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说课稿> 美术说课稿

美术说课稿

时间:2022-01-23 02:15:07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实用】美术说课稿模板集锦六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美术说课稿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实用】美术说课稿模板集锦六篇

美术说课稿 篇1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老人与儿童》,选自苏少版美术教材第三册第十七课。

  下面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介绍我的教学设计。

  一. 说教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

  小朋友们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之间特别亲近,经常发生一些有趣的事情,学生对这些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都非常熟悉,创作起来得心应手。同时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自然渗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教育。( 我在这一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欣赏、比较来讨论老人与儿童的特点,根据自己的经历或想象描绘一幅关于老人与儿童的绘画作品,从中体验绘画的快乐。)

  在本册教材中,只有本课提醒学生用线描来表现作品。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过于专业的线描知识可以不作太深入地探讨,只要求他们能结合所学的《画触觉》中运用不同线条、不同点的结合表达自己的感官感受,进一步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感知能力,运用长短交替、流畅圆润、粗细不一的线条,充分表现出老人面部的粗糙感和儿童的细腻圆润感,更深入地学习线条质感的表现知识,也为以后学习专业线描画打下基础。

  1. 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本着使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① 认知目标

  了解老人与儿童不同的年龄特征和运用线条所体现的不同质感来表现出老人与儿童粗糙和细腻的不同外貌特征。

  ②技能目标: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自主探索、运用线描的手法表现出老人和儿童的面部特征及动态熟悉的生活情景,创作出构图完整的绘画作品。

  ③ 情感目标:

  通过各种感知,观察,回忆,让学生感受亲情,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品质。

  2.教学重点:老人和儿童不同特征的刻画,通过创设老人与儿童在一起的情景,让学生体验美术创作的乐趣。

  3.教学难点:运用线条所体现的不同质感表现出老人与儿童粗糙和细腻的不同外貌特征。

  4.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范作等

  学生:美术用具,如水彩笔、彩铅等

  二. 说教法

  细致入微的教材分析是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第一步,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运用又是关键所在。

  所以,围绕以上的重点、难点,并且依据本课的性质及学生认知现状,本课以营造良好融洽的师生互动氛围为主线,创设的几个不同的教学情景为线索,充分动用学生已有生活体验,不断采用观察、比较、启发、欣赏、归纳、示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图片的比较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自觉性。在观察老人与儿童不同的外貌特征这一过程中,我采用比较观察法,在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的同时,又训练了学生的探究创作能力。

  三. 说学法:

  我认为美术教学的根本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完成一张美术作品,还要培养学生的感知力、探究力、创造力。因此,一堂好课,教法的运用是必要的、学法的指导更是值得推敲。

  造型是视觉艺术重要的表现形式,我充分利用学生已学过的用不同点、线表现触觉的知识,引导学生抓住已学和将学领域中的共性,逐步深入的理解、掌握用不同的线来表现老人与儿童不同外貌的肌理感觉,并通过鼓励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情景,主动交流,激发兴趣,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自然展开回忆,并采用低龄段小朋友特有的线描表现形式进入美术创作的境界,感受到绘画的乐趣。

  四.说教学过程:

  无论是教法,还是学法,都要全方位的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去。

  1. “大家来找茬”游戏导入

  师:下面是我们的游戏“大家来找茬”,小朋友比一比谁的观察最细致,仔细观察照片中女孩的脸、头发等。一会儿,老师要给大家来一个“超级变变变”。(生:头发变白,眼神变暗,牙变黄等)

  (二年级学生拥有着无尽的活力和激情,以游戏的方式引起学生兴趣。通过模像直观,让学生观察对比年轻人变成老人的图片,初步了解老年人面部特征。)

  师:对比老奶奶的照片,我们小朋友的脸有哪些特征?小朋友们也可以摸一摸自己的脸,是怎样的触觉。

  (学生通过对比观察,认识到儿童的皮肤白白嫩嫩,眼睛大而有神等)

  再由教师总结因为年龄的差异,老人和儿童的脸部特征有所不同。顺势引出本课的课题《老人与儿童》。

  2. 探索与发现(课件展示)

