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学反思> 北师版数学教学反思

北师版数学教学反思

时间:2023-04-17 19:22:16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北师版数学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北师版数学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北师版数学教学反思

北师版数学教学反思1

  新课程强调:数学学习应该是一个思维活动,而不是程序操练的过程。学生总是带着自己的数学现实参与课堂教学,不地利用原有的经验背景对新的问题作出解释,进行加工,从而实现对新数学知识、数学思想的意义建构。在“温度的读写”这一环节中,首先考虑让学生感知负数产生的必要性,以温度为切入点,通过学生感知零上温度、零下温度的冷暖,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正负数是表示在一个情境中成对出现的两个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在温度计上拨出零上和零下温度,操作性强,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在此基础上再通过一系列的操作、观察、讨论,让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明确感悟到:在温度中,0℃是区分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点,比0℃高的温度用正数表示,比0℃低的'温度则用负数表示。最后教师结合学生的操作结果,引导学生进行正负数大小的比较。在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正负数大小的比较这一知识点上温度计教具发挥了很大作用。

北师版数学教学反思2

  《找最小公倍数》这节课我以游戏导入,先激起学生们学习的兴趣。2的倍数和5的倍数起立看谁反应快,哪些同学站起来了两次从而引出课题。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给既是2的倍数,也是5的倍数的这些数起名字,可以加深他们对公倍数的理解和记忆。通过一个练习让他们自己总结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试一试的第一题通过填集合圈的方法来找最小公倍数,让他们学会多种方法找最小公倍数。

  我的不足

  1、在用列举法找8和12的最小公倍数的时候,在下面有的同学没找全倍数,我没有及时的提出他们的'问题所在,而是直接让他们坐下改正,没有集中反馈。

  2、在试一试的第一题,我们做的题是要求50之内的,我没有强调当没有范围的时候应该怎么填,这少个强调的点。

  3、练一练的第一题,学生填好表格后我没有引导他们这个过程就是在找8和6的倍数,而是直接对完答案后就过去了。

  4、在找规律的那组题的时候,学生做完了后让他们自己说出规律叫的学生比较少,应该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去说出自己所找出的规律。

  5、解决实际问题,在这道题上学生理解的比较好,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我的PPT用的荧光黄色,这个同学们根本看不清,在课件字的颜色上有问题。还有一个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我没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去提问和解决,而是着急着进入下个我设计好的环节。

  6、在最后一个环节上“你知道吗”可以带着他们一起尝试着用短除法做一道题,这样时间就正好,也可以让他们更了解一下如何用短除法去求最小公倍数。

  总的来说这节课对于学生做题的反馈我没有及时的提出学生所存在的问题,即使是极少数同学存在的问题也不能放过,也要集中讲一下他为什么出现了这个错误和改正的方法。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而是一味的想让他们按照我设计好的程序去进行。应该把主动权和时间交给学生,让他们去发现规律,让他们去发现错误并改正。

北师版数学教学反思3

  〖教学目标

  1.结合买书的问题情境,探索小数加减法(没有进位或退位)的算理和算法,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2.能用小数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材分析

  本课是学生在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会比较小数大小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教学内容是一位小数没有进位的加法与没有退位的减法,这节课把探讨小数加法的算法作为重点,让学生在理解并掌握小数加法的基础上,独立解决小数减法的算法问题;理解其中小数点一定要对齐,是由于单位相同的数值才能相加减的`缘故,小数点对齐的本质就是数位对齐;让学生了解小数加减法类似于整数加减法,把小数加减法融合到学生已有的整数加减法的经验中,让学生体会到知识间的融会贯通;把解决问题的过程与学习加减法计算结合起来,更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计算的必要性,体会加减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地处市中心,学生的整体素质较高,大多数家庭都能自主给孩子创造学习的机会,因此大多数学生的基础知识较扎实、知识面较广。结合我校这三年来的课改实验来看,由于实验教师采用生动有趣、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得学生更能自主学习,学到有价值的数学,体会到数学知识从生活中来,并应用到生活中去。另外,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掌握得比较好,已经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并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教学设计

