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小学品德教案

小学品德教案

时间:2023-03-08 09:46:22 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品德教案(15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品德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品德教案(15篇)

小学品德教案1

  教学目标:

  1.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2.能用画笔记录下自己眼中家乡的美景和自己对家乡的感受。

  3.能运用观察、访问、调查资料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生活。

  4.家乡的美丽和家乡人对家乡的热爱和家乡人的努力分不开的。鼓励学生为家乡做贡献。

  教学重点:

  1.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2.能运用观察、访问、调查资料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生活。

  教学难点:

  能用画笔记录下自己眼中家乡的美景和自己对家乡的感受,从而建立为家乡的发展作贡献的感情,明确现在应该做些什么。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我的家乡》录象及相关的自然景观图片。

  2.学生准备图画纸和彩笔。

  3、课前搜集家乡的相关资料:图片、故事、歌曲或戏曲等。

  教学过程:

  一.看一看,说一说。

  1.出示课件,指导学生欣赏《我的家乡》的录象。

  2.说说从画面上,你看到了什么?

  3.思考:课本中的小朋友喜欢家乡的什么?

  4.交流:自己生活的家乡在哪里?自己喜欢家乡的什么景色?

  二..演一演,猜一猜。

  1.启发谈话:你喜欢自己的家乡吗?想不想让更多的小朋友了解你的家乡?那就当当小导游,把家乡最美的地方介绍给他们好吗?

  2.学生扮导游介绍并赞美自己的家乡。

  3.请扮演的孩子谈自己的感想,请观看的小朋友发表自己的意见。

  4.猜一猜,请同学描述他最喜欢的家乡的某个地方,其他同学猜猜是哪里。

  三.画一画,评一评。

  1.出示具有代表性的反映家乡景观的如:街道、公园、树林等图片,让学生欣赏,并说出画面上的`景物,谈谈自己的感受。

  2.想一想自己居住地周围,哪里景色最美而且最熟悉,用彩笔把它画下来。

  3.小组内展示交流,并推荐出比较好的作品,粘贴在黑板上。

  4.请被选的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

  5.师生共评最佳创作奖。

  四.说一说,唱一唱。

  1.教师首先讲一个关于家乡的故事,你了解为家乡做贡献的有哪些人吗?

  2.你还知道家乡的哪些事?学生交流自己关于家乡的小故事。

  4.你还知道家乡的哪些歌曲或戏曲,表演给同学们看好吗?

  5.展示自己关于家乡照片、文字等资料,并与同学交流是通过哪些渠道获得的资料。

  五.活动:我是小导游。

小学品德教案2

  教学目标

  1.以萝卜的生长过程为例,体验农业劳动的过程。

  2.了解农业的收获与农民收入及生活的关系。

  3.形成尊重农业劳动、尊重劳动者的情感和态度。

  教科书分析

  参见第12~13页。

  教学准备

  教材展示的是萝卜的种植和收获,但教师应对本地区主要的农作物(或蔬菜)从种植到收获的生产过程有比较清楚的了解,对本地区各农时相应的农业劳动有比较清楚的了解,以便使教学与本地区的生产、生活情况相一致。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同学们回家以后,了解了自己家经常吃的主要食物,有的同学还了解了这些食物的来源。现在请几位同学简单介绍一下。”教师可以将学生的发言简要记录在黑板上,并告诉学生:“上一节课,我们已经了解到,人们要维持正常的生活,每天都离不开食物,我们所需要的食物大多是在土地上通过劳动获得的。但是,人们是怎样通过农业劳动从土地上取得收获的呢?让我们一起看一看虎子和爷爷是怎样种萝卜的吧。”

  2.组织学生阅读有关本课题的七幅图画,通过讨论或谈话的方式知道:

  第一幅图画是播种。在烈日下,按照一定的间距,爷爷用镐刨坑,虎子在弯腰把萝卜种子点在坑内,并把坑用土覆盖好。

  第二幅图画是间苗。因为播种的时候,每一个穴位里都要撒几粒种子,种子发芽以后,每个穴位里都会长出一撮萝卜苗,但是不能够任其生长,因为那样萝卜就长不大。所以要拔掉幼弱的萝卜苗,只保留一棵最健壮、长得最大的幼苗,这叫做间苗。

  第三幅图画是除草。在农作物的生长过程中,杂草也会随着长起来,并且和农作物争夺土壤里的水分和养料。为了保证农作物的生长,尽管天气非常炎热,虎子和爷爷仍然必须在烈日下给萝卜松土和除草。

  第四幅图画是给正在生长的.萝卜培土。萝卜只有在疏松的土壤里才能够越长越大,因此在萝卜的生长过程中,要给萝卜周围培土。

  第五幅图画是灌溉。水是农作物生长的命脉,所以爷爷要注意给萝卜灌溉,保证萝卜生长所需要的足够水分。

  第六幅图画是收获。收获的时候是用镐把土刨松,这样把萝卜拔出来的。

  第七幅图画是在获得了好收成以后,虎子和爷爷有了收入,精打细算地把收入用于日常生活。

  3.阅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人们从收获中留下自己需要的以后,要把剩余的部分拿到市场上卖掉?”“为什么收获的季节是最开心的季节?”通过讨论帮助学生明确,看到田野上丰厚的收获,自己一年的辛劳得到了回报,这么多的收成自己家是用不完的,所以从收获中留下自己需要的,将剩余的部分拿到市场上卖掉。由于萝卜新鲜而且质量好,所以在市场上很好卖,很快就把收成换成了收入,今后一年的生活就有了保证,因此农民的心情都是非常喜悦的。

  4.阅读教科书中“虎子家卖萝卜的收入和支出账目”。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虎子家为什么要用卖萝卜的钱买这些东西?”通过讨论帮助学生明确,在账目中,虎子家购买了象棋、球鞋、老花镜、食用油、电灯泡等日常生活用品,这些东西都是自家不能够生产的,但又是生活中非常需要的。所以,用卖萝卜的收入买回这些用品,用于日常生活。剩余的钱存到了信用社。

  对照虎子家的劳动收入方式,讨论:和自己家的收入方式有什么不同?自己的父母是怎样通过劳动来维持家庭经济来源的?

