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学心得> 教学随笔心得

教学随笔心得

时间:2022-11-06 16:41:16 教学心得 我要投稿

教学随笔心得

  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大家对随笔应该都不陌生吧?随笔是散文的一个分支,是议论文的一个变体,兼具议论和抒情两种特性。为了帮助大家更多的了解随笔,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学随笔心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随笔心得

教学随笔心得1

  幼儿年龄特征,这个似乎人人都耳熟能详的问题,称得上是幼儿教育的ABC。但从当今幼儿教育的实践来看,这个老问题并没有真正得到解决。违反幼儿年龄特征的行为经常在家庭教育中出现,就是专门从事幼儿教育的老师,也常常无视孩子的年龄特征,对孩子施加各种压力,“拔苗助长”的情况也很突出。

  家长和教师往往不自觉地把成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强加给孩子,没有照顾到幼儿的年龄特征。不少孩子挨打受骂,屡遭委屈,其实并非他自己出了什么问题,而是成人不了解或者忽略了他的年龄特征。因此,成人在教育中要用心探索幼儿年龄特征。

  一、身心发展渐进的特征

  幼儿身心的发展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而成人往往希望一步到位。如果孩子一时做不到,就会遭到批评,甚至打骂,这是很不公平的。

  半岁以后的孩子开始怕生,怕生也是一种年龄特征。但是,孩子怕生的心理弱点是可以经过耐心教育和训练得到克服的。有个女孩子已5岁多了,因搬家换了幼儿园,妈妈接送她走过幼儿园门口时,让她向门卫张爷爷问好,她总是不出声,她妈妈没有责怪她,而是自己带头向张爷爷问好。张爷爷微笑着作答。女儿只是偷偷地看看他。后来妈妈问女儿:“你怎么不叫张爷爷呢?”她小声对妈妈说:“我不认识他嘛,以前又没见过他。”妈妈说:“我也没有见过他呀,从现在开始认识不行吗?”女儿对着妈妈的耳朵悄悄地说:“我害羞!”妈妈对她说:“你不叫他,他怎么知道你想和他交朋友呢?”后来,妈妈不去催促他,很耐心地等待她叫人时刻的到来。又过了几天,母女俩见到张爷爷在园门回扫地,还没等妈妈开口,女儿就已脱口而出:“张爷爷早!”孩子终于有了信心和勇气,自己克服了怕生、怕羞、怕叫人的心理障碍。孩子的脸上也流露出高兴和满足的神情。可见,只要成人不随意责怪幼儿,有耐心,沉得住气,孩子的心理弱点是能够经过教育、培养得到克服的,千万不要拔苗助长。

  二、认识活动直觉的特征

  幼儿的思维依靠直接的感知觉。而成人靠理性思维,凭逻辑推理。成人往往认为这种差别是孩子犯“错误”造成的。实际上,是成人忽视了幼儿认识活动直觉的特征,孩子遭了冤枉。

  比如,有位老师问孩子:“是飞机飞得快,还是汽车跑得快呢?”她认为飞机比汽车快是常识,而孩子偏偏答道:“汽车跑得快!”老师生气地批评孩子:“你这是怎么回事,当然是飞机快!”孩子也不让步,涨红了股争辩说:“就是汽车快!我坐在汽车上,看见窗外的树飞快地往车后跑,看看天上的飞机,走得好慢,汽车就比飞机快!”孩子靠自己的直接知觉来判定谁快谁慢,他的年纪小,还没有发展到用理性思维的境界。成人对飞机快还是汽车快的认识是怎样得来的呢?是通过间接的认识,比较两者不同的速度推理得来的'。成人应该理解孩子的年龄特征,不可以把成人的思维方式强加给孩子。孩子只能慢慢长大,循序发展。要求过高,盲目催促孩子快快长大,是错误的。

  三、认识片面的特征

  看问题片面,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这也是幼儿的年龄特征之一。可是,由于成人自己对幼儿这种年龄特征的无知,常常为此而责备、委屈孩子。

  有一位妈妈常常对孩子说:“乖孩子,多吃点饭,快快长大。”一场有趣的对话开始了。孩子:“妈妈,你和我一起上幼儿园好吗?”妈妈:“不行,妈妈太大了,老师不要的。”孩子:“那好吧!等你变小了,我再带你去幼儿园。”妈妈:“妈妈怎么变小呢?”孩子:“那你每天少吃一点饭,不就变小了嘛!”在孩子的眼里,事情很简单,既然多吃饭能长大,那么少吃饭就会变小。他既不想离开妈妈,又想去幼儿园,由此萌生了一种想法;“如果妈妈能由大人变成小孩,和我一起上幼儿园,该有多好!”孩子片面看问题正是这一年龄特征的表现,是童真的流露。成人在和孩子沟通时,要善于引导他,教他从多个角度去看问题。

  四、好动的特征

  幼儿好动,也是一种年龄特征。这是孩子身心处于急剧发展中的客观需求。有的家长和教师很不理解孩子的这种特点,甚至讨厌好动的孩子。他们常在嘴边带一些口头语:“别去动”、“不要乱跑”、“别摔了”、“两手放好”等等,故意压制孩子。这是违背幼儿天性的,说得重一些,是对儿童权利的严重侵犯。

  有这样一幕:早餐前,老师带孩子到院子里去活动。她发现一个小男孩在“捣乱”,便走过去一把抓住这个小男孩的手臂不放。然后,她继续去指导其他孩子活动,她走到哪里,小男孩只好跟到哪里。那位小男孩起先还企图反抗,但怎样也挣脱不了老师的手,慢慢地他也只好顺从了。小男孩手里原有一根跳绳,他这天被安排参加跳绳活动,眼见参加跳绳活动没有希望,他把跳绳也扔在地上了。晨间的20分钟活动时间很快过去了,这位天真活泼的孩子却没有机会参加活动。我们成人是不是应该宽容一些,让可爱的孩子展开翅膀自由地飞翔?家长和教师不要过多地干涉孩子。满足孩子好动的需要,也许会少出现一些“小胖墩”、“豆芽菜”、“小眼镜”,多增加一些健康儿童;使我们的新一代少一些呆板,多一些创造性。这不是天大的好事吗?

