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种树》教案

《种树》教案

时间:2023-01-25 12:02:15 教案 我要投稿

《种树》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种树》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种树》教案

《种树》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写作背景,理解本文借种树人之口阐发的为官治民的道理。

  2、体会本文寓言式人物传记委婉、含蓄的讽谏特点及对比与映衬的写法。

  3、掌握“偻”等实词、归纳“虽”、“因”、“且”几个重点虚词的用法。

  二、教学重难点

  1、本文寓意的理解。

  2、重点实词与虚词的掌握。

  三、教学设想

  本文为自读课文,且书下注解也比较详细,所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点拨为辅。分两课时教学,第一课时着重解决重点字词,疏通文意;第二课时,分析课文,理解寓意,体会注重现实问题的风格。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同学们知道“唐宋八大家”中唐代的两位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两位共同倡导了“古文运动”,在古文理论上有着相同的见解,但韩愈在排斥佛老、复兴儒学、提倡师道方面贡献较大,我们刚学过他的《师说》,还知道他的《谏迎佛骨表》;而柳宗元则注重反应社会现实问题,如我们初中学过他的《捕蛇者说》,就反应了“苛税给人民带来重压”这一社会问题,今天我们来学他的《种树郭橐驼传》,看他又针对什么社会问题,表达什么政治观点。

  二、作者简介

  柳宗元(公元773一819年),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市虞乡镇)人,世称“柳河东”。又官至柳州刺史,也称“柳柳州”。是唐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诗人。自小喜欢读书,当其四岁就熟读了十几篇深奥的古代辞赋,十岁便能写出一手好文章。二十一岁考取进士。曾任集贤殿正字,蓝田县尉。顺宗时,和刘禹锡一同参加了太子侍奉王叔文领导的主张革新的政治集团。“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迁柳州刺史。多年的贬谪生活,使他的身心倍受伤害,四年后病逝于任所。

  柳宗元的政论文和哲理性散文都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和无神论的观点。如《封建论》、《夭对》等。柳宗元的文学性传记散文,大都取材于劳动人民。如《捕蛇者说》、《种树郭橐驼传》、《童区寄传》等,都写得精湛感人,表现了作者本人的正直品格,寄托了他的政治主张,反映了社会现实,可以说是继司马迁《史记》之后的一个新发展。 柳宗元的诗,数量较多的是抒写个人抑郁的心情和离乡去国的悲哀。从这些诗篇里,我们可以看出一个有理想的正直的人在不合理的黑暗社会里遭受到怎样残酷的迫害!著有《柳河东集》四十五卷,《外集》二卷。

  三、初读课文,要求:

  1、借助书下注释,疏通文意,划出不懂的字词句;

  2、找出认为是重点的词语并注出意义及用法;

  四、检查初读掌握情况:

  1、请一生朗读课文,师纠正读音及停顿,评价朗读情况

  2、请一生说明找出的重点词语及其意义和用法,教师作出取舍,分类板书,然后完成下列习题。

  (1)解释加点词语

  病偻(脊背弯曲)名我固当(本来)

  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滋长,繁殖)其莳也若子(种植,移植)

  根拳而土易(拳曲,伸展不开)(更换)摇其本以观其疏密(树干)

  移之官理(治,统治)勖尔植(勉励)

  字而幼孩(养育)遂而鸡豚(成,养大)

  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晚饭)(早饭)故病且怠(穷困)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含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D)

  A以致其性焉尔(本性)B故吾不害其长而已(生长)

  凡植木之性(方法)见长人者好烦其令(治理)

  C故吾不害其长而已(表因果关系连词,所以)

  其培欲平,其上欲故(形容词,旧,这里指旧的土)

  D凡长安富豪人为观游及卖果者(作为)

  传其事以为官戒(作为)

  (3)下列加点的词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A)

  ①名我固当②驼业种树③早实以蕃

  ④其筑欲密⑤非有能硕茂之也

  ⑥非有能早而蕃之也⑦爪期肤以验其生枯

  ⑧故木之性日以离矣⑨见长人者好烦其令

  A①③④⑦/②/⑤⑥⑨/⑧ B①②③⑦/④/⑤⑥⑨/⑧

  C①③④⑦/②/⑤⑨/⑥/⑧ D①②③⑦/④/⑤⑨/⑥⑧

  (4)说明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1、虽

  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连词,虽然)

  虽鸡狗不得宁焉(《捕蛇者说》)(连词,即使)

  2、因

  因舍其名(连词,表示承接,于是)

  因以为号焉(连词,表示结果,于是)

  因击沛公于坐(连词,引进动作行为的条件,乘机)

  3、且

  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连词,而且)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副词,将近)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连词,况且)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副词,姑且)

  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连词,尚且)

  (5)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古今义完全一致的一项是(D)

  A故乡人号之“驼”B既然已

  C不抑耗其实而已D驼业种树

  E若不过焉则不及F虽曰爱之,其实害之

  G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

  (6)找出没有通假字的一句(B)

  A既然已,勿动勿虑B官命促尔耕

  C早缫而绪D字而幼孩

  (7)翻译下列句子

  1、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像这样,(其中的道理)那么和我所从事的(种树行当)难道也有类似吗?

  2、吾又何能为哉:我又能做(别的)什么呢?

  五、讨论仍不懂的字词句意义,师个别答疑

  六、集体诵读全文

  七布置作业:熟读全文,思考一上课时老师提出的问题(本文针对什么社会问题,表达什么政治观点)

  第二课时

  一、导入:从题目看,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一般人物传记,主要写人物的生平事迹和个性,本文写郭橐驼的生平事迹和个性,主要集中在1—3节。

  二、研读1—3节

  1、第一节:看郭橐驼是个什么样的人,朗读

  ①“隆然伏行”写出了人物的形象特征;

  ②“甚善,名我固当”:指其病为号,不雅,但亲切。驼竟以为起得很恰当,且这样自称,勾勒出人物豁达性格

  ③本节仿史传体例,介绍人物身世,通过简洁的叙述,生动的描写,一个不同一般的“驼者”形象便跃然纸上了。

  为什么这位驼者有着豁达的个性?

  2、第二节,朗读

  橐驼以种树为业。种树为他带来的“际遇”—争取迎养。为什么“争取迎养”:“视驼所种树……早实以蕃”,原来他的种树技艺高超,而且从欢迎他的人看,可知驼种树既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观赏游玩),又能满足物质需要(种树卖果),技术很全面。由此可见,驼豁达的个性背后存在着自信的原因。

  驼种树水平为什么那么高?

  3、第三节:朗读

  驼谈种树的经验(转入正题)

  ① 郭橐驼种树有无“秘籍”,方法是什么?

  ② 如何“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种植时的要求是什么?种后如何管理?

  ③ 他植者为什么“莫能如”?他植者如何做的?结果如何?

  ④ 两种种树方法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样哪种做法对哪种做法错不言自明。

  至此橐驼的“生平事迹”已讲述完毕,写得不是很详细,且下段已不谈种树,可见本文的真正目的并非为“驼”作传,而是另有深意。

  三、研读第4、5节:

  “问者”问养树后,提出了怎样的建议(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过渡):转移话题,由谈种树转到谈政事上来。

  1、“驼”是如何描述官吏治民的:“旦暮吏来而呼……击木而召之。”“驼”又是如何评价的.:“然吾居乡……卒以祸。”“吾小人……病且怠。”

  2、“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驼”以“外行”的身份试探着用他的种树理论衡量官吏的所作所为,二者有类:“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那么,“长人者好烦其令”就如勤虑害树一样,繁政扰民,从而将旦暮而来的官吏打入“他植者”行列。

  结合中唐时期时代背景理解

  3、中唐时期,豪强地主,兼并掠夺土地日益严重,仅有一点土地的农民,除了交纳正常的绢粟外,还要承受地方军政长官摊派下来的各种杂税,各地官僚为巩固自己的地位,竟相向朝廷进奉,加紧对下层盘剥,民不聊生。柳宗元的《捕蛇者说》里关于繁政扰民有生动的表述:“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4、由此可知,作者真正意图并不在谈种树,而在谈“养人”,抨击官吏繁政扰民的社会现象。“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与“他植者”勤虑害树遥相呼应,互相映衬,强化了对官吏繁政扰民现象的批判。在对不良现象的反面批判中,与郭橐驼““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的映衬中,作者的正面观点也就显而易见了:当官治民应“顺民之性以养民”,所以作者最后感叹说“得养人术”。

  5、文章最后一句“传其事以为官戒也”直接点出写作本文的真正意图;警示上层统治者清肃吏治,顺应老百姓的生活习惯和生产规律,让他们修养生息,以维持承平之世。

  四、体裁及文章特点

  驼种树的事迹已不可考,后世学者多认为这是设事明理之作,名为传,实际上是个讽喻性极强的寓言故事。这种以寓言故事的方式来进行讽谏,就决定了文章“委婉含蓄”的特点。

  五、学生通读全文,从驼的话语中体会“婉约而多讽”的特点。

  六、总结全文:

  本文是一篇兼具寓言和政论色彩的传记文。文章通过对郭橐驼种树之道的记叙,说明“顺木之天以致其性”是“养树”的法则,并由此推论出“养人”的道理,指出为官治民不能“好烦其令”,指摘中唐吏治的扰民、伤民,婉约而多讽,体现出柳宗元注重反映社会现实问题的一贯风格。。文章先以种植的当与不当作对比,继以植后管理的善与不善作对比,最后以治民与种树相映衬,在反复比照中导出题旨,阐明事理。文中描写郭橐驼的体貌特征,寥寥几笔,形象而生动;记述郭橐驼的答话,庄谐杂出,语精而意丰。全文以记言为主,带记言中穿插描写,错落有致,引人入胜

  七、布置作业(拓展阅读):

  自学读本上柳宗元的《传》,看柳宗元又反映了什么现实问题,就内容、写作特点两方面写一篇与本文的比较性文章,200字左右。

  附板书设计:

  郭橐驼:顺木之天以致其性

  他植者:逆木之本性,勤虑害树

  现实:官吏繁政扰民

  理想:顺民之性以养民

《种树》教案2

  教学目标

  1.写好“幸”等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拓展延伸,激趣谈话,培养学生保护小树、保护自然、保护环境、为绿化作出贡献的良好意识。

  4.认识数量词,读中感悟量词叠用的作用,读中培养语感。

  重点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词,感悟量词叠用的作用。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小树被破坏的挂图。

  一、巩固复习,导入新课(5)

  1.复习本课生字词。

  2.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上节课咱们了解了小树除了它的样子有点像音符之外,还有一棵棵充满生命的小树,绿化、美化了我们的生活,让我们心情愉快。

  4.所以你觉得自己该为小树做些什么呢?

