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学反思> 美术《服装设计师》教学反思

美术《服装设计师》教学反思

时间:2022-04-19 17:13:59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美术《服装设计师》教学反思(精选9篇)

  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美术《服装设计师》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美术《服装设计师》教学反思(精选9篇)

  美术《服装设计师》教学反思 篇1

  在主题活动开展中,教师要多关注幼儿的经验、兴趣和需要,只有将幼儿生成的内容与教师的'预设有机结合起来,并在动态中不断地调整,才能使活动更引发幼儿继续探索的兴趣。幼儿自主选择废旧材料,运用剪、折、撕、画、贴等技能,充分锻炼了孩子的动手炒作能力和想象力,大胆自由表现,设计出各自的服装。教师在活动中作了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者无疑增添了友谊,培养了互相帮忙的美德。

  美术《服装设计师》教学反思 篇2

  “小小服装设计师”这个数学活动上下来,发现有好多值得探究的问题:

  1、如何让幼儿更科学、更准确地量出衣服、裤子的数量?

  2、是一个幼儿操作呢还是一组幼儿操作为好?

  3、准备给幼儿的材料为一张好呢还是人手三份?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几位老师也进行了商讨,以下是我个人的一些想法和建议:

  1、我觉得如果让幼儿一组合作操作的话,建议让幼儿手里的衣服放在纸上,象拼七巧板那样,看看完整地能拼出几件衣服,裤子和围巾的方法同样如此。不要让幼儿和别的组交换了,这样比较乱,在每组上多准备一些花布。

  2、如果让幼儿个人操作的话,我觉得因该给他们准备好三张彩色的纸作为花布,让他们都动动脑筋,独立完成。

  3、如何让幼儿科学地量出衣服的数量呢?这个问题,我想分两步完成比较好,首先让幼儿自己来探索,随便用什么方法,然后等幼儿的结果都出来以后,老师和他们一起评价,同时引导并教给他们一个正确的.方法,之后,让幼儿进行第二次操作,在正确的方法下统计出正确的数量,得到正确的答案。

  下次再开展这个活动,我想改进方法之后,效果一定会更好。

  美术《服装设计师》教学反思 篇3

  综合实践课是一门很独特的学科,它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参与性的特点,所以它不仅仅是一节课,更重要的是通过活动加深学生对社会的了解,学会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迈向社会积极参与调查研究,开拓视野,积累经验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实现与自然、社会及自我的对话与联系。下面我就谈谈《小小服装设计师》一课设计的几处亮点:

  一、课题贴近学生生活。

  在课题选择上,我选择学生熟悉的,贴近他们生活的内容,这样孩子对此产生了兴趣,有了兴趣,学生便能更主动的去寻找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这样也缩短了课题和孩子们之间的距离,在孩子们能力范围内活动,孩子们也得心应手,便于课题的开展。也培养了孩子们丰富的感情,并学会了审美。

  二、教育向生活回归。

  生活就是教育,就是教育的内容,生活的过程,就是教育的过程。要使孩子真正受到教育,就要让孩子参与到更多的生活中去。

  《小小服装设计师》一课,就是根据课改的要求,把学生从学校解放出去,让他们到商场中去采访,到网上查找资料,查找中国服装历史,既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认知能力,交际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又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

  这样学生们走出学校,走进社会,在各种不同的生活中,用眼睛去观察生活,用心灵去感受生活,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生活,最后,学会生活!

  三、活动设计多样化。

  1、实践方法多样化。

  《小小服装设计师》一课,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自由分组,自主选材,通过采访、上网,获取知识,并在讨论,评价,汇报中团结合作,进行探究,学生的主体性贯穿活动始终,进而解决问题,达到目的。

  2、成果展示多样化。

  本课在汇报成果阶段,学生以绘画创作、创意改良、低碳生活,个性飞扬四种方式向大家展示,反映了孩子们的综合性素质,进行了环保教育,又给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表演力、动手操作能力,搭建了展示的平台。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一次次鼓励的掌声,是学生前进的动力,既树立了信心,又激发了他们求知探索的欲望。然而教学是一门有缺憾的艺术,本节课还存在不足:比如学生到商场去采访的录像中可以看出来,学生和服务员的沟通不是很好,导致录像的声音不是很理想,这还有待多学多练。

  古人云:授之以鱼,仅供一餐之需,授之以渔,方可终身受益!我希望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让学生能多元发展,真正终身受益!

