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学反思> 《推敲》教学反思

《推敲》教学反思

时间:2023-12-22 11:57:08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推敲》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推敲》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推敲》教学反思

《推敲》教学反思1

  这是一个历史故事,通常孩子都是喜欢故事的。所以,在上课堂课时,与其说“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第九课《推敲》”倒不如跟同学们说“今天老师来给大家讲一个‘推敲’的故事”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当然这篇课文还有另一个现实意义,就是要让学生学习贾岛这种钻研文字的精神。结合同学们的写作,举平时学生们在进行作文时反复修改、字斟句酌的例子,让大家一起体验斟酌的.过程。开课题解后,让学生默读课文,读后思考课文大致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推敲的意思。

  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会说这个词的意义,更重要的是学生体会到了这个词的意义,加深了理解。同时,通过这个活动,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斟酌文字的乐趣。如果学习课文之前,先介绍贾岛这个人,也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想知道有关他的故事。所以在学习的时候同学们的积极性非常强,都争着要读这篇课文。而且也比较善于发现问题。

《推敲》教学反思2

  本次课《推敲》在设计上就紧紧地抓住文本中的课后训练点-----练习1。以讲故事作为读写结合的小练笔是符合高年段的目标。只是对于刚上五年级学生来说,加强书面语的口表能力训练尤为重要。光会讲清楚故事的大概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讲得绘声绘色。那如何做得到讲得清、讲得好?就让老师给一些关键词,并在指导下有层次的训练。老师首先从文本的生字新词入手,在读通文本的基础上理解部分的词语,接着由老师指导学生从每个自然段中找出关键词语,按照故事发展为线索进行连词成句的训练。在连词成句的中,有一个短句过渡到一个长句再一段话。然后,把大家说好的一段话再次进行适当的加工,用笔写下来。

  关于《推敲》第一课时的定位上,我们的设计是: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结合课文理解词义。

  2、能读通课文,能通过讲故事方式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每节课完成课后的一个训练点就是有效的教学。

  “同课异构”活动后听课者的建议:

  作为高年段的语文教学,更多要倾向于学生的`自学及同学之间相互交流的与体验。在本次课的设计中,有意识地用词串联课文大意,这样的训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内驱的兴趣点,同时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其次,能按照语文教学的第一课时模块的流程设计,比较适合中下成绩的学生的学习掌握基础知识的要点,比较注重读的训练,有生字---生词---短句----长句-----一段重点段,有一定的坡度的训练使绝大多数的学生能在课堂上实实在在地落实读好、读通、读懂的过程。可以说是一节扎扎实实的常态课,这样的教学去掉的浮躁与走场的形式,以一节原生态的课堂正真意义上的语文课。建议授课过程中,设计一些学生之间互动的环节,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与时间,消除教师牵引的痕迹,让课堂更接近学生的自我体验。

《推敲》教学反思3

  《推敲》一课,讲的是唐朝著名诗人贾岛和韩愈一起斟酌诗句中用词的故事,来表现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是“推敲”,再现了贾岛字字斟酌、句句推敲的形象,显示了贾岛极为严肃的创作态度,是诗人赢得了“苦吟诗人”的雅号;是“推敲”。让贾岛结识了韩愈,让“推敲的故事”成为文坛上的'一段佳话;也是“推敲”,启示人们在写诗和作文时,要反复比较,多加斟酌,使所用词语更加准确、传神。因为如此,所以我在教学时,结合文本内容及学生实际,多渠道引导学生感悟“推敲”的好处。

  首先在开课的时候,我引导学生利用已经给出的一组关键词语来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设计了这样一个坡度,让学生有个大体的方向,使学生能比较准确地复述课文的内容,达到了第一个教学目标。

  其次,在学习课文时,我充分地运用了文中的插图。请学生观察书上“贾岛敲门”的插图,让他们仔细观察,看看画面上有些什么景物,这些景物给你传达了怎样的信息,通过个别读,品读,齐读等方式把课文第二自然段描写画面的句子反复吟诵,来体会月夜的宁静,为下面使用“敲”字奠定了环境基础。

  接着,在整个教学中,我紧扣课文的题眼“推敲”,让学生找出相关的词句来突显贾岛对文字严肃认真的态度。设计了让学生自读字悟写出体会,根据 “想起、觉得、不够妥帖、或许、更恰当些”等词语来体会贾岛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通过比较句子、看图想词语来感受贾岛斟酌文字时如痴如醉的样子,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突显学生的个性。在第七自然段教学中,使用小组团队合作学习方式,给出思考题,让学生小组思考,集体汇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样,从不同的途径感悟“推敲”,贾岛这一人物形象就逐渐地丰满、鲜活起来,人物的品格就容易充分地显露出来,学生也就容易在不知不觉中,欣赏、认同、向往、追求“推敲”了。

