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说课稿> 小学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小学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时间:2022-04-02 10:16:13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关于小学五年级语文说课稿模板集合七篇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五年级语文说课稿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小学五年级语文说课稿模板集合七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1

  一、依据课标说理念

  “自主、合作、探究”是《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上,教师重在引导启发,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学习伙伴,组成小组学习,说自己想说的,写自己想写的。既尊重了学生,又能发挥群体学习的优势,取长补短,在互议互评中提高口头表达能力。整节课我都注意给学生自由的空间,激活学生思考、练笔的积极性,让学生乐说、敢说、善说,有话可说。

  二、联系实际说教材

  这次习作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三单元笔下生花《礼物》,它是课文和拓展阅读的延伸。学生通过本单元两篇主体课文和两篇拓展阅读的学习,在反复诵读中品味、感悟到人与人之间应该如何相处,学会互相欣赏、互相关心、互相体谅;能够明白好礼物不在于价值高低,而在于是否能表达自己的心意,符合对方的需求。在此基础上习作,旨在帮助学生进一步体验与认识礼物不分轻重,只要付出真感情的都是好礼物。

  新课标指出:现代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积极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同时又是不断开放与生成的过程。教师应紧扣学生习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写作材料的准备过程以及对作文修改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多目标评价,提高习作的能力。为此,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复习本单元内容,回顾交流接受或送出礼物的过程,激发学生写礼物的欲望。

  2.把事情的前因后果说明白。

  3.通过互赏互评,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让学生在互动中修改习作,分享经验,进一步拓展思路,从而培养勇于交流、乐于欣赏、善于发现、精于提问、勤于修改的良好习作态度和敢于想象、说真话、吐真情的习作习惯。

  三、灵活多样说教法

  为了创设一个良好的写作氛围,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圆满的完成这次的教学任务,达到以上教学目标,我采取了以下教学方法:

  1.直观教学法: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聊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2.循序渐进法:先说后写,先赏后评,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注重形式多样、方法灵活、气氛活跃,以丰富学生的语言训练。

  3.分组合作法: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相互交流,畅所欲言,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四、主动参与说学法

  为了让学生“愿意写、有啥写、能够写”,我采取以下学法:

  1.自主学习法:老师尽量少讲少说,给学生营造一个自由宽松的写作氛围,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使写作成为学生主动、创造性学习的过程。

  2.互赏互评法:让学生在小组中相互交流、相互评价,提升审美水平,增强表达能力。

  五、情境互动说程序

  如何达到预定的目标呢,突破重难点呢?我按如下程序进行教学。

  (一)激情导入,揭示文题

  尽人皆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作文最重要的内驱力。”本册教材编排中也强调“习作指导的第一个任务就是要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为此,我这样导入新课:同学们,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你有了哪些收获?学生针对这个问题交流学习心得。如:有的同学说,礼物不是诱人的礼品,而是浓浓的情意;有的学生说,礼物不分贵贱,而在于是否出自内心,是否是其情感上最需要的。是呀,同学们说得多棒呀!说到礼物,同学们并不陌生每到节日或生日,同学们也一定会收到各种不同的礼物。老师也不例外,在刚刚过去的“三.八”妇女节老师也收到了班上同学送的礼物,有漂亮的鲜花、有自制的贺卡、有真挚的祝福……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礼物,包含着浓浓的情意,使老师不由自主的想起了一首小诗:礼物是一缕冬日的阳光,温暖了我们的心田;礼物是一丝柔柔的春风,吹走了心中的烦恼;礼物是一条涓涓的溪流,唱响了深情的赞歌;礼物更是一杯香醇的美酒,陶醉了我们的生活。这节课,我们就来聊聊“礼物”这个话题。这样的情境创设,即让学生对本单元的内容有一个整合,又自然而然的引入了作文课的主题,调动起了学生的创作激情。