  5.。教师肯定学生的讨论成果,并概括出农民在土地上生产食物是十分辛劳的,农民们通过他们的劳动得到收成,用于维持他们的生活。

  给教师的建议

  教师要对本课题出示的范例―――萝卜的生产过程有科学的了解。

  家庭作业

  建议在家长的支持和指导下,学生选择合适的时节,在自家院落(城市里住楼房的学生可以利用阳台)的一小块地上(城市里住楼房的学生可以利用花盆)种植少量的青菜、菠菜、辣椒等好种易活的蔬菜,体验从种植到收获的全过程,感受劳动的愉悦。如果有条件,也可以和科学课(自然课)老师合作,组织学生在学校中开展体验种植活动。

  建议

  1.观察学生对农业生产的兴趣,学生崇尚自然,尊重劳动的态度。

  2.对农村的学生,观察他们是否从“萝卜的故事”联系到自己家农业劳动的体验,以及对收获的态度;对城市的学生,观察他们是否从“萝卜的故事”中读懂了农业劳动的艰辛,观察他们对农民生活的关注态度。

  本页的五幅插图比较完整地展现了萝卜从种植到收获的过程。播下种子。嫩芽出土了,虎子多么喜悦!铲除杂草。辛勤培土。

  学地给萝卜“喝水”。收获的时节。计算收入和支出。收入和支出。农业劳动中收成换为收入的经过,以及与此相伴的喜悦心情。(参照教材第4、5页)

小学品德教案3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初步理解社区的概念

  2、知道社区是由来自不同地区的人们共同组成的。

  教学准备:

  请学生向家长了解,自己家庭是什么时候来到目前居住的社区、原来住在哪里等,还可以向自己的邻居了解与之相关的情况。

  教学过程:

  1、导入:看图(单元导读图)同桌交流,说说看见了什么?

  教师布置下面的活动:我们每一人都生活在社区中,但对于自己生活的社区,你又了解多少呢?课前,老师让同学们带着问题注意观察自己生活的社区,我想,同学们都准备好了,一定有很多话要说,下面分小组进行交流。

  2、小组讨论。A紧扣课文内容提出有质量的设问。B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新事物。

  3、个人发表。请学生欣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社区”的'图画和文字,教师提问:“同学马从小就生活再现在的社区吗?,如果搬过家的,你原来什么在什么地方?现在有什么变化?”

  4、教师总结。我们生活的社区不断的发展变化着。社区中的居民也在不断变化着,有些人搬走、有些人搬来。社区就像个大家庭,把我们每一个生活在其中的人联系在一起。我们都应该爱护和维护它,社区的发展需要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

  5、作业:

  6、搜集风格各异的社区图片或照片,以及相应的文字资料。

小学品德教案4

  一、教学目标:

  (一)情感与态度

  1、让学生了解残疾人的生活,体验感受他们生活的不便。

  2、让学生学习残疾人自强不息的范例,从而敬佩那些付出了比正常人更多努力的残疾人。

  3、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心中有他人,培养社会责任感。

  (二)行为与习惯

  1、大家共同参与自己所创造的残疾人情境,组织学生展开该活动。

  2、熟悉班集体环境,调查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有没有需要帮助的同学,能利用班里同学间相互关心与帮助来解决自己的问题。

  (三)知识与技能

  1、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间接,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

  2、能够与他人交流与合作,共同完成

  3、了解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当今人类社会的普遍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培养学生心中有他人和社会责任感

  (四)过程与方法:

  1、体验残疾人的生活过程。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二、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1、体验残疾人的生活和自我感受。

  2、能够与同学交流和合作,共同完成“设计活动”。

  3、了解人与人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培养学生心中有他人的集体主义。

  三、教学资源

  本课为学生了一些信息资料,这些信息资料让学生了解残疾人的生活,坤洲小学运用了实地考察、搜集及应用计算机课件。

  实地考察:走访社区内的残疾人,了解残疾人的生活。实际体验自己与残疾人的情感。必要时主动伸出援助之手。

  搜集资料:查找有关残疾人自强不息,努力拼搏的事例及社会普遍问题。

  计算机课件:世界激励大师約翰.库提斯光盘

  四、学生实态

  当代学生的生活环境和条件较优越,生活在被父母宠爱的环境里,自我中心的意识较强。在他们的生活中不容易体会到由于残疾而给生活带来的`不便和困难,同时,由于学生年龄小,缺乏这方面的意识。

  五、教学策略

  针对学生年龄偏低,认知水平尚浅并偏重于形象思维的特点,教师应避免太多的理论说教。师生多方搜集相关信息,扩充课文内容。尝试结合学生以及身边其他人在学校、社会中的具体事例进行引导,使学生在实际事例的体验中,学习交流与合作,培养心中有他人的。

  (一)组织讨论:同学们在学习上、生活上遇到残疾人,怎样做?