  二、学习新课(25)

  (一)学习三、四句。

  1.学生自由读课文三、四句。

  2.小朋友,你们知道为什么小鸟喜欢到小树家作客,而且还高兴地唱歌跳舞呢?

  3.教师总结,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话。

  4.拓展思维:小树看到小鸟高兴地唱歌跳舞,他们的心情怎样?会说什么呢?

  5.“种树啊种树,”谁在种树?

  6.小组讨论交流:为什么说他们种下的是歌声,是幸福?

  (二)联系实际,教育孩子保护树木。

  1.教师:小树造福了千千万万的'人,然而千千万万的人却也毁了小树。(出示挂图)

  2.创设情境,让学生自由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3.教师:是呀,老师和你们一起感到难过,为人类的破坏感到愤怒,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小树呢?

  5.总结,号召全体同学一起动起来,保护小树,为绿化作出贡献。

  (三)读一读,感悟量词叠用的作用。

  1.全班齐读课文。

  2.自己评议读的情况下,纠正不足。

  3.现在,请小朋友们观察一下左右两边的词有什么不变化呢?

  一棵小树 一棵棵小树 一行小树 一行行小树

  一个音符 一个个音符 一串珍珠 一串串珍珠

  4.学生自读中感悟。

  5.反馈:你觉得有什么不一样呢?

  6.诵读,积累这些词语。

  (四)指导写字

  1.评议上节课书写的情况。

  2.明确本节课要写的汉字,读一读并组词。

  3.引导观察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学生反馈后,教师再强调。

  5.学生写字,教师巡视辅导。

  三、巩固复习(8)

  1.认读生字,并组词。

  2.朗读课文。

  四、布置作业(7)

  1.抄写本课生字。

  2.课下积累叠词。

《种树》教案3

  一、设计意图:

  新《纲要》要求幼儿"应从生活中和游戏中感知事物的数量关系,还要关注幼儿探索操作、交流问题和合作能力。"在本学期的前一阶段,幼儿已经学习了7以内的数的组成和分解,对于数的组成和分解已具备一定的经验基础。前一阶段幼儿的学习让他们掌握了一定的数的组成和分解方法,使数群概念得以发展,能进一步理解数之间的关系,也为幼儿学习加减运算打下基础。在《8的组成》的数学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操作实物,让幼儿通过自身的探索、操作活动获取有关数的分解和组成的经验,同时引导幼儿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与用结合起来。

  二、教学目标:

  1、探索8的组成,知道8有7种分法。

  2、初步了解部分数互换,总数不变的规律。

  3、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索8的组成,知道8有7种分法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部分数互换,总数不变的规律。

  四、教学准备:

  1、小河背景图一张、活动教具小树8棵、1—7的数字卡若干张、教师用大记录纸3份。

  2、幼儿每人一份拼板学具、每人8个小钉、记录纸、铅笔。

  五、教学过程:

  一、游戏:"碰球",复习7的组成。

  ——今天我们来玩一个"碰球"的游戏,我要找一个和我的数字合起来是7的数字做朋友。

  儿歌:嘿!嘿!我的1球碰几球?幼儿答:嘿嘿,你的1球碰6球!

  幼儿个别或集体玩此游戏,可重复进行!

  二、幼儿操作:探索8的组成。

  ——小熊搬了新家,新家很美,可是新家的周围除了一条小河其他什么也没有,每到春天风大的时候大风总是吹起好多的沙子,让屋子里满是灰尘,沙子总是迷住小熊的眼睛不停的流泪,红红的、肿肿的,小熊想了很久,决定在小河的左右两边种上一些小树,朋友们听说后都给小熊送来了树,今天老师给每个小朋友准备了蘑菇钉和小钉板,请你把小钉当成小树种在小河的左右两边,看看,可以怎么种,把你的种法用分解式记录在纸上。

  ——幼儿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记录结果,教师在黑板上呈现:

  ——引导幼儿观察两张记录结果,比较哪张更容易记住,为什么?

  ——小朋友,请你看看黑板,说说发现了什么?(一边的数慢慢变大,另一边的数慢慢变小,像爬楼梯。)

  ——小结:8一共有7种分法。

  三、再次探索8的组成,引导幼儿学用互换规律找出8的几种对应的组成。

  ——出示活动教具:请小朋友一起来数数小熊一共要种的树?(8棵)。

  ——教师示范演示教具,其他幼儿根据操作在纸上查找分解式,并说说每个数字代表的意思。

  ——8棵小树,种在小河的左边1棵,种在小河的右边7棵,8棵树可以分成1棵和7棵。1棵树和7棵树合起来是8棵树。8棵树可以用数字8来表示,1棵树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7棵树可以用数字7来表示。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8的分解式,并带幼儿说说:8可以分成1和7,1和7合起来是8。

  ——看到这个分解式,小朋友还会想到哪一个分解式。(引导幼儿说说8还可以分成7和1)。小朋友看,8可以分成1和7,也可以分成7和1,它们数字没变都是1和7,只是数与数交换了一下位置,合起来的总数没有变,都是8。

  ——以此类推,找出8的另外两组对应分法。8可以分成2和6,8可以分成6和2;8可以分成3和5,8可以分成5和3。

  小结:小朋友,今天我们通过自己动手找出了8的7种分法,还运用互换规律快速的找出8的3组对应组成。小朋友只要记住这些规律,以后学习数的组成就会更加简便、快速。

  四、结束

  出示车票:1—7数卡若干,老师现在给小朋友发火车票,请你去找和自己手中数字合起来是8的车票的小朋友牵好,只有找对的才能上车哦!

  ——现在我们就坐上小火车去小熊的新家看看吧!(检查一遍组合正确与否),出发!

  六、活动延伸:

  结合幼儿用书完成练习

《种树》教案4

  目标:

  1、指导树木对环境的益处。

  2、尝试与父母一同进行种植活动,了解粗浅的种植知识。

  3、感受大自然、周围环境的美好。

  4、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5、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准备:

  1、与本地区的公园、绿化部门联系,确定种植地点、种植内容。

  2、与园林部门的专业人员联系,请他们在种植过程中指导幼儿及家长。

  3、幼儿设计好种植树牌(参照幼儿用书)过程:

  1、教师带领幼儿及家长来到种树地点。

  教师与幼儿共同讨论种树活动和注意事项。

  幼儿交流、讨论。

  2、幼儿与家长共同进行种树的准备。

  引导幼儿集体念一首关于种树的诗歌。

  家长和幼儿与专业人员进行交流,了解种植知识和注意事项。

  幼儿与家长一同领取树苗、工具。

  3、幼儿与家长一起种树。

  幼儿与家长互相配合种树:摆放树苗-填土-浇水。

  幼儿将自己制作的植树牌在小树上。

  幼儿和家长与小树合影留念。

  幼儿相互参观同伴种植的'小树。

  活动反思:

  这节课的设计就是考虑小班孩子对小动物会非常感兴趣,仿变其实也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难。。只要孩子们感兴趣、爱说就可以成功。因此我想尽量形式多样化一些、有趣一些抓住孩子们的兴趣,这点我想做到了。课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因此我把:“欢欢喜喜”临时给改成了“乐呵呵”,更易于孩子接受,让我知道了其实没必要非让老师的来,叫声如果改成孩子们喜欢的三次,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

  下面我来说说我的课:

  优点:

  1,形式多样化,抓住了孩子们的兴趣,图片准备充分,吸引幼儿。

  2,层次性不错,由易到难。结尾运用歌曲孩子们喜欢,而且新颖结束自然。

  缺点:

  1,孩子们说的过少,应让孩子们仿编的时间应多一些,多给他们说的机会。

  2,仿编时形式单一,可以增加一些趣味的形式,如把孩子们感兴趣的歌曲录下来边唱边学习孩子们更加感兴趣效果会更好。

《种树》教案5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了解作者及文章的思想内涵。

  2、掌握“类、固、致、易”等实词的多义性和“且、而”等虚词的意思和用法。

  (二)能力训练点

  1、学习本文设事明理的写法。

  2、掌握文章运用对比与映衬的表现手法。

  (三)德育渗透点

  本文针对当时官吏繁政扰民的社会现象而作,启发上层统治者清肃吏治,顺应老百姓的生活习惯和生产规律,使它们修养生息,以维持社会秩序。

  (四)美育渗透点

  赏析“史笔”与“文辞”兼美的语言。

  二、学法引导

  1、学生先阅读注释①,了解作者以及文章的主旨。

  2、对照注释,疏通课文,,可采用讨论法,合作学习。

  3、对照课后题目,通读课文,初步完成对课文的理解。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掌握多义词的用法。

