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说课稿> 小学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小学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时间:2022-04-08 13:43:07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关于小学五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汇总10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五年级语文说课稿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小学五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汇总10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走遍天下书为侣》是人教版实验教材第一组课文中的第三课。品读课文,脑海中逐渐浮现出一幅生动的画面:一个人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在苍茫的大海上以书为侣,享受着阅读的乐趣。面对漫长枯寂的旅程,作者毫不犹豫地选择带一本书上路。书如友,书似家,每读一遍都像故地重游,会有新的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反复地读一本喜爱的书,真像与一个朋友同船而行。见多了博览群书的高论,本文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提出了将一本书读精-—”一遍又一遍地读”。作者以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只有选择带一样东西娱乐的假设开始,引出自己的观点。然后以新鲜的比喻,即反复地读一本书,如老友重逢,每日回家,故地重游,总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新的惊喜,来说明选择的理由。然后继续假设,列举了“一遍又一遍地读”的方式和方法,只要从不同的角度反复地读,就会常读常新,百读不厌。这篇课文篇幅短小精致,语言浅显易懂,角度新颖,表达独特。作者通过层层递进的'假设和设问、反问,灵动鲜活的比喻,以推理的方式层层剥笋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的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走遍天下书为侣的原因和方法,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并受到启发;二是体会作者是怎样表明观点的,他的说明方法及表达方式,体会假设、设问、反问、比喻等的表达效果,增加语言积累;三是进一步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本文教学的重点是: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教学的难点是:理解反复读一本书的原因和方法。

  二、说学习目标

  1、认识“侣、娱”等4个生字,会写“侣、娱”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7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读书乐趣,学习一些读书方法。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继续开展读书的综合性学习。

  难点:理解反复读一本书的原因和方法。

  四、说教法学法: 通过让学生读书在读中学习作者反复读一本书的原因和方法,学习这种读书的方法。从而对自己在读书中的方法产生思考。

  五、说课前准备

  名人读书的故事或读书名言。

  抄有重点词句的小黑板。

  六、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一本好书,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美好的情感。古今中外有成就的人,都喜欢阅读,从童年时的“窃读”,到季先生对读书的见解,可以看出他们都善于从书中汲取营养。今天,我们学习第3课“走遍天下书为侣”。

  2、齐读课题。释题。(侣:伴侣。)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课题的意思。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理解的词语做上记号。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正音。

  3、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大家帮助解答,或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4、默读课文,想想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是什么,在书上作批注。

  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小组合作读课文,交流: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他旅行的理由;作者“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的方法分别在课文的哪些段落。

  2、齐读课文第5自然段,与大家交流读懂了什么。

  3、课件出示关键句子:

  a.“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

  b.“你已经见过朋友一百次了,可第一百零一次再见面时,你还会说:‘真想不到你懂这个! ’”

  c.“你每天都回家,可不管过了多少年,你还会说:‘我怎么没注意过,灯光照着那个角落,光线怎么那么美!’”

  把这些句子多读几遍,再充分说说自己的感受。(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抓住“朋友”“家”“一百次”“多少年”,发表不同的见解。)

  4、齐读第6自然段,联系上下文说说“新东西”指的是什么。

  5、有感情地朗读第4~6自然段,再次感受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

  第二课时

  激趣读文,深入感悟

  1、朗读课文第1~6自然段。

  2、自由读第7自然段,想一想“我”读那本书的方法到底是怎样的?从哪些词句看出“我”是在“一遍又一遍”地读。(抓住“首先、然后、最后”这三个表示顺序的词语感悟。)从这“一遍又一遍地读”,你们感受到什么?

  3、联系实际交流作者读书的方法。用上“首先……然后……最后……”说一说。

  4、默读最后一段,想一想:作者除了把书比作一位朋友,还比作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比?这样比的好处是什么?

  5、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积累运用,升华认识

  1、画出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试着背一背第7自然段,再与伙伴比赛,看谁记得又快又牢,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2、思考交流:作者读一本书的方法对你有什么启示?说说如果有一本书陪伴你去旅游,你会怎样去读?(用上首先……然后……最后……)

  3、还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提出来与大家交流。

  拓展活动

  1、读一读“阅读链接”——《神奇的书》,把自己的感受用几句话写下来。

  2、向大家介绍你怎样读一本自己喜爱的书,并说说你喜爱它的原因。

  布置作业

  1、背诵第7自然段。

  2、抄写生字词。

  3、完成课后“小练笔”。

  七、说板书设计:

小学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小伙伴》是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28课。这个单元主要是以学习好孩子好品质为主题。教育孩子们要有一颗乐于助人的心,当同伴遇到困难时不能只用语言上的关心或责备,应该给予最需要的帮助,用实际行动去帮助同伴;那才是最具体、最有效的。学生通过对教材有了深入的理解后,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二、说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阅读课应于学生阅读为主,教师只能给予引导,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最好能读出感情。提出的问题还是由学生去解读,更应该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获取知识。

  教学目标要求:

  1.认识“餐、丢”等13个生字,会写“问、间”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进入角色朗读。

  3.使学生从故事中受到启发,有乐于帮助他人的愿望和行动。

  三、说重点、难点

  这篇课文主要以情感及语气的表现来进行对话的形式描写四个小伙伴。并引导学生体会,同伴遇到困难最需要的是帮助。

  四、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揭题导入

  1.课间你最爱和谁一起玩耍?遇到困难你常向谁倾诉?(板书课题)

  2.读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呢?

  二、初读感知,认读生字

  1.要想让学生理解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就应创设良好的语境,就需要学生充分地读。于是在此环节,我先范读,再让学生齐读。在读之前,插入课件,让学生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这样,又能达到另一训练目的:边听边读边思考。

  2.出示带拼音的字词,引导学习。

  午餐丢了矿泉水糟糕

  粗心大概公共汽车

  忘记保护管理夹心

  (1)同位之间练读。

  (2)指名一个小老师领读所有的词语。

  3.去掉拼音。没有了拼音朋友的帮忙,你还能读好那就厉害了。

  (1)自由练读,教师遮住拼音。

  (2)开火车检查读。(两列)

  4.只留下生字引导认读。

  (1)自由练读生字。

  (2)男女生比赛读。

  (3)老师抽卡片读。

  (4)猜字游戏:

  如:大官戴个竹帽子——管;二人睁两眼——夹;

  三、指导书写。

  1、出示卡片,“问、间”,明确书写的'内容。

  2、介绍两个字的共同特点:这两个字都有一个门字框,写的时候,先写外边的门字框,再写里面的部分。

  3、学生观察其它字形,提出书写要求

  4、教师示范写。

  5、学生描摹、练写。

  第二课时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劳的和谐发展。

  因此,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同时,以读代讲,让学生从

  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通过诱发学生的生活体验,使课文蕴含的道理内化为孩子的情感需要。

  一、复习导入新课

  1.开火车认读生字。

  2.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3.小姐过渡:安东真是个好孩子,他把自己的面包掰开,把大的一半给了玛莎!另两个伙伴呢?维加和安娜又是怎么关心玛莎的呢?

