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学反思> 美术教学反思

美术教学反思

时间:2023-03-25 14:47:28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美术教学反思【荐】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美术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美术教学反思【荐】

美术教学反思1

  每个学期都有这么一节电脑美术课,学生对这一节既熟悉又陌生。我上了这节课,从这节课中,可以开出学生在课堂中积极主动,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敢于发言,富有创造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体,这也正是上一节课的关键。

  一、玩中学习

  从上面的教学可以看出,学生的年龄小,在有限的40分钟内,不仅让孩子们学到知识,而且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同时也看到孩子们的求知欲望高,而且表现欲望,创造性都表现的很突出,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兴趣的重要性以往的填鸭式教学已不适应学生的发展,启发学生,引起兴趣,这是学生所需要的。我也发现孩子们有了兴趣,做起事情来,非常认真。老师并不需要为课堂纪律所烦恼,而是和孩子们打成一片,带动他们围绕兴趣进行学习。

  .引导的艺术

  1在这节课中,我并没有讲过过多的关于本课的内容。而是欣赏动画人物,并且伴随优美的歌声,来认识。

  2老师、学生分别扮演了导游和参观者的角色。

  3大家一起交流,发表自己的见解。

  老师成为学习的组织者,师生共同来体验学习中的.快乐。在教学中,学生由有趣——乐趣——志趣,是我最开心的事情。在基础教育新的课程体系的推行中,使我获得了一个任何时候也无法相比,充分发挥的空间。老师对每个学生应充分了解,成为很好的朋友。在艺术课中,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想象力,创造力,提高审美能力和审美意识。在以后的教学中,还是多学习素质教育理论,钻研课程改革的内容,让学生都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让我们的课堂真正的动起来。

  使学生能掌握画图程序上菜单的功能及画图工具的使用。指导学生运用画图程序上的绘画工具进行绘画,复制,粘贴和翻转。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创意和操作,感受电脑美术课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电脑美术的兴趣和热情。

  使学生在掌握运用复制和粘贴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运用翻转的功能进行花边图案的设计与制作。利用矩形,椭圆形,线形等工具进行花边图案的创作设计。通过电脑屏幕引导学生巩固认识画图程序窗口请学生按程序打开电脑进入画图界面复习复制和粘贴的操作过程,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与兴趣。让学生利用复制,粘贴,变化和翻转制作一副独特,有趣的花边图案。鼓励学生大胆,自由地创作和绘制。

美术教学反思2

  《百变团花》课后反思

  本课所讲授的内容为剪纸团花,是“设计·应用”领域里的一课内容。它是由剪纸和折纸相结合的艺术,有着工具简单、制作简便和便于少儿接受的特点,对启发少儿的想象力、锻炼心灵手巧和胆大心细的品格,有着不可低估和得天独厚的作用。团花是中国剪纸历史最悠久、运用率最广泛的一种形式。学生通过剪团花,探究折叠中的小窍门和巧妙的花纹设计能剪出奇妙的图案来,给欣赏者以美的感受,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从而对学习美术保持一定的兴趣和热情,并且能体会到祖国优秀的民间艺术的魅力,培养学生大胆创造美的能力。

  学习者是二年级学生,通过小学一年多的学习,有了一定的折纸和剪纸的技能。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可以采用小组内的探究学习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思考。合理评价设计,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教学方法:本课以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实践活动为主线,重视探究经验。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看成重要的学习资源。鼓励学生经过探究,自己发现知识,学生的实践活动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的始终。

  为了解决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在教学中创设疑问、探索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使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通过拆折老师分发的范例。为学生搭建自主探究的平台让其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找到基本的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随着教学的逐步深入,学生掌握了剪折团花的技巧,接着我又在“百变团花”的“变”上下功夫。通过启发、引导及示范,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升华,解决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实践证明,这种学习方法是一种很好的寻求知识的途径。

  问题与不足

  1、教学中没有十分注意学生的参与面,有些基础较弱的学生没有积极地参与小组合作学习中。

  2、应注意语言的儿童化,积极创设教学情境。

  3、在讲解团花的制作过程之前,应该让学生到前边演示一下学生所理解的制作过程。

美术教学反思3

  美术是一门特别的学科,它能让学生学到绘画与制作的本领;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发挥学生在各个方面的才华;能使学生感受美;能使学生热爱学习。如今的美术课不再是以前那样,教师在上面画,学生在下面画;素质教育已进入美术教学,在课堂中以发展学生为本,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作业过程中,更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究,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美术课堂就好像一个乐园,让学生乐在其中。

  在教学过程中,经常有其他学科的老师羡慕地对我说:“你们美术课最好上了,不用从头讲到尾,学生兴趣自然有,上课轻松又愉快。”我笑一笑,心想要是真能让每一节美术课轻松愉快又有良好的效果,这个美术老师的造诣可不一般了。美术课要想上好,还真不是那么容易,课前的精心准备,课堂的情景创设、环节安排、个性辅导、多样评价以及课后的反思等等一样都不可少,都需要美术老师下功夫来思考、推敲。

  我一直在思考:什么样的美术课称得上好?怎样上好美术课呢?在思考的同时,我又在一次次实践的检验中寻找答案。为此,通过平时教学工作以及课外的学习探索、实践与反思,我认为想上好美术课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美术课前的准备