  五、不善表述的特征

  幼儿时期,儿童自我意识和语言能力的发展都不够充分,他们自己心里的感受嘴里说不出来。不善表述是幼儿年龄特征之一,教师和家长应充分理解并加以尊重。

  例如,有一位女孩平时表现很不错,一天集体做操时,外班的一位老师发现她没有认真做操,还去干扰别的小朋友,就让她出列,站到场边上。可是,操做完了,也无人理睬这个孩子。本班的老师并未被告知,也没有发现班上少了个孩子。过了好一阵子,门卫才发现了她,把她送回班上。这件事使这个快乐的小女孩的情绪一下子变得低沉起来。妈妈问她:“发生了什么事?”她说:“没有什么。”其实,她只觉得心里难受,但是自己也弄不清楚,更说不出来。妈妈又向她班的老师打听,也问不出是什么原因。后来,妈妈多次耐心地和她会谈,她才说:“X老师不喜欢我!”妈妈对她说:“不会的!”但是,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后来,妈妈只好将孩子情绪变化的情况告诉了这位老师。这位老师早已忘记了这件事情,她向家长表示了歉意,答应对孩子做做工作。第二天,老师在路上碰到了这个女孩,对她笑笑,又摸摸她的头,这位女孩子也对老师笑笑,快活地跑开了。从此,‘乌云”从孩子的脸上一下子消散了

教学随笔心得2

  抽屉、床铺乱作一团,学习上得过且过,体育锻炼能偷懒就偷懒,遇到一点不如意的事情就推卸责任、寻死觅活……有这些毛病的孩子真的挺不少,或许因为成绩还不错,就一白遮百丑的被忽略了,或许因为有的家长秉着一种我的孩子我只要他快乐就行了的教育理念而视若罔闻。

  一个连自己生活起居都不能合理规划的孩子,一个对自己的学业未来都不在乎的孩子,一个对自己身体健康都不重视的孩子,一个连自己生命都不珍重的孩子……以后面对人生路上的种种诱惑、困惑、挫折又如何平稳度过?何谈快乐?毕竟他不能一直成长在我们的庇护之下,用发展的眼光去看,他终究要去面对社会、面对生活。那么作为家长、作为班主任老师,我们到底要培养怎样的孩子?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就是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其中责任担当这一素养对今后人生的走向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培养孩子的责任与担当更是家庭教育重中之重,毕竟在学业上走到金字塔尖的人是少数,但每一个人都要承担起自己、家庭、社会的责任。认识到了责任担当的重要性,我们就要好好考虑一下该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担当。

  责任——始于承担家务。如果说责任感是“知”,有担当是“行”,那么有责任担当就是知行合一。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我们都听说过“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这句话,它指的`是更重视基础教育,更多关注孩子。有些家长误解了苦与乐的概念,以为孩子要娇生惯养,不能受委屈,所以尽可能满足孩子的要求。有些父母或者长辈包揽一切家务,不舍得让孩子分担,甚至直接说“做饭、洗衣、打扫卫生都不是你的事,你的任务就是学习”。久而久之,孩子失去了作为家庭一员应该承担责任的意识,慢慢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他人感受的思维方式。一个只考虑索取而不考虑义务和责任的人,长大后如何能够获得需要的资源?

  哈佛大学曾做过一项长达二十多年的跟踪研究,这个跟踪研究的结果有点惊人——爱做家务的孩子和不爱做家务的孩子相比,成年后的就业率为15:1,犯罪率为1:10。看到这个数据,我们该明白不让孩子做家务到底是不是为孩子好了?

  让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不要觉得他还小,在父母眼里,孩子多大都还是个孩子。有分担才有分享,今天若有过多的不忍,明天就有太多的无奈。在家庭中就知道主动分担责任的孩子,才会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责任担当——走向健康人生的基石。无论我们对孩子的未来有何种愿景,一定都会期待他们拥有健康和快乐。那么,一个人健康的标准是什么?仅仅是没病吗?健康不止是身体健康,也包括心理健康。我们可以从四个方面去评估心理健康情况:悦纳自我、悦纳他人,这是人际关系层面;乐于工作、接受改变,这是人与环境层面;主动协调情绪、拥有健康人格,这是人的内部层面;智力正常、行为符合年龄特征,这是外显层面。责任担当就体现在从内在人格到生活表现、人际关系处理与人生目标定位上,可以说是身体健康的动力源,也是心理健康的奠基石。

  《我是演说家》这档节目中,马丁有一段关于责任的演讲:我也问过自己,责任是什么?责任是家长在孩子陷入迷途时的无私守护;责任是你的家庭和你的爱人面临困难时的勇敢担当;责任还是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面临危难时的挺身而出。责任可以很小,也可以很大。我一直坚信,如果一个人,不愿意对小家负责,他也就无法对大家负责,根本不可能对国家负责。

  作为父母老师要培养孩子的责任与担当意识,不仅要让他们着眼于当下做好小事,还要学会着眼于未来有追求,去谋划,付出心力,为自己的美好未来负责。首先,积极归因,多赏识孩子。比如在学习心理指导中,将个人考试失败归因于努力不够等不稳定的、可控的因素,就能够有效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其次,强调知行合一。比如面对晚上熬夜、早上赖床、爱玩手机等问题时,我们可以采用“协商、行动、评估”三步走,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从而形成担当意识。最后,要培养孩子直面现实,进行抗挫修炼。正所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没有痛苦就没有成长,孩子也应当勇敢面对成长中的各种历练,学会化解各种危机,这样才能更好的走向美好的人生。

  “老师,你跟他说,他现在根本不听我说,说得多了还甩脸色,他就听老师的。”希望以后这样的电话可以变成“老师,你说我们该想个什么办法一起来解决这个事情呢?”家校合力才是对孩子最智慧的教育,培养一个有责任担当的孩子是家庭和学校共同的责任。但孩子的健康成长却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幸福,更关系着中华民族的未来和希望,让我们期待家庭、学校、社会形成合力,共筑孩子们拥有美好的未来!