  (二)尊重他人,理解他人,真诚地帮助他人。

  六、教学准备:

  1、布条、拐杖

  2、《张海迪》故事光盘

  3、搜集到的相关图片和文字介绍。

  七、教学活动过程:

  活动一:体验残疾人的生活,感受残疾人生活的不便,该如何去帮助“残疾人”。

  1、大家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领取不同的任务,根据任务提示来亲身体验残疾人的生活。

  第1、2小组试着用一只手收拾自己的书包。

  第3、4小组用布蒙上自己的眼睛,在教室中走一圈。

  第5、6小组扮演聋哑人向其他同学问路。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组织讨论,解决问题“你们体验了‘残疾人’的生活,有什么感受?”

  活动二:在“资料互传递”中认识到残疾人中的优秀人物都是可亲可敬的

  1、把自己课前查阅的残疾人的优秀事迹讲述给同学们听。(谈谈在生活中见到的残疾人是怎样顽强地生活的。)

  2、提出思考问题:为什么要赞美这些残疾人?

  分小组讨论:你们了解残疾人的生活后,有什么感受?

  活动三:我做“画中人”,让学生自我反思,换位思考

  1、先分小组,选出组员做途中的残疾人。

  2、其他组员做残疾人的家人。

  3、出示76页的图片,请同学们根据图画内容扮演角色。

  4、如果你就是图中的残疾人,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活动四:召开“爱心工程金点子竞标会”为残疾人和有困难的人出主意,想办法

  1、请同学们就前面提出的不尽如人意的问题,分组进行讨论,寻求解决的办法。

  2、教师指导学生把自己不能实践的“金点子”写下来,交给有关部门。学生分组行动,实践自己的“金点子”,为残疾人和有困难的人献爱心。

  3、验收“爱心工程”。由“工程负责人”以不同形式汇报工程实施情况(表演、活动随笔、录像、请被帮助对象讲述)然后评选出“优秀工程”和“优秀工程师”。

  八、课堂。

  九、课外延伸

  引导学生利用报纸、杂志、络等载体收集相关的图片和文字介绍,学会收集有用的信。

小学品德教案5

  活动目标

  1、知道春天是种植的季节,愿意参与种植活动。

  2、懂得树是人类的好朋友,能用实际行动爱护花草树木,保护和美化环境。

  3、初步学会观察、记录植物的生长,了解种子发芽、成长的过程及所需要的基本条件。

  4、学习种植的基本方法,学会栽培常见花卉的.简单技能。

  活动过程

  一、植树造林好处多

  1、引导儿童说一说关于植树节的知识意义。

  2、启发儿童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说说树木在我们的知识和意义。

  3、儿童了解植树造林对于人类生活的意义,并思考自己可以为此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

  二、校园植物小卫士

  1、引导儿童谈谈平时观察到的一些不爱护花草树木的现象。

  2、谈论怎样用自己力所能及的办法来保护学校的花草树木。

  三、让秋天收集的种子都发芽

  1、引导儿童互相交流秋天收集的各种种子,启发儿童用秋天收集的种子亲自动手种植一些适合当地气候与土壤条件的、自己喜欢的植物。

  2、鼓励儿童用生活中常见的废弃物品种植。

  四、小实验

  引导儿童结合自己种下的种子,进行观察和实验。

  五、农民伯伯春耕忙

小学品德教案6

  一 教材分析

  《当好小主人》是浙教版一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第二单元的第四课的内容。本课由“打电话”“客人来了”和“不同的待客方式”三部分组成。“小剧场”设置的目的是让教师先创设各种不同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各种表演,从而在游戏中掌握接听电话应有的礼貌。“客人来了”先展示了儿童在有客人到家来时的不同表现,再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如何招待客人才是有礼貌的行为。“客人来了我欢迎”是对礼貌待课行为的。而“不同的待客方式”是为了丰富学生的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在了解不同的待客方式后,学会尊重他人,礼貌待人的习惯。

  二 设计理念

  《品德与生活》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性课程。《当好小主人》这一课的内容集开放性、综合性、情感性为一体。这节综合活动课,我打破单一、呆板、严肃的课堂模式,努力创造开放、互动、活泼的教学情景,营造民主、愉悦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自然,学得快乐,真正成为认识的主体,学习的主人。

  三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出发,将本课的目标定为以下三个:

  1、掌握接听电话的礼仪,知道三个常用电话的用途。

  2、能友好地接待客人,知道接待客人时应有的礼貌,并在日常生活中加以运

  3、了解其他民族的待客方式,知道要尊重他人的习俗。

  四 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材内容和低年级学生年龄特点,确定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三个常用电话,知道接听电话和待客的方式、礼仪。

  教学难点:能

  五 教学方法

  制订了主体教学目标,做了充分的教学准备工作后,关键问题就是要选择合适的教法与学法来达成教学目标。根据本教材的特点和大纲要求,结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预设的基本教学方法是:启发式、活动式、合作探究等等。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过程,参与各种活动,在各种活动中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并得出结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六 学习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我主要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三方面来培养学生创新和辨别能力,并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给予必要的具体指导。

  七 教学过程

  根据本班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我设计整个教学过程如下:

  一 激趣导入,情境表演

  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上课一开始我就出示了一幅电话机的图片,让学生在这一样平常总能见到的事物中激发兴趣,引出打电话。接着就根据低年级学生好表演的天性创设了三个情境,让学生进行打电话的表演。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提出要“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我充分关注学生个性差异,注重学生在开放式的课堂活动中的感受、体验、领悟,让其获得多元发展的机会。在学生表演完后让其他学生进行评论,使学生在感兴趣的表演、评论中体会打电话时所因注意的方面,从而了解接、打电话的技巧与礼仪。