  美术课的准备绝不仅仅是教具的准备,它要有更广泛的内容。比如在《节日的装饰》这一课里,教具是制作好的各种各样的手工装饰品,为了让课堂更有氛围,我试着准备了一些《快乐的节日》等一些有节日气氛的歌曲,这些歌曲在课堂气氛的烘托上起了很大的作用。在指导儿童绘画创作时,也可以有选择的播放一些音乐,用音乐的和谐美去感染学生。在其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可以使学生的绘画创作增强艺术效果。音乐手段的运用,给学生带来了心理上的美的感受。促进了新知识的掌握,新技能的形成。除了有形的课堂资源的准备之外,更要准备的是老师多方面的知识、深厚的文化底蕴。

  二、美术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重点,很多问题都值得深入探讨。这里我想谈我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和引导儿童自由创作可能会出现的无序性的矛盾。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是上好课的保证,这是大多数教师认可的原则。但有些类型的美术课往往不需要孩子规规矩矩端端正正地作业,比如一些手工课,需要几个儿童合作完成,小朋友凑在一起难免会各抒己见,不会像成人那样有克制力,这样势必造成纪律不好。还有一些绘画课为了更好地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加入了游戏、舞蹈等活泼的形式,课堂也会显得杂乱,问题是这样形式上的“乱”并非无效。国外的老师在上美术课不需要孩子坐得端端正正,他们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创作,可以画在桌子上,可以“乱涂乱画”。德国纽伦堡丢勒中学的谢尔先生曾说,在丢勒中学,学生作画时可以戴耳机听音乐,边听自己喜欢的音乐边作画。我想这在国内肯定是禁止的。学校要求课堂必须有秩序,但一味的整齐往往会抹杀孩子的个性,限制孩子的创造性。怎样兼顾呢?那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上的收放自如,既不放纵,也不压制。新课程标准中指出美术教育在小学阶段主要是引导学生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和制作过程,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如对《我的飞机飞上蓝天》一课的绘画讲解,使学生学会运用彩纸折叠的方法制作出飞机的形状。教师先出示飞机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制作欲望。再让学生分析飞机的外型及制作的材料,学生说出了飞机的种类及性能。运用教师教的几种方法制作出多种飞机。最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飞机试飞比赛,与学生一起互动,实践教学增强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情感。在《幻想未来的景色》的绘画中,我通过图片、故事的结合,给学生创造一个虚拟的未来。孩子根据教师的提示,画出了未来的景色。孩子对未来都充满希望,因此产生了绘画的兴趣。教师再正确的引导他们创作。由此,也会产生很大的效果。有的学生把未来的房子建在云彩上,能在天空中自由的飞翔。本节课我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对现实事物进行再创造。而且还能使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快乐的学习知识。在上美术课《谁最美》中,学生通过教师讲故事和图片,使学生了解故事。从中学到了美的真正含义。在教学中,我先展示图片让学生观看,要求他们分析出图片的内容。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逐步的理解图片的意义。这时我再把图片的内容编成故事讲给他们听,使学生进入教学情境。并且能发自真情实感的完成老师留给的绘画内容。在美术教学中,通过图片和故事来培养学生的品德,对学生进行美育与德育的结合,是最好的教学方法。

  三、美术作业的评价

  有时候,大人在看孩子的画时,往往摇头说:“画的是什么呀,乱七八糟!”殊不知,儿童绘画贵在无序、天然童真,去雕饰的浪漫稚拙,而且个性鲜明,想象力丰富。有的孩子喜欢色彩,有的孩子画画喜欢用线条。还有的孩子只喜欢画抽象的形状。所以对于儿童画的批改、评价应该有多重的标准,要善于发现儿童画中闪光的东西。在教学评价时改变传统“用一个标准”去套学生画的内容、形式,作品评价不作硬性统一,因人而异,实行学生自评、互评,体现主体地位,教师点平时语言要幽默、精彩、风趣,让学生把你的点评听进心里去。在优秀作业上写“心灵手巧”、“魔幻色彩”、“独具匠心”等给学生成功的喜悦;在表现一般的作业上写“别泄气”、“慢慢来”、“相信下一张会很精彩”等奖励性语言,相信学生的内在潜能,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开放的导向、激励、反馈、调节作用。

  以上所述,为我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通过美术教学活动去唤醒他们对生活的感受,引导他们用基础的艺术形式去表现他们内心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在达到认识、操作、情感、创造的整合的道路中,我还有很多的不足,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在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外,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上好美术课。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绘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法,培养学生具有一定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构图能力和辨别、调色能力的同时,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消除学生心中的心理障碍,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

  总之,课程标准是新的,儿童是新的,在教学中肯定会有更多的新问题、新现象,社会在进步,方法在更新,要想与时俱进必须不断的反思过去,从中发现优点进行总结应用。

美术教学反思4

  以手工制作为主轴的美术课,课堂较活跃,学生情绪饱满,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在教学中以下几点我认为是比较成功的:

  一、教学引入

  堂课遵循了小学生喜爱童话故事的心理特点,巧引学生进入教师设计的教学内容中。遵循新课改的要求,使学生真正成为了教学课堂的主人,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老师不同形式的启发引导点拨下,学生敢于想象,敢于创新,在跃跃欲试的状态下进入到小屋的设计、制作中。

  二、教学具有连贯性和递进性。

  1、故事激趣,巧引课题。通过故事情节引出教学设计中的问题,触动学生乐于助人的爱心,并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引出课题。

  2、引导分析,启发想象。在课前预习和课堂大胆思考的基础上,学生通过交流并描述各自设计的方向。(可以小组先交流)

