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小班音乐教案

小班音乐教案

时间:2023-05-23 13:04:56 赛赛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小班音乐教案17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班音乐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实用】小班音乐教案17篇

  小班音乐教案 1

  活动目标:

  1、学着听辨不同的音乐信号,能按音乐信号进行动作。

  2、体验与同伴音乐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自制小汽车、红绿灯。

  2、教学挂图《过马路》。

  活动过程:

  1、出示教学挂图,说说过马路的经验:

  ——“图片上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你是怎么过马路的?为什么过马路要看好红绿灯?”

  “过马路时还有谁要看好红绿灯?”

  “小司机怎样开汽车?今天我们就来学做小司机。”

  (运用教学挂图上的知识,聊聊过马路时应该做什么,承接下来,到小司机是怎样开车的)

  2、体验游戏“过马路”:

  老师手持红绿灯,幼儿学做小司机按信号游戏(红灯停,绿灯行)。

  (游戏对小班孩子来说,很有吸引力,可以增进孩子之间的团结合作。)

  3、听音乐,辨认音乐信号:

  老师弹奏不同的.音乐(高音、低音),幼儿讨论各代表的信号:

  ——“这两个声音有什么不一样?”

  “高、低音可以代表什么颜色的灯呢?”

  教师根据幼儿讨论的倾向,决定高、低音代表不同颜色的灯。

  (运用高低音来代表不同颜色的灯,孩子对这些音有了新的了解。)

  4、游戏——小司机:

  老师弹奏划音,幼儿探索其代表的信号:

  ——“这个声音像小司机开车时的什么动作?”(刹车)

  老师交替弹奏三种音乐信号,幼儿愉快的游戏。

  (最后,尝试性的弹奏划音是对孩子的一种挑战,像刹车这种声音应该很熟悉。)

  小班音乐教案 2

  活动目标:

  1、熟悉歌曲旋律和歌词内容,学习用说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2、借助图片理解歌词内容,学习根据用反复的方法演唱。

  3、能准确地说出家庭成员的称呼,感受家庭生活的幸福。

  4、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5、感受音乐的欢快热烈的情绪。

  活动重点:

  熟悉歌曲旋律和歌词内容

  活动难点:

  学习根据图片用反复的方法演唱。

  活动准备:

  1、有手口一致点数1—5的经验。

  2、小兔子一家的照片,事先对自己家庭照片中的人进行过认识和点数。

  3、幼儿用书:《我家有几口》。

  4、音乐音频。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小板凳》。

  教师弹奏前奏,幼儿说出歌曲名。

  师:听听看这是什么歌曲?

  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回忆《小板凳》的表演动作。

  师:动作跟着做起来。

  师:我们来做做小小演员,将《小板凳》完整表演一遍。

  二、欣赏教师范唱歌曲《我家有几口》,初步理解歌曲内容。

  1、教师出示小兔一家的照片,引导幼儿观察小兔家有哪些成员,同时启发幼儿用扳手指的方法进行计数。

  师:这是谁的一家?他们是谁呢?小兔家一共有几口人?(引导幼儿先握拳,然后说一个人伸一个手指头,最后说出总数)

  2、教师以“小兔”的口吻演唱歌曲。

  师:嘘!我们来听听看小兔子是怎么说的?

  教师清唱歌曲。

  师:小兔子唱了什么?有哪些人?小兔家一共几口人?

  3、教师再次范唱。

  师:老师还想唱一遍,请小朋友跟着老师一起哼哼。

  三、学唱歌曲《我家有几口》,学习说、唱结合的演唱形式。

  1、以“帮小兔子数一数”的情节,引导幼儿完整跟唱,学习歌曲。

  师:小兔子怕自己会数错,想请小朋友们一起帮忙数一数,请出我们的拳头来帮帮忙。(请大家把手握成拳头开始数2边)。

  根据幼儿的困难进行重点练习(如边唱边手口一致的扳手指点数家庭成员等)

  2、引导幼儿注意歌曲最后一句说、唱结合的演唱形式。

  师:歌曲最后一句和我们以前唱的歌有什么不一样?

  教师指导幼儿学唱最后一句,初步学习说、唱的节奏。教师用体态动作提示说的节奏和时值。

  3、教师完整演唱或播放音乐磁带,鼓励幼儿参与演唱最后一句。

  四、创编歌词内容。

  1、教师出示幼儿用书《我家有几口》,幼儿尝试看图自由、完整演唱。

  师:小兔子一家真幸福,这里也有个小朋友,我们来看看这个小朋友家有几口家?我们来帮他唱一唱。

  2、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如果家里人很多该怎么办?

  师幼一起尝试将家庭众多人口(称呼词)用反复的方法唱进歌曲里。

  师:我们小朋友也有家人,我们回家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唱唱自己的家。

  教学反思:

  我们对“一家人”的`概念就是“爸爸妈妈和我”,或者是住在一个屋檐下的亲人,而且我们也往往给孩子们灌输这个我们认为正确的概念,通过我的调整后再仔细倾听,发现每一个孩子对家人的概念都是不同的,他们都有他们自己的思维方式,因此,要时刻关注孩子的表现,及时进行相应的调整,给孩子提供、创设发展求异思维的空间,鼓励孩子有不同于他人的思维方式。再出示全家福告诉孩子家人就是住在一个家中的人,或许还有爷爷奶奶或者弟弟和妹妹等。在几次提醒下小朋友有些了解了。接着听录音学唱歌曲,再次扳手指数边数边唱。让幼儿创编歌曲内容,学习演唱歌曲。

