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物质的量教案

物质的量教案

时间:2023-02-26 08:09:03 教案 我要投稿

物质的量教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物质的量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物质的量教案

  物质的量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会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进行简单的计算;学会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和技能。

  能力培养:从概念的应用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科学思想:通过概念的学习和溶液的配制,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自然科学的思想。

  科学品质:培养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学习兴趣以及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

  科学方法:通过实验的教学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发现问题的本质以及独立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重点、难点: 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教具准备:容量瓶、天平、量筒、烧杯、胶头滴管、玻璃棒、试剂瓶、药匙、投影仪、胆矾

  教学方法:设疑、启发、实验、讲解等。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我们在初中学习过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应用这种表示溶液浓度的方法,可以计算一定质量的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但是,很多化学反应都在溶液中进行,对于溶液我们通常不称其质量,而是量它的体积。同时,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物质的量相互间有一定的关系:

  例如:2NaOH~H2SO4

  2mol∶1mol

  在化学反应的溶液中如何体现出溶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呢?

  【讲述】初中时学习过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在使用时有很多不方便之处。溶质如果是固体物质,还可以称量,如果是气体或液体,称量它的质量就很不方便。至于溶液的质量就更不好称量,实验室常用量筒来量液体的体积。

  【设问】能否用所量出的溶液的体积来表示溶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呢?

  【过渡】知道一定体积的溶液里含有多少摩溶质,运算起来很方便。通常我们取溶液的体积为1L。而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就是使用溶液的体积,用升做单位。

  【板书】

  【设问】溶质的量在溶液中用什么表示呢?

  【板书】 一、物质的量浓度

  单位通常是用mol/L表示。

  【讲述】(1)溶液体积为1升,而不是溶剂体积是1升;

  (2)溶质是物质的量表示,而不是用摩尔质量表示。

  【投影】课堂练习

  1.用5molNaOH配成500mL溶液,其浓度为___mol/L,取5mL该溶液,其浓度为___mol/L。

  【设问】如何应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计算?

  【设问】5mL与500mL的NaOH溶液,它们所含的溶质的物质的量(或质量)相等吗?你能举出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吗?

  【投影】课堂练习

  2.从1L1mol/LNaCl溶液中,分别取出100mL、10mL和1mL溶液,它们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否相等?所含溶质各是多少克?

  【过渡】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是生产上和科学实验上常用的一种表示溶液组成的重要方法。因此,我们要学会配制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板书】二、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例:配制100mL0.5mol/L的CuSO4溶液。

  【设问】配制溶液的第一步首先应知道什么?

  【板书】1.计算

  【设问】⑴实验室中只存在胆矾晶体,我们可以来计算出所需的溶质的质量,那么如何计算出需要胆矾的质量?⑵若所取溶质为液体,应如何取?

  【板书】2.称量

  【设问】用托盘天平来称量固体药品应注意哪些?

  【演示】称量12.5g胆矾晶体。

  【设问】若称量有腐蚀性的物质,例如:NaOH能否放在纸上称量?应如何称量?

  【讲述】我们配制溶液用的主要仪器之一是容量瓶。容量瓶是配制准确浓度溶液的仪器,它上边标有温度和体积。

  【设问】⑴容量瓶上边标有温度和体积说明了什么?

  ⑵能否用容量瓶来溶解固体物质?

  【板书】3.溶解

  【设问】根据我们前面所学的知识,溶解固体物质应在哪儿溶解?用到哪些仪器?在溶解过程中还应注意哪些问题?

  【演示实验】用小烧杯加水溶解12.5g胆矾,并用玻璃棒搅拌。

  【设问】溶质溶解后是否可马上放到容量瓶中呢?

  【讲述】把溶解好的溶液冷却后,从小烧杯转移到100mL的容量瓶里。

  【板书】4.转移

  【讲述】把小烧杯里的.溶液往容量瓶中转移,由于容量瓶的瓶口较细,为避免溶液洒出,用玻璃棒引流。

  【演示】把小烧杯里的溶液沿玻璃棒转移到容量瓶中。

  【设问】烧杯和玻璃棒是否需要处理?应如何处理?

  【讲述】为保证溶质尽可能全部转移到容量瓶中,应该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二、三次。

  【板书】5.洗涤

  【讲述】当往容量瓶里加蒸馏水时,距刻度线2~3cm处停止,为避免加水的体积过多,改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到刻度线,这个操作叫做定容。

  【板书】6.定容

  【设问】定容时如果不小心水加多了,可否用胶头滴管取出多余的溶液呢?

  【讲述】所以,定容失败,只好重新做。定容时还要注意凹液面下缘和刻度线相切,眼睛视线与刻度线呈水

  平,不能俯视或仰视,否则,都会造成误差。最后把容量瓶瓶塞塞紧,把容量瓶倒转过来摇动多次,使溶液混合均匀叫做摇匀。

  【板书】7.摇匀

  【设问】容量瓶摇匀的操作具有特殊性,那么应如何操作呢?

  【演示】摇匀后,再把配好的溶液倒入试剂瓶中,盖上瓶塞,贴上标签。

  【设问】在溶液配制过程中哪些操作可能引起溶液浓度的误差?定容时若俯视或仰视刻度线,对溶液的浓度有何影响?

  【小结】①物质的量浓度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样,都是用来表示溶液组成的,但在应用中物质的量浓度有很多方便之处。

  单位是mol/L。

  ③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操作步骤:计算、称量(或量取)、溶解、转移、洗涤、定容、摇匀、装瓶贴签。

  【作业】课本第61页,第1题⑴⑸⑹,第⒊题⑵⑶。

  【随堂检测】(1)配制200mL0.1mol/L的NaCl溶液,需NaCl的质量为多少克?

  (2)欲配制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250mL,完成下列步骤:

  ①用天平称取氢氧化钠固体___g。

  ②将称好氢氧化钠固体放入___中加___蒸馏水将其溶解,待___后,将溶液沿___移入___mL的容量瓶中。

  ③用少量蒸馏水冲洗___次,将冲洗液移入___中,在操作过程中不能损失点滴液体,否则会使溶液的浓度偏___(低或高)。

  ④向容量瓶内加水至刻度线___时,改用___小心加水至溶液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若加水超过刻度线,会造成溶液浓度偏___,应该___。

  ⑤最后盖好瓶盖___,将配好的溶液移入___中并贴好标签。

  物质的量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能力目标

  在概念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与初中知识的衔接,使学生感到获取新知识、新方法的喜悦。

  教学重点: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教学难点: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教学方法:启发式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

  教学过程

  引入:我们知道溶液有浓、稀之分,那么如何定量的表示溶液的浓稀程度呢?

  学生回忆:用浓度,在初中学过用溶质的质量分数表示溶液的浓度。

  板书:溶质的质量分数(说明此处的书写注意和物质的量浓度形成对比关系,以表格形式出现)

  定义: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表达式:

  特点:质量相同、溶质的质量分数也相同的任何溶液里,含有溶质的质量相等,但是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同。

  讲述:在使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时有不便之处。例如:在科学实验和工农业生产中,人们在使用溶液时,一般都量取溶液的体积,而较少去称量其质量。此外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之间有一定的比例关系,比质量关系要简单多了。所以有必要学习另外一种表示浓度的方法。是用溶液的体积和物质的量表示的。本节就学习这种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物质的量浓度。

  板书:物质的量浓度

  定义: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的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量浓度。用符号cB表示,单位mol/L或mol/m3

  表达式:

  讲解:注意和溶质的质量分数对比。溶液体积的单位是L或m3。

  微机演示:物质的量浓度

  投影练习:

  1.用40gNaOH配成2L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________mol/L

  2.58.5gNaCl配成500mL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________mol/L

  3.标准状况下,22.4LHCl配成0.5L盐酸,其物质的量浓度________mol/L

  4.物质的量浓度为2mol/L的硫酸溶液250mL,含硫酸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mol

  (参考答案:0.5mol/L;2mol/L;2mol/L;49g)

  讨论:

  1.将342gC12H22O11(蔗糖)溶解在1L水中,其物质的量浓度是1mol/L吗?

  2.从1L浓度为1mol/L的蔗糖溶液中取出100mL,这100mL溶液的浓度是多少?取出的溶液与原溶液相比,哪些量变化了,哪些量没变?

  (1.不正确。因为物质的量浓度是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的组成,而不是单位体积的溶剂里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

  2.所取溶液的浓度不变。例如:日常生活中从一大杯盐水中倒出一小杯,盐水的浓度不变。对比取出液和原溶液,浓度没变,溶质的物质的量变小了,溶质的质量变了。溶液的体积变小了。就象大杯中的盐多,小杯中的盐少。)

  提出:若两种不同溶质的溶液,体积相同,浓度也相同,溶质的物质的量如何?质量如何?例如:1L1mol/L的氯化钠溶液与同体积同浓度的盐酸

  (溶质的物质的量相同,而质量不同。)

  板书:

  特点:体积相同,物质的量浓度也相同的任何溶液里,含有溶质的物质的量都相同,但是溶质的质量不同。

  过渡: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中溶质的微粒数目如何计算呢?

  提问:同体积同物质的量浓度的蔗糖溶液和酒精溶液中所含的溶质的微粒个数相同吗?

  由于体积和浓度相同,因此酒精和蔗糖的物质的量相同,它们都是非电解质,在溶液中存在分子,因此分子个数相同。

  追问:那么对于强电解质呢?例如:1mol/L的氯化钠和氯化镁溶液各1L,溶质的物质的量相等吗?溶液中有哪些微粒?微粒的数目是多少,相同吗?

  板书:NaCl=Na++Cl-

  1mol1mol1mol

  MgCl2=Mg2++2Cl-

  1mol1mol2mol

  分析:溶质的物质的量相同都是1mol,由于都是强电解质,溶于水会全部电离成离子。其中钠离子和镁离子的数目相同,而氯离子数目不同。

  小结:对于非电解质,同体积同浓度的任何溶液所含溶质的分子数目相同;对于强电解质,同体积同浓度的任何溶液所含溶质离子的数目不一定相同。

  课堂练习:

  1.0.1molAl2(SO4)3溶液中Al3+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____,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_________。

  2.有5瓶溶液分别是①10mL0.60mol/LNaOH水溶液,②20mL0.50mol/LH2SO4水溶液,③30ml0.40mol/LHCl水溶液,④40mL0.30mol/L醋酸水溶液,⑤50m0.20mol/L蔗糖水溶液。以上各瓶溶液所含分子、离子总数的大小顺序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0.2mol/L,0.3mol/L2.⑤>④>③>②>①。在解答本题时,必须考虑到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两个因素。而溶质又有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之分。对于10mL10mL0.60mol/LNaOH水溶液来说,由于NaOH完全电离,其中溶质离子的物质的量是0.60×0.01×2=0.012mol,溶剂水的物质的量约为10/18=0.55mol,相比之下,溶剂分子占绝大多数,其他4瓶溶液中,溶剂的物质的量更大,而且依次增大。因此只要比较溶剂的量的`大小就可以排出顺序。

  作业:教材P61一、1,2,4二、1,2

  板书设计

  溶质的质量分数

  物质的量浓度

  定义

  用溶质的质量占溶液质量的百分比表示的浓度

  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量浓度。

  表达式

  特点

  溶液的质量相同,溶质的质量分数也相同的任何溶液里,含有溶质的质量都相同,但是溶质的物质的量不相同。

  溶液体积相同,物质的量浓度也相同的任何溶液里,含有溶质的物质的量都相同,但是溶质的质量不同。

  实例

  某溶液的浓度为10%,指在100g溶液中,含有溶质10g。

  某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10mol/L,指在1L溶液中,含有溶质10mol。

  换算关系

  此部分内容后面将会学习

  NaCl=Na++Cl-

  1mol1mol1mol

  MgCl2=Mg2++2Cl-

  1mol1mol2mol

  探究活动

  体积可以简单加和吗

  我们做这样两个实验:(1)取一支100mL量筒,精确量取蒸馏水50mL,另取一支50mL量筒,精确量取无水酒精50mL,然后把50mL无水酒精倒入盛有50mL水的100mL的量筒中,混合均匀再读数,结果并不正好是100mL,而只是96.7mL。显然,在形成混合溶液时,总体积减少了,这里是50+50<100。