  3、欣赏作品,拓宽思维。教师演示纸盒小屋的制作步骤。鼓励学生制作小屋时,可以制作方形、椭圆形等外形,并可以夸张设计,使制作的小屋更有新意。同时,让学生明白要制作出与众不同的房子,材料一定要新颖、独特。

  4、设计制作,鼓励创新。依据学生的能力,进行辅导帮助,使每个学生都能享受成功的快乐。

  5、展示作业,总结评价。组织学生,进行欣赏评价,引导学生自评、互评。

  6、故事小结。将学生的设计方案回归到故事中,并鼓舞学生乐于助人的精神,引申出课题以外的知识修养,给予学生更高的思想道德的提升。

  在教学中也有遗憾之处:

  1.教学中还有很多时候对学生不放心,怕耽搁时间,不敢放手让学生去想、去说,学生说得不流利时,急着去帮忙,在不自觉中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丧失了一些培养学生说话能力的机会。

  2、为抓紧时间,板书过于潦草,不利于一年级学生的阅读。

  3、演示制作过程过于简单,学生不能很好的掌握。

  4、讲课儿童趣味不够,应该再有亲和力一些。各环节间联系不够紧密。

  5、时间掌握不到位,备课中应该明确标出上课时间进程,才不会出错。

  6、更换教室上课时,没有提醒学生将工具备齐,出现忘带书的情况。

  7、给学生评价时方法显得有些单一,不够准确,看来教学机智还有待提高。

  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都有待改进。我作为一个新教师,一定会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认真学习新课改的知识,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

  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状态,包括他们的学习兴趣、积极性、注意力和思维方式,言行能力与质量,发表的意见、建议、观点,提出的问题与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等等,无论是以言语还是以行为、情感方式的表达,都是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由此可见,教学可利用资源的范围是非常广阔的。在时刻运动变化着的课堂中,教师应尊重每一个学生在对话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抓住转瞬即逝的生成性资源,为学生开辟课堂上的“动感地带”,使学生的课堂焕发出夺目的光彩,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在教学《科学创造新生活》时,我要求学生画画自己的手,我试图引导学生借助自己的想象,增加必要的.形象造型,使手更加的生动、神秘。我在一旁不禁替他们着急无法预约的精彩应是教育智慧的结晶,是神来之笔,而不是刻意追求的结果。学生作为教育对象,是最宝贵的教育资源。学生的既有经验、智慧、知识和学习的内在潜力,都可以为教学所用,而且有越用越多、越用越丰富的特点。当你在课堂上为某个知识重点、难点一筹莫展时,如果能够巧借学生自发吹来的“东风”,势必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堂课我紧紧的抓住了学生送来的“及时雨”,才使得课堂上思维的火花竞相喷射。在同学的启发下,自己突有所感,忽有所悟,巧妙应对且将教学继续下去,并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真可谓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在教学过程中,开发和利用有效价值的动态生成性资源往往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也是稍纵即逝的。新课程改革呼唤“动态生成”的课堂,只有宽松、自由、开放、生成的课堂才是“动态”的课堂。所以从现在开始,让我们的教案“活”起来,让我们的课堂“动”起来,让我们的孩子“发展”起来!

美术教学反思5

  五年级《哆来咪》这一课是巧妙的将音符、色彩、形体的渐次推移融合在一起,借助音乐旋律让学生更好的感受、体验到生活及艺术作品中,由于形和色渐次变化所产生的一种韵律、节奏的美感。活动一的内容是让学生利用编钟的原理,制作一组简单的水平琴,并利用色彩渐变的规律来画出线描图案。。学生将形状大小相等的瓶子内装入逐渐变化的'不同量的水,然后在水中放入同等量的颜料调匀,这时,七个瓶子中的水量借助渐次变化的有色水清晰地显现出来,并在敲击时发出渐次变化的音高,还可以敲出简单的音律。学生在制作水平琴时,放入水平琴的颜料多少有时候把握不太准,需要在老师指导下完成。

  表现色彩简渐变的效果可采用方法有:烘染法、叠晕法、点绘法等。本课主要讲解叠晕发,这种方法学生易于掌握,节奏、秩序感强,它从一种颜色开始,按照一定的递变顺序,逐块涂另一色而产生阶梯渐变效果。引导学生学习并叠晕法调出色彩的阶梯渐变效果,完成简单调色和涂色。学生在制作渐变色卡这一环节,我在演示时演示的不够充分,以至于作业完成的不够好。在这一环节,不能过于高估学生的能力,老师应给与充分的示范及指导,在作业时出现的问题可以让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并且一起研究解决的方法。

美术教学反思6

  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实施合作学习,设定合作的主题,调动学生的合作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设定课堂的学习主题,教师引导学生小组共同完成课堂任务。以《春天的畅想》为例,

  教师以朗读朱自清的散文《春》,引导小组探讨对于春天的畅想,播放舒缓的音乐引导学生遐想。小组共同交流对于春天的.畅想,并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

  每个小组准备绘画工具,共同商讨设定如何把文字的记录转化成绘画的形式,传授一些绘画的技巧,使学生在绘画的过程中掌握一定的绘画技巧,培养学学生的团队意识。

  引导和小组形式的结合,打破了传统的以讲课为主的教育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主动性和学习的兴趣被积极的调动起来,学习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增强了与他人交流的能力和自我的表达能力,灌输学生的自主学习的习惯。

