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说课稿小学

人教版数学说课稿小学

时间:2022-02-20 12:54:26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关于人教版数学说课稿小学范文集锦5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人教版数学说课稿小学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关于人教版数学说课稿小学范文集锦5篇

人教版数学说课稿小学 篇1

  一、把握教材,准确定位目标

  24时计时法是小学数学第六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学生在生活中对24时计时法已经有了初步的感知,教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生活题材。结合这些,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①理解24时计时法,能用它正确地表示时刻,会计算经过的时间。②明确两种记时法的不同并能正确地进行互换。③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④渗透珍惜时间的教育。其中,理解24时计时法并能对两种计时进行互换是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

  二、尊重学生,选择教法学法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本节课我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自主探索为主线、以求异创新为宗旨,采用设疑激趣、直观演示、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手段,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观察辨析、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主动完成知识建构。

  三、结合生活,巧设教学过程

  我的教学过程分为五个环节:①创设情景,导入新课;②合作探究,理解建构;③联系生活,实际应用;④趣味游戏,巩固深化;⑤回顾质疑,拓展延伸。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在这个环节中,我是按照“说一说——猜一猜——想一想”的主线进行教学的。

  说一说:你喜欢看哪个电视节目?它是在什么时刻播出的?

  猜一猜:这是什么节目开始了?(播放《新闻联播》片头音乐)《新闻联播》是在什么时间播出的?电视上写的是晚上7:00吗?(播放《新闻联播》片头视频)19:00和晚上7:00表示的是同一时刻吗?

  想一想:你在哪里见过类似的计时法?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记时法呢?我们一起来研究。

  【首先通过“说一说”引导学生回顾12时计时法;再用《新闻联播》的播出时间构建学生的认知冲突,引起学生对24时计时法的注意;最后借助“想一想”唤起学生在生活中积累的关于24时计时法的经验,引入新课的学习。】

  另外,学生回答时教师相机板书几个时刻,并出示课题《记时法》(板书),为下一个环节的.教学作好准备。

  2、合作探究,理解建构

  这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我设计了三个层次:比较两种计时法、理解24时计时法、沟通两种计时法。

  (1)比较两种计时法

  为了使学生体会两种计时法形式的不同和它们在生活中的不同应用,结合板书我设计了三个问题:①这两种计时法有什么不同?②你能分别给他们起个名字吗?③你更喜欢哪种计时法?引导学生借助学习工作纸分组讨论、合作探究。

  名称比较

  ()计时法

  ()计时法

  学生汇报时,统一认识:这种计时法叫做12时计时法(板书)。它广泛地应用于生活尤其是口语交际中。而这种计时法采用0时到24时计时,叫做24时计时法(板书)。它简单明了、不易出错,被广泛地应用于交通邮电、广播电视等部门。

  (2)理解24时计时法

  心理学研究表明:直观和操作能调动学生耳、眼、口、手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使学生的感知更加敏捷、想象更加丰富、思维更加活跃、学习更加高效。24时计时法比较抽象,是教学的难点,为了使学生透彻地理解,我采用了动画演示和学具操作两种手段。

  首先播放这段动画(播放动画),引导学生发现12时后的时刻依次是13时、14时、15时……使学生形成对24时计时法的感性认识。再通过操作学具使感性认识上升为抽象思维。我为学生准备了标有时间刻度的纸条(出示),用不同的颜色标注0时至12时和12时至24时。结合时间彩条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积极思考:①红色、蓝色彩条分别表示什么?②请把规定的时刻标注在相应的位置上。③0时是今天的开始,它和昨天有什么关系?④0时是白天还是黑夜?把月亮画上去吧!

  最后引导学生讨论:一天的时间这样短,怎样才能干更多的事呢?渗透珍惜时间的教育,自然地过渡到下一环节的教学。

  (3)沟通两种计时法

  同学们,为了让大家吃好早饭,二七区教文体局把咱们上课时间向后推迟了10分钟,这可真是个好消息。瞧!这就是我们新的作息时间表(屏示),你能把它填写完整吗?填完后跟你的小伙伴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作息时间表

  节次12时计时法24时计时法

  上

  午第一节上午8:30——上午9:108:30——9:10

  第二节上午9:20——上午10:00()

  课间操()9:50——10:10

  第三节上午10:20——上午11:00()

  第四节上午11:10——上午11:50()

