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说课稿> 《春》说课稿

《春》说课稿

时间:2022-07-14 20:52:28 说课稿 我要投稿

《春》说课稿15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春》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春》说课稿15篇

《春》说课稿1

  一、 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课是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上)第四单元第十四课,本单元要点是引导学生学会写景的方法,学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而《春》是写景抒情散文中的精品,作者以清新优美的语言引导人们去欣赏大地回春的动人景象,并感受春天所带来的蓬勃生机与无限希望。《春》在选材上,谋篇上紧紧扣住了春天的特征,而且在语言的技巧上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因此《春》作为第四单元第一篇是其道理的,由《春》这一课开始.,继而学习后几篇课文来加深人们热爱自然的感情也是有好处的。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掌握生字词

  B、学习用鲜明、准确、生动的语言,具体地、绘声绘色地描绘春天的各种景色。

  C、学习作者对事物的细致观察和抓住“春天”的特点。

  2能力目标

  A、引导学生品味作者用诗一般的抒情笔调、优美的语言描绘春天。

  B、学习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

  C、指导学生通过朗读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情感。

  3情感目标

  深刻理解作者通过细致生动的描绘充满生命力的春天景象,来表现自己热爱自然,热爱生活,追求未来,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和为建设人类美好的春天而发奋努力的崇高理想。

  [说明]确定以上的三个目标是要体现“新课标”提倡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并重的教学理念。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领悟,写好景物必须进行细致的观察,还要逐步学会各种写景方法(如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运用)

  教学难点:读课文,要求读出有感情,用声音来塑造春天的形象,传达内心的感受。

  41学情分析:

  初一的学生已经学习过抒情散文,但具体的学习全篇都是写景的抒情散文还是第一次。因此要引导学生懂得写景要抓住景物特征,还要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努力通过本课,做到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通过停顿的长短、读音的轻重、语速的快慢和语调的抑扬来传达内心感受。

  2校情分析:

  我校是一所乡镇中学,农村的孩子,学习语文较被动,语感较差,语文素质的层次明显,难以用上多媒体。

  5教具的使用:收录机、小黑板、朗读带、《春江花月夜》伴奏带。

  二、 说教法与学法

  1自主学习享受美的愉悦,提高审美能力。(应多读少讲,以读代讲为主)

  过去,不知多少人读过《春》,读了多少年,但读过后有些人只能隐隐约约的记住几个词句。而有些人读过,那一片春色再也无法从记忆中抹去。两种不同的阅读结果,主要取决于读的方法。《春》这样的名篇,如果仍然是教师讲、学生听,那么学生永远无法领略到《春》的意蕴悠长的美。所以,我本着注重创设教学情境,运用直觉领悟和心理体验的思维方法,带领学生进入艺术境界,自己阅读。让课堂成为感知美、欣赏美、品味美、探讨美的自由空间,提高审美能力,进而初步学会表达美和创造美。

  2示范分析,而后以合作、探究辅之。通过示范,学生就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分析。

  [说明]示范分析是根据校情来决定的。

  3学法指导:

  本文是抒情散文,要求学生从课文出发,采用边看、边问、边想、边读、边写。看:看课文,从中发现问题。问:指出问题。想:思考并回答教师精心设置的问题。读:读顺、读流畅,读出感情。写:通过本文的学习,教师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以致用写片断。

  4教学时数:三课时(因为乡下学生语文的底子薄)

  三、教学程序

  总的用一句概括:由表及里,循序渐进。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我们现在正饱受着严冬的寒冷,总是希望着冬天早点过去,春天早点到来,因为春能给人温暖、给人力量、给人希望、给人自然勃发。所以,每当春回大地时人们往往情不自禁地吟诗作文,如唐朝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韩愈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杜牧的“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涌旗风”。这些都是古人对春的描写和赞美,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今人对春的赞美的散文。

  [说明]

  1此设计帮助学生回忆春天美好的感受,设计一个较好的教学环境,为课文教学作情感铺垫。

  2诗文预先写在小黑板上,并还要多写几则,可以轻松自然的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扩大教学容量。

  (二)听录音、学生静听,通过声音感受春色之美

  导语引导着学生回忆春天,现在则是通过声音把学生引入春天的佳境,这样文质优美、简洁明快的散文,不必象以往急着去介绍作者,熟悉文字,而应该创设一种教学环境,将学生由课前分散的注意力转换到集中的、急于求新知的心境上来,主动配合教师学。一遍、两遍,让学生静静聆听,闭目想象,让思绪飞出教室,飞进春意盎然的大自然,去采撷那一片片美丽诱人的春色。莱辛说:“凡是我们在艺术作品里发现美的东西,并不是直接由眼睛,而是由想象力通过眼睛发现为美的。”同时让学生初步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完成能力目标中的C点,也为教学难点铺平道路。

  (三)作者简介:(此步骤要求学生在预习时自己查找资料完成对朱自清的认识,课堂上让同学们相互补充。)

  [说明]设计这一步骤是因为朱自清是一位现代著名作家,对他应作多了解。

  (四)掌握文中的生字词,特别是一些多音字。(抄写在小黑板增大课内容量)

  [说明]特地设计这一步骤针对乡下学生对字词的学习被动,基础较差而设的,同时扩大识字量,为下面的朗读扫除障碍。

  (五)学生自读,理解欣赏春色之美。

  在这个阶段,学生往往只能直觉意会“美”而不能言传“美”,所以我准备让学生自读课文,找出文中所描写的景物及其特点,理解“春”究竟是怎样美的,作者是如何构思的?讲究层次的?此时教师作示范如:山——朗润,水——涨,太阳——红,小草——钻,要求学生轻声读,边读、边想、边用笔勾画,自读、自悟、自得、自问。然后小组互动学习、分析、整理。所得及所问,派代表参与板书,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有表达的机会。视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也可作如下的质疑,作为对学生思考不足的补充。当然,这些问题事先写在小黑板上,等到同学们讨论地差不多的时候才出示。

  1为什么用两个“盼望着”

  2“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为什么不说成“嫩嫩绿绿的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3“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这句话的前后都 描写花,为什么中间夹一句动物的描写。

  4“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为什么要这样写春雨呢?

  5“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应该怎样理解 ?

  6文章的结尾为什么用“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来比喻“春天”?

  最后由教师总结归纳,让同学们能够由点到面,将零散的景物及特点集中。

  [说明]设计这一步骤旨在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思考的能力。同时再从独立转向合作、探究,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相互质疑、相互启发,这样就形成了多维态势的交流,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让学生用心读、用心赏,读出美,增强审美能力,每个人都会有收获,教师的设问与及同学的质疑。落实了教学重点,完成知识目标的C点和情感目标。

  (六)精读,通过比赛朗读、配乐朗读品味语言之美。

  还像上节课那样一遍遍的朗读,学生绝对会觉的枯燥泛味,因此我让学生各自找最精彩的地方朗读,品味它的语言。另外,进行朗读比赛,各组推荐二到三名同学朗读自己最拿手的段落,由平常朗读较好的同学作评委,进行打分评比,最后作全班配乐朗读。在这过程中,我还用了这样一个句式:“ 段(句)好,好在 ”要求学生从词、句式、修辞的'角度,从写法、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评点。根据乡下学生素质较低,我先用了“春草图”作示范。设了些小问题:如“钻”为什么不用“长”。“偷偷”叠词的运用,运用了什么修饰手法及其作用?

  [说明]采用多样的朗读形式,有利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激起学生自主的活动,设计的句式有利全体学生的参与,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说是由扶到放的过程,这样也落实了教学重点及难点。

  (七)从文学作品和记忆中寻找美

  同学读完《春》,从中受到了美的感染和熏陶,一定能够从文学作品或记忆中找出描写春的优美词句。

  [说明]设计此题步骤目的是将学生学语文的目光由课内导向课外,引向丰富多彩的更大空间,使课内外结合,我还准备印发一些有关“春”的名句供他们欣赏。

  (八)、美的训练

  1、引导学生从形式到内容进行总结归纳。

  2、写一段描写家乡冬景的文字。

  3通过本文的文字把它变成一幅幅春景画。

  [说明]设计第一道主要是要培养自学能力,因为初一年的学生还处于自觉的适应阶段,通过本文的总结归纳有利今后的自主学习。设计第二道主要是学习的迁移,听、说、读的最后落脚点是写。初一年的学生写作水平难以当堂完成,所以放在课外。另外,又因本文的教学时间是在冬季,所以只得由本文写“春季”的内容迁移到写“冬景”上。同时也可以为下文学习《济南的冬天》先作个铺垫。第三道是选做题,学生完成之后贴于“作业栏”上,这样布置是根据学生的多样性,有利调动一切学生可调动的因素,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本文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完成(一)――(四)个步骤,第二课时完成(五),第三课时完成(六)――(七),第八个步骤安排在课外。

  说课后记:

  写完本说课稿,我再回忆以往教《春》的模式:那是一段段的分析,一个个问题简单的提问。教师包办一切,学生听得容易累,老师教的更累。那是因为没有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学生被动接受老师的灌输。但这次,我的教学设计尽可能围绕着新课程所倡导的来实施,那就是:阅读是学生的个体行为,不应该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老师要巧妙设计,创造性地拓展延伸,引导学生积累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给学生创设心灵的自由,行动的自由。学生就可以展开联想,想象的翅膀在知识的海洋里邀游。

  板书设计: 说明

  昐春 春草图

  春花图

  春赞春 春风图

  春雨图

  绘春 迎春图

  此示意图在教学第一课时教师总结完成。

  宏观勾勒:山——朗润 水——涨 太阳——红

  结束。

《春》说课稿2

  一、教材分析:

  春到沂河:柳琴曲,王惠然作于1975年。乐曲通过具有浓郁的山东风味的旋律,描绘了沂河两岸的优美风光,歌颂了幸福美好的生活。

  引子(散板)和第一部分(快板)取材于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描绘了沂河两岸的明媚春光。

  第二部分(慢板)旋律以山东琴书和山东柳琴戏的音调为基础,通过调式调性的变化,以及演奏上推、挽、吟、揉的技巧润饰,与前后两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富有韵味。

  第三部分(快板)是一个变化再现段落,快速强烈。柳琴在乐曲尾部充分发挥了"夹扫"技巧,使旋律在强而有力的和音衬托下,渲染了异常强烈的气氛。

  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聆听柳琴独奏《春到沂河》,感受乐曲浓郁的山东风味的旋律,相像乐曲所描绘的沂河两岸春光明媚、流水潺潺、万物生辉的动人景象。

