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学心得> 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时间:2022-01-12 13:51:03 教学心得 我要投稿

精选课堂教学心得体会集锦七篇

  当我们受到启发,对学习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就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工作和学习。到底应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课堂教学心得体会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选课堂教学心得体会集锦七篇

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1

  英语作为一门新兴的综合性课程,走进了小学课堂,要学习它就如同幼儿学习母语一样,一切要从头开始。教师不仅要懂得课堂教学规律,掌握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还必须关注每一位学生,运用一定的组织艺术,努力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心境中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在课堂上,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良好的课前准备习惯。上课前,要求学生把课堂上要用的东西如教科书、练习本、笔、纸放在桌上一定的地方。预备铃响就自觉地安静下来,收心,唱唱英文歌或chant,造成英文气氛。

  2、课堂尽量英语化。

  尽量避免用母语进行教学,是进行外语课堂教学的原则之一。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为了使小学生的思维尽快地与英语联系起来,在英语课堂组织教学中要尽可能使用英语,做到课堂英语化,以排除对母语的依赖和母语的干扰。小学阶段是学习英语的关键期之一。尽管他们刚涉及英语,掌握的单词和句型甚少,但我们应该从第一节课起,坚持用英语组织教学。由于这时所学一般都是词义具体的单词和简单句子,教师完全可以借助于直观手段来教,帮助学生尽快对内容的理解。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充分运用眼神、手势、动作、表情等形式。以此来培养学生直接理解、直接学习和直接应用英语的习惯,初步形成直接用英语的思维能力。

  3、教学做到情景化。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必须尽最大限度地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机会用英语进行活动,让学生感受到运用所学语言成功地达到某种目的后的愉快。这是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英语学科的特殊性所决定的。要使小学生能够在 40 分钟的时间内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教师必须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各种情景,做到教学情景化。

  首先,坚持用英语组织教学活动,教师应有计划地向学生传授课堂用语和日常用语,如:“who’s on duty today?” “good morning/afternoon.” “how are you? i’m fine, thanks. and you?”。建立如 daily talk 或 2 - 4 人一组的 “pair work/group work.”的 make dialogues 等制度,来加强英语课的语言氛围。

  其次,在课堂教学中尽量利用实物、图片、幻灯、简笔画、课文插图等辅助手段创设情景。根据教学内容,要求学生分角色进行模拟性交际,让学生在特定的语境中理解教学内容。

  再次,通过游戏活动来表现情景。因为游戏是小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多数小学生都喜欢课堂教学游戏,游戏会令他们动起来给学习带来快乐,是机械的句型操练起来变得生动、活泼、有趣味。游戏活动能使抽象语言内容变成一种具体、形象的情景,具有直观性、趣味性和竞争性等特点,能有效地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在教学模式和方法上,重体验、重实践、重参与、重创造。要求教学设计贴近生活,符合小学生兴趣的需求;教学内容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韵律诗歌、寓言故事、会话表演、游戏等;教学的语言材料要真实、实用。学生在课上通过用中学、学中用,反复实践,学用结合。功能、结构、话题、任务做到有机结合;以话题为核心,以功能和结构为主线,以任务型活动为目标安排各单元或各课的教学;通过视、听、说、玩、唱、画、游、读、写、译等饶有趣味的活动,让学生接触足够量的语言材料,保证输入量,“习得”与“学得”结合,使学生逐步培养起初步的语感;通过大量语言材料的输入,特别是声像材料的示范,学生模仿,教师指导,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语音、语调、书写、拼读的习惯。设计任务型活动,开放空间,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创造思维。自始至终引导学生通过完成具体任务活动来学习语言,让学生为了特定的学习目的去进行特定的语言活动,通过完成特定的交际任务来获得和积累相应的学习经验。教学方法要多样,且生动活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教科书中的课文创设栩栩如生的情景,为学生提供使用英语进行交流的机会。实践中,我们发现每当孩子们进入角色,成功地做成一件事,他们便情不自禁,喜形于色,因此兴趣倍增、信心加强,动机和情意受到了很大的激励。同时要求布置的练习形式要多种多样,做到手、脑、口、耳、眼、肢、体并用,静态、动态相结合,基本操练与自由练习相结合,单项和综合练习相结合。通过大量的实践,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语音、语调、书写和拼读的基础,并能用英语表情达意,开展简单的交流活动。