  (二)打开思路,有序练说

  作文是“我手写我心”。为此,我又创设了这样的'过渡语:每一份礼物都表达一份心意,每一份礼物往往都藏着一个动人的故事,首先咱们来聊聊你心中的关于礼物的故事。我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来谈。在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请你回忆一下,你曾经收到过什么礼物?拥有是快乐的,付出更是美好的,你给谁送过什么礼物?我先让学生闭目沉思两分钟,然后同桌相互交流,接下来,指名在班级中交流,拓展学生的思维。对于这几个问题,学生并不陌生,有的学生说在我生日时爸爸给我送过玩具;有的学生说在我取得好成绩时妈妈送我喜欢看的图书;还有的学生说在妈妈生日时我给妈妈送过鲜花等等。为了使学生的思考更加深入,我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有的礼物是我们可以看到的实实在在的东西,有的礼物看不见,却需要我用心灵去感受,比如:一个鼓励的掌声、一句赞美的话语、一个灿烂的微笑、一个深情的拥抱等等,谁还曾送出过或接受过这样的礼物?“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纷纷举手发言,有的学生说,考试没考好老师告诉我这次没考好别灰心,只要努力下次一定能取得好成绩,使我又鼓起了信心;有的学生说,我胆子小上课总不敢举手发言,一次课堂上,我鼓起勇气回答了老师的问题,同学们为我鼓掌……接下来,我又让学生说说收到礼物或赠送礼物后的心情如何,并指名在班级中发言。随着学生的交流,孩子的思维之门被打开了,为下一步的习作做好了铺垫。

  (三)行笔成文,自由习作作文课,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的训练课,“写”应当是整个设计的核心。所以,我还是以发展学生写作能力为这节课的最终目标。因此,我趁势利导,抓住契机、趁热打铁,让孩子们把自己想说的写在纸上,并特别强调注意写的时候要把你如何接受礼物或赠送礼物的过程写具体,特别是当时的内心感受写清楚,还可以用上我们学过的倒叙、插叙的写作方法。并尽量给他们创造一个安静轻松氛围,保证他们的思路不被打断。

小学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左公柳》是语文出版社第十册第五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课文主题是“赤子情怀”,讲述的是一系列爱国者的英雄事迹,这篇课文通过对沙漠中左公柳富有感情色彩的描述和讲解,向我们生动介绍了一位100多年

  前为祖国领土完整,不顾年老体衰,毅然主动请缨,千里抬棺赴敌的英雄形象,表现出左宗棠热爱祖国,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的壮志豪情。

  二、说学情

  这是一篇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的范文,文本所涉及的历史背景,人物经历,学生平时接触较少,教学本课时,要结合有关资料,帮助学生了解文本,了解事件的历史背景,了解左宗棠以身报国的忠义之举,体会他在收复新疆失地和建设西北边疆中表现出的满腔爱国热忱,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熏陶。

  另外,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对语言文字已有了一定理解,逐步培养学生通过抓关键词来引导他们关注语言,感知、领悟文本的内容、内涵和在语言表达上的方法及奥妙,以切实提高他们的语言感受、理解和表现的能力。

  三、说目标

  我计划用两课时完成本课的教学,第一课时主要是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作者思路,识记生字,学习课文1-3自然段。下面我重点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根据以上分析,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我制定了以下

  教学目标:

  1、了解左宗棠以身报国的忠义之举,体会他在收复新疆失地和建设西北边疆中表现出的满腔爱国热忱,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的思想感情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本文借物写人、抓典型事例写人的表达方式。

  根据目标定位,结合本单元的编写意图,我将“理解重点词句,体会思想感情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作为教学重点,将“借物写人、抓典型事例写人的表达方式”作为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而情感是阅读的灵魂,凝聚着作者生命的情致的作品,需要读者主体用心去品味,只有情感的积极投注才能映射出它璀璨的光芒,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与文本对话”。“缺乏情感的认识便失去了认识的深刻性。”这是列宁在人们认识世界方面所做的精辟论述,可谓一针见血。

  为此,本课教学我将以读为本,引导学生自读悟情、激情美读,以“情”为线索,以“读”为抓手,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对话升华中,抓重点文句,品重点文段,充分感受左宗棠满腔的爱国热忱。

  五、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情感。

  我利用课前播放新疆民歌,再配以独具特色的新疆风景图画,以此激发学生对新疆的热爱与向往,奠定本堂课的情感基础。接着激情导入:刚才歌中所歌唱的是我国的哪个地区呢?正像歌中唱的那样,我们新疆是个好地方,风吹草地现牛羊,葡萄瓜果甜又香。可是在19世纪60至70年代的时候,美丽富饶的新疆曾一度被外国侵占。那么我们是怎样收回新疆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一曲正气之歌,看左宗棠以身报国的忠义之举。这样的设计意在让学生的情感迅速走进情境,在情境中受到感染,从而为下文的学习奠定基础。然后转入新课,板书课题,让学生读题质疑。学生也许会问“课文究竟是写柳呢还是写人?写左宗棠为什么要以左公柳为题呢?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我这里利用课题质疑,让学生主动思考与课题相关的问题,这也正是学生所要了解的相关内容,学生在读课文时,才能更有目的地去思考。