  (一)情境引入

  每个小组准备一些儿童书籍:《快乐珠心算》(13.5元)、《老夫子》(3.2元)、《安徒生童话》(10.5元)、《数学游戏》(9.2元)、《十万个为什么》(11.5元)、《蜡笔小新》(8.3元)、

  1.买书游戏:让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喜欢哪些书,想买哪些书。

  2.让学生根据活动过程,提出数学问题,有的学生可能会提:

  (1)我想买一本《老夫子》和一本《十万个为什么》,一共需要多少钱?

  (2)《快乐珠心算》比《数学游戏》贵多少元?

  (教师选择有关加减法的问题写在黑板上。)

  师:同学们提出了很多数学问题,我们先来解决其中有关加法的问题。

  (二)探讨算理和算法

  1.买一本《老夫子》和一本《十万个为什么》一共需要多少钱?

  (1)让学生根据问题先列算式(请一名学生到黑板前列式:3??2+11??5= )

  师:我们没有学过小数的加法,现在请同学们试一试,看能不能算出结果。

  (2)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交流。

  (3)汇报自己的算法。

  ①3.2元=32角, 11.5元=115角, 32角+115角=147角, 也就是14.7元。

  ②我用元加元,角加角的方法。

  3.2元=3元2角, 11.5元=11元5角, 3元+11元=14元, 2角+5角=7角, 14元+7角=14元7角, 也就是14.7元。

  ③ 11元5角+3元2角14元7角

  ④ 元 角3??2+11??514??7

  师:你能说说为什么这样算吗?你是怎么想的?(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教师加以引导。)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北师大版数学《买书》教学设计及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北师大版数学《买书》教学设计及反思(4)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小数加法。

  (5)让学生说说小数点左边的数和右边的数分别表示什么。

  (6)观察:第三种算法和前面两种算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都是相同单位的数进行相加,不同的是多了一个小数点)。

  (7)多媒体出示智慧老人说的话:整数加法要从最右边的个位加起,小数加法也是从最右边的低位加起,小数点一定要对齐。

  (8)小组讨论:为什么智慧老人说小数点一定要对齐。

  (引导学生发现相同单位(数位)上的数对齐了,小数点也就对齐了,小数点一定要对齐也就是这个道理:只要小数点对齐了,所有的数位也就都对齐了。)

  2.一本《快乐珠心算》比一本《数学游戏》贵多少元?

  师: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1)鼓励学生迎接挑战,独立思考解决,教师巡视指导。

  (2)请学生到黑板前板书,并说说算法。

  3.小结(把课题板书:小数加法和减法的竖式计算)

  (三)解释应用

  师:前面我们提了许多问题,现在你能不能利用刚才学过的知识,选择某个问题独立列式解答呢?

  1.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

  2.小组内说说你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3.小组派代表上来汇报,大家评一评,看他们组能不能拿到智慧星。

  (四)数学游戏:对对碰(课本第6页的试一试)

  师:比一比,看哪一组算得又对又快,竖式写得整齐美观,就奖给他们组一颗智慧星。

  (五)总结

  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教学反思

  一堂课可以有不同的教法,但不管采用什么方法,都要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利于学生学习,促进学生发展。因此,在教学设计上,我利用学生喜欢到书店看书、买书这一特点,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并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整堂课始终是让学生在自己探索、思考、交流、讨论、反馈中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得出计算方法;由于学生已有整数加减法的经验,因此教师稍做适当的引导就可以了。在课堂巡视指导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在小数加减法计算过程中,表示元的整数部分数位没对齐,如10??5+9??2,9写在十位1的下面,在及时指导下,学生及时得到纠正。但我认为课后还要加强练习,才能达到熟练计算、应用自如的效果。

