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学心得> 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时间:2022-01-10 02:58:13 教学心得 我要投稿

实用的课堂教学心得体会模板汇总9篇

  当我们心中积累了不少感想和见解时,通常就可以写一篇心得体会将其记下来,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到底应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课堂教学心得体会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实用的课堂教学心得体会模板汇总9篇

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1

  所谓“有效课堂教学”就像书中所说,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教学是否有效,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东西。如果学生学了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徒劳无功。这就要求教师注重课堂教学,它不只是看你备课、上课的认真程度,更关注一个教师对课堂结构的把握,节奏的安排,时间的掌控以及对学生学习方法等多方面的考虑。

  现代课堂教学是学生自主建构知识和能力的过程,教师应努力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给学生主动学习的主动权。在课堂上,应尽可能创设多元化的课堂情境空间,营造利于能力发展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习需要恰当的条件和环境。在教学中,可通过语言、实行、音乐、画面、角色表演等创设愉悦和谐的教学情境,综合运用多门学科的沟通和融合,达到全面发展学生素质的要求。学生在游戏中学,在表演中学,在自我参与中学,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使学生们的表现欲得到了极大的满足,自信心悄悄地形成。

  新课程教学不再要老师的“满堂灌”;不再逼学生死记硬背。而是强调学生亲自经历发现、体验、探究与感悟。那么,在课堂中怎样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呢?自主学习是尊重学生个性,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出发的,它倡导尊重学生的自主性,这就意味着要满足学生在学习内容、时间、地点和形式上的自由选择,它含有一系列新的学习观念,其主旨首先就是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良好的自主学习可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动机、形成需要,进而产生内驱力,使学生越学越愿学;可让学生在轻松自在的活动中获得成功体验、积累、升华认识,形成自主意识与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越来越会学。学生可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点选择目标、内容和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以“生生互动”为特征的合作学习在新课程学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合作学习是学生形成良好人际交往能力和相互尊重习惯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成就、学习动机、人际交往能力,并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随着学生之间不同程度的交往和互相配合、互相帮助,集体的荣誉感、责任感、领导意识,以及与他人的交际能力、合作能力、平等意识都会得到增强。

  在教学中,学生可采用两人或四人小组活动的方式。如在一些比较适合小组成员共同完成某件作品的教学过程中,可先请每一个小组为他们的小组起一个响亮的具有艺术性的名字,这时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意识已经在潜移默化中展开了。教师可根据教学的要求,不断地提出一些须由各小组每个成员互相配合才能够完成的一些课题、任务,使同学们在不知不觉中融入小组的集体中,教师可以对小组的组织给予鼓励和恰当的`评价,鼓励学生们在互相学习中提高各方面能力。针对传统教学忽视同伴作用的弊端,教师应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普遍性,形成尊重、关怀、友善、分享等品质,使学生能力和人格得到和谐发展。在学习中,学生相互帮助、相互支持、相互鼓励,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当小组达成目标时,教师又适时地给小组以奖励。在教学中,对小组成员的奖励和祝贺活动能够提高合作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团队的合作意识,培养集体精神。新课程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既给每个学生以充分的自主探索空间,又为他们营造了同伴间相互支持、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集体氛围。这种学习方式超越了极端的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的发展原则,使学生成为既有个性、又有知识,还会合作的一代新人。

  教师要从“以学论教”的理念出发,精心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活动中发展”,真正体现以学生主体实践活动为基础的有效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的过程,应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兴趣盎然的学习氛围。教与学必须要有一个和谐课堂步骤,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步骤来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学的积极主动,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有效教学应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关注教学效益,它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每一位教师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自己还需要加倍努力地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通过教学,不断地反思和总结教学经验,提高自己课堂的有效性。我要合理高效地利用时间、精力及现有的教学资源。深入教育教学,提高效能,实现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2

  对于校本课程的开发,这几年,我校都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而且进行的有声有色。读完周仁康老师的《走向智慧的校本课程开发》开发的意义与目的认识更加深刻了。这本书,对校本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有三个: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学校特色形成。其中学生的个性发展是校本课程开发的终极目标。下面针对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这一点谈谈自己浅薄的认识。