  (1) 找一找

  师:找一找,老奶奶的脸上哪些部位的皱纹分布最多! (生:眼睛、嘴巴、脸颊)

  师:分别提问①长在额头上的皱纹 抬头纹

  ②长在脸颊附近的皱纹 表情纹

  ③长在眼角旁的皱纹 鱼尾纹

  通过脸部照片皱纹的特写,让学生了解到在画老年人脸部皱纹时不是乱画的,而是在不同的位置添加相应的皱纹。(教师贴出相应的范图)

  师:你们看这位老爷爷最近很烦恼,他的头顶光亮,好像一颗大灯泡!要是在漆黑的夜晚,他可用不着手电筒呢!(对于低年级儿童,利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引起学生注意力,许多学生都开心的笑了,为课堂教学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

  老爷爷的头发除了少还有什么特点?(生:变白了)

  (顺势请学生联系生活回忆爷爷奶奶的发型,教师贴出范画。并针对其中一款卷发提问:为什么老年人会烫卷发,师生共同总结出:因为老年人头发少,烫卷发可以使头发看上去变多且美观、时尚。)

  师:出示小朋友头发照片,请学生说出小朋友头发的特点黑亮、多等。

  (由此对比出老人与儿童的头发也有所不同)

  师:除了头发会变白,还有哪些毛发会变白?(生:胡子,眉毛)

  (利用课件展示老爷爷不同样式的胡子照片并贴出范画)

  (2).画一画

  师:不知道老师六十岁会变成怎样的一位老奶奶?(对于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教师在课堂中示范是很有必要的,学生在教师的示范中学会运用线条及掌握线条的变化。在示范时,讲解与绘画同步进行,更能使学生掌握儿童和老人用线特点及刻画他们的重点。)

  邀请两位小朋友上台尝试在老师准备的2张男、女孩面部添加皱纹,也可改变发型,使其变成老年人。由此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及学习热情。

  师:出示老年人的站姿(PPT)

  (3). 表演和巩固:

  师:为学生创设不同的情景,请学生思考老年人在过马路,起床等场景下的行动是怎样的,小朋友在相同的情景下的行动又是如何。

  现场请两组小朋友分别表演老年人和小朋友在走路时和起床时的动作。并选出最佳表演奖,奖励一枚小奖章。

  (模仿秀一是为作业作铺垫,让学生不局限在老人与儿童的面部特征,动态此时就是更好的结合;

  二是更好地掌握老人与儿童的特征;

  三是调动了学生的兴趣。

  通过模仿表演的形式让学生了解老年人因为年纪大行动不便走路时弯着腰,手持拐杖;小朋友活泼好动,腰杆挺直。)

  (范画展示)

  (4).交流想法 让学生回忆并讨论和老人在一起时最深刻的趣事,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品质。

  3欣赏美术作品,学习绘画方法。

  水墨作品。如何体现线条的流畅和粗糙。大胆地运用笔墨。

  线描作品。如何用线表现老人和儿童的不同,初步理解线条的几种质感。

  学生作品。同龄人在绘画时是如何表现老人与儿童的不同,使得学生感受到自己也是能画出来的。

  4教师范画(范图)

  展示(先贴范图再于黑板上画出老人与儿童的线描图)

  5作业布置

  (1) 运用线描的形式,画出一组老人和儿童在一起的有趣情景

  (2) 注意区别老人和儿童的面部特征及动态

  (3) 根据老人和儿童的特征,利用点、线、色彩装饰衣服。

  (4) 添加有趣的场景如公园、家、马路等,注意构图要饱满,色彩要丰富。

  6评价反馈

  学生完成作业后,把作品呈现在作品展示区内,然后组织群体学生参与评价交流,教师在学生评价时应注意评价方法的引导,尽可能让学生说,例如:最有创意的是,涂色最均匀的是(。这样的设计既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美术表现能力和美术欣赏评价能力,又有利于学生生动的表现自己的情感,从而获得成功的愉悦)

  7总结扩展

  让学生欣赏多种表现手法,如水粉、雕塑、油画等表现出的老人与儿童造型,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并在总结中教师强调要关心、爱护老人和儿童,让世界处处充满爱,使学生的感情再次得到升华。

