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学心得> 体育教育教学心得体会

体育教育教学心得体会

时间:2022-06-23 15:50:03 教学心得 我要投稿

精选体育教育教学心得体会3篇

  我们有一些启发后,可用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那么心得体会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体育教育教学心得体会3篇,欢迎大家分享。

精选体育教育教学心得体会3篇

体育教育教学心得体会 篇1

  作为小学体育教师一定要转变观念,从追求运动成绩的框框里跳出来,树立健康体育观的意识,通过一些有效的手段来带领和引导同学们参加体育锻炼。

  良好的课堂气氛可以使学生有强烈的欲望,有积极的情绪,有充沛的精力与体力;良好的学习氛围还可以使学生思维活跃,迸发思想火花,产生奇思妙想。建立平等、友爱师生关系,营造融洽、和谐的运动环境,学生能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达成学习目标。教师首先必须开阔心胸去理解学生,然后再敞开胸怀去关爱学生,这是进行小学体育教学的首备条件。你给孩子一份理解和关爱,他就会对你产生依赖和信任!作为体育教师就应该敞开胸怀爱学生,用自己的行动去感召他们,他们会逐步接纳你,更加尊重你。这样的例子发生了几次,我总是把握时机,与孩子们走近,与他们成为朋友 ,树立健康体育观的意识,通过一些有效的手段来带领和引导同学们参加体育锻炼。使同学们身体素质和体质两方面都得到相应的提高,让他们的`人人身体都“棒”起来,少生病或不生病。这也是我们上体育课的一个重要目标之一。长期以来,学校体育的目的是要增强学生体质使身体变得更健康,而每周有限的体育课,往往是不能满足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目的的。健康则是一个长期持之以恒的过程,也就是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想通过短时间取得好的效果是不太可能的,因为人体机能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在体育教学中应把着眼于怎样通过一些教学方法来激发与调动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热情。逐步地培养他们爱好和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使他们在运动中,体验到其中的乐趣;品尝到成功的滋味;找到真正的自我。慢慢的让体育运动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伴随他们的一生。

体育教育教学心得体会 篇2

  本学期担任四个年级的体育教学工作,对于刚走出大学校门的我感到压力很大,因为我要担负起七个班的体育教学任务,为他们的身体素质能够合理的锻炼与有效的增长而感到压力巨大,同时也感到很荣幸,因为那是学校对一个新老师的信任。所以我很认真很努力备写每一节课的教案,积极课标努力钻研教材。全力以赴使每位学生在每一节课都有收获。每当下课后看到学生快乐的擦拭着脸颊的汗水,争论着胜负时,心中莫名的感动,此时心中更加坚定而充满着动力,相信用心的付出就会有收获。

  根据新课标要求与学校教学大纲的规定,本学期教学计划如下:六、七年级主要以田径结合游戏教学,此年龄段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期,田径的教学促使其身体健康发展,帮助学生培养与矫正良好的身体形态,发展绝对力量。八年级学生处于青春期叛逆阶段,自我意识比较强,喜欢自己发表观点,存在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喜欢挑战有难度和比较刺激的项目,所以安排篮球教学。主要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精神;并使其掌握一项基本的健身技术,为以后的终身体育培养打下基础。九年级学生面临中考,压力巨大。所以体育内容的安排非常重要,既要面临中考体育提高成绩又要为平时繁重的学习减轻压力而愉悦身心。所以安排篮球与身体素质训练相结合,既能愉悦身心又能保证身体素质的合理增长。

  体育教学工作,本着以提高学生体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传授体育基础知识和体育卫生知识为宗旨,朝着“和谐、主动、发展”的方向努力,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减少学生对老师的心理恐惧感,认真钻研教材,建立和谐的学习环境和教学方法,唤起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情感上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化。改变过去教学上单纯的给予,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去掌握知识、技能、学会锻炼身体的方法,教给他们终身体育的能力。真正从能力上完成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我任教的班级课堂气氛活跃,学习积极主动,形成了良好的学风。

  时代要求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努力发展学生的聪明才智和个性特点,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使“主动”成为体育教学的核心。为此,在教学中应努力做到以下三方面:

  1、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引入新知识时,应注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每项教材时,使学生深刻理解学习该教材的实际价值,

  并使个体的体育需要得到一定的满足,就可以使学生在情感上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化。

  2、从“学会”到“会学”。体育教学不是单纯的给予,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自己去掌握知识、技能,学会锻炼身体的方法,真正从能力完成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这既是现代教育“学会学习”的'要求,也是素质教育“学会健体”的需要。

