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学心得> 教学心得体会

教学心得体会

时间:2023-07-08 15:59:08 教学心得 我要投稿

(精华)教学心得体会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这样就可以总结出具体的经验和想法。你想好怎么写心得体会了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学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分享。

(精华)教学心得体会

  教学心得体会 篇1

  评课时也是一针见血地进行指导和纠正,给授课教师提出宝贵的课堂教学建议。教研气氛深深感染了我。

  1、本次研讨课活动,各年级都有所呈现。教师在课前备课时充分研究学情,在课堂教学出现意外时能及时调整教学,在活动中,也看到了老师对于教材、学生的课堂驾驭能力,他们或娓娓道来,或激情四射,或幽默风趣,上出了自己独有的风采。老师们在设计时充分考虑了学情,备课充分,做到了以学定教。

  2、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语文教学的目的应当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文能力,以文本为依托进行训练,以达到综合能力与素养的提高,在我们这次的教研中体现很明显,如:自学能力、写作能力、识字写字能力、合作能力、抓关键词阅读文本的能力、评价能力等等。老师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能根据学段特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注重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这是难能可贵,同时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3、计后,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

  讲授新课时应从整体上把握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从本班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

  在今后教研中,做到积极主动地学

  教学心得体会 篇2

  时下,各地都在构建高效课堂,力图真正实现素质教育。高效课堂要求以学生为中心,“教”围绕着“学”运转;要求学生动起来,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课堂形式,注重“自学、展示与反馈”。那么高效课堂下,如何做学生呢?

  第一、要树立我的学习我作主思想,不等不靠,积极主动。

  须知:被动地学习如狱中的苦囚,自发地进取是人生的享受。既然高效课堂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既然教师敢于放手,俯下身子为学生服务,学生就要自信地站上讲台,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唾弃当年满堂灌。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理论告诉我们,人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越是在自主状态下,独立地发挥出潜能,获得自我价值的实现,越有成就感,越能成为自由、健康、无畏的人。而这一切的一切,都需要树立主人翁思想,敢于负责,敢于承担,敢于表现自己,敢于说“我的课堂我作主”!

  第二、要学会合作,利用小组的力量来争先创优。

  “瞎子和瘸子,要到达同一个地方,单靠一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完成的。所以,瞎子背起瘸子,瘸子指引着瞎子,两个人顺利到达了目的地。”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学习需要合作。自主的程度、合作的效度、探究的深度可以作为衡量学生学习力的三大参照。合作学习要求学习小组成员共享目标和资源,共同参与任务,直接交流,相互依靠。有的同学可能会说:“我是优生,我帮助别人要浪费时间。”此言差矣,根据学习金字塔理论,学生被动听讲,知识的记忆率是5%,阅读是10%,视听是20%,演示是30%,而参与讨论能记住50%,参与实践能记住75%,有一种学习方式能记住知识的90%,那就是“教授他人”。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何况,你教会了别人,不仅赢得同学的感谢,最终受益的还是你自己啊!

  第三、要加强展示,敢于暴露问题。

  高效课堂的精髓就是展示,展示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源泉,是实现自我表现欲的重要途径,更是获得成就感的重要平台。因此,课堂上要积极参与展示,不怕暴露问题,暴露问题正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别人展示时,要学会倾听、观摩与质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抱着挑剔般质疑的心去倾听观摩别人的展示,你就会全神贯注,收获多多。课堂是学生自主、自信、张扬个性、和谐发展的舞台,学生通过“展示”把学到的知识加以巩固,灵活运用,真正做到“在展示中学习,在展示中提升,在展示中成功”。

  第四、要提升“三学”(独学、对学、群学)的有效性。

  独学也称自学,这一阶段要充分发挥自主能动性,把个人能解决的问题全部解决掉。比如,查生字,记单词,背定理,这些独自儿能学会的,不要求助同学,更不要依赖老师。对学,要尽量制造“1+1>2”的增值效应,同伴之间取长补短,联手探究,通过质疑、释疑,不断挖掘知识的深度。群学,并不是简单地围在一起七嘴八舌,而是以小组为单位有明确的分工。分工是建立在每个学生个体充分自主探究基础之上的,表现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协作是将成员自主学习的成果共享,表现为“集思广益,去芜存菁”。

  第五、要遵守规则。

  众所周知,高效课堂讲究两个字,一个“活”一个“动”,“活”即灵活、活跃、活生生,“动”即联动、走动、动中学。杜郎口奉行的“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效果好起来”,其精髓就在“活”与“动”上。然而,“活”则易生乱,动起来更是不好控制,怎么办呢?答案是规则明确,执行严格,全员遵守。就拿展示规则来说,杜郎口编了这些歌谣:我自信,我最棒,聚焦点处来亮相。胸挺直,头高昂,面带微笑喜洋洋。嘴里说,心中想,脱稿不再看师长。吐字清声洪亮,嗯啊口语别带上。一握拳,一挥掌,肢体语言能帮忙。展示完,忙退让,褒贬评价记心房。贯彻这些规则有什么好处呢?第一,有模有样,仪态大方,能提升展示者的.自信。第二,自动聚焦,加强吸引,能收拢全班同学的注意力。第三,追求完美,精益求精,能最大限度地优化学习效果。比如,要求脱稿,就避免了照本宣科;声音洪亮,能提振士气,听得清爽;运用肢体语言作渲染,更会让学生全神贯注,防止走神。