  〖案例点评

  邱老师在分析教材的基础上不拘泥于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了买书游戏,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应用意识,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探索计算方法,着力体现算法多样化。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引导作用得到比较好的发挥,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在比较算法中发现其中隐含的本质,理解算法之间的关系,从而能够更好地把握算理。

北师版数学教学反思4

  《动手做》这节内容是让学生认识图形的高,并会利用数学用具画高。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通过大量的动手操作活动来完成,主要采用折、剪、拼、画等活动。让学生在操作、探索、观察的活动中认识图形的高,并能独立完成画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高。

  教材出示平行四边形的木板,锯一个最大的长方形木板,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前面学习过的割补法,完全明白了“剪”和“拼”的办法,但是让学生说出剪的`过程中是怎样想的?说出理由有一定困难?但是可以通过借助长方形的特点,让学生明白角应该是直角,重点理解:垂直。学生在经历了高的产生过程,对高的感知深刻许多。接着让学生在图形中辨认高,并同桌互相说一说,谁是谁的高,让学生明白高与底的对应关系。

  在画高的过程中,学生对于锐角三角形,画单独的一条高还比较容易地就画出来了,但是要求学生画三条高,有一定难度,特别是学困生。如果当一个三角形或者平行四边形,把位置稍微旋转一定的角度,学生无论从认知方面还是从表象都不能很好的去画出相对应的高,或者说画出的高不是很标准。课堂上,当学生独立画图形的时候,我巡视发现:有的学生在做图时没有明确的方法,或者合理灵活的使用作图工具,有一个严重的问题是没有标上直角符号,个别学生明白要画直角,但是不会画,仍然打了直角符号,但却不是直角,还有在顶点处画上直角符号的孩子,种种现象说明学生对画高掌握很不理想。

  我一直在思索:小学生,甚至中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比较差,特别是空间想象能力有待提高,在这过程中,需要老师从概念上入手,方法是着力点,明白画高的步骤,还应该建立学生对图形的空间认识。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实际教学中,我大胆鼓励让学生充分动手、动脑、动口,让学生尽量多的尝试失败与成功。

  今天下午我发现有两个学生一直对于画高不理解,我通过很多种方法:有课堂上的演示,有优生的辅导,有自主反思,结果效果都不是很好。然后我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没有想到真的是疑问三不知,看来学生是真的对高没有建立模型。这个时候我想到了:方法,步骤。我让学生从正面面对的那条底边入手,利用直角三角板的直角边和底边对齐,然后平移至顶点,画出顶点到底边的垂线(即高);直角三角板不动,将三角形作业纸移动,直到另外一条底边正对,这是按照刚刚的方法继续画出高;同理画出第三条高。通过这几个步骤,学生终于能完全正确画出三角形的高。

北师版数学教学反思5

  我们常说的快慢指的就是速度。可是到底什么是速度,速度的快慢又与什么有关呢?学生便不太清楚。所以在情境中,教师通过刘翔夺得110米栏冠军的成绩表以及我校运动员与刘翔比赛的成绩分析,使学生知道了在路程相等和时间相等的时候怎样比快慢,并明确了速度的快慢与路程和时间有关。同时也埋下一个伏笔,如果路程和时间都不相同,又该怎样比快慢呢?进而揭示课题。当学生理解到1时、1分、1秒这样的时间内行驶的路程就是速度时,教师给出“单位时间”的概念,进而引导学生概括出“速度”的.意义,既体现了从一般到特殊的数学从而发展了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北师版数学教学反思6

  在三年级就学过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所以教学中应抓住新旧知识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行对比教学。相同点:计算方法(都是从高位除起,一位一位的往下除,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计算要求:余数要比除数小、书写格式一样。不同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先看前一位,前一位不够商1,就看前两位,再一位一位的往下除。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先看前两位,前两位不够商1,就看前三位,再一位一位的往下除。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要让孩子明白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算理。如:80÷20=4 把80表示8个十,20表示2个十,8个十中每2个十分一份,可以分成4份,说明80里面有4个20,80÷20=4。追问:为什么4写在个位不写在十位?因为4写在个位表示4个20,写在十位表示40个20,40个20是800而不是80。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算理,避免商的数位写错。