  二、朗读感悟维加、安娜和玛莎的对话。

  1.自由朗读第二~七自然段。

  2.指名说维加、安娜都是怎么关心玛莎的。

  3.出示维加说的两句话指导朗读。

  你怎么不吃呀?真糟糕!离回到家还有好长时间呢!

  第一句强调“?”;第二句注意“!”。

  4.评选最佳“安娜”。

  (1)自由练读安娜的两句话。

  (2)指名读、挑战读、齐读。

  (3)读完这两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5.指名读玛莎的话,读出心情好沉重语气。

  三、朗读感悟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1.听教师示范读或者录音朗读课文。

  2.学生模仿教师或录音,自由朗读课文。

  3.指名朗读课文,大家评议。

  四、全文朗读指导

  1.讲解要点:

  (1)读出小伙伴的询问、责怪、教育和关心玛莎的不同语气来。

  (2)玛莎同学丢了东西,没吃的了,心里一定很难过,因此读他的话声音要小一些。

  2.小组合作学习。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为了能在读中深入感悟,读中深入思考,读中深入体验,我设计了让学生分角色读,并在小组中交流讨论,自由发挥自己的见解,使之能达到训练目的: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1)分角色朗读四个小伙伴的对话,朗读熟练以后,可以边读边配上动作表演。

  (2)议一议:三个小伙伴是怎么关心玛莎的,谁做的最好?说说你的理由。

  (3)指名回答,说明理由。

  (4)四人小组,发挥想象力,把课文表演出来。评选最佳“表演奖。”

  五、创设情境,课外延伸

  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因此,联系课文,提出:

  1、如果你是小伙伴们中的一个,你会怎么做?假如你是玛莎,你会怎么想?

  2、在生活中,我们也一定会遇到一些困难,你有帮助过谁?或者是你接受过谁的帮助?

  这样,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就能使课文中所蕴含的道理内化为孩子的情感需要了。

  六、创设情境,熏陶感染

  通过举例我国西南地区遭受严重的旱灾,进行情感教育。同时教育他们应该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并能够继续传承这种美德,让世间充满爱;让爱充满每个人的心田。让他们感受到世界是美好的,生活是如此幸福;应该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帮助他人。最后,用一首《感恩的心》来结束这节课。

小学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3

  【活动掠影】

  课例研讨范围

  区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比赛课

  校级“以信息技术提升教学有效性”研究课

  课题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课文中的生字,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用“屹立”和““郁郁苍苍”造句,会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小组内讨论交流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语文合作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⑴通过本文的学习,让学生了解黄山奇松的特点,感受它们生命力的顽强,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⑵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课题研究重点

  信息技术提升语文有效性的组织与实施研究

  教学准备

  教师:白板运用设计与制作、收集相关图片资料;

  学生:实行关于黄山的综合性学习,完善收集整合文本图片资料

  【教学活动实录】

  一、复习导入—复习旧知,引出重点

  师: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黄山它被誉为

  生:天下第一奇山(齐说)

  师:它以四绝闻名于世,即

  生:奇松、怪石、云海、温泉(齐说)

  师:特别是四绝中的“奇松”,人们对它更是[白板展示“黄山四绝”图片]

  生:情有独钟(齐说)

  师:[白板展示黄山松图片]瞧!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今天,老师就带大家一起走进黄山,我们齐读课题,注意老师用红笔写的字了吗,是什么呢?

  生:奇(齐说)

  师黄山的松奇在哪儿呢?我们一起去感受一番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图文对照,批注点评

  师:同学们,黄山最妙的观松松是被著名旅行家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了。请大家快速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为什么玉屏楼被称为“黄山绝胜处”?

  生:在这里我们可尽睹三大名松的风采

  生: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松

  生:这里的景色最美

  师:这就是“黄山绝胜处”是观赏奇松最好的地方

  师: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松你们最感兴趣的哪一个呢?想不想看一看?

  生:我最喜欢“迎客松”

  师:瞧!这就是黄山第一大名松迎客松。请同学们结合图片,从课文中找出描写迎客松的句子。细细地品读,并体会一下迎客松奇在哪呢?[白板出示迎客松图象]

  生: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从这句话中的“姿态优美”感受到了迎客松的美。[白板设计:在图片右侧出示这段文字,老师根据学生发言在“姿态优美”下画上着重号]

  师:还有哪里看出了迎客松的“奇”?

  生:“枝干遒劲” 的“遒劲”,体会迎客松的雄健有力,[白板设计:在“遒劲”下画上着重号,批注,雄健有力]

  师:让我们一起看看迎客松的枝干是怎样地粗壮有力。[白板设计:通过白板放大图片,聚焦迎客松的枝干,让学生从视觉上直观感受“遒劲”]

  生:“郁郁苍苍,充满生机”体会了它的茂盛,生命力顽强。[白板设计:在“郁郁苍苍,充满生机”下画着重号]

  生:“饱经风霜”体会它的古老顽强的生命力。[白板设计:在“饱经风霜”下画着重号]

  师:你对这个词是怎么理解的?用这个词我们还能形容什么对象呢?

  生:“饱经风霜”是指经历的许许多多的风风雨雨。一般都是来形容人或建筑物的。

  师:瞧!从老爷爷的脸上,你看到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白板设计:出示老爷爷的图片,聚焦脸部特写]

  生:老爷爷额头上布满了皱纹,他一定经历了许多坎坷。

  师:是啊!老爷爷经历了许多艰难困苦,从他的皱纹里我们可以体会到他是饱经风霜的,那我告诉你,迎客松已经在高高的悬崖上生长了八百年,岁月的流逝,自然环境的变化会给它留下什么呢?你能想象出迎客松的枝干会是什么样的呢?[白板设计:再次聚焦迎客松的树干]

  生:树皮变得开裂,斑驳

  生:上面满是伤痕

  师:而它的叶是怎样的呢?

  生:仍是那么郁郁苍苍,充满生机(齐说)

  师:它的生命力是那么的顽强,你能通过朗读把你的体会读出来吗?

  生练读,师指名读,齐读

  师:迎客松还奇在哪里呢?

  生: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白板设计:出示这段文字]

  师:这句话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呢?