  第六、用口诀、知识树、思维导图等加强记忆。

  用口诀,比如巧记秦统一六国的顺序(韩赵魏楚燕齐),喊赵薇去演戏!谐音加联想,永远忘不掉。“知识树”就是对系统知识进行整理,然后画一个树状的结构图。它的特点也是直观形象,脉络清晰,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一目了然,可以通过这棵树了解每个知识点处于整体的什么位置,以及它与周围的知识点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帮助学生抓住重难点和关键点。“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它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挖掘利用大脑的无限潜能。比如,《看云识天气》中介绍了8种云,分别是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卷层云、高层云、雨层云、积雨云。如何快速高效地记住呢?请看纲要信号图示卷云和积云好记(下面画了横线),剩下的按箭头的指向(箭头的设计又有点对称性),很容易记牢。

  教学心得体会 篇3

  1 朗读有助于培养初中生的语感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吕叔湘曾说:“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语言能力的强弱主要体现在语感上,何谓语感?就是对语言的“敏感度”心理学称其为直觉思维。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朗读对于初中学生的语感的提高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初中语文教材都是由优秀的文学作品组成,初中语文教学正是以这些优秀的作品语言通过学生的朗读,使学生感受语言的美感,同时带动学生的听读语感能力的增强,并借此达到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初中语文教学中朗读训练的活动正是适应了培养学生听读语感活动的要求,所以我们在进行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要关注学生朗读的作用。

  1.1朗读可以提高初中生语感的直觉性

  经常有的人说话是“出口成章”,看书是“一目十行”,写文章是“下笔如有神”,这些都是形容某人语感的直觉性水平高。心理学解释:“直觉是对特定情境下的特定情况的突如其来的一种顿悟或理解”,因此,个体语感的直觉性就是个体对特定情境下语言的悟性,是个体对言语的顿悟和理解。体现在语文课堂教学上,首先教师要明确,在进行语言教学时,不能固守语法规则,因为,没有学生会在说话前,先核查一下自己所要说的话是否规范,与语法规则冲突与否。朗读对初中生的语文朗读语感的直接性水平的`提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经常对初中生进行朗读的训练,以致在学生的大脑皮层上,留下连续的、完整的、符合语言逻辑规范的印迹。因此,学生通过对规范文本的朗读训练,使大脑对语言的感觉反映就会变得快又准,从而节省了学生较多的时间去分析和判断。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也有这样的情况,学生往往凭语感的直觉性来正确感知语言对象的。比如:教师讲解课文时,没等教师讲完学生表示文章的意思已把握,还有,对要求学生理解的文章,学生有的是只需朗读一遍,就把握文章的中心意思了,这些都是给学生进行朗读训练的功效,因为朗读而培养了学生语感的直觉性。

  1.2朗读可以提高初中生语感的整体性

  学生语感的整体性水平指学生对语言,词汇,语法等的具体的有条理的分析,然后对言语现象的整体的了解。初中生正处在由小学到高中的过渡时期,感知能力和注意水平已达到比较完善的高层次,因而对学生的语感的整体性要加强培养。如:苏教版八年级下册中的《陋室铭》,这是一篇古代经典的好文章。传统的“常规化”教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时,一字一词一句或者字词落实地给学生把文章的内容翻译一遍,这样学生的学习效果,应付期终考试,也是不成问题的了,刘禹锡的这篇文章的写作特色是“条理清楚,思路明了,行笔简洁”。所以在实际的语文课堂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采用朗读的方法:首先是教师范读,然后带学生进行反复朗读。要求朗读的标准是语音标准、合适的语调,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安贫乐道的精神状态,隐逸情感。一堂语文课堂教学后,成效往往很显著,学生既能正确的翻译整篇课文,还能把握文章的内涵,对作者的文章风格也都有整体的把握。

  2 合理规范的朗读训练可以帮助初中生说好普通话

  在教学普通话的实践中,大家都有这样的共识,普通话训练对象是字和词,这种学习难免呆板,教学中严肃的正音是难以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的,之所以不持续地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这也表明对学生进行单纯的字词训练对与普通话的训练来说只是“杯水车薪”而已,只有将具体的汉字和词语放入具体的语境当中,在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富于变化的语言表达之中,才能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普通话中语音的各种变化规律,达到培养学生良好的普通话语感的标准。在普通话教材中,篇幅较多的课文都是一些具有丰富情感的文章。教师,将朗读与普通话训练结合起来,可以充分利用课文的情感因素,激起他们学习普通话的兴趣,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当前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教学生学会使用标准的普通话,教师还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地方方音中的各种不正确语调,光靠呆板常规教学的一字一词的正音训练也脱离学习的实际了,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更乐意用普通话去表达他们的情感体验,用普通话朗读他们喜爱的作品,这正是学生利用朗读进行普通话学习的最有利时机。因此,朗读是学生掌握标准、规范普通话的最好阶梯。

  3 朗读有助于初中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

  口语交际,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是交际双方或几方在特定的活动情境中,特定的交际目的驱使下,各方凭借标准的有声语言和得体的体态语言进行听、说的互动交流活动,是常见的双向或多向交流的一种实践活动。通过朗读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概括能力和组织交流沟通的语言的能力,使学生通过朗读积累丰富的汉语言词汇,熟悉汉语言的构成与规则,当这些能力学生具备了,在口语交际的说话上自然学生能把语言运用的得心应手,把话说得流利自然。时常训练于口语交际之中,从而丰富学生的表达能力,提高词汇量的积累,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例如:苏教版七年级下册中《春》的朗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设计多种方式,带领学生朗读这篇美文。首先,教师让学生独自朗读,小组交流体会文章中春的美丽,然后在小组中进行分角色朗读,教师依据教学设计将文中六幅美丽的图画:春醒图、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通过课件展现给学生,让学生犹如身临其境的感受春的气息,最后教师在及时启发诱导:通过朱自清先生描绘让我们感受到了万物复苏、争奇斗艳的春天。难道我们的家乡就没有这么美的景色吗?能否借鉴本文的写作方法来描绘我们家乡的春天的某一处美景呢?这样,学生通过前面的反复朗读训练,再水到渠成过度到口语表达的训练上,一方面,为学生创设了口语表达的机会,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前面朗读的借鉴,积累了自己的词汇,丰富了自己的语言,使学生能说话,会说话得到了训练,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教学目标。