  小班音乐教案 3

  活动背景

  青蛙是夏季常见的一种动物,也是孩子们熟悉的,也可以视其为夏季的一个象征性动物中班舞蹈“蛙娃乐”以青蛙唱歌(叫)、青蛙跳、青蛙舞,以及蛙娃两者间的乐为线索,贯穿始终。动作形象、夸张,在六一演出的时候,就深深的吸引了孩子们。因此,将该舞蹈作为一个教学内容,被纳入了小班“快乐的夏天”这一主题活动中。纲要中也指出“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激发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突出了美源自生活,要关注生活中的美。

  结合小班幼儿的发展水平,我们将该活动定位在欣赏。首先分析欣赏的价值是什么?一是形象、夸张、有趣的动作,舞蹈中,以夸张的动作,还原了青蛙蹦跳的真实形态,尽显了肢体动作的表现力,美中带趣;二是旋律欢快、节奏鲜明的乐曲,较为清晰的展现了青蛙的不同状态(叫、跳、舞、乐);三是舞蹈蕴藏的故事情境,青蛙的唱歌、蹦跳、游泳,到和小朋友一起玩耍,故事情境的理解展现,有助于更好的理解音乐,感受音乐的美。其次,怎样来引导幼儿欣赏?以什么为切入点?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点出发,对于一个舞蹈的欣赏中,孩子们最感兴趣的,最先抓住特他们眼球的是什么?是动作。因此,就以动作切入,通过自身的模仿发现动作的美和趣,激发表演的欲望,在表演中,引导幼儿对音乐的关注和倾听,将动作和音乐进行结合,亲身体验舞蹈表演者的快乐,激发表演的兴趣和对周围生活的关注。

  如果说欣赏是走进艺术的通道,那么表演、创作就是艺术教育的最终目标。因此,在引导孩子们感受到了舞蹈的美后,更要激发他们对舞蹈的喜爱和对表演的兴趣,要为他们创作提供条件。我在设计中,将青蛙舞蹈的一块内容,留给幼儿进行创编,使自己真正成为舞蹈表演的主人,感受舞蹈创作的.快乐体验。

  活动目标:

  1.欣赏舞蹈,感受音乐的欢快和动作、造型的夸张、有趣。

  2.愿意说说自己的感受,萌发模仿、表演的兴趣。

  活动准备:

  舞蹈录像一份,剪切的音乐四段

  活动过程:

  1.提出问题,明确欣赏的目的性

  “我们来看一段哥哥姐姐跳的舞蹈,我们来看一看,小青蛙们在干什么?你最喜欢哪个动作。”该问题的提出,使孩子们关注舞蹈中的动作,“喜欢”代表着他们欣赏过程中最直接的真实的感受,体现了对美的感知。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比“最美”的更能激发欣赏的兴趣,更能便于他们理解和发现。2.模仿中,感受舞蹈动作的美和趣,引发对音乐的关注和倾听。

  在欣赏的过程中,结合代表性的动作,我给予语言提示“这时,青蛙可能在做什么事情?”“谁来了,他们在做什么?”欣赏结束后以问题“你最喜欢哪个动作?”来帮助幼儿回顾自己所看的,并以问题“小青蛙在干什么?”来更好的理解动作,感受动作的艺术化表现。回答的孩子,都是语言伴随着身体动作的表演,坐着看的孩子跃跃欲试,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在这种学习内趋力的推动下,进行集体的模仿,表演。为了避免对音乐的忽视,我以“我找到的会听音乐跳舞的小青蛙,动作很有节奏,很美。”这样的指导语,将听音表演的要求提出,符合孩子们都想做动作优美的青蛙的心理需求,有效的激发了他们对音乐的关注,使音乐和动作很好的结合了起来。

  3.在自我创作中,感受舞蹈表演的有趣,和创作的快乐。

  “这段音乐小青蛙可能在干什么呢?”播放了青蛙跳舞的一段音乐,引导幼儿创编跳舞的动作。该部分的动作创编,想象的空间很大,幼儿联系已有经验完全能够表现,从而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创编的快乐。有的孩子是转圈跳舞,有的是双手高举左右摆动,有的则是直立的蹦跳动作,还有个别是面对面的表演,各有各的特点。在欢笑中,使他们体验到了,舞蹈的抒情达意的作用。在该环节中,还可以根据班上孩子们的能力水平,来引导他们合作表演,两人或多人。

  活动反思:

  通过《蛙娃乐》这个活动的开展,使我对舞蹈欣赏活动,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对欣赏价值的认识和判断,也有了新的认识。音乐、动作、故事情节,这三个方面,的确存在着很好的欣赏价值,值得孩子们去发现、感受和再创造。但更为重要的是,要使孩子们感受到,意识到音乐、舞蹈是表达情感的很好的途径;舞蹈的动作是源自生活中的,只要关注生活,就能创编出漂亮的舞蹈动作,要敢于模仿和想象。记得曾经听许卓雅老师的讲座,她认为舞蹈很简单,捕捉劳作的、活动中的动作,加以艺术化的加工,配以适合的音律,就能成为很好的舞蹈。关键还是强调对日常生活的关注和积累。欣赏中的引导语,是幼儿有效欣赏的前提和关键。由于孩子们没有欣赏舞蹈作品的经验,因此,在欣赏前,教师要以明确的问题,来帮助幼儿明确“看什么”。活动中,欣赏前我以问题“最喜欢哪个动作?”增强幼儿欣赏中的目的性,突出对动作的观察和品味。

  “小青蛙在干什么?”能很好的帮助幼儿理解动作的来源,比如动作游泳,双手交叉打开,两脚交替后踢,交流中的模仿,孩子们表现的动作不清楚,但是当理解了是游泳后,动作更有力,动作的路线也更为清晰、美化了。又如动作青蛙唱歌,孩子们就观察到了鼓嘴巴的现象,当猜测在干什么时,他们联想到了“叫”“唱歌”,再来表演时,加入了唱歌表演中的头部的摆动,使舞蹈动作更丰富,更美。

