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

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

时间:2023-02-17 18:32:43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

  作为一名教职工,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

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1

  第二节 离子反应1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电解质的概念;

  2、理解电离的概念,会书写电离方程式。

  二、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电离的角度得出酸、碱、盐的定义;

  2、通过独立思考探究碱和盐的定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

  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教学重点】

  电解质的概念

  【教学难点】

  探究碱与盐的定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在初中化学中,我们已经做过溶液的导电性实验,通过观察与思考,我们可以得出电解质的概念。

  〖板书〗

  第二节 离子反应

  一、电解质

  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

  〖推进新课〗

  老师提问:“酸、碱、盐的水溶液为什么能够导电?”

  学生思考、讨论。

  〖小结〗

  酸、碱、盐的水溶液能够导电是因为在水溶液中发生了电离,产生了自由移动的离子。 金属导电是因为自由移动的电子,而电解质溶液导电则是因为自由移动的离子。

  而电解质离解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就叫做电离。

  〖板书〗

  1、电离:电解质离解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

  〖例题剖析〗

  【例题一】下列物质哪些属于电解质?

  ①nacl②naoh③h2so4④h2o⑤盐酸溶液 ⑥小苏打 ⑦fe⑧ca(oh)2

  〖学生回答〗略

  〖教师精讲〗

  电解质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在判断时,一定要严格按照定义来分析,作出正确的结论。 首先,电解质是化合物,不是单质,所以⑦错误;电解质也不是混合物,所以⑤也是错

  误的,小苏打是俗名,是纯净物,小苏打(nahco3)是电解质,因此,最后的正确答案为:①②③④⑥⑧。

  〖小结〗我们接触的物质中,哪些属于电解质?

  〖结论〗酸、碱、盐和水都是电解质

  〖板书〗

  2、类型:酸、碱、盐和水

  〖推进新课〗

  我们还可以用化学符号来表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用化学符号来表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产生了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的式子,叫做电离方程式。 〖板书〗

  3、电离方程式

  〖老师提问〗

  请同学写出硫酸、氢氧化钠和硫酸钠的电离方程式。

  〖学生书写〗

  h+2-

  2so4=2h+so4

  naoh=na++oh-

  na2so4=2na++so2-4

  〖合作探究〗

  请同学们阅读p27第一段。

  〖学生回答〗

  课本介绍了酸的定义,即在水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叫做酸。

  〖教师提问〗

  请同学们讨论得出碱和盐的定义。

  〖答案〗

  碱:在水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盐:电离时,生成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板书〗

  4、酸、碱、盐的定义

  【布置作业】

  p29 1、2、3、6 做在书上。

  【板书设计】

  第二节 离子反应

  一、电解质

  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

  1、电离:电解质离解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

  2、类型:酸、碱、盐和水

  3、电离方程式

  4、酸、碱、盐的定义

  第二节离子反应

  第2课时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和原理;

  2、了解电解质在溶液里所起离子反应的本质,理解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3、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探究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1、 在学习离子反应的过程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

  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

  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教学重点】

  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教学难点】

  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教具准备】

  cuso4溶液、bacl2溶液、nacl溶液、naoh溶液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复习〗电解质和电离的概念。

  〖过渡〗

  有上述知识作基础,下面我们学习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电解质在溶液里的反应

  必定有离子的参加,有离子参加的反应就叫做离子反应。离子间是如何进行反应的呢?反应的`本质又是什么?

  〖板书〗

  二、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1、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反应叫离子反应。

  〖课堂实验〗

  1、5 ml cuso4+5 ml nacl 现象:无明显现象

  2、5 ml cuso4+5 ml bacl2 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

  〖分析〗

  cuso4+bacl2=cucl2+baso4↓

  cuso4和bacl2在溶液中分别发生了电离:

  cuso4=cu2++so42-

  bacl2=ba2++2cl-

  当cuso4溶液和bacl2溶液混合时,cu2+和cl-之间并没有发生化学反应,而ba2+和

  2-so4之间则发生了化学反应,所以该反应的实质是:

  ba+so4=baso4↓

  〖板书〗

  2、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叫离子方程式。

  〖推进新课〗

  离子方程式书写的一般步骤为:写——改——删——查

  3 2+2-

  〖举例〗ba(oh)2+h2so4—

  〖答案〗略

  〖板书〗

  (1)、书写的步骤:写——改——删——查

  〖小结〗

  从书写离子方程式的步骤中可以得出:我们要对初中学习过的溶解性表熟记。 〖黑板演练〗按10%的葡萄糖溶液,振荡、水浴加热。

  有红色沉淀生成。

  【多媒体】:cuso4 + 2naoh ==== cu(oh)2↓+ na2so4

  △

  ch2oh(choh)4cho+2cu(oh)22oh(choh)4cooh + cu2o↓+ 2h2o

  [板书]生理氧化:c6h12o6(s)+6o2(g)错误!未找到引用源。6co2(g)+6h2o(l)

  【动手探究】:怎样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淀粉可以遇碘变蓝色呢?

  生:(设计方案,当堂验证)

  1.把碘酒滴到土豆片上;

  2.把碘酒滴到面包片上;

  3.用淀粉水溶液在白纸写字,然后晾干,制成化学密信等

  师: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得到的结论是:在常温下,淀粉遇碘变蓝色。那么,蛋白质有什么特征反应呢?

  [演示]取一小块鸡皮,置于蒸发皿中,滴加3-5滴浓硝酸,在酒精灯上微热,观察并记录现象。

  (也可以取用鸡蛋白溶液,加入3-5滴浓硝酸,在酒精灯上微热,观察并记录现象) 这个反应称为蛋白质的颜色反应,常用来鉴别部分蛋白质。

  【链接生活】视频材料:李奶奶上街买毛线,无法区分晴纶线和纯毛线,你能帮助她吗?

  【视频】纯毛毛线的灼烧(学生观察后自己动手实验,观察现象)

  师:蛋白质在灼烧时,会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常用来鉴别蛋白质。

  【过渡】:刚才认识了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特征反应,它们还有什么共同的性质呢?

  【板书】:2.糖类、油脂、蛋白质的水解反应

  师:糖类、油脂和蛋白质都能够发生水解反应。下面先以糖类中的二糖代表物蔗糖为例,观察

  现象。

  用心 爱心 专心 2

  【演示】:实验3-6,如图连接实验装置,验证蔗糖的水解反应。

  1.取1ml20%的蔗糖溶液,加入3-5滴稀硫酸,水浴加热5分钟后取少量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调节溶液的ph至碱性,再加入少量新制备的氢氧化铜,加热3-5分钟,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2. 取1ml20%的蔗糖溶液,加入少量新制备的氢氧化铜,加热3-5分钟,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多媒体】c12h22o11+h2o错误!未找到引用源。c6h12o6+c6h12o6

  蔗糖葡萄糖果糖

  生:淀粉和纤维素等多糖能否水解呢?

  师:可以,不过它们水解的最终产物都是葡萄糖。

  【多媒体】:

  【多媒体】肥皂工业制法生产流程

  师:在这个过程中,肥皂就是硬脂酸甘油酯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也称为皂化反应。 师:请大家回忆以前初中生物上学习的蛋白质消化过程,在酶等作用下,蛋白质最终水解的产

  物是什么呢?

  生:氨基酸。 师: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我们说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可见其重要性。

  【例题剖析】

  例1、 (20xx·理综)在啤酒生产过程中,发酵是重要环节。生产过程大致如下:将经过灭菌的麦芽汁充氧,接入啤酒酵母菌菌种后输入发酵罐。初期,酵母菌迅速繁殖,糖度下降,产生白色泡沫,溶解氧渐渐耗尽。随后,酵母菌繁殖速度迅速下降,糖度加速降低,酒精浓度渐渐上升,泡沫不断增多。当糖浓度下降一定程度后,结束发酵。最后分别输出有形物质和鲜啤酒。

  根据以上过程,回答下述问题:

  (1)该过程表明啤酒酵母菌异化作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初期,酵母菌迅速繁殖的主要方式是________。

  (3)经测定酵母菌消耗的糖中,98.5%形成了酒精和发酵产物,其余1.5%则是用于________。

  (4)请写出由麦芽糖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葡萄糖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酒精的反应方程式。

  (5)如果酵母菌消耗的糖(设为麦芽糖,其相对分子质量为342)有98.5%(质量分数)形成了酒精(相对分子质量为46.0)和其他发酵产物。设有500 t麦芽汁,其中麦芽糖的质量分数为8.00%,发酵后最多能生产酒精浓度3.20%(质量分数)的啤酒多少吨?