  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就是要使每个人的`个性得到充分而自由健康的发展,从而使每个人都具有高度的自主性、独立和创造性。校本课程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不同需求,给学生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具体体现在课程的设置及课程内容的选择和设计上的多样性、课程内容的可选择性和丰富性。

  1、以人为本。传统的课程强调学科知识,忽略了学生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的真实体验。校本课程的开发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学习经验,课程实施中强调学生发展的主体性、主动性。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差异性。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与众不同的主体,满足每一个学生不同的发展需要。

  2、给学生留下空间。个性的发展需要一定的自由空间。学生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之一,有课程决策的权利。课程开发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完善的过程。课程内容和结构都在师生互动中完成。尊重学生的兴趣与经验,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为学生的个性发展留下了一个空间。

  3、差异性教育:国家课程强调人才规格的整齐划一,忽略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校本课程开发为学生提供了自我个性张扬的现实条件。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对自己要学的内容作系统安排,根据自己的发展需要形成具有独特性的个别化课程。教师作为课程的组织者与指导者,要研究学生的需要和发展的可能性,注重个别指导,尽可能满足学生不同的需要,从学生经验出发,提供差异性课程,作到因材施教。

  4、课程以学生为中心。校本课程开发是以学生的的需要出发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存在的。学生实际需要什么,成人不一定清楚,校本课程的开发主体之一就是学生自己,更能够从学生的需要出发,精选对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3

  自我县实施高效课堂改革以来,我迷茫过,退缩过,怀疑过,但是硬着头皮一步步跟着课改的步伐慢慢走来,感触颇深,收获颇大。

  我觉得上好一节好的高效课,必须有活跃课堂气氛,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在课堂上要积极营造适合学生发展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想说、能说,会交流,会合作,会展示,让学生在互动的氛围中激活思维、发展能力、培养个性,真正让学生乐学、想学,从而为教学提供保障,这就是我理解的高效课堂。

  如果想要更好地实施高效课堂,我们必须把预习提前,这样为我们的课堂节约很多时间,就是让学生按导学案进行自学,在课堂上,先是师友互查,第一检查是否完成,第二检查完成质量,把不会的题上交小组,小组内讨论,把共性问题呈交课堂,让学生把自己提前写的答案尽可能多的展示在黑板上,因为数学本身就是一题多解,不管对与错,都应该给与及时的鼓励与肯定。这样学生才会大胆动脑,大胆展示与交流,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人。通过展示与质疑解决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

  下面我以九年级数学上册的一节探究课作为例子说明一下。我讲的'是《二次函数的图像》,在教学中我采用了探究的教学方式,在教师的配合引导下,让学生自己动手作图,观察、归纳出二次函数的性质,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力求体现"主体参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指导引探"的教学理念。整个教学过程主要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前置性作业,前置作业是前一天发给学生的,主要涉及如何作图(二次函数y=ax2的图像)、一次函数性质等问题。在课堂上让学生汇报作图中遇到的困难,教师再去订正,效果要好很多。

  第二部分是探究活动。一是让学生在坐标纸上画出二次函数y=2x2的图象,每一个小组找一对师友把图画在黑板上,有问题的老师适时点拨。观察图像在老师的引导下说出函数的性质。探究活动二是独立画出函数y=-2 x2的图象,然后是自主探讨当a<0时函数y=ax2性质。探讨函数的性质主要从开口方向、对称轴、增减性、顶点坐标和最值方面入手,让学生从特殊函数来归纳总结一般函数的性质,学生们完成的很好。探索活动三是小组合作活动。观察自己画出的两个图象,它们代表函数y=ax2的两种情况,找出a的符号不同时他们的相同点、不同点和联系点。这个环节能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让学生在谈论中体会分类思想。小组讨论完毕后我让学生展示他们的成果,大部分学生跃跃欲试,他们讨论的很全面,出乎我的预料。