  评价语的适当运用,使幼儿将舞蹈和音乐结合。在引导幼儿进行表演的时候,动作的确很难吸引孩子,他们能够很投入的用肢体动作进行表演,但是,出现了部分孩子只做动作,不听音乐的现象。我以有针对性的评价语,来引导幼儿。表演中“我找到了几只特别漂亮的小青蛙,原来是因为他们在听着音乐跳。”,并在集体表演后,请一名幼儿来展示,“她跳得好吗?”“什么地方好?”突出动作的有节奏,体现音乐与舞蹈动作之间的关系。有了这两个评价性的引导后,孩子们再次表演,都能够听着音乐,有节奏的进行,个别孩子节奏感不是很好,但他们也能认真的听音乐表演。

  活动后,也感到些许的遗憾,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教学环节中,前后不够紧凑。2.在引导幼儿跳舞的部分,应更突出舞蹈动作源自生活的理念,使幼儿能更好的结合生活经验,创编更丰富的动作。

  3.没有将捕捉到的教育价值及时深入下去,当发现孩子们有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时,没有及时的进行引导,虽然时间较长,不适宜继续开展,但可以以语言激发他们在延伸活动中进行合作的尝试。

  小班音乐教案 4

  【设计思路】

  从《36指南》中我们可以发现,艺术领域相比以往更多地注重幼儿的感受与表现,注重幼儿活动的过程。所以在设计活动时要充分挖掘素材,要确定活动所要体现的价值。本次活动选择的素材是教参中“熊的故事”中“三只熊”的音乐,三段音乐性质明显,形象鲜明,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是非常适合欣赏感受的。而小班幼儿的生活经验大多来自于家庭,对家庭成员的言行举止也是非常熟悉,“三只熊”的音乐形象对于他们来说也是易于理解的。通过引导幼儿听听音乐性质、说说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做做相应的肢体动作,从而达成最终让幼儿体验表现乐趣的'目地。

  【活动目标】

  在听听玩玩的过程中,能用肢体动作来表现熊的一家,体验一家人在一起的快乐。

  【活动准备】

  ppt,音乐。

  【活动过程】

  一、情境激趣:小熊来了

  过渡语:今天我们要和小熊一起来玩了。

  小熊音乐起,大家一起跳跳快乐小熊。

  二、表达表现:熊的一家

  1、小熊的家人

  ——完整倾听音乐。

  ——提问:谁知道小熊家里还有谁?你是怎么听出来的?

  2、熊爸爸

  ——倾听熊爸音乐

  ——提问:熊爸长得怎么样?他在家里会做什么事情?(个别幼儿说说做做)

  ——起学做熊爸爸

  3、熊妈妈

  ——倾听熊妈音乐

  ——提问:熊妈长得漂亮吗?你最喜欢妈妈做什么事?(个别幼儿说说做做)

  ——一起学做熊妈妈

  三、情感体验:快乐熊一家。

  三段音乐完整播放,一起做做熊的一家人。

  小班音乐教案 5

  活动目标:

  1. 初步感受音乐活泼、舒缓、诙谐的特点。

  2. 通过游戏的方式,表现和理解音乐的结构和情绪。

  3. 能愉快而主动地参与感受、体验活动。

  活动准备:

  1.老狼手偶一个

  2.音乐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倾听故事

  1.教师讲故事引出课题

  2.幼儿倾听,熟悉故事角色

  二、了解游戏规则,欣赏音乐小朋友,你们敢不敢跟着老狼到森林里走一走?

  1. 请配班老师先跟着老狼到黑森林里走一走。

  教师套上老狼手偶扮老狼,配班老师在老狼回头的`时候做捂嘴动作。

  2. 提问:x老师是如何走过黑森林的?

  教师强调老狼回头时,只要不动,不发出声音,就不会被老狼发现。

  3. 幼儿听音乐,跟着老师试一次。

  三、 幼儿随音乐游戏,熟悉音乐

  1.听音乐,幼儿跟随老狼穿过黑森林。老狼回头时,幼儿做捂嘴动作。

  2.再次听音乐,幼儿扮老虎吓老狼。老狼回头时,幼儿学老虎叫声。

  师:小朋友们都很害怕老狼,那你们知道老狼怕谁吗?

  四、听音乐玩《捉迷藏》游戏。

  师:和老狼一起来玩个捉迷藏游戏。

  听音乐,和老狼打招呼:“哈罗”

  今天玩得真开心,我们一起去游乐场玩吧。(离场)

  小班音乐教案 6

  设计思路:

  对于孩子来说,一个个泡泡又美丽又可爱.有大的,有小的,很能激发他们的想像力和表现美的愿望。特别是这个活动在材料的运用上有别于其他传统的美术课,它采用各种颜色、大小的瓶盖来印画泡泡,让幼儿毫无顾忌地在画画、玩玩,充分体验在美术活动的乐趣和成功感。

  活动目标:

  1、 尝试选用各种塑料瓶盖拓印圆圈。

  2、 激发幼儿对美工活动的兴趣。

  3、 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4、 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5、 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1、带有小金鱼的图画纸。

  2、各种大小的.瓶盖。

  3、已调好红、黄、蓝三种颜料。

  活动过程:

  一、玩吹泡泡的游戏

  1、引导幼儿观察泡泡的特征。

  师:“今天老师和你们玩吹泡泡的游戏好吗?”

  2、提问:“你看到的泡泡是什么样子的?大小颜色呢?”

