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说课稿> 小学说课稿

小学说课稿

时间:2022-01-05 21:49:50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小学说课稿集锦3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说课稿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说课稿集锦3篇

小学说课稿 篇1

  《我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品德与生活教材第一册中第三单元《健康生活每一天》中的第二课。根据大纲的安排,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体会眼睛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了解正确的用眼常识,养成爱护眼睛的良好习惯。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思维特点介于感知和具体形象之间。根据以上分析,我是这样确定这一课的教学目标的:

  1、体会眼睛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对盲人以及其他患有眼疾的人表现出初步的同情心。

  2、了解正确的用眼常识,知道不良的用眼习惯对眼睛可能造成的损害,养成爱护眼睛的良好习惯。

  根据教材的编写意图,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体会眼睛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了解正确的用眼常识和不良的用眼习惯对眼睛的损害。教学难点是养成爱护眼睛的良好习惯。怎样让学生轻轻松松获得知识,在快乐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呢?我认为关键在于感知体验,寓教于乐。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取感知体验为主,设计大量学生体验活动,不断让学生感受眼睛的重要性,及时调控课堂气氛,从而唤起学生对眼睛的重视,诱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能积极主动地去思考、理解教师讲授的学习内容。我还结合愉快、对比等多种教学方法,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做到乐教于学。同时,我重点指导学生掌握和运用归纳、对比的学习方法,锻炼学生的观察、说话和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根据本班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我精心设计了以下几个活动:

  活动一

  1、师出示谜语:上边毛,下边毛,中间有颗黑葡萄,有它可以看书报,有它可以看世界。

  生猜谜底(眼睛)

  2、教师:眼睛在人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眼睛的作用。

  3、体验活动

  ①找一名学生上台蒙着眼睛画一张笑脸,说说画时的感受。

  ②另找一名学生在蒙着眼睛在教室里走一圈,说说走时的感受。(师辅助)

  ③全体学生在纸上写出自己的姓名,要求写得端正、规范。再闭上眼睛写一

  次,对比两次的不同,体验没有眼睛的不方便,全班举手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

  [如何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课的开头我设计了“猜谜语”这个低年级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让学生猜想,这样一来,就像磁铁似的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使他们对这堂课充满了好奇心。接着我让学生进行体验活动,真正感知体会到眼睛的重要性,没有了眼睛做什么事都不方便。]

  活动二

  1、师:同学们刚才已经体会到没有眼睛的不方便了,不过,你们才体会了几分钟,却有一种人要一辈子体验眼睛看不见东西的痛苦,你们能猜出来他们是谁吗?(猜:盲人)

  2、师:你们能帮助他们吗?课件出示盲道、残疾人专用厕所等图片资料。

  [设计这一活动,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同情盲人及眼部有疾病的人,并愿意帮助他们。培养学生的同情心,鼓励学生去帮助那些有困难的人。]

  活动三

  1、学生说说在生活中如何爱护眼睛呢?

  2、课件出示:小朋友们这样做对吗?为什么?长期这样下去眼睛会怎么

  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

  3、在平时生活中还应该注意些什么?

  4、课件出示判决题:这几个小朋友在平时做到了爱护眼睛了吗?假如你

  是眼睛,你想对你的小主人说些什么呢?并演示如何改正坏毛病。

  5、眼睛很容易受到伤害,这几个小朋友这样做会造成什么后果?(小组里讨论,然后在全班交流。)

  [这一活动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正确的用眼常识,知道不良的用眼习惯对眼睛可能造成的损坏,养成爱护眼睛的良好习惯。]

  活动四

  1、课件出示护眼歌,宣传用眼卫生,预防近视。

  护眼歌

  人体眼睛是件宝,

  生活学习离不了,

  保护视力我牢记,

  眼镜不会把我找,

  手不揉眼讲卫生,

  红眼沙眼得不了。

  2、提议:上了一堂课了,眼睛也有些累了,让眼睛休息片刻,我们一

  起来做眼保健操吧!