  第三部分是课堂检测。最后五分钟时我让学生们独立完成课堂检测部分题目。

  本节课从当堂的反馈来看,两班共有六十七人,只有两个人没有完成基础题部分,八人因为知识点不清晰,做错一道题,十五人完成了选做题,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同学能掌握本节课的知识,达到了学习目标中的要求。以前讲这部分内容,都要分为两个课时,学生不爱画图,觉得简单,一看就会,但是一画就错,细节性的错误很多,比如坐标轴不写x、y,不标正方向等等。通过师友纠错,组内讨论,学生把图都能画对,而且都画得很漂亮。这是以前的讲授法从来没有做到的。课下让每组学师负责教会找那八名同学和两个没有完成基础问题的同学(如果两个都不对的找组长解决),第二天上课第一件事就是检测,出乎意料的是每个同学都过关了。同学们高兴地告诉我:“王老师,我也会学数学了”。

  在高效课堂的路上我尝到了甜头,这种方法我会一直推行下去。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将加强自身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把握,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科学的学习方法,不断总结,不断改进,争取创建更“高效”的课堂。

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4

  数学新课程的实施已经全面铺开。通过对《新课程课堂教学行为创新》小学数学学习,使我认识到:上课是一门艺术,除了有一定的知识结构外,还要有一些技巧和方法。要善于引导学生自己去学,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经过一个学期的数学新课程教学,本人也深深感知,新课标下数学教学与旧课标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具使用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以下是本人在学习数学新课程教学中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教学理念上的差异

  新课程标准理念要求教师从片面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变到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引导学生探究学习,让学生亲历、感受和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重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我们必须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下,更新教育观念,真正做到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变单纯知识传授为知能并重。在教学中让学生自己观察,让学生自己思考,让学生自己表述,让学生自己动手,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因此,在新教材中,非常注重设置问题的情境化。数学中很多的结论和证明并没有直接给出,而是首先通过思考题,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能动探究,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正确结论。

  二、教学过程上的差异

  新课程标准下,要求课堂教学应将学生的学习过程由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转化为探索—研究—创新,从而实现由传授知识的教学观向培养学生学习的教育观转变,逐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在反思自己教学行为的同时,观察并反思学生的学习过程,检查、审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到了什么,遇到了什么,形成了怎样的能力,发现并解决了什么问题,这种反思有利于学生观察能力、自学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实际上也就是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都得到了不断的训练和提高。

  三、教学方式、方法上差异

  长期以来,教学内容的安排多以知识的'逻辑为主线,忽视了教育的逻辑和接受的逻辑,即教材中的章节理所当然地成为教学的单元,教材内容先后顺序无一变动地成为教学内容的安排顺序。授课方式基本上是“满堂灌”,灌知识,灌方法,师生互动少,学生的潜能没有充分得到发挥。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成为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和参与者,教师的教学方法应该灵活多样,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要通过讨论、研究、实验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要关注每个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新课标也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通过各种信息技术及各种软件使学生更能直观的理解、认识数学的本质,并且强调学生动手能力、实验能力的培养。 对学生不足的地方加以正确引导,经过这一过程,培养了学生发现、提出、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数学知识应用的实践化和生活化

  新课标要求数学知识应用的实践化和生活化,要求数学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起来,即为“在解决问题中学习”的理念。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数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充满着许多数学知识,在教学时融入生活中的数学,能使学生对数学感到不陌生,化枯燥的学习为生动接受,进而使他们感到生活与数学密切相关的道理,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学习数学、发现数学的热望。所提出的思考题、探究题都是直接与生活中的问题,生产、生活实践中的具体应用的一些实例,体现了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增加了教学的实效性。

  当前,教学方法五彩纷呈,举手投足不知所措,听了专家的报告,顿觉有晃然大悟之感:先学一家,融汇白家,发展创新,自成一家;先入格,后出格,入格求形似,出格求神似,一语道的,教学切不可赶时髦,摆花架子,盲目追随,死板硬套,而应该因人而异。每个人的性格、阅历、见识、语言表达、现代技术应用能力不尽相同,若套用同一模式,势必洋相百出,不成体统。

  教法要结合实际,就地取材,灵活机动,要因人而异。要因生而异。生源不同,各有千秋,要针对学生,因材施教,不可照搬照套。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五彩缤纷的花园里,不可眼花缭乱,要学蜜蜂,采撷百花精华,自酿成蜜,形成自己的教法,形成自己的特色,形成自己的风格,教出自己的风采。

