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中班教案

中班教案

时间:2023-04-20 19:07:49 教案 我要投稿

【推荐】中班教案汇编七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班教案7篇,欢迎大家分享。

【推荐】中班教案汇编七篇

中班教案 篇1

  一、活动设计。

  《小袋鼠的魔法手套》以简单有趣的情节,极富魔幻色彩的构思,深深吸引着中班幼儿。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学习需要,我从认知、能力、情感三个方面制定了活动目标,设置了步步深入的三个环节,幼儿达到活动目标。在教育形式方面,以语言教育为主,我们将整个活动分三个环节进行开展教育,在第一环节中,我借助魔法手套引发幼儿对故事的兴趣。

  在第二环节中,我采用分段演示课件的方法,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同时让幼儿学习“魔语”短句进行表述,并在中途暂停课件,提出问题,制造悬念,让幼儿先猜、后说、再看的形式,引导幼儿讲述不同的想法,体现幼儿的主动参与和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语言教学变得生动而富有挑战性。在第三环节中,我将情感教育与故事情节相结合,既梳理了故事情节,又让幼儿体验到了帮助别人的快乐。希望能通过这个精彩有趣的故事,使幼儿对反义词有进一步的感知。

  二、活动目标。

  1、感受故事中“魔法手套”的神奇,理解故事的内容。

  2、学习短句“××,××,大大大。”“××,××,小小小。”

  3、培养幼儿乐于助人的情感,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

  三、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

  幼儿看过魔术表演,并对“魔力”有初步的'了解。

  2、材料准备:

  (1)故事课件。

  (2)自制的“魔法手套”。

  四、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以玩魔法手套游戏引题,激发幼儿的兴趣。

  1、师:小朋友好!我是小袋鼠。我有一双神奇的魔法手套,它有什么神奇的本领呢?请你们猜猜看。

  幼:可以拿来玩、拿来变魔术、拿来变玩具、拿来变好吃的东西……

  2、师:变变变,小袋鼠的魔法手套让房子和树变成怎么样的?(播放课件,教师挥动魔法手套,结合把房子、树变大变小的课件,让幼儿感受魔法手套的神奇。)

  幼:把房子变大变小;把房子变高变矮;把树变大变小;把树变高变矮。

  (二)分段演示故事课件,引导幼儿初步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在第二环节中,为了使孩子们对活动一直有新颖感、有乐趣,我改变以往教学中教师讲述故事幼儿听故事的形式,我采用分段演示课件的方法,在故事前半部分暂停,然后设计问题,激发幼儿的想象能力,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同时让幼儿学习“魔语”短句进行表述。

  1、播放故事课件的前半部分,幼儿感知理解故事。

  (1)师:小袋鼠带着魔法手套走到树林发生了什么事?它会怎么办?

  幼:小袋鼠走到树林给一座大山挡住了去路,它用魔法手套把大山变小了。

  (2)师:小袋鼠用魔法手套对着大山说了什么魔语?

  幼:大山,大山,小小小。

  (3)师:小袋鼠翻过山后又做了什么?是怎么说的?

  幼:用魔法手套把小山变大:“小山,小山,大大大”。

  (4)教师结合幼儿说的魔语,操作课件中大山变大变小,引导幼儿感受魔法手套的神奇,同时学习短句:“××,××,大大大。”“××,××,小小小。”

  2、播放故事课件中间段,幼儿感知理解故事。

  (1)师:小袋鼠带着魔法手套来到小河边,看见小兔、小猫正在焦急着怎么过河。小袋鼠看到一片叶子想到了什么办法?(暂停课件,制造悬念,设计问题“小袋鼠用什么方法帮助小兔、小猫过河?让幼儿先猜、后说、再看的形式,充分体现幼儿的主动参与和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语言教学变得生动而富有挑战性。)

  幼儿讲述不同的想法。

  (2)师:小朋友,我们来看看故事,你们想的办法跟小袋鼠想的一样吗?

  3、继续播放故事课件后半部分,进一步了解故事内容。

  (1)师:小袋鼠想到了什么办法?

  幼:用魔法手套把叶子变大当小船。

  (2)师:那它把叶子变大时怎么说?

  幼:叶子,叶子,大大大。

  (3)师:小兔、小猫过了河后,小袋鼠是怎么把叶子变小的?