  最后,通过讲故事进一步体会贾岛对文字的敬重,我送给了学生一句话“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告诉学生写作文的方法,深刻体会“推敲”对于写作的好处。

  课堂是一门残缺的艺术,在上完课,我也觉得有些遗憾的地方,课堂上一直引导学生如何体会“推敲”却没有通过练习来检验同学们是否学会推敲。应该把课后第4题的练习适时地穿插到课堂中,从推敲文中的词语入手,教给学生推敲的方法,从而使学生学以致用。还尝试让学生推敲王安石的“绿”字之妙。让学生比较“绿”与“到”、“过”、“入”等词,从而感觉到“绿”字写出了春风吹后江南水乡那生机勃勃的景象。这样学生的知识性到能动性就会有一个大的飞跃。

《推敲》教学反思4

  《贾岛推敲》是一篇文言文,故事的内容比较浅显,并且学生已经接触过文言文,不会感到陌生,但是逐字逐句理解却会有困难。那么如何理解语言结构与现代文不同的文言文,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品味文章语言,从中受到教育呢?为此对本课的教学设计着实进行了一番“推敲”。 一节课结束了,却不能停止我对教学的“推敲”。

  1、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主学习 反复朗读课文之后,问:文言文的语言结构和我们现代文不一样,那么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来学习文言文,让那些丰富的内容再现出来?学生说出几种学习方法,然后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法开始自主学习。课堂上,学生能够专心的读书,有的边读边做批注,有的选择和同学一起交流。可见,这种学习方式符合学生的需要,不同的学生能在相同的课文中获得不同的体会,真的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2、入情入境,品味语言,体会人物 学习文言文,专门理解字面含义是不够的。于是在理解“于驴上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势”这句话时,抓住句子中的“吟哦、引”等词语,先让学生谈自己的理解,然后问:“当时的贾岛是怎样的状态呢?谁愿意表演?”在学生到前面表演之前,再问大家:她是贾岛了,那么你们是谁?此时,学生已经都进入情境了。表演后,都能说出作为街上的行人自己的感受。这时,学生进一步体会到贾岛对学问认真,专心的态度。 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指出:“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照个性发展。”在这节课中,我觉得我聆听到了一个个有个性的声音,珍视了学生独特的感受。更难得可贵的是学生在对人物形象认识的同时,也受到了教育。比如,在品味韩愈的时候,学生不仅能够体会到韩愈也对学问的认真态度,还体会到他为人随和,作为“京兆尹”不但没有重打贾岛,反而,“立马久之”,与其“共论诗道”。

  3、知识拓展,让学生对诗人有了深刻的认识 理解课文之后,我出示了贾岛的一首五言绝句《题诗后》,让学生结合注释自由朗读古诗,从而体会到贾岛专研诗句的苦心。进一步对贾岛有了深刻的认识。

  4、积累运用,激发了学生积极性,活跃了学生的思维 此环节设计了三个训练,逐层深入。首先让学生品味诗中重点字的好处,然后补充句子,这样让学生也经历了“推敲”的过程。而令我感到欣慰的是:平时课堂上从来不专心听讲的一个小男生,居然也悄悄地举起了手,我庆幸当时没有忽略了他。虽然他表达的那个不够完整,语意不是很明确,但我知道,在这节课中,他真的`全身心的投入进去了,并且思考了。 所以,在反思这节课的同时,让我认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精心设计每一节课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的是要关注所有的学生,真正的让不同的学生在课堂上有不同的感受,有不同的收获。让自己成为一名“推敲”型的教师!

《推敲》教学反思5

  《推敲》这个故事讲的是唐朝著名诗人贾岛为了斟酌诗中的一个字眼,不知不觉闯入韩愈的仪仗队。当韩愈弄清真相后,与之一起思考,并由韩愈敲定,从此“推敲”的故事得以流传下来。课文表现了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表演,在具体的语言环境里理解了重点词语的意思。比如“吟哦”这个词语,在表演中有的学生快速地念了一遍诗,“小观众”就提出了意见,“他口中念念有词做得不对。课文中说贾岛在‘吟哦’,‘吟哦’的意思是有节奏的朗读诗文。而且贾岛在认真的思考,应该念的慢一些,也可以反复念推和敲。”我认为在具体的语境里理解词义才是真正的理解。理解了重点词语,我让学生在表演中感受贾岛严谨的创作态度和钻研精神。通过“他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推门、敲门的动作……不知不觉……”体会贾岛为了斟酌一个字眼是多么的认真啊!

