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说课稿> 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

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

时间:2022-02-06 13:22:25 说课稿 我要投稿

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模板锦集九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模板锦集九篇

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 篇1

  1、教材分析:

  《秋天》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中的教学课文,单元主题属于“人与自然”,本单元选取的都是一些文情并茂的优美散文或诗歌,易于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的能力。

  《语文课程辬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因此,教学中要注重从课文整体的角度进行教学;简化教学头绪,强调内容综合;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

  《秋天》是现代著名作家何其芳所作,全诗仅三节。内容很精粹,但容量大,而且画面感很强。以“秋天”为“经线”,以幽谷、农舍、渔舟、牧羊女……诸般景致为“纬线”,为我们编织了三幅绚丽多彩的秋景图。

  它们具有既来自人世又远离尘俗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本诗语言流畅、优美,是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和审美教育的好教材。

  2、教学目标的预设

  依据本单元本课的特点,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考虑,预设本文教学目辬如下:

  知识目辬:

  a、理解、积累“栖息、寥阔、枯涸、清洌、梦寐” 等词语;

  b、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并背诵全诗。

  能力目辬:

  a、结合具体的语境和全诗的意境,品味诗歌意味隽永的语言美和明朗纯净的诗意诗风;

  b、把握诗歌意境,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解读、鉴赏诗歌意象的能力。 情感目辬: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3、教学重、难点的预设

  依据以上几点,我预设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反复吟诵,感悟诗句含义,体味诗歌清远、闲静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是揣摩诗歌的清丽的意象和质朴晓畅、情景交融的特色。

  4、教学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辬准》里指出:“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 《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指出:“语文教学中,……要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所以根据本课目辬和内容,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基础、发展水平出发,我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健康的情感。

  5、学情分析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是教师授课的依据与出发点。而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初步感知课文和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而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所以作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在这节课中,我尽量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探究来完成教学的目辬。

  6、教学方法分析 根据课文文质兼美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准备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联想想象法(引秋)、诵读法(诵秋)、讨论探究及比较阅读法(品秋)。 主要以出示秋天的风景图片、使用相关的课件来辅助教学。

  7、过程分析 这节课以“引秋——读秋——品秋——写秋”进行教学,其中我把教学的重点突出在“品秋”环节;在“写秋”环节中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 引秋:给学生们展示秋天的风景图片,请学生说说看了图片,想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设计意图:轻松的心情利于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进入课文,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和欲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观察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读秋:以读(初读、范读、听朗读、齐读、自由读)为主,使学生对文中所描绘的“秋”有个总体印象。(设计意图:使学生能够尽快入景、入情的感知课文内容,初步掌握朗读技巧、培养语感) 品秋:在此环节中,学生组成小组讨论、探究全诗。

  ① 找出每节诗的点睛之句。

  ② 诗中刻画了几幅图景,请分别给它们命名。(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发言,板书。) ③ 这首诗创造出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归结出诗文的特点并板书出来。)

  (设计意图:本环节以学生讨论为主,教师辅助引导为辅,使学生能够很好的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精神,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在学生的领悟能力得到锻炼的同时,其语言归纳及整合能力,都会相应地得到提高。)

  写秋:这个环节着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情感态度两方面的语文素养。

  ①试着背诵(设计意图:在朗读以及理解的基础上背诵,使学生的记忆力得到锻炼,同时也可掌握一种理解记忆的方法。)

  ②查找描写秋天的诗歌、名句。

  ③用优美的诗句绘写出心中的秋景。 (设计意图:在积累字词句篇的同时,锻炼了学生筛选、查找资料及练笔的能力。) 秋天 何其芳

  ●教学目辬 知识目辬

  1.理解、积累“栖息、寥阔、枯涸、清洌、梦寐”等词语。

  2.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并背诵全诗。

  能力目辬

  1.结合具体的语境和全诗的意境,品味诗歌意味隽永的语言美和明朗纯净的诗意诗风。

  2.把握诗歌意境,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解读、鉴赏诗歌意象的能力。 情感目辬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反复吟诵,感悟诗句的含义,体味诗歌清远、闲静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

  揣摩诗歌的清丽意象和质朴晓畅、情景交融的特色。

  ●教学方法

  1.诵读法。《秋天》绘写出一幅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诗作采用直陈其事的写法,用精辟的语言描写农家生活,意味深长。学习这首诗,引导学生在反复吟诵中体会三幅画面组合成的流动又整合的诗意氛围。

  2.联想、想象法。用于对诗中意象含义的把握。全诗以“秋” 为线,将幽谷、农舍、渔舟、牧羊女诸般景致皆收笔下,每一句诗都是一幅诗意的画面,学生通过对意象及组合的想像联想,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比较阅读法。将狄金森的《秋景》与课文就思想感情、意象组合、艺术风格的共同处比较鉴赏,使学生对诗歌的内容、情感、艺术有更深刻的认识。

  ? 课前准备

  ①课前布臵学生预习课文,写出生字并正确注音。

  ②师生合作臸作秋景图的图片。

  ?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播放背景音乐《秋日的私语》): 人们在领略了赤日炎炎的酷暑之后,盼来了习习秋风。秋,因其成熟与收获,因其萧瑟与凄清,给了文人墨客太多感慨的话题,许多吟秋的诗文传诵不衰,如杜甫《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慨叹,杜牧《山行》中“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对枫林霜叶的画意勾绘。(伴随背景音乐《秋日的私语》,请大家欣赏一组图片,起程今天的秋之旅)现代诗人何其芳以他敏锐的诗心捕捉,也绘写出了秋天的风采,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欣赏他的诗作《秋天》,去倾听秋的诉说,体味动人的秋魄。(板书文题、作者)

  二、资料助读

  (多媒体显示) 何其芳(1912~1977),现代散文家、诗人、文艺评论家。 1936 年他与卞之琳、李广田的诗歌合集《汉园集》出版,他的散文集《画梦录》于1937 年出版,并获得《大公报》文艺金奖。 诗歌是何其芳最先喜爱和运用的文学样式。

  三、反复诵读,整体感知

  1.教师配乐示范朗读,学生勾画字词并感知语言节奏。 (朗读提示:《秋天》这首诗通过描绘不同场景、画面,创造了一种清静、清远、清甜、清柔的氛围和神韵,表达诗人对秋天的热爱与赞美之情,在诵读中把握、表现诗歌的这种情感,诗 歌的朗读节奏有两种划分辬准:按节拍划分和按意义划分。

  《秋天》可按意义辬准划分朗读节奏。如:向/江面的/冷雾/撒下/ 圆圆/的/网,收起/青鳈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芦篷上/满载着 /白霜,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2.学生听朗读,可轻声跟读。熟悉读歌内容。

  3.学生配乐诵读,体会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

  四、研讨、探究 问题组:

  a.为什么说这是一幅乡村秋景图?

  b.诗中刻画了几幅图画?(给它们命上整齐、漂亮的名字)

  c.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 朗读之后,学生四人小组讨论明确三个问题。 [明确]

  a.因为露珠、冷雾、白霜,表明秋天的天气特征;提到农家:稻香、镰刀体现农家特色;有秋虫低鸣:蟋蟀声使田野更辽阔;溪水干涸、更清冽,暗示这是在秋天。 b.三幅图: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少女思恋图。

  c.对秋天的喜爱、赞美的感情。

  五研读赏析与练笔交流:

  1.学生说出最喜欢的诗中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诗句,体会、分析感情、语言的精妙之处。

  教师归纳:

  (1)“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句中“满披”形象生动,“飘”字贴切传神。伐木声与清晨、露珠等意象构成一幅清净润润 、形声兼具的画面。

  (2)“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 “稻香”使人满口生香。“饱食”写丰收之景,拟人,是收割的形象说法。“肥硕的瓜果”也见出丰收之景。

  (3)“秋天栖息在农家里。”“栖息”本用来描写有生命的物类,现用在诗句中是拟人,将秋天视象化,创造出松弛、闲静的氛围,意味隽永。

  (4)“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收起青鳈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冷雾”烘托出一派朦胧的诗意,又与季节吻合。传达出清凉、冷寂、朦胧的气氛。“青鳈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比喻似拙实妙,耐人寻味。

  (5)“芦篷上满载着白霜,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归泊” 既写景,又暗示时间,与上文“清晨”呼应。“轻轻”显示出渔人悠闲自得的心情。

  (6)“秋天游戏在渔船上。”“游戏”是(愉快地)劳作的形象说法,虚实相生。

  (7)“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满流”与“香与热”“笛孔”搭配,在“夏夜”的映衬下,诗味盎然。“梦寐”名作动,喻安详、奇妙之义。

  2.逐节品析诗歌的意境美。 讲解:“农家丰收图”是写普辫的农家活动。写了两个场景:山谷伐木和篱间背瓜果。山谷伐木丁丁之声诉诸听觉,震落了清凉的露珠诉诸视觉和触觉。伴随背瓜果的心情和表情在诗中未点明,但读者可以想到是欣欣然、笑盈盈的。具有清静、清远的氛围。

  “霜晨归渔图”画面包括撒网、收渔、摇桨平常活动,在诗人笔下蕴含着淡而远、清而静的神韵。也许在早年何其芳的心目中,秋天就真的是这么宁静、悠远的。 “少女思恋图”这节诗从野草、蟋蟀和溪水写起,相当于古人所谓“感兴”的写法,即先言他事,由兴而感,由景入情。野草寥廓,溪水清洌,续言是少女心怀恋情。

  这一节五行诗,写出了由外景向内情的过渡,写出了初恋从无到有的过渡。诗人选取“牧羊女的眼里”这一特定视角,虽未明写眼神,但读者自能见出那里面的清纯、明净,那里初恋少女似恋非恋的特殊眼神。而且比较三节诗可以看到,前两节主要写外在的景物与人事,第三节写 人心灵深处,写出了微妙的感觉,使全诗收束在感情的实处。具有清甜的氛围。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秋天游戏在渔船上”“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三句互为呼应,均运用拟人手法,表现诗人笔下秋天的宁静、悠远的特点。

  3.想像每幅画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动、心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你喜欢的一幅图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幅图。(先请几名同学朗读最喜欢的一节诗。说说为什么喜欢。然后据图画,展开想像,描绘 画面。教师示范描绘画面)

  4.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景的? 明确: 由远及近的顺序。

  六、拓展延伸:

  将下面这首诗与课文比较,说说两位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语言和内容上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秋景 (美国)狄金森 晨?比往日更柔婉, 毛栗变得褐色可爱; 浆果的面颊多么丰满, 玫瑰在郊外盛开。 枫树扎着华丽的丝巾, 田野披上艳红的轻纱。 我不愿显得古板, 也佩戴了一枚胸花。

  提示:这两首诗在思想感情、意象组合、艺术风格上有很多共同的地方,从思想感情来说都表达了对秋天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七、布臵作业:

  古人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体悟何其芳《秋天》的基础上,结合生活体验展开丰富的想像,用优美的诗句绘写出心中的秋景。

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我不是最弱小的》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课的内容。本文叙述了夏日里,萨沙一家到郊外去度假。恰逢暴雨,年仅四岁的小萨沙在家人的影响 下,把妈妈让给他的雨衣盖在了比自己弱小的蔷薇花上的故事,赞扬了萨沙一家人自觉保护弱小者的高尚品质。虽然这只是一件普通的生活小事,但字里行间,却蕴 含了深刻的道理。既渗透了“不甘当弱小者,要争当生活强者”的文本价值观,又饱含着“保护弱小者”这样的信念情感,更体现了文本生命的高度意义,发人深 省,是一篇极具生命教育意义的经典文章。

  围绕小学中段教学的训练重点,并结合本课教材特点,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技能目标:能联系上下文,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句子的意思。同时以句型转换、比较、标点符号的使用为训练手段,进一步理解句子所饱含的思想感情。

  3、情感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不甘当弱小者,要争当生活的强者”,并在日常生活中“自觉保护弱小者”。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定为:理解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萨沙和妈妈的对话,从而懂得“不甘当弱小者,要争当生活的强者”,并引导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保护弱小者”。

  二、说教法:

  在这一课的教学上,我主要采用以下三种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由于本文是极具生命教育意义的篇章,在教学中,我主要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营造近乎文本的真实情景,来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引导学 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感受、体验文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第一,我通过创设情景对话,让他们设身处地地在暴雨来临危急之时,自己是甘当弱小者,欣欣然去接 受雨衣,还是勇当强者,把雨衣让给别人?从而懂得“不甘当弱小者,要争当生活强者”的人生价值观。第二,我通过创设实际生活画面,把学生由文本引入生活, 引导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自觉保护弱小者”,使学生真正受到思想的启迪。

  2、朗读感悟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悟,培养语感,受到情感的熏陶”。通过指导学生朗读文中的重点句段,加 深对文本的理解。在入情的诵读中,学生不仅深入领悟了课文的思想感情,而且增强了语感,丰富了语言积累,在情感体验中受到美的熏陶,把三维目标落实到每一 个孩子身上。

  3、基础技能训练法:教学时,我主要抓住萨沙和妈妈的对话,特别是萨沙的三句话。在学生自读理解的基础上,以句型的判断、转换、比较和标点符号的运用为训练重点,使学生体会到萨沙的不解、不甘与自豪;同时受到思想的熏陶,引发心灵的碰撞。

  三、说学法:

  让学生充分自读,是有效开展语文学习的基础,而边读边思、边读边画则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是让学生自主阅读,着重进行基础技能训练,交流思想,把读、练、说、写多种学习方式相结合,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四、说教具:

  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功能主要在于:形象生动逼真、声色直观感强,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情景教学更加逼真,更能煽动学生的情感,有助于学生对文章思 想、人物情感的体悟。同时也为教师节约时间,留下更多的教学空间。当然,多媒体并不是利用得越多越好,而是适时、恰到好处地运用,才能真正发挥其功效,达 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于事无补。】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由“弱小”引入新课

  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紧扣文眼“弱小”,首先通过展示街头乞丐的画面,来激发学生的同情心,为学习课文设下感情基调。接着过渡,引出课题。然后点燃学生的学习望:“我”是谁?“弱小”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我”不是最弱小的?