  教学心得体会 篇4

  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新课标精神必须要以人为本,充分发展学生的潜能,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数学学习上不是人人都能整齐划一地发展,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等诸多因素使人在学习上存在个性差异,承认差异才能结合实际,承认差异才能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上发挥他的才能,获得他应该得到且能够得到的数学知识。所以数学教学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分层教学,这样能更好地进行因材施教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而较快地提高教学效果。我个人在初中数学教学多年的实践中体会到,初中数学教学进行分层教学,教学效果比不分层的传统教学要好,而且各个年级的分层教学并不完全一样。下面我就以本人近几年在初三的教学体会谈谈初三的数学分层教学。

  首先在充分了解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和数学思维能力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数学知识和思维能力水平对学生进行分层。并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因为初三面临中考,各个学生的目标也不一样,我通常把学生分成三层。分层主要参考学生成绩、学习状况。首先按学生成绩给予所有学生排序,分出理论上的三层。一层:数学基础较好,思维能力也较好。二层:数学基础一般,思维能力一般,三层:数学基础较差,思维能力一般。

  一、目标策略的分层

  对学生分层后,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一层数学基础要扎实,培养数学创新能力,鼓励他们提数学问题,让他们自学和进行一题多解。二层充分调动积极性,使他们掌握好数学基础知识和逐步培养数学基本技能。三层多耐心辅导教育多鼓励,尽量多提问,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要求他们完成作业和在测验中争取合格以上成绩。分层教学就是要让学生清楚自己的数学学习状况,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状况施以不同的教学方式,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得到不同的、且与其基础相适应的教育,获得相同的发展权利,让每个同学都有进步。对一层学生突出一个“激”字,激励他们努力探索和研究数学问题,培养创新意识;对二层学生突出一个“推”字,推他一把,让他在数学学习上尽快上路;对三层学生突出了个“扶”字,让他们学会学数学,对数学学习充满信心。

  二、课堂备课的分层

  为了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每节数学课都要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各层次的学生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如何解决;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如何创设问题情景,如何设计层层深入的问题让学生去探索,讨论;如何把例题分解和组合;哪个地方该精讲,哪个地方该让学生去探求。如“一元二次方程”教学目标可定为:共同目标: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大小关系列出一元二次方程,会解一元二次方程。能够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不同要求:

  一层:能将一元二次方程的知识与不等式、函数的知识结合起来,并能熟练运用它去解决一些有一定难度的灵活性、综合性的问题。

  二层:会解一元二次方程,能够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二次方程,并能用它去解决一些稍为复杂的问题。

  三层:会解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能够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二次方程,解决简单的问题。

  课堂作业我们是使用活页作业纸的形式,目的是使选题符合需要。为此我们要求a、b、c三层作业都要有,题量一般为6:3:1,题前标示级别便于选用。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完自己层次内的题和以下层次的题。同时对二三层次的'学生提出了基础题完成时间和质上的要求。要速度快、正确率高。作业全批全改。

  课外我们主要使用补充习题。补充作业难度教低为二三层学生作业。同步导学为二三层学生的主要作业。批改上对三层学生尽可能面批,发现问题及时订正,集中的问题可集体讲评,反复训练。

  三、表扬与批评的分层

  分层评价是实施分层教学的保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如对三层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每一点进步,唤起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对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对二层的学生采取激励性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一层的学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已。总之通过对作业评价,课堂学习评价,测试后评价等充分调动各层次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意志、兴趣、爱好等多方面积极囚素,促进智商和情商的协调发展,以实现大面积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正如一位德国教育家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分层教学的优势是十分明显的,一是每个学生对自己的数学学习状况有一个明确的定位,从模糊走向清醒;二是打破了“优生差生一锅煮、优生差生无法在课堂兼顾”的教学困境,每个层次都可以根据本层学生的数学学习现状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进度和课堂教学标高。这样,每个学生都能受到与其相适应的教育,不同的层次的学生都能听得懂、吃得饱,为每个同学都创造了进步的机会;三是优化了教师资源配置,可以把不同类型的老师安排到适应其教学特点的层次,充分发挥教师教学特长;四是促进了教师在教学中相互间的协调配合,提高了教师的合作交流意识和精神。

  教学心得体会 篇5

  前两天我收到了一个让我哭笑不得的小纸条:“老师你知道吗?我们班主任让选班里最爱说话的十个人,我知道肯定有我,但是我没有想到的是我的好朋友竟然也选了我一票,我们两个关系很好,虽然我知道我说话不对,但是他这个举动真的让我很伤心。”纸条的主人是个坐在最后排的男生,他的特点是上课爱睡觉,自习爱说话。

  我试着分析了一下他的心理:他写这张小纸条说明他应该很相信我,并且不想从我这里听到批评,他对他的朋友感到伤心,所以想从我这里寻求安慰。那我怎样回复既能让他改掉说话的毛病,又能抚慰他被朋友“出卖”的心情呢?