  3小结: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让我们从现在起,养成爱护眼睛的好习惯,

  让每一个人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

  [本环节的设计使学生知道了眼睛很重要,要保护眼睛就得注意用眼卫生,每个人都要养成爱护眼睛的良好习惯。]

  发给每个人一张卡片,你能看明白上面的内容吗?请你把它贴在写字台

  前,每天做到哪项,就在哪一格里奖励自己一只漂亮的眼睛,下个星期请你

  己画一个表格,提醒自己,一直坚持到期末,看看谁的成果多。

小学说课稿 篇2

  一、 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圆柱的认识》一节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十二册二单元的第一小节p10-12。它包括圆柱的高、底面以及其半径、直径,圆柱的特征、圆柱的侧面及其展开图。教材首先从生活中常见的圆柱实物抽象概括出它的几何图形,然后再研究它的特征以及各部分的名称,圆柱的侧面展开图则放在后面。

  本节知识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圆柱,深入研究并掌握研究立体图形的方法之后呈现的,它是学生进一步研究圆柱的基础知识。

  (二)教学目标:

  1、认识并能指出圆柱的底面及其半径、直径、高、侧面。

  2、认识并绘制圆柱的几何图形。

  3、掌握圆柱的特征、能列举生活中的圆柱形物体,并能根据图形名称,再现它的表象。

  4、归纳圆柱的特征,圆柱侧面图与圆柱的关系。

  5、经历探究过程,体验学习的乐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重难点:

  1、圆柱的特征及各部分的名称,圆柱的侧面展开图。

  2、圆柱的特征及侧面展开图的运用。

  (四)课前准备:

  教具: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形实物若干,制作投影片。

  学具:长方体、正方体、盒子各一个,圆柱模型一个。

  二、说教法。

  新课标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勇于表达。因此,在教学中,我将采用“生疑——探究——释疑”的方法,积极为学生创设一个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主动参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从而解决问题。

  三、说学法。

  在学法指导上,我让学生通过观察、摆弄实物,并同长方体、正方体实物对比,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我在本课的导入上,就抓住了儿童的这种思维特点。我先将准备好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实物放在讲桌上,提问:“你们能将这些物体分类吗?”学生会及时回答:“能。可以分成长方体、正方体、圆柱。”

  接着我让一名学生上前分类。这时,我不失时机地指出:“像罐头盒、茶叶盒、药瓶这些物体,它们的形状都是圆柱体,我们简称圆柱。”然后,我让学生从学具中找出圆柱,看一看、摸一摸。初步感知圆柱的特征。最后我根据实物抽象概括出圆柱的几何图形。提问:“实物与几何图形有什么区别?”这样将实物与几何图形对比,能帮助学生形成圆柱的概念,并加深认识。

  接着,我向学生提出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以前我们研究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你们能自己研究圆柱有哪些特征吗?”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就会被点燃,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

  (二)观察操作、探究新知。

  数学逻辑性强,教学中要体现循序渐进的原则,注重学生的操作实验。在教学本节知识时,我将为学生创设一个观察、操作、交流的空间,让他们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主动学习。

  1、探究圆柱 的特征。

  我先投影几个问题:

  ①圆柱有几个面?每个面有什么特征?

  ②同长方体、正方体比较,圆柱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然后,让学生取出自己的学具,通过看一看、摸一摸等直观方法,并同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进行对比,研究圆柱的特征。再让同桌的两个同学相互交流探究的结果,做到互相启发。最后指名汇报,并完成板书。提问:“圆柱的高有几条?”最后,让学生画出圆柱的底面半径、直径和圆柱的高,指出它的底面和侧面。加深对圆柱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

  1、探究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我投影问题①:

  将圆柱的侧面沿一条高剪开,并把它展开,会得到一个什么图形?

  先引导学生猜想,再让学生动手操作,验证自己的猜想,最后指名汇报,总结。

  投影问题②:

  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之间有什么关系?

  先让学生四人一组讨论,操作验证,并归纳本组讨论结论。然后分组汇报结果并板书。

  提问:“除了会得到长方形,还可能得到什么图形?

  “可能得到平行四边形吗?”

  (三)尝试运用、激活思维。

  为了让学生对知识进一步深化,我精心设计了练习题。我在设计练习时,力争体现出层次性,让每个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得到提高。

  1、基本练习。

  ①辨认圆柱的几何图形。

  ②测量圆柱实物的底面直径和高。

  ③一个圆柱高5cm,底面半径2cm,将它的侧面沿高剪开,展开后得到的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通过这三道题的设计,训练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2、拓展练习。

  ①一个圆柱的高是底面直径的π倍,那么将其侧面展开会得到一个( )形。

  ②一个圆柱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6.28cm,这个圆柱 的高和底面半径分别是多少?