  3、小结:“泡泡圆圆的,有的大有的小,五颜六色的真漂亮!”

  二、以谈话的形式引出主题,欣赏范例。

  我们班里养了小金鱼,它们最喜欢玩的是吹泡泡的游戏了,看看它们是怎么得怎么样?

  三、出示范例,引导幼儿观察并提出问题。

  1、小金鱼吹的泡泡的是什么形状的?(请你们学一学小金鱼吹泡泡)

  2、这些泡泡有什么不一样?(有大有小、颜色不同)

  3、小金鱼嘴边吐出的泡泡有什么不一样?(一个接一个、由小到达、由大到小)

  四、教师示范用瓶盖拓印圆形的方法。

  1、边示范边讲解——大瓶盖沾色后拓印出的是大圆,小瓶盖沾色拓印出的是小圆。

  2、注意事项:沾色时要轻轻沾,拓印时不要马上拿起来,要及时用纸和抹布擦手和滴掉的颜色。

  五、 幼儿作画,教师进行巡回指导。

  重点观察指导幼儿用瓶盖拓印圆形的方法。

  六、展示幼儿作品,分享成功地喜悦。

  七、教师和小朋友学小金鱼一起游进厕所洗手。

  活动反思:

  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积极引导孩子看看、画画、玩玩,让幼儿在自由自在的天地中充分感受美,表现美。

  本次活动,我们主要是通过游戏活动的形式,让在幼儿生动,活泼的情境中玩吹泡泡的游戏,发现了泡泡的形状、大小和颜色,积极尝试用不同大小颜色的瓶盖印画泡泡,孩子们参与活动的兴趣很浓,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 这样,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使整个活动过程充满轻松、愉悦的气氛。

  活动结束时,让幼儿相互展示、分享,充分体现以幼儿为活动的主体,发挥了幼儿的主动性,参与性。

  小班音乐教案 7

  活动由来

  班里一名幼儿从家带来栗子和大家一起分享,使孩子对栗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根据幼儿的已有经验和教学进度,“铜碰钟”是幼儿要学习和认识的乐器,因此预想把这二者结合起来。《细则》中提出:“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依据这一目标,我设计了“好听的叮叮”的音乐活动。

  活动目标

  1、听辨特定声音“叮叮”,感知曲式。

  2、认识铜碰钟。

  3、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

  4、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

  5、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认识栗子、三角铁和圆舞板。

  2、物质准备:音乐、小魔棒、魔袋;三角铁、圆舞板各一个;铜碰钟、托盘、栗子若干。

  活动重难点

  重点:通过乐器和道具感知“叮叮”和曲式。

  难点:引导幼儿探索铜碰钟的外形、音色和材质。

  活动过程

  1、准备活动:听音乐《慢慢走》,跟老师做动作。

  2、感知“叮叮”。

  (1)做游戏:出示魔棒,跟着魔棒一起说“叮叮”,指身体的各个部位。

  (2)听“叮叮”的音乐,在音乐“叮叮”的时候,引导幼儿拍身体的不同的地方。

  A段:“叮叮”——拍奏肢体。

  B段:扭动身体。

  3、认识乐器铜碰钟,并用乐器来感知曲式。

  (1)出示魔袋:里面放有三角铁、圆舞板、铜碰钟。

  (2)教师分别敲响这i种乐器,请幼儿闭上眼睛听,根据乐器的音色猜是哪种乐器发出的声音。

  (3)幼儿分别说出三角铁、圆舞板两种乐器的名称、材质、演奏方法。

  ①认识铜碰钟:介绍乐器的名称——铜碰钟。

  ②倾听和分辨三角铁和铜碰钟的音色——都发出“叮叮”的声音。

  ③探索铜碰钟的材质——木质和铜质。

  ④探索铜碰钟的演奏方法——可以变换各种造型。

  (4)用乐器来感知“叮叮”和曲式。

  活动反思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幼儿只有有了兴趣才能产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愿望。爱好音乐是人的天性,有趣的音乐活动能激起幼儿学习的欲望,使其产生愉快的情绪,充分发挥想象,表现出他们不同的感受和创造。

  小班音乐教案 8

  活动目标:

  1、学习倾听音乐前奏,用自然的声音有节奏的演唱歌曲。

  2、随着音乐学习漱口的方法,感受讲卫生的乐趣。

  3、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4、了解多刷牙对身体有好处。

  活动准备:

  准备一个小白兔的布偶玩具,一个干净的水杯;教育挂图《领域活动.艺术.漱口歌》

  活动过程:

  一、讲述《讲卫生的.小白兔》,引出主题。

  1、教师出示小白兔的布偶玩具讲述:这是一直讲卫生的小白兔,它的牙齿又白又整齐,可好看了。你们知道她没太能吃完点心后、饭后都做了什么吗?

  3、观察动作表演与教育挂图,理解、记忆歌词。

  4、教师按歌词的顺序表演漱口的动作,引导幼儿认真观察。

  5、逐一出示挂图,与幼儿共同理解各挂图的意义,教师用歌词进行讲解。出示及讲解挂图时应注意打乱顺序。

  6、教师边朗诵边表演,要求幼儿认真观察后将挂图按顺序排好。

  二、教师范唱,帮助幼儿感受歌曲,进一步记忆歌词。

  1、教师弹唱歌曲,幼儿边欣赏边学唱。

  2、教师弹唱歌曲,幼儿按音乐的内容有节奏的进行表演。一两遍后教师可视情况提示幼儿在念白处跟念。

  三、指导幼儿学唱歌曲。

  1、教师带领幼儿演唱。教师应提示幼儿认真倾听音乐,在前奏结束后开始演唱。同时,根据幼儿学习情况,有轻声带唱逐步过渡到幼儿独立演唱。

  2、教师伴奏,幼儿边唱边表演。

  活动延伸:

  生活活动:午餐后播放音乐,组织幼儿按音乐提示幼儿正确漱口。

  教学反思:

  养成饭后漱口的好习惯不能通过今天一个活动达成,而需要他们的老师,家长持之以恒地去引导与培养,作为保健老师,我也会经常性地关注幼儿的牙齿健康状况,通过检查等方式介入并指导。因此在后续活动中我还将进一步把生活课堂和家庭生活有效链接,形成了教育合力,逐渐把这种认识变成孩子自觉的行动。

  小班音乐教案 9

  说课:

  今天我要上的是小班本学期的第周的音乐活动《数鸭子》,这是一首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儿歌,这首歌曲节奏欢快,旋律优美,歌词有趣,小朋友很喜欢。虽然大家很熟悉,但是歌曲有两段,小班幼儿要在一节课里掌握还是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将分两课时来完成。现在要展示的是第一课时。在活动中,分三个环节进行,第一个环节幼儿通过扮演小鸭引导幼儿感受小鸭的动作及歌曲第一段里出现的部分内容。第二个环节通过欣赏歌曲,幼儿熟悉旋律,并可以简单的跟唱。第三个环节幼儿通过身体动作表演歌曲加深印象激发兴趣。延伸部分是为学习第二段做的一点铺垫。

  活动目标:

  1.欣赏歌曲《数鸭子》第一段,并能随音乐简单跟唱。

  2.幼儿通过参与活动感受歌曲带来的快乐情绪。

  活动准备:

  《数鸭子》音乐,小鸭图片,桥,老爷爷。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教师扮演鸭妈妈,幼儿扮演小鸭。"小鸭子,妈妈带你们去玩好吗?你们喜欢到什么地方去玩呢?"幼儿:"河里"。

  2.随音乐伴奏,师幼学小鸭走进活动室。

  3.师:提问"小鸭子是怎么叫的呢"嘎嘎嘎,用手来表现小鸭子的叫声。师:"咦,前面是什么呀?哦是一座桥,那我们从桥底下游过去好吗?"鸭宝宝游过桥。呀鸭宝宝真棒游过了小桥,今天妈妈带了这么多鸭宝宝到底有多少呢?我来数一数,二四六七八,呀太多了太多了数不清呀,到底有多少小鸭子啊,你们也来数一数吧二四六七八。到底有多少只呢,数不清,数不清。

  二、基本部分

  4.鸭宝宝刚才玩的高兴吗,累不累?来我们坐下休息一下吧。今天鸭宝宝真的很棒鸭妈妈要唱一首歌曲给你们,请小鸭子仔细听。教师清唱歌曲幼儿欣赏,这首歌是唱谁的?对是唱我们小鸭子的,那我们再来听一遍好吗?播放《数鸭子》歌曲幼儿再次听,第二遍可以跟唱。

  5.我们听见这首歌心里怎么样?高兴,对妈妈也很高兴,那我们来用你们自己喜欢的动作表演好吗?幼儿自己表演,老师小结;鸭宝宝表演的'真好,我们把大家表演的动作放在一起会更棒呢,来试一试吧。播放音乐师幼一起完整表演舞蹈《数鸭子》集体表演,个别表现。

  三、结束部分小鸭子今天玩的开心吗?恩我看出来鸭宝宝们都很棒,咦快看谁来了呀?哦是老爷爷,爷爷要叫我们回家了,来小鸭子们跟爷爷回家吧.播放第二段音乐,跟爷爷回家学学爷爷走路的样子出活动室。

  活动反思:

  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我要求自己既是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又是活动的参与者,同时也是听众和观众,如:当孩子们想到了一些东西,但不知道自己该这么表达的时候,我要和孩子们一起想办法,该怎么样把它加到适当的地方去;当孩子们唱歌、跳舞时,我要细心观察他们的表情、感觉等,进而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幼儿在和谐的气氛中发展。该活动培养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激发了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提高了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力。但是,通过这次活动的开展,我发现孩子们的语言词汇积累不多,语言表达力不是很好,在一会的活动中有待加强培养。

  小班音乐教案 10

  活动目标:

  1.在图片的帮助下熟悉歌曲内容,学习用自然、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

  2.能结合已有经验改编歌词并演唱。

  3.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4.喜欢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对春天已有初步的认识、春天的幻灯一套、歌曲图片一套、歌曲伴奏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找春天

  ——带幼儿走进活动室,播放春天的图片,幼儿欣赏。

  ——说说我看到的春天

  2.欣赏歌曲,结合图片理解歌词。

  ——完整欣赏歌曲

  ——结合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片,帮助幼儿理解歌词。

  3.学唱歌曲。

  ——随着伴奏轻声跟唱。

  ——引导时老师要关注幼儿演唱时的声音,要自然,愉悦,整齐,表情要微笑自然。

  ——逐步去除图谱演唱。

  4.创编部分歌词。

  ——引导幼儿创编并演唱。

  活动反思:

  在歌唱活动《春天来》中,幼儿学唱积极,兴趣浓厚。整个活动的目标明确,层次清楚。

  第一个环节的春景欣赏是基于幼儿对春天的了解还不多的基础上加入的,让幼儿在看看、说说中发现春天的美丽,同时也为接下来的歌唱活动做了有效的.铺垫。

  第二个环节是欣赏歌曲,理解歌词。在这个环节中,图谱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一句一幅的形象的图片,帮助幼儿理解、记忆了歌词。同时教师还利用图谱,有效激发了幼儿倾听歌曲的兴趣。

  第三个环节是学唱歌曲,教师在幼儿学唱过程中,层层递进,能逐步提高演唱的要求,从轻轻跟唱到引导幼儿听伴奏,唱清楚歌词再到引导幼儿有表情地演唱最后到逐步去除图谱演唱,使整个学唱的过程富有挑战和乐趣。幼儿在学唱过程中,也是积极投入,兴趣浓厚。

  第四个环节是创编演唱,幼儿能结合生活经验,想出一些其他颜色的花,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再次有效利用了图谱,让幼儿借助图谱来尝试演唱创编的歌曲,让幼儿体验到了自主创编演唱的快乐。

  当然,在活动中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希望姐妹们多多指教啊!