  幼:叶子,叶子,小小小。

  (三)结合课件再次完整欣赏故事,帮助幼儿进一步熟悉故事,并理解、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

  师:谁能说一说为什么喜欢这个故事?(幼儿谈谈)

  教师:小袋鼠不仅用魔法手套帮助自己,也帮助了小兔、小猫,大家都很开心。

  (四)结束活动。

  师:“小袋鼠继续往前走,还会发生什么事呢?小袋鼠还会用魔法手套帮助谁呢?请你们回去想一想,然后接着往下编。”

  五、活动延伸:

  1、区域活动。

  (1)在美工活动区投放白纸、水彩笔、油画棒等,请幼儿在白纸上画己所见过的漂亮手套,还可以利用绘画的形式续编故事。

  (2)收集各种各样的手套投放到益智区,运用数学中的排序经验给每双手套编号、排列。开办“手套的展览会”。

  2、日常活动。

  互相讲述或创编有关魔术手套的故事。如《魔术手套的妙用》、《魔术手套历险记》等。

  附故事:小袋鼠的魔法手套

  小袋鼠有一根神奇的魔法手套。一天,小袋鼠带着这根魔法手套出门了。走着,走着,来到了树林里,一座大山挡住了它的去路。小袋鼠真着急,“怎样才能翻过这座大山呢?”突然,小袋鼠想起了神奇的魔法手套,就用它指着大山说:“大山,大山,小小小。”大山马上就变小了。小袋鼠好轻松地翻过了山,心里真高兴。然后,它用魔法手套指着小山:“小山,小山,大大大。”小山又变回到原来的样子了。

  小袋鼠带着魔法手套继续往前走。

  走着,走着,它来到了小河边,看见小兔、小猫正在焦急着怎么过河?小袋鼠赶紧对小兔、小猫说:“别着急,我你们。”说完,它用魔法手套指着一片叶子说:“叶子,叶子,大大大。”哟!叶子真的变大了,像一条叶子船。小兔、小猫高兴极了,赶紧坐上叶子船安全地渡过了小河,并对小袋鼠说:“谢谢你,小袋鼠。”小袋鼠说:“不用谢。”

  然后小袋鼠又用魔法手套指着叶子说:“叶子,叶子,小小小。”叶子又变回到原来的样子了。接着,小兔、小猫一起在草地上开心地玩起了游戏。

中班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孩子在秋天里是快乐的,有数不清的发现:形状各异的秋叶、五颜六色的果实。经过孩子们的一系列观察、种植及制作,丰富了幼儿的生活经验,从此激发了幼儿积极探索、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此次活动是对“秋天的画报”主题的总结活动。利用秋天的自然物标本进行剪剪、切切、拼拼、帖帖等各种操作技能,选择各种材料自由表现,大胆想象、创作秋天丰收的'景象、田野的美景,感受秋天的丰富性。在活动中充分地体现了综合性、主动性、创造性。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美丽的季节,感受秋天的丰富性。

  2.学习用剪、切、拼、贴等技能,会使用自然材料进行创造的愉快情感。

  3.体验与同伴合作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设置秋叶、干果拼贴区,水果拼盘区三个区域环境。

  2.各种秋叶、各种果实适量,砧板、小刀、桌布、圆盘、牙签、双面胶、木胶、白纸、剪刀若干。

  3.游戏前幼儿洗净双手,围上围裙。

  活动过程:

  (一)创设氛围,引起幼儿兴趣。

  1.让幼儿自由观察三个区域的环境,并说一说、议一议。

  2.把幼儿召集到老师身边,老师:你们喜欢秋天吗?为什么?

  让幼儿结合生活进经验,选用自己的想象,利用自身的动作,来表现对秋天的认识。

  3.教师总结:蔡老师也喜欢美丽的秋天,因为秋姑娘给我们送来了许多的礼物:

  五颜六色的果实、各种各样的秋叶,她想让我们用这些礼物做成秋的画报,你们愿意吗?我们用水果做拼盘、秋叶和果实做拼贴画,老师用照相机拍下来去送给秋姑娘好吗?

  (二)幼儿进行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1.由幼儿自由选择区域,学会协商,选择合作伙伴。

  让幼儿自己来选择游戏材料和游戏区域,有利于幼儿运用原有经验按自己的想法和方式来解问题,获得有益的经验,从而使幼儿以极高的热情投入到游戏中去。

  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秋叶、果实的形状颜色,并进行合理想象。

  如:这片银杏叶象什么?可以把它拼成什么图案?

  (三)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成功的喜悦。

  幼儿相互介绍作品或向老师介绍自己的作品,老师一边听一边拍照。这样,不仅促进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互动,也促进老师与幼儿情感交流。最后,师生共同与作品合影留念,让幼儿体验到成功的悦。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在对比欣赏和用身体动作表现的基础上,感受线条的长短、方向、粗细、曲直等不同性质,进一步认识直线、曲线。

  2.乐意表达自己的想法,大胆地用身体动作表现。

  活动准备:

  1.收集一些线条特征较明显的纸盒、布艺等摆放在活动室周围。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简单回忆已有的线条经验。

  1.教师:你认识哪些线条?你在哪里见过这些线条?