  教学过程中,也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是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和师生的配合。教师的引导决定着课程进展的情况,驾驭课堂的能力。怎样控制课堂的突发事件,以及如何妥善的处理。

  现在一直在提倡“教师终身学习”的理念,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总结和反思教学中的各种问题,做到不犯二错。争取再学习的机会,积极培养自身再学习的思想和习惯。

美术教学反思7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的任务就是要引导学生去找寻、发现美,因此美术欣赏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引导学生发现作品的美,认识生活的美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为了增加欣赏内容的趣味性,充实课堂内容,不光要备好课,写好教案,同时要先选好题材内容再搜集美术欣赏作品,如世界名画、优秀艺术作品等,因为每件美术作品最突出的美点是不同的,对教材作品哪些应做重点分析欣赏、哪些应点到为止,都要有不同的要求。多媒体课件是美术欣赏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在欣赏中能够尽多地将多媒体介入,这样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可以通过幻灯投影从视觉角度发展学生审美能力,同时还可搜集录制与课文内容吻合的配乐录音,为完成欣赏创设一个情境,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进入其境,让学生尽可能的理解作品的内涵,并且能准确抓住作品最为突出的一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美术课的`示范是指导学生学习,帮助学生理解描绘对象,掌握作业要领的重要手段。教学时,做到讲解、示范、练习同步,也就是一边讲解、一边做技法动作的示范,一边让学生在自备画纸上学着画。在七年级的第三课户外写生作业时,让学生自由分组选自己喜欢的花园一角,然后我在每个组针对不同的花草树木都做了认真的示范,这样在一节课里学生兴趣很浓学到了有用的写生技法,交上来的作业质量也很高。

  辅导是美术课教学中重要的一个环节,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全在此中。学生的个性爱好各不相同,起点的接受能力也均有差异,辅导必须照顾到整个班极,要抓住重点问题以达到教学目的。多数学生通过启发、引导、演示等过程能独立作画,少数有困难的则要帮他一把,给他修改几笔,在关键处提醒一下,使他能画下去,从而自觉地积极地参与。

  另外教学常常忽视对学生习作评价方法的艺术,往往只重视如何让学生获取知识。中学美术教学不是培养画家而是旨在培养学生兴趣,激发绘画欲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分数是无声的语言表达、给学生一个较高的分数、或写一、二句简单评语,如“真棒!”“构图准确”、“大有进步!”,都能使学生增加绘画的信心和热情。

美术教学反思8

  学习新课程以来,提高了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为教学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并探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效果。近五年来我一直担任美术教学工作,虽说不是专业出身,但对美术莫名的喜爱,促使我不断地学习并吸取美术理论知识的精华。探究美术给学生带来的乐趣,如何使他们在课堂上感到轻松愉快,是我一直追求的目标。

  由于工作的需要,我连续担任两级课题班的美术教学工作,在教学中我不断地充实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除向闫老师、刘波老师请教学习外,和同事探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还利用假期再外学习,在教学中不断累积经验。力尽自己的课堂达到最完美的效果,但在完美中总带有一点瑕疵。

  带着这样的一个问题我反思了很久。“为什么普通班与课题班的美术作业有差距?”是我的问题、是班级管理的问题、是家庭问题还是其他的。记得上《大树的故事》这一课时(人教版美术二年级第八课),我还是跟往常一样,面带微笑精神饱满的走进二年级四班教室,使尽我全身的功力磨破嘴皮上完了这节课。当时我心想这节课播种的这么好,学生的兴趣又这么浓厚,下节课肯定能来个大丰收。等到第二节课我迫不及待的来收果子时,却让我大失所望。结果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没带美术本,有三分之二的学生虽说画了,但大多数学生没能表现出大树的基本结构,更谈不上有趣。怎么回事?我来不及思考。同样又给二五班也上了这节课,只是加上了丰富有趣的多媒体课件的欣赏,我只做简单的引导,轻松的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但效果却尽如人意。这时,我却高兴不起来。后来跟同事谈起了这件事,她们和我一起分析:美术是一门特别的学科,它能让学生学到绘画与制作的`本领,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发挥学生在各个方面的才华,能使学生感受美,使学生热爱学习。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在作业过程中,更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究。要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我觉得最关键还是要丰富学生的视觉艺术,不只是说说而已,让学生凭空想象,那么就需要我们美术老师下功夫来思考、推敲,更需要学校的支持。

  在思索中我慢慢的寻找着属于自己的教学思路。马克思说过:“如果你想欣赏艺术你必须成为一个在艺术上有修养的人”。反过来,通过美术欣赏艺术能提高学生对美术课其他内容的学习兴趣。

  美术课堂就好像一个乐园,让学生乐在其中。

美术教学反思9

  今天在七沟中心小学参加了县语文高效课堂教学评优活动,我讲的课文是第20课《夜色》。

  本篇课文是一首短小易懂的诗歌,本节课进行的是第一课时。教学目的为: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针对学生胆小的心理,在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教育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3、正确本课十三个生字。

  课堂以一张图片导入,通过学生观察图片,说出自己身边夜晚的>景色,老师总结引出课题《夜色》。接下来是初读课文,运用了借助拼音自读、>同桌互相读、指名读三种方式进行,让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第三部分是课堂的主要环节,随文识字。我把本篇课文分成了四段配上插图做成幻灯片,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学习认读生字,通过具体的语境来学习生字,并在认字的过程中运用了多种方法,如分析字形、编小>故事、组词、说话、谜语等,改变枯燥的识字教学,引起学生认读记忆的兴趣。还注意在简单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把相应的文字配上动作,帮助学生来感觉文字的优美。最后运用了游戏对识字进行巩固,通过星星挑战赛、和字卡交朋友来帮助学生复习生字,加深对生字的`记忆。