教学随笔心得3

  如何提高学生习作水平,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都感到头痛,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教育,在现实中我时常思考学生习作水平提高的问题。现将有关情况与诸君讨论。

  一、平时多组织学生阅读优秀的作品,从优秀作品中吸取养分。

  平时加强对学生阅读优秀作品的引导,组织学生平时对优秀作品的阅读,这种方法对于学生习作提高是立竿见影的。要提高学生的习作从阅读别人的佳作开始,接着开始模仿,形成自己的个性。尽可能的让学生多读名著,在看内容的时候,更要留意一些精彩片断和词语。同时关注优秀作品中的表达方式方法,并把它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看得多了,就能更好地发挥出来。

  二、平时多练多写,并留心观察生活中的微小细节。

  坚持让学生每天都写,如果可能话,每天写几次。你写得多了,也就写得好了。学习如何习作和其他的学问道理是一样的,熟能生巧。写写你自己,写写日记、周记、读后感等。全情投入,练得越多,学生的习作水平就提升得越快。生活处处有精彩,让学生的笔留下生活的点点滴滴。养成善于观察的`好习惯,把观察到的情况用笔记录下来。这样在习作中就积累了相当的素材,等要用的时候,就会像长江之水连绵不绝。

  三、注意写作开头和结尾。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在习作中要认真指导学生的习作开头,让学生在习作良好的开头中引领习作的顺利铺开。开头和结尾是习作的重点。特别是开头。如果你不能在故事的开始就吸引读者,那他们就很难有耐心把整篇习作读完。所以投入更多的时间去考虑怎么写好开头,读者一旦对你开头感兴趣,他们会想知道得更多…写好开头后,再弄一个精彩的结尾,这会让读者更加期待你的下一篇佳作。是的,开头和结尾就是文章中的龙头凤尾,认真地对待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总之,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还有很多方法,今天我只是从自己平时的教学生活中总结一点自己的看法。同时也是对自己的鞭策。

教学随笔心得4

  一、用悬念导入

  在导入新课时,教者巧设悬念,精心设疑,创建“愤”、“绯”情境,使学生有了强烈的求知欲望,能促使学生自觉地去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使情、知交融达到最佳的状态。例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老师先写出一个数“321”,问学生这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经过计算后,学生回答:“能!”接着老师让每个学生自己准备一个多位数,先自己计算一下能不能被3整除,然后来考考老师,每个同学报一个数,看老师不用计算,能不能迅速判断出哪些数能被3整除,哪些数不能被3整除。这时,教室里气氛十分活跃,大家似乎都想来考倒老师。但老师对学生所报的多位数都能快速准确地判断能否被3整除,学生们感到十分惊讶。接着,老师进一步质疑:“你们自己不用计算,能准确地一眼就看出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吗?”学生们一个个摇摇头,都被难住了。此时,掌握新知便成了学生们最大的愿望。

  二、巧用迁移

  数学学科的特点是逻辑性、系统性强,新知是旧知的发展和深入。巧用旧知导入新课,常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在教学“认识几分之几”时,老师先给同学们讲一段“孙悟空分月饼”的西游记故事。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路上遇到一位卖月饼的老爷爷,望着那香喷喷的月饼,孙悟空和猪八戒谗得直流口水。老爷爷说:“你们要吃月饼可以,我先得考考你们”。他拿出四个月饼,说:“四个月饼平均分给你们俩,每人得几个?”两人很快答出。然后又拿出两个月饼平均分给两人。最后他拿出一个月饼问:“一个月饼平均分给你们俩,每人得几个?”悟空和八戒回答说:“半个”。那么半个用一个数表示怎么写呢?这下便难住了悟空和八戒。这里利用学生们喜爱的西游记故事,很自然地从整数除法向认识分数过渡,利用旧知做铺垫,过渡到新知。真正做到了“启”而能“发”,激起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三、借用教具导入

  儿童的世界是独特的。教学伊始,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熟悉的事物、图画等教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应用数学能力。例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先出示红领巾、五角星、学校的多边形花池等实物图,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来寻找角。在教学“比的意义”时,老师出示一面国旗,满怀激情地说:“同学们,今年10月1日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5周年。这是一面国旗,它的长是3分米,宽是2分米”。然后再引出比的意义。这里,既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师生共同营造出无比自豪的“愉悦”氛围,同时,美丽的国旗也使学生受了艺术美的熏陶。

  当然,新课的导人方式还有很多,如讲故事。猜谜语、做游戏、听音乐等。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一切都要围绕一个目标,那就是为学生学习新知创造一个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愿学、善学、乐学。

教学随笔心得5

  回顾历史是为了把握现在并展望未来。今天我们讨论“更新观念”究竟意味着什么呢?在这里作一些概括,提一些建议供大家参考。

  “更新观念”首先要提倡用生态观来研究幼教发展的规律。生态观的一个重要观点是可持续发展,幼儿教育要在生态文明中发挥作用,为建设生态文明作出自己的贡献,就必须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积极主动地自我发展。

  幼儿教育怎样做到可持续发展?我们认为,应根据生态观把幼儿园建成教育生态系统,具体地说,将课程教育与园务管理结合起来,处理好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使之相互促进,产生整体效益。教育生态系统具有开放性,能随时有选择地接纳外界的信息并使之成为自我发展的营养。这里并不提倡大家套用教育生态系统的结构,而是建议每个幼儿园,小至几个班的园所,大至十几、几十个园的集团,从各自的实际出发,总结办园经验,努力建构园本课程,把课程教育与园务管理融为一个整体,使园务管理更有效地为课程教育服务。

  怎样建立教育生态系统?我们认为,应认真研究本园课程和园务管理工作,把研究与日常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把日常保教及行政管理当作研究工作来做。实践证明,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了研究,就会产生一种发展的能量,形成自我发展机制,从而促进

  幼儿园产生一种不断追求新发展的内在需要。这一点说明教育生态系统的运转和发展能量来自系统中的集体智慧。

  在构建教育生态系统时要重视创立幼儿园文化,因为幼儿园文化是教育生态系统的核心,是幼儿园的品牌形象。幼儿园文化是由幼儿园的全体成员认同的'价值观念、情感态度、伦理道德、行为准则和习惯传统等凝聚而成的一种精神力量。这种文化在幼儿园内部对全体员工和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陶治作用,能增强凝聚力,提高教育效果;在幼儿园外部能对幼儿家长及所在社区以及整体社会产生感染作用。实际上,幼儿园文化的各要素是在幼儿园的创办和发展过程中自然产生的,现在的任务是要自觉地加以构建和发展。由于集体保教在我国婴幼儿保教体系中占有特殊地位,幼儿园承担着对家庭保教和社会保教的引导和促进任务,因此构建幼儿园文化,发展幼儿园品牌形象的作用,尤为重要。

  幼儿园教育生态系统以幼儿为主体、教育为中心。近年来,人们对发挥幼儿的自主性,促进他们的自主发展问题,作了不少探讨。我们可以进一步用幼儿园教育的生态观来深入探讨这个问题,对环境的作用,对幼儿、教师、家长三个角色群体的各自作用,各个角色群体的不同活动特点,人际互动作用等进行探讨。