  师:本题是一道化学和生物联系的理科综合试题,前三问是生物问题,后两问涉及化学知识,如何解决呢?

  生:前三问是生物问题,考查了呼吸作用和生殖方式知识。后两问涉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知识

  和简单计算,容易得到结论。

  例2.现有五种有机物:①甲苯 ②乙酸 ③葡萄糖 ④淀粉 ⑤蛋白质。其中除甲苯外其余均为水溶液。可分别用五种试剂加以检验。试将选用的试剂、对应现象的代号和结论填入表格

  用心 爱心 专心

  课堂小结:由于课时有限,内容较多,设计的重点在于使学生了解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组成

  特点,知道他们共同的性质,并能简单地加以鉴别即可。教学中应以学生的活动和讨论为主。 布置作业:p76t5

  【板书设计】

  【活动与探究】

  1.探究实验:如何证明淀粉已开始水解?如何证明淀粉已水解完全?注意检测时溶液酸碱性的调节。

  2. 有关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小论文评选和专题演讲。

  3. 可放油脂水解的录像,或实验室中制取肥皂的录像;也可以将制取肥皂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在课外进行。

  用心 爱心 专心 4

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2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了解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含义。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分析、探究化学反应实质的能力。

  3、培养学生全面认识事物、分析事物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

  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3、对学生进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含义。

  教学难点:

  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含义。

  教学方法:

  设疑、实验、讨论、讲解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过程:

  [引言]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物质的分类,化学反应还有一种重要的分类方法,即将有离子参加的反应统称为离子反应。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种反应。

  教学过程:

  [板书]第二节离子反应。

  [提问]下列物质中哪些能导电?为什么能导电?

  石墨、蔗糖溶液、酒精溶液、K2SO4溶液、Cu、NaOH溶液、盐酸。

  [小结]①石墨、铜能导电,因为其中有自由移动的电子存在。

  ②盐酸、NaOH溶液、K2SO4溶液能导电,因为它们的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存在。

  [追问]在盐酸、NaOH溶液、K2SO4溶液里的自由移动的离子是怎样产生的?可通过什么方法证明溶液中存在离子?

  [小结]①电离产生,其过程可用电离方程式来表示。

  ②可通过溶液导电性来检验。

  [思考]物质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电离呢?

  [板书]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如酸、碱、盐等。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化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如蔗糖、酒精等。

  [讲解]电解质、非电解质是根据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否导电对化合物的一种分类。[讨论]下列物质中哪些是电解质?

  Cu、NaCl固体、NaOH固体、K2SO4溶液、CO2、蔗糖、NaCl溶液、H2O、酒精。

  [小结]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电解质应是化合物。而Cu则是单质,K2SO4与NaCl溶液都是混合物。

  ②电解质应是一定条件下本身电离而导电的化合物。而CO2能导电是因CO2与H2O反应生成了H2CO3,H2CO3能够电离而非CO2本身电离。所以CO2不是电解质。

  ③酸、碱、盐、水是电解质,蔗糖、酒精为非电解质。

  注意点:

  ⑴溶于水或熔化状态;注意:“或”字

  ⑵溶于水和熔化状态两各条件只需满足其中之一,溶于水不是指和水反应;

  ⑶化合物,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对于不是化合物的物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设问]相同条件下,不同种类的酸、碱、盐溶液的导电能力是否相同?

  [演示实验]观察:五种电解质HCl、NaOH、NaCl、CH3COOH、NH3、H2O溶液的导电性是否相同?并分析结果。

  (结果:相同条件下,不同种类的酸、碱、盐溶液的导电能力不相同)

  [讲述]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的大小决定于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的浓度和离子所带电荷数。而当溶液体积、浓度和离子所带的电荷数都相同的情况下,取决于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数目,导电能力强的溶液里的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一定比导电能力弱的溶液里的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多。

  比较以上五种溶液,显然,在CH3COOH、NH3·H2O溶液中的自由移动离子数目较少。[设问]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多少跟什么因素有关?