  能够相互混溶的两种液体的体积不具有加和性,这是物质分子间具有空隙的有力证明。当酒精和水混合后,这两种分子互相钻入对方分子的空隙里。另外,物质分子之间总是有相互作用的。由于水分子与酒精分子的作用力不同于水分子间的作用力和酒精分子间的作用力,也会使分子与分子间的空隙发生改变。因而,总体积的减小,绝不是有一部分水分子或酒精分子消失了。

  实验(2):在盛有50mL冰醋酸的烧杯里,慢慢加入50mL苯,冰醋酸的密度1.05g/cm3,苯的密度是0.879g/cm3,冰醋酸比苯重,所以冰醋酸在下层,苯在上层,用彩笔在烧杯外壁做一记号,以标出混合前液面的高度。混合均匀后总体积比它们混合之前体积之和还要大。也就是说,在这里,50+50>100。

  这又是什么原因呢这是由于苯和冰醋酸混合后,苯分子与醋酸分子之间的吸引力,比苯分子间的吸引力和醋酸分子间的吸引力都要弱,导致苯与冰醋酸分子间距加大。

  为此,在溶液的计算中,不能简单的采取V+V=2V,即把混合后溶液的体积当作混合前两种溶液体积之合,因为混合后溶液的密度发生了变化。除非,(1)题目中说明体积不变;(2)相同溶剂的稀溶液混合;(3)如果是浓溶液则应是溶剂和溶质相同且浓度相近的溶液。除此之外,都应通过溶液的质量和密度求出体积。

  说明: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把这两个实验让学生操作练习,作为知识的进一步加深和拓展。

  物质的量教案 篇3

  (一)[教材]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二册

  (二)[教学目的]

  使学生初步了解电压使电路中形成了电流,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以及电压的国际单位是伏特。

  (三)[教学重点]

  电压的作用。

  (四)[教学方法]

  用对比法讲解电压。

  (五)[教具]

  支架,底部用乳胶管相连的玻璃瓶A、B,伏打电池,小电珠,开关,导线。

  (六)[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提问:电灯为什么会亮?电动机为什么会转动?

  因为有电流通过。

  电流是怎样形成的呢?

  自由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怎样才能使自由电荷在电路中作持续不断地定向移动呢?

  必须有电压。

  (二)新课教学

  1.为了使学生易于理解电压,先了解水压的作用。

  取两个底部用乳胶管相连的玻璃瓶A、B,内装一定量的水,用支架固定,使A瓶中水位比B瓶水位高得多。同时教师在黑板上画图,并启发学生,边观察、边思考,并在原图上根据需要逐步添画,最后完成的图如图1所示。

  这套装置的名称是什么?

  连通器。

  若把阀门K打开会有什么现象?

  水由A流向B。

  是什么原因使水由A流向B?

  因为两瓶水位不同,hAC>hBD,有高度差。(1)任取一液片E受到的压强PA>PB,在压强差PA-PB的作用下,小液片E向D移动,所以整个装置中形成由A向B的水流。若在F处装一架小水轮机,则水流对水轮机做功使它转动。但水流无法持久工作下去。当A、B两液面高度相同时,水流停止,水轮机也停止转动。这是因为压强差消失,水位差不存在了。

  为了保持它的压强差(即水位差的存在)怎么办?

  可以在A、B间装置一架小水泵P,不断地把B中的水抽向A中,保持A、B间的水位差。这样小水轮机F就可连续转动。它们之间的水压形成持续不断的水流。

  由式可见:水压使水产生定向移动,形成水流,而流动的水可以做功。

  2.电压形成了电流

  演示:取一个伏打电池,把它的两个极板分别与小灯泡相连,当开关闭合,小电珠发光。表明有电流通过。

  演示后,教师边讲、边画。最后板书。

  伏打电池的`正极A板(铜板)聚集有大量的正电荷,它是高电位。负极B板(锌板)聚有大量负电荷,它是低电位,A、B两板间存在有电位差,即电压。这个电压使得正电荷由正极向负极移动,负电荷由负极向正极移动(金属导体则属于后一种情况)。这样电路中的自由电荷由B向A作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小灯泡发光(电流做了功)。如果负极锌板上的多余的自由电子全部移到了正极铜板上和正电荷中和完毕,电路中就不再有电流了,小灯泡也停止发光。但是电池中的化学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使正极、负极各自始终保持有大量的正电荷及负电荷,使电路两端始终有一定的电压,电路中就有了持续电流存在。所以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电源保持(提供)了电压,电压形成了电流。

  由此可知,电压是使自由电荷作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则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3.电压的单位

  不同的水泵可以使水管两端产生不同的水压,不同的电源在电路两端产生的电压也不相同。

  电压用U表示

  电压的单位是伏特,用V表示,简称伏。另有比伏特大或小的单位,它们的关系是:

  1千伏(kV)=1000伏(V) 1伏(V)=1000毫伏(mV)

  1毫伏(mV)=1000微伏(μV)

  需熟记的有几种电压:

  1节干电池电压为1.5V,一个蓄电池电压为2V,照明电路电压为220V,对人体安全的电压不超过36V。

  其他见教科书第75页图6-4。

  (三)巩固新课

  提问:电压的作用是什么?单位是什么?

  (四)布置作业

  1.复习课文,填写教科书第75页练习。

  2.观察了解你家中各种用电器的电压(但要注意安全)。

  (七)[板书设计]

  由此可知:水压使水产生定向移动形成水流。

  由此可知:电压使电路中自由电荷作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电压的符号U

  电压的国际单位:伏特(V)

  1千伏(kV)=1000伏(V)

  1伏(V)=1000毫伏(mV)

  1毫伏(mV)=1000微伏(μV)

  物质的量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2.使学生掌握有关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计算。

  3.使学生掌握溶液的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

  4.使学生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能力目标

  1.在概念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通过有关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3.通过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实验能力。

  情感目标

  1.与初中知识的衔接,使学生感到获取新知识、新方法的喜悦。

  2.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

  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包括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和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方法等几部分。

  本节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的概念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另一种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通过本节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扩大知识面,提高计算能力,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实验技能,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因此,本节是高中的重点内容,也是有关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重点内容之一。

  本节教材的引入是从初中学习过的质量分数开始的。通过复习旧知识,回忆溶液的组成,表示浓度的方法,分析质量分数在实际使用中的不便之处。自然顺畅的引出表示溶液组成的另一种方法。量体积是很方便的,同时物质的量的使用比起质量来也很简便。由此展示出学习新知识的必要性和实用性。

  对于物质的量浓度着重分析了以下几点:

  概念的理解。表达式更加简洁明了。与质量分数有明显的区别。而且通过公式的变形可以求出溶质的物质的量或溶液的体积,也就是说为物质的量浓度的有关计算提供了便利条件。

  教材中以讨论的形式提出了学生容易出错的问题。其一:物质的量浓度中涉及的体积是溶液的体积,不是溶剂的体积。其二:从一定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中取出一定体积的溶液,其浓度不变。变化的是溶质的物质的量和溶液体积,但是二者的比值没变。对于这一点必须给学生澄清。此处可以运用恰当的比喻来形象说明。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实验正确操作很重要。让学生初步掌握方法,学会容量瓶的使用。

  关于计算,教材中按照不同类型分成1.关于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计算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3.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稀释。均以例题的形式出现,这样可以使学生掌握具体方法,也可以进一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同时训练解题的规范性。此处的计算不宜过多的拓展。例如: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在新教材的第四章第三节介绍,目的是分散难点。有关稀释的问题,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加水稀释”,因此不宜加深,不同浓度溶液混合稀释的计算不作要求,只是对于条件好的学校可以作为知识的拓展。

  本节重点: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有关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计算、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配制方法。

  本节难点: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之间的换算;气体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正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教法建议

  1.本节引入方法

  (1)首先复习初中化学有关溶液的知识,特别着重复习有关溶液组成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知识,指出这只是表示溶液组成的一种方法,引出新课--另一种常用的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物质的量浓度。

  (2)阅读课本55页,组织学生讨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定义是什么?使用时有什么不方便之处?溶质的量用溶质的物质的量表示有哪些便利条件?使学生了解引入物质的量浓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用好教材中的讨论,加深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避免有关常见的错误。

  例如:课本56页讨论题(1),如果物质的量浓度概念不清,容易出现错误。物质的量浓度是指在1L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而不是1L溶剂中的溶质的物质的量。避免错误的方法是在讲述物质的量浓度概念时,强调指出“单位体积溶液里”,帮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讨论题(2),帮助学生认识从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中,不论取出多少,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是不变的,就象一壶糖水倒出的两杯糖水一样甜,浓度与壶中均相等。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物质的量和物质的量浓度这两个概念的联系和区别。

  3.对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根据学校的条件也可采用边讲边实验的方法,边实验边小结配制的步骤。

  4.在演示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实验之前,首先向学生详细地介绍容量瓶的规格、使用方法和使用时应先检漏等注意的问题。例如:容量瓶上标有“250mL20℃”,它的含义是:容量瓶的容积是在20℃时标定的。

  讲清以上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明确不能配制任意体积的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不能直接将溶质放入容量瓶中进行溶解,或将热的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的原因。因为配制过程中是用容量瓶定容的,只有一个刻度线,容量瓶的规格又是有限的,所以只能配制体积与容量瓶容积相同的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绝大多数物质溶解时,都会伴随着吸热或放热过程的发生,引起温度的升降,从而影响到溶液的体积,使所配制的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准确。

  5.可以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师演示,让后排学生也能看得清楚。

  6.关于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要立足于有关概念的计算,要从概念出发分析解题思路。除例题的计算类型外,其它类型不宜过早涉及。通过具体的例题进行有关计算的教学时,要注意归纳方法,如:溶液加水稀释,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相等,n(浓)=n(稀)即

  c(浓)V(浓)=c(稀)V(稀)(例题5)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

  c=(例题3)

  物质的量教案 篇5

  1.有关溶液的知识网络

  2.溶液体积、密度、溶质质量分数之间的关系

  对于任意溶质B的水溶液,溶液体积V[B(aq)]、溶液密度[B(aq)]和溶质质量分数w(B)之间的关系是:

  m[B(aq)]=V[B(aq)]×[B(aq)]

  m(B)=m[B(aq)]×w(B)=V[B(aq)]×[B(aq)]×w(B)

  3.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稀释的规律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保持不变。设稀释前溶液的质量为m1、溶质质量分数为w1,稀释后溶液的质量为m2、溶质质量分数为w2,则:

  m1w1=m2w2本知识导学运用

  本知识诠解重要提示1.物质的量浓度

  (1)定义: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量浓度。

  (2)公式:c(B)n(B)/V

  单位:molLB或molm-3

  (3)含义:在1L溶液中含有1mol的溶质,这种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就是1molLB。

  2.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1)常用仪器

  ①配制中必须用到的仪器有容量瓶、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托盘天平或量筒。

  ②容量瓶是配制准确浓度的溶液的仪器,是细梨形、平底的玻璃瓶,瓶中配有磨口玻璃塞或塑料颈都有标线。常用规格有50mL、100mL、250mL、500mL、1000mL等。

  (2)天平的使用方法

  ①称量前先把游码拨到标尺的零刻度处,检查天平的摆动是否平衡,如未达到平衡,可以调节左、右的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②在托盘天平两个盘上各放一张相同质量的纸,然后把要称量的药品放在纸上称量,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必须放在玻璃器皿里称量。

  ③称量物放在左盘,砝码要用镊子夹取,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再加质量小的砝码,最后移动游码。