  小班音乐教案 11

  【教材分析】

  歌曲《春天》短小精练,歌曲通过对天气、花儿、杨柳、蝴蝶、蜜蜂、小白兔变化的描写,巧妙概述了春天的特征。结合小班年龄特点乐于模仿自然界和生活环境中的声音,模仿有趣的动作、表情和声调,活动中幼儿通过观察图片、学唱歌曲、动作表演等方式,理解歌词、熟悉旋律,进一步加深对春天的熟悉和喜爱。

  【活动目标】

  1.熟悉歌曲优美的旋律,学习按歌词分角色自然地接唱。

  2.能根据歌词创编动作进行表演唱。

  3.感受春天的'美丽,体验与同伴合作演唱的快乐。

  4.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5.听音乐,尝试分辨乐曲的快慢和轻重,能跟着节奏律动。

  【活动准备】

  1.音乐《春天》、图谱课件、太阳、小花、柳树、小白兔等贴绒图片。

  2.家长或者教师提前带领幼儿观察春天的景象。

  【活动建议】

  一、创设情境,引导幼儿用“呼”音和歌曲旋律,做发声练习

  二、出示课件图片,引导幼儿结合图片理解歌词内容

  1.谈话,鼓励幼儿说出春天的特征。

  提问:你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你发现春天有什么变化?

  2.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总结出歌词,并有节奏地边念歌词边根据

  歌词有序的出示贴绒图片。

  三、用多种形式,引导幼儿学唱歌曲1.教师随伴奏完整地演唱一遍歌曲。

  要点:用轻柔、甜美、连贯的声音演唱,唱出第(7)小节和第(15) 小节的休止符号。

  2.教师带领幼儿随伴奏演唱,提示幼儿运用甜美连贯的声音演唱。

  3.以各种形式引导幼儿熟悉、演唱歌曲,学习按歌词分角色自然的接唱。

  4.可采用教师唱,幼儿小声跟唱或幼儿和老师填空式延长等方法熟悉歌曲。重点引导幼儿按歌词分角色接唱。

  四、分组演唱展示,引导幼儿用动作、声音演唱歌曲

  鼓励幼儿为歌曲加上适当的动作,能边演唱歌曲边做动作。

  教学反思: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结合音乐本身的要素,让幼儿感受到不同的音乐形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儿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成功的音乐活动,会提升孩子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较为弱的孩子对音乐活动的自信心。

  小班音乐教案 12

  活动目标:

  1、初步体验父母与宝宝之间爱的情感。

  2、通过动作的表现,感受歌曲的韵律。

  3、熟悉、感受歌曲旋律和内容,学唱歌曲。

  4、熟悉歌曲旋律,为歌曲创编动作。

  活动准备:

  录音带,照片,地垫每人一个,娃娃家。

  活动过程:

  一、活动开始

  1、入场:小朋友们,娃娃家里用漂亮的小垫子铺成了小路,我们爬上去吧。

  2、热身活动:脚尖碰一碰,碰一碰!小手绕一绕,啪啪啪!头儿摇一摇,摇一摇!

  3、让我们象小钟表一样,摆一摆我们的身体。

  二、基本过程

  1、放录音:听一听这是什么歌曲?歌曲里唱了什么啊?

  2、看看妈妈的照片,激发孩子对妈妈的感情。

  师:小朋友,平时妈妈亲你是什么感觉啊?你们喜欢不喜欢妈妈亲你呀?

  3、那么今天我们在娃娃家里,很开心的.,我们一起和妈妈亲亲好不好呀?

  4、教师演示教具唱歌曲,唱第一句可用手指指在小脸上,唱第二句摇摇头,唱第三句双手怀抱,念第四句,摇摇身体。(幼儿可自由跟唱)5、老师放一段好听的音乐,我们伴着音乐来做动作.

  三、教师带领小儿唱歌曲

  四、结束活动

  教师:“你们唱得真好听,我们今天回家就唱给妈妈听好不好呀?”

  小班音乐教案 13

  活动目标:

  1、认识碰铃,掌握碰铃的使用方法。

  2、用动作和语言表达对两种不同雨声的感受。

  3、初步学习看老师手势指挥演奏。

  4、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5、喜欢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铃鼓、碰铃若干

  活动过程:

  一、律动、练声

  1、《这是小兵》

  2、《我们大家做得好》

  3、《我爱我的小动物》

  4、《扮家家》

  二、复习歌曲

  1、教师弹奏乐曲旋律,引导幼儿回忆歌曲名称:刚才老师谈的歌

  曲叫什么名字?

  2、大雨的声音是什么样的?请小朋友唱着歌回答老师。

  3、小雨的.声音是什么样的?

  4、教师和幼儿一同演唱歌曲。

  5、大雨和小雨谁的声音更大一些,我们要怎么样唱大雨和小雨的声音?(引导幼儿分别用大声和小声演唱大雨和小雨)

  三、表演歌曲

  1、如果请你来表演下雨,你会怎么表演?(幼儿自由表演后教师引导幼儿集中学习一、两种比较好的动作)

  2、下雨可以这样表演,下大雨可以怎么表演,下小雨又可以怎么表演呢?