  [板书]二、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阅读]

  [图示]NaCl、CH3COOH在水中的.溶解和电离情况。

  [板书]

  1、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如NaCl、

  2、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只一部分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如NH3·H2O、CH3COOH等。

  3、强弱电解质的区别。

  [讨论]BaSO4、CaCO3、AgCl等难溶于水的盐是否属电解质?CH3COOH易溶,是否属强电

  解质?

  [小结]BaSO4、CaCO3、AgCl虽然难溶,但溶解的极少部分却是完全电离,所以它们为强电解质H3COOH体易溶于水,但它却不能完全电离,所以属弱电解质。因此,电解质的强弱跟其溶解度无必然联系,本质区别在于它们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程度。

  [思考]利用溶液导电性装置进行实验,向盛有稀H2SO4的烧杯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能观察到什么现象?加以解释,写出有关的反应方程

  [分析]随着Ba(OH)2溶液的逐滴加入,灯泡将会由亮渐暗渐亮反应为:Ba(OH)2+H2SO4=====BaSO4↓+2H2O,随着反应的进行,离子浓度将会怎样变化呢?

  [板书设计]第二节离子反应

  第一课时

  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1、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如酸、碱、盐等。

  2、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化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如蔗糖、酒精等。

  二、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1、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如NaCl、NaOH等。

  2、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只一部分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如NH3·H2O、CH3COOH等。

  3、强弱电解质的区别。

  [探讨]弱电解质溶于水的电离方程式如何表示?

  【总结】

  强电解质:

  强酸:如HCl、H2SO4、HNO3

  强碱:如KOH、NaOH、Ba(OH)2

  大多数盐:如:NaCl、AgNO3

  弱电解质:

  弱酸:如H2S、H2SO3、CH3COOH

  弱碱:如NH3H2O、Cu(OH)2

  水:H2O

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3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不仅为形成化学基本观念提供感性基础,也为了解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社会发展,化学与技术进步之间的密切关系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本节的主要内容有硅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二氧化硅的性质、硅酸盐的性质、硅及化合物的用途。在教学中可采用碳和硅(同一主族相邻的两种元素)进行对比,突出它们的相似性与不同性。另外多运用日常生活中的事例进行教学,联系生产生活的实际,充分利用实物、模型、彩图、实物照片等形式,增强教学的直观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硅的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硅及其化合物的主要用途。

  2、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采用对比的方法,联系碳、二氧化碳大等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来介绍硅、二氧化硅等新知识。

  2、运用日常生活中事例进行教学,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硅及其化合物的广泛哟鸥鸟国土,体会化学的创造性与实用性,并关注化学有关的实际问题。

  2、利用实物、模型及学生自己手机的有关实物或照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3、通过动手实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二氧化硅的性质

  教学难点:

  硅酸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教学方法:

  对比法、讨论法、讲授法

  教学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二氧化硅、硅酸

  第二课时:硅酸盐、单质硅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导入]美国的硅谷——位于美国西海岸加利福尼亚州北部旧金山南郊,圣克拉拉县和圣胡安两城之间的一条长48公里,宽16公里的长条形地带上。由于它集中了全世界90%以上的著名半导体公司(思科、英特尔、惠普、朗讯、苹果),而半导体的基本元件是硅片,所以该地区被称为“硅谷”。该地区客观上成为美国高新技术的摇篮,

  现在硅谷已成为世界各国半导体工业聚集区的代名词。也是高新科技的象征。

  [师]既然硅这么重要,那么他是如何存在,有些什么性质呢?

  [板书]§4-1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

  [师]主角,我们足以看出硅的地位。我们看课本P46图3-1,硅在地壳中的含量居第二,仅次与氧。

  硅的氧化物及硅酸盐构成了地壳中大部分的岩石、沙子和土壤、约占地壳总量的90%以上。

  [学生活动]看图4-1

  [师]大家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硅,并且写出硅和碳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学生活动]

  C Si

  [师]它们最外层均为四个电子,既不容易得到也不容易失去,性质稳定。但他们却是不可以忽视的:碳--统治了有机界:碳是构成有机物的主要元素;硅—统治了无机矿物界:硅是构成岩石与许多矿物的基本元素。

  下面我们的学习就围绕着碳和硅的相似性进行学习。

  [学生活动]回顾碳的相关知识

  存在酸性氧化物弱酸

  性质

  [师]阅读课本P74-76页内容,从碳的性质总结硅、二氧化硅、硅酸的性质。

  [学生活动]

  [资料卡片]在25℃和101kPa的条件下,由单质生成1molCO2时放热393、5kJ;而在同样条件下,生成1molSiO2时放热910、9kJ、放热越多,其生成物通常越稳定,可见SiO2比CO2更容易生成,而且更稳定。

  [思考]比较碳、硅亲合氧的能力及硅在自然存在形式?

