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荷花 》教案

《荷花 》教案

时间:2023-03-06 17:29:09 教案 我要投稿

《荷花 》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荷花 》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荷花 》教案

《荷花 》教案1

  《荷花》是人教版六年制语文第六册的一精读课文,它图文兼美,描述了公园里一池美丽的荷花和“我”看荷花时的感受,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我在教学这课文时,始终以“美”贯穿全文,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播放画面,感知形象美。

  1、设问激趣:同学们看到过荷花吗?把你看到的荷花用一个词形容听听。(含苞欲放的荷花,千姿百态的荷花……)

  2、课件播出生机勃勃,随风摇曳的一池白荷花,让学生初步感受到荷花的美丽。

  二、品读课文,体会语言美。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找找课文哪一自然段具体地写出了荷花的美?(利用这一问题直接导入第2自然段的学习。)

  1、把自己认为最美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然后同位交流,说说句子美在哪里?

  2、抓住重点词句全班交流,品味课文。

  (1)借助CAI课件体会荷叶、荷花的特点,并感受三种白荷花的姿态美。

  (2)换词体会“冒”字的作用。(让学生体会“冒”字不但写出了荷花的数量多,而且写出了荷花蓬勃向上,顽强生长的动态美。)

  三、创设情境,领略意境美。

  1、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想象荷花有哪些姿势?

  2、作者为什么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幅活的画?画家是谁?想象这幅画的样子。(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播放荷花舞蹈、蜻蜓飞来、小鱼游去的画面,并配乐朗读,让学生想象自己融入荷花池中,变成一朵白荷花后的感受:蜻蜓、小鱼会对“我”说什么?还会有哪些小动物会来和“我”作伴?它们又会说些什么呢?(激发学生思维,丰富学生想象。)

  四、感情朗读,体验情感美。

  “我”真的是荷花吗?“我”为什么会觉得自己是一朵荷花呢?指导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对荷花的喜爱之情。(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再体验,也让学生再次感受课文语言文字的优美。)

  五、拓展思维,展现创造美。

  小组合作,用自己最喜爱的形式表达对荷花的`喜爱和赞美。(学生兴趣盎然,有的作诗,有的表演,有的朗诵,有的作画……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在学生的创造中表达了对荷花的喜爱和对大自然的赞美。)

  六、走进自然,发现生活美。

  课后带领学生参观家乡南山公园的荷花池,学生完全被池中那婷婷玉立的荷花、形态各异的假山、水珠四溅的喷泉等美景陶醉,情不自禁地发出一声声赞叹声。很多学生还仿照这课文写出了家乡荷花池独特的美。

  [评析]

  本教学设计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一是以人为本,尊重学生对学习的选择,使学习活动具有真正的教育价值。教师让学生选择喜欢的句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己不同的感受,把学习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二是多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思维。通过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身临其境,融入荷花池中,不断丰富学生的想象。三是以“美”贯穿全文,通过画面、朗读、想象等形式让学生感受荷花美,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四是将语文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融入大自然,走进生活,充分感受到美就在我们的身边,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情感。

《荷花 》教案2

  第1课时的教学。

  教学目标:1.能正确读写生字,理解“挨挨挤挤”、“饱胀”等词语意思;2.学习1—3自然段,能用“谁”、“怎么样”或“干什么”的句式说说1、3自然段主要意思。3.能有感情朗读2、3自然段,感受荷花的美。

  教学重点:概括1、3自然段主要意思,感受荷花的美。

  教学难点:感受荷花的美。

  说教法:为了突破重点、解决难点,达到目标,我主要采用了以下两种主要教法:

  1.图文对照法:“图”是客观事物的描绘,“文”是语言文字对客观事物的记载。具体的画面内容,可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语言文字。本文可利用《荷花》插图,帮助学生学词、学句、理解、想象。

  2.以读代讲法:“读”是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通过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读,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荷花美。

  学法:

  1.读写结合法:读是吸收,写是表达。从读学写,以写促读,读、写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2.比较法:“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比较、推敲,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过程设计

  我是紧扣“美”字进行设计的:

  一、谈话导入

  1.出示《荷花》插图,请学生谈谈有关荷花的知识和看荷花的感受,唤起对荷花美的回忆,谈话后揭示课题。

  2.揭示目标。课始学生有明确的目标,学生就有了努力的方向,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性。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听录音以后思考:荷花美在哪里?课文怎样写荷花的美?

  (2)划出生字新词。

  2.检查生字新词学习情况,并当堂反馈矫正。

  三、细读第二段

  以“哪一段最具体地写了荷花的美”引入第二段学习,这段具体而生动地展现了荷花的形状美,学生最感兴趣,所以我就采用“直奔重点段”的'方法。这一段教学的着力点是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感受、想象荷花的美,并能有滋有味地读出美。

  出示投影,指名1个学生做。其余学生在作业纸上填写这段的总起句和具体写荷花三句话中的重点词。在利用投影进行反馈矫正后,抓住具体写荷花的三句话,进行教学。这样先学后导,导练结合,有利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这三句话的教学我分三步走:1.让学生在挂图上批出三个句子所写的相对应的荷花。2.引导学生把这三句话的意思说出来:有的刚开,有的全开了,有的将要开。并拿它与课文原句在读中比较,在比较中读,想象荷花的美。3、以“荷花是那样美,谁能把它读得很美很美呢?”激发读的兴趣,让学生练读、指名读、评读。

  在教学完这三句话后,引导学生抓住写荷花特点的词语教学写荷叶的句子,通过看图,指导有感情读,想象一池荷叶长势之美。而“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一句我是抓住“冒”字进行教学的,教师在挂图上直观演示后,让学生给“冒”字换个词,理解“冒”的意思,再让学生说说从“冒”字你体会到什么?紧接着又抓住“冒”练习有感情朗读。

  最后,让学生配乐朗读,边读边想象相应画面。

  四、学习第三段

  在第二段读出美的基础上。第三段的着力点是根据有关句子想象美、表达美,使美感进一步深化。

  1.出示投影:看图想象,写话: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有的____。有的____。还有的_____。(1)小小组讨论,再写下来;(2)指名说,集体评议。

  课文中没有对“姿势”进行具体描写,这样的教学设计,既锻炼学生想象力。又对第二自然段总分写法进行迁移,训练学生表达能力,而且加深了对荷花美的认识。可谓一举三得。

  2.指图引读这一段最后两句话。

  3.要求学生轻声读这一段,出示“白荷花____,”要求补充完整,说说这一段的主要意思。

  五、学习第一自然段

  以“作者为什么会去看荷花呢?”这一问题导入第一自然段学习。这一段较简单,只有2句话,所以只要求学生轻声读课文后,用“谁”、“怎么样”或“干什么”的句式说说这一段主要意思,从而落实本单元训练重点。

  六、总结全文

  引导学生从学法、课文内容等方面对本节课进行总结。

  七、测试

  通过测试练习,当堂反馈、矫正,能够减少学生学习中的误积累,使学生真正达到目标。

《荷花 》教案3

  活动目标

  1.了解荷花的各种特点,从而理解儿歌的含义。

  2.启发幼儿根据儿歌的内容想象并用动作来表演。

  3.在理解儿歌的基础上,尝试续编故事。

  4.能简单复述儿歌。

  活动准备

  1.课件-图片:荷花(风荷丽日)

  2.课件-照片:池塘里的鱼

  活动过程

  一、欣赏荷花,幼儿说说荷花的主要特点和生长过程

  课件:(动态)荷花

  1、荷花长在什么地方的呀?荷花的叶子是什么样的?

  (让幼儿欣赏动态的'美丽荷花)

  2、想一想,荷花池里还会有什么呢?(小虾,小鱼)

  幼儿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讲述

  二、结合图片学习儿歌《荷花开》

  出示图片:池塘里的鱼、虾

  1、出示图片:图上有什么?

  (小鱼、小虾)

  教师:池塘里有小鱼,小虾还有风儿和荷花。

  2、这几张图片上的内容可以编成一首好听的儿歌,你们想听吗?

  3、教师示范朗诵儿歌《荷花开》

  演示荷花图片:

  儿歌里说的红色的大伞是什么呢?(荷花)

  三、启发幼儿通过动作辅助,理解儿歌内容。

  1、暖暖的风儿吹过来,可以做什么动作呢?

  小雨又能做什么动作呢?

  小鱼、小虾可以用什么动作表示?

  2、教师带领幼儿边朗诵儿歌边动作表演。

  3、幼儿集体朗诵。

  四、幼儿跟随音乐,在儿歌表演中,自然结束。

  附儿歌:

  池塘里,

  暖暖的风儿吹过来,

  细细的小雨落下来,

  小鱼儿、小虾儿游过来,

  红色的大伞,

  一朵一朵打开来!

《荷花 》教案4

  一、朗读1、2、3节

  二、学习4、5节

  1.师大屏幕出示荷花图。

  师:多美的荷花呀!看着看着,我们就仿佛变成了那一朵朵美丽的荷花,进入了这精彩的画卷之中。

  2.齐读第四节。

  3.你就是池中的一朵荷花,你会看到、听到、想到些什么呢?

  生带问题再读第四节。(生各抒已见。)

  4.美读第四节,

  5.读第五节。

  思考:“我”怎么会忘记自己是在看荷花呢?(被美景所吸引,忘了自己在做什么)

  从这儿你看出什么:(作者对荷花的`赞美,对大自然的赞美。)

  三、学习特点

  1.生讨论在写法上的特点。

  2.交流。

  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请生在文中找出。)

  抓住荷花的特点进行描写。

  用词准确。

  写实与想象结合,使文章更加生动。

  四、小练笔

  1.生再读全文。

  2.师;作者把荷花写得如此之美,你们一样能把自己喜欢的花写下来。

  3.交流课前所观察的花。

  4.师引导分成几个部分写,写出特点。写生动。

  5.生动笔写,师巡视指导。

  6.交流个别习作,评讲。

  7.生继续完成。

  五、作业

《荷花 》教案5

  一、教学要求:

  1、进一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观察图画的能力,学习想象描写。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根据课后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好事物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关键:

  1、重点理解对荷花静态美的特点描写部分。

  2、体会想象部分中出现的景象及其动态美的叙述。

  教具准备:放大的一张荷花图或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课,揭示课题。

  同学们看过荷花吗?荷花盛开时候是一幅怎样的景象?