  回顾整个课堂,教学设计符合低学级学生的特点,完成了教学目标,环节很清晰,虽然是从未见过的学生,但配合的还不错,课堂氛围也很热烈,学生对所学的东西感兴趣,注意力集中,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对我来说最大的一个进步是平和的心态,讲课的过程中没感觉到紧张。

  本节课在识字层次的问题上还有待推敲,以后要多看这方面的书籍与资料,深入的学习一下。另外对一些有特点的句子应该尝试着引导学生品味一下,不做繁琐分析,只做简单的引导,为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基础。

美术教学反思10

  高中美术教学以欣赏为主线,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它的这一特点决定了艺术课堂教学说采用的方法有别于其他学科。高中的学生已经形成较独立的个性,有自己的主张,而艺术课也不是高考项目,学生对艺术课的学习态度大部分取决于教师。“亲其师,信其道”所以作为教师,上课要先抓住学生的心,学生接受我了,自然也就接受了我的课。

  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十分重要。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注重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让他们在学习中学会主动发展,同时还要让学生认识到不论是绘画还是工艺,不论是具体还是抽象都是美术家精心的构思并结合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感受,按照自己和时代审美理想创造出来的;同时,美术家创作一件美术作品除了通过完美的外在形式提示某一特定的主题之外,往往还有更深层的内涵和更隐敝的意蕴是一种文化精神层面要求和体现美术作品的最高价值所在,也是时代、社会、民族精神的写照。如:青铜器和秦俑所体现中华民族精神;古希腊艺术所体现崇高理想与科学的精神;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品中的人文主义理想;中国山水画中的意境和神宗意识等,使学生对作品产生深刻理解,达到审美情感的升华。

  艺术课是最让人心动的一门学科,它让学生在接受艺术熏陶的同时也轻松地接收一些本学科外的知识。可是艺术课尤其是美术,单一的欣赏内容,过分的知识化、理性化,学生的热情不会坚持很久,部分学生或者浮躁,或者我行我素。于是,一堂艺术课就成了尴尬的自习课或休闲课。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那单一的,枯燥的美术教学已远远不能适应当前的学生。作为美术教师我们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根据学生自己的需要来设计美术课堂的教学,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在良好的情绪中通过丰富新颖的教学内容、方法等不断获取新知识。比如说《新的实验》这一课,关于电子科技所创作出来的美术作品,对于我们现在的90后学生来说早已不稀奇了,为了调动学生的上课胃口,我把这部分的内容改为另一种对于学生来说很稀奇的艺术——行为艺术,达到了我预期中的效果,学生都很感兴趣,听的也特别认真。

  此外,我的课力求在一个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完成,想要达到这个目的,课堂情况就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应变了,比如说:我所带的`高一年有七个班级,每个班的情况都不一样,所以对他们所用的教学方法也不一样。一班的学生属于过分活跃类型,所以课堂上及时抑制他们过于兴奋的情绪是主要任务,否则会严重跑题;三班的学生又属于过分淡定型,所以三班的课要时不时的幽默一下,调动他们的上课情绪。让学生以开心轻松的上课情绪跟着我的教学思路和教学设计走,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把课堂知识掌握了,这对于我自己来说也有一些成就感,对以后的教学也更加有信心了。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会再接再厉,确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兴趣为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为核心,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美术”,让学生因为有“美术”而快乐。

美术教学反思11

  通过本课的教学,让我思考这样几个问题:

  一、每课一评要坚持

  学生的美术作业评价不是为了我们的评比课能多取得一点的分数,也不是为了我们的观摩课而作秀,而是真正地提高学生对美术学习兴趣的一种激励机制。我们应该从平常课出发,做好每课一评,真真正正地为孩子的发展服务。只要我们坚持每课一评,每课必评,我想孩子们通过相互的点评与交流,必定会增加对美术活动的兴趣。通过评价,教师能更深一层地了解孩子,明白孩子的创作意图,提高孩子的创作能力。正像美国教育家、心理学家罗恩菲德指出:"对儿童作品施以评价只是老师更透彻地了解儿童的成长,而不是以学生的缺点和优点来困扰他们,前者能帮助老师了解学生的创作意图和其他情形,后者徒然使儿童对‘寻找自我'和创造表现丧失信心......任何评价,只有能帮助老师了解儿童,并有效地提示儿童从事创作,才有意义。"因而,我们对学生评价应以客观事实作为评价的基础,同时评价观也要多元化,给予学生确的评价,并要以激励性原则来评价学生作业。激励性原则是指教师在评价中给学生施加积极的影响,使学生处于一种能动的,活跃的动力状态,从而引发学习动机,促进学生主体发展。在评价孩子的时候,我尽力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并加以渲染,增强学生自信心、形成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操作技能、探究能力、认知水平以及交流表达式的能力,逐步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唯有扎扎实实做好每课一评,才能真真正正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二、当堂点评要多样

  繁重的教学任务下,怎样才能轻松、有效地进行评价呢?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课设计不同的评价方式。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评价兴趣,更能体现评价的积极作用。

