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项脊轩志教案

项脊轩志教案

时间:2023-04-09 17:53:07 教案 我要投稿

【精品】项脊轩志教案4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项脊轩志教案4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品】项脊轩志教案4篇

项脊轩志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⒈学习作者选取生活琐事、平常景物表现人物的音容笑貌,以朴素简洁的语言寄托对故居亲人的眷恋深情。

  ⒉细节描写刻画人物。

  教学时数: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解题

  ⒈介绍作者和“唐宋派”

  ⒉介绍“项脊轩”

  “项脊轩”是作者的书斋名,“项脊”是作者九世祖道隆所居之所,作者把自己的书斋题为“项脊轩”既含有怀宗追远之意,又有表示书斋狭小之意。

  ⒊介绍文体“志”

  “志”就是“记”的意思,是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

  三、整体感知

  ⒈朗读课文,质疑解难

  ⒉知识点归纳

  ⒊编写结构提纲

  明确:第一部分(1~4节):主体(18岁作)

  第二部分(5~6节):补记(35岁左右作)

  ⒋思考:贯穿本文的情感线索是什么?用原文中的一句话回答。

  明确:“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承上启下

  四、具体分析

  ㈠析“可喜”

  ⒈作者写了哪些“可喜”之事?

  明确:变化之可喜(焕然一新)

  喜〈独处之可喜(悠然寂静)

  景色之可喜(姗姗可爱)

  ⒉作者是怎样描写项脊轩前后变化的?

  明确:

  狭小明亮

  破旧←-前―修葺-后-→幽雅

  阴暗安静

  ※本节既然是写“可喜”之事,为什么要写项脊轩的“旧”呢?

  明确:渲染衰败、阴冷的凄清氛围,为写“可喜”作反衬,说明作者对它怀有深挚的眷恋之情。

  ⒊这一节的景色描写极富诗情画意,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幅画面,并体会:作者为什么这样渲染项脊轩的清幽境界?

  明确:①兰竹相映,月白风清,桂影斑驳,小鸟时鸣;

  ②表现了作者的幽静、恬适和鄙弃世俗、甘于清贫自守的情操;也抒写了作者对百年老屋的特殊感情。

  ⒋齐读、小结

  紧扣题目,落笔即写项脊轩。作者自我欣赏、自我陶醉,主客观互相融合,造成一种艺术的气氛与意境,但作者着意处并不在此,写“喜”是为了映带下文,更好的写“悲”。

  ㈡析“可悲”

  ⒈作者写了哪些“可悲”之事?主要运用什么写法?

  明确:诸父异爨

  母亲早逝

  悲〈祖母厚望〉细节(白描)

  妻逝无聊

  ⒉明王锡爵在《归公墓志铭》中评归有光的文章:“所为抒写怀抱之文,温润典丽,如清庙之瑟,一唱三叹。无意于感人,而欢愉惨恻之思,溢于言语之外”。含而不露,以情动人,用生动的细节描写来感动读者,正是这篇文章的最主要的特色。请结合课文说一说自己对哪些细节描写体会最深。

  明确:

  人物 细节描写 人物特点 作者感情

  诸父 东犬西吠…

  鸡栖与庭 兄弟隔膜

  天伦不再 家道败落

  无限感慨

  母亲 叩门扉曰 关怀爱抚 母爱难忘

  【“余泣”】

  祖母 阖门持笏 关怀怜

  爱期待 遗教难忘

  【“长号不自禁”】

  妻子 问古事∕学书 快乐真挚 恩爱难忘

  【“室坏不修”∕“亭亭如盖”】

  ※穿插名家评价:

  “震川之述老妪语,至琐细,至无关紧要,然自幼失母之儿读之,匪不流涕矣。”――林纾

  ⒊自由朗读,体会作者“欢愉惨恻”的情感。

  ⒋小结

  作者围绕项脊轩,通过日常生活小事来追念母亲祖母妻子,表达人亡物在、三世变迁的感慨。清梅曾亮评:“借一阁以寄三世之遗迹。”