  ④称量完毕应把砝码放回砝码盒中,把游码移回零刻度处。

  (3)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①操作步骤:

  a.计算→计算所需溶质的质量或体积。

  b.称量→用托盘天平称取固体质量,或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

  c.溶解或稀释→在小烧杯中溶解固体、稀释溶液,冷却至室温。

  d.移液→将小烧杯中液体(沿玻璃棒小心转入一定体积的容量瓶中)进行无损转移。(转移过程将烧杯和玻璃棒用蒸馏水洗涤2~3次,将洗涤液一并转移至容量瓶中振荡,使溶液混合均匀)

  e.定容→向容量瓶中加水至离刻度线2~3cm,改用胶头滴管加入至刻度线。摇匀→盖好瓶塞,用食指顶住瓶塞,另一只手的手指托住瓶底,把容量瓶倒转过摇动多次,使溶液混合均匀。装瓶→贴标签。

  ②应注意的问题:

  a.根据所配溶液的体积选取合适规格的容量瓶,因为配制过程中用容量瓶定容,而容量瓶的规格是固定的,常用的有50mL、100mL、250mL、500mL和1000mL等,不能配制任意体积的溶液。

  b.因为溶质在烧杯中溶解或稀释时常有热效应。溶质在烧杯中溶解后需冷至或恢复至室温方能转入容量瓶中,更不能把溶质直接放入容量瓶中加水溶解。

  c.溶解溶质的烧杯及玻璃棒在溶质转移后必须洗涤2~3次,洗涤液全部转入容量瓶,否则,溶质将有损失。

  d.如果定容时加水超过了刻度线,不能将超出的部分再吸走;若摇匀时不小心洒出几滴,不能再补加水至刻度,这样都将使配制的`溶液浓度偏低。出现以上两种情况,只能重新配制。

  e.用胶头滴管定容准确后再振荡,出现液面低于刻度线的情况不要再加水,这是因为极少量的溶液湿润磨口处而附着在玻璃壁上。对溶液浓度影响很小,可忽略不计。

  f.在用固体NaOH配制NaOH溶液时,要注意易潮解和腐蚀性药品的称量。在用浓硫酸配制稀硫酸溶液的时候,要注意浓硫酸稀释的操作。

  3.基本计算

  (1)稀释定律:溶液在稀释前后溶质的量保持不变:

  1.(1)溶液体积不等于溶剂体积,是溶质和溶剂混合溶解后的实际体积。

  (2)“溶质”是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指化合物,也可指离子。

  (3)对于一定浓度的溶液,不论取用体积是多少,虽然在不同体积的溶液中,溶质的量不同,但浓度是不变的。

  (4)带有结晶水的物质作为溶质时,其“物质的量”的计算,用带有结晶水物质的质量除以带有结晶水物质的摩尔质量即可。

  2.容量瓶使用应注意

  (1)要考虑容量瓶的规格,每一容量瓶只能使用瓶上规定容积的溶液。

  (2)使用前要检查是否漏水。

  (3)不能加热,不能久贮溶液、不能在瓶内溶解固体或稀释液体。

  4.思考:(1)在托盘上称量NaOH固体应注意什么问题?

  (2)稀释浓H2SO4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答案:(1)因NaOH极易潮解,应用小烧杯间接量,不能用小纸片;因跟CO2反应,称量要快速。

  (2)把浓H2SO4逐滴滴入水中,不可反加,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4.(1)溶质在烧杯中稀释或溶解过程总有热效应。因容量瓶的使用有一定的温度指数,只标明在一定温度下的正确体积(如20℃、250mL),其含义是,只有当液体的温度与容量瓶上标出的温度相同时,量出的体积才是准确的。这是因为,不管是固体(容量瓶的材料)还是液体(溶液)都存在热胀冷缩现象,所以溶液注入容量瓶前要冷却。

  (2)因为当两种性质不同的溶液混合时,混合物的体积有可能小于两种液体体积之和,也有可能大于两种液体体积之和,若等水加到标线时再振荡摇匀,则振荡摇匀后液体的体积就有可能超过标线,这样配制的溶液是不符合要求的。所以在容量瓶中的液体尚未达到标线时,就必须反复振荡摇匀。c1V1=c2V2

  (2)有关溶质B的基本计算公式:

  cB=

  nB=cBV= = =

  (3)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式:

  cB=

  注意理解上述表达式中各英字符所表达的意义及单位:

  nB——溶质B的物质的量(mol)

  ω——溶质B的质量分数

  V——溶液体积(L)

  cB——溶质B的物质的量浓度(mol/L)

  mB——溶质的质量(g)

  B——溶质B的式量

  B——溶液密度(通常用g/cm3)

  物质的量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的含义。了解物质的量、物质的粒子数、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之间的关系。

  2.了解提出摩尔这一概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懂得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3.初步培养学生演绎推理、归纳推理、逻辑推理和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物质的量及其单位。

  2.摩尔质量的概念和有关摩尔质量的概念计算。

  ●教学难点

  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

  第二课时:摩尔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具准备]投影仪、供练习用的胶片

  [引言]我们在初中时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等我们肉眼看不见的粒子,可以构成客观存在的、具有一定质量的物质。这说明,在我们肉眼看不见的粒子与物质的质量之间,必定存在着某种联系。那么,联系他们的桥梁是什么呢?科学上,我们用“物质的量”这个物理量把一定数目的原子、分子、或离子等微观粒子与可称量的物质联系起来。欲想知道究竟,请认真学好本章内容。

  [板书]第三章物质的量

  [过渡]什么是物质的量呢?它就是本节课我们所要认识的对象。

  [板书]第一节物质的量

  [讲解]就像长度可用来表示物体的长短,温度可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一样,物质的量可用来表示物质所含粒子数目的多少,其符号为n,它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物理量,四个字不能分开。长度、温度的单位分别是米和开尔文,物质的量的单位是摩尔,符号mol,简称摩。

  [板书]一、物质的量

  1.是一个物理量,符号为n,单位为摩尔(mol)。

  [讲解]课本上列出了国际单位制中的7个基本物理量,供大家参考。

  [稍顿]既然物质的量是用来表示物质所含粒子数目的多少的,那么,物质的量的1个单位即1mol表示的数目是多少呢?

  指导学生阅读,分析书上有关内容,并得出结论。

  [板书]2.1mol粒子的数目是0.012kg12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目,约为6.02×1023个。

  3.1mol粒子的数目又叫阿伏加德罗常数,符号为NA,单位mol-1。

  [讲解]阿伏加德罗是意大利物理学家,他对6.02×1023这个数据的得出,有着很大的贡献,用其名字来表示该常数,以示纪念。

  [投影练习]填空

  1.1molH2所含氢气分子的个数。

  2.2mol氢分子含个氢原子。

  3.1molSO是个硫酸根离子。

  [讲解]物质的量只限制了所含粒子个数的多少,并没限制粒子种类,所以,使用摩尔时应注明所指粒子是哪种。

  [投影练习]

  判断正误,说明理由。

  A.1mol氢×没有指出是分子、原子或离子

  B.1molCO2√

  C.1mol小米×小米不是微观粒子

  [评价上题,得出结论]

  [板书]4.使用摩尔时,必须指明粒子的种类,可以是分子、原子、离子、电子等。

  [投影]根据摩尔的有关知识,进行计算。

  1.1.204×1024个H,合多少mol?

  2.5mol的O2中有多少个氧气分子?

  3.N个水分子的物质的量是多少?(已知,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得出:粒子总个数、阿伏加德罗常数、物质的量三者的关系为:

  [板书]5.

  [讲解]摩尔是一个巨大数量粒子集合体,可以有0.5molO2,0.01molH2SO4等,而分子、原子等,就不能说0.5个或0.01个。

  [投影练习]

  1.0.5mol水中含有个水分子。

  2.2mol水中含有个水分子,个氢原子。

  3.1molH2SO4中含有个H2SO4分子,个硫酸根离子。

  4.1molHCl溶于水,水中存在的溶质粒子是什么?它们的物质的量各是多少?

  5.1个水分子中有个电子,1molH2O中呢?

  [小结]物质的量是一个基本物理量,单位为摩尔,它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的粒子集体,1mol物质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粒子。

  [板书设计]第三章物质的量

  第一节物质的量

  一、物质的量

  1.是一个物理量,符号为n,单位为摩尔(mol)。

  2.1mol粒子的数目是0.012kg12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目,约为6.02×1023个。

  3.1mol粒子的数目又叫阿伏加德罗常数,符号为NA,单位为mol-1。4.使用摩尔时,必须指明粒子(分子、原子、离子、质子、电子等)的种类。

  5.n=

  [教学说明]物质的量是整个高中化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教师应按教学内容的要求,深入浅出地讲清物质的量的概念,不要希望一节课就能解决概念的全部问题,也不要认为讲明白了学生就应该会了。实际上,学生在思考问题,回答问题或计算中出现错误是很正常的。只有在本章教学和后续的各章教学中,帮助学生反复理解概念、运用概念,不断地纠正出现的错误,才能使学生较深刻地理解,较灵活地运用这一概念。

  ★第二课时

  [教学用具]投影仪、胶片、一杯水

  [复习提问]1.1mol物质所含粒子的个数是以什么为标准得出来的?

  2.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粒子总个数三者之间的关系?

  [新课引入]教师取一杯水,(教案 ) 对同学说:

  “老师这儿有一杯水,老师想知道这杯水里有多少个水分子,现在让你们来数,能数得清吗?”

  回忆初中有关水分子的知识:

  10亿人数一滴水里的水分子,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需要3万多年才能数清。

  很显然,靠我们在座的大家一个一个来数,在我们的有生之年,是完不成任务的。那么,能否有其他的方法呢?

  答案是肯定的。我只要称一下这杯水的质量,就可以很轻易地知道!

  连接水分子这种粒子与水的质量之间的桥梁,就是我们上节课学过的——物质的量。

  “下面,就让我们来导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推导并板书]

  [板书]

  微观一个C原子一个O原子一个Fe原子

  ↓扩大6.02×1023↓扩大6.02×102↓扩大6.02×1023

  1molC原子1molO原子1molFe原子

  ↓↓↓

  质量0.012kg=12gxgyg

  相对原子质量121656

  [讲解]因为任何一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若以12C的1/12为标准所得的比值。所以,1mol任何原子的质量比,就等于它们的相对原子质量比。由此我们可求出x值和y值。

  [学生计算]得出x=16y=56

  [问]要是1molNa原子或1molH原子的质量呢?

  [学生讨论,得出

  结论]1mol任何原子的质量,若以克为单位,在数值上等于其相对原子质量的数值。

  [设问]那么,对于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其1mol的质量是多少呢?离子呢?

  [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因为分子都是由原子构成的,所以,1mol任何分子的质量在数值上就等于该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对于离子来讲,由于电子的质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所以1mol离子的质量在数值上就等于该离子的式量。

  [板书]1mol任何物质的质量,是以克为单位,在数值上就等于该物质的原子(分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

  [投影练习]

  1molH2O的质量是g

  1molNaCl的质量是g

  1molNa+的质量是g

  1molS的质量是g

  [讲解]由以上我们的分析讨论可知,1mol任何粒子或物质的质量是以克为单位,在数值上都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相等,我们将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做摩尔质量,也就是说,物质的摩尔质量是该物质的质量与该物质的物质的量的比。

  [板书]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

  符号:M单位:g·mol-1或kg·mol-1

  表达式:M=

  [讲解]依据此式,我们可以把物质的质量与构成物质的粒子集体联系起来。

  [投影练习]1.Na的摩尔质量

  2.NaCl的摩尔质量

  3.SO的摩尔质量

  (注意单位)

  [教师]下面,让我们根据摩尔质量的概念进行计算。

  [投影]例1.24.5克H2SO4的物质的量是多少?