  通过这两道题的设计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3、思考题。

  为了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对学习永远保持旺盛的兴趣,我在每节课上都会设计一道思考题。这节课的题目是:将一个长6.28cm,宽3.14cm的长方形硬纸片做成一个圆柱,有几种做法,它的高和底面半径分别是多少?(接头不算)

  此外,练习是要“讲”与“评”上下功夫,重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讲解能力训练。thank

小学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美化家园》是人教版《品德与生活》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四课的内容,这一单元设立了“我们的大地妈妈,花草树木点头笑,我和动物交朋友,美化家园”四个主题,旨在让学生建立初步的生态意识,重视自己生活的环境。而《美化家园》这一课从学生生活出发,引导学生懂得合理妥善地处理垃圾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初步知道如何进行垃圾分类,并在生活中身体力行,开展变废为宝的环保活动,为美化家园,保护环境尽自己的一份力。本课分两课时进行,第一课时主要从学生现实生活出发,引导学生懂得如何妥善处理垃圾,并在生活中身体力行,建立初步的环保意识。第二课时是让学生大胆地想象创造,变废为宝,美化家园,进一步深化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说设计理念

  我们生活的环境日趋恶劣,资源开发贫乏,环保已成为全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而环保意识已成为衡量一个民旅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如果学生从小就能培养起牢固的环保意识和保护环境的习惯,则有利于提高我们全民族的素质,有利于环境的治理和资源的保护,也有利于学生科学意识的培养和道德水平的提高。心理学家罗杰斯坚决反对硬性灌输和机械训练的做法,主张建立一个从儿童实际出发,重视儿童参与、体验,激发儿童内在情感的道德教育氛围。因此,在《美化家园》的教学设计中,我通过让学生“走向社会进行调查实践、收集资料、动手操作”等活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发现探究和创新能力,充分体现学生的主题作用,有效地使外部学习活动内化为学生的道德认识,产生道德行为的内驱力。

  三、说设计思路

  (一)、引情激趣,启发参与

  正确的道德认识要以情感为基础,良好的道德动机要用情感去激发,自觉的道德行为要用情感去催化。因此在品德与生活课的教学中,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是十分重要的。上课伊始,我让学生欣赏秀丽的焦作风光,让他们体验到大自然的美,随即又插播“布满垃圾,令人发呕的小河;遍地果皮纸屑的街道”的录像。这样,通过直观形象强烈地刺激了学生的各种感官。在对比鲜明

  的视觉效果影响下,自然而然地生发出两种不同的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学生探究、调查垃圾来源的兴趣,奠定培养学生保护环境这一道德行为。

  (二)、重视实践,增强体验

  儿童道德素养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他们生活的教育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道德情感。所以,课前,我组织学生围绕“垃圾从哪儿来,对我们生活育哪些影响?”这一问题,让学生走进社区、工厂、街头巷尾等地分组进行调查访问活动,在活动中,学生合作探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记录。如:拍照、观察访问、统计数据等。在调查访问中,学生们

  通过自己亲身体验,对他们所关注的环保这一问题就会有更直观的印象和更深入地了解。课堂上,各小组汇报各自的调查情况,如:机动车尾气排放调查组,城区垃圾站调查组,街头巷尾调查组的代表出示各种照片、数据资料、文字记录等方式汇报调查结果。我也适时出示自己收集的资料,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并进行点拨、引导,通过课堂上的交流讨论,学生逐渐认识到生活中大量的垃圾是由我们这些生活在社会中的一个个具体的人制造的,当然也包括自己。而垃圾的产生不仅给人们带来视觉污染,而且影响环境卫生,造成水污染、大气污染,间接地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

  (三)、图文并茂,游戏内化

  本环节设计旨在让学生初步知道,如何进行垃圾分类,并在生活中身体力行,形成一定的环保意识,突破重、难点,该环节我分三步进行教学。

  l、联系自我,反省自身

  当学生对垃圾来源及对人类的影响有了一定的认识后,我趁此提出:人类每天都在制造垃圾,我们该如何处理垃圾呢?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无所顾忌地说出自己在环保方面的得与失,将品生课程与儿童自身生活紧密联系,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不乱扔,不乱倒垃圾的行为规范和准则。