  通过学习使我深深认识到我们要先做人,再教书。做人要有一个好心态,一个好心情。心理健康,身体才能健康,工作才能愉快。好心态成就一切事业。爱学生,爱同事,轻轻松松地当老师,快快乐乐地当老师,简简单单地当老师,放下包袱,抛却沉重,让微笑永远绽放在您的脸上!我们要善待学生,尊重生命。要善于引导,能理解、宽容。

  教师必须更新原有的知识结构,一方面准确把握任教学科中学生终身发展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通过各种渠道不断学习,扩展自己的知识储存。新课程还要求教师必须有开发课程的能力。教学内容从过去的以教材为中心的单一书本知识转变为以教材为轴线,以活动为纽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充分挖掘本土资源和校本资源,充实教材内容。教师还必须发展整合课程内容的能力。

  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为此,新课程倡导自助、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它变沉闷、闭塞的课堂为欢声笑语,是师生的交流、学习过程以及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情感体验,它还注重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习和做人的品性。

  教师必须转变自己的角色地位,顺应课改的需求,把放飞心灵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可让氛围,在这种轻松的氛围里真正地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习,真正让学生成为主宰学习的主人,学习活动参与者、探索者与研究者。

  通过学习,我对教师这个职业的内涵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教师应无私地将知识传授给自己的学生,维护自己的学生,并关爱他们,以自己高尚的品行为学生树立起榜样。面对后进的学生,不能采用暴力或体罚等行为,而是应该用加倍的爱去帮助他们进步,这不仅是从职业角度,更是从法律角度对教师的义务作出了规定。教育不仅是教,更是教与学互动的一个过程。一味地向学生灌输书本知识只是一个教书匠的水平。只有通过在教育中不断学习,在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教学有所创新,才能逐渐提高教学水平。

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5

  一、高效的生物教学需要清晰的思想指导

  生物课程具有科学性。生物教学的效率问题表现在“教学”上,而根子往往是在对“生物”的准确、深入的理解上。我认为,生物课程必须认清自己的课程价值,特别是直接价值。如果教师每节课都在随意地制定教学目标,那就是缺乏课程意识的表现。怎样使生物课程在清晰的思想指导下实践,怎样才能使我们每一位教师每一天的教学少走弯路、提高效率,我以为,必须通过深化生物教学研究,提出符合现代生物教育发展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思路,建立起更为科学的现代生物学科理论体系并不断使其完善,用以深化生物文教学实践。

  二、高效的生物教学要搞实事求是主义

  生物教学不能搞新的形式主义,必须体现教师、学生、教学存在的真正价值,即“教学的价值”。

  对于教学的“价值”,如果不站在“教学”的必要性上来考虑,而单纯从是否教了知识来考虑,教学也是低效的。我们的教学就要考虑是否有必要再花很多时间课程改革中的一些教学,搞所谓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搞所谓对话教学等,而效果不佳的原因,不在于这些理念、理论本身有问题,而是教师忽视了课堂的“教学”价值,把理论简单、片面,甚至极端地拿到了课堂上,使得学习方式与学习内容、学习目标不协调,因而学生主体的学习能力、思想认识停留于原有的水平。

  三、高效的教学必须实现设计与实施的一体化

  在教学之前,我们必须依据课程标准、年段要求,深入、认真研究学生实际,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教师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才能真正体现以学定教。脱离学生的实际,一味追求“时髦式”教学,不是新课改追求的课堂教学。

  当研究清楚了学生的实际后,我们就要研究教学内容与目标。不要认为有教学目标就行,只有教学目标适宜于学生,教学才可能有效。教学目标的制定必须依据学生的.年龄实际和课程标准的要求,无论是目标的数量还是目标的难度都要仔细斟酌。根据教师个人的偏好任意地制定教学目标,那样是缺乏课程意识、“生本”意识的表现。制定的教学目标一定要反映出“学生”的特点,适合学生的实际,这样才能落到学生的发展上去。