  2、认识民族乐器——柳琴,感受其音色,以及在《春到沂河》中所塑造的在田间愉快劳动的人们对丰收的展望,对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

  3、激发学生对民族乐器的喜爱,提高学生欣赏民族器乐曲的能力。

  所确定的教学重点是感受乐曲的旋律,相像动人的景象。教学难点事提高学生对民族器乐曲的审美能力和欣赏能力。

  二、教法

  托尔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学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不是为了教而教,而是帮助学生学,在教学过程中,我创设愉悦和谐的情感氛围,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指导的作用,以“美”为突破口,以实践为中心,以技能为手段,以能力为重点,运用创设情境法、听唱法、对比感受等手段,让学生在大量的音乐活动中学会学习,不断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我在学法的指导上下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主要通过“看”“听”“唱”等环节,让学生自主探究,去感知乐曲的情绪、把握乐曲内容。

  四、学法指导:

  《春到沂河》它所蕴涵的内容本身很美,给学生提供了一个音乐艺术想象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我把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贯穿始终。把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在教学中我打破传统、单一的音乐教学模式,把音乐和多媒体相结合,利用多媒体技术所提供的形象、生动的画面,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聆听音乐、理解音乐,为音乐所表达的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萌发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从而激发学生去表现音乐、创造音乐。

  本课的教学过程我是这样思考的:它由复习歌曲,感受春天,游戏活动这三部分组成。其中“感受春天”又包括了:看春天、说春天、赞春天三环节。通过这样的安排,使学生的欣赏美、感受美、表达美、歌唱美、创造美这一系列的审美能力得到提高。

  首先我采用提问的方式开课:“同学们,请看窗外,现在是什么季节呀?”问题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学生很快就进入了现实的情景里。接着我告诉学生,“让我们一起来唱首春天的歌吧”,这时候,学生就可以看着电脑屏幕上出现的歌单,拍着手在音乐的伴奏声中唱起了歌曲。我又采用听练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听辨自己和老师模仿小黄鹂唱歌的不同,突出强弱关系,解决歌曲中的难点,使演唱更加完整悦耳。

  接着进入第二个环节:看春天。我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能有效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这一特点,让学生看关于春的录像,美丽的.画面和动听的钢琴旋律,让学生从视觉上,听觉上都得到艺术的感染,审美情趣,审美能力得到培养。接着我又引导学生在音乐声中把所看到的,所想到的春景用语言来描述,并进行模仿。也许有的孩子会说太阳,有的学小鸟,有的用身体表现柔柔的柳条,还有的渴望在草地上放风筝。通过这一部分的安排,在教学内容上,就把语言、律动、音乐、美术、多媒体技术有机的结合在了一起,使新课标中提倡学科综合的精神得以体现。这样的教学,既能面向全体学生,又能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学生积累了许多描写春天的语言,也为后面的创编歌词打下基础。

  接下去,我又让孩子们用优美的旋律去歌唱春天。欢快的音乐像小朋友在做游戏,舒缓温柔的音乐像春姑娘在翩翩起舞。这些充满童趣的语言,让他们在感受音乐中丰富了想象,在想象中又进行了乐感的培养。接着,我让学生分小组为这段旋律填写春天的歌词,这唤起并促进儿童潜在的音乐本能。让孩子们感受到音乐是自已生活中的需要。学生在一起进行创作,发挥集体协作精神,我再让小组展示自己的创作,并进行互评。这样的创作活动无论是过程还是结果,孩子们在心理上都得到满足、肯定、愉悦。最后,我采用情景陶冶法,用多媒体技术把教室创设成一个美丽的大草地,在春天图案的背景下,在优美的乐曲声中,学生分组进行游戏活动。在轻松快乐自由的氛围中学生知道了春天到底藏在哪里?它,在温暖的阳光里,在嫩绿的枝头上,在大家的歌声里,在老师的笑脸上,在我们的心里,在美好的生活里。孩子们感受到了春天的无处不在,从而更加热爱大自然。珍惜幸福生活。

  法国著名艺术家罗丹曾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想,通过这样的设计,让学生在音乐中认识美,在生活中寻找美,在未来里创造美,让美融入每一个孩子的心里。

《春》说课稿3

  一、说教材

  《春夜喜雨》是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首古诗,它是首五言律诗。本单元共有八首关于春的古诗,对于它们的学习,关键在于学习诗歌方法的掌握,达到教就是为了不教的目的。《春夜喜雨》这首诗抓住春雨的特点展开。本诗写于公元761年春,杜甫这时在成都定居两年,从上年的冬天到本年的二月间,成都发生旱灾,经历了旱灾的人,最懂春雨的可贵,所以当春雨来临之际,杜甫欣喜非常,以久旱逢甘霖的心情,在诗中描绘了春夜雨景,欧歌春雨滋润万物之功。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初读古诗,了解诗意

  2、品读诗文,感受古诗的意境美和作者内心的情感美

  3、再次朗读古诗,深入体会古诗的语言美

  4、学习本诗的写法美

  全诗教学的重难点就是感受是的意境美、情感美和语言美

  三、说教学安排:

  一课时

  四、说学情

  本班学生虽已学会理解诗意的方法,但在运用上还不是很熟练。

  五、说教法

  我采用预案导学法进行教学,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自主 合作学习,然后学生交流展示,教师再指导,再总结。

  六、说教学流程

  1、根据题目确定朗读基调后,有感情的朗读古诗,了解古诗大意。

  2、把握朗读节奏,找出韵脚,明确押什么韵,然后朗读体会古诗和谐的韵律美。

  3、让学生思考两个问题,来体会诗歌的意境美和作者的情感美,在此基础上再次朗读古诗,读出诗人的内心情感。

  4、品味古诗语言的凝练美,着重抓住“知、潜、重”三个字来体会。

  5、学习本诗的`写法 6、教师小结,指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美,热爱生活。

  课堂练笔:要求学生发挥你的丰富合理的想象力,为“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描写一幅画面。此环节的目的是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7、布置作业

  七、说板书设计

  春夜喜雨 五言律诗

  杜甫

《春》说课稿4

  今天我执教的是《江南春》一诗,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来对本节课作以说明。

  一、说教材

  《江南春》是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古诗三首》中的一首。这是一首描写江南春光的绝句。诗人杜牧描写了江南秀丽的景色,同时讽刺了封建统治阶级的沉迷佛教、不思国政的可耻行径,忧国忧民之心溢于言表。选编本文旨在带领学生走进江南,欣赏江南的美丽春景,感悟作者的爱国情怀。

  根据文本特点,依据新课标要求,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并默写《江南春》。

  2、能借助注释、插图、工具书理解古诗意思。

  3、边读边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感受古诗的语言美和意境美,结合资料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理解诗意。

  教学难点:感受古诗的语言美和意境美,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二、说教法

  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认知水平以及教材的特点,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动用多种感官进入诗人描绘的情境,朗读感悟体会诗句的意境美。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教会学生学习。

  三、说学法

  《课标》中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努力将学生置于课堂的中央。贯彻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的指导思想,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采用的学习方法是朗读法、讨论法,借助插图注释,大胆想象等学法理解诗意感悟古诗的意境美,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四、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本环节旨在挖掘学生的知识积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初读古诗,读出诗韵。

  正确流利地朗读是读懂古诗的前提,本环节我先请学生自读,读正确读流畅。教师随机对学生朗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为深入学文扫清障碍,突显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再引导学生读准节奏、读出诗韵。

  (三)研读古诗,想象悟情。

  苏霍姆林斯说过,“在儿童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又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在本环节我先让学生找出诗歌描写了哪些景物,再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借助插图、注释、大胆想象领会诗意,并借助图片展现诗境,降低学生学习难度。引导学生解读古诗动静相衬,声色相衬、山水相衬的写作密码,感受江南春景晴日的明朗绚丽、雨日的朦胧迷离之美。之后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引入背景资料,让学生自读资料发现南朝与唐朝统治者的相同之处,领会作者写寺庙的深层含义,感悟诗人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看着烟雨迷蒙中的座座寺庙,诗人杜牧仿佛在说……”的说话训练中深化理解。同时在阅读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阅读速度,培养了学生提取信息,综合分析的能力。《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古诗教学更不能忽视读的重要性。因此在解意悟情这一板块我设计了形式多样的朗读,让学生在朗朗书声中感受古诗的语言美和意境美,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四)拓展延伸。

  身为师者一定要为学生打好人生底色,古诗教学亦是如此。因此我打破课堂界限,引入杜牧的《泊秦淮》、晚唐诗人李商隐的《乐游原》,拓展延伸,以诗带诗,拓宽学生的知识积淀,为学生长远发展服务。

  (五)作业设计

  本节课我设计作业是:

  1、背诵并默写《江南春》。

  2、结合古诗展开想象,写一个小片段描写江南春日的美景。

  3、搜集杜牧的古诗,并积累最喜欢的一首。

  读写结合,将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

  (六)板书说明

  好的板书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因此我的板书只展示了诗歌的核心内容及诗人的思想感情。力求清晰明了呈现课堂内容,深化课堂所学,便于学生记忆。

  附:板书设计

  江南春

  明朗绚丽赞美热爱

  朦胧迷人痛心担忧

  教学后记:

  1、整节课虽然书声琅琅,但是朗读的形式多停留在小组读、男女生读、集体读等层面,学生个人展示的机会较少,且朗读的层次性不强,不能体现螺旋式推进的课堂节奏。

  2、在借助想象理解诗意和引入背景感悟诗情的环节,由于课堂节奏把握不准,所以学生的展示不充分,教师的点拨不深入,因而孩子口中的江南春景不够生动丰满,课前设计的“看着烟雨迷蒙中的座座寺庙,诗人杜牧仿佛在说……”的说话训练未能进行,因此整节课总有点稍欠火候的感觉。今后在教学环节的取舍和课堂节奏的把控上还应多下功夫。

  3、高效课堂模式的呈现不够完整,未能及时评选优秀小组。

  4、课堂中虽然有意识的关注全体,但在真正的实施中总有写不善于展示的孩子被忽视。今后一定要不断地提醒自己多关注那些默默无闻孩子,让每位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春》说课稿5

  一、教材分析:

  《春》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教读课文。第三单元向我们展现了色彩斑斓的大自然,这里面有景美,情美,语言美。学习这个单元,要求学生在有感情的朗读中,积累语言,品味情感,学会写景方法。

  《春》是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抒情散文。春天在 朱自清 先生的笔下,赋予感情和生命。本文作者以清新优美的语言,引导我们欣赏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生机勃发,草木花卉竞相争荣的盛景。让我们感受春的蓬勃生机和无限希望。字里行间,充满着欣喜,赞美之情。

  这篇文章是写景抒情散文的精品,学习本文可以受到美的享受,提高审美情趣,从听,说,读,写语文素养的培养来看,是一个最经典的载体。把它放在单元的第一课,非常恰当。对后面的几篇课文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有感情的诵读,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并背诵这篇课文。

  2、学会观察自然、感悟自然。抓住春天景物特点,用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描绘春天美景。

  3、学习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的运用。

  4、体会本文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5、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学会细致的观察,抓住事物特点,用鲜明准确生动的语言,和多种的修辞写景的方法。

  难点:读出感情,用声音来塑造春天的形象,积累体验培养语感,传达内心感受。(在这一环节我将采取播放配乐朗读,教师范读,学生齐读,接力赛朗读等多种形式的。)

  三、教学方法:

  (采用启发式,设疑导学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习惯和能力。)

  1、情景导入法。利用多媒体(背景音乐,课文的朗读视频,春图片等)展示大自然春天的美丽和温馨。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激情和兴趣。

  2、朗读教学法。本篇课文语言简洁明快、质朴优美,在句式上长短整散搭配协调,字字句句都饱含作者的情感,基调欢快,有很强的'节奏感,读起来朗朗上口。因此在本文的教学中,采用(研读、精读、品读),让学生在朗读中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课文独特的意境。指导学生通顺、流畅、有感情地反复朗读,深入体会。并将各种方式的读贯穿于整个课堂,让学生在读中学,学中悟。

  3、教师引导、师生合作探究,小组讨论等教学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讨论中分析、感受作者的写作成功之法。

  因为初一学生还不善于通过细致地阅读,来理解体会散文所描绘的优美意境。学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分析课文细致描绘的句段,培养他们阅读的能力与习惯。

  4、设疑导学,步步深入。(课文写了什么?为什么写?怎样写的?学到什么?几个问题贯穿整个教学流程,让学生由整体到局部地学习把握课文。)

  四、学法指导:主要是通过学生读,思,练的方法来学习本文。

  五、学情分析:

  1、春天是学生熟悉而喜爱的季节,他们都有切身的体验和感受。这篇文章语言优美,且通俗易懂;节奏明快,形象生动,极富表现力,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初一的学生,对于鉴赏理解美文的能力不是很强,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写景和写作景物的方法技巧,要将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起来。

  六、教学理念:

  1、强调学生自我阅读体验。《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加大语文阅读量和口语交际环节,重视培养语感。”还强调“要加强朗读,重视阅读感受和体验。”“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我将指导学生用多种方式去“读”,在“读”中感悟文章的思想情感和人文内涵。

  2、让学生,学会联系自己生活实际上。充分调动学生在生活中所见、所闻、所感、所悟来阅读本文,体现新课程的“大语文观”,让学生在生活中去发现语文,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充分的理解语文与生活的关系

《春》说课稿6

  一、说教材

  1、教材在本单元所处的位置及单元教学目标

  词《武陵春》是选自20xx年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5课词五首当中的第四首。代表了南宋时期的其中流派之一——婉约派。《武陵春》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词作,真实地反映了她凄惨的生活水平处境和忧愁悲痛的思想感情。词人通过描摹外部动作和神态,通过新奇的比喻、新颖的构思生动地再现了她内心的浓重哀愁。

  本单元以史传文学为主,所选的文章大部分是史学家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客观记录和描述,呈现了一定历史阶段的社会状况和不同人物的思想面貌。另外,这个单元还将五首词统一编排。单元中五首词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阅读和欣赏词的能力,品味词的节奏美、语言美、意境美;理解词中蕴含的情感;反复吟诵,联想品味,既提高欣赏能力,也感受诗人抒发的强烈情感,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2、教材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的确立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培养学生"具有一定语言感受能力"、"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语言感受”“欣赏能力”对聋生来说难度偏高。针对本班聋生的语言基础薄弱、知识面相对窄的学情,我把本课教学三维目标定为:

  ①、知识与能力目标:

  a、了解女词人李清照生平,词的风格及代表作品。

  b、初步学会吟诵词的技巧与方法。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

  a、引导聋生反复诵读学会适当的停顿、节奏与语气。

  b、充分发挥聋生想象在阅读词时的作用。

  c、指导聋生结合词的背景来阅读理解词的内容。

  d、鼓励聋生尝试从语言的角度品析词的意境。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a、体会词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思想。

  b、认识古人面对自然、生活与自身变化所持的态度与观念。

  c、在感悟中使聋生多一份情感的经历。

  前两个目标侧重能力目标,后一个侧重德育目标。这是符合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姆等人关于教学目标分类六级认知理论的。词的节奏美、语言美、意境美、词中蕴含的情感、了解李清照词的风格,领略婉约词风是本单元的重点,因而定为本节教学重点;吟诵词的技巧与方法,提高学生对词的感悟、赏析能力。对聋生来说有一定难度,定为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

  “依文学语”是聋生学习语言的特点;“以语学文”是学习语文的普遍规律。故在教学中,我采用将口语、手语、书面语等多种语言形式相结合,运用多媒体等直观的教学手段来适应聋生以目代耳的学习方式。本节课主要使用诵读法、问题讨论法和描述法等来为教学服务的。

  诵读法:"三分诗七分读",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学中将朗读(口语、手语)教学贯彻到课堂始终,初读—细读—品读——悟读;从方式上看,师范读,引导聋生跟读细读个读自由读,帮助聋生深入体会课文情感意蕴,引导聋生真正学会读书,读出词味,欣赏、领悟词的优美语言和优美意境,籍此落实教学目的。

  问题讨论法

  为了在课堂教学中训练聋生的思维能力及合作探究能力。我注重小组互相研讨,探究合作的学习形式。根据认识原理,设计并尝试了“连环--顶针”提问教学法。“提问”“切入”“顺承”“深化”“引伸”,力求一气呵成,分别解决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且提问8个小问题,“成语接龙”似的一个衔着一个,形成一种“追问”把全篇课文讲析内容及延伸的问题全部带了出来,希望以此加深聋生对整首词的理解,达到发展聋生形象思维,增强思辩能力的目的。这几个问题是:

  1、女人都喜欢打扮,可是李清照却“日晚倦梳头”,为什么?

  2、词人是如何表现愁苦之情的?“闻说”“也拟”“只恐”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感情变化过程?

  3、李清照愁从何来?

  4、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5、读完这首词,你想对李清照说什么?

  6、如果你是李清照,你将如何消愁?

  7、你认为怎样学习词比较好?谈谈你从本节课中你学到的方法。

  8、你还有什么疑惑吗?

  描述法

  引导聋生合理想象,将词作转化为画面,让聋生在想象中用描述性的语言体会词作的内涵。这样做既对聋生进行了扎实的语言训练,又培养了聋生丰富的想象能力。

  三、说学法

  在当今信息时代,现代教育所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已不是如何使

  受教育者学到知识,而是如何使他们学会学习。正如埃德加富尔所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叶老也说:“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因此,加强对聋生的学法指导尤为重要。

  这节课在教学中我将朗读训练贯彻到课堂始终,引导聋生在朗读、析读、讲读的过程中感受这首词节奏美,意美的同时,也教会聋生学习词的基本方法。

  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重视让聋生积极参与的探究活动。为此,安排大量的聋生动脑、动口、动手的活动。根据系统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原理,采用小组合作讨论活动,把全班分为三大组,确定发言代表,调动各层次聋生积极性,收到较好效果。

  此外,注意聋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如课前确立预习步骤,提供预习方法,已形成常规;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让聋生养成圈点勾画的读书习惯。

  四、说教学程序

  第一步、导入新课 出示两书《诗经》《宋词今译》。这样导入从视觉上吸引聋生,营造气氛,唤醒聋生对词的喜爱之情。板书课题。

  第二步、资料助读。让聋生简介词人生平、展示词人的.个性名片,了解历史背景,师作补充,有助于聋生理解词的内容,理解词的主旨。聋生预习课文、搜集整理与课文有关的资料,做好学习的准备;教师对准备内容作方向性引导。本环节重视语文课程的综合性,重视语文与历史课的联系。培养聋生搜集整理筛选资料的能力,通过制作人物名片,培养聋生概括能力及动手能力。由于语言障碍,聋生面对众多的资料往往无从下手,缺乏甄别能力和概括能力,所以我特地安排了这个环节。

  第三步、师生共同赏读。分四个小环节来实施。

  (一)初读---找愁

  1、 指导朗读,整体感知。(注意读出停顿、节奏与语气。)

  2、 聋生自由朗读,结合注释,了解字词意,同桌之间讨论交流。

  3、 聋生概述了解整首词的大意,教师指正。

  (二)细读---读愁、析愁(课件)

  1、师生共同逐句学习词的上下片。(结合词的背景知识理解词义)

  2、引导聋生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词意,再现画面。

  为消除聋生的畏难情绪,教师先作个示例,借以达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在此学习中,老师要激活聋生自主、合作、讨论,通过同伴间的对话与交流,团结与互助,更有利于聋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三)品读---品愁

  赏读词作,品味美的语言、美的构思、美的意境。

  1、 女人都喜欢打扮,可是李清照却“日晚倦梳头”,为什么?

  2、 词人是如何表现愁苦之情的?“闻说”“也拟”“只恐”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感情变化过程?

  聋生体验,老师点拨。聋生在读的基础上,感受词作者描绘的情境与景物、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行体验,老师对体验的重要部分作启发式点拨。

  (四)感悟---议愁

  1、李清照愁从何来?(边小结边板书)

  2、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聋生准备、教师引导。聋生品味、教师点拨。聋生对词的语言及表达进行赏析,着眼于名句、关键词,教师从文学欣赏的角度予以适当的指点。

  第四步、拓展延伸

  1、读完这首词,你想对李清照说什么?

  2、如果你是李清照,你将如何消愁?