  生: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师:从你感受到了什么呢?

  生:“热情的欢迎”体现了迎客松非常热情

  师:是啊!迎客松斜伸出去的手臂多像热情好客的主人啊!远方的宾客慕名而来了,这位热情的主人会怎样欢迎呢?想一想,它会以什么样的姿态去迎接贵宾呢。(小组讨论交流)现在你就是迎客松,你会怎样来欢迎宾客呢?

  生表演

  师:多么热情的迎客松呀,我们能把它读好吗?请同学们先练一练,呆会儿我们比比,哪棵迎客松最热情。练读第二句。(指名读齐读)

  师:迎客松不愧为一大奇松,它姿态雄伟生命力顽强,你知道人们是怎么评价它的吗?

  生: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白板设计:出示这段文字]

  师:人们对它的评价怎么样?

  生:很高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了?

  生:“代表”“象征”体现了人们对它的评价很高[白板设计:老师在“代表”、“象征”下画上着重号]

  师:你是如何理解“代表”“象征”的呢?

  生:人们看到迎客松就会想起黄山奇松,看到黄山奇松就会想起黄山

  师:你真会读书。你是真真读懂了这句话,你能把它表达的意思读出来吗?(指名读)

  师:迎客松是那样的奇特,让我们通过朗读把你对迎客松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读出来吧

  (生看白板,齐读描写迎客松的句子)

  师:你们还想看什么松?

  生:陪客松

  师:[白板出示陪客松图片]瞧!这就是陪客松了,请同学们仔细看看图,再读读描写它的句子,说说你觉得陪客松奇在哪儿?

  生:“绿色的巨人”体会它的高大挺拔,苍翠茂盛[白板设计:出示“陪客松正对玉屏楼,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站在那儿,正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师圈画出“绿色的巨人”]

  师:是啊,陪客松高大挺拔,真像一个正陪同游人观赏黄山风光绿色的巨人。它的神奇之处就在这里,你能把它读好吗?(指名读)

  师:最后我们去看看送客松[白板出示送客松图片]看了送客松,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觉得它的神奇之处在哪呢?[白板设计:出示描写送客松的句子]

  生:姿态独特,枝干蟠曲,就像“天然盆景” [白板设计:圈画“天然盆景”]

  师: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他的枝干是弯弯曲曲的,就像什么呢?

  生:盆景

  师:[白板设计:在送客松图片左边出示园林盆景图,通过比较让学生体会]但盆景是经过园艺工人修剪出来的,而送客松却是

  生:天然的(齐说)

  师:从这儿我们感受到了它的神奇。

  生:它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好像在跟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从“依依不舍”体会它的热情。[白板设计:圈画“依依不舍”]

  师:送客松是那样的依依不舍,送客松好像在说什么?

  生:我好舍不得你们走呀,黄山还有许多美景呢

  生:再见了,朋友!希望你们以后能再来黄山。

  ……

  师:多么好客的送客松呀!你能把它的热情读出来吗?(生练读送客松的句子。)(指名读)

  师:刚才同学们所见到的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这三大名松虽各有特点,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

  生:(齐说) “奇”

  师:现在,我们已登上玉屏楼去看着这黄山的三大名松啊!让我们大家一起美美的朗读第二自然段,再次领略一下三大名松的“奇”,老师给你配上音乐。(女生读“迎客松”,男生读“陪客松”,齐读“送客松”) [白板设计:出示描写三大名松的句子,播放音乐,学生配乐朗读]

  三、其他松—想象练说,自主操作

  师:同学们,玉屏楼前的三大奇松是最有代表性的,其实黄山上还有许许多多的松树,真是数不胜数,咱们在去看看其他的奇松好吗?请同学们自读第三自然段说说你有什么体会?

  生:黄山松数量多,而且形态各异

  生:黄山的松千姿百态

  师: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呢?

  生:它们或屹立,或斜出,或弯曲;或仰,或俯;有的状如黑虎,有的形似孔雀

  师:黄山奇松只有这些吗?

  生:不是,还有许多(齐说)

  师: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生:省略号

  师:是啊,黄山上的奇松有许许多多,你们想不想去看一看呢?

  生:想(齐喊)

  师:[白板出示黄山十大名松的图片,学生观赏]你觉得黄山松还像什么呢?

  生:像龙

  生:我觉得像蘑菇

  生:我觉得第三幅像老鹰

  ……

  师:你们的想象力真丰富,但刚才同学们说得都比较简单,现在请同学们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幅图,模仿一下三大名松的写法,可以运用文中的优美词句,向大家介绍一下黄山松。(生交流讨论,指名说)

  生:我最喜欢的是第5幅黄山奇松。这棵黄山松外形像一条腾飞的卧龙。大家请看在树干顶部,分两枝盘屈生长,右枝茂盛中间分叉,好似巨龙怒吼,左枝细长,向后弯曲延伸,好似龙尾。你看它昂首挺立,很有龙出升天的感觉!所以我给这棵松起名为“巨龙腾飞” [白板设计:让学生上台边解说边操作白板,向大家介绍其中一棵黄山奇松。]

  ……

  师:刚才几位同学介绍的真不错,抓住了黄山松的奇特外形,有的还用上了书上的一些词句,真是活学活用啊

  师:黄山的松千姿百态,是它们装点着黄山,使得黄山

  生:(跟说)更加神奇,更加秀美

  师:谁来能把黄山奇松的千姿百态美美的读出来呢?(指名读)[白板设计:出示课文第三节]

  师:我觉得,我们在读的时候应放慢速度,这样才能把黄山奇松的千姿百态,它的神奇秀美给读出来。(齐读)

  四、总结全文—课外拓展,综合训练

  师:黄山的松是神奇的,是黄山上不可缺少的一道亮丽风景。[白板出示黄山全景,出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两次游览黄山后,发出这样的感叹,他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谁能来说一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生:去过五岳之后就不想去看其他山了,去过黄山之后就不想去看五岳了。

  师:可见黄山的风景确实令人着迷。

  师:相信同学们看了黄山的奇松有很多体会,但却没有机会说,下面就让我们以作业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吧。[白板设计:出示作业要求]

  1、模仿文中“迎客松”的写法,选择自己喜爱的一种松树写下来。

  2、把自己喜爱的松树画下来。

  【反思与评析】

  在世界教育改革风浪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经成为最重要的议题。我国高度重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在新课程中明确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内容。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样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最高的目标乃是有效地改善学生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之前,学生的学习仍然进行,许能够取得一定的学习效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后,将有效地改善学习,等新传统的学习观念,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善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构筑面向未来社会的学习文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白板这一新型教学辅助工具走进了我们教师的课堂,白板以其优越的直观性、情景性、交互性辅助教学,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这节课我利用白板辅助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品读、感悟、想象,在教学中努力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充分动起来,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通过让学生自主学习,提高了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在课上我以“白板”这一辅助工具,充分彰显白板技术的独特功能,帮助学生进有有效的学习

