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托班语言教案

托班语言教案

时间:2023-05-10 12:31:16 教案 我要投稿

关于托班语言教案集合8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托班语言教案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托班语言教案集合8篇

托班语言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愿意跟着老师一起念儿歌,能边念儿歌边做动作。

  2、初步感受秋天的特征:树叶黄了飘落下来活动准备:

  1、秋天挂图一张

  2、卡纸做成的小树叶每人两片(树叶背后用纸条巾上能将手指伸入的.圆环)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教师讲述图片内容

  师:小朋友你们看,秋天到了,小树叶慢慢长大慢慢变黄了,一阵风吹过来,小树叶摇摇摆摆地落下来离开了树妈妈,随着风飞呀飞呀,飞到了自己想去的地方。那你们想不想知道小树叶都飞到了哪里去了?

  二、教师边朗诵儿歌边表演

  1、教师双手套上“树叶”边示范儿歌边做相应的动作——刚才小树叶都飞到了哪些地方,它是怎么飞的?

  2、第二次朗诵表演三、让孩子将“树叶”套到手指上玩,带领孩子一起边念儿歌边做动作。

  师:小朋友,你们想不想当小树叶?那就请你们将中树叶套在手指上和老师一起念儿歌。

  活动结束教师总结本次活动中幼儿的具体表现,表扬和鼓励那些表现积极的幼儿,使幼儿在获得发展的同时并获得快乐。同时,教师要照顾到那些在活动中比较安静的幼儿,使他们也能在活动结束的时候获得快乐。

  附儿歌:小树叶飞呀飞小树叶,飞呀飞,飞到我的头顶上。

  小树叶,飞呀飞,飞到我的肩膀上。

  小树叶,飞呀飞,飞到我的膝盖上。

托班语言教案 篇2

  教学反思

  刚开始的实物引题,孩子都听得认真。活动进行到一半时,幼儿的注意力就分散开来。我感觉,是故事中的角色比较多,而且故事稍显长些,只用单一的分段讲述,也不能让幼儿很好的记住小动物的名称,他们听得云里雾里的。而且问题过多,会让幼儿产生烦躁的情绪,脑子转不过来,问题要适当缩减至一半,提些重要的即可。后来的生活经验迁移,他们也都似懂非懂的。经过反思,我觉得可以先让小朋友认识一下故事里的小动物(跟动物打招呼),或是进行角色扮演,增加互动环节。小班幼儿是不太会记住整个故事的,可以引导他们记住故事中的重要词语。

  领 域

  语言

  活动类型

  故事

  活动内容

  白色绒毛狗

  活动来源

  实施时间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主人公与玩具之间的亲密之情。

  2、懂得要爱护玩具,不能乱丢玩具。

  活动重点

  理解故事内容,懂得要爱护玩具,不乱丢玩具。

  活动难点

  感受主人公与玩具之间的亲密之情。

  活动准备

  1、 挂图7号;《小朋友的书—数学》;磁带及录音机

  2、 一只白色绒毛狗。

  活动过程

  活动环节

  预设时间

  一、 玩具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看,谁来啦?(出示白色绒毛狗)

  2、它长的怎么样啊?这么可爱的绒毛狗师会是谁的`呢?

  二、理解故事内容

  (一)教师讲述故事第一段,提问:

  1、这个绒毛狗是谁的?绒毛狗每天陪辉辉干什么啊?

  2、辉辉回家的时候,发现绒毛狗怎么了?绒毛狗会到哪里去呢?

  (二)出示图一,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了节故事内容,提问:

  1、辉辉把绒毛狗丢在了哪里?

  2、有谁看到了绒毛狗?它们在说些什么?

  (三)教师讲述故事从“月亮出来了”至“大伙你一句我一句地说”。提问:

  1、青蛙看到了绒毛狗,它说了什么?

  2、青蛙请来了谁,绒毛狗是它们地宝宝吗?它们怎么说?

  3、大花狗出了什么主意,它们找到了绒毛狗的主人了吗?