  [归纳] ①硅的亲氧性强于碳的亲氧性。

  ②因此硅元素在氧化气氛包围的地球上,硅主要以SiO2及硅酸盐形式存在。

  [板书]1、二氧化硅SiO2

  [师]从课本P74-75的内容,大家对二氧化硅进行树型分类?

  [学生思考、书写]

  [展示]二氧化硅的结构模型

  [师]二氧化硅晶体,基本结构单元是正四面体,每个Si结合4个O,每个O结合2个Si,形成空间网状结构。

  正是这种结构,决定了其具有优良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思考与交流]请根据SiO2的存在和应用思考:

  二氧化硅具有哪些物理性质?化学稳定性如何?你的根据是什么?SiO2的这些性质是由什么决定的?

  [学生活动]

  [归纳、总结、板书]

  ①物理性质:熔点高、硬度大

  ②用途:建筑材料、饰品、工艺品

  ③化学性质:稳定性好

  [过渡]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SiO2的化学性质,玻璃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和硅酸盐,我们通过其性质,来看SiO2的性质。

  [师]我们可以用玻璃瓶来装试剂:酸、碱、盐,这可以看出其化学性质稳定,不能够跟一般的酸发生反应,除HF外。

  [板书]a、不与酸反应,氢氟酸除外

  SiO2+4HF=SiF4↑+2H2O

  用途:可以在玻璃上雕刻花纹等

  [师]因为HF酸可以和SiO2反应,所以HF的保存就不能使用玻璃瓶,而用塑料或橡胶瓶,我们可以用这个性质在玻璃上雕刻花纹,量器上雕刻刻度等。

  [展示]装有NaOH的试剂瓶

  [思考]一般的试剂瓶都使用玻璃瓶塞,而这个试剂瓶使用的是橡胶塞,为什么?

  [思考、讨论]

  [总结]我们开始将CO2和SiO2比较,CO2是酸性氧化物,SiO2也是酸性氧化物,所以其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即能与碱、碱性氧化物反应。

  [板书]b、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C、与碱反应

  SiO2+2NaOH=Na2SiO3+H2O

  [师]正是因为其能与NaOH发生反应,所以其瓶塞使用的是橡胶塞。

  [过渡]CO2溶于水生成H2CO3,SiO2我们知道它是不能溶于水的,它有没有对应的酸呢?如何制取呢?

  [思考]碳酸的制取,使用的是强酸制弱酸的方法,那么硅酸是不是也可以使用同样的方法获得呢?

  [探究实验4-1]试管中取3ml Na2SiO3溶液,滴入2滴酚酞,逐滴加入稀HCl,边加边振荡,至红色变浅并接近消失时停止。

  [学生活动]观察、思考

  [总结、归纳、板书]2、硅酸

  实验过程:

  现象:红色消失,生成白色凝胶

  结论:硅酸钠转化为硅酸

  反应:Na2SiO3+2HCl=H2SiO3(胶体)+2NaCl

  [师]硅酸凝胶经干燥脱水后的到多空的硅酸干凝胶,称为“硅胶”。硅胶多空,吸附水的能力强,常用作实验室和袋装食品、瓶装药品的干燥剂,也可以作催化剂的载体。

  [课堂练习] 1、下列各组物质有关性质关系的比较,正确的是()

  A、溶解性:CO2H2CO3

  C、熔点:SiO2>CO2(干冰)D、硬度:SiO2

  2、要除去SiO2中的CaO杂质,最适宜的试剂是()

  A、纯碱溶液B、盐酸

  C、硫酸D、氢氧化钠溶液

  [总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二氧化硅的'存在、用途、性质和硅酸的制取、用途。需要重点掌握二氧化硅的性质和硅酸的制取。

  板书设计:

  §4-1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

  1、二氧化硅SiO2

  ①物理性质:熔点高、硬度大

  ②用途:建筑材料、饰品、工艺品

  ③化学性质:稳定性好

  a、不与酸反应,氢氟酸除外

  SiO2+4HF=SiF4↑+2H2O

  用途:可以在玻璃上雕刻花纹等

  b、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C、与碱反应

  SiO2+2NaOH=Na2SiO3+H2O

  2、硅酸

  实验过程:

  现象:红色消失,生成白色凝胶

  结论:硅酸钠转化为硅酸

  反应:Na2SiO3+2HCl=H2SiO3(胶体)+2NaCl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复习引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二氧化硅的性质和用途和硅酸的制取用途。

  对照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写出相应的方程式。

  [学生活动]书写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创设情境]在农田的施肥中,如何才能使,K+更大程度的吸收呢?联系胶体的性质进行思考。

  [学生活动]阅读P77,科学视野。

  [师]硅酸盐岩石长期在水和大气中二氧化碳侵蚀下,风化为黏土,并且形成土壤胶体。土壤胶体带负电,与,K+等营养离子相结合,使土壤具有保肥作用。

  土壤、岩石中都含有大量硅酸盐,硅酸盐在自然界中分布极广,其结构复杂,大多数不溶于水,化学性质稳定。

  [展示]Na2SiO3溶液

  [师]SiO2与NaOH反应生成的Na2SiO3就一种最简单的硅酸盐,其能够溶于水,水溶液俗称为水玻璃,是制备硅胶和木材防火剂的主要原料。

  [实验4-2]取两个滤纸片,分别浸在水和水玻璃中,取出,放在酒精灯外焰上。

  [学生活动]观察、填表。

  放入蒸馏水放入Na2SiO3饱和溶液

  现象

  结论

  [师]浸泡在Na2SiO3饱和溶液的滤纸不能燃烧,所以其可以作木材的防火剂。

  [师]看图4-8应用广泛的硅酸盐产品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P78-79内容,填写下表

  [板书]

  原料生产设备主要成分

  水泥

  玻璃

  陶瓷

  [师]以上我们介绍的是传统的无机非金属材料,现在非金属材料发展迅速,出现了许多具有特殊功能的材料。

  介绍SiC、硅钢、硅橡胶、新型陶瓷等内容。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P79,单质硅,完成下列问题。

  [板书] (1)硅单质的存在形式:有xxxxxxxxxx和xxxxxxxx两种。

  (2)物理性质: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3)化学性质:常温下xxxxxxxxxxx。

  (4)硅的用途:高纯硅是良好的xxxxxxx材料,于制造集成电路、太阳能电池等。

  [师]指导学生完成,并介绍相关内容

  [课堂练习]

  1、熔融烧碱应选用的器皿是()

  A、石英坩埚

  B、普通玻璃坩埚

  C、铁制坩埚

  D、陶瓷坩埚

  2、生产水泥、普通玻璃都要用到的主要原料是()

  A、黏土

  B、石灰石

  C、纯碱

  D、石英

  3、下列所列各物质的用途中,不正确的是

  A、石英砂:制玻璃、制单晶硅

  B、硅胶:干燥剂、吸附剂、催化剂载体

  C、碳化硅:砂纸、砂轮

  D、硅酸:粘合剂、耐火材料

  [总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硅酸盐和单质硅的相关知识。需要重点掌握传统的无机非金属材料水泥、玻璃、陶瓷的原料,生产过程和主要成分,以及硅做半导体的特性的用途。

  板书设计:

  3、硅酸盐

  原料生产设备主要成分

  水泥

  玻璃

  陶瓷

  4、硅单质

  (1)硅单质的存在形式:有xxxxxxxxxx和xxxxxxxx两种。

  (2)物理性质: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3)化学性质:常温下xxxxxxxxxxx。

  (4)硅的用途:高纯硅是良好的xxxxxxx材料,于制造集成电路、太阳能电池等。

  教学反思:

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4

  一、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引入物质的量的必要性

  2、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

  3、阿伏伽德罗常数及其应用。

  4、物质的量、阿伏伽德罗常数、粒子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两个基本公式的应用。

  课时安排:约15~20分钟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认识到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之间的关系;掌握摩尔质量的概念。

  2、理解提出摩尔这一概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懂得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3、掌握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能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

  过程与方法:

  1.培养逻辑推理、抽象概括能力。

  2.培养计算能力,并通过计算更好地理解概念和运用、巩固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概念的透彻理解,培养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在讲解今天的内容之前,老师先考考大家对以前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请问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啊?