  (二)、自主阅读,触摸情感

  1、先让学生带着刚才的问题,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重点语句,把自己的体会写在书上。

  2、接着让学生说说左宗棠的什么精神最让你感动,从而让学生触摸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只要学生言之有理,言之有悟,都给予肯定和认可。

  (三)、深入研读,品悟情感力排众议,主动请缨

  1、当时,台湾被日本人占领,海防也出现问题。由于国力有限,大臣们认为国库空虚,根本没钱打这场仗,清廷内部爆发“海防”、“塞防”之争。李鸿章等认为两者“力难兼顾”,主张放弃塞防。他们还认为新疆是千里荒漠,贫瘠之地,同时,新疆路途遥远,运输艰难。这段历史久远,学生了解较少,理解起来较困难,我利用出示地图,为学生进行讲解,接着让学生默读第六段,结合查找的资料,采用小组交流来学习大臣们有哪些偏颇的认识,他们为什么主动放弃新疆。

  2、听到大臣们这么多偏颇的认识,主张放弃新疆,你的心情怎样。面对这么多偏颇的认识,左宗棠又是怎么做的呢。(板书:力排众议)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力排众议”和“拱手相让”,深度追问他是怎样力排众议,拱手相让的有什么,还有什么,激发学生充分想象:(我们拱手相让的是160多万平方公里的疆域,千辛万苦建立的基业,丰富的粮产和矿藏,聚宝之盆。新疆是我国西北门户,这里不仅军事地位重要,而且物产丰富,还是连接欧亚的通道。)

  以上设计我们看到了左宗棠高瞻远瞩,让我们想象当时面对群臣的叫嚣,他挺身而出,毫无惧色,大义凛然力排众议的场面.借此深化学生的读,通过读来展现左宗棠铁骨铮铮的风采。采用不同形式的个别读、师引读、齐读指导学生读出左宗棠的坚决、果断和满腔的爱国热情。

  3、69岁高龄的左宗棠身体非常虚弱,经常咳血。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不但发出了力排众议的豪言,还作出了怎样的壮举?(板书主动请缨)(齐读第七自然段。)是什么力量支持着他“力排众议,主动请缨”?意在让学生感悟他满腔的爱国热忱和保卫祖国的决心。(板书:爱国)借此让学生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知道作者是通过语言、神态、动作的描写来表现左宗棠这些品质的至此。学生已明确了左宗棠力排众议主动请缨的爱国事迹。教师适时点拨学生写人的时候,要选取典型事例来写,写时要注意有详有略。

  抬棺出征、收复新疆

  4、左宗棠收复新疆用了两年时间,这两年中有血雨腥风的战斗,有和敌人巧妙的周旋,还有与沙漠恶劣环境的抗争。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没有写这些,却偏偏选取了抬棺出征这个材料。学生的情感与语文学习相伴相生,我利用出示抬棺出征画面,再配以震撼人心的音乐,引导学生伴乐自由朗读这一部分,把最能打动自己的词句画出来,在书上做出简单的批注。这样感性认识的丰富,带领学生进入了情境,学生的朗读也就有了打动人心的力量。

  随机出示重点句子:“然而这个刚毅坚韧的湖南老人,面对兵马疲惫、粮饷匮乏、运输艰难等困难重重,仍信心百倍。他肩负着国人的重托,胸中燃烧着正义的烈火,率领六万湖湘子弟兵,悄然离京,马不停蹄地赶往千里之外风尘滚滚的战场。 临出时,左宗棠便郑重地吩咐部下,如果他在收复新疆失地的征战中死去,就用这口棺材收敛他的尸体。”接着引导学生向左宗棠提问。学生可能会问为什么你面对重重困难,还这样信心百倍呢?你为什么要抬着棺材上前线?然后采用角色换位的方式让学生说说左宗棠是怎么想的。这样设计意在引导学生在重重困难与抬棺出征的对比矛盾中,体会左宗棠以身报国的`忠义之举,不赶走侵略者决不还朝的决心。