  2、学习文章运用对比与映衬的表现手法。

  3、学习文中设事明理的写法,注意以传记的方式说理、用类比说理、用鲜明对比说理的特点。

  难点:

  1、“史笔”与“文辞”兼美的语言表现力。

  2、《种树郭橐驼传》一文深刻的思想意义。

  解决方法:

  1、师生合作研讨,尤其注意学生合作,教师做好点拨。

  2、熟读全文,以读来促进理解。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师生互动设计

  1、补充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增进对文章内涵的理解。

  2、教师设置讨论题,启发学生读书思考。

  六、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但是到了中唐,已是危机四伏,封建社会开始走下坡路。我们从柳宗元的《捕蛇者说》中可以看出封建朝廷苛征重税,人民不堪重负,“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作者柳宗元不但揭示了当时官吏繁政扰民这一社会现象,还指出了解决这一现象的方法。那就是肃清吏治,顺应百姓的生活习惯和生产规律,使他们修养生息,以维持社会秩序。今天我们来学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

  (二)写作背景:本文是寓言体的传记。名“传”,实际上是一个讽喻性极强的寓言故事,是柳宗元早年在长安任职时的作品。郭橐驼种树的本事已不可考,后世学者多认为这是设事明理之作。本文是针对当时官吏繁政扰民的现象而为言的。中唐时期,豪强地主兼并掠夺土地日益严重,“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仅有一点土地的农民,除了交纳正常的捐粟外,还要承受地方军政长官摊派下来的各种杂税。据《旧唐书·食货志》记载,各地官僚为巩固自己的地位,竞相向朝廷进奉,加紧对下层的盘剥,于是“通津达道者税之,莳蔬艺果者税之,死亡者税之”,民不聊生。这就是柳宗元写作本文的社会背景。

  ( 三)出处与作者:柳宗元(773—819),出生于京都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运城西南解州镇)人,世称“柳河东”。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德宗贞元九年(793)进士,曾任集贤殿正字、蓝田尉、监察史里行等职。顺宗时,官礼部员外郎。他参加了主张政治革新的王叔文集团,罢宫市,出宫女,限进俸,减租税,反对宦官专权和藩镇割据。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十年后调任柳州刺史,病逝于任所,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柳宗元和韩愈齐名,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一,并称“韩柳”。他的作品对下层人民的悲惨处境和社会生活中的不合理现象能无情地加以揭露和批判,说理透辟,笔锋犀利,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他的山水游记刻画细致,寄托深远,往往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具有高度的艺术感染力量。他写作的一些讽刺寓言,篇幅虽小,寓意深刻,也为后人广泛传诵。有《柳河东集》。

  (四)疏通课文:种树郭橐驼传 柳宗元

  (原文)郭橐(tuó)驼(tuó),不知始(当初、原来)何名。病(作动词,生……病)偻(lǚ脊背弯曲,驼背),隆然(脊背高高突起的样子)伏行(弯着腰走),有(有点)类(似)橐驼(驼驼)者,故(所以)乡人(同乡人)号(作动词,取绰号)之(称他)“驼”。驼闻(听说)之曰:“甚善(很好),名(称呼,动词)我固(本来、的确)当(恰当)。”因(因而)舍(丢掉)其(自己的)名(真名),亦自谓“橐驼”云。

  (段意)1节介绍人物身世(豁达乐观)

  (分析)提问:1. 得名由来?明确:驼背,取绰号。

  2. 人物性格有何特征?明确:豁达乐观。

  (原文)其(他的)乡曰(叫作)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以……为业)种树(动词,以种树为业),凡长安豪家富人为观游(作为观赏游览的)及卖果者(种树卖果营利的人),皆争迎取养(争着迎接和雇佣)。视(看)驼所种树,或(即或)迁徙(移植),无(没有)不活,且(并且)硕茂(高大茂盛),蚤(早)实(结的果实)以(而)蕃(繁多)。他植者(其他种树的人),虽(虽然)窥伺(暗中观察)效慕(效仿羡慕),莫(没有谁)能如(赶得上,及)也。

  (段意)2节引出种树行家(种树能手)。

  (分析)提问:1.人物有何特长?明确:种树能手

  2.用哪些方法突出他的技术?明确:1侧面烘托:“争迎取养”。2正面突出:“硕茂,早实以蕃。”从成果看其技艺非凡。3对比反衬:“莫能如”对比反衬出他的技艺无与伦比。

  3..阅读第3节,讨论描写郭橐驼这一形象的手法。

  (明确) 本节运用了对比映衬的手法来写郭橐驼具有丰富的植树经验。郭橐驼种树经验在于种树“不害其长”,不做“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的事。而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而“他植者”却与之截然相反。

  (原文)有问之(有人问他),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活的时间长)且(并且)孳(zī生长得快)也,能顺木之天(生长的自然规律),以(来)致(获得)其(它的)性(树木的特性)焉尔(语气词,表示肯定的可译为“罢了”)。凡植木之性(大凡种树的规律),其(它的)本(根)欲(要)舒(舒展),其(它的)培(培土)欲平,其土欲故(旧,旧土),其筑(捣土)欲密(坚实)。既(已经)然(这样)已(通“矣”,了),勿(不要)动(再动它)勿(不要)虑(再犹豫),去(离开)不复(再)顾(回头看),其(那)莳(shì移栽、栽种)也若子(像对待孩子那样),其(那)置(搁置,指栽好后放在一边)也若弃(像抛弃了它们),则(那么)其(它的)天者(天然的品质)全(保全)而其(它的)性(本性)得(得到形成)矣。故(所以)吾不害(妨害)其(它的)长(生长)而已(罢了),非有能(能力)硕(使……大)茂(使……茂)之(它,代树)也;不抑(抑制)耗(损耗)其(它的)实(果实)而已,非有能(不是有能力)蚤(使……早)而蕃(使……蕃,繁多)之(代树)也。他植者(其他的种植的人)则(就)不然(这样),根拳(拳曲,伸展不开)而(又)土易(换了新土)。其(那)培(培土)之也,若(如果)不过焉(不是过多了)则(就是)不及(不够)(若不……则:如果不是……那就是……)。苟(假使)有能(能力)反是(和这种做法相反)者,则(那么)又爱之(它)太恩(情深、用心),忧(担心)之太勤(勤快)。旦视(早上看)而暮抚(傍晚抚摸),已去(已经离开)而(却)复(又)顾(回头看)。甚者(更有严重的)爪(用手指甲去掐,名作状)其(它的)肤(树木表皮)以(来,连词)验(检验)其(它)生枯(是活着还是死了),摇(摇动)其本(它的根)以(来)观(观察)其(它的)疏密(是疏松还是密实),而(可是)木之性(树木的本性)日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的)离(背离,丧失)矣。虽(虽然)曰爱之,其(这种做法)实(实际)害之;虽(虽然)曰忧(担心,忧虑)之,其(这样做法)实(实际)仇(仇恨)之。故(所以)不我若(不如我)也,吾又何能为(做什么)哉!”

  (段意)3节畅谈种树经验。

  (分析)提问:1.郭橐驼种树技艺高超表现在哪几方面?

  明确:a广为争迎取养。b.成活率高,故茂,早实以蕃。

  2.作者写种树技艺高超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在于说明做任何事情都要顺天致性,按客观规律办事。

  3.文中种树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明确:其基本原理就是“顺木之天以致其性。”

  4.“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孽也……而木之性早已离矣”这段话有几层意思?体现这段话的中心旨意的话是哪一句?

  明确:分三个层次:a.指出郭橐驼种树好的基本原理:“顺木之天,以致其性。”这也是这段的中心论点。b.从正面说明郭橐驼种树能顺天致性的态度和方法。“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顺天致性的态度。类比要爱护百姓和让百姓休息生养。c.指出他植者害木之天者使木性日离的态度和方法。

  拳、易、过、不及:是马虎态度(即不及)

  方法:视、抚、去、顾。

  结果:性日离。

  危害:害之、仇之。

  5.作者从什么角度来实现种树的正确态度和方法?这祥写“爱之太恩,忧之太勤”的态度与主旨有何关系?

  明确:第2、3层运用正反对比手法表现种树的正确态度和方法,主要通过橐驼的种树态度和方法与他植者种树的态度和方法说明种树道理。

  6.他植者不合这一原理主要表现在哪两个方面?

  明确:两种态度——

  a.马虎态度(不及):根拳,培土或过或不及。

  b.爱之太恩,忧之太勤(过分):旦暮视,去而顾,爪其肤,摇其根。与下段“长人者好烦其令”对应。

  7.作者为什么略写他植者的马虎的态度而详写太恩、太勤的态度?

  明确:详细写这种态度是为了表现主题的需要,主旨是要揭露“长人者好烦其令”的社会弊病,这一主旨与种树太殷、太勤的态度和方法恰相类比,详细写是为了引导、强化突出主题。

  8.作者主要采用什么手法表现种树的正确性?

  明确:采用了对比的方法,将驼驼种树方法与他植者进行对比。

  9.从全文看,作者为什么要大力铺陈、郭种树的正确原理和方法?