  我铺了一张信纸,首先我赞扬了他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并告诉他知道了错了就要改正。其次,我告诉他我可以理解他被朋友出卖的郁闷,然后我帮他分析了他的这个朋友,因为他没有透露姓名,所以我也不知道他的朋友是谁,是个怎样的孩子,但是我试着揣测了他朋友的心理:首先,你要确定是不是因为你的说话影响了你的朋友?如果是,那你不能怪人家选你,毕竟是你错在先。其次,你的朋友是班干部吗?他写你的名字是站在班级利益上写的吗?或者他是那种一本正经、实事求是性格的'人吗?如果符合,这也怪不得你的朋友,性格使然,这也没有关系。最后,退一万步讲,朋友就算真的是看你不顺眼然后写你的名字,但这种几率太小了,因为你自己也讲了你们两个关系很好,他不可能无缘无故的出卖你。所以,在生对方的气的时候,多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也许现在他也正为写了你的名字而惴惴不安,那你不妨退一步,继续像原来那样对待他,相信你们的关系会更进一步的。

  在信的最后,我告诉他真正的友谊的确需要互相帮助,但不是互相包庇,而是促进彼此共同的进步,并且,我表示我一直很关注他,觉得他是一个聪明懂事的孩子,只要态度一认真就会进步的。

  信给他之后我以为这件事就告一段落了,没想到月考之后他们班进行了调桌,而他正好和他的原来同桌分开了,被分到了靠窗第一桌。然后,我发现了他巨大的改变,其他科我不知道,在语文课上,他不再发呆,搞小动作或者和同桌说话了,而是认真听讲,偶尔还会主动回答问题,他的基础很差,回答正确的时候很少,但是我从来没有批评过他,都是帮他分析错误的地方,鼓励他继续回答问题。后来,他又给我写了一张小纸条:“老师,我知道我的基础很差,其他的老师很少关注我,我感觉在他们眼里我就是一块废铁,所以我一直都是破罐子破摔,您是第一个如此关注我的老师,让我感觉到我不是那么的差,我会努力下去不让您失望的。”

  我看完之后很感动,真没想到我的举手之劳竟然会在一个孩子心里产生了这么大的影响。并且我也深深认识到鼓励比批评更有效,尤其是对待基础差一些,信心不足的学生,在很多老师眼里他们要么是被忽视要么是总受批评,但是老师一点的关注会让他们开心好长时间。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多鼓励学生,会选择相信学生,给予他们改正的机会。关注的不仅仅是学习方面的进步与否,更重要的是人格的完善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增强。

  我以前总觉得实习时间很长,但是现在感觉时间太短了,短到我可能没有机会关注到每一个孩子就要离开,短到我没有机会看到他们最后修成正果的样子,但是,哪怕只有一个孩子因为和我短暂的相逢而得到了改变,那就是我的成功。每一个孩子的心像一朵花,只有耐心的倾听,真诚的陪伴才能听见花开的声音。

  教学心得体会 篇6

  课程名称:

  速写课程类型:

  课程编号:

  学时数及学分:

  教材名称及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艺用解剖与透视》黄元甫西南交大出版社20xx年出版

  本大纲主笔人:本大纲审定人:

  一、课程的目的、要求和任务

  1.课程目的

  《速写》是高等院校艺术本科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速写是绘画造型艺术的基础,学习速写是进行造型艺术设计的第一课,本课程重点分为两个板块,其一为速写中人体的基本知识和绘画表现技巧,其二是空间透视的基本知识和绘画表达训练。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达到以下目的:

  理解认识空间透视现象,把握透视基本规律,了解人体动态和人体结构部位,经过临摹学习,可通过理解人体的头、胸、胯和四肢的相互关系,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手绘的方法和技巧、并且能够根据所学知识将速写能力应用到造型设计中去,提高运用手绘造型能力,为以后的专业课打下基础,提高戏剧影视美术设计的表现能力。 2.课程要求

  (1)该课程按照从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教学,将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和实践作业三者相结合。

  (2)堂上授课、集中讨论、课后作业实践的方式进行教学。(3)平时作业不少于10次,期末作业2个大系列。 3.课程任务

  通过理论与实践训练,教师应该使学生懂得透视与人体结构的.作用和意义,理解并且掌握透视与人体结构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应用透视与人体结构的基本原理与视觉语言进行有目的的视觉形象创造,从而培养学生对戏剧影视美术艺术视觉形态的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为以后的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二、课程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讲透视的的基本概念以及相关术语2课时

  一、色彩透视

  二、消逝透视

  三、线透视

  第二讲基础透视的概念与关系5课时

  一、基本概念

  二、观察方法

  三、平行透视

  四、成角透视

  五、倾斜透视

  第三讲舞台空间中的透视5课时

  一、移动视点

  二、以大观小

  三、高视位

  第四讲人体概况2课时

  一、骨骼与肌肉

  二、结构与比例

  三、形体与运动

  第五讲人体解剖学姿势2课时

  一、了解常用的方位术语

  二、了解骨的分类

  三、关节及其活动

  第六讲人体骨骼及其造型6课时

  一、头骨及其造型

  二、躯干骨骼及其造型

  三、上肢骨骼及其造型

  四、下肢骨骼及其造型第七讲人体肌肉4课时

  一、人体肌肉名称

  二、人体肌肉的起止穿插

  三、人体肌肉的造型。第八讲人体造型分析6课时

  一、体块变化

  二、节奏韵律

  三、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速写》作为美术设计专业基础课之一,是每位学生必须掌握和熟练运用的基本技能。它从理论上直观地解释了物体在平面上呈现三维空间的基本原理和规律。使初学者能很快地判断所画对象哪些线与面应该产生透视变化,哪些仅有大小变化。在进行造型艺术创作时,就可以很好地处理画面上人、物体、风景之间的远近、大小的空间透视关系。因此,全面地认识透视现象熟悉人体结构,把握透视基本规律是每一位学生学习过程极为重要的一环,为以后的专业中所有的造型设计和绘画课程打下坚实的手绘基础。这些专业课程之间既有理论上的相互联系,也在实际操作上具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学生可以在这些课程之间进行知识与技术互通,这对学生艺术创作素养的培养能够起到积极关键的作用。