  学生在边学边演中兴趣浓厚,演得开心,学得灵活,记得牢固,相信这样的教学情景也会深深地印在他们的脑海中。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推敲”,我又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如果贾岛当时碰上的不是韩愈,而是你,你会帮他出什么主意呢?推?还是敲?还是其他的词?小组之间可以讨论,但一定要有根有据。”学生畅所欲言。有的说改为“拍”字,因为贾岛走了很长时间的路,沿着山路找了好久,好不容易才摸到李凝的家,这时他肯定又累又饿,迫不及待的想见到他的朋友,也想快点进去弄点吃的.,再好好休息一下,所以是“拍门” ;有的说改“推”字,因为贾岛和李凝是好朋友,两人关系密切,用不着这么多礼节;还有的说“扣门” ……对于他们的答案我给予了肯定,孩子们俨然一个个小贾岛,一个个小韩愈,推敲的不亦乐乎。

  再就是让学生练习说这个故事,不仅让学生再次回顾课文内容,以便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可以培养语感,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这节课中,学生在边学边演中兴趣浓厚,演的开心,学的灵活,相信这样的教学情景也会深深地印在他们的脑海中。

《推敲》教学反思6

  课文是关于“推敲”一词来历的典故。故事讲的是唐朝著名诗人贾岛为了斟酌诗句中的一个字,不知不觉地冲撞进韩愈的仪仗队,当韩愈弄清真相后与之一起思考,并由韩愈敲定,从此,“推敲”的故事得以流传下来。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以问促读,自主诵读。

  在简单的复习导入课题之后,我便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2-7自然段,然后同桌讨论以下填空题:

  (1)贾岛去( ),不巧( ),贾岛( )写下了( )这首诗。

  (2)返回长安途中,他对诗中( )这个字犹豫不决,不知不觉( )。

  (3结果他冲撞了( ),和( )商量了起来。

  (4)韩愈认为还是用( )好,理由是:一、( ); 二、( )。

  这样让学生自主诵读故事,在整体感知故事的基础上,仔细研读故事内容。

  二、抓住关键语句,品读感悟

  学习第2自然段时,我紧紧抓住“拜访”一词。让学生通过朗读下面的两句话,抓住“找了好久”、“才摸到”、“沉睡”等词,感悟贾岛对李凝的尊重之情以及诚意,同时感悟出两人的友谊非同一般。再请学生联系《寻隐者不遇》这首诗,学生能感受到它们是相通的。

  课文第三自然段写了贾岛为了诗中的一个字是怎么想、怎么做的,是本文的重点段落。我让学生根据“想起、觉得、不够妥帖、或许、更恰当些”等词语来体会贾岛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通过比较句子、看图想词语来感受贾岛斟酌文字时如痴如醉的样子。

  三、创设情境,以演促悟,注重口语训练。

  学习贾岛专心推敲诗句一段时,我先让学生默读,圈出表现贾岛认真推敲的句子,认真读一读,想象当时的情景。接着指名一大胆的男生进行即兴表演,让其他学生担任长安街百姓的角色。

  同时组织学生评议表演,指出优缺点,力求让表演入情入境。表演中,学生大笑,心情充分放松。时机成熟,我做起了采访者:“各位父老乡亲,你们在笑什么呀?”学生马上心领神会,说出了笑的原因。当学完下一个自然段时,再问:“各位,现在,你们知道了事情的'真相,还觉得贾岛可笑么?为什么?”课堂上,通过营造宽松的交际氛围,就能使学生进入逼真的教学情境,他们的心灵就能得到解放,表达也就灵动起来。

  四、深入浅出,渗透知识点

  文章有一个知识点是关于“反衬”手法的运用。韩愈认为用“敲”好的第二个理由是“用‘敲’更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读起来也响亮些。”我问学生为什么用“敲”更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生心中有数,但说不出来。我便问学生:“文中还有这样的用法吗?”学生立即饶有兴趣地思索起来,然后集体讨论出:

  1.“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不觉进了长安城。”而“大街上的人看到他这个样子,都感到十分好笑。” 2.韩愈出场,“行人、车辆纷纷避让”而“贾岛骑在毛驴上比比划划,斟酌得很投入,已经到了如痴如醉的程度。”3.韩愈见贾岛冲撞自己的仪仗队质问他,后来知道原因后,也很有兴致地思索起来。

