇闻趣事,逗得众人乐开花。但是,只要八点一到,千家万户的视听会变为同一个节目,那面容会便变成同一种模样。

  我觉得,这次春节联欢晚会气势宏大,节目繁多,气氛和谐热闹,十分精彩。既有诙谐幽默的小品,也有激情飞扬的歌舞;既有南方的典雅秀丽,诗情画意;又有北方的激情四射,热情豪放。真是让我大饱眼福!春晚的众多节目中,我唯独喜爱两个节目。《民工进城》、《心里话》。《进城》展现了当代大学生勃勃的生气和创新创造能力,让人眼前一亮,把城市中民工这个特殊群体的精神风貌,给人以动感、积极、向上、努力不懈的感受,让人在眼花缭乱的动作之中,对民工有了一种更崇高的敬意。

  我想《心里话》定是震动最大的节目,一群乡村娃,一身身土里土气的衣服,一张张质朴的面孔,足以打动人们。也许没有歌舞的热情四射、婉转动听;也许没有相声小品的风趣幽默、妙趣横生;也许没有明星大腕的霸气十足、风风火火的表演,但是一句句话语之后,掌声浪浪、如水如潮,许多人当即洒下了晶莹的泪水。天然弃雕饰,清水出芙蓉。最无邪的`面孔和最真挚的话语是最威猛的催泪弹,这种威力和轰动使人们铭记心间。

  心思舞动,心潮澎湃,新年的钟声向我们走来,每个人的心被春的美好而吸引着,守岁将迎来春的脚步。夜色如纱,星光灿烂,清风拂面,枯枝萌动,新泥飘香,欢歌飞扬。春在冬的孕育之中,羽翼丰满,即将来临。大地四方无不荡漾着春的气息!歌星的歌喉里多了一分盼春的急切,笑星的笑容里多了一分春的灿烂。春要来了!要来了!秒针轻盈的步子即将送走疲倦的神犬,一声声清脆的钟声将迎来可爱的金猪。

  春终于来了,随着时、分、秒针一家的团聚,那爆竹声便如洪水一般挤破浮冰冲击过来了。一朵朵礼花如春笋般涌上夜空,刹那间,天空一片万紫千红、百花争艳的瑰丽景象。一声声巨响也飘来了,震得屋顶抖落下阵阵雪宵;一颗颗彩球升空,划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连星月也暗淡失色了。真是火树银花不夜天,千姿万态美如画。身影如洪水般阵阵如浪,烟火如丛树中万鸟齐翩翩。此消彼绽、此逝彼放,仿佛一卷时时变幻的画,给人以梦一般的感受!

  春终于来了,下一个精彩的春秋又在期盼着我们洒下汗水,书写这一个灿烂的金猪年!

春节的作文3

  新春佳节,到处响起了轰隆隆的鞭炮声,空气中洋溢着喜庆、欢快的气息。我们一家人准备好了去西安旅游。就在大年初三那天的早上,太阳还没升起来的时候,我们就兴致勃勃地起床搭轻轨去广州,再转乘地铁到了飞机场。为了赶路我们一行人都没吃早餐,所以都到了一家机场里的早餐店狼吞虎咽地吃了一顿。十点到了,登机的时间到了,我是第一个上飞机并迅速地找到自己的位置坐好的,飞机在轰轰的引擎声中起飞了,像雄鹰在云海中翱翔。往外看,一片片的云海多么雪白,就像登上了天宫。云缝间依稀的看到房屋、花园、纵横交错的公路、川流不息的汽车,一切都像手里的玩具一般,却又摸不着。

  大概在下午1点左右终于到达目的地。我们在西安钟楼附近的旅馆住下了,钟楼每小时都会播放一次悦耳的音乐——东方红。这白天还好,可一到了晚上睡觉的时候,感觉敏锐的老爸就惨了,一个小时醒一次,整晚不得安宁。在第一天的晚上,我们吃过晚饭后就去了在西安大名鼎鼎的回民街,我们买了很多东西,我就买了一套精致的迷你茶壶和许多香喷喷的羊肉串,好吃极了!

  第二天,我们兴奋的来到陕西省国家博物馆,里面的文物琳琅满目,有兵器、有铜鼎等等。还有秦始皇陵墓里的两辆用龟壳做的迷你马车和一大堆兵马俑的复制品。花了大半天时间我们才观赏了不到一半的文物。直到午饭时间才依依不舍的离开。

  接下来这天,我们兴致勃勃的来到了我们最最期待的景点,也是我们这次旅游最主要的景点——秦兵马俑。我们专门请了一位导游姐姐来为我们讲解。姐姐说:“据仪器探索,秦兵马俑占地足有两个半台湾的大小”。我们先去了一号坑,那里的兵马俑们排兵列阵,每个陶俑的外貌各异,像真的一样活灵活现。到了二号坑,我们看见了许多尸骨,看得我一惊一乍的,仿佛那些尸骨下一秒就活过来似的,果然像传说中的一样恐怖啊!到了三号坑,那里是一个指挥部,有许多卫兵把守,就像现场作战一样。我仿佛穿越到了秦朝时代,千军万马、一场激战就在我的眼前展开了。

  这一天,天蒙蒙的还没完全亮起来。我们一从旅馆下来,就立刻飞一样似得奔向了这部十五座的`出租车,让司机叔叔载我们去华山。一到达目的地,展现在眼前的便是巍然屹立的华山。往山这边看,连绵不断的群山仿佛一条长龙飞向天边;往山那边看,群山重叠,仿佛海涛奔腾,巨浪排空。阳光在白雪的衬托下,显得分外灿烂。洁白的雪,在阳光照耀下闪烁着晶莹的光芒,真是“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这时,妈妈去买搭缆车的票,这样可以大大节省上山的时间和力气,我和爸爸则走向了纪念品店。买了一柄木剑。木剑上用黑色颜料写着华山论剑四个字,还画着一座华山的图画呢!

  搭完缆车后,我高呼道:“哇,好大的雪呀!”远看,一片银白色的世界展现在眼前。大地好像披上了过冬的棉被,树木仿佛被披上了一层银纱。山道上,人们小心翼翼地迈着步,生怕滑到。可是,再看看走在上山路上的小朋友们,却蹦蹦跳跳,就像不在乎滑到在雪地上。他们银铃般的笑声给高耸入云的华山带来了生机。这时,一股清风吹来,把枝头上的雪吹落下来,飘飘洒洒,纷纷扬扬,就像一群银白色的蝴蝶漫天飞舞,十分美丽。

  我们正式开始爬山了,可我们爬到半山腰时,却看见一个四五十岁左右的中年男子不停地在翻越栏杆捡着一样样东西放进垃圾桶,我慢慢地走近那名中年男子,原来,他捡的竟然是一件件的垃圾。我心里想:这位叔叔真厉害,竟然能不怕危险,维护着华山的清洁卫生。这些垃圾就像污点,而华山就像一张洁白的纸,但这些“污点”把“纸”给污染了,而这位叔叔却像一块橡皮擦,把“污点”给清理干净。这位叔叔真伟大呀!