  教师揭示课题:16。荷花

  二、观察挂图、了解图意。

  1、先从整体上引导学生看图。

  图上画的是什么?你觉得这池荷花怎么样?这池荷花在什么地方?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2、引导学生从局部观察。

  荷花的叶子和花朵是什么样子的?图画上除了荷花,还画了哪些景物?看了这幅荷花图后,你有什么感想?

  三、初读课文,拼读生字。

  1、作者是怎样描写这幅图上的荷花的呢?

  2、学生自学,勾画

  3、检查自学情况。

  4、指名初读课文。

  四、图文结合,讲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课文中哪些内容是图上有的`,哪些是没有的?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荷花的?

  2、综合学生的回答,围绕闻看想这一顺序组织教学。

  (1)学习1自然段。

  A、指名朗读。

  B、一......就......这个词说明什么?(荷花散发出来的清香传得很远)

  C、哪一个词表达了我去荷花池看荷花的迫切心情?(赶紧)

  (2)学习2、3自然段。

  默读课文并讨论:

  A、我跑到荷花池边,看到了一幅什么景象?

  B、作者着重观察描写了荷花的哪部分?

  C、作者是怎样描写荷花的叶子呢?他们的叶子有什么特点?

  D、作者描写荷花时,抓住了哪三种不同的样子来写?请课文中找出相关词语。

  E、在2自然段中,哪些词语用得好,把荷花写活了?

  F、面对满池美丽的荷花,作者流露出了一种怎样的感情?从哪些词语看出?

  G、为什么说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呢?

  讲述:课文前三段描写了荷花的香、多、美。

  指导朗读。

  (3)学习4、5自然段。

  A、从哪些词看出是作者的想象?

  B、当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的时候,面前起了什么变化?

  C、我仿佛变成了荷花以后,蜻蜓和小鱼有什么表示?

  D、让学生合理想象

  E、默读4自然段,看共有几句话,可分为几层意思?

  小结:这两段写作者被荷花的美景陶醉了,仿佛变成了一朵荷花,过了好一会儿,才回到现实中来。

  (4)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五、指名读全文,其它同学看图听读,展开想象。

  六、回顾全文,理清思路。

《荷花 》教案6

  一、教学目的:

  1.学习通过人物对话、景物烘托、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和感情崐的写法。

  2.了解白洋淀地区人民抗日斗争中的生活,学习他们的爱国主义和崐乐观主义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水生女人等妇女形象的分析。

  2.难点: 通过景物描写、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感情。

  三、教学时数:

  课内自读课文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导入语:

  今天我们来讲孙犁的短篇小说《荷花淀》,这是一篇以战争为题材的小说。那么同样是描写战争。它与以往的战争有哪些不同?大家知道,以往的战争给我们展现的是硝烟弥漫、血肉横飞的残酷场面,而今天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一场战争却充满了欢声笑语和浓郁的生活气息,让我们一起走进被称为“诗体小说”的孙犁代表作《荷花淀》。

  四.作家作品:

  孙犁(1913――1996),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县人,现代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短篇小说集《白洋淀》、《荷花淀》、《采蒲台》、《嘱咐》,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等。

  孙犁小说语言清新自然、朴素洗练,被称为“诗体小说”。他和作家刘绍棠、丛维熙、韩映山、房树民等,在创作风格上有共同的特点:如荷花一样根植于水乡泥土,带着自然的清新纯朴,充满诗情画意。被称之为“荷花淀”派。它与赵树理为代表的山西作家群“山药蛋派”和以周立波为代表的湖南作家群“茶子花派”并称。

  五、题目解说:荷花淀,在这里不仅是一个地理概念,更主要是一个文化概念-————

  六、 情节梳理:

  1、水生嫂探知丈夫参军,跟丈夫话别。她和几个青年妇女去马庄探夫未遇,在回家的路上遇到敌船,她们躲进荷花淀,无意中把敌人引进伏击圈,为游击队伏击敌人的胜利创造了条件。她们从此迅速成长起来,成为抗日游击战士。

  2、标题:①夫妻话别 ②、探夫遇敌 ③助夫杀敌故事情节:

  3、夫妻话别(开端) 探夫遇敌(发展) 助夫杀敌(高潮、结局、尾声)

  课文赏析

  (一)人物角色分析:

  1. 分角色朗读6――30段

  揣摩人物心理,分析人物性格,领悟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

  体会人物对话所包含的细腻复杂的感情。

  问:“今天回来得这么晚”,这句话对描写人物、展开情节有什么作用?

  明:它承应上文:“大门还没有关,丈夫还没有回来。”“很晚丈夫才回来”。还表现了水生嫂久候亲人心焦的心理。同时又暗写了水生以工作为重的品质。这句话又可说是情节的开端,说明“今天”非同往常,回来得晚是事出有因。

  问:水生嫂既然十分关心水生,为什么不直接问明情况,却问“他们几个呢”?

  明:水生没有说明晚归的原因,只是说吃过饭了。但是,他异常的神情(脸上红胀,说话气喘),水生嫂很快就察觉到了。她并没有直接追问,因为她知道水生是游击组长,党的负责人,有些事是不便细问的。于是,她机敏地转换话题,问“他们几个呢?”水生回答她:“还在区上。”水生露出了一点口风之后,又把话语岔开,反问她:“爹哩?”、“小华哩?”这样写,一方面交代了水生家的其他成员以及水生对他们的关心,另一方面写出了水生对参军一事欲言又止,不愿立即让妻子知道的'心理。

  问:“怎么了,你?”这是什么句式,水生为什么会这样说?

  明:这是主谓倒装的句式。由于水生笑得不平常,水生嫂猜不透,一下子迸出这短促的问句,反映了她心情的急切。出于对丈夫的关心,她急于要知道底细。表现了中国女性传统的温柔、贤淑、羞怯、质朴的品性。

  再看另外的对话:女人说“你总是很积极的”“你走,我不拦你”“嘱咐嘱咐我吧”。行动:女人“打点好一个小小的包裹”,里面是新单衣、新毛巾、新鞋子,这种“送郎上战场”的言行,证明水生嫂并非一心当好妻子,她知道自己还有另一个身份:中国人。

  这样就可以解释水生嫂丰富的内心世界了。她爱丈夫,爱家乡,爱祖国。丈夫参军看似使她陷入了优先爱丈夫还是优先爱祖国的矛盾,也许她真的为此困惑过,但是,很快她就明白这并不矛盾。她必须爱一个“值得”爱的丈夫,而爱不爱家乡和祖国是衡量他“值得”爱与否的主要指标。如果丈夫为了他临阵退缩,她会因失望最终失去丈夫,相反,丈夫“总是积极”的决定才赢得她的敬重和爱慕。所以,她愈是有个心爱的丈夫,就愈是会支持他报国杀敌。

  为了更好地认识水生嫂的柔情似水的性格特征,可指导学生做改写练习,有意改变水生嫂的性格特征,不歪曲人物,写一段临别对话。

  2. 几个青年妇女商量探夫的对话也写得个性鲜明,生动有趣,分别展示了她们怎样不同的个性呢?

  明:“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明明是想丈夫,又不好意思直说,于是找个借口,感情表达得委婉含蓄。

  “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这位大嫂与前一个一样,也说得很含蓄,不说自己想念丈夫,而是找借口,说有要紧的话。

  “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水生嫂的话提醒她们途中不安全,为下文伏笔,显示了她谨慎、稳重的性格,考虑问题比较周密。

  “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可见她探夫心切,不顾一切,有点冒冒失失。

  “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这位大嫂羞羞答答,“犹抱琵琶半遮面”,假话里寓有真情。短短几段对话,几个鲜活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至于水生嫂的谨慎周密,显然跟丈夫走前的嘱咐有关。

  建议让学生仿写改写这段对话,如添加一个人的对话,使之与前文一致,或者改写这几个人的对话,改变他们的性格特征。

  (二)、归结主题:

  荷花淀的景物是美丽的,水和天,荷和苇,无一不美,明丽清纯,让人心醉。这么美的家园,谁能不爱!怎么肯让敌人蹂躏!这就找到了景和情的契合点。这么美丽的一方水土,当然会养育一方英雄儿女,他们美丽的身心不容玷污,他们平时有多少温情,战时就有多少勇气,这是景和人的契合点。

  孙犁就是这样用他独特的笔法,构建了一副情景交融的美妙画卷,表达了他对美丽的中华河山、中华儿女、中华民族不屈精神的礼赞。

  第二课时

  总结写作特点:

  一、充满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

  通过写景表现人物的感情,充满诗情画意。

  第一部分第一层,是一幅白洋淀夜景的风景画和风俗画。

  夜景美: 月光映照,院子凉爽,芦苇洁白,荷花飘香

  生活美: 勤劳的双手,熟练的技艺,富饶的出产 情景相生

  人情美: 热爱劳动,热爱亲人

  特别是两个充满想象的贴切的比喻,把劳动的场面诗化了(“她崐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景物崐牵动着情思──天这么晚了,丈夫还没回家。

  这一景物为后面的情节展开作了铺垫,因为水生嫂正出于对祖国崐美好河山的热爱,对幸福生活的热爱,才激起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无比崐仇恨,毅然送夫参军,毅然组织队伍,参加战斗。

  第二部分第二层正午淀上风光的描写:

  几个女人探望丈夫的归途上,有点失望,有点伤心,这种辽阔而崐静寂的环境烘托了这种情绪,但淀上万里无云的开阔、明朗的风光,崐使她们受到感染,增强排遣忧郁的力量,因此,不久又欢笑起来──崐以景写人,情景相生。

