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教案

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教案

时间:2023-01-01 17:47:41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教案(合集1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教案(合集15篇)

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教案1

  活动目标:

  1.学习制作圆柱体、长方体、三菱柱等不同样子的福灯笼。

  2.能用描画、剪纸、粘贴等多种方式创造性的装饰福灯笼。

  3.感受福灯笼带来的喜悦,体验制作福灯笼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1.重点:学习制作不同样子的福灯笼。

  2.难点:能用描画、剪纸、粘贴等多种方式创造性的装饰福灯笼。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有写毛笔字及剪纸的经验。

  2.物质准备:

  ⑴彩色卡纸、亮光纸、彩纸、皱纹纸、彩笔、毛笔、干花、小剪刀、胶水、双面胶等材料若干。

  ⑵教师自制福灯笼范例、灯笼展示课件、背景音乐、仿真树、布置有民间特色的“炕”作为幼儿操作台等。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观看课件,以社区活动“福灯笼大赛”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制作灯笼的乐趣。

  1.播放课件,引导幼儿交流自己见过的灯笼,丰富已有经验。

  提问:刚才课件里有什么样子的灯笼?你还见过什么样的灯笼?是什么材料做的?

  2.以社区举行“福灯笼大赛”,激发幼儿制作灯笼的兴趣。

  二、教师出示自制的福灯笼,引导幼儿知道制作灯笼的方法。

  1.教师出示自制的福灯笼,提问:灯笼上有什么?由几部分组成?引导幼儿知道灯笼由灯笼提手、灯笼身体、灯笼穗子组成。

  2.出示步骤图,引导幼儿尝试按照步骤图制作三棱柱。

  ⑴提问:灯笼身体是什么样子的?三棱柱是怎么做出来的?

  ⑵出示步骤图,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总共有几步、有阴影部分、有对折线、箭头代表对折的方向。)

  ⑶教师出示介绍不同对折线的卡纸,鼓励幼儿仔细观察看看有几根对折线,并尝试按照对折线自由探索,看看都能折出什么样子的灯笼身体。教师进一步引导幼儿操作示范,并小结提升:折的时候要沿线对齐,折过的地方要压平。

  3.教师介绍材料,鼓励幼儿大胆选择,制作和装饰福灯笼。

  出示各种制作材料及福字,引导幼儿采用描画、剪纸、粘贴等多种方式创造性的装饰福灯笼。

  小结:可以用多种方式来体现福灯笼的“福”字,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装饰灯笼。

  3.幼儿动手操作,体验制作福灯笼的乐趣。

  ⑴幼儿自由选择操作材料,大胆设计,提醒幼儿使用剪刀时注意安全。

  ⑵播放音乐,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帮助能力稍弱的幼儿,鼓励幼儿制作出不一样的福灯笼。

  4.师幼共同欣赏、评析作品,分享成功的快乐。

  ⑴悬挂“福灯笼”:出示社区背景图,请幼儿将制作好的“福”灯

  笼悬挂到“福气多多树”上;教师引导幼儿进行欣赏和评析,提问:你是制作福灯笼的`?你喜欢哪个福灯笼?为什么?

  ⑵请幼儿带着自己制作的福灯笼去参加社区“福灯笼”大赛,自然结束活动。

  延伸活动

  1.引导幼儿回活动室,进一步装饰自己的“福灯笼”,参加社区大赛。

  2.区角活动:提供更多材料,引导幼儿大胆想象,自由制作多种多样的福灯笼。

  课后反思:

  一、活动联系生活,重视幼儿兴趣、动手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本活动选自省编教材主题活动《冬天的故事》,此活动虽然出自冬天主题,但幼儿对灯笼的喜爱不单单停留在春节或元旦。恰巧社区开展的系列传统文化活动中,有灯笼展览这一环节,结合当地的特色活动,能更好的体现“艺术来源于生活,回归于生活”这一教育理念。活动中我采用了欣赏、探索、创作等相结合的手段,培养了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绪,发展了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动手操作能力、口语表达能力等,引导幼儿自主选择材料,大胆装饰和创作,并且围绕

  活动的关键字“福”,根据幼儿的能力水平,自主选择用毛笔写、剪纸、描画等多种方式表现,将我们的传统文化自然融合其中。

  二、根据幼儿的不同能力,正确评价幼儿,保持其制作的乐趣与热情。我在巡回指导时,紧扣教学目标,鼓励幼儿自主选择材料,大胆制

  作与装饰,并及时对幼儿的作品给予肯定和表扬,帮助个别能力较弱的幼儿,孩子们在不断的鼓励中热情满满,制作兴趣高涨。

  三、尊重幼儿的意愿,满足幼儿的制作需求。

  在活动后期,个别幼儿制作兴趣高涨,我及时提醒幼儿,可以活动后继续装饰,并且在活动结束后,与幼儿一起继续装饰自己的福灯笼,孩子们对于参加大赛,自信满满。

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教案2

  活动目标:

  1、能大胆运用捏、压扁的方式塑造海底生物的形象

  2、合作奖作品粘贴在瓶子上形成海底世界的完整作品,体验合作带来的快乐

  3、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4、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活动准备:

  各式装有蓝色水的矿泉水瓶(高低不同)和塑料瓶、橡皮泥、自制样品、音乐

  活动过程:

  1、教师展示自制作品,引导幼儿感受瓶贴画的特殊样式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海底世界去哦,想想去啊

  幼:…(交流,创设情境)

  师:那就要认真观察哦,看谁是最棒的

  小朋友们,准备好了嘛?那现在我们就要去海底世界探险咧,往这边看

  ①教师出示作品:瓶子上有什么?是用什么做的?

  这样把作品贴在瓶子上与我们平时直接摆放在泥工板上有什么不一样呢?(引导幼儿发现瓶贴画是围绕瓶壁制作的,很具立体感,让人觉得鱼儿似乎真的在游动)—幼儿说居多

  ②引导幼儿观察瓶贴画的构图特点

  老师转动瓶子,说:仔细看看,瓶子上的鱼的位置有什么变化(引导幼儿发现由于鱼儿位置高低起伏的变化,使画面更富层次感)

  2、师幼共同探索瓶贴画的制作方法,并鼓励幼儿大胆交流经验

  师:小朋友们,探险历程即将开始喽,你在平时看到的`海底世界里面还有什么呢?想不想试一试,看谁的海底世界最丰富最有趣呢?