  聋生讨论、教师主持。在体验与品味的基础上,让聋生将自己的感受与评价表达出来,以讨论争鸣的形式,使聋生间不同思想与理解互相碰撞,闪现聋生学习的灵感,开阔聋生学习的视野。教师在其中作为一个组织者,起一个承接作用。

  第五步、反馈小结

  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及学习方法。

  你认为怎样学习词比较好?谈谈你从本节课中你学到的方法。

  2、你还有什么疑惑吗?

  3、再读整首词。

  聋生总结,教师归纳。让聋生学习阅读欣赏词的基本方法,了解欣赏词的基本过程。让他们试着提出疑惑,学会发现问题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最后一步、作业布置

  第一二题背诵并默写《武陵春》这首词;请上网搜索有关描写“愁”的诗句”为必做题是为了巩固所学内容,拓展延伸到课外。第三四题为任选题,难度较高,要求聋生展开联想、想象,用一段文字描绘诵读本词时脑中浮现的画面。阅读李清照的《一剪梅》,品味写“愁”的技巧。因为聋生常常会说,但怕写,作业中写的任务是为了以读促写,把发展聋生形象思维能力和提高聋生读写能力结合起来的一点作法。

  五、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是以简笔画一艘舴艋舟为中心,舟中用红笔写上一个大大的愁字,突出本文的主旨,上面是一个个貌似石头的方框,每一个方框内分别写上国破、家亡、物失、夫逝、……把愁字形象化,概括化,艺术化,起到画龙点眼的作用。

《春》说课稿7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四年级下册第四课《春夜喜雨》,它是首五言律诗。对于它们的学习,关键在于学习诗歌方法的掌握,达到教就是为了不教的目的。《春夜喜雨》这首诗抓住春雨的特点展开。本诗写于公元761年春,杜甫这时在成都定居两年,从上年的冬天到本年的二月间,成都发生旱灾,经历了旱灾的人,最懂春雨的可贵,所以当春雨来临之际,杜甫欣喜非常,以久旱逢甘霖的心情,在诗中描绘了春夜雨景,欧歌春雨滋润万物之功。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初读古诗,了解诗意

  2、品读诗文,感受古诗的意境美和作者内心的情感美,深入体会古诗的语言美。

  3、学习本诗的写法美

  全诗教学的重难点就是感受是的意境美、情感美和语言美

  三、说教学安排:

  一课时

  四、说学情

  教师可以简单介绍一下这首诗体裁上的特点,让学生对这种体裁类别有整体印象,初步认识古诗的分类,培养学生对祖国古诗的喜爱。课前还可布置学生查找有关介绍诗人的资料,了解诗人生平及创作风格,扩大阅读量,养成自主积累的好习惯。

  五、说教法学法

  我采用预案导学法进行教学,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自主 合作学习,然后学生交流展示,教师再指导,再总结。在学法上采取预习法、感悟法,先让学生搜集有关介绍诗人的资料,了解诗人生平及创作风格。在学的过程中多读,在读中感悟沐浴在春雨中的意境。

  六、说教学流程

  根据对以上内容的整理,结合20xx版语文新课标,对本诗文的具体教学实施,我安排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1、从谈春雨,导入课文 2、初读古诗,认识生字

  3、 朗读感悟,体会意境 4、总结升华,指导背诵

  1、从谈春雨,导入课文

  同学们,现在正是春天。我们说春天的美景是一首优美的歌曲,那么,春雨就是这歌曲中调皮动听的音符。人们为什么喜欢春雨,春雨有什么特点呢?同学们平时都善于观察,大家说说你观察到的春天吧! 学生谈春雨

  设计意图:先把学生带入对春雨的遐想,进入春雨的意境。

  2、初读古诗,认识生字

  (1) 教师范读古诗,简介这首古诗

  提问检查学生课外搜集资料,预习课文情况 简介《春夜喜雨》的体裁:《春夜喜雨》是一首五言律诗。律诗共八句,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2) 自由读《春夜喜雨》,小组合作学习

  要求:一正确朗读这首诗,二结合你所知道的资料,试理解诗句的大概意思,三提出不懂的问题

  (3) 检查自学情况

  一纠正字音 例如 fu甫 nai乃 ju俱,二说说自己读了诗的初步感受,提出不懂的字、词,在班上交流。了解下列一些字词的意思:乃:就。 发生:在诗中的意思是雨降落、降临。潜:暗暗地,悄悄地。径:小路。花重:花因沾着雨水,显得饱满沉重的样子。也指花儿开得繁盛。“重”读zhong

  3、朗读感悟,体会意境

  (1) 根据题目确定朗读基调后,有感情的朗读古诗。注意,题目是“春夜喜雨”应该用欢喜轻松的语气读,读出对春雨的喜爱。

  (2) 诗人为什么喜爱春雨呢?诗句中并没有一个“喜”字,诗人喜悦的心情表现在哪儿呢? 教师相机指导学生说说对诗句的理解,体会意境。

  感悟“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雨知道时节,在这春天正需要它的时候下起来了。这里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

  学生交流回答,(拟人。把雨拟人化,表现了诗人对春雨的喜爱)

  着重体会“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学生说说自己对诗句的理解

  教师引导:在这夜晚,春雨随风悄悄地飘洒下来,无声无息

  地滋润万物。大家想想:春雨有什么好处?(春雨使花草树

  木庄稼得以发芽、生长,春雨为大地创造了生机,给人们带来了希望)

  设计意图:春雨有这么重要的作用,但是它“润物细无声”,

  她一点也不因为自己的功劳而张扬喧闹、大造声势。你难道不觉得春雨具有一种可贵的品格吗?(春雨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

  那么这时诗人心中充满了什么感情?(对春雨的喜爱和赞美),所以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再来好好品读这两句诗吧! 学习“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大家展开想象:诗人可能先是在屋里,听到春雨轻轻洒落的

  声音,他心情十分愉快接下来,他怎么做呢? 根据诗句的意思,小组交流诗人看到了什么?

  想象“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联想;诗人看到这场及时雨,他不禁想到第二天早晨,一定

  可以看到城里的花儿都开了。那一朵朵花沾着雨水,显得沉甸甸、红艳艳的。其实呀,诗人想到的可能还不止这些呢,请同学们大胆想象,诗人可能还想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如诗人可能想到农民会在雨后播种,麦苗喝饱了雨水又长高了一截,人们开始踏青赏花了———

  4、总结升华,指导背诵

  (1) 学习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想?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感情?为什么诗人能把春雨写得这么美好?

  设计意图;让学生像诗人一样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并且善于观察,感受生活中的美。

  (2)朗读背诵,注意诗的节奏

  把握朗读节奏,找出韵脚,明确押什么韵,然后朗读背诵,体会古诗和谐的韵律美。 课堂练笔:要求学生发挥你的丰富合理的想象力,为“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描写一幅画面。此环节的目的是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七、说板书设计

  春夜喜雨 五言律诗

  杜甫

  我的板书设计较简洁,通过“好”“喜”等字眼,来表现诗人对春雨的喜爱与赞美,进一步说明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

《春》说课稿8

  各位评委,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春》。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板书五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第一、分析教材

  1.课文的地位及作用

  《春》是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篇课文。它体现了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对于学好本单元其他课文,乃至以后学习写景抒情散文都大有裨益。

  2.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重的三维教学理念,加上本文作为写景抒情散文的体裁特点,本文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把握重要词语的音、形、意

  (2)体会春景中寓含的热爱自然、春光的感情,奋发向上的精神

  (3)欣赏描写春的优美生动的语言

  (4)理解如何抓住景物特点组织安排材料

  3教学重点、难点

  作为七年级的学生,这是第一次系统的学习写景抒情散文,学生年龄小、感悟力还不成熟,结合本文的体裁特点,重点设为目标的(2、3、4),难点设为目标的(4)

  第二、分析教法

  1.主要采用问题导引式、启发式。这是由于七年级学生对于欣赏美文还缺乏一定的思路,需要在教师的引导点拨下完成鉴赏。

  2.采用多媒体等电教手段,扩大教学容量。这种方式的采用,既可以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热情,又可以使学生对美好的春光有直接的视觉效果,增强感染力。

  第三、分析学法

  朗读法,讨论法。课程标准提出:“要有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注意情感体验,培养合作探究的精神”,作为写景抒情散文有些意蕴是不可言传的,所以这两种方法是切实可行的,可以使学生处于主动积极的思维情感活动中,利于加深理解。

  第四、教学步骤

  1.检查预习,补充相关知识。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要打牢字词基础,加强对字词,特别是有些多音、多义字的检测。提问学生课外收集的作者情况,培养学生课外查找资料的习惯,教师可以进行补充。

  2.学生自由朗读或默读全文,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1)在作者笔下,描绘了春天的哪些景物?你最喜欢哪幅图画?

  (2)文中洋溢着一分什么样的感情?你从哪些语句中可以感受到?

  这两个问题有利于学生对全文的理解,也较容易,可以通过学生自主活动、讨论补充把握较好。教师应把发言权脚给学生。

  3.在提问回答以上问题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自选喜欢的段落,指出喜欢的理由,并做有感情的朗读。这一题是紧扣课文重点中对优美生动语言的欣赏而设计的,同时又充分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理解。在学生表达自我感受的同时,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引导学生对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的`体会。如:“钻”“赶趟儿”等词,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通过几个学生对不同片段的各抒己见,使学生对本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有了较为透彻的理解。对于能够激发学生共鸣的段落,组织学生齐读,增加语感。

  4.引导学生体会本文如何紧扣“春”组织材料的。以(4)(5)节为例,使学生认识它们如何条理清晰的组织材料的,这样可以突出重点,以点带面,提高课堂效率,重在培养学生分析能力,戒面面俱到。

  5.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时进行阅读反思:本文之所以这么生动、富有感染力,哪些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这是为下一阶段的写作铺垫,有了上面的分析,学生通过简单的交流可以不难认识到:这主要是由于修饰语、叠词、修辞手法等的运用。

  6.要求学生模仿课文,写一段语言优美生动的写景片段。题材自选,题目自选,着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然后相互交流,评价,教师给以不同程度的肯定,以激励为主,使学生做到以读促写,使学生在自我表现满足中结束本课学习。

  7.作业布置:以第六节为例,紧扣本文重点出题。作到少而精,富有启发性,难度恰当。

  第五、板书设计:求新、求实、求精。

  春景:宏观——山、水、太阳

  微观——草、、花、风、雨、人

  春情:热爱、奋进

  补充说明:根据学生情况,分两到三课时。

《春》说课稿9

  一、说教材

  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这句话在今天有很大的意义,因为古诗语言精炼、情感强烈,节奏鲜明,意境优美,引导学生学些古诗,可以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是我们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审美教育的好材料。