  4、在教学中可以利用某些技巧来组织英语课堂教学。

  在英语单词或课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人物名字作主语进行造句或创设情境,以加强学生对所学单词或课文的理解。如姓名举例法:如在上课时发现有的同学走神、做小动作、低头或看其它书籍等,教师可以抓住时机,运用这位学生的名字作为主语造句或创设情境。这样既可以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增加英语教学的真实性,又可以起到提醒学生的作用,真可谓妙趣横生、一箭双雕。

  5、在英语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随着教学观念的更新,英语教学方法也要有所改变,这就要求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法的组合。课堂上教师采用什么教学方法,学生就往往采用相应的学习方法,它直接影响着的学生的学习效果。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上应努力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围绕学生能力素质的发展进行教学。可采用“知识技能,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来作为确定学习状态的特征变量,从而为促进学习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服务。由于教学大纲要求的教学内容本身就是根据知识技能、顺序、结构和学生的初始能力的特点做出安排的,所以可以直接拿来使用,在此基础上,按照知识技能的相对完整性,可将教学知识技能发展序列分成几个教学环节。一般来说,除了第一节课以外,每一课教师所要进行教学的内容不外乎三个部分:

  ①复习已教过的语言材料;

  ②教学新的语言项目如词汇、语音、语法和句型等;

  ③进行各种形式的听、说、读、写训练活动。为此,一般采用“五步教学法”;即:复习、介绍、操练、练习、巩固。在每一个步骤当中,教师的作用都有所不同,如采用口、笔头练习、测试、听写、提问等复习方式;利用实物、图片、借助动作、猜谜、接龙式提问、简笔画等介绍新的语言项目;通过分排或分行、两人、小组等进行操练;通过做游戏、扮演角色等方式提高运用语言能力;充分利用和“复习要点”,练习册中的练习,口、笔头练习等加强学习运用的能力,以加深印象,巩固记忆。教师要在教学中自始至终观察全班学生的反应,要随时根据情况变换自己的角色,保证所教的内容大家都能接受,达到完成课堂的整体教学任务。 采用多种媒体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和充分的语言实践机会,优化教学过程。利用英语教学音像资源——图画、图表、投影、录音、录像、cd、vcd、dvd等多媒体软件,不仅能为学生提供规范的语音、语调,还可以提供真实自然的语言使用的示范,即语言使用的场合、时间、对象等,而且还有体态语——手势、动作、表情等的示范。多种媒体的运用使教学变得生动、形象、活泼,感染力强,容易激发学生兴趣,引起有意注意,加深印象,帮助学生持久记忆。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学生置身于以英语为母语的环境中,体验英语的实际运用。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可以使教学过程程序化,大大提高教学的效率,这一点对我们课时少的小学英语课尤为重要。

  综上所述,小学英语教学,教师应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充分享受到学习英语的乐趣,让学生在“乐”中学,“乐”中练,变苦学为乐学真正做到“乐而好学”。

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2

  一、传统课堂教学有很多不足,素质教育是课堂教学的主阵地

  传统课程教学不足为:传统课程教学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的需要,在培养目标上,只重视传授知识,不注重发展能力,按一个模式培养学生,不利于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材的成长。

  在教学内容上,教材是学生的唯一学习内容,是学生知识的主要来源。在教学方法上,是注入式、满堂灌,只研究教师如“教”,不重视学生如何“学”,考试主要靠死记硬背,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形式上,只是课堂一个渠道,单一化、模式化,忽视因材施教和课堂外渠道。在师生关系上,重教师作用,教师是主动的施教者,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学生是知识传授对象,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传统教育是保守的、封闭的。在这种传统教育指导下形成的思维方式,已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也能让学生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二、高效课堂教学是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