  ①幼儿初步尝试进行泥贴制作,并探究泥贴的方法

  师:现在请每一位小朋友都来试一试,用橡皮泥制作一条鱼贴在瓶子上,看看怎样才能牢固地贴上去(幼儿思考空间)

  ②讨论:你用了什么方法能牢固地贴上去?

  ③引导幼儿,海底世界,除了鱼还有什么?开动小脑筋的时刻到了!看谁反应最快。迁移到在瓶贴制作中,除了表现鱼还可以表现哪些海底生物呢?例如海草

  3、幼儿制作瓶贴画,教师指导

  ①每三人小组合作完成2到3个作品,注意整体布局

  ②提醒幼儿发挥想象,大胆表现鱼的外形,要注意色彩的变化

  ③提醒幼儿在瓶子的下半部分制作一些珊瑚、水草等生物丰富画面的内容

  (指导动手能力比较差的幼儿,教他们捏比较简单的鱼,或可以让一些捏的好的小朋友,在投影上演示。样品不可固定幼儿思维,尽可能给幼儿展示空间)

  4、欣赏和评价

  展示每一组作品,幼儿欣赏,老师用相机拍摄,可以将幼儿的作品摆放在教室(赏识教育很重要)

  师:海底世界,因为小朋友的到来和参与,让这次探险变得越来越有趣生动,小朋友,开不开心!

  (结尾播放《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

  活动反思:

  《海底世界》这个活动我发现幼儿兴趣非常高,而且很快乐,回顾自己的教学过程,我对整个活动进行以下反思。

  选择的内容引起幼儿的兴趣。海底世界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海底世界图展示了海底的各种生物,形象而且丰富,神秘的海底世界给孩子们带来无限遐想,让他们画海底世界实际上给了他们自由创作的机会,所以容易引起幼儿的兴趣。作画的材料新颖,能激发幼儿的兴趣。这次活动让幼儿在纸盒上画《海底世界》,画时纸盒是拆来了平面的,画好后把纸盒再拼好,立体效果很好,幼儿感受从平面到立体的神奇变化,能很好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但也存在一些不足:整个活动时间的分配不够合理,导入部分花费了很长时间,海底世界图生动形象,幼儿都能看出来,不用一个幼儿只说一样。在幼儿尝试示范好后,老师在装饰上再示范又花了很久,幼儿作画时比较紧凑,有些幼儿来不及,色块不明显。而且在作画前要求提的不够明确。

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教案3

  活动目标:

  1、启发幼儿在规定的图形上添画成不同的物体。

  2、发展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

  3、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4、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动准备:

  彩笔画纸投影仪圆形教具(特制)

  (两个圆形虚线处缝合,再在圆形的面上绘图。教师演示时要快,像是变魔术,幼儿会很感兴趣。)

  活动过程:

  1、以《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的舞蹈进入活动场地,以手形游戏导入课题,调动幼儿学习兴趣。

  2、以孙悟空七十二变的本领,激发幼儿想像力和创造力,想象出于圆形相象的物体。

  3、通过幼儿书空添画和投影添画,引导幼儿举一反三,进行其它几何图形变通思维,构画出与其相象的物体,激发幼儿绘画欲望。

  4、与孙悟空比本领的形式,进行绘画作业。

  5、讲评,展示优秀作品。

  结束部分:

  我们带着自己的作品与孙悟空去比赛。

  活动延伸:

  利用各种几何图形,进行组合添画。

  详细活动过程:

  1、小朋友,你们好!听说你们上午学了一个舞蹈《洋娃娃和小熊跳舞》,你们还会跳吗?我们一起跳起来好吗?(进入活动室)

  2、小朋友跳的真好,洋娃娃和小熊跳的室什么舞啊?(圆圈舞)来,我们也来围成圆圈坐下来玩个手指游戏好吗?

  手指游戏:教师:我的'小手拍一拍,幼儿:(拍拍拍拍拍)

  我的小手碰一碰,(碰碰碰碰碰)

  我的小手握一握,(握握握握握)

  我的小手敲一敲,(敲敲敲敲敲)

  我的小手做三角,(做做做三角)

  我的小手做个圆,(做做做个圆)

  3、小朋友,谁的小手做的圆好啊,比一比谁的圆?(幼儿相互比手)

  看,我的圆好吗?(教师出示准备好的教具)

  4、你们可不要小看这个圆形,它可是一个宝圆啊,知道是谁送给我的吗?告诉你们吧!昨天晚上我梦到孙悟空,孙悟空的本领可大啦,他七十二变,还教了我几招呢!你们想不想看看啊?大家跟我一起喊123,这个圆就会变的,准备好!(齐)123,(教师翻动教具)这是什么?(是西瓜),你们怎么看出来是西瓜的?(有瓜纹啊,绿绿的)(齐)123变,又变成什么了?(小娃娃),在圆形的图面上添上眼嘴头发就变成了娃娃头,真有趣啊!(齐)123变,这是大家最喜欢的足球,这也是圆形变的,上面有黑白格子,成为大家喜欢的足球!

  5、我只跟孙悟空学了这几招变法,小朋友动脑筋想一想,圆形还能变出什么物体来呢?

  幼儿想象,回答。示范绘画,在投影仪上展示。

  6、刚才小朋友在圆形上添画了几笔就变出了不同的物体形象,真是有趣,我发现小朋友很聪明,我有一个问题要问你们,除了圆形可以变,还有什么几何图形可以变呢?(长方形可以变成……三角形可以变成……梯形可以变成……)

  7、小朋友说出了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可以变出好多的物体形象来,真棒!大家都知道孙悟空会七十二变,我相信大家团结起来用聪明的智慧,灵巧的小手,在不同的图形上添画出不同的物体形象,肯定会超过孙悟空的本领的!你们有没有信心和孙悟空进行一次比赛啊?

