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称象》第二课时教案

《称象》第二课时教案

时间:2023-03-02 10:16:27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称象》第二课时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称象》第二课时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称象》第二课时教案

《称象》第二课时教案1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教育学生学习曹冲“多思多察”的好习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重难点:

  1、明白曹冲称象的方法及优点。

  2、逐渐培养学生“多思多察”的好习惯。

  三、教具:小黑板、贴图、玻璃盆、纸船、玩具象、石子、天平。

  四、教程:

  (一)、齐读生字。

  (二)、学习第四段。

  1、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别人送给大官曹操一头大象,大象?(生:又高又大),身子?(生:像堵墙)腿?(生:像四根柱子)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怎样称出大象的重量难倒了官员们,同学们是谁想出了称象的好办法?(生:曹冲)

  2、他想出了一个什么方法呢?请在课文里用“波浪线”勾出来,再读一读。(生自读自勾)

  3、指名读勾画内容。师出示小黑板,全班齐读。曹冲真是个聪明的小孩,那么曹冲的话该怎么读才好呢?生自由练读,指名读,评,再指名读,喜欢的人读。请小声读一读,看看曹冲的方法可分为几步?指名说,师在黑板上标出步骤。曹冲的方法管用吗?同学们想不想亲自实验一下呢?在实验前,让我们再来读一读称象的'步骤。(生读,师贴大象图、石头图、木船图演示)为了验证实验结果,请在最后用天平称一称大象和石头的重量是否相同。

  4、生分小组做实验。汇报:指名说实验结果 。齐读第五段。

  (三)、学习第三段。

  1、实验中你们体会到曹冲的方法好在哪儿?(a、不用做大秤;b、不用宰大象。)

  2、曹冲是如何想出这个好方法的?指名答。(生:倾听大臣们的议论,从大臣们的话中找出可行的方法。)你是从哪一段知道的?(生:第三段。)指名读第三段。评一评,同桌互相练读,再指名读,指导读出大臣的语气来,全班齐读大臣的话,师读叙述人的话。

  (四)、你认为曹冲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你愿意向他学习吗?学什么?(同桌互说,指名答。)

  (五)、齐读课文,再次体会曹冲的聪明。

  (六)、如果在今天,你会用什么好方法称出大象的重量。(小组讨论,指名说。)

  (七)、师小结:今天这堂课,老师有一个小小的发现,同学们都在认真地思考,开动脑筋,想办法,你们刚才想出的办法也很不错。同学们,只要肯多动脑筋,多观察,你也能和曹冲一样做个聪明的孩子

  《称象》说课

  一、教学目标编制:语文课程新标准要求:“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根据语文课程新标准和低段学生的特点,制定如下目标:

  基础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默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办法和步骤。

  发展目标:

  1、使学生养成“多察多思”的好习惯。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二、教材处理分析:

  1、 我教的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第二十三课《称象》,这是一篇有趣的历史小故事,讲的是曹冲小时侯想出办法称象的故事。这个故事说明平时多观察,遇事多动脑筋,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全文共有五个自然段,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的。第一自然段将曹操带着儿子和官员们去看人家送给他的一头大象。第二自然段讲大象又高又大,官员们都在议论大象的重量。第三自然段讲官员们向曹操建议称象的办法,曹操听了直摇头。第四自然段讲曹冲提出称象的办法。这段是本课的重点。曹冲称象的办法分为四个步骤。第五自然段讲按照曹冲的办法去做,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2、 本课课时划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的任务是学习生字,生词,指导初读,学习一、二自然段;我上的是第二课时,主要目的是指导学生读好课文,理解曹冲说的话。

  三、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近两年的学习,训练,我班学生已初步掌握了读书的基本方法,他们不但敢读、想读、喜欢读,大部分学生还能做到自由读、大声读、默读、有感情读、有表情读,并能从读中悟情悟理。但大部分孩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很弱。结合孩子们的具体情况和本文的特色,本节课在读好课文同时,着重培养学生处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做到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学会分析别人的话,自己动脑筋解决问题。

  四、教法组合:

  1、 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们亲身感受曹冲办法的好处所在,且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小组合作能力,使语文课更赋魅力。

  2、 讨论法:通过讨论,让孩子们各抒己见,互相交流,获得真知。

  3、 练读法:通过不同形式的读(个别读、比赛读、分角色读,齐读,默读),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使孩子们从读中自悟。

  4、 提问法:在学习课文之后,提出问题“你有什么好办法来称象?”借此点燃学生的创造性火花,让他们的思维更活跃,更丰富。学会自己动脑筋解决问题。

《称象》第二课时教案2

  课时目标:

  了解称象的办法,能正确评价方法的优劣,重点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说清步骤,明白道理。

  能进行拓展想像,想出更优的称象方法。

  课前准备:玻璃皿、小木船、小象等实验器具及清水;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 齐读词语,强调易错的生字:

  官员 秤杆 微笑 称象 一堵墙 宰割 下沉 搬运 砍树 (称 秤)(微)

  2、 齐读1、2段,指名说说为什么要称象。

  二、 学习第3、4自然段:

  1、 自由朗读第3、4自然段,思考:课文共介绍了几种称象的方法?这些方法都是谁想出来的`?出示表格;指名反馈,填表。

  谁官员们曹冲称象的方法砍树造秤称象借用船与石头来称宰割大象称象

  2、 集体讨论:谁的办法好,谁的办法不好?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

  读读课文,体会曹操听了他们称象的办法后,截然不同的态度:

  曹操听了直摇头。

  曹操边听边点头微笑。

  3、 学习曹冲的办法:

  1)指名朗读第四自然段,独立完成二分册T7;指名反馈。

  2)归纳步骤:

  赶象上船──→船身画线──→赶象上岸──→装石上船──→搬石称重

  3)实验演示;

  4)朗读体验;

  5)尝试复述:指名复述――评议――同桌复述

  三、学习第5自然段:

  1、 指名朗读,了解称象的结果;

  2、 评价曹冲,体会“曹冲才7岁。”

  四、拓展延伸:

  根据当时的条件与环境,你觉得还可以采用什么更妥当的方法来称象?

  五、课堂作业:完成二分册T4、5、6。

《称象》第二课时教案3

  【课时目标】

  了解称象的办法,能正确评价方法的优劣,重点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说清步骤,明白道理。

  能进行拓展想像,想出更优的称象方法。

  【课前准备】

  玻璃皿、小木船、小象等实验器具及清水;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齐读词语,强调易错的生字:

  官员 秤杆 微笑 称象 一堵墙 宰割 下沉 搬运 砍树 (称 秤)(微)

  2、齐读1、2段,指名说说为什么要称象。

  二、 学习第3、4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3、4自然段,思考:课文共介绍了几种称象的方法?这些方法都是谁想出来的.?出示表格;指名反馈,填表。

  谁称象的方法结 果官员们砍树造秤称象宰割大象曹 冲借用船与石头来称 称 象

  2、集体讨论:谁的办法好,谁的办法不好?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

  读读课文,体会曹操听了他们称象的办法后,截然不同的态度:

  曹操听了直摇头。

  曹操边听边点头微笑。

  3、学习曹冲的办法:

  ⑴ 指名朗读第四自然段,指名反馈。

  ⑵ 归纳步骤:

  赶象上船──→船身画线──→赶象上岸──→装石上船──→搬石称重

  ⑶ 实验演示;

  ⑷ 朗读体验;

  ⑸ 尝试复述:指名复述――评议――同桌复述

  三、学习第5自然段:

  1、指名朗读,了解称象的结果;

  2、评价曹冲,体会“曹冲才7岁。”

  四、拓展延伸:

  根据当时的条件与环境,你觉得还可以采用什么更妥当的方法来称象?

  五、课堂作业:

《称象》第二课时教案4

  课文特点:

  这篇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了七岁的曹冲想出称象的好办法,称出大象重量的事,从中可以看出曹冲是个聪明。爱动脑筋的孩子。

  教学目标:

  1、通过曹冲称象的故事,使学生了解曹冲是个怎样的孩子,懂得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筋。

  2、继续学习预习课文,边读边电教,并练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曹冲想出的称象办法及官员们想出的称象办法和曹冲的办法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现在,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要称一头活着的大象的重量是不成问题的',可在古时候,这却是件很难的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9课:称象,让我们看看曹冲想出一个什么好办法称得大象的重量的。

  二、范读课文

  思考:围绕着称象,课文却写了什么?

  你们有什么不懂的问题试着提出来。

  三、出示目标

  通过学生的质疑导入目标。

  四、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思考:从这一段中你知道了些什么?

  A:称象这件事的时间:古时候。

  B:大象的来历:人家送给曹操的。

  C:人物:曹操,曹冲,官员们。

  2、当时曹操什么心情?谁能试着读出这种语气?

  过渡:曹操看到的那头象是什么样子呢?

  五、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思考:这头大象是什么样子的?(用画出来)

  默读画句,这句话是个什么句?

  把什么比作什么?说明什么?

  2、课文写的是称象的事,可为什么介绍这头大象的样子呢?

  3、谁能试着读出大象的高大?

  4、官员们看着这头象,发出了议论,议论在课文中是什么意思?

  5、官员们议论什么问题?

  6、谁能把议论的语气读出来?

  过渡:大家都在认真地看,都在不停地议论,曹操却提出了问题,官员们是怎样回答的呢?

  六、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默读第三自然段

  思考:官员们想出哪几种称象方法?用()画出来。

  2、曹操听了他们的话怎么样子,为什么会这样?

  3、比较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不同?(体会直的意思)

  曹操听了摇头

  曹操听了直摇头

  4、谁能试着读读这段,看谁体会得最好?