  课堂因互动而精彩,学生因自主而发展。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的`认真讲,学生的仔细听为主,学生的一切服务于老师的教学;老师是领队,学生是队员,老师领路带学生,最终学生不认路,体会不到其中的乐趣。而高效课堂的课堂教学模式毫无疑问,是让教师转换角色,退到幕后;让学生充分投入到课堂中来,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实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培养。

  可以说,学生学习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是他们自觉主动的行为,预习、展示、反馈都是以学生为主体。

  1、预习课中,我要学习什么、了解、掌握哪些知识点,每个人都各不相同却都心中有数。学生们积极地看他们的笔记,找出不会的知识点,遇到的问题先自己去解决,解决不了的找小组长。小组中解决不了的再写在黑板上,全体想办法或老师来解决。

  2、展示课中,每个学生将自己负责讲解的知识点以自己设计的方式展示在黑板上,知识结构清晰,重点突出;讲解时过渡自然,表达清晰,这节课中学生们不仅充分地展示了他们的知识水平也充分地展示了他们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思考能力。老师很少讲话,只是在适当的时候做一下点拨启发。当然老师在课前会提出要求,如展示时学生必须脱离课本。可以说这节课中学生各种形式的展示与点评都闪烁着学生自主学习与创新的智慧。

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3

  通过对高效课堂有关内容的学习,我懂得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语文课上我们不仅要好好讲课,更要注重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语文课堂的发展是迅速,复杂多样的。不过,我认为,无论语文教学被注入什么样的新精神,有一点应该是不变的,那就是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务实高效的。从高效课堂的理论中我有以下的体会:

  一、教学目标把握要准确。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针对学生不同年龄段的身心特点,对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作出了科学而具体的规定。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研读了《标准》,严格按照《标准》的要求对照执行。教学目标的定位。就跟打篮球一样,篮筐太高了学生再怎么努力也投不进,自然就丧失了信心;而篮筐太低了,学生就会轻而易举地灌进篮筐,当然也就没有战胜困难的喜悦。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充分考虑到三维目标的统一。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这三个方面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否则就会导致语文课程性质定位的偏差,造成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分离。教学目标的制定还要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根据因材施教原则,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要因人而异,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达到的目标也各不相同,要避免一概而论。要保证课堂上80%以上的学生掌握80%以上的课堂教学内容。对于优等生我们可以在课外延伸一些略带挑战性的练习;而对于那些后进生,我们也可以为他们制定一些浅层次的要求,让他们循序渐进。

  二、教学环节设计要合理

  就阅读课来说,教学环节的设计基本采用“四步导读”的模式。第一步,在老师诱导下学生初读课文,让学生感知课文语言。第二步,在老师引导下学生细读课文,让学生理解课文语言。第三步,在老师指导下学生精读课文,让学生品评课文语言。第四步,在老师辅导下学生进行综合训练,学会运用语言。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阅读实践活动始终处于课堂教学的中心地位,教师的一切启发引导都是为训练学生创造性地进行语言实践提供服务。老师的“导”与学生的“读”相互渗透、相得益彰,充分体现了师生间、生生间、师生及教材之间的双向多边的互动反馈。“四步导读”模式符合《标准》提出的教学理念,这样的流程的设计是合理的'。

  当然,对于不同类型的课文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予以适当调整或删减,形成灵活的教学风格,但其核心理念是不变的。

  三、课堂教学提问要精当

  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启发学生思维、传授基本知识,控制教学过程,进行课堂反馈的一个重要手段。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成败。教师必须细细揣摩,问到关键处,问到有用之处,问到学生心里去,问出水平来,才能更好的促进我们的教学,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问的技巧与艺术,体现出教学新理念。