  教师激情导读:是啊,从你们的发言中,我们又一次感受到一个年愈七旬的老人那颗剧烈跳动的爱国心,那份赤子情,那种为了正义、祖国领土统一英勇无畏、压倒一切困苦的气势。面对左宗棠视死如归的决心,在场的官兵会怎么想?面对强敌,他们又会怎么做?以此激发学生的说,深化学生的读。

  植树造林,建设新疆引导学生认识到:左宗棠凭着满腔的爱国热忱,收复了新疆失地,而且,他凭着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为新疆做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好事。种树是左公建设新疆中最典型的事例。引读13自然段,本段采用以读代讲的形式来学习。

  然后补充资料:他的朋友杨昌浚到西北为他筹备军务时本以为会看到王之涣《凉州词》中描绘的景象“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出,学生齐读),没想到看到的却是片片树林,写出了:“新栽柳树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的诗句。(出,学生齐读)

  从左宗棠力排众议,主动请缨;抬棺出征,收复新疆;植树造林,建设新疆的壮举中,从几万将士与侵略者的战斗中,让学生强烈地感受到了他们的爱国情、赤子心。

  (四)、解题,升化情感

  此时,在孩子们感受到了左宗棠不屈不挠坚韧顽强的精神后,再来理解作者已经把柳树看作了爱国将士,看到这柳树,就仿佛感受到了像左宗棠一样的爱国将士们不屈不挠坚韧顽强的精神,所以说它是精神之树。因此对它产生了景仰之情。让孩子知道此时的“左公柳”不仅仅是那棵生长在千里戈壁滩上的大柳树,更指为保卫新疆和建设新疆作出了巨大贡献的左宗棠。

  (五)、 布置作业,延续情感

  (1)左公虽去,道柳尚在。这柳树承载而且延续了左公及爱国将士们的精神气节。作者借左公柳突出人的品质。接着让学生谈谈本堂课的收获,可以是写作方法的学习,也可以是人物精神的学习

  (2)布置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深受感动的段落。 阅读有关左宗棠的历史故事,进一步了解清代名将左宗棠的事迹,以此受到熏陶和教育,延续学生的爱国热情。

  激情升华,孩子们现在国家正在实施西部大开发的策略,新疆就属于其中一个重要的省份,国家制定了大量政策,措施发展新疆,建设新疆,在这里让我们共同祝愿新疆的明天更美好!

  以上的教学设计,主要是为了做到师生在融入文本,引发共鸣中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和教育,从而生成焕发生命活力的课堂。

  板书:

  左公柳

  左宗棠

  力排众议 主动请缨 典型事例

  抬棺出征 收复新疆 语言神态

  植树造林 建设新疆

小学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五年级语文《海伦凯勒》这篇课文以感人的笔触向我们介绍了一位与命运抗争的英雄——海伦.凯勒,课文报告了海伦在萨勒老师的引导下,支付了凡人不可思议的艰苦终于学会了语言,唤起了她对生活的热爱;从不幸中站起来的海伦又把自己全部的爱倾注在其他残疾人身上。字里行间满盈了爱的温馨,是一篇对学生举行爱心教诲的好课本。

  二、讲授目的

  1、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而了解海伦遭遇的不幸,走近海伦。

  2、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海伦强烈的求知欲望和与厄运不屈不挠进行抗争的感人精神,以及她对亲人,对残疾人,对社会的强烈的爱心。

  三、教学重、难点:

  小学生没有可供借鉴的生活经验和情感储备,对海伦“不幸”的命运,“艰难”的成长过程和“永远留在世人心中”的“奋斗精神”不容易产生共鸣,因此,让学生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走进海伦的内心世界,体会海伦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是本文的教学重难点。因此我制定了如下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体验、感受、对话交流,感受海伦?凯勒非凡的毅力,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

  四、设计理念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影响是深广的,要重视语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要体会文本的情感,一个很好的途径便是“语文教学要重视情感态度、情感价值的正确导向,要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强烈的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语言文字理解、赏析,使它们有所感悟、思考,并受到情感熏陶。

  设计思路

  充分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去读,引导学生以读解文,以情带读,通过精美感人的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多层次的朗读,走近海伦,感受她的生活态度,感受她的内心世界,体会海伦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个人的体验,把语文学习转化为积极的情感。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1、读题导入,激发情趣。

  由于第四节课学生和听课老师都己疲倦了,所以我首先以四次高呼课题的方式,以唤醒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阅读欲望,并且第呼一次都出示不同时期海伦的图片,以深化学生的感知。