  明确:文章是以种树类比治国,因而大力铺陈种树的正确原理和方法就阐述了养民治国的道理,就是阐发文章主旨。

  (原文)问者曰:“以(用)子(你)之道(的道理),移(移到)之(代词,指代种树的道理)官理(为官治民。唐人避高宗名讳,改“治”为“理”。理:治)可乎?”驼曰:“我知(只知道)种树而已,官理(当官治民)非吾业(不是我的职业)也。然(然而)吾居(居住)乡(乡间),见长(zhāng)人(治理人民的官长)者,好(喜欢)烦其令(频繁的发布命令),若(好像)甚怜(爱)焉(他们,指爱护百姓),而(可是)卒(最终,终于)以(以此)祸(使动用法。使遭祸)。旦暮(早晚)吏来而呼(呼叫)曰:‘官命(政府命令)促(督促)尔(你们)耕(耕种),勖(xù勉励)尔(你们)植(种植),督(督促)尔(你们)获(收割),早缫(sāo煮茧抽丝)而(通“尔”,你们)绪(丝的头绪),早织而(通“尔”,你们)缕(线,这里指纺线织布),字(养育)而(通“尔”,你们)幼孩(小孩),遂(长,喂大)而(通“尔”,你们)鸡豚(tún小猪)’。鸣(鸣击)鼓(锣鼓)而(来)聚(聚集)之(他们,击(敲击)木(木梆子)而(来)召之(召集他们)。吾小人(我们小老百姓)辍(停止)飧(sūn晚饭)饔(yōng早饭)以(来)劳(慰劳)吏(官吏)者,且(尚且)不得暇(空闲时间),又何以(又靠什么)蕃(使……蕃,繁衍生息)吾(我们)生安(使……安定,安顿)吾性(我们的性命)邪(呢)?故(所以)病(穷困、困苦)且(并且)怠(懈怠)。若是(像这样),则(那么)与(跟)吾业者其(副词,难道、或许)亦有类(类似,近似之处)乎?”

  (段意)4节官府繁政扰民。

  (分析)1. 第4节,将郭橐驼种树之道“移之官理”,仍借郭橐驼之口,写出做官的道理,那么如何做官呢?

  明确:做官之人,要像种树那样,要顺应民众生活的要求,不要妨碍他们的生长,使他们得以“蕃生”,“安性”。

  2.借橐驼揭示“长人者好烦其令”的社会弊病。从全文看,作者为什么要大铺陈郭种树的正确原理和方法?

  明确:“长人者好烦其令”,与第3节“爱太恩,忧太勤”相对应。至此作者用类比的方法完成从植树到治民的过度,用植树类比治民,用种树之道类比治民之理。

  用种树 类比 治民

  顺木之天致木之性 : 顺民之天致民之性

  莳也若子 : 爱民如子

  置也若弃 : 让百姓修养声息

  种树马马虎虎 : 不顾人民死活

  爱太殷,忧太勤 : 长人者好烦其令

  木性日离 : 民病日急

  害树仇树 : 害民仇民

  用类比方法,通过写种树说明养民治国的道理,类比能加强说理的形象性,从而使抽象的道理变得十分具体,深入浅出,生动有趣。

  (原文)问者曰:“嘻(笑声),不亦(也)善(很好)夫!吾问(请问)养树,得养人术(得到养民的方法)。”传(传播)其(他的)事(故事)以(来)为(作为)官戒(当官者的鉴戒)也!

  (段意)5节问者意外收获。

  (分析)点出作者以种树之道类比治国之道的写作目的。全文从橐驼其人,说到种树之道,再转到治国之理,最后从“养树”“养人”两方面收结全文,点明题意,这样以写传的方式进行说理,从一个普通劳动者来阐述治国养民的主张,很有说服力,这也是本文一大特点。 从结构看,第一段是“起”,第二段是“承”,第三段是“转”,第四段是“分”,第五节是“合”。章法分明,过度自然,意理贯通。

  (五)课文分析:

  1.体裁:带有寓言性人物记传,实际是一篇议论文。

  2.中心议题:揭露时政弊端,论述为官治民的道理。本文借为人立传的方式,寓治国养民之理于种树之道当中,揭露了当时统治阶级政乱令烦的弊病给人民带来的祸害,表现了作者进步的“养民”治国思想,体现了人民的'愿望和要求。

  3.论证方法:用种树道理说明治民道理的类比论证。本文名为传记,实在说理,名为记人,实在记言,采用的基本手法是类比,见第三部分分析。

  4.层层对比。 本文关于如何种树的道理,主要是通过橐驼和“他的植者”对比说明的,见第二段分析。另外,从总体看橐驼“病偻”种树之“顺天致性”与“长人者好烦其令”之者也存在对比的关系。

  “驼背、违天害性、烦其令、违民天害民性”对比“人不能违天害性,种树不能违天害性,治民不能违天害性”,任何事物都要顺天致性,不能违背客观规律有哲理意义。

  5、赏析本文的写作特色

  明确:文章运用了对比与映衬的表现手法,先谈养树,后论养人,以“种树”喻“治民”,含蓄委婉地表达了作者的政治观点。叙事语言简洁生动,是本文的一个突出特点。如仅用“隆然伏行”几个字,就写出了人物的形象特征;仅用“甚善。名我固当”几个字,就写出了人物的个性,这种“史笔”与“文辞”的兼美,显示了作者高超的语言表现力。

  (六)总结扩展:这是一篇传记,也是一篇寓言式的说理文。本文兼有传记文和寓言的特点,将两种文体熔为一炉。就其历叙人物姓名、籍里、职业及对人物作正写反衬等笔法来看是传记文格局;就其借种树之道以喻为官治民之道来看则又是寓言性质。这种融合,有助于叙议契合、事理相生。

  附一:板书设计:

  种树郭橐驼传 种树 顺木之性 效果 设事喻理:

  “幻设为文” (养树)全其天性 早蕃硕茂 停止扰民

  “以寓言为本 “治人 顺民之意 宽简为政

  (鲁迅语) (养民 休养生息 安吾性蕃吾生

  附二:(译文)郭橐驼,不知道原先叫什么。由于得了佝偻病,后背高高隆起,俯伏着走路,好象骆驼的样子,所以乡里人称呼他“橐驼”。橐驼听到这个外号,说:“好得很,用它来称呼我确实很恰当。”于是舍弃他的原名,也自称“橐骆”了。他的家乡叫丰乐乡,在长安城的西郊。橐骆以种树为职业,凡是长安城的豪绅人家修建观赏游览的园林,以及卖水果的商人,都争相迎请雇用他。看橐骆所种植的树木,或者移栽的树木,没有不成活的,而且高大茂盛,果实结得又早又多。其他种树的人虽然偷偷地察看仿效,都不能赶上他。

  有人问他原因,他回答说:“我郭橐驼并不能使树木活得长久而且生长得快,只不过能够顺应树木自然生长的规律,使它按照自己的习性成长罢了。一般说来,种植树木的习性要求是:树根要舒展,培土要均匀,移栽树木要保留根部的旧土,捣土要细密。这样做了以后,不要再去动它,也不要再为它担心,离开后就不必再去看顾它了。树木移栽的时候要象培育子女一样精心细致,栽好后置于一旁要象把它丢弃一样,那么树木的生长规律就可以不受破坏,而能按照它的本性自然生长了。所以我只是不妨害它生长罢了,并没有使它长得高大茂盛的特殊本领;我只是不抑制、减少它的结果罢了,并没有使它果实结得又早又多的特殊本领。其他种树的人却不是这样,树根拳曲不能伸展,又换了新土,培土不是多了就是少了。如果有与此相反的人,却又对树木爱得过于深厚,担心得过了头,早晨看看,晚上摸摸,已经离开了,还要回头看顾。更严重的,还用手指抓破树皮来检验树的死活,摇动树根来察看栽得是松是实,这样,树木的本性就一天天丧失了。虽然说是爱护树,实际上却害了树;虽然说是忧虑树,实际上却是仇恨树。所以都不如我啊,我又有什么本领呢?”

  问的人说:“把你种树的道理,转用到为官治民上,可以吗?”橐驼说:“我只知道种树罢了,为官治民,不是我的职业啊。然而我住在乡里,看到那些官吏喜欢不断地发布各种命令,好象很爱惜百姓,但最后反造成了灾祸。每天早晚,差吏来到村中喊叫:‘官长命令催促你们耕田,勉励你们播种,督促你们收割。早点缫好你们的丝,早点纺好你们的线。抚育好你们幼小的子女,喂养大你们的鸡猪。’一会儿击鼓让人们聚集在一起,一会儿敲木梆把大家召来。我们小百姓顾不上吃晚饭、早饭来应酬慰劳差吏,尚且都没有空暇,又靠什么来使我们人口兴旺,生活安定呢?所以都非常困苦而且疲乏。象这样,那就与我们行业的人大概也有相似之处吧?”

  问的人颇有感慨地说道:“这不是说得很好吗?我问养树,却得到了养民的办法。”我记下这件事,把它作为官吏的戒鉴。

《种树》教案6

  【教学目标】

  1.尝试将物体按照一定规律进行排列,感受植树中的各种排列乐趣。

  2.初步学会小组合作。

  3.感受树给人们带来的好处。

  【教学准备】

  1.常见树种在不同地方的图片;

  2.不同颜色、不同种类的树,底衬纸;

  3.汉字"树"。

  4.背景音乐;散文诗《树真好》。

  【教学过程】

  一、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树。

  1.(出示汉字"树")这是"树",你在哪里见过什么树?

  小结。

  2.刚才你们说了很多树,我这里也有一些树,你们认识吗?(播放PPT)

  3.(出示一半的PPT)问:这是什么树?是谁种的?(再出示另一半的PPT)问:这些是什么树?是谁种的?