  问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引导他们生动活泼的学习,使他们经过自己独立思考,对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问的难易要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教师对课堂中所提问的问题应在备课时精挑细选,严格控制数量,克服课堂提问的随意性。要做到数量适中,也要避免两种倾向,太多或太少。提问太多,学生没有思考回旋的余地,对所学知识难以理解、消化;提问太少,讲授太多,学生难有参与的机会,最终会产生厌倦情绪。

  提问要有一定的艺术与技巧,杜绝形式主义的问答。学生答案与老师的答案不一致时,教师不引导,反复追问,让学生再答,直追到与自己的标准答案一致为止。这种锲而不舍一再追问的做法,在不同程度上制约了学生思维的灵性。

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4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学生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没有迈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对他来说,这是一堂无益的课。无效的劳动是每个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的最大的潜在危险”。“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教育实践者的不懈追求。通过今天学习陈国忠老师的讲座,我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展开了思索,在此谈谈自己的体会。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通过在课改理论指导下的教学实践与反思,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尝试。

  首先,重视课前的备课

  (1)认真确定课堂教学目标。教师在备课前,应当认真阅读教材、教师用书,对所教授内容的三维目标、教材编写特点等要了然于胸,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目标。所拟定的教学目标要具体、可操作,如果目标过高或过低,都容易使学生失去兴趣,而应当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即“跳一跳能摘到果子”。

  (2)教学设计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那么备课“备”什么?教师备课的重要指导思想不是备教师怎样“教”,而是备学生怎样“学”。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状态,精心设计学生学习的过程。要充分预设学生对哪部分内容学习困难大,应该如何实施,对哪部分内容学生容易产生分歧或独特见解,如何应对等。

  (3)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教师们都认识到应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变“死教”教材为“活用”教材,使课堂教学生动而有效。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之一。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首先应当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能根据学情和教学需要对教材进行改进和补充,使之更好地为教学、为学生服务。其次是教师要勇于创新,大胆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教材更加切合学生的实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其次,重视课中教学行为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行为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边互动的过程。课改思想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学生的这些学习方式都是在教师组织、指导等“教”的行为下发生的。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重在提高教师“教”的行为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具体行为都应当精心地思考、精巧地设计。如何提高教师高效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呢?我认为:

  (1)教师要着力打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放下传统观念中“师道尊严”的.架子,要“俯下身子”与学生交流。只有在和谐、平等、其乐融融的师生关系中,才有师生全身心的投入,教者神采飞扬,学者兴致高涨。这就需要教师树立以发展学生为本的观点,坚持教学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教师更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即自己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参与者。此外,教师还要时刻铭记学生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而不是知识的容器,他们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积极地建构知识。

  (2)教师要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联系学生的实际,从生活或具体情境中引入数学新知,让学生在有效的情境中产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教师要善于了解学生的学情,结合教学内容,努力创设各种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教师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学习新知的动机,积极投入到探索新知的活动中。

  (3)教师在课堂中要善于倾听。我们经常要求学生上课专心听讲,致力培养学生倾听的良好习惯。其实,我们教师更需要有一双善于倾听的耳朵。李政涛先生在《倾听着的教育——论教师对学生的倾听》一文中写道:“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倾听受教育者的叙说是教师的道德责任。”要提高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教师更应成为学生的忠实听众,在课堂中善于倾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讨论、交流问题时,要善于倾听、关注学生涌现出来的各种各类信息,对信息进行筛选和组合,不断引导和激发学生去发现,去思考,推进教学过程。有了教师的倾听,才有师生、生生间有效的互动,才有学生新知识的建构、能力的提高。

  再次,重视课后的教学反思

  叶澜教授曾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的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所谓课后反思,即教师在完成一堂课的教学后,对自身在课堂中的教育教学行为及其潜在的教育观念的重新认识。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后反思就显得更加重要和必要了。如何进行课后反思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进行。

  反思教师的“教”。它包括:

  (1)总结本课“亮点”、积累成功经验。一节课下来,教师回味课中的成功之处,并且对成功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经验,这样会使自身的教法越来越活,教师水平大大提高。

  (2)查找不足的病因,探索对应策略。不是每节课都一帆风顺,尽如人意,教师面对自己失败的课(即课堂教学效益低下的课),更应该及时查找失败原因,找准不足之处,并进行分析,找到应对的策略,记录下这些策略,对以后的教学帮助会更大。另一方面是反思学生的“学”。我们的教学始终是为学生服务的,教师在反思时,应当站在学生的角度,审视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的困惑与问题,或在某一个教学环节中的奇思妙想、创新见解,记录下这样的教学资源,有利于我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进一步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5

  正值春暖花开的三月,绿城——南宁满目皆绿。温暖的春风吹暖了绿城——南宁,也吹暖了南宁三中逸夫体育馆。一千七百多名来自广西各地的小学语文一线教师欢聚一堂,参加20xx“绿城之春”小学语文名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

  简短而隆重的开幕仪式之后,来自南京的周益民老师首先把大家带入了《这里有个颠倒的世界》。紧接着,激情燃烧的玫瑰——窦桂梅老师向大家做了一次独特的《读书报告》,张祖庆老师的《创意图书馆》让大家耳目一新,林莘老师让大家重温了《鲸》,贾志敏老师摆出了一个特别的问题《谁动了松鼠的奶酪》,黄庆峰老师那《黄河的主人》让大家领略了黄河上一位不平凡的艄公,王崧舟老师的《枫桥夜泊》让大家再次听到寒山寺不一样的钟声。名师们独具匠心的设计,扎实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平实、准确、生动、幽默的语言不虚张声势、不大而化之,也不故作深沉,赢得了观摩老师们阵阵热烈的掌声和会心的赞叹。观摩的老师纷纷拿起手机发短信叙说自己的`想法,向专家提出自己的困惑。观摩会场热烈、融洽,透着浓浓的教研气氛。

  本次观摩的课上,老师们听不到轰轰烈烈的豪言壮语,看不到纷呈各异的学生才艺大展示,只有上课老师悉心指导学生读好每一句话,说好每一句话,用好每一个词,写好每一个字的普普通通的语文教学过程。褪尽浮华,还原本色,本次观摩活动告诉每位一线小学语文教师,语文课就是扎扎实实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这一理念在各位名师的课堂上真实地体现着。

  通过本次观摩,它将引领我们在教育战线上扬帆起航。

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6

  作为一名教师,要不断补充自己的知识储备,近期我读完《有效教学和谐课堂》一书,感受颇多,收获颇多。下面就谈谈我通过学习后对有效教学的肤浅认识。

  1、师生和谐为有效教学奠基

  育人为本,爱心是根,没有爱便没有教育。爱心和责任心是进行有效教学的前提。有了爱心、责任心,教师便会一切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教师的眼中时时刻刻看到的是学生,脑中时时刻刻想到的是学生,心中时时刻刻感受着学生的感受,而不仅仅把学生看作是知识的容器,做题的工具。教师要会及时、深刻、全面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修正自己的教学行为。要努力营造和谐的、温馨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自己的课堂有安全感、成就感。要把自主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大胆表达的积极学习状态之中,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2、潜入文本为有效教学铺路

  走进文本,解读文本,深人钻研教材,准确地解读文本,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首先,教师要作为一般读者去赏读,投人其中,忘乎所以,感受文本的意境美、情趣美、形象美、人格美、语言美。其次,教师要以学生的视角,思考学生喜欢学什么、可以学什么、不爱学什么,把准学生学习的.疑点、难点、兴奋点,第三,从教师的角度,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和策略。这是解读文本的关键。老师要对课文反复朗读,仔细揣摩,细心品味,文中关键的段落、语句都能富有感情地背诵,甚至一个小小的标点都不放过。