  近年来对师幼互动的研究比较多,幼儿园教育中的人际互动问题。还需要深入探讨。

  最后,对创建园本课程提出一些建议。20世纪90年代初,幼教改革成果日益增多,使得有些幼

  儿园因忙于“追新”陷入困惑;另一方面,办特色园的风气盛行一时,使得有些幼儿园忙于标新立异,脱离了本园实际。面对改革中出现的这些问题,我们提供从本园实际出发,通过总结自己的办园经验,研究自己的日常保教工作,构建园要课程,先形成框架,再逐渐充实。已有的经验证明,在建立园本课程的过程中,保教质量和师资水平可以相互促进促进共同提高。由于从本园实际出发,对他人的理论、他园的经验有一个选择的过程,不会盲目搬用。构建初期,要按明确的目标、科学的内容、合理的活动、有效的评价这样的结构来进行,宜着重研究目标经过内容和活动向幼儿发展的转换。园本课程初步建成后,要通过评价从实践中提取新的观念以促使园本课程的不断发展。

  上述观念是不是能适应21世纪幼教的持续发展,还有什么重要观念我们没有意识到,怎样使这些观念落实到我们的教育行为中去,从而促进幼儿自主发展,等等,所有这些都需要我们大家一起在幼教实践中继续探索和思考。

教学随笔心得6

  “先学后教”的核心是自学能力的培养,是学生主体作用的具体体现,因此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其从“学会”到“会学”无论是从实施素质教育的角度看,还是从终身教育、创新教育的角度看,都是我们数学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激发兴趣,增强信心。

  学生获得知识的途经无非有两个,或从别人的传授中获得,或从自己的学习中获得。而通过自学获得的知识往往会记得更牢。并且,学生通过自学获得新知时,会产生一种愉悦的心情,这在一般学习中是不可能体会到的。所以,培养学生的自学兴趣,是比较关键的。可通过一些科学家的例子来说服学生。我介绍了曾被人称为“低能儿”的爱迪生,他通过刻苦自学,终于成为发明大师;著名数学大师华罗庚,出身贫寒,缺乏良好的学习环境,却凭着超人的意志登上数学的高峰。这些典型实例,使学生受到启发,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自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精心选材,因人而异。

  在进行“先学后教”时,并不要求所有的知识都进行自学。针对小学生,主要是一些简明易懂的内容可让他们自学。教师要把好这个关,切忌千篇一律。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时,长方体的体积推导可与学生共同完成,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是在长方体公式的`基础上得出,学生很容易理解和接受。在教学时,我让学生通过自学,搞清给他们的几个思考题:正方体和长方体有什么关系,正方体的体积该怎样算。通过看书同桌讨论。很容易获得新知。

  三、循序渐进,指导方法。

  教师的学习指导,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关键。一开始,教师可以对自学内容设计一些自学思考题,让学生按你的思路学习,并从中学到以后看书自学,应该弄清哪些问题。经过一个阶段的训练,可以让学生自己找问题,弄清学习这个内容所要搞懂的是哪些方面。教师可以在最后提问:通过自学,你学到了什么?

  总之,自学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培养形成的。在小学中,尝试使用“先学后教”的方法,对推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产生很大的影响。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先学后教”的方法是切实可行的。

教学随笔心得7

  我在带班时会经常抚摸孩子的头、翘翘大拇指、拥抱孩子作为奖励孩子的方法,对他们的表现作出肯定的态度。

  新学期开始,刚插班到我班的孩子情绪比较差,有的甚至又哭又闹,面对这样的场面,我看在眼里,疼在心上。有一天,晗晗哭得很利害,妈妈送她来园,她不肯进班级的门,嚷着叫着说要回家,我在哄她安慰她的同时,把她抱起来,对她说:"你看,老师抱着你,是不是也像妈妈一样?你不哭了,妈妈就早点接你回家的"。她抽泣着点点头,"对了,只有表现特别好的孩子老师才会抱她的,不是每个小朋友都能得到老师的拥抱的"。想不到这么几句话对她的影响那么大。第二天,晗晗妈妈对我说:"晗晗回家跟我们说,老师也像妈妈,我明天去幼儿园不哭了",所以今天她高兴地来幼儿园了,我看到这样的情景,我觉得很开心。由此,孩子都是很喜欢表扬的,我们老师应给孩子多些鼓励,那怕是一小小的拥抱,孩子也能体验出她得到了老师的关心和爱,都觉得很开心的。

  有哪个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龙成凤,近年来许多关于人类脑潜能的医学研究成果见于报端,形形色色的开发幼儿智力潜能的课程、方案、教学方法更是大行其道,他们冲进了毫无抵抗能力的幼儿园和家庭,侵占了幼儿洁净的心灵,遮住了幼儿精神成长所需的自由空气……

  因为他们忽视了幼儿最需要什么,幼儿教育应该是根的培育与呵护,过早的剪掉了在他们看来是多余的大树用来吸收阳光和水分的`枝叶,结果播种并未最终获得丰收。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个结果?原来是因为他们忽视了幼儿成长过程中应有的关注和耐心等待,把幼儿过早的规定为某种模式违背了幼儿教育本质。

  幼儿教育应是生活的体验与创造,幼儿的天性应是游戏的,好奇的,探索的和梦想的;幼儿的生活中应该有着足以滋润幼儿生命的"养料",有着幼儿健康成长的时机。

  所以,把枝叶还给大树,把大地还给幼儿,让幼儿重新拥有本应属于他们的天地!