  二 认识三个急救电话的用途

  110119120是三个特殊的电话号码,首先我让学生根据自己原有的常识来说说自己对这三个电话的了解,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在进行,让他们充分地知道它们的用途,并根据孩子们的心理特点出示他们感兴趣儿歌进行朗读,以巩固认知。

  三 判断评析,懂得接待客人的礼貌

  首先我又创设了一个情境,以电话的铃声吸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兴趣。铃声响起,请位学生接起电话,接完电话后,学生知道了原来是老师要来自己家里。老师到家就是客人了,于是引出了怎样接待客人。首先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说一说,接着在进行归纳,让学生懂得待客要注意的礼貌。先开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初步了解了待客礼仪后就再一次发挥学生的参与性与主体地位,出示“客人来了”后的几幅图片,让学生来评析,说说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

  品德与生活》课程与学科课程的一个很大的不同点就在于它倡导动态的、建构性、过程性的知识观。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将不再是监督,控制学生活动的人,是学生可信赖的支持者、指导者、参与者。因此这节课我打破学科界限,以全身心活动为载体,创设丰富的教学活动情节,营造开放、宽松、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多向互动贯穿课的始终。

  四了解各种不同的待课之道

  在这一环节主要是为了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拓展他们的视野。在这一部分,学生由于年龄小,大多都不了解,主要是通过老师的介绍进行,结合教科书中的插图,让学生了解白族、蒙古族、藏族的待客方式,引导学生要懂得尊重其他民族的风俗

  惯。最后得出结论,进行教育:虽然各国、各民族的待客方式不同,但热情待客的心是相同的。礼貌待客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我们应当继承和发扬。

  总之,本课的教学思路以新课标为指导,巧妙地把运用多媒体与教学内容融为一体,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在生活中体验,到生活中实践,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小学品德教案7

  〖教学目标

  1.了解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所造成的危害。

  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教科书分析参见

  第25页。

  〖教学准备

  1.在课前,布置学生调查了解:

  (1)每天食用的蔬菜、水果、茶叶等农产品中有没有残留农药,这些残留农药对人体有什么危害。

  (2)我们每天都要吃饭,面对蔬菜、水果、茶叶等农产品中的残留农药,我们怎么办。

  2.在课前,教师可以收集一些纯天然、无污染、无公害标志的农产品包装。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食物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要。我们每天的生活都离不开粮食、蔬菜、水果、茶叶等农产品。可是,由于这些年来,在农业生产中大量地使用化肥和农药,使得许多农产品中都有残留农药。对此,生活已经为我们敲响了警钟,这也就是妞妞的困惑。”

  2.全班讨论。观察和阅读教科书第11页的图画和课文,教师提问学生:“我们只是普通的消费者,面对蔬菜、水果、茶叶等农产品中有残留农药,我们怎么办?”帮助学生通过讨论知道,要购买有绿色农产品标志的商品,购买有纯天然、无污染、无公害标志的农产品。

  教师可以出示课前纯天然、无污染、无公害标志的农产品包装,并提问学生:“你在超市、商店见过这类农产品吗?家长有没有买过这类农产品?”

  3.探究讨论。“对于豆博士提出的问题,也就是妞妞的另外一个困惑,应该怎么办呢?你们有什么好的建议吗?”通过讨论知道,在农业生产中,使用农药和化肥固然有利于增加农作物的产量,但会使土地里的盐碱越来越多,土壤越来越硬,影响农作物的生长,从长远来讲,反而会影响农作物的收成。而且,会在农产品中造成农药成分的残留,人吃了这样的粮食、蔬菜、水果、茶叶等,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因此,农业生产既要保持增产,又要防治病虫害,最好的方法就是尽量使用天然的有机肥料,也叫“农家肥”,像河泥、塘泥、人畜粪便、绿肥、炕洞土等等;遇到病虫害,尽量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像利用大量的七星瓢虫消灭蚜虫,利用赤眼蜂防治棉铃虫,这也叫做用“以虫吃虫”的方法进行防治。这样我们就可以吃上纯天然、无污染、无公害的放心粮、放心菜、放心水果了。

  4.教师。概括讨论中的要点,布置家庭作业。

  〖给教师的'建议

  1.可以用较多的时间让学生确认绿色农产品的标志,并鼓励学生就此与家长进行沟通。

  2.如果是农村学校,本课题可以更多地强调使用符合国家规定的农药、化肥。家庭作业了解商店和市场出售的食物、蔬菜、水果中,有没有纯天然、无污染、无公害标志的农产品;问一问爸爸、妈妈是否认识绿色农产品的标志。

  〖建议

  观察学生对农产品质量的关注态度,对学生参与探究活动进行简单。

  这些食物会不会含有残留农药?不用农药怎样保证收获?警钟已响。显示了农业生产中化肥与农药使用的问题已经十分严峻。困惑中的妞妞,三幅图显示的是她的思考。它们合乎国家标准吗?课文正面提出和阐述问题。豆博士提出了一个矛盾,可以引导学生探究。(参照教材第11页)

小学品德教案8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初步形成责任意识,知道自己的事情能做的应该自己做,作为家庭、社会的一员还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2、热心参与家务劳动和学校的活动,并能主动承担一项任务。

  情感目标:

  1、体验不同的角色应承担的不同责任。

  2、增强责任意识。

  行为目标:

  1、知道自己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应承担的责任。

  2、自己的事情,能做的应该自己做,不会做的事情学着做。

  二、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增强责任意识,热心参与家务劳动和学校的活动,并能主动承担一项任务。

  三、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针对学生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承担的不同责任。

  四、课前准备

  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电脑出示课文63页的插图。

  2、讨论:这些事情该由谁来做?