北师版数学教学反思7

  算法多样化是数学新课程的一个亮点,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敢提异议创新精神以及多向探索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在教学《捐书活动》一课时,我就抓住这个情境对学生进行敢提异议创新精神以及多向探索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利用捐书的情境让学生在小组合作的学习中尝试算法的多样化,注意营造了一个认真倾听和积极评价的氛围,本节课全班交流时学生竟然出乎意料地提出了8种甚至更多的算法,不能不说是这节课的一个高潮。在比较各种算法,我提问:“小朋友们能想出这么多的方法来计算,那你在这么多的算法里最喜欢哪一种呢,为什么?”学生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可惜的是我过早地对各种算法做出了评价:“老师感觉用竖式计算简便而且准确。”接下来在计算“我们学校四、五、六年一共捐书多少本”时,几乎大半的学生和老师一样选择了竖式的方法进行计算。看着那么多高高举起的小手,我的心中特别后悔自己说的那句引导的话语。

  因为老师的一句话,学生的思维被教师善意的引导给束缚住了,学生自然不可能也不敢再有其他的思考方法。反思自己的行为我想,我们的老师暗示学生个体关注速度与准确度,不断优化自己的算法,提高计算能力。这本身并没有错,但是如果学生拿出方法后,教师马上进行优化,学生就会觉得:既然我的方法不是最优的,干脆还是学老师的'方法吧!所以就出现了刚才的一幕。如果让我再教一节课我会注意以下两点,做好算法的优化引导:

  1、创设宽松的学习气氛,促进自主优化。

  优化算法不是老师认为优化就优化,优化算法的标准应该是学生,是以学生认为优化为主。所以我们力求优化的过程由学生来完成。如果学生们能够在平等的环境中学习,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进行充分的合作与交流,学生自然会找到好的、适合自己的方法。

  2、营造积极的评价氛围,促进主动优化。

  在课堂中我利用分等级进行评价,奖给全对的学生五颗星,错两题的三颗星,错三题及以上的两颗星”。教师营造促进学生优化自己算法的氛围,能促进学生通过比一比他人看到自己在速度上的差距,促进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方法。

北师版数学教学反思8

  《买衣服》是北师大版数学课本的第六单元《购物》的第二课时。

  在上课之前,根据本课的特点:活动中认知,学生的特点:年龄小自控能力差,注意力极易分散,小组合作的意识还不强,我预设会出现场面很难控制的局面,组织学生学习起来也比较困难。毕竟这些小小的学具人民币,太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了,他们动不动就自觉地开始摆弄起这些“袖珍小玩意”。那么,教师如何想办法克服这些客观存在的问题,使一节课有成效,有序呢?

  我觉得可以从教学设计上“动脑筋”。组织学生“有序”活动。一节课上下来,对一个地方还存在疑问:旧版的'大面额人民币在教材中出现了,可是这些人民币早已不常用,大多学生从来没见过。课标上要求学生学有用的数学,这些已经退出人们视线的钱是否有必要再组织学生认识?会否影响学生对新版人民币的认识?另外,从学生作业反馈上看出,有部分学生对文字题的人民币换算和计算还是很有困难,很难从形象的表象转化到抽象的想象。如何克服这一问题?