  本课《壶的聚会》其实是对壶的造型的.一种设计。这应该是一堂茶香四溢的、充满艺术活力的美术课。本课以"学礼仪、品好茶"贯穿始终。我从课的导入设计就为最后的评价环节打好伏笔。师生相互问好,让孩子了解中国是礼仪之邦,"以茶待客"更是中国的普遍习俗。有客来,端上一杯芳香的茶,是对客人的极大尊重。为此,我设计:发出邀请,请孩子们喝茶,并告诉孩子们简单的茶经。好茶需要配好壶。好的壶才能泡出茶香四溢的好茶来,好壶能让品茶者有一份好的心情,才能品出好茶的味道。你看,壶的多么的重要!再出示各种茶壶的图片以供孩子们选择。这个环节看似请孩子选自己心仪的壶来品茶,实际上是让孩子们通过对壶的外形,色彩,花纹的欣赏,从而对壶的基本结构有所了解,为创作作好铺垫。

  在作业展示时,同样以品茶的形式来实施。导入时,我请学生喝茶;要课结束时,我却要求学生请我喝茶,做到首尾呼应。学生都是爱老师的,提出这样的要求,当然不会拒绝,更是欢喜。"那谁先请我喝茶呢?你猜我会喜欢喝怎样的茶呢?"由于前面导入的环节已经采用品茶的方式,所以学生会很自然地以壶的好坏来确定茶的香浓如何。此时,学生采用自我介绍壶的特点,更是一种自评的过程,我就细细品茶。通过几位学生的自评之后,许多学生都按捺不住了。我就采用互评的方式,促进生生间共同的交流。"你还想请哪些同伴喝茶?""你觉得他的茶的味道如何?"说是品茶,实质上是在评价茶壶;说是品茶,实质上是在相互交流制作茶壶的心得。于是,学生与老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就是一茶一壶间。

  这何止是壶的聚会,这是技术的切磋,艺术的交流,思想的碰撞,这更是心的聚会。

  同样的,不同的课还可以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

  如我在上《小闹钟》一课时,我请学生给自己的闹钟标价,但只能是十元,二十元,三十元。学生展示自己作品时,说一说自己为何给自己标了这样的价格,对于优秀作品,我们可以给他加价,对于不足作品,可以打点小折,或者再加工,争取卖个好价钱。

  另外,《美丽的自然景物》我让孩子们给自己的画面配上一些诗句;《花式小点心》,请每一团队选出一样点心与其他的点心PK;《自画漫画》, 我请学生将自己的漫画作品贴在长条的展板上,之后将它折起来,成为一本班级漫画集。

  总之,评价的方法是多样的。只要我们用心去思考、去设计,我们的美术课堂肯定因评价而更精彩。

  三、传统评价要创新

  传统的美术作业还是学生把完成的作业交到老师的手中,然后老师根据作业的造型、色彩、构图、想象等因素综合评定其等级或给一个分数。那么,我们可以采取给孩子在分数上加一个笑脸,在ABC上加几颗星星。孩子们觉得自己似乎比平时更优秀了,因为不仅有了等级或分数,还得到老师的另外的奖励。

  美术的语言是用线条、形状、颜色、纹理等形式。在美术活动中,选出我们需要的艺术语言进行视觉艺术的创造。因此,对美的认识不是像其它学科那样有固定的标准,而是要靠自己去感觉去体会的。为此,我们还可以采用评语评价,在作品背后写上几句话。例如,在完成《儿童面部表情》《人物写生》作业时,我在学生的评语上写着:"线条很流畅"、 "头部写生的感觉很好,抓住了人物特征,观察很仔细"、"表情表现很生动""自信一些会更好""有进步"等等。通过评语评价,学生更容易掌握美术知识技能、对美术学习兴趣更加浓厚了。有时,也将等级评价与评语评价相结合,学生学习成果在评价中得到认可,技能在评价中提高。

  四、有效资源要利用

  我们可以利用学校的有效资源为孩子办展览,将课堂评价延伸到课外。如教室内的墙、书架上,教室外的走廊,学校的宣传橱窗,校网网等等,都是非常好的展览环境。当堂的作业,如果能按时完成,我将他贴在教室后的展板上或教室外的走廊墙上。这样能更好地鼓励孩子当堂完成作业。同时,我还利用学校的大型展览窗,校网站等有利资源让学生的优秀作品进行展览。这种评价方法很受学生喜欢,学生之间互相观摩,互相交流。通过展览提高了

  学生对美术兴趣;增加了他们的自信心;提升了家长对学科的重视程度。

  评价要在平常课中坚持,不是为我们的评比课而评价,不是为我们的观摩课而评价;而是要真正落实到我们的平常课中。这样的,我们的公开课会上得更完美,因为有着平时的实实在在的积累。正如哲人泰伦底乌斯所说:"由于你不可能做到你所希望做到的一切,因此,你就应当做到你能够做到的一切。"

美术教学反思12

  美术教育是人类重要的文化教育活动,是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新课标指出:美术课对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法国教育家斯普朗格说:“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一直到精神生活运动的根。”美术教育被公认为培养创造力和最具成效的科学之一,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良好渠道和途径。在美术教学中,我重点突出“特长”二字。特长就是高于普通学生的能力,在素描、色彩、速写等专业基础学科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指导和培养,为向高一级美术院校输送人才奠定下雄厚的美术基础。为更好地提高学生素质,近年来在美术教学的实践和探索中,我认为以下几点不容忽视。

