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学心得> 生态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生态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时间:2022-06-26 17:36:06 教学心得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生态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当我们经过反思,有了新的启发时,写心得体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样能够让人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生态课堂教学心得体会,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生态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生态课堂教学心得体会1

  “生态”一词,在《辞海》中的意思是,自然系统中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生存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建立的动态平衡关系。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也指生物的生理特性和生活习性。生态学中的“生态”,指家或者我们的环境。构建数学生态课堂,那就是我们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在数学课堂的知识学习、探究过程中,更多地了解和积累“生态知识”,形成强烈的“生态意识”,从而能从“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高度去评判和规范人类的自身行为,为学生能成长为“生态人”打下基础,这样,我们构建生态课堂的意义将更为深远。

  一、对“生态”课堂的理解

  生态课堂的教学不再是教师忠实地执行教学计划,学生被动接受地知识的活动,而是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生态课堂的教学模式应是以生为本的生态模式。“生”是指可以发育的物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发展长大;“生”是活着的,有生命的;“生”又是“学生”,课堂应以学生为本。“态”是指形状、样子。那么,“生态”可理解为“可以发育的物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发展成长的样子。”生态课堂教学的一般模式追求的就是这样一种课堂教学环境,即让生命实体在良好的条件下自然地和谐自由地生长发展。在课堂教学生活过程中要树立全面依靠学生的观念,要相信学生具有学习的天性和无限的潜能,学生学习是有个性和独立性的。要一切从学生的好学出发,把全部的教育价值归结到学生身上,由于生态课堂教学的伦理价值的核心是指向生态课堂的主体──学生,因而教学的内容选择既要适合社会规范的要求,更必须尊重知识生成规律和学生学习的特点。

  二、影响生态课堂的因素

  生态堂教学模式着眼于教师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变以往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教师也由以往单纯的知识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其特点是学生为主体,强调全面性、民主性、发展性、活动性和开放性,使学生得到和谐、主动、健康的发展。

  1.平等的师生关系。传统观念认为师生关系是从属关系,学生服从老师是天经地义的。因此,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得到快乐,首先要给学生人格上、精神上的快乐。教师要更新观念,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要有为学生服务的意识,要让课堂出现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场面。

  2.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评价一堂课成败的标准不是看老师教的如何,而是看学生学的结果。如果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充分调动或根本得不到调动,学生不能积极参与各种教学活动,课堂也就无快乐可言。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通过导之以情,让学生肯学;激之以趣,让学生爱学;晓之以理,让学生主动学;授之以法,让学生乐学。整个教学活动中,一定要重视学生的心理活动,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愿望的激发,使学生的活动多样化。学生在快乐中脑思、口说、手动,主动地学习,愉快地接受并完成学习任务,在充分、全面的活动中受到教育,在潜移默化中获得知识,在快乐中培养和提高自己能力。

  3.学生的闪光点。教师首先要树立一种教育理念,即学生没有不好的,只有不同的;没有笨孩子,只有潜力尚未发挥出来的孩子。学生要在课堂上得到快乐,老师得给学生成功的体验,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价值。

  4.先进的教学手段。现代化教育技术和教学手段引进课堂,特别是多媒体计算机在教学中运用,为学生提供形象、直观、逼真的教学环境,学生兴趣浓厚、大脑兴奋、思维活跃,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知识、增长能力。先进教学手段强调充分利用声形图文的作用及其复合作用,刺激听觉视觉,进而使大脑积极活动。它把枯燥、单调知识变成活生生的画面。

  生态课堂教学的推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教学实践证明:生态课堂离不开快乐环境和快乐活动。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学生成长规律,从时代发展要求出发,树立正确育人观、教学观,大力推进生态课堂教学,还给学生属于自己的空间,让他们在自己的空间里去观察、去发现、去分析、去思考、去动手、去创造。我们要努力捕捉学生闪光点,燃起学生求知火焰,让学生体验劳动之乐、成功之乐、意志锻炼之乐,切实使“快乐课堂”显示出师生关系和谐之乐、善教之乐和学习之乐。

