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认识厘米教案

认识厘米教案

时间:2024-02-24 13:45:20 业颂 教案 我要投稿

认识厘米教案 (通用12篇)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认识厘米教案 ,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认识厘米教案 (通用12篇)

  认识厘米教案 1

  [教材分析]

  测量是“空间与图形”的重要内容之一。“厘米、米的认识”是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的开始,是今后学习其它长度单位和有关测量问题的基础。本单元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厘米、米的认识,厘米、米的关系及用厘米、米进行测量。教学重点是厘米、米的认识,难点是建立长度观念。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结合实际,经历用不同的方法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能用刻度尺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数)。

  3.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形成初步的估计意识。

  4.在具体的测量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厘米、米的认识,难点是建立长度观念。

  [课时安排]4课时

  信息窗1——阿福做长袍

  [教学内容]信息窗1、自主练习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厘米的'认识。

  [教具准备]挂图、尺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有趣的动画片,希望同学们仔细观察里边有哪些人,发生了什么事?

  大家想知道原因吗?通过这节课学习就能明白其中道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较小的长度单价“厘米”。(板书:厘米的认识)

  二观察探究

  1.学生观察直尺,认识1厘米和几厘米。

  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直尺,仔细观察,直尺上有些什么?看谁观察的最仔细!

  (1)每个学生观察直尺,并汇报。(发现了数字,长短不同的线、cm)。

  (2)教师出示直尺,让学生充分认识直尺。(师板书:刻度线、刻度、厘米、0起点)

  同学充分认识了直尺,那你能从直尺上找出1厘米吗?

  (3)学生观察直尺,找出1厘米,并到黑板上演示。

  (4)教师总结:(同学们找的很好,像直尺上相邻的两个数字之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板书(1厘米)。

  同学们很聪明,从直尺上找到了1厘米,那1厘米有多长呢,能用手比划一下吗?

  (5)学生观察尺子,并比划。(师导语:在生活中,你有没有见到像1厘米这样长的物体)生回答。教师展示准备好的1厘米的物体,如(小方格,枕尺,笔记本,图钉)

  同学们从直尺上很快就能找到1厘米,那你能找到2厘米吗?

  (6)学生观察,到上面演示找到2厘米,并画出。(多个同学演示),然后学生自己找5厘米、10厘米,并用手比划。

  2.估测物体长度

  导语:刚才同学们通过动脑,认识了厘米和几厘米,下面老师想测一测同学们的眼力。

  (1)教师出示5厘米的卡片,学生估测。

  (2)再一次估计15厘米长的纸条,引导学生测量。

  (3)测量物体长度(把物体的左端对着“0”刻度,物体的右端指着刻度就是几厘米)。

  三实际操作

  1.测量一拃

  导语:大家通过自主探究,总结出了测量物体长度方法,那大家想知道自己一拃有多长吗?

  (1)测量自己一拃,并汇报。

  同学们量出了自己的一拃,那你们想知道动画片中师傅和徒弟的一拃长吗?

  (2)认识师傅、徒弟的一拃长,(导语:现在同学们知道故事中徒弟为什么把衣服做小了吗?)

  2.小蟋蟀能跳多远?填一填。

  3.测量自己的一步和一拃。

  4.下面哪些是线段?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信息窗2——阿福做长袍

  [教学内容]信息窗2、自主练习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米的认识。

  [教具准备]挂图、尺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再去看看阿福的新衣做得怎样了?你能看图把后来发生的故事讲完吗?(学生交流)

  二新授

  1.仔细观察图,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到底是1米还是100厘米呢?

  同样是一件衣服,为什么师傅和徒弟量的不一样呢?

  2.先解决1米有多长?

  (1)教师在黑板上画出1米长的线段。

  (2)学生感受、比划1米的长度。

  (3)学生利用软尺量出1米的长度,观察是多少厘米。

  (4)你发现了什么?