  四、考核方式

  1.期末进行考试,占总成绩的100%;

  五、参考书目[1]《伯里曼人体结构教学》乔治伯里曼广西美术出版社20xx年出版[2]《绘画透视基础》菲尔梅咨格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xx年出版

  [3]《艺用人体运动解剖》路易斯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xx年出版

  六、课程所需设备

  1有多媒体教学系统,能容纳40个学生以上的专业教室。

  2学生需自备包括铅笔、钢笔、毛笔、画板、素描纸、黑色卡纸等绘图工具。 3人体全身骨骼(模型)

  教学心得体会 篇7

  9月18日晚,在六(3)班教室,听了王老师进行的“案例教学”,让我受到了深深的启发,在与孩子的沟通问题上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随着年龄的增长,家长与孩子的沟通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孩子每天一睁眼到晚上闭上眼睛,都在上演着酸甜苦辣五味俱全的三幕剧,而且永远都不缺素材。现实与戏剧唯一不同的是,在剧院,当大幕落下,观众就可以回家了。但做家长可没有那么轻松。我们不得不面对各种伤心,愤怒,沮丧,还得保持心智健全。

  首先,在与孩子沟通时用描述性的语言,描述我们所看到的,或者描述问题。比如,孩子每天起床磨磨蹭蹭不想穿衣服,我们一般的会说“赶快起来,叫了你多少遍了。每天磨磨蹭蹭的`,就你肉。”如果你是孩子你听了啥感觉。我们就会认为“我就这样了,无所谓。”但我们如果换一种方式说“我看见表上指针是七点,衣服在你身边。”孩子一听时间,就会感觉得抓紧时间起床了,让他自己有时间观念。

  其次,说出你的感受。大多数孩子玩了玩具没有收拾的习惯,大人看到满屋的玩具一边收拾一边啰嗦,但孩子仍然没有改变。我们如果看到孩子玩玩具,用温柔的语言说“玩具也有自己的家,如果他不回家的话,妈妈会很伤心的。”那孩子接下来就知道怎么做了。

  第三,用简单的语言表达。有时我们说的过多,孩子很难辨别你在指责他,还是自己该怎么做,你不如直接用简单语言表达出。比如:孩子洗了手忘了关水龙头,你只可说“水龙头。”孩子就知道自己该去做什么了。

  第四,以写便条的形式。孩子放学回来了,书包往哪一扔,便去看电视,如果我们直接告诉他,他会产生情绪,我们可以写一张便条“作业完成了,才可以和我玩吆!”这样,孩子就会知道该先做什么了。

  其实,无论怎样与孩子沟通,最重要的是尊重孩子,放下上位者的姿态,关系大于方式,方式大于内容,所以,要和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说着容易,做着难。

  教学心得体会 篇8

  我校在政府和上级教育行政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实现了“班班通”教学。经过近一年来的“班班通”教学实践,我个人深刻认识到:我们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教学”。

  首先,我们作为教师,在备课上,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下功夫。我们都明白:要想把握教材布局,在备课前教师一定要经过大量的阅读和准备,不再向从前写写教案那么简单,也不是下载别人的课件就万无一事了,自己必须独立深入认真钻研,必须对准别人的课件认真取舍,看看哪些是别人想到而自己没有思考到的,想想别人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吸纳别人的智慧。同时,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写出课后反思,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从而补充自己的教学设计。这样的备课就使我们自己的能力不断提高。也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其次,我们的教学观念随着这高效课堂的教学,自觉和不自觉地得到了更新,甚至是根本的转变。我们的角色变了,教与学的方式变了,我们对高效课堂关注的重点也改变了。学生全员、全程和全身心地参与教与学活动。课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学生都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学习之中,并能自我调节和控制学习情绪,对学习能保持较长的注意,要具有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我们也能及时地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引导他们用自己的语言阐明自己的表达自己的观点,遇到困难能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老师与学生的角色也常转变。例如:我在上英语阅读课时,就经常和学生们商讨,共同完成。这样做的目的'是学生以后在阅读教材时能够读中有思,思中有读。在课堂上还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疑问,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进而发现问题,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可以随时质疑,会质疑本身就是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高。通过质疑使学生获得有益的思维训练,变“学会”为“会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还会更注重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另外,“班班通”教学,有效地利用了互联网上的资料和最新信息,利用了动画,声相等,使课堂生动有趣。同时,节省了原来课堂板书的时间。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讨论、思考和做大量的练习。这样的一节课,真正实现了“清”、“新”、“活”、“实”、“大”、“奇”。即:知识清、方法清、思路清、环节清、渗透点清;方法灵活,学生思维活跃;知识、方法、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都能落实;训练量大,训练强度大;设计奇特环节,探讨有价值的教法,出其不意,与众不同。而学生却学的轻松愉快,而且每个学生都学有所获,学生再也不是一味地听老师讲课,而是积极思考,积极讨论,积极练习,积极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谁敢说这样的课堂不高效呢?