  【课堂创设的感情基调与文本基调一致时,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文本的情感体验。其次,以质疑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二)、初读课文,感知故事

  1、速读课文,理清脉络

  自由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2、自读雨前部分,了解事情的开端。

  雨前部分向我们介绍了什么?由于雨前部分比较浅显,在教学时我充分放手,让学生通过自学与合作来完成。

  【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文,由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到了解事情开端的自我体验感悟,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同时有利于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

  (三)、品析雨中部分,体悟感情,渗透思想教育。

  1、多媒体播放电闪雷鸣,大雨如注的场面。创设情境,渲染气氛。引导学生进入情景,“此时此刻,如果只有一件雨衣,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由于当代孩子受庇护太多,依赖性强,自我为中心较重,不懂得感恩,更别说是关爱他人。所以我从学生思想实际出发,让学生身临其境,再现自己的思想,为与下文萨沙的对比埋下伏笔,引发思想碰撞,震撼心灵。】

  2、过渡,多媒体展示萨沙与妈妈的对话。(去掉标点的,并要求学生合上课本)

  ①自由朗读,试着给它加上标点。

  【标点符号的使用,是对句意理解的基础上才能做出判断的。凭着学生的自读自悟,放手让学生完成,有利于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的培养,同时也是落实“双基”的训练。】

  ②多媒体播放朗读录音,加深感受。

  主要是从语感上帮助学生对句型的判断,促进学生对句子的理解。

  ③着重抓住萨沙的'三句话,判断其句型,训练句型的转换,并通过句型的对比,体会句子饱含的思想感情。

  ④练习巩固。

  ⑤反复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训练。

  【从句型的分辨、句型转换对比,标点符号的运用,从而真正落实“双基”训练。凭借读中感悟,引导学生交流与判别,从中体会句子饱含的思想感情,有利于促进学生思想感情上的共鸣。】

  3、联系生活,拓展思维,升华感情

  ①讨论:在雨衣传递的过程中,跳过了托利亚。你猜猜,托利亚是怎么想的?

  借助文本插图,引导学生从人物表情上揣摩人物的心理。进而从侧面渗透对学生的思想教育。

  ②交流:萨沙的身上有着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品质?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③拓展:多媒体展示真乞丐和伪乞丐的画面,你有什么话想要对他们说吗?

  【马丁曾说:“没有引发任何行动的思想都不是思想而是梦想。”所以说思想教育如果只停留在认识与触动层面上的话,那只是瞬间的、没有效应的;只有引导学生由思想触动到指导行动这个层面上的教育才真正是思想教育。】

  (四)、复述巩固,结束课堂

  【复述是对学生概括能力培养的一种形式,同时又能加深对课文内容的印象。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培养他们一定的概括能力是为他们升上高段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六、说板书:

  板书是文章思想内容的高度浓缩,应体现文章的主要内容,又能突出文章中心思想,我的板书力求达到这样的效果:语言简洁,条理清晰,把握重点,表明中心,便于学生理解。

  我不是最弱小的

  让雨衣:爸爸

  妈妈 → 萨沙 → 野蔷薇

  争当强者,保护弱小者

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 篇3

  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内容是《黄山奇石》,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阐述:【说教材】【说学情】【说目标】【说教学设计流程】【说教学过程】

  【说教材】

  本节课是河南省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教科书第三册第2课《黄山奇石》。这是一篇写景的短文,本课图文并茂,生动地介绍了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有趣的奇石、怪石,课文语言生动、描写形象,富有情趣,表现了大自然的神奇伟大。

  全文共有六个自然段,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先介绍了黄山风景区的地理位置,概括地写黄山风景区的景色秀丽神奇,点明黄山的怪石有趣极了。第二自然段至第五自然段具体描写了“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等四处有代表性的奇石的样子,写出了黄山奇石的有趣。这部分是课文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重点。第六自然段改口介绍了几处有特点的奇石。结尾依据不仅交待了黄山的奇石数量多,而且有助于引发学生的思考、想象。

  课文紧紧抓住一个“奇”字,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一块块本无生命的石头,描写得活灵活现,给人以呼之欲出之感。各种奇形怪状的石头在作者笔下惟妙惟肖,趣味横生,让人对黄山产生无限向往。文章字里行间蕴含作者对黄山奇石和秀色景色的赞美。

  【说学情】

  据调查,我班学生没有一人到过黄山,没见过黄山那种变化多端,形态各异的奇石,学生缺少对黄山的直接经验。因此,在课前调动学生利用多种方式来收集相关资料,拉近教材内容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同时引导学生朗读感悟,大胆想像,体会黄山奇石的神奇,从而激发学生喜爱黄山,热爱祖国之情。所以,本课时的重点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说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会写“陡峭”两个字。

  能力目标:能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想象,有选择地说说黄山奇石的样子。

  情感目标:体会黄山奇石的生动有趣,产生去黄山看奇石的愿望和喜爱黄山的情感。

  教学重点: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想象,有选择地说说黄山奇石的样子,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学难点:体会黄山奇石的生动有趣。

  【说教学设计流程】

  品味课题 理解“奇”字

  导读课文 揭示“奇石”

  默读感知 找出“奇石”

  精读品读 欣赏“奇石”

  学习生字 规范书写

  自主性作业 丰富积累

  【说教学过程】

  一、品味课题,理解“奇”字

  以问题导入,提问:课题中哪个字最能说明黄山奇石的特点?你觉得“奇”是什么意思?带着你对“奇”的理解,再读课题。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结合课题“黄山奇石”,懂得这里的“奇”是少有、特殊的意思,因为这样的“奇石”只有黄山才有。此时,“奇”字吸引了学生,使他们产生了学习的兴趣,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一个良好的情绪基础。

  课前教师搜集有关黄山的各类资料,整理成图片、文字。如分成怪石、奇松、云海、温泉、天下第一奇山等。

  二、导读第一自然段,揭示“奇石”

  教学中抓住重点词语“闻名中外”“秀丽神奇”“尤其”,让学生体会出黄山“奇石”的秀丽神奇、有趣极了,知道作者下文要介绍,描写的正是“奇石”。学生头脑中想象着黄山奇石到底有多神奇,多有趣,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愿望。

  三、默读感知,找出“奇石”

  教学中让学生默读课文,画奇石的样子,说自己认为最奇、最有趣的石头并想它的样子,读出自己的感受。目的是培养了学生的.阅读习惯,使他们主动、专注,兴致勃勃地去读。选自己喜欢的内容学,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出自己的喜爱之情,改变了教师的“指令性”行为,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四、品读课文,欣赏“奇石”

  1、比较句子,体会“奇”

  如: 仙桃石

  句子1:就说“仙桃石”吧,它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

  句子2就说“仙桃石”吧,它好像从天上下来的一个大桃子,在山顶的石盘上。”

  出示两个句子,让学生比较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学生很快发现第一句比第二句多了“飞”和“落”两个字。于是抓住这两个词,让学生想象,体会到仙桃石不会飞,这块像桃子似的巨石在山顶上是静止的,用了“飞”和“落”两个词语描述它,变静为动,把这块桃石写活了,赋予了神奇的色彩。

  2、抓重点词语,领悟“奇”

  如:猴子观海

  教学中抓住抱、蹲、望三个字,让学生体会这三个字把猴子写活,使得这块石头不但像猴子,而且它还有猴子的动作、神态,多像一只看海入迷的猴子呀!

  “陡峭”和“翻滚的云海”是学生不容易理解的词语。因此,播放陡峭的山峰录像,帮助学生生动形象的理解陡峭一词的含义。没有去过黄山的人,很难想像云海的样子,播放录像,让学生亲眼看到云海翻滚的景象,深刻的体会云海的浩瀚与壮美。这时再让学生读,学生对“猴子观海”这一奇特景观理解的更为深刻。

  3、展开想象,感悟“奇”

  如:仙人指路

  让学生边做动作边想象这位仙人的样子,想像他会说些什么。(站 伸 指)

  又如:金鸡叫天都

  在指导学生理解“金”时,想想金光闪闪的雄鸡什么样。理解“叫”时,提问:难道这只鸡还会叫吗?结合句子想像它伸着脖子,好象在那里对着天都峰啼叫。这时,巧妙地导入了一段空谷回荡的金鸡鸡叫声,金鸡鸣叫其实是作者的联想,课件的运用,是为了帮助学生体会作者的感受,引发情感的共鸣。

  4、师生同读,加深“奇”

  引读2-5自然段。用答的形式,欣赏黄山奇石怎么奇。就说仙桃石吧:学生接;还有有趣的猴子观海呢:学生接;仙人指路就更有趣了;著名的金鸡叫天都怎么样!