  到了最后一天,我们要回家了。回家的路上,我一直回想着这几天的旅程。古人那多么伟大的创造力、我国那多么壮丽的山河、还有那值得我们尊敬的环卫叔叔,都让我忘不了!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

春节的作文4

  社会在进步,人们的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在忙碌之中,许多中国传统节日逐渐淡出人们生活,就连最重要的新年也不例外,年味是一年淡过一年。其实,“年”自有它的独特。

  广义的春节包括除夕,大年三十和除夕是同一天。特定意义的春节是指大年初一,农历新年的第一天。除夕是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也就是大年夜。因常在夏历腊月三十或二十九,故又称该日为年三十。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那天晚上叫“除夕”。春节俗称“年节”, 自汉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即“年”),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延续至今。

  过年时,又有很多习俗。

  先是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 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干干净净地迎新春。

  然后是贴春联。春联亦名“门对”、“春帖”,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故名。春联的一个源头是桃符,另一来源则是春贴。春联真正普及始于明代。原来的春联题写在桃木板上,后来改写在纸上。桃木的颜色是红的,因此春联大都用红纸书写。春联又富吉祥,避邪的意思,人们在过年时贴春联的方法为:面对大门时,上联在右,下联在左,横批文字顺序为从右至左。另一种常用的贴法,是在解放后由于横式书写格式改为由左向右,春联也可以上联在左,下联在右,横批顺序也是从左至右,适合人们的阅读习惯。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人也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

  还有放爆竹。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人们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放爆竹又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但是在今天如果过量燃放爆竹烟花,不仅会破坏环境,也会带来一定的噪音污染,因此只要微微的表示下即可。

  最最重要的当属 年 夜 饭。年 夜 饭总要在年三十当天掌厨做出来。在北方,大年初一的饺子也要在三十晚上包出来。吃年 夜 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合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心头的充实感真是难以言喻。人们既是享受满桌的佳肴盛馔,也是享受那份快乐的气氛,这天,即使不会喝酒的,也多少喝一点。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 夜 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这就是守岁,俗名“熬年。守岁又象征着把一 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最后就是拜年了。 “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亲朋好友亦相互登门或相邀饮酒、礼尚娱乐 。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直到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

  过年是我们的传统节日,是其他节日都无法替代的。我们亦应该对所有传统节日都留有几分敬畏之心,因为它们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因为那是中国人的习俗。

春节的作文5

  天津春节的时段广义上是指从农历腊月初八腊八节开始,一直到二月初二龙抬头结束。天津民间有“没出正月就算过年”的说法。但狭义上讲,天津春节当天仅指大年三十和正月初一。

  腊八节是在农历腊月初八。这一天,家家开始熬腊八粥,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豆子、米、干果,给孩子们做还要放红糖、白糖。还有腊八蒜,把大蒜剥了皮,泡入醋内,再加白糖,拌匀。过年时,人人吃饺子。等吃饺子时打开,那蒜就呈翠绿色了,给白白胖胖的饺子又添了一种美味。

  准备过年,大人们忙,孩子们也忙。福字、吊钱儿、灯笼、窗花都是要买的(也有的自己做)。孩子们更是在烟花摊前挑来挑去,不买一大兜不行。最后大人带着孩子们去买各种各样的糖、蜜饯、干果。吃的、穿的、玩的、用的都要买齐全了。

  腊月二十三就是小年了,孩子们吃着糖瓜儿,等着天黑。吃饭后,大人带着孩子们去放焰火。屋内的人听到外面的烟花声一点儿也不会觉得烦。那些烟花把黑夜衬托得无比美丽。

  这一天孩子们也要吃糖,街上卖的糖有长方形也有瓜形,这些糖统称为“糖瓜儿”,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嚼在口中又黏又甜。

  关于腊月二十三,还有一个传说:

  传说有个神为“灶王神”,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灶王龛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没有灶王龛的人家,也有将神像直接贴在墙上的。有的神像只画灶王爷一人,有的则有男女两人,女神被称为“灶王奶奶”。这大概是模仿人间夫妇的形象。灶王爷像上大都还印有这一年的日历,上书“东厨司命主”、“人间监察神”、“一家之主”等,以表明灶神的地位。两旁贴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以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

  灶王爷自上一年的除夕以来就一直留在家中,以保护和监察一家;到了腊月二十三日灶王爷便要升天,去向天上的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送灶神的仪式称为“送灶”或“辞灶”。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因此,对一家人来说,灶王爷的汇报实在具有重大利害关系。

  送灶,多在黄昏入夜之时举行。一家人先到灶房,摆上桌子,向设在灶壁神龛中的灶王爷敬香,并供上用饴糖和面做成的糖瓜等。然后将竹篾扎成的纸马和喂牲口的草料。用饴糖供奉灶王爷,是让他老人家甜甜嘴。有的地方,还将糖涂在灶王爷嘴的四周,边涂边说:“好话多说,坏话别说。”这是用糖塞住灶王爷的嘴,让他别说坏话。

  今日,人们在腊月二十三吃的糖瓜儿,就是为了粘住灶王爷的嘴而制成的。

  最忙的日子莫过于二十三之后了。家家户户都要大扫除一次,各种食材更要准备充足,因为大多数的店铺都在正月初一到初五关门,什么鸡、鸭、鱼、肉、米到了正月初一绝对难买。

  到了除夕,全天津都沉浸在热闹的海洋。家家都忙活着年夜饭,酒肉的香气飘散四方。大人孩子一大早就穿上新衣裳,收拾好自己就跑出去把对联、福字贴在门外,屋内就在窗户的玻璃上贴窗花、吊钱儿。家家熬夜,每晚灯火通明,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工作的人也都放假了,抢票赶回家和家人过年、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年级很小的孩子,所有人都要守岁。

  转天是正月初一,虽然还有些放焰火的孩子,但比除夕到腊月二十三这三天的少多了,全天津大部分人都在休息。有的孩子们和爸爸妈妈去到亲戚家串门,给亲戚家孩子送红包;有的全家在家里接待客人(倒不分什么男女老少)。好多地方都有庙会。极爱逛庙会的是孩子们,是为了看花灯,买些新年专卖的小玩意儿和小吃。

  正月初六店铺开门,但也不是全部,还是有少数铺子继续休假。开门的铺子也不忙,还是可以抽点空去逛庙会。

  正月十五又是一个高潮——元宵节。一个个圆圆的小汤圆儿,是孩子们的最爱。

  街上,家家户户倒不至于张灯结彩,但都挂上了各式各样的花灯、灯笼。孩子们有的找大人领着到街上玩儿,有的在家里欣赏家中的纱灯。

  正月十六春节就结束了。孩子们再歇些日子就该去上学了,大人们也该去上班了。天气渐渐转暖,春天就快来了。

  这便是天津的春节。

春节的作文6

  今天爱人和小孩回老家过年了,我们还要坚守岗位。回想那时过年的气氛比现在浓多了,不管是走得多远的孩子,在三十的这一天都要回到家中,回到父母的身边,因为三十晚上是一家人团圆的日子。记忆中,过年最快乐的就是有新衣穿,有好吃的。那时在我的家乡流传着这样一名俗语“大人望攒钱,小孩望过年”,因此那时总觉得过年要等好久好久。所以过年不仅有了快乐,还有一份期盼。一到腊月也到了年关,家家户户也就开始了过年的准备工作。

  我的老家坐落于鄱阳湖南岸,信江下游,三面环水,枫株湖水库环绕村子的南西北三个方向,故乡门前的那个池塘母亲教我叫印塘。我家乡的人们把过春节叫过年,过年也就成了农家人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但现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年是越过滋味越淡了。而都市人离年就更远了,反而过洋节却越来越流行,越来越火爆,什么圣诞节、情人节,仿佛一夜之间中国人都成了洋鬼子,街上行走的人们手里不是捧着情人节的红玫瑰,就是肩上扛着一棵圣诞树,给都市平添了一些异域风情。不过,年在我的记忆中却永远是那么的美好。

