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科学教案

科学教案

时间:2023-05-07 19:22:52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科学教案汇编6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科学教案6篇,欢迎大家分享。

【实用】科学教案汇编6篇

科学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在地球上,所有东西往上一抛都会落下来,这是小班幼儿都有的生活经验。但是对幼儿熟知的经验有没有进一步探索的意义和价值呢?我们试图通过一个集体活动来推动幼儿对这些生活经验进行深层次的探索,以帮助幼儿学习观察、比较、记录等科学探索的方法。

  目标:

  1.观察、比较物体下落时的现象,对物体的下落现象感兴趣。

  2.能用记录的方式和语言来表达观察到的现象。

  准备:

  1.第一次操作所需的材料:纸杯、纸盘、泡沫积木、树叶、羽毛、软球、丝巾、绳子、手帕、废弃的饮料瓶、三毛球等,数量之和多于幼儿人数。

  2.第二次操作所需的材料同上,每人增加一份记录纸和笔。

  3.第三次操作所需的材料:同样大小、颜色的手工纸每人一张。

  过程:

  一、观察一种物体的下落现象并清楚表达

  1.提出任务。

  师:今天我们来做一个“没那么简单考考你”的挑战游戏。“没那么简单考考你”是什么意思呢?(看上去很简单,其实不简单。)

  师:我们知道在地球上所有的物品往上一抛,都会——(幼儿补充:落下来。)这个问题真的很简单!但是你是否注意到,每种东西落下来是什么样子的呢?又能否用清楚流畅的语言来表达呢?这可有点不简单了。

  师:请你仔细观察这些物品落下来的样子,等一会儿要请你表达。

  2.教师操作,逐一让物体下落。

  3.交流与总结。

  (1)幼儿交流。

  (2)教师总结:大家通过仔细观察,把“落下来”这件事情表达得很清楚。有的注意到了落下来的声音,有的观察到了落下来的样子,有的发现了落下来的速度。很棒!

  (开门见山地让幼儿带着任务观察物品落下来的现象,为下面环节的展开作经验准备。)

  二、观察、比较两种物体下落现象的不同,用记录方式表达观察到的现象

  1.提出任务。

  师:我们今天的挑战是“没那么简单考考你”,下面请选择两样物体,让它们从同一高度同时落下(用动作解释“同一高度,同时落下”),观察它们的`不同,并记录下来。

  教师在幼儿操作时的指导要点如下:

  ●注意了解幼儿是否遵守“同一高度,同时落下”的规则。

  ●当幼儿有了自己的发现时提醒他们记录下来。

  ●当幼儿记录有困难时,可以让他们观察同伴记录,提醒他们用符号进行记录。

  2.交流与总结。

  (1)幼儿交流自己的记录。

  教师这时可以关注以下两个方面:

  ●幼儿创造性地用符号来表示自己的发现。

  ●幼儿记录物体下落速度的不同表现。

  (2)总结物体下落现象的相关因素。

  师:大家通过观察、比较、记录,知道了物体落下来时有许多不同。可是,这些不同可能和什么有关系呢?(根据幼儿的回答总结:可能与物体的轻重、大小、形状以及风力有关。)

  (这个环节的任务难度提高了,即要在前一个环节观察的基础上学习运用比较的方法,并且从语言表达转为记录表达。)

  三、探索让同样的纸出现不同的下落速度

  1.提出任务。

  师:请记住我们的挑战题目是——(幼儿补充:没那么简单考考你。)

  师:(出示一张手工纸,使其落下)给你们一张同样的纸,使它下落的速度和我的不一样。看上去简单,其实不简单哦!试一试吧。

  2.幼儿操作。

  教师边与幼儿一同操作,边观察幼儿的操作情况,指导要点如下:

  ●当幼儿出现折叠动作时,便上前鼓励,并与之比较两张纸的下落速度有何不同。

  ●当大多数幼儿受同伴影响采用折叠方法时,教师应进一步引导:除了折叠.你还有不同的方法吗?(团、撕开等。)

  3.交流与总结。

  教师在总结时可以让所有幼儿将变化后的手工纸与教师手中的手工纸一同落下,进行比较观察,鼓励幼儿设法使纸落得快一些。

  (在进行了两个环节的尝试、观察、比较和对下落相关因素的思考之后,这个环节尝试让幼儿解决问题,即如何让两张相同的纸下落速度不一样。)

  四、结束

  师:在“没那么简单考考你”的挑战游戏中,你们通过仔细观察、认真比较、努力思考和尝试,取得了胜利,为自己鼓掌吧!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科学小实验,发现盐可以帮助毛线将冰块吊起来的秘密。

  2、发展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幼儿对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及探究精神。

  3、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4、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1、冰块(数量充足,呈方形,大小均匀)、毛线若干(剪成30厘米长)、盐。

  2、放冰块的'托盘,小勺、小毛巾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出示冰块,引出问题。

  1、请小朋友摸摸冰块,回忆冰能融化成水,水能结成冰的特性。

  2、请小朋友想一想,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把冰块吊起来?