  美术《服装设计师》教学反思 篇4

  一、教学反思

  1、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进行的适当的改革,注重直观性、实用性、操作性的结合,课程变的简单易学,气氛活跃,教学的效果较好,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高。

  2、课程的拓展,尝试与企业设计要求结合,把软件操作技术含量提高,虽然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学生的很有积极性,可以按时、按质量完成学习任务。

  3、学生在实际设计制作服饰配件的时候,材料准备不够充足,设计效果受到一定的局限性。

  4、学生制作服饰配件,方法和工艺精细程度需要加强,老师的示范时间和学生的制作时间受到课时的限制。

  二、教学建议

  1、学校建立实训工作室,针对服饰配件课程,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材料和机器设备,以供学生选择使用。

  2、校企结合的力度还可以加强,在课程结束以后仍然可以与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

  3、课堂的灵活性进一步体现。

  4、强调艺术与技术的结合,提高设计的技术含量。

  美术《服装设计师》教学反思 篇5

  从开学到现在,我在不知不觉中已经上了五周的服装实训课,在这四周中我为同学们安排了服装制作基础的工艺实训,在授予同学们知识的同时我也在学生的身上学到了许多其他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不少问题,下面我将对这几周的学习进行一个反思总结:服装实训课是服装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操作性。

  它主要授予学生本专业必须的工艺基础知识和日常服装的裁剪制作与工艺技术。完成本专业初中级职业技能训练,培养学生懂理论会操作,让学生具有这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注重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成品评价,对工艺制作技能比较好的同学给予一定的表扬和鼓励,这样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通过对每次练习的评价,使学生对自己的服装制作有所认识,同时让学生和我一起反思工艺中的不足,在课程中特别要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评价与评价他人作品的质量,强调学生自我比较,提高学生的成品质量评价的能力。

  通过这一环节。同学们有了评价他人作品的机会,有了向其他同学学习的机会。它对进一步了解这个实践过程,开拓他们的思路是很有帮助的。不少同学通过这个步骤取长补短,以完善自己的作品。

  通过这些环节对与技能操作接受比较快的学生,采取精心培养,让学生重视产品质量意识,适当地提高技能操作要求,腾出上升空间。对实习的学生实行分组管理并选出组长进行辅助教学,使他们承担起“小师傅”重任,使他们感到荣誉感,对于技能操作不够理想的学生,给予耐心的指导和鼓励,在安排技能教学进度和操作时尽量考虑这些学生跟上进度,尽可能使他们产生成功的喜悦感,同事加强这部分学生其他课程的学习使他们的特长得意发挥。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表现也并不一定都是让人满意的,下面是我讲教学过程中的反思总结如下:

  比较好的地方:

  1.大多数同学都能跟上老师的教学进度,掌握基本的工艺技能,能够自己独立地完成老师布置的训练。

  2.分组教学使部分同学不仅在专业知识上有所成,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组织领导能力。

  3.各位同学基本上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自己的产品进行评价,即学生明白了自己在操作过程中的不足。

  4.学生们的表达各种各样,充分体现学生的想象力,同时也提供了向其他同学学习的机会,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培养学生之间的友谊。

  不足的地方:

  1.上课过程中的纪律的维持不是很让人满意,在实训室上课的空间比较大,学生比较多,有的同学喜欢趁老师不注意的时候讲话、玩手机

  2.教学过程中因为教室空间比较大的缘故,老师讲课的`声音后面有的同学可能会听不清楚。

  3.对于同学们的实际水平估计太高,以致于在教学设计中的教学目标过高,同学们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4.同学们对于操作实践掌握的程度跨越度比较大,有的同学学得比较好,有的还处于最开始学习的状态,给教学造成了一定的难度

  针对以上的反思总结,我会进一步的改善自己的教学,上课之前要充分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设定实际的教学目标,维持好上课纪律,争取每位同学都能听到老师讲的课,督促学生对实训加紧联系,适当调整自己上课的进度,争取让每位同学都能有所学并能学以致用。