  教学心得体会 篇9

  在过去一段时间的教学中,我通常是以同样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要求以及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这样下来不但课堂上合作交流比较少,信息反馈不够,而且这种教学方式严重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没有真正的做到以学生为中心。

  对于这种情况,我首先分析了学生的差异,尤其是认知能力差异和兴趣习惯差异。对于认知能力差异,有的学生学习速度快,接受能力强;有的学生反应较慢,理解能力差。比如,在做语文阅读理解时,有的学生常常带有个人情绪,常拿出现实生活中的事来任意推测,但却忽略了原文,脱离了原文,结果导致判断失误。学生注意力也有强有弱,记忆力强的学生记得快,记得久,且记忆方法得当;记忆力弱的学生识记时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多,并且容易遗忘。

  而对于兴趣习惯差异方面,学生对语文学习是兴趣是不同的。对语文越感兴趣的学生,学习就越起劲,而且学习信心越足,学习成绩也会越来越好。学习兴趣也能弥补智力上的不足,有了兴趣就能把艰苦的学习变成快乐的学习。还有一些学生则对学习不感兴趣,学习语文对他们说无异于一种苦役,学习没有信心,投入的时间、精力也不够,学习效果不言而喻。至于学习习惯,有的学生喜欢早上学习,而有的学生喜欢开夜车;有的学生有好的学习习惯,课前把一切准备好,有一个好的精神面貌,上课严守纪律,专心听讲,主动积极,大胆开口,课后自觉复习,朗读、背诵、记忆;有的学生则松松垮垮,不紧不慢,无精打采。

  一个班级里,学生总是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差异,虽处于同一个教室里上课,这些差异给学生的学习成绩带来了相当的.影响。而在实际教学中如果教师未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教师安排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要求往往适合某些学生,而不适合另一些学生。班级学生人数多,教师也往往只是和部分学生进行交流,一些做法只是鼓励某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相互作用,对他们的学习行为给予强化;而另一些学生却缺少这些机会。如现在大多数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提问时,总是那些成绩好的同学比较积极,同时课堂讨论时也总是那些能力比较强的同学参与其中,而那些自卑的性格内向的学生很少会举手,结果导致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这样对于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愿望、学习的过程和效果都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正是由于这些原因,所以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兼顾不同学生的需要。关键在于教师课前要精心准备,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比如,指导学生朗读时,总的目标让学生能有感情、把握好快慢节奏停顿、流利地朗读,但按照学生能力差异可以分层次提出要求,优等生必须达到总目标,中等生则需要把握好快慢节奏停顿且比较流利地朗读,差生只需要读准、读通课文就可以了。因此,教师备课写教案时,要把这些不同需要分别写下来,当然,随着知识的增加、能力的提高,学生的需要也会有变化,教师一定要始终把握住这一点。

  总之,我们语文老师应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并且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这样才能帮助他们更快地成长起来,减少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争取共同进步。

  教学心得体会 篇10

  一。激发写作兴趣。让孩子乘兴而上

  兴趣是学写作文最好的老师。三年级是小学非常重要的过渡阶段,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我们必须在这个阶段唤起学生对写作文的兴趣,激发起写作文的潜能。我认为首先必须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写作信心。我非常注重三年级

  第一节作文课的指导,一定要让孩子们在起点上感到写作文不是难事。这就对我们三年级语文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必须充分备好课,做好学生的写前指导。为了写好一次作文,有时需要一周的时间去铺垫,目的是让学生在写前有充分的情感体验,等到“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时候,老师再进行写法指导,自然就“水道渠成”了。但注意第一次作文课千万别和学生谈字数,只需把方法教给他们,接下来就是鼓励他们大胆下笔,而且在学生写作的过程中老师还要不失时机地去表扬,让他们从内心深处不畏惧作文。更值得重视的是第一次作文的评改,一定要注意放大学生的优点。我们平时的作文满分是30分,第一次的作文评分我是28分起步,而且告诉孩子们达到28分的给小组加分,这样第一次写作文全班基本上都能加分,很好地保护了他们的写作积极性,让他们从此乐于动笔。

  二。注叠语言积累。让孩子拾级而上

  从报刊书籍中精心筛选出一些短小精悍、启迪智慧的文章在课堂上朗读。空闲时间我会走入学生中间,告诉他们我近期读了什么好书,情节何等曲折,内容何等感人,以激起他们读书的欲望,然后推荐学生买书品读,并布置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读完。读完书后,及时召开读书报告会,以便让学生有读书交流的阵地。这样,学生就产生了读书兴趣,养成了读书的好习惯。

  另外“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与课外阅读相配套的就是优美句段的摘抄。三年级伊始,我就号召孩子准备“积累本”,将读书过程中遇到的好词佳句都写到这个小本上。然后也会找时间让学生们在一起交流。在摘抄的过程中,学生对词句

  的理解便会得到升华。我不但让学生读、记,我还要求背。学生必须会背课文中指定的优美片段,甚至整篇课文,背名言警旬,背自己的读书摘抄,背唐诗宋词。背得特别好的同学奖励课外书。在我的坚持下,学生从被迫到习惯再到超额完成任务,逐渐爱上了“背书”。经过这样的逐级训练,学生头脑中自然会储存丰富的语言材料,用的时候信手拈来。

  三。坚持砌于练笔,让孩子盘旋而上

  俗话说:“勤写笔下生花。”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必须多练多写,不要仅限于每册课本要求的八次写作文训练,要加大训练量,增加练笔的机会,学生的写作水平才会逐渐提高。为了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增加学生的生活和语言上的积累,我在课堂上创设就文取材、一箭双雕的“小练笔”,把语言形式的运用和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机地结合起来,彼此交融,和谐运行。比如我经常这样傲:精彩段落,仿一仿;动情之处,抒一抒;课文插图,写一写;悬念结尾,续一续。在这样巧妙的练笔训练中,学生的写作能力自然能得到提高。