  8、每个小朋友找一个位置坐下来,在不同的图形上添画吧!(放轻音乐作画)幼儿画完一幅,交一幅,教师巡回指导。

  9、作品展示:大家快来啊,我们来看看大家的作品吧!(在投影机上,投放幼儿的作品)

  10、总结:小朋友用聪明的智慧,灵巧的小手在不同的图形上添画几笔就变出了不同的物体形象了,真棒,而且种类多多,我看到小朋友这些作品肯定能超过孙悟空的本领!(播放汽车的声音)听,是旅游车来了,我们坐上旅游车去花果山与孙悟空比本领去喽!!(随着音乐下场)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

  1、运用了幼儿感兴趣的泡泡机,增加了师幼之间的互动,引起了幼儿兴趣。

  2、活动难度适合本班幼儿年龄特点。

  3、充分利用周围的环境让幼儿去观察、去发现。

  4、在幼儿口语表达能力方面再稍加一点难度。

  小百科:圆形,在一个平面内,一动点以一定点为中心,以一定长度为距离旋转一周所形成的封闭曲线叫做圆。

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教案4

  活动目标:

  1让幼儿运用所学的基本花纹,来设计装饰手帕。

  2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活动准备:1范画。2实物手帕两块。3水彩笔。4方形图画纸

  活动过程:

  一、今天,手帕厂的叔叔、阿姨太忙了,织出了好多手帕上面没有图案,没有花,草等,现在手帕厂的叔叔阿姨请我们设计装饰手帕,看谁设计装饰手帕最好看。

  二、讲解设计装饰手帕的要求及基本画法。

  1、出示实物手帕,让幼儿观察手帕,启发幼儿的想象力。

  2、讲解示范几种图案的基本画法。

  3、出示范画手帕,请幼儿说出颜色搭配的方法。

  三、幼儿设计装饰手帕,教师巡回指导。

  四、展示幼儿作品

  1、请幼儿说出你的手帕画了什么?表示什么意思?

  2、请幼儿说出你喜欢谁的手帕?为什么?

  活动自评:通过装饰手帕这次活动,发挥了幼儿的`想象力,对作品的感受力,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教案5

  设计意图:

  魔法画框是用黑色卡纸制作成小道具,通过简单的绘画,让画面产生神奇的变化的一种作画形式,与我国传统的动画片有着相似之处。根据这一原理,我设计了这节创意美术活动。

  传统的美术绘画活动局限于在纸上平面作画,为了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和绘画激情,我借助“魔法画框”这个小道具,以游戏为载体,让幼儿发散思维,尽情创作。

  一、活动目标:

  1.通过观看魔术、探索画框,了解魔法画框的变化原理。2.借形想象,尝试用间隔绘画的方法创作会变的画。3.能积极参与并大胆创作,体验游戏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二、活动重点:遇到黑框遮挡

  时如何继续作画(画笔碰到黑框跳过去接着画)

  三、活动难点:

  画第二幅画之前如何将第一副画藏起来(抽拉画纸,直到第一幅画被完全遮挡住)

  四、活动准备:

  马克笔、尺子、刻刀、铅笔双面胶等。

  五、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谈话导入,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二)基本部分

  1.制作魔法道具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有趣的魔法,我们先一起做一下变魔法用到的小道具。用两张黑色卡纸做出魔法小道具(通过镂空一张卡纸然后将两张卡纸进行粘贴小道具就做成了)

  2.教师讲解示范画小鱼

  我们将一张大小适宜的白纸塞进魔法道具中间进行绘画,遇到黑框遮挡时,画笔碰到黑框跳过去接着画。

  3.小鱼去哪了

  画好之后抽拉白纸小鱼变没了。

  师:小朋友知道小鱼是怎样变没的?

  小结:你们观察的真仔细,发现抽拉这张纸后,图画就变没了。老师还有魔法呢,请你再仔细一点,看看还可以发现什么。

  4.小鱼变螃蟹

  请幼儿在抽拉后的空白地方用同样的办法画螃蟹,注意提醒幼儿遇到黑边遮挡时跳过黑边继续作画。

  5.魔法变变变

  师:老师又要变魔法了。多可爱的小螃蟹,小螃蟹也会变,变变变。

  师:小螃蟹变成了小鱼。我是怎么变的?

  小结:你们的小眼睛真厉害,发现老师抽拉这张纸,图画就变了。

  (三)结束部分:魔法穿新衣

  抽拉白纸为请幼儿为螃蟹和小鱼穿上漂亮的衣服

  (四)拓展延伸

  这个魔法画框不仅能画出会变的画,还能画出会动的画,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蝴蝶——飞起来了,很久以前的动画片也是这么来的,感兴趣的小朋友可以回家试一试哦!

  大班美术《魔法画框》活动反思

  大班创意美术活动《魔法画框》来源于生活,这是一次创新的尝试,是一次神奇、有趣的美术活动,孩子们不只是单纯的绘画,而是利用小道具,使自己的作品可以变换,达到小魔术的效果,大大增加了活动的趣味性和孩子们参与的热情。道具尺寸为16K,非常符合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孩子们操作起来非常的方便。当然,教师演示的`范例还是应该用8K的尺寸,可以观察的更清晰。最后的结束环节初步揭示了动画的最初创作就是来源于一幅幅快速变化的图画,启发幼儿的进一步探索和创作。 本微课作品向大家展示了使用小道具“画框”后画面产生的变化,直观、形象,活动一开始就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启发孩子的主动探索与思考。讲解示范的过程层层递进,解决重难点,使孩子们能迅速掌握要领,兴趣盎然地进入到创作环节。最后,幼儿作品的展示,充分说明了本节微课的效果不错,达到预期目标。

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教案6

  教材分析:

  本次活动是根据市编教材艺术表现《像什么》进行地改编。我们将原先教材中水粉泼色的绘画形式改为水墨拓印的方式来进行,通过这种方式让幼儿拓印出不规则的形状作出多方向、多角度的臆想,发展幼儿的想象与绘画再现的能力。想象不是凭空产生的,所需的灵感来自于生活,来源于幼儿的已知经验。因此,结合《指南》中的要求:“能用多种工具材料或不同的表现手法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象。”让孩子们在试一试、玩一玩、想一想、画一画、说一说的过程中体验作画的乐趣,掌握水墨拓印作画的方法。且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他们在绘画技能上的已有经验,我们以孩子们极感兴趣的水墨画为基点,通过观看水墨画视频、以及欣赏教师范例的基础上引导幼儿欣赏水墨画的浓淡特点,进一步感受中国画独特的韵味美感,体验水墨画的神奇。在创作过程中幼儿能根据自己的`观察探索作画的基本步骤,尝试在画纸上变出各种图案并大胆的想象添画讲述画面内容,从而,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目标:

  1.通过对水墨画作品的欣赏,了解水墨画的浓淡特点。

  2.尝试用水墨拓印的方式在纸上变出各种图案,想象添画有趣的画面并用连贯的语言讲述。

  3.感受中国画独特的水墨韵味美感,体验水墨画的神奇。

  活动重难点:

  在了解水墨画特点的基础上尝试用水墨拓印的方式作画,想象添画有趣的画面并用连贯的语言讲述。

  活动准备:

  1.长方形水盆、墨汁、滴管、作业纸、水性毛笔、抹布人手一份

  2.水墨广告视频

  3.背景音乐《琵琶吟》

  4.背景展板

  活动过程:

  (一)播放水墨画视频,引导幼儿了解水墨画的特点。

  1.出示水引出水墨画,激发幼儿兴趣。

  提问:“当墨滴到水中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屏幕吧。”

  2.播放水墨画视频,引导幼儿欣赏并感受中国水墨画特点。提问:“你看到墨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它变成了什么?”小结:原来,墨滴到水里发生了这么多变化。

  (二)出示水墨画范例,引导幼儿探索水墨拓印的方法。

  1.教师示范水墨拓印的方法,边操作边交流。

  2.通过提问与幼儿共同梳理操作过程。提问:“老师刚才是怎么做的?”

  小结:我们先用手指在水中来回波动一下,让水动起来。然后滴 1 滴墨,之后用你的手指轻轻的拨一下墨,将墨散开,之后将有宣纸的一面平放到水面上。一起数三个数。123…… 之后用抹布将画纸外面的水墨迹擦干,用另一块抹布轻轻的放在画纸上蘸干水迹。

  3.提问:“这幅画上墨的颜色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 为什么有深有浅,谁知道这个秘密?”

  小结:如果加的墨多颜色就会(浓、深)如果加的墨少颜色就会(淡、浅)。有深有浅、有浓有淡,这就是我们中国水墨画的一个特点。

  4.引导幼儿创编画中的内容。

  提问:“请你们猜一猜,这幅画里面的图案都像什么?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呢?谁想上来讲一讲”

  (三)幼儿创作水墨拓印,体验水墨拓印和借形想象的乐趣。。

  1.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2.请个别幼儿讲述自己画中的内容。

  3.出示教师范例,引导幼儿观察添画内容。

  提问:“看看这幅画和你们的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

  4.幼儿再次利用墨的浓淡进行想象添画。

  (四)师幼共同欣赏作品,分享水墨作画的成功喜悦。

  1.师幼欣赏作品,感受水墨拓印作画的成功感。提问:“你从这些美丽的画里发现了什么?”“

  “谁来说一说你的画里都有什么?”“

  “你最喜欢哪一幅画?为什么?”

  2.小结:原来滴墨的位置不同,手指运动的方向不同。还有我们变换画纸的角度不同,也会发现不同的故事。墨与水的融合画出了青山绿水、古木花草、飞鸟鱼石,每一幅画都透着一股浓浓的墨香,这就是我们中国的水墨画。

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教案7

  美术活动:

  阳光下的树林

  目标

  通过观察、摆放感知物体的远近关系,并能尝试用水粉表现阳光下的树林,初步积累写生经验,美术活动:阳光下的树林—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

  重点:

  表现阳光下的树林

  难点:

  解近的物体清晰,远的'物体模糊,能初步表现。

  准备:

  1、各种树模板(清晰和模糊两种)

  2、深绿、浅绿、黄色、橘黄、咖啡、黑色皱纸碎片

  过程:

  一、观察:感知各种树,初步感知物体远近关系。

  师:你们看见了哪些树?它们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二、摆放:理解远近关系。

  1、实物摆放BR P/P(1)师:这里有许多树,请你们来摆摆看,哪些放在前面,哪些放在后面,为什么?

  (2)幼儿分组摆放,教案《美术活动:阳光下的树林—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

  (3)师总结:近的树叶子清晰放在前面,远的树模糊放在后面。

  2、皱纸表现树

  (1)师:树有哪些颜色?(幼儿边回答,教师边出示皱纸。)这么多颜色呀,那么我们先用皱纸来试试看,做一幅阳光下的树林。

  (2)师生共同撒皱纸

  边撒边小结:近的树颜色对比强烈、笔触小,远的树颜色相近、笔触大。

  三、自由创作

  师:你想画哪些树?哪些在前,哪些在后?还有些什么?

  这些树可以用什么笔触来画?

  四、欣赏交流

  师:谁的树林最美?

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教案8

  教材分析

  本次活动在欣赏丰富多彩的民族服装的基础上,为了加深幼儿对民族服装的了解与认识,充分感知民族服饰的美丽和民族特点,满足大班幼儿绘画与制作民族服装的兴趣,而是基本活动。本次活动从服装的多样化图案中,选择二方连续纹样作为切入点,让幼儿能充分将发现、学习的新知识运用到绘画中去, 感知民族服装的图案美。

  活动目标:

  1.认识二方连续纹样,了解二方连续纹样在民族服装中的应用。

  2.能运用二方连续纹样创造性地设计出新颖多样的民族服装。

  3.在创作与交流中感受民族服饰多彩、多样的美。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1.二方连续纹样图案图片。2.藏族、维吾尔族、蒙古族等民族的服饰。3.每位幼儿至少 1 张民族服装的轮廓图,水彩笔,蜡笔等。4.背景音乐《月光下的凤尾竹》。

  经验准备:对二方连续纹有一定的了解。

  活动过程:

  一、根据已有的经验讲述,说说自己喜欢哪个民族的服装、为什么。感知民族服装的特点。

  二、观察各民族的服饰,学习用二方连续的纹样绘画、装饰民族服饰。

  1.出示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的'服装,引导幼儿观察其花纹的装饰特点。

  提问:这些服装都是哪些民族的?都有哪些花纹?这些花纹都装饰在什么地方。

  小结:观察衣服的样式、色彩和装饰花纹,了解装饰花纹主要在领口、袖口、前胸、后背、裙边等地方,为幼儿装饰纹样作好铺垫。

  2.幼儿欣赏二方连续纹样图片,了解其规律。

  提问:这些花纹有什么规律?你还见过哪些二方连续纹样?