北师版数学教学反思9

  《买洗衣机》是加与减(二)的最后一个环节,通过前面的《捐书活动》《运白菜》,学生们对加与减的估算、精算、混合计算方法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本节课通过创设买洗衣机的情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倡方法多样性。然后,再让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引导学生估算结果的大致范围。

  本节课创设的买洗衣机的情境,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生活素材,学生感到非常熟悉、亲切。让学生亲自参与到家庭的理财计划中,使学生在理财的过程中,探索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会使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的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课堂上,学生精神高度集中,为下一步解决问题奠定了基础。帮小明解决问题时,学生情绪高涨,因为这就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只是平日从不参与,这次让他们自己当管家,他们的学习兴趣一下就激发出来了。在探索过程中,我给予了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充分展示和交流多种算法,小组讨论气氛热烈,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多种多样,让我为之一振。由于取材于生活,学生感到很熟悉,因此表达起来非常流畅。在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得到的知识,相信将会令他们终身难忘。

  这节课,我感到学生在学习加减混合运算的过程中,并不感到枯燥乏味,因为问题情境很贴近他们的生活。学生体会到了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并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北师版数学教学反思10

  一、为什么分子相成、分母相乘。

  应该说,让学生结合图形理解为什么分母相乘是直观的,从课堂的1/5来看,学生现有5份中的1份,现在1/5的1/2就是把这一份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的1 份,那么要平均分成相等的几份,就相当于是把每一份都分成2份,5×2就是10,5×4就是20。那么为什么是分子相乘呢?在自己再次修改之后进行教学的时候,发现2/5×2/3为什么分子是2×2,其实第一个2表示是有2竖,第二个2表示是有2行,2×2就是2/5×2/3涂出的部分。

  二、如何从分数乘整数到分数乘分数。

  分数乘整数有几个数的几分之几和几个几分之几相加两种意义,到底哪一种意义可以迁移到分数成分当中来呢?1/5的1/2,感觉好像是一个数的几分之几?那么是否可以从这里入手,那么时候可以从3的1/2迁移到1/5的1/2呢?感觉不是非常的好,不利于分数图形的理解。那么情景图中的1/5×3理解成3个1/5,那么1/5×1/2就可以理解成1/2个1/5。比较之后,最终我选择了1/5的3倍来理解,1/5的1/2。进行迁移。

  三、给学生一个自主的机会。

  练一练在第2小题完成之后,安排了这样一个环节:分数相乘的积一定小于每一个乘数吗?在教学中,两个班,一个班一带而过,一个班花大力气让学生思考,让学生先思考,再从这道题目当中找出有哪几道题是小于的,那几道题目不是的.?再让学生观察为什么有的是,有的不是?不是的原因是什么?观察发现当乘大于1的数的时候,就是大于另一个乘数了。这时候引导学生以前有没有这样的结论,小数当中也是如此,让学生把新知建构到旧知当中。

  比较两次不同的教学过程,关于时间与效率两者之间的矛盾,该如何有效地进行处理,的确是一个值得去探究的问题。

北师版数学教学反思11

  今天教学的内容是分数乘法(二),重点是分数乘法意义的拓展——“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这部分内容既是这个单元的重点,也是这个单元的难点。

  从学生认识过程来看,这部分知识的基础是分数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在教学中我突出了类比迁移和数形结合的方法,首先改编了教材的例题——“小红有6个苹果,笑笑的.苹果数是小红的2倍,淘气的苹果数是小红的1/2”,根据呈现的已知条件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笑笑有几个苹果?淘气有几个苹果”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先用图形表示出“笑笑的苹果数是小红的2倍,淘气的苹果数是小红的1/2”,再列出算式,最后尝试解释算式表示的意义。这样把将分数意义以图的形式呈现,做到“以形论数”,在通过对图的理解抽象出问题实质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倍(几分之几)是多少”,运用类比的方法得出“求6的2倍是多少”和“求6的1/2是

  多少”都用乘法,进而列出算式,完成“以数表形”,使学生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的道理。

北师版数学教学反思12

  “体积和体积单位”这个内容比较抽象、难懂。因此我在教学本课时,十分注意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动手操作与实验观察相结合,努力培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创新精神。实施中主要体现了以下四个特点: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乌鸦喝水”的故事学生非常熟悉,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伊始,我让学生说说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石头放入水中问什么水会上升呢?等等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感悟到物体占有空间,但如果仅此一例证,还不足以支持学生对体积概念的理解,接着我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放入同样多的水,如果放入两个大小不同的石头会发生什么现象,引导学生比较它们所占据空间的大小,引入体积的概念,这部分教学我基本上是按照教材的编排顺序进行的,实验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促使学生自觉主动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2、联系实际,提取学习资源。