  一、直观展示:创设鲜亮的视觉效果情景,激活学习情趣,提升有意注意

  在教学中,白板可以活化教材,能够很方便的补充一些教学资源,如对课文背景的补白,在课堂中,随时可以在白板上插入图片、影像、音乐,这与传统的课堂存在着明显的不同。教学资源的补充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学生的学习,使其更为有效。

  在教学《黄山奇松》之前,我曾在班里做过一个调查,我班的学生有近一半是外来工子弟,平时很少有机会出去旅游。经统计我班去过黄山的只有2个,针对学生对黄山松知之甚少,很难体会到黄山松的神奇秀美的实际情况,我利用白板给学生提供各种资源,找到了许多图片,并配以音乐,激情渲染,让学生有直观感受,产生探究欲望。在教学过程中,我出示了大量的黄山奇松的图片,学生一下子被这美景所吸引,对“黄山奇松”有了一个直观形象的了解,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文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情境展现:化静为动化虚为实,提升与文本对话的'有效性

  利用白板出示图片等教学资源是其根本就是为是创设情景,将抽象的文字素描转化为形像的图片画面,将生活中的真实影子移至课堂,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这节课是问题解决课,我抓住文章主线引领全文,抓住“黄山松‘奇’在哪里?”这个大问题来贯穿全文,让学生把这节课对黄山奇松奇特的感受充分表达出来,以图辅读,以读促悟,努力让课堂充满语文味。比如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我不急于让学生一下就体会到“奇”,而是让学生先通过“遒劲”和“饱经风霜”来感受奇松顽强的生命力,此时我先让学生观察迎客松的图片,其中“枝干遒劲”学生理解不深刻。在设计白板运用时,我通过白板放大聚焦,充分让学生直观感受枝干“遒劲”的有力,再读出这种生命力来,接着抓住“饱经风霜”一词体会奇松生长过程中的艰辛,通过小组综合性学习对“饱经风霜”进行交流,学生能够理解“饱经风霜”的含义,但感受不深,我利用白板出示了一幅老爷爷的图片,聚焦面部特写,引导学生观察,从老爷爷的脸上,你看到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通过感受,再次观察迎客松的枝干,学生对于“饱经风霜”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此时再读再悟,学生很容易体会到松树的“奇”之所在,图为读服务,读为悟服务,悟反过来促进朗读的提高。在让学生理解课文时,我也努力创设情境,比如学生都知道迎客松伸出手臂是在迎接客人,可这样理解太平淡了,怎样调动学生的感受呢?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假如你就是迎客松,你会对前来参观的客人说些什么?同时我出示“迎客松”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迎客松的姿态,接着我让全班同学交流。通过这一形式,学生离迎客松就近了,对迎客松的奇特感受就更深了。

  三、交流互动:以白板技术性激活多元多向互动提升教学有效性

  “白板“辅助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体现在它的交互性。与一般的多媒体辅助教学不同。我们可以利用它随时的对学生的发言、材料的展示进行整合归纳,让学生可以更直观的了解学习的要点。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让课堂更加活跃。比如在讲到“迎客松”的奇特时,我先出示描写“迎客松”的句子,学生自读感受交流。当学生讲到“枝干遒劲、饱经风霜”等词时,我适时的根据学生的发言在白板上用笔作下了批注。学生多种感观相结合关注到学习重点,同时了学习了批注的方法。当然,学生也可以自己动手在白板上进行操作。如看图介绍黄山奇松时,学生就一边向其他同学介绍一边操作白板,学生根据自己介绍的重点,及时的对图片放大缩小聚焦圈画等。听的同学更兴趣深厚,关注度极高,学习氛围更为深厚

  白板辅助教学,可以更好地促进教师教学,也能促进学生更有效地进行学习。然而反思一下我们平时的教学习惯,由于时间、精力、学校硬件设施的局限,平时可能更多的仍是一支粉笔,一本书的教学。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只是停留在表面的作秀,而没有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日常的一切教学活动中去。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跟历史的发展一样,需要一个过程,可能这个过程很长很长,我们教师要在实践中取其优点,克服各种困难。合理地使用信息技术在课程中发挥基本的知识载体、教学媒介和交流工具的功能。让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帮助教学的改革,促进有效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小学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4

各位评委老师:

  您们好!

  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是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白杨》,现在,我对本课题按骤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白杨》是九年义务教育五年级小学语文(人教版)教材中第二组课文中的一篇讲读课文,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写了一位在新疆工作的父亲回乡接两孩子上学,在往返的火车上,向孩子们介绍戈壁滩上的白杨,以树喻人,歌颂了扎根西部建设者博大的胸怀和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

  学习本课,可以激发学生对献身于西部建设者的崇敬之情,学习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从而感染自己;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认真阅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扎好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1.学会本文的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从“爸爸的微笑消失了”到课文结束。(知识目标)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说出自己的见解,学会借物喻人的写法。(技能目标)3.让学生初步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献身祖国建设的崇高理想。(情感目标)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白杨有哪些特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与课文内容。教学难点:体会爸爸借白杨表达了自己什么样的心,领悟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四、说教法

  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紧扣教学重、难点,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通过师生、生生的双向互动,让学生带疑读书,在阅读时抓住人物的神态和对话描写来体会人物的不同个性特点。在教学中主要通过朗读促进理解(指名读、分组读、分角色朗读等),并适当地结合课文内容设计幻灯片投影,放录像等方法帮助学生从视觉上感知理解。

  本课主要以读为主,通过朗读-理解-再朗读来理解课文,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五、说学法

  教是为学服务的,教是为了不教,新课程理念中把由重“教”改为了重“学”;既要让学生逐步学会自己学习,又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因此,根据本文特点,我主要采用置疑、讨论、交流、合作的方式来读懂全文,把握课文的价值取向。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通过具体形象的画面,使学生感受白杨生活的艰辛及它高大、挺拔的特点,使学生很自然的进入到学习情境之中。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首先: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借助拼音预习课文,把难读的字多读几遍,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其次:分角色朗读课文,归纳主要内容;(扫清字词障碍,是理解文章的基础,所以此环节可以让学生借助拼音、工具书充分预习,了解大意,并归纳主要内容)。

  (三)深化感悟,讨论、解决疑问

  (1)启发学生谈谈他们(她们)从中知道了些什么?不理解的有哪些?并与组内的同学讨论交流自己的疑问与看法,进行小组合作;把有价值的问题归纳出来,(预设问题可能有:其一,白杨有什么特点?其二,爸爸和白杨有什么相似之处,爸爸借白杨表白自己什么样的'心?其三,爸爸的两次沉思各是什么,为什么最后会露出微笑?)