  你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左边的这一幅乱七八糟的,我也不喜欢,我觉得你们种的话都比他强,你们愿意尝试一下吗?

  二、一起来种树

  1.一幼儿进行示范。

  (出示操作用具)谁能把这些树种的又整齐又有规律?(请一幼儿示范操作,种在泥土里)

  操作完引导其他幼儿对作品进行评价。

  我很好奇,其他孩子是不是能种出更好看的树?你们想试一试吗?我喜欢和我种的不一样的。

  先说来听听。

  2.孩子进行小组第一次合作操作探索。

  分发学具

  请每个人各拿一种树,两棵树是没有办法排出规律来的?怎么办呢?

  只有每个小组的成员进行合作,把所有的树放在一起排,才能排出一列好看的树。

  每组推选出一名组长,然后大家轻声商量排列的规律。

  由组长确定一种规律。

  请一组先说一说你们组的规律。

  幼儿操作

  3.交流各自种树的'方法。

  展示各组的作品。

  你最喜欢哪幅作品?喜欢这幅作品的请举手。为什么?

  教师进行评价。

  4.孩子第二次合作操作探索

  (增加一种材料投放)

  树多了,排列的方式也就更复杂了,你们想挑战一下自己吗?

  (出示设计好的图)

  请幼儿找规律。

  你们想再一次试试吗?

  幼儿操作,选定其中一幅,进行按图合作操作。

  5.再次交流。

  交流,评价。

  6.欣赏园林作品。

  刚才每组都很棒,种出了有规律的好看的树,现在我们一起去看一看真正的园丁设计出的作品。(播放图片)

  三、树真好(为什么要种树)

  刚才我们种了许多可好看的树,那么,你想在树下干什么呢?

  总结:我们可以在树下做很多事情,是啊,树真好!

  树的好处还有很多,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边放音乐边播放PPT边朗诵散文诗《树真好》

  四、总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很多树,尝试了树的很多排列方式,也知道了树有很多好处,春天到了,春天是植树的好季节,带上一棵小树苗,和自己的爸爸妈妈一起到野外去种树好吗?

《种树》教案7

  活动目标

  1、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2、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脉络清晰,层层递进,突破重难点。本次活动的重点是手口一致地点数3的数量物,难点是说出总数。节律感是幼儿手口一致点数的基础,因此活动开始,我设计的是以幼儿边动手边念《手指变变变》的环节。接下来几个环节都紧紧围绕目标服务,层层递进,突破重难点。

  运用两大教法,让幼儿趣味学数学。;本文一是操作法。活动一开始,我就设计了师点数和幼儿点数两个环节,给每个幼儿充分操作、交流的时间与空间,引导幼儿在体验中找到点数的规律,让每个孩子在独立操作、亲身体验中找到答案。

  二是游戏教学法。游戏是幼儿园教学的灵魂,更是小班数学教育的灵魂。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活动要让幼儿保持兴致、惊喜不断,才能够吸引幼儿注意,进行有效教学。活动中我创设了奇趣的数学点数游戏,如"种树"、"种花"等,让幼儿对点数始终兴趣不断。

  二期课改的教育理念中指出,要为幼儿提供适时、适宜、适度的教育环境,以促进幼儿的`发展。而手口一致的点数,只有在实践操作中,让幼儿们去反复练习、反复操作,才能习得。从幼儿的操作中,我也感到,只提供简单的物品数量还不够,还要提供多种多样的形象的物品,以提高幼儿的点数兴趣,再提供一些数字,以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发展需要。

  教学反思:

  这节社会环保教育课已建立起幼儿对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的责任感,并有了初步地环保意识;了解到了绿化的好处。在整堂课中大部分幼儿表现活跃,发言积极;但少数幼儿表现不够主动,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要对这部分孩子多给予引导和培养。

《种树》教案8

  教学目标

  一、培养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文言文的习惯。

  二、了解封建统治者实行烦令造成扰民的社会弊端。

  三、学习运用对比、类比这两种比较手法进行说理。

  教学重点

  烦令造成扰民的社会弊端。

  教学难点

  运用比较方法进行说理。

  教时安排

  二教时

  教学步骤

  第一教时

  一、导入

  1、作家作品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运城西南解州镇)人,世称柳河东。曾贬为永州司马,后任柳州刺史,故又称柳柳州。柳宗元和韩愈齐名,并称“韩柳”,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与宋代的“三苏”、欧、王、曾都以写散文著称,并称“唐宋八大家”。有《柳河东集》。

  本文一篇寓言性传记文,借“传”立“说”,用种树之道,说治民之理。人物形象郭橐驼是寓言中的虚构人物。为什么作者将他设计成生理上畸形的驼背人呢?可能受庄子的影响,《庄子·达生》中承蜩的佝偻丈人,就是生理驼背与技艺精巧集中于一身的人物。一个身躯“拳曲”的人对生物自然生长受到扭曲、伤害有切肤之痛,因而更能体会顺应生物自然规律生长的可贵。

  二、教学

  1、学习文言,疏通文意(可先完成本环节,亦可与分析课文合起来,按自然段依次完成)

  (一)掌握课文有关文言实词、虚词的释义

  (二)懂得课文中出现的文言现象(见附件)

  (三)在以上基础上理解文意

  2、分析课文,学习比较(对比、类比)

  第一自然段紧扣了题目中“郭橐驼”三个字,介绍主人公名字由来、形象特征。写得生动有趣,引人入胜。

  第二自然段写主人公的籍贯、职业、身份和技艺,紧扣题目“种树”两字,然后分三方面写他精于种树。首先,侧面烘托:“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然后,正面描叙主人公精于种树:“视驼所种树,或迁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藩。”前半句强调种树或移栽树没有不成活的,隐含一个“寿”字;后半句强调种的树高大茂盛,且果实结得早、多,隐含一个“孳”。这句直叙主人公种树技艺之高明。又说明了“争迎取养”的原因。最后以对比手段来反衬郭橐驼精于种树:“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要求学生从本段中找出郭橐驼与“他植者”种树技艺相对比的语句。教师帮助梳理、归纳。

  (板书)以种树技艺进行对比:

  郭橐驼————(对比)————“他植者”

  所种树,或迁徙,无不活,窥伺效慕,

  且硕茂,早实以藩莫能如

  第二自然段结尾设置了一个悬念,即“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使读者急于想知道郭橐驼到底有什么诀窍。

  第三自然段从郭橐驼与“他植者”种树的态度方法的对比中,阐述种树之道在于顺天致性。紧承上文,采用对话形式展开。

  要求学生从本段中找出郭橐驼与“他植者”种树态度和方法相对比的语句。教师帮助梳理、归纳。

  (板书)以种树态度和方法进行对比:

  郭橐驼————(对比)———“他植者”

  “顺木之天,以致其性” “木之性日以离”

  “舒”、“平”、“故”、“密” “拳”、“易”、“过”、“不及”

  “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 “爱之太殷,忧之太勤”

  通过这层层对比,阐述了郭橐驼的种树经验,突出“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的重要性。主人公种树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从而得到使木“寿且孳”的结果,与下段中写到的官吏“好烦其令”,从而造成使人民“病且怠”的恶果,这两者也是对比。因此这段的对比也为下文进行种树与治民的类比作了充分的铺垫。

  第四自然段以问者的'口吻写出“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然后,通过郭橐驼的答语,由养树术推出养人术。他植者“种树”与为官者“治民”如出一辙。

  要求学生从三、四两段中找出他植者的“种树”与为官者的“治民”相类比的语句。教师帮助梳理、归纳。

  (板书)以他植者的“种树”与为官者的“治民”进行类比:

  他植者——(类比)——为官者

  种树马马虎虎不关心老百姓痛痒

  “爱之太殷,忧之太勤”:“长人者好烦其令”:

  “旦视而暮抚”“爪其肤”“摇其本”。 “旦暮吏来而呼”“鸣鼓”“击木”。

  “木之性日以离”百姓在烦琐政令下“病且怠”

  同样,我们可以通过类比联想从郭橐驼的养树术推出为官者应采用的养人术。

  要求学生根据三段中郭橐驼的养树术,参考四段为官者的“治民”推出做官者应采用的养人术。教师帮助梳理、归纳。

  (板书)从郭橐驼的养树术推出为官者应采用的养人术:

  养树术——(类比)——养人术

  “顺木之天,以致其性”顺民之天,以致民之性

  “其莳也若子”要爱护老百姓

  “其置也若弃”治国要让老百姓休养生息

  第五自然段通过问者之口,说写本文的目的在于使当官者作为鉴戒。

  文章体现了柳宗元进步的“养民”的治国思想。

  运用比较,研讨弊端

  (一)柳宗元的《捕蛇者说》与《种树郭橐驼传》进行对比,认识暴政害民与惠政扰民同样会造成民不聊生。

  (二)联系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句里的“兴,百姓苦”,理解封建社会的太平盛世百姓受压迫受剥削的重要原因:烦令扰民。

  (三)认清封建统治阶级打着爱民、恤民的幌子行扰民、伤民之实的虚伪面目。

  三、小结

  1、比较说理可以分对比和类比两种手法,对比是相对相反之比,类比是相同相似之比。

  2、苛政猛于虎,惠政也可比狼凶。

  3、郭橐驼的形象是“丑”与“真”的统一体。

《种树》教案9

  教学目标设计:

  1、认识“猴、梨、将、谚、拨、樱”6个生字,会写“拨、掉、杜、肥、短、将、鸦、梨”8个字及以下词语:拨掉、将来、乌鸦、梨树。

  2、分角色朗读。弄清猴子种树的过程,以及什么树也没种成的原因。

  3、教育学生做事要有自己的主见,对所认定的目标,就要锲而不舍,坚持不懈,不可半途而废。

  教学重点:

  识字、朗读

  教学准备:

  师:猴子、乌鸦、麻雀、杜鹃的头饰、课件。生字卡、收集谚语。

  教学策略设计:

  1、坚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新的教育理念,充分相信每一个学生,并把这种信任的态度传递给学生,便学生充分相信自己的能力,并对自己的学习持乐观、积极的态度。

  2、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看到成功的希望。

  4、合作学习、精心设计。

  5、及时评价、促进发展。

  教学过程设计: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大家都很喜欢动物朋友吧!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哪位好朋友?(出示“猴子”头饰,并贴在黑板上)那“猴”字大家认识吗?请伸出手来和老师一起写下来。(板书“猴”字)说说你是怎么认识“猴”字的?(引导学生交流识字方法)如果不认识,争取怎么记住它呢?