  数学的产生源自于生活实践, 数学的教学同样离不开实际的生活。通过让学生找、摸、想、说等活动,让学生将空间这一概念形象化,具体化,丰富学生的空间表象,从而感悟出体积的内涵。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数学学习的重要,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

  3、组织活动,探究感受新知。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就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因此在本节课中,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思维特点及教材的特点,组织了有效的数学活动。如在认识 m3、dm3、cm3时,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摆一摆、说一说等活动,目的就是让学生感受大小的体积单位,形成各种体积单位的表象,并能识别它,从而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同时我也注重了学生合作交流能力及创新精神的培养,因此在课中我设计了钻一钻等活动,使学生在玩中学,乐中练,练中开发思维。

  4、引发矛盾,产生问题意识

  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一种建构过程,是认知矛盾运动的过程。课堂上,如果教师给予学生充分展现“矛盾”的机会,学生就会主动产生解决矛盾的心向,主动探究问题产生的根源,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用统一的标准去度量)。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的角色由操作步骤的被动“执行者”转化为主动“探究者”。因此,课堂上给予学生展现“矛盾”的机会,可以真正扩展学生主动探究的空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北师版数学教学反思13

  1、数学内容生活化

  年、月、日是常用的,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时间单位,也是来自学生自身和现实生活,教学时,我把教学内容纳入现实生活情境中,将学生置身于一种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上课时,师生先交流此时激动和高兴的心情,再让师生一起记住这难忘的时刻:20xx年4月2日上午8时31分6秒。师问:这句话里有哪些表示时间单位?师:时、分、秒是我们已经学过的表示较短的时间单位,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表示较长的时间单位,年、月、日,这样很自然地引出课题。同时,也使学生感到,要学习的知识就在他们身边,接着借助课件演示讲解,年、月、日的概念,老师再用生活中经历的一些事情,描述一年、一月、一日有多长,使学生初步体会年、月、日的时间概念,接着让学生说出课本中四幅有意义的日子发生在什么时间,这样,再一次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一思想在学生头脑中明朗化。最后让学生在猜迷语的愉悦的气氛中,师生共同进入新课。

  2、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因此,在整个课堂中,我努力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始终以“导”的姿态,让学生富有兴趣去观察、探索、发现新知。即新知的`教学中,我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年历,让学生尝试回答问题:一年中有几个月?每个月的天数一样吗?等问题,通过这样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接着在师生共同的游戏中引出二月这一特殊月份,教学时通过设计一张1988—20xx年中各年份中二月份的天数,让学生自己观察、探索,发现四年一闰的规律,教师再用课件上的算式说明判断平年、闰年的方法。这样教学很好地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一教学原则,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判断推理能力。完成创新教学模式中的探究过程。

  3、留给学生充分思考问题的时空

  在教学中,教师要留给学生自主探索、思考问题的自由空间和时间,这样教学、学生才会放飞思维,张扬个性,但是,在教学中,由于内容比较多,时间安排不够合理,所以后面判断平年和闰年这个环节中讲得比较快,加上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练习深化新知,导致有些学生吃而不消,这就是这节课留给我的遗憾。

  以后在教学中,我必须认真反思,争取在不断的反思中,走出疑惑,在不断的挫折中,完善自我。

北师版数学教学反思14

  一、创设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生活情境

  《新课标》中强调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实际与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自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在这里我找准了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切合点”,结合教材提供的情境,创设了“新学期买文具及去哪儿买便宜”这个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使他们产生主动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欲望,体验到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功与快乐。也使学生明白身边处处有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