  我见学生已经理解“反衬”的用法,时机也成熟,便相机点拨:“古人很讲究字韵,“推”(tuī)的韵母是“ui”,“敲”的韵母是“ɑo”,当然后者读起来要响亮些。月夜的“宁静”是无声的,而“敲”字读得响亮,用有声衬托无声,这叫反衬,更显环境的安静。

  五、拓展延伸,学会推敲

  我把课后第4题的练习适时地穿插到课堂中,从推敲文中的词语入手,教给学生推敲的方法,从而使学生学以致用。学完课文,我还尝试让学生推敲王安石的“绿”字之妙。让学生比较“绿”与“到”、“过”、“入”等词,从而感觉到“绿”字写出了春风吹后江南水乡那生机勃勃的景象。

  这节课中,学生在边学边演中兴趣浓厚,演的开心,学的灵活,相信这样的教学情景也会深深地印在他们的脑海中。

《推敲》教学反思7

  《推敲》一课,讲的是唐朝著名诗人贾岛和韩愈一起斟酌诗句中用词的故事,来表现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首先,在揭示课题后,我尝试着做了做“推门”和“敲门”的动作,引导学生凭借生活经验,感知“推”和“敲”的不同含义。虽然是很简单的两个动作,却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他们也学着我的样子,伸出手比划着,思索着……纷纷举手发言,说得也许不是很正确,但是我尊重他们的理解。在没有学习课文之前,这样的理解是凭借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而的来的,是多么的难能可贵。接着,在学习课文时,我充分地运用了文中的插图。请学生观察书上“贾岛敲门”的插图,让他们仔细观察,看看画面上有些什么景物,这些景物给你传达了怎样的信息,以此来体会月夜的宁静;看看图上贾岛的动作、表情,猜测他此时的心情怎样,心里会想些什么,以此来体会他的斯文、礼貌,从而感悟出和环境、人物、事实相符的是“敲”字。然后,在学习课文第七自然段的时候,指导学生反复朗读韩愈说的话,在熟读的基础上请学生思考,韩愈的.话讲了几层意思,还说明了用“敲”字的几点理由。这样,从不同的途径感悟“推敲”,贾岛这一人物形象就逐渐地丰满、鲜活起来,人物的品格就容易充分地显露出来。 教学时我不仅仅停留于这一点,而是进行适当的课外拓展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推敲文字的重要以及实用技巧。我在黑板上写下了“红杏枝头春意(**)”这一诗句,请学生填一填,用个什么字比较好。由于刚学完课文,大家对贾岛的“苦吟”精神所动,决心斟酌出最妙的一个词来,课堂气氛相当好,大家你说一个我说一个,分别说出了“来”、“到”、“入”、“满”、“美”、“多”、“艳”、“浓”、“深”等,应该说最后两个说得比较到位,但相比较而言,与真正的答案“闹”比起来意境相差太远,同学们听了都不由啧啧赞叹起来,不得不佩服诗人用字的巧妙与讲究,也就在不知不觉中,欣赏、认同、向往、追求“推敲”了。总之,课文就应该教得实在!我越来越感觉到这一点的重要!

《推敲》教学反思8

  【案例】

  《推敲》课后作业:

  下列句子中的带点的词语能换括号里的吗?为什么?

  1、一天,贾岛到郊外去拜访(访问)一位叫李凝的朋友。

  2、半路上,他想起昨夜即兴(即时)写成的那首小诗。

  3、再说,用“敲”字更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安静),读起来也更响亮些。

  师:“拜访”能否换成“访问”?我们也来推敲一番。

  生:我觉得不行,因为“访问”好像带着问题带着事情去的,而拜访则是礼节性地看望。

  师:哦,你是这样理解的。这么说,如果没有事情就不能“访问”了吗?(学生为难的样子)看来这个答案不够准确。看看还有什么不同的理解?

  生:我觉得“拜访”是带着对对方的敬意,很尊敬地看望。而访问好像是一般的看望。贾岛对李凝应该是怀着敬意的,所以我认为用“拜访”更好。

  师:嗯,你感觉很“准”。是的,“拜访”和“访问”其实是一组近义词,但是,他们还是有区别的。也就是他们之间不能画等号。如果我们一定要在他们之间画一个等号的`话,你认为应该怎么处理?