  在你的印象中,猴子是个什么样的动物?今天,我们来学习“猴子种树”这篇课文,看看这只猴子表现得怎么样?

  二、阅读、识字

  (一)交流读书方法:请同学们想一想,在读课文时我们要注意什么?(学生各抒已见后,老师出示课件: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并努力地记住字形。2、读通句子,不好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二)学生自主读书,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读书情况。

  (三)检查读课文情况:

  (1)指名分自然段读,纠正字音。如“结果”在这里是开花结果的意思,应该读“jieguo”。

  (2)同桌互读,纠正字音。

  (3)反馈易读错的字、词、句,并进行练读。

  (4)再指个人或小组读。

  (四)认读生字(出示课件2(6个生字)齐读、个人读、比赛读)、交流识字方法。

  (五)指导写字:重点指导左右结构的字,指导学生观察字的结构及在田字格中所占的比例(出示课件3),然后描红、写字、评价。

  (六)读词,并交流谚语、农谚。(出示课件4)

  (1)学生说说自己收集的谚语。

  ⑵教师出示谚语。

  学生填空:三百六十行,XXXXX 。

  天下无难事,XXXXX 。

  书读百遍,XXXX 。

  三、朗读、感悟。

  (1)出示课件5:我会合作:

  1、课文一共写了XX组对话;

  每组选自己最喜欢的一组对话来练习有感情的朗读,想一想、试一试怎么读才能读好乌鸦、麻雀、杜鹃和猴子的话呢?

  (2)小组练读、指名读、评议、再练读。(教师指导朗读,并适时地进行范读)

  (3)组织学生读下面的一组句子,体会句子的意思。

  “你有这个耐心吗?”

  “你能等得及吗?”

  “你不着急吗?”

  (然后组织学生用“耐心”说话)

  (4)指导学生读最后两个自然段,表现出猴子失望的心情和对猴子做法的.惋惜。

  (5)交流讨论:猴子为什么到头来什么树也没种成?

  你认为怎样做才好?

  (6)内化语言,表演故事。(引导学生把动物们说话的动作和语言演好)

  四、拓展知识,积累语言。

  (1)读一读“词语花篮”里的词,学着写几个在空花朵上。

  (2)读《自主阅读》中的《猴子种玉米》和《没有耐心的耐心人》,体会其中的道理。

  板书:

  种梨树——五年太长

  种杏树——四年太长

  猴子种树种桃树——三年太长一事无成

  种樱桃——没有成活

  不能盲目听信人言,做事要有耐心

  小学二年级语文《猴子种树》教学反思范例

  《猴子种树》是一篇寓意深刻,发人深省的童话故事,写一只猴子因为没有耐心,盲目听信他人意见,不断更改自己的种植计划,最终什么果树都没有种成。整篇课文围绕猴子种果树展开情节,先写猴子怎样种果树,再写猴子种果树的结果,教育学生做事要有耐心,有主见,不能急于求成。课文情节曲折,语言生动,极富儿童情趣,适合儿童诵读,表演,从中理解深刻的道理。

  针对我班学生不好动,不喜欢发言这些毛病,又因为在学习这篇课文的2、3自然段与4、5和6、7自然段的内容相近,结构相似,因此,教学中,我以2、3自然段的学习为例,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然后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说说猴子为什么没种成杏树,最后落脚在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上,并让学生互相评议,学生个个都成为了学习活动的参与者。

  我认为朗读是学生要求掌握的基本技能,是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也是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课文情感的重要手段。教学过程中,我自己先读,吸引学生的注意,引起学生的兴趣。再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而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还以朗读的方式来检验学生是否读懂了课文,做到以读代讲,甚至熟读成诵,久而久之,学生便会把书本上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从而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但这节课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部分学生的积极性不是太高,最后总结全文只有少数人能讲的不错,大部分学生心理明白却说不出来,或者干脆不说。

《种树》教案10

  一、活动目的:

  1、学习正确地运算方法理解加减的概念,让幼儿熟练把握10以内的加减运算。

  2、美化环境,知道树的用途,鼓励幼儿进行植树造林。

  二、活动准备:

  1、算术题目若干(废旧广告纸)

  2、两张“光秃秃”的山坡图纸和小树若干

  (书面纸、发泡苯乙烯、雌雄搭扣等)

  三、活动过程:

  玩法一:家长和幼儿两人猜拳开始游戏。赢的先开始拿一

  题算术题,做对了种一棵小树,错了“砍倒”一棵小树。两个幼儿互为接力着玩,比比谁种的小树多,就获胜了。

  玩法二:幼儿先翻开一道算术题,两人同时计算。先有答

  案而且计算正确的种上一棵小树。答错或速度慢的.不记分。最后谁把“光秃秃”的山坡先种满小树的获得胜利。

  四、活动结束:

  小朋友一起探讨。

《种树》教案11

  设计意图:

  小班的幼儿年龄一般都在3岁多,而他们这个年龄段的幼儿属直观行动思维阶段,他们对数概念的获得需要运用材料的操作和游戏来完成。游戏是幼儿园教学的灵魂,更是他们这个年龄的.教育灵魂。因此本次活动我抓住我班幼儿的这一特点以及实际情况,让幼儿在有趣的游戏及幼儿自己动手操作中体验点数的乐趣,初步学习手口一致地点数3以内的数量物。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手口一致的点数3以内的物品数量。

  2、引导幼儿说出总数。

  3、感受点数活动带来的快乐。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学习手口一致的点数3以内的物品数量。

  活动难点:学习手口一致的点数3以内的物品数量,并说出总数。

  活动准备:

  图片若干:师:3只小狗(人手一份) 3只小鸭子 3只小鸡3棵树 2朵花 3颗草 一幅山坡图片 幼儿:3只小狗(人手一份)3只小鸭子(人手一份) 3只小鸡(人手一份)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手指游戏,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游戏1-3《手指变变变》初步感知点数节律。

  "1根手指头,变变变,变成毛毛虫,爬呀爬。2根手指头,变变变,变成小兔子,蹦呀跳呀,蹦呀跳呀。3根手指头,变变变,变成小小鸟,飞呀飞。"基本部分:利用直观形象的教具,感知3以内的数量。

  二、学习3的点数。

  1.初步学习点数3以内的物品数量。

  师:刚才小朋友用小手变变变了,现在老师用小手给小朋友变个魔术。

  出示图片,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什么?幼儿:是一座山坡。

  师:山坡上可以种什么?

  幼儿:种树(种花、种草等)。

  师小结:山坡上可以种这么多东西,我们一起去帮忙吧。

  2.出示小狗图片师:"汪汪汪","汪汪汪"我想和你们一起去山坡。咦,这是谁来了?(是小狗)师:哦,原来是小狗啊,我们一起来数一数一共有几只小狗?

  请你伸出手指头,跟我一起数一数。

  师幼共同数数,并说出总数,同时认识"3"这个数字。(幼儿点数自己的那份)点数完毕后,请个别幼儿数一数,验证学习情况。

  3.出示小鸭子图片师:"嘎嘎嘎" "嘎嘎嘎"我也要和你们一起去山坡。咦,这又是谁啊?(小鸭子)师:小鸭子啊,那我们来数一数有几只小鸭子好不好?(好)请你伸出手指头,我们一起数一数。

  师幼共同数数,并说出总数,同时认识"3"这个数字。

  4.出示小鸡图片师:"唧唧唧" "唧唧唧"不要丢下我,让我和你们一起去吧。咦,这又是谁呢?(是小鸡)师:小鸡,那我们也来数一数有几只小鸡好不好?这次我请一位小朋友来试一试,谁想来?