  五、归纳写作特色

  选取生活琐事,撷取典型细节,以小见大,表现人物风貌,寄托内心感情。

  六、全文归纳

  作者借平凡之景抒情,叙琐屑之事寄情,处处写轩,却处处意不在轩而在人,借轩写人,借轩抒情。明末清初黄宗羲《张节母叶孺人墓志铭》评:“予读震川文为女妇者,一往情深,每以一二细事见之,使人欲涕。盖古今事无巨细,唯此可歌可泣之精神,长留天壤。”

项脊轩志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品读课文,体会归有光散文特色。

  2、咀嚼文中语句,学会鉴赏方法。

  教学方法:

  咀嚼品味法 、朗读体会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中国的亭台楼阁无数,然而能够载入史册,流传千古的,往往是因为它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黄鹤楼是美的,因为它有“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的慨叹;醉翁亭是美的,因为它有“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情趣;滕王阁是美的,因为它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趣。项脊轩虽是一间不起眼的小阁子,但《项脊轩志》却成为经典名篇,这是为什么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项脊轩,进一步品读这篇课文,了解其中真味。

  二、回顾上节课内容,进入本节课学习

  上一节课我们已初步了解了这篇课文的大意,“项脊轩志”名为记物,实是记人。

  [板书]:事(人)(人)事。

  这篇课文的文眼是——(学生齐答),轩中可喜的事有——(学生齐答),可悲的事有——(学生齐答)。

  [板书]:修轩、读书;分家、疼儿、探孙、相爱。

  三、品读可喜部分

  1、自由散读,用笔圈画出能体现作者可喜之情的词语。并用简练的词语概括两件事中的“可喜”之情。

  2、请同学读修葺以后的:

  ①你认为哪些词语或句子体现了作者可喜之情?

  明确:

  修轩:“不上漏”“洞然”“增胜”。

  读书:“偃仰啸歌”“万籁有声”“小鸟啄食,人至不去”“风移影动”。

  ②说说你是用哪两个词概括的?

  修轩:原来可怜可悲可叹的南阁子,变成了可爱可喜可亲的项脊轩,体现了作者对项脊轩的“喜爱”之情。

  读书:体现作者自得其乐,轩中环境的珊珊可爱。

  板书:喜爱、自得

  ③生读修葺以后内容。

  3、听录音,注意语气、语调、语速的处理。

  4、齐声朗读,语气语调没有太大的起伏,但“喜”之情饱含其中。

  5、学法小结:

  刚才我们一起体验到作者在项脊轩中的可喜之情。我们是通过品读那些表现生活细节的词句来体验到作者的情感的。下面也请同学们用品味词语,品读细节的方法来体验鉴赏文章可悲部分。

  四、品读可悲部分

  1、讨论可悲部分的细节,并用最简练的词语概括这些细节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什么是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就是对人物的外貌、行动、心理、语言或周围事物某一细微特征所进行的具体而细致的描绘。

  (四大组分别讨论四件事,四人一小组进行。发言同学要体现小组意见,然后由大组内的其他小组补充。)

  (1)分家:

  ①学生回答细节:墙、犬、客、鸡。

  随着墙的出现变化,原先井然有序的大家庭已土崩瓦解,可以想象,原先整洁宽敞的大家庭被分割成许多块,看上去不顺眼,走起来不顺当,听起来不顺耳。甚至可以想象诸父分家分财产时,你争我夺的情景都有可能出现。这一切怎能不叫作者伤心悲痛怨恨?然而,面对这一切,作者只能是“无奈”。

  ②能否用一简练的词语概括作者的情感?

  板书:悲怨

  ③朗读:“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体会“矣”饱含的复杂情感。

  (2)疼儿:

  ①学生回答细节:“某所,而母立于兹”“以指扣门扉”“儿寒乎欲食乎”。

  ②为何“余泣,妪亦泣”?

  作者八岁丧母,很早就失去了母亲的爱抚和关怀,老妪讲述完母亲对姐姐的疼爱,自然会想到自己小时候也同样享受这般母爱,可如今母亲早逝,而母亲的遗踪却处处可见(“先妣常一至”、“某所,而母立于兹”)母亲亲切的话语还响在耳边(“儿寒乎,欲食乎?”),这一切都引起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思念。至于老妪,“先妣抚之甚厚”,同学们可以设想一下,两人相对而泣,那是一个多么撼动人心的场面!