  3、教师带领幼儿完整表演歌曲。

  四、演奏歌曲

  1、刚才我们用声音和动作表演了大雨和小雨,老师还为小朋友带来了一些乐器,用他们来表演歌曲也非常好听。

  2、教师出示铃鼓和碰铃,引导幼儿认识乐器,学习这两种乐器的演奏方法。

  3、教师分别演奏两种乐器,引导幼儿倾听哪种乐器演奏大雨,哪种乐器演奏小雨。(哗啦啦处连续摇铃鼓,滴滴滴滴嗒处用碰铃,一字一次。)

  4、将乐曲分配给孩子们,教师组织幼儿演奏歌曲。(引导幼儿看手势指挥演奏,明确自己的演奏任务。没有乐器的小朋友拍手唱歌)

  5、请另外一些孩子用乐曲演奏歌曲。

  小班音乐教案 14

  教材分析:

  下雨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而孩子们特别喜欢雨天,他们喜欢听雨的声音还经常跑到雨中手舞足蹈,用小手接接雨滴、用小脚踩着水坑等等。针对孩子们对雨的这一兴趣爱好,我开展了本次的打击乐活动《大雨小雨》。

  《大雨小雨》是一首富有童趣的歌曲。歌词模仿了大雨哗啦啦和小雨滴滴答答的声音。歌曲旋律流畅、节奏简单,音乐形象鲜明,富有童趣。本次活动我从幼儿的生活和兴趣入手,引导幼儿学习用肢体动作、打击乐器的不同力度表现大雨小雨音乐的强弱,从中激发幼儿参与打击乐活动的兴趣。

  活动目标:

  1、学习用肢体动作和打击乐器的不同力度表现大雨小雨。

  2、喜欢参与游戏,体验打击乐带来的乐趣。

  重点:

  学习用肢体动作和打击乐器的不同力度表现大雨小雨。

  难点:

  拍准节奏型,表现出节奏的强弱。

  教学准备:

  《大雨和小雨》演奏图谱一份、铃鼓9个 碰铃9对、教棒1根、磁带及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倾听《大雨小雨》的音乐,感受雨声的强弱。

  师:今天,老师带来一首好听的歌曲,请你们来仔细的听一听,你在歌曲里听到了什么?

  1、播放音乐一遍,引导幼儿仔细倾听。

  教:好听的歌曲唱完了,谁能告诉卢老师

  2、提问:

  (1)你在歌曲里听到了什么?(幼:大雨小雨)

  (2)大雨的声音是怎么样的?(哗――啦;哗――啦)

  (3)小雨的声音又是怎么样的?(滴滴答答)

  (4)小雨和大雨的声音一样吗?不一样在哪里?

  教师小结:大雨的声音“哗啦、哗啦”,听上去很大声,很响亮;小雨的声音“滴滴、答答”听上去轻轻的、小小的。

  (二)、教师引出基础游戏,示范玩法,并请幼儿游戏。

  1、出示图谱,引导幼儿看图谱。

  师:今天大雨点和小雨点来到了我们班上,他们想要请小朋友一起玩一个节奏游戏。

  教:这是大雨点和小雨点在唱歌呢,你能用拍小手的方法来表现吗?(请个别幼儿说说并学学)

  2、分句哼唱,练习大雨点和小雨点的'节奏。

  3、播放音乐,完整练习。

  4、尝试用身体的不同部位拍节奏。

  播放音乐,拍肩练习打节奏

  (三)、运用乐器,练习拍节奏。

  1、出示铃鼓和碰铃,学习用乐器打节奏。

  2、出示铃鼓和碰铃,教师分别敲打铃鼓和碰铃,并提问:

  谁能告诉老师哪种乐器发出的声音像大雨?哪种乐器发出的声音像小雨?(大雨――铃鼓;小雨――碰铃)

  3、教师小结。

  教:小朋友都发现了铃鼓的声音比较响亮,就像大雨的声音,一对小铃碰在一起发出“叮叮”的响声就像小雨的声音。(教师边小结边出示铃鼓和碰铃的图谱)

  4、引导幼儿看乐器图谱。

  5、用乐器完整练习拍节奏一遍(教师清唱歌曲,幼儿拍打乐器)

  6、交换乐器,再一次听音乐演奏

  师:小朋友能听着音乐将图谱的节奏拍正确,表演的真棒!请你们相互交换乐器再来合奏一遍这首好听的歌曲吧!

  教:小朋友和大雨点、小雨点玩节奏游戏真开心,那你们想不想挑战一下自己。(想)好,现在老师把图谱拿掉,看看你能不能听着音乐拍对节奏,小朋友准备好,看老师的指挥,听好前奏。

  (四)、活动结束

  1、教师小结

  教:小朋友这么快学会了拍节奏的游戏,但幼儿园的很多小朋友还不会,我们去找他们一起来玩这个游戏吧!

  2、播放《大雨小雨》音乐,全体师生在音乐声中离开活动室。

  小班音乐教案 15

  活动目标

  1、表现出一家人互相热爱的情感,喜欢自己幸福的家。

  2、初步体验一字多音歌曲的优美。

  3、学习浮点音符的唱法。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活动准备

  1、教师熟悉歌曲,准备音乐CD或磁带。

  2、小朋友说一说自己的家。

  活动过程

  1、教师弹奏《我有一个幸福的家》的音乐,小朋友拍手入室。坐半圆形。

  2、小朋友集体表演律动:

  (1)《嘴巴》;

  (2)《我爱我的小动物》。

  3、小朋友练声《小鸡叫,小鸭叫、小猫叫》。

  4、小朋友欣赏新歌,并理解歌词内容。教师提问:

  (1)歌曲里唱了一些什么?