  3.教师总结

  100厘米就是1米,1米=100厘米。

  4.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长度是1米?

  认识厘米教案 2

  教学内容:

  21世纪教材第三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厘米的认识》

  教学要求:

  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2、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3、建立估测的意识;

  教学重点:

  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难点:

  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初步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方法;

  教学过程:

  导入部分:

  1、 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可能用到数学知识,比如有这样的问题:我们想知道这支笔有多长?操场的跑道一圈有多长?拿笔时手离笔尖的距离有多长?

  2、 像这样的问题你能说吗?试试

  3、 我们说了这么多问题,都和什么有关呢?对,都和长度有关,实际在生活中我们遇到的树有多高?水有多深?房间有多宽?这些问题实际上也都是在说一个物体的长度呢。

  4、 你们想知道它们究竟有多长吗?该怎么解决呢?用什么量呢?

  学习部分:

  1、 认识尺子:

  你们都有吗?拿出来仔细观察,你都看到了什么?

  竖线----有3种不同长度的线,他们表示的意思是不同的,你们知道它们都叫什么吗?(刻度线)

  数字----观察这些数字是怎么排列的,读一读,排在左边第一位的是谁?

  0刻度,你知道它表示什么吗?它就想起跑线一样,标志着开始。

  CM------你们知道它表示什么吗?(厘米)

  他的英文名字叫centimeter,取cm为厘米的英文缩写

  2、 出示课题:

  厘米是一个表示长度的单位,是国际上统一的长度单位之一。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它。(板书:认识厘米)

  3、 认识1厘米的长度:

  ① 你们看,这有一条红色的线段,你估计一下它有多长?[课件]

  到底谁说的对?怎么来验证呢?

  好的!现在谁有答案了,这是多长?你怎么知道的?

  你们说对了,在国际上我们就规定从0到1之间这么长的距离为1厘米,仔细看这个长度,记住它!

  ② 这条蓝色的呢?怎么知道的?

  ③ 这条黄色的呢?

  ④ 在你自己的尺子中找一找从哪到哪也是1厘米?

  ⑤ 你能用一句话概括的说从哪到哪就是一厘米?

  看来你们已经发现了尺子中的秘密了。

  ⑥ 用你的手在尺子上比划出一厘米的长,看一看,举起手来,这是多长?

  ⑦ 闭上眼睛,用心体会一下,把这个长度记在脑子里!

  4、 制作1厘米的单位长度

  过渡:我们已经记住了1厘米的长度了,想不想自己亲手做出一个1厘米的长度呢?

  用吸管剪出1厘米的单位长度:

  (学法指导:你们几个人商量一下打算怎么做?动手试一试,你们是怎么做的?)

  用手摸一摸,比一比,量一量,在身边或自己的身上找一找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大约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差不多)

  大家用大约这个词用的很好,当我们量出的长度不是非常准确的时候,多一点,少一点的我们都要说大约是多少。

  5、 认识几厘米

  ① 在我们的尺子上,大家能很快的找到了1厘米,那么除了1厘米,你还能找到几厘米?你是怎么知道的。

  反馈:你找的是几厘米,谁愿意到前面来指着说一说。

  别的同学找出的2厘米在哪呢?-------不管是从12还是从35,这些都是2厘米长。

  ② 我来说几个,请你看一看这是几厘米:03、05、06,这么快,你们是一厘米1厘米数出来的吗?那用什么好方法?