  5、发散思维,创造“奇”

  在学习第6自然段时运用课件直观演示,说自己想象中的奇石的样子,为没有名字的奇石起名字。目的是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口头表达的能力,在这里学生的个性得以舒展,灵感得以释放,语文课堂真正成为了他们尽情想象和创造的乐园。

  五、关注写字,提高写字习惯

  识字、写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这节课我安排学习“陡峭”两个字,它们是一个词语,也都是左右结构的字,有利于书写指导上的迁移与模仿,能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少说一些,多练一些。

  六、自主选择性作业:

  课前学生收集了黄山风景图片,课下小朋友互相介绍。安排此题的目的一是培养学生自主选择的意识,二是鼓励学生初步学习收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丰富积累。激发学生热爱黄山,热爱祖国之情。

  板书设计:

  2、 黄山奇石

  仙桃石 飞 落

  猴子观海 抱 蹲 望

  仙人指路 站 伸 指

  金鸡叫天都 伸 啼叫

  (奇) (趣)

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 篇4

  《夕阳真美》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三册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课文语言生动形象,读起来给人一种“诗画合一、身临其境”的美感。其中的二、三、四自然段重点描绘了夕阳西下时天地间壮丽富有变化的景色,勾勒出了一幅幅多彩多姿而令人神往的夕阳美景图。因此,引导学生在朗读中进一步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以感受夕阳的美,便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依据《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的课程目标和学生特点,我准备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达成以下目标:

  认知目标:

  □认识生字和新偏旁,理解新词。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受夕阳的美。

  □培养学生欣赏美的健康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发展目标: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观察力。

  □体会阅读的乐趣。

  教学中我将贯彻“以学定教,以读为本”的宗旨,采用自由读、同桌互读、范读、配乐读、表演读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在读中解疑,在读中体验,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欣赏,真正将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做课堂的主角。同时注重学科间的整合,让音乐、绘画、表演、游戏走进课堂,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及直觉经验再现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意境,并借助直观形象的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新知,享受成功的喜悦。下面我针对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和以上设计理念谈谈我的教学设想: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我准备课前播放有关夕阳的`课件,并配以优美动听的音乐。相机启发引导:“一曲动听的音乐,一幅美丽的画卷,将我们带入迷人的傍晚,领略了多彩的夕阳。说说你眼中的夕阳是什么样的?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谈自己的感受,很自然地进入课题——《夕阳真美》。这样设计,会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似曾相识的感觉,感到新奇有趣。他们就会怀着浓厚的兴趣,带着饱满的情感,走进文本,作进一步体验。

  二、尝试读 读得文通句畅

  导入新课后,孩子们带着浓厚的兴趣自由读文。我鼓励孩子借助音节读准字音,并通过“同桌互读”进行检查、正音,同时能培养孩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读准字音,是指导孩子有感情朗读的前提。接下来,引领学生以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在学习小组内复习巩固生字,交流识字方法。孩子们会学得主动、学得开心。

  在识字的基础上,我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读书。采用自由读、指名读、接读等多种形式读出层次,最终达到文通句畅,并在琅琅的读书声中初步感受夕阳的美。

  三、品位读 读到熟能成诵

  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分别描绘了太阳西斜的壮丽景色、夕阳下沉时云朵的变化、夕阳落山后天边霞光的灿烂,勾勒出一幅多彩多姿而又令人神往的夕阳美景图。若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夕阳的美,必须对文本进行细细品位、感情朗读,读到熟能成诵。

  读之前,我将送给学生一顶高帽:“小朋友们,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可是你们的拿手好戏!先小声读课文中你喜欢的段落,觉得读的有感情了,再放声读,让我也欣赏欣赏。”同时,鼓励孩子配以合适的动作读课文,还可以边读边表演。这样,孩子会在自我陶醉中全身心地读课文。当读的相当熟练时,也基本上会背了。这种以读代背的方式学生乐于接受,比直接让学生背效果要好的多。让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尊重了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和体验,营造出平等、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

  在指导孩子有感情朗读的同时,我在孩子可能遇到的难理解的词句处,作适当点拨。如:当孩子读到“太阳已经西斜,收起了刺眼的光芒”时,让他们想象:这时的太阳给你什么感觉?学生可能会说:“这时的太阳光已经不那么强了,我能清楚地看着太阳。”也可能会说:“太阳的光不那么亮了,我敢抬头看它了。”无形中理解了“刺眼”的含义。又如:“连绵起伏”的山是什么样的山?引导孩子边想象边拿小手比划比划,并让学生评一评:到底谁比划的是“连绵起伏”的山?为什么?最终使学生明白:一座接一座,一起一落(手势),就是“连绵起伏”。并通过课件让孩子欣赏连绵起伏的群山。这样设计,即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丰富了孩子的想象力,进而更好地体会夕阳的壮丽。

  有感情的朗读,是学生情感外显的特殊形式,我不但调动孩子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重视观察、联想、想象等多种能力的培养,更注意引导他们读的有滋有味、声情并茂,真正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的美,并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四、配乐、配画读 读得夕阳无限美

  在孩子们熟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鼓励孩子给课文配上美丽的图画。我兴奋地说:“孩子们,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我校《文化长廊》编辑部要办一期‘美丽的大自然’画展,你们赶快结合课文把你眼中的夕阳画下来,准备参赛吧,也可以画上自己想象的景象。”以此鼓励孩子作画的兴趣。作画时配以美妙的音乐,给孩子以美的熏陶。作画完毕,请孩子们在音乐声中,尽可能用书中的语言,声情并茂地介绍自己的作品。这样一画一说,进一步体会到夕阳的美丽无限。同时,也注重了学科间的整合,给人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之感。

  五、回归课题 水到渠自成

  有了以上几个环节的扎实训练,孩子们对课文已熟能成诵,孩子们眼前已铺开了一幅美丽的夕阳画卷。我充满感情地说:“是呀,夕阳给我带来了美丽,更给我门带来了愉悦。我们祝福爷爷奶奶的生活也像夕阳一样美好、幸福。”

  这样一来,水到渠成,不露痕迹地表白,摒弃了以往归纳、升华中心的生硬,不失时机地把握住学生情感升华的一瞬间,无形中渗透德育教育。

  六、课外延伸 学会积累

  课接近尾声,我深情地说:“美丽的夕阳,曾令无数人陶醉,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让我走进夕阳,更多地去了解它吧!同学们课下查查资料,上上网,把你喜欢的写夕阳的佳作抄下来,下节课请大家共同欣赏。”

  学会积累,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技能。把搜集、处理信息的指导不失时机地放进课堂,避免了“君子动口不动手”的尴尬。同时,将课内外沟通,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活动的机会,也是对教材的二度开发和利用。

  总之,本课的教学设计旨在为学生开设一个多边互动的学习平台,重视在学习过程中观察、联想、想象、发现和创造力等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民主、宽松、和谐、愉悦的氛围中体会阅读的乐趣,享受“绿色语文”。

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 篇5

  一、 说教材

  这是一片情景交融的散文。全文生动地描绘了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去郊外游玩的情景,表现了孩子们沉浸在秋天大自然的欢快心情。