  2、精读感悟,体会不屈。

  高年级的课文比较长,不可能每句话每个段都涉及到,因此我主要通过细细品读重点语句,引导感悟文所蕴含的内涵,学生说到哪,我就跟到哪,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组织者,引导者作用以达到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3、感受成功,奉献爱心。

  这一块主要通过教师简介和学生朗读名言来感悟主人公的博大的'爱心和责任心。

  4、课外拓展,加深感悟。

  海伦精神其实同学们通过平时的学习己经积累得够多了,但怎样让孩子们更深刻地理解这一精神,把他们联系起来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5、布置作业,课外积累。

  对于海伦.凯勒的有关资料,孩子们知道的不是太多,尤其是她的作品,他们更是知之甚少,学完这篇课文孩子门对于海伦及她的家庭老师还不是太相识,对她们的生活领会得还不是太深,以是为了让孩子对海伦和沙利文两位人物相识得更多,以有用地拓展他们的知识面,让他们课外读一读海伦的书,像《如果给我三天灼烁》、《我的生活》、《我的老师》等都非常值得孩子们一读,通过学习课文,再读一读这些册本,我想,对孩子心灵的触动肯定会更大。

  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节课的灵魂,是一节课的生命线。为了突出这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使本节课教学有一条明晰的流线,我特设计了如下板书:

小学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是苏教版国标本第九册第四单元的一篇叙事性的记叙文,通过高尔基和他10岁的儿子之间发生的“栽花赏花”以及“写信教子”两件生活小事,反映了高尔基父子间的亲情和高尔基育子先育心的拳拳爱心。作者围绕一个“爱”字组织材料,用清新的文笔,表达深刻的主题。

  课文通过对栽花赏花的描述,体现了父爱子、子爱父这种人间美好的亲情,这种亲情虽然是真情,却也是人之常情;而通过写信教子反映的却是父对子的一种严爱,它是一种带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爱,是一种高层次的爱。高尔基希望他的儿子明白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而不在于获取,希望他的儿子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一个让“所有的人都需要”的人。

  课文先写了父子间的亲情,接着由称赞儿子留下的鲜花,生发到教诲儿子要给人们留下美好的东西,最后揭示出:“给”,永远比“拿”愉快这一生活哲理。写作由浅入深,寓理于事。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力目标:积累文中的优美语句,联系课文展开丰富的想象。

  3、情感目标:通过诵读领悟,初步懂得人生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一课的重点,我把它落实在高尔基在院子中赏花和高尔基写信教子两个部分,体会父子间浓浓的亲子之爱;难点在于引导学生体会高尔基信中的话:“‘给’,永远比‘拿’愉快……”。

  二、说教学法: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的,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并抓住文章特点,挖掘空白点,引导学生基于文章语言的基础上,让学生大胆地展开想象,训练学生的说话能了,对文章的难点部分让反复朗读,并联系生活实际,突破对“给”,永远的“拿”愉快的理解。

  三、说教学流程:

  1、复习导入:

  通过上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了些什么呢?

  (大多数的同学都讲到了高尔基很爱自己的儿子)

  2、其实,高尔基的儿子也深深地爱着高尔基,就请你好好读读课文,看看文章的哪些内容让你感受到了这份爱。(生自渎课文)

  2、教学“栽花赏花”

  1、指名读2、3小节,交流: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高尔基的儿子也深深地爱着高尔基。

  重点抓住“顾不上”、“一直”等词语重点体会高尔基儿子的懂事,相机引出填空:

  儿子从苏联赶到,千山万水隔不断父子情深。瞧,他虽然只有,来到爸爸身边后,他顾不上,一直忙着。然后自然而然地进行想象这该是一幅怎样忙碌的劳动场面啊,逐一出示:他忙得,但他,因为他心里一直想着……

  这样的句式训练来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帮助学生来体现“给”为自己所带来的快乐不亚于“拿”。

  过渡:转眼间,春天来了,儿子种的花全都开了。(出示图片)你们瞧,多美啊!你会

  怎么形容它呢?让学生看着图描述,相机引导,还仿佛闻到了些什么?听到了什么?

