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学反思>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

时间:2023-07-10 14:32:35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集锦8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中数学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集锦8篇)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 篇1

  在这两年的毕业班教学工作中,我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对自己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现将在反思中得到的体会总结出来,以求与同行共勉。

  一、复习中不断总结

  ⑴立足教材,这是根本。特别是实行初中生学业水平测试以来,对基础的要求更明显。因此,在复习中要理清概念,夯实基础,学生通过复习,应熟练掌握概率与统计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

  (2)统计与现实生活、科学领域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教学中应特别注意将统计的学习与实际问题密切结合,选择典型的.、充满趣味性和富有时代气息的现实问题作为例子,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据处理方法,理解统计的概念和原理,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 要突出统计思想,用样本估计总体是统计的基本思想,在复习中要使学生更多的机会接触这一思想,使学生对抽样的必要性、样本的代表性、用样本估计总体的可行性,以及对不同的抽样所得结果的不确定性有更多的体会.

  (3)统计与概率是原来的非重点,一般易被教师和学生轻视。这几年中考中这部分知识联系生活实际,成为考察学生的数学能力的重要内容。因此,在复习中突出概率建模思想,对概率的计算问题,可以把不同背景下的各类问题加以变通,寻找他们之间是否存在相同的数学本质,对相同的一类问题,我们可以用一个概率模型来解决.这样也能对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缜密性和开放性加以锤炼.加强用列表法和树状图求解决简单事件的概率的复习,渗透分类讨论思想.

  二、复习中要“用活”教材,和资料。

  这几年我们基本以《世纪金榜》和市中考说明为主。《世纪金榜》是一本不错的复习资料。它融会贯通知识联系,结合中考最新命题趋势,分类总结热点题型,全面拓展中考制胜空间。

  三、复习反思,或称为“反思性复习”,是指教师在复习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依据,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努力提升复习的合理性,提高复习效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我如何调整复习计划,采取怎样有效的策略与措施”,从而顺着学生的思路组织复习,确保复习过程沿着最佳的轨道运行。

  四、要及时的总结记录

  一节课结束或一天的教学任务完成后,我们应该静下心来细细想想:这节课总体设计是否恰当,教学环节是否合理,讲授内如一位教师在让学生进行分数应用题的综合训练时出了这样一道题:三视图的画法,其容是否清晰,教学手段的运用是否充分,重点、难点是否突出;今天我有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做得还不够好,哪些地方需要调整、改进;学生的积极性是否调动起来了,学生学得是否愉快,我教得是否愉快,还有什么困惑等。把这些想清楚,作一总结,然后记录下来,这样就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经过长期积累,我们必将获得一笔宝贵的教学财富。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 篇2

  一、问题的提出

  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主体人格鲜活的创新人才,关键在于课堂教学是否充分地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在于课堂教学是否使学生积极、主动、有效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反思众多的课堂教学改革,因为没有真正建构起基本的操作模式,以确保学生的主体参与,导致了改而少效、推而不广的结果。因此,探索与研究行之有效的主体参与教学模式,事关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成败,事关未来创新人才的培养。自主合作反思教学模式正是在这一意义上经过多年教学实践与探索逐步完善而形成的。

  二、理论依据

  1、现代认知心理学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学习是学生主体基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由学生自己主动、积极建构的过程。这种建构不可由他人替代,学习者不是被动的刺激接受者,而是在主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不断重构、发展和深化主体的理解和知识。教师不应是知识的传递者与奉送者,而应作为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反思提高的指导者与合作者。#"马克思主义认为,从本质上讲,人是主体的、能动的,活动是人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方式,人只有在主体的活动中才能确认自己、表现自己、改造自己、发展自己。

  2、从杜威的“儿童中心论”、布鲁纳的“发现法”到罗杰斯的“沉浸说”、布鲁姆的“掌握学习”及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无不处处闪耀着“学生主体参与”的光辉。现代教学理论更确立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素质教育则突出强调主体参与、过程教学,强调发展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强调学生主体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当代教育实验研究专家、北京师大教授裴娣娜主持的发展性教学研究,华东师大叶澜教授主持的新基础教育实验,都把主体参与作为其重要的思想。“教为学服务”,教师只有创设学生主体发展的活动舞台,搭建学生主体参与、勇于创新的脚手架,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基本结构

  自主合作反思教学模式的基本操作程序为:“创设情境,激发参与”———“自主探究,积极参与”———“合作交流,竞争参与”———“建构知识,能动参与”———“拓展运用,创造参与”———“反思归纳,提高参与”。

  1、创设情境,激发参与。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课堂教学开始,教师创设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相适应的问题情境,造成学生的认知冲突,可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使学生迅速沉浸于自主探究、欲罢不能的境地,从而为课堂教学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问题情境要放在学生跳起来够得着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跳起来主动“摘果”。

  2、自主探究,积极参与。爱因斯坦说:“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是鼓励学生实际行动。”围绕问题情境,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而且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和问题的解决过程,从而在过程中开发学生的智能,展示主体的个性、创造性、能动性,提高学生的素质。这是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我创新的重要环节,是主体参与教学的重要基础。我们认为没有主体的自由自主探究,就谈不上主体参与教学。所以教师要让学生做课堂教学的主人,让学生围绕问题看书自学,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进行巡视,作个别指导,不要事事包办代替。

  3、合作交流,竞争参与。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适时引导学生同桌合作、小组交流、全班交流,可以取得相互启迪、相互弥补、相互质疑、相互竞争的效果,这是实现课堂教学多维互动的重要环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有助于充分展示思维过程,暴露存在的问题,使学生主体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不断能动地进行知识建构,有助于思维的碰撞、灵感的激发,从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在“三角形的中位线”一课的合作交流中,我让学生上台展示剪拼的成果,并说明剪法、拼法及其道理。学生争相陈述自己的观点,并不时地评价别人。这样,同学们相互质疑,相互激发,为课堂教学的成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建构知识,能动参与。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体验感悟的基础上,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发现、概括,完成新知识的建构。要鼓励学生个体进行能动的思维、富有特色的理解与加工,并把新知识纳入个体已有的认知结构,找出新知识与新方法的难点、疑点、关键点,能动地建构完整、清晰、正确的新知识。如在“三角形的中位线”一课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在剪拼、展示交流的基础上得出:我们剪纸所沿的重要线段就是三角形的中位线。教师通过引导,继而提出:谁能说出三角形的中位线是什么样的一条线段由刚才的剪拼,你认为三角形的中位线会有什么样的性质?你是如何想的怎样证明?你认为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与先前所学定理结论的表述有什么不同?它有哪方面的作用?