  (2)再次朗读,让学生大致明白每部分内容的大意,重点引导学生解决疑问,深入学习课文,体会西部工作者无私奉献精神。我重点让学生朗读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话,讨论白杨有什么特点?(指导朗读时,要体现爸爸严肃中不失亲切和语重心长的语气,同时,读出对白杨的赞美之情)

  (3)了解白杨的特点后,由树及人,比较一下爸爸和白杨有什么共同之处,理解课文主要意思。再让学生回顾课文,思考:爸爸想让他们知道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4)由前面的学习,学生领悟到借物喻人的写法,就不难明白最后一小节中大白杨是指爸爸,小白杨指孩子。然后重点引导学生讨论课文中爸爸两次沉思各是什么?为什么最后会露出微笑?(指名答,教师评价)

  (四)总结全文,激发情感

  同学们,白杨能在大戈壁中留下坚强不屈,高大直立的身影,使人为之感动,而在这种恶劣环境中那千千万万的边疆建设者,他们的无私奉献,更令人敬佩。文中的两棵“小白杨”在父辈的言传身教下,一定会茁壮成长,老师也相信,你们这几十棵“小白杨”也会茁壮成长,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材,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此,我会发给每一位同学一张“心”卡,让他们把自己的志向写下,挂于教室,以便时刻激励他们。最后,在《小白杨》的歌声中,结束教学。)

  七、说板书

  白杨白杨:高大直立 生命力强 坚强不屈爸爸:扎根边疆无私奉献以物喻人八、

  教学反思

  教学中我采用朗读、置疑、讨论、交流、总结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理解课文内容是长处;不足点是:对个别学生的辅导,个别字词的巩固训练不到位。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加以改正、完善,力求更好。各位老师,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小学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5

  如果要说整个的第三单元有什么值得关注的话,我想那就是要能够展示故事的魅力。那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引导关心这一形式的表达。故事的魅力一般有这样的几个方面:

  ① 吸引人的题目。

  ② 动人的情节。

  ③ 有一个主人公。

  ④ 故事展开有明晰的时间和空间。

  在设计《推敲》第一课时,设计从故事的基本表达方法中入手,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并进行这一方面的学习,逐渐地学会编写故事。当然故事也是一种叙述形式,考虑到故事中的一些情节因素,我想这样的做法对于提高学生叙述能力与对文本的整体把握的概括能力还是有帮助的。

  在教学的过程中总的宗旨是能读通课文,能通过讲故事方式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在说故事的过程实现语文的阅读目标。这一次教学应该结合到课文后的习题1的要求,意在继续让学生认认真真地读书,培养语感,增加其规范语言的积累。在进行讲故事的过程中要能够将推敲词句的训练与故事叙事方法的这样两个方面结合起来。有鉴于此,我想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如下步骤:

  首先,在解决了学生的生字词的.基础上再来进行内容的教学。具体教学设想如下:

  1、明晰文章体裁

  这篇文章是故事。故事和平时叙事的区别在于情节性。

  2、明晰故事的关键因素

  故事的时间、故事的地点、故事的人物、故事的起因、 故事的经过、故事的结果。将故事的关键因素告诉学生,从而让学生能够感知到故事一些基本的叙述方法。

  3、串联故事因素讲故事

  串联故事情节的过程就是学生进行练习讲故事的过程。我想编者的意图就是要能够让学生学会在规范化的语言中讲故事,在交流的过程中学习到如何进行叙述,提升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为了能够让学生的讲述变得更为形象,可以采用表演的方法帮助学生讲故事,也可以采用让学生在纸上画画地方法帮助学生讲故事。 但是更重要考虑到高年段的阅读训练点, 还要能够注意到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要能够考虑揣摩词语的不同意思在里面。作为故事的讲述的时候要能够准确用上那三个关键得词语。当然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可以引导学生在故事结束进行评议这些故事中的故事中的用词问题。

小学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分析:

  《信任》一课是新教材第十册的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一单元只要是告诉学生“与美的结伴,和文明同行”。《信任》这篇课文就是以故事形式呈现,写我的一次奇妙的购物经历。靠着一块简单的告示牌指路来到果园,带路去桃林的是狗,在摘了两篮鲜桃以后交钱时,发现躺在钱箱旁的是一只大花猫。啊,一切都凭自觉。一拨与一拨的顾客就这样来了又去,去了又来,在这件趣事背后,我们得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被信任的喜悦。

  二、说教学思想: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关注学生语言文字的基础知识积累、语言运用能力的训练与“文以载道“的人文教化功能的和谐统一应该是一位语文老师毕生孜孜不倦的追求。“万丈高楼平地起”字词积累,抓住双基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根本着力点。阅读是学生终生受益的学习能力,也是语文学习的最主要的方法,是语文知识学习、多种形式语言运用、理解能力的形成的根本途径,所以一节好的语文课也应当是书声琅琅、多种方式朗读贯穿始终,给予学生充分的阅读机会。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沁人心脾、馋涎欲滴”等词语的意思。

  2、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说课稿《信任》:培养学生快速默读课文,以此次购物的“有趣”为线索,学习简要复述课文;并初步感受本文“侧面描写”的写作方法。

  过程和方法:

  1、培养学生快速默读课文,以此次购物的“有趣”为线索,学习简要复述课文。

  2、培养学生简要归纳的能力,通过读和说,逐步理解信任的含义。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指导学生通过对课文内容的逐步理解,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信任,并从中感受被信任的喜悦。

  四、说教学过程:

  1、感受“有趣”,理解“信任”

  这篇课文的语言文字较浅显,学生一读就能明白文章要告诉我们的就是人与人之间需要信任,被信任是喜悦的。但是仔细推敲一番,其实“信任”这个词很抽象,学生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表面,“什么是真正的信任?为什么被信任是喜悦的?……”这一连串的问题其实学生没有读懂。于是在教学中我从文中“有趣”一词入手,让学生感受有趣在哪?这样通过对文本的层层推进,步步理解,学生明白了。在这个无人看管的桃园里,主人的纸条留言,让我们自采桃子,最后自觉付款都体现着主人的信任,而在这过程中,学生也逐步理解了“信任被人是快乐的,被别人信任更是幸福的。”这样一来,对信任的理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结果,不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也只有这样,学生的情感才会升华,这堂课中所揭示的“信任”才会让他们印象深刻,回味无穷。