  师幼共同数数,并说出总数,再一次认识"3"这个数字。

  三、一起去种树。(练习点数3以内的物品数量)1.点数动物师:小朋友们,今天小狗、小鸭子、小鸡要和我们一起去山坡,我们把它们带在身上吧,一边数,一边拿。(请幼儿点数)2.开车去山坡。

  师:好了,现在我们坐车去山坡吧,请小朋友坐好了,老师要开车了。

  呜呜呜,去种树喽,红灯,刹车。

  师:看看我们的小动物跑出去玩儿了没有。来,我们一起数一数。

  (请幼儿来点数)绿灯了,请小朋友坐好了,我们要走了。

  3.到达山坡。

  师:现在开始吧,我们先把树种上吧,种完后请幼儿点数有几棵。

  依次是花、小草。(这中间可以由幼儿来决定顺序)全部完毕后,请幼儿一起来再数一数。

  四、结束活动师:我们在山坡上种上了树、花、草。现在变漂亮了没有啊?(漂亮了)小狗跑到山坡上玩儿去了,数一数有几只小狗?(三只)那我们带着小鸭子和小鸡也去山坡上玩儿吧。

  师带幼儿一起自然地离开教室。

  活动延伸:

  在操作区中投入山坡的图片,并准备树、花、草,请幼儿在山坡上粘贴树、花、草打扮山坡,并且进行点数。同时自己设计带有图案的点卡,请幼儿在操作区中进行点数活动。

《种树》教案12

  活动目标:

  1、指导树木对环境的益处。

  2、尝试与父母一同进行种植活动,了解粗浅的种植知识。

  3、感受大自然、周围环境的美好。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活动准备:

  1、与本地区的公园、绿化部门联系,确定种植地点、种植内容。

  2、与园林部门的专业人员联系,请他们在种植过程中指导幼儿及家长。

  3、幼儿设计好种植树牌(参照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教师带领幼儿及家长来到种树地点。

  教师与幼儿共同讨论种树活动和注意事项。

  幼儿交流、讨论。

  2、幼儿与家长共同进行种树的准备。

  引导幼儿集体念一首关于种树的诗歌。

  家长和幼儿与专业人员进行交流,了解种植知识和注意事项。

  幼儿与家长一同领取树苗、工具。

  3、幼儿与家长一起种树。

  幼儿与家长互相配合种树:摆放树苗-填土-浇水。

  幼儿将自己制作的植树牌在小树上。

  幼儿和家长与小树合影留念。

  幼儿相互参观同伴种植的小树。

  活动反思:

  这节课的设计就是考虑小班孩子对小动物会非常感兴趣,仿变其实也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难。只要孩子们感兴趣、爱说就可以成功。因此我想尽量形式多样化一些、有趣一些抓住孩子们的兴趣,这点我想做到了。课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因此我把:“欢欢喜喜”临时给改成了“乐呵呵”,更易于孩子接受,让我知道了其实没必要非让老师的来,叫声如果改成孩子们喜欢的三次,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

  下面我来说说我的课:

  优点:1,形式多样化,抓住了孩子们的`兴趣,图片准备充分,吸引幼儿。

  2,层次性不错,由易到难。结尾运用歌曲孩子们喜欢,而且新颖结束自然。

  缺点:1,孩子们说的过少,应让孩子们仿编的时间应多一些,多给他们说的机会。

  2,仿编时形式单一,可以增加一些趣味的形式,如把孩子们感兴趣的歌曲录下来边唱边学习孩子们更加感兴趣效果会更好。

《种树》教案13

  一、教材分析:

  《猴子种树》是语文出版社二年级下册的第12课,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猴子对别人的话不加思考,一次又一次把快要成活的果树拨掉,结果什么树也没种成的故事,告诉人们:人要有自己的主见,无论做什么事只要认准目标,就要坚持不懈,不要半途而废。否则必然一事无成。

  二、学生分析:

  猴子,是孩子们喜爱的小动物之一,有关它们的故事,孩子们也一定爱读,通过教师的激趣导入,一定会产生强烈的读书欲望,经过了一年半的学习和训练,同学们已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绝大多数的学生识字速度较快;同学们已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他们喜欢朗读,特别是分角色朗读,更受他们的欢迎。

  三、教学目标设计:

  1、认识“猴、梨、将、谚、拨、樱”6个生字,会写“拨、掉、杜、肥、短、将、鸦、梨”8个字及以下词语:拨掉、将来、乌鸦、梨树。

  2、分角色朗读。弄清猴子种树的过程,以及什么树也没种成的原因。

  3、教育学生做事要有自己的主见,对所认定的目标,就要锲而不舍,坚持不懈,不可半途而废。

  教学重点:识字、朗读

  教学准备:师:猴子、乌鸦、麻雀、杜鹃的头饰、课件。生字卡、收集谚语。

  四、教学策略设计:

  1、坚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新的教育理念,充分相信每一个学生,并把这种信任的态度传递给学生,便学生充分相信自己的能力,并对自己的学习持乐观、积极的态度。

  2、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看到成功的希望。

  4、合作学习、精心设计。

  5、及时评价、促进发展。

  五、教学过程设计

  1、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大家都很喜欢动物朋友吧!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哪位好朋友?(出示“猴子”头饰,并贴在黑板上)那“猴”字大家认识吗?请伸出手来和老师一起写下来。(板书“猴”字)说说你是怎么认识“猴”字的?(引导学生交流识字方法)如果不认识,争取怎么记住它呢?

  在你的印象中,猴子是个什么样的动物?今天,我们来学习“猴子种树”这篇课文,看看这只猴子表现得怎么样?

  2、阅读、识字

  ㈠、交流读书方法:请同学们想一想,在读课文时我们要注意什么?(学生各抒已见后,老师出示课件: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并努力地记住字形。2、读通句子,不好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㈡、学生自主读书,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读书情况。

  ㈢、检查读课文情况:

  ⑴、指名分自然段读,纠正字音。如“结果”在这里是开花结果的意思,应该读“jie guo ”。

  ⑵、同桌互读,纠正字音。

  ⑶、反馈易读错的字、词、句,并进行练读。

  ⑷、再指个人或小组读。

  ㈣、认读生字(出示课件2(6个生字)齐读、个人读、比赛读)、交流识字方法。

  ㈤、指导写字:重点指导左右结构的字,指导学生观察字的结构及在田字格中所占的比例(出示课件3),然后描红、写字、评价。

  ㈥、读词,并交流谚语、农谚。(出示课件4)

  ⑴、学生说说自己收集的谚语。⑵教师出示谚语。

  学生填空:三百六十行,。

  天下无难事,。

  书读百遍,。

  3、朗读、感悟。

  ⑴、出示课件5:我会合作:1、课文一共写了( )组对话;

  2、每组选自己最喜欢的一组对话来练习有感情的朗读,想一想、试一试怎么读才能读好乌鸦、麻雀、杜鹃和猴子的话呢?

  ⑵、小组练读、指名读、评议、再练读。(教师指导朗读,并适时地进行范读)

  ⑶、组织学生读下面的一组句子,体会句子的意思。

  “你有这个耐心吗?”

  “你能等得及吗?”

  “你不着急吗?”

  (然后组织学生用“耐心”说话)

  ⑷、指导学生读最后两个自然段,表现出猴子失望的心情和对猴子做法的惋惜。

  ⑸、交流讨论:猴子为什么到头来什么树也没种成?

  你认为怎样做才好?

  ⑹、内化语言,表演故事。(引导学生把动物们说话的动作和语言演好)

  4、拓展知识,积累语言。

  ⑴、读一读“词语花篮”里的词,学着写几个在空花朵上。

  ⑵、读《自主阅读》中的《猴子种玉米》和《没有耐心的耐心人》,体会其中的道理。

《种树》教案14

  一、活动目标

  1. 通过看图说话,培养孩子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 通过实验,使孩子知道植物与水土的关系,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二、活动准备

  1. 两个大盆、若干块砖、两个喷水壶、4幅卡通图;

  2. 长方形木板上面铺满草皮,另一块木板铺上与草皮同样厚的土。一盆草本植物。

  三、活动过程

  [活动提要]

  本活动分3次完成。

  1.看图说话。

  2.实验观察:植物和水土的关系。

  3.表演歌舞剧。

  [具体活动过程]

  (一)看图说话

  1.参见本篇插图:

  图1:小熊与小兔同住在美丽的山坡下。

  图2:小熊为了盖房子,砍光屋后边的树。小兔在门前种菜种树。

  图3:一天,下起了大雨,雨水冲毁了小熊的家,而小兔的家则安然无恙。

  图4:小兔帮小熊种树,重建家园。小兔告诉小熊,植物的根能固着泥土,没有植物土壤就会被水冲走。

  2.启发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并讲出每幅图意。然后用连贯的语言讲故事。

  3.教师提问:为什么小熊砍掉了树,大水就把小熊的家冲毁了呢?让我们一起做个实验。

  二、做一做、试一试

  [实验一]

  (1)到草地上铲一块草皮;

  (2)取两块木板,在一块木板上铺上草皮,在另一块木板上铺与草皮的土层同样厚的土。把两块木板分别斜放在塑料盆里,使它们的坡度相同。

  (3)在木板上方同样的高度,用喷壶往两块木板上分别浇同样多的水。

  (4)比较从两块木板上流下来的水和土的量有什么不同(放草皮的木板上流下来的水和土少于只放土的`木板上流下来的水和土,而且流下来的是清水)。

  [实验二]

  把花盆中的植物连根拔起,让幼儿观察植物的根紧密地和土结合在一起。

  五、注意事项

  1. 操作实验时,木板斜度要相同。

  2. 用喷壶往两块木板上分别浇同样多的水。

  附:歌舞剧

《种树》教案15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了解作者及文章的思想内涵。

  2、掌握“类、固、致、易”等实词的多义性和“且、而”等虚词的意思和用法。

  (二)能力训练点

  1、学习本文设事明理的写法。

  2、掌握文章运用对比与映衬的表现手法。

  (三)德育渗透点

  本文针对当时官吏繁政扰民的社会现象而作,启发上层统治者清肃吏治,顺应老百姓的生活习惯和生产规律,使它们修养生息,以维持社会秩序。

  (四)美育渗透点

  赏析文中“史笔”与“文辞”兼美的语言表现力。

  二、学法引导

  1、学生先阅读注释①,了解作者以及文章的主旨。

  2、学生对照注释,自己疏通课文,尤其要注意一些文言现象,可以采用讨论方法,合作学习。

  3、学生对照课后题目,通过读课文,初步完成对课文的理解。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掌握多义词的用法。

