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学心得>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心得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心得

时间:2022-05-28 14:47:21 教学心得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心得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心得1

  前言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心得

  小学科学是关于自然规律的学科。在科学实验的教学中,要转变旧的传统教学观念,尊重、信任学生;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采取开放式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创新;要走出课堂,鼓励学生开展课外活动,给学生展示自我和体验成功的机会,让学生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和追求者,也让课堂绽放生命活力。

  小学教育是人的基础教育,在小学的各课程中,科学这一课程学习的知识不同于其他课程,它是关于自然规律的学科。“儿童的思维来自于对世界的好奇与惊诧”,而科学实验课恰恰就是引导学生探究自然奥秘的场所。因此,在科学实验课教学中不仅要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还需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以及农村小学目前基础条件相对薄弱的特点。基于小学生怎样才能更好的开展小学科学实验课,本文从小学生生理特征心理特征和,为开展农村小学科学实践活动课。下面我就自己的几点做法和体会进行论述。

  一、实验内容要充满趣味性

  传统的科学课程教学往往是教师演示,学生观看;教师讲结论,学生背结论。这种违背教学规律的教学,学生没有兴趣,效果也不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为学生创设一种易于自主探究的环境,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主动探究、去发现。例如,在学习物体热胀冷缩的性质时,教师在课堂上提出:到了夏天自行车车胎打足气,停放在阳光下,时间长了就会爆胎,这是为什么呢?我们知道在孩子的内心深处,每个人都想证明自己是一个实践者和发现者。于是学生在教师提供的材料面前积极动手操作,有的学生做了用热水把瘪乒乓球给鼓起来的实验;有的学生做了钢球通过小孔的实验,这些证明了气体、固体也同样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二、实验方式要注重探究性

  小学科学实验课是“假设验证认识再实践检验”的过程。也就是先进行猜想假设,然后自己去动手验证,在验证的过程中要充分调动自己的感官和经验去发现问题、解释问题和解决问题,最终在老师的引导下客观的得出结论和规律,然而规律是必须要能回到实践中进行检验和运用的,这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指导学生再次进行“规律迁移”和“规律改造”。例如,在《磁铁》实验中,当学生看到电磁铁能把铁质的东西吸起来,他们根据自己的阅历知道电磁铁的这种特性叫做磁性。这是我就将所需材料提供给学生并提出两个问题:①电磁铁的磁性是否有强弱之分?②请证明你对第一个问题的猜想。③恭喜你进入到第三个问题,那么磁性的强弱会与什么因素有关呢?猜想并证明你的猜想。④生活中哪些地方体现了对磁铁的应用。通过类似的方法让学生做知识的追求者和发现者,这样不仅能上好科学实验课,更能极大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也为以后更好的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小学科学教材中实验部分大多为探究性实验,以促进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探究性实验是指人们在结果、现象未知的情况下通过实验设计去探索,进而获得结论,而在探究中往往有新发现,因而指向性不强。在实验中应鼓励学生大胆探究,坚持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当学生得到不同的实验现象与结果时,我们就帮助学生,一起分析导致差异的影响因素,从而培养学生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同时又培养他们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如教授《简单的电路》时,我先让学生猜想假设,尝试用一个灯泡、一个小灯座、2根导线、1个电池盒和1节电池要怎样连接起来才能使灯泡亮起来。学生开始分组合作进行实验步骤的设计、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实验过程的记录、实验结果的心得汇报。通过展现各组实验的差异性,我进行引导性提问,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去解释产生差异的原因以及解决方法。最后,我把影响实验的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写在黑板上,作为实验的操作规程或注意事项准则,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以避免下次实验的失败。

  三、实验材料要追求多样化

  教师主要是引导学生去探究科学的规律,如果一趟科学课只是光靠一张嘴巴讲、几根粉笔是远远不够的,在课堂上要充分利用学生的感官与思维去观察、用学生自己的双手去体验、用自己的'思维去研究、通过实验观察的现象去心得。学生的脑海里存在各种各样的想法,教师应该为学生验证自己的想法提供多种多样的材料,材料的收集可以充分利用实验室已有的器材,也可以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去寻找材料验证自己感兴趣的猜想。

  1、合理利用小学科学实验室器材,因为它是与教材配套,而且非常适合分组实验。

  2、充分利用学生的资源和力量,在每上一个单元前,教师应该开出一张科学实验课所需的清单,让学生提前去准备和收集实验课上所需要的材料。

  3、在前两种方法学生无法准备的材料时应该由教师负责为学生收集。通过这三种途径准备的材料全部汇集起来,更能体现科学实验的多样性。随着学习的深入,实验室的实验器材也会越来越丰富,对学生的探究学习会起到更大的帮助。