  2、简要概述,练习表达

  针对课文语言文字表达较为浅显的特点,我把简要概述作为此堂课的训练重点。在学生逐步体会“有趣”的购物经历的过程中,我引导学生边交流边概述,并进行板书,为复述课文做准备。从告示板引入,在复述时回到告示板,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再借助板书,学生对课文内容复述就有了凭借,表达起来也有了条理。这样这个难点也就突破了。

  除了概述之外,课中还增加了两次表达感悟。分别是,“我把桃子小心翼翼地装进汽车,掏出钱包,这才发现钱箱竟无人看管。此时,我想”和“汽车慢慢朝来路驶去,我不禁回头,久久地注视着那片果林,那间小屋,那张木桌和那道木栅栏,我想”这两个说话练习,不仅为训练学生语言文字的表达,也为更好地理解信任服务。

  3、感悟理解,感情朗读

  总以为在处理句子朗读时,应先理解句子,再反复指导读。但这次是个改进,词语句子也是先理解,不同就在于把理解词语与句子相互捏合起来,理解一段读一段,理解一句读一句。把指导朗读的过程与理解句子的过程结合起来。使指导的过程更清晰地展现出来。

  4、利用课件,调动情感

  为了让学生入情入境,我运用画面再现桃园的硕果累累,用语言描述桃子的清香怡人及采桃子的愉悦心情,音乐的渲染调动了学生的情感,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美的配乐,美的解说,美的画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进行体验,学生在心境愉悦的环境中学习,受到美的熏陶。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都得到了发展,让学生谈出自己的感受,读出自己的体会,悟出文中的含义,让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得。

  当然,课堂生成性的,在实际教学中也有一些原来未预设到的。然而在精心预设,动态生成中培养学生的感悟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我一直努力追求的方向,谢谢大家!

小学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文章描写了一个震撼人心的场面:1976年1月11日下午,周总理的灵车经过北京长安街时,首都人民群众冒着严寒向周总理告别时的感人情景。

  课文以总理的灵车牵动这千万人的心为主线,按“等灵车——望灵车——追灵车”这一事情发展顺序安排安排材料。课文详写了等灵车,望灵车的情景,追灵车的情景写得较简略。因此,要抓住课文的第一、二段作为教书重点。

  二、说教法。

  课文的写作特点是:以人物的动作、神态来表达人们对周总理的崇敬爱戴和深切的怀念。因此,文章多以有感情朗读为主,少分析段落。

  三、说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首都人民送别周总理的沉痛心情,加深对总理的爱戴和怀念,激发学生更加深爱周总理,学习周总理。

  2、了解课文哪些地方写得详细些,哪些地方写得简略些。

  3、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在理解段意的基础上,编列小标题。

  4、感情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5、学习生字、新词。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从课文内容中体会思想感情。

  2、领悟作者的`写作方法。

  四、说教学程序

  (一)阅读导读内容。

  (二)渲染情境,导入。

  1、今天我们一同来感受亿万人民群众为敬爱的周总理送别的感人情景。

  2、播放录像带。

  (三)自读理清文路

  (四)深究重点。

  1、学习“等灵车”部分。

  ①解读感悟,把最受感动的地方多读几遍。

  ②交流感受,可采用边读边感受的方式,可采用评读的方式。

  ③看录像谈感受。

  ④练习朗读这一段,连同自己的描述的情景,一起有感情地叙述下来。

  (意图:通过朗读,感受当时的环境及人们的心情;通过练说,感悟当时人们送总理的动人场面。)

  2、学习“望灵车”部分。

  ①自由朗读,读出最受感受的地方。

  ②教师指导感情朗读。

  ③请同学们想一想,人们此时可能在想什么?

  (可以结合以前学过的课文来写,也可以结合自己的课前搜集的材料,如总理生前怎样为人民日理万机、鞠躬尽瘁,怎样在艰难的岁月里斗争,怎样在恶劣的环境中不屈不挠等内容来写。)

  ④交流学生写的内容,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出来。

  ⑤播放录像,有朗读课文。

  (意图:体现课内外融合,体现读写结合,从读写中感受人们对总理的深切爱戴之情,并激发学生随总理的崇敬、怀念之情。)

小学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8

  一、说教材

  《左公柳》是语文出版社第十册第五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课文主题是“赤子情怀”,讲述的是一系列爱国者的英雄事迹,这篇课文通过对沙漠中左公柳富有感情色彩的描述和讲解,向我们生动介绍了一位100多年

  前为祖国领土完整,不顾年老体衰,毅然主动请缨,千里抬棺赴敌的英雄形象,表现出左宗棠热爱祖国,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的壮志豪情。

  二、说学情

  这是一篇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的范文,文本所涉及的历史背景,人物经历,学生平时接触较少,教学本课时,要结合有关资料,帮助学生了解文本,了解事件的历史背景,了解左宗棠以身报国的忠义之举,体会他在收复新疆失地和建设西北边疆中表现出的满腔爱国热忱,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熏陶。

  另外,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对语言文字已有了一定理解,逐步培养学生通过抓关键词来引导他们关注语言,感知、领悟文本的内容、内涵和在语言表达上的方法及奥妙,以切实提高他们的语言感受、理解和表现的能力。

  三、说目标

  我计划用两课时完成本课的教学,第一课时主要是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作者思路,识记生字,学习课文1-3自然段。下面我重点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根据以上分析,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我制定了以下

  教学目标:

  1、了解左宗棠以身报国的忠义之举,体会他在收复新疆失地和建设西北边疆中表现出的满腔爱国热忱,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的思想感情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本文借物写人、抓典型事例写人的表达方式。

  根据目标定位,结合本单元的编写意图,我将“理解重点词句,体会思想感情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作为教学重点,将“借物写人、抓典型事例写人的表达方式”作为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而情感是阅读的灵魂,凝聚着作者生命的情致的作品,需要读者主体用心去品味,只有情感的积极投注才能映射出它璀璨的光芒,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与文本对话”。“缺乏情感的认识便失去了认识的深刻性。”这是列宁在人们认识世界方面所做的精辟论述,可谓一针见血。

  为此,本课教学我将以读为本,引导学生自读悟情、激情美读,以“情”为线索,以“读”为抓手,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对话升华中,抓重点文句,品重点文段,充分感受左宗棠满腔的爱国热忱。