  ③ 这就是尺子上标有数字的目的,0刻度是起跑线,从0开始,跑到几就是几厘米。(真是一个好方法)

  6、 实际测量

  如果给你一条线段,你能准确的量出它的长度吗?试一试。(共两条线段3cm 5cm)

  有多长,你是怎么量的?(投影演示)

  反馈:你们看她量的好吗?好在哪?你们量的这么准,这么快,是因为你们找到了一个好的测量起点。

  [课件:断尺]

  那你们看,这把尺子的起点在哪呢?(找一个最近的或好计算大小的起点,如整数)

  小结:看来,不管是什么样子的尺子,我们首先都要找到一个便于我们测量的起点。

  过渡:看来你们已经能运用尺子准确的测量出线段的长度了,如果没有尺子,你能估计一下长度吗?我们来试试。

  7、 估测与实测

  ① A组测量:拿出老师为你准备的彩色纸条:1cm 2cm 4cm 8cm

  1cm:看一看,猜一猜这有多长?验证一下。

  2cm:这张呢,有多长?你怎么能确定呢?验证一下。

  4cm:这张呢?为什么?

  8cm

  小结:看来大家不仅记住了1cm的长度,就连2cm、4cm都记住了,那今后我们在生活中就可以解决更多的问题了。高兴吗?祝贺大家!

  ② B组测量:送给你们一首好听的音乐,做个比赛怎么样,比谁准!

  同学们可以从自己的身边找任何一件东西,拿起来先看一看,自己估计一下它的长

  度,做个纪录,再用尺子量一量,看你估计的准不准,明白了吗?开始行动!

  小结:

  看到同学们脸上的笑容,就知道你们今天肯定又有不少收获,谁想说说?

  大家说的很好,看来今天你们是这真的学到了很多知识和本领,那就希望同学们能

  把这些知识用到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把我们的知识变成解决问题的工具。

  练习部分:

  1、 解决实际问题:袖口怎么量呢?

  看来现在真的不能小看你们了,说的这么好,帮我个忙好吗?

  老师想做件衣服,你们说袖口有多长该量哪呢?(手腕)

  你用你的尺子帮我量一量,为什么不行?那怎么办呢?

  选用皮尺,量出我的手腕是8厘米,你觉得这个长度合适吗?(不合适,要有富余的)

  (你们说得很好,很久以前,就是因为人们生活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而由于问题的需要,人们发明了各式各样的尺子,我们会根据不同的需要来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

  你还见过哪些尺子?

  活动部分:

  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各种各样的尺子,还有各种各样的任务,小组合作可以借用老师的尺子来完成你们的任务,看哪组又快又轻。

  不过借用别人的东西要,开始吧!

  1、 量量4个区别针共多长?

  2、 量量一人的腰围是多长?

  3、 量量5块地转有多长?

  结课:

  准备用具:

  学生自备剪刀、直尺、一支黑色的彩笔

  彩条5张(1、2、4、8cm)

  一根吸管、区别针、小棒 学生每人一套

  一张纸,两条线段(3、5cm)

  认识厘米教案 3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2、3页“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教材分析】

  知识解读:测量是“空间与图形”的重要内容之一。“认识厘米”是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的开始,是今后学习其它长度单位和有关测量问题的基础。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正式接触长度单位,教材以古代人们用身体尺为测量工具,测量课桌的长度得到不同的结果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接着,教材介绍学生比较熟悉的尺子,指出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为单位,并通过看、量、画等学习活动逐步让学生形成对厘米的长度表象。这样的安排意在让学生主动参与,并通过动手实践体会测量的方法,经历测量的过程,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知识,增强了学生的空间概念和学习数学的兴趣。学情解读:

  学生在一年级的学习中认识了比较物体的长、短,本节课是他们第一次正式接触长度单位“厘米”。在此之前,学生对长度单位及测量知识的了解均来自生活中一些琐碎的、不系统的.经验。对什么是长度单位、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1厘米有所长都缺乏准确的认识。目标解读:

  1、创设情境,从中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在观察、比较、估计、测量等活动中,实际感知1厘米有多长,通过具体方法,体会测量长度的本质,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

  3、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初步感受测量长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

  【教学预案】

  一、创设情境,引发冲突

  〖教学预设〗

  1、师谈话引入,课件播放故事。

  2、引导思考:为什么同样是5步,熊二却找不到蜂蜜呢?