  每年的除夕的前一夜也就是农历小年的那一夜,直到今天,每家还是要带着丰富的供品去祭供。因为哪毕竟是樟树“外公”居住的地方呀!过年,敬神是与吃饭同等重要的事。腊月二十三敬灶神,三十晚上敬祖先,直到正月初三把祖先送走,天天一日三餐都要烧香敬神,敬神是家中男主人的专利,丧偶的女性是万万不可的,除非她是家中最年长的,这使我想起了《祝福》中的祥林嫂。敬神时很有些讲究,烧香前一定要洗干净手,先是摆上供品,然后才点上香和蜡,等一切准备好了,家中的主妇才将煮好的饭菜一样样端到供桌上敬神,放一挂鞭炮,敬神就完了,这时家人才能吃饭。在小孩的眼里,祭神的程序确实有些繁锁,好多时候都等不到敬神了,就开始抓供品吃了,常常被大人骂。说到敬神不得不提起我村子里面那颗老樟树,村子里面都有一个风俗习惯:廿九下午家家户户都要担着猪头、鸡、鸭、米饭等贡品去祭拜村子里面那颗老樟树(号称樟树“外公”),确保村子里面老百姓一年四季平安幸福,大家身体健康。

  我们村里农历三十哪天是过早年,记得那个物资比较奇缺的七、八十年代,为了把春节年货办得丰盛一点,村里人都会提前几天去采购年货,当腊月八的腊八粥摆上桌的时候,年也就到了,腊月二十三敬过灶神,全村人就开始为年三十的年夜饭忙起来,对于大人们来说,过年最重要的'似乎就是那顿年夜饭了。说来也是,那时物资短缺,买什么都要凭票排队,所以一顿年夜饭的材料要准备好几天,用大人们的话来说就是一年到头就为了这顿饭,岂有不认真对待的道理,即使是再穷的家庭,也要准备一顿像样的年夜饭,因而是一家比着一家,看谁家吃得更好,准备的食物更丰富,更有特色。所以,三十那天的中午,家家户户打杂的人就来到村中的小河边,一边洗菜,一边聊天,顺便说说过早年吃些什么东西。

  记得我们小的时候,母亲和姐姐三十那天早上四五点钟就会起床烧早饭,张罗过早年吃的饭菜,母亲蒸好一甑饭,姐姐一起帮忙烧好水煮青鱼、猪头、蹄花、红烧甲鱼、余干豆腐、炖鸡和板鸭等十几个菜。吃饭前,父亲还要领着大家一起祭拜祖宗,我特别喜欢放鞭炮,每年放鞭炮基本上都是我包掉。放完鞭炮就开始吃年饭,父亲和我当时还要喝白酒,每次都会喝得醉惺惺的样子。吃完饭就可以打开大门,出去串邻居家的门。记得我曾经问过我的父亲:为什么我们村子里要过早年,流行的说法就是:我们村靠近枫株湖畔,大家吃了早饭就要出去打鱼或者干农活什么的。所以一直流传已久。不过现在大家不会起得那么早,而是天亮就会起来烧年饭。而且平时吃的东西多了,过早年也只是一种形式,年饭吃的东西与平时没有什么大的区别。

  那时候故乡的村民往往穷得食不果腹,衣不遮体。过年对大人来说是很重要的事,而对孩子们来说当压岁钱变成手中的食物或玩具时,年也就过完了。所以初一刚过我们就又盼着下一个年,并在一年一年的盼望中长大,这使我想起那句诗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春节的作文7

  圣诞和元旦的狂欢劲还未散尽,城里人就又列出了长长的购物清单。在商家强劲的促销攻势下,往返于商场与家之间,大包小包的年货礼品请回家,期盼着春节狂欢的到来。

  村里人没有过圣诞与元旦的习俗。但一进腊月,人们的脚步明显就不一样了起来。女人们一趟趟的往集上赶,给男人,给孩子,给自己提回一件件的时新衣裳;外出务工的男人们也提前回到家,收拾庭院,打理年货。孩子们看似卯足了劲儿的复习功课,其实小小的心里早已痒痒得不行了,一门心思的盼着放寒假哩!

  忙忙碌碌中时间总是过得很快,不知不觉间孩子已经满巷子的跑了,清脆的鞭炮声也零零碎碎地开始响了——小年儿已经到了跟前。

  祭灶的糖瓜早已经备好了。二十三晚上,人们用粘牙的糖瓜糊住了灶王爷的嘴,清脆的鞭炮声里,一把火送灶王爷上了天。大伙儿都在心里默默地期盼着,希望灶王爷到天宫后说吉祥语,报吉祥事,为人们带来又一个风调雨顺的吉祥年!

  冬日的暖阳里,人们搬出了家里的坛坛罐罐,撕去了褪色的对联年画,扫去了积年的尘土和蛛网,揭去了床单和被罩;这时候,洗衣机一刻不停的转着,扫帚一刻不闲的挥舞着。待天黑时,屋里一下就亮堂了许多。匆匆吃上一口饭,女人就又烧上一些热水擦洗了起来。暗夜里,屋里的灯亮了许久许久……

  几个小时后,天还未亮,农家院里的灯又亮了。只见院里已经架起一口大锅,锅里的`水已被烧了个热气腾腾。随着七八个年轻小伙的进院,院里一下子就闹热了起来。小伙子们直奔猪圈,睡梦中的猪被惊醒,在不大的猪圈里与人们对抗着,躲闪着。无奈何自己体重身笨,终究抵不过人多势众,被人们揪耳朵的揪耳朵,拽腿的拽退,抬着出了猪圈。猪死命地扯着嗓子嚎叫,拼命地挣扎,但被人们压了个动弹不得。满脸杀气的杀猪匠手执尖刀,认准动脉一刀下去,如注的鲜血随着猪的嚎叫声喷涌而出。渐渐地,猪的叫声越来越小,血流得越来越慢,身子渐渐无力。在猪还没有完全死亡的时候,人们手脚麻利的为猪褪毛,开膛。待太阳升起时,一整只猪就被人们大卸八块,分而购之了。

  鸡舍里的鸡们惊恐不定的目睹了猪被杀的全过程,咄咄不安地猜测着自己的命运。果然,猪的事料理完毕后,鸡舍开了,一只大手伸进来,抓走了可怜的鸡。在鸡的喉管被人们割断的时候,鸡悲哀地闭上了眼睛:唉!终究逃脱不掉人们一盘菜的命运!

  屋里,女人们忙着和面,揉面,蒸一种祭祀用的大白馍。待馍蒸熟时,望着白白的、瓷光瓷光的、麦香四溢的大白馍,热气氤氲里的女人们满脸都是幸福的、充满希望的笑。

  夜里,屋里又架起了油锅,炸麻花、麻莲、豆腐,花生米,天亮时,一盆盆、一盘盘金黄的麻花、麻莲、豆腐摆在屋里,满是富裕,满是吉祥。那个清冷的夜啊醉人的油香弥漫了整个村庄的上空。

  在村里人忙着准备年节吃食的时候,城里人一刻也没闲着。为一张回乡的车票跑细了腿,费尽了心。待车票捏到手里后,一颗心才放回了肚里,随即加入了春运的大潮。

  当除夕的第一缕阳光照亮村庄的时候,人们嘴里哈着白汽,纷纷走出家门,来到巷里开阔的地方。早有人抬来了圆木、绳索,人们准备缚秋千了。此时,德高望重的老教师家里,老教师龙飞凤舞,挥毫泼墨。对联写好,往秋千上那么一贴,人们“哼唷”一声,秋千就被稳稳地立了起来。人们散去,秋千下立即成了小孩们的世界。

  人们最后一次扫净了院落,摆好了烧“牛犊火”所用的五谷秸秆,贴好了门神对联,门首插上了青翠的、辟邪的柏枝。满屋满院是红彤彤的一片,空气里到处弥漫着醉人的火药味,耳际充盈着脆脆的鞭炮声,火红的灯笼在夜风中微微晃动。

  一切准备好了,人们以一种急切的心情期待着新年春晚的开场。

  列车上,汽车里,车轮滚滚,归乡的游子步履匆匆。沿途此起彼伏的鞭炮声更是撩拨着他们归心似箭的心,恨不得一步跨回家里。而此时,家里也有一双眼睛期盼着,只等那双外出的脚步踏进门,喜庆、热烈,团圆、温馨的春节正剧就要开场了!