教学随笔心得8

  数学教学应当有意识、有地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社会的联系,加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有关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如何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同时注意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能撇开事物的具体形象,抽取事物的本质属性,从而获取新的知识。

  在小学数学中进行探究性学习是改变这一现状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以下就是我在教学过程中出的一些教学情境,我觉得非常适合小学数学的教学工作。

  一、设计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积极探究。

  这种教学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新的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的作用,从而挖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习惯和探索问题的能力。

  1、在教学中既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又要联系学生实际,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注重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把数学与生活实际联在一起,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教学设计具有形象性,给学生极大的吸引,抓住了学生认识的特点,形成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达到预先教学的效果。

  2、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做到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推动学生活动意识。

  3、在教学中提出质疑,让学生通过检验,发展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寻找问题,主动获取新的知识。

  4、利用合理地提问与讨论发挥课堂的群体作用,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达成独立、主动地学习、积极配合教师共同达成目标。

  5、整个课堂教师应始终保持着师生平等关系,不断鼓励与赞赏学生,形成互动。

  二、设计质疑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促使学生主动参加实践获取新知识。

  1、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铺垫。

  2、重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充分发挥和利用学生的智慧能力,积极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究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3、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注意了思维方法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4、教学中应创设符合学生逻辑思维方式的问题情境,遵循创造学习的规律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分析、比较、综合。

  三、创设开放的、富有探索性的问题情境

  教学中提供的问题情境应注意一定的开放性,提供一些富有挑战性和探索性的问题。这样不仅会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还能使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之后增强自信心,并且大大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我认为开放的、有探索性的问题情境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学习兴趣的激发有很大的作用。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造各种适合教学需要的情境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可以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提高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教学随笔心得9

  一.教学不能只凭经验

  从经验中学习是每一个人天天都在做而且应当做的事情,然而经验本身的局限性也是很明显的,就数学教学活动而言,单纯依赖经验教学实际上只是将教学实际当作一个操作性活动,即依赖已有经验或套用学习理论而缺乏教学分析的简单重复活动;将教学作为一种技术,按照既定的程序和一定的练习使之自动化。它使教师的教学决策是反应的而非反思的、直觉的而非理性的,例行的而非自觉的。这样从事教学活动,我们可称之为经验型的,认为自己的教学行为传递的信息与学生领会的含义相同,而事实上这样往往是不准确的,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社会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使得这样的感觉通常是不可靠的,甚至是错误的。例如:多年来我们在上复习课的时候总有一个将知识做为小结的环节,而且都是由教师给出答案,例如用语言或图表罗列出所学知识。潜意识里认为学生是无法给出令人满意的知识网的,事实并非如此,在教学实验中学生能给出的总结形式包括:

  表格式——条理性很强。思路清晰,概括能力强,有较强的周详思维能力,内容包括章节的内容说明,主要运算法则,各种问题的解题方法、注意事项及例题。趣味式——具体、形象而且生动、有趣表现出制作者有着成人思索不及的丰富的想象力、形象思维能力。

  汇报式——内容丰富、过程详尽。表现出制作者情感丰富、能够客观的剖析自我。包括章节的主要内容,自我收获学习过程中的感想、困惑和对教师的感激之情。

  体会式——感受真切、信息丰富。表现出制作者能够坦诚道出对学习对象的真实感受。如数学很有趣它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既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又能使人变得聪明。

  可见,单纯凭多年积累起来的教学经验也不能够准确的把握我们正面临的家学对象。学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知识背景、学习数学的意义、不同的文化氛围都带来了影响。

  二、理智型的教学需要反思

  理智型教学的一个根本特点是职业化。它是一种理性的以职业道德、职业知识作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出发点,努力追求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从经验型教学走向理智型教学的关键步骤就是教学反思。对一名数学教师而言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对数学概念的反思、对学数学的反思、对教数学的反思。

  1. 对数学概念的反思——学会数学的思考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学会数学的思考,用数学的眼光去看世界。而对于教师来说,他还要从教的角度去看数学,他不仅要能做,还应当能够教会别人去做,因此教师对教学概念的反思应当从逻辑的、历史的、关系的等方面去展开。

  2.对学数学的反思

  当学生走进数学课堂时,他们的头脑并不是一张白纸——对数学有着自己的认识和感受。教师不能把他们看着空的容器,按照自己的意思往这些空的容器里灌输数学这样常常会进入误区,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兴趣爱好、社会生活阅历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使得他们对同一个教学活动的感觉通常是不一样的。

  要想多制造一些供课后反思的`数学学习素材,一个比较有效的方式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的把学生头脑中问题挤出来,使他们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暴露出来。

  3.对教数学的反思

  教得好本质上是为了促进学得好。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合乎我们的意愿呢?

  我们在上课、评卷、答疑解难时,我们自以为讲清楚明白了,学生受到了一定的启发,但反思后发现,自己的讲解并没有很好的针对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只是一味的想要他们按照某个固定的程序去解决某一类问题,学生当时也许明白了,但并没有理解问题的本质性的东西。

  三、教师对教学反思要注意的四个视角

  1.自我经历:在教学中,我们常常把自己学习数学的经历作为选择教学方法的一个重要参照,我们每一个人都做过学生,我们每一个人都学过数学,在学习过程中所品尝过的喜怒哀乐,紧张、痛苦和欢乐的经历对我们今天的学生仍有一定的启迪。

  当然,我们已有的数学学习经历还不够给自己提供更多、更有价值、可用作反思的素材,那么我们可以重新做一次学生以学习者的身份从事一些探索性的活动,并有意识的对活动过程的有关行为做出反思。

  2.学生角度:教学行为的本质在于使学生受益,教得好是为了促进学得好。

  在新课程实验中,学习分段函数时,让学生去了解出租汽车的出租费用、或家长工资中的扣税标准,并写出调查报告。

  在讲习题时,当我们向学生介绍一些精巧奇妙的解法时,特别是一些奇思妙解时,学生表面上听懂了,但当他自己解题时却茫然失措。

  我们教师在备课时把要讲的问题设计的十分精巧,连板书都设计好了,表面上看天衣无缝,其实,任何人都会遭遇失败,教师把自己思维过程中失败的部分隐瞒了,最有意义,最有启发的东西抽掉了,学生除了赞叹我们教师的高超的解题能力以外,又有什么收获呢?所以贝尔纳说构成我们学习上最大障碍的是已知的东西,而不是未知的东西

  大数学家希尔伯特的老师富士在讲课时就常把自己置于困境中,并再现自己从中走出来的过程,让学生看到老师的真实思维过程是怎样的。人的能力只有在逆境中才能得到最好的锻炼。经常去问问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感受,借助学生的眼睛看一看自己的教学行为,是促进教学的必要手段。

  3.与同事交流

  同事之间长期相处,彼此之间形成了可以讨论教学问题的共同语言、沟通方式和宽松氛围,便于展开有意义的讨论。

教学随笔心得10

  一直在反思,我该如何要求他们?一直以来,我都是以快乐来衡量一个课堂,如果说他们在课堂中体会到了快乐,那么我觉得我就成功了!可是现在,突然明白,其实教学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一种责任!我除了给孩子快乐,我还给了他们什么呢?