  三、实施生态课堂的体会

  经个这段时间对生态课堂的学习和实践,我对 “生态”的理解更加明晰,明白了课堂的天然和谐才是“生态”:老师面带微笑,学生充满乐观,满怀激情,娓娓道来,浑然一体,,没有做作,没有勉强,充满朝气,争先恐后,尽情抒发,展示才华,满怀着对未来的向往、对知识的渴望。教师的精彩评价、恰当的指导和对较深与难懂问题深入。言简意赅的讲解,应该是集体备课,长期精诚合作的结果,老师极富感染力的表扬与激励,使课堂顺利进展,学生学到了知识、提高了能力,这才是我们应该拥有的课改,应该具有的风格,这才创新、提高,在创新、再起提高。

生态课堂教学心得体会2

  20xx年3月28日至31日,在县教研组的组织带领下,我们一行21人有幸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参加了“名师之路”之全国“新理念,新课标”第四届小学生态课堂教学研讨会。会上,专家们科学、巧妙且富有创意的教学设计,简单、务实、高效的教学活动,切适、有效的课堂激励评价,深厚的教学素养自然地展示于课堂,使所有在场教师享受其中,受益匪浅。三天的“名师之路”小学语文老师课堂教学观摩会是短暂的,而留给我的思索却很深很长。本次教研活动主要由活跃在小学语文教学一线的知名教师群体,他们作为展示教师,负责展示课,以供听课教师观摩学习。而我们也从这些大师的课堂上看到了课改的又一次华丽转本文由身,看到了语文“洗尽铅华见本色”的自然美,生态美。

  根据此次的西安观摩之行所取得的收获,用来改进自身教学现状是非常及时可行得,对于刚教学3年的我而言现在的教学应该是朝如何掌握小学语文教学的方法和教学策略,从而增强个人执教能力这个方向去实践努力。此次去西安“取经”,收获是丰硕的,对于培训的步骤和内容也正是我们这些年轻教师所或缺的,下面我就来谈谈我对于本次观摩后的感受体会:

  1、成长方向:爱学生和爱读书一样重要

  在新课标下语文教师该如何成长这个疑惑听了于永正老师的即兴讲座,给了我拨云见日的感觉,为我打开了一扇探索的窗。使我明白了,以学生为荣的老师是最幸福的,教师是教学中的客体,把课堂还给学生。于老师在讲座中指出通背教材是对学生慧根、德性的双重戕害,他的慷慨言辞告诉我们要在浩瀚无垠的书海中,在良莠不齐的书城里,去选择那些适合儿童,为儿童所需要、所喜爱的书籍。

  还有他对父爱的真挚情怀,对儿童的热爱、理解和尊重,对阅读的价值判断及运用,让我感受到了阅读推广者所必须的内在动力;他“将世界带进教室”的`胸怀、激情和执着的韧性,让我体验到了一路走来的坚定与坚持;他对中国传统的情愫,对宗教的信仰,在阅读中长久沉醉濡染而成的阅读品位,让我感悟到了阅读推广并不是简单的诵读而这项工作所需要的文化底蕴是无可估量。当然他对阅读的那份热爱更是深深的震憾了我,

  2、识字教学:追溯字源

  武琼教研员的课《数星星的孩子》让我在这位知性的女教师身上看到的是一个成功的教育者在驾驭课堂的那份运用自如。比如:(1)在我们一行的小组中讨论最多的话题是:“如何把握识字教学中对字源的追溯”这一问题。整堂课武老师对于所展示的生字“坐”“很”的字源讲解更是惟妙惟肖,相信在某种适当的情况下去鼓励孩子了解文字的起源和发展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介绍字理更多的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热爱汉字的情感。(2)细节的把握方面,这节课主要让孩子理解编者的编写意图,在理解这些文本表面的含义之后,最主要的还是如何揣摩文本中的人物的思想,性格。一节课里的每一分钟对于孩子是多么的宝贵,而对于教师更是如此,围绕一个问题用最短的时间让孩子明白理解,最后的拓展延伸让孩子们讨论“星星能否数的清?” 该环节的设计给了孩子一个个性解读的空间。她的课告诉我们教一篇课文让孩子只是理解这篇课文,那么我们的教学也未免太失精华,我们要教于孩子的是掌握学习的方法,文本有限,课外的延伸却是无垠,我们要教会学生理解文本的方法是最重要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才是教学的真正目的。虽然她在课堂中是强势的,但不难看出孩子们都在跟她“抢”强势,其实又怎样,这不正是教学中的共鸣吗?