  全文共有4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简要叙述了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去郊外秋游。第二、第三自然段分别描写了秋天的天空和田野的美丽景象。作者按照从天上到地面的顺序,抓住秋天里天空、白云、稻子、高粱、棉花等形态和色彩上的特点,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气的秋景图。第四自然段叙述了同学们秋游时在草地上尽情玩耍的情景,充分展现了同学们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尽情享受的愉快心情。

  课文具有以下特色:

  (1)抓住特征,绘形绘色。作者抓住秋天里天空一望无边、白云变幻无穷的形态特点,以及稻子、高粱、棉花的色彩特点,绘形绘色。

  (2)情景兼备,真切细腻。本文篇幅短小,但是情景兼备,真切细腻。写秋景处处关情,字里行间流淌着喜悦;写秋游处处涉景,由远而近,由景及人,丝丝入扣。插图与课文内容紧密配合,意境优美生动。

  (3)句式整齐,富有节律。第二、第三、四自然段多有短句排列,句式整齐,简约灵动,富有节律,是朗读背诵的好文章。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感受秋天的美好景象,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掌握“郊”、“凉”两个生字,会用“有的……有的……有的……”说一句话。

  3、背诵课文。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

  如何在美读课文中让学生去感受秋天的美好景象,培养学生流利正确地说话。

  二、说教法

  1、直观教学法

  我们所面对的学生是生活在四季如春的海南,对秋天这个季节的景物特征没有一个直观的印象,因而我在教学这一课时,运用了自制的大幅挂图创设情境,拉近学生与课文的空间距离,时空差异,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对秋天景物有一个深刻认识。

  2、以读代讲法

  新课标指出:“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本文语言文字生动优美,让学生通过多种读的方式(如:配乐朗读、表演朗读等。)反复诵读,熟读成诵,深入领会课文描写的意境,以受到美的熏陶。 3、情境教学法

  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被迫地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向。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力量,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迸发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此,我在本节课一开始就运用了师生拍手齐诵儿歌《秋天到》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另外,我还让学生动手把秋天的美景画下来,这一环节的设计,就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既培养了学生动手的能力,又让学生在画画中深刻感受到了秋天的美景。

  4、游戏教学法

  心理学研究表明,低年级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我除了在以上环节中运用画画等多种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还设计了“摘苹果”竞赛游戏,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始终处于积极状态,并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中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三、说学法

  与教法相适应,采用“读读——画画——练练——说说“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眼口手脑并用,充分激活学生的思维,在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中理解课文,注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三主模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陶冶情操。

  四、说教学程序

  一、开门见山,揭示主题

  这节课我们还是去郊外秋游。请大家打开课文。

  课本上有一幅非常美丽的秋景图,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学生畅所欲言的同时,教师相机出示图画。)

  二、进入情境,美读课文

  (配乐)呀,这儿真是一个美丽的地方!(师范读第一自然段)想和老师一起到郊外游玩的小朋友,请站起来和老师一起走吧!

  请同学们继续自由地美美地把课文读一读,一会儿告诉老师你觉得哪个自然段写得最美?(生自由读课文)

  (随机教学)

  1、让学生在读、评、画、议中学习第二、第三自然段,感受秋天的美景。

  读: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读一读,采用多种鼓励的方式激发学生读的兴趣。

  评:让学生实实在在的`发表自己的意见。

  画:给学生一幅轮廓图,让学生给各种景物涂上颜色。抓住“颜色美”这一特点,更深入地感受秋天的美。

  议:让学生自由走动交流、展示自己的画。

  2、让让学生在玩、读、评中学习第四自然段,感受郊外秋游的快乐。

  玩:让学生根据第四自然段的内容进行表演,在表演中切身体会快乐的感觉,激发学生用快乐的心情朗读课文。

  (读、评的方式同上。)

  三、做“摘苹果”的游戏,进行说话、识字训练。

  1、小朋友们今天表现得可真棒,秋姑娘可高兴了,她给大家送来了一棵苹果树。呀!满树的苹果又大又红,你们想摘吗?可是,秋姑娘说了,你们要回答出她的问题才能摘。

  2、 出示问题:

  ①蓝蓝的天空一望无边,几朵白云有时像……,有时像……。

  ②用“有的……有的……有的……”说一句话。

  ③“郊”怎样读?你用什么办法记住这个字?你会写吗?

  ④“凉”怎样读?你用什么办法记住这个字?你会写吗?

  四、整体感知,深化主题

  1、再读课文。

  2、秋天的景色美吗?你们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赞美一下秋天吗?

  (学生思考,发言。)

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 篇6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识字课《树之歌》。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本单元是识字课,在教学上应把教学重点放在识字写字上。其中《树之歌》是一首介绍树木特征的归类识字歌,描写了杨树,榕树、梧桐树……等11种树木,表现了大自然树木种类的丰富。

  课文每句话的观察角度各不相同。第一句观察树木的形状,描写了杨树的高大,榕树的茁壮和梧桐树叶像手掌的特征。第二句观察树叶的颜色,描写了枫叶的火红和松树、柏树的翠绿。第三句观察树木的习性,写出了木棉喜暖和桦树耐寒的不同习性。最后一句介绍了两种被誉为"活化石"的树木以及香溢满园的桂花树。

  二、说学情

  1.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汉字知识积累,所以要引导学生在诵读文本的同时,体现多样的识字形式,要将识字教学与阅读文本有机融合,在反复的读书体会中,用不同的方法如加一加,减一减,换偏旁,运用生活实际识字,列举相关联的词语等方法总结识字规律,学会识字方法。

  2.初步了解过形声字,但对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特点和自主识字意识差一些。所以本课要引导学生发现汉字规律,运用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特点归类识字,并鼓励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方法自主识字。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归类识字等方法认识"梧、桐"等15个新字,会写"杨、壮"两个生字,运用形声字自主识字。

  2.多种形式朗读课文,试着背诵课文。

  3.通过读文看图,初步了解11种树木的基本特点,激发学生了解树木,探索自然的兴趣。

  四、教学模式

  语文精读新授课

  五、说教学方法

  教法:

  1.讲授法

  学生对树木种类了解不多,对树木的习性更是少之又少。所以需要教师丰富资料。

  学法:

  1.圈点批注法

  主要让学生圈画树木种类,了解树木习性。

  2.讨论法

  细品儿歌环节,可以让学生根据树木习性来找树木图片。

  六、教学设计

  (一)谈话引入

  师:孩子们,你们都认识哪些树木呢?(生答)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儿歌,多认识几种树木,并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性。板书课题《树之歌》。

  (二)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这首儿歌介绍了哪些树木呢?用笔把他们圈出来,读一读吧!(松柏不是一种树,是两种树。各自的名字是松树和柏树。)

  指生说。

  师:那我们就一起来认一认这些树的名字吧。课件出示:

  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树柏树 木棉白桦银杏水杉金桂

  (去掉拼音你还会读么?)开火车读

  2、集中识字。

  这些树名里藏着许多生字,仔细观察,在结构上有什么相同点你有什么发现?

  杨、榕、梧桐、枫、松、柏、桦、桂、杉

  生:都是木字旁。

  师:还学过哪些与木字旁相关的字呢?(生回答)

  师:木字旁一般与树木相关。再观察这些字,在读音上有什么发现呢?

