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大班美术教案

大班美术教案

时间:2023-04-18 08:41:20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美术教案范文锦集六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美术教案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大班美术教案范文锦集六篇

大班美术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大班的幼儿已经有了一定的绘画技巧,对绘画的热情很高,在这个时候教授他们新的,好玩的绘画技巧,我相信效果是事半功倍的;秋天到了,马路上,公园里都有很多的落叶,树叶粘贴画让幼儿开始关注落叶,把大自然给我们的礼物用到我们的学习当中来,把废牙刷、雪糕棒这些废旧物品运用到学习中来,变废为宝,让我们的孩子有一双发现美得眼睛。

  活动目标:

  1、学习喷刷画,激发幼儿对喷刷活动的兴趣。

  2、体验喷刷作品的艺术美。

  3、学习用连贯,完整的语言介绍自己的绘画作品。

  4、在想象创作过程中能用简单的材料装饰,体验成功的乐趣。

  5、感受绘画的趣味性,体会创作的快乐。

  活动重点:

  学习喷刷画活动难点:学习喷刷画

  活动准备:

  1、画纸、废旧牙刷、雪糕棒、颜料、抹布、树叶、画笔

  2、范画两张(树叶贴画《小金鱼》、喷刷画《小金鱼》)

  3、已进行过树叶粘贴活动

  活动过程:

  一、出示喷刷画工具,引出课题。

  1、教师出示牙刷,雪糕棒,树叶等绘画工具,让幼儿观察。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东西,它们来帮老师做事的,小朋友猜一猜它们来帮老师做什么事呢?

  幼儿举手回答。

  2、出示喷刷画《小金鱼》

  A师:现在老师揭晓谜底了,老师用这些东西画了一幅很漂亮的画(边说边出示画)。

  B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喷刷画。

  C师:小朋友说一说这幅画和你们平时画的画有什么不同,它是怎么画出来的?老师刚刚出示的那些工具又帮了老师什么忙呢?

  D幼儿互相讨论

  3、出示树叶粘贴画《小金鱼》

  引导幼儿欣赏两幅画不同的艺术效果,它们的绘制方式有什么不同?

  师:小朋友仔细观察这两幅画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有什么一样的地方?它们分别是怎么画的'呢?

  请个别小朋友说一说。

  4、教师小结:两幅作品都运用了树叶剪贴,内容都是小金鱼,但其中一幅的背景采用了喷刷方式,而原来树叶剪贴的地方把树叶取出就只留下了白色图案。下面就让我们用这种好玩的画法来画出可爱的小金鱼吧?

  二、教师讲解示范,幼儿观察。

  1、选择合适的树叶做小金鱼的身体、尾巴、鱼鳍、大眼睛等,也可以用剪刀剪除来。

  师:小朋友们见过小金鱼吗?小金鱼是什么样的?(引导幼儿说一说)教师总结:圆圆的脑袋,大大的、漂亮的尾巴,鼓鼓的眼睛……

  2、在树叶后涂上胶水固定在相应的画纸上。(注:胶水不能多涂)

  3、运用红、黄、蓝几种颜色搭配,在纸上喷刷背景。

  喷刷方式:可以先喷红色,用一把牙刷蘸少量的红色,然后牙刷和雪糕棒相互摩擦,红色均匀地喷洒在纸上;再用同样的方法喷洒黄色或蓝色,但必须等画上的颜色干了以后再进行。(注:换颜色时也必须换牙刷和雪糕棒。喷刷颜色的顺序可任意)4、轻轻撕下树叶,在眼睛的位置涂上颜色。

  三、幼儿自行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在幼儿作画过程中要提醒幼儿注意喷洒颜色的力度,要均匀喷洒,不要洒到其他小朋友的画纸上。

  四、幼儿自评作品

  1、让一到二名幼儿到集体面前用完整、连贯的语言说一说自己的作品(如:我是用了三种树叶拼成了小金鱼,用剪刀剪出了小金鱼的眼睛和鱼鳍,我把它们用胶水固定好,用牙刷和小棍子先喷洒了红色,再喷洒了黄色,最后喷洒了蓝色。最后我把树叶撕下来,画上眼珠。我的作品就完成了,我觉得我的小金鱼真好看。)

  2、让幼儿给听课的老师说一说自己的作品。

  师:小朋友现在拿着自己的小金鱼去给后面的老师介绍一下吧?问问我们的老师小金鱼可不可爱。

  活动延伸:

  师:我们今天用树叶拼了小金鱼,小朋友回到家以后还可以用树叶拼其他的小动物,用老师教你们的方法喷上漂亮的颜色,看看哪个小朋友能拼得最多,最像。

  教学反思:

  孩子们学习积极性高。但在开始作画时,相当一部分孩子不敢下笔,在老师的鼓励和引领后才纷纷动笔画。分析原因,平时锻炼机会不足,缺乏自信心所致,大家认为,活动时间太长,在这次活动中,教师的活动程序清晰有序,过程生动、有趣,方法得当。富于启发性、探究性,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教态、语言、语气始终充满感染力,深深吸引着孩子们情绪愉快地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因此,整个活动过程气氛活跃,效果理想。

大班美术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在写生、欣赏的基础上,运用夸张、变形的手法设计不同造型的椅子。

  2、在比较和讨论中感受椅面、椅背、椅腿造型的不同。

  3、感受作品组合后形成的大画面的整体效果。

  活动准备

  1、事先组织幼儿讨论:自己坐的椅子是什么样子的(椅面、椅背、椅腿);请幼儿观察家中的椅子和幼儿园的椅子有什么不同,并尝试写生;在绘画中进一步了解椅子的结构。

  2、几米漫画作品。

  3、师幼共同不同椅子图片,并将图片布置在活动中,幼儿自由欣赏。

  4、水彩笔人手一套,剪刀,胶棒若干,大张铅画纸(大小以四周围能粘贴剪下的所有的幼儿作品为宜)。

  活动过程

  1.回忆前期经验,引出话题。

  (1)教师:前几天,我们对椅子进行过了写生。谁来说说,椅子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2)教师:幼儿同里的椅子和自己家中的椅子一样吗?哪里不一样?(引导幼儿从椅子的结构来说)

  2、欣赏几米的漫画作品,感受椅子造型的多样。

  (1)教师引导幼儿欣赏椅子图片。

  教师:你们看到了哪些样子的椅子?可以和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

  (2)按椅子的结构,重点引导幼儿观察图中几张造型别致的椅子。

  教师:我们一看这张椅子,它的椅背是什么样的?椅面是什么样的?椅腿是什么样的?

  3、幼儿绘画,教师指导。

  (1)教师:请你来设计一张椅子,椅背是高的还是矮的?是抽象的还是具象的?椅面是圆的还是方的?上面有什么样的装饰?腿是条状的.还是块状的?是粗的、细的、直的还是弯的?给人什么感觉?是软软的还是硬硬的?

  (2)教师:画完后,用剪刀把你们设计的椅子剪下来。

  4、展览幼儿作品。

  教师:老师把你们设计的椅子布置成了一张大海报。你最想坐在哪张椅子上呢?为什么?

大班美术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学习用对称的方法装饰风筝,体验作画的快乐。

  2、激发幼儿欣赏美、创造美的兴趣与能力。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PPT美丽的风筝、风筝半成品、记号笔、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以猜谜语的方式导入活动主题“小朋友,老师这里有个谜语请你们猜一猜:天上一只鸟,用线拴得牢,不怕大风吹,就怕细雨飘。”

  (二)出示风筝PPT,让幼儿观察

  1、图一:提问:你们都看到了什么风筝?(蝴蝶,金鱼)觉得好看吗?你觉得哪里好看?

  2、图二、图三:我们先来看看这只美丽的蝴蝶风筝。 (出示左右对称的蝴蝶风筝)孩子们,你们看这个风筝漂亮吗?

  3、按照同样方法讲述图四(金鱼)和图五(蜻蜓),侧重对称。

  (三)学习点线技巧装饰风筝。

  刚才我们欣赏的这些美丽的风筝都是由点和线条组合而成的。

  1、请小朋友回忆点,并在黑板上画出。

  2、请小朋友回忆线,也画出。

  3、动脑筋将点和线结合,画出自己设计的图案。

  4、欣赏PPT,感知点线结合的美。

  (四)创作与体验

  1、进一步让幼儿表现美,激发创作的欲望。看老师也准备了三种形状的`风筝,有蝴蝶、金鱼和蜻蜓,要请你帮助这些风筝穿上有图案的花衣服。你会用哪些线条和图案来装饰呢?