  五、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情感。

  我利用课前播放新疆民歌,再配以独具特色的新疆风景图画,以此激发学生对新疆的热爱与向往,奠定本堂课的情感基础。接着激情导入:刚才歌中所歌唱的是我国的哪个地区呢?正像歌中唱的那样,我们新疆是个好地方,风吹草地现牛羊,葡萄瓜果甜又香。可是在19世纪60至70年代的时候,美丽富饶的新疆曾一度被外国侵占。那么我们是怎样收回新疆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一曲正气之歌,看左宗棠以身报国的忠义之举。这样的设计意在让学生的情感迅速走进情境,在情境中受到感染,从而为下文的学习奠定基础。然后转入新课,板书课题,让学生读题质疑。学生也许会问“课文究竟是写柳呢还是写人?写左宗棠为什么要以左公柳为题呢?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我这里利用课题质疑,让学生主动思考与课题相关的问题,这也正是学生所要了解的相关内容,学生在读课文时,才能更有目的地去思考。

  (二)、自主阅读,触摸情感

  1、先让学生带着刚才的问题,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重点语句,把自己的体会写在书上。

  2、接着让学生说说左宗棠的什么精神最让你感动,从而让学生触摸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只要学生言之有理,言之有悟,都给予肯定和认可。

  (三)、深入研读,品悟情感力排众议,主动请缨

  1、当时,台湾被日本人占领,海防也出现问题。由于国力有限,大臣们认为国库空虚,根本没钱打这场仗,清廷内部爆发“海防”、“塞防”之争。李鸿章等认为两者“力难兼顾”,主张放弃塞防。他们还认为新疆是千里荒漠,贫瘠之地,同时,新疆路途遥远,运输艰难。这段历史久远,学生了解较少,理解起来较困难,我利用出示地图,为学生进行讲解,接着让学生默读第六段,结合查找的资料,采用小组交流来学习大臣们有哪些偏颇的认识,他们为什么主动放弃新疆。

  2、听到大臣们这么多偏颇的认识,主张放弃新疆,你的心情怎样。面对这么多偏颇的认识,左宗棠又是怎么做的呢。(板书:力排众议)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力排众议”和“拱手相让”,深度追问他是怎样力排众议,拱手相让的有什么,还有什么,激发学生充分想象:(我们拱手相让的是160多万平方公里的疆域,千辛万苦建立的基业,丰富的粮产和矿藏,聚宝之盆。新疆是我国西北门户,这里不仅军事地位重要,而且物产丰富,还是连接欧亚的通道。)

  以上设计我们看到了左宗棠高瞻远瞩,让我们想象当时面对群臣的叫嚣,他挺身而出,毫无惧色,大义凛然力排众议的场面.借此深化学生的读,通过读来展现左宗棠铁骨铮铮的风采。采用不同形式的个别读、师引读、齐读指导学生读出左宗棠的坚决、果断和满腔的爱国热情。

  3、69岁高龄的左宗棠身体非常虚弱,经常咳血。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不但发出了力排众议的豪言,还作出了怎样的壮举?(板书主动请缨)(齐读第七自然段。)是什么力量支持着他“力排众议,主动请缨”?意在让学生感悟他满腔的爱国热忱和保卫祖国的决心。(板书:爱国)借此让学生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知道作者是通过语言、神态、动作的描写来表现左宗棠这些品质的至此。学生已明确了左宗棠力排众议主动请缨的爱国事迹。教师适时点拨学生写人的时候,要选取典型事例来写,写时要注意有详有略。

  抬棺出征、收复新疆

  4、左宗棠收复新疆用了两年时间,这两年中有血雨腥风的战斗,有和敌人巧妙的周旋,还有与沙漠恶劣环境的抗争。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没有写这些,却偏偏选取了抬棺出征这个材料。学生的情感与语文学习相伴相生,我利用出示抬棺出征画面,再配以震撼人心的音乐,引导学生伴乐自由朗读这一部分,把最能打动自己的词句画出来,在书上做出简单的批注。这样感性认识的丰富,带领学生进入了情境,学生的朗读也就有了打动人心的力量。

  随机出示重点句子:“然而这个刚毅坚韧的湖南老人,面对兵马疲惫、粮饷匮乏、运输艰难等困难重重,仍信心百倍。他肩负着国人的重托,胸中燃烧着正义的烈火,率领六万湖湘子弟兵,悄然离京,马不停蹄地赶往千里之外风尘滚滚的战场。 临出时,左宗棠便郑重地吩咐部下,如果他在收复新疆失地的征战中死去,就用这口棺材收敛他的尸体。”接着引导学生向左宗棠提问。学生可能会问为什么你面对重重困难,还这样信心百倍呢?你为什么要抬着棺材上前线?然后采用角色换位的方式让学生说说左宗棠是怎么想的。这样设计意在引导学生在重重困难与抬棺出征的对比矛盾中,体会左宗棠以身报国的忠义之举,不赶走侵略者决不还朝的决心。

  教师激情导读:是啊,从你们的发言中,我们又一次感受到一个年愈七旬的老人那颗剧烈跳动的爱国心,那份赤子情,那种为了正义、祖国领土统一英勇无畏、压倒一切困苦的气势。面对左宗棠视死如归的决心,在场的官兵会怎么想?面对强敌,他们又会怎么做?以此激发学生的说,深化学生的读。

  植树造林,建设新疆引导学生认识到:左宗棠凭着满腔的爱国热忱,收复了新疆失地,而且,他凭着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为新疆做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好事。种树是左公建设新疆中最典型的事例。引读13自然段,本段采用以读代讲的形式来学习。

  然后补充资料:他的朋友杨昌浚到西北为他筹备军务时本以为会看到王之涣《凉州词》中描绘的景象“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出,学生齐读),没想到看到的却是片片树林,写出了:“新栽柳树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的诗句。(出,学生齐读)

  从左宗棠力排众议,主动请缨;抬棺出征,收复新疆;植树造林,建设新疆的壮举中,从几万将士与侵略者的战斗中,让学生强烈地感受到了他们的爱国情、赤子心。

  (四)、解题,升化情感

  此时,在孩子们感受到了左宗棠不屈不挠坚韧顽强的精神后,再来理解作者已经把柳树看作了爱国将士,看到这柳树,就仿佛感受到了像左宗棠一样的爱国将士们不屈不挠坚韧顽强的精神,所以说它是精神之树。因此对它产生了景仰之情。让孩子知道此时的“左公柳”不仅仅是那棵生长在千里戈壁滩上的大柳树,更指为保卫新疆和建设新疆作出了巨大贡献的左宗棠。

  (五)、 布置作业,延续情感

  (1)左公虽去,道柳尚在。这柳树承载而且延续了左公及爱国将士们的精神气节。作者借左公柳突出人的品质。接着让学生谈谈本堂课的收获,可以是写作方法的学习,也可以是人物精神的学习

  (2)布置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深受感动的段落。 阅读有关左宗棠的历史故事,进一步了解清代名将左宗棠的事迹,以此受到熏陶和教育,延续学生的爱国热情。

  激情升华,孩子们现在国家正在实施西部大开发的策略,新疆就属于其中一个重要的省份,国家制定了大量政策,措施发展新疆,建设新疆,在这里让我们共同祝愿新疆的明天更美好!