  《江南春》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牧写的,这是一首描写江南春光的绝句。诗人描写了江南秀丽的景色,同时讽刺了封建统治阶级的所作所为。

  这首七言绝句共四行诗句,写得有声有色,有静有动,有景有情。诗人先扬后抑,前两句描绘出了辽阔的江南,到处是黄莺在欢快地歌唱,一丛丛的绿树,映衬着簇簇红花。水边的村庄,靠山的城郊,一面面酒旗在春风中迎风飘荡,这是多么睛朗明丽、生机勃勃的春景啊!充满了作者对江南春景欣赏、赞美的喜悦之情。在前两句“扬”的基础上,第三、四句一变为“抑”,诗人的神来之笔在三、四两句,江南一带还有大批寺庙建筑,在这春天迷蒙的烟雨中若隐若现!南朝的帝王都好“佛”,为此大兴寺院,弄得农田锐增,百姓不堪重负。虽然大批寺院耸峙,蔚为壮观,也不失为江南一景,但每一座寺院要耗费农民多少血汗!诗人显然对包括唐朝统治者在内的帝王将相不顾人民疾苦,伤财劳民之举持反对态度,忧国忧民之心溢于言表。

  根据教材特点和课标要求,我制定了以下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理解诗句的内容,懂得诗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默写《江南春》。

  (二)能力训练点

  1、学习作者边观察边想象以及动用各种感官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读中感悟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让学生在美丽、凄迷的景色中,体会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四)美育渗透点

  透过诗中描写的景物,感受春天的美,激发学生对美好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难点

  1、体会作者从听觉、触觉、视觉等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

  2、透过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二、说学情

  四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读书方法,对如何学懂古诗已有一定基础,以往的串讲串问效果不理想,学生不感兴趣,被动地接受知识,学生感到累、烦。

  苏霍姆林斯说过,“在儿童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三、说教法

  漫画大师丰子恺有一幅题为《教育》的漫画:一位先生把一块块泥放进模子里,印出一个个一模一样的泥娃娃。这就是我们传统教育——千人一面,抹杀个性。

  在实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再也不能干这种“做泥人”的蠢事了。那么,在遵循教学共同规律的同时,应让语文教学展示和发展学生的个性。

  我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以及教材的特点,运用尝试教学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学习,老师从旁组织、指导、点拨、激励、运用多媒体,动用多种感官,进入到诗人描绘的情境中,体会诗句的意境美。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教会学生学习。

  四、说学法

  1、课前认真预习,记下疑难问题,课前查询诗人简况和写作背景材料。

  2、学生们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的人格,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主体。每个学生教蕴藏着巨大的潜能,所以在理解诗意这一环节彻底放开学生,让他们在课堂上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古诗,合作探究理解意境,读中感悟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说教学程序

  (一)师用言语表扬激励,树立信心。(绝大多数人的失败是由于缺乏自信。)

  (二)举行诗歌朗诵赛,引入新课,感悟诗题。

  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诱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使他们一上课就进入想学爱学、渴望学习的境界。先分组举行小型诗歌朗诵赛(侧重写景方面的诗),并给予奖品表扬激励,设小组奖、个人奖。

  在这样的情境下,学生情趣盎然,紧接着把学生带进新课,点击课件出示配景诗《江南春》,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接着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每一上新课之前,我都要求学生进行预习,以此来培养学生独立自学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然后让学生尝试说说,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或你想知道什么?根据学生所说的和所提的',老师归纳总结出有价值的内容和问题,以便在学习古诗中深入渗透探究解决问题。

  (二)知诗人,介绍写作背景

  让学生把课前收集到的资料对诗人进行简介及介绍写作背景。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其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又培养了口头表达能力及听说能力,又为理解古诗内容做好了准备,同时帮助其获取成功的体验,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品质。

  (三)整体感知,初步自学古诗

  人们认识事物要经过感知——重现——理解这样一个过程,只有感知得具体,才能理解得深刻。因此,我先从整体入手,点击课件,出示景——诗——配乐朗读。让学生认真听,仔细观察图像后,说说对这首诗的总体感觉。再说说图中出现了哪些景物。接着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由于学生理解特点及机能的差异,所受家庭教育和所处的社会环境的差异,因此采用的学习方法有着鲜明的个性特征。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选择适于自己的方法,决不强求一律,厚此薄彼。)注意读准生字的音,观察生字的形,老师随机点拨提醒学生生字的音、形跟哪些字的音、形易混,注意读正确、写正确。然后抽读,齐读。

  《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古诗教学更不能忽视读的重要性。

  (四)明诗意,入境悟情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自行理解诗意,体会感情的基础上,我将随机指导学生通过看图、想像、朗读,使他们与诗人产生共鸣。

  1、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自行理解诗意。体会作者的感情,比如读一读、画一画、说一说,借助工具书,找自己要好的伙伴进行探讨研究等等,尊重学生群体中常态分布的“差异”,让学生的个性在唐风古雨中尽情沐浴,潜能在读情画意间从容释放。

  小组活动能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与合作意识,以往的小组活动成员大多是由教师分配指定的,学习效果不是十分理想。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伙伴,通过实践证明,是一个有效的方法。自主选择学习伙伴,使他们体会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快乐,使课堂焕发出了活力。

  2、汇报自学成果,进一步解诗明意。

  学生个性生理要素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心理潜能在学习之初不可能充分发挥。让学生随时表现这些潜在的能力,能促进其潜能的开发。因此,我主张给学生展示学习成果的权利(如前面的诗歌朗诵赛、介绍诗人及写作背景等等,现在的自学后的汇报都体现了这一点)学生在展示自己学习成果的过程中。得到了别人的肯定,尝试到了成功的喜悦,从而不断开发自己的潜能,提高学习效率。

  3、提疑、释疑。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因而,在教学中,我交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权利:课前,问学生预习时发现了什么问题;课中,允许学生随时提问;课后,问学生还有哪些未解决的问题。

  学生所提的问题往往直接表达了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对这些问题的探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的个性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4、反复吟诵,体会意境。

  古诗对仗工整,平仄有律,读起来琅琅上口,有它独具的音乐美、节奏美。成功的朗读就是用有声的语言再现诗的意境。这就要求朗读者立足于诗的总体,把诗人倾注于字里行间的情感,加上自己丰富的想像,融会贯通起来。所以我在这里先让同学们回想诗人杜牧和写诗的时代背景,帮助学生进一步领会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情感,让诗人的情来激起自己的情。我先出示大屏幕投影——江南春天美景,再配上一段优美的乐曲《春江花月夜》,接着让学生扮演诗人吟诵全诗,把诗人喜爱美好春光,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读出来,在读的过程中,让学生互相评价,师读生评价。

  学生经过反复品尝、吟诵,完全陶醉在诗的意境中,深深地受到感染,这时会产生一种兴奋的情绪。然后,因势利导,激发其写作动机,引导学生进行练笔,使其想象得以再现。

  5、展开想象,化诗为文。

  想像和联想是诗的翅膀,没有想象,就没有诗,古诗中的许多句子都充满着神奇的想像和丰富的联想。一首诗往往就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而学生此时已充分理解了诗意,能用口头语言表达。所以我要求学生根据这首诗,结合插图,发挥想像写一段话。把诗歌的语言转化成学生自己的语言,把口头语言转化成书面语言。这样既加深了印象,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练笔机会。

  6、欣赏、积累知识。

  说说自己喜欢的词或句,为什么?

  (五)扩展延伸,旨在打破课堂的界限,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真正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展示欣赏课前收集到的有关描写春天的诗,课后把收集到的诗写在读书笔记本上。

  (六)小结下课

  六、板书说明

  好的板书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直观教法的体现,是课堂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的缩影,能直观形象地反映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展示教学的总体思路。本篇板书我依据作者的思路,抓住重点词语,展现文章内容,从而有助于学生调理结构,强化理解,这样做是依据板书设计的目的性原则,有序性原则,直观性原则和条件性原则进行的。

  附:板书设计

  江南春

  唐·杜牧

  热爱 黄莺 绿叶红花 晴朗明丽

  美好

  春光 水村山郭(山青绿水)酒旗 春风 生机勃勃

  讽刺封建统治者 南朝 八十寺

  朦胧迷离

  (忧国忧民) 楼台 烟雨中

《春》说课稿10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九年制义务教材第十册第四单元第十六课《匆匆》,这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紧围绕着“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揭示了旧时代的年轻人已有所觉醒,但又为前途不明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题目的本身既蕴含着浓烈的情味,又暗含着生活的情趣。文章先提出问题:“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看似在问,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留它的无奈和对已逝去日子的深深留恋。然后通过“洗手时、吃饭时、默默时……”这一系列生活情趣的描写,具体再现日子的去来匆匆和稍纵即逝以及作者对人生的思索。最后抓住“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一句结尾,照应开头,突出作者对时光匆匆的感慨,引人深思。

  1.本组课文的学习重点是要引导学生从学习的内容展开联想。阅读的时候,先读通读懂,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还要想开去,想到与课文有关的人和事,景和物,情和理,并把自己想到的与同学、老师广泛交流。借以活跃思想,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2、教学目标

  结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5—6年级的阶段目标,结合本组的训练重点以及本课的写作特点,考虑到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课文内容,学会本课四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等词语。

  (2)技能目标:能在读通读懂课文的基础上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欣赏文章语言文字的美。

  (3)情感目标:使学生感悟到时光易逝,一去不复返的现实,从而明白珍惜时间,不虚度光阴。

  3、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受到珍惜时间的教育”是本课的教学重点;“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4、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配乐朗读磁带;师生共同查阅有关朱自清的资料以及和时间有关的名言。

  二、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安排得是否科学合理,是教学成败的关键,为了圆满完成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课

  板书“勿”字,让学生认识并组词,,然后加上一点后成为“匆”字,说说对“匆匆”一词的理解,接着引导学生给“匆匆”一词搭配词语,说说“---匆匆”或“匆匆----”,再引导学生说说这篇文章写的是什么匆匆?(这样的导课既简单又扎实,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认识作者

  请学生简单介绍课前对朱自清及其作品还有对散文的了解。(这样就为进一步阅读、理解文章奠定了基础)

  (三)朗读课文,体会感情

  1、让我们用心一起去品味《匆匆》这篇散文,在作者诗意化的语言中去触摸时间这个精灵。

  2、在钢琴曲《秋日私语》的伴奏下,听老师范读《匆匆》一文。

  3、这篇文章美么?因为它饱含着作者内心的情感,是作者用心灵写下的文章,所以,我们也要用心灵去阅读、去体会、去感受,自己想不想试一试?