  (2)你的家是什么样子的啊?

  5、教师带下朋友学习新歌。

  (1)教师先范唱歌曲一次。

  (2)小朋友和老师一起练习歌曲数次。

  (3)两位老师分别扮演成爸爸、妈妈,带小朋友在情景中联唱歌曲。

  6、教师小结本活动情况。

  活动反思

  “幼儿艺术领域学习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在有限的`时间里,如何让一个活动创造出更多的价值,而不仅仅局限于会唱一首歌,会做一个动作,是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思考斟酌的。

  小班音乐教案 16

  一、活动目标:

  1、欣赏歌曲《小海军》,感受歌曲雄壮、有力的特点。

  2、能用肢体动作表现小海军的英姿,体验学做小海军的快乐。

  3、体验自主替换歌词的愉悦情绪。

  4、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学唱歌曲。

  二、活动准备:

  观看海军录像、PPT、音乐、歌曲伴奏、海军帽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师:让我们听着音乐,像解放军叔叔一样,踏步走。

  (二)感受、理解歌曲

  1、第一遍欣赏--感受歌曲旋律提问:看,谁来了?(播放图片)师:今天我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小海军》,我们来欣赏一下,一会儿告诉大家这首歌曲给你什么感觉?

  小结:这首歌曲的旋律很有力、很雄壮。

  2、第二遍欣赏--了解歌词师:我还带了些图片,让我们边看图片边欣赏。

  提问:这遍你听到歌曲里唱了什么?

  小结:教师将幼儿说的唱出来。(我们听到歌曲里唱了"我是小海军,开着小炮艇"、"不怕风、不怕浪,勇敢向前进"、……还听到了"打的他呀海底沉"。

  师:听着这首歌曲,让我们觉得小海军是很勇敢坚强的。

  (三)表现海军的动作

  1、第三遍欣赏--肢体动作(图片)

  (1)听歌曲,观看图片提问:你看到小海军做了哪些勇敢坚强的动作?

  (2)教师舞蹈师:我把你们好看的动作编成了舞蹈。

  2、个别幼儿表现提问:你还看到哪些动作让你觉得小海军很神气、很有力的?

  师:原来小海军握着枪踏步让你感觉很神气;小海军开枪的动作让你觉得很勇敢;开炮的动作让你觉得小海军在打败敌人;小海军踏步的时候很精神、很有力的。

  3、集体幼儿表现师:刚才有的`小朋友已经做了小海军神气、威武的动作,我这里还有我们小朋友自己动手做的海军帽,让我们带着帽子来学做小海军吧。

  (四)结束

  师:让我们把小海军坚强有力的动作带回教室让其他小朋友也来学一学小海军。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师能够抓住幼儿喜欢海军这一特点,激发幼儿情感,通过学歌曲将海军的形象植入了幼儿的心中。幼儿能够较主动的说出唱出自己喜欢的一句歌词,尤其是三个“轰”字把歌曲的情趣表现的淋漓尽致,如果教师能够抓住幼儿的兴趣点给幼儿多一些表现的空间,让幼儿自由创编动作,教师做好引导,让幼儿在尽情表演中感受歌曲的优美。

  小班音乐教案 17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了解歌词熟悉旋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唱歌曲。

  2、体验与同伴共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每人一个小围裙

  2、每人一把小铲子

  3、炒豆豆的录象。

  活动过程:

  1、观看录象,引入课题

  T:“美丽的秋天来了,许多庄稼都丰收了!黄豆也成熟了,我们来看看老爷爷、老奶奶在干什么呢?”(教师播放录象)

  T:“他们在干什么呢?”(幼儿看,教师介绍打豆豆、炒豆豆的内容)

  T:“有什么颜色的豆豆啊?豆豆在锅里还干什么了?”(认识黄豆和青豆,知道豆豆还在翻跟头呢!)

  观看完,教师T:“他们刚才在干什么啊?”(幼儿说说,助幼儿回忆)

  2、熟悉歌词

  T:“刚才他们在炒豆豆!”(教师有节奏的'说歌词)

  T:“你会象我一样来炒豆豆吗?”(教师带领幼儿有节奏的念歌词)

  3、学唱歌曲

  T:“今天我来做妈妈,给你们炒豆豆吃!”(教师系上围裙)

  T:“我这还有一首关于炒豆豆的歌曲呢!想听吗?听仔细了!”(教师清唱)

  T:“还想再听一遍吗?”(再次倾听,加上钢琴伴奏)

  T:“今天我用我的小手当铲子也来炒炒豆豆!我们一边炒一边唱!”(教师带领幼儿边动作边唱)

  T:“我请来了小铲子,我们一起用小铲子边炒边唱!”(教师带领幼儿边做边唱)

  4、活动延伸

  T:“豆豆炒好了,好香啊!”(教师做闻豆豆的动作)

  T:“你闻闻香不香?你来尝一尝!给旁边的小朋友吃一吃!”(幼儿做动作)

  教师唱第二段歌词,引导幼儿送给别人吃

  T:“门口的娃娃也饿了,我们去喂给他吃吧!“(教师边唱边带幼儿喂娃娃。结束活动)

【小班音乐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音乐教案06-24

小班音乐教案04-25

音乐小班教案12-19

小班音乐教案11-07

小班音乐的教案03-03

小班优质音乐教案02-11

小班音乐教案及反思02-16

小班音乐洗澡教案02-16

小班优秀音乐教案03-26

小班奥尔夫音乐教案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