  美术《服装设计师》教学反思 篇6

  1、角色互换,拉近师生距离

  努力改变“传道、授业”的模式,把主角的位置让给学生。不要让学生产生“上服装专业课是一种负担,欣赏理解创作是一项任务”这样的错觉。教师可以把课堂自己坐到学生中间去,作为其中的一份子参与实践和讨论。从形式上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营造一个愉快教学的气氛,让学生放松心情,带着轻松愉快的情绪去感受,才能得到美的体验。

  2、倾听心声,教学相长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即相互之间交流、沟通及共同发展。通常在上课结束时,我会抽出几分钟时间,让学生相互之间来畅所欲言。学生可以谈自己对相互之间的作品的看法;可以讨论如何改进等等具体想法。师生间交流对教学的想法,学生会觉得老师的备课中有自己的思路,带着“这是我的课”的想法,更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还因为得到教师的尊重而增强自信心和对教师的亲近感。作为教师则从中得到了课堂的反馈信息,得以改进自己的教学。

  3、“授人以渔”,重视学法指导

  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教师的教,只有通过学生的学,才能起作用见效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指导学生学习方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十分重要的。 如指导学生预习方法:教师可在前一节课布置回家作业时,列出提纲让学生上网查阅有关资料,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听课。学习方法一旦被学生掌握,课堂教学效率必将大大提高,学生也将受益终身。如技能操作训练课:既要求学生记住主要的理论知识,还得做好课前准备﹙包括学习材料的准备﹚,另外,特别引导学生如何掌握操作的技巧、方法与规律。教师的示范要规范,准确,有目的从方法步骤着眼,从而引导学生,使学生学有榜样。当然,学生在技能练习中,使用知识、技能操作中出现错误在所难免,教师一定要认真及时加以纠正。

  此外,在平凡的课堂上,我们专业课教师要不失时机地、自然地、巧妙地寓德育教育于教学之中,对学生进行遵纪守法、团队合作、吃苦耐劳、职业道德的教育,使学生有明确的学习方向和强大的学习动力。

  4、自主学习,培养探究能力

  探究学习首先是自主学习,可是在目前,职校绝大多数不太可能实现让学生自主去探究。这倒不是教师们觉得自主探究不好,而是感到真正实行起来有种种困难,究竟有哪些困难在阻碍我们?

  我们职校老师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要求学生讨论,可是学生们面面相觑,谁也不说话,老师为了打破尴尬局面,一次次地加以引导,但是仍不见成效,无奈之下,只能自己讲个不停;或者有的同学会借机发挥,讲一些与课堂内容无关的事情,引起班级同学的哄堂大笑或矛盾纠纷。

  面对这种情况,老师提出的理由很有代表性,如:"学生缺乏自学的能力,很多人连课本都看不懂,要是给他们探究问题,他们怎么搞得懂呢?"、"教学进度是按计划进行的,这样的讨论很费时间,进度就会受影响,"等等。其实这些老师的感受是真实的,他们的观点也不是没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我们不能因为学生缺乏知识基础,就放弃探究学习本身。其实,从失败和成功中学得一样多。只是在职校学生中进行探究活动,教师要做更多更充分的准备,特别需要了解:学生需要的是什么?目前学生的基础知识还缺少哪些?学生可以通过什么途径掌握? 因此,探究学习的过程仅仅坐在课堂里,是得不到满足的,需要学生走出教室,走进社会、走进实验室、走进网络世界。

  5、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要在 45 分钟的课堂教学中提高教学的效益,多媒体的应用势在必行。多媒体教学可运用于专业理论和实验操作技能课,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以其真实性、直观性,给学生第一手感性材料,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

  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在于:能多次重现,帮助学生复习掌握;能在静态和动态的状况下展现给学生,既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也大大加快理解速度;能把学生的作品或学生操作实况拍成录像,在课堂上播放,师生共同活动,激起课堂高潮,这样,既便于观察真实现象,同时也可以保留资源多次重现。