  妇女们急中生智,把船摇进荷花淀,又对淀上风光作了十分精彩崐的描写(第二部分第三层):

  作者驰骋想象,几笔勾画,把景物写得逼真、传神、充满寓意。崐不仅突出了水乡游击战的特点,暗示着这清香四溢的荷花淀里即将发崐生一场激烈的伏击战,写出了根据地人民同仇敌忾的心理和克敌制胜崐的信念,洋溢着歌颂人民战争的思想感情。对照下文荷叶下认出她们崐丈夫的情景,更会惊叹小说构思的巧妙和布局的精当。

  二、生动的细节描写

  把紧张的战斗情景和日常生活的细节揉合起来,充满浓郁的生活崐气息和诗情画意。

  如: 一场激烈的伏击战,发生在清香四溢,色彩鲜艳的荷花淀里,崐发生在妇女们探望丈夫的归途中,这种战争环境充满诗情画意。当战崐斗打响以后,几个妇女“渐渐听清楚枪声是向着外面,她们才趴着船崐帮露出头来”寻找自己的丈夫。这一细节描写十分生动,丈夫在瞄准崐敌人射击,没看妻子一眼(聚精会神),妻子却在紧张战斗中寻找自己崐的丈夫(也是聚精会神),为下文议论战士们“横样子”伏笔。这个细崐节,使紧张战斗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起到了一石三鸟的作用,重写崐奇袭、巧遇,是故事的高潮。

  打捞战利品,也有许多细节描写。

  如: “他们又开始了沉到水底捞出大鱼的拿手戏。”这里,把打崐捞战利品和日常生活摸鱼揉合在一起。又如,水生说她们是一群落后崐分子,“把纸盒顺手丢在女人船上”,几个青年妇女又把掉在水里的崐小包裹丢给了他们。这一丢过去,又丢过来,渲染了胜利后的欢乐气崐氛,表现出了夫妻之间相亲相爱,相互戏谑的情感。

  三、简洁而传神的对话

  很好地表现了人物性格,发展了故事情节。

  水生和妻子的对话(体会人物的微妙心理活动和人物的精神面貌)崐 “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他们几个呢?”──侧面打听

  “他们几个为什么还不回来?”──流露出她的温情和忧虑,表崐明了她对丈夫的关心、体贴,也表现了她细心、稳重的性格。

  当她得知淀里的斗争形势变了,丈夫报名参军后,她低着头说: 崐“你总是很积极的。”这一句包含着复杂的思想感情,本来“你总是”崐这种口气多半用于责难,可这里却用于对丈夫的称赞,写出了她对丈崐夫的依依不舍,也写出了她识大局、明大义,积极支持丈夫参军的崇崐高品格。

  从水生嫂的言语中流露出依恋丈夫的感情,为下文伏击埋下一笔,崐是她和几个青年妇女去马庄看望丈夫的思想基础。

  几个妇女商量去马庄探望丈夫的一段对话可以看出:

  巧: 来得不巧,巧遇敌人,巧逢亲人,无巧不成书。

  “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崐 “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

  “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水生的女人说。

  “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

  “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崐啊! ”

  这段对话,把她们羞涩和想去探望丈夫的急切心情表现出来了。崐“哪里就碰得那么巧,”反映出侥幸心理,促成她们归途遇敌,躲进崐荷花淀,无意把敌人引进埋伏圈,为歼灭敌人创造了条件,这段对话崐对情节发展起作用。

  中心思想: 本文描述了以水生嫂为代表的白洋淀青年妇女逐步由普通崐劳动者成长为机智勇敢的抗日游击战士的过程,表现抗日根据地人民崐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精神。

  作业:

  [思考和练习]第三题

  五个女人的对话表现了什么样的心理?

  “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明明是想丈夫,又不好意思直说,于是找个借口,感情表达得委婉含蓄。

  “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这位大嫂与前一个一样,也说得很含蓄,不说自己想念丈夫,而是找借口,说有要紧的话。

  “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水生嫂的话提醒她们途中不安全,为下文伏笔,显示了她谨慎、稳重的性格,考虑问题比较周密。

  “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可见她探夫心切,不顾一切,有点冒冒失失。

  “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这位大嫂羞羞答答,“犹抱琵琶半遮面”,假话里寓有真情。短短几段对话,几个鲜活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至于水生嫂的谨慎周密,显然跟丈夫走前的嘱咐有关。

《荷花 》教案7

  1.会认3个生字,会写出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荷花、挨挨挤挤、莲蓬、饱胀、仿佛、衣裳、翩翩起舞、舞蹈、蜻蜓、随风飘动”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优美语言。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感受荷花美丽的姿态,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培养对大自然美的体验。

  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语句,感受荷花的美丽。

  识字卡片、学生查找有关荷花的资料、课件、挂图。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交流诗句,激趣导入

  1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荷花的诗句。

  (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2)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导语:自古以来,就有很多赞美荷花的诗文。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是纯洁的象征。今天,让我们跟着叶圣陶爷爷一起去公园看荷花!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荷花的美

  1师出示课件:

  请同学们边看边想,公园里的荷花怎么样?

  2学生交流看后对荷花的感受。

  教师:这么美的荷花,叶圣陶爷爷又是怎样描写的呢?

  3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

  4检查反馈。

  5指名读课文:注意读音正确,不多字漏字,不读破句。

  三、品读课文,具体感知荷花的美

  默读课文,想一想每段写了什么内容?

  (理清“闻到清香—观察形状—欣赏姿势—想象情景—回到现实”的过程)

  四、指导书写

  “蜓”“蹈”“佛”等。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轻声读这一自然段,边读边想:你觉得作者的心情怎么样?从哪里看出?(提示:心情是急切的、迫切的。从“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可以看出。)

  为什么他要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

  (未见荷花先闻其香!)

  (板书:闻 清香)

  师:我们在读到这一句的时候,怎样才能把叶爷爷急于看到荷花的迫切心情读出来呢?先自己试试。(指名学生读,评议,全班齐读。)

  2相机引入学习后面的自然段。

  师:这么美的荷花,这么浓郁的清香,把人都给深深陶醉了!怪不得,叶爷爷说:“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课件出示句子,学生初读。)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出示句子)“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教师:这个“冒”字写得特别美。到底美在哪儿?请大家想一想,“冒”字还可以换成别的什么字?

  (长、钻、伸、露、探、冲)

  师:自己用心读读前后几句话,体会一下,你觉得怎样长出来才可以叫做冒出来。

  (使劲地、急切地、笔直地、高高地、争先恐后地、生机勃勃地、精神抖擞地……要求学生分别把这些词填到原句中去,再来读读悟悟。)

  这些白荷花冒出来以后,仿佛想干些什么?

  组织学生想象写话:“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写后组织全班交流。例如: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想看看外面这个精彩的世界。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想深深地吸一口新鲜的空气。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在进行时装表演。

  教师:多么可爱的白荷花呀,一个“冒”字,不但把白荷花写活了,而且使白荷花变得更美了。正像同学们所讲的那样,这是一种喜气洋洋的美!这是一种生机勃勃的美。请大家带着赞美之情读一读这句话。

  2(出示句子)“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挨”和“挤”所表示的词义程度不同,看图,请同学上前指一指,哪处荷叶是“挨”着,哪些荷叶是“挤”着。

  教师讲述:看,它们多像一个个绿娃娃。这儿亲密地“挨”在一起;那儿又顽皮地“挤”在一块儿。“挨挨挤挤”说明人或东西很多,那么,这儿说荷叶“挨挨挤挤”,告诉我们荷叶长得怎么样?

  (荷叶长得生机勃勃,非常茂盛。)

  教师: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句中“挨挨挤挤”这个词语,我们通过比较,想象体会到了它的作用。再回忆一下,你还在什么时候或什么地方看到过“挨挨挤挤”的情景?

  师:接下来,请大家自学后半句,看看还有哪些词语也写得很好,并说说好在哪里。

  (此处要引导学生抓住“一个个”“像……大圆盘”“碧绿”等词语进行分析比较,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荷叶的色彩美和形状美,以及它旺盛的生命力,为下文分析“一大幅活的画”作铺垫,同时培养学生对词语的初步赏析能力。)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出示句子)“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对照插图,想一想,课文中一共描写了哪些姿态?找到读一读!(学生自由读句子:“有的……有的……有的……”)

  师:除了书上讲到的这些姿态外,还有别的姿态吗?(歪着脑袋的样子,翘着嘴巴的样子,挨挨挤挤靠在一起的样子;还有的荷花的花瓣都张开了,就像一张花瓣床;小莲蓬就像个调皮的孩子……)

  2(出示句子)“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1)教师:眼前的荷花有多美?你怎样感受到的?为什么称它为“一大幅活的画”?

  (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

  随后用课件呈现多幅荷花照片并伴随播放背景音乐。

  (2)教师:花,用眼去欣赏;优美的文字,让我们一起用心去体会。同学们,让咱们再一次有滋有味、全神贯注地来看看这美丽的、动人的荷花。边看边想,你打算用怎样的语言来赞美这美丽的、动人的荷花。(学生无拘无束、有滋有味地观赏。看后鼓励学生自由起立发言。)

  提示:可要求学生用这样的句式来说:“荷花! ”

  例如:荷花!你美丽动人的形象将永远留在我的心里。

  荷花!你的清香是那样迷人,你的形状是那样美丽,你的姿势是那样动人。

  荷花!你的魅力令我终身难忘!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出示句子:“不光……好梦……”,齐读。

  1蜻蜓在荷花上空飞行,为什么会感到快乐?

  2小鱼在这么美丽的荷花池中游过,它会梦见什么?

  3蜻蜓、小鱼都是“我”的伙伴,他们会跟“我”说些什么呢?还会有哪些动物来与“我”交谈,会对“我”说些什么?