  2、学习文章运用对比与映衬的表现手法。

  3、学习文中设事明理的写法。

  难点:

  1、“史笔”与“文辞”兼美的语言表现力。

  2、《种树郭橐驼传》一文深刻的思想意义。

  解决方法:

  1、师生合作研讨,尤其注意学生间的合作,教书做好点拨。

  2、熟读全文,以读来促进理解。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师生互动设计

  1、教书补充作者生平以及文章的写作背景,增进学生对文章内涵的理解。

  2、教师合理设置讨论题,启发学生读书思考。

  3、学生自读课文,发现问题。与同学商讨研究,做好质疑准备。

  六、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同“素质教育目标”)

  (二)整体感知

  1、导入新课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但是到了唐代中期,已是危机四伏,封建社会开始走下坡路。我们从柳宗元的《捕蛇者说》中可以看出封建朝廷苛征重税,人民不堪重负,“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作者柳宗元不但揭示了当时官吏繁政扰民的这一社会现象,还指出了解决这一现象的方法。那就是清肃吏治,顺应百姓的生活习惯和生产规律,使他们修养生息,以维持社会秩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板书)

  2、作者及相关背景介绍

  (1)学生自读课文注释①,了解作者生平及文章的.主旨。

  (2)教师补充。

  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河东解人(今山东运城县解州镇),世称柳河东。他出身于官吏家庭,21岁时中进士,官监察御史里行。与刘禹锡参加了主张革新的王叔文集团,任礼部员外郎。革新失败后被贬为邵州刺史,赴任途中又被贬为永州司马。同时被贬的还有七人,史称“八司马事件”。在长期的谪贬生活中,柳宗元接近了人民,他的思想有了很大变化。后任柳州刺史,故后人也称之为柳柳州。文学上与韩愈一起提倡古文运动,同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之中,并称“韩柳”。他的文学主张是“文道并重”,强调创作态度必须严肃认真。他的创作可分为传记、论文、山水游记、寓言等四种,以山水游记和寓言的文学成就最高。他的游记代表作《永州八记》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他的寓言短小精悍,含义深远。《三戒》是很有影响的代表作。柳宗元在诗歌创作上的成就也主要体现在山水诗的创作上。他的诗不同于其他人的山水田园诗,而是借诗表现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自身不幸的感叹。他在哲学上,提出天地、元气、阴阳不能“赏功而罚祸”,打击了当时流行的因果报应思想,但对佛教妥协,有儒、释、道三教调和的主张,著有《河东先生集》。

  3、整体把握文意,理清文章思路。

  (1)学生朗读课文,讨论文章的层次及概括层意。

  ①找出文章中点明题旨的一句话。

  ②简要概括全文每节的主要内容。

  (2)教师点拨,明确:

  ①能顺本之天,而致其性焉尔。

  ②第一段介绍郭橐驼命名由来及籍里。

  第二段介绍郭橐驼以种树为职业。

  第三段由郭橐驼自述种树之法。

  第四段从郭橐驼之口发出治国安民的议论。

  第五段点明写作目的。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达成过程

  1、给下列字注音。

  病瘘(lòu)郭橐(tuó)驼孳(zī)勖(xù)缫(sāo)丝飧(sūn)饔(yōng)

  2、学生自读课文,归纳文中的文言知识。

  (1)指出下列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并释义。

  ①甚善,名我固当②驼业种树③且硕茂,早实以蕃④其筑欲密⑤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明确】①名,起名,作动词。②业,以……为业,作动词。

  ③实,结果实,作动词。 ④筑,捣土用的杵,文中用作动词,捣土。 ⑤爪,用指甲划破,作动词。

  (2)指出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①植木之性②根拳而土易

  ③见长人者好烦其令④字而幼孩

  ⑤故病且怠

  讨论,明确。

  【明确】①性:性质、方法②易:更换③长:治理

  ④字:养育⑤病:穷困

  (3)辩析下列实词的词义和虚词的用法。

  1.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固2.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3.沛公默然,曰:“故不如也。”

  4.甚善。名我固当。

  1.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顾2.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3.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4.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

  1.既克,公问其故。

  故2.桓侯故使人问之。

  3.君安与项伯有故。

  4.其土欲故。

  1.且壮士不死则已。

  2.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

  且3.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4.存者且偷生。

  5.故病且怠。

  讨论,交流,明确如下。

  【明确】①②③④

  固①坚固②顽固③确实④本来

  顾①拜访,探望②却,反而③照顾④看

  故①原因,缘故②特意③旧交情④旧,原来

  且①况且②尚且③将近④暂且⑤并且

  4、研读课文

  ①阅读1-2节,说说郭橐驼是怎样的一个人?

  讨论,明确:

  他是一个平凡、朴实、而具有丰富经验的植树能手。

  ②阅读第3节,讨论描写郭橐驼这一形象的手法。

  讨论,明确:

  【明确】本节文字运用了对比映衬的手法来写郭橐驼具有丰富的植树经验。郭橐驼的种树经验在于种树“不害其长”,不做“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的事。而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而“他植者”却与之截然相反。

  ③第4节,将郭橐驼种树之道“移之官理”,仍借郭橐驼之口,写出做官的道理,那么如何做官呢?

  【明确】做官之人,要像种树那样,要顺应民众生活的要求,不要妨碍他们的生长,使他们得以“蕃生”,“安性”。

  5、赏析本文的写作特色

  ①学生通读全文。

  ②讨论写作特点。

  【明确】文章运用了对比与映衬的表现手法,先谈养树,后论养人,以“种树”喻“治民”,含蓄委婉地表达了作者的政治观点。叙事语言简洁生动,是本文的一个突出特点。如仅用“隆然伏行”几个字,就写出了人物的形象特征;仅用“甚善。名我固当”几个字,就写出了人物的个性,这种“史笔”与“文辞”的兼美,显示了作者高超的语言表现力。

  (四)总结扩展

  【总结】这是一篇传记,也是一篇寓言式的说理文。文章通过记述郭橐驼的两段话,反映了当时官吏政乱令繁、骚扰百姓、使之不能安生的现实。并且提出了解决矛盾的方法,即像郭橐驼种树那样,不妨碍它们自然生长;统治者清肃吏治,顺应老百姓的生活习惯和生产规律,使他们休养生息,以维持社会秩序。

  本文兼有传记文和寓言的特点,将两种文体熔为一炉。就其历叙人物姓名、籍里、职业及对人物作正写反衬等笔法来看,是传记文格局;就其借种树之道以喻为官治民之道来看,则又是寓言性质。这种融合,有助于叙议契合、事理相生。请细加体会。

  【扩展】

  (五)布置作业

  1、本文所讲的种树道理,对今天的环境保护工作有什么启示?

  2、完成课后练习一、二、三。

  《种树郭橐驼传》知识点整理

  一通假字

  ①以致其性焉尔(尔,同“耳”,罢了)

  ②字而幼孩(而,通“尔”,你们的)

  ③既然已(已,通“矣”,了)

  二古今异义

  1.其实

  ①不抑耗其实而已(其实,它的果实)

  ②其实害之(其实,那实际上)

  2.去

  去不复顾(古义:离开。今义:与“来”相对。)

  三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①名我固当(名,称呼)

  ②早实以蕃(实,结果实)

  ③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爪,掐、抓)

  ④移之官理可乎/传其事以为官戒(官,做官)

  ⑤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飧,吃晚饭;饔,吃早饭)

  ⑥传其事以为官戒也(传,作传)

  2.形容词作动词

  ①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全,保全)

  3.名词作状语

  ①旦视而暮抚(旦暮,从早到晚)

  ②而木之性日以离矣(日,一天天地)

  ③旦暮吏来而呼曰(旦暮,从早到晚)

  4.意动用法

  ①驼业种树(业,以……为业)

  5.使动用法

  ①非有能硕茂之也(硕,使……长得高大;茂,使……长得茂盛)

  ②非有能早而蕃之也(早,使……早结果;蕃,使……多结果)

  ③鸣鼓而聚之(鸣,使……发出声音,敲击;聚,使……聚集)

  ④遂而鸡豚(遂,使……成长)

  ⑤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蕃,使……多;安,使……安定)

  四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1.官理,非吾业也

  译:做官治民不是我的职业。

  (二)宾语前置

  1.故不我若也(“不我若”即“不若我”,意为“不如我”、“比不上我”)

  译:所以(他们都)比不上我。

  2.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何以”即“以何”,意为“拿什么”、“用什么”、“凭什么”)

  译:又拿什么来使我们的子孙兴旺并且使我们的生活安定呢?

  (三)省略句

  1.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之)也。

  2.以子之道,移之(于)官理,可乎?

  3.然吾居(于)乡

  4.若甚怜焉,而卒以(之)祸。

  5.传其事以(之)为官戒。

  (四)固定句式

  1.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其……乎,表示揣测的固定句式,意为“大概……吧”)

  译:像这样,那么和我种树行当中的那些人大概也有相似的地方吧?

  2.嘻,不亦善夫!(不亦……夫,表示反问的固定句式,意为“不也……吗”)

  译:不也很好吗?

【《种树》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种树教案02-07

大班活动教案:《种树》07-14

《种树去》大班教案11-19

《种树郭橐驼传》教案08-30

大班主题各种树教案04-23

种树中班教案(通用14篇)03-15

《种树郭橐驼传》教案13篇09-01

种树郭橐驼传语文教案10-29

种树小学作文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