  3、分析图中的事情,哪些是自己会做的?哪些是自己不会做的?

  4、说一说,议一议:对于自己会做的事情,自己是否做了?

  (二)板书课题:我的责任

  (三)探讨明责任

  1、让学生进一步回忆,自己家中每天都有哪些家务事,这些事都由谁来做的.。

  2、启发学生讨论:这些事情当中,有哪些是自己可以做的?

  3、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写己在家中能够做和应该做的事情。并进一步思考:我能为学校为班级做些什么?

  4、教师在收集学生的答案后,给予肯定。并完成表格的填写。

  5、齐读句子:自己的事情,能耐做的应该自己做;不会做的事情学着做。家中、学校、社区的事情大家都来做。

  (四)提出建议

  1、观察第64页的插图,看看说了什么事情。

  2、让学生谈谈有没有与教材第64页中的同学类似的情况。以小组为单位,大家想一想,有什么解决的办法。

  3、各小组汇报讨论的结果,教师给予点拨。

  4、各小组选出代表,以表演的方式,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好办法。

  (五)品质升华

  1、观察第65页的插图,看看他们给自己找了什么岗位?

  2、教师给学生布置任务:我给自己找岗位。

  (1)在教师的帮助下,大家将班里的事情分分工,每人承担一件具体的事情(可以多人承担相同的事情)。

  (2)在家里,请学生与家长商量,给自己找一件具体的事情做(例如扫地、洗碗等)

  3、做这些事之后,大家先讨论一下:怎样才能做好?一星期后,在班会上交流做这些事的感受。

  附板书设计:

  明白责任

  自己会做的事应该做

  我的责任该做什么自己不会的事学着做

  找找岗位

小学品德教案9

  教学目标:

  1、父母的劳动,理解父母的辛苦。

  2、学会关心家庭,增强自己对家庭的责任感。

  3、乐于分担家务、料理自己的生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教学重点:

  1、父母的劳动,理解父母的`辛苦。

  2、学会关心家庭,增强自己对家庭的责任感。

  教学难点:

  学会关心家庭,增强自己对家庭的责任感。

  教学过程:

  1、导入。

  (1)、板书课题。

  (2)、提问:什么叫懂事?

  2、探究活动。

  (1)、请学生朗读乐乐的感想。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乐乐爸爸工作一天的艰辛。

  (2)、各人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父母一天工作的情况。体会父母工作的辛苦。

  (3)我们的父母一天工作那么艰辛,回家还要做那么多家务和照顾我们,确实辛劳。我们作为子女的应体贴父母、孝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好减轻父母的负担。

  下面我们来讨论一下,哪些事情是我们三年级的学生可以做的。

  1)、个人制作。请每一位同学写一个准备在今后执行的小计划,可以参加刚才大家讨论过的、写在黑板上的内容。

  2)、教师。

  “爸爸、妈妈为了家庭生活而操劳,工作很辛苦。我们已经是三年级的学生了,应该懂事了,要尽量减轻爸爸、妈妈的负担,做个好孩子。”

小学品德教案10

  教学目标

  1.学习简单的食物链知识。

  2.初步了解物种灭绝的事实。

  3.理解自然界不同事物之间普遍的相互依赖关系。

  4.思考并且形成人类对自然界的正确态度。

  教科书分析

  参见第118~120页。

  教学准备

  1.在课前,可以请全班或部分学生找一找有关动植物灭绝的资料(也包括本地区现在已经消失或濒危的动植物)。

  2.教师准备一些有关动植物灭绝的资料。

  3.教师应当联系本地区实际,找一找在本地区已经消失或者已经濒危的物种资料,并且了解导致其消失的原因。

  第一课时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教师朗读教科书第50页的课文,然后说明:课文中提到的同学们的感觉可能与大家相同,我自己也有相同的感觉,也很欣赏同学们的报告。“

  2.阅读与讨论。请学生朗读教科书第50页的课文,然后通过下列问题引导学生讨论:除了课文中提到的,还有哪些生命比人类在地球出现得更早?怎样才算是“与其他生命友好相处“?为什么说”尊重地球上所有的生命,就是爱护人类自己“?(人类生存离不开良好的环境)

  3.小组讨论。教师朗读教科书第50页下方的“令人深思的数学”,并请学生结合第51页几个学生的疑问和感想。然后将学生分成小组,请学生教科书的内容,以及自己在课前所搜集到的资料、教师的有关资料等,交流有关动植物灭绝的情况。教师在小组内充分交流的`基础上,要求每个小组选择一两种向全班介绍,在介绍时要说明该物种灭绝的原因。并且鼓励以小组合作形式向全班介绍,如有人介绍该物种特点,有人说明其灭绝原因,同时,还有人模拟等。

  教师要提醒学生,也许有些动植物在全世界还没有彻底灭绝,但已经逐渐减少,会走到这样的地步?可以在全班介绍这样的动植物。教师在小组讨论时巡视,适当协调各小组所选择的物种,尽量避免重复。

  4.全班交流。每个小组轮流向全班介绍。教师也可以向全班做介绍,特别是有生态意识,使他们感受到这个问题离自己并不遥远。

  教师对各个小组的介绍进行,并特别赞扬那些能够清楚说明物种灭绝原因的或者能够选择本地区实例的小组。

  5.全班讨论。全班学生自由讨论,教师应特别引导学生思考:随着物种的消失和灭绝,会出现审美的情况?人类会面临什么样的局面?我们生活会产生什么样的变化?