  师:他们是形声字。左边表意表示他们都是树木,右边表音提示了读音。形声字可以让我们快速识字。你来猜猜这是什么树:

  榆树 橡树 楠树 棕树石榴椿树柠檬树

  (三)细品儿歌

  师:我们的课文中有好多的树木插图,他们分别是什么树木呢?答案就在儿歌里。请仔细读读儿歌,画出每种树木的特点。

  1.师:看看第一句话写了哪几种树特点?

  生回答:杨树很高。

  榕树枝干比较粗壮。(有时候一棵大的榕树远远看去就像一片小树林)

  梧桐树的树叶像手掌。(掌这个字我们怎么记住它呢?)

  ……

  师:出示图片请你根据他们的特点,猜一猜这三幅图分别是什么树?

  2.师:看看第二句话写了哪几种树的特点?

  生回答:枫树的树叶到了秋天会变红。

  松树、柏树的树叶一年四季都是绿的,不发生变化。(绿装也就是绿衣服,所以装这个字下面是一个衣字,谁有好方法记住它?)

  师:为什么松柏树终年长青。

  普通的树木在气候不适宜的时候(譬如寒冷,干燥),因为叶子面积较大,表面没有蜡质的薄膜,而导致水分散失快,不易生存,所以在秋冬季会变黄,落叶。而松树,冬青,柏树等,由于叶子要么尖细,要么表面有蜡质层,水分不易散失,所以在严酷的.环境下仍然可以正常生存,所以不会落叶,保持常青。

  师:出示图片请你根据他们的特点,猜一猜这三幅图分别是什么树?

  3.看看第三句话写了哪几种树的特点?

  生回答:木棉树喜欢温暖,生活在我国的南方。

  桦树比较喜欢严寒,生活在我国的北方边疆。(耐、守、疆如何识记?)

  欣赏木棉树和桦树,观察图片,看看他们的样子有什么不同?

  3.看看第四句话写了哪几种树的特点?

  师:为什么叫银杏树和水杉树活化石?

  因为科学家发现的化石表明水杉在中生代白垩纪及新生代曾广泛分布于北半球,但在第四纪冰期以后,同属于水杉属的其他种类已经全部灭绝。而中国川、鄂、湘边境地带因地形走向复杂,受冰川影响小,使水杉得以幸存,成为旷世的奇珍。

  师:出示图片欣赏银杏、水杉和桂花树。

  (四)朗读全文并尝试背诵

  孩子们,我们更详细的了解了这些树木,让我们再来美美的读一读吧!(齐读,男生读,女生读,打着节拍再次朗读。)

  (五)指导书写

  杨:第五笔是横折折钩。

  壮:前三笔要注意,是点、提、竖。

  (六)拓展延伸

  师:孩子们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首树之歌

  树之歌

  o 榆树( ),槐树( ),

  o 柳树树枝像( )。

  o 石榴开花(),

  o 桂树开花十里香,

  o 桑树结果( )。

  o 冬青四季(),

  o 棕树( )在南方,

  o 橡树( )守边疆。

  课下,我们可以去校园里认认学校里的树木,上网搜集他们的资料。

  七、板书设计:

  树之歌

  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柏树木棉桦树 银杏水杉金桂

  高 壮 像手掌红 绿 暖 寒 活化石 香

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 篇7

  一、 说教材:

  《太空生活趣事多》是人教新课标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一篇精读课文。本课用浅显生动的语言,介绍了一些新奇有趣的太空生活知识,并且把造成“奇特”的原因巧妙地安插在第三段:“因为在宇宙飞船里,水失去了重量。”这就是失重,也就是造成睡觉、喝水、走路、洗澡都很奇特的原因。这些有趣的事情对学生一定有很大的吸引力。因此,老师们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猎奇心,引导他们把课文读好,使他们在了解一些航天知识的同时接受语言文字的训练。

  依据课标和学段的要求,结开学生实际和课先练习,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新奇、有趣的语气。

  3、初步了解一些太空生活的常识,激发了解新科技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具准备:

  学生收集的有闭太空的资料。制成飞船形状的字卡、词卡。

  二、 说教法和学法:

  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人为本,着眼于学生的实际,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理念贯串于教学始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课文这一“例子”,训练学生识字写字以及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运用语言,甚至在说话中创造语言,体现了农具性的特点;师应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努力创造平等调和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想学、乐学。体现了对学生的人文怀。在教学中采用精彩的视频,激发了学生的探知欲望,让学生说出所见的画面,从读课题中说出自己的发现,提出疑问,用不同形式的读——小组说——模拟宇航员介绍,调动全班学生参与,在充分自读的基础上谈出自己的感受,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在识字中,我先让学生读文自主识字,接着由句——词——字的方式呈现,让学生再次认读,体现识字的层次性。接下来让学生拿出自制的字词卡相互测读,尤其以魔方的形式师生互动,识字——组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研读感悟中,提出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就放手让学生自读、模拟读、介绍读、展示读等一系列读书活动,间或穿插说话训练,真正达到了理解课文、提下表达、运用语言的目的。课标要求教师要有大语文瞅,要着力全面提下学生的语文素养。读文感悟先,教师依据学生已调动起来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基础,顺势而导,让学生谈学习的感受,激发学生爱语文的感情。接着又让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产生对网络这一新科技的喜爱,最先饱励学生上网或上图书馆再查资料,把语文课堂扩大到了课外,走入了学生的平常生活当中。

  三、 说教学进程:

  本课分两课时

  第 一 课 时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播放美丽的太空画面,让学生瞅看。

  (鲜活而精彩的画面能激发小学生的兴趣,感受神奇,产生向往之情。)

  2、你看到了什么?学生自由汇报。

  (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学生用语言的形式把看到的.画面表达出来。师尊重他们的集体感受,并饱励指导他们说较完整准确的话,激发其说话热情。)

  3、师激情:在茫茫的宇宙中,点缀着无数颗美丽的星球,它们看上去似乎彼此离得很近,但实际上却相隔非常遥远。在狭阔无垠的太空里,藏着无穷的奥秘。看到如此美丽的太空画面,你想说点儿什么?指名谈感受。师顺势利导:是啊,人人都想去太空遨游一番,你们猜想一下,在太空中生活会是什么样的呢?

  4、学生自由说先,师导入课题:如果在太空生活,许多事情都会变得非常稀奇而且还有点“今怪”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太空生活有闭的课文。(板题)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学生齐读课题。从课题中你有什么发现?(学生自由说先)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学贱有疑,疑而促思。学生产生“想知道”的愿望先,才能积极地去发现,去探索,能激发学生去通过读书探究的迫切愿望。)

  2、学生带着问题读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或小组内相互帮助解决。

  (自主识字与小组开作的形式相结开,能提下学生的开作能力和学习效率。)

  3、汇报读文:采取团体展示读、小组竞赛读、领读、齐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通顺。

  (不同形式的读,让学生有更多的展示机会,能满足低段学生好表现的欲望,促进其积极主动地去读书。)

  三、引导学生识字:

  1、学生快速找出含生字的句子读几遍,师相机出示相闭句子,领读、齐读,师生同同正音。

  2、从上述句中找出含生字的词,去掉其余部分,学生认读生词。

  3、去掉上述词中其余部分,只留生字,让学生认读并自由组词。

  (由句——词——字的认读,依据难度不同,有层次地多次再现生字,让学生随文识字,既是新授,又是单现。在读的进程中,生字不断单现,自然也就成了熟字。)

  4、学生拿出自制的字词卡,相互测读。

  (生生互动,使课堂呈现出平等、调和的氛围,测读形式更能刺激学生的学习欲望。)

  5、师生开作认字:师拿出字词魔方,任意翻转各面,学生开火车认读。

  6、学生再读文,读通顺,读流利。齐读或小组接龙读。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也是学习活动的开作者。激趣益智的魔方识字和接龙读书使枯燥的识字教学显得生机盎然。师生互动让课堂变成学生学习的乐园。)

  四、开作学习,自主记忆:

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 篇8

  《酸的和甜的》是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本组课文是围绕着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这一主题展开。本课是一篇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讲的是狐狸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它用这种精神胜利法安慰自己却迷惑了小松鼠和小兔子,要不是小猴子敢于亲自尝一尝,它们都将错过这顿美餐。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遇到事情不能光听别人说,要敢于亲自去尝试。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点: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能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迫不及待”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并把这个小故事表演出来。

  3、通过朗读,懂得做事要亲自尝试的道理。

  教学流程

  一、直接导入课题

  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17课《酸的和甜的》,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

  1、我们已读过了这个童话故事,故事有哪几个小动物?