  部分幼儿:用毛线将冰块绑起来,然后就吊起来了。

  3、那有没有更好的办法,不用毛线把冰块绑起来,就能把它吊起来呢?

  二、小实验:神奇吊冰。

  1、引题:老师给小朋友来变个魔术,你们想看吗?

  2、师演示:将毛线放在冰块上,然后洒上盐,用手压一会儿,就把冰块吊起来了。

  3、老师是怎么把冰块吊起来的,是谁帮的忙呢?

  幼儿讨论后,教师小结:对了,是盐在帮忙,因为盐可以降低冰的温度,使融化了的冰还能再结成冰,,所以我们用毛线把冰块吊起来了。

  三、幼儿探索操作。

  1、提醒幼儿毛线放在冰块上后再洒盐,可以用手压一下。

  2、对于失败的幼儿,帮助他们寻找原因,然后再尝试实验。

  3、对成功的幼儿提出更高要求,尝试用一根毛线吊起尽可能多的冰块。

  4、简单小结。

  四、比赛:吊冰小能手。

  小朋友都很能干,我们来比赛一下,用一根毛线,有哪些方法来吊冰?请你试一试,看看谁想出的办法最多?

  幼儿操作后,将各种方法用图示法记录在大图表里。如:

  (1)用一根毛线两头各吊一块冰。

  (2)从冰块的正面、侧面来吊。

  (3)用盐将冰块与冰块先粘在一起,再把它吊起来。

  【活动延伸】

  在科学区提供各种材料,供幼儿继续探索,在材料的投放上,增加糖、面粉等和盐放在一起,贴上标签,让幼儿利用各种材料进行探索,体会科学发现的乐趣。

  【活动反思】

  经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幼儿很感兴趣,但唯一的不足是整个游戏过程较短暂,使得能力弱的幼儿并没有实现目标的认知,在经后的教学过程中,将会把游戏过程再部署的更细致些,让幼儿能够在游戏中完成目标的认知。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积极探索,大胆试验,感知风力大小与物体移动之间的关系。

  2、结合生活经验大胆、夸张地表现有风天气的各种事物变化。

  活动准备:

  1、羽毛,树叶,纸,石头,小木棒,回形针等材料每组一份。

  2、扇子、大记录单一份。

  3、户外活动引导幼儿观察风中树和草等物体的变化。

  活动重点:

  积极探索,大胆试验,感知风力大小与物体移动之间的关系。

  活动难点:

  大胆、夸张地表现有风天气的各种事物变化。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风儿在哪里?

  1、师:有时,风儿不知躲到哪里去了?树枝,树叶都不摇动了,我们有什么办法能使风儿快快出现?(幼儿讨论)

  2、师:当风儿出现的时候,会发生什么现象?

  二、幼儿操作,感知风儿能使有些物体移动。

  1、出示操作材料,介绍认识:羽毛,树叶,纸,石头,小木棒,回形针等材料每组一份。

  2、出示并引导幼儿观察记录单,提问:请你猜一猜朝他们吹气时他们是否会移动?请用自己喜欢的标记记录在记录单上。

  3、幼儿猜测,并及时记录。

  4、师:我们的猜测是否正确呢,请你动手去实验验证下自己的猜测,再观察下这些物体都是怎么动的,发现它们的运动路线?

  5、幼儿实验操作。引导幼儿将物体有序摆放,一次一个孩子逐个向不同的物体吹风,记录吹动后物体移动的'路线。

  6、交流。请幼儿说说哪些物体被风吹动了,哪些没有吹动?为什么呢?被吹动的物体移动的路线是怎样的?