  ③用一简练词语概括作者对亲人的情感。

  板书:思念

  (3)探孙:

  ①学生回答细节:三句话:关心疼爱看似责备实是赞赏、殷切期望、热情激励两个动作:疼爱、欣喜又急切。

  ②学生朗读三句话。

  ③学生讨论:想到这一切作者为何是“长号不自禁”?

  ④学生回答。

  作者对祖母的思念更多了一层歉疚。祖母对自己的殷切期望如在昨日,可自己苦读寒窗,却屡试不第,辜负了祖母的期望,重振家业的希望更是渺茫,这种怀念内疚之情交融在一起,怎能不“长号”?

  ⑤用简练的词语概括作者对祖母的情感。

  板书:内疚

  (4)相爱:

  ①学生回答细节“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述诸小妹语”“室坏不修”“稍异于前”“庭中枇杷树”“手植”。

  ②体会“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亦亭亭如盖矣”中的“矣”所饱含的情感。(树长人亡,物是人非。)

  ③用简练的词语概括作者对妻子的情感。

  板书:悲恸

  ④齐读。“庭有枇杷……”再次体会悲恸之情。

  3、听录音“然余居于此……”可小声跟读,注意把握“悲”的基调,注意语速语调的把握。

  4、齐读“然余居于此……”读出细节中的悲情。

  五、小结

  作者紧紧抓住项脊轩里悲欢离合的日常生活琐事,通过细节描写,用清新淡雅之笔,表达了“多可喜,多可悲”。这也是归有光散文的基本风格。

  项脊轩,一个不起眼的小阁子,却关联着家庭盛衰,凝聚着三代人的亲情。轩的空间有限,情的延伸无限。这就是《项脊轩志》之所以被历代评论家推崇的根本原因。

  板书:多可喜、多可悲

  六、介绍历代名家评《项脊轩志》

  (清)姚鼐:“此乃太仆最胜之文”

  (明)王士祯:“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

  (清)方苞:“不俟修饰而情辞并得”

  (明)王锡爵:“无意于感人,而欢愉惨怛之思溢于言语之外”

  七、布置作业:扩展阅读《寒花葬志》

  (历代名家对归有光的评价,在他的《寒花葬志》中又是如何体现的呢?)

  婢,魏孺人媵也。嘉靖丁酉五月四日死,葬虚丘。事我而不卒,命也夫!

  婢初媵时,年十岁,垂双鬟,曳深绿布裳。一日,天寒, (ruo)火煮荸荠熟,婢削之盈瓯;余入自外,取食之;婢持去,不与。魏孺人笑之。孺人每令婢倚几旁饭,即饭,目眶冉冉动。孺人又指予以为笑。

  回思是时,奄忽便已十年。吁,可悲也已!

  从“平常细节,情真意深”的`角度写一篇关于《寒花葬志》的鉴赏短文,字数:400—500字。

  教 后 记

  执教《项脊轩记》研究课后,作以下反思:

  1、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教材,把握教材的特点精髓,是上好课的前提。本节课执教成功,首先是因为对《项》文以质朴语言通过细节描写抒发真挚情感这一特点有较深切的体验,所以教学目标明确,为教学方法的设计奠定了基础。

  2、设计一个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形成师生互动氛围的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目标的保证。这次执教备课的过程,是使教学思路由模糊到清晰、由粗疏到细密的过程,将学法的指导贯穿其中,让学生在阅读中研究、在研究中品味鉴赏,收到很好的效果。

  3、教学方案完善、教学流程实施的过程,也是教师综合素质提高的过程。这次执教《项》研究课,由于我在把握教材、研究教法的各个侧面均作了较深入的反复的探索研究,同时较自觉地强化教学心理素质的锻炼,因此感到自己的教学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我将把这次积累的经验用于日常教学之中。

项脊轩志教案 篇3

  一、教学目的

  1.掌握“比、乳、过、下、而、然”等文言词语的意义、用法。

  2.了解归有光的散文成就及“志”类文体。

  3.学习本文用线索贯穿、形散神聚的写法。

  4.学习本文以细节、场面状写人物,情景交融等技法。

  二、教学重难点

  1.常用文言词语的'意义、用法。

  2.形散神聚的方法——线索串联法。

  3.借助平凡的景、事、物抒发悲喜之情。

  三、教学原则

  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思为主攻、练为主线。

  四、教学思路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听下面的成语,并以这个成语为谜面,猜一明代作家名。