  目标适宜了,我们再选择教学方法。方法是为目标服务的。那么,我们要选择怎样的教学方法呢?我想应是按照学生的学习起点、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学的内容与目标进行选择。需要特别注意选择能引发学生思维或情感的学习情境,并且把组织形式、学习方式、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学习主体整合起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向纵深发展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就要看能否使学生进行深层的语文学习活动。

  在实施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要根据课堂的生成实际,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展开教学。特别是当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我们老师必须进行教学诊断,敢于调整,敢于引导,敢于追问,敢于讲解。只有这样才能把学生的思维与情感引向深入。

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6

  实施素质教育,课堂教学仍是基本途径。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能动作用统一起来,实现课堂教学的整体优化,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由之路。

  传统的教学过份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常常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在课堂上处于被动地位,很难主动地学习、思考,久而久之学生的主动性受到压抑,进而影响学生智能的发展和素质的全面提高。如一些教师在例题教学中,将审题分析与例题解答等一一“包办”,如此的教学使学生接受的信息过于繁杂,且学生往往以听为主,参与教学活动的感官单一,易于疲劳,致使学生很难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例题美术教学,应突出关键,作为教师,要教给学生观察事物,描述特征、体验生活的方法和群体合作、积极参与的能力,要使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手、脑、耳、眼、口交替使用。这样,有利于消除学生上课疲劳,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程度。

  下面谈谈个人在教学中对”互动”教学的几点认识与体会。

  一、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选择互动方式

  从学校开展的“互助互动”过程中,不同年级的学生的能力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实施“互助互动”必须根据不同年级的实际进行。

  ⒈低年级—引导互动

  低年级的功课是基础教学之基础,教学生画画、写字都得从一笔一画开始,学生表达一句比较完整的话都有困难。不可能让学生对一幅画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见解。因此,低年级的美术课选择一些活泼的方式启发学生,以提高学习兴趣。再说学生在一年级就开始出现“差生”、“好生”,让“好”帮“差”进行互助互动,这样会形成定势,会让一个智力开发晚或不善言词的孩子承担“差生”的“压力”。因此,我觉得低年级实施的“互助互动”在选择的方式上要慎重,教师正确的指导思想非常重要。首先不能分出“好生”和“差生”;其次在选择的内容上要适合低年级学生。我在组织低年级学生互助互动时,小组成员有明确的分工,每位学生在小组中都有一定的角色,让每位学生觉得自己在小组中是不可缺少的,小组的组长也要轮流替换。在内容上一般选择容易让学生展开讨论、发表见解,并具有一定深度的并列式内容。如小组集体创作《走进大自然》,“你看到过哪些美丽的花,它们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呢?比一比哪一小组看到的多,画得多。”这些问题学生基本能回答。但由于学生年龄小,他们对形、色、名,并不能完全统一,组织互助互动,小组成员可以把一种花的不同形、色说完整。而且有的会说不会画,有的会画不会说,通过互助合作,学生可以把问题解决得更好,从而让学生共同进步。

  ⒉中年级—启发互动

  中年级的学生对事物具有一定的评判能力,但比低年级学生好动;回答问题思路虽广,但不善于抓住重点,容易走题。低年级学生的自控力主要来自外界(教师),一般能围绕教师提出的总是去思考,而中年级学生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独立性增强,受外界控制力减小,什么问题都问,哪条思路都有。因此中年级美术课要善于利用学生这一个性特点,有目的地抓住教学重点展开讨论,从而在合作的过程中学得更好。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扶”非常重要。如:中年级《你会设计邮票吗》一课,什么是邮票?它的由来及组成部分。在中年级学生中展开互助互动的问题讨论,教师一定要把关键词、句“扶”正,这样学生才能通过讨论,得到满意的答案。

  ⒊高年级—放手互动

  高年级的学生,无论是口头表达能力、小组组织能力、质疑、解疑能力方面都比较强。因此,在“互助互动”中可以大胆放手,让小组通过自学课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综合纸版画》一课,学习目标是了解综合纸版画的一般知识,熟悉综合纸版画的表现手法,并能够运用综合纸版画的`方法,表现生活中有趣的事情。这一课可以开门见山地组织小组讨论,进行集体自学、集体创作。在创作过程中,教师只需在人物造型、形象的设计等方面略做点拨即可。