  中午

  下

  午第一节下午2:40——下午3:20xx:40——15:20

  第二节下午3:30——下午4:10()

  活动下午4:10——下午5:00()

  【使学生在“观察范例,发现规律——完成表格,应用规律——组内交流,概括规律”的思维过程中,掌握两种

  计时法的互换。(上午相同,下午只需加上或者减去12即可。板书)】

  3、联系生活,实际应用

  为了提高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为学生准备了三个现实题材:

  (1)观察图画内容,你知道答案吗?引导学生运用观察钟面和画线段的方法解决问题,让学生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53

  首班车:6:00

  末班车:20:00

  本站:淮河路

  下站:路寨

  开往:火车站

  19

  首班车:6:00

  末班车:21:00

  本站:淮河路

  下站:路寨

  开往:火车站

  郑州市商业银行营业时间

  储蓄:周一至周日9:00——17:00

  结算:周一至周五9:00——12:00

  13:00——17:00

  (2)李叔叔要去火车站附近的红珊瑚大酒店参加会议,晚上8:30结束。他能赶上哪趟公交车回家?培养学生从材料中收集有效信息的能力。

  (3)这是银行的营业时间牌。到这个牌子,你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对材料进行综合的分析、深入的思考。

  4、趣味游戏,巩固深化

  同学们这节课表现得真好,为了奖励大家我带你们玩一个游戏。我用握拳的手臂表示时针,另一个手臂表示分针,请同学们根据2个手臂的位置和夹角判断它表示的时刻。(做动作)引导学生体会这个钟面既可以表示3:00也可以表示15:00。然后再出示18:00和6:00要求学生做出相应的动作,引导学生发现这两个时刻时针和分针在钟面上的位置是相同的。

  【这个环节看似游戏,实则是对本课重难点的巩固和深化。】

  5、回顾质疑,拓展延伸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问题?还想了解哪些知识?

  【这样的问题不仅能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回顾和总结,还可以激发学生运用上网、阅读、请教等方式进行深入的研究。为本节课的教学画上了一个内容丰富的省略号。】

  四、突出重点,精心设计板书

  我采用了比较式板书形式,突出了重点难点,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以上就是我的教学设想,希望能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实现。】

人教版数学说课稿小学 篇2

  《角的分类》

  一、教材分析: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课时《角的分类》。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角,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借助两把折扇的实物素材认识平角和周角,通过观察、动手实践、探究掌握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从而体会“学数学”、“做数学”的乐趣。基于对教材的以上认识,依据数学课程标准,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平角、周角。通过观察掌握锐角、钝角、直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关系。

  能力目标:通过生动、有趣的数学情境和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经历分类的探索过程。体会到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乐趣,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发现问题,培养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认识平角、周角,掌握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认识周角。

  三、教学设计:

  前苏联心理学家赞可夫说过:“凡是没有发自内心的求知欲和兴趣而学来的东西是很容易从记忆中挥发掉的。”

  《课标》中也指出,数学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经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这节课我根据新课程的理念,采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具体教学设计如下: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学生而言数学的学习应当是生动的、有趣的。所以我从猜谜语入手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 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那我来考考你们“一件东西手中握,有风不动无风动,不动无风动有风,夏季摇来乐陶陶。”打—生活用品。这时学生兴趣高涨,我的说是陀螺,有的说是风车,有的说是扇子。对了,就是一把扇子。

  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把扇子!这时我出示三幅图,看一看,它们都是什么角,请看大屏幕。

  这一环节的设计,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适度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也为本节课后续学习做了铺垫。

  2、演示操作、明确概念:

  同学们,除了刚才找到的锐角、钝角和直角外,这把折扇中还有特殊的`角。(课件演示:平角的形成,然后抽象出图形演示。请学生描述平角形成,然后板演平角的画法。)

  现在老师又给同学们带来一把扇子,课件演示周角的形成,然后抽象出图形,周角的顶点,两条边在哪?(板演周角的画法)

  这一环节的设计能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同具体的实物结合起来化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

  活动一:动手实践、感悟数学

  皮亚杰认为:儿童学习的最根本途径应该是活动,活动是认识的基础,为此我为学生提供了操作机会。

  首先动手操作,用活动角感受平角和周角的概念。

  然后再动手操作,研究平角、周角的度数。

  这一环节中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探究实践,为学习角的分类作了铺垫。 活动二:小组合作、探究分类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真正理解数学的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因此,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一个万宝囊,快去找一找里面有什么,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量出角的度数,并标明度数,小组研究怎样分类。