  指名读评议分角色读

  过渡:曹操听了官员们的话都不满意,这时七岁的曹冲站出来说我有个办法?曹冲的称象的办法是怎样的呢?

  七、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自由读第四自然段

  说一说:曹冲所说的办法,要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最后还干什么?

  2、做实验突破难点

  让学生一边说称象的步骤,老师一边演示。

  然后对学生提出的不懂问题展开讨论。

  (1)、大象上船后,船为什么下沉?

  (2)、象上船后,为什么沿着水面在,船舷耻面一条线。

  (3)、象上岸后,往船上装石头,为什么要装到画线的地方。

  (4)、再读这一段,说说曹冲想出的办法比官员们提办法好在哪儿?(通过比较,体会曹冲正是从官员人的办法中得到启发)。

  3、指名朗读课文,其他民学看插图。

  过渡:曹冲这样做对吗?他到底称出大象的重量没有?

  八、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

  1、齐读第五自然段

  思考:从这一自然段中,你从哪儿可以看出曹冲称象的办法好?

  你还从哪个词当中得知他的办法好?谁能读出来?

  2、称象这件事发生在曹冲几岁时?试比较下列句子的意思

  曹操的儿子曹冲七岁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

  九、总结全文

  1、我们应该向曹冲学习什么?

  2、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十、板书:

  称象

  ↙ ↘

  官员们曹冲

  造大秤象上船画线象上岸

  宰大象装石头齐线称石头

  ↓ ↓

  直摇头←曹操→点头微笑

  十一、作业

  (一)、看拼音写词语。

  Guan yuan yi lun chuan xian

  ( ) ( ) ( )

  cheng gan zai ge yi du qiang

  ( ) ( ) ( )

  (二)、选择带点字的正确读音或意思,在括号里画√。

  1、有的说,得造一杆大枰。

  (1) de ( ) (2) de ( ) (3) dei ( )

  2、曹操听了直摇头。

  (1)不弯由( ) (2)把弯由的伸开( )

  (3)爽快( ) (4)一个劲儿地( )

  3、曹操听了儿子曹冲才七岁。

  (1)能力.( ) (2)一个劲儿地.( )

  (三)、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

  一( )象一( )秤一( )船

  四( )柱子两( )树一( )线

  (四)、组词语。

  官( )沿( )柱( )

  宫( )船( )住( )

《称象》第二课时教案5

  教学目标

  1、能用学过的方法,认真读课文3------5段,联系上下文理解“直、果然”的意思,称象(第二课时)。会用“先……再……然后……”练习说话。

  2、理解曹冲称象的操作程序,能有条理地口述称象的过程。

  3、通过课文学习,让学生懂得只有多动脑筋思考,才能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4、学习曹冲遇事善于开动脑筋,能独创性地解决问题 。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理解曹冲称象的操作程序,能口述称象过程,知道称象的简单科学道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二、研读解疑

  (一)学习第三段

  1、自由读第3段,思考:官员们想出了哪些称象的办法?

  2、讨论、交流。根据学生讨论

  3、朗读课文,理解“直摇头”。

  (二)学习第四段

  1、朗读第四段,初步感知曹冲说的称象办法。

  2、自读、自悟。这个办法曹冲是分几步来说的?每一步要人们做些什么?用“○”圈出主要的表示动作的词语。(借助课件,交流学习体会)

  3、找到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再……然后……”,学着曹冲的样子,说一说称象的过程,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称象(第二课时)》。

  4、组织小组学习,进一步研读曹冲说的称象办法。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法,读第四段,提出学习中的疑问,开展小组讨论,大组交流。(2)指名学当曹冲,借助课件介绍称象过程,相机解答疑问。

  (三)学习第五段

  1、指名读第5段,边读边划,联系上下文理解“果然”一词。

  2、用曹冲说的办法称出了大象的重量,在场的官员们会说些什么呢?

  三、练习深化

  1、曹冲称象的办法到底好在哪儿呢?请小朋友边听、边看、边想。(课件演示:配乐朗读课文3、4、5段)

  2、独立完成课后练习第5题,集体交流。

  3、小结曹冲能想出这个办法的原因,完成板书。(板书:船 石)

  4、今天,曹冲就来到了我们的中间,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四、延伸创新

  1、小朋友,我们生活在21世纪的今天,你们能想出更好的称象办法吗?

  2、老师碰到了一个难题,你们愿意学着曹冲那样给老师出个点子吗?出示难题。(自由组合学习对象,研究方法,并用上“先……再……然后……”练习说话。)

  3、选择性星级作业。

【《称象》第二课时教案】相关文章:

《称象》教案08-27

称象的教案04-01

《曹冲称象》教案03-18

《称象》教案(15篇)03-07

《称象》教案精选15篇03-07

《称象》优秀教案模板08-25

《称象》教案15篇09-17

《曹冲称象》教案09-13

曹冲称象教案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