  二、根据课型“互助互动”

  实施“互助互动”要根据一定的课型进行。如上《画人物》课,由教师授课和学生独立完成作业较好,因为描绘人物是否形象必须通过自身的多次练习才可以体验成功的喜悦。而手工课课型《包的世界》制作比较困难,就应该让学生组成合作小组,进行小组制作。制作包时每个小组选择一种方法,然后小组集体讨论,集体制作,最后每一小组将自己小组学会的制作方法介绍给全班同学。这样不仅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而且还能促进同学之间的合作交流。

  三、师生互动,深化学习

  ⒈教师导动,激发兴趣

  教师导动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借助激励、唤醒、鼓舞等形式,吸引学生投人教学各项活动中。要达到导动的目的,教师必须做好教学前瞻、铺垫、引导等工作。如“新年贺卡的色彩肌理制作”,让学生了解几种不同的肌理构成,如刮色、涂蜡、撒盐、吹色、弹喷、压印等方法。学生能在变化莫测的游戏中兴奋起来,由此引入贺卡的制作。这样把美术技能转化为丰富的教学内容,不局限于单一形式或生硬的术语,能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连接,有利于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果只强调课程内容,不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学生就只能去翻书,不能去观察和开动脑筋,作画时抄袭课本或同桌的画,无法启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7

  “翻转课堂”!啥叫“翻转课堂”?新鲜,新奇?欲一睹为快!

  学完后,痛并着快乐着。

  “学而后教,以学定教”,这一“翻转课堂”主导理论让我想起了高三复习诗歌专题时的一次小小尝试:我们高三语文教研组先讨论通过复习重点资料,然后选择相应练习;学生先研讨复习资料,掌握重难点;然后结合练习进行巩固;巩固后自对答案;最后小组讨论练习中的难点,并将疑点提交给教师;教师汇总所有疑点,整理归类然后讲解释疑。

  起初,学生对这种新的复习模式很茫然,一个问题也提交不上!他们已经习惯了教师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不需要费脑思考哪些是他们该掌握的,因为老师会把重难点一点一点,反反复复地灌输到他们的大脑中,只要囫囵咽下去即可!可是这次不同了:学生不提交疑点难点,老师就全部“退居”二线,任学生在一线战场“溃不成军”甚或“全军覆灭”。

  接下去,第二个诗歌专题拉开了序幕,学生开始着急:他们试着彼此交流,试着提出各种问题。教师讲桌上的问题单越来越多了——————

  最后,问题越来越集中,教师的释疑也越来越集中了。

  这一次比较成功的尝试让我们备课组欣喜不已,像是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得意。可是今天,看完了“微课”“翻转课堂”,才知道我们沾沾自喜的尝试其实早已有人尝试。我们只知道躲在自己的小天地里闭门造车,远离了广阔的世界,让我们成了那井底的一只只青蛙!记得有人说过:“当你孤芳自赏时,天地就变小了。”确实如此!

  这次培训让我们不得不由孤芳自赏转为反思现实。Mooc的群体资源共享、多技术平台共用,让我们能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分享最优秀的资源。周飞老师深入浅出的“微课”理论,“可汉学院”最优秀的“微课”教育模式,也为我们传统的课堂敲响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警钟。我们坚信,技术可以改变教育,只要通过不断地学习,我们一定会跳出井底,看到万里晴空的!

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8

  为了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效,更好地指导课堂教学改革,近期,在学校领导的组织和带领下,我们信息组集中学习和自学了《海口市课堂教学指导意见》深有感触。通过学习,我知道了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应该首先从课堂教学上予以突破,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成为当前的首要任务。

  然而在我们的实际教学实践中,课堂教学一直处于无效低效的困境之中,课堂的低效导致学生厌学、教师厌教考。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不少同行都在艰难地探索构建高效课堂的途径。所谓“课堂”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开展“高效课堂”研讨,其指导思想归纳起来就是两个减轻两个提高: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教师教学效益,提高学生学习效益。最终达到提高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我觉得教师应该至少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做为一名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切实作到有效两个字,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认真研究教材。吃透教材是教师进行有效课堂教学的'立足点。除了教学的重点,难点的把握,教师还应该考虑到教材的重组与延伸。