  6、合理评价,获得学生信赖

  学生不管是完成作品还是思考问题,总是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作为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积极参与的.态度表示赞赏,然后对具体的作品要做具体的分析,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帮助他们提高思考分析与实践能力。合理的评价可以建立起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感,同时也传递给学生一种信息——公正、公平的评价方法。评价的方式可以是多种的,可以采用学生自评或互评,再结合教师的点评,最后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确立正确的审美理念。比如在工艺实践课中,大部分学生刚开始作出来的作品看起来实在不怎样,但我首先对学生的学习热情大加鼓励,然后对不同的作品分别给予分析与有选择性的建议,而避免具体教他们怎么做,教师用意见或建议的方式更善于发掘学生的潜力,这样使学生总能保持着自信的学习态度。

  总而言之,我们教师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在组织专业课教学方法上采取“三动”的教学模式:教师的“启动”,学生的“主动”,师生的“互动”,使学生在乐中而乐;同时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也贯穿了“四个一”:激发学生一点兴趣,体验一个学习过程,领悟一项操作技能,留下一个发展空间。

  美术《服装设计师》教学反思 篇7

  恩格斯指出:“就个别人来说,他的行动的一切动力都一定要通过他的头脑,一定要转变他的愿望的动机,才能使他们行动起来。”一旦学生有了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往往会全神贯注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在上《我设计的服装》一课时,我搜集了古代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服饰资料,包括服装的'演变、发展史,少数民族的民族风情,现代服装设计作品。学生领略到大胆创新,时代气息;体会到现代设计可以穿插运用民族的构成元素;体会到中华民族的博大精深,我们祖国服装在世界的影响力是不可小视的。

  教师在教学实践前,教学设计要考虑周全,要注意到学生的个性差异。比如本课教学中,教师可将剪服装外形、修饰美化服装外形以及添剪服装内花纹图案等三个问题,一步讲解到位。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动手之后,无心再继续听老师说的这种现象。

  指导的过程中,发现富有创新的作品及时给予肯定、表扬,激励学生勇于创新的意识,挖掘他们的创新潜能。学生动手实践前,教师就可以明确作业的要求与评价的形式,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实践的热情,激励他们创新与小组合作的精神。

  美术《服装设计师》教学反思 篇8

  传统的教学地点是学生在教室上课,老师是以“粉笔加黑板”为教学工具,这样学生的课堂空间太小,缺乏创新思维、思路狭窄,不知道自己所做所学是否与企业一致,碰到问题束手无策,不能利用已有的知识举一反三地解决实际问题,为此,我们尝试下面的做法:

  (1)、课堂教学走进企业

  德国职业教育的成功模式,在于其成功地实施了双元制教育,这种教育模式和内涵为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在双元制教学模式中,整个教学过程十分重视学生实践技能与技巧的培训。理论教育注重实用性,并与实际紧密相连,服从时间需要,整个教学是针对企业的需要来展开的,整个培训内容是在国家培训大纲基础上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的,较好的保证了学生训练项目与毕业后工作的接轨。注重实践技能,为未来工作而学习是教学的宗旨。让企业走进学校、学校走进企业,通过校企结合使企业的血液得于常流常新,给企业的不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后盾,也增强了企业的竞争能力。通过校企结合使学校的教学方向跟紧企业发展方向;从而做到洞悉市场行情,为企业输送新鲜的血液。为服装教育的`不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2)、让课堂走进市场

  职业教育如何把握市场需求的脉搏,培养一专多能、全面发展的人才,加速顺利的走向市场,服务市场经济,这是个崭新的问题。对此,我对服装结构制图教学课堂地点进行了大胆尝试,让学生走出学校,走出教室,走向市场,走向商店,进行真刀实枪的课堂教学。如我们在上西服驳领配领时,教材的配领方法没有对领面进行翻领与领脚的分割,而目前市场上大多数西服的领面是进行分割的,其作用是工艺成品之后更服贴。如果光在课堂上直接讲解领面与领脚分割、教他们如何制图,学生会被动接受,但是学生学习求知欲激发不起来。因此,我尝试进行改革,要求学生通过对市场西服领子结构造型的直接感受,弄懂为什么要分割,分割有何好处,如何合理分割等等。这样的教学效果是显而易见的,这就增加了我开设第二课堂的信心。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利用周末、假日、自习课等时间,对款式结构、色彩、面料等综合性资料的搜索收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缩短了所学内容与市场的距离,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美术《服装设计师》教学反思 篇9