  五.板书设计

  《老人和儿童》这一课既要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亲情,又要让学生尝试用线条的形式表达生活中最熟悉的老人和儿童形象,所以要让学生带着情感学习,让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活动下有效学习,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

美术说课稿 篇2

  一、教材

  我讲的这节课《做笔筒》是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4 册中的第14课。让学生在造型活动中体验其乐趣。

  二、教学目标

  利用废旧瓶子制作、装饰实用的笔筒。在装饰设计的过程中用彩色纸剪帖的方法表现笔筒的美感与创新,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三、教学过程亮点

  亮点一:

  首先我以讲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很快融入了课堂,为后面的进行打下基础。

  亮点二:

  制作实用的笔筒是本节课的重点,在讲解笔筒的制作方法时,教师没有一味言堂,而是采取师生互动的形式。老师在很多瓶子中选出一个自己认为满意的瓶子;教师准备要装饰的图案的“零件”;教师先粘2处,接下来让学生到讲台前来粘,这时学生学习兴趣高涨,然后利用一些装饰方法,把笔筒打扮的更个性、更漂亮,这样一来,重、难迎刃而解,也节省了时间。

  亮点三:

  本节课结尾时,让学生在自己喜欢的.笔筒中插支笔,哪个笔筒中的笔多,这就是大家最喜欢的。让学生能尽最大限度的体现成功被大家认可的乐趣。

  四、板书

  这节课是手工课,画的地方不多,基本上都是手工制作,所以板书也比较简单,主要以实物代替文字。

  五、反思

  我这节课的设计,让学生能自由的接受教师所带来的知识,不管用什么方法,能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在欢声笑语中掌握知识,体会课堂中的绿意,这就是一节好课。

美术说课稿 篇3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奇妙的字母》,我讲围绕教什么,怎样教和为什么这样教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七个方面来阐述我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选自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三年级第5册第三课的内容。本课把抽象的字母形象化,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很有意义,也是符合他们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的学习内容。它会使学生以全新的眼光待世界,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也是一笔极其宝贵的财富。

  教材选了以字母为主要内容的一幅图片以及几幅绘画、手工作品,其目的是使学生更深刻地记住字母的外形,进行合理、巧妙的联想,创作出具象与抽象完美结合的作品。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相对于一年级学生已初步认识了美术和美术材料,对不同材料的美术工具,已有一定的掌握,会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块来大胆地、自由地表现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但动手能力较差。

  三、教学目标:

  根据《美术新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的要求,结合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本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我把教学目标定为:

  1、把认识的26个字母变成具体的想象。

  2、加深学生对字母的想象,进行添画练习。

  3、使学生养成联想的`好习惯,善于发现并表现生活中的美。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字母造型及添画练习。

  难点:将字母进行巧妙的联想。

  五、教法学法:

  教法:本课教学,我采用激趣法进行教学。由字母歌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采用了“演示法”多媒体展示,为学生提供学生作品和教师范作,以及大量的字母组合而成的东西等感性材料,全班同学多角度感知到演示对象,并进行记忆、想象。

  学法:学生在教师创设情景中,借助教师准备的大量图形,参与体验学习活动,并产生“记忆”和“联想,发挥学生的探究精神,发展他们的创作思维。

  六、教学准备:

  学生:常规的美术工具、各种彩色纸、双面胶。

  教师:课件、范作、实物等。

  七、教学过程:

  1、唱字母歌曲:

  A、聆听字母歌曲,以此导入。

  B、同唱字母歌曲。

  C、出示课题:《奇妙的字母》

  2、欣赏字母作品:

  A、出示实物:出示精致的小工艺椅子,让学生猜猜包含哪个字母;教师再问,如果让你画或拼贴,你准备怎么做?(实物展示,学生更加直观发现实物与字母间的联系及联想,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B、欣赏字母作品(分别出示学生和教师范作)

  (这里提供了大量的感性材料,使学生产生“记忆”与“联想”。)

  C、播放课件:

  欣赏由字母组合而成的东西,请学生说说它们由那些字母组成,有什么贴吧之处;如果让你们来画,准备怎么做。

  3、学生创作:

  A、提出主体:奇妙的字母。

  B、提供建议:仔细观察字母的造型,进行想象和联系,可以适当地进行夸张与变化,从而使字母更加形象化。

  C 、学生创作,教师针对一些共同性的问题做出指导。(个别指导和集体指导结合,技法指导和情感指导相结合;创意指导和个性指导相结合等。)

  4、评价作业:

  A、以学生自评、互评、集体评、教师评为主要评价方法。(全面性的评价,帮助学生全面地感知自己的水平,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欣赏能力。)

  5、拓展主题:

  有兴趣的学生可以收集一些有关的26个字母的知识。

  板书设计:

  3、奇妙的字母

  字母的造型

  想象 夸张和变形

美术说课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今天我讲课的内容选自湘版高中美术教材高中 绘画第三单元第四课的内容. 这堂课所面对的对象是高二年级的学生,上课课时为1课时. 本课是有感于5..12大地震灾后心理救援工作中用绘画进行心理创伤恢复的艺术治疗法.绘画治疗是通过绘画的创作过程利用非语言的工具将潜意识内压抑的情感与冲突呈现出来,并且在绘画过程获得缓解与满足从而达到诊断和治疗的效果,我们虽然不在受灾区,但是现在的高中生都承受在着来自生活以及自身的极大压力,或多或少的产生某种孤独,压抑,焦虑等心理健康问题.如果美术课上学到的技能能成为出现心理问题时排解压力的一种艺术手段,那就是真正的让了美术走入了学生的内心,所以本课尝试从绘画流派中最为自由的抽象绘画进行分析欣赏,让学生初步了解抽象画并能利用画抽象画的形式画出自己真实的情感和内心.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有关抽象画的基础知识.

  2.技能目标:a. 提高学生对抽象画的欣赏能力

  B. 培养学生对抽象画的实际运用能力

  3.情感目标:教导学生用绘画的手法排解内心的压力与迷惘,用自信,健康的心理状态来感受生活,看待社会.

  学情分析

  高二的学生在初中的美术课程中已经有过基础绘画知识的训练,在高一的美术课程中对点线面,光影和色彩知识也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可以根据所掌握的知识,很快的进入绘画的情绪感受活动中,通过感受艺术作品来对抽象画进行学习和了解,从而利用画抽象画的形式画出自己真实的情感和内心.

  教学重点与难点

  能够让学生在理解什么是抽象画的基础上真实的毫无顾忌的画出自己的个性与情感

  教学准备

  老师:抽象画图片 优秀范例 音乐资料

  学生:油画棒 图画纸

  教法学法

  . 教法

  1.观察发现法

  在作品的赏析环节中,让学生先自主赏析图片,说出感想.在体验感知的`基础上充分理解学习的内容.

  2.情境创设教学法

  在用抽象画进行创作的板块中,设置"假设我是映秀中学的一名幸存学生"这一特殊创作情境,并利用播放地震图片和节奏缓慢的音乐诱使学生设身处地的想象和创作.

  学法

  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善于思考,注重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来丰富自己的生活,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创作欲望.让学生做到动口,动手,动脑,亲身参与.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欣赏毕加索的系列

  毕加索终生喜欢画牛.年轻时他画的牛体形庞大,有血有肉,威武雄壮.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画的牛越来越突显筋骨.到他八十多岁时,他画的牛只有瘳瘳数笔,乍看上去就象一副牛的骨架.那些牛的外在的皮毛,血肉全没有了,只剩一副具有牛的神韵的骨架了

  毕加索的"牛",从具象慢慢的抽离成几根线条构成的极其简洁的牛的象征

  先请学生谈欣赏后对这一系列作品的感受是什么 最后老师总结

  总结:抽象画比写实性绘画更夸张,变形.包含了作者的情感因素,更具表现力和震撼力

  欣赏分析

  1.演示作品 蒙德里安

  学生欣赏并说出自己对这幅画的理解

  老师介绍该画作者的生平背景及艺术风格特点(在欣赏的过程中加入欢快活泼节奏分明的爵士乐,并配合跳动的音波线帮助理解感受)

  构图→整齐排列的色块→节奏感

  形式→无数的色块组成的彩线结构饿跳跃其中的小块面→快乐,明亮并生机勃勃充满音乐感

  色彩→红黄蓝色的色块→明亮 快乐 幸福

  小节:抽象画就是与自然物象极少或完全没有相近之处,而又具强烈的形式构成面貌的绘画,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是不以自然物象为基础的抽象.它否定描绘具体物象,也不以自然物象为基础,仅以基本的绘画语言和形式因素创作纯粹的抽象绘画,借以表达某种情绪,意念等精神内容或美感体验.