  5、拓展运用,创造参与。新知识的运用与拓展,需要教师设计合理的问题层次与序列,让学生在知识运用与创新中体悟、总结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规律,以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其中体验成功,感受创新的快乐。要不断引导学生:你是如何想出来的你的根据是什么还有别的方法吗?哪个方法更好

  6、反思归纳,提高参与。新知识的建构、拓展、运用,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结束。否则,我们就会错失一个提高的良机。此时,要引导学生归纳本节课的知识与方法,反思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关键所在,比较和概括不同方法的共性、个性,反思他人或自己思路受阻的原因、错误的原因,反思各自的认知转化与心得体会。这样,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认知监控能力和进一步参与的能力。此环节是培养创新人才很关键的一步,也是学生适应未来学习社会发展的需要。如在“三角形的中位线”一课中,老师可引导学生: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知识、方法、思路等"#你认为你的学习有效吗#你有哪些优势和不足你准备怎么办?这些问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反思能力。

  以上六个环节并非一种机械、僵化的模式,根据不同课型的特点,六个环节可以灵活调节、变式运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反思归纳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有机传动整体。自主合作反思教学模式整合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反思性学习三种先进的学习理论,它以精心设计的学生活动为主轴,以学生有效地参与教学全过程为核心,较好地适应了目前课堂教学改革的需要,有利于将素质教育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去。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 篇3

  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八章“勾股定理”第二单元“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例2:某港口位于东西方向的海岸线上。“远航”号、“海天”号轮船同时离开港口,各自沿一固定方向航行,“远航”号每小时航行16海里,“海天”号每小时航行12海里,它们离开港口一个半小时后相距30海里。如果知道“远航”号沿东北方向航行,能知道“海天”号沿哪个方向航行吗?

  这是一个勾股定理逆定理的应用题,我还是按部就班地通过理解题意、画图分析、引导学生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加以解答。分析和解答过程如下:

  分析:我们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如下图,E、N分别表示东北两个方向)可以看出,由于“远航”号的航向已知,如果求出两艘轮船的航向所成的角,就能知道“海天”号的方向了。解:根据题意画出如下图形(插入图片)

  PQ=16×=24

  PR=12×=18

  QR=30

  ∵242+182=302即PQ2+PR2=QR2

  ∴∠RPQ=90°

  由“远航”号沿东北方向航行可知:∠QPS=45°

  ∴∠RPS=45°即“海天”号沿西北方向航行。

  到这里,这节课的任务基本完成了。正在我准备小结后布置作业时,钟金辉同学举起了他的右手。我不知道这时他会有什么事,他是一个成绩优秀的学生,我想他总不会是这个题目他听不懂吧?肯定是别的事!我也毫不犹豫地点起了他,“有什么问题吗?是不是没听懂,或者是有别的事?”我问。“这个题目应该还有一个答案。”他说。

  一石激起千层浪。本来拿起笔,翻开作业本准备做作业的同学们都“吱吱喳喳”议论开了。钟金辉同学接着说:“‘海天’号既可以沿西北方向航行,也有可能向东南方向航行。”这里我也愣了一下:这个题目是新旧版本的一个必选题目,原来我也教过好多次了,还没有同学对这个答案提出异议的,真有另一个答案吗?

  我请钟金辉同学坐下,等同学们的议论的声音小点后,首先表扬了钟金辉同学,对他分析问题的深度和广度进行了肯定。我也马上对钟金辉同学的第二个问题进行了否定。理由很简单,因为“某港口位于东西方向的海岸线上”,轮船是在海上航行的,如果它的航行方向还能是东南方向,那么轮船就只能在陆地上航行了,而题目也没有另外说明该船有陆上航行的功能。这时同学们都笑了,我看到钟金辉同学也挠了挠头笑了。当然,这时我必须从另外的角度对这个题目进行发散:

  1、如果“海天”号是海陆两用的船只;

  2、如果这两艘船是在海上某一点按题目给定的条件航行……

  反思在这个案例中,由勾股定理勾起了我对教学的几点反思:

  第一,一位数学老师同样应该具备必要的文科地理、历史等方面的知识,切不可以将文、理分得那么清清楚楚。就在上面案例中,我们如果没有一点地理方面的知识,就不能对陈诗敏等同学做出的答案,作出肯定的'答复。

  第二,备课、教法不能停留在老一套上了,必须细钻深钻,尽量备深、备透,要对原来的备课方向进行改革,教法要更新,这样才能处理各种意想不到的突发问题,不至于让自已陷入尴尬的境地。

  第三,遇到问题不能回避。如果真的遇到我们不能作出肯定或否定回答的问题,作为老师的我们是不应该回避的。

  第四,素质教育切不可放在嘴上,应该扎扎实实地落到实处。教育部门三申五令音乐、体育、美术、劳技不能当成副课,应该视同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

  第五,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论正确与否,不可以不闻不问,更不能让有的同学暂时的错误答案成为其余同学茶余饭后的谈资,要加以正确疏导。就是不正确的答案也应该对他们的能积极思考问题的那种探索精神加以肯定和鼓励,能成为以后解决问题以免出现错误的方法借鉴。

  第六,对于所有的新生事物都应该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不同看法,也应该肯定学生们对不懂、不透的问题持怀疑态度。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 篇4

  今天我给学生上了锐角三角函数这一章的第一节,现将这节课作简单反思。

  本节课采用问题引入法,从教材探究性问题梯子的倾斜度入手,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用特殊值探究锐角的三角函数时,学生们表现得非常积极,从作图,找边、角,计算各个方面进行探究,学生发现: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可以用勾股定理求出,然后就问:三角函数与直角三角形的边、角有什么关系,三角函数与三角形的形状有关系吗?整节课都在紧张而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学生非常活跃,大部分人都能积极动脑积极参与。教学中,我一直比较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对那些积极动脑,热情参与的同学,都给予了鼓励和表扬,促使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始终保持最佳状态,从而保证施教活动的有效性。

  在今后具体教学过程中,自己还要多注意以下两点:

  (1)还要多下点工夫在如何调动课堂气氛,使语言和教态更加生动上。初中学生的注意力还是比较容易分散的,兴趣也比较容易转移,因此,越是生动形象的语言,越是宽松活泼的气氛,越容易被他们接受。如何找到适合自己适合学生的教学风格?或严谨有序,或生动活泼,或诙谐幽默,或诗情画意,或春风细雨润物细无声,或激情飞扬,每一种都是教学魅力和人格魅力的'展现。我将不断摸索,不断实践。

  (2)我将尽我可能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思考问题,设计好教学的每一个细节,上课前多揣摩。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体验思考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挫折,舍得把课堂让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这个小小舞台的主角。而我将尽我最大可能在课堂上投入更多的情感因素,丰富课堂语言,使课堂更加鲜活,充满人性魅力,下课后多反思,做好反馈工作,不断总结得失,不断进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 篇5

  圆是小学阶段最后的一个平面图形,学生从学习直线图形的认识,到学习曲线图形的认识,不论是学习内容的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有所变化,是学习上的一次飞跃。通过对圆的研究,使学生认识到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同时渗透了曲线图形与直线图形的关系。这样不仅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从空间观念来说,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因此,通过对圆有关知识学习,不仅加深学生对周围事物的理解,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也为以后学习圆柱,圆锥和绘制简单的统计图打下基础。

  一、以旧引新,渗透“转化”思想

  新课标指出,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本节教学内容原先的教材是直接让学生操作把圆平均分成16份,用转化法推导出圆的面积。这样学生固然也能掌握圆的面积,但对知识的推导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而新教材。让学生先根据旧知概括出求面积的两种方法,然后让学生大胆地猜想数方格能不能求出圆的面积。在发现数方格的方法很难求出圆的面积后,让学生根据方格图大胆地猜想出圆面积的范围。之后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使学生获得用转化法可能求出圆的面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自学、讨论、操作、探究得出圆面积的计算。这一过程的设计正体现了新课标所倡导的三维教学目标,由重结论向重过程转变。不仅重视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更重视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形成。使学生学得更有趣,更有价值。

  二、自主探究,感受知识形成“过程”

  数学学习的本质是“再创造”。数学学习的过程不是让学生被动地吸收教材和教师给出现成结论,而是一个由学生亲自参与、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应给学生搭建探究的舞台,强化过程意识,以激励学生再创新。课堂的生命活力正是来自于对事件或事实的感受、体验,来自于对问题的敏感、好奇,来自于情不自禁的、丰富活跃的猜想、假设、直觉,来自于不同观点的碰撞,争辩,更来自于探究体验中的时而山穷水尽,时而柳暗花明的`惊险和喜悦。只有经历这样的感悟、体验的过程,才能得到能力的锤炼,智慧的升华。

  在凸现圆的面积的意义以后,通过对比复习的平面图形的面积推导方法,让学生大胆猜测圆的面积怎样推导。学生猜测后,再拿出准备好的两个同样大小的圆片,将其中一个平均分成若干份,然后拼成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学生动手剪拼好后,进行观察对比,发现如果把一个圆形平均分成的份数越多,这个图形就越接近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这个环节的设计也是“极限”思想渗透的最好体验。再对比圆形和这个拼成的图形之间的关系。通过剪、拼图形和原图形的对比,将圆与拼成图形有关的部分用彩色笔标出来,形成鲜明的对比,并为后面推导面积的计算公式作了充分的铺垫。

  通过学生操作学具,把抽象思维物化为动作形象思维,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发现圆的面积、周长、半径和拼成的近似长方形面积、长、宽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这样由扶到放,由现象到本质地引导,又使学生始终参与到如何把圆转化为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探索活动中来。学生思维在交流中碰撞,在碰撞中发散,在想象中得以提升。思维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激发,探索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三、分层练习,体验运用价值

  结合课本中的例题,设计了基础练习、提高练习、综合练习三个层次,从三个不同的层面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测。第一,基础练习巩固计算公式的运用,强调规范的书写格式。第二,提高练习收集了身边的实际内容,融入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之中,求自动喷水器旋转一周后的喷灌面积就是求半径是5米的圆的面积,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知识是有价值的,是有作用的。第三,综合练习既联系了前面所学的知识(已知圆周长,先求半径,再求圆的面积),又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在每一道练习题的设置上,都有不同的目的性,教师注重了每个练习的指导侧重点。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 篇6

  在充分了解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和数学思维能力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数学知识和思维能力水平对学生分开几个层次,并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

  一、分层

  A层:数学基础较好,思维能力也较好。

  B层:数学基础一般,思维能力一般或较好。

  C层:数学基础中下,思维能力一般,或思维能力较好但数学基础较差,学习品质不够好。

  D层:数学基础较差,思维能力一般或中下。

  当然,这样将学生进行分层教师不宜告诉学生,只要自己心中有数,教学有针对性就行。

  二、对学生分层后,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

  A层教学目标:数学基础要更扎实,数学思维能力要更强,成为数学尖子。

  A层教学策略:有针对性地对他们提出较高要求和开小灶。要求他们除完成课本习题外,尽量多看些有关解题和数学竞赛的数学课外书,鼓励他们提数学问题,多鼓励他们自学和进行一题多解。

  B层教学目标:提高数学基础知识水平和数学基本运算技能,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使他们一部分能向A层转化。

  B层教学策略: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鼓励他们在课堂上多问,多提问题,多鼓励他们自学,多鼓励他们一题多解,要求他们在测验时争取优分并追上成绩最好的同学。

  C层教学目标: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数学基础和数学思维能力,使他们其中一部分向B层转化。

  C层教学策略:多鼓励多提问多辅导,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解数学题的兴趣。要求他们在测验中取得合格以上成绩。

  D层教学目标:尽量提高他们的数学基础和数学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部分向C层甚至B层转化。

  D层教学目标:多耐心辅导教育多鼓励,尽量多提问,提高他们听数学课的兴趣,要求他们完成作业和在测验中争取合格以上成绩。

  三、做好教材的分析研究和结合学生情况进行教材处理

  为了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每节数学课都要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各层次的学生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如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如何创设问题情景,如何设计层层深入的问题让学生去探索,讨论;如何把例题分解和组合;哪个地方该精讲,哪个地方该让学生去探求;如何设计各层次学生的作业。等等。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 篇7