  4、找不到毛绒构的主人,它们心里很着急。它们是怎么说的呢?

  (四)出示图片二,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了解故事内容。提问:

  1、谁来找绒毛狗了?

  2、辉辉看到绒毛狗是怎么样的?

  (五)教师讲述故事从“一道手电光”至结束。提问:

  辉辉为什么这么晚还要来绒毛狗?

  三、教师完整讲述故事。

  四、生活经验迁移。

  1、你丢过玩具吗?

  2、后来有没有去找,谁和你一起找的,找到了吗?(联系幼儿自己保管玩具的经验,让有人回忆自己玩过的玩具,回忆这些玩具给自己带来的快乐感受,激发幼儿关注自己的玩具,找一找被自己遗忘或丢失的玩具,从而引导幼儿爱护自己的玩具,不乱丢玩具。)

  五、请幼儿边听故事录音边阅读《小朋友的书—一起玩玩具》“白色的绒毛狗”。

  1分钟

  2分钟

  2分钟

  3分钟

  2分钟

  1分钟

  2分钟

  2分钟

  2分钟

托班语言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当孩子们在阳光下吹出一串串五彩的泡泡时,开心的欢呼声让我们又回到了童年,他们会神气地说:我会吹泡泡了!泡泡多漂亮呀!于是,结合幼儿兴趣,设计了本次语言活动,借助动感的画面让幼儿尽情地想象、理解诗歌内容,在表达想象的过程中,达到交流创编、丰富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

  活动目标:

  1. 通过儿歌让幼儿体验一起游戏的快乐。

  2. 通过游戏,提高幼儿表现能力。

  3. 在游戏中巩固圆形,椭圆形。并以泡泡会飞,来讲述泡泡在阳光下是五颜六色的。

  4. 能够跳起来抓泡泡,发展幼儿手腿协调能力。

  重难点:

  重点:幼儿能够对儿歌表演产生兴趣。

  难点:完成蹲跳动作捉泡泡。

  活动准备:

  1. 吹泡泡工具一个。

  2. 安全宽阔的场地。

  3. 多媒体课件(音乐、PPT)。

  活动过程:

  一. 导入

  音乐导入

  小朋友们,我们来听首歌吧,听一听,歌里的小朋友们在干什么呢?(吹泡泡)

  你们想不想吹泡泡啊?你们知道吗?泡泡会飞,它们喜欢在天空中飞翔,请小朋友们看看,这里有好多漂亮的泡泡(PPT)

  二.展开

  1. 我们一起来和泡泡做游戏吧,老师现在来吹泡泡,小朋友们一会在玩的过程中观察一下,幼儿观察泡泡的`形状,颜色,状态。

  2. 教师带着幼儿一起玩捉泡泡的游戏。(要求:幼儿不推不挤,跳起来抓泡泡)

  3. 渗透儿歌

  ① 这个游戏好玩吗?泡泡是什么形状的?什么颜色的?

  ② 泡泡好抓吗?抓到泡泡高兴吗?(泡泡一会高,一会低,跳起来试试)

  4. 教师复习幼儿儿歌:(边朗诵儿歌边表演)

  会飞的泡泡

  泡泡泡泡真淘气,

  一会高来一会低。

  我们一起抓泡泡,

  抓到泡泡笑嘻嘻。

  5. 引导幼儿完成跳起来,蹲着捉泡泡的动作。

  6. 教师边朗诵儿歌边让幼儿“垫着脚尖或者跳起来或者下蹲”抓泡泡。并再次巩固提问:“泡泡的形状是什么样的?泡泡是什么颜色的?泡泡飞着的时候是怎样的?”

  表扬(放鞭炮)

  7. 教师引导幼儿一边朗诵儿歌(会飞的泡泡)一边做动作。

  8. 儿歌音乐: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再来抓泡泡吧!(老师吹泡泡,速度不要过快,变化动作也不要太快,让幼儿充分活动)

  三.结束

  淘气的泡泡都回家了,宝贝儿们也都渴了,我们开着小火车,去喝水吧!