  一、教师转变观念,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创新教育要求教师转变观念,改变旧的“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法,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唯一主角的现象。师生角色互换,把课堂还给学生,不要让学生产生“上美术课是一种负担,欣赏理解作品是一项任务”的错觉。教师可以走到学生当中去,作为其中的一份子参与讨论,从形式上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放松心情,带着轻松愉快的情绪去感觉,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活跃和创造才能的发挥。

  1.教师应该全面把握教材,灵活运用。高中美术教学主要包括教师解说、学生讨论、问答等几种类型,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随机应变,进行不同授课方式的变幻,让课堂活跃,让智慧飞扬。我国拥有优秀的民族文化艺术形式,优秀的美学文化贯穿于每一个人的生活当中,只要能够认真观察,便会发现生活处处是美术。在讲授课程之前,教师应该做好备课教案,把重难点进行区分,从而在教学中把握好节奏,让学生能够更加充分地理解所讲的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升华和酝酿,培养学生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这才是美术教学的根本目的。

  2.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美学能够开发人的智慧,能够让人感受到生活的希望。艺术真正的美在于眼睛对美的捕捉和对心灵的感悟,运用美学价值较高的美学作品来引导学生学习美术、欣赏美术,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娱乐中喜欢美术、热爱美术。营造出一个活跃的课堂教学环境,学生可以多方面感觉美的东西给自己带来的感受,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春天里盛开的鲜花,夏日里低垂的杨柳,秋天里的片片枫叶,冬日里皑皑的白雪,一切自然美的东西,它们就在我们的眼下,当我们有一天尝试去发现它们的时候,我们就会觉得原来生活真的很美,就会理解生活处处是美。

  二、摆正文化课和专业课的关系

  针对美术特长生,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不少学生表现出比较明显的“重美轻文”。针对这一倾向,我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发现造成这一现象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学生本身的原因:绝大多数美术特长生文化课基础差,成绩偏低,对专业学习表现出较为浓厚的兴趣和自觉性。但对文化基础知识的学习态度,比之艺术专业的学习劲头就显得松松垮垮,热情偏淡。他们具有形象思维活跃和动手能力强的特点,但缺乏逻辑思维能力。部分美术生在学习方法上存在较大问题,比如学习无计划或无法坚持,课前无预习,上课听讲精神不集中,容易走神,不会做笔记,因怕难不愿完成作业或抄袭别人答案,平时不刻苦、临考抱佛脚,学习主动性不强,专业与文化、休息与学习时间配置不当等。二是社会原因:由于近年高考对艺术生的文化成绩要求偏低,使不少学生家长、教师和学生本人错误地认为将来考艺术类高等院校,只要专业成绩优秀就行了,在提高文化课成绩上花那么多力气不值得。

  针对以上情况,我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转变认识。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析艺术院校的招生形式。如今艺术院校招生,文化课录取分数呈逐年提高的趋势,过分地强调专业而忽视文化课的学习,是不会有什么发展的。同时列举学生身边每年都有专业特别出色的学生只是因为文化课的原因被淘汰的实例,对学生进行说服教育,使他们转变对文化课的认识,摆正专业课和文化课之间的关系。

  2.跟学生一起分析,讲明道理,使他们从理论上认识到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虽然文化课与专业课在思维方式、课程能力上要求侧重不同,但是二者之间并不矛盾,文化课与专业课之间是互相补充、互相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学好文化课会对专业课的学习起着一定的促进作用,不注重文化课的学习,美术专业的提高和发展就会受到局限。教师应让学生明白:要想将来真正步入艺术殿堂,必须是“专业+文化=成功”,艺术必须有一定的文化作基础,只有具备了较好的文化底蕴,才能让自己的特长在艺术中放飞。“光会画画只能是个画匠,绝对不会成为杰出的艺术家。”这样就能提高学生学好文化课的意识,增强学好文化课的信心,通过专业课的学习带动文化课成绩的提高。

  3.寻求专业课和文化课在教学方法上的统一,在专业教学中渗透文化课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坚持不懈的努力,我所带的专业学生不但专业水平有了显著提高,而且文化课成绩也都有了明显进步。

  三、美术教学应联系实际

  美术教学首先应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应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应把握住大的方向,使课堂教学“活而不乱”。在美术教学中,不应光念书本,因为这样课堂气氛就会很死板。我采取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认识到,美术作品是社会生活的反应,它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生活是美术创作的源泉。在画写生和记忆画等课业中从选择学习用具、玩具、水果等学生熟悉的物品入手;在创作画课业中,围绕校园生活、家庭生活及学生可能参与其中的社会生活来进行命题;在艺术设计课业中,开展实用物品的模拟设计与制作,让学生从小就有意识地为方便生活、美化生活而动手动脑。另外,在工艺制作的用材上尽可能生活化,除纸工、泥工等手工常用材料外,还引导学生开发生活中的废弃物品,锻炼学生从平凡之中发现美的本领,从而达到因材施艺、变废为宝的目的。联系生活实际,从生活中去培养学生的审美力,将眼、脑、手协调配合与珍爱美、崇尚美的心灵相结合,举一反三,使学生既能很快地理解美术的真谛,又能从学习中得到乐趣。从美术学习和创作中增强了审美、爱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意识和能力。