  然后师生共同总结出:锐角 小于90o

  直角 等于90o

  钝角 大于90o而小于180o

  平角 等于180o

  周角 等于360o[page]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操作,你发现直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关系吗?学生情绪又一次高涨,纷纷举手说:

  1个平角=2个直角

  一个周角=2个平角=4个直角

  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角的认识,提高量角的技能。然后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培养了学生合作的意识,为学生亲身经历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3、课堂练习:

  (1)、排一排:(明白五种角的有序排列)

  ( )角<( )角<( )角<( )角<( )角

  (2)、在46o、130o、90o、270o、25o、107o、180o、360o这些角中( )是锐角,( )是直角、 ( )是钝角,( )是平角( )是周角。

  (3)、时钟在十点时,时针与分针成( )度角。

  4、将一张圆形纸对折三次后展开,可以得到哪些度数的角?

  本节课我设计了五道习题,内容由浅入深,逐步提高,让学生体验到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功感,并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从而产生积极的数学情感。

  总之,这节课我本着以兴趣为先导,以活动为载体,以三维目标的落实为目的,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实验、推理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

人教版数学说课稿小学 篇3

  一、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是在学生进行过简单的统计图和已经初步认识某些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的基础上安排的。培养初步的随机的观念和概率的思想,为第二学段“研究概率”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条形图描述数据,完成相应的统计图,体会到统计是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

  2.使学生经历实验的具体过程,从中体验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并能对能发生的结果或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简单判断。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初步感受动手实践是获得科学结论的一种有效方法,激发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发展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与能力。

  三、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实验的具体过程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四、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对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作出正确判断,并能适当解释和分析统计的结果。

  说教法学法

  一、注重数学学习的情感化

  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我尊重并引导学生大胆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营造了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敢于质疑,乐于交流与合作,在学习活动中尝到成功的喜悦,建立自信心。

  二、注重数学学习的活动化

  生活的中心是活动,课堂教学的本质应该是活动的,要让学生“活”起来,必须先让学生“动”起来。游戏活动是学生最喜欢的学习活动形式,把数学教学与游戏活动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情趣,激发学习动机。学生通过摸球活动,发现和掌握有关“可能性”的知识,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观察事物、思考问题。

  三、注重数学学习的自主化

  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放手让学生通过操作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有效的学习方式,推出“可能性”的'几种情况。学生学得积极,教师教得轻松活泼。这样实实在在地把学生放到主体地位,使其参与新知的认知过程,既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又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精神。

  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顺昌购物中心打出了“消费大抽奖”的活动牌子:一等奖2名,二等奖20名,三等奖200名,纪念奖20xx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猜一猜抽到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纪念奖的可能性会怎样?

  那么自己的猜想是不是正确的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

  二、小组活动,猜测验证

  1我先出示口袋里有5个黄球、5个红球,让学生任意摸一个,学生会想到摸到黄球和红球的可能性一样大。

  但我又袋子里拿走3个红球,让学生猜测,结果会怎样。

  通过新旧游戏的对比,有助于学生正解把握条件,从而顺利作出关于结论也随之变化的预测;另一方面,相似的游戏情境,更能调动学生原有的认识和经验,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主动地进入探索活动。

  副标题#e#

  2.实验验证

  出示实验要求

  每次摸1个球,摸完放回口袋,一共摸10次,

  提供两种记录方法,选一种记一记

  方块图:每次涂一个方块表示

  条形图:每次涂一个方格表示

  然后让学生小组活动,教师巡视,最后全班交流实验情况:你发现了什么?小结提升:你觉得用“方块图”和“条形图”表示数据时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各有什么优点?

  通过比较条形图使用起来更方便些,以后我们还会经常见到“条形图”这位朋友。

  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动手实践,亲身经历“猜测——实验——验证”的科学研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并在活动、交流中初步感受“条形图”表示数据既直观又清楚的优点。

  三、想想做做,丰富体验

  1想来玩“抛骰子“游戏吗”

  2.做一个小正方体,四面写1,一面写2,一面写3,还是抛30次,预测一下,结果会怎样?