  活动反思

  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够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在整个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背景音乐一直贯穿其中,给孩子们营造了一个非常优美的环境,更好地提高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不足:

  活动中,对于幼儿的鼓励表扬语言太少,降低了活动的激情,使课堂显得很平淡。当幼儿回答问题后,转述幼儿的答案现象较多,导致整个活动中自己的语言不够精练,显得罗嗦。

  站温馨提示: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连续性的过程,需要教师把幼儿语言的发展渗透到各个领域的教育中去,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扩展幼儿的经验,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希望以上内容能给您带来帮助,转载需注明摘自

托班语言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理解儿歌内容。

  感受造桥工人的辛苦与伟大,激发对造桥工人的热爱和崇敬之情。

  活动准备

  1、有关现在桥的图片或照片。

  2、有关工人造桥的场景的录像或图片。

  3、统计单、笔、空白小图书、照相机等。

  活动过程

  一、看图引题

  出示有关现代的桥的图片,引导幼儿欣赏大桥,感受大桥的雄伟、壮观。

  二、启发讨论

  引导幼儿说一说、议一议:这么美的桥是谁造出来的?是怎么造的?

  三、观看工人造桥的'图片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工人叔叔造桥的情景,感受工人叔叔造桥的辛苦。

  四、欣赏儿歌《工人叔叔本领高》

  1、教师结合图片,朗诵儿歌,幼儿欣赏。

  2、一说:工人叔叔是怎样建造大桥?听完这首儿歌有什么感受?

  进一步引导幼儿理解造桥工人的辛苦和伟大,激发对造桥工人热爱与崇敬的情感。

托班语言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故事《魔术车》讲述的是小兔波比有一辆魔术车,它总是在人们最需要的时候变成各种车辆来帮忙。如着火了变成消防车、有病人时变成救护车、抓坏人时变成警车。这节课的目标就是在幼儿愉快的.倾听故事的同时初步了解各种车辆的用途和显著特征。重点是引导幼儿了解各种车辆的用途。难点是如何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述这些车辆的显著特征。

  组织者:闫文卿

  教育活动名称:认知

  教育活动内容:《魔术车》

  教育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认识警车、消防车、救护车。

  2、引导幼儿初步了解各种车辆的用途和显著特征。

  3、激发起幼儿探索的兴趣。

  教育活动准备:课件、毛绒玩具

  教育活动过程:

  一、出示玩具小兔,引起幼儿兴趣

  “小朋友,你们看谁来我们小小班了?它的名字叫波比。”

  引导幼儿与波比打招呼”

  二、师幼共同活动

  1、出示小汽车,介绍活动内容

  “波比有一辆很棒的魔术车,你们看它是什么颜色的?魔术车有个很大的本领,它会变变变,想变什么车就变什么车。”

  2、教师操作课件,引导幼儿认识各种车辆

  (1) 救护车

  “小熊生病了,波比要去帮忙,怎么帮呢?生病的时候怎么办?用什么车送小熊上医院呢?

  A、引导幼儿一起说“变变变”“变出什么车?”“什么颜色?”“上面有个红色的什么?”“救护车把小熊送到哪里去?”

  B、 引导幼儿一起模仿开救护车

  (2) 运用相同的方法引导幼儿认识警车和消防车

  3、鼓励幼儿讨论:你还想变出什么车?