  3、质量引领为有效教学助推。

  实施有效教学,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质量指标上。一是教师行为的质量指标。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的教学组织、教师的语言、教师的神态、教师的评价,都对学生,尤其是对小学生影响颇大。老师充满激情的语言、满脸焦虑的神态、恰到好处的点评,时时刻刻牵动着学生,可爱的孩子们就在老师预设的情境中渐人佳境。二是学生行为的质量指标。学生课堂的表现是课堂有效性的直接反味。三是辅助手段的质量指标。辅助手段的合理运用能有效地突破教学的重、难点,能给学生创设语言无法替代的教学情景。四是教学方式的质量指标。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是新课标的重要体现,面对我们的国情、校情、班情,我们应正确使用好这一新型的教学方式。

  4、持续反思为有效教学服务

  教育是实践性智慧,需要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持续的反思,并把反思导向深人,最终实现教育教学的创新,提升育人的质量,因此,持续反思是有效教学的重要保障。每一个教师都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我的教学有效吗?""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这样促进自己有效借鉴他人的经验,开阔反思的视野,提升持续反思的质量。

  我坚信:当师生关系和谐了,课堂教学和谐了,学生的进步与发展会成为一种必然,我们的社会也会和谐前进。我一定会在自己的教育道路上不断进步,不断改进,为教育的发展不断贡献自己的力量。

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7

  根据《绵阳市教育局关于20xx年教师教育、语言文字工作要点的通知》精神,按照绵教函(20xx)99号文的安排,我参加了绵阳市20xx年利用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开展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工作的网络学习。在学习期间,我认真听取专家的讲解、认真体会新课程的内涵,我感觉到这种培训方式非常好,方便、省时、省力,而且效果显著,对提高我们今后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现在就余文森教授所做的《课堂教学》专题浅谈个人的体会。

  本专题围绕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热点难点问题,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学情境的创设与生成、教学与师生关系、如何在教学中落实三维目标等五个方面,从案例与理念、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角度进行深入浅出的探讨和分析。其中教学的有效性是这五个专题中的灵魂,也是课堂教学中的最主要的目标。现重点谈这这方面的一点体会。

  新课程改革的目的也是为了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是所有教育教学改革的共同追求,也是教学工作非常重要的一个主题,我们老师追求教学有效性,就象每个人追求幸福一样,是新课程改革成败存亡的一个命脉。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摆在教师面前一个严峻的问题。在教学中,还有一部分教师不能适应新课标的要求,习惯于“讲课”,试图努力把书中的知识交给学生,教师始终主宰着整个课堂,忽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动参与,忽略学生思维的启迪,忽略学生能力的生成与发展。有的课堂表面上体现了学生的参与,但“问题”不具备启发性、“活动”不具备主动性、“讨论”不具备探究性,到最后,还是由教师将知识生硬地灌给学生。而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有效教学应当是:学生不仅学到了教师传授的大部分学科知识,而且学到许多其他知识;上课结束很久以后,学生还在继续研究和探讨上课内容;不是强迫学生学习,而是学生渴望学习。

  通过学习,我知道了教学有效性指的是什么?从教师的角度来讲,有效的教指的是促进学生学的教,它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是直接的促进,即通过教师的教,学生学得更多、更快、更好、更深;其二是间接促进,即通过教师的教,学生学会了学习,掌握了学习方法,提升了学习能力,达到了不需要教!学习有效性的三个考量指标:学习速度(学习特定内容所花费的时间)学习结果(发生的变化,获得的进步或取得的成绩)学习体验(所伴随或发生的心理感受)。知道了学习的有效性之后,我们作为一线教师,如何从我们的教学实践层面上理解教学的有效性,如何来推进教学的有效性,这个问题余教授通过教师发言来回答。

  其次,我知道了从教育学专业角度说,有效性指通过课堂教学学生获得发展,那么发展指什么?首先,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 ;第二,发展就其层次而言,包括现有发展区和最近发展区;第三,发展就其形式而言,存在“内在发展”与“外在发展”;第四,发展就其机制而言,有预设性发展和生成性发展;第五,发展就其时间而言,有眼前发展和终身发展;第六,发展就其主体而言,有学生发展和教师发展。