  活动片段:

  这是中班下学期一个围绕“服装”这一话题而开展的系列活动。该班教师针对本班幼儿在午休时,有许多幼儿不大懂得折衣服,经常是上衣和外裤一脱就随便放在柜子里。为此,她特设计一个“时装超市”的活动。老师在活动室里实现给幼儿划分出两个区域,一个是男孩时装超市,一个是女孩时装超市。活动一开始,老师告诉幼儿:小朋友带来许多漂亮的衣服(事先请每位幼儿带冬夏各一套衣服),今天老师准备用小朋友带来的衣服,请小朋友玩一个“时装超市”的游戏。现在请小朋友想一想可以用什么办法给这堆衣服进行分类呢?……老师接着幼儿的回答说,噢!我们可以将这些衣服分成男孩一堆、女孩一堆,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两个地方,这个地方是开“男孩时装超市”,另一个地方是开“女孩时装超市”。现在请小朋友按男孩、女孩给这些衣服分类,记得分完后要将衣服折好放在柜子里。老师在幼儿分类的过程中,边个别指导幼儿怎样折衣服。幼儿分完回到座位后,老师就说,小朋友都将这些衣服分成了两堆,这堆是男孩时装超市,那堆是女孩时装超市,老师刚才发现××小朋友把衣服折得很整齐,小朋友想不想知道他是怎样折的呢?老师给全体幼儿示范折衣服的方法。示范后,老师接着说,老师发现小朋友在时装超市放衣服的时候“乱乱的”,小朋友想一想这些男孩子和女孩子的衣服还可以怎样分?让顾客一来的时候我们时装超市就看得很清楚呢?老师说,噢!我们还可以按冬天的衣服和夏天的衣服将衣服分成两堆。接着老师又请幼儿再去按这一标准给男孩子(女孩子)衣服进行分类……整个活动持续12分钟左右。

  分析:

  从这一活动的效果来看,我们可以估计该班可能获得的'经验:一是懂得折衣服的方法;二是知道要先将衣服折好再放回柜子里;三是懂得一元分类方法。在这三条经验中,第1、2条是达到该教师在活动设计时预定的特定的目标,但幼儿所获得的第3条经验只是在原由的水平上作简单的重复,也就是说,对中班下学期的幼儿来讲,他们早已懂得按一维分类的方法(其实,该教师应该明确告诉幼儿这是按“性别”来分的;这是按“季节”来分的)。而其实上对这一活动的材料提供与活动设计作稍加细究,我们不难发现,其实教师完全可以在“分类”活动方面对幼儿已有的分类经验提出挑战,即可以有意识地初步渗透“层级分类”就(在这活动中,教师所做的看似属于层级分类,但其实不然,因为老师从老师的语言指导中可以看出该教师本身没有渗透“层级分类”这一新经验的想法,在点评时,该老师也承认没有注意到这一点)。老师在幼儿按“性别”这一标准分完之后,又按“季节”分了一次,教师应该用语言很明确地帮助幼儿的经验提升起来,这些衣服我们按性别分完了一次,还可以再按季节再分一次。当然,如果教师在用语言概括的同时能借助“图示法”则效果更为明了。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发觉教师在设计组织和活动时,对该活动所蕴涵可资对幼儿已有经验进行挑战的因素挖掘得不够,也就是说,在活动环境创设,包括材料提供等,活动路径不变的情况下,未能将这个活动所蕴涵的教育价值充分地开发出来。不仅没有充分发挥该活动在促进幼儿有意义发展方面的“最大值”,有的甚至是幼儿在原有水平上的简单重复。这种既有教育资源的流失,在一定程度上是浪费了教师的精力,损失了幼儿发展的机会。我们主张,教师在活动设计完后,不妨事先预估一下幼儿在我所设计的活动中他可能获得哪些经验?这些经验哪些是属于已有的经验?哪些又是属于新的经验?对于这些“已有的经验”,我可以在目前所设计的活动的基础上,即在活动环境创设,包括材料提供等及活动路径不变的情况下,可以通过采取什么方法,使这些“已有经验”有所提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