  7、出示一个重物,如一块石头,引导幼儿制造风,想办法使其移动。

  三、表演"风来了"情景。

  1、幼儿以组为单位:每位幼儿认领组中的一种实验物品,假设自己就是这一物品,然后其它幼儿对着他吹气,这一"物品"模仿刚才的运动情形,进行相应的表演。

  2、全体幼儿表演

  幼儿假设自己是风,教师鼓励他们象风一样的行动,如在高空吹,在地上吹,做一股强风,做一阵轻风,慢慢地安静下来然后开始刮风。

  延伸活动:

  1、尝试用其他方法制造风,使石头动起来。

  2、画风。

科学教案 篇4

  设计背景:

  让幼儿知道不同的物体能发出不同的声音,通过人为因素让不同的声音组合成有节奏的乐曲。

  活动目标:

  1、辨别几种不同的声音,知道不同的物体能发出不同的声音。

  2、初步了解同种物体,由于数量的多少,发出的声音也不同。

  3、初步尝试用不同声音的套桶为乐曲伴奏。

  4、培养幼儿的操作兴趣。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让所有的幼儿有兴趣参加,并能感知出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也不相同。

  活动难点:用不同的物体组成乐曲伴奏。

  活动准备:

  1、人手一个套桶娃娃,蚕豆、米、绿豆等若干。

  2、《小手爬》的音乐,透明的瓶子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让套桶发出声音。

  出示空套桶,“今天套桶娃娃想和我们小朋友做游戏。”

  教师摇动空套桶,“你们听,怎么没声音?”

  1、教师设问:你有什么办法让空套桶发出声音?(在套桶里装上东西)“我们一起动手让套桶娃娃发出好听的声音,在你的套桶里装上一样东西,盖好,握握紧,摇一摇、听一听。”幼儿探索、操作。

  2、集体探索:“你们的套桶娃娃发出声音来了吗?让我听听。”(幼儿集体摇动套桶。)“你的套桶为什么会发出声音?”

  3、交流、分享:你在套桶中放了什么?(个别回答)它发出什么样的'声音?我们来学一学。(集体)这个声音像什么?

  二、探索比较,知道不同的物体在套桶里发出的声音不同。

  1、分组活动:

  让幼儿尝试换一种东西放在套桶中,摇一摇,听一听。

  “小朋友在套桶里放了一种东西,你想不想再换另一种东西放在套桶里,听听刚才的声音和现在的声音一样吗?”

  “小朋友拿着你的空套桶找一组你没玩过的放在你的套桶里,摇一摇、听一听。”

  2、教师指导幼儿分辨不同的声音。

  让幼儿比较前、后两种声音有什么不同。

  “你第一次玩了什么?这一次玩了什么?它们发出的声音一样吗?”

  教师让两个幼儿比较,“你们俩的套桶里发出的声音一样吗?”

  3、集体讨论,请三位幼儿示范。

  “小朋友,你们听,他们的套桶里发出的声音一样吗?”

  “请你们猜一猜,小朋友的套桶里装的是什么?”

  让幼儿猜测,“你们猜的对不对呢?”

  教师帮助个别幼儿把东西倒进透明瓶子里让幼儿验证猜的是否正确。

  得出结论:不一样的东西,在套桶中发出的声音不一样。

  三、观察、比较同种物体在套桶里发出不同的声音。

  教师演示两个装有同种物体的,数量不同的套桶,让幼儿比较。

  “你们既能听出声音来又能猜出来,你们真能干。”

  “我这里也有两个套桶娃娃,你们听一听,他们发出的声音一样吗?”

  “你们来猜一猜,这个套桶里装的是什么?”(幼儿猜测后,打开让幼儿验证)两次。

  “为什么一样的东西,在套桶里发出的声音不一样呢?”(一个多、一个少)

  得出结论:一样的东西,一个多,一个少,它们在套桶中发出的声音就不一样。

  “小朋友的套桶娃娃发出这么好听的声音,那我们来为乐曲《小手爬》伴奏。”(集体伴奏两遍)

  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科学活动,整个活动层次清晰,层层推进,幼儿很感兴趣,在操作活动中尝试、观察、比较,发现问题,成分体现了“玩中学”的理念。但现在如果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在教学准备上建议提供给幼儿两个套桶,让幼儿同时感知声音的不同,同时,最好选择声音差别大一点的物品放在套桶里。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观察、探索物体从空中下落的自然现象。

  2、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4、培养幼儿参与制作活动的兴趣,学习科技小制作技能,发展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各种纸、小玩具、沙袋、小纸盒等物品。

  2、选择好便于幼儿活动的宽敞的室外场地。

  3、线绳、纸巾、用于悬挂在降落伞上重物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引起幼儿探索自然现象的兴趣。

  1、你们见过树叶从树上掉下来吗?是怎样掉下来?(幼儿自由表达)

  2、你们还见过什么东西从空中掉下来?(请幼儿联系自己的经验来表达)

  二、引导幼儿通过操作,感知、探索、物体下落这一自然现象。

  1、请幼儿选择桌上的'东西,把它们轻轻地向下扔,看看它们会怎样。

  2、如果把东西扔得很高,它会怎样呢?