  我还会抓住孩子生活中的各种写作契机,比如学校召开金秋体育节、留下美丽的秋天、课间操评比等孩子们喜欢关注的活动,马上让学生动笔,写下自己的活动经历,这样的写作孩子们有话可说。

  四,发挥评价作用。让孩子随评而上

  面对三年级的孩子,他们刚刚接触作文,我就着重教给他们自己评改的方法,督促学生养成自改习惯。首先,大声朗读,读中悟错。每次作文后,我都安排1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大声朗读自己的作文,边读边寻找不对、不妥、不通之处,用铅笔修改错字、错标点和病句,做到作文没有错别字,语句也通顺。其次,轻声慢读,读中选“美”。自评后还要互评。我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由优、中、差三类学生组成,相互间用蓝色圆珠笔进行评改。这样,在修改过程中,后进生学到了批改的方法,中等生、优等生在示范过程中,也提高了自己修改文章的能力。在学生互改的过程中,教师要强调学生做到两点:第一,要认真“寻宝”,要多从别人的作文中寻找值得自己学习的优点。第二,要细心“挑刺”,挑出被批改作文中值得修改的地方,努力提出自己的修改方案,以利于作者修改。

  最后一个环节才是教师批改。教师批改时,主要看学生文章的整篇布局以及本次写作文的要求,并进行纵向比较,学生是否比上次的作文有进步。评改时注重两个方面:第一,批语激励。不仅评文,也要评人,对作文慢的就求“快”,对性格急的就求“稳”,对懒于观察的就求“勤”,对敢于创新的就求“准”,等等。第二,放大亮点。小学生初学作文,难免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我的做法是用“放大镜”发现学生写作文中的亮点,大力表扬,让学生从中领悟作文的写法。

  教学心得体会 篇11

  在响应素质教育的号召,实施新课改的浪潮下,通过学习五步教学模式,使我校教师已感受到五步教学模式的精髓在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能力、创新精神及自主学习的能力。现总结如下。

  第一步师生互动,引入情境

  心理学研究证明,自由、民主、和谐的气氛,可以使人的智慧得到最充分的发挥。我们遵循这一原则,在课堂上,应让学生与教师互动起来,使学生进入教育教学情境,使课堂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摇篮。这里的互动交流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交流,而是师生之间在平等地位上的交流。我认为,这一环节的成功与否关键是教师观念的转变,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成为学生的朋友,学习的伙伴。在互动交流中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正确评价每一个学生,多鼓励,多表扬,通过自由、和谐、民主的交流,有意识地把学生引入新课的学习情景中去,教师要依据教育教学的实际,采用合适的交流方式,营造和谐的`情感氛围,引起学生心理与情感的共鸣。

  第二步质疑引导,分解任务

  创新的第一个要求就是:善于提出别人没有想到的问题,课堂教学中就是要注重问题的教学,以问促思,以问促变,以问促创新意识的培养。教师要对学生提出的疑点进行点拨、指引,最终让学生自主探究、总结,养成质疑的习惯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大

  胆地怀疑,提出自己的问题,同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恰当的评价。对不善于提出问题的同学不能嘲笑讥讽,而应耐心引导;对于提出好问题的同学,应鼓励其进一步探索,大胆创新,在质疑过程中创造性学习的氛围就会逐渐形成。具体做法又分三步。第一步预习找“疑”;第二步有意设“疑”;第三步相互质“疑”。只要老师对学生提出的疑点进行点拨、指引,最终让学生自主探究、总结,养成质疑的习惯,就一定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三步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生的学习能动性是创新的源泉。这种能动性表现为旺盛的求知欲和积极的探究性学习行为。新课程标准和创新教育理论都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创新素质的培养离不开探究行为,探究行为的产生则源于问题,因此要多改编一些开放性、存在性、探索性问题,供学生思考和探索,作为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独立自主地进行研究性学习,努力做到激活学生思维、培养求异、创新能力。

  第四步合作交流,观点整合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对知识产生的过程和结果有了初步的体会、感知,解决了一些学习上的问题。同时,也会产生自己无法解决的新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带领学生进入合作交流环节,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创新课堂教学应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必须做到学习方式的改变。通过合作交流,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观点和研究成果展示给合作伙伴,把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拿出来让大家一起来解决,以体现了集体的智慧,同时,思维的交流也体现了资源共享。在平等、融洽的合作交流中,学生没有压力,思维流畅,人人畅谈自己的学习情况,人人在别人的观点、想法中寻找启迪、丰富自己;然后对大家的想法、观点进行评价、修改、整合,形成一个正确的、富有创新的答案,这就是学习观点的整合。这一过程也体现了个性化的理解和个性张扬。

  第五步评价反馈,延伸发展

  为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励学生不断提高小组合作活动的水平,要加强激励评价。

  1、小组自评和组与组互评相结合。既自我分析问题总结经验,又取长补短、相互促进。

  2、对合作小组集体评价和小组成员的评价相结合,重点评价合作学习小组,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

  3、可以对小组活动秩序、组员参与情况、小组学习过程、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

  教学心得体会 篇12

  20xx年4月13日,我参加了“兰山区小学名师课堂教学展示月活动”的听课。在短短的一天时间里,观摩了来自四小的田进兰和二小的孟鑫峰《小数的认识》,四小的卢少华《乘法运算定律练习》,二小康立军的《小数的加减法》和三小葛荣的《植树问题》小学名师课堂教学,听了专家的点评,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课堂教学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大家对教材的钻研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所以,我也发表我个人听课的一点肤浅的看法。