春节的作文8

  这几年春节的时候总听到一些声音:“现在春节真没意思”“没以前热闹”……每每此时,我就纳闷儿:过去的春节什么样,现在有啥变化呢?

  和妈妈一起聊天的时候,我终于对比了解到今昔春节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一、饮食

  妈妈说,过去,孩子平时少有零食,于是对过年得来的糖果、糕点等,视如珍宝。一块糖,小心翼翼地剥开,舍不得一口吃下,先伸出舌头舔几下,早已甜到心里;过年时孩子们总会收集一些“珍藏品”,舍不得吃,等到大人提醒“快要坏了”才不舍地放到嘴里。春节期间,饭桌上的菜是素菜靠边站,荤菜全吃光,因为平时少油水,春节期间总算见到荤腥了,孩子们吃得小肚子像气球,筷子还舍不得放……我妈回忆这些的时候,幸福感十足。

  而今的春节呢,孩子们对零食、新衣的欲望已不太强烈,除非是亲朋好友从外地带回新奇的`特产小吃。餐桌上,一顿饭吃下来,荤菜动得很少,倒是素菜一扫光,为啥?日子好了呗,日常饮食中营养已够了,人们更注重吃得健康了。

  对于饮食方面的变化,我的观点是:它是经济发展、生活富裕的体现,是好事。觉得过年“没意思”的人可从养生保健的角度研究研究春节饮食文化,这话题肯定火爆!

  二、团聚

  过去过年,一进入腊月,出门在外的人就纷纷往家赶,不论多远。除夕夜,全家老少同坐于桌旁,吃着团圆饭,话着家常,其乐融融。正月初一大拜年,天刚蒙蒙亮,鞭炮声四起,大人小孩走东家串西家,“恭喜发财”“祝身体健康”等吉祥话不绝于耳。

  这个传统现在仍保留着,因为“亲人团聚”从来就是春节的重头戏,“家”“根”的意识在中华儿女心底十分强烈,这是西方人无法相比的。现在,传统之中又添了现代的元素,现在服务行业多了,一些人春节期间也离不开工作岗位,于是电话、手机、电脑等成了远距离团聚的载体,稍解他们的思亲之苦; “月是故乡圆”,现代科技产生的这些通讯设备也大大方便了海外游子、港台同胞与大陆亲人之间联络感情。尤其值得关注的是,现代家庭团聚又有新招了:“旅游团聚”“异地团聚”,一家人既达到了团聚的目的,又游览了景色,开阔了眼界,更显其乐融融!

  多种现代方式体现的依然是不变的亲情、友情,这样的春节,我想比以往更热闹!

  三、春联

  “高居宝地财兴旺,福照家门富生辉” “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i江”……以前的春联大多离不开福、寿、财、吉等字词,年画多是“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反映人们最朴素愿望的内容。

  现在春联内容不再是“涛声依旧”了,你看:“减负恤民,浩浩东风常送暖,扶贫济困,潇潇春雨总关情”,这是夸新时代新政策好; “海峡三通乐,黎元一脉亲”“世博心中有,春申天下无”,这又体现了人们对国家大事、时事热点的关注……

  看到一副副红彤彤、喜洋洋充满时代新意的春联,说“现在春节真没意思”的人,你不为我们的春节传统文化不但没流失,反而与时俱进而自豪吗?

  四、民俗

  以前春节期间直到元宵节,各地都是锣鼓秧歌,声声不歇,锣鼓声中瑞狮翻腾,蛟龙飞舞。白天狮子队走家串户,舞狮拜年,寓意消灾除害,预告吉祥之意;夜来条条火龙在鞭炮声中飞舞,此起彼落的欢呼声中,各个民间舞龙队大显身手,热闹非凡。令人惋惜的是,如今我们这里看不见舞龙耍狮了,自然少了些欢腾的节庆氛围。妈妈讲到这个变化时,不停摇头叹息。

  关于这点,没有对比,我的失落感也就没有妈妈强烈,但从电视里看到别的地方舞龙耍狮、踩高跷的精彩画面,我还是非常渴望我们这里能恢复这一习俗,有了这些,新春气氛肯定更热辣!

  关于春节,我想说的、祈愿的还有很多,但愿我们每个中华儿女既能更多地传承传统文化,又能积极创新引入多样的现代文化,让我们的春节成为永远亮丽的风景!

春节的作文9

  很早很早以前,人们只看到日出日落,月盈月亏,天冷天热,却不知道一年有多少日子,更不懂春夏秋冬四季,只是凭着感觉走,糊里糊涂过日月,万年与春节。后来神农氏教种庄稼,究竟哪种庄稼何时下种,何时收割也不清楚,这就难免减产失收,甚至劳而无功。怎么办?谁也一时拿不出个办法来,连天子也很焦急。

  相传有个叫万年的年轻后生,,脑瓜子非常灵光。他想:种庄稼,不摸清节令怎么行呢?一日,他上山砍柴,在休息的时候,他看到太阳由东往西转,树影却由西往东移,不快不慢,不偏不停。回到家后,忽发奇想,在一个圆盘上,刻出了十二个等距的记号,然后在盘子中央竖一根小木桩儿。取名为“日晷仪”。将晷仪放在太阳下,测目影计天时。用这个方法便测出太阳几时出来,几时落山,不同季节的日夜长短。可是,有太阳的时候可以测定,夜间和阴雨天就不好办了。一次,他到泉边喝水,崖上的泉水叮咚叮咚地往下滴,很有节奏。从而受到启发,经过多次研究,做了个五层漏壶,壶里装上水,象山泉一样不停的往下嘀哒。就这样,他用日晷仪和铜壶滴漏的两种办法来计时,观察记载了好久好久,发现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天时的长短就会周而复始,最短的一天在冬至。

  这时候,天子也为节令不明,影响农业收成大伤脑筋,便封阿衡为节令官,叫他制定历法。他想来想去,也想不出头绪来,便胡说什么“天时由天定,凡人不可知,想得好收成,必须拜神灵。”天子信以为真,便号令天下,设台祭天,自己也带领文武百官到天坛祭祀天神。可是折腾了好一阵子,任何效果也没有。正赶束手无策当儿,万年带着日晷仪和漏水的铜壶来朝见天子。他当场进行试验,并根据自己多年测定的结果,说明了冬至点,讲清了日月运行的周期。天子听后,龙心大悦,万年留下,并在天坛前筑起高高的`日晷台,漏水亭,还选了十二个童子交万年使用,老师笔记《万年与春节》。

  过了一段时间,天子让阿衡去向万年讯问制历情况,万年拿出自己制作的草历说:“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复始从头来。草木枯荣分四季,一岁月有十二圆。”阿衡听罢,夸奖了万年一番,见到天子却说:“他是个乡下人,能制出个什么历法来,不要听他瞎吹牛。”天子听了半信半疑,亲自召见万年。万年说的口口是道,入情入理。天子把阿衡骂了一顿,说他“自己没本事,还妒忌贤人。”阿衡从此对万年怀恨在心。暗想,他今后要制定出历法,我的饭碗岂不被砸了?