  6.教师简单本课内容,布置家庭作业。

  给教师的建议

  1.目前,多种科普读物中都有关于动植物灭绝的介绍,教师可以实现准备一些。特别是在学生家庭藏书可能有限的地区,更应当在此方面多花洗些时间。本课题资料库中的一些内容可供教师。

  2.学生介绍的物种中,有的物种灭绝的原因可能与人类活动无关,比如恐龙。教师应当允许这样的内容出现,只要指出或者说明其真正原因即可。

  3.有关“怎样与其他生命友好相处”的讨论是开放式的,事实上,至今科学家和社会各界对这一问题都有各种不同的看法。教师应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承认多种不同的意见都有其合理性。比如,学生可能会涉及人类要活下去,有时必须以其他生命作为代价——像作为食物,或者当其他生命危及自身安全时。但教师要把握住并且让学生理解,生物的多样性是保持人类生存发展所必须的环境条件,因此必须尽可能地停止或者减少生物灭绝。

  家庭作业

  1.布置学生写一感想。

  2.预习教科书第51页有关生物链的内容。

  建议

  1.对学生的小组介绍进行。

  2.对学生所写的感想给予书面等级,并选择优秀的后面的课上向全班介绍。

  第二课时

  教学活动及课程

  1.导入。从家庭作业1中选择优秀者,由教学或者学生朗读。

  2.阅读与探究。教师提问学生:“有没有听说过食物链?什么教做食物链?”

  3.自由辩论。

  4.教师本课内容,布置家庭作业。

  给教师的建议

  1.教师在食物链的讨论中要让学生充分的思考,除了教科书上展示的食物链以外,自然界还存在多种多样的食物链,它们彼此之间又存在着复杂的联系。

  2.强调每一个物种都在特定的食物链中占有特

  的地位,因此每个物种的消失都不是这个物种本身的事情,必然会队与他在一个食物中的其他物种产生影响。

  3.在讨论害虫、益虫、害鸟、益鸟时,可以举例子,例如,20世纪50年代,人们为了粮食增产,消灭吃粮食的麻雀,结果大批果树减产——缺少了麻雀的捕食,虫害大增。

  家庭作业

  如果探究和辨论的时间较长,可以将教科书上“藏羚羊的守护神”的阅读活动作为家庭作业。

  建议

  观察学生在各项活动中的表现并做记录。

小学品德教案11

  教学目标

  1.树立公民对社会的责任意识和公共意识。

  2.了解公益活动,并能列举出几个公益活动。

  3.明白“志愿者”的含义。

  教学准备

  请几个学生把教科书第78页的故事《一位出租车司机的公民意识》改编成一个小剧本。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请学生表演改编的小剧本《一位出租车司机的公民意识》。

  2.全班交流。教师以问题引导;“从课前读故事和看同学的表演,能不能说说故事表现了出租车司机的什么品质?”

  1)“你是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抗击非典人人有责的责任心,为他人负责——锁上后备箱、给急救中心打电话、留住客人、劝行人绕道而行、自动隔离。不计较个人得失、热心肠——主动提出替客人负担在北京的花销。)

  2)让学生从反方面去想,“要是这位出租车司机没有留住这位客人,会有什么后果?”

  3)教师小结“这位出租车司机只是一个平凡的人,但他却有一颗高尚的心,正是他对他人、对社会的'强烈的责任感让我们感动。我们的社会上还有很多这样的人,还有很多类似的感人故事。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3.观察交流。

  (1)让学生看一看教科书第79页上的三幅照片,读一读照片说明文字,说说图中的人物在做什么,“你看见过这样的活动吗?有没有参加过?如果参加过,讲一讲自己的感受。”

  (2)教师小结,这些活动都被称之为“公益活动”。

  (3)教师出示“青年志愿者标志”或是请学生看教科书第80页,用简单的语言说说标志的含义。(不必求全,要考虑学生的接受水平。在讲解过程中,要强调志愿者活动是无偿的,是爱心、热心、真情的奉献;作为一名公民,不能心里只有自己,还要时刻准备着帮助他人,回报社会。)

  4.教师总结。总结要点,布置家庭作业。

  家庭作业

  1.如果条件允许,让学生去采访一名志愿者,听听他们参加志愿者活动的心声。

  2.读教科书第81页上的阅读材料写一篇读后感。

小学品德教案12

  教学目标:

  1、加强作为社区成员的主人翁意识。

  2、感受社区成员对于共同家园的普遍关心。

  3、增进对社区地情感。

  教学准备

  督促学生完成家人对社区愿望的调查

  教学过程

  1、导入。请学生回顾一下家庭作业(阅读24~25页)谈谈的书中说呈现内容地感受。“在你生活地社区种有什么样地活动?有什么样的`新鲜事?讲一讲,我们大家一起分享。”教师提问:“书中出现了两个‘大家’,是什么意识?你是怎么理解的?”

  2、全班自由发言。阅读和欣赏书中26~27页的课文及图画,并进行讨论:居委会为什么要发通知征求意见?如果你所在地居委会有问题征求你的意见,你会怎样对待?书27页图说明了什么?

  3、小组讨论。“作为社区的一员,同学们应当关心自己的社区的将是。上节课老师布置了家庭作业,请同学们询问一下家人,对社区建设有些什么具体的希望,现在我们就来看看,大家都了解到了什么。”分小组谈自己听到的希望。

  4、全班交流。各小组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汇总的情况。

  5、自由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更深入地对调查说得的各种希望进行思考:有哪些希望是我们小学生能够帮助实现的?我们可以作些什么?