  3、引出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设计思考〗

  以有趣的故事为素材,让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通过有声有色的故事讲述,提出“这是为什么呢?”的问题,引发认知冲突,充分体会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激发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浓厚的兴趣,自然地进入到对新知的探究中。

  二、借助直观、建立1厘米的概念

  〖教学预设〗

  1、借助模型、建立表象

  师出示1厘米的学具,感受厘米是测量比较短物体的长度单位。

  (1)记忆1厘米的长度

  (2)找生活中的1厘米

  2、认识几厘米 理解:几个1厘米就是几厘米。

  〖设计思考〗

  认识1厘米,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通过标准的1厘米小棒,同桌竞猜记忆1厘米、寻找生活中的1厘米、认识几厘米等活动,积累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让学生经历“充分感知——丰富表象——领悟内涵”的过程,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表象的长度观念,理解几个1厘米就是几厘米的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自制直尺,认识几厘米 〖教学预设〗

  1、同桌合作、制作直尺

  2、拿出直尺,与自制尺子作比较。

  (1)认识尺子上的元素:刻度、数字、单位(厘米cm)

  (2)在直尺上认识1厘米

  3、明确不同尺子的1cm的长度一样。

  4、认识尺子上的几厘米

  〖设计思考〗

  引导学生经历“造”尺子的过程,让学生在测量、操作的过程中体验测量的本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的意识。

  四、实践运用、学会测量 〖教学预设〗

  1、探究测量方法

  思考:你能用直尺量出这张名片的长边是几厘米吗?

  (1)操作、交流

  (2)呈现各种量法,比较量法的优劣。

  (3)小结正确的测量方法,理解从0刻度线开始测量的好处。

  2、测量身体上的数据 师:测量自己手掌的宽度、拇指的长度、一拃的长度等

  (1)学生选一个部位进行测量。

  (2)填写测量记录单

  (3)交流测量方法

  〖设计思考〗

  在测量长度过程中,学生通过各种方式的测量,寻找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并通过交流,比较,辨析、评判,逐步完善测量的方法。在学生积累了实际测量的经验后,将学生的认识延伸到“身体”这把尺子上,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开放性的活动中得到培养。

  五、全课总结。

  六、板书设计:

  认识厘米(cm)尺子:刻度线、数字

  认识厘米教案 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2、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使其进一步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3、解决问题:通过引导学生操作、观察、分析、讨论、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估测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的品质。

  教学重点: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初步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方法。

  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

  教具:学生尺、课件。

  学具:学生尺一把,小方块一个,三角形学具一个、方格纸一张。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小朋友,我们又见面了,能小朋友一起学习数学知识,老师感到非常高兴,你们高兴吗?咱们接触时间不多,彼此还不太了解。小朋友你们看看,老师和大家有什么不同?

  二、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数学故事,想听吗?

  (播放小裁缝的故事)

  咦,怎么回事?衣服怎么做小了?(装做不知道)

  2、噢,原来是这么回事啊,老裁缝的一拃和小裁缝的一拃是不一样的,量出的结果也不同。看来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有统一的工具。现在我们一般用什么来量长度?

  三、探索实践,建构新知

  1.认识尺。

  小朋友都有学生尺,(指着尺)这也有一把,是一把放大的尺。

  观察一下,尺上都有什么?也可以看看自己的尺。

  你发现了什么?

  (生:有数)有哪些数?读一读。

  还有呢?

  (生:有线)这些线都一样长吗?有的——长,有的——短,这些长短不一的线是刻度。

  每条长刻度下面都对着一个数。刻度0表示起点。(这是刻度1,这是刻度5)

  细心的小朋友还发现了什么?

  (生:字母)(板书:cm)cm是英文字母,表示厘米,(板书:厘米)厘米是一种常用的长度单位。今天咱们就来认识这个新朋友。板书(认识)

  2.认识厘米。

  (1)看这把放大的尺,从刻度0到刻度1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

  瞧,(课件演示1厘米长度)这就是1厘米。

  真正的1厘米有多长?你能在自己的尺上找到吗?