  谜面:衣锦还乡。谜底:归有光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归有光的一篇散文名作——《项脊轩志》。

  (二)诵读品味

  1.教师范读1、2段。

  2.一名学生朗读3、4段,齐读5、6段。

  要求:体味文中蕴涵的情感,找出文眼。

  (三)学生分段译读课文

  1.把握重点字、词、句。

  活用词:雨泽下注 乳二世

  古今异义词:比去,以手阖门 或凭几学书 已为墙

  通假字:而母立于兹

  一词多义:室始洞然 然睹促织 輮使之然也

  2.学生分段口译课文,教师指导。

  3.结构线索:

  (1)修茸前后的不同风貌。

  (2)轩的变迁和家人轶事。

  (3)补写丧妻前后轩中情形。

  (4)写轩中的枇杷树。

  项脊轩的变迁作

  线索:--------------

  作者的悲喜情感

  (讨论:喜什么?悲什么?以哪种情感基调为主?)

  4.文章主旨:借项脊轩的兴废表达人亡物在,三世变迁的感慨,抒发对亲人的怀念之情,如何表现?请具体分析。

  5.抒情技法:

  (四)课堂练习(投影展示)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比去,以手阖门 大母过余曰

  比比皆是 愿枉车骑过之

  纳比笼中 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

  比得软脚病

  2.谈谈《项脊轩志》的抒情艺术(课后形成书面分析)。

  附:板书设计

项脊轩志教案 篇4

  知识目标

  1、学习作者选取生活琐事、平常景物表现人的音容笑貌,以朴素简洁的语言寄托自己深情的写作风格。

  2、准确理解“当、洞、胜、凡、兹、过、竟、比、殆”9个实词,并归纳积累“顾、稍、置、归、去”5个实词的义项。

  能力目标

  1、在熟读的基础上理清思路,把握脉络,体味作者思路清晰、语言流畅的特点。

  2、根据上下文辨析实词和活用词的义项,做到熟练翻译课文,提高文言阅读能力。

  德育目标

  体会作者在日常琐事的记叙中所蕴含的浓浓深情,感受亲情。

  教学重点

  1、理解作者对家道衰落的伤感和对故居亲人的眷恋深情。

  2、研习三、五、六段,体味“多可喜亦多可悲”的内涵。

  教学难点

  1、通过细节描写感悟作者在叙事中营造出来的抒情氛围。

  2、在诵读的基础上熟练背诵全文。

  教学方法

  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提高学生的文言阅读能力,巩固文言知识。

  2、讨论法。通过广泛讨论,培养学生的解析能力。

  3、延伸法。通过延伸练习,提高学生鉴赏文言的能力。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文题解:

  项脊轩是归有光的书斋名。一说其远祖归道隆曾居住在太仓项脊烃,作者以项脊轩来命名自己的书斋,有追念祖先的`意思。一说,言其窄小,如颈背之间,故名。轩,这里指小屋,即书斋。

  志——古代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

  二、走近作者

  归有光(1506—1571):字熙甫,号震川,明代昆山人,明代著名古文家。他自幼苦读,9岁能文,但仕途不利,35岁才中举人,后连续8次考进士不第。于是迁居嘉定安亭江上,在那里讲学二十余年。他的学生很多,称他为“震川先生”。到60岁才中进士,授县令职,一生郁郁不得志。

  归有光虽仕途不得意,但他博览群书,是明代杰出的散文家。在文学上,他和王慎中、茅坤、唐顺之合称唐宋派。他的散文源出于《史记》,取法于唐宋八大家,风格朴实,被誉为“明文第一”。当时人称他为“今之欧阳修”。清桐城派代表人物之一的姚鼐(nài)视之为唐宋八大家和桐城派之间的一座桥梁。

  三、诵读课文

  四、预习检测

【项脊轩志教案】相关文章:

项脊轩志教案02-25

《项脊轩志》说课稿01-26

【精选】项脊轩志教案四篇07-13

《项脊轩志》教案(精选19篇)04-08

项脊轩志教案(精选7篇)03-24

教学反思《项脊轩志》03-22

《项脊轩志》教学反思02-23

项脊轩志教学反思04-21

【精品】项脊轩志教案3篇06-05

【推荐】项脊轩志教案四篇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