  6、教师建议学生将讨论中大家认为自己能够做的事情纳入活动计划,并付诸实施;哪些做不到地将其转告给居委会,作为他们今后工作的。

  置作业:继续完成第27页填空。

小学品德教案13

  教学目标

  1.懂得男女同学之间不仅应该相互尊重,也可以友好交往。

  2.懂得人可以调节自己的情绪。

  3.初步掌握一些调节情绪的方法。

  教科书分析

  1.教师事先掌握所教班级内的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所遇到的烦恼及典型事例。

  2.教师要事先学习一些有关小学生心理方面的知识。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教师讲解:“随着年龄的增长,同学们不仅在家庭生活中感受到新的烦恼,在学校生活中同样会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情。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如何化解这些烦恼?”由此引出课题。

  2.阅读与讨论。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70页的课文——“小文的烦恼”。“你们遇到过与小文类似的烦恼吗?你们是如何看待解决这些烦恼的?”教师朗读教科书第70页下面的文字,引导全班讨论:“教科书中的同学们遇到的烦恼,你们是不是也遇到过呢?除了这些烦恼外,你们还在学习生活中遇到过其他烦恼吗?”请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将学生提到的各种烦恼写在黑板上。

  3.讲解与作业。“在生活中,每个同学都会有高兴的时候和不高兴的时候。不同的情绪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请学生完成教科书第71页的表格。

  4.全班交流。以自由发言的形式,交流自己所完成的表格。

  5.自由讨论。教师引导:“从同学们的发言中可以看到,积极的情绪给我们带来积极的影响,而消极的情绪又会给我们带来消极的影响。因此,学会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是很有意义的。那么,同学们平时又是怎样对待自己情绪的呢?遇到令自己感到气愤的事情,怎样发泄愤怒?遇到伤心的事情,怎样排解痛苦?哪些是恰当的方式?哪些是不恰当的方式?让我们来讨论一下。”现让学生阅读教科书第72页上方的文字,然后以自由发言的形式让学生讲一讲自己的经验,可以是自己用过的,也可以是听到的或者看到的。教师以插话的方式给予适当引导和。

  6.教师,布置家庭作业。

  给教师的建议

  1.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男女同学相处的问题是比较敏感的,教师应该从正面引导。对班里出现的一些相关问题,教师在处理上要慎重。

  2.在自由讨论时,教师可以用“自己”的经验参与讨论,向学生介绍各种调节情绪的好方法。

  3.教师可以用提问方式,要求学生对小文的烦恼给出有益的方法,说明包括小文和其他同学在内,既要调节情绪,也要正确认识,对待男女同学之间的友谊和交往应当有健康大方的态度。

  4.对于学生提出的各种调节情绪的方法,教师要做出及时反馈,特别要帮助学生签别那些不恰当的方法。

  家庭作业

  根据讨论,完成教科书第72页的填空。

  建议

  对学生的作业进行书面,可以鼓励为主。

小学品德教案14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换牙和牙齿保健的常识。

  2、对学生进行保护牙齿的教育,帮助儿童学习刷牙的正确方法。

  3、逐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4、体会换牙给自己带来的特殊感受。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初步了解换牙和牙齿保健的常识。

  2、逐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3、帮助儿童学习刷牙的正确方法。

  4、认识到牙齿健康对身体的重要性。

  教育目标:

  1、与大家一起分享换牙所带来的成长的喜悦与烦恼。

  2、能努力克服牙齿检查与治疗带来的恐惧心理,表现愿意接受牙齿检查或治疗的意愿。

  3、坚持正确刷牙,逐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学方法:

  1、为学生创造一个模拟场景,达到体验牙齿保健的目的。

  2、让学生自己讲讲牙齿的故事。

  3、课前了解学生换牙情况。

  4、模拟教具调动学生情趣。

  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准备:自带牙刷

  2、教学器材:牙具模型;牙齿卫生宣传资料、图片;刷牙记录卡

  3、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1、请大家张开嘴互相看看,你们看到了什么?

  2、牙齿在我们的身体中起着怎样的作用呢?课件一

  二、观察调查:

  1、调动学习兴趣:请同学数一数自己小伙伴有多少颗牙齿,画一画小伙伴牙齿的形状。

  2、引出换牙概念:教师抓住学生图画中表现的“换牙画面”提问:“这是怎么回事?”

  3、学生统计换牙人数

  4、教师:换牙是我们每个人都要经历的过程,它标志着我们长大了。

  三、交流感受:

  1、请换牙的同学说一说换牙时曾有的难忘经历。

  2、回忆自己是如何处理由换牙带来的不舒服感受。

  3、讨论:换牙时应该注意什么?实物投影出示45页图

  (1)牙齿刚刚松动时……

  (2)掉牙时……

  (3)刚长出新牙时……

  (4)……

  4、教师:不要摇动自己已松动的牙齿;不要舔自己新长出来的牙;乳牙没掉就长出新牙时应该到医院看牙医;经常吃一些含钙质多的食物等。

  四、经验积累:

  1、现场表演:一个小女孩在哭,请同学们猜一猜她为什么哭?

  2、学生自由猜测。

  3、继续表演:小女孩边哭边说:“我的牙掉了,长不出来可怎么办呀?”老师请同学们帮帮她。

  4、看图讨论:课件二,出示书44页奶奶与孙女的对话图,结合自己对生活的观察讨论。

  (1)为什么有的人牙掉了能再长出来,而有的人的牙掉了就不能再长出来?

  (2)哪些人的牙掉了能再长出来,哪些人的牙齿掉了就不能再长出来了?

  5、教师:一个人一生会长出两幅牙齿,一副叫乳牙,一副叫恒牙。乳牙长到一定的时候(通常是小学低中年级)就会换掉,再长出来的牙就叫恒牙。恒牙如果没有保护好,掉了就不会长出来了。

  五、探究活动:

  1、健康的牙齿在我们的生活中起什么作用呢?