  自己说说是从刻度几到刻度几的长度是1厘米。

  还有谁找得不同,但也是1厘米?

  (3—4人)指名说一说。(师注意纠正第一个学生:从刻度几到刻度几之间的长度是几厘米。)学生说的同时,教师在投影上指出来。

  (停一会儿)你们有没有发现,每相邻两个数之间的长度都是1厘米。(指着课件)

  (2)1厘米到底有多长,咱们用小手来比划比划?

  这个小正方体每条边的长正好都是1厘米,用大拇指和食指轻轻拿住它,手指不能动,哦,轻轻抽开它,瞧,两个手指之间的距离就是1厘米。自己试一试。

  把你比划出的1厘米放到尺上比一比,手指不能动,再拿一看。

  (3)好,放下手,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再用手比划比划,放到尺上看一看你比划得准不准。

  (4)小朋友都能比划出1厘米了,找找咱们周围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的?(学生说到的第一第二个教师拿出尺帮他量一量。)

  小朋友们观察得真仔细,你们有没有留意到,咱们手指的宽度大约也是——1厘米。(拿出尺放到手指上)

  3、认识几厘米。

  我们知道1厘米有多长了,2厘米呢?到尺上找一找。

  你为什么认为它是2厘米?(如果学生说不出来,师自己说。)

  有2个1厘米,就是2厘米。

  还有谁也找到2厘米了?(指名学生回答,2个)

  伸出小手比划出2厘米。

  小朋友比划得挺准确的,你还能找到几厘米?指着尺子说给同桌听听。

  (学生说了3厘米)你怎么找到的?有3个1厘米是3厘米。

  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

  ①(都从0开始)你们为什么都从刻度0开始?

  ②(不是从0开始的)你数得真仔细,从刻度8到刻度15是7厘米。(数一数)还有谁也找到8厘米了?哪种方法更好?

  ③(找的短的)还有谁找得长一些?

  看来,从刻度0到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我们一般都从刻度0开始看起,这样非常方便!

  (6)看,这枝铅笔长几厘米?你是怎么看的?线段呢?

  (7)刚才小朋友认识了1厘米,还知道看几厘米时一般从尺的刻度0开始。现在厘米和尺是咱们的好朋友了吗?和咱们的好朋友唱首歌,怎么样?请出咱们的好朋友。(师也拿出尺和cm卡片)

  4、课间活动:唱《找朋友》

  (师举起cm卡片)还把它送回去。(示意学生放回抽屉)

  咱们认识了直尺、厘米,现在和好朋友玩个闯关游戏好吗?

  5、第一关:量一量。(课件出示)

  (1)准备好了吗?(停一下)

  (出示学具三角形)

  用尺量量这条最长的边是几厘米。把你的方法和同桌小朋友说说。

  谁想上来量。

  (没有对准0的)老是看到有的小朋友这样量,你有什么意见?

  (一般把刻度0对准线段的一个端,看另一个端对准几就是几厘米。)

  (2)(师举起纸)再量一量方格纸的`长边是几厘米,比比看,谁量得又快又准。

  (放歪,师随意把尺往方格纸上一放。)尺子这样摆行不行?尺要放平

  小朋友觉得在量长度时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板书:量:对准放平。)

  (3)再来量一量手掌宽和一拃长。(出示:手掌,一拃)量手掌宽时要五指并拢,从最宽的地方,平平地量。

  那你看这个手掌宽大约是几厘米?说说你的想法。正好6厘米吗?(更接近几厘米?)可以说大约6厘米。

  如果比6厘米多一点点呢?接近几厘米可以说大约几厘米。

  (4)你能像图上这样量自己手掌和一拃大约是几厘米吗?