  四、实验形式保证开放性

  实验方法的开放性要充分利用实验室的资源开展一些生动有趣的科学实

  验。如在《小孔成像的原理》、《制作小杆秤》、《搭建不倒的“高塔”》、《制作正方体结构》、《拓印树皮》、《制作“桥”》等这些学生具有一定认识的课题中,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前提下,让他们自主的运用已有的材料去制作,并发现和解决问题。学生实践的过程、途径、方法各不同,这些独具个性的经历和体验远比教材中现成的结论更重要、更深刻。

  实验空间的开放性小学科学实验课的场所并不仅仅局限于学校的实验室,

  科学教师可以根据学校周边的实际情况,将学生探索活动的空间搬到大自然中。因为学生要认识探索的就是大自然的秘密,所以要大力提倡科学课回归大自然,做到室内外结合、校内外结合。如在教授《观察各种生物》一课的时候,就可以组织学生在校园内外进行观察实验。学生通过自己选材、捕捉、观察和记录,就会对相关生物有个更加深入和直观的认识,从而“摘”得科学的果实。

  五、实验实施要提倡小组合作化

  科学实验教学倡导合作性式的学习方式,由于学生彼此间存在知识、习惯、心理、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因此需要教师有意识的合理搭配,使实验能力强的学生得到更大进步,同时也使实验能力相对较弱的同学,得到及时的辅导和帮助,如果再能开展小组比赛,就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结语

  小学科学实验课是一种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共同累积,既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导,也需要学生们的积极参与;既需要教师的“放手”,也需要学生的“紧随”。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始终把突破实验教学重难点、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实验教学方法的创新三者牢牢相结合。这样,科学实验课就会发挥其瞩目的成效。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心得2

  实验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动脑思考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做出科学表述总结的能力。从教小学科学课程的第一天起,实验培养的目的就时时记心里。便开始从教科学(以前叫自然)的我,或者领悟能力太差,或者教学技巧不足,直到最近两年才真正领悟了实验教学的魅力,才明白实验的课堂同样是以学生为主体。

  自从教以来,对待工作绝对是勤奋负责,我所教的科学可以说年年在镇里名列前茅。可是我知道,那是自己付出了太多心血,太多时间的结晶。同时我心里也明白,无怨无悔的'付出与学生的表现并不成正比,问题出在哪里呢?

  认真审视自己,我发现,自己完全把自己当成了“保姆”,孩子们已经不小了,他们完全有能力研究完成实验操作,而我却一直做着越俎代庖的“傻事”。

  我想,许多年轻的老师一定和我一样犯过同样的错误:生怕学生想不到,生怕学生做不好,生怕学生不会观察和分析,课堂上一遍又一遍的讲,一遍又一遍的强调。累得嗓子都哑了,还是执迷不悟!事实上你所操作的只是你的想法,孩子们未必和你想的一样。而你所强调的,仅仅是你看中的,孩子也未必就接受。于是,你会发现,尽管操作中你强调了好多次,可孩子们操作时仍然会出错。因为,你没有把他们“放在眼里”。

  就拿这节《怎样使杠杆尺平衡》的实验教学来说吧。学生操作前,我把实验步骤讲解,重点部分强调,之后边演示边强调。学生开始试验了,我却发现有好多同学还是把螺钉方向装反了,(我没有批评而是静静在一旁观看)不过学生发现这样杠杆尺转动不灵活后自己又调了过来。还有我演示的时候只在左右边的一个挂钩上挂钩码,而学生则给我展示了左右多个挂钩上挂钩码杠杆尺平衡的情况。从而将实验进一步深入,经过反复试验,学生总结出杠杆平衡的规律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乘以钩码数=支点到动力点的距离乘以钩码数;另一种是支点到一个阻力点的距离乘以钩码数+支点到另一个阻力点的距离乘以钩码数…=支点到一个动力点的距离乘以钩码数+支点到另一个动力点的距离乘以钩码数…这节实验过后,好多同学都爱追着问我老师哪天还上实验课啊?

  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谨记你强调的操作,然后就能熟练地对实验进行操作。但是,这并不重要,要紧的是他知道怎么做。这节课他才是主人公,他应该有能力对错的操作进行判断与改正,应该有能力对实验操作进行自主研究,应该有能力对实验的现象发表自己的见解。

  实验课,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自己力争做个优秀的引导者,让绝大多数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实验的研究中,相信他们也会感受到实验操作中研究问题的吸引力。铭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这样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强了,对于有科学研究价值的实验课堂,大多数孩子都会发自内心地喜欢上。对于教师来说,课也会上得轻松,所谓“一举两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