  反思自己的教学,反思学生的基础,也许最应该做的还是改变自己的'想法,不能高估了自己,更不能高估了自己的学生,有时学生并没有自己想象中的那么优秀,而自己,要学习的地方也是很多很多!

  以前听过一句话,你对孩子有什么样的要求,孩子就会给你什么样的回馈,一直以来都不相信,可是现在相信了,记得在一个班里拼命地强调读英语的重要性,并且时刻叮嘱着他们,后来发现那个班任务完成的最早,要知道一开始我以为他们完不成的,可是他们还是都做到了,是的,有时候是该放手严格要求他们的!

  英语的学习是狠抓句型及单词,因此,每天早上要求学生抽出一定时间开口读英语,锻炼口语能力,熟悉课文。在班级选出读音规范的科代表,由教师指导培养好科代表。而且教师经常巡视和抽测,使学生不知不觉巩固所学习的单词;要求每节课前学生听写十个单词,必须做到完全正确。既要学习新知识,又要巩固旧知识,得到两面照顾,不能松懈。保证所学的单词的正确记忆,为对话练习及书写打下基础,保证单词的正确性,提高听力的准确性。除抓句型及单词外,还要为学生区分易混、易错的地方,使学生心中有数,提高叛断应变能力。

  学习英语是循序渐进的,每个阶段都不能松懈。因此,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辅导中、下等生,让他们能跟得上,打好基础,以后的学习才能顺利通过。

  总之,今后继续加强对教材的钻研,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学得更轻松,真正做到“It is fun ,it is easy。”从而取得更大进步。

教学随笔心得11

  小学音乐课教学是小学基础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为了提高民族的音乐文化素质。音乐教育不但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也能培养学生的优良的品德和情操,还能使他们的智力得到发展,非智力因素得到提高,同时,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以下是我工作一年,从课堂教学中得到的心得体会。

  一、准确的教学目标和教材分析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前准备很重要,而备课则是重中之重。我们很多教师在备课时注重的是目标和过程,往往忽视教材分析这一环节,通常是照搬照抄。其实,教材分析要和本课的教学目标相结合,突出鲜明、具体的特点。只有教师真正吃透、理解了教材,才能更好地把握教材,知道音乐作品中哪些要素是真正对学生有用的,是本课学习所必要的。因此,在分析教材时,教师决不能只着眼于文本而忽视以音响为载体的音乐基本表现形式,首先要反复聆听,把自己对音乐作品的感触和理解记录下来,再以理解音乐和表现音乐的基点上进行整理,尤其要把本课涉及的音乐要素分析透彻。一旦把音乐作品分析透了,目标自然而然也清晰了,方法、形式等也相应的水到渠成了。有了教材分析具体细致这个前提,教学目标定位准确清晰也很重要。在每堂音乐课中,大目标是靠小目标去实现,小目标靠大目标去统一,它们之间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所以有了大目标后,制定小目标时必须注意,若干小目标都必需为实现大目标而服务,既要有针对性,又要有坡度,让学生的思维和音乐实践经过“爬坡”的过程,而不是轻而易举地获得成功。同理,教师除了对整堂课的教学目标要清晰外,对每一个环节的小目标也要清晰。在教学环节的每一步都要清楚地知道“为什么这样做?”“怎样才能达到我预设的目标?”也就是在学生已知与未知之间架桥设阶,以不断激起学生“跳起来摘果子”的热情和欲望,开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只有围绕目标,环环相扣,才能切实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二、教师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

  在音乐学科领域中,“唱、弹、跳”是所有音乐教师应具备的三大基本功。“唱”即歌唱能力和自弹自唱能力。“唱”在音乐教学中具有很强的示范性和激励性。歌唱教学是训练学生的音乐感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声情并茂的范唱能给学生带来最直接的美的感受。“弹”即键盘弹奏能力和即兴伴奏能力。只有教师具备娴熟的、能为各种风格的歌曲伴奏的即兴能力,才能组织好课堂,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我在课堂教学中发现:只要是教师边弹边唱示范过的歌曲,学生都会学得特别快。歌唱教学也是音乐教师应有的、起码的教学基本功,在音乐教学中具有示范性和激励性。“跳”即舞蹈表演能力。《新课标》强调师生的互动性,使整个课堂处于一种轻松、愉快、活泼的氛围中。音乐教师的舞蹈表演能力对于小学音乐课堂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应抓住小学生活泼好动喜欢模仿的特点,从而通过自己的肢体语言来引导学生体会音乐、表演音乐,建立一种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并让学生在情操上受到陶冶,道德上受到影响,心灵上受到启迪,乃至意志上受到熏陶、感染,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地。

  三、因材施教,加强以学生为主体的音乐体验是提高课堂

  教学高效性的关键按照音乐教学的审美规律,精心创设音乐审美情境,是音乐教学得以成功和优化的保证。因为师生在特定的音乐审美情境中能触景生情,在情感共振中能获得审美情感体验,陶冶性情。创设良好的音乐情境,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心境,唤起学生的音乐审美注意。但并不是所有的音乐作品都适合用情境化的手法来表现。因为音乐具有不确定的特性,不同的学生对相同音乐作品的理解差异很大,如果教师一味采用情境化的教学手法,会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很多教师在教学时也注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但大多做得比较浅,最后还是“言归正传”,把学生自由驰骋的思维拉回来,按照教师预设的思路一步一步走下去。

  四、要利用学校现有多媒体资源提高音乐教学

  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手段,出现在了小学音乐教学中。它突破了传统教学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大大开阔了学生的音乐视野,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言简易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使学习内容变枯燥为形象,图文、视频、动画栩栩如生,犹如身临其境,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引起感情上的共鸣,丰富教学内容,拓宽教学视野,激发学生思维。更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保质保量地上好每一堂音乐课。创设音乐教学情境,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心境,唤起学生的音乐审美注意。在音乐教学的不同阶段起着不同的作用。例如,我在在对学生声音的训练中,运用多媒体通过现场录音回放方式,提高学生对自己声音的直观了解,把抽象的现象形成具体的东西,学生也就学得有趣,学得也用心了。

  总之,真正有生命意义的课堂教学是动态的,师生互动的,有教案而不“走”教案,有设计而随时又有即兴表演的应变过程。这样的教学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了学生的独特感受,展现了课堂教学的真实性,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机智和教学艺术,体现了音乐学科自身动态生成的特点。教师要把学生看作重要的资源因素,让学生在教学环境、教学文本、教师以及同学的思维碰撞中产生火花。这样,课堂教学才能不断焕发出精彩。