  2、仔细推敲教学方法。随着网络的的普及,教师可以利用的资源是越来越多了,教师交流教学方法的渠道也是越来越广,我们可以发现相同的教学内容往往有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班级学生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3、有针对性的设计课堂练习。学生吸收知识第一印象往往十分重要,而教师在课堂上设计的听说读写各式练习情况往往往直接影响着学生课后练习的正确率。

  4、制造宽松融洽的课堂氛围,良好的心态更加有利于学生投入的学习,提高学习的效率。

  5、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师生的交往互动才能充分展开,各种智力和非智力创新因素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学生自主创新的潜能才会得以开发。也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那么,如何构建高效课堂呢?从学生角度来讲,高效课堂应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一是学生对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要高。二是在实现这种目标达成度的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参与并积极思考。从这个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就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课堂,是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主动实现意义建构的课堂。

  从教师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应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一、是教师能够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课堂的三维教学目标。因为教学目标的预设与课堂的实际情况不可能完全吻合,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教学目标作出适时调整,最大限度地面向全体学生,使其更好地体现教学目标的适切性。

  二、是教学的过程必须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这种主动参与主要体现在教师能否采取灵活机动的教学策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否积极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能否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必要的合作和展示,使全班学生分享彼此的学习成果。

  三、是教学中适时跟进、监测、反馈、消解,以多种方式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使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更高。

  总之,课堂是我们教学的主阵地,更是现今我们课改的主阵地,必须切实的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影响课堂效率的因素很多,我们只有理性地认识我们的课堂教学,客观地面对我们的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才能不断改进我们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有很多,除了课前的预习准备、不断改进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营造和谐教学氛围外,还有很多很多需要我们去不断思考与实践。我们遇到的困难也会不少,碰到的问题也会很多,把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益作为自己一生孜孜不倦的追求。只要我们面对问题和困难,冷静思考,勇于实践,善于总结,终会取得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成功。

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9

  1. 唤起创新意识──使学生想创造

  创新意识是指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数学课堂教学中首先应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使之想创造。

  创新意识的培养也就是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的培养。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引导下,学生才会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才会树立创新目标,充分发挥创新潜力和聪明才智,释放创新激情。

  我认为,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是唤起学生创新意识的起点,也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好奇心是儿童的天性,他们常常会对一些问题感兴趣,发生疑问,从而产生好奇心理,这正是创新意识的萌芽。我在教学中有意识创设这样的环境。课堂上我常常提出一些疑问:“你能根据9+几的计算方法计算8+几吗?”“你知道为什么车轮子要制成圆的?”……同学们之间也常常开展互相质疑活动。疑问使学生产生好奇,好奇又萌发起学生想实践、想创新的意识。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心理学认为,疑最容易引起探究反射,思维也就应运而生。

  2. 培养创新精神──使学生敢创造

  创新精神是指敏锐地把握机会,敢于付诸探索行为的精神状态。创新过程并不仅仅是纯粹的智力活动过程,它还需要以创新情感为动力,要有敢于创新、不怕挫折的恒心和毅力,还要有对真理执著追求的勇气。数学课中应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之敢创造。

  我认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使之敢创造,关键是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愉悦、和谐、民主、宽松的人际环境。素质教育鲜明地提出了“人”的意识的觉醒,教师必须把学生当人看,学生不再是“知识的容器”,不再是“可以任家长和教师加工的材料”,而是可以独立于家长和教师之外而有自己的意志与愿望的人。学生是一个充满情感、有理想、有个性的完整的生命体。教师的任务也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促成受教育者作为“人”的全面发展的促进者。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它是师生之间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它既是以传授和吸收人类间接经验为主的实践活动,也是特定情境中的人际交往活动。因此,师生之间不仅有知识方面的信息传递,而且有情感方面的信息交流。正如一位心理学家在论述教学活动本质特征时所阐述的那样:“教学是一个涉及教师和学生在理性与情绪两方面的动态的人际过程。”