  通过听课,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

  这些课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境,目的明确,为教学服务。例如:二小的孟鑫峰《小数的认识》,孟老师在课件里呈现新疆的美景,其情境的内容和形式的选择都符合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对于中年级学生,颜色、声音、动作有着极大的吸引力,要多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孟老师从新疆的基本信息入手引入新课,激发兴趣——联系自身,探索新知——运用新知,解决问题,整个教学过程都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非常具体,有新意和启发性。特别之处,是孟老师在学生主动探索的过程中,能够把新疆小姑娘身高1米3分米为契机,引入长度的小数表示,从而活跃课堂也加深记忆。孟老师还让学生写自己身高,这样的情境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样学生们会非常乐意参与这项游戏,不但激发了他们了学习的欲望,而且兴趣也被调动起来,于是在自然、愉快的气氛中享受着学习,这便是情境所起的作用。这种情境的创设非常适合中年级的学生。

  创设的情境真正为教学服务,如果只是为了情境而情境,那就是一种假的教学情境。

  在这一天的时间里,上课的老师都能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激起学生心理上的疑问以创造学生“心求通而未得”的心态,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田进兰老师提出疑问,设置悬念,启迪他们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起他们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促使学生的认知情感由潜伏状态转入积极状态,由自发的好奇心变为强烈的求知欲,产生跃跃欲试的主体探索意识,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心理的同步发展。例如,在教《小数加减法》一课的康立军老师,就是抓住了小学生喜欢表现自己的特点,创设“学生自己当老师来出题”的问题情境。设疑导思,让学生满怀热情地投入学习。老师是教学的引路人,不断地揭示知识的新矛盾,从展示学生的题解中展示出的一连串问题摆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用数学思想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他们在质疑中思考,“山重水复疑无路”,在思考中学到知识,寻求“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教学心得体会 篇13

  20xx年12月2日,我有幸参加在武夷山市举办的“生物学教师片段教学评比活动”,是在努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升教学质量,是在研究新方法、呼唤新模式的学习和探索中,是在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要效益,促进学生终身持续发展,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召开的。本次研讨会旨在进一步推动和促进广大教师更深层次地感悟新课标、聚焦课堂、理解有效、提升质量。通过开展有效教学系列评比活动,研讨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进一步明确有效教学的标准及特征,实现课堂教学的高质高效,促进教师个人专业发展。

  评比活动期间,我与许多生物的同行认真听取了南平市剑津中学方丽金老师的《预防传染病》、建阳二中的叶智锋老师的《细胞衰老和凋亡》、浦城二中施淑军老师的《细胞分裂》及浦城三中戴巨浪老师的《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等课,这些位老师所进行的有效课堂的教学的探讨,值得我们大家的学习。

  我们教师经常会谈到、听到的一个词汇就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既然要提高,肯定是我们以前的课堂效率低下,效率低下也就说明我们课堂中有很多无效行为的发生。那么,究竟什么是教学的有效性?我觉得杨文普老师的讲座让我受益匪浅:高效的核心应该定位在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上,应该定位在当堂解决问题上,应该定位在没有课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上;真正的有效课堂是学生学会基础上的学会,见到课堂内容就像见到陌生客人,就像见到刚发的考卷,在短短的45分钟内,由开始上课时的好奇到下课时的熟悉,由开始上课时的一纸空白到下课时的圆满交卷。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有效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障。深入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那要怎样推进高效课堂呢?不同的教学内容需要创设不同的教学情景。具有丰富学习资源的情景是生物有效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跟生物有关的自然、社会和生活现象以及问题、故事,史实、新闻报道、实物、图片和影像资料等,都可以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用来创设课堂教学情景,用来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生物知识的天地。例如: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高中生物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实际需要选择创设和利用相应的教学情景,可采用探究式教学的

  教学方式,以问题为指导,开展课堂教学,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高涨,积极参与到学习中,不仅学到了科学知识,也提高了思维能力。

  另外,给我启发比较大的一点是:把教学目标、教学心理、教学组织和教学手段四个元素合为一个素质教育的目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自主学习,那么教师引领学生走上学会学习的'道路就是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学生的天职是学习,学生一踏入学校门槛就被告知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可为什么有很多学生没有真正学会学习而充其量不过是知识的容器呢?看来学会学习是需要费一番脑筋的,是需要引导的,是需要技术的。在我看来,“学习反刍”应是一种优秀的学习方式。即学生学习一段时间后,然后找个清静的时间,清静的地点,坐下来集中时间进行内化梳理,总结反思,从而更好的消化,促进下一步的学习。学到的东西不加以消化吸收,我们便不能灵活运用,不灵活就没有能力的形成,也就没有积极兴趣的养成,也就无从谈起学生的自觉学习行为。我们有必要在学生当中大力倡导这种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上的善于反思者,勇于思考者,乐于思考者!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多媒体等已走进课堂,这些手段使得宏观与微观、静态与动态、抽象与直观等能够方便地实现相互的转化,通过声音、图画、色彩形状等多种刺激,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从而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落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并不意味着课堂教学的高效,合理的使用才能促进有效课堂教学的落实。

  总之,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单向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益,而是教师和学生一同提高与发展。只有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潜能的开发、智慧的生成、人格的完善,同时又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与发展,让老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体验到教育的幸福、实现自身的价值,这才是真正有效的教学。

【教学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情景教学教学心得体会11-09

教学经典心得体会06-11

教学的心得体会11-03

教学心得体会06-09

教学心得体会06-12

教学心得体会(精选)07-05

教学心得体会(精选)07-06

(精选)教学心得体会07-07

教学心得体会【精选】07-06

教学教学工作心得体会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