  3、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及学习欲望,启发诱导学生多动脑筋。使学生真正认识到为什么而学?学了有什么作用?怎样学才学得快学得好?学习中遇到问题或困难怎么办?自己和伙伴学习得怎么样?原因是什么?等等。使学生爱学、乐学、会学和学得会、学得懂,学得愉快。

  所以、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就应尽力做到掌握更多的运动技能,为学校体育教学服务。由于体育教学的特殊性,运动技能又是我们体育教师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然而教学技能与运动技能是不同的:教学技能是直接指向课堂教学的,它的范围要比运动技能宽泛的多,它所包含了调整课堂教学的各种行为。

  因此我认为他们不能混为一谈,运动技能水平很高不一定代表你具有很高的教学技能水平;即使具备较高的教学技能水平,也不一定具备高水平的运动技能。下面我以“投篮动作技能”与“投篮示范技能”来举个例子:首先必须学会和掌握“投篮动作技能”,因为这是你理应掌握的,如果你连最起码的的动作技能都不会或做不好,那么如何去教学生去做呢?但是,即使你具备了很好的“投篮动作技术”,也不能代表你具有横好的“投篮示范技术”,因为它们之间是两回事,“运动技能”仅仅是你的运动技术掌握的熟练程度,而“示范技术”则牵扯了各种除你本人之外的诸多因素:比如根据运动技能的特点,你是选择侧面示范还是正面示范;还有就是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你是选择慢速的示范还是选择中速示范;再有就是根据示范的效果你是选择近距离示范还是中等距离进行示范等等。

  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有着本质的区别,正如我们体育教师自己所理解的那样,体育教师并非谁都能当,必须具备一定的运动技能,这种运动技能必须经过专业的培训才能获得;体育教学又具备教学的性质;因此在具备较高水平的运动技能的基础上,还应具备一般的教学技能,两者合一,就形成了体育教师的教学技能。

  从小热爱体育的我有一个梦“当运动员,代表国家荣誉之战。”虽然我没有实现,但是看到他们我重新拾起了我的梦想,他们可以的,他们是很有希望的,我会努力的。

体育教育教学心得体会 篇3

  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界的一个热门话题,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学生在教育教学中必须处于主体地位。这才符合教育的本义和宗旨,才符合现代社会对学校教育的最根本的要求。素质教育提出这许多年来,在语文、数学、英语等“主科”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上改进不少,有些已基本扭转了“应试教育”的局面。但在一些“副科”中,尤其是体育教学中,却还存在很大的问题,如教学方法不够现代化、对体育课的重视不足。这主要是因为部分教育工作者对素质教育还未真正理解深,理解透。素质教育的本质是要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所谓“全面发展”包括德、智、体、美、劳等诸方面。体育是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次全教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如何实现这一决定,我们认为,关键一点就是要在体育教育中贯彻素质教育的思想,保证以学生为主体。

  在体育教学中体现学生主体性,是我们接受《素质教育与学校体育模式》课题主要研究的问题。《素质教育与学校体育模式》课题的实验目的是:在现行的学校教学作息制度下,保证全体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使学生的体质得以增强。在实验过程中既能提高学生能水平,又能有助于掌握《大纲》规定的技术内容,从而确保《两类体育课程整体改革方案》贯彻实施。要实现这一目的,势必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让学生养成主动地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为此,我们作了以下实验研究工作:

  一、提高认识,加深理解

  教学是师生双边的共同活动,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通过自己的教指导学生学,使学生不但学会,还要会学。它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自学性、主动性。要教给学生学习的具体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锻炼习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教育家陶行之说过:“授之以鱼莫若授之以渔。授之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对于居住在深圳特区城市的学生,生活条件相对比较优越,但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却反而较差,这主要是因为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尚未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还不会玩。现代都市里的孩子课余娱乐主要是玩电脑、看电视、听音乐、逛街等,能在玩中使体魄同时得到锻炼的游戏几乎是零,这就造成身体素质下降的趋势。另一方面,现代都市里的孩子娱乐项目,有很多是趋向现代化、高科技的东西,基本上可以独立进行,或者由家长指导,群体性的娱乐很少,这就造成孩子之间沟通、合作较少,有部分学生较内向、甚至有少部分学生的性格较为孤僻、忧郁。而家长们的过分保护、顺从、溺爱,也使现在的学生变得敏感、脆弱。为使学生健康、活泼地成长,我们有必要通过系列的体育活动,让学生增强体魄、发展身心。