  2、教师提出绘画要求

  活动反思:

  在“美丽的风筝”这个活动中,我主要是让幼儿能在欣赏风筝的基础上,感知风筝图案的对称美;能利用对称的方法来装饰风筝。这次活动的重点放在对称装饰上,这一点我觉得孩子们完成的很好,已达到预期的效果。

大班美术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学用从前到后不断添加、重叠的方法,画茂密的树林。

  2、了解沙尘暴对环境的污染和植树对战胜沙尘暴的作用。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初步了解沙城暴、收集保护绿化的方法。

  2、物质准备:课件、浅绿色纸人手一份、粗细水笔。

  活动过程:

  一、观察画面了解故事内容

  1、观察画面:在我们城市的一块空地上,住着小兔一家,一天,小兔正在高兴地玩,一家人却觉得有点不对劲——小兔的眼睛老是痒得难受;兔姐姐一唱歌就咳嗽;兔妈妈整天打扫屋子,屋里却总是灰蒙蒙的`。

  关键提问:这是什么原因呢?

  小结:原来,是躲在沙窝里的沙尘暴在作怪,它正在向我们靠近呢。

  二、讨论“沙尘暴”

  关键提问:

  1、什么是“沙尘暴”?谁愿意来介绍一下。

  小结:当沙尘暴来的时候,附近的沙尘都被风吹了起来,周围的一切都是灰蒙蒙的,天空浑浊,一片黄色。人们都看不清四周的东西,对人们的身体造成很大的伤害。

  2、有什么办法可以阻挡沙尘暴?(课件)

  小结:大树的树根牢牢地扎在泥土里,可以把泥沙抓牢,防止沙尘暴的形成。所以,植树造林是人类抵御“沙尘暴”的方法之一。

  三、抵御“沙尘暴”

  1、过渡语:今天我们就和小兔一起来做一个“防沙小卫士”,一起抵抗沙尘暴。

  2、师生共同运用绘画的方法在展示板上模拟种树,抵御“沙尘暴”。边画边想:怎样将树“种”得密一些,“种”得更多一些。

  3、教师:沙尘暴来了,它拼命地吹、拼命地刮。大树小树手拉手,就像一堵墙。沙尘暴没有力气再吹,只能垂头丧气地溜走了。大家多高兴啊!但是,沙尘暴没有死心,它还在我们的周围转悠,寻找光秃秃的空地,准备再来反扑。小朋友们一起来帮助小兔将光秃秃的空地种成茂密的树林吧。

  四、植树造林(创作指导)

  1、引导幼儿用粗水笔在浅绿色纸上画出不同大小形状的树木。

  2、鼓励幼儿在树与树之间不断进行添加,画出更多的树。用细水笔添画树叶和树干上的花纹。

  三、合作与表现

  1、幼儿将各自的图画作品连成一排排“防沙林”,想象沙尘暴在一排排的树林中到处碰壁,无法穿过,只能灰溜溜地溜走了。

  2、提问:哪些能抵御沙尘暴,哪些不能抵御,原因是什么?

大班美术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观察奔马的强健有力的形象和奔跑如飞的动态。

  2.引导幼儿欣赏侧锋、中锋所表现的奔马的造型美,培养幼儿对水墨画的欣赏能力。

  3.启发幼儿用语言、动作表现自己的感受。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5.激发幼儿感受不同的艺术美,体验作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徐悲鸿《奔马》图和他的自画像。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引起兴趣。

  放录音:小朋友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幼儿回答,教师总结。这是奔跑的马蹄声,小朋友有没有看到过马奔跑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现在我们来看一看。

  2.引导幼儿欣赏、感受马的强健有力的形象和奔跑如飞的动态。

  教师出示图:请看一看,画面上这些马在干什么?看上去怎么样?

  3.引导幼儿欣赏画家用中锋、侧锋所表现的奔马造型美。

  看一看,这幅画是用什么工具画成的?笔锋看上去怎么样?墨的浓淡看上去怎么样?

  幼儿观察、欣赏、讨论、回答,教师总结:这幅画是用水墨和毛笔画成的水墨画。画面上奔马的整体轮廓是用中锋圆厚有力的线条画成,马尾、马鬃是用侧锋锐利多变的线条画成的。而且这些水墨又是浓淡的变化,使得这些马看上去变化多样,各有不同,立体感很强,远远看上去,这些马好像要从画面上奔跑下来了。

  4.引导幼儿欣赏《奔马》的构图美。

  老师:大家能不能从画面上看出马在什么地方?画面上只画了几匹马,没有画什么背景,但我们从马奔跑的姿态上可以联想到,马是从一个很大很远的地方向我们飞奔而来的。

  5.简要介绍画家。

  这幅画的名字叫《奔马》你们想不想知道它是谁画的?出示徐悲鸿自画像:这幅画是由我国著名的画家徐悲鸿爷爷画的,他画过很多很多的画,其中,他画的马是人们最喜欢的,也是最有名的。我们大家要向徐爷爷学习,练好本领,画出美丽的画。