  (老师在黑板上板书:拜访=访问 )

  生:我认为应该在访问的后面加上“带着敬意”。

  师:好!(老师板书“+带着敬意”, 拜访=访问+带着敬意)

  师:呵呵,今天我们用数学的方式表示了这一对词语,是不是很有意思?

  生:(会意地笑)。(呵呵,我最陶醉于学生这样的笑。)

  师:下面还有两对这样的词语,你有没有本领也能用这样的方式来表示?试一试。

  学生思考。片刻,交流。

  生1:即时+兴致=即兴。(第二句)

  生2:即时+诗兴=即兴。

  生3:宁静>安静。(第三句)

  师:解释一下。

  生:宁静比安静更静。

  师:好,有道理。

  生4:宁静=安静+美。

  师:不错,很有意思,安静加上美能否等于宁静呢?

  生:是“约等于”。

  师:好,改成“约等于”。“宁静︾安静+美”呵呵,看来,这个“宁静”还有美的意思在里面啊!(因为我的网名是“宁静”,多数孩子都知道,所以又有很多会意的眼神投向我,暧昧的眼神投向发言的学生,呵呵,得意。)

  (下课了,黑板上就剩下了这么多“公式”,还有点舍不得擦掉。)

  【感触】

  这个点子也是突如其来。用一种比较新鲜的形式包装传统的训练内容,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推敲》教学反思9

  苏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第四期培训会暨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课堂教学观摩展示活动在江苏扬州举行。培训会上,我们有幸听到著名特级教师贾志敏执教的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推敲》一课。《推敲》一文讲述的是唐朝诗人贾岛用词推敲的那段脍炙人口的故事,告诉我们推敲一词的由来,从而让学生懂得遣词造句要善于推敲这个道理。

  本课教学过程中,尽管我们看不到时髦、前卫的教学方法,但是学生却学得积极主动,听课老师感觉到亲切轻松。整堂课给人一种清新质朴的感觉,感觉这是一堂实实在在的语文课!本文试图透过本课教学的过程来分析贾志敏老师的一些最基本的教学理念。

  一、注重双基,着眼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推敲》一课的教学,教师一直把双基训练贯穿于80分钟的教学过程之中。具体表现在:

  1、生字教学。老师专门花时间让学生读字、组词,并引导学生联系熟字记住生字,比较形近字的区别。教学方法简单、实用,教学风格清新质朴。

  2、对于练习中的词语,老师在学生反复诵读的基础上,通过问答、比较、表演等形式让学生感悟、理解词语的意思,为学生学好课文扫清了障碍。

  3、努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表达技巧。如教师让学生试着用“贾岛”、“唐朝”、“诗人”这三个词语按照不同的顺序练习说一句话等。

  4、注意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教师采用4个填空题训练学生概括课文内容的能力。

  5、注重朗读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感。

  由此不难看出,教师对于语文知识和能力十分关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对于课标的这种讲述我们无疑是认同的,因为工具性和人文性就像事物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没有离开人文性的工具性,也不可能有离开工具性的人文性。然而就这两个方面而言,我认为工具性更能够体现语文课程的特质,人文性则应该渗透在各门课程之中,只不过在这一点上,语文课程与其它课程相比较而言则更多的体现出它的优势。可以这样讲,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至关重要,它对于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注重双基就是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应该毫不动摇地坚持把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训练摆在语文教学的首位!

  二、注重训练,着眼于每个学生的进步

  最近一段时间,我们很少听到“训练”这个字眼。似乎一谈到“训练”,学生就失去了主体性,就没有了“自主学习”!笔者认为,训练和自主学习之间并不矛盾。所谓的“自主学习”是就学习内在品质而言的.,相对于“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而言的。我国学者庞维国将“自主学习”概括为: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和方法基础上的“坚持学”。可以这样说,只要是学生内在需要的,并且以积极的态度、高昂的情绪所面对的,这样的学习都可以认为是自主学习。只有那些违背学生意愿、无视学生需要、背离教育规律的教学行为才为我们所丢弃。贾老师在上课之前,就提出了“一本二主”的思想,即以学生为本,以训练为主、以鼓励为主,大张旗鼓的提出课堂还是需要“训练”的。

  其实,训练并不可怕,关键是看训练什么?怎么训练?《推敲》一课的教学中,从生字的识记到语言的实践,从内容的概括到朗读的指导,都非常好的体现了“以训练为主线”的思想。从教学效果来看,学生学得积极主动,表现出一种跃跃欲试的情绪。在训练的方法上,贾老师十分注重训练的层次和坡度,面向全体学生,尽可能的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实践和展现自己的机会。学生在老师的指导、引导之下,学会的是怎样感悟语言、推敲语言、运用语言。我想,当这一班学生下课之后,他们的内心一定会对语文有了一个更新的认识,文字在他们心中,将不再是一个个呆板的符号,而是充满情感、充满睿智、充满活力的生命体。

  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我们无须避谈训练!只要激发了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学生想学了,而且通过这样的方法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提高了,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回避甚至丢弃这种多年来通过实践检验并认为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呢?