  3、你们能使这些东西不掉下来吗?(请幼儿畅谈自己的做法和发现)

  4、:不管什么东西,不管它被扔得多高,它总要掉下来。

  三、引起幼儿制作降落伞的兴趣。

  1、我们发现不管什么东西都会从空中掉下来。现在请小朋友想一想如果人在空中会怎么样?

  2、怎样才能使人掉下来不擦伤呢?(幼儿自由讨论)

  3、有的小朋友想出了用降落伞的好办法,下面我们就来学做“降落伞”。

  四、引导幼儿学做“降落伞”。

  1、简单示范,为幼儿材料,让幼儿尝试做小小“降落伞”。

  2、观察幼儿的制作情况,必要时作个别指导或提示。

  3、请幼儿观察自制降落伞的降落过程,感受成功的喜悦。

  课程反思

  整个课程通过感受物体下落的自然现象——自己的发现——幼儿动手制作降落伞三个环节,使幼儿在观察、探索、动手操作活动中达到本节课的活动目标。

  在活动中,我通过第一个环节的提问把幼儿引入到这节课所要思考的知识范围里,让幼儿在这个主题里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以往经验,讲述自己平常生活中所见到的下落物品;通过第二个环节的两次幼儿实践操作活动,让幼儿自己得出物体都要从空中下落这一自然现象的论,使幼儿形成一种科学的认识意识;最后通过提问、示范激发幼儿制作降落伞的兴趣,幼儿在制作过程中一直非常兴奋,大家都积极地动手进行操作活动,使活动得以在快乐、轻松的氛围中开展。

科学教案 篇6

  准备材料:

  10-12个火柴盒、一块硬纸板、彩色纸、小珠子

  制作方法:

  1. 以盒子的长边为宽度,在彩纸上折取两条,剪开。

  2. 把火柴盒打开,用彩条把外盒包裹粘贴好。

  3. 另一条彩纸把内盒包裹好,其它盒子一样做法。

  4. 用针线将小珠子缝在内盒可推拉的一面,当拉手。

  5. 将做好的盒子分两列,有拉手的一面朝外,对粘在硬纸板上即可。

  探秘“宝盒”玩法:

  老师先把小字母、数字、水果、动物等幼儿喜欢的图片、小插片或小玩具放在每个盒子里。在做游戏的过程中可以锻炼幼儿的手、眼的协调能力,使手部小肌肉得到发展。通过猜东西、认东西的过程,加强幼儿对数字、字母、图形、色彩等内容的'认识与表达能力,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幼儿对事物的反应速度――

  1. 在玩的时候,老师和幼儿每人分一列小盒,分别打开不同颜色的小盒,找出里面藏的东西,找出来后还要说出找的物品是什么。幼儿说对了可以获得奖励。

  2. 可以互猜对方打开的盒子里是什么物品,猜对了可以赢得奖励。

  3. 在盒子上写上数字或字母,用投骰子的方式选择要打开哪个盒子,并在打开盒子前猜里面是什么,猜对的一方可以提出问题要求对方回答。

  爱心提示:

  1. 没有火柴盒,可以用能推拉的其它小盒代替。

  2. 小拉手可以是线也可以是其他方便幼儿拉开的物品。

  3. 最重要的是在制作时一定要把“拉手”缝或粘贴结实,以防幼儿拉扯下来误食产生危险。

  4. 硬纸板可以用衬衫的衬板或是鞋盒等较硬的纸板。

  5. 玩的时候也要时刻注意,不要让幼儿把盒子里的物品放在嘴里,以免产生危险。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04-06

关于科学教案07-24

精品科学教案09-30

有关科学教案03-01

关于科学教案02-20

科学教案模板03-25

优秀的科学教案11-14

《空气》科学教案03-25

科学教案:蜗牛03-26

科学教案:泡泡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