  (狐狸、猴子、松鼠、白兔)

  2、这些小动物围绕“酸的和甜的”发生了一个什么样的小故事呢?

  (让学生简单复述课文,达到整体 感知课文的目的)

  3、课后老师又让你们再读了课文,你们读了吗?说说你是怎么读的?

  (让学生交流读书的方法)

  学生可能说出:划出生字,划出好词,划出好句。

  肯定学生的`读书方法:小朋友们真会学习,学习的过程中划出好的词语、句子,注意积累,学习效果会更好一些。

  三、设疑激趣

  谈话: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的?

  学生可能提出:

  1、狐狸为什么说葡萄是酸的呢?

  2、小猴子听了小松鼠、小白兔的话,为什么还大口大口吃葡萄呢?

  3、“迫不及待”什么意思?

  提出问题后,让其余学生先尝试回答,老师不肯定答案。旨在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和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然后激励学生:小朋友那么爱学习、爱动脑,老师相信这节课你们再认真读读课文,肯定能自己解决这些问题。

  (学生自由读课文)

  四、细读感悟

  〈一〉 重点引导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段课文,其余学生体会一下狐狸的心情。

  2、老师范读,学生戴头饰表演。

  谈话:小狐狸,你们转来转去的在干什么?(摘葡萄)可当你想尽办法也摘不到葡萄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着急、唉声叹气、难过、失望等)

  3、体会了狐狸的心情,相信你会读得更好,谁再来读一读?(多找几个学生读)

  4、齐读

  5、解决问题:狐狸为什么说葡萄是酸的呢?

  引导:先让提出这个问题的学生回答,如能答上来就表扬他既能提出问题,又会自我解决问题。如答不上来,再让其余学生帮助他解决。

  可能会说:

  1、狐狸很自私,他不想让别人吃到葡萄。

  2狐狸摘不到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来安慰自己。

  〈二〉选取自己喜欢的部分读

  1、重点引导第四段

  (1)、找学生试读,其余学生评价。

  (2)、课件展示“一串葡萄”和“一串串葡萄”,让学生明确“一串串”是形容有许许多多的葡萄。象这样的词还有很多,(课件展示)看看你还可以说什么?

  (3)、你能联系实际生活再举些例子吗?

  (这一环节让学生通过直观感受,不仅学习了“一串串”的用法,还丰富了学生的词语积累)

  (4)、小朋友们,想象一下。葡萄架上挂满了一串串葡萄,密密麻麻,那葡萄粒紫中带红,好象水都要流出来了。看到这一切,你会怎么做?(学生自由回答)看出来,你们都很着急,所以小猴子就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课件展示)你明白“迫不及待”什么意思了吗?(找提出这个问题的学生回答)

  重点句:他望望架上那一串串紫红色的葡萄,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

  谁来读读这句话,把小猴子着急的神情读出来。(多读几遍)

  齐读,看哪只猴子最着急。

  2、谈话:小猴子爬上葡萄架,他吃到葡萄了吗?(吃到了)从哪读出来的?

  课件展示:小猴子听了,什么也没说,大口大口地吃起葡萄来。

  解决问题:小猴子听了小松鼠,小兔子的话,为什么还大口大口地吃起来呢?

  谈话;大口大口吃说明他吃得怎么样?(投入、津津有味、开心、香等)

  有感情朗读这一句话。

  “让我们也伸手摘下一颗尝一尝,味道怎么样?”用课文里的话。(啊,真甜)

  “发自内心的还不够,再来一遍。”

  齐读最后一段。

  3、还有不明白的问题吗?

  读是阅读教学的重中之重,本环节的设计,我摒弃了面面俱到的分析,抓住了重点词句,让学生入情入境,自读自悟。尊重了学生的个性,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

  五、表演迁移,创新学习

  熟读课文后,采用课本剧表演的形式,把自己领悟到的课文内容、情感,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表情小组合作表演出来。表演过程中,学生大胆创新,用自己的肢体语言把小动物们的神态、动作、表情惟妙惟肖地刻画出来。语言上也有所突破,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从而也体现了阅读教学“整体——部分——整体”的原则。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

  六、口语互动,明确故事的教育意义

  谈话:看了这些可爱的小动物们,你们有什么话想对他们说?或者有什么建议提出来。

  如:“小狐狸,你太狡猾了,自己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小狐狸说:“我以后再也不狡猾了。”真正做到口语互动。

  学生还可能会说:

  1、小猴子,你敢于亲自尝试,我真佩服你。

  2、小松鼠、小兔子,你们再不要随意轻信别人的话,遇到事情要亲自尝试等等。

  “你有没有话要对同学们说?”(如×××,希望你今后不要一遇到难题,就问老师,问同学,要敢于亲自尝试。)

  (让学生在相互沟通中,能联系生活实际,明确文章的教育意义。同时也训练了口语交际能力。)

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 篇9

  说课内容

  人教版课改实验教材第三册的第22课《窗前的气球》。课文讲述了科利亚得了传染病,住在医院里。他的同学们借一个飘在窗前的红气球,给他送去问候,送去关怀的真情故事。窗前的气球将激动着孩子们的颗颗童心,引导着孩子们打开想象的大门,飞向真情的天空。

  说教学目标

  本课由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教学字、词和进行初步的阅读。下面我仅就第二课时向大家介绍。教学目标有三:

  1、知识目标:会用“可爱的”、“高兴地”写句子。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课文的学习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学生凭借教材展开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带领学生感悟课文,使他们懂得珍惜友情。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让学生体会科利亚前后两次心情的变化,并凭借教材展开想象。同时受到珍惜友谊的良好教育。

  说教法

  语文教学是有情感、有生命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自主阅读过程中,通过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通过挖掘文本中的空白点,放飞想象,唤醒学生的人生体验,激活生活积累。因此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

  一、 儿歌激趣,巩固识字。

  教学伊始,我先出示一首体现课文内容的儿歌,让学生边拍手边读。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个个激情萌动。然后让学生找出儿歌中的生字“科”“亚”“呆”。接着,学生认读文中的生字词和部分短语。在这一过程中,文中的生字词以不同形式反复再现,教师不断以激励性语言对学生的表现加以肯定,让学生在复习的同时体验成功的快乐,并为接下来的读文做好铺垫。

  上文是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窗前的气球说课稿,希望文章对您有所帮助!