  小结:有的是同一个纹样方向不同,有的是颜色不同的同一个纹样等,它们有规律地排列并一直循环所构成的带状纹样,称为二方连续纹样。

  3.幼儿观察教师示范,引导幼儿用二方连续纹样进行装饰,教师根据幼儿说出的花纹在服饰的前胸处装饰,给与幼儿启发。

  三、创意作画,尝试运用二方连续纹样在服装的不同部位创造性的装饰。 要求:1.能运用二方连续纹样在服装的不同部位创造性地装饰。

  2.鼓励幼儿装饰出不同纹样图案的民族服饰。

  四、作品展示,相互欣赏、交流设计的民族服装。感受民族服饰多样的美。

  1.提问:你设计的是哪一个民族的服装?用的是什么二方连续纹样?你认为设计好在哪里?

  幼儿互相欣赏设计的作品,分享交流自己的创意。

  2.播放背景音乐,幼儿身穿民族服装跳起民族舞。

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教案9

  活动目标

  1、观察、了解幼儿园的主要建筑物和景物的特征,尝试以绘画的形式表现。

  2、注意表现画面的背景,初步学习有层次地表现画面。

  3、发现幼儿园的美,喜爱幼儿园。

  4、培养幼儿对美的欣赏能力,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

  5、尝试将观察对象基本部分归纳为图形的方法,大胆表现它们各不相同的特征。

  重难点观察、了解幼儿园的主要建筑物和景物的特征,尝试以绘画的形式表现。

  活动准备

  1、幼儿园不同场景的照片。

  2、画纸、蜡笔等。

  3、幼儿用书:《我爱幼儿园》。

  活动过程

  1、教师播放幼儿园不同场景的照片,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你能看出这是那里吗?谁愿意来介绍我们的幼儿园?幼儿园里有哪些漂亮的建筑?是什么样的?我们幼儿园最有特点的建筑是什么?

  2、教师与幼儿讨论绘画的内容和方法。

  教师:你想画幼儿园的'什么地方?怎样让画面表现得更丰富?先画什么?然后画什么?画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呢?

  1)、在欣赏的基础上,鼓励幼儿在幼儿用书上进行创作。

  教师:画的时候要注意有主有次,画面的背景和主要建筑物要由前后层次。

  2)、交流、评价幼儿作品。

  教师:你知道这幅画表现的是幼儿园的什么地方?你觉得那幅作品的内容表现得最丰富,层次最分明?是怎么表现的?用了什么方法?

  活动反思:

  设计和组织活动的第一步,是创设谈话情境,引出谈话话题。我在活动的开端,引导幼儿观察画面,感受老师的辛苦。激发幼儿的兴趣,启发幼儿对话题有关经验积极联想,打开思路,做好准备。

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教案10

  活动目标:

  1、通过在沙瓶上进行绘画,练习幼儿立体作画的能力。

  2、回忆经验,巩固对迎春花、喇叭花等一些花的特征的了解。

  3、体验表现与创造的乐趣,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4、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活动准备:

  1、活动前组织幼儿观察过各种各样的花。

  2、幼儿有立体作画的经验。

  3、沙瓶人手一份。

  4、颜料、毛笔等若干。

  活动过程:

  一、谈话交流,引起兴趣。

  师:"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季)?春天美不美?美在什么地方呢?"

  二、回忆经验,复习表述。

  1、师:花园里的花真美丽,前几天,我们在花园里都看到了哪些花呢?(蝴蝶花、迎春花、杜鹃花……)

  2、师:我们前几天在花园里找到了许多花,有迎春花……老师还给他们照了相呢。看!这是什么花?(绣球花、迎春花……)

  3、小结:我们刚才看到了各种各样的花,它们有的是紫色的,有的是红色的,有的是白色的,五颜六色的真漂亮。有的花像球一样,有的像喇叭一样真好看。小朋友找到了各种各样的'花,可真高兴,可是有一只小蝴蝶不高兴了,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幼儿猜想)

  三、自主选择,创造表现

  1、师:因为小蝴蝶的花园里什么也没有,所以想请小朋友帮忙,帮忙装饰花园,让它的花园比别人还漂亮。

  2、介绍材料与操作要求。

  3、幼儿操作,教师观察。

  四、鼓励交流、体验情感。

  师:今天我们帮助小蝴蝶画出了这么美的花园,小蝴蝶可高兴啦!让我们一起把自己设计的花园布置在"青青草原",让更多的朋友来参观我们的美丽花园!

  活动反思:

  通过这次活动给我一些启示,在美术活动中我们提倡“放手”也推崇“出手”,放手是让学生在一个宽松自在的环境氛围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情感表达,让孩子们独立自主的创造和大胆想象,但在实际操作中我们有疑惑的是这个度的把握,像这次活动我觉得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缺少一点激情,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只有教师自己有了激情,才能带动孩子产生积极的反应。在课堂上我应该改变一下在语言或者讲课的方式,也可以改变一下教学的环境,让孩子在积极主动的氛围中轻松学习,效果更佳。

  在示范画的时候我自己感觉有些简单,可以让个别学生自己用小纸片先试一试,感受一下会更好。放范画和示范画的黑板摆放地离学生有些远和偏了,学生的视觉看画太远了,应摆放在合适的位置。

  讲课语气要生动,因为这节课主要内容是花,是学生身边非常熟悉的事物,要想使整节课生动起来比较困难,所以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注意教学环节的设置要生动,语言的组织也非常重要,只要把学生的情绪带动起来了,那这堂课可就成功了一半。

  我在花的知识和表现手法的讲解中,学生的主动性没有发挥,就是老师怎么示范,学生就怎么做,其实正确的做法是应该给学生一个自由的发挥空间。课后我想,如果能让学生自己多感受一些就好了,对新知识、新技法、新材料的体验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作业的点评缺乏目的性,应该针对一幅画指出好在哪里,怎么画的。只有这样才能使幼儿大胆的去动手、动脑,发挥自己的天性。让幼儿在实践中发展创造力和想象力,并在每节课后都有及时总结经验,认真反思,为今后的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