  4指名读第四节,分角色再现课文情境。

  5让我们满怀爱的.感情来配乐读第四节。(配乐齐读)

  6多热闹的荷塘呀!大自然不用笔、纸就能画出这么美的荷花,那我们又应该怎样画荷花,赞美荷花呢?

  学生自由说:如果你是歌唱家,你怎样?如果是诗人呢?如果是舞蹈家呢?

  五、学习最后一自然段

  师:我们沉醉了,过了好一会儿才清醒过来。哎,其实,我们都不是荷花,作者也不是荷花,我们都是在看荷花。一齐读第五节。

  六、小结

  同学们,荷花是美丽的,它是那么洁白,那么清纯,那么努力向上。让我们在音乐声中,把我们对自然的热爱,对荷花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一起融入书中,用我们的声音把这一池荷花留下来!

  七、课外延伸

  1让学生积累本课的好词佳句。

  2提醒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收集描写荷花的诗句及文章。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整堂课通过多媒体课件的运用,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验,深入地进行感悟,受到情感的熏陶,享受审美的乐趣。

  2.抓住阅读,培养语感,体会“冒”字。

  《荷花》这篇文章对于阅读教学来说是十分合适的文本材料,课文中许多地方都有着深厚的情感流动,因此在教学中,我比较注重让他们去抓住一些重点的词句,进行分析、体会,对词句进行一定的品读、研讨,深入到文本中去。“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一

  句我是抓住“冒”字进行教学的,让学生给“冒”字换个词,理解“冒”的意思,再让学生说说从“冒”字你体会到什么?紧接着又抓住“冒”练习有感情朗读。最后,让学生配乐朗读,边读边想象相应画面。

  3.抓住想象点,培养想象力。

  乐于想象是儿童的天性,学生的学习也总是伴随着想象。在本文中有三处想象的训练点:

  (1)想象白荷花冒出来干什么?

  (2)看图想象白荷花有哪些动人的姿态?

  (3)第4自然段小鱼、蜻蜓与“我”的对话。

  以读为本,读中感悟。在整篇课文中我贯穿一个“读”字。通过多样的诵读,大大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从中领悟感受荷花的美丽,进而升华到体会大自然的美丽。

《荷花 》教案8

  活动目标:

  1、学习用粉红色和绿色给荷花和荷叶涂色。

  2、尝试在给荷花与荷叶的涂色过程中选择不同的平涂方向。

  3、体会对比颜色搭配的乐趣。

  4、在创作时体验色彩和图案对称带来的均衡美感。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人手一册。蜡笔人手一盒。

  活动过程:

  一、欣赏儿歌《荷花娃娃》,感知荷花和荷叶的颜色。

  1、 教师出示在黑板上已经勾画好荷花和荷叶边线的画纸,问:这是什么?它们是什么颜色的?

  二、幼儿尝试探索不同的平涂方向。

  1、个别幼儿示范涂色

  教师:你知道荷花穿什么颜色的衣服吗?怎样给它穿衣服呢?(请个别幼儿用粉红色的粉笔,示范顺着一个方向在荷花瓣上涂色)

  教师用同样的方法请另一个幼儿示范给荷叶涂色。

  2、 讨论涂色的方向。

  教师:他们是怎样给荷花和荷叶穿衣服的?他们是顺着什么方向涂色的呢?我们可以按照什么方向涂色呢?让幼儿迁移自己的已有经验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三、幼儿尝试平涂。

  1、 教师交代以下涂色要求:

  (1)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法给荷花与荷叶穿衣服。如果你用横向平涂的方法给荷花穿衣服,那么就可以用纵向平涂的.方法给荷叶穿衣服。如果你想反过来也可以。

  (2)在涂色穿衣服时,尽量顺着一个方向涂色,注意不要涂到边的外面。

  2、 幼儿评价

  展示幼儿作品,带领幼儿欣赏自己的作品,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荷花娃娃》。

  活动反思:

  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充满着美,从而陶冶了幼儿美的情操,发展了幼儿的社会性情感。活动中教师起到启发、引领的作用,把幼儿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在美工活动中重视幼儿语言能力的提高。在美工活动中不仅要会观察、会思考,会操作,还要会说话。

《荷花 》教案9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3、能仿照课文用优美的语言描写荷花。

  4、通过对课文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文字的反复朗读感悟,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培养审美能力。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会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3、初步体会荷花的美。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荷塘图,说一说你所看到的景色。

  2、我们来看看叶圣陶爷爷是怎么写荷花的。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

  (1)出示生字新词

  (2)指名读,正音

  (3)说一说自己有哪些不理解的词语

  莲蓬:图示理解

  翩翩起舞:形容轻快地跳舞。

  3、指名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初步读出感情。

  1、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段,多读几遍,要求

  读出你所能体会到的美来。

  2、自由读

  3、指名读

  四、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细读课文,体会荷花的美。

  2、仿照课文用优美的语言描写荷花。

  3、通过对课文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文字的反复朗读感悟,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培养审美能力。

  教学过程

  一、细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体会荷花的美。

  1、自由读课文,想象荷花的样子。认真朗读课文,通过你的朗读把荷花的美读出来。

  2、指名读课文,你觉得怎么读能表现出荷花的美就怎么读,读后说一说你为什么要这样读。其他同学听后说说你从他们的朗读中觉得荷花美吗?为什么?

  3、把你觉得最好看的一种记在自己的脑海里。说给同学们听听。

  4、指名说

  5、指名读课文第三自然段,你还能想象出哪些样子的荷花,描述一下。

  6、老师这儿有一些荷花图,看图仿照书上的句子说说它们的姿势。

  7、看了这么多荷花你想说什么?你有什么感觉?

  二、细读课文第三自然段,体会溶入自然的感觉。

  1、引读课文

  看着这么多的荷花,大家都觉得陶醉了。觉得自己仿佛就是——

  2、说说看小鱼、蜻蜓会告诉我什么?

  同坐讨论,全班交流。

  3、看课件,体会这种感觉。

  4、说说自己看后的感觉。

  四、指导背诵

  1、选择你最喜欢的一段练习有感情的朗读,看谁读得最好。

  2、你能把它背出来吗?看课件背诵。

  3、指名背诵。

  五、作业

  1、背诵课文

  2、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种花。

  板书

  荷花

  姿势美陶醉

  《3荷花》教案二:

  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观察荷花的方法和是怎样把看到的、想到的写清楚的。

  2.理解白荷花开放的种种姿态,并能把句与句的联系起来想象一池荷花这“一大幅活的画”。

  3.体会“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时眼前出现的景象。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从图入手,导入新课

  出示挂图。

  教师讲述:在蔚蓝的天空下面,池水清清。近看,一片片碧绿的荷叶,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挨挨挤挤的一片翠绿。雪白的荷花,争先恐后在这碧绿的大圆盘之间冒了出来,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才展开两三瓣,有的含苞欲放……蜻蜓不时地飞来飞去,偶尔,一条小鱼在水面顽皮地吹起泡泡。微风吹过,送来阵阵清香。远看,有青山、楼阁、小桥、游船。这是多么优美的一幅充满生机的画面啊!

  (过渡)下面,我们一起欣赏这幅画。

  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从近到远,或从上到下)观察图画,分清主要景物和次要景物,把主要景物说具体。

  (过渡)这样一幅优美的池塘荷花图,作者是怎样用文字来描写的呢?让我们共同来学习课文。(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指名分节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出示投影片。

  荷花也叫___________,荷花开过以后的花托叫_________________,里面有莲的果实叫________________。荷叶像_________。刚开的白荷花_________________。全开的白荷花___________________。将要开的花骨朵儿____________________。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图文结合,抓住重点词语,深入理解课文一、二小节

  1.学习第一小节。

  (1)学生朗读。

  (2)设问:作者为什么往荷花池边跑去?

  (板书:闻到清香)“清香”一词是什么意思?闻到清香作者会想些什么?“赶紧”一词说明他的心情怎样?

  这一段共有两句话,合起来说了什么意思?

  (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4)(过渡)作者来到池边一定会看到什么?

  (板书:看到荷花)

  2.学习第二小节。

  (l)指名朗读第二小节。

  (2)设问:“已经开了不少”是什么意思?

  “挨挨挤挤”这个词中的“挨”和“挤”是一组近义词。查字典,看看这两个字的意思一样吗?(比一比,看谁查字典又快又准确)

  教师讲述:“挨”和“挤”所表示的词义程度不同,看图,请同学上前面指一指,哪处荷叶是“挨”着,哪些荷叶是“挤”着。(在学生指明的同时,教师讲述:看,它们多像一个个绿娃娃。这儿亲密地“挨”在一起;那儿又顽皮地“挤”在一块儿。)

  设问:再回忆一下,你还在什么时候或什么地方看到过“挨挨挤挤”的情景?

  教师讲述:“挨挨挤挤”说明人或东西很多,那么,这儿说荷叶“挨挨挤挤”,告诉我们荷叶长得怎么样?(荷叶长得生机勃勃,非常茂盛。)

  教师讲述: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句中“挨挨挤挤”这个词语,我们通过比较,想象体会到了它的作用。接下来,请大家自学后半句,看看还有哪些词语也写得很好,并说说好在哪里。(学生自学后交流。)

  (此处要引导学生抓住“一个个”、“像……大圆盘”、“碧绿”等词语进行分析比较,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荷叶的色彩美和形状美,以及它旺盛的生命力,为下文分析“一大幅活的画”作铺垫,同时培养学生对词语的初步赏析能力。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先自由读,再指名读。

  设问:第三句哪个词用得最好?为什么?

  (引导学生抓住“冒”字,进行想像,可采用换字法,用“长”、“露”等词进行比较,引导学生认识“冒”字最能反映荷花顽强的生命力。)

  这一小节的后三句话,合起来说了一个什么意思?