  第一、培训转变了管理思想,更新了观念。

  通过学习,我真切地体会到优秀的管理就是最好的调动。抓学校的规范管理。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归根结底就是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首先要抓好教育教学常规管理。从教本、备课、上课、作业辅导,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都要重创新、讲实效,积极推进教育改革的方法和教师创新能力、教育教学艺术的提高,为每一位学生全面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最佳的营养“套餐”。其次要强化教育教学质量目标的调整,学校务必要求真务实,分别制定出各层面的质量目标,并要根据既定目标,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措施,落实目标,提高质量,在实施过程中不仅仅要重视其结果,更要关注实施的过程,总结和反思,从而激励教师、学生,有效地工作、学习全面和谐的发展。

  首先要学会管理。学校管理中要尽一切可能关注人的需求,即以人为本------这是学校管理工作的精髓。要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学校管理,积极听取教师的意见,以宽容的心态对待教师,念人之功,容人之过。让教师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张扬个性,发挥潜能。领导要努力在教师中建立一种“有威信、没架子”的融洽的人际关系,建立一种彼此尊重,相互信赖的情感关系。只有达到了这样一种和谐的境界,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才能得到最大的调动,各项工作才能顺利开展,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引导教师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创建和谐校园的又一重要因素。教师与学生之间要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中,要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宽容平等地对待每一名学生。与学生互相信任,和谐共处,这样,就能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

  其次就是要学会调动。要充分发挥集体的战斗堡垒作用、调动先锋模范作用还要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这是一条有效的途径。尽管学校工作千头万绪、任务繁重,但还是必须要挤出时间,脚踏实地的加强教职员工的政治业务学习。在平时,要多鼓励教职员工多关心国际国内大事,关心时事政治,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提高理论水平,提高思想觉悟,提高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只有这样,通过不断的学习,参加培训学习的教职工思想觉悟才能进一步提高,才能进一步巩固已有的良好的学习风气,在各项工作中的进一步发挥作用。只要学校领导班子带头、全校教职工严以律己,做好本职工作,这样,就一定更有利于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业务上的指导,其次才是行政管理。”

  第二、这次培训使我认识到校长要有良好的服务意识,当好师生的公仆。校长要有良好的服务意识,

  就要养成三种习惯,这是管理者强身之本,即(1)锻炼的习惯;(2)学习的习惯;(3)反思的习惯。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新的教育理论层出不穷,竞争十分激烈,对于一个优秀校长来说,要保持清醒头脑,有效履行职责,防患于未然,注意经常进行反思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反思更新管理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心理和文化素养。校长要有“三情”,即:热情、激情、爱情,爱情就是校长要有爱心,爱自己的老师、爱自己的学生、爱自己的事业、爱自己的学校。

  校长应站起来能当伞,俯下去能做牛,耐得住清贫,忍得住寂寞,镇守住自己的学校,正确处理好班子间的工作、生活关系。当好主管而不主观,处事果断而不武断,充分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做到互相支持不撤台,做到思想同心,事业同干,做到层层分工,层层把关,层层负责。把握好班子建设、思想建设问题、班子团结问题、科学决策问题、表率作用问题。校长要公道正派,用自己的人格力量去带好班子,去影响班子。校长应多一点人情味,多一点教育渠道,少一点空洞说教。尊重、信任班子的每一个成员,让他去想办法、出思路,遵循现在是同事,永远是朋友的理念,从各方面关心好每一位同志,建立好友谊。 第三、培训提供了交流空间,拓展了学员视野。

  通过学习我的视野开阔了,文新华教授讲的现代学校发展战略与规划 一、制定学校发展战略和规划的意义。二、如何制定学校发展战略。三、如何制定学校发展规划。使我很受启发,这次的学习我深感到学校与个人均需长远规划、做到可持续发展,才能适应形势要求。以后的工作本人要以求真务实创新的工作作风,紧紧围绕加快学校发展这个中心认真做好本职工作。要紧紧团结在班子核心周围,积极发挥集体的力量,同大家共同履行好自己的义务。要提倡奉献精神,要树立品牌意识,提高工作效率----校长手里不是拿着鞭子,而应举着旗子走在前面。

  第四、培训告诉我们每一位学校领导,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

  我酷爱的几句管理名言是这样的:第一句,“教育是事业,教育的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第二句:“学校无小事,事事皆教育;教师无小节,处处皆楷模”。第三句:“教师素养的厚度,决定了学校和学生发展的高度”。第四句:“校长只有把教师放在第一位,教师才会把学生放在第一位”。因此,我在学校事务管理中,一贯坚持民主,严格按照廉政自律要求自己,实行校务公开,不以权谋私,始终坚持集体利益高于一切,从大局利益出发,秉公办事,求真务实。坚持走群众路线,积极推行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二是明白:校长只是一种荣誉,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服务和奉献;三是要堂堂正正做人,坦坦荡荡做事,扎扎实实工作,兢兢业业从教。对校长来说,做校长不是一辈子的事,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教书做人才是一生的功课,在任职期内,应该做

  点成绩,在校史中应留下光荣的一笔,有为才有位。因此在工作中,我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认真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管理育人,为人师表,狠抓落实。树立一切为教师、学生家长服务的意识。他认为工作应有激情,有状态,应做一位有理想、有行动、有奉献的人。“做老实人才能做好事”是一名优秀人大代表的座右铭。培训讲座或交流研讨中,无不渗透着“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和育人理念,管理是校长在管理,管理的对象是人,是班子成员、教师、学生,甚至关系到学生的家长、社会相关人员,因而做人最关键,只有做好人才能做好事,校长、领导班子成员必须做好。

  总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把这次学到的理论与我校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学以致用,把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贯穿于整个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始终,不断深化学校内部改革,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做到人性化管理,努力办人民满意的学校,更好地服务社会,让我们学校的教育教学迎来长足发展的春天!