  4、老师给同学们放上音乐,同学们自己感受着读读这篇文章。

  5、看到你们朗读时认真投入的样子,听到你们朗朗的读书声,就知道大家一定读得很好。现在谁想把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听。(通过这一环节的朗读,学生对课文有了初步的理解,但还不够深,还需进一步深入到字里行间去品味词句,轻轻地读,静静地体会。)

  (四)深入阅读课文,用心品读词句,体会作者的情感

  1、通过刚才的朗读,我们对课文有了初步的感受,但是还很浅,还需要我们用心灵去阅读、去感受,接下来我们就来轻轻地读,静静地体会,到文章的.字里行间去体会,看哪些段落给你的感受最深,你仿佛从中聆听到了什么?(读并不只表现在抑扬顿挫的声音,也有静思默想的默读,静思默想会让学生沉浸在书的磁场中,陶醉其中,从而唤起他们的情感体验。这样,学生对课文才能有更深的理解和感受。)

  2、哪一段给你的感受最深,就带着你的感受来读。说说你的感受。(这一环节老师要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独特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谈自己对一些词句的理解,就是品读词句,谈自己从文中感受到的东西,接着在感受加深的基础上再读。这样,学生的理解和感受就会越来越深,读得也会越来越好,真正体现以读促悟,以悟促读,读悟贯穿整个课堂。)

  (五)总结感受,升华理解,感悟道理

  1、高尔基说过,读书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谈话。刚才我们就通过阅读用心灵和朱自清先生进行了交流、谈心,同学们的感受很多,如果让你用一句话最好是一句格言、警句来总结、概括一下自己的感受、收获,你最想说什么,想一想,写在课题的旁边。

  2、请学生大声、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写下的一句话。(老师随即把大家评价最好的写在黑板上。到此为止,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用心朗读、用心品读、用心诉说很好地达到了教学目标。)

  三、说设计理念

  1、以生为本:在新课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而且“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所以,我力求引导学生用心地阅读文本,达到学有所乐,学有所获。

  2、以教材定教法:每篇文章都应该选择最适合的教法。《匆匆》是朱自清先生散文中的代表作,也是散文中的经典作品,文章语言清新流畅、生动优美,表达了作者对如烟往事的回忆,对现实生活的思考,对灿烂未来的向往。文中蕴涵的很多东西是只可意会不可言谈的,因此,课堂上老师的任何分析讲解都会显得贫乏、无力,所以,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用心灵去体会、去朗读,达到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才能理解体会到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悟到文章的语言美。加上我个人的教学风格及学生的特点,本文的教学采取引导学生感情朗读感悟贯穿全课的方法。

  3、简单、扎实:

  “大道至简”,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语文课也一样,只有“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促发展”才能在有限的四十分钟内让学生学得快乐,学有收获。所以,本课,我力求屏弃不必要的教学手段、繁杂的教学环节、罗嗦的教学语言,真正地做到“披文以入情,情动而辞发”,静下心、钻进去、深下去,让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老师与学生产生共鸣,宁可一课一得,真正让学生学到点东西,也不蜻蜓点水、浮光掠影,让人产生作秀之感。

《春》说课稿11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红楼春趣》选自《红楼梦》,《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的巅峰,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颗耀眼的明珠。本课讲述的是宝玉、黛玉等人在大观园里放风筝的故事。对于本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对《红楼梦》不是很熟悉,因此本课在教学时,要多向学生介绍《红楼梦》的相关资料。

  (二)教学目标。

  1.认识“屉、鬟”等12个生字,读记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3.了解文中各人放风筝的过程。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难点:

  了解文中各人放风筝的过程。

  二、说教法。

  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默读法

  本课篇幅比较长,因此学习这篇课文,主要是让学生默读。通过默读,让学生学会快速了解课文内容,了解故事的主要人物和情节。

  2.拓展阅读与点拨法

  课文节选自《红楼梦》,课文的语言属于古白话,学生读起来不容易理解。可以先让学生课外拓展阅读《红楼梦》,教师讲解《红楼梦》的主要人物和主要情节,让学生先了解小说的背景,再了解课文内容。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本课的教学同时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内容涵盖《红楼梦》以及作者施耐庵简介,还包括课文生字、词语等内容,辅助教学。

  三、说学法。

  本课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包括预习生字,初读课文,尝试读一读《红楼梦》前五回,查找资料,了解《红楼梦》的故事梗概。课内主要是了解课文讲述了什么内容。

  四、说教学流程。

  本课的教学课时是一课时,课前要安排预习,教学流程如下:

  (一)布置预习

  1.利用工具书,把不认识的字词注上音并识记字形、字义。

  2.圈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和不懂的地方,并思考为什么。

  (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通过这么几天的学习,大家说说我国的四大名著分别是什么?我们已经学了其中三部名著的片段故事了,今天就来看看《红楼梦》中的一段故事,请大家翻开书,齐读课题,说说你从课题中知道了什么。(板书)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齐读阅读要求,明确学习要点。

  2.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出示生字和词语。

  生字:屉鬟讳晦钗敞袭帕纨咯绞姊

  指导读音,提示易错:“钗”读chāi,不读chā;“讳”读huì,不读wěi。

  3.梳理层次:第1段(1-2)放风筝的起因;第二段(3-5)众人放风筝;第三段(6)剪断风筝。

  三、合作交流,学习感悟

  1.默读课文,归纳大意。

  课文讲述了贾宝玉、林黛玉等人在大观园内一起放风筝的开心热闹场面。

  2.自由提问,互相解答,教师点拨。

  (对不解的词语引导归类,对人物分析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具体来说)

  3.印象深刻的情节。(插叙、语言描写)

  4.说说哪个人物给你的印象最深?(关注人物语言、动作描写,具体分析)

  黛玉:娇嫩柔弱、弱不禁风(“用手帕垫着手,顿了一顿、我也要去歇歇去了”)

  紫鹃:利落干脆、明事理有主见(“难道天下没有一样的风筝”“姑娘不放,等我放”)

  5.总结方法:经典的文本之所以经典,是因为它的人物刻画精细,我们熟知的`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在一本经典著作中都是运用自如的,我们在读的时候要做到抓大,就是抓住大概内容,了解故事大意,不要被一些拗口的生僻的字词堵住,然后寻细,这个细就是关注人物的细节,譬如我们在分析感受人物时,老师总要求大家结合内容,具体分析,通过人物细节发现人物性格。

  6.自读阅读链接,说说自己放风筝的趣事

  四、课文小结

  课文写了大观园的里的人们一起放风筝的开心热闹场面,寄托着人们对幸福的追求和向往。

《春》说课稿12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一年之计在于春》。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本课是广教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个活动主题《一年之计在于春》。

  2、教材分析:

  本课承接第一课"南方的春天",借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寸光阴一寸金"等格言警句,引领学生进入人文的春天。课文融会农民春耕春播、城市各行各业春季开局的工作等生活劳动场景的学习,引导学生热爱劳动和生活,珍惜春光,珍惜每一寸光阴。

  3、学情分析:

  养成教育是教育低年级学生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在给学生上这一节课时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和劳动习惯,教育学生要热爱劳动和生活,珍惜时间,让学生从中明白春天是一年之首,也是做好计划安排的时机,从而引导他们学会制订个人计划,对未来有一个良好的展望。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过分的溺爱,导致一些孩子缺乏时间观念,不知道时间的重要性,不知道珍惜时间。如有的孩子上课不注意听讲、作业不及时完成、孩子值日,不及时完成劳动任务、沉溺于看电视……

  根据此课的教学内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二、说教学目标

  1、情感:热爱劳动和生活。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珍惜时间,努力学习。

  2、能力:

  (1)、培养学生活动能力和资料收集、整理能力。

  (2)、进行一分钟能力大挑战,引导学生进行自评,开展珍惜春光、珍惜时间、勤奋学习的格言警句接龙游戏。

  3、认知:

  了解“一年之计在于春”的意思,联系实际,知道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

  三、说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热爱劳动和生活,珍惜时间。

  难点:懂得珍惜时间的重要性,具有一定的时间观念,学会抓紧时间、遵守时间,努力学习。

  四、说教法、学法

  教法:本课采用调查、情境体验、小组讨论交流等活动,并适当运用电教媒体进行教学。

  学法:学生采用调查、小组合作讨论等学习法。

  五、说教学程序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三个教学活动:

  (一)走在春天的田野上。

  课一开始,我让学生欣赏一组配有解说词的优美画面,让学生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同时感知到春天是一年的开始,是一年之中最美好的时光,万物苏醒了,到处充满着生机勃勃的景象。农民伯伯在田野里辛勤工作。让学生们猜想:春天里,农民伯伯会作什么打算呢?忙些什么呢?从而引入课题,板书:一年之计在于春

  (设计意图:通过生动形象的多媒体演示,使学生初步理解春天是一个成长的季节、忙碌的季节,认识珍惜春天的时光对一年农业生产的作用。)

  (二)放眼看春天的城市。

  本课呈现了春天里城市各行各业的劳动,主要内容有:工人植树、行政或企事业单位新年工作部署、教师新学期工作计划、小学生采访亲戚和交通警察的工作。这个板块中我设计了以下的活动。

  1、学生当采访员。按不同的行业编组。

  2、采访目的:了解各行各业在年头忙什么,对自己有何启发?