  建立平等、友好、民主的师生关系”是教学中的'一条重要原则。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师生之间人格的接触、碰撞和融通。在师生信息传递、情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本身的情感对整个教学工作的情感活动起重要的能动作用。这种作用直接影响教育教学的效果。教师应该努力以自己对学生的良好情感去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反应,创设师生情感交融的氛围,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产生探究新知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去追求知识和技能,从而使学生敢创造,同时迸发出创造思想的火花。

  我认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之敢创造,关键是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一个有利于创造的学习环境。教学中巧妙的构思、精心的设问是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

  在讲《圆的周长计算》一课时,我首先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学具分别测量出大圆、中圆、小圆的周长。当学生用“滚动”的方法测量出圆的周长时,提出“圆形水池能立起来滚动吗?”迫使学生不得不另辟蹊径,想出了“绳测”的方法。这时,又一次设疑,将一个白色小球系在绳子的一端,在空中旋转,提出“这个圆的周长还能用绳子绕一圈吗?”实践证明了“滚动”和“绳测”的方法均有局限性。能不能探索出计算圆周长的普遍规律呢?又一次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和创造的欲望。学生们认真操作、观察、思考、实践,终于发现了“圆周长总是比它的直径三倍多一些”的规律。

  层层设疑的提问,不断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刻。科学而深刻的提问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探索新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一把金钥匙。根据学生自己主观的认识水平和已有的能力,在这个范畴之内所形成的方法、设想(尽管早被前人所认识的)等,就是学生的创造。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同学们正是走了当年科学家发现、发明、创造的道路。在数学活动中,学会学习数学,既长了知识,又长了智慧。同学们充分体验着参与之乐、思维之趣、成功之悦。

  3. 提高创新能力──使学生会创造

  创新能力是一种能积极改变自己、改变环境的应变能力和创造能力。我认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就是以多向、逆向思维为主要特征的创造思维能力和富于创造的科学态度,是由模仿到创造的转化。每个学生都有创造潜力,学生学习数学的正确方法就是挖掘潜力进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把要学的知识自己去发现,或者创造出来。

  提高创新能力,使学生会创新,一是要注重学生观察力。学生从小具有强烈的接触物体探究物体的本能与需要,这种本能与需要是创新思维的基础。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这种需要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只有在观察的基础上才能使学生有新的发现。二是注重发展学生的想像力。一切创新的活动都从创新性的想像开始。三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只有亲自动手实践,才能使创新思维的结果物质化,同时可以看到自己创造成果,体验创新的快乐,进一步引发创新探究的意识。四是为学生提供一题多解,多向思维的材料,激发学生创造性。

  学生在数学活动的实践中学习数学、学会创造。

  4. 体验创新快乐──使学生爱创造

  苏霍姆林斯基曾言:“儿童学习愿望的源泉是思维智力上的感受和情感色彩,儿童的思维是同他的感受和情感分不开的。教学和认识周围世界的过程充满情感,这种情感是发展儿童智力和创造能力极其重要的土壤。”我认为,创新能力要有一定知识和智慧作基础,但是不可低估情感对知识、智慧的作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常常设计这样的环节,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创造成果。同学们用不同的画面在百格图中表示50%,风格各异。教室四周贴满了同学们的作品,师生共同欣赏着、品味着、评论着。我满腔热情地去赞扬同学们自己思考的一切结论,竭尽全力地去肯定同学们的一切努力,去保护和激励同学们所有的创造欲望和尝试。我用自己对学生良好的情感去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同学们在40分钟的课堂活动中常常体验着参与的快乐,思维的兴趣,创造的愉悦。

  总之,教师要树立科学的教学指导思想,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以教师创造性的劳动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要以教师人格的力量和高尚真挚的情感,以知识本身的艺术魅力赢得每一位学生的心,使之受到感染和激励,从而促进人格的发展。

【课堂教学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课堂教学心得体会06-26

课堂教学的心得体会02-02

有效课堂教学的心得体会03-11

课堂教学模式心得体会05-26

课堂教学的培训心得体会11-04

有效的课堂教学心得体会11-05

有效课堂教学心得体会06-24

高效课堂教学心得体会06-24

初中课堂教学心得体会06-25

课堂教学培训心得体会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