  于是,这个狠心的家伙,用重金收买一位刺客,决心除掉眼中钉。只是万年整天整夜不离天坛,而天坛戒备森严,无法下手。出于无奈,趁中午万年上日晷台观日影时,他令刺客箭射万年。万年右臂受伤,应声倒下。童子大喊,卫士出动,一下儿抓住了刺客,送入朝中。天子亲自审问。刺客供出了阿衡。结果阿衡被推出斩首,天子亲自到天台看望万年的伤势。万年指着天上的申星说:“现在申星追上了蚕百星,星象复原,子时夜交,旧岁已完,时又始春,清皇上定个节吧 ! ”

  “春为岁首,就叫春节吧 ! ”天子接着道:“三年来,你为制出历法,呕心沥血,真是劳苦功高呀 ! 今日你是遭到奸臣暗算,受了重伤,你就随我到宫中治疗,咱们共度春节吧 ! ”

  万年答道:“承蒙皇上厚爱,臣万分感激。只是这个历法还没有最后定准,还需将岁末尾时闰进去,否则,年深日久,节令又要紊乱,贻害后世。我负了轻伤算不了什么,还是留我在这里继续研究吧 ! ”

  不知又度过了多少个酷夏严冬,万年经过细心观察,精密推算,终于制定出了较为完备的历法,当万年将历法捧交给天子时,天子见他满头白发,深为感动,逐将这第一部历法命名为“万年历”,并封万年文日月寿星。直到今日,每逢春节,人们爱在屋内贴上寿星图,据说就时为了纪念功高德重的万年。

  春节,在我国不同历史时期又不同的含义。汉代人们把二十四节气中“立春”这一天称为春节。南北朝时,人们则将整个春节称为春节。 1911 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皇朝,各省都督府代表在南京开会,才决定 农历正月初一 为春节。

春节的作文10

  年二十五开始,人们就忙着开始购买年货。在商店里,吃的、穿的应有尽有,琳琅满目。购买年货,也算是人们在春节前的一件大事。大人们忙,小孩子也忙。大家都忙着购买:开心果、杏仁、油角、糖果、饼干等特色食品,来作为家中招待客人的东西。吃的有了,当然,穿的也不例外。服装店里水泄不通。人们都赶在新年前买新衣,买新帽,全身都是红通通,喜气洋洋的。都是为了在春节来临之际,显出焕然一新的模样。

  你去过广州吗?你去过广州过年吗?如果,你去过的话,那你肯定听说过广州的一句俗语:“年二十八,洗邋遢。”“年二十八”就是指腊月二十八,“洗邋遢”也就包括了:洗头、洗澡、打扫卫生。在腊月二十八这天,大家都会大扫除一次,没有一个人是游手好闲的,大家都忙得不亦乐乎。有的扫地拖地,有的`擦洗窗户,有的则清理抽屉……总而言之,大家都是那么的严肃、认真,就像在办一件重大的事情似的。而这,都是为了用全新的容貌,迎接全新的一年,好在新年时显示出万象更新的气派。

  当你到广州过春节,那就肯定少不了“逛花市”这个重大的“任务”了。

  随着大年二十八的到来,花市也开始了。使整个广州像是开宴会似的,娇艳而美丽。在花市里,每一间店铺都摆放着生机盎然的花花草草,灿若云霞。有风姿妩媚的桃花,好似打翻了的香水;有娴静优雅的金边睡香,倘若一位位睡美人;有娇羞欲语的蝴蝶兰,犹如翩翩起舞的少女;有含苞待放的杜鹃花,就像五彩的霓虹灯;还有国色天香的牡丹,好像西施再世,有着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而,我们家也不甘示弱,早早地就在屋子的四周都摆满了花:有金黄的桔树,象征着大吉大利;有迷人的桃花,象征着大展宏图;有饱满的黄金果,象征着五代同堂,其乐融融……

  你逛过花市吗?你会为花市的水泄不通而为之惊讶吗?哈哈!那你就真是少见多怪啦!

  花市,花市,名唤花市,大名花儿市场。可在花市里,除了花花草草这些大牌,也还有一些小孩子们最喜欢的小玩意来充当小配角。

  当你在大年二十八至三十期间,穿越人海,来到花市时,我想你也已经是筋疲力尽了。可千万不要太过放松,眼睛除了扫描着诸多的花花草草外,还要适时观察地面,慎防践踏他人的脚丫子、狗屎等不明史外生物。不过,多多仰望天空,等待UFO,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逛花市,是小毛孩最喜欢,或最不喜欢的。大人开心,小孩最幸福:小孩就可以居高临下般地骑在大人肩上,鸟瞰天下,正如杂技团里的大猴子背小猴子!大人没兴致,小孩最“可怜”:小孩子不但不能骑在大人肩上参观花花草草,还不能闻到清新的空气,因为眼前只有一堵堵高高的“人墙”和一个个大大小小、形状各异的……

  不过,总的来说,花市一个字:“多”。什么多?“人多。”为什么多?“无解!”这就是所谓的人群效应!

  除夕真热闹。家家都赶着做年菜,户户都是“刺刺”的炒菜声与香飘十里的酒肉。大家都穿新衣、戴新帽。当然,房子也不例外——屋内屋外都贴好了红红的对联和各色的年画,喜气洋洋。晚上八点,大家不是看“春晚”,就是逛花市,每个人都是那么兴奋。晚上十一点半,家家都依然灯火通宵,人人都不舍得睡觉。十一点五十九分,最让人兴奋地时刻就要到了,我也快要向20xx说拜拜啦!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零!人人的脸上都挂满了笑容,纷纷八根手指交叉,两个大拇指竖起地互相拜年。

  大年初一的活动,别人家与我们家对比起来可真是截然不同啊!拜年,拿压岁钱,这些虽是重要,但也是再平凡不过了的。这次的春节,我们家还特地邀请了姥姥、舅舅、舅母和表妹一起来举办新春盛会。在盛会上,大家都踊跃参加游戏,积极表演节目,让我们每个人的脸上都笑开了花,前俯后仰。

  元宵到了,春节也就快要过了。虽然今天是大人上班,学生上学的日子,但我们都不忘中国的习俗。放学一回家,我早早地做完作业,忽而闻到一股香味。我顺着气味而去。哈!原来是妈妈在煮汤圆啊!晚餐时间到了,当我夹起“汤圆”,放进嘴里时,我终于发现了这香味中隐藏着的秘密:原来是汤圆不够分,妈妈拿了墨鱼丸来滥竽充数啊!不过,汤圆也蛮香的嘛。嗯!好吃!好吃!真是个别样的元宵哇!