  学生答:分子、原子、离子等微粒。

  嗯,是这样的!物质就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等微观粒子组成的。

  那么这些粒子之间有什么共同点呢?

  学生答:都很小,都在不停地运动…

  对!它们都很小!

  我们知道,物质之间发生的化学反应都是分子、原子或离子之间按一定的数目关系进行的。但是这些微粒都太小,显然我们是不能一个一个将它们取出来进行反应吧!

  那大家告诉我,在实验室里我们是怎样取用物质来进行化学反应的啊?

  学生答:天平称固体的质量,量筒量液体的体积。

  嗯,虽然我们说物质之间发生的化学反应都是微利之间按一定比例进行的。但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是称取一定质量(g)或者量取一定体积(mL)的化学物质来进行我们需要的化学反应的。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微观粒子的数目和物质宏观的质量或者体积之间是存在着一定的联系的。

  今天我们大家就一起来探讨它们之间的这种联系!

  板书课题:物质的量

  嗯,老师现在遇到了一个小麻烦,现在老师的粉笔用完了,所以呢,只有再买一些。可是粉笔好小啊,一支支的数好麻烦啊!同学们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呢?

  学生答:买一盒、买一箱、、、、、

  看来同学们都很留心生活啊!如果我们用盒子把粉笔装起来,那就方便多了。

  我们之前说我们不能取用分子、原子等微粒来进行化学反应是因为它们都太小了!那我们可不可以也用一个“盒子”将它们按一定数目的集合体的形式“装”起来呢?

  其实早就有人想到这个“盒子”了!国际科学界是用“物质的量”来“装”这些微粒的。

  物质的量它是一个物理量,就像同为物理量的质量一样,它也是有符号和单位的。

  回忆所学知识,思考并回答老师的问题,紧跟思路,渐渐进入课题

  紧跟课堂节奏,思考老师的问题,兴趣提升

  意识到微观粒子时需要集团概念的

  通过对物质组成,分子等微观粒子共性的回顾,让学生懂的在研究微观粒子时“集团意识”的重要性。

  通过实例,使学生认识到分组达到了使问题简化的目的。

  过渡到物质的量的概念

  板书:

  一、基本概念

  1、物质的量

  (1)是一个物理量;(2)符号:n;(3)单位:摩尔(mol)(4)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

  (5)注意:

  “物质的量”是一个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不能增加也不能减少。不能把它理解为“物质的质量”或“物质的数量”。

  摩尔作为物质的量的单位,这一单位只适用于微观粒子(如分子,原子,离子,电子,质子等),不适用于宏观物质。

  [问]能否说1mol小麦约含有6.02×1023个麦粒?

  物质的量描述的对象是粒子的集体,但没有限定是何种粒子集体,因此,我们在使用摩尔表示物质的量时,要用化学式指明粒子的种类。例:1molNa+或n(Na+)=1mol

  [练习]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A)1摩尔氧

  (B)1.5摩尔O2

  (D)摩尔是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E)0.5摩大米

  那这个“盒子”里到底装了多少个微观粒子呢?

  国际上规定,1mol粒子集合体所含的粒子数与0.012kg12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相同,约为6.02×1023个。

  并且也给这个数值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阿伏伽德罗常数

  板书:2、阿伏伽德罗常数

  定义: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符号:NA;单位:mol-1。约为6.02×1023mol-1

  跟进老师的节奏,结合预习开始学习物质的量及阿伏伽德罗常数的相关知识;

  正式过渡,让学生以良好的状态进入课题;

  通过上面的学习,相信大家对物质的量及阿伏伽德罗常数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下面老师又有问题了,请问1molFe含有多少个铁原子?那2molFe呢?

  请问你们是怎样得到2molFe中铁原子的个数的呢?

  很好!这样我们就得到了物质的量n、阿伏伽德罗常数NA与粒子数(N)之间的关系了:

  N=n×NA即:n=N/NA

  板书:二、基本公式

  N=n×NAn=N/N

  强化练习:

  1、1molH2所含氢气分子的个数6.02×1023;

  2、2molO2含1.204×1024个氧分子;

  好,来给大家简单说说NA≈6.02×1023mol-1的这个数字究竟有多大?