  [分析]由式子M=可得n=,我们可以通过H2SO4的相对分子质量得出M(H2SO4)=98g·

  mol-1,题中给出了H2SO4的质量m(H2SO4)=24.5g

  解:H2SO4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8,摩尔质量为98g·mol-1。

  n(H2SO4)==0.25mol

  答:24.5gH2SO4的物质的量是0.25mol。

  [练习]1.1.5molH2SO4的质量是,其中含有molO,molH,其质量分别为和。

  2.0.01mol某物质的质量为1.08g,此物质的摩尔质量为。

  例2.71gNa2SO4中含有Na+和SO的物质的量是多少?

  [分析]因Na2SO4是由Na+和SO构成的,1molNa2SO4中含2molNa+和1molSO,只要我们知道了Na2SO4的物质的量,即可求出n(Na+)和n(SO)。

  解:Na2SO4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42,摩尔质量为142g·mol-1。

  n(Na2SO4)==0.5mol

  则Na+的物质的量为1mol,SO的物质的量为0.5mol。

  [思考]

  [教师拿起一上课时的那杯水]问:已知,我手里拿的这杯水的质量是54克,大家能算出里面所含的水分子的个数吗?

  [n(H2O)==0.3mol

  N(H2O)=nNA=3×6.02×1023=1.806×1024个]

  [小结]1mol不同物质中,所含的分子、原子或离子的数目虽然相同,但由于不同粒子的质量不同,因此,1mol不同物质的质量也不相同,以g为单位时,其数值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分子)

  [布置作业]略

  [板书设计]

  微观1个C1个O1个Fe

  ↓扩大6.02×1023倍↓扩大6.02×1023倍↓扩大6.02×1023倍

  1molC1molO1molFe

  质量0.012kg=12gxy

  相对原子质量121656

  因为元素原子的质量比=元素相对原子质量比

  所以x=16y=56

  [结论]1mol任何物质的质量,是以克为单位,在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原子的(分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

  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

  符号:M

  单位:g·mol-1kg·mol-1

  表达式:M=m/n

  [教学说明]此课时最常出现的问题是有关物质的量和质量之间关系的推导。这往往是由于初中学习时,对相对原子质量的涵义不甚明了所致。因此,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先复习有关相对原子质量的知识。另外,有关摩尔质量的单位也是学生容易忽略的。

  第二节气体摩尔体积

  ●教学目标

  1.在学生了解气体的体积与温度和压强有密切关系的基础上,理解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

  2.通过气体摩尔体积和有关计算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归纳、总结的能力。

  ●教学重点

  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

  ●教学难点

  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

  ●教学用具

  投影仪。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

  第二课时: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言]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1mol任何物质的粒子个数都相等,约为6.02×1023个,1mol任何物质的质量都是以克为单位,在数值上等于构成该物质的粒子的相对原子(分子)质量。那么,1mol任何物质的体积(即摩尔体积)又该如何确定呢?

  [教师]1mol任何物质的质量,我们都可以用摩尔质量做桥梁把它计算出来。若想要通过质量求体积,还须怎样才能达到目的呢?

  [学生]还需知道物质的密度!

  [教师]请写出质量(m)体积(V)密度(ρ)三者之间的关系,[]

  下面,我们根据已有的知识,来填写下表。

  注:质量与体积栏内的数值由学生填写。

  [投影]温度0°C、压强101kPa请同学们根据计算结果,并参照课本上的1mol几种物质的体积示意图,分析物质存在的状态跟体积的关系。

  [学生讨论]

  [结论]1.1mol不同的固态或液态的物质,体积不同。

  2.在相同状态下,1mol气体的体积基本相同。

  3.同样是1mol的物质,气体和固体的体积相差很大。

  [指导学生参看课本上1mol水由液态变为气态的插图和有关数据,来体会1mol同样物质,当状态不同时,其体积的差异]

  [教师]请大家参考课本内容和自己计算所得数据,分析和讨论以下问题:

  [投影]1.物质体积的大小取决于哪些微观因素?

  2.当粒子数一定时,固、液、气态物质的体积主要取决于什么因素?

  3.为什么相同外界条件下,1mol固、液态物质所具有的体积不同,而1mol气态物质所具有的体积却基本相同?

  4.为什么比较一定量气体的体积,要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进行?

  [学生活动,回答]

  [老师总结]1.物质体积的大小取决于物质粒子数的多少、粒子本身的大小和粒子之间的距离三个因素。

  2.当粒子数一定时,固、液态的体积主要决定于粒子本身的大小,而气态物质的体积主要决定于粒子间的距离。

  3.在固态和液态中,粒子本身的大小不同决定了其体积的不同,而不同气体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强下,分子之间的距离可以看作是相同的,所以,粒子数相同的气体有着近似相同的体积。

  4.气体的体积受温度、压强的影响很大,因此,说到气体的体积时,必须指明外界条件。

  [讲述]对于气体来说,我们用得更多的是气体的体积,而不是质量,且外界条件相同时,物质的量相同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的体积,这给我们测定气体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为此,我们专门引出了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这也是我们本节课所学的重点。

  [板书]一、气体摩尔体积

  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

  [讲解]即气体的体积与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符号为Vm,表达式为Vm=。

  [板书]符号:Vm

  表达式:Vm=

  单位:L·mol-1

  [讲解并板书]

  在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是22.4L。(或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摩尔体积约是22.4L)

  [讲解]1.为了研究的方便,科学上把温度为0°C、压强为101kPa规定为标准状态,用S·T·P表示。

  2.气体摩尔体积仅仅是针对气体而言。

  3.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只与气体的分子数目有关,而与气体分子的种类无关。

  [投影练习]判断正误

  1.标况下,1mol任何物质的体积都约为22.4L。(×,物质应是气体)

  2.1mol气体的体积约为22.4L。(×,未指明条件——标况)

  3.标况下,1molO2和N2混合气(任意比)的体积约为22.4L。(√,气体体积与分子种类无关)

  4.22.4L气体所含分子数一定大于11.2L气体所含的分子数。(×,未指明气体体积是否在相同条件下测定)

  5.任何条件下,气体的摩尔体积都是22.4L。(×,只在标况下)

  6.只有在标况下,气体的摩尔体积才能是22.4L。(×,不一定)

  思考:同温同压下,如果气体的体积相同则气体的物质的量是否也相同呢?所含的分子数呢?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总结]因为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随着温度、压强的变化而改变,各种气体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强下,分子间的平均距离是相等的。所以,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所含的分子个数也相等。这一结论最早是由意大利科学家阿伏加德罗发现的,并被许多的科学实验所证实,成为定律,叫阿伏加德罗定律。

  [板书]阿伏加德罗定律: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

  [讲解]由上述定律我们可以推出如下推论:

  [板书]同温同压下:

  [小结]影响物质的体积的因素有多种,对于气体,相同条件下,物质的量相同的气体含有相同的体积。为此,引入了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的数值约为22.4L·

  mol-1。只要同学们正确掌握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和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涵义,就很容易做气体的质量和体积之间的相互换算。

  [布置作业]略

  [板书设计]第二节气体摩尔体积

  一、气体摩尔体积

  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

  表达式:Vm=

  单位:L·mol-1

  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Vm=22.4L·mol-1

  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

  [教学说明]本课题立足于师生共同探究和讨论,要求教师要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要注意,学生在课堂上虽然很好地理解了气体摩尔体积,但在课下对有关条件特别容易忽略。因此,教师在讲授时要注重强调外界条件对气体的影响。

  ★第二课时

  [复习练习]

  [投影]1.在标准状况下,2molCO2的体积是多少?44.8LH2的物质的量是多少?它们所含的分子数是否相同?

  2.在标准状况下,若两种气体所占体积不同,其原因是()

  A.气体性质不同B.气体分子的大小不同

  C.气体分子间平均距离不同D.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同

  [引言]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物质的量与质量及粒子个数的关系,上节课我们又学了气体摩尔体积和阿伏加德罗定律,大家能否找出这些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呢?

  [学生活动][教师指导并最后归纳]

  [讲解]我们知道物质的量是联系质量和粒子集体的桥梁,也是与气体的体积密切相关的物理理,以此为中心,我们可得出以下关系:

  [板书]

  [讲解]根据我们上节课讲过的内容,大家想想在m与V,M与Vm之间又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

  [大家讨论]

  [结论]Vm·ρ=MVρ=m

  [把上列关系补充在上面所写的关系网中]

  [过渡]下面我们就在熟悉以上各量之间关系的基础上,重点学习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

  [板书]二、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

  [投影]例1.标准状况下,2.2gCO2的体积是多少?

  [分析]要知道CO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必须用到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这需要气体的物质的量做桥梁。根据我们上面对各量关系的讨论,可进行如下计算:

  解:n(CO2)==0.05mol

  因为在标准状况下Vm=22.4L·mol-1

  所以0.05molCO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V(CO2)=n(CO2)Vm=0.05mol×22.4L·mol-1=1.12L

  答:在标准状况下,2.2gCO2的体积为1.12L。

  例2.在标准状况下,测得1.92克某气体的体积为672mL。计算此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

  [学生先思考并计算,教师巡看,然后视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总结]

  [分析]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与该物质的摩尔质量在数值上是相等的。因此,要求某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首先应计算出该物质的摩尔质量。据M=ρVm可以求出:据M=也可以求出结果。

  [解法一]解:在标准状况下,该气体的密度为:

  ρ==2.86g·L-1

  标准状况下Vm=22.4L·mol-1

  则该气体的摩尔质量为:

  M=ρVm=2.86g·L-1×22.4L·mol-1=64g·mol-1

  即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4。

  [解法二]解:标准状况下,该气体的物质的量为:

  n===0.03mol

  摩尔质量为:

  M===64g·mol-1

  即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4。

  答:此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4。

  [请大家下去以后考虑该题是否还有其他解法]

  [投影]

  [补充思考]现有3.4gH2S和0.1molHBr气体。

  (1)不同条件下,哪个分子数较多?

  (2)相同条件下,哪个该用较大的容器装?

  (3)不同条件下,哪个质量大?大多少?

  (4)哪个所含H原子的物质的量多?多多少?

  (5)其中含S和Br各多少克?

  [解答](1)条件不同时,例如改变压强或温度,只能改变气体的体积,改变不了分子的数目,因为两者均为0.1mol,所以两者分子数目相等。

  (2)相同条件下,物质的量相同的气体体积相同,所以应用一样的容器装。

  (3)不同条件下,只改变聚集状态不改变其质量。0.1molHBr的质量=0.1mol×81g·mol-1=8.1g,比H2S多4.7克。

  (4)H2S含的H比HBr多0.1mol。

  (5)S为3.2g,Br为8g。

  [小结]有关物质的量之间的换算,必须熟悉各量之间的关系,对气体进行的计算,尤其要注意外界条件,对于同一个问题,可通过不同途径进行解决。

  [板书设计]

  二、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

  [教学说明]涉及物质的量的计算,概念较多,而概念的清晰与否,直接影响到解题的质量,所以,采取边学边练习、边比较的方法可以增强学生掌握知识的牢固程度。

  ★第二课时

  [复习巩固]

  [投影]1.已知某1LH2SO4溶液中含有250mL浓H2SO4,可以算出这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吗?(不能)

  2.已知每100克H2SO4溶液中含有37克H2SO4,可以算出这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吗?(不能)

  [设问]那么,要算出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必须从哪方面着手呢?