  指名读这三句话,图文对照,理解这三句话。

  (引导学生抓住“展开”、“露出”、“饱胀得……要破裂似的”进行分析。)

  这三句话是用什么词语连结起来的?

  (有的……有的……有的……)

  “有的……有的……有的……”是什么意思?谁能用上“有的……有的……有的,……”说一句话?

  教师讲述:“有的……有的……有的……”在句子里都含有“多”的意思。那么,课文中的“有的……有的……有的……”说明了什么?

  (3)引读第二小节。

  (4)这一小节说了一个什么意思?

  (5)有感情地朗读第二小节。背诵第二小节。

  (6)课堂练习。

  抄写:莲蓬饱胀破裂挨挨挤挤姿势舞蹈翩翩起舞

  用“有的……有的.……有的……”写几句话。

  第二课时

  一、指名分节读课文

  二、检查复习

  1.第一、二小节各说了什么意思?

  2.作者具体向我们介绍了荷花的哪几种姿态?

  三、学习第三小节

  1.指名读。

  2.设疑:“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对照挂图,想像一下,都有哪些姿势?先同桌说说,再全班交流。

  第三小节连用了几个“一朵”?有什么作用?

  (连用四个“一朵”,突出“朵数”之多,每朵的姿势各不相同,美不胜收。)

  3.指导朗读前两句。

  4.指名读最后一句。

  5.看图:图上的景物与课文的描述有什么不同?(通过比较使学生明白图上只画了荷塘的一角,不是全部。)

  6.比较句子。

  (l)如果把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幅图……

  (2)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幅画……

  (3)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画……

  (4)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

  (这样比较,可以看出第四句为最好。因为①“眼前的”指出了作者看到的,与文末“我是在看荷花呢”相呼应;②“大”指明了这一池的整体,与前文的描写相呼应;③“活”字最富表现力,表现出一池荷花旺盛的生命力,与前文“挨挨挤挤”、“碧绿”、“冒出来”、“饱胀得……要破裂似的”相呼应。)

  7.“画家”这里指谁?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怎样才能把这种感情读出来?

  8.指导朗读第三小节。

  9.指名读二~五小节,比较这两小节,哪小节写得具体?是怎样写具体的?

  10.用上课文第二小节描写荷花各种姿态的优美句子或换用自己的话,扩写第三小节中的有关内容。

  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有的_______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_____,还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放录像,同时范读三~四小节,思考:看着这美丽的画面,听着优美的文字,这时候,你想到了什么?

  (过渡)看着这么多又香又美的荷花,作者会产生什么样的感情?这种感情又是怎样表达的?

  四、学习第四小节

  1.指名读。

  2.设问:“仿佛”是什么意思?“我”是不是一朵荷花?那为什么“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

  “翩翩起舞”中的“翩”是形声字,羽字表形,字义一般和鸟有关,“翩翩”也就是像鸟儿飞一样轻盈,“起舞”就是“跳起舞来”,边说边作手势。谁能到前面表演一下?

  指名学生戴荷花头饰表演,指名朗读第四小节。

  作者觉得自己忽然变成了一朵荷花,这时候,他的心情是怎样的?我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抓住“翩翩起舞”、“快乐”、“好梦”等词语)

  “好梦”后面的省略号表示什么?你能把省略的内容补充上吗?(启发学生展开想像)

  3.小结:这一小节主要写什么?

  五、学习第五小节

  齐读最后一小节,提问:最后一小节不写可以吗?为什么?

  六、总结全文

  1.齐读全文。

  2.作者为什么能把荷花写得如此之美?

  3.指导学生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细致描绘的写作方法。

  七、质疑

  八、朗读、背诵课文

  附:板书设计

《荷花 》教案10

  一、研读自悟

  师:《荷花》这篇课文那么美,咱们一句一句地读觉得不过瘾,我建议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二自然段,找出你觉得美的一个词或句子。

  师:好,咱们来交流。交流的方法:先读一读找到的词或句,再说说它美在哪里,能讲出理由更好。

  生:“有的花瓣全都展开了,露出了嫩黄色的小莲蓬。”我觉得“小莲蓬”很美。它从雪白的花瓣中露出来,黄黄的、嫩嫩的,真好看。那么瞧——(指着投影幕上的图)。

  师:请你再读读这句话,将体会到的美在朗读中表现出来。

  生:我觉得“有的还是花骨朵,看起来饱胀得马上就要破裂似的”这句话很美。从“花骨朵”、“饱胀”、“破裂”可以看出这朵荷花马上就要开了。我想“含苞待放”就是这个样子的吧!

  生:我认为“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句话很美。“挨挨挤挤”指荷叶很多,“碧绿的大圆盘”写出了荷叶的颜色和形状。

  生:我补充,这句话中“冒”字特别美,可一时又说不清楚。嗯……我读读这句话,你们听听,看我读得有没有美的感觉,然后给我提提建议。

  点评:专题引读,激发学生自主地发现美、认识美、理解美;在朗读、交流、评价中理解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积累,培养悟性。

  二、深读引悟

  师:“冒”字美在什么地方,你能说清楚吗?是呀!谁也说不清楚,也很难说清楚。下面咱们来体会体会。

  师:“冒”字可以换成一个什么字?

  生:钻、长、穿、顶、抽……

  师:作者没有用“钻、抽、顶……”而用“冒”,肯定有其独特的理解。再读读这一自然段的课文,体会一下怎样的长才叫“冒”?

  生:毫不犹豫、迫不及待地长才叫“冒”

  生:迫不及待指荷花等不及了,急着想向外透出来,这个同学讲得好,我表示赞同。但单这样理解是不全面的,这里的“冒”还指荷花面带笑容地钻出来,在荷叶丛中亭亭玉立。

  生:我认为一下子钻出来才叫“冒”。

  (兴高采烈地长;喜气洋洋地长;兴致勃勃地长;自豪地长……)

  师:选一个你喜欢的词填在这句话中,大声朗读,用心体会是不是这种味道。

  点评:引导感悟,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层面解读“冒”,这不仅仅是“冒”字内涵的领悟,更是师生智慧的展示。

  师:是的,这就是兴致勃勃、迫不及待地长出来的白荷花。想象一下,他们长出来想干什么呢?请同学们边看图边同桌互相讨论,然后把体会到的感受写下来,可以写一句,也可以写一段。等一会儿交流。

  出示: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

  师:好,咱们来交流。

  生: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在展示自己的美丽,让我们欣赏它的花容玉貌。

  生: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一个调皮可爱的小姑娘,想看看这个美丽的世界是什么样子呢!当她看到那么美,那么神奇的世界时,一定会兴奋不已的,或许还想高歌一曲呢!

  生: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想在美丽的池塘里寻找自己的伙伴,一起去玩耍。

  (仿佛想:跟同伴比美;邀好友跳舞;跟飞过来的蜻蜓亲吻;看日出日落;把池塘打扮得更加美丽……)

  师:还有许多同学想说,那就尽情地说给你的同桌听。

  生:我想说:白荷花,在这个世界上没有比你更美丽的了!

  生:白姑娘,你把你一生的美丽都献给了人民,献给了大自然。“出污泥而不染”是你高贵的品质,我们羡慕你,喜欢你。

  生:荷花姐姐,你真像一位婷婷玉立的少女,穿着雪白的衣裳在碧绿的.地毯上跳起了优美的芭蕾舞,百看不厌,令人陶醉。你能永远留在我们身边吗?

  生:荷花仙子,你永远活在我的心中……

  点评:借助文本而又超越文本,引导想象,既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又加深理解和丰富了课文内涵,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

  总评:

  此教例展示了学生在教师的诱导下的自主学习的过程,在充满富有个性和积极思维的学习活动中理解语文,丰富语言,培养能力;充分展示智慧潜能,凸现了个性,培养了创造力。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培养悟性

  悟性指人对事物的分析理解能力,这种能力的形成是“悟”的积累和发展的必然。“悟”即了解、领会。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有“自悟”和“引导悟”两种形式。“自悟”是学生根据学习经验和文化积淀对语言文字自动化的感悟、理解。“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第二自然段,找出你认为美的一个词或句子”是让学生自己读懂课文。“引导悟”是对一些有一定内涵的词句在教师指导下的感悟。“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两句话写得很美,尤其是一个“冒”字,形象生动,内涵丰富、复杂。教师一方面引导学生充分读书,力求读中自悟;另一方面用恰当的方法,引导学生在悟其意的同时悟其法,促进他们学会学习,提高悟性。例:1.给“冒”换词,在换词、比较中让学生悟其意,同时悟其法。2.“怎样长才是冒?”一问激兴趣、拓思路、展个性,在交流、反馈、评价中自然地、不露痕迹地促成了“冒”的内涵的深入领悟。3.“选一个你喜欢的词填到这句话中,读读、体会。”教学活动真正实践“读中感悟,读中培养语感,读中受到思想、情感的熏陶。”

  二、展示灵性

  语文教学在发展学生语言的过程中,要能力培养学生的悟性、灵性。悟性是能力,灵性是智慧。教学片段始终体现师生生命的智慧。“白荷花兴致勃勃、迫不及待地长出来仿佛想干什么?”“仿佛想看日出,想跟飞舞的蜻蜓亲吻,想看看整个世界是什么样子……”学生的回答思路开阔,富有情趣。这不仅是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实践,更是情感的流淌,灵性的涌动。

  三、显现创造性

  求异发散三个创造性的发现。这堂片段教学无不闪烁着创新的火花。从教师的教程设计、问题引导,到学生的自读自悟,都洋溢着浓浓的创新热情,在求异中充分开掘思维原生态,大胆展示心灵自由,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此时此刻,此景此情,你想对冒出来的荷花说些什么?”针对这一富有灵性、创造性的诱导,学生用心倾诉,真情流露,既是心灵的独白,又是个性的张扬。这时,作者、教者、学者已完全融合在一起了。

《荷花 》教案11

  教学目标:

  1、复习生字,能正确认读“荷花、莲蓬、饱胀、仿佛、衣裳、舞蹈、蜻蜓、清香、碧绿、挨挨挤挤、翩翩起舞”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荷叶、荷花的样子,欣赏荷花的美丽。

  教学难点:

  理解“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这句话。

  教学准备:

  课件、荷花录像。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块儿去公园游览,看到了一池的荷花,闻到了它的清香,荷花很美,人人都喜爱她,想把它的样子描绘出来,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学习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荷花的。

  二、复习生字

  [课件演示:本课词语“荷花……翩翩起舞]

  1、指名读

  2、齐读

  三、读议结合,体会情感。

  A自由地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哪个段落具体描写了这一池荷花?(第二自然段)板书:荷花

  B这一段除了写荷花以外还写了什么?板书:荷叶[课件演示:荷花、荷叶图]

  C品读第二自然段。荷花优质课教案设计

  l、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二自然段。

  边读边划记自己喜欢的句子,同桌互相交流,说说为什么喜欢它。

  2.理解并读好重点句。

  我喜欢:

  (1)“荷叶挨挨挤挤的……”[课件演示:挨挨挤挤的一池荷叶]

  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我读懂了:荷叶的形状像一个个大大的盘子,圆圆的;我读懂了:荷叶的颜色像玉一样,碧绿碧绿的;我还知道了:荷叶的数量很多,从“挨挨挤挤”这个词语可以看出来。)板书:挨挨挤挤――同学们,你们看,这一池挨挨挤挤的荷叶,就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呢!谁再来读一读这句话,还有谁能把这句话读得更好?(指名二人读、齐读)

  我喜欢:

  (2)“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课件演示:荷叶中冒出来的白荷花]

  a.谈体会:能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句话吗?(我觉得这句话中的“冒”字用得很好)b.换词理解“冒”:“冒”还可以换成什么字?(长、伸)c.那为什么作者不用刚才大家说的“长”字或“伸”字呢?(因为这里用“冒”字更形象更生动)d.激发想象:这些白荷花冒出来以后想干些什么呢?e.生想象、反馈。

  小结:多么可爱的白荷花呀!一个“冒”字不仅把荷花写活了,而且使它变得更美了,一起来读一读这一句。

  我喜欢:

  (3)“有的……有的……有的……”这一段话写的是荷花的什么?(姿态)我们来看看[课件演示:荷花的三种姿态]a.看了刚才的画面,谁来说说课文描写了哪三种荷花的样子?(刚开的、全开的、将开的)b.自由练读。(你们能用不同的语气读出这三种姿态不同的荷花的美和可爱吗?)c.指导朗读。(指名读、师生合作读、喜欢这句话的同学站起来读。)

  师读:“这么多的白荷花……也很美。”此刻,你最想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这些荷花呢?板书:千姿百态

  (4)是的,荷花千姿百态,每一朵都很漂亮,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录像[课件演示:荷花录像]

  D理解、感悟第三段。

  过渡语:荷花池里的荷花美吗?(美)那作者把这一池荷花看作了什么?1、自由的读第三自然段。2、质疑探究:读了这句话、大家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作者为什么把一池荷花看作是一大幅活的画?画家指的又是谁呢?)

  小结:正象你们说的那样,这一池荷花不仅很美,而且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我们还可以感受到荷花竞相开放的生机和活力,因此作者把它看作是一大幅活的画。板书:一幅活画而正是美妙的大自然这位了不起的画家创造了这样的杰作,才让作者产生了人在画中游的感觉。同学们,让我们也走入画中,一块来回味课文的二、三自然段。

  3、表演朗读二、三自然段。

  E巧读四、五段。

  l、说感受,听录音,体会情感。

  站在这如画的荷花池边,你们有什么感受?

《荷花 》教案12

  教学目的要求:

  1。通过对课文学习的指导,使学生了解荷花、荷叶的样子和颜色,从中培养学生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操。

  2。学习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挨挨挤挤”、“饱胀”、“翩翩起舞”等词语的意思。

  3。能用“有的……有的……有的”写话。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课文描写荷花的样子的第2、3自然段是重点;课文描写我幻想自己变成荷花的第4自然段是难点。

  教学思路:

  这篇课文是根据《荷花》图而写的一篇短文,写的是“我”去看荷花时看到的荷花的样子及看荷花时“我”的想象,写出了荷花的美妙。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先弄清谁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看荷花,为什么看荷花;接着要搞清楚荷花开时是什么样子的,作者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在学习第2段时,要引导学生注意作者是从荷叶、荷花的颜色、形状,并通过“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形象地写出了荷花形态各异的花姿。学习第3段时,应注意通过反复朗读,着重理解“我”把眼前的一池荷花当作一大幅活的巨画的表现手法,从中体会到一池荷花的美妙无比。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能运用“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用自己的话说说荷花盛开的样子。学习4、5自然段时应使学生了解“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是想象开始,“我才记起”是想象的终止。还应知道为什么作者会产生这样的想象,由此引伸出这是因为荷花静时美,动时更美。还可发散思维:如果你站在这样的荷花池边有什么样的想法?也可结合看图,文图对照,认识荷花美。学生学习时教师应注意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题。

  1。板书课题,读题。

  2。析题:谁见过荷花?它是什么样的?你知道哪些赞美荷花的诗句?(简介有关荷花的知识。)二、指导学生按顺序观察《荷花》图。

  1。荷花开得怎样?长得怎样?形状和颜色怎样?2。白荷花刚开、全开和没开时各是什么样子?

  3。满地的白荷花开得怎样?

  4。图上除了荷花、荷叶还有什么?想想它们与荷花有什么关系。

  三、初读课文,读通句子。

  1。小声读课文,这篇课文主要写什么?

  2。通过拼音认识莲、胀、翩、蹈、梦等生字。

  3。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意思:

  (1)挨挨挤挤:(一个接着一个)说明荷叶、枝叶多繁茂。(2)碧绿:青绿色,课文指荷叶的颜色。(3)莲蓬:莲花开过后的花托,倒圆锥形,里面有莲的果实。(4)翩翩起舞:轻快地跳舞。(5)饱胀:饱满,指花骨朵快要开了。(6)破裂:出现裂缝,课文里指荷花开时花骨朵的样子。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①我看荷花

  讨论:看提纲;给课文分段。

  2。总结:第一段(1,2)写“我”一进门就闻到花香。

  第二段(3)写荷花美丽、我爱荷花。

  第三段(4,5)写“我”看着满地漂亮的荷花

  仿佛自己也变成了荷花。

  3。分段指名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特别是课文中的生字词,读后评议。

  五、总结学法。

  1。回忆旧知:上一课我们学过《放风筝》,属于什么课文。(看图学文。)

  2。提示方法:我们该怎样去学习?(①结合看图,初读课文,读通句子,了解词意。②结合看图,再读课文,理解脉络,了解大意。③结合看图,细读课文,深究文意,领会中心。)

  小结:这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之后又再读课文,对课文内容有了大致了解。第二课时

  一、分组读课文,读后评议,指导朗读。

  二、细读课文,深究文意。

  1。精读第1部分。

  (1)教师读第1自然段,学生思考:“我”为什么去看荷花?这里指出了荷花的什么特点?(清香)

  (2)自读第2自然段:荷叶、荷花是什么样子的?找出书中有关语句,用“”画下来。

  (3)再看图:图文对照,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荷叶、荷花的样子?(提示:①你看到荷叶怎么样?图上的荷花有几种姿势?②“我”到荷花池边,先看什么,再看什么,再仔细看什么?)

  (同座讨论、教师巡视指导、个别说、再集体说)

  (4)质疑:

  ①荷叶是什么样的?书上怎么写的?出示幻灯片,读读比比:

  A。分析比较上述两个句子,体会课文句子的写法。(第2句描写荷叶的具体形象。“碧绿”写出了荷叶的“颜色美”;“大圆盘”写出了荷叶的.样子,突出了荷叶的“姿势美”,挨挨挤挤,写出荷叶的繁茂,把荷叶写活了。)

  B。指导朗读:该怎样读才能把荷叶的美表现出来?(碧绿重读;挨挨挤挤读慢……)

  C。课文题目是荷花,为什么这里要写荷叶呢?(为了更好地突出荷花的美。)

  ②池塘里的白荷花是什么样的?课文用了哪一种句式写出来的?(有的……有的……有的……)

  A。这个句式说明了什么?(白荷花的样子多,花姿不同)引导学生用这种句式说话。

  B。“才”“全”“还”表示什么?(花“刚开”“全开”“未开”。)

  ③还有哪些词表现了白荷花的颜色美?姿势美?(想想、画画、议议。)

  (5)出示挂图:瞧,这就是荷花开放时的样子(教师指图口述):一眼看去,微波粼粼的水面上,漂浮着碧玉盘似的绿叶,透过荷叶的缝隙我们看见一枝枝荷花从水里探出头来,就像穿着洁白的衣裙的少女,在微风中亭亭玉立,它们当中有的花瓣已开放,露出了嫩黄的莲蓬;有的则微露笑脸,含苞待放;有的还未绽开,刚吐花蕾。啊,小鱼儿在荷叶下快活地游来游去,岸边丝丝垂柳轻拂着水面,像一位老爷爷,看着自己的爱女——满池荷花,不住点头称赞:多么生动的一幅荷花图啊!同学们,你们听了老师说的话有什么感想呢?

  (6)练习:①刚开的白荷花()。

  ②全开的白荷花()。

  ③将要开的花骨朵()。

  小结:这段从颜色、姿势两方面写出了荷叶荷花的美。

  2。导读第3自然段。

  (1)指名读第3自然段:作者为什么把这一大幅画看作“活的画”?