  再次,我知道了新课程教学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哪里?学生变了。课改以后,学生的变化和进步是明显的;教师变了。新课程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课堂教学变了

  新课程中非常重视教学的生成性,把它看做是教学的关键点,生成性体现了课堂的丰富性、开放性、多变性和复杂性,可以激发师生的创造性和智慧潜能,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活力,生成性也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难点,课堂开放了,生成了,就会出现无序状态,从而对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生成与预设是一对矛盾同一体,新课程课堂教学呼唤高水平预设与精采的生成,生成性主题的要点是:1、新课程为什么突显教学的生成性;2、强调生成性是否意味着否定预设;3、当前教学实践中存在哪些生成误区;4、如何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为了说明这个要点,余教授用了一些十分生动精采的小故事和案例来说明,把讲解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把思考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把预设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为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在教学中要注意创设情境,首先要知道为什么要创设教学情境,教学情境有哪些主要类型,当前教学情境创设存在哪些误区,如何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情境之于知识有多重要。知识是一种符号,如果离开特定的背景,知识就变成干巴巴的抽象符号,就会使学生学习变得干巴巴,非常晦涩,变得很艰难很枯燥。为了进一步阐述创设的重要性,学情境解决的是学生认识过程中,形象与抽象,实际与理论,感性与理性,旧知与新知,背景与知识,以及问题与思维的关系与矛盾。教学情境主要由以下几个类型:借助实物和图象创设的教学情境,借助动作创设的教学情境,借助语言创设的教学情境,借助新旧知识和观念的关系和矛盾创设的教学情境,借助背景创设的教学情境,借助问题创设的情境。

  为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还要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教师与学生,教与学,这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最基本的一对关系,把师生关系恢复到人的关系上来,建立共同发展的、以对话为特征的教学关系,这是新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和基本任务。学生具有两种特性,一是向师性,与之对应另一个是独立性。其中向师性是学生本质属性,它表现在:凡是学生都具有学生感,学生不论学习哪一门功课都希望有个好老师,不论在哪一个班学习,都希望有好班主任,希望自己能得到教师帮助,而独立性也是学生的本质属性,学生的独立性意味着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人,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每个学生都有一种独立的倾向和独立的要求,每个学生除有特殊原因外,都有相当强的独立性。

  我们在教学中还要贯彻好三维目标,所谓三维目标指的是: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知识、技能。为了说明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余教授用立体几何中的三个边的关系来说明非常形象、生动。 如果只注重单维度的目标,是容易实现的,难的是整合,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将这三个目标整合起来,单维目标虽容易实现,但是达不到新课程制定的最佳目标。在教学中即关注了知识技能,又关注了过程方法,还要渗透、态度、价值观,就是要将知识、能力、态度融为一体。在不同的课程教学中,要同时贯彻三维目标、方法也不尽相同,关键是我们在教学中应有这种意识。强调三维目标是否意味着否定“双基”,其实并非如此,因为我们三维目标,本身就把知识技能溶入进去,而 且是把它摆在第一位,但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要服从并服务于人的和谐发展,这是新课程的一个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为知识而知识,为技能而技能。所谓双基就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它是三维目标的依托和载体,在知识传授过程中,要注意人的发展,所以强调三维目标,并不是否定双基知识的传授。

  总之,通过这次学习使我们感觉耳目一新,使我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又上了一个新的高度,我将把我学到的用于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课堂教学心得体会06-26

课堂教学的心得体会02-02

课堂教学心得体会06-27

关于课堂教学心得体会03-28

有效课堂教学的心得体会03-11

课堂教学模式心得体会05-26

优秀课堂教学心得体会04-26

有效课堂教学心得体会06-24

高效课堂教学心得体会06-24

初中课堂教学心得体会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