  (二)创设游戏情境“结伴找线”。

  1.教师:找一找,你在哪里发现了线条?有几种不同的线条?它们是什么样子的?

  (三)集体分享经验。

  1.教师:你找到了什么线条?像什么?给你什么感觉?

  2.教师小结:有的`线条是直直的,叫直线;有的线条是弯弯的,叫曲线;有的线条长,有的线条短;有的线条粗,有的线条细(线条的长短和粗细都是相对的,应该比较着说);有的线条是水平的,有的线条是垂直的,有的线条是倾斜的。每一种线条给我们的感觉都不一样,有的很柔和,有的很僵硬,有的感觉很平静,有的又感觉要倒了。(适时地帮助幼儿将获得的经验进行归纳和总结)

  (四)玩游戏“百变的线”,尝试用身体动作表现不同的线条。

  1.教师:你会用身体的哪里来表现线条?

  2.教师:我们要来玩一个游戏“百变的线”,我说到线的名字,你们就表演出来。

  3.教师:找一个朋友,和你的朋友一起来玩玩这个游戏,请你们商量谁先表演,等会儿交换。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 练习挥臂投掷,投稿投掷能力。

  2. 发展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活动准备:

  1. 木夹做成的`飞镖,竹竿一个,老鹰图片

  2. 《小鸟飞》音乐,橡皮筋一根

  3. 《黑猫警长》音乐,录音机

  活动过程:

  1. 游戏:猎人和小鸟

  教师做猎人,幼儿随着"小鸟飞"的音乐双手在体侧自由飞翔,当被猎人拍打到时,便单手飞。幼儿双手在体前、体后飞翔,练习跳转躲闪动作。

  2.扮演白鸽警士。

  幼儿集体模仿白鸽警士:

  侦查情况--四处张望(头部运动)

  传递情报--动动翅膀(肩部运动)

  操练本领--整理羽毛(体转运动)

  添加装备--取物投放(腹背运动)

  庆祝胜利--高兴(跳跃运动)

  3. 白鸽展示练投掷。

  (1) 在场地中间拉起一根橡皮筋,高1~1.5米。教师示范讲解投掷要领:两腿前后站立,上体向右侧转,右臂快速挥臂,从头上方用力投出。

  (2) 幼儿按组拿飞镖进行分散练习,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4. 游戏"白鸽战老鹰"

  玩法:教师手甩竹竿上的老鹰图片,幼儿边跑边用飞镖投机,再捡起同颜色的飞镖继续投机。教师根据幼儿的投掷情况确定老鹰是否要飞走了。

  5. 结束部分。

  幼儿跟着《黑猫警长》音乐做律动放松。

中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喜欢参加体育活动,体验与同伴游戏的快乐。

  2、能主动探索榻榻米的多种玩法,利用其进行四散跑的游戏。(重难点)

  3、活动后能收拾整理玩具材料。

  4、让孩子们认识到,跟同伴合作是一种精神。有的时候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跟同伴合作会得到更多的帮助,更多的乐趣。

  5、提高幼儿身体的协调能力,体验玩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玩过榻榻米,了解榻榻米游戏的玩法。

  2、物质准备:各种颜色的榻榻米(塑胶拼接板)若干、音乐磁带、小鼓、大灰狼头饰。

  活动过程:

  一、师生一起伴随音乐《小松树》做榻榻米操,充分活动身体。

  二、游戏“榻榻米变变变”,引导幼儿尝试用榻榻米进行各种动作练习。

  1、变成方向盘。

  幼儿可以拿榻榻米当做方向盘,开汽车。教师和幼儿一起转动榻榻米模仿开汽车,注意变换方向——向前开、向后开、转个弯等。

  2、变成碰碰车。

  幼儿在“开汽车”的过程中发现还可以玩“碰碰车”的.游戏,与同伴碰碰手臂、后背、臀部、膝盖等。

  3、幼儿自由尝试用各种方法玩榻榻米,如将榻榻米放在地上可作荷叶,用榻榻米相互抛接可以作飞盘等。

  三、通过游戏“小动物找家”,练习听口令在一定范围内四散跑。

  1、教师引导幼儿把榻榻米随意平铺在地上,变成小动物的“家”。幼儿模仿小动物跟着妈妈出去玩,听到“大灰狼来了”,马上跑回家,找一个榻榻米在上面站好,并说说自己家的颜色。

  2、根据指令找“家”。

  3、用鼓敲出快慢不同的节奏,幼儿根据节奏变化控制跑的速度,听到教师发出“找*颜色的家”时,再一次迅速找到相应颜色的“家”。游戏可反复几次。

  四、放松活动。

  活动评价:

  “好玩的榻榻米”活动,利用幼儿身边常见的东西,在游戏中促进幼儿四散跑动作的练习。活动中,教师先是激发幼儿已有经验,复习榻榻米的一些基本玩法,之后又提新的玩法,活动设计层层递进,难度逐渐增加,使幼儿的动作技能在游戏的过程中得到了发展,并较好地完成了预设目标。中班初期的幼儿对于听口令向指定方向跑比较感兴趣,在活动中能够做到不拥挤,在运动技能和常规方面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过程,思路比较清晰,教态自然,能够根据教案的流程来上课。但是整个活动过程的气氛有点沉,不能够体现幼儿对活动的乐趣。

中班教案 篇6

  活动经验:

  边念儿歌边游戏的形式符合幼儿的学习兴趣,此游戏的关键在于合作的人数可以灵活组合,从最初讲解,两人合作玩到最后示范,多人与老师一起玩,要让幼儿明确锅盖只要一人担任,顶锅盖的人数可以不限。

  可能出现的情况是锅盖把顶的人的手指攥紧不放或不回答“烧的什么菜?”而导致游戏停顿,教师应注意观察幼儿合作游戏的情况,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

  活动目标:

  1、能发准“盖、怪、菜”等容易混淆的音。

  2、学习集中注意倾听。

  活动材料:顶锅盖

  材料与环境

  1、有锅盖的锅子一个。

  2、幼儿对菜肴名有一定的积累。

  主要环节

  1、老师做炒菜状,让幼儿猜猜烧的什么菜?

  2、带领幼儿一起学念儿歌,注意帮助幼儿发准“盖、怪、菜”等容易混淆的音。

  3、向幼儿讲解游戏玩法和规则。

  (1)两人合作玩游戏:教师用手掌做锅盖,另请一人食指顶着手掌锅盖。

  (2)必须念完儿歌,手掌锅盖才能去抓顶着锅盖的食指,同时食指也要赶紧缩回,不让锅盖抓住。

  (3)若被抓住,就问:“烧的什么菜?”,被抓住者必须说出一道菜名,双方方能交换角色,继续游戏。

  4、请3——5名幼儿做顶锅盖 的.人与教师玩游戏。进一步讲清游戏规则。

  5、幼儿自由结伴,进行游戏,鼓励幼儿流畅地讲出各种菜肴,迅速敏捷地作出反应。

  工作坊

  1、展示区:收集各种菜肴的图片资料,丰富幼儿相关经验。

  2、制作区:师生或与父母合作进行蔬菜瓜果的制作活动。

  游戏天地:师生共同制作仿真菜肴,玩“小菜场”、“大排挡”和“娃娃家”游戏。

  日常生活

  平时教育幼儿养成不挑食的良好饮食习惯,去饭店或每天就餐时,要求幼儿说说今天吃了什么?注意丰富幼儿对菜肴的认识。

中班教案 篇7

  内容与要求:

  1、 爱听幻想故事,感受充满夸张的故事情节。

  2、 运用手指点画的方式创造各种人物形象,运用各种人物细节表现,表达自己的想象。

  活动准备:

  小人国长卷画。(事先听过故事)

  将一张画有格列佛巨人的画纸分成数块。

  红蓝印泥,较细的勾线笔或0.7签字笔。

  指导要点:

  1、 回忆说说“小人国”的故事

  (1)这是谁?格列佛来到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小人们是怎样对待格列佛的?

  (2)小人们都在做什么,他们长得怎样。

  (3)将小人放大,仔细观察它们的特征。

  2、观察尝试

  (1)选取大家喜欢的小人,师生交换着尝试运用手指点画的方法,添画小人。(运用较大的椭圆形图章代替手指演示)

  (2)观察运用印泥点画的方法,变化横点为头部,竖点,点画小人的头部与身体。沾一次点画一个小人,并且马上添画。

  (3)想象小人们的发型、五官特征、用细水笔添画局部特征与四肢动态。(启发幼儿大胆的'运用线条变化表现动态)

  (4)边添画边想象小人们怎样招待格列佛。3、操作表现

  (1)边画边思考,变化自己的手指、手指的方向或组合方法表现不同的任务。

  (2)画一个人物后及时添画四肢动作,并逐渐添发型与服饰等情节。

  (3)边点边想象某些情节,用水笔加以表现。

  4、交流分享

  将每块拼图(分段的画面)连接为长卷,谈谈说说小人们在格列佛身上做什么,找一找他在哪里,比一比谁的眼睛尖。

  活动延伸:

  继续为《小人国》增添人物,想象格列佛在小人国的情景。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教案教案04-15

教案中班教案02-23

中班的教案04-06

中班教案02-11

中班礼仪教案07-29

中班游戏教案04-29

中班体育教案07-07

中班教案:回声07-08

中班《季节》教案07-04

中班让座教案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