  三、讲评:以小动物的口吻表扬回答问题积极的幼儿。

托班语言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乐意参加阅读活动,体验阅读的快乐。

  了解故事内容,愿意大胆地表达和表现故事。

  活动准备

  大型图书1本

  活动过程

  1、引起兴趣

  (1)小朋友今天我们又要一起读书了,看看今天要读的这本书和我们以前看的书有什么不一样?(这本书好大)对了,今天我们就要来读一读这本好大的书。

  (2)这本书讲的是谁的故事,你们看出来了吗?哦,从这本书的封面上我们就知道讲的是小青蛙、小乌龟、小宝宝和西瓜虫的故事。那讲得是他们怎样的故事呢,我们赶紧打开书看一看。

  2、逐页阅读

  (1)这是谁?小青蛙在干什么?(引导幼儿观察画面)“我要翻跟斗咯!”小青蛙怎么说啊?(幼儿学一学)

  小青蛙想把它翻跟斗的事告诉大家,声音轻了大家会听得见吗?那我们学着小青蛙大声地喊一喊“我要翻跟斗咯”好吗?(幼儿跟着老师一起大声喊“我要翻跟斗咯”。

  (2)小青蛙准备翻跟头了,我们一起用力帮它喊一喊“一二三”。(集体喊“一、二、三”)

  扑通,哎呀呀,翻歪了,小青蛙翻到了哪里?你们看小青蛙翻到河里,河水怎么样?(引导观察画面)河水溅得高不高?那小青蛙掉到河里的声音应该怎么样?我们再一起学一学青蛙翻到河里的声音:小青蛙掉下去啦!“扑通”(集体做一做动作,说一说)

  (3)故事中的.小青蛙在翻跟头,那小乌龟在做什么呢,你们想不想知道?我们赶紧往下看。

  (看乌龟的图片)小乌龟在干什么?(翻跟头)它会怎么说?我们学着乌龟大声一点告诉大家。(我要翻跟头咯!)小乌龟要翻跟头了,我们一起为它加油喊一喊“一二三”。

  (4)看,“砰”的一声,小乌龟它翻成什么样了,谁来学一学?(请一幼儿做一做乌龟的动作)

  小乌龟四脚朝天躺在地上,头好晕啊,爬不起来了!小乌龟在地上摇来摇去发出“咔嗒、咔嗒”的声音。你们想不想也来试试?(幼儿集体一起做乌龟的动作:幼儿一起边摇边发出“咔嗒”的声音。)

  (5)又有小动物要翻跟头了,我们快起来看看。

  谁也来翻跟头了?有几条西瓜虫,我们一起数一数,“一、二”,有几条?这条西瓜虫会怎么喊?(请个别幼儿说一说)这条西瓜虫会怎么喊?(集体喊一喊)这条西瓜虫往这边翻,那条西瓜虫往这边翻,它们一起翻跟头会发生什么事?(猜)我们也帮他们喊一喊吧!(教师边做动作边说)“一、二、三”“啪”两条西瓜虫怎么啦?(幼儿个别回答)啊,不小心撞到一起了。那你们听见他们撞在一起发出了什么声音吗?我们也来做一做。(幼儿学一学,说一说)

  (6)听!“我也来翻跟斗咯!”谁在喊呀?(猜)看,是谁在喊啊?(小宝宝)小宝宝要翻跟头了,我们帮他鼓鼓劲,一起喊一喊。(一起喊“一二三”)嘘,听听小宝宝翻跟头会发出什么声音。(教师做听的动作)你们听见了吗?怎么会没有声音的呢?

  (7)(出示爸爸接宝宝的图片)原来是怎么回事啊?(被爸爸接住了)哈哈,正好被爸爸接住了宝宝,宝宝心里怎么样?他脸上的表情怎么样?我们也来做一做!

  (8)刚才我们读的这本书的名字叫翻跟头。大家一起读一读。(一起看封面上读一读)

  3、完整阅读

  你们想不想再读一读这本书上好听的故事?(教师读故事,幼儿可以和教师一起读)

  4、结束

  小朋友你们想不想翻跟头啊?你们会象故事里的小青蛙一样翻歪了呢?还是象小乌龟一样翻得“咔哒咔哒”响呢?我们快去到外面翻一翻。(幼儿在空地上翻跟头)

托班语言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学习按顺序观察每幅画面,重点观察图中各种动物的动作和表情。