  话说: 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校长的工作对学校全局起指导、组织、协调和统揽作用。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业务上的指导,其次才是行政管理。” 因此, 校长必须把自己的办学思想贯穿于日常的管理活动中, 用先进的教育 理念去影响、带动教师,把自己的办学思想转化为教师的行动。这次校长培训,让我又受到了一次精神上的洗礼,深受启发,收获很大。应该说,这次学习开阔了眼界,拓宽了思维,更加明确了校长的使命。

  一、积极争取上级领导及相关部门的理解支持

  灾后重建后,学校各项建设打造急需资金投入,政府对农村学校的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然而,要减轻家长负担,同时又要保证农村义务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在实施一费制的政策中,关键在于落实政府对义务教育的投入责任。农村中小学普遍存在着由于政府对教育的投入严重不足,学校正常运转困难,问题日益增多的现象。一所农村中学一年的正常运转(水电费、宽带费、电话费、学校修缮费、各种各样的评比检查等等),简直是杯水车薪。农村的生源质量下降。农村的学生不断向城镇学校流动,而且由于家长、学生的取舍在学校发展上形成了"好的越来越好、差的越来越差"的马太效应。生源的流动进一步加大了农村学校与重点学校之间办学质量上的差距。再加之网吧、一些不良商贩等一些社会问题,单纯靠学校是无法解决的。只有积极争取上级领导及相关部门的理解支持,学校方能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二、打造一个团结奋进、谦虚为怀的.领导班子

  校长是一校之魂,学校领导班子要紧密地团结在校长的周围,为校长出谋划策,为校长分忧解难,戮力同心把学校建设好。领导班子的办学治校能力,影响着学校发展的方向、速度和未来,所以这个班子需要团结一致,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相互补位而不越位,相互搭台而不拆台,“兄弟同心,其力断金”,不揽功诿过,不相互指责,否则只会是政出多门、令出多头,搞得一般教师无所适从,从而产生抵触情绪,不利于学校的健康发展。从培养大家的全局观念入手,把握每位班子成员在整体工作中的位置,加强分工明确,协调配合,形成整体合力。由各部门领导对下周分管工作提出自己的思考、安排意见,从而充分发挥他们在各自所分管工作中的作用,对于提高班子成员的能力和素质,施展自己的聪明才智提供了舞台,留足了空间。下周值周领导思考下周工作重点,安排布置各部门相关工作,换位思考,锻炼自我,增强全局意识,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学校领导层,不仅需要团结,更需要谦虚。在没有行成学校意志之前的一些校纪校规、各种工作策略以及各种分配方案,应多“问计于民”,少一点“拍脑袋”决策。须知道,民主决策是科学决策的保证,民主决策会使领导少犯决策上的失误,能增强领导的权威。一些不符合实际的甚至是严重侵害老师合法权益的决策,是不得民心的,也不可能长久地贯彻下去的。要以仁爱无疆的胸襟,虚怀若谷的情怀,奋发有为,从善如流,才能把学校这一艘船沿着正确的方向引领。

  三、塑造一支勤奋敬业、乐于奉献的教师团队

  努力提高学校质量。办学质量是一所学校的生命,《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

  教师的发展是学校提高质量的基础,是促进学校和学生发展的关键因素,没有教师的发展,学生的发展就成了 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教师的发展,学校提高质量也失去了有形的支撑, 成了空中楼阁。

  1、培养教师具有现代教育的思想和观念

  为了培养教师具有现代教育的思想和观念,使学校各项工作能扎实地、有创造性地开展,学校结合本校实际情况,不断进行校本课程的培训,大力开展先进教育思想交流会等活动,制定各类教职工的岗位职责和行为准则,使得教师在对课程内容的确定,知识点、教学方法的选择上,都充分体现现代教育的教学理念:促进人的发展。

  2、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教学科研能力

  针对农村学校教师教科研意识淡薄的现象,学校通过设置考核机制,引导教师开展教改实验,实行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教师的理论水平、科研意识和教学能力都将和绩效工资挂钩,使教师的能力、业绩工资水平化。将使教师自觉的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能够渗透各种教改思想,大胆实践,细心探索,不断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3、不断培养教师熟练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转变观念、强化科技知识、学会使用计算机、多媒体以及其它先进的教育技术,是对现代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学校通过各种途径,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的方面的培训,鼓励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堂教学,不断开展各种先进教学技术的竞赛活动,充分调动教师学习先进理念的兴趣,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运用到教学中去的能力。

  4、合理安排使用教师,做到人尽其才

  教育管理者要知人善任,做到量才使用,用其所长,人尽其才,针对不同老师的能力和特长安排工作,使员工能扬其所长,体验成功感。

  ①、全面了解每位教师的真实情况,做到知人善任。首先得做到“知人”对每位教师的学历、专业、文化业务水平工作态度,教学效果,兴趣、爱好,健康状况等学校领导必须熟悉,只有熟悉这些情况,才可能用准人,安排好教师工作。 , ②、用其所长,全盘考虑。骨干教师要合理搭配,不要都集中到毕业班,每门学科,每个年级都要有骨干教师,作为学科或年级带头人,即使遇到教师有大的调动,也不会对某学科、年级乃至学校产生大的影响。只有力量相对平衡,才有利于提高整个学校的教学质量。

  5、调动教师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增强教师的主人翁意识

  从教师中来,到教师中去是行之有效的工作方式。教师是学校的主人,只有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得到满足,他们合理的诉求得到尊重,好的意见建议充实到各级管理中去,使全体教职工切实增强民主管理的主人翁意识,从而增强责任感,使命感。

  坚持每期召开一次工会、教代会,在会上,凡是有关学校的发展规划、重大改革方案、重要规章制度,包括教师校内工作考核、财务预决算等一系列与教职工切身利益相关的方案都要提交工会、教代会讨论审议。虚心听取教师的意见,让教师参与管理,教师有了信任感,积极性才能充分调动起来。这样,不仅有利于构建和谐的育人环境,而且能让教师体会到自己是学校主人的自豪感。

  四、加强 “文化建设”,引领学校发展

  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精神和灵魂,是一所学校赖以生存的可持续发展的支柱。学校的环境也是学校文化的一部分,是师生最直接、最熟悉的生活体验场所。它蕴涵着极为丰富的教育内涵,是无声的教育。

  1、注重学校精神文化建设,增强学校凝聚力。精神文化建设要与学校 办学理念相统一。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敢于争先的进取意识;爱岗敬业的师德风范;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是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2、注重制度文化建设,增强学校的影响力。 制度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发展的动力系统。办学 行为的规范、教育教学工作的有序运行与创新,都必须依靠较为完善的制度体系。它是一个不断朝着民主管理和依法治校相结合的方向迈进的历程。 制度文化又是学校的基础文化,也是学校内涵发展所必需的内容。在制度 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做到:制度要健全、要合理、要体现严肃性、要体现延续性、要以人为本、要因事而宜,因人而宜。并且善于用制度规范人,保证学校有一个健康的工作秩序;用制度激励人,以调动和保护教职工的积 极性;用制度培育人,以增强教职工的遵纪意识、守法行为。