  3小组活动,用条形图记录结果。

  在条形图里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在小组里说一说

  4又到了“装笔”比赛的时候了,请各组做好准备

  第一关:在布袋里放4枝笔,每次任意摸一枝,摸50次,摸到红铅笔的次数比蓝铅笔多。(每组派代表展示,说说怎样想到这样做的。

  第二关:在布袋里放4枝笔,每次任意摸一枝,摸50次,摸到红铅笔的次数比蓝铅笔少

  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表达,培养统计活动中分析数据,判断推理的能力,更深刻地理解不确定事件。

  四、全课小结,拓展延伸

  今天在活动中,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和感受吗?请和大家共同分享。生活中这样的情况很多,请你留心身边的事物,谁能找到这样的例子也请带到学校里与大家分享,好吗?

  叶澜教授的生命课堂的理念告诉我们:人不仅有认知,人还有情感、态度和信念,如果只把人看作是一个认识体,就简化了对人的认识;如果教学只注重培养认知能力,那就弱化了教学的意义。我通过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按照“激趣激疑——自主探究——体验验证、深化认识”的过程进行教学,不仅把学生的实际生活和课堂生活紧密相联,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丰富了学生的教学体验,加深了学生的思考,突破了学生思维和经验的障碍,而且为学生创造探究的机会,大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了他们的合作交流的能力,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人教版数学说课稿小学 篇4

  教材说明

  这是一节小学六年级的数学课。

  学生分析

  学生整体上思维敏捷,在新授课上总是表现出较浓的兴趣,课堂反应与接受较快。

  本节课将要教学的“成数与折扣”,大多数同学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新闻媒体、交往、购物等多少都有所接触、了解。但学生的这种认识还只是凭借生活经验产生的感性认识。如打折,学生都能想到是便宜了,比原价少了,但问其所以然,能解释清楚的并不多。所以对成数、折扣知识概念学生并未真正理解。另外,学生很少会将这种生活中的商业折扣、农业成数与数学、与课本上的百分数数学知识相联系,欠缺知识间沟通互化的意识。所以,需要教师规范、指导形成系统的概念,联系生活实践来展开教学。

  教学目标

  1.明确成数、折扣的含义。

  2.能熟练地把成数、折扣写成分数、百分数。

  3.正确解答有关成数、折扣应用题。

  4.学会合理、灵活地选择方法,锻炼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

  电脑课件一份,学生准备计算器。

  教学流程

  一、联系主活,导入新课。

  师:我们刚刚度过一个有意义的寒假。愉快的寒假结束了,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过去了,就在春节过后,各商家又会搞些什么样的促销活动呢?学生汇报调查情况。

  二、在生活情境中,讲授新知。

  1.教学折扣的含义,会把折扣改写成百分数。

  (1)谈话,探学情。

  师:刚才大家调查到的打折是商家常用的手段,是一个商业用语,那么你所调查到的打折是什么意思呢?比如说打“七折”,你怎么理解?学生回答。

  师:你们举的例子都很好,老师也搜集到某商场打七折的售价标签。

  (电脑显示)

  ①大衣,原价:1000元,现价:700元。

  ②围巾,原价:100元,现价:70元。

  ③铅笔盒,原价:10元,现价:?

  ④橡皮,原价:1元,现价:?

  师:动脑筋想一想。如果原价是10元的铅笔盒,打七折,猜一猜现价会是多少?如果原价是1元的橡皮,打七折,现价又是多少?

  学生回答。

  师:仔细观察,商品在打七折时,原价与现价有一个什么样的关系?带着这样的问题,拿出你手中调查到的打七折的标签,可以利用计算器,也可以借助课本,四人小组一起试着找到答案。

  (2)讨论,找规律。

  学生动手操作、计算,并在计算或讨论中发现规律。

  师:说说你们组寻找的方法。

  学生的方法有:利用计算器,原价乘以70%恰好是标签的售价;或现价除以原价大约都是70%;或查书,等等。

  (3)归纳,得定义。

  师:通过小组讨论,谁能说说打七折是什么意思?打八折是什么意思?打九折呢?打八五折呢?

  学生回答。

  师:概括地讲,打折是什么意思?如果用分母是十的分数,该怎样表示?

  师小结:“几折”是就是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

  (4)练习。

  ①四折是十分之( ),改写成百分数是( )。

  ②六折是十分之( ),改写成百分数是( )。

  ③七五折是十分之( ),改写成百分数是( )。

  ④九二折是十分之( ),改写成百分数是( )。

  2.运用折扣含义解决实际问题。

  例1:商店出售录音机,每台原价430元,现价打九折出售,比原价便宜多少元?