  (2)“看作”是什么意思?(当作)

  (3)这幅画怎么会活起来?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来?请用“”画下来。

  (4)用这么美的词句来描写荷花,表达了作者一种怎样的感情?“这么多……一朵有一朵的姿势”——千姿百态,“看看这很美……那也很美”——朵朵荷花都非常美丽;“如果……可真了不起”——难以做到更显其美。这样写,表现了作者对荷花的强烈的喜爱之情。

  3。自学第4、5自然段。

  (1)默读课文,想象:当作者陶醉在荷花盛开的美景中时,眼前出现了怎样奇特的景象?

  (2)(再次出示图)学生看图个别说,再集体说。(教师可出示幻灯进行点拨:①“我”变荷花的情景;②风起时,“我”和满池荷花舞蹈的情景;③风过后……④蜻蜓、小鱼告诉我……)

  (3)思考:为什么“我”由看荷花却情不自禁地变成了荷花,而蜻蜓和小鱼还要和荷花说上一阵悄悄话,是什么原因让荷花对人、物产生那么大的吸引力呢?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荷花清香四溢、洁白无暇,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之情。)

  (4)第5自然段主要说什么?它对第四自然段有什么作用?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四、提导书写生字。

  五、作业:①抄写生字词;②背诵课文;③用“有的……有的……有的……”句式写话。

《荷花 》教案13

  活动目标:

  1、学习用大小不同的圆形纸折叠成椭圆形并拼搭粘贴成荷花的技能。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3、增进参与环境布置的兴趣和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4、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动准备:

  背景图一幅,范例,各色大小不同的圆形纸若干,胶棒,作业纸等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先后出示背景图和范例,提问:这是什么地方?(池塘)这又是什么?(荷花)它们是生长在哪里的?

  二、讲解示范。

  1、观察分析荷花的形状特征。

  提问:荷花长得怎么样?有几片花瓣?它们的花瓣是什么形状的?花瓣的大小一样吗?

  2、请你做这样的荷花,你会有困难吗?可以怎么解决?

  A:漂浮在荷叶上的荷花:有五片花瓣组成,三片大的,二片小的。

  B:出水荷花:有五片相同大小的花瓣组成,花托的`折法是在圆形折叠成椭圆形后再对折就成。

  (通过教师和幼儿的示范演示,共同解决孩子之间存在的问题,有孩子的介入,提高了幼儿学习的主动积极性和操作的兴趣)

  三、操作活动。

  1、幼儿根据自己的选择学习做不同形状的荷花。

  2、提醒孩子学习折叠添加相关的内容。

  四、结束讲评。

  1、幼儿将制作的荷花贴在背景图上装饰池塘。

  2、请个别孩子讲讲自己的操作过程,遇到什么困难?是怎么解决的?

  (分享经验和快乐,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荷花 》教案14

  教学目标:

  一. 了解孙犁的创作风格和创作成就。

  二. 体会文章景物描写、人物对话的特色及其对展开情节、刻画人物性格、表达主题的作用。

  三. 领略冀中抗日根据地人民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学设想:

  一. 安排两课时。

  二. 精选文段进行诵读、分角色表演,感受其语言轻柔、清丽的风格和人物微妙的内心世界。

  三. 着重让学生改写夫妻对话、分析水生嫂和祥林嫂不同的人生命运产生的原因。

  四. 利用多媒体音像带,布置学生预习,要求写出故事梗概。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解题;讲析景物描写和情节结构特色。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一个中秋节的晚上,嫦娥偷吃了仙药后不由自主地往上飘,就在她离月宫还差一步的时候,随身佩戴的宝镜却掉了下来,这块宝镜摔成了大大小小的99个碎片,于是地上便有了大大小小99个水淀。(板书课题《荷花淀》)荷花淀便是其中的一个淀泊,它属白洋淀水域,白洋淀又名西淀,属河北省安新、伍丘、高阳、雄县、容光焕发城5县(市)所辖。这是一片面积为五百平方公里的水域,淀周堤埝环绕,淀内地形复杂,纵横交织着3700条沟壕,把淀面分割成43个大大小小的淀泊,形成淀内有淀、淀间大小沟壕相通的水网泽国景观。

  《荷花淀》可以说是以战争为题材的小说,一提起战争,我们首先想到的是硝烟弥漫、血肉横飞,但在本文里又是怎样一副截然不同的战争场面呢?

  本文写于1945年春天,是孙犁“在延安的窑洞里一盏油灯下,用自制的墨水和草纸写成”的,最初发表在《解放日报》副刊上,反响很大。孙犁自己还说“这篇小说引起延安读者的注意,我想是因为同志们长年在西北高原工作,习惯于那里的大风沙的气候,忽然见到关于白洋淀水乡的描写,刮来的是带有荷花香味的风,于是情不自禁地感到新鲜吧。当然,这不是最主要的,是献身于抗日的战士们,看到我们的抗日根据地不断扩大,群众的抗日决心日益坚决,而妇女们的抗日情绪也如此令人鼓舞,因此就对这篇小说发生了喜爱之心。”

  二、作家作品:

  孙犁(1913――1996),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县人,现代作家。年轻时就读于保定育德中学,中学毕业后流浪北京,当过店员。1936年在白洋淀边的安新县同口镇做小学教员。抗日战争爆发后,在晋察冀根据地从事革命文化工作。1944年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工作。解放后,在《天津日报》工作,注重发现和培养文学新人,并坚持写作。曾任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短篇小说集《白洋淀》、《荷花淀》、《采蒲台》、《嘱咐》,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等。

  孙犁小说语言清新自然、朴素洗练,被称为“诗体小说”。他和作家刘绍棠、丛维熙、韩映山、房树民等,在创作风格上有共同的特点:如荷花一样根植于水乡泥土,带着自然的清新纯朴,充满诗情画意。被称之为“荷花淀”派。

  三、 分析景物描写特色:

  1. 提问:这篇文章没有惊险的战斗故事,也没有缠绵的爱情情节,甚至没有留下一两个具体的、活生生的人物形象,却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艺术感染力呢?它给人们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又是什么呢?

  学生讨论回答。

  明确:给人们留下最深刻的美感印象是那一片充满生机、充满活力、象征着人的美好追求、美好愿望的荷花荷叶组成的美丽坦荡的荷花淀。这是一副纯美的画面,荷花荷叶是画面的主体,人物只是融入画面并融入荷花荷叶的精魂,这正是《荷花淀》的真正艺术魅力所在,这也正是把生活高度艺术化、审美化的结晶。

  2。提问:作者为故事情节的展开提供了一个什么样的典型环境呢?

  让学生找出描写段落:

  明确:首先,描写月色下的水乡景色。第1段和第3段。

  第1段开头3句点明了时间、空间和劳动对象,语言简练、动听 、优美,不仅写了环境,还反衬出环境的主人的勤快利落。

  第3段通过水生嫂眼光的引示,展示了院内院外的基本色调:洁白、银白、透明。水生嫂身子下面编成了一大片席,在皎洁的`月光下,“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这两个充满想象的比喻,把水生嫂的劳动场面诗化了。

  这两段景物描写的作用是:

  ①、描写了芦苇、荷花,这与后文的荷花淀伏击战的环境有密切关系。

  ②、正因为白洋淀如此美丽可爱,所以人民热爱她,决不容许日寇来侵犯。这都为以后小说情节的发展埋下伏笔。

  其次,描写日光下的水乡风光。第61段。

  作者运用巧妙的比喻富有诗意地描写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象“铜墙铁壁”高高挺出的荷花箭象“监视白洋淀的哨兵”严阵以待,这威武雄壮的景色,不仅突出了水乡游击战的特点,暗示出在这清香四溢的荷花淀里即将发生一场激烈的伏击战,而且写出根据地人民同仇敌忾的心里和克敌致胜的信心,洋溢着歌颂人民战争的思想感情。

  到此,全部画面融为一体,由朦胧逐渐完全清晰,由暗示而至直接展现,前后画面递进,具有流动感,又层次分明,显得意境纵深而高远。概括起来说,荷花淀的景物是美丽的,水和天,荷和苇无一不美,明丽清纯,让人心醉。这么美的家园,谁人不爱!怎么肯让敌人蹂躏!这就找到了景和情的契合点。这么美丽的一方水土,当然会养育一方英雄儿女,他们美丽的身心不容玷污,他们平时有多少温情,战时就会有多少勇气,这是景和人的契合点。

  四、 分析情节结构:

  提问:作者淡化了传统的小说模式,以抒情见长,不以情节取胜,他精选三个生活片断来抒写对水生嫂等一群青年妇女的赞美之情。请快速概括这三个生活片段的内容。

  夫妻话别 探夫遇险 助夫杀敌

  五. 布置作业:

  文中对话描写的特点。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分析人物性格,归结主题。

  教学步骤:

  一、分析人物形象:

  1。 分角色朗读6――30段

  揣摩人物心理,分析人物性格,领悟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

  体会人物对话所包含的细腻复杂的感情。

  问:“今天回来得这么晚”,这句话对描写人物、展开情节有什么作用?

  明确:它承应上文:“大门还没有关,丈夫还没有回来。”“很晚丈夫才回来”。还表现了水生嫂久候亲人心焦的心理。同时又暗写了水生以工作为重的品质。这句话又可说是情节的开端,说明“今天”非同往常,回来得晚是事出有因。

  问:水生嫂既然十分关心水生,为什么不直接问明情况,却问“他们几个呢”?

  明确:水生没有说明晚归的原因,只是说吃过饭了。但是,他异常的神情(脸上红胀,说话气喘),水生嫂很快就察觉到了。她并没有直接追问,因为她知道水生是游击组长,党的负责人,有些事是不便细问的。于是,她机敏地转换话题,问“他们几个呢?”水生回答她:“还在区上。”水生露出了一点口风之后,又把话语岔开,反问她:“爹哩?”、“小华哩?”这样写,一方面交代了水生家的其他成员以及水生对他们的关心,另一方面写出了水生对参军一事欲言又止,不愿立即让妻子知道的心理。

  问:“怎么了,你?”这是什么句式,水生为什么会这样说?