  2、学生举例说明:

  (1)帮助咀嚼食物

  (2)帮助我们发言

  (3)健康整洁的牙齿能使我们看上去很健康

  (4)……

  3、怎样才能保护好自己的牙齿呢?

  (1)多吃蔬菜

  (2)定期到医院检查

  (3)早晚刷牙

  (4)不咬硬的东西

  (5)……

  六、练习活动:

  1、个人演示:刚才同学提到了要好好刷牙,你是怎样刷牙的呢?

  2、同学评议:

  3、课件三:我们一起来听听牙科大夫是怎样说的?(边看边跟着学)

  4、教师演示正确的刷牙方法。

  5、听《刷牙歌》集体拿带的.牙刷进行练习。

  6、刷牙的时候我们先干什么?再干什么?

  (1)先往杯子里倒半杯水;

  (2)挤上适量牙膏;

  (3)喝一口水,先漱一下,把牙膏在杯中浸泡;

  (4)开始刷牙;

  (5)最后刷牙刷、牙杯,把牙刷放在杯子里;

  (6)把嘴涮干净,用毛巾将嘴擦干净。

  7、小组互相检查刷牙过程

  8、教师巡视纠正出现的问题

  9、课件四、小兔贝贝也来和大家一起学习了,看看它给我们带来了哪些知识?

  七、分析判断:

  1、小组讨论:怎样才能保护好自己牙齿呢?

  2、学生自由发言:

  3、兰兰的故事(书48页图)

  4、课件五,判断正误:这几位同学做的对么?

  (1)同学定时到医院检查牙齿;(对)

  (2)小同学牙疼不到医院救治;(错,应马上到医院就诊)

  (3)一位小哥哥用牙齿咬瓶盖;(错,不该用牙齿咬硬物)

  (4)晚上,一个小同学躺在床上吃糖;(错,睡觉前不刷牙还吃糖国会形成蛀牙)

  (5)一个小女孩吃晚饭在漱口;(对)

  (6)一位小姐姐早晚都刷牙。(对)

  5、教师:保护牙齿非常重要,所以我们一定要坚持。为了使大家能更好的保护牙齿,老师准备了一个刷牙记录卡。一周后把记录卡带来,评选谁是“爱牙小标兵”。

  八、丰富知识:

  1、如果大家想了解更多的牙齿保健知识,可以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到www.Google.com搜索“保护牙齿”就可以获得更多知识。

  2、召开“爱牙知识竞赛”班会。

  探究活动

  关于“保护牙齿”的探究活动

  1、记录从周一到周六早晚、饭前饭后的刷牙情况把自己刷牙的情况记录下来,每做到一次画一个。

  2、观察周围人的牙齿情况,给他们提一条建议。

  3、做家庭监督员,争做《护牙小卫士》。

  4、搜集牙齿保健的资料。

  意见:

  1、用表格来提醒、监督学生坚持刷牙来保护牙齿。此表比书上多一个要求,希望学生能时刻保持牙齿的清洁。

  2、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通过看图、看动画、学生刷牙的录像来学习、互评。

  3、学生知道什么样的牙齿情况才是健康的,这样能将课上学到的知识学以致用。提的建议要切合实际,解决不了的问题一定要看牙医。

  4、鼓励学生正确刷牙有持续性,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帮助、提醒身边的人,学生有成就感,进而自己努力坚持保护好牙齿。

  5、锻炼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学习。

  关于种菜(花)探究活动

  探究目的:

  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探究准备:

  几个花盆或瓦盆、泥土、花铲、菜种(青菜、大豆、萝卜、大蒜、葱)、花种(如牵牛花、含羞草、一串红)或花苗(如吊兰、太阳花)等。

  探究过程:

  1、把泥土放进盆里,用花铲松土。

  2、把种子撒在盆里,上面用一层薄薄的土盖住,放在向阳处,并注意保温。

  3、几天后观察、浇水,把几种植物的生长情况记录下来。

小学品德教案15

  教学目标

  1.理解人与人之间相互支持和帮助的价值。

  2.感受人类的美好情感和高尚情怀。

  3.养成为他人着想和付出的态度。

  教学准备

  教师可以与学校少先队联系,配合少先队展开手拉手之类的活动。

  教科书分析

  参见46~47页。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并强调教科书中呈现的是两篇非常感人的文章,因为它们都非常真实,反映的都是普通人的感情。

  2.阅读与思考。请学生朗读教科书第22页的文章。先请几个学生谈一谈自己的'阅读体会,然后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

  要点:感受和体会人们在援助行动中普遍的、没有国界的同情心和爱心:不分年龄、不分贫富、不分性别、不分健康与残疾。

  3.阅读与思考。请学生阅读“瑞恩的井”一文。让学生以自由发言的形式进行讨论。

  要点:对瑞恩的故事有什么感想?是什么力量驱使瑞恩做遮掩的事?瑞恩为了实现他的愿望付出了什么?

  4.教师总结。

  给教师的建议

  1.在学生朗读时。可以为烘托气氛准备一些背景音乐,如《让世界充满爱》。

  2.可以将这一课的学习与少先队或班级活动结合起来,将课堂学习与学生的实际行动结合起来。

  评级建议

  观察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表现,并做好记录。

【小学品德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品德教案03-24

小学品德教案03-03

小学品德与生活教案07-30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案03-17

小学品德教案15篇03-24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案02-23

小学品德教案15篇03-03

了解我的身体小学品德教案08-26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案(精选20篇)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