  2.演示作品蒙克作品

  学生欣赏并说出自己对这幅画的理解

  老师介绍该画作者的生平背景及艺术风格特点

  童年时父母双亡的经历在其心灵深处打下不可磨灭的印记.这使他早年画下了许多以疾病与死亡相关的绘画

  蒙克:"尼斯,1892年1月22日,我和两个朋友还在散步,太阳已快下山了,天空突然间变得血一样红,我似乎感受到了一种悲伤忧郁的气息,我止住了脚步,轻轻地倚在篱笆边,极度的疲倦已使我快要窒息了.火焰般的云彩像血,又像一把把利剑笼罩着蓝黑色的挪威和城镇.我的朋友,他继续独自地走着,而我却呆呆地站在那儿,焦虑使我不停地发抖,我感到四周似乎被一声巨大而又不断的尖叫声震得摇摇晃晃."

  构图→天空与水流的扭动曲线与桥的粗壮挺直的斜线形式鲜明对比→动荡感

  形式→变形和扭曲的尖叫的面孔→毛骨悚然

  色彩→蓝色的水 棕色的地 绿色的树 红色的天 海面阴暗处的紫色→郁闷

  小节:抽象艺术的第二大类是从自然物象出发的抽象,形成与自然物象保持有一定联系的抽象艺术形象.

  动手画(多媒体播放悲伤沉重的音乐,展示5.12地震图片)

  老师设定特定心理背景,想象你是5.12大地震中映秀中学幸存学生中的一员,你现在如何通过画笔表现内心情绪

  展示学生优秀作品并请学生配以文字描述画中的想法,表达画面心情

  五,拓展训练:

  听音乐,画心情(自主命题,自由创作)

  热烈欢快的

  深沉悲壮的

  梦幻飘渺的

  疯狂激烈的

  六,总结

  抽象画有非常强烈的情绪语言,而且不同水平的创作者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感受创作出表达自己内心感受的不同层次的抽象画

美术说课稿 篇5

  一、 教 材 分 析

  洒水成画是小学生在生活和卫生劳动中熟知的事情,本课洒水成画正是选用洒水作为绘画的表现内容,让学生感悟美术造型表现乐趣,进行情趣盎然的集体美术绘画学习的载体形式。

  通过洒水成画参与游戏,滴水连线,洒水作画,使学生从儿童天性的需要满足中引发学习欲望,促进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教学内容侧重对线条的认识,通过随意洒水成画的尽情表现,为学生提供新颖的“玩中学”的途径,获得改变美术课程学习方式的崭新体验。

  本课洒水成画学习形式是来源于生活体验,洒水成画的效果像水墨画但又没有水墨画工具材料的诸多限制,很适宜本年级小学生,学生能够从中获得众多的学习收益和愉快体验。

  二、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洒水成画的基本方法。

  2、认识绘画及其工具材料的多样性,了解线条和线条绘画的基本知识。

  情感价值观:增进美术学习的自信心,获得绘画学习的愉快体验,促进集体协作精神的形成。

  过程与方法:通过参与游戏,在满足儿童天性中引发学习欲望,自主参与学习。

  教学重点: 对线条的认识。

  教学难点:形成自由大胆的线条造型绘画能力和想象能力。

  三、教 学 设 计

  本课应从不知到知,从无意到有意,从参与到讨论,从发现到审美的多层面多角度进行教学设计,使本课的美术教学价值得到充分体现。

  1、洒水游戏

  先让学生参与自由洒水的游戏,引导学生在洒水所留下的痕迹中去发现、找到有趣的形象。(采用游戏导入,可以增加美术课的趣味性,增强学习兴趣。但是为使本课学习价值得到充分体现,教师也要有适当的演示,这样才能突出学习的要点,避免玩耍性质的洒水游戏,培养学生的线造型能力。演示法。)