  3、环境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有形载体, 学校环境文化是一种潜在的课程,是学校内涵的外在表现,建设过程 中要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对学校的环境文化进行整体规划。坚持环境文化建设的“文化品味、人文精神和时代气息”,力求“突出特色与个性, 突出人文与科学”,努力融情感陶冶、人文关怀、生命价值于其中,以适 应新课程对学校环境文化生命性的要求。重点进行两方面建设。一方面是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建设“整洁、规 范、和谐、文明”的校园。另一方面是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中,准确把握 学校文化建设方向,坚持历史性和时代性相结合,实现“让每面墙壁说话,让每个角落育人”,让“激励、关爱、和谐、文明”在整个校园里“无处 不在、无时不有”,真正实现环境育人,催人奋进,鼓励创新。

  总而言之,通过学习,提高了认识,明确了职责。知道了一个好校长是成就一所好学校的关键,清楚地意识到了身上肩负的神圣使命。今后的工作中,一定把此次学习所获、所悟、所感,应用并指导自己的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摸索、改革与创新,寻找到适合自己学校的发展模式,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全面提升我校的综合竞争能力,力争将我校办成一所家长信赖、学生向往的学校。

  三、塑造一支勤奋敬业、乐于奉献的教师团队

  努力提高学校质量。办学质量是一所学校的生命,《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

  教师的发展是学校提高质量的基础,是促进学校和学生发展的关键因素,没有教师的发展,学生的发展就成了 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教师的发展,学校提高质量也失去了有形的支撑, 成了空中楼阁。

  1、培养教师具有现代教育的思想和观念

  为了培养教师具有现代教育的思想和观念,使学校各项工作能扎实地、有创造性地开展,学校结合本校实际情况,不断进行校本课程的培训,大力开展先进教育思想交流会等活动,制定各类教职工的岗位职责和行为准则,使得教师在对课程内容的确定,知识点、教学方法的选择上,都充分体现现代教育的教学理念:促进人的发展。

  2、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教学科研能力

  针对农村学校教师教科研意识淡薄的现象,学校通过设置考核机制,引导教师开展教改实验,实行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教师的理论水平、科研意识和教学能力都将和绩效工资挂钩,使教师的能力、业绩工资水平化。将使教师自觉的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能够渗透各种教改思想,大胆实践,细心探索,不断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3、不断培养教师熟练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转变观念、强化科技知识、学会使用计算机、多媒体以及其它先进的教育技术,是对现代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学校通过各种途径,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的方面的培训,鼓励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堂教学,不断开展各种先进教学技术的竞赛活动,充分调动教师学习先进理念的兴趣,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运用到教学中去的能力。

  4、合理安排使用教师,做到人尽其才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 篇8

  “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的这句话,深刻地说明了反思与教师成长的关系,也说明了反思的重要性。何谓“教学反思”?概而言之,教学反思,即教师自觉地以自己的教育实践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动、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分析和总结。

  这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是教师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而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魏书生有一句话“埋怨环境天昏地暗,改造自我天高地宽”。改造自我的最好方法就是积极参与课程改革,努力提高适应新课程的能力,而要做到这一点最好要经常性进行教学反思。

  一、教学反思的内容。

  教师只有在明确反思内容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发挥反思的作用。下面,我从课前反思、课中反思与课后反思三个方面阐述教学反思的内容。

  1、课前反思。

  俗话说“功在课前,效在课上”,这里所谓的“功在课前”就是指课前反思。我认为课前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第一,再次明确目标、确定教学的起点。它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针对即将进行的教学设计编写,或者编写中的教学设计,反思以往的同类教学设计及其经验教训;二是反思学生已经知道的内容,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不仅对自己的这个教学设计方案再次查缺补漏,重新审视这个新教学设计的利弊得失,预测可能的效果与可能出现的问题,而且要关注学生的需求,使得教学设计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

  第二,“备”学生。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很多教师花很大力气在课前精心备课,可真正在课堂上却并没有收到意料之中的效果。其重要原因,就是没能很好地“备”学生。“习惯性”的做法让很多教师长久地忽略了课前充分了解学生的重要性。我们可以了解学生以下几个方面的情况: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了解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基础,了解学生喜欢的听课方式以及感兴趣的学习内容,等等。课前针对“学情”的分析,要从最基本的入手。例如,教学数学中有关利息和利息税的问题时,可以设计几个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让学生提前到生产生活中去调查。通过实践,学生有了知识储备,知道了利息和利息税的概念,教师在教学中才能得心应手。

  第三,把"教教材"变为"用教材教"。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得靠老师的善于运用。”这句话告诉我们,教材仅仅只是提供了最基本的资源,教师对教材的使用应从实际出发,科学地处理教材,灵活地驾驭教材,创造性地开发教材。新课程实施国家教材、地方教材、校本教材相结合的教学,以增强教材对学生的适应性。教师应成为教材的主人,把"教教材"变为"用教材教",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课程资源,教材内容并不等于就是教学内容。教学前进行反思,才能使教学成为一种有目的、有组织、有意义的实践活动。我们可以这样反思:

  (1)这一课的价值到底在哪里?

  (2)为什么要教这些知识?仅仅是教知识吗?其背后更深远的意义是什么?

  (3)这一课到底能给孩子的发展带来怎样的服务?

  (4)这节课要达成哪些教学目标?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吗?

  (5)怎样达成教学目标?

  2、课中反思。

  课中反思,即及时、自动地在教学过程中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古人云“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尽管课前对教学作了精心的设计,仍会存在有些课前没有考虑到的因素,课堂教学中仍会有突发事件产生。课堂情境的严峻性要求每一位教师必须具有课堂反思的意识和能力,掌握一定的应变技巧,因人而异,因事制定,灵活应变,调动身心潜能,以便超常发挥。

  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课中反思:

  第一,反思课堂教学活动创设的有效性。要坚持“以活动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使活动具有教育意义并适合学生;活动内容要适合学生的兴趣需要,真正反映生活经验和学科特点,要与学生的已有知识相联系;活动的品质要高,要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从而支持高质量、高水平的动脑思考。例如,我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让学生动手用“折纸法”剪枫叶,学生不但从操作中思考、感悟,体验乐趣,又加深了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第二,反思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很多教师慢慢由课堂的主宰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与引领者,但“师道尊严”的架子一直没放下,“习惯”让孩子敬而畏之。我们应在课堂上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从而调控教学,照顾差异发现“火花”;倾听学生的心声,尊重学生的表现,既进行认知的交流,又进行情感的交流,既通过语言交流,也通过表情、动作来交流。例如,我在教学《等可能情形下的概率计算》时,让学生分组做“抛硬币”实验,我观察学生实验的过程,并参与到他们的实验中。在与学生交流中我了解到学生在实验时的所思所想,对个别存在的问题给予个别解决。这样,缩短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学生把教师当成了学习的伙伴,愿意与其交流。