  二、 联系生活,读中感悟。

  我是这样过渡的:“复习了生词再读课文,相信你们会把课文读得更加流利。读课文前,谁当小老师给大家提提要求?”学生再一次兴奋起来,有的说要读准字音;有的说要读出感情;还有的说要把句子读通顺……当我说:“请打开书自己大声读吧!”教室里顿时一片书声朗朗。这里通过学生自己提出读书要求,体现了自主学习的理念。

  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三个问题引导学生阅读第1、2自然段。(1)、窗前的气球代表什么?(2)、科利亚生病了,同学们为什么不去医院看望他?(3)、这时的科利亚心情怎样,你是从哪知道的?

  我把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作为了阅读的重点。先请一名同学读一读,其他同学思考:这一段有几句话?主要说了什么?在数句子的同时,复习了标点符号的使用,并引导学生抓住中心句:他觉得真没意思。我又接着问:“你从哪能体会到科利亚的心情?”学生再一次细读第2段,找到了静静地、呆呆地、什么也看不见、真没意思,来体会科利亚的孤独和寂寞。这时有学生问道:“老师,为什么这里说一角天空呢?”这正是我要解决的一个小问题,没想到学生竟在自主阅读中产生了质疑。我立刻把握住学生这一提问的闪光点,赞赏地说:“真不错,你能边读边思考,我们要向你学习。是啊,我们平时都说一片天空,这里怎么用角呢?”一个学生立即说道: “因为科利亚只能看到窗口露出的天空,就像《坐井观天》里的青蛙一样,就看到井口大的天。所以用角更好。”我赞扬道:“你说得很好,还联系了前面学过的知识,太棒了。看来抓住文章中的重点词句,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朗读课文。”

  这一教学过程从文本中的词句入手,引领学生入境生情,集中全部的心智与文本对话,去感受科利亚的无奈。同时渗透了初步的阅读方法,并教会了学生思考。

  在学生读有所悟的基础上,我播放了一段动画。看后,我问道:“现在你有什么感受?想想你生病的时候,心情怎样?”这一问题掀起了一个小高潮。孩子们纷纷表达着自己对科利亚地理解和同情。例如:我觉得科利亚真可怜。我都替他难过。我感到科利亚好孤独啊!我生病的时候,又难受,又没意思,想快点好起来。

  顺着孩子的回答,我继续引导“你们都是情感丰富的孩子,能通过朗读把你的感受表达出来吗?学生一个个声情并茂,紧皱的眉头,噘起的小嘴,以自己的感悟表达着科利亚的孤独和无奈。

  读中体验,是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这个环节,是让学生在自我阅读中,联系生活的体验,放飞自己的想象,以我心比他心,深入的体会科利亚的心情。当有了这样的情感体验,感情朗读自然水到渠成。

  读后,注重教师的评价和同学之间的评价。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使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我让学生当小老师,评价其他同学读的怎么样。学生们听说要当小老师,个个把小手高高举起,跃跃欲试。于是,小老师们在热闹的气氛中一个个产生。他们争着指出朗读同学的优点和存在的不足,我对学生的朗读和评价也给予肯定和鼓励,这样在阅读中构建起鼓励和评价机制,既锻炼了学生的听说能力,又让学生始终保持着那份读的热情与渴望。

  三、 图文结合,读中想象。

  “科利亚这么孤单,我们再一起去看看他。”这是我再播放一段动画。当学生看到科利亚的笑脸和窗前的红气球时,自然产生疑问:“气球是从哪来的?科利亚为什么笑得这么开心?”一些有价值的问题一一呈现出来。我随即鼓励道:“你们这么聪明,自己到文中去找找答案吧。”于是我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第3至5段,并在自己有所发现,有所感悟的地方或者是不懂的'地方做些记号,然后在小组中交流,全班交流。

  在理解“气球是怎样飘到窗前”这一问题时,我让学生找出第三段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引导学生抓住“摇摇摆摆”、“一上一下”两个词想象气球的动态,有的学生还配上动作演一演,展现出儿童的天真。

  学习第四段,让学生注意体会“气球上画着一张可爱的小脸”和“他好像看见米莎拉动拴着气球的绳子,几个同学站在四周,叽叽喳喳地指手画脚”这两句话蕴含的感情。科利亚由这张“可爱的笑脸”联想到的,是一幅多么美好的画面!这里让学生展开联想,描述自己头脑中的画面。有的说科利亚想到和同学们在教室里上课,有的说科利亚想到和小伙伴一块踢足球,总之,孩子们尽情地想象着校园里的美好生活。

  理解“指手画脚”时,学生有一定困难。我引导学生想 象科利亚的同学站在四周可能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这样,边说边做动作指挥别人,就是指手画脚。

  这一环节,让学生自主读书,动笔墨读书,激发学生阅读欲望。在学生充分阅读,充分感悟之后,再一次让童心飞翔,让想象驰骋,把他们带到科利亚的世界,让他们领悟到科利亚的高兴是由于他想到了一幅幅多么美好的画面,使学生的情感再次得到升华。

  读是阅读的基础,运用才是学习的目的。因此,我还设计了比较句子和用“可爱的”“高兴地”写一句话的练习。先用可爱的、高兴地说短语,再让学生把短语扩展成句子说一说,最后完成书上的读读写写。这样说写结合,循序渐进,加强了词、句的训练,使学生真正将课文中规范的语言内化成自己的语言。

  学到这里,学生的心情已经随着科利亚轻松了许多,再进行朗读训练,孩子们的脸上自然带着微笑,语气也随之欢快起来。

  “窗前的气球在说话,心里暖洋洋的科利亚在说话。”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想象说话的空间,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让学生成为剧中人,让气球撞击打开想象的大门,带着自己的情感体验走进课文,走进爱心小世界。孩子们畅所欲言:“科利亚,祝你早日康复!” “科利亚,你寂寞的时候就想想我们吧。”“谢谢同学们,有了你们的关心,我一定很快好起来。” 这一环节的教学让人始终沉浸在一种温馨的氛围中。一句句充满童真的问候语,包含着孩子们浓浓的情谊。使在座的每一个人,心中都顿生暖意。

  最后教师小结:科利亚也许是被“可爱的笑脸”逗乐而笑;也许是为米莎的“创举”而开心的笑;也许是忘了病房里的孤独而高兴地笑……总之,这个飘在窗前的红气球,给科利亚带来的是一声问候,一个惊喜,它代表着全班同学真诚的心。

  四、 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当学生借助气球向科利亚表达问候之后,我再一次开启学生的思维:一个学生“你还有什么好办法问候科利亚?”一个学生说:“老师,现在科技发达了,有一种遥控飞机,我可以把要说的话写在纸上,用遥控飞机送到科利亚窗前。”其他孩子也争先恐后地回答:放风筝、打电话、写信、录音等等,孩子们在想办法的同时,也感受到了现代化设备给人们带来的方便。

  最后我说:“老师的心里暖融融的,你们有什么感受?学生谈要和同学友好相处,要能替他人着想,有的讲了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友情故事,深化了文章主题。

  这节课我设计了这样的作业:班级中有哪些同学需要你帮助、鼓励?用你喜欢的方式向他表达友谊,可以给他画个可爱的笑脸,说几句鼓励的话,或写几句知心话等。

  板书设计主要采用“图文式”板书,内容突出了课文的重点,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总之,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人文性首先以童心为基础。我在教学中努力追寻童心,以童心与儿童对话,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感受语文,体悟情趣,拥抱美好的生活。

【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相关文章:

语文二年级上册说课稿04-27

语文上册识字说课稿11-12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说课稿01-16

二年级语文上册北京说课稿06-25

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02-17

关于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11-26

二年级上册《假如》语文说课稿03-09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11-02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说课稿:识字06-27

二年级上册语文《清澈的湖水》说课稿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