  这节课,我鼓励孩子们用“刮蜡法”的方式,为不同的花的花瓣和叶子涂色。孩子们都很感兴趣,都乐意为这些花“穿上漂亮的衣服”。我在示范刮蜡法涂画的时候,特意向孩子们强调:花的花瓣和叶子的颜色要形成对比,否则花会显得很晦涩,当然针对二年级的学生,我们不宜讲得太深,其实学生是能感觉到的。

  学生们分组给美丽的花园创作鲜花时,由于多种材料的引进,作业的创作方法和呈现效果显得更丰富。但是在课堂上,许多的孩子只能感受到其中的一种,这给了我些许困惑,更困惑的是由于材料的限制,学生没有机会选择到自己喜欢的材料来表现。这是我上这堂课感觉最苦恼的地方。

  在作业中,孩子们都很认真给花瓣涂上各种各样的颜色。有的甚至一朵花上就出现多色花瓣,但是花的叶子,除了大部分涂上绿色外,个别孩子涂上其他颜色。不知道是他们随意涂,还是他们眼中的事物与成人不同。最后,我选择欣赏他们的作品。尊重孩子的眼光,尊重孩子的表达,孩子的世界也是美丽的。

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教案11

  活动意图:

  湖州是太湖边上有名的“鱼米之乡”,让幼儿能够了解家乡人们是怎样生活的?渔民伯伯是如何捕鱼的?新鲜的鱼儿是从何而来的?而且,平时在学校期间,我发现幼儿也很喜欢饲养一些小鱼等水生动物,我根据幼儿的兴趣,设计了这个教学活动。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横线、竖线交叉形成的效果,能大胆编制自己喜欢的

  网,注意线与线之间的疏密;

  2、能绘画出几种基本的网状图形;

  活动准备:

  自制图片、宣纸、毛笔、颜料

  活动过程:

  一、教师做小鱼游动作,带领幼儿进入活动室。(配乐)

  二、出示图画

  1、师:(1)从前有个捕鱼人,他非常厉害,他捕了好多好多的鱼。看!(出示图片)他为什么他能抓到这么多的鱼呢?(捕鱼人用网抓鱼)这些鱼能不能从网里跑出来?为什么?他的网怎么织的?怎么样的?(观察网的特点,认识横竖线交叉的编织方法)为什么能牢牢网住鱼不会跑掉呢?(注意观察网眼的疏密)

  2、师:小朋友你们仔细看看这张图上,有没有发现鱼是不是都被抓到了?(一条鱼跑得出来,说明编织时注意控制网眼大小)

  3、教师补画

  三、颜色匹配

  1、师:这个捕鱼人很聪明,你们看看他是用什么颜色的线织网的?那他捕到的鱼是什么颜色的`?为什么他要这么做呢?(理解“好朋友颜色”,这样鱼不容易辨别)

  2、教师出示蓝色鱼示范

  四、创编鱼网

  1、师:除了这样的编织方法编网,还可以怎么编?你还见过其他的网吗?是怎么样的?

  2、尝试让若干幼儿讲述、表现创编的鱼网

  3、幼儿操作练习编网

  师:现在请你们也做一个小小捕鱼能手,去编织一张和别人不同的鱼网,看谁捕的最多最能干!出发!

  五、 评价活动

  1、展示幼儿作品

  师:捕鱼人都很累了,我们现在来休息一下!看看今天是不是大丰收?有没有都网住鱼呢?(观察幼儿编织的网有没有注意疏密和颜色,最主要肯定不同编织方法的网)你觉得谁的网编织的最好?

  2、戏结束活动

  师:今天我们也大丰收了,抓了这么多的鱼,我们拿回去吃鱼大餐吧~!好吗?

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教案12

  设计思路

  本次活动源自大班主题活动“我是中国人”下的二级主题“了不起的中国人”中的一个内容——京剧脸谱。京剧作为我国的国粹,很多幼儿对它并不陌生,教师也经常在区角中创设绘制京剧脸谱的活动,如果再以集体教学的形式开展关于京剧脸谱的美术活动,可能无法引起幼儿的兴趣。因此,本次美术活动我们引入了中国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戏剧——川剧,通过川剧特有的“变脸”,尝试在美术活动中实现游戏和教学的巧妙结合。

  活动目标

  1.迁移已有的绘画创作经验,创造性地绘制面具。

  2.小组协商完成游戏,体验小组合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自制面具(眼睛和鼻子处挖洞)、炫彩棒、勾线笔、川剧表演的视频、供幼儿欣赏的面具作品等。

  活动过程

  一、欣赏川剧表演“变脸”

  1.欣赏第一遍后讨论:这位演员在表演什么节目?他是怎么表演的?

  2.欣赏第二遍后讨论:你们看见他变出了什么颜色的脸(红、蓝、黄、黑、白)?在那么短的时间里他一共变了几次脸?

  3.教师小结:这位演员表演的节目是川剧的“变脸”,川剧的“变脸”就像我们中国的京剧一样,是我们中国特有的“宝贝”,人们把“变脸”称为绝活。

  二、欣赏面具作品

  1.师:你们想不想玩一玩“变脸”的游戏?玩游戏之前我们先要认识不同颜色的面具。

  2.师(翻开红脸面具):这种面具是什么脸(提醒:什么颜色最多就叫它什么脸)?这张面具上的红色最多,所以我们就叫它红脸。

  3.师(翻开蓝脸面具):现在你们看到的是什么脸?蓝脸上有很多不同的蓝色,你能说出这些不同蓝色的名字吗(深蓝色和淡蓝色)?

  4.师(翻开黄脸面具):黄脸面具上全是黄色吗?你们能不能找一找黄色的朋友(橘红色和柠檬黄)?

  三、讨论面具的绘画方法

  1.师(拿出空白的面具):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些面具做得真不错,可是面具上的眼睛、鼻子、嘴巴都没有变化,我们来玩“五官变变变”的游戏。谁来说说眼睛能变成什么?

  2.师:左边的眼睛变成苹果了,右边的眼晴可以变成什么(当幼儿说不出来时,教师可以适当举例,为幼儿提供参考)?

  3.师:眼睛变好了,该轮到鼻子变变变了(鼓励幼儿大胆想象,每当幼儿说出一个图案时,教师就在空白的面具上进行填画)。

  4.师:“五官变变变”的游戏真有趣,嘴巴已经等不及了,你们快想想嘴巴能变成什么?