  理解故事内容,学习文中动物依次出现时说话语气的不同。

  知道有好的东西要和大家一起分享。

  环境与准备

  PPT、大头饰(小田鼠、野兔、小猪、狮子、河马、长颈鹿)。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新朋友,它是谁呢?(播放第一张图片)看看,是小田鼠。小朋友有没有发现小田鼠好像很开心的样子,到底什么事让小田鼠这么开心呢?(让幼儿自由想象)

  小田鼠很开心,因为小田鼠的妈妈送给小田鼠一件礼物,就是它身上穿着的这条背带裤,你们觉得小田鼠穿这条背带裤漂亮吗?(漂亮)

  背带裤本来穿在小田鼠身上大小刚刚好,挺合适的,可是后来背带裤很神奇,会越变越大,你们想知道背带裤为什么会这么神奇吗?那现在黄老师就给你们讲《小田鼠的背带裤》的故事。

  2.看图听故事

  (1)仔细观察每幅图,观察图中各种动物的'动作和表情。

  (2)学习各种动物的动作和话语。

  (3)提问:小田鼠的背带裤好看吗?

  看一看,野兔想干什么?小田鼠答应了吗?野兔穿上小田鼠的背带裤,大小合适吗?

  有哪些动物穿上了小田鼠的背带裤?

  教师归纳,有一只野兔、一只小猪、一头狮子、一只河马、一头长颈鹿。边说边将动物头饰按顺序贴到黑板上。

  这些动物的体型特征有什么不同?(引导幼儿观察,得出这些动物是一个比一个大的结论。)

  背带裤有什么变化?最后变得像什么?如果是你,你会生气吗?你会怎么做呢?

  小田鼠来了,它的表情是什么样子?小田鼠生气了吗?它是怎么做的?

  3.教师小结

  虽然背带裤最后变形了,不能穿了,可是小田鼠并没有责怪伙伴们,而是把背带裤当做了秋千,开心地荡起了秋千。小朋友,我们要乐意把自己的东西拿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小伙伴们开心了,自己才会更开心!

托班语言教案 篇8

  设计意图:

  《红绿灯》这首儿歌只有四句,语言直白,通过直观的图片引导来帮助幼儿学习儿歌,学起来比较容易。孩子们经常能在马路上看到汽车和红绿灯,而托班孩子的语言能力有限,通过本次活动,不但可以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丰富词句,还可以让孩子从小了解并遵守交通规则。

  活动目标:

  1. 理解儿歌《红绿灯》。知道“红灯停,绿灯行”的交通规则。

  2. 能有节奏地念儿歌,初步感受儿歌的韵律美。

  活动准备:

  布置场景(小动物的家)、塑料方向盘每人一个、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教师带幼儿听音乐开汽车入场。

  二、教师在游戏中引导幼儿学习儿歌《红绿灯》

  1.根据儿歌内容提问:

  (1)刚才我们是怎么进来的?(开小汽车)

  (2)小汽车发出的'声音是怎么样的?

  (3)是谁在当司机啊?是小朋友自己当司机,我们说:“我来当司机。”

  2、途中碰到“红绿灯”,提问:看到红灯我们应该怎么样?(红灯停)变成绿灯了,我们才可以怎么样?(绿灯开)

  3、游戏:“到小动物家去”。教师带领幼儿去小动物家,边开车边学习儿歌,并邀请小动物上车。游戏可反复进行。

  4、教师发给每个幼儿一个方向盘,鼓励幼儿自己边开车边念儿歌。

  三、教师带幼儿听音乐边念儿歌边开车出活动室。

  

  儿歌:红绿灯

  小汽车,嘀嘀嘀,我来当司机。

  红灯停,绿灯开,真呀真开心。

【托班语言教案】相关文章:

语言托班教案02-04

托班语言游戏教案08-25

托班语言教案01-20

托班语言活动教案03-14

托班语言教案11-03

托班的语言教案12-25

托班语言活动教案03-02

托班语言儿歌教案03-06

托班语言活动教案《扑通》02-08

关于托班语言教案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