  我们以《素质教育与学校体育模式》课题为契机,使科研促教,贯彻学生主体性原则,渗透到课题研究的每一个环节,让研究成果推动、促进学校素质教育的发展。

  二、121健力操实验

  121健力操是《素质教育与学校体育模式》一项重要实验内容。接到任务以后,我校马上成立了专门课题小组,集中力量,多方科研、实验,制定课题实施方案,各课题组成员分工合作。先选取几个班为试点,经过一学期实验,测试数据表明,121健力操对于增强学生体质有明显效果。目前已在全校推广普及。1999年8月,我校8人组健力操队赴京参加第一届全国部分地区121健力操“永林杯”比赛,获得小学组一等奖。1999年11月我校由600人组成的121健力操队参加运会开幕式表演,赢得同行学校及上级领导的好评。

  1.实验时间、对象与方法

  1.1时间:1998年10月至1999年10月

  1.2对象:三(1)、(4)班、五(1)、(4)、(3)班。其中男150人,女150人。

  1.3方法:

  1.3.1 文献资料法:《小学体育教学大纲》、教材和《学校体育》有关资料。

  1.3.2问卷调查法:采用课题组的统一问卷,根据学生和学校的实际情况作适当的调整,由体育教师向学生发放问卷共计300份,回收率100%。

  1.3.3 数据测验法:数据测验由体育教师、校医等教师对学生进行体质测试得出结果。

  1.3.4 数据统计法:通过电脑对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处理,体育教师根据统计数据作出实验评价。

  2.实验讨论与分析

  2.1前、中、后期三次数据相比较,身体各项指标明显升高。(图示1)

  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提高,不单表现在各项数据指标的升高上,而且还表现在:以前每次早上集会时,总会有四、五个学生会头晕不适的现象,现在,这种现象已经很少出现了。在今年的校运会开幕式上,历时一个多小时,顶着烈日,却没有一个学生晕倒。由此可见学生在121健力操的作用下,体质得到明显提高。

  2.2前、中、后期三次数据与同期一个非试验班相比较,试验班的各项指标明显比没有试验的班高得多。两班测试数据相比较,得出结果是:

  2.2.1在肺活量方面,试验班的增长率(以三年级男女生平均率为例,下同)为6.73%,非试验班(以三(3)班学生为例,下同)的增长率为2.34%。由于在做121健力操的过程中运动量增加消耗养料(能量)和氧气,排出大量的废气(主要是co2),使心肺(呼吸系统)机能得到增强,心肺功能的增强,使呼吸肌增强。因而使胸围增大。同时,呼吸肌增强也自然使肺活量增大。所以试验班肺活量6.73%的增长率和非试验班肺活量2.34%的增长率,是实验的必然结果。(图示2)

  2.2.2在做121健力操过程中,上身活动较多,四肢、腰部、腹部平衡用力,健力器的伸缩、扩长力量由小到大,上肢力量的增加比徒手操锻炼效果更明显。在斜向引体测试中,试验班一年中增长率为14.46%,非试验班的增长率为7.83%。(图示3)

  2.2.3在立定跳远项目上,试验班的增长率为7.06%,非试验班的增长率为6.82%。(图示4)

  说明121健力操下肢克服各种力量弯曲较容易,消耗较少的能量,对下肢力量增长不太

  明显。希望能针对此问题加强研究,克服这一矛盾,使学生身体各机能平衡发展。

  2.3三年级试验班后期数据与五年级试验班前期数据相比较:(图示5)

  从图中可以明显看到,三年级后期数据除肺活量与五年级前期数据非常接近外,其余均超过五年级前期数据。这有力说明了121健力操是学生身体素质全面提高的关键所在:参加了121健力操训练的三年级学生身体素质明显要好于未经训练的五年级学生。

  浅谈素质教育中的体育教学

  2.4存在问题:121健力操对柔韧素质提高不太明显。柔韧素质主要决定于运动幅度的大小,而从测试情况来看,不管是三年级还是五年级,在经过121健力操的训练后,柔韧度的变化不大。说明121健力操的运动幅度不大,有待进一步研究改进。

  3.实验结论:

  实验证明:学校实行121健力操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较大提高,精神面貌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对121健力操锻炼身体的方法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和推广。但现行这套操仍存在不足,如对下肢及柔韧度的锻炼不足,应进一步研究加以改进,以期使学生身体各部分机能均能得到均衡发展。

  三、“421”学校体育模式

  学校体育模式要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学生“体”、“心”全面发展,而不是单纯追求某一方面。“421学校体育模式“就是根据深圳特区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设计出来的学校体育模式。具体来说是保证每周三节体育课、一节形体课,广播操和健力操,以及一节以年级为单位的活动课。