  自己量一量,写下来。(师下去指导学生量)

  这就是咱们身上的尺,每个小朋友手不一样,量出的结果也不同,就象老裁缝和小裁缝,他们的一拃也不同,咱们要记住自己身上的尺。读一读,记一记。

  真棒,恭喜你们顺利闯过第一关,把热烈的掌声送给你们。(课件演示)(耶!)下面进入第二关。

  6、第二关,画一画。

  (1)画一条长4厘米的线段。(切换视频)

  画完后,自己量一量,检查一下是不是4厘米。

  谁想画看?一边画一边说。

  这是放大的4厘米,真正的4厘米只有这么长。(指着学生作业)

  (2)再画一条比它长3厘米的线段。你画了多长?

  同桌交换,互相量量,画对的,给他画一个五角星,夸夸他。

  7、第三关估一估。

  小朋友真能干,顺利闯过第二关,放个鞭炮庆祝一下。(耶)有没有信心接受新的挑战?

  (1)小朋友还记得第一关量的身上的尺了吗?有哪些身上的尺?(手掌宽、一拃长、食指宽)记住身上的尺了吗?

  咱们来做个游戏好吗?比眼力。

  先把尺藏好,放到抽屉里。

  (等学生收拾好,注意力都集中后,再开始)

  估一估这块橡皮大约有多长?

  说说你是怎么估计的。(指名回答)(板书学生答案)

  小朋友,你们看他会用自己身上的尺或刚才量过的东西帮自己估计,真会动脑筋。

  (也可以借助对1厘米或2厘米的认识进行估计。)

  老师帮小朋友量一量?(板书正确答案:6厘米)(指名学生回答)

  一般前后相差不超过2厘米的,比较接近的都称得上是估计高手。是估计高手的请举手,真棒。

  (2)小朋友们,你们都会估计了吗?没有尺,可以怎么办?用这样的方法自己试一试,好吗?

  咱们估计2个,(出示课件表格)估计自己的中指长和数学术封面短边的长,把估计的结果填在这2个括号里。

  小朋友估计得怎么样呢?拿出尺来量一量。

  (把学生作业放到投影上)看他估计得怎么样?(如果相差远:没关系,咱们刚估计了2个,以后多观察,估计能力会越来越强。

  这次估计得比较接近,是估计高手的站起来,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自己。

  小朋友,咱们第三关也过了,(课件演示放礼花)耶!

  四、全课,拓展延伸

  今天咱们和谁交了朋友?这个新朋友能帮我们干什么?(量物体长度)

  小朋友都量了什么的长度?你还想量什么?自己量一量。

  给老师帮帮忙,量量教室的长好不好?怎么了?

  看来,用厘米做单位是量一些比较——(短)的物体。

  量比较长的物体还要用到其他的长度单位。还想再继续研究吗?

  认识厘米教案 5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 通过量一量,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体会1厘米的实际长度。

  (2) 学会用直尺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际测量与交流,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测量单位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

  突破方法: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突破重点。

  难点;体验1厘米的长度,并形成直观印象。

  突破方法:通过合作学习突破难点。

  教法与学法:

  教法:谈话、演示。

  学法: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

  图钉、刻度尺、小木棒、纸条、铅笔、练习本、墨水瓶盒、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新课导入

  老师节就要到了,我们班布置教室挂拉花时发现差了截,同学们准备用彩纸补做一条拉花,还要做多长呢?我们先找根小棒量一量。咦,怎么测量的结果不一样呢?

  结论:测量的工具不同,长度标准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不一样。

  为了准确的测量,人匀发明了带刻度的尺子,我们今天就来认识“厘米”并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板书: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

  二、 探究新知

  (1) 认识厘米。

  ①认识刻度尺。

  大格、小格、数字和厘米。

  0刻度线

  ②认识1厘米。

  1厘米有多长(从刻度0到刻度1是1厘米,从刻度1到刻度2是1厘米,从刻度2到刻度3也是1厘米)

  ③认识刻度尺上的几厘米。

  从刻度0到刻度2是几厘米?4厘米有几大格?请同学们说一说。

  学生汇报。

  (2) 用厘米量。

  ① 每人发一张纸条,先估计大约有多长,再用刻度尺量一量。

  ② 说一说是怎样量的?