美术教学反思13

  新课程改革倡导的艺术教学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感、艺术表现力和艺术创造力,还要注重艺术与文化、历史与生活的联系,创造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多维互动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感受美,让学生在活动和游戏中学习。在教学中,我努力用新的思路组织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例如,在“色彩的`情感联想”课程中,虽然学生对色彩并不陌生,但他们不了解色彩的分配和变化规律。而且,由于学生是第一次接触水粉颜料,可以说他们对每一个物体和颜色都充满了好奇,所以我充分让学生在教学中独立实践和探索。我首先让学生们观察教室里有什么颜色,你喜欢什么颜色。教室里有许多美丽的装饰品,包括绿叶、红色国旗、黄色、紫色、粉色等花瓣,还有各种颜色的衣服和文具。

  学生们惊讶地发现我们教室里有这么多美丽的颜色。我让学生们观察外面大自然的颜色。经过观察,学生们发现我们生活的世界真的五彩缤纷,激发了他们学习色彩的兴趣。我在适当的时候问了一个问题:这些美丽的颜色能与颜料混合吗?学生们齐声回答:是的。我不急于给出答案,而是让学生自己混合颜色。学生们极具进取心,不断向同龄人和老师展示他们的新发现。学生们在自己的实践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并回味无穷。看到学生如此快乐,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不要让我们所谓的权威说教取代学生的直觉体验,扼杀学生的探索自由,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大师。在教学中,还要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关注学生情绪,改进教学和组织形式,以达到教学目标,开创教学新境界。

美术教学反思14

  众所周知,爱玩是学生的天性。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将知识要点渗透到有趣的游戏中,组织一些趣味性的游戏活动“包装”美术知识,就能让学生举一反三地学习应用,而不是一味的摹仿。如片段二,节节虫身体的连接是难点,于是我将知识要点设计到“组合游戏”中,让学生在玩中学,这样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先让一组学生上台扮演“废物宝贝”,连成节节虫的身体,效果非常好。学生在做游戏的'同时加深了对节节虫特征的认识,也进一步感受了节节虫的独特之美。接着我用双面胶、线等连接工具在学生身上做夸张的连接演示,学生在形象的互动游戏中轻松地学会了身体的连接方法。而且还时不时地说“老师,我有不同的方法。”确实他们的思维是发散了,并没有被老师的方法所困。像有的学生就想出了用插、绑等很多好方法,甚至一种方法也有好多种操作的形式。潜移默化中学生的一颗童心蹦出了另一颗创造之心。

美术教学反思15

  高中艺术教学内容以欣赏为主线,强调学生的“心到”、“眼到”,艺术教师在钻研教材、备课,设计教学模式,寻求教学方法时可能花了不少功夫,到了课堂上,有的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感兴趣,有的对那部分感兴趣,如:中国古代绘画,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绘画和外国近代绘画,学生对这些内容喜好不同,在精力分配上悬殊很大,而女同学喜欢服装的多一些,到教学“现代服饰艺术”这部分内容时可能比较专注,“心”到是学生学习的内部驱动力,“心”到与不到,全*教师组织调度;整齐与否,决定最终的教学效果。艺术课原本是最让人心动的,艺术课(尤其是美术)单一的欣赏内容,教师力求“活”而有趣,但千变万化始终是一个欣赏,过分的知识化、理性化,学生的热情不会坚持很久,久而久之,部分学生“心”不到位了,“眼神”也走了,对于艺术课他们也就开始走过场,或者浮躁,再不然就是:你们上课,我行我素。于是,一堂艺术课就成了有板有眼的自习课或休闲课。高中教学不同于小学和初中,又说又表演的教学方式不太适合,“表演”课自然是不会出现的,偶尔的“故事会”也不能多用,“快乐的大本营”到了超级大班,拥挤的空间会让你窒闷得喘不过气来。到了这个时候,学生不用意志来控制自己,艺术课决不可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由此可见,艺术课同样需要学生的意志介入和意志投入。

  从现阶段来看,高中艺术课,尤其是美术教材缺少让学生“手动”的教学内容,实地考察参观应当另论。但在欣赏内容的基础上,多一部分实际操作的.练习,教学内容活而丰富,更能满足多数同学的学习需求,极大地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小学、初中有了动手实践的内容,大学里也有相关部分知识,而在高中阶段却出现“断层”现象。实际技能训练不是少部分参加艺术高考学生的专利。教育普及既然是面向全体学生,这部分内容就不能空缺。因为真正的知识,它的本身内涵是丰富的,也是全面的。大纲鼓励教师灵活机动,但这当中还得有一个“约定”尺度和纲要,否则又容易走形成“专业”课了。

  当前,艺术课正走在“必修”的普及路上,不过它仍然是“调味”课,缺少不行,又不能将它提升到一定高度,教师在很多时候充当的是类似“变脸”一样的角色。许多教师认为,反正学校也不重视,评职最后,待遇最低,上艺术课没人会看得起,所以,在这样的环境下,教师创新意识不强。前几年,地理、生物课也非应试科目,教学景况和艺术课相差无几,但自从加盟理科综合考试科目起,成绩上去了,地理、生物教师一下也摇身变成升学考试举足轻重的显赫人物了。艺术课呢,还是那样……更多时候只能服从教学需要,为主课让路,在主课与主课的磨合中客串“润滑剂”、点缀物。最终主课丰收了,艺术课也未能实现“丛中笑”的初衷。显而易见,艺术教师在这当中的“色调”关系非常微妙。

【美术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美术教学反思04-23

美术·教学反思03-01

美术教学反思02-14

美术活动教学反思02-19

中班美术教学反思02-28

美术船教学反思03-02

大班美术教学反思04-22

关于美术教学反思04-07

小学美术教学反思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