  [结论]必须设法找出溶液的体积和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

  [教师]请大家根据刚才的分析,做如下练习。

  [投影]3.将质量为m,相对分子质量为Mr的物质溶解于水,得到体积为V的溶液,此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

  [引言]上节课我们知道了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及其与质量分数的区别,本节课我们来学习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之间的联系及有关溶液稀释的计算。[板书]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

  [投影]例1.已知37%的H2SO4溶液的密度为1.28g·cm-3,求其物质的量浓度。

  [分析]从上节课的知识我们知道,溶质的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都可用来表示溶液的组成。因此,二者之间必定可以通过一定的.关系进行换算。根据我们刚才的讨论分析可知,要算出物质的量浓度,必须设法找出所取溶液的体积及其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由于浓度是与所取溶液的多少无关的物理量,所以,我们既可取一定质量的溶液来计算,也可取一定体积的溶液来计算,为此,我们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解法一:

  取100g溶液来计算

  m(H2SO4)=100g×37%=37g

  n(H2SO4)==0.37mol

  V(液)==78.12mL=0.078L

  c(H2SO4)==4.8mol·L-1

  答:37%的H2SO4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4.8mol·L-1。

  解法二:

  取1L溶液来计算

  V(液)=1L

  m(H2SO4)=V[H2SO4(aq)]·ρ·w=1000mL×1.28g·cm-3×37%=473.6g

  n(H2SO4)==4.8mol

  c(H2SO4)==4.8mol·L-1

  答:37%的H2SO4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4.8mol·L-1。

  [思考题]对于溶质质量分数为w,密度为ρ的某溶质的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的表示式为:()。

  [同学们思考后]

  [板书]c=

  [练习]市售浓H2SO4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g·cm-3。计算市售浓H2SO4中,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c==18.4mol·L-1)

  [设问过渡]如果已知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c及溶液的密度ρ,又怎样求其质量分数呢?

  [同学们对上式推导后得出]

  [板书]w=

  [投影]例2.已知75mL2mol·L-1NaOH溶液的质量为80克,计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分析]在已知溶液质量的情况下,要求溶质的质量分数还须算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依题意,

  我们可进行如下计算:

  解:75mL2mol·L-1NaOH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为:

  n=c(NaOH)·V[NaOH·(aq)]=2mol·L-1×0.075L=0.15mol

  m(NaOH)=n(NaOH)·M(NaOH)=0.15mol×40g·mol-1=6g

  w(NaOH)=×100%=×100%=7.5%

  答: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7.5%。

  [教师]根据以上的计算,请同学们找出下列各量之间的关系。

  [板书]

  溶质的质量溶质的物质的量

  溶液的质量溶液的体积

  [学生们完成上述关系后]

  [过渡]在实际生产中,对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浓溶液,还往往需要稀释后才能使用。如喷洒农药时,须把市售农药稀释到一定浓度才能施用,实验室所用一定浓度的稀H2SO4也均由浓H2SO4稀释而来,这就需要我们掌握有关溶液稀释的计算。

  [板书]三、有关溶液稀释的计算

  [设问]溶液在稀释前后,遵循什么样的规律呢?请同学们根据初中学过的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稀释时所遵循的规则来分析稀释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所遵循的规律。

  [大家思考,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稀释浓溶液时,溶液的体积要发生变化,但溶质的量(质量或物质的量)均不变。为此,在用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浓溶液配制稀溶液时,我们常用下面的式子来进行有关计算:

  [板书]c(浓)·V(浓)=c(稀)·V(稀)

  [投影]例3.配制250mL1mol·L-1的HCl溶液,需要12mol·L-1HCl溶液的体积是多少?

  [分析]本题可依据上式进行计算

  解:设配制250mL(V1)·1mol·L-1(c1)HCl溶液,需要12mol·L-1(c2)HCl溶液的体积为V2

  c1·V1=c2·V2

  V2==0.021L=21mL

  答:配制250mL1mol·L-1的HCl溶液,需要12mol·L-1HCl溶液21mL。

  [小结]表示溶液组成的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之间可通过一定的关系进行换算。解有关溶液稀释的问题,遵循的原则是:稀释前后溶质的量不变。

  [板书设计]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

  三、有关溶液稀释的计算

  c(浓)·V(浓)=c(稀)·V(稀)

  [布置作业]重温实验基本操作中“容量瓶的使用”的内容,并预习下节课。

  [教学说明]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由于涉及概念较多,一般学生,特别是思考和分析问题能力较差的学生,要熟练掌握这些内容是有困难的,这需要在以后的学习中进行多次相关的训练才能切实掌握。

  知识的归纳、整理是常用的科学方法。学生只有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参与有关知识网、包括公式等的整理工作,克服单纯的模仿和套用公式的毛病,才能真正掌握它。让学生参与其中,有利于发展和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课时

  [复习]在实际生产和科学实验中,固体往往要配成溶液才能使用,浓溶液也常常须稀释到一定浓度才能满足需要,有关溶液的配制在初中我们就已学习过,即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请大家回忆有关知识后,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投影]配制200g5%的NaCl溶液,需要哪些实验用品和进行什么样的操作?

  [学生考虑并回答]

  [投影列出答案]

  [仪器]天平(含滤纸)、药匙、玻璃棒、小烧杯、量筒、胶头滴管

  步骤:1.计算,2.称量,3.溶解。

  [导入]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一样,也是用来表示溶液组成的。如果我们要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所需容器和步骤是否和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一样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

  [板书]四、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教师]下面,我们以配制500mL1mol·L-1的Na2CO3溶液为例来分析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所需的仪器和步骤。

  [讲解]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要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首先需要算出溶质和溶液的量。此题需要的原料是Na2CO3和水。

  [请同学们计算出所用Na2CO3的质量]

  m(Na2CO3)=n(Na2CO3)·M(Na2CO3)=c(Na2CO3)·V[Na2CO3(aq)]·M(Na2CO3)

  =0.1mol·L-1×0.5L×106g·mol-1=5.3g

  [板书]配制步骤:1.计算

  [设问]我们用什么仪器来取用5.3g的Na2CO3呢?

  [学生回答]

  [板书]仪器

  1.天平(含滤纸)2.药匙

  [设问]所需溶质的质量有了,那么,所需溶剂即水的量呢?我们能否算出它的质量或体积呢?

  [学生思考并讨论]

  [教师]显然,我们根据题中条件无法算出水的量。即我们不能通过用一定量的水和Na2CO3混合来配出所需的Na2CO3溶液。那么,是不是就没有其他办法了呢?

  [教师]展示500mL的容量瓶

  [教师]这种仪器可以帮助我们达到目的。请大家回忆实验基本操作中容量瓶的使用方法。

  [投影]容量瓶的使用

  1.容量瓶的体积固定,有不同规格(100mL、250mL、500mL、1000mL等)。

  2.使用前须检验容量瓶是否漏水。

  3.溶液温度与容量瓶上标定温度一致时,所取液体的体积最标准。

  4.溶液液面接近刻度线1cm~2cm时,须用胶头滴管加水至刻度线。

  [教师]下面,老师演示配制溶液的过程,大家请注意观察我所用到的仪器和操作步骤。

  [教师演示]

  [教师和学生一同总结出以下的内容并板书]

  [板书]配制步骤

  2.称量,3.溶解,4.移液,5.洗涤,6.定容,7.摇匀。

  [仪器]3.容量瓶,4.烧杯,5.玻璃棒,6.胶头滴管。

  [教师]在熟悉了配制步骤和所用仪器后,请大家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投影]1.为什么要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

  2.为什么要将洗涤后的溶液注入到容量瓶中?

  3.为什么不直接在容量瓶中溶解固体?

  (大多数物质溶解时都会伴随着吸热或放热过程的发生,引起温度升降,从而影响到溶液体积)

  4.转移溶液时,玻棒为何必须靠在容量瓶刻度线下?

  5.为什么要轻轻振荡容量瓶,使容量瓶中的溶液充分混合?

  [过渡]以上我们分析了在配制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若在配制操作中有以下行为,将会对配制结果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

  [投影]1.称量时,物体与砝码的位置颠倒。

  2.容量瓶内壁存有水珠。

  3.定容时仰视读数。

  4.未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

  5.溶质溶解后,没有恢复至室温转移。

  6.用量筒量取液体时,俯视读数,使所读溶液体积偏小。

  7.天平的砝码沾有其他物质或已生锈。

  [总结]分析误差时,要根据c=围绕操作行为对n与V的影响来分析。

  [思考练习题]若用98%的浓H2SO4(ρ=1.84g·cm-3)配制1000mL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l·

  L-1的溶液,需怎样配制?

  [注意]①计算浓H2SO4的体积V

  ②浓H2SO4的正确稀释方法③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时,要待溶液冷却后再进行

  [小结]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最主要的仪器是容量瓶,其配制步骤与所需仪器与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是不同的。

  [板书设计]四、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配制步骤:1.计算,2.称量,3.溶解,4.移液,5.洗涤,6.定容,7.摇匀。

  所用仪器:1.天平,2.滤纸,3.药匙,4.容量瓶,5.烧杯,6.玻璃棒,7.胶头滴管。

  [教学说明]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是高中阶段最重要的实验之一,除了要掌握正确的配制步骤及仪器的使用方法外,还要能准确地分析实验误差,以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及分析问题能力的提高。

  物质的量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和技能

  能力目标:

  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严谨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和技能

  难点:

  正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及误差分析

  教学过程

  一、投影:溶质的.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

  异:

  1、溶质:以质量表示以物质的量表示

  溶液:以质量表示以体积表示

  2、单位:

  1摩/升

  同:都表示溶质和溶液的相对比值

  提问:如何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讲解:以配制0.05mol/L的溶液250mL为例,讲解有关仪器和步骤以及注意事项。

  二、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1、仪器:容量瓶、天平、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

  2、过程:

  (1)准备工作:检漏

  (2)操作步骤:计算—称量—溶解—转移—洗涤—定容—摇匀

  (3)结束工作:存放,整理清洗

  三、误差分析

  依据公式C=n/V造成浓度误差的原因可由n或V引起。造成n的误差可由⑴称量⑵转移洗涤造成V的误差可由⑴俯视或仰视造成,⑵未冷却等

  例如:

  称量时,砝码有油污或生锈

  称量时,药品与砝码颠倒

  量取液体时,量筒内壁上有水

  称NaOH固体时,把NaOH放在纸上

  量取浓盐酸、动作太慢

  溶解或稀释溶质的小烧杯未用蒸馏水洗涤

  容量瓶未干燥

  搅拌或移液时,有溶液飞溅出来

  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摇匀后,液面低于刻度线

  四、讨论

  国外教材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请评价。

  例题:

  1、溶液配制:

  欲配制1000 mL浓度为012 mol·L—1的NaOH溶液,需要的仪器是()

  请选择配制过程所必须的操作,按操作先后顺序编号,为()

  1)用适量蒸馏水洗涤烧杯2~3次,洗涤液也注入容量瓶,使混合均匀。

  2)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使溶液凹液面与刻度相切。

  3)在托盘天平上先称取洁净干燥烧杯的质量后称取()g NaOH

  4)将容量瓶瓶塞盖紧,反复摇匀。

  5)向烧杯中加适量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使其溶解,并使其恢复室温。

  6)将溶液沿玻璃棒注入()mL容量瓶。

  2、要配制浓度约为2mol·L—1 NaOH溶液100mL,下面的操作正确的是(填代号)。

  A称取8g NaOH固体,放入250mL烧杯中,用100mL量筒量100mL蒸馏水,加入烧杯中,同时不断搅拌至固体溶解

  B称取8g NaOH固体,放入100mL量筒中,边搅拌,边慢慢加入蒸馏水,待固体完全溶解后用蒸馏水稀释100mL

  C称取8g NaOH固体,放入100mL容量瓶中,加入适量蒸馏水,振荡容量瓶使固体溶解,再加入水到刻度,盖好瓶塞,反复摇匀

  D用100mL量筒量取40mL 5mol·L—1NaOH溶液,倒入250mL烧杯中,再用同一量筒取60mL蒸馏水,不断搅拌,慢慢倒入烧杯中

  物质的量教案 篇8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物质的量、微粒数和阿伏加德罗常数之间的简单计算。

  2、通过对物质的量的概念的理解,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通过物质的量、微粒数和阿伏加德罗常数间的简单计算,运用和巩固概念,提高化学计算能力。

  3、通过概念的构建和公式推导计算,形成相信科学、尊重科学、依靠科学的思想,养成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及不断进取、创新的优良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物质的`量及其单位、阿伏加德罗常数;物质的量、微粒数和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计算。

  【难点】

  理解物质的量含义、阿伏加德罗常数的灵活运用。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日常生活中,我们买米、买面,如何购买?家里盖房子,建筑高楼大厦,如何买石子、沙子呢?学生很自然地会回答论斤买米,论袋买面,石子、沙子等用吨计。为什么不买一粒米、一颗石子呢?学生很自然会说米粒质量太小,不易称量,只有大量的米粒,才方便称量。

  【教师过渡】在化学变化中,原子、分子等微观粒子按一定的比例定量地进行化学反应,但我们只能从宏观上测量其质量、体积等,无法一个一个地进行称量。怎样将微观的粒子数目与宏观的物质的质量联系起来,来研究分子、原子或离子所进行的化学反应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新的衡量物质的物理量。

  环节二:观察计算,学习新知识

  1、物质的量

  【教师展示】水与水的微观构成示意图。

  【教师提问】怎样才能既科学又方便地知道一定量的水中含有多少个水分子呢?