  2、发现学习

  学生通过游戏明白水瓶可当画笔,洒水可作画。以学生发现有趣的形象为契机,深入探讨“以瓶为笔、滴水连线”的技巧。瓶口与地应保持较近的距离,使画出的线条清晰,用力挤压瓶子或慢速移动均可画出较粗的线条。(观察法)

  3、合作表现

  活动过程中,应注意师生的互动参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和获得心灵感悟。合作表现应与开始的自由洒水游戏有学习层次上的提升,并开展有主题的集体绘画练习。主题性集体绘画,应将内容设计得广泛一些,避免内容题材过于单一的现象,以免束缚学生的自主发挥(合作探究法)

  4、赏析交流评价

  评价可以组织集体观赏,评析对集体作品的感受,交流在学习活动中的感想体会。

  作业要求:玩一玩洒水的游戏,看看你能发现什么;大家齐心协力,用清水或颜色水在地上画一幅大画。

  四、教 学 建 议

  课前准备时场地规划是较重要的,它既是教学活动的空间,也是学生完成和呈现作业的必要条件。尽可能选择一块能先尝试体验,后集体创作的空地,使洒水痕迹清晰可见。由于洒水痕迹需要保持一段时间,因此应注意考虑天气的因素,宜选湿度适中的晴天。

  分组作业是相对的,教师要注意调动整体的合作行为,随时进行作业整体上的协调。

  教学实录与反思: 一 节 没 准 备 的 课

  思考问题:

  1、如何在旧有教育模式的不断扬弃中转变教学观念?

  2、如何寻找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美术教育途径和方式?

  案例描述:

  一、背景:

  刚加入美术教师行列的我经常抱怨学生上美术课不带齐美术用具,也为此多次教育甚至批评学生,我一向认为学生不带工具,课就没法上了,可是自从上了那一节课以后,我的观点改变了。

  二、实录:

  这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第二课,课程内容是以刺孔的瓶为笔,滴水连线,洒水成画,愉快体验用其它工具作画的乐趣,我提前来到教室,准备组织学生排队到操场上课。

  “老师,我没带水瓶。”

  “我也没带,”几个学生也争先恐后地叫喊着。

  “老师,我俩能不能共用一个水瓶?”------

  我眼见全班居然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没带工具来,心里着急而且生气,“上节课布置同学们这节课一定要带一个瓶子来,我们要用瓶子做一支特别的笔来画画,现在那么多同学没带‘笔’来,那么我们就不用上课了。”我责备道。课室一片沉默。

  “老师,我有一支毛笔。”

  “除了毛笔,铅笔、圆珠笔,你们现在还能找到什么东西来当笔画画呢?”

  又是一片沉默。

  “拖把。”学生的声音很小,可是我听到了。

  “真聪明的学生,”我马上肯定并表扬了学生,心里暗暗地感谢学生提醒了我。

  似乎有人开了个头,学生们马上就热闹起来。

  “老师,我想到了,我用扫把做笔。”

  “抹布也可以。”

  “浇花的水壶也可以。”

  “我的鞋子。我用鞋印画画。”

  在我和学生仍在讨论着可用什么东西来上课的时候,这节课开始了。

  或许,我应该感谢这次没按要求带东西来上课的学生。就是他们使这一节课不仅仅局限于人手一个瓶子洒水成画,而是呈现了利用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自由地创作的空间。由于学生的工具多样,手法不一,因而得出了丰富有趣的效果:

  有的学生用水瓶滴出粗细不一的线条,还不时用脚涂抹一下。

  有的学生拉着地拖在操场跑,画出了长城,甚至以自己圆心,以拖把为半径画圆。

  有几个学生用自己的鞋印、手印合作创作。

  有学生把湿抹布展平或弄皱在地面上印出各种肌理,而这些好看的纹理又成为她画的小女孩的花裙子。

  有的学生用圆桶底印月亮,利用从天而降的一阵小雨点作星星------

  反思与研究:

  应该说这是学生给我上了一节课,一节很有启发的课,使我在课后有深刻的教学反思。

  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美术课程的总目标就是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提升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已随着时代的发展被整个社会所认识,原有的美术教育课程有许多不能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地方需要改革,如过于强调学科中心,课程综合性与多样性不足,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要求偏高,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学生经验,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因此,必须通过课程改革促进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例如上文提到的这一节课,整节课学生的纪律很“松散”,有的学生拿着湿拖把到处跑;有的学生拿着水瓶向天射水;有的学生把湿抹布向墙壁掷去;有的学生把一大桶水全倒在地上,留下汪洋一片,甚至所有的学生根本来不及听老师想提出的一些建议。可是,最后我发现,那湿拖把经过的地面出现了长城;那向天射的水就是地面的星星雨点;那湿抹布在墙上留下了斑驳的水痕;那一片汪洋上面出现了一只小帆船-----我想要求学生做的,虽然没说出来,但学生都做到了;我所想不到的学生却想到了。像这种课改的新课,学生在美术游戏中体验各种绘画工具和不同材料的使用效果。在自由自在的美术表现活动中,大胆地采用各种造型方式,并借助自己的美术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我相信学生通过这一节课,不仅仅学到了用各种能携水的水工具作画,更重要的是,他们知道美术不单纯是一支笔和一本图画本里的事,而是生活中方方面面的事,普遍得像自己的鞋印、屋顶的漏水痕迹,周围地面的任何纹理等等,都是美术。美术就在每个学生自己拥有的生活里,在每个学生心中。他们会因此而觉得自己与美术没有距离。久而久之,这种感觉会转化成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继而再升华为学生终生对美术的热爱。

  现代社会需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因此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具有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正如这节课的课前,学生没带指定工具,教师着急,可是学生提议用其它同样可以携水的东西代替,这又何尝不可呢,这正体现了美术教学过程的情趣性、灵活性,表现活动的自由性和评价标准的多样性。这提供了适宜创造活动的环境。这一节可以说原本没准备而成了最好的准备的课,使得学生懂得其实美术不一定需要特定的工具,可以毫无束缚地从自己的身边选取任何媒材进行美术创作。这样美术课程赋予学生一个美好、快乐、完整的艺术印象,一改以往美术课程单纯地把学生看成受教育者,上课只是要求学生按老师做,学生属于被动的学习操作,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满足感。通过这样的美术课程培养创造精神,将会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

  现代的文明与进步,要求美术教育趋于综合和整体,希望从更广泛的意义来理解美术教育具有的审美价值、智力价值、专业价值和创造价值,在对现代人才实施培养的过程中充分展现着其巨大的育人潜力。

  通过这一节课,我作为教师深刻地认识到应当在旧有的教育模式不断地扬弃中转变教学观念,树立新型的教育思想,寻找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的美术教育内容、途径、方式。充分展现美术教育对学生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完善人格、促进全面发展的职能

美术说课稿 篇6

  一、教材分析

  1、分析教材

  《小小手》是湖南美术出版社小学美术实验教材第二册第四课,属于 “造型表现”领域中的学习内容。旨在通过多种方式的手形表演与联想,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游戏式的活动中体会简单的、变化的手形带给我们的丰富联想与无穷乐趣,并鼓励学生通过平面绘画和立体彩绘的方式,尝试将自己借助手形联想到的形象表达出来。整个教学过程要求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相互启发,探索手形的装饰与组合美,创造性地表现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及合作能力。

  2、本课课时安排:1课时

  3、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引导学生感知手形的变化与组合,进而结合身边熟悉的事物展开联想,探究装饰与组合的美感。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感受手形画的魅力,激发对造型表现、欣赏活动的兴趣。培养观察生活,表现生活,装饰美化生活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及合作学习的乐趣。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手形的变化并进行联想,培养学生感知、观察、思考、探索能力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4、教材重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观察感知不同姿态角度的手形,展开联想;本课的`难点是:启发学生寻找到手形与实际形态之间的联系,探究手形的表现与组合方法。

  二、本课的教法

  我根据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新课标提出的“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关注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的要求以“快乐求知”为目标,打破原有的单纯的讲画教学模式,力求营造一个“自主、平等、合作、竞争”的课堂教学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取知识,真正体验到求知的快乐,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创造欲望。

  在教学中我将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游戏激趣法:采用游戏的形式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