  6.引导幼儿用动作来表现马奔跑的动态。

  老师:请大家再认真看一看画面上马奔跑的动作是怎样的,然后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老师和幼儿在录音伴随下做马奔跑的动作。

  活动反思:

  本次教学活动是美术鉴赏活动。本来我是想通过放音乐来导入本次活动的,但是小朋友们很细心,看到我准备好的墨汁和毛笔,他们都很好奇,问我这些东西是要来干嘛的,有的学画画的小朋友说:“我知道,我上次用这个画过腊梅,叫水墨画。”看到他们的注意力都被笔墨给吸引了,没有人注意到音乐,我只好顺水推舟,给小朋友讲了一下水墨画,然后引出了我们今天的`主题《奔马图》,让小朋友们观察图中马的姿态,然后让小朋友讲述下他们观察到了什么,小朋友们观察很仔细,可以看出马在奔跑,从马飞扬的尾巴和弯曲的脚里看出来,然后他们还更细心的通过对墨的浓淡进行观察发现马的毛和小腿颜色一般很深,其他地方都有点淡。还有地上的小草被马拨动了以后在轻轻的吹动,这都是淡淡的墨,浓浓的墨给人厚重和有力感,淡淡的墨给人轻柔和飘逸感。接着我们又欣赏了很多关于马的画,还欣赏了马的局部图,让小朋友可以更加仔细的观赏下徐悲鸿是如何画马的,同时为小朋友讲了关于徐悲鸿的人物介绍和小故事,让小朋友知道徐悲鸿为什么可以把马画的这么好,是因为他很用心的观察马。最后,向小朋友展示了一下笔墨纸砚通过对马的观察,让小朋友尝试画一下马。

大班美术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爱护小动物的责任意识。

  2、综合运用粘贴、连接等美工技能,立体地表现动物地特征。

  3、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及想象力。

  4、增进参与环境布置的兴趣和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5、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活动准备:

  1、幼儿已学会粘贴、连接等美工技能。

  2、纸、剪刀、胶水、卷纸筒等美工工具。

  活动过程:

  1、出示孤独的小鹿,引出主题。

  忽忽国新建了一座动物保护区,可是只有一只小鹿再那儿,他非常孤独,小朋友帮他想个办法吧。

  2、幼儿讨论并商量出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

  3、教师介绍制做动物的方法和要点。

  4、幼儿操作。

  (1)重点指导幼儿如何使用连接的方法。

  (2)对能力强的.幼儿,教师可以要求他们利用辅助材料,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制作出与别人不一样的动物。对能力弱的幼儿,教师应鼓励并帮助他们利用连接的方法制作动物。

  5、作品展示。

  (1)请幼儿将制作的动物放进事先搭建好的动物保护区中,让幼儿充分体会成功的喜悦。

  (2)参观动物保护区,幼儿共同评价制作作品。

  活动结束:

  家长带领幼儿参观动物园。

  活动反思: 捕鼠能手猫头鹰是幼儿喜爱的一种动物。它大头圆面,两只圆溜溜的炯炯有神的大眼睛,花纹清晰的羽毛,特征明显,用绘画的形式容易表现,能使幼儿得到成功的体验和美的享受。这一活动不仅能激发幼儿对绘画的兴趣,而且能进一步萌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为了激发幼儿的作画兴趣,导入部分我采用了猜谜的形式展开的。“远看像只猫,近看像只鸟,夜晚捉田鼠,白天睡大觉”,从中来理解猫头鹰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我还给孩子们讲了猫头鹰的许多有趣故事。因为有了前半部分的认识和感知,所以孩子们的作品生动、有趣,有猫头鹰躲在树上等待田鼠出洞,有猫头鹰在夜间捉田鼠、与蛇搏斗等。 在长期的美术教学过程中,我总结出了一点,在幼儿作画前一定要讲细、讲透,并且提出相应的要求,这样孩子们才有啥画,画地生动、画地大气。美术课,我认为不一定要把大部分的时间放在孩子们作画上,只有理解了、认识了,画面才丰富、生动、有趣,我们应该打破以往的思想观念,即,两头短中间长的模式,因为我们的美术目标是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培养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体验作画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而不是要求孩子们如何如何画的像,所以每次活动我们应该根据情况而定,把时间的倾重点放在那里。

【大班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美术教案04-19

大班美术教案05-26

美术大班教案02-27

大班美术丝瓜教案04-22

《静物》大班美术教案04-16

大班美术优质教案04-23

《金鱼》美术大班教案04-19

大班美术活动教案04-19

苹果大班美术教案04-19

大班美术教案及反思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