  生交流,师小结:这原本是一块普普通通的地,一个普普通通的院子,现在开满了各种各样的鲜花,到处充溢着芳香,引来了蜜蜂和蝴蝶……想不想亲自去看一看。(出示第四小节)指导朗读。

  3、(出示花朵的图片)师:这些美丽的花儿在你的眼里像什么?引导学生说话,使这些美丽的花朵在学生们的心中扎下了根。继而又提出:在高尔基的眼里,这些花儿像什么?这样对比式的提问,使学生能更好的理解此时,高尔基的眼里看到的不仅仅是花朵,而是儿子红扑扑的脸庞,是儿子对自己深深的情,浓浓的爱。通过“傍晚,彩霞染红了天空,高尔基坐在院子里,欣赏着儿子种的花,心里想到,因为。”来帮助学生体会高尔基享受着儿子的爱,心里充满了感激和快乐,儿子在院子里种下的不仅仅是鲜花,还有对爸爸浓浓的爱。

  指导朗读

  3、教学“写信教子”

  自读高尔基写给儿子的信,理解“美好的东西”。

  师:高尔基看到这些美丽的花除了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还有许多感想,于是他把这些感想写在给远方儿子的信里,自己读读这封信。(生自读信)

  高尔基的信儿子能读懂吗?你们能读懂吗?真能读懂吗?(生再读信,同桌讨论)

  生交流,重点体会两个“美好的东西”(第一个指鲜花,第二个美好的东西不仅仅是像鲜花这些物质的东西,还是一种情感:如对别人的一些关爱,付出等)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给”永远比“拿”愉快。

  生举例交流自己的理解。

  “读书百遍,其意自现”。给学生以充分读、思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机会,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给学生突破文章的难点找到了借力点,让学生有感而发。

  朗读记忆。

  师:让我们再来读读这封信,把父亲的谆谆教导印在自己的脑海里。

  4、拓展延伸

  你们读懂了高尔基的信,他的儿子也读懂了父亲写给他的信,他有许多话想对父亲说,他会说写什么呢?如果你是高尔基的儿子,你会说些什么呢?

  2、生交流,师引导,让学生的思维更为广阔些。

  设计这个环节,为完成练笔:代高尔基的儿子给高尔基写一封回信做了铺垫。让学生有话可说,知道写些什么?

  5、总结

  从高尔基和他儿子的故事中,我们感受到了高尔基和他儿子间这份浓浓的父子亲情,明白了“给”永远比“拿”愉快这个道理。(相机板书)

  赠送名言,再次点出文章的中心

  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不在于索取。

  6、说作业设计:

  1、背诵课文。

  2、继续完成练笔:代高尔基的儿子给高尔基写一封回信。

小学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5

  一、 说教材

  《奇异的琥珀》是第十册新教材中第三单元的课文,此单元以“神话传说,科学天地”为主题,训练的重点是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反复推敲重点词句,记录自己的疑惑和体会,也可以查找一些资。同学们会随着语言文字进行特殊的旅游。根据这些要求,我以我校一贯坚持的培养学生十大创造性学习习惯为核心,努力关注文本,关注学生,尽力把读的时间,说的机会,问的权利,评的自由还给学生,为此我从以下几方面设计了教学过程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深切作者说明语言的生动准确;二是体会作者推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二、 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与学生特点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理解科学家是怎样想象这块琥珀形成的 过程以及这样想象的依据。

  2、复述故事过程。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情感目标: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三)、发展目标:培养学生的默读、朗读、理解、想象能力。

  本课教学的重点:

  1、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必须具备的条件。

  2、体会科学家合理想象的依据。

  教学难点:理解科学家想象的依据。

  三、 说设计理念

  课文语言朴实自然,叙写生动具体,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深切感受作者说明语言的生动准确;体会作者推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教学中重朗读、重感悟、重情感、重创新。在听、说、读、写中落实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四、 说教学思路与意图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回顾旧知,教师导入:(课件出示课题)

  2、课件出示琥珀的`图片,设悬:

  要知道在世界上,琥珀里面有一个小动物并不稀奇,而最稀奇的是在这块琥珀里同时存在着两个小动物,还有挣扎过的痕迹,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个有趣的故事吧。

  [意图:回顾旧知,巩固上节课所学知识,加深学生的印象,在此基础上再通过展示图片,给学生设置悬念,对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精读课文,深入探究

  1、学习松脂球形成的部分(2—9自然段)。

  (1)、课件出示有声动画——松脂球形成的过程(学生观看动画)

  [意图:用动画课件展示这一过程既直观又形象,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同时也为后面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2)、看后,教师问:你觉得这个松脂球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呢?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2—9自然段,边读边用直线画出相关的句子。

  (3)、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找出松脂球形成的条件,教师巡视帮助。

  (4)、全班汇报交流。

小学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6

  《天马》是我来学校后第一次说课,第一次总是那么让人难以忘怀,虽然不太规范,但毕竟是自己的处子秀。我想20年后再回忆那次说课,我会感叹,哦!原来我曾经是那么稚嫩!