  (把尺子上的0刻度线对准纸条左端,纸条右端对着数字几,就是几厘米)

  ③ 课件演示测量纸条过程。

  ④ 测量下面物体的长度。

  数学书的长、宽,铅笔的长。

  三、 拓展延伸,学会应用

  (1) 完成“做一做”、练习一第1题。集体订正。

  (2) 小组使用完成练习一的第2题,量完后互相看一看比一比。

  四、 回顾全课,总结提高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

  (1) 认识厘米

  认识1厘米 从刻度0到刻度1

  认识几厘米

  (2) 用厘米量

  认识厘米教案 6

  教学内容:

  阿福的新衣---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初步建立米的长度概念,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估测物体的长度。

  技能目标:

  发展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估测能力以及相互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目标:

  把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相联系,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重点难点:

  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估测物体的长度。

  教具准备:

  直尺、米尺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出示课件。同学们,上次师傅和徒弟在为阿福做上衣的过程中闹了个大笑话,这次阿福又来做长袍了,请看.(出示阿福做长袍的情境图)

  师:仔细观察这幅图,谁能说说看他们之间又发生什么事?

  生:师傅吸取了教训,买了一把尺子,师傅用尺子给阿福量完说:长1米。可徒弟连忙说:不对,不对,长100厘米。阿福纳闷了到底是1米,还是100厘米呢?

  师:这位同学观察的挺仔细,你们还想说些什么?

  生:尺子没变,为什么师傅和徒弟说的不一样呢?

  师:是啊,怎么说的不一样呢?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学习米的认识。(板书课题:米的认识)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厘米,那一厘米有多长?在你的印象中1米有多长?比划一下。

  师:那到底1米有多长呢?同学们请看,这就是一把直尺,它的长度正好是1米。(师画线段)

  师:看,象这样把米尺坚着放,1米正好到老师的腰部(师站在米尺前量)。你觉得1米能到你身体的哪个地方吗?试试看。好,你来,你。(师找几个同学站在尺子前量。)

  师:这么多小朋友都想试试!这样吧,(打开你桌子上的神秘袋子,看看里面有什么)用这把米尺和同桌互相量一量。(生操作,师巡视)

  师:谁来指一指1米从地面到你身体的哪个地方?刚才你们同桌俩是怎样量的,能给大家演示一下吗?

  生:我按住0刻度对准地面,让我的同位拉尺子,让他自己看1米到他身体的.哪个地方。

  师:有不同意见,说说看。听明白了,0刻度要对准地面。尺子要拉得直直的,一点也不能歪。

  师:同学们都是这样量的吗?按照正确的方法,快速的再量一遍。

  三、巩固米的认识。

  互相合作,在米尺上用手比划1厘米、10厘米、20厘米、50厘米、80厘米100厘米分别有多长。再比划1米有多长。 同桌合作完成。

  (1)请同学们拿起手中的米尺,拉直,现在同学们两手之间的距离就是1米。

  师:好,手别动,松开绳子,看好了1米有多长?放手,1米有多长,比划一下,手放下。

  (2)师:好了,我们来做个游戏吧。 老师站在这里,谁能站在离我1米远的地方? 抽4位学生。

  师:同学来看一看谁离老师的距离最接近1米。

  怎样能确定你和我之间的距离就是1米?