春节的作文11

  现在过春节,觉得没有一点意思。

  而儿时的春节留在记忆里却永远忘不了的。

  我对过春节有印象大概是六、七岁时吧,记得过了腊八,妈妈就开始忙活了,先要蒸很多的馒头,当然和现在城里买的或圆或方的馒头不一样了。家乡的馒头其实不叫馒头,而且平时是不这样做的,只有在重大节日和走亲戚的时候才会这样做。妈妈蒸的叫枣花,另一种叫糕。每到蒸糕的时候,妈妈早早就忙起来了,先天晚上发上面,第二天起的很早,还要和几个关系好的邻居一起蒸。在邻居家被灶火熏的黢黑的灶间里,男人们压面,女人们捏枣花,我和一帮年龄差不多的孩子一会到屋里看看,一会又跑的没有了踪影,总之这一天家长是不管孩子的,也许是顾不上管吧。妈妈蒸的糕主要是用来祭祖的,记得我小的时候,每逢遇到重大的升学考试,妈妈都要蒸个糕祭奠一下,而且故意不把糕蒸熟了,妈妈说是为了让儿子“高升”啊。

  枣花和糕,妈妈现在还是年年蒸,但是有一种东西现在已经没有了,家乡人叫“黄蒸”,具体是哪两个字我也说不准,姑且就用这两个字吧。它其实就是用玉米面做的,只是在里面包了点陷,有白菜,也有白萝卜什么的,但是我小时候特别不喜欢吃,在我离开家到县城上学以前,我们家平时的主食就是玉米面窝头和玉米面粥,吃的我经常胃酸。在天津工作的那些年,有时候和朋友一起到饭店吃饭,有人特别爱点贴饽饽熬小鱼,我看着玉米面做的饽饽从来也不吃一口。天津的杨村镇有一家贴饽饽熬小鱼特别有名,市里有人开车跑到那儿去吃,有一年我和朋友从承德回天津,他们要去吃杨村的贴饽饽熬小鱼,那个饽饽贴的真好,但是我也没有吃一口。童年的记忆里对玉米面特别的抵触,这种抵触持续了很多年。

  到了大年三十是孩子们最兴奋的时候,我小的时候没有电视看,更没有春节晚会了,只是等着三十晚上的饺子熟了,就该我放炮了。但是头锅煮熟的饺子是不让吃的,要先祭奠神仙和祖先,妈妈在每个碗里盛两个饺子和一点汤,我和弟弟妹妹端着放在妈妈烧香的地方,有的在门口,有的在院子里,也有的在堂屋的正中,然后就该放炮了,我是家里的老大,又是男孩,放炮的事当然由我来,小我七岁的弟弟一直想接替我放炮重担,但是我从来没有让过,直到我对放炮没有了兴趣。小时候祭奠的事情我一直记得,但又不知道祭奠的是谁,很多年以后我问妈妈,她笑笑说,其实她也不清楚祭奠的都是谁,只是从老人哪儿学来的,为了祈求来年一家人平安幸福才这样做的。只到现在妈妈每年还在重复着这样的活动,因为只有这样她才能觉得心理安生。

  三十晚上还有一件事情是我期待的,那就是穿新衣服,小的时候家里穷,小孩子过年的时候才能做件新衣服,而且不让年前穿,要等到三十晚上才给拿出来。睡觉前,妈妈把新衣服给拿出来,把旧的衣服换下来,我闻着新衣服那淡淡的棉布的香味才入睡的。

  儿时的大年初一起的特别早,听到炮声就起来了,穿着妈妈换好的`新衣服跑了出去,和几个同龄的孩子去给长辈们拜年了。小时候拜年我们叫磕头,那是真的跪在地上磕头的,大人有时候故意逗我们,不把头磕响了不给礼物的,说是礼物,其实就是一颗糖或者一把花生什么的,但是对我们来说已经是很特别的礼物了。农村拜年很讲究的,先给自己最近的亲属拜年,然后是一姓的其他亲属,最后的外姓的邻居,但是不给辈分比自己低的人拜年。我小的时候对邻居的辈分老是分不太明白,经常和同伴们去比自己辈分低的邻居家拜年,惹得大人们笑话。初一这一天孩子们都是解放的,几乎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大人不干涉的,我经常是和同伴们去做我们之间的游戏了。

  初二是闺女回娘家的日子,姥姥家离的很近,我又是姥姥带大的,所以一早就去老老家了,在那里又是无拘无束的一天,一直到过了初五,大人们该上班了,我们也快开学了,年才渐渐离我们远去了。

春节的作文12

  春节来了,为了更多的了解春节的习俗以及年的味道,我跟爸爸妈妈坐在一起聊起来他们小时候的春节,并将其和现在的春节进行了对比,总结如下:

  一、爸爸妈妈小时候过的春节是这样子的:

  (1)腊八开始有了年的味道,腊八是腊月一个十分重要的节日,各个寺院都有给广大群众施粥的习惯代表在我们和平年代人人都有饭吃。

  (2)祭灶,在那一天(腊月二十三)要吃灶面,还要在晚上放冲天炮,送灶神上天,灶神会向玉皇大帝报告这一家人一年收成以及日常都干了什么,都有什么样的收获等等。

  (3)扫尘,全家动手大扫除,扫除一年中的'秽气和不好的东西,因为只有一个干干净净的家才能过一个好年。

  (4)贴对联、年画,代表吉祥,保佑一年平安,辟邪去灾,过一个吉祥年。

  (5)年夜饭,妈妈小时候的年夜饭是吃饺子的,大人会在几个饺子里放一个硬币,让孩子们来吃,看那个孩子吃到了硬币,就认为这个孩子来年会发大财。

  (6)压岁钱,在大年初一的早上,孩子们去给长辈拜年,长辈都会给拜年的小朋友发压岁钱。一般家长都会事先去换连号的钱来发压岁钱,预示着“连连高升”,它代表了长辈对晚辈的美好祝福,是长辈送给孩子的护身符,保佑孩子们在新的一年里健康成长。

  二、我参与的过年的活动有:

  (1)贴对联

  在腊月二十八的中午,我和妈妈一人手拿着双面胶;一人拿着一副对联。我们先剪下两组长短不一的条条儿,分别贴在横批的四条边上,之后就按这种方法一次贴上双面胶。

  但问题就这样开始了,我认为第一张应该贴在左边,第二张应该贴在右边,妈妈却和我恰恰相反。

  我们俩大眼瞪小眼,互不相让,但最后妈妈胜利了,因为我只顾着跟妈妈解释,而妈妈则用她最快的速度贴上对联,还没等我反应过来妈妈就贴完了

  (2)年夜饭和春晚

  在大年三十(腊月三十)那一天晚上,我们全家吃了年夜饭。年夜饭十分丰富,有青椒炒红肠、鸡、土豆炖牛肉、豆豆煮白菜……我们一边吃着香喷喷的年夜饭,一边等待着春晚的到来。

  春节晚会开始了,里面的节目可精彩了!小品一个接着一个,歌曲一首接着一首,相声也十分精彩。

  我最喜欢的节目看得节目是相声《新虎口遐想》,里面姜昆叔叔好倒霉啊,30年前他“掉进”过动物园,今年他又“掉”进来了,他的表现挺幽默的,他经历了老虎回巢时害怕的心理,听说老虎不会吃人时又转为的幸灾乐祸,还让老虎跟他出去走走。姜昆叔叔的表现太逗了。

  我不禁赞叹到一边吃着年夜饭一边看着春晚可真棒呀

  三、现在的春节跟原来的不同:

  (1)烟花爆竹燃放变少了

  我住得这个小区往年只要一到大年三十,烟花、爆竹的声音响个不停,我在床上被吵的睡不着;在床上我心想:难道大家不知道这样不仅会对空气造成污染,还会造成声音污染吗?