  【教师过渡】建立一个桥梁,把多个微粒当作一个整体来计量,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新的物理量—物质的量。

  【教师讲解】生活中相对较小的物体常用许多个体的集合作为一个整体来表示,比如去超市买米,常用“斤”或“千克”来表示米的多少。对于肉眼看不见的微观粒子,用“个”描述物质的粒子的数目非常的不方便。因此用“摩尔”作为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来源于拉丁文moles,原意是大量和堆积。“摩尔”mol描述许多微粒集合的单位,它可以计量所有微观粒子。

  2、阿伏加德罗常数

  【教师总结】题目中的表示容易产生分歧,需要注意在使用摩尔表示物质的量时,应该用化学式指明粒子的种类。应该如何问,如何回答呢?

  【学生讨论】1mol氢气分子中有2mol氢原子。

  环节三:回顾新知识,小结作业

  小结:学生回顾表述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

  物质的量教案 篇9

  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摩尔质量的概念。了解摩尔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之间的关系。

  2.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掌握有关概念的计算。

  3.进一步加深理解巩固物质的量和摩尔的概念。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并通过计算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和运用、巩固概念。

  情感目标:

  使学生认识到微观和宏观的相互转化是研究化学的科学方法之一。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的思想。

  强调解题规范化,单位使用准确,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摩尔质量的概念和相关计算

  教学难点:

  摩尔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

  探究式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什么是物质的量?什么是摩尔?它们的使用范围是什么?

  [回答]物质的量是表示物质所含粒子多少的物理量,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每摩尔物质都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粒子,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近似值为。物质的量和摩尔都只适用于微观粒子,不能用于宏观物体。在使用物质的量时应该用化学式指明粒子的种类。

  [引言]既然物质的量是联系微观粒子和宏观物质的桥梁,那么如何通过物质的量求出物质的质量呢?也就是说1mol物质的质量到底有多大呢?我们先填写下面的表格,看是否可以从这些数据中得出有用的结论。粒子符号

  物质的式量

  每个粒子的质量

  (g/个)

  1摩尔物质含有的

  粒子数(个)

  1摩尔物质质量

  (g)

  [答案]C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1mol碳原子含有个碳原子,1mol碳原子的质量为个。同理Fe的相对原子质量是56,1mol铁原子含个铁原子,是56g。的相对分子质量是98,1mol硫酸含个硫酸分子,是98g。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8,1mol水含个水分子,质量是18g。电子质量过于微小,因此失去或得到电子的质量可忽略不计,所以的式量是23。1mol钠离子含有个钠离子,是23g。的式量为17。1mol氢氧根离子含个氢氧根离子,是17g。

  [学生思考]由以上计算结果可得出什么规律?

  [结论]①1mol任何原子的质量在数值上等于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②1mol任何分子的质量在数值上等于这种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

  ③1mol任何离子的质量在数值上等于这种离子的式量。

  (此处还可以用其他方法引入得出结论。例如:通过推导得出

  [讲解]因为任何一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以12C的1/12为标准所得的比值。所以,1mol任何原子的质量比,就等于它们的相对原子质量比。由此我们可求出x值和y值。

  计算得出x=16gy=32g

  [得出结论]1mol任何原子的质量,若以克为单位,在数值上等于其相对原子质量。那么由原子构成的分子,1mol分子的质量应该在数值上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而对于离子,由于电子的质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因此1mol任何离子的质量在数值上等于这种离子的式量。)

  [板书]二、摩尔质量

  1.1mol物质质量

  1mol任何粒子或物质的质量是以克为单位,在数值上都与该粒子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相等。

  [讨论]为什么1mol任何物质质量在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式量?

  [分析]相对原子质量是以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比值。如氧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6。一个碳原子的质量跟一个氧原子的质量之比是12:16,因1mol碳原子与1mol氧原子含有的原子数相等,都约为,所以1摩尔碳原子质量跟1摩尔氧原子质量之比也应该是12:16。1mol碳原子质量是12g,那么1mol氧原子质量就是16g,同理1mol任何原子的质量就是以克为单位,数值上等于该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由于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相对分子质量是各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因此1mol任何分子的质量就是以克为单位,数值上等于该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离子是通过原子失去或得到电子形成的,电子质量微小,可忽略不计,所以1mol任何离子的质量在数值上等于该离子的式量。根据以上分析得出1mol任何物质的质量,以克为单位,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式量。

  [投影]课堂练习

  1.填写下列空白

  (1)原子质量是克

  (2)分子质量是克

  (3)分子质量是克

  (4)离子质量是克

  (5)离子质量是克

  (6)质量是克

  [回答]原子是64g;分子是32g;分子是44g;离子为35.5g;离子是23g;质量为58.5g。

  [设问]能否说一说什么是摩尔质量?它的单位是什么?数值怎样确定?

  我们将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做摩尔质量。也就是说物质的摩尔质量是该物质的质量与该物质的量之比。摩尔质量的符号是M,常用的单位为g/mol或kg/mol。

  [板书]2.摩尔质量

  (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做摩尔质量。符号M。

  (2)单位:g/mol或kg/mol。

  (3)数值:等于物质或粒子的式量。

  [投影]课堂练习

  2.回答下列问题

  (1)的摩尔质量是多少?

  (2)的摩尔质量是多少?

  回答:(1);

  [投影]课堂练习

  3.下列物质各多少克?含粒子数多少个?

  回答:(1)质量是1800g,含有个分子。

  (2)质量是1.7g,含个

  4.下列物质的物质的量是多少?含有多少个粒子?

  (1)90g水(2)56g氮气

  [回答](1)90g水物质的量为5mol,含个分子

  (2)56g氮气物质的量为2mol,含个分子

  [设问]通过以上练习,能不能总结出物质的质量、物质的量、摩尔质量三者间的关系?

  [回答]物质的摩尔质量是该物质的质量与该物质的量之比。

  [讲述]根据物质的质量和摩尔质量可求出物质的量,反之根据物质的量和摩尔质量也可求出物质的质量。

  [板书]三、关于物质的量的计算

  (-)依据

  [板书]1.准确掌握物质的量、摩尔、摩尔质量等概念。

  2.掌握好有关物质的质量(m)、物质的量(n)和粒子数(N)之间的关系。

  (二)类型

  1.物质的质量、物质的量和粒子数之间的相互换算。

  [投影]例1的物质的量是多少?

  [分析]我们可以通过的相对分子质量,得知的摩尔质量。然后利用关系式计算出的物质的量。

  解: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8,摩尔质量为。

  答:的物质的量为0.25mol

  [投影]例2中含有和的物质的量各是多少?

  [分析]的电离方程式为:

  从的电离方程式中我们可以看出,可以电离出和。

  我们可以利用的关系,首先计算出的物质的量,然后再计算出和的物质的量。

  解: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42,摩尔质量为。

  则的物质的量为1mol,的物质的量为0.5mol。

  答:中含有的物质的量为1mol,的物质的量为0.5mol。

  [讲述]通过以上例题,明确了解这类型题的步骤和方法。在今后的计算中应该注意解题规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投影]练习1.中,氧元素的质量是多少克?

  [分析]氧元素是所有氧原子的总称。由已知条件可先求出的物质的量,再根据如下关系:求出氧原子的物质的量,进而求出氧元素的质量。

  参考答案:中,氧元素的质量是12.8g。

  [投影]练习2.含有个分子的物质,其质量为0.7g,求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分析]根据所给粒子数和阿伏加德罗常数,首先求出物质的量,再根据已有的质量和物质的量求摩尔质量,因为物质的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所以通过求算出摩尔质量即可知道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参考答案: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8。

  [板书]2.不同物质中,某粒子数相当的计算

  [投影]例3多少克硫酸所含的分子数与3.65g10%盐酸所含的分子数相等。

  分析:要满足二者分子数相等,只要满足二者的物质的量相等即可。

  解:设质量为的硫酸所含分子数与3.65g10%盐酸所含分子数相等。

  (硫酸)(盐酸)

  答:0.98克硫酸所含的分子数与3.65g10%盐酸所含分子数相等。

  [讲述]解此类型题的思路是:找准不同物质间的物质的量关系,然后列方程求解。

  [投影]课堂检测题

  中所含的原子数与多少克中所含的离子个数相等?

  (参考答案:)

  板书设计

  二、摩尔质量

  1.1mol物质的质量

  1mol任何粒子或物质的质量是以克为单位,在数值上都与该粒子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相等。

  2.摩尔质量

  (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做摩尔质量,符号M。

  (2)单位:g/mol或kg/mol

  (3)数值:等于物质或粒子的式量

  符号表示:

  三、关于物质的量的计算

  (-)依据

  1.准确掌握物质的量、摩尔、摩尔质量等概念。

  2.掌握好有关物质质量(m)、物质的量(n)和粒子数(N)之间的关系。

  (二)类型

  1.物质的质量,物质的量和粒子数之间的相互换算。

  2.不同物质中,某粒子数相当的计算。

  物质的量教案 篇10

  一、指导思想

  化学基本概念的学习,长期以来都陷入教师感觉难教,学生感觉难学的困境。既无生动有趣的实验,又无形象具体的研究对象,如何让概念学习的课堂也焕发出勃勃生机,对此我进行了大量探索,选取了“物质的量浓度”这一概念教学作为尝试。

  在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指导下,我力求:“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的过程”。

  二、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本节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化学》第一册第三章第三节《物质的量浓度》第一课时。本节教材是在介绍了“物质的量”的基础上引入的新的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通过本节的探究既巩固对“物质的量”的运用,又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上扩充对溶液组成表示方法的认识,提高化学计算的能力。

  2.教学目标分析

  依据教改的精神、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 技能:a.理解并能初步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b.掌握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区别与联系。

  c.了解物质的量浓度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

  能力 方法:a.通过课前探究,学会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基本方法。

  b.通过对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构建,学会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方法。c.通过对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对比,提高运用比较、归纳、推理的能力。

  情感 态度:a.在相互交流与评价中,养成团结协作的品质。

  b.关注与物质的量浓度有关的生活、生产问题,体验化学科学的发展对当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c.通过溶液组成的不同表示方法之间的关系,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教学重点、难点及其成因

  物质的量浓度在高中化学中具有极其广泛的应用,因此将理解并能初步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确定为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是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因此将在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构建过程中学会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方法确定为教学难点。

  三、学情、学法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具有一定的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对初中接触的 “溶液体积”与“溶剂体积”存在一定程度的混淆。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受概念、具体实例运用概念、交流评价强化概念、归纳小结升华概念,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同时消除学生对概念的神秘感和泛味感。

  四、教学程序

  本节课依据主体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设计。

  按照主体探究式学习,我在教学中力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从而在掌握知识内容的同时,让学生体验、理解和应用科学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创设情景 引入课题

  主体探究式学习的突出特点是实践性、开放性,即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习过程不拘泥于课堂。我提前一周布置学生课前探究收集生活中各种溶液的标签,很快他们带来了自己家中的诸如复方甘草口服液、84消毒液、眼药水、枝江大曲、矿泉水等,实验室诸如硫酸、NaOH溶液等标签。在课堂上我将请他们相互展示,并根据自己手中的标签归纳表示溶液组成的多种方法:v/v 、/v 、n/v、/,从而教师引入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之一—物质的量浓度。在此过程中,学生既学习了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基本方法,又得到了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同时真正感受到化学于生活,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自主探究