  《天马》是一篇说明文,作者从艺术价值、外形特点、名称由来以及象征意义四个方面介绍了作为中国旅游图形标志的“天马”。可以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四个部分来说课。

  一、 说教材

《天马》一文生动地描绘了天马的健美、奔放,进一步让人领悟到天马的艺术价值和蕴含的象征意义。文字简短精炼,表现了设计者的巧妙构思和独具匠心,赞扬了古代劳动人民卓越的创造才能。本课训练重点确定为:

  1、读课文,展开想象,从天马的外形特征体会这件艺术品所表现的马的健美、奔放。(知识目标)

  2、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解决问题开展阅读进行学习。(能力目标)

  3、理解天马的象征意义,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进一步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教学理念: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在读中感悟说明文的特点,说明我们的目标具有可行性,切合学生实际。

  学情分析:

  我们的孩子大多是生活在南方,而马和北方的草原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因此我们见到马的机会很少,孩子们大多只是听过马,但是还没有见过马。课文的生动描写,会激发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同时,孩子们会在学习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重点:体会“马踏飞燕”的奇特的艺术想象力,欣赏这件艺术品所表现的马的健美、奔放。(小学高段的学生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学生们心理上需要获得更高的能力,这也是我们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原因)

  难点:理解天马所显示的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卓越的创造才能,以及作为中国旅游图形标志的象征意义。(学生们往往会从字面上去理解,很难想到象征意义,我们要培养学生理解文章的'深层次的意思。)。

  二、 说教法

  一堂好的语文课应充分体现16字:书声琅琅、议论纷纷、**迭起、读读写写。针对以上教学思想,这节课主要选用自学探究式学习方法,采用多媒体、讨论、展开想象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自学能力。(这样可以使教学达到最优化的效果)

  教学准备:黑板、粉笔、图片、多媒体课件。(四者可以有机的结合)

  三、 说学法

  向学生传授学法。让学生会学是教学这节课的真正目的。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根据教材和学生认知水平,主要向学生渗透自学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读书。通过学生的读读、议议、想想等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智慧。

  四、 说教学程序

  研究了教材,确定了教法和学法,可将本课划分为

  一、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天马图片,学生欣赏,用话语引导。2板书课题“天马“,学生齐读。3提起马,有什么话想说(将吸引学生注意力和激发学生的兴趣结合在一起)

  二、 检查预习,交流效果

  1、互读课文,检查字音,课文是否读通顺了。2小组内交流,自己在预习中知道了什么。3请学生自己说出哪些地方不明白(让同桌小组交流、给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三、画批,质疑,自主学习

  1、请大家默读课文,在书上写出你的收获和不懂的问题。2师生交流(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通过提问题,检查学生会不会读书。)

  三、 解决问题,理解课文

  1、旅游局为什么要把天马作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志呢?

  2、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写了天马的样子?特别在哪里?小组讨论、交流展开想象,从天马的外形特征体会这件艺术品所表现的马的健美、奔放。(想象是学习语文的一种重要方法,反复朗读,边读边展开想象,使文字转变成图画)

  3、读句子,体会加点的词语“我们不敢肯定“在句中的作用,(感悟作者用词的准确,语言的严谨)

  4、小组讨论,集体归纳交流。课文介绍天马时按照从整体到部分的顺序,使人一目了然,在表达上语言不但生动的而且严谨(本环节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感悟说明的顺序和文章的层次。)

  五、 总结拓展

  1、在深入了解了这一古代杰出的艺术珍品之后,你最想说什么?

  2、创设情境,以导游的身份向国际友人介绍中国旅游图形标志。(这一环节的设计,创设旅游情境,达到学以致用目的,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小学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7

各位评委老师:

  您们好!