教学随笔心得12

  中职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大部分来自农村,在初中时期,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成绩不是很理想,他们基础知识比较薄弱,文化课学习热情不高,缺乏钻研精神,学习上无动力、无目标、无成绩。并且部分学生懒惰、自立能力差,热衷于网络、游戏、享乐等,但中职生的学生也有他们自身的特点,那就是他们活泼好动,思维敏捷,动手能力较强,对新事物、新观念容易接受,适应性强,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的是团结、是热情、是乐观。这也正是中职学生的可爱之处,也是作为一名中职教师开展工作的有力抓手。

  一、管理好学生,做好服务是前提。

  其实每一名教师不但是知识的传递者,充当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而且还是每一名学生的家长,关心爱护是主要内容。这也是学生管理工作的根本要义。20xx级新生出生年龄,大部分都是20xx年左右,现在他们都是十六七岁的年纪,十六七岁的他们,自我意识强,更加独立,有自信心,有更完整的个性,更能自我控制,他们是欢乐的、乐观的、注重友谊的。当然了,这段时期也是他们认识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个时候的他们离开家庭,外出求学,首先让孩子们感受的应该是关心、爱护和温暖。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做好每一位孩子的家长,学习上帮助,生活上关心,多交流、多沟通,走到孩子们中间去,与他们做朋友、做兄弟、做知己。让他们感受到爱和温暖,从而让他们在最美的年纪,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二、管理好学生,目标引领是关键。

  中职学生的特点是明显的,包括学生、甚至家长们对中职阶段教育的定位也是十分明确的,他们觉得孩子们到中职学校就读,也是主要考虑到孩子们尚小,过早的.步入社会,不利于孩子们的成长,因此也导致大部分家长对孩子们这几年的成长无要求,安全即可,无目标,健康就行。实则不然,中职教育对学生以后的发展,至关重要。班级建立初期,我们班提出了“好身体、好品德、好习惯、善思考、敢实践、有特长”的“三好三目标”培养方向,这不但得到了家长的认可,也融入到了孩子们的心里。从而让每一个孩子真正的能在这几年脱胎换骨、焕然一新,毕业时以一个崭新的面貌投入到下一个人生阶段,那时候,他们将是学校的骄傲,更是家庭的希望与未来。

  三、管理好学生,完善班规是保障。

  国有国法,校有校纪,班有班规,有制度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学生刚到一个新的环境,难免出现不适应、不习惯,从而出现各种问题。这就要求我们通过日常的班会教育和制度的约束来督促。经我们班全体班委研究,我们制定了班级制度、宿舍制度、上课纪律等,这十分有利于学生尽早的适应新的环境,从而尽快的融入新的学习生涯当中去。

  三月有余,通过与学生相处、班委的努力,我们班大部分学生已经融入到了一块,并且学生获得了安全感,拥有了归属感,对于现在的学习生活充满了乐趣和向往。当然了,纵向有进步,横向有差距,与其他新生班和老生班相比,我们班各个方面仍有诸多不足和差距,进步空间很大,在未来的学期生涯中,我们班将继续把握现在,完善自我,顽强拼搏,取鹰之志于高远,存鹰之心而凌云,奋发向上,朝着优秀班级的培养目标而努力。

教学随笔心得13

  期中考试有开始了,周三的早上我和学校的其他老师一起来到了陡岗中心小学担任监考工作。面对期中考试我很紧张,因为它不仅是检验学生学习的有力杠杆,同样也是老师教学能力的体现。我很害怕是由于自己的能力不足从而导致学生学习成绩没有提高。

  下午我监考的是二年级,看到试卷之后我的心中有些窃喜,也有一丝的得意。因为里面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题目都是我们平时训练过的。我想他们会考的.很好,至少在同年级的评比中不会太差。但在后来的巡视中我发先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即写话的能力。我们班的小朋友和这边的同学相比差了一大截。这儿的同学们写话不仅字数多而且内容很丰富。比如“我的家乡在乌龙,这儿是一个美丽得地方,春天……夏天……秋天……冬天……”“我家门前有一条小河,河岸上长着许多树,右边还有一片茶园,茶园里不是飘来茶的香气。”“我的家乡在乌龙,春天这里的小草发芽了,到处开满了鲜花,还有小鱼儿在水里自由的游来游去。”写的这么美,有的小朋友还会引用书中的句子,真棒!我们办的小朋友呢也就是“我的家在乌龙,这儿是一个很美丽的地方。”干巴巴的两句话就草草了事。没有精彩的词句,丰富的内容,更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佳句。只这一点我们班的孩子就要比别的孩子低了好几分。这都是我的责任,想起以前在教他们写话时没有注重到教他们如何去写,该怎么去描写一个地方,从哪几方面写。在教他们写话时引导的也不到位,在他们写后更没有及时的总结和指导,所以他们的写话才会如此空泛,没有内容。因此,在以后的写话教学中我因该做到多加引导,认真指导,从而使他们的写话水平能真正有所提高。不能因为我的责任而使他们输在起跑线上。

  监考的过程虽然很累,但能从中发现自己的问题并及时改正也是一大收获啊!我想只有多思、多想、多看,及时发现问题,改正错误才能使自己不断的成长。相信我以后会做的更好!

教学随笔心得14

  什么是师德,师德在教育实践中又该落之何处?对于师德,人们从未停止过思考的脚步。当然,“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人们对什么师德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师德不是悬在老师头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归根结底,师德的问题其实是老师的专业化的问题”,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教授对师德阐述值得我们深思。师德它不是写在纸上,贴在墙上的泛泛口号,它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能力。一个老师只有拥有较高的素养、精湛的教学艺术、崇高的情怀,才能在教育实践中培养学生优秀的品质、陶冶学生的情操、引领学生不断成长,最终为社会输送合格的公民。

  老师素养的深度决定学生成长的高度。在新时代中,一个教师能否自觉扛起教书育人的重任,将优秀的传统文化精神薪火传承到孩子的心中,成为学生成长的精神引领者,这不仅需要老师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更需要老师富有较高的专业化素养。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一个老师如果善于捕捉恰当的教育时机、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运用高超的教育技巧巧妙融育人于无形中,这样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这势必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当快速变动,学生个性飞扬的时代,一个教师只有努力学习、善于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才能适应时代潮流的发展。试想下,一个教师空凭一腔热情,用不科学的方法去培养学生,这样能说他有高尚的师德呢?正如我们以安全为由,将学生圈养;以提高学生成绩为名,让学生陷入题海的汪洋中……这样违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即使老师特别热爱教育,特别关心学生,这样的爱也是也是残缺的,缺憾的。