  2、形象讲解,增长知识

  学生在反省自身时,会提出这样的困惑:如何对垃圾进行分类呢?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我出示了形象直观的垃圾分类及其处理办法的图文资料,并结合资料为学生介绍垃圾可分为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和有毒有害的垃圾三大类。可回收垃圾指纸类、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等,能被人们再生利用的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指果皮、饭菜余渣等不能再生利用的垃圾,它们可填埋、堆肥。而有毒有害垃圾指电池、水银温度计、油漆桶、药品等含有化学成份对环境造成危害的物品,要进行综合处理,但由于我国处理垃圾能力低下,垃圾处理的方式一般都是填埋、堆放或倾入江河湖泊,据统计,每年全国固体废弃物堆产量达60亿吨,占地2万多公顷,更有甚者一节小小的五号电池能污染2平方米的±壤,虽然我图地大物博,但垃圾却在和人类争土地。这样通过直观、形象的图文资料及数据展示,不仅把知识化难为易,而且震撼了学生的身心,促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初步懂得如何对垃圾进行分类,建立环保意识。

  3、游戏体验,品质内化

  游戏是低年级教学的重要活动,它不仅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气氛起作用,更是对教学目标的达成起重要作用。于是,我设计了一个“把垃圾送回家”的游戏,首先我出示用纸箱做成的分类垃圾箱模型,摆放在讲台前,再发给学生一些卡片,上面写着生活中常见垃圾的名称,如废纸、饮料瓶、果皮等,让学生有次序地把自己手中的“垃圾”送回“家”。最后让其他学生检查垃圾是否真正地回到了自己的“家”。此游戏活动促使学生动手、动脑对垃圾进行分类,并且有效地指导了学生的道德行为,使保护环境这一道德品质得到进一步内化。

  (四)、想像创造,升华情感

  想像是创新的孪生兄弟,没有想像,就没有创新,原来丢弃无用的垃圾,如果人们能发挥想像,把它们打扮一下,处理一下,它们不仅会变成我们生活中有用的物品,而且还美化了环境,减少了资源浪费。因此,我以诱导启发的方式,分三个环节来激发学生进行想像创造,开展变废为宝的实践活动。

  l、作品展示,启发想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创造的动力。对于天真、好奇的孩子来说,直接让学生想像创造,学生会觉得麻烦,难适应,往往容易挫伤孩子创造的欲望。因此,我先展示一些利用废品所做的`小摆设,如饮料瓶做的花篮,用树叶或碎布做的贴画等,通过展示让学生感受到插上想像的翅膀废物也能变成宝,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创造欲望。

  2、合作创造,变废为宝

  “众人拾柴火焰高”、“人多计谋广”,我运用小组合作的形式,组织学生在小组内利用教师为他们准备的各种废旧材料进行再创造活动。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动手能力,又培养了与人交往的能力。学生们先自由结合成小组,确立组长,定下创造主题,然后组长根据组员的不同兴趣和爱好分配任务。这时教师要巡视指导,对有困难的小组适时点拨、指导,真正起到“扶”的作用。在学生自由创造的同时,我播放一段轻音乐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开拓思维的想像力;同时也给学生带来创作的灵感。

  3、交流展示,升华情感

  孩子的思维是独特的,他们所想的,所做的,有时候连我们大人都感到惊奇。原本丢弃的垃圾在孩子的手中变成了一件件充满童趣、稚嫩的作品,也许有些作品还很粗糙,但各有自己的闪光点,作为教师我要及时的给予肯定和表扬,使学生产生成就感,增强参与活动的信心。课堂上,我争取让每组代表都来介绍本组作品的设计意图,在交流展示中,学生不仅品尝到了成功的快乐,

  而且深化了自己的环保意识和生态意识。

  五、说总结语

  当学生还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时,我在悠扬的乐曲中娓娓道出本节课的总结语:“同学们,要让大地绿起来,要让天空蓝起来,要让鸟儿唱起来,要让环境好起来,我们要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老师相信,只要每人献出一点爱,我们的家园将会变得更加美丽”。这一段结束语用美好的语言激发了学生对生活环境的向往,对于深化主题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六、说板书设计

  低年级学生注意力分散,根据这一特点和本课内容,我设计了这样的板书:

  美化家园

  从我做起

  这样的板书不仅简单明了,重点突出,而且能给学生以强烈的警示:美化家园,人人有责,促使学生把课内所学拓。

【小学说课稿】相关文章:

小学体育说课稿02-17

小学美术说课稿06-11

小学优秀说课稿11-08

小学《赵州桥》说课稿12-06

小学英语说课稿07-05

小学说课稿11-05

小学篮球说课稿11-04

小学音乐说课稿11-04

小学音乐说课稿03-16

小学美术说课稿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