  3、收集资料,准备汇报。

  4、各组选出代表进行汇报。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发现春天是一个定下计划的好时机。

  (设计意图:通过采访和咨询活动,了解城市人们在春季的工作及其对全年工作的影响,培养学生活动能力和资料收集、整理能力)

  (三)我的一年之计。

  少年儿童更要珍惜春光。针对儿童的年龄特点,我引导学生做一年的小计划,计划要能针对问题,落到实处。在这个板块中,我设计了以下活动。

  1、在感受叔叔、阿姨在春天的劳动之余,师生共同制订计划。

  2、计划的形式多种多样:愿望卡、进步台阶、愿望树,发挥学生想像力。

  3、齐唱《少年!少年!祖国的春天》,带着自豪愉悦的心情。

  4、开展珍惜春光、珍惜时间、勤奋学习的格言警句接龙游戏。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这种学习获得的知识最直接,最有效。”学生通过制定小计划、诵读名言,自己就能体会到“一年之计在于春”的意思,懂得每个人应该要珍惜时间。)

  六、说板书

  本课板书设计力求突显教学重点,简洁明了,一目了然。

  2、一年之计在于春

  说一说

  珍惜时间演一演

  做一做

  七、说教学特色

  我紧紧围绕《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教育。”这一基本理念,开展儿童喜欢的调查、讨论、游戏等多种活动,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使他们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积极地参与活动中体验、感悟学习的快乐。

《春》说课稿13

  一、教材分析

  这首诗是诗人于至德二年三月所作。当时正直安史之乱,首都长安被叛军占领。诗人于至德元年八月被叛军捉住,押送到长安。在长安城里,诗人目睹了叛军的种种倒行逆施。第二年三月,春回大地、鸟语花香、草木茂盛,一派生气勃勃的景象,但这只能增加忧国忧民的诗人的痛苦和感伤。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深入理解诗句,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能力目标:在自主合作、探究中通过各种形式的诵读,发挥他们的主体能动性和创新精神。

  3、情感目标:反复朗诵诗歌,领略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涵,准确把握诗中情感,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名句,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学方法

  1、朗读法: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特别是古诗词。诗的节奏、韵律,所蕴含的感情内涵都要靠读来感受体会,因此,朗读应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

  2、自主合作、讨论探究法: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自主合作,全身心地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让学生相互讨论,主动质疑,以学定教。

  五、教学手段

  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配以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爱国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更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优秀的传统。那么,大家知道哪些爱国的名人名言或爱国故事呢?(学生回答)

  多媒体出示一副图片并配以文字说明,让学生说出这副图片中的人物是谁?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兴趣,加深对杜甫的认识,烘托课堂气氛。

  (二)品读感悟

  (春望)说课,标签:初三语文说课稿,初中语文说课稿,

  1、多媒体显示诗歌朗诵,让学生初步体会诗的节奏和感情。

  2、正音正字,划分朗读节奏。强调两个字的读音“搔”和“簪”。

  3、学生放声自由朗读,感知诗的内容。

  4、学生配乐朗诵《春望》。

  (三)、画面欣赏

  多媒体出示一组长安城繁华时与衰败时的图片,让学生在图片的欣赏中说出自己所观察到的一切。由此引入背景介绍。

  (四)、整体感知

  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理解全诗,如果学生有不理解的地方,师生共同研讨。

  (五)、品读探究

  首联:

  1、诗人向我们描绘了他所望到的哪些景象?这些景象有什么特点呢?

  2、面对人烟稀少的、杂草丛生的长安城,作者的心情如何呢?哪句最能表达诗人此时的心情呢?

  多媒体显示图片:让同学们欣赏一组百花盛开、鸟鸣时的图片,说出欣赏图片时的感受。

  颔联:

  1、鸟语花香是最美好的事物,能够给人们带来愉快的心情,但是给作者带来的是怎样的感受呢?

  2、作者为何对花落泪、闻鸟惊心?

  此时此刻作者为时局感伤得落泪,此刻的分别不是一般的分别,可能是永别,生离死别,所以作者的心情格外低落。

  颈联:

  1、对于作者来说家书是十分宝贵的,由哪里可以看出?

  2、一封薄薄的家书怎么能低得上万两黄金呢?我不理解,谁来说说!

  此时此刻,战乱的.早日平复、一封报平安的家属的到来,是作者急切盼望的,作者盼望到什么程度呢?

  尾联:

  1、诗人对于一封报平安的家书以及战乱的早日平复,盼得忧愁得搔头,头发越搔越短,短到了什么程度呢?

  2、簪是怎样的饰物呢?多媒体显示簪的图片,并配以解释性文字。

  3、当诗人头上满是白发,甚至插不住簪子,这是因为什么呢?

  4、大家猜猜杜甫当时多大年纪?

  杜甫当年只有45岁,人到中年,为国家而担忧,为亲人的离别而忧愁。

  (六)、延伸拓展

  教师引导学生体验情感,把握情境。

  提问:诗人在《春望》中“

  望”的是什么?

  (七)、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忧国思亲的思想感情,更深刻地体会到了那句话——“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八)、板书设计

  国(破)

《春》说课稿14

  一、教学重点的定位:

  (一)本课教学重点的定位:

  《一年之计在于春》是新教材《品德与社会》二年级第二学期第二课。本课重点是引导学生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热爱劳动和生活,珍惜时间。课文借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寸光阴一寸金”等格言名句,引领学生进入人文的春天。融会农民春耕春播、城市各行各业春季开局的工作等生活劳动场景的学习,引导学生热爱劳动和生活,珍惜春光,珍惜每一寸光阴。

  教学目标:

  简单了解开春时节社会主要劳动者及其工作方式,引导学生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热爱劳动和生活,珍惜时间。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热爱劳动和生活,珍惜时间。

  教学难点:

  懂得珍惜时间的重要性,具有一定的时间观念,学会抓紧时间、遵守时间,努力学习。

  二、教学重点的分析

  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热爱劳动和生活,珍惜时间。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养成教育是教育低年级学生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在给学生上这一节课时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和劳动习惯,教育学生要热爱劳动和生活,珍惜时间,让学生从中明白春天是一年之首,也是做好计划安排的时机,从而引导他们学会制订个人计划,对未来有一个良好的展望。

  2、本课文主要体现课程标准“培养儿童对自然现象和生活中的问题有探究的兴趣”、“能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感受、想法和活动成果”、“能在老师的帮助下,总结、提升获得的经验和信息”并在此过程中充分地展现并提升自己的智慧,享受创造带来的欢乐。为儿童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奠定基础。

  3、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热爱劳动和生活,珍惜时间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教育主题。本课借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寸光阴一寸金”等格言警句,引领学生进入人文的春天。课文融会农民春耕春播、城市各行各业春季开局的工作等生活劳动场景的学习,引导学生热爱劳动和生活,珍惜春光,珍惜每一寸光阴。

  三、教学重点的解决方法与过程

  (一)突破、解决教学重点的方法: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采用媒体演示法、实践体验法、情境教育法、观察调查法、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体验中成长,在合作中成长。

  突破、解决教学重点的过程:

  结合本课的教学目标,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整堂课的教学中,不是简单地向学生呈现知识,而是突出呈现获得知识的过程。同时,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致力于低起点,从他们的`实际出发,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将教学目标通过课堂教学转化为学生的需要,把思想品质培养目标转化为学生自主的追求,来促成学生道德内化和整体素质的提高。因此,我把本课设计为五个教学活动

  活动一:运用多媒体,初步感知“一年之计在于春”的意思

  课一开始,我让学生欣赏一组配有解说词的优美画面,让学生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同时感知到春天是一年的开始,是一年之中最美好的时光,万物苏醒了,到处充满着生机勃勃的景象。并通过生动形象的多媒体演示,使学生初步理解春天也是一个成长的季节,从而,使学生与媒体间有了互动的过程。

  活动二:让学生续编故事,探究明理珍惜时间的重要性

  教材的使用有选择,学生就会真正体现出主体性。本课的故事内容较简单,但深刻的道理却蕴藏在其中。我先让学生听老师来讲故事,并出示有关故事的图一片,让学生从故事内容的比较中,来阐述自己的观点,从而使学生明白只有春天播种,秋天才会有收获。续编故事这一环节也是教学的重点,教师应该允许学生有多种不同的选择,但应注意的是在最后的小结中要有层次的提高,从而让学生感悟到珍惜时间的重要性。

  活动三:故事交流,学习名言。

  这一教学活动的设计,是在上面四个活动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师没有必要解释名言的意思,只要让学生通过诵读名言,自己来体会到“一年之计在于春”的意思,以及懂得我们每个人应该要珍惜时间。

  活动四:参与实践,体验感悟。

  这一教学活动的设计,主要让学生亲自来体验,通过动手写一写,看一看,比一比,议一议这一过程来找出一个答案,再通过教师小结的提升,让学生初步认识应该珍惜现在学习的时间,鉴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对于这一较抽象的理解,教师适应当放低要求,只要学生能体悟到一点就可以了。

  活动五:指导实践,初步建立一定的时间观念。

  生活是学生经验的主要来源,为了使这节课的教学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所以在课上,先让学生夸一夸周围的学生,然后进行自评,使学生懂得自己正处于童年时期,应该紧紧抓住这段美好的时光,多学习知识和本领,进一步体会珍惜时间的重要。

《春》说课稿15

  说教材分析:

  这首诗歌描写了情趣盎然的春天。诗人以清新优美的语言引导人们去欣赏大地回春的动人景象,给大自然的景色赋予了纯真的生命:让自然界的一草一木都富有了灵动的色彩,让所有的小生物都成了孩子们亲密的小伙伴。表达了作者对春天、对大自然的浓浓爱意。

  全诗共六个小节,描写了孩子们从殷切地盼望了“整整一个冬天”,到尽情地在大自然中寻找、感受春的消息,直至尽情地嬉戏、玩耍,将喜悦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第一小节仿佛是一个个特写镜头,春风、春水、树枝、水鸭构成了一幅春意盎然的图画,春天的美好跃然纸上;

  第二小节总写换了春装的孩子们欢笑着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寻找春天的消息;

  第三小节至第六节诗歌为我们“推”出四幅戏春图:捉、放飞舞的蝴蝶,是爱,是怜,是珍惜;问候开放的雏菊,是欣喜,更是朋友般的亲密。枝条吐出绿苞、溪水被春天唤醒;明丽的太阳、搔痒面颊的嫩草……一切都是那么生机勃勃,让喜欢春天的孩子陶醉于春的消息之中。

  诗中的孩子们在大自然中欢笑,于是,读诗的孩子在诗人笔下的大自然中徜徉,便也拥有了大自然般博大的情怀,浓浓的爱意,从而更加热爱大自然,热爱我们这个世界!