  将1分硬币排列成1mol,可来回地球与太阳之间400亿次。

  科学研究是永无止境的!在我们有了物质的量这个物理量以后,我们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和规律。

  思考并回答:1molFe含有6.02×1023个铁原子;2molFe含1.204×1024个铁原子。

  回答:2×6.02×1023就得到2molFe中铁原子的个数

  跟进思路,思考问题,强化记忆

  通过实际练习得出物质的量、阿伏伽德罗常数与粒子数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易于接受、记忆深刻;

  通过练习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通过实例使学生印象深刻,对阿伏伽德罗常数有一定的认识

  请同学们看教材12页,

  1molH2O的质量是18g,约含有6.02×1023个水分子;

  0.5molH2O的质量是9g,约含有3.01×1023个水分子;

  1molAl的质量是27g,约含有6.02×1023个铝原子;

  2molAl的质量是54g,约含有1.204×1024个铝原子;

  数学是很奇妙的,数据中常常会体现出一些规律!那么在这些数据中你们发现了什么呢?

  提示:当它们的物质的量都为1mol时它们的粒子数之间有什么共同点呢?当它们的质量以克为单位时,1mol的粒子的质量与他们的相对原子质量或者相对分子质量在数值上又有什么关系呢?

  总结:

  1、1mol任何粒子集合体都含有6.02×1023个粒子;

  2、1mol任何粒子或物质的质量以克为单位时,其数值都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者相对分子质量相等。

  在这里科学界又达成了共识!将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做摩尔质量。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物质的相对原子质量或者是相对分子质量。

  板书:3、摩尔质量

  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符号:M;单位:g/mol(g.mol-1)

  练习:

  Mg的摩尔质量是24g/mol;

  CO2的摩尔质量是44g/mol;

  H2SO4的摩尔质量是98g/mol;

  那么:我们接着探讨上面数据中的规律,表中显示1mol的Al质量为27g,2molAl的质量是54g,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Al的摩尔质量是27g/mol。我们从这里就得到了物质的量(n)、质量(m)和摩尔质量(M)之间的关系:

  m=n×M也即:n=m/M

  板书:n=m/Mn=m/M

  我们说:学以致用!

  那么我们能用今天所学习的知识来解决怎样的问题呢?现在老师这里刚好有一瓶“380mL的农夫山泉”我们怎样才能通过计算知道里面有多少个水分子呢?

  知道了它的体积,我们可以通过密度求得它的质量为300g,那么物质的质量和它所含的微粒个数之间是通过什么纽带来联系的呢?(通过公式,提示学生运用物质的量)

  解:m=ρ×V=1g/mL×380mL=380g

  M=18g/mol

  n=m/M=380g÷18g/mol=21.1mol

  N=n×NA=21.1mol×6.02×1023mol-1=1.27×1025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可以算出一瓶水里面含有多少水分子,假如现在老师手里的是一瓶纯净的气体呢?我们有怎样求算其中的微粒数目呢?下次课我们就一起学习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希望大家课后积极地预习和思考。

  紧跟课堂节奏,认真分析,教材12页的材料,得出结论;紧跟老师的提问得到摩尔质量的概念;

  认真听讲,分析题目,得出答案;

  认真分析,得出答案;分析规律;

  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回忆课堂知识,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通过教材实例,让学生理解摩尔质量的概念;

  通过题目使学生对摩尔质量的概念有一定的掌握;

  通过学生亲自参与得出结论,加深记忆;使学生获得一定的成就感;

  联系生活,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起学生的兴趣。回顾课堂,达到加深学生记忆的效果

  六、板书设计

  一、基本概念二、基本公式

  含义

  符号

  1、N=n×NA

  单位(符号)

  1、物质的量

  含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

  n

  2、n=m/M

  摩尔(mol)

  2、阿伏加德罗常数

  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

  NA

  mol-1

  3、摩尔质量

  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

  M

  g/mol(g.mol-1)

  七、教学反思

  点击显示全文,继续预览

【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相关文章:

高中化学必修2教案02-06

语文高一必修一教案11-26

高一数学必修一教案02-06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教案03-15

高一数学必修二教案04-23

必修一语文《囚绿记》教案04-03

人教版必修一《金岳霖先生》教案(通用10篇)05-29

高中化学教案11-24

高中化学硅的教案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