  3、 有效朗读:自然、个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小学各年级的阅读都要重视朗读,在阅读中陶冶孩子们的情感,激发想象。”因此,如何指导学生读好书,爱读书,是我们语文老师的责任。可是在当今教学中,我看到部分语文课上关于课文内容的讲解要大大多于对课文的语言文字的感知。一篇课文教师讲过了,学生听过了,书上的内容弄懂了,生字、生词解决了,课也就算上完了。这样一课课地讲下去,学生获得的主要是一篇文章中所述说的某一方面内容的“知识”,语言文字的训练被放到次要位置。叶圣陶先生对朗读这样描述:“我们默读时,仅仅调动了心和眼,而朗读时则是心、眼、口、耳全部调动起来了,对于文章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就会有成倍的收获。”语文教学中讲解是对文本的解剖,而朗读是活的,是赋予作品生命。从某种意义上讲,朗读比讲解更重要。所以也有人说:“朗读法是语文教学的安身立命之法。”

  可是怎样的朗读才最有效?这是我们年轻教师常常困惑的问题,而这次我在武凤霞老师的古诗文课堂《伯牙断弦》,在赵志祥老师的综合性学习《我爱读对联》中找到了答案,那就是自然的渗透文本的朗读,这也符合本次课改对朗读评价的要求,即:“朗读要提倡自然,要以对内容的理解把握为基础,摒弃娇柔做作的腔调。”不能一味的口头强调“有感情的朗读”,否则将无法正确的体现文本的特点和文本的个性。而且我们教学中也常常发现学生在朗读时“朗读腔 ”“表演腔”太浓,而这样的朗读恰恰是对文本情感理解的不到位。听了他们的示范课让我感觉最深的地方就是:原来自然地朗读就应该像说话一样,用恰当的语气表达思想感情的语调,语势。

  若把文本分为抒情性文本和非抒情性文本,那么抒情性的文本就应该用朗读去“打动”和“感染”听众,非抒情性的文本则只需要“告诉”就行了。科普性的说明文我们只要清晰的告诉、介绍,把重点的知识通过重音、语速、语调的变化,自然流畅的表达出来就行,不需要额外附加情感;对话类的文本,故事性特别强,在读人物对话时,就应该用比较夸张的演读。总之朗读应该以不同的文体作基础,先把握好课文的总的感情基调,然后让孩子去“自然、个性地朗读”。

  4、语文课堂:简单、平实、扎实

  聆听了几位大师的课,正可谓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出雕饰。”尤其是李卫东老师的《狼牙山五壮士》,环节设计非常简单,教学伊始李老师从课题入手引导:该环节设计起到了简单扎实得铺垫作用,再让学生带问题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环节设计虽简约但扎实,在轻松自然教学环境中扎实有效地训练好学生的语言,同时又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语文品质。他们的课堂中的语文教学,已走向平实与质朴,扎实和简单。正如李老师他 “着眼整体发展,着力语言训练,着重内化进程”的教学思想和“教得轻松,学得扎实”的教学特色相匹配。

  教师是一堂课的组织者,要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师必须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为圆心,以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维为半径“画”好一节课。这就要求教师不再是纯粹的知识传递者的角色了,而是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启发者、合作者、促进者和参与者,是课堂教学中的“中间着”,教师只需要把教材介绍给学生,让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交流,自读自悟。专家的教学课堂告诉我们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传递,更多的是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因此,我们要给孩子一个“开放的课堂”。让孩子在学习中学会展示自己,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总之,这次的观摩会深深的触动了我,我想名师之所以成为名师,既是时代使然,更可以超越时代,因为他们的教学艺术着眼的是学生生命的发展。名师们魅力的课堂,是生命的课堂,这是我要毕生的精力去追随的……

  这次西安观摩学习的时间虽短暂,收益却很多。但打铁还得自身硬,只有自己不断地学习,与时俱进,练就过硬的基本功,不断的提升自己的整体素质和语文素养,才能适应语文教学新的发展需要!

【生态课堂教学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课堂教学心得体会06-27

课堂教学心得体会06-26

课堂教学的心得体会02-02

关于课堂教学心得体会11-16

创新课堂教学心得体会02-10

课堂教学提升心得体会11-29

高效课堂教学的心得体会11-30

学习《课堂教学》心得体会01-14

课堂教学指导心得体会01-16

小学课堂教学心得体会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