  以上的教学设计,主要是为了做到师生在融入文本,引发共鸣中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和教育,从而生成焕发生命活力的课堂。

  板书:

  左公柳

  左宗棠

  力排众议 主动请缨 典型事例

  抬棺出征 收复新疆 语言神态

  植树造林 建设新疆

小学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9

  李欣晔在讲授《新型玻璃》一课中充分体现了创新,而且成功地创新。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

  李能在想中求新。“想”即想象,人脑对已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创造新形象的心理。丰富的想象创新的翅膀,无论再造想象还创造想象,对培养的创新意识都十分益的。她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的:

  一、扩想

  就对教材文句的内涵作以开拓或将故事加以扩充。如《新型玻璃》中主要介绍了五种新型玻璃,每一种玻璃都其特殊的地方,而且都为现代生活提供方便,李老师利用了这一概述内容,让进行扩想,她设计这样的问题:想一想在们的生活中还知道哪些新型玻璃?这样就在此基础上扩充了很多的新型玻璃。从而扩充了课本上的内容。

  二、续想

  本篇结尾言犹未尽,十分含蓄,李就让续写想象作文。让写出

  还想创造出什么样的玻璃,这样使能够从小就创造奇迹的志向。

  三、改想加假象

  李利用这篇的特殊性,在不变原意的前提下,变换的叙述方法。她在讲完五种玻璃之后,让假象作为推销员,自选一种喜欢的玻璃在“展销会”上推销自己的产品。李能抓住及课外能触发展开假想的'诱导物,步步引发,使“改”得方,“假”得理,“想”得据。而且使结合生活实际展开想象,使也学会了生活──推销产品!

  此外,李还注意在疑中求新。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因此,李大胆鼓励质疑,提出通过自己思考得出的不同意见,这样就在疑中求得创新。

  李在整篇的中,处处体现着以为主体,充分发挥的能动性。如:开始她就让依据自学提纲自学各种玻璃的特点和作用,在自学中让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特点和用途,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种读一读。在创新性的“产品推销会”中也让选自己喜欢的玻璃作为自己的推销产品。这样大大地调动了的积极性,使在兴趣中学到了知识。

  还要李那亲切的教态,精湛的语言,带鼓动性的点评,深厚的基本功。使自己的水平更大的提高。

小学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10

  《荔枝图序》是一篇说明文,是作者为画工所绘的荔枝图序写的一篇序。序文生动地介绍了荔枝的形、色、香、味等特色,为我们展示了荔枝独特的风采。开篇以“荔枝”二字领起点题,统领全文,然后紧扣“荔枝”二字,从其形、色、香、味等方面,由整体到部分,由外到内,层次分明,详略得当地介绍说明。因此,学好这篇文章,也是为学生在今后走进文言文和说明文开启了一把金钥匙。

  20xx版《语文课程标准》中对本学段阅读教学提出的要求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

  叶圣陶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一个人即使不预备鉴赏文艺,也得训练语感,因为这样才能通过文字的桥梁和作者的心灵相契合。可见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对学生语感的培养,但是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偏重知识,忽视语感的培养,造成语文教学的高耗低能,小学是培养学生语感能力的黄金时期,因此,我们确定了本次会诊的主题:如何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语言感悟力。

  结合以上理念,我们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结合图片,课后注释等了解本文大意,培养独立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3.多种形式的朗读,激发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并尝试背诵。

  第二课时:1.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作者按照一定顺序,运用打比方来介绍荔枝特点的方法。2.学习本文写作方法,特点。进行小练笔。本节我进行了第一课时的教学。

  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同时,在本学期初曾经学习了《朝三暮四》、《相濡以沫》以及《买椟还珠》这三篇文言文,因此,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文言文的基本学习方法,为此,我在课前通过预习卡,引导学生对本课的生字,还有什么是序、作者、荔枝的营养和药用价值进行课前了解,又通过助学卡和课后注释帮助学生理解本文大意。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感悟力,我做了以下几方面的设计:

  1、在多读的基础上培养语感。古语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是总结出来的`学习语文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所以语文教学中最不能忽视的方法就是多读书,但是不能死读书,要运用多种方式的读来培养学生语感,以读为本,在读中学,学中悟,慢慢去读,细细去品。具体做法是:首先,是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认真感悟文言文的音韵、节奏、停顿。再让学生自由读,对一些难读的句子,要帮学生掌握语句的停顿。通过指名读、师生合作读,互相提高,互相进步。通过齐读,让优生带动差生,读通课文,读出节奏。最后熟读成诵,让学生熟悉文言文的语言习惯,从而培养学生敏锐的语感。

  2、多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教是为了不教,“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文言文教学中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要趁热打铁,本节课,我在学生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结合图片、注释、助学卡等,一句句去读通,去读懂,去理解每一句话,再同桌进行交流,解决各自阅读过程中的问题,理解课文大意,给每一个学生自我尝试的机会,并指导学生借助工具来理解文章,帮助学生养成查阅工具书的好习惯,这样学生的自主学习性也提高了,也会对文言文产生兴趣。

  3、多种途径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文言文的词语、句子对小学生来说十分拗口,难懂。这时如果上不好,不但新鲜感会丧失,还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所以在上课开始和结尾,我通过两个小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让他们感到学习文言文是一件快乐的事。同时对朗读,背诵好的学生加以鼓励,增强其学下去的信心。

  再精心的设计,也会有它的不足之处,如:本节课我讲的还是有点多,不敢完全放手。对文言文的学习方法也没有进行总结等等。相信各位老师在如何教好文言文,如何培养学生语言感悟力方面一定还有很多好的方法,还请大家不吝赐教,谢谢大家!

【小学五年级语文说课稿】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五年级白杨说课稿03-10

小学五年级语文《白杨》说课稿01-16

小学语文《白杨》说课稿03-09

小学语文古诗说课稿11-03

小学语文匆匆说课稿11-15

小学语文《春雨》说课稿03-14

小学语文《荷花》说课稿03-12

小学语文《画》说课稿03-13

小学语文《匆匆》说课稿11-29

小学语文荷花说课稿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