  第三,将课堂教学反思与课堂应变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课堂教学不单是知识的传授、智能的培养,还存在着教师与学生的情感沟通,存在着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因而在课堂教学中难免会存在各种“意外”的发生,往往一堂苦心设计的课,因此而可能搅得一塌糊涂,一堂枯燥无味的课也可能因偶发事件带来意外效果。所以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如讲授中的疏漏,板书的错误,学生的违纪或偶发事件,外界的突然干扰等,都会直接影响到一节课教学计划的顺利完成和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如何灵活妥当地处理偶发事件,不仅关系着一堂课教学的成功,而且是衡量一位教师教学机智的标志,它可以反映出老师应变艺术的水准。记得有一次我在讲解例题时,由于板书有误导致最终答案不符。我意识到出了差错,于是,我不慌不忙地问了一句:“同学们,这个答案合理吗?”学生回答“不合理”,我又追问:“错在哪里呢?我们来分析一下。”我在黑板的另一侧写下“正解”俩字,同学们还以为我是在进行错解分析。这样,我就避免了因我的失误而陷入窘境。

  3、课后反思。

  “教然后而知不足”,教学后的反思会发现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从而促使自己不断学习,进一步地激发自己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同时不断的反思也是认识的深化和升华。我们可以对以下内容进行重点反思:

  第一,反思教学效果。

  教学后要反思本节课教学重点、难点是否把握准确。在具体落实中,是否对重点知识没有重点解决或误将“难点”知识当成了“重点”;是否能随时获取学生反馈的信息,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思路;本节课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研究问题的方法、学生间的合作能力、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否得到提升;等等;这些都是教师要反思的重点。

  第二,反思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尽管做了精心的准备,可是到了课堂上,很难做到一节课都是按照原来的思路进行,学生在课堂上会生成很多东西。每节课后,我们可以这样反思:这节课学生表现出色的在何处?我最感到得意的是什么?哪些环节处理得不够理想,为什么?新课程理念在哪些地方落实了?哪些地方没有兑现?哪些教法对学生不适应?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怎样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才能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第三,反思教学的成功和不足之处。我们应该记录师生互动、学生争论、智慧碰撞、情感交融等高潮和亮点;记录教学方法和教学原则运用感触;记录课堂预设和临时应变的教学措施;记录改进教材和创造性使用教材等。另外,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回顾探究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略,对今后的再教学也能积累深层次经验。例如,我们可以反思以下问题:问题情境的创设有没有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学习活动的组织是否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有没有流于形式,有没有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否浓厚等。

  二、教学反思的几种研究方式。

  1、教学随笔。

  教学随笔就是用随笔的形式记录下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所思、所感、所悟、所做、所见、所闻,以及教学中的得与失,达到总结教学成败、分析原因、研究改进措施、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写教育教学随笔时要注意的问题:

  (1)要有一双慧眼。

  随笔要想写好,必须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或是切入事件的角度不同于以往,或是自己的观点不同于常俗。这一切首先需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有一个善于思考的大脑,所以工作之中要注意观察。每个学生都是一本待读的书,和学生的每一次倾心交谈,都可以成为我们写作的素材。

  (2)要勤于思考和善于思考。

  思想从何而来?总结课堂得失,反思教学成败,清理工作思路,多思爱思才能善思深思。文章切忌平平淡淡、重复别人,要让别人读你的文章时,能欣赏到你真感情的抒发中凸显出来的独特个性,能触摸到你真见识的议论中激荡着的深刻的思想脉律,这样的文章才好看、耐看、经看!如果我们能时时留意教育教学中的每个细节与现象而不是熟视无睹,如果我们不管万籁俱寂无论更深露重,也总不忘想想为什么会这样,它的背后还隐藏着什么教育规律?我和别人有什么不同的看法?自己的观点有没有轻易被人家左右?时间一长,你就会在无意中惊异地发现,一向熟视无睹的事物中隐藏着真知,一向平淡无奇的现象却也包含着深意!

  (3)要坚持勤写随笔,有感而发。

  要想写好随笔,关健还在于动笔,动笔写了,才能有好的随笔。随笔长短不限,如果是你深思熟虑后的五句话也是好随笔。比如:“今天的导入不够理想,因为没有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主要是选择的素材太陈旧了,时间也用的太多了,今后我得改变。”这是五句话的教学随笔,虽然只是五句话,但发现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找到了问题的原因,并提醒自己要改变。这样的随笔对工作忙的教师来说,更符合实际。所以随笔的长短要视具体情况而定,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有时间则长无时间则短。文章也是由短到长的,长的随笔往往是在短随笔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如果有时间了,如果有了更多的感悟,就是不断地修改随笔和完善随笔的好时机。就拿上面那五句话的随笔来说吧。可以补充一下这样的内容:如何导入才能引发学生的注意力?什么样的素材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我第二堂课的导入是如何做的?这样使问题深入化,再加上正反的两个导入实例,不就形成了一篇好文章了吗?

  (4)要注意创新。

  “劝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教育随笔要从别人习以为常、司空见惯的现象中挖掘出新意来,要跳出僵化、死板的格局看教育,要避免平庸无奇、拾人牙慧。“文章最忌随人后,自成一家始逼真。”如果离开了自己的思想,离开了新意,一味地模仿甚至“复制”别人的东西,那么再好的教育随笔也是一张失血的脸,苍白无力;再高深的文章也如一副无血无肉的骨架,味同嚼蜡!创新才能点燃教育的激情,创新才能使教育随笔充盈着灵性!“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当然有了奇妙的想法也要及时记下,因为它是稍纵即逝的,一不小心就会飘然远去,难觅踪影!

  (5)让书香滋养底气和灵气。

  写作是一个人内在素养的外化过程,要使外化质量提高则必须有一个不断内化的过程。因此,学习是必要的,把他人的观点、知识、方法内化为自己的观点、知识、方法,方能不断地写出令人耳目一新的好随笔。“腹有诗书气自华”,工作之余读一点书,比如含义深邃的哲理小品、文笔犀利的杂文短论,以及教育类的书刊杂志,以及众多教育大家的教育专著,你才能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你的见解和视野也才因此而更加开阔。读书滋养了你的底气和灵气,撰写教育随笔时也能得心应手、水到渠成!