  2、启发谈话法:运用谈话法能抓住关键,培养学生分析事物,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创设情境法:用魔术的形式及课件的展示把学生带到特定的情境中,使其产生一定的体验,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本课的学法

  在教学活动中,我把教学活动的重心,从“教”移到“学”,变“全盘授与”为“启发引导”,导之以学,导之以思,导之以画,导之以创作。在学的过程中,以学为主,以导为辅,帮助学生学会观察自主学习,拉近师生距离,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引导学生采用学习方法进行学习,主要有:

  (1)观察体验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引发丰富的联想,通过自身尝试体验,思维更加活跃,学习兴趣更加高涨。

  (2)合作学习法:在学习活动中,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拓宽学生思路,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听取不同的看法意见,交流彼此的经验。

  (3)练习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以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在本课绘画练习中,让学生观察课件中的范画及学生作品,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四、本课的教学思路:

  (1)课堂教学以活动方式为主,通过玩一玩、说一说、看一看、演一演、试一试、画一画、评一评等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对手形产生丰富的联想,体验生活创造美和合作学习的快乐。整个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中进行,注重情感体验和动脑动手。

  (2)在指导学生对手形的联想过程中,重视学生个性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积极鼓励学生在研究中结合自己的生活去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

  (3)允许学生对社会生活的多样性理解,采取以鼓励为主的多维性和多级性评价方式,让学生成功展示自我,愉快表演,提高表现力、自信心和评价能力。

  五、本课的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玩一玩

  运用玩“石头、剪刀、布”的游戏引入课题,让学生对自己的手产生兴趣。

  2、说一说

  教师通过启发式的谈话,引导学生对“石头、剪刀、布”这些简单的形体进行联想,为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做好准备;这样,学生的好奇心就会被激发出来,教师抓住时机更深入地引导“我们的手还可以做出很多很多不同的造型,让我们产生丰富的联想,这会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进而导出课题《小小手》,比一比谁的想象力更丰富。

  (二)欣赏感受,拓展思维

  1、 看一看

  教师用魔术的方法摆各种手形让大家猜,学生的情绪被调动起来后再让他们在小组内做“你变我猜”的游戏,学生便会迫不及待地在小组内用单手、双手做各种手形互相交流。

  2、演一演

  教师及时鼓励学生“老师刚才发现许多小朋友的手都很灵巧,哪位小朋友愿意展示一下自己会变的小手”学生个个跃跃欲试,各种变化多端,形象可爱的手形在他们灵活的手上展现,他们玩得高兴,学得开心。这样就会形成一个轻松快乐、自由热闹、亲切和谐的氛围。

  3、试一试

  教师演示绘画步骤,先在实物投影上做手势,然后把手按在纸上画出手形。引导学生试着将联想到的事物添画出来以后再给它涂上颜色。通过欣赏各种形象的手形画,让学生知道手除了可以摆手形还可以想象添画,也能用颜料直接涂在手上的方法画手形画,针对学生的好奇心理鼓励他们尝试多种画法,拓宽思维。

  (三)合作练画,愉快展评

  1、画一画

  让学生讨论准备用什么方法来表现小小手,怎样分工,然后小组合作作画。通过合作学习能开启学生的新思路,带给人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在合作学习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担任协助、引导的角色。学生积极地讨论、交流、创作,起到了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作用,从而画出奇趣横生的手形画。

  2、评一评

  教师采用师评与生评相结合、自评与互评相结合、个人评与小组评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模式,对学生的点滴进步及闪光点进行评价,时时处处予以鼓励。从而让学生能够以高涨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最后投票选出“最佳创意奖”,将学习热潮推向高峰。

  (四)归纳总结,巩固延伸

  师生共同总结本课所学的内容及学到的本领,通过课件展示图片,延伸主题,运用课程整合的理念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启发学生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

【美术说课稿】相关文章:

美术说课稿06-24

美术说课稿01-24

美术说课稿04-07

美术说课稿范文05-29

小学美术说课稿06-11

《电脑美术》说课稿07-14

中学美术说课稿07-27

美术说课稿模板04-16

中班美术说课稿01-05

《美术鉴赏》说课稿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