  明确:这是主谓倒装的句式。由于水生笑得不平常,水生嫂猜不透,一下子迸出这短促的问句,反映了她心情的急切。出于对丈夫的关心,她急于要知道底细。表现了中国女性传统的温柔、贤淑、羞怯、质朴的品性。

  再看另外的对话:女人说“你总是很积极的”“你走,我不拦你”“嘱咐嘱咐我吧”。行动:女人“打点好一个小小的包裹”,里面是新单衣、新毛巾、新鞋子,这种“送郎上战场”的言行,证明水生嫂并非一心当好妻子,她知道自己还有另一个身份:中国人。

  这样就可以解释水生嫂丰富的内心世界了。她爱丈夫,爱家乡,爱祖国。丈夫参军看似使她陷入了优先爱丈夫还是优先爱祖国的矛盾,也许她真的为此困惑过,但是,很快她就明白这并不矛盾。她必须爱一个“值得”爱的丈夫,而爱不爱家乡和祖国是衡量他“值得”爱与否的主要指标。如果丈夫为了他临阵退缩,她会因失望最终失去丈夫,相反,丈夫“总是积极”的决定才赢得她的敬重和爱慕。所以,她愈是有个心爱的丈夫,就愈是会支持他报国杀敌。

  为了更好地认识水生嫂的柔情似水的性格特征,可指导学生做改写练习,有意改变水生嫂的性格特征,不歪曲人物,写一段临别对话。

  2。 几个青年妇女商量探夫的对话也写得个性鲜明,生动有趣,分别展示了她们怎样不同的个性呢?

  明确:“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明明是想丈夫,又不好意思直说,于是找个借口,感情表达得委婉含蓄。

  “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这位大嫂与前一个一样,也说得很含蓄,不说自己想念丈夫,而是找借口,说有要紧的话。

  “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水生嫂的话提醒她们途中不安全,为下文伏笔,显示了她谨慎、稳重的性格,考虑问题比较周密。

  “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可见她探夫心切,不顾一切,有点冒冒失失。

  “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这位大嫂羞羞答答,“犹抱琵琶半遮面”,假话里寓有真情。短短几段对话,几个鲜活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至于水生嫂的谨慎周密,显然跟丈夫走前的嘱咐有关。

  建议让学生仿写改写这段对话,如添加一个人的对话,使之与前文一致,或者改写这几个人的对话,改变他们的性格特征。

  二、归结主题:

  荷花淀的景物是美丽的,水和天,荷和苇,无一不美,明丽清纯,让人心醉。这么美的家园,谁能不爱!怎么肯让敌人蹂躏!这就找到了景和情的契合点。这么美丽的一方水土,当然会养育一方英雄儿女,他们美丽的身心不容玷污,他们平时有多少温情,战时就有多少勇气,这是景和人的契合点。

  孙犁就是这样用他独特的笔法,构建了一副情景交融的美妙画卷,表达了他对美丽的中华河山、中华儿女、中华民族不屈精神的礼赞。

  三.做“思考与练习三”。

《荷花 》教案15

  一、设计思路

  1、在初读课文和激发动机中——入情

  要让儿童的情感伴随着学习活动,这有一个过程,其间包含着儿童的心理进程,首先需要启动。如果把儿童的情感比做“小河”要它漾起涟漪,泛起微波,需要外力的推动。或是像一只蜻蜓在水上轻轻一点;或是像一阵微风悄悄地掠过水面,那它就平静不下来。新课启始,教师要放飞一群“蜻蜓”,要送过一阵“微风”,让孩子情感的河水荡漾起来,使他们对新课的学习,形成一种期盼的欲望,关注的心理。为此,我设计了如下环节来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先来猜两个谜语“一个小姑娘,长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衫,坐在绿船上。”“开在炎炎烈日下,长在清清碧波中,身陷污泥心地洁,芳香扑鼻醉人心。”这么美的荷花,大家喜欢吗?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课件展示各种美丽的荷花图,配上优美的音乐。)有个小朋友在看过荷花后,也跟我们一样被荷花的美丽给迷住了,陶醉了,还写下了一篇文章,题目就叫《荷花》。而后请学生初读课文。

  如此激情导入新课,学生的听觉、视觉、思维、想象,“多频道”运作,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的课堂基调。教学也因为学生的入情,而进入了积极的状态。

  2、在感受课文描写的形象中——动情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儿童的情感总是与他们对教材的认识相联。而作者的情感是寓于他们所描绘的对象之中的。因此,重要的一环是要让学生去认识,去感受教材寓寄情感的形象。儿童只是通过形象去认识世界的。没有形象的感受,就没有情感。因而,教师在引导儿童从初读进入“细读”的过程中,应该饱蘸着情感,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描绘,用图画的、音乐的、表演的艺术直观,让学生仿佛看到,也听到,整个心灵感受到,在学生眼前再现课文中描写的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形象。

  教材中有一幅精美的插图,形象地描绘了几种不同形状、不同姿态的白荷花和碧绿的荷叶,色彩清丽,充分展示了荷花素洁、高雅的本色。我依据这个材料制成鲜活的课件进行展示,并配上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描绘:“瞧,这就是小作者看到的荷花开放时的样子,放眼望去,微波粼粼的水面上,漂浮着碧玉盘似的绿叶,透过荷叶的缝隙,一枝枝荷花从水里探出头来,就像穿着洁白衣裙的少女,在微风中亭亭玉立。它们当中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了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则微露笑脸,含苞欲放;有的还未绽开,看起来饱胀得马上就要破裂似的。啊,小鱼儿在荷叶下快活地游着,蜻蜓在荷花上快乐地舞蹈。这是多么生动的一幅荷花图啊!同学们,你们听了老师说的话有什么感想呢?课文第二段具体而生动地展现了荷花的形状美,与插图最为照应,我就采用“直奔重点段”的方法,以“课文哪一段最具体地写了荷花的美”引入第二段的学习。

  3、在领悟课文的神韵中——移情

  儿童在感受课文形象为之动情时,情感趋向高涨,应牢牢把握,并顺势将教学过程推进,从细读进入精读。所谓“精读”即是读课文精彩片段词句,读出其神韵。课文语言不仅承载着人、事、景、物的形象,更重要的是通过形象寄托着作者的情感、意愿,及至整个心灵。因此在精读读出语感神韵时,要引导学生更深地理解语言,将学生的情感移入课文描写的对象上,从而使已激起的情感深化。然而,这虽是儿童情感的一种不自禁的情感流向,但还是需要外力作用的。这就是:①借助比较区别;②借助想象展开;③借助语言媒介。通过这些,学生的情感会向深层发展,并产生移情活动。

  课文第三段中没有对荷花的“姿势”进行具体描写,因此我设计了以下环节:

  1、课件展示:看图想象说话: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有的____,有的____,还有的_____。小小组讨论,指名说,集体评议。

  2.指图引读这一段最后一句话。

  讨论:作者为什么把这一大幅画看作是“活的画”呢?这幅画怎么会活起来的?用这么美的词句来描写荷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这样的设计,既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加深了对荷花美的认识,使学生更深地体会到作者对荷花强烈的喜爱之情,可谓一举三得。

  4、在表情朗读和语言训练中——抒情

  学生的感受加深了,情感被激活起来了,他们会不容自遏地想抒发自己的情感。情感的抒发,可以使学生之间的内心感受得到交流,可以相互启发,相互感染。表情朗读,虽然读的是作者的语言,但是,因为要求表情朗读,这就包含了学生自己的主观感受。他们往往用恰当的语调、语速、语气来表达,抒发他们对作品中人物、角色、场景是热爱的或者是憎恨的,喜悦的或是悲伤的,同情的或是厌恶的,留恋的或者是憧憬的情感。因此表情朗读是抒发学生内心感受的一种常用形式。

  因此,在课文第二、三段的教学中,我都设计了美读环节。特别是第二段,还安排了背诵训练。在反复品读欣赏后,荷花的美跃然纸上,呼之欲出。图文对照,学生定会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此时,学生的情感达到了高潮,这一背诵环节,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美的品味,而且促进了学生对优美语汇的积累和内化,从而更好地抒发了学生的情感。

  二、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谜语激趣,课件激情,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轻声地读读课文: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呢?

  2、学生畅谈感受。

  3、小作者看到的荷花是怎样的呢?课件展示,教师用语言进行描述。

  (三)细读第二段

  1、课文哪一段最具体地写了荷花的美?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第二段,想想这段有几句话,你最喜欢读哪几句,为什么?

  (2)反馈,估计学生会出现两种情况。

  ①后三句:为什么喜欢?让学生在课件上找出三个句子所写的相对应的荷花。引导学生把这三句话的意思说出来:有的刚开,有的全开了,有的将要开。并将它与课文原句在读中比较,在比较中读,想象荷花的美。以“荷花是那样美,谁能把它读得很美很美呢?”激发读的兴趣,让学生练读、指名读、评读。

  ②第二句:为什么喜欢?并进一步讨论写荷花为什么先写荷叶?感情朗读写荷叶的句子。

  2、男、女生分读写荷花荷叶的句子。

  3、指导背诵第二段。

  (四)学习第三段

  1、过渡:荷花的形态引人入胜,值得观赏,荷花的美姿更有迷人的魅力。

  2、课件展示:看图想象说话。(具体内容见设计思路)

  3、指图引读这一段最后一句话,讨论。

  4、白荷花的美姿的确是太有魅力了,作者被眼前这池荷花深深地陶醉了,让我们也用陶醉的语气来美美地读读这一段。

  (五)略读第一段

  (六)配乐朗读一至三段,再次感受荷花的美

【《荷花 》教案】相关文章:

《荷花》教案03-11

《荷花》教案09-03

荷花的教案12-10

荷花荷花几时开教案04-19

大班教案《荷花荷花几时开》03-19

大班教案:荷花荷花几时开04-24

荷花荷花几时开大班教案05-11

大班教案:荷花荷花几时开07-07

荷花荷花几时开大班教案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