  我们常常感叹学者们的著作等身、学富五车,我们每每钦羡名师们的妙语连珠、智若泉涌,其实,我们所看到的往往是鲜花的娇艳,却常常忽略了孕育过程的漫长与艰辛。诚如法国启蒙思想家爱尔维修说:“表示惊讶只需一分钟,要做出惊人的事业却要许多年”。教育亦然。“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如是说。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把你收获成功的欢乐记下来吧,把你百思不解的困惑记下来吧,把你苦苦思索后的灵光一闪记下来吧,把你对美好未来的无限憧憬记下来吧……

  只要从这一件件小事做起,只要坚持不懈,我们就一定会写出高质量的教育教学随笔。若干年后,我们也可以成为“大师”!

  2、教学叙事。

  教学叙事是以叙事、讲故事的形式记录在自己的教学实践、教学生活中发生的各种真实鲜活的教学事件和发人深省的动人故事,表述自己在实践过程中的亲身经历、内心体验和对教育的理解感悟。“叙”就是叙述,“事”就是故事。教学叙事其实是一种叙事化的教学反思。写教学叙事时的需要注意:

  (1)“教学叙事”必须基于真实的课堂教学实践。对真实的课堂教学实践可以做某种技术性调整或修补,但不能虚构。

  (2)每个“教学叙事”必须蕴涵一个或几个教学事件,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某一个有意义的“教学问题”或发生的某一种意外的“教学冲突”。

  (3)由于它是对具体的教学事件的叙述,因此要有一定的情节性和可读性。叙述要有一个从开始到结束的完整情节,突出戏剧性冲突,有人物的语言、内心活动,要揭示故事中人物的`内心世界,不是记流水账。叙述要具体、生动,讲究文笔的清新优美。不应该是对活动的笼统描述,也不是抽象化、概括化说明,应具体。

  (4)每个“教学叙事”所叙述的教学事件必须具有一定的典型性,蕴含一定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具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5) “教学叙事”的写作方式以“叙述”为主,夹述夹议。这种“叙述”可以是上课的教师本人在反思课堂教学的基础上以第一人称的语气撰写的,要体现教师在“反思”某个具体的教学事件时的教育理念以及个人教育思想。

  3、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是对包含有解决某些疑难问题,某些原理、方法、策略运用的教育教学情境故事的描述,故事中渗透课程改革的思想和理念,展现在教育教学理论、方法指导下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和教师教学行为发生的变化,体现教师的教育智慧和实践性经验,体现了教师的创造力,搭起了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我认为,要想写好教学案例,需要做好以下方面:

  (1)学会积累,养成写教学日记、教学随笔的习惯。

  只要我们开展教学活动,只要我们与有着丰富情感和敏感心灵的孩子打交道,我们的教学生活中肯定就会发生各种各样的故事。特别是我们一线教师,每天身边都发生着各种各样的教学故事,其中就存在许多有价值的研究案例。我们应充分利用自身这一优势,从身边发生的教学故事写起,养成写教学后记的习惯,把自己课堂中的“精彩”记录下来。

  (2)学会发现。

  我们的教学日记、教学随笔中所记载的教学故事,并不是都有意义,我们应当定期整理,善于从中发现有研究价值的故事,加以反思性研究。当然,我们研究的不一定全是成功的教学故事,许多失败的教学故事可能同样具有反思的价值,能给人以更多的启迪。教学案例所选择实例应是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事件,这也是教学案例的生命。

  (3)学会写作。

  案例的写作和记叙文有许多共同之处:有人物、有时间、有地点、有事件,这些要素构成一定的情节;叙述情节要特别注意形象生动。和记叙文的写作不同的,案例中要加入分析或反思,分析或反思是案例的重点部分,分析或反思不必面面俱到,可以抓住最重要点,引申开来,深入挖掘。

  (4)学会学习。

  有理论素养,才有案例的质量。写好教学案例,教师自身的理论素质是非常重要的,没有一定理论素养,往往就难于发现和抓住有价值的事例;没有一定理论素养,对一些教学事例的归因往往缺少理论的支撑。只有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才能使自己身边发生的教学故事擦出问题的火花,对发生的教学问题能作出深刻的反思,对事例中启示的道理进行有理有据的分析,提出可行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学会撰写教学案例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教师平时对自己身边发生的教育教学故事,多思、多记,及时抓住灵感。

  4、教学课例。

  简而言之,教学课例就是以一节课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解剖分析,从教学规律上得出一些有教者个性色彩的结论。具体而言,就是写给教师同行看的自己是如何上这节课的,它是以教学设计者为叙述者,把自己上这节课的背景、设计意图、教学过程和结果等方面平实的加以描绘和反思,让观者一起体验教者的成功和和不足,达到产生借鉴和启发的作用。教学课例撰写的过程需要注意几个问题:

  (1)必须是真实的有感而发,即使是事后回忆也要尽量向真实的“课堂场景”靠拢,不能自己编撰细节。真实才能感人、真实才能反思深刻、真实才能让人思考和借鉴。

  (2)必须有些细节的描述,师生的对话片段尽量少用形容词,多用白描方式,让“对话”贴近真实少些教师的主观色彩。

  (3)要敢于面对教学设计的不同声音,勇于解剖自己的教学问题才能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况且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敢于坚持自己的设计,只要是站得住脚就行。

  5、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是一种实际投入教学行动的研究形式,它是教师在自然、真实的教学环境中,为解决实际问题而采用的一种研究方式;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如“合作讨论”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的学习理念,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看到的往往是一种“形式化”的讨论。“如何使讨论有序又有效地展开”即是我们应该研究的问题。问题确定以后,我们就可以围绕这一问题广泛地收集有关的资料,在此基础上提出假设,制定出解决这一问题的行动方案,展开研究活动,并根据研究的实际需要对研究方案作出必要的调整,最后撰写出研究报告。这样,通过一系列的行动研究,不断反思,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必将有很大的提高。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08-04

初中的数学教学反思01-14

【优秀】初中数学教学反思07-07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荐】06-22

人教版初中数学教学反思03-20

初中数学教学周反思02-10

【推荐】初中数学教学反思01-28

(荐)初中数学教学反思07-10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精选15篇)06-17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精选15篇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