  二、鼓励想法多样化,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新课程》也指出: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和思考的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面对问题,每个学生都有各自不同的思维方式,无论哪个学生,凡是以自己的学习方式,根据自己的特点,以自己的步调进行学习,都是有效的。为此在教学时我十分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方法多样化, 有意识地逐步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本课中在解决“哪儿的文具便宜”这一问题时(实际就是引导学生探索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我并没有将比较小数大小的具体方法教给学生,而是为学生创设了自由的思考与交流的空间,尊重学生的思考方法与实际生活经验相结合,鼓励学生独立尝试,提倡方法的多样化。在这民主、合作、自由的氛围里,对于比较4.9元与5.1元的大小出现了多种不同的思路。我在引导学生注意倾听其他同学发言的同时还很注重针对学生的各种方法或策略的`特点进行评价,使学生在选择适合自己方法的同时加以掌握,并拓宽了学生的思维。学生的思维活跃,比较策略的多样性足以说明学生是有自己的数学现实的,学生的学习总是在自己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自我建构。

  三、注重与学生情感交流

  心理学表明,兴趣、快乐等与知觉联系起来的温和、愉悦、宽松的情绪,对认知具有组织作用。课堂教学已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过程。为此我很注重创设师生心理交融、合作交往的良好课堂氛围,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最大限度地使学生得到表现和发展。这堂课一开始我就用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加上满怀激情的导入语,极大地激活了学生的认知活动。在教学中,我做为学生中的一员与学生一同交流想法。当学生能够勇敢的举起小手主动回答问题时,无论回答的正确与否,我都用点头微笑表示肯定,用恳切语言伴以赞许的目光注视:“积极动脑、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就是好样的!”“真行,能联系生活实际比较小数的大小。”“这个方法真不错,了不起!”等口头表扬,从而让孩子在鼓励中充满自信。

北师版数学教学反思15

  新教育评估这天,我展示了《天平游戏》这节课。《天平游戏》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天平游戏活动让学生发现等式性质一: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 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让学生能利用这一等式性质解简单的方程;培养学生探索求解的学习品质。我根据这样的教学目的设计了我的教学过程。我用的教学工具是 多媒体课件和实物天平,目的是想通过两种方式同时刺激学生,更强烈地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我是通过复习上一节的方程导入课程的,我 要求学生用方程表示课件中题目的数量关系,引出疑问:怎样才能解方程。然后,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天平实验同时诠释课本上的情境图,逐步探索出等式性质一。 最后,引导学生利用等式性质一解简单的方程并着重讲解解方程的步骤和注意事项:注意写“解”字;等号要对齐。例如:求出x+8=10中的x

  x+8=10

  解:x+8-8=10-8

  X=2

  同时,找学生上台演板,目的`是试一试学生掌握的如何,我的教学目的是否达到。在教学的最后我特别讲到方程解的检验方法并要求学生尝试对方程的解进行检验。

  本 节课的教学有成功之处,失败的地方也是不可忽视的也是我至今耿耿于怀的。我在课件的开头呈现的复习方程的题目中有一题单位还没有统一我就列了方程,说实话 我真的一直没发现,当杜老师给我提出错误的时候我真的很感谢他,有点不能原谅自己的粗心,这让我意思到我的不足,对我以后的教学都是一记重锤。俗话说: “吃一堑长一智”,我相信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一定会格外注意我的课件制作。另外,我认为整节课我并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我一直认为只有不会引导的老师 没有不主动的学生,没想到在实际操作中我还是犯了这个错误。这些都是我要在以后的教学中格外注意的地方,感谢学校给我这次的机会让我得到锻炼并知道了自己 的不足,感谢听课老师对我真诚的评价。

【北师版数学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北师大版数学下册教学反思04-04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学反思03-20

北师大版数学《有趣的测量》教学反思04-18

北师版数学三年级教学反思04-20

北师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学反思04-05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04-22

北师大版少年旅行队教学反思04-11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反思04-04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