  当初一的早上我出去散步时,看见地到处倒都是燃放烟花和爆竹的痕迹。

  今年过年和往年大不相同,因为我住的小区几乎听不到几声燃放烟花爆竹的声音,晚上睡觉也没听到几声了。

  到了初一的早上,我又出去散步了,发现只有一片空地上有着零零星星几片燃放过烟花爆竹的痕迹。

  (2)手机“红包”变多了

  在过年期间爸爸妈妈的手机红包变多了,每天都会响很多遍“红包来啦”爸爸妈妈都会连续抢很久的红包,因为现在支付宝、QQ、微信都能抢红包。

  有一天妈妈在吃饭的时候都在抢红包,爸爸都叫了好几遍“吃饭了!”妈妈却像着了迷似的在抢红包,过了许久妈妈才清醒过来。

  我认为现代手机红包带来的不仅有好处还有坏处,好处是发红包方便了,坏处是容易着迷,沉迷于手机。

  四、总结

  爸妈们小时候过年的习俗和现在我们现在过年的习俗大不相同,但我们依然能够感受到长辈们过年的种种欢乐。大家把父母过年的习俗也给体验一下说不定也能体会到那种快乐呢。

春节的作文13

  “年”一个似近非近的字,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我们也许并未发现“年”之一字并非那般无法可及,那般远离人间烟火。兴许在我们已习惯的生活。

  年音

  近几日的天是多变的,是感冒多发的物候,傲立的寒梅也发焉了,枯草被风吹一丛一丛的蔓延,残树杈上窝也没了动静,偶尔一声鸟鸣也随冬风的席卷而消沉了。

  路上的小贩却因这儿冬风而退却了新春的热忱。街前的,巷里的,道上的,尽一片红火,卖对联的,卖福字的,卖饰品的,无不向客户推销着,“再便宜点儿,我就要了。”“不能再便宜了,这是最低价了,……”他们也许并不耀眼,但春节因他们而添加了红火的气氛。

  这两日待在家里,时不时的听见几声“哧、砰……”的噪音,起初心里有几丝的烦躁,但听习惯了却舒服了几分。

  回家的路是最为煎熬的。

  今年因为疫情的原因,全国各地发出了留在本地过年的倡议,往年主干道上,车鳞次栉比的排在路上,喇叭声此起彼伏,换成了,父母一箱箱年货的快递的运送。电话里的声声嘱托。游子归乡的路是最煎熬的,家里人的等候是最急切的,新年是这二者的交汇点,然而所有的这一切都因疫情而阻挡,只有新年悄然而至。

  年画

  前几日也曾与家人共同打扫卫生,探寻着平时未轻易发现的角落,轻拂灰尘,所到之处便披上光鲜的外衣,小心取下玻璃,上面的斑痕已不可数,用湿抹布微拭,再用一些旧报用力搓几下,便十分洁净了。放上玻璃,阳光洒进教室内,反射大千世界。洁净的`不止是玻璃,还有一年心灵,打扫得不止是一年的灰尘,还有一年的晦气。

  年三十回到家是要上坟的,有时几家人,有时一家人,又或是一个人,但却是不可缺的。我已上坟多年了从未讨厌于此,反倒越敬重于此。必拿的是那老几样:“老酒”“老盅”“老篮”,还有那些新样式:“新菜”“新碗”“新鞭”……随后去往坟地。

  一家的坟地是挨在一块的,一家的总是一起上坟。先找木棍,划一圈;再依次摆上篮子里的物品,插上香;后将纸钱拿出,铺在地上。家中的长辈念叨几句祝福的话,我这样的小辈是学不来的。随即用火将纸钱点燃,火势随风的吹扬而大了起来,将燃尽的纸币渐化为尘埃流入那一边。也许这并非是真的,但却包含了新一年的祝愿与对已故人的追忆。

  纸燃尽,酒洒落;双膝一跪,头向下嗑;是对逝者的留情,亦对活者的慰藉。

  年食

  年三十必不可少的是饺子。下午还未黄昏,一家人便围成几桌,拿出和好的面与调好的馅,备出几个放饺子的盖帘,一家人便开始忙了,一人用擀面杖把小面团擀成一片片厚薄均匀的面皮,另一人用匙勺将馅放到面皮上,再对称的将面皮一捏,一个圆溜溜的饺子便成形了。几个人配合的毫无破绽。太阳刚沉,所有的饺子便占满了盖帘,随后便锅中倒上水,开火,水开,将饺子逐个放入水中,再水开,饺子在水中翻滚着,一个个像出浴美人。冒着热气。散着香味。将饺子盛入盘中。摆在桌上,将年前的腊八蒜取出,倒入碟中。嚼一口翡翠似的蒜,吃一口饺子,小酌一杯,便赛似神仙了。

  年末的厨房是个让人无法忘却的地方,洁白的藕夹上调好的肉馅,挂上面糊,往热油锅里一炸,那个香能使人流口水,肥美的五花肉勾引着味蕾,白嫩的豆腐和鲜绿的小葱一炒,白绿相间,再放点红的辣椒,那是一个色香味俱全。红烧鱼,那更是折磨着我的灵魂,红棕色的鱼身配上翠绿的葱花,再来点红宝石似的辣椒,陪上红烧鱼的鱼汤,那是看上一眼,闻上一鼻,都能把人的馋虫勾出来。

  年觉

  在饭后与家人一起闲聊,细数一年的经历,一年的收获。仰看屋外,烟火四起,家人齐聚。这一天,这一时,这一刻,冬日的寒风已散大半,初春的温暖已温暖心田。

  新年的钟声总是很快的敲响,家人在这未眠的一夜里说了许多,听了许多,想了许多。一年的尾声终到,打开窗,触到寒风的凌冽;缩回身,受到家的温暖;倚床上,觉到孤身的寂寞;翻手机,小到友情的深厚。年过了,亲情更浓了,友情更厚了。

  有人说:“年味淡了”,有人说:“年渐渐消逝了”,有人说:“年已不见了”。那是因为年已融进了我们的生活,透进了我们的骨子,流进了我的心坎里。

春节的作文14

  宁波的春节大概从腊月开始了。

  腊月到年关到,这时要开始备年货。而年货的种类很多,杀猪、风鸡、酱肉、灌腊肠、磨冬粉、晒冬粉……还不乏家家做年糕、盐呛蟹、叠猪油馅……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腊月二十四,是要“掸尘”的。据传这是从尧舜时代就有的习俗,一直保留至今。宁波人喜欢用谐音来讨好彩头,“尘”谐音“陈”,把旧的一年里霉运、晦气等等不好的东西都扫出门外,也寓意辞旧迎新。

  每逢这几天,家家户户都要打扫:清洗门窗、窗帘;擦拭地板、橱柜;整理衣物棉被,绝对是大工程。那几日,到处都洋溢着人们对新年对新生活的美好祈求。

  到了腊月二十八,就要开始“谢年”。“谢年”又名“送年”或“送岁”,是一种祭祀活动,更是一年里最重大的祭祀活动。 祭品比较多,有水果、酒、糕点、茶叶等。

  宁波有句老话:“廿五廿六搡年糕,廿七三十捡黄道”。这所谓的“捡黄道”就是要挑选一个黄道吉日,然后准备好桌凳以及祭祀所需要的一切物品。

  “谢年”是用来祈求来年岁岁平安,阖家团圆,年年有余。在过去,“谢年”是富裕人家和大户人家才会举办的,老百姓一般只是做年夜庚饭来祭祖,意是不忘本。尔后,到了民国时期,生活逐渐富裕,“谢年”这一习俗才真正流传开来。

  “谢年”有极为严格的规矩,每一个环节都颇为讲究。放置贡品的祭盘一般是红色的,人称“红盘”。祭祀由家里的男主人主持,桌面上陈列的贡品,多多少少都跟六有联系。因为六代表吉祥,如六杯酒、六碗茶、六盘菜、六盘糕点、六碗饭等,寓意“六六大顺”。