  说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这是一首有关春天的诗歌,诗文意境很美,也琅琅上口,适合学生品读。在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多读,让学生在充满感情地朗读中领悟内容、体会情感、品味美感,做到朗读与感悟交融。

  根据诗歌特点和儿童情感的特点,采用“走进春天——寻找春天——感受春天——回味春天——再找春天——写写春天”的教学思路。首先以“寻春启示”为导入,激起寻找春天的兴趣。接着在不断的品读中感悟春天的美丽。再阅读课外春的文章,使得对春天的感知更加丰富。在课后拓展中,让学生给春的朋友回信的形式,去当一当小收藏家,小作家,小歌手,小画家,让课堂无限延伸,让孩子们在课后还能去寻找春的消息。

  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展开想象,说说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并讲述自己还捕捉到了哪些春天的消息,与大家一起交流。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种手段引导学生进入春天的世界。

  2、分段落精读诗歌,通过个别朗读、启发思考、讨论、比赛等各种方式让学生充分参与,师生互动进行诗歌的学习和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我们要激发学生用愉快、欣喜的心情走进春天,感受春天,热爱春天。

  2、让学生感受到要珍惜春天的大好时光,用有意义的行动充实整个春天。

  说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重点在于有效地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引导他们对于春天、对于诗歌所描绘途径的想象,体会精彩词句的妙处。

  难点在于帮助学生生动地、再现式地想象春天的图景,并根据自己的见闻准确地表达自己所捕捉到的春天的消息,顺利地与大家交流。

  说教学准备:

  春景图、小草、雏菊图。

  说教学流程:

  一、走进春天——课前交流

  1、课前交流有关春的诗歌,歌曲。

  2、播放春天在哪里的音乐,让学生一起唱。

  此环节设计是要让学生在优美的诗歌中、动听的音乐中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对春天的热爱,让大家带着喜悦的心情走进春天。

  二、寻找春天——寻春启示

  1、导语: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班里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她想在我们班,登一个广告,我拿不定主意,只好来征求大家的意见,课堂的小主人们,你们同意让他登广告吗?

  2、出示广告:

  寻春启示

  亲爱的伙伴们,我的一个朋友走丢了,她穿着一身漂亮的衣服,走到哪里,哪里就变得活泼有趣。她的名字就叫春天,你们能把她的消息告诉我吗?

  春的朋友

  3、说春天、找春天(交流春天)

  (1)哦,原来是春姑娘走丢了,它的朋友正着急地四处找他呢!

  (2)谁知道春天的消息呀?它藏在哪里呀?

  此环节创设了一个春的朋友寻找春天的情景,目的是通过情景的设置激发学生寻找春天的欲望,让学生能尽快溶入课堂。

  三、感受春天——品读各小节

  1、导语: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的,得我们仔细地找啊找啊!我们班的火眼金睛们,请擦亮眼睛,去这优美的诗歌中找一找春的消息吧!请打开书152页,自己赶紧选一小节,先读一读这一小节,再找一找,你选的这一小节中,有哪些春的消息。

  此环节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自主选取喜欢的段落的方法进行品读、感悟,激发学生神游春景,培养学生捕捉细节的兴趣和能力,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悟诗歌所表达的感情,赏析诗歌的精彩之处,激发学生对春天的热爱。

  2、交流:你选的是第几小节?请你先来读一读这一小节。那你在这一小节中,又找到了哪些春的消息?(在学生说出春的消息后,教师适当点拨,总结,让学生回味。在这一部分学生选的哪一段,教师就带领学生先学习这一段。)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设计了当小诗人这一环节。

  (一)、第一小节

  1、枝条绿了。

  当小诗人:风,摇绿了树的枝条,风,————。风,————。

  2、羽毛白了。

  当小诗人:水,染绿—————,水,映出—————,……

  为了让学生读出感情,真正地溶入课本中设计了以下两点:

  3、盼望春天的.到来。可以采用以下激励性语言来激励学生大胆朗读。

  (1)导语:春姑娘这么美丽,你们欢迎她的到来吗?谁愿意来读一读第三四行,把你的渴望用朗读声来表达出来!用你的朗读把春姑娘叫出来!

  (2)她有点想出来了,谁再来把她呼唤出来。她能听到你这么希望她来,真高兴!

  (3)我们一起把她带到我们面前吧!(齐读)

  4、感受美丽的春天。

  (1)你看,春天已经来到!(欣赏春天图片)

  (2)小朋友们,让我们和清风流水一样,把春的消息传递给这位找春天的朋友吧。(齐读这一小节)

  (二)、第二小节(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用心灵去拥抱春天)

  1、我们像小鸟一样还飞过什么地方?飞过——,飞过——。

  2、那就让我们脱掉厚厚的棉袄,换上轻松舒适的春 装吧,让我们用心灵拥抱春天吧!

  (三)、第三小节

  1、感受蝴蝶飞。(可以设计以下问题)

  (1)谁想和这只美丽的蝴蝶交朋友?

  (2)蝴蝶肯定愿意和你做朋友,还有谁也想当蝴蝶的好朋友?为什么?

  (3)我感觉到你情不自禁地被蝴蝶牵引着,还有谁也被蝴蝶吸引了?

  (4)美丽的蝴蝶四处飞舞,而我们的脚也不由自主地跟着它跑,你想对它说些什么?

  2、保护小动物。(渗透关爱动物、关爱生命、关爱自然的思想)

  (1)和蝴蝶玩耍,你这么喜欢它,为什么要放掉蝴蝶呢?

  (2)这只美丽的蝴蝶又能在无边无际的天空中玩耍了,它这时候,会想说什么呢?

  (3)是呀,蝴蝶是有生命的,它更希望能自由地飞翔。让我们和美丽的蝴蝶四处飞舞吧!(有感情地齐读第三小节)

  (四)、第四小节

  1、走进美丽的雏菊。(出示图片,让学生认识雏菊)

  (1)出示2张图片)这里有两幅图,你知道哪一幅图是雏菊呢?为什么是这幅图呀?

  像这样刚出生的,我们就叫做雏。

  (2)刚出生的小鸟叫雏鸟,哪刚出生的小鹰你知道叫什么吗?

  还有雏什么呢?

  2、感受欣喜,雀跃的心情。(让学生用肢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1)导语:看到第一朵雏菊,你会怎么样呢?(高兴、兴奋)用你的动作让我感受一下你的高兴好吗?

  (2)同时把你的欣喜大胆地展示出来吧!

  (3)你发现了第一朵刚刚开放的雏菊,确实值得高兴!谁能把这种高兴的心情读出来。

  (4)看到这么美丽的雏菊开放,我也忍不住想像小鸟一样连蹦带跳,谁愿意把这好消息告诉大家?(读课文)

  3、与小花朵对话。(形象思维)

  (1)见到这么可爱的小花朵,谁想和它打打招呼?还有谁想和它说说话?你想和它说些什么呢?

  (2)练习句式:小花朵,——————?

  4、比高擂台。(让学生怀着自豪、羡慕的语气来读课文。)

  (1)谁再来亲切地问候一下可爱的雏菊?(出示:小花朵,你还记得我吗?你看我又长高了多少!)

  (2)我们来比一比高吧!谁长高了?

  (3)自豪极了,真羡慕你,又长高了!还有谁想长高的?

  (4)还有谁想和他们比一比的?谁能读出这种自豪的感情。

  5、再次感受雏菊的美。

  自豪的孩子们,让我们一起去感受这朵美丽的雏菊吧!

  (五)、第五小节(理解想象绿苞和沉睡的溪流的样子)

  1、“绿苞”是什么?(绿苞,就是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可以让学生看图片感受)

  2、什么说是沉睡的溪流?(预设:冬天溪流结冰了,春天来了,溪水融化了。)

  (六)、第六小节(和小草零距离接触,体会不同的小草)

  1、与小草的亲密接触。

  (1)谁想和小草来个亲密接触?

  (2)让学生闭眼,用草去碰他的脸颊,让他说感觉,再让他把这种感受读出来。

  (3)还有谁也想试试……

  2、用朗读表现不同的小草。

  (1)有的时候,同样的一句话,但是不同的朗读可以表现出不同的感觉,比如最后一行(啊,身边又钻出嫩绿的小草……)它介绍的是小草,可是不同的人,却会让人看到不一样的小草。谁想来试一试。

  (2)这根小草正偷偷地探出头来呢(学生轻轻地读)

  (3)这根小草早就忍不住想露出身子了(学生重重地读)

  (4)这真是一根调皮的小草(学生读地快)

  (5)看来这根小草可是费了好久的工夫才钻出来的(学生读的慢慢的)

  (6)感谢你们的精彩朗读,它让我看到了各种各样,徐徐如生的小草。

  四.回味春天——配乐背诵全文。

  1、导语:春天是这么美,使人这么快乐,让我们再一次在优美的音乐中,去体会快乐的春天吧!

  2、媒体画面演示春天五彩斑斓的美景,伴随优美的轻音乐,引导学生背诵。

  五.再找春天——阅读课外春的文章

  1、导语: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柳绿花红,莺歌燕舞,到处都向我们传达春的消息。让我们再找一找春还有哪些消息?请你自己读一读,找一找,把你找到的消息,可以用笔来横一横。可以一边读一边横。

  2、交流:你找到了哪些春的消息可以告诉春的朋友呢?(学生读一读横的句子)

  六.表达感受,深化感悟:写写春天——回信呼应

  1、导语:春天是无处不在的。读书的时候,春天就藏在诗文里,唱歌的时候,春天就在音符上跳跃,画画的时候,春天就在画笔下变得丰富多彩。

  2、课外拓展:(回信)

  刚才在开始上课的时候,有一位春的朋友在找春天,那就让我们把这些春的消息在下课以后,动笔写一写,然后放在这信箱里,告诉他,帮他找到春天,好吗?让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一起去寻找这美丽的春天吧!

  3、画春天。用自己五彩的笔画出你心中的春天。

  4、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这么美好,你最想做些什么呢?

  说板书设计:

  1 春的消息

  枝条 变绿

  小鸟 换羽毛

  蝴蝶 飞舞

  雏菊 开放

  春天来到 热爱春天

  溪流 歌唱、奔跑

  阳光 明丽

  小草 钻出地面、搔痒面颊

【《春》说课稿】相关文章:

春的说课稿11-25

《春》说课稿06-25

春的说课稿11-14

《春》的说课稿12-24

朱自清春说课稿11-28

关于春的说课稿11-29

《春》优秀说课稿02-17

《春》说课稿(15篇)04-05

春的说课稿15篇11-25

《红楼春趣》说课稿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