  探究一、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主体探究式学习认为:学习者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原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获取新知识。

  采用主体探究式学习,学生不再把“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从课本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原有的“物质的量”、“溶液的质量”、“溶液的体积”等基础通过生生间、师生间的相互协作来获取新的概念。

  学生首先自主阅读课本感受概念,然后在三个具体实例的练习中运用概念。

  (计算下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1. 1lNaOH固体溶于水,配制成体积为1L的溶液。

  2. 1克NaOH固体溶于水,配制成体积为1L的溶液。

  3. 1lNaOH固体溶于1L水配制的溶液。)

  第一个练习直接运用概念的表达式;第二个练习巩固前面所学知识“物质的量与物质的质量间的换算”。心理学告诉我们:人都是渴望成功的,学生更是如此。两个不同层次的练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第三个练习看似简单,实则引发学生的思维碰撞。学生们将在各自不同的评判与反思中,激烈的争论,我将这个“舞台”让给学生,他们尽情发挥、表演,相互解答困惑,自主进行合作探究。学生对此练习可能会有下列见解: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l/L;溶液的体积和溶剂的体积是不相同的; 此题尚须补充、添加已知条件;必须知道NaOH固体的密度,则可计算NaOH固体的体积,然后与水的体积相加就可求出溶液的体积;体积是不可以相加的,必须知道NaOH溶液的密度,通过溶液的质量求出溶液的体积。

  整个过程中,他们不仅仅用自己的脑子去想,而且用耳朵去听,用嘴巴去说,用彼此的心灵去相互碰撞。直到他们达成共识,共享成功后,我再给出练习所缺条件—溶液的密度,同学们再次进行计算,他们就不仅仅领悟了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还掌握了溶液体积的计算方法。乘胜追击的几个判断题的设计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上,启发学生总结溶液稀释和体积分割时对物质的量浓度的影响及溶液中溶质的微粒种类,即为后面的“当堂反馈”作好铺垫,又达到了升华概念的目的,使学生的认知结构更为丰富。

  在他们享受成功喜悦之际,我随即会对他们抱以更高的期望。

  探究二、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关系:

  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都是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他们之间有怎样的区别与联系呢?

  新课程标准中强调:在学科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比较、归纳、推理的能力。

  我请同学们自行设计表格将两个物理量进行对比。相信他们很快就能从两者的“溶质的单位、溶液的单位、计算公式”作出比较。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对感性认识强于理性认识的绝大多数学生来说,两个物理量间转换关系的建立存在着较大难度。于是我为学生准备了密度为1.38 g/c3的40%的NaOH溶液,当他们经过具体化、形象化的转换,再采用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方法,将所有的数据换成字母进行推导,抽象的公式随即而生。

  拓展升华

  成功的喜悦会再一次触及他们,而课本知识此时一定已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于是我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拓展升华。充分利用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投影,为学生提供了物质的量浓度在工业生产、医疗保健、环境监测和科学实验等方面的应用,使学生从中体验化学科学的发展对当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与本节知识相关网站的提供,供学生课后进行延伸性学习,促使其萌发新的学习动机。

  当堂反馈

  精心设计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当堂反馈,巩固知识、技能目标。

  1. 下列溶液中氯离子的浓度与150L0.5 l/L氯化铝溶液中的氯离子的浓度相等的是:

  A.150L1l/L氯化镁溶液 B.450L1.5 l/L氯酸钾溶液

  C.50L1.5 l/L氯化钾溶液 D.50L0.5 l/L氯化铁溶液

  2. 一种NaOH溶液的浓度为a l/L, 密度为g/c3,则这种溶液的质量分数是:

  A.1000a/40 B.40/1000a C.1000/40a D.40a/1000

  3.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有很多种,他们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我请同学们利用自己课前收集的各种溶液的标签,相互命题,将其它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换算成物质的量浓度。一时间,同学们由学生身份转变为教师身份,他们定会兴趣盎然,相互命题相互解答的过程,既能让学生体验成就感、充实感,又能提升学生对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灵活运用程度。而对于基础较薄弱的学生,我为他们准备下列练习。

  (1)矿泉水中各元素的组成常用质量体积浓度来表达,其单位为g/L。其中钙的含量为≥4.0,它表达什么含义?其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2)枝江大曲的酒精度为450,它表示体积百分含量,要将其换算成物质的量浓度,尚须哪些物理量?

  带着社会生活的体验走进课堂的学生们,此时又带着化学课堂的收获走向生活实践,实现了学习与生活的有机衔接,课堂教学也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设计中,对知识本身的掌握我没有过分强调,而侧重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探究的体验,学会分享与合作。我相信,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方法将使他们受益无穷。

  一周前,学生们经历了溶液标签的收集过程,都主动与我交流,他们这样说道:“原来我的家里就有这么多与化学知识相关的物品呀!” “我带来的1:4的盐酸是什么意思?”“我们什么时侯上这节课呢?”……课未始而思无尽,主体探究式教学模式为我和我的学生们创造了一片共同学习的广阔天地。

  物质的量教案 篇11

  一、指导思想

  化学基本概念的学习,长期以来都陷入教师感觉难教,学生感觉难学的困境。既无生动有趣的实验,又无形象具体的研究对象,如何让概念学习的课堂也焕发出勃勃生机,对此我进行了大量探索,选取了物质的量浓度这一概念教学作为尝试。

  在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指导下,我力求: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的过程。

  二、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本节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化学》第一册第三章第三节《物质的量浓度》第一课时。本节教材是在介绍了物质的量的基础上引入的新的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通过本节的探究既巩固对物质的量的运用,又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上扩充对溶液组成表示方法的认识,提高化学计算的能力。

  2.教学目标分析

  依据教改的精神、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a.理解并能初步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b.掌握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区别与联系。

  c.了解物质的量浓度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

  能力方法:

  a.通过课前探究,学会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基本方法。

  b.通过对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构建,学会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方法。

  c.通过对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对比,提高运用比较、归纳、推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

  a.在相互交流与评价中,养成团结协作的品质。

  b.关注与物质的量浓度有关的生活、生产问题,体验化学科学的发展对当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c.通过溶液组成的不同表示方法之间的关系,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教学重点、难点及其成因

  物质的量浓度在高中化学中具有极其广泛的应用,因此将理解并能初步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确定为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是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因此将在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构建过程中学会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方法确定为教学难点。

  三、学情、学法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具有一定的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对初中接触的溶液体积与溶剂体积存在一定程度的混淆。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受概念、具体实例运用概念、交流评价强化概念、归纳小结升华概念,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同时消除学生对概念的神秘感和泛味感。

  物质的量教案 篇12

  在初中,学生已经知道了化学中反映物和生物之间的质量关系,并学习了运用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质量的计算。本节是在初中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粒子数关系,并学习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等应用于化学方式的计算。将这部分内容安排在这一节,主要是为了分散前一章的难点,同时,在打好有关知识基础的前提下在来学习本内容,有利于学生对有关知识和技能的理解、掌握和记忆。

  本节内容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中和滴定等知识的重要基础,在理论联系实际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对于学生了解化学反应规律、形成正确的有关化学反应的观点也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这一节的内容在全书中有其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应让学生在学好本节知识的基础上,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应用,巩固。

  本节内容实际上是前面所学知识和技能和综合运用,涉及中学化学反应中许多有关的物理量及各物理量间的换算,综合性很强,这是这一节的特点,也是它的重、难点。在教学中,采用启发、引导、边讲边练的方法,在例题中,适当分解综合性,逐步提问,使综合性逐步增加,以题逐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为掌握好本节中的相关知识,可适当补充一些不同类型的题作课堂练习,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注意引导学生总结规律、理清思路。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和格式。

  2.使学生加深对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等概念的理解,及对化学反应规律的认识。

  3.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综合计算的能力。

  教学重点

  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教学难点

  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讲解、练习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用具

  投影仪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入新课]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我们在初中就已经很熟悉了,知道化学反应中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之间符合一定的关系。通过前一章的学习,我们又知道构成物质的粒子数与物质的质量之间可用物质的量做桥梁联系起来。既然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之间符合一定的关系,那么,化学反应中构成各物质的粒子数之间、物质的量之间是否也遵循一定的关系呢?能不能把物质的量也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第三节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一)

  一、原理

  [讲解]我们知道,物质是由原子、分子或离子等粒子组成的,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也是这些粒子按一定的数目关系进行的。化学方程式可以明确地表示出化学反应中这些粒子数之间的数目关系。这些粒子之间的数目关系,又叫做化学计量数ν的关系。

  [讲解并板书]

  2H2 + O2 2H2O

  化学计量数ν之比: 2 ∶ 1 ∶ 2

  扩大NA倍: 2NA ∶ NA ∶ 2NA

  物质的量之比: 2mol ∶ 1mol ∶ 2mol

  [师]由以上分析可知,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组成各物质的粒子数之比,因而也等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

  [板书]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组成各物质的化学粒子数之比,也等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

  [师]有了上述结论,我们即可根据化学方程式对有关物质的物质的量进行定量计算。

  [教师]进行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时,须按以下步骤进行:

  [板书]1.写出有关反应方程式

  2.找出相关物质的计量数之比

  3.对应计量数,找出相关物质的物质的量

  4.根据(一)的原理进行计算

  [师]下面,我们就按上述步骤来计算下题。

  [投影]例1:完全中和0.10 mol NaOH需H2SO4的物质的量是多少?

  [讲解并板书]

  2NaOH + H2SO4====Na2SO4+2H2O

  2 1

  0.1 mol n(H2SO4)

  =

  n(H2SO4)= =0.05 mol

  答:完全中和0.10 mol NaOH需H2SO4 0.05 mol。

  [问]请大家口答,上述反应中生成水的物质的量是多少?

  [生]0.1 mol。

  [过渡]实际上,我们在运用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解决问题时,除了涉及有关物质的物质的量外,还经常涉及到物质的质量、浓度、体积等物理量。这就需要进行必要的换算。而换算的核心就是——物质的量。请大家回忆前面学过的知识,填出下列各物理量之间的转换关系。

  [板书]三、物质的量与其他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请一位同学上黑板来填写]

  [学生板书]

  [师]请大家根据上述关系,口答下列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投影] H2+Cl2====2HCl

  化学计量数比

  粒子数之比

  物质的量比

  物质的质量比

  气体体积比

  [学生口答,教师把各物理量的比值写于投影胶片上。它们依次是:1∶1∶2;1∶1∶2;1∶1∶2;2∶71∶73;1∶1∶2]

  [师]根据化学方程式所反映出的这些关系,可以进行多种计算。但要根据题意,明确已知条件是什么,求解什么,从而合理选择比例量的单位。列比例式时应注意,不同物质使用的单位可以不同,但要相应,同一物质使用的单位必须一致。

  [过渡]下面,我们就在掌握上述各物理量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来系统、全面地学习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板书]四、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练习]在上述例题中,计算所需H2SO4的质量是多少?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师]以下是该题的一种解法,供大家参考。

  [投影]2NaOH + H2SO4====Na2SO4+2H2O

  2 mol 98 g

  0.1 mol m(H2SO4)

  m(H2SO4)= =4.9 g

  答:所需H2SO4的质量为4.9 g。

  [师]下面,请大家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认为简单的方法计算下题,要求用规范的格式、步骤进行解答。

  [投影]例2:将30 g MnO2的质量分数为76.6%的软锰矿石与足量12 molL-1浓盐酸完全反应(杂质不参加反应)。计算:

  (1)参加反应的浓盐酸的体积。

  (2)生成的Cl2的体积(标准状况)。

  [学生计算,教师巡视,并选出有代表性的解题方法,让学生写于投影胶片上,以备展示]

  [师]请大家分析比较以下几种解法。

  [投影展示]解法一:

  (1)MnO2的摩尔质量为87 gmol-1

  n(MnO2)= =0.26 mol

  4HCl(浓) + MnO2 MnCl2 + 2H2O + Cl2↑

  4 1

  12 molL-1×V[HCl(aq)] 0.26 mol

  V[HCl(aq)]= =0.087 L

  (2)4HCl(浓) + MnO2 MnCl2 + 2H2O + Cl2↑

  1 1

  0.26 mol n(Cl2)

  n(Cl2)= =0.26 mol

  V(Cl2)=n(Cl2)Vm=0.26 mol×22.4 Lmol-1=5.8 L

  答:参加反应的浓HCl的体积为0.087 L,生成Cl2的体积在标况下为5.8 L。

  解法二:

  (1)MnO2的摩尔质量为87 gmol-1

  n(MnO2)= =0.26 mol

  4HCl(浓) + MnO2 MnCl2 + Cl2 + H2O↑

  4 1

  n(HCl) 0.26 mol

  n(HCl)= =1.04 L

  V[HCl(aq)]= =0.087 L

  (2)4HCl(浓) + MnO2 MnCl2 + 2H2O + Cl2↑

  1 mol 22.4 L

  0.26 mol V(Cl2)

  V(Cl2)= =5.8 L

  答:参加反应的浓HCl的体积为0.087 L,生成Cl2的体积在标况下为5.8 L。

  解法三:

  4HCl(浓) + MnO2 MnCl2 + 2H2O + Cl2↑

  4 mol 87 g 22.4 L

  12 molL-1×V[HCl(aq)] 30 g×76.6%V(Cl2)

  V[HCl(aq)]= =0.087 L

  V(Cl2)= =5.8 L

  答:参加反应的浓HCl的体积为0.087 L,生成Cl2的体积在标况下为5.8 L。

  [问]大家认为以上哪种解法更简单呢?

  [生]第三种解法更简捷!

  [师]当然,本题的解答过程上还不止以上三种,其中解法一与课本上的相同,这说明:解答同一个问题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多动脑筋,多想些方法,以促使自己的思维能力能更上一层楼!

  下面,请大家用本节课学到的知识来计算课本P31五、与P42二、4并与以前的计算方法相比较。

  [附P31五、P42二、4,也可用投影仪展示]

  P31五、4.6 g Na与足量的H2O反应,计算生成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标准状况下H2的密度为0.0899 gL-1)。

  答案:2.24 L

  P42二、4.106 g Na2CO3和84 g NaHCO3分别与过量的HCl溶液反应,其中

  A.Na2CO3放出的CO2多 B.NaHCO3放出的CO2多

  C.Na2CO3消耗的盐酸多 D.NaHCO3消耗的盐酸多

  答案:C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问]通过做以上两题,大家有什么体会?

  [生]用物质的量计算比用其他物理量简单!

  [师]对!这也是我们学习本节课的目的之一,即把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可使计算简单化。也是我们中学化学计算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本节小结]本节课我们运用化学计算中的一个基本规律: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对几个问题进行了分析,在学习中除了要用好上述规律外还要注意解题的规范性。

  [作业]习题:一、3、4 二、3、4 三、2

  板书设计

  第三节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一)

  一、原理

  2H2 + O2 2H2O

  化学计量数ν之比: 2 ∶ 1 ∶ 2

  扩大NA倍: 2NA ∶ NA ∶ 2NA

  物质的量之比: 2mol ∶ 1mol ∶ 2mol

  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组成各物质的化学粒子数之比,也等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

  二、步骤

  1.写出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 2NaOH + H2SO4====Na2SO4+2H2O

  2.找出相关物质的计量数之比 2 1

  3.对应计量数,找出相关物质的物质的量 0.1 mol n(H2SO4)

  4.根据(一)原理进行计算 =

  n(H2SO4)= =0.05 mol

  三、物质的量与其他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四、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教学说明

  通过初中的学习,学生已知道了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并学习了运用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质量的计算。本节课主要揭示了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粒子数关系,并运用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这一规律,教学中把物质的量,以及物质的量浓度等应用于化学方程式中进行计算,从而使同学们充分意识到运用物质的量进行计算的简捷性和广泛性。

  参考练习

  1.同体积同物质的量浓度的稀H2SO4与NaOH溶液混合后,滴入石蕊试剂后溶液是 ( )

  A.红色 B.紫色 C.蓝色 D.无色

  答案:A

  2.在标准状况下,11.2 L CH4在足量O2中燃烧,反应后生成的气态物质所占的体积为 ( )

  A.11.2 L B.5.6 L C.22.4 L D.16. L

  答案:A

  3.物质的量相等的Na、Mg、Al分别跟足量稀H2SO4反应,产生的氢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

  A.1:l:l B.1:2:3

  C.I:3:3 D.3:2:1

  答案:B

  4.相同质量的Mg和Al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所生成的氢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比是( )

  A.2:3 B.1:1 C.3:4 D.24:27

  答案:C

  5.O.2 mol NaCl和O.1 mol Na2SO4混合,配成1 L溶液,所得溶液中Na+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A.O.2 molL-1 B.0.3 molL-1

  C.O.4 molL-1 D.O.5 molL-1

  答案C

  物质的量教案 篇13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使学生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让学生会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进行简单的计算并学会配制物质的量浓度的方法和技能。

  能力培养目标

  从概念的应用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科学思想目标

  通过对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学习和溶液的配制,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自然科学的思想。

  科学品质目标

  培养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学习兴趣以及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

  科学方法目标

  通过实验的教学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发现问题的本质以及独立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重点,难点:

  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

  教具准备:

  容量瓶、天平、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试剂瓶、药匙、小黑板、氯化钠

  教学方法:

  设疑、启发、实验、讲解等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初中化学课中我们已经学过溶质的质量分数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指溶液中溶质质量占溶液质量的百分数,我们都知道,它不涉及溶液的体积。但是,化工生产和科学实验中往往是量取溶液的体积,而很少称量溶液的质量。此外,在进行有关化学反应计算时,利用前几节课所学的物质的量计算很方便。所以,我们很有必要引入一种新的表示溶液浓度的方法———只要我们量取一定体积的溶液,就可知道所取溶液中含有多少摩尔的物质。根据这个设想,人们就找到了“物质的量浓度”这种新的表示溶液浓度的方法。这种方法可用单位体积溶液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所以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物质的量浓度。

  [讲述]

  首先,我想和大家一起完成课本23页的'活动探究小实验。课本中给出的是配制0.5L,0.2molNaCl溶液,在做实验之前,我先给大家介绍一种新的仪器。大家看,我手里拿的是容量瓶,先介绍它的构造:容量瓶是细颈、梨行的平底玻璃瓶,瓶口配有磨口玻璃塞或塑料塞。

  容量瓶上标有温度和容积,瓶颈处标有刻度线,表示在所指温度下,瓶内液体的凹液面与容量瓶颈部的刻度线相切时,溶液体积恰好与瓶上标注的体积相等

  容量瓶的规格实验室里常用的容量瓶有100ml,200ml,500ml,1000ml

  容量瓶突出的特点:

  1常用于配制一定体积的浓度准确的溶液

  2是一种精确量器

  3不能用于溶解或稀释,也不能用于保存溶液,即配制好的溶液要立即转移到细口试剂瓶中。

  为了避免溶质在溶解或稀释时因吸热、放热而影响容量瓶的容积,溶质应该首先在烧杯中溶解或稀释,待溶液温度达到室温后,再将其转移至容量瓶中。

  介绍完了仪器后,我们再回到实验中。

  [设问]同学们想一想,配制溶液的第一步应该做什么?

  [学生]计算所需溶质的量

  [板书] 1计算

  [讲述]好,我们来一起计算一下所需NaCl的质量,由前几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0。2molNaCl的质量为0。2molx58.5g/mol=11。7g我们已经算出NaCl的质量为11.7g,那么我们用什么来称取NaCl的质量呢?

  [学生]托盘天平

  [板书] 2称量

  [讲述]对,因此第2步就应是用托盘天平称取NaCl11.7g

  [讲述]我们在初中已经学会了它的使用,今天我请一位同学来称量一下,看看同学们对托盘天平的使用是否掌握。

  请一位同学上讲台称量(在同学称量时老师边说托盘天平的使用注意事项)大家再想想,如果溶质是液体,它用什么来量取?

  [学生]量筒。

  [讲述]对,如果所取的溶质为液体时我们应用量筒来量取。称量好之后,我们将它倒入烧杯中加蒸馏水溶解(大家注意一下,因为我们今天所配制的溶液为500ml,所以所加水不能超过500ml

  [板书] 3溶解

  [演示]溶解过程

  [设问]溶质溶解后能否马上转入容量瓶中呢?

  [讲述]是的,不能。因为我刚才给大家介绍了容量瓶的使用注意事项,容量瓶上标有温度,为了避免溶质在溶解或稀释时因吸热,放热而影响容量瓶的容积,应待恢复室温后转移至容量瓶。

  [板书] 4转移

  [讲述]把小烧杯里的溶液往容量瓶中转移时应注意,由于容量瓶的瓶口较细,为了避免溶液洒出,应用玻璃棒引流

  [演示]把小烧杯里的溶液沿玻璃棒转移至容量瓶中

  [设问]大家再想一想,现在这个烧杯和玻璃棒是否需要处理?

  [讲述]目的是为保证溶质尽可能的全部转移至容量瓶中,我们应用蒸馏水洗涤玻璃棒和小烧杯2——3次。将洗涤后的溶液全部转移到容量瓶中

  [板书] 5洗涤(目的是尽可能将溶质全部转移到容量瓶)

  [讲述]当往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距刻度线1——2CM处应停止,为避免加水的体积过多,应改用胶头滴管加至刻度线,这个操作叫做定容。

  [板书] 6定容(目的是确保向容量瓶中加水不超过瓶颈上的刻度线)

  [演示]定容

  [设问]定容时如果不小心水加多了,能否用胶头滴管取出多余的溶液呢?

  [讲述]不能,因为此时溶液中溶剂便多,溶液浓度低于所要配制的溶液的浓度,所以,定容失败了,只好重来。在定容时还要注意凹液面下缘和刻度线相切,眼睛视线与刻度线呈水平,切忌俯视或仰视。

  [演示]定容完后,应把容量瓶瓶塞塞上,用食指摁住瓶塞,另一只手托住瓶底,把容量瓶反复反转,使溶液混合均匀,这一过程叫摇匀

  [板书] 7摇匀

  [演示]最后,我们将已配好的溶液倒入试剂瓶,贴上标签

  [板书] 8贴标签

  [设问]定容时俯视或仰视刻度线,对溶液的浓度有何影响?

  [讲述]俯视刻度偏小浓度偏大

  仰视刻度偏大浓度偏小

  [讲述]配制完溶液后,我们再回到课前我给大家所提出的新的表示溶液浓度的方法———物质的量浓度,它是用单位体积溶液所含的溶质的物质的量表示,例如,上述实验所配制的溶液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为,也就是说,1L这样的溶液里含有0.4molNaCl,所以溶液的组成可表示为0.4mol/l。像这样,以单位体积溶液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量浓度。用表示,常用的单位为由定义可知,在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中,溶质B的物质的量、溶液的体积和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之间存在以下关系

  [板书]物质的量浓度=溶质的物质的量/溶液的体积

  [讲述]大家注意一下,这里分母上是溶液体积,而不是溶剂体积。分子上是用物质的量表示,而不是摩尔质量。为了巩固一下概念,我们来做道练习题。

  [小黑板]用5molNaOH配成500ml溶液,其浓度为________mol/l,取5ml该溶液,其浓度_______mol/l

【物质的量教案】相关文章:

物质的量教案02-11

物质的量浓度教案01-24

《物质的量浓度》教案02-25

物质的量教案模板03-30

物质的量浓度教案6篇02-26

物质的量浓度说课稿01-24

物质的量浓度说课稿2篇02-04

《量一量》教案03-27

中班教案《量一量》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