  第一排摆酒水,左右各六杯,象征十二个月,如果本年是闰年,左边就要加一杯酒。

  第二排放六盘糕点,有金团、千层糕、发糕、糖果等,表示团团圆圆,甜甜美美。

  第三排放的是水果,也是六盘。主要有:苹果,寓意“平平安安”,甘蔗寓意“节节高升”,金桔寓意“黄金满屋”,寿桃寓意“寿比南山”。

  第四排放七牲大盆:猪头、切成条状的肉、猪肚、鹅……摆放顺序也有一定的讲究,表示对祖宗的敬重。

  第五排摆年糕、烤麸、黄糖、豆腐、长寿面等。宁波话“豆腐”与“头富”谐音,意为“首富”;长寿面则毫无疑问是长寿之意。

  现在的“谢年”早已没有了以前那么多的讲究和规矩,只是单纯的摆几样祭品而已。但是,它仍旧作为一种传统一种文化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祭祀结束后,便是年夜饭的环节。农历十二月最后一天,称“大年夜”,又名除夕。宁波有句老话:“会会七月七,吃吃年夜饭。”由此可见,宁波人有着很深的年夜饭情结。

  宁波人的年夜饭,不管是冷菜还是热菜,荤菜还是素菜,品种繁多,花样百出。但总是缺不了传统宁波菜。红膏呛蟹、荠菜春卷、风鳗干、熏鱼、拖黄鱼、烤麸等,在每年的年夜饭里似乎从不缺席。

  在老宁波的规矩里,年夜饭桌上的菜起码要上十二道以上,因为人们把“十二”视为吉利的数字,象征十二个月。无论加多少道菜,桌上的菜必须是双数。

  每到年夜饭的时间点,空气中的酒肉香味就会飘满大街小巷,似乎是在吆喝过往行人回家。

  吃完年夜饭,就是要守岁了。这时大家都会把家里的灯开亮,一直亮到新的'一年,家家灯火通明给静寂的夜空平添了几分热闹的年味。

  不仅亮灯,除了尚在襁褓中的婴儿,人们不过十二点是不能睡的。等到十二点,吃一碗香甜软糯的猪油芝麻馅的宁波汤圆,放鞭炮开始了。绚烂的烟花在天际中绽放,烟花在空中交相辉映。劈啪声中,送走的是繁华与喧嚣,留下的是一抹返璞归真。

  过了除夕,就是正月初一,新年的第一天。

  初一大家都会早起,宁波人常用猪油汤圆,桂圆蛋花汤之类的,作为早点。先到自己家的宗祠去祭拜祖先,再向父母叩头,拜年。再穿上新衣服,打扮齐整,去亲戚长辈家拜年。小朋友一般都会在这一天收到压岁钱,不过要给长辈叩头才能拿的到。晚上睡觉的时候,把压岁钱压在枕头底下,一觉醒来,邪祟统统被压住了!

  平时不易会面的亲戚朋友,很多都能在正月初一这一天见到。

  春节的火热气氛一般等到元宵节过了,才会渐渐淡下去。尽管许多风俗到现在都已经变了样,但在宁波人的心中,永远都会有一个情结——那就是宁波人的春节。

春节的作文15

  “好景不长唉!我又老了一岁”爷爷摸着自己白似雪的胡子,望着艳丽的日历,长声叹道。

  “哪里哪里,父亲您还是宝刀未老,我等祝你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爸爸正在安慰着爷爷。

  “呵呵”我们一家人抱着肚子笑个乐翻天。

  就这样,春节的大门就被我们的笑声叩开了。

  不亦乐乎——忙

  爷爷是个老教师,有学问,挥笔成章,为我们省得买对联。他手拿着扫把似的毛笔,蘸了点墨,深一口气,一气呵成:春景常开,花开富贵。字写得一流,如龙飞凤舞、栩栩如生,不拘一格的字体,显露出春季的万物复苏,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也代表了这一样我们家的好兆头、爷爷的事干完了,假装抹脸上的汗。而爸爸就是在铺地毯,鲜红的地毯铺在地上就像锦上添花,又像在地上绣一朵花,可是太重了,爸爸从一楼搬到我家,“牺牲较大”也算一名“功臣”就立刻像大老爷深舒一口气躺在沙发上一本正经的看报纸,而妈妈不敢落后也想为家中的春节奉上一点力量,连忙带着“小将”——我一起去擦墙壁,我说先打了一盆水,用毛布使劲地向墙壁上下左右的擦来擦去,露出黄豆似的汗珠,就像在太阳下烧烤,这是爸爸看见说:“累不累?”妈妈却逞强地说:“哪里累,我们还能擦隔壁邻居家的墙。”接着,我们还继续擦,恨不得连一点灰尘也不染,碰不得我们家,其实,我和妈妈的手指早就麻酥酥的,非常累,最后我们终于大功告成,成为“功臣”,而弟弟见到了,也不想落后,马上回房收拾自己的房间,“嗨,怎么这么勤劳呢!”我惊奇地问道。一会儿过后,弟弟跳出来说:“我完成了!”“这么快,我得检查检查。”爷爷叫道。回房一见,爷爷像是富士山爆发一样说道:“太阳打西边出来,我的小孙子这么牛,零乱的玩具摆得整整齐齐,椅子上的.相册,也原归正主,放到桌子上。”

  我们一家在春节真是太忙了,“对了!还有饭没煮?”妈妈叫道,又去忙自己的,嗨!我们家就是这样马不停蹄地“工作”,可我们觉得不亦乐乎。

  天伦之乐——放鞭炮

  大年三十,人人都放鞭炮,我们也不例外。爷爷是我家最大胆的人,尽放起了大长鞭炮,它的威力可大了。爷爷拿起打火机,爸爸把鞭炮挂好,“呼”轻轻地一点,鞭炮燃起来了,爷爷以百米冲刺的速度,逃离“炮的埋伏”,现在谁也不能说爷爷没用了,老了,连他自己也不会再说自己是“好景不长唉”。“嘣嘣——”鞭炮的声音特别大,如山崩地裂,震耳欲聋。可爷爷觉得跟平常一样,禁不得我们一家竖起大拇指,这时爷爷笑得眯成一线,嘴弯的得像月亮一样。

  现在该我们小孩子上场了!放小炮,首先我拿“红蜘蛛”炮一点,扔向2米以外,“啪”地一声巨响,我觉得这个没劲,于是拿了个冲天炮,又叫“天女散花”的炮,我小心翼翼地点燃它的导火线,炮呼哧呼哧地直响。“咚”地一声,冒出一个红点子,飞到了天上,迅速散开,犹如清泉一般,撒下人间,又好像是一颗颗小珍珠从天而降,更像一朵朵菊花开满天空。弟弟见我这么起劲,立即给我一个“下马威”,他点了一个像蜜蜂的鞭炮,他一点燃导火线,“嗖”地一声,飞上天空,闪烁着像为黑夜打点成一个美丽的大花园。然后弟弟又拿出一个陀螺似的鞭炮一点燃就在地上打滚,亮出了自己美丽之处。“哇”爸爸妈妈异口同声地喊叫着。我们顺着他们的目光往前看一个火药比较轻的礼炮冲上天空,烟花五彩缤纷,争奇斗艳,像个大花园。有的像仙女散花,一簇簇,一群群冲上天空,又慢慢落下来;有的像秋菊月季,万紫千红,千奇百怪;有的像小流星,猛地蹿上天空,刹那间又消失在夜空中。

  我们这晚享受着鞭炮的热闹无与伦比,自己的感受都与家人一样,都说这次的乐趣是天伦之趣。

  春节,一个欢乐而又热闹的季节是一个好开头。啊!我特别想每天都是春节,那么我每天都是多么爽,整天都不亦乐乎忙,天伦之乐地放鞭炮。

【春节的作文】相关文章:

春节春节作文11-28

飘香的春节作文 - 体裁春节作文01-28

关于春节的春节的作文11-22

春节的作文07-07

春节的作文07-07

春节的作文07-07

春节的作文07-07

春节的作文07-07

春节的作文07-07

春节的作文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