  教师专业化发展有助于提升教师的幸福感。“有什么样的先生就有什么样的学生”,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教师的人格处于教育过程的最前沿。教师高尚的人格会辐射和驱动学生人格的塑造,有利于学生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很难想象,一个心灵干涸、情感贫瘠的老师能激荡起学生心灵的涟漪。不过,教师这个群体也和其他行业一样,也会遇到自身发展的“高原期。”如果我们不能打破专业发展的瓶颈,长期滞留发展的“高原地带”,教师就会逐渐消极、萎靡不振,以至职业倦怠、更甚者消失职业理想,得过且过。相反,一个老师如果能自觉丰富自身的知识、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在成长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于平凡中见感动、于重复中见创新、就会从自身的职业中获得满足与与愉悦,提升对职业的认同感。一个能从自己职业中体验到幸福感的老师,他才会以更大的热情,更饱满的精神全身心投入到教育事业当中。

  《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是对师德最好的诠释,同时也为教师指明了方向,我们要牢记身上的时代使命,努力学习,致力实践反思,用理性思考的深度,引领教师专业化探索的新高度,争做一名德才兼备的合格老师,为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做出应有贡献!

教学随笔心得15

  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方式之一,反思活动应当从哪里入手?这无疑是决定反思活动成效的重要问题。在此,笔者希望借助下面的案例来谈谈反思活动其中一个最为重要的切入点──教学活动中的问题,而许多时候,这些问题又是通过学生的学习效果暴露出来的。因此,我们在教学活动过程中,不仅要关注教师的教学行为,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而且还要深刻分析影响师生课堂行为的内在原因,并针对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够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加以改进。那么,随着反思活动的不断进行,自身的专业素养就会不断得以提升,同时自我反思能力也将不断得以提高,良好的反思习惯也将逐步养成。

  下面是在教学《白天与黑夜》一课时的几个教学片段:

  片段一:在导入环节,教师通过大屏幕向学生出示了白天和黑夜交替出现的录像资料,让学生进行观察。在接下来进行班级交流活动时,有学生回答说:“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傍晚在西方落下。”

  片段二:在探究新知环节,授课教师首先引导学生猜测白天与黑夜的形成的原因,结果同学们在自转还是公转的问题上各执一词,议论纷纷。

  为此,授课教师让两位同学分别代表太阳和地球,来模拟演示地球围绕太阳运动时的情形。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是指导作为“地球”的学生要按照自西向东的公转与自转方向“运动”,而没有对运动方向进行必要的解释说明。当然,通过模拟演示活动同学们一致认为是地球自转的原因最终导致了地球上白天与黑夜现象的交替出现。就是说,演示活动在达到了短期目标的同时,也为以后学生错误的出现埋下了引线。

  片段三:在探究新知环节,授课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模拟实验时,仍然没有对地球的运动方向作出必要的解释说明,只是强调一点:手电筒要尽可能做到与地球仪处于同一高度,并做到照亮半个“地球”。也就是说,学生对于地球运动方向的操作完全处于一种自发的状态。这无疑又使得学生在错误的道路上滑行得更远。

  片段四: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活动,一致认为地球上白天与黑夜交替变化的原因是地球自转的结果。接下来,授课教师开始着手解决地球运动方向的问题,尽管通过种种努力告诉学生,地球公转和自转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的。然而,当同学们按照老师的要求在地球仪上用箭头表示地球的自转方向时,有许多同学都出现了错误。

  学生不能按照要求在地球仪上正确地用箭头表示出地球的自转方向,这便是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问题,也是我们进行教学反思的切入点。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呢?回顾案例中提及的几个教学片段,那么学生在地球仪上标明方向时出现错误的原因,也就显而易见了──对于地球自转方向的教学活动安排为时过晚。或者说,在教师正式讲解这一知识点之前,学生已经接触到了,甚至还以错误的'方式保存到自己的头脑当中。

  就是说,应该在学生刚刚接触到地球自转这一问题的时候,或是稍微提前一段时间,比如在导入新课环节,当学生回答出太阳的东升西落之后,教师就应当采用适当的方式让他们知道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的。那么,学生在后来猜测白天与黑夜成因时的模拟演示活动,以及后来的自主探究的模拟实验过程中,自然也都能够按照“地球”正确的运动方向──自西向东来进行相关的演示与操作活动。那么,最后让学生在地球仪上用箭头表示地球的自转方向时,也就是一件水到渠成、轻而易举的事情了。

  学生之所以出现了错误,或者是因为他们对于地球的自转方向没有进行更为深入的思考,或者是因为他们在先前的模拟演示或是模拟实验活动中已经进行了错误的操作,由此而形成的错误经验对他们后续的学习活动产生了误导。

  不仅如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模拟演示地球围绕太阳的运动时,也应当采用适当的方式告诉他们地球公转的方向也是自西向东的。否则,学生的演示活动就有可能出现错误,或者即使是演示的同学动作正确,但并不真正理解其中的道理,而且还会使其他那些观看的学生对于地球运动方向的理解产生错误。这样,也就必然增加了他们以后学习活动的困难。

  这一案例带给我们的启示至少有以下两点:

  第一,在教学活动过程中,作为教师,既应当关注学科教学内容本身所具有的知识体系,又应当关注学生的知识经验、思维特点和认识规律,并做到能够根据学生各方面的具体情况及时恰当地调整教学内容,以保证课堂学习活动的有效进行。

  第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包括听课老师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表现,特别是学生的思维出现了断层,或是学生对某一问题的理解出现了偏差,我们便应当探究出现这一问题的潜在原因是什么,弄清了其中的原因,那么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也就能够做到有效避免,自然就会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了。从这个角度来看,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应当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这也是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意义所在。

【教学随笔心得】相关文章:

教学心得随笔06-25

幼儿园教学心得随笔04-26

小学英语个人教学心得随笔02-17

教师教学心得随笔06-09

幼儿园幼师教学心得随笔03-21

教师教育教学心得随笔04-26

教师个人教学心得随笔12-24

教师个人教学心得随笔02-05

英语课堂的教学心得随笔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