  三、注重实践,着眼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推敲》一课,非常突出地体现了课标的这一理念。主要表现在:

  (一)、对课文内容的概括训练

  在学生充分读书的基础上,老师通过四个填空题让学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请看下面的一段教学过程。

  师:黑板上有四个填空。看黑板。

  (1)贾岛在()去(),结果()。

  生:贾岛在深夜去看朋友,没有遇到李凝,留下了一首诗。

  师:看第二个。

  (2)他对诗中的( )字究竟是用()还是()犹豫不决,甚至于()。

  生:他对诗中用“推”还是用“敲”犹豫不决,甚至一路走,一边比比划划。

  师:谁能把两个问题连在一起说。

  (生把一二两个问题连起来说。)

  师:(3)结果冲撞了(),()和贾岛一起商量,()认为还是用()好。理由有三:1、()2、()3、()

  生:填写。

  师:介绍韩愈。

  师:把一、二、三个问题连在一起说。

  生:练说。

  师:(4)后人把斟酌字词便叫()

  自己把黑板上四个问题连起来说,待会看看谁说的好。(学生练习)

  师:我请四个同学。(指名)

  生:贾岛在一个夜深人静时去拜访李凝,没有遇到朋友,留下了一首诗。他对诗中的“推”字犹豫不决,甚至骑在毛驴上比比划划,冲撞了韩愈的仪仗队,韩愈和他商量起来,决定用“敲”,理由有三:一是表现自己有礼貌,二是更能衬托出夜色宁静,三是读起来也响亮好听。后人便把斟酌字词叫做“推敲”。

  师:真好,表扬。第二位要后来居上。

《推敲》教学反思10

  本文叙写了著名诗人贾岛为了斟酌诗句中的一个字,不知不觉闯进了韩愈的仪仗队,又在韩愈的帮助下确定了这个字的经过,表现了贾岛反复吟咏、认真琢磨的可贵精神,也为文坛留下一段佳话,使学生从中获得深刻启迪。

  上课通过课文中推字和敲字的斟酌过程从文中寻找“苦吟诗人”的形象。很快学生找到了文章的三四两节。这两节的学习要点很多,既要斟酌一些词语的含义,例如:“吟哦”、“簇拥”、“比比划划”等,又要通过这些中的一些词语来领会贾岛作诗时的专心致志、刻苦严谨的品质,这样教学的'一个重点得以化解了。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表演,在具体的语言环境里理解了重点词语的意思。比如“吟哦”这个词语,在表演中有的学生快速地念了一遍诗,“小观众”就提出了意见,“他口中念念有词做得不对。课文中说贾岛在吟哦,吟哦的意思是有节奏的朗读诗文。而且贾岛在认真的思考,应该念的慢一些,也可以反复念推和敲。”我认为在具体的语境里理解词义才是真正的理解。理解了重点词语,我让学生在表演中感受贾岛严谨的创作态度和钻研精神。通过“他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推门、敲门的动作……不知不觉……”体会贾岛为了斟酌一个字眼是多么的认真啊!

  接下来,对于教学内容的另一个重点——知道“敲”字好的原因,文章表达的很清楚,因此,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品味韩愈的话,发表自己的感受,说说韩愈的分析有无道理。在一番自我思考之后,孩子既消化了韩愈的言语,也深深地引起共鸣,真切地感悟到推敲文字的魅力。在此基础上,适时地引入王安石在作《泊船瓜洲》中推敲文字的故事,体会“绿”字的妙处。这样课内外的结合与补充,让学生在感悟到何谓推敲,并且感受推敲文字的重要,相信,这对他们今后的作文会有帮助。