  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是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白杨》,现在,我对本课题按骤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白杨》是九年义务教育五年级小学语文(人教版)教材中第二组课文中的一篇讲读课文,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写了一位在新疆工作的父亲回乡接两孩子上学,在往返的火车上,向孩子们介绍戈壁滩上的白杨,以树喻人,歌颂了扎根西部建设者博大的胸怀和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

  学习本课,可以激发学生对献身于西部建设者的崇敬之情,学习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从而感染自己;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认真阅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扎好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1.学会本文的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从“爸爸的微笑消失了”到课文结束。(知识目标)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说出自己的见解,学会借物喻人的写法。(技能目标)3.让学生初步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献身祖国建设的崇高理想。(情感目标)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白杨有哪些特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与课文内容。教学难点:体会爸爸借白杨表达了自己什么样的心,领悟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四、说教法

  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紧扣教学重、难点,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通过师生、生生的双向互动,让学生带疑读书,在阅读时抓住人物的神态和对话描写来体会人物的不同个性特点。在教学中主要通过朗读促进理解(指名读、分组读、分角色朗读等),并适当地结合课文内容设计幻灯片投影,放录像等方法帮助学生从视觉上感知理解。

  本课主要以读为主,通过朗读-理解-再朗读来理解课文,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五、说学法

  教是为学服务的,教是为了不教,新课程理念中把由重“教”改为了重“学”;既要让学生逐步学会自己学习,又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因此,根据本文特点,我主要采用置疑、讨论、交流、合作的方式来读懂全文,把握课文的价值取向。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通过具体形象的画面,使学生感受白杨生活的艰辛及它高大、挺拔的特点,使学生很自然的进入到学习情境之中。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首先: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借助拼音预习课文,把难读的字多读几遍,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其次:分角色朗读课文,归纳主要内容;(扫清字词障碍,是理解文章的基础,所以此环节可以让学生借助拼音、工具书充分预习,了解大意,并归纳主要内容)。

  (三)深化感悟,讨论、解决疑问

  (1)启发学生谈谈他们(她们)从中知道了些什么?不理解的.有哪些?并与组内的同学讨论交流自己的疑问与看法,进行小组合作;把有价值的问题归纳出来,(预设问题可能有:其一,白杨有什么特点?其二,爸爸和白杨有什么相似之处,爸爸借白杨表白自己什么样的心?其三,爸爸的两次沉思各是什么,为什么最后会露出微笑?)

  (2)再次朗读,让学生大致明白每部分内容的大意,重点引导学生解决疑问,深入学习课文,体会西部工作者无私奉献精神。我重点让学生朗读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话,讨论白杨有什么特点?(指导朗读时,要体现爸爸严肃中不失亲切和语重心长的语气,同时,读出对白杨的赞美之情)

  (3)了解白杨的特点后,由树及人,比较一下爸爸和白杨有什么共同之处,理解课文主要意思。再让学生回顾课文,思考:爸爸想让他们知道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4)由前面的学习,学生领悟到借物喻人的写法,就不难明白最后一小节中大白杨是指爸爸,小白杨指孩子。然后重点引导学生讨论课文中爸爸两次沉思各是什么?为什么最后会露出微笑?(指名答,教师评价)

  (四)总结全文,激发情感

  同学们,白杨能在大戈壁中留下坚强不屈,高大直立的身影,使人为之感动,而在这种恶劣环境中那千千万万的边疆建设者,他们的无私奉献,更令人敬佩。文中的两棵“小白杨”在父辈的言传身教下,一定会茁壮成长,老师也相信,你们这几十棵“小白杨”也会茁壮成长,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材,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此,我会发给每一位同学一张“心”卡,让他们把自己的志向写下,挂于教室,以便时刻激励他们。最后,在《小白杨》的歌声中,结束教学。)

  七、说板书

  白杨白杨:高大直立 生命力强 坚强不屈爸爸:扎根边疆无私奉献以物喻人八、

  教学反思

  教学中我采用朗读、置疑、讨论、交流、总结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理解课文内容是长处;不足点是:对个别学生的辅导,个别字词的巩固训练不到位。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加以改正、完善,力求更好。各位老师,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小学五年级语文说课稿】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五年级白杨说课稿03-10

小学五年级语文《白杨》说课稿01-16

小学语文优秀说课稿04-27

小学语文说课稿06-09

小学语文《太阳》说课稿07-01

小学语文《春雨》说课稿03-14

小学语文《白杨》说课稿03-09

小学语文《荷花》说课稿03-12

小学语文《画》说课稿03-13

小学语文完整的说课稿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