  1.体育教学课与特色教学在体育教学课上,对于传统教学中好的`东西既要继承下来,又要努力浓度创新;既要注重上好每周三节最基本的教学课,又要以《教学大纲》为指导,改革教法。我们根据《大纲》和实验规定的内容,结合此次模式的实验方案,对课堂教学作了新的调整尝试。改变以往较陈旧的教学方式,实行技能训练和体能训练相结合的原则,课堂教学以技能教学为主,体能训练和快乐体育为辅进行教学,使教学内容和方法丰富起来,在课堂教学中穿插快乐体育(如呼拉圈、踢毽球、颠羽毛球等一些简单的游戏)和一些卫生与健康基本常识。我们尽可能地创造条件,完善各项设备、设施建设,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如音像教育、利用幻灯分解动作进行技术指导等)进行教学。以些使学生的情感得到陶冶,并可借助多媒体教学适当地给予品德教育,让学生们感受到体育精神、崇高的道德风尚和强烈的集体荣誉感。这样体育课越来越受学生欢迎,学生越来越愿意上体育课。问卷调查显示:喜欢上体育课的人数由原来的83%,上升到现在的92%;每周喜欢上三节体育课的人数由原来的77%,上升到现在的88%。学生的课外活动主要内容也由原来的看电视、打游戏机、听音乐为主,增加了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如乒乓球、羽毛球、跳绳、游泳等。

  我们还留意到小学生中普遍存在写姿、坐姿、站姿 、走姿不正确的问题,虽经校医、班主任教师一再纠正、强调,或是穿戴纠正体形的“背背佳”,效果仍不明显。为此,我们在一至三年级中每周开设了一节形体课,由学校体育老师自编一套形体教材。在40分钟的体育课时间里,设置一个体育舞台,配上柔婉的音乐,编排一些以柔韧度训练为主、力度训练为辅的动作,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既纠正了学生的不良习惯,使学生仪态翩翩,又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教育,同时也达到了强身健体、增强体质的效果,成为我校体育教学的一大特色。

  2.广播操和健力操两操指早晨的广播操和121健力操。课题组为了抓好早操,用了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参观了兄弟学校的早操情况,根据本校实际制定了严格的广播操管理细则。以“快静齐准”四字为要领,从出队的时间、路线到准备动作、早操、归队时间、线路都有详尽、严格的规定。这一工作得到校领导和各班主任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常抓不懈,真正实现了课题组“使广播操成为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的承诺。在此基础上,我们又在全校推广普及了121健力操,并在做完广播操后加做一套121健力操。这样加大了早上的体育锻炼量,学生的身体素质明显得到提高,学生在一天的学习中保持旺盛的精力。从任课老师、家长、学生反馈回来的信息说明,两操的实行是个非常好的发展方向。

  3.自由活动课针对我校实际情况,我们设计别开生面的,以年级为单位的每周一节自由活动课,以保证学生平均每天有一小时的活动时间。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是体现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双主体性”为主,但在自由活动课中,我们更多的是体现学生的学、玩“单主体性”。在活动中,我们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以让学生学会玩为主,学生在课堂上所学会的游戏都可以分组或独立玩个痛快,秩序由班干部维持,教师只作安全指导和看护。这样学生放得开,玩得欢,结果在活动中不仅锻炼了身体,放松了精神,还在活动中逐渐学生了“五自能力”,即自我锻炼、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自我评价的能力,从而与终身体育接轨。学生在自由活动中尝到了甜头,大大提高了积极性,还经常启动脑筋,开发思维,为教师出谋划策,想出许多有趣的游戏。目前,我校活动课的游戏主要有:一、二年级的乒乓球、颠球、投准、头顶物跑、双人跑;三、四年级的呼拉圈、乒乓球、投准;五、六年级的呼拉圈、投篮、踢毽球、颠羽毛球等。有这样的成绩,可以说我们的体育活动课已经打开了一个新的局面。我们决定在现有的秋季田径运动会上增设春季快乐体育运动会,并在学生中征集比赛项目,学生反应非常踊跃,已设计了诸多项目。

  我校试验统计数据表明,学生今年的发病率比去年降低了2.1%,学生体育合格标准考核合格率也增长了2%,优秀率增长 0。9%。这些都证明了只有在体育教学上大大改善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使体育教学朝着素质教育的方向发展,让学生不论是身体素质,还是心理素质都得到全面发展。

【体育教育教学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体育教育教学心得体会03-31

体育教育教学心得体会01-28

体育教育教学反思02-15

体育教育教学心得体会4篇01-11

体育教育教学心得体会12篇06-08

精选体育教育教学心得体会三篇01-09

体育教育教学心得体会9篇03-31

体育教育教学心得体会(9篇)03-31

体育教育教学心得体会(10篇)02-24

体育教育教学心得体会10篇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