《推敲》教学反思11

  《推敲》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本课主要讲了唐朝诗人贾岛和韩愈一起斟酌诗句中用词的故事。根据课标要求与学生的学习情况,我设定了三层学习目标。首先能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讲讲这个故事。其次,了解故事内容,理解“推敲”的含义。最后,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为了达到这些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三个环节。一是通过阅读课文,完成填空,梳理文章内容,学习复述课文。二是通过对比人们对贾岛的态度,结合文章,感受贾岛严谨的创造态度和钻研精神。通过“他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不觉……”体会贾岛为了斟酌一个字眼,是多么认真啊!理解贾岛对创作认真严谨,乐于钻研的精神。三是结合课后习题,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为了让学生对课文有更深的感悟,课后我又布置给家长复述课文,进一步巩固学习成果。

  教学过程中,我对孩子提出准确的要求,目标明确。教学重难点清晰明了。并且结合本组教研主题,设计了许多小组合作的环节,比如,小组讨论、同桌互相检查等。但是也有很多不足,比如评价语言不够丰富。在某些环节上过渡不够自然。在引导学生填空时,可以让学生根据填空将课文第二部分分为三层。这样条理会更清晰。学生学习起来也更容易。在学习过程中,我对部分孩子的关注度还不够,因此部分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够好。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关注每一个学生,设计一些教学环节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其中。

  从《推敲》一课的教学中,我看到我的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学习,与时俱进,依托教材,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推敲》教学反思12

  《推敲》这篇课文讲的是唐朝著名诗人贾岛为了斟酌诗中的一个字眼,不知不觉闯入韩愈的仪仗队。当韩愈弄清真相后,与之一起思考,并由韩愈敲定,从此“推敲”的故事得以流传下来。课文表现了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推敲”,我在教学中运用了表演这一教学方式:贾岛骑在毛驴上,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动作?请同学来演一演。

  1.通过表演,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了重点词语的意思。比如“吟哦”这个词语,在表演中,有的学生快速地念了一遍诗,“小观众”就提出了意见,“他口中念念有词做得不对,课文中说贾岛在‘吟哦’,‘吟哦’的意思是有节奏地朗读诗文。而且贾岛在认真地思考,应该念得慢一些,也可以反复念念‘推’和‘敲’。”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词意才是真正的理解。

  2.在表演中感受到贾岛严谨的创造态度和钻研精神。通过“他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不觉……”体会贾岛为了斟酌一个字眼,是多么认真啊!

  3.学生在边学边演中兴趣浓厚,演得开心,学得灵活,记得牢固,相信这样的教学情景也会深深地印在他们的脑海中。

《推敲》教学反思13

  这一则故事叙写了著名诗人贾岛为了斟酌诗句中的一个字,不知不觉闯进了韩愈的仪仗队,又在韩愈的帮助下确定了这个字的经过,表现了贾岛反复吟咏、认真琢磨的可贵精神,也为文坛留下一段佳话,使学生从中获得深刻启迪。

  学习本文,让学生很好地感悟了“推敲”的好处,并教育学生要养成“推敲”的好习惯。贾岛斟酌诗里的一个字眼儿的情景深深地印在了学生的头脑中,他那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真是值得大家学习啊!“推敲”的好习惯从现在开始应逐步养成。

  教完了本课,我觉得我收益不少,学生也是。在课上,我给他们讲到王安石改泊船瓜州的`故事:“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动词中最后选定了“绿”字!王安石觉得“春风又绿江南岸”的“到”字太死,看不出春风一到江南是什么景象,缺乏诗意,想了一会,就提笔把“到”字圈去,改为“过”字。后来细想一下,又觉得“过”字不妥。“过”字虽比“到”字生动一些,写出了春风的一掠而过的动态,但要用来表达自己想回金陵的急切之情,仍嫌不足。于是又圈去“过”字,改为“入’字、“满”字。这样改了十多次,王安石仍未找到自己最满意的字。他觉得有些头疼,就走出船舱,观赏风景,让脑子休息一下。王安石走到船头上,眺望江南,春风拂过,青草摇舞,麦浪起伏,更显得生机勃勃,景色如画。他觉得精神一爽,忽见春草碧绿,这个“绿”字,不正是我要找的那个字吗?一个“绿”字把整个江南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动人景象表达出来了。想到这里,王安石好不高兴,连忙奔进船舱,另外取出一张纸,把原诗中“春风又到江南岸”一句,改为“春风又绿江南岸”。为了突出他反复推敲来之不易的那个“绿”字,王安石特地把“绿”写得稍大一些,显得十分醒目。一个“绿”字使全诗大为生色,全诗都活了。这个“绿”字就成了后人所说的“诗眼”。后来许多谈炼字的文章,都以他为例。学生听了后感想较多,都觉得自己平时的作文在修改方面比较马虎。我真的希望学生在学了本课后,获得更多。