  5.师:现在面具上的五官都画好了,我们已经有了红脸、蓝脸和黄脸面具,现在我们来画绿脸面具,绿脸面具上什么颜色最多?

  6.师:先找一支绿色的勾线笔将刚才画过的五官勾一下。然后,我们可以找一找绿色的朋友(淡绿色和草绿色)。

  四、小组合作完成“变脸”游戏

  1.交代游戏规则

  师:四个好朋友,每人完成一张面具。可以事先通过小组协商,每个人完成不同颜色的面具。

  2.幼儿自由创作,教师提醒绘画步骤

  提醒幼儿进行“五官变变变”的想象创作,在面具上画好眼睛、鼻子和嘴巴。

  用炫彩棒为面具上的五官进行勾线(提醒幼儿为面具涂上颜色)。

  为面具涂颜色时,提醒幼儿不要只用一种颜色,可以使用多种相近色。

  3.进行“变脸”游戏

  四人一组拿好自己的面具背对观众,听着鼓声节奏依次“变脸”,每次“变脸”后同伴迅速说出面具的颜色。

  4.延伸活动

  师:变脸游戏可以四个人玩,也可以一个人玩(教师示范)。

  活动反思

  “游戏教学法”就是以游戏的形式开展教学,让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以游戏的方式学习,从而体现“玩中学”的教育理念,本次美术活动正是对“玩中学”理念的一次尝试和诠释。

  “变脸”游戏始终贯穿于整个活动过程中,从最初的幼儿为玩“变脸”游戏而制作面具,然后借助自己制作的面具玩“变脸”游戏。在“变脸”的过程中体验小组、师生共同游戏的快乐,感受川剧“变脸”这一中国绝活的独特魅力。

  本次活动的环节紧紧相扣,从欣赏川剧视频表演引出“变脸”,到通过欣赏面具化解活动难点,再到最后小组合作开展“变脸”游戏。幼儿的情绪随着游戏的展开逐渐高涨,活动最后师生共同参加“变脸”游戏将活动的气氛推到了高潮。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在三个环节中的表现起到了决定活动成败的关键作用。

  一、巧用智慧化解活动难点

  本次活动的难点在于,幼儿要迁移已有的绘画创作经验,创造性地绘制面具。欣赏面具和讨论面具的绘画方法是整个活动中最重要的环节,教师表现的好坏会直接影响整个活动的进程和效果。因此,教师需要运用智慧化解活动难点,这对教师来说也是专业能力上的一次挑战。

  在本次活动中,教师运用由易到难的层层递进式的提问,帮助幼儿了解不同颜色面具的主要特点。在“五官变变变”游戏中,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发挥创意想象,通过教师的引导逐渐打破幼儿固定的思维模式,但这个环节对教师本身的要求很高,尤其是教师的'添画部分,更是对教师自身经验积累的挑战,如果教师准备不充分,就无法对幼儿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

  二、任务驱动激发创作热情

  与以往幼儿自由创作不同,本次活动中幼儿的创作都是在任务的驱动下进行,即为了玩“变脸”游戏必须要绘制面具,四人小组要进行协商,每个人确定各自面具不同的颜色,并快速投入创作。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必须交代清楚游戏规则,当幼儿忙于找朋友、分小组、协商任务时,教师还要及时提醒他们绘画的步骤和要点,并观察小组合作的情况,在他们创作的过程中提供适当的帮助。

  三、亲身参与助推活动高潮

  本次活动的高潮是最后四人一组进行“变脸”游戏的环节,在这个环节中鼓声起到了渲染气氛的作用,不同的鼓点节奏给出了不同的游戏信号,为活动进入高潮起到了助推作用。

  教师在这个环节的亲身参与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教师在敲出鼓点节奏前必须根据幼儿当时的游戏情况及时进行判断,如当幼儿尚未完全明白游戏玩法时,教师敲击的鼓声应该比较缓慢,而当幼儿已经熟悉游戏玩法后,教师敲击的鼓点节奏就应该不断加快,一来可以渲染游戏气氛,二来可以提高游戏难度,从而增加游戏的趣味性。

  总之,“游戏教学法”是尊重幼儿天性的一种教学方法,当我们在美术活动中运用这一方法时,能够使幼儿更积极地投入到创造表现活动中,增强幼儿动手动脑的积极性,提升美术活动的情趣性。

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教案13

  活动目的:

  1、引导幼儿正确表现人体各部分的结构关系和发型、服装的细节特点,巩固画正面人的技能。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绘画表现能力。

  3、加深幼儿对老师的热爱之情。

  4、感受绘画的趣味性,体会创作的快乐。

  5、激发幼儿感受不同的艺术美,体验作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请配班老师配合上课。

  2、带花边的纸或一次性纸餐盘若干、彩笔。

  活动过程:

  1、引出教师节,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小朋友,我们班上有几位老师?你们怎样称呼她们?明天就是教师节了,今天我们给老师画张像,画好后,送给老师好不好?

  2、引导幼儿观察教师特征。

  教师:现在我们看看王老师的头发是什么样的?(长发、短发、直发、卷发、辫子等)衣服是什么颜色?什么样式?衣服上有什么特点?

  幼儿观察、回答。

  教师:我们看看王老师的胳膊在身体的什么部位?腿在身体的什么部位?胳膊和腿是怎么动的?再看脸上眼睛的位置等。

  幼儿回答。

  3、交代要求,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教师:我们可以画一位老师,也可以画两位老师。要把老师的头发和服装的详细的特点画出来,先画头,再画身体,最后画胳膊和腿,大家都很喜欢王老师,要把老师打扮得漂漂亮亮的。

  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1)帮助能力弱的幼儿掌握人体的结构关系和各部分的比例。

  (2)鼓励能力强的幼儿可以画老师的侧面。

  4、评价作品,结束活动。

  教师:我们来找一找,哪几张画画的是王老师?哪几张画画的是耿老师?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老师非常喜欢,这是我们教师节收到的最好的礼物,谢谢小朋友们。

  活动延伸:开展照相馆游戏,为顾客照像(画像)。

  小百科:老师又作教师、师长、导师等,是一种职业,古已有之,指传授学生知识的人员,有各种教育类型(如语文、数学等),班主任也为老师之一;也泛指在某方面值得学习和能够给大家带来一定正确知识和指导,有能力的人。

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教案14

  活动目标:

  1、欣赏名画《拾穗者》,从色彩、构图等方面感受画面的温馨朴实的自然美。

  2、了解不同的色彩可以代表不同的心情,并尝试运用到自己的绘画中去。

  活动准备:

  PP,记号笔,黄色彩纸人手一张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启发与交流

  策略:出示秋收季节麦田图片

  指导语:这是什么?是什么季节?如果此时你在金色的麦田里,你会做什么?