  (1)出示提纲。

  ①打九折怎么理解?

  ②是以谁为单位“1”?

  ③可以改写成一道怎样的应用题?

  ④要求便宜多少元?也就是要求什么?

  (2)学生试做,讲评。

  (3)练习,做一做。

  3.教学成数的含义,把成数改写成百分数。

  (1)新闻,探学情。

  (电脑显示:一则新闻《毛阿敏八成不能来晋演出》)

  师:看了这则新闻,你想到什么?是肯定不能来吗?从哪儿看出来的?你认为八成表示有多大的'把握?

  学生回答。

  师:大家说得都很好。如果把肯定来晋看作100%的话,八成就相当于80%。这种说法除了日常生活之外,在工农业生产中也经常用到。

  (2)自学,得意义。

  打开书自学课本相关内容。

  学生汇报情况,概括成数的含义。

  (3)练习。

  师:就要单元测试了,能不能用含有成数的句子表达你对这次测试有多大的信心?

  ①四成是十分之( ),改写成百分数( )。

  ②二成五是十分之( ),改写成百分数( )。

  ③七成五是十分之( ),改写成百分数( )。

  ④八成七是十分之( ),改写成百分数( )。

  4.运用成数含义解决实际问题。

  例2:小华家承包了一块菜田,前年收白菜41.6吨,去年比前年多收了二成五,去年收白菜多少吨?

  学生试做、汇报、讲评。

  三、巩固练习、应用所学。

  1.判断。

  (1)成数表示两数之间的倍数关系。( )

  (2)五成八改写成百分数是5.8%。( )

  (3)商品打折扣都是以原商品价格为单位“1”,即标准量。( )

  (4)某县今年蔬菜比去年增产四成,这里的四成是把去年看作单位“1”。( )

  (5)一件上衣现在打八折出售,就是说比原价降低10%。( )

  2.做课本中的相关练习题。

  四、全课总结。

  今天你又知道了什么知识?

  板书:

  折扣 成数:

  例1:430×(1-90%) 例2:41.6×(1+25%)

  =430×0.1 =41.6×1.25

  =43(元) =52(吨)

  答:比原价便宜43元。 答:去年收白菜52吨。

  评析

  本节课的教学注重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触手可及的商场购物、新闻消息等,创设教学氛围,让学生既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又认识到所学数学可应用于生活。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大胆地猜测,积极地讨论,主动地探索,勇敢地尝试,将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所以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得起劲,学得主动。但在成数、折扣应用题的教学上,个别学困生还是有理解较慢的情况。由此看来,教师应在讲授新课前,适当增加对百分数应用题的复习。

人教版数学说课稿小学 篇5

  一、说教材

  《圆柱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学习内容,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中图形的认识部分,学生在低年级已经初步感性认识了圆柱,能够辨认圆柱物体。在学习了圆等平面图形和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图形基础上,本课进一步探索含有曲面的几何形体——圆柱。教学这部分内容,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进一步学习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体积和解决实际问题打基础。高年级学生已经具有较强的独立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和学生的了解,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二、说教学目标

  1、认识圆柱,了解圆柱各部分名称,掌握圆柱的特征。

  2、懂得圆柱侧面展开图的形状,理解展开图与圆柱的关系。

  3、通过看一看、摸一摸,剪一剪等活动,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圆柱,了解圆柱各部分名称,掌握圆柱的特征。

  教学难点:懂得圆柱侧面展开图的形状,理解展开图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关系。

  三、说教法,学法

  本课教学将采用观察法,从直观实物入手,使学生认识圆柱的形状:用实践操作法,使学生了解圆柱侧面展开图是长方形,以及它的长与宽跟圆柱底面周长与高的关系。如果按以上的教学方法实施,学生在学习中将会自主探究,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方法去真正认识圆柱

  四、说教学过程

  为有效的落实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设计了以下六个教学环节:

  1.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同学们:课前,我让大家在生活中寻找圆柱,你们找到了吗?谁愿意来说一说。同学生纷纷说出生活中见到的圆柱体(茶杯、药瓶、铅笔、柱子。。。。。。)生活中的圆柱可真多呀!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圆柱。

  板书课题:圆柱的认识。我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联系生活,说说所见到的圆柱物体,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自主学习、初步认识,我采用学生自学的方式,让学生结合自带的圆柱自学课本第18页的内容。让学生在阅读中思考:

  (1)圆柱的上、下两个面有什么特点?叫做什么?