《推敲》教学反思14

  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入手:

  一、抓住关键句、关键词品读感悟,进入故事的情景中,学习贾岛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课文第三自然段写了贾岛为了诗中的一个字是怎样想,怎样做的,是本文的重点段落。我让学生根据“想起”“觉得”“不够妥贴”“或许”“更恰当”等词语来体会贾岛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通过比较句子,看图想词语来感受贾岛斟酌文字时如痴如醉的样子。

  二、让学生通过表演,在具体的语言环境里理解了重点词语的意思。比如“吟哦”这个词语,在表演中,有的学生快速地念了一遍诗,“小观众”就提出了意见,他口中念念有词做得不对。课文中说贾岛在吟哦,吟哦的'意思是有节奏的朗读诗文。而且贾岛在认真的思考,应该念的慢一些。理解了重点词语,我让学生在表演中感受贾岛严谨的创作态度和钻研精神。通过“他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推门、敲门的动作……不知不觉……”体会贾岛为了斟酌一个字眼是多么的认真啊!

  三、让学生会推敲,我把课后第四题的练习适时地穿插到课堂中,从推敲文中的词语入手,教给学生推敲的方法,从而使学生学以致用。

《推敲》教学反思15

  《推敲》讲的是唐朝“苦吟诗人”贾岛与韩愈一起斟酌诗句中用词的故事,讲述了“推敲”这个词语的来源,也体现出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学设计时,我准备紧扣“推敲”这个主题,通过课文的语言文字去感受诗句之中美丽的情景,去体会故事中人物的真实情感,从而学习人贾岛认真严谨的钻研态度,继而带领学生学习斟酌字词,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

  一 感受景美

  贾岛摸黑找到朋友李凝家时,适逢圆月当空,郊野之中,有一种宁静的美。“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沉睡的.小鸟。”这样独特的景色,引得贾岛诗兴大发,才有了《题李凝幽居》中的名句“鸟宿池边树,僧推(敲)月下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体会这样的美,具体做法是:先让学生观察插图,再联系自己曾经观察过的月夜进行“入境”,最后通过朗读课文及诗句,把这种宁静的美传递开来。

  二 体会情真

  贾岛应该是个性情中人,尊敬朋友,对朋友的友谊是很看重的,这在这学期所学的《寻隐者不遇》中,学生已有初步体会。在《推敲》这个故事中,贾岛访友,更是诚心诚意——“一天,贾岛去长安城郊。

  外拜访一个叫李凝的朋友。他沿着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 我再次让学生观察插图,并抓住“找了好久”“才摸到”这两个词,想象郊外道路的崎岖绵延,走夜路的诸多困难,从而体会到贾岛访友之诚心。然而,李凝不在家,贾岛并不沮丧,反而留诗一首,“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这次没见着,下次还来!这时,补充《题李凝幽居》的全文就很有必要了。这让学生想到了刘备的《三顾茅庐》,一样的诚心诚意啊,或许,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会对朋友相处之道有所感悟吧。

  三 直面“推敲”

  第二天,贾岛突然想起昨夜的题诗,感觉到“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中的“推”字不够妥帖,或许改用“敲”更恰当些,于是开始了他的“推敲之路”。这一部分,我采取了图文结合,激发想象,自读自悟的方法进行教学。先出示了“贾岛独自骑着毛驴走在路上”的画面,要求学生用一两个词说出对这幅图的第一印象,学生很快说出了“全神贯注”、“专心致志”等词,由此抓住了贾岛推敲之时的神韵。接着,让学生自由读课文的3-4自然段,找找里面的句子来验证这种专心致志。在交流朗读这一环节,我还要求学生想象当时长安街上人们见到贾岛这幅模样时的语言、动作等,体会了贾岛当时沉浸于推敲,对周围事物无知无觉的入神状态。另外,我还引导学校回忆以前学过的一些人物故事中主人公专心研究学问的故事,入《黑板跑了》中潜心算术的数学家安培,《贝多芬》中在道路上进行音乐创作的贝多芬,如此联系起来,可见古今中外,但凡能在自己的领域作出一番成就来的,专心、执着是必不可少的品质。

【《推敲》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推敲》说课稿03-15

《推敲》课文教案01-10

教学教学反思03-22

教学的反思02-04

经典教学反思04-21

精选教学反思04-21

教学反思12-31

教学数学教学反思03-11

数学教学的教学反思03-18

教学思考的教学反思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