  二、整体欣赏 感知与讲述

  策略:介绍米勒,欣赏名画《拾穗者》

  指导语:

  1、法国有一位大画家,他的名字叫做米勒。他画了一幅很有名的油画,我们一起来欣赏下!

  2、画面上是什么季节?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3、你认为这是什么地方?小朋友看看这三个农妇在干什么?你在画上还看到了什么?

  4、小结:这是米勒爷爷的一幅关于秋收的画。在画面中有三个农妇在金黄色的麦田中,弯腰拾起地上的麦穗,远处的农夫们将一堆堆的麦子装上了拖车。

  三、细致体会分析与

  策略:从色彩、构图方面欣赏作品

  指导语:

  1、画面的远处、近处各有什么?他们大小一样吗?

  2、画面的整体是什么颜色的?三个农妇的头巾和围裙是什么颜色的?这三种颜色给你什么感觉?

  3、小结:拾麦穗的三位妇女离我们近,就画的大,麦堆、推车的人离我们远,就画的小,整幅画看上去比较的.真实,就像照片一样,这是写实主义画法,你看到社么样子,画出来的就是什么样子。整幅画用了迷人的暖黄色调,红蓝二块头巾的浓郁色彩也融化在了黄色中了,使整幅画面安静而庄重。

  策略:分析作品的思想感情

  指导语:

  1、她们为什么要拾麦穗?

  2、她们是怎么拾的?用什么姿势?手和身体是怎样的?

  3、谁愿意来学学她们的动作?

  4、如果是你一直在拾麦穗,你会有什么感觉呢?

  5、小结:劳动人民的生活是艰苦的,她们勤俭节约,珍惜每一份粮食,看了米勒爷爷的画,你明白了什么?

  策略:作品延伸

  指导语:

  1、如果让你给这幅画取一个名字,你会取什么呢?

  2、米勒爷爷给这幅画取名叫《拾穗者》,他的很多作品都是描绘农民的劳动和生活的。(简单介绍米勒的其他几幅作品)

  四、幼儿作画尝试与指导

  策略:师幼谈话 开始绘画

  指导语:

  如果让你在一片金黄色的麦田中劳动,你会做些什么,把你想到的画下来!

  五、作品分享展示与讲评

  策略:展示幼儿作品,师幼共赏

  指导语:

  说说你画了什么?

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教案15

  设计背景:

  升入大班后,孩子们更加热衷于美术活动了,他们喜欢把看到的动画形象画下来,他们喜欢请同伴当模特,为好朋友画像,他们喜欢用五彩的颜色描绘心中的梦想,他们喜欢……这些都表明,大班的孩子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构图、造型能力,而且对美术活动充满了浓厚的兴趣。

  《纲要》中指出,幼儿美术教育也是培养幼儿审美能力的启蒙教育,而幼儿审美愉悦又包括感受美、发现美、创造性地表现美。当孩子们能够饶有兴趣地描绘周围生活的时候,我们有意识地拓宽孩子的观察视野,把一些中外名家、名师的绘画大作引入我们的课堂,比如,米罗的《太阳也跳舞》、梵高的《向日葵》、毕加索的《哭泣的女人》等等。这些绘画大师的作品色彩鲜艳、画面清晰、生动活泼,富有童真、童趣,符合孩子的审美情趣,备受孩子青睐。尤其是米罗的作品《太阳也跳舞》(图片附后),他用明亮的色彩、有趣的图形符号向孩子们展现了一副生动的艺术画面,可以引起孩子们的视觉共鸣,让孩子在色彩和造型上得到启迪,从而为孩子开启更为宽广的绘画之路。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与分析作品,感受米罗作品的童真、童趣,试着模仿作品中的图形符号进行绘画创作。

  2、在默画、比画的过程中,发现《太阳也跳舞》在造型、用色上的特点。

  3、在欣赏的过程中能手脑并用,乐意表达,乐意创作。

  4、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绘画,体验合作绘画的乐趣。

  5、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活动准备:PPT,幼儿绘画工具。

  活动过程:

  一、默画,初步欣赏作品。

  1、快速欣赏绘画作品《太阳也跳舞》,体验名画带给自己的视觉冲击力。

  提问:看到这幅画的第一眼你记住了什么?

  2、再次欣赏作品,初步感受作品的形美、色美。

  提问:画里都有什么?(色彩、图案、线条)

  画里的造型像什么?

  3、帮画起名。

  提问:你想帮这幅画起个什么名字?为什么?

  介绍画家给这幅画的命名。

  4、情感体验。

  提问:看了这幅画,心里有什么感觉?心情是什么样的?

  5、默画,幼儿把自己印象深刻的画面展示在纸上。

  二、比画,感受作品在造型、用色上的特点。

  1、展示孩子的作品,和画家的画比一比。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有什么不一样?

  通过比较,引导幼儿发现《太阳也跳舞》在图案、色彩上的特点,加深幼儿对这幅画的理解。

  2、介绍画家,初步理解抽象画的含义。

  3、介绍米罗的其他作品,感受米罗作品的'童趣。

  三、添画,按照米罗作品的特点,幼儿试着模仿作品中的图形符号丰富画面。

  课后反思:

  以往的美术欣赏活动,我们习惯于让孩子看看、说说、画画,形式很单一,感觉孩子的兴趣也不浓厚。因此,本次活动我设计了默画——比画——添画三个环节。每一环节中,我都遵循动静交替的原则,选择适合孩子年龄特点的教学方式,把教育目标分解成可以具体实施的一个个教育行为,寓教于乐,效果还是挺不错的。

  这一完整的教学流程,在具体实施的时候也进行了进一步的整合,比如,活动中整合了语言的内容,鼓励孩子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感受,把所看、所想能流畅的表述;活动中尤其注重细致观察能力的培养,观察色彩,观察造型,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