  (2)什么是圆柱的高?它有什么特点?

  (3)什么是圆柱的侧面?然后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最后全班交流,汇报整理并板书:

  两个相等的圆面是圆柱的底面;

  周围是一个曲面叫做圆柱的侧面;

  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是圆柱的高。圆柱有无数条高。

  学生结合自己手中的实物阅读课本,初步认识圆柱的各部分名称,建立底面、高及侧面的概念,在学生充分思考的基础上,再进行交流,进一步加深了对圆柱的认识。

  3、引导参与,深入探究

  (1)、探究圆柱两个底面相等:学生通过操作后可能会出现下面几种说法:把两个圆剪出来比较;量出它们的直径或半径进行比较;用线圈上、下底面的周长来比较等。结合一年级对于圆柱的认识及直观操作,能够较准确的得出圆柱两底面面积相等的结论。

  (2)、探究圆柱有无数条高:先让学生说说自己是如何证明圆柱的高相等的。(学生可能通过测量或利用平行两个底面间距离相等进行证明)然后通过出示课件的演示说明高有无数条。

  (3)探究圆柱侧面展开图:

  A、猜一猜:如果把圆柱的侧面展开,会得到什么形状的图形?此环节让学生先猜想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什么形状,培养学生合理的猜想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B、剪一剪:学生动手把圆柱侧面剪开后展开,看能得到什么图形?此环节我没有强调让学生沿高剪开,而是放手让学生按自己的想法动手剪,大部分同学展开后得到的是长方形,也有些同学说是平行四边形或正方形,我及时给予肯定,并让其说说是怎样剪的。并引导学生发现不管侧面怎样剪,得到的图形,都能通过割补的方法转化成长方形。其中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这样学生通过亲历立体图形与其展开图之间的转化,逐步建立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联系,进一步发展了空间观念。

  C、论一论:接着让学生两人一小组观察、讨论展开后得到的图形与圆柱有什么关系?巡视的过程中发现有的学生用滚动的方法、有的用测量计算的方法等,学生在交流中掌握了圆柱侧面展开得到的长方形的长与圆柱底面周长相等,宽与圆柱的高相等。如果侧面展开后得到的是正方形,那么圆柱的高与底面周长是相等的。在这个环节中,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等自主探索活动,对圆柱有了深刻的认识,这既突出了教学重点,又突破了难点。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合作交流的意识,使学生在空间观念、情感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发展。

  4、巩固练习,强化新知

  练习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环节,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本着思考性、综合性的原则,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力求体现知识的纵横联系。我设计以下练习:

  (1)、判断下面哪些是圆柱,并指出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这个练习是巩固圆柱各部分的名称,使学生在不同的.摆放方式下,能指出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

  (2)、这里有一些做圆柱的圆面和长方形,哪些可以搭配做成圆柱?可以做成几种形状不同的圆柱?这个练习是巩固圆柱侧面展开图的长等于底面周长的知识,体会侧面由不同的卷曲方式可以形成不同形状的圆柱,对应的底面大小也因此而改变。

  五、课堂检测

  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六、全课小结

  七、教学反思

  课堂上留给学生更多的自主空间,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提高了自主探究的实效性。让学生结合实物阅读教材进行自学,很好地利用了教材,并且把学生学习的全过程用“看一看”、“摸一摸”、“议一议”、“剪一剪”等几个活动连接在一起,使整个教学过程形成一个动态的教学整体。对于“圆柱的高”的教学同样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这一环节的处理应再深入一些。上课过程中应该让学生亲自动手测量一下手中圆柱的高。这样不仅能让学生体验到它的高有无数条,而且知道测量外侧的高比较方便,同时也为后面布置的实践作业奠定了基。

【人教版数学说课稿小学】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人教版说课稿01-09

人教版小学数学说课稿01-13

【精选】人教版数学说课稿小学4篇01-27

人教版数学说课稿小学三篇01-24

人教版数学说课稿小学四篇01-09

【精选】人教版数学说课稿小学三篇01-15

人教版数学说课稿小学4篇01-20

人教版数学说课稿小学八篇01-20

人教版数学说课稿小学8篇01-20

人教版数学说课稿小学5篇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