  生:米尺的一端送到老师手里,另一端握在手里,拉直,非常聪明。

  生:直尺的一端贴近老师,另一端贴近我 想一想如果离我一米远的距离都站满小朋友,那么他们排出的是一个什么图形? (圆形)

  师:刚才两个同学分别用了直尺和米尺测出了离我一米远的距离。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我发现米尺上的一米和直尺上的一米是一样的。

  生:我发现在1米的下面写着100厘米。所以我认为1米就等于100厘米,100厘米就等于1米。

  师将两种尺子重合验证:1米=100厘米

  师:我们在生活中如果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就会有很多的发现。

  板书:1米=100厘米

  师:米可以用字母m表示,这个式子还可以怎样写? 1m=100cm(生齐读)

  师:阿福的这件长袍到底是1米还是100厘米?现在能解决了吗?

  生:1米和100厘米相等的,一样长。

  我们认清了1米,你能找到教室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或高度大约是1米吗?

  (讲桌的高度、饮水机的高度)

  师:想出了这么多,真善于动脑。

  四、米和厘米的关系。

  师:同学们刚才在用米尺的时候,有没有新的发现?

  师:仔细观察米尺,上面都有什么?

  生:有数字0-100,有刻度。

  师:确实是这样的。我们一起来看看我们的发现。 领生观察,认读刻度。

  (1)0、10、20100cm 100cm(1米)

  我们通过观察软尺知道了米和厘米的关系,那么软尺上的刻度会读吗?

  出示:030cm042cm20xxcm

  五、课间休息。(小故事)

  师:刻度读熟了,我们也知道了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

  1米=100厘米

  其实米与厘米本是一对好兄弟,他们一起帮助尺子测量长度。可米觉得自己的个大,功劳大,瞧不起厘米。一天,小铅笔跑来找米大哥,说道:米大哥,听说你的本领特别大。你能帮我量一量,现在我有多高?米大哥可犯了愁,因为小铅笔太矮了。这时厘米小弟跑来说道:大哥,别着急,我来试试。长12厘米。厘米很快就量出了长度。

  师:同学们听完了这个小故事,你想说些什么?

  生:在量较短的物体时,厘米小弟是最棒的。在量、较长的物体时,米大哥就比较合适了。

  师:那同学们说说看,量文具盒的长用什么做单位比较好?

  生:厘米。量操场的长呢?

  生:米。

  六、巩固新知

  1、自主练习第1题:连一连。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说一说为什么?

  2、3米=()厘米

  5米+6米=()米

  800厘米=()米

  50厘米+50厘米=()厘米=()米

  七、课后实践活动

  量一量自己喜欢的物体的长度。

  八、全课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呢?

  课后反思:

  学生利用手中的尺子自己动手操作,对厘米和米有了初步的认识,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但是我的时间把握还不够准确,导致一些环节处理上还很不到位。还需努力!

  认识厘米教案 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限整厘米数).

  3.培养学生观察及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初步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方法.

  教学难点

  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学具和教具

  投影片,纸条、小棒、各种尺子、钉子、图钉等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让学生们用课前准备好的铅笔、小纸条、钉子等物体和自己的课桌比一比,然后,以各自不同的测量工具为标准汇报每个人课桌的长度.(答案五花八门:有4拃那么长,8根小纸条那么长……)

  2.教师谈话:同学们说得都对,但为什么结果却都不一样呢?(因为我们测量课桌所用的东西是不一样的.)

  3.导入:要想取得一致的结果,我们需要有统一的测量工具,有谁知道测量长度的工具是什么?(尺子)刚才有同学用尺子来量课桌的长,但也不知道用什么单位,课桌到底有多长.今天我们就要学习在量比较短的东西时,所使用的单位和测量的方法.(板书课题: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4.师:当我们要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时,一般用“厘米”做单位进行测量.(扩展介绍:厘米在国际上,都用字母cm来表示.板书:cm)

  二、新授

  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师:请同学们拿出尺子,找到刻度“0”,从刻度0到1,这中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

  师:好好看看,1厘米有多长呀?

  师:闭上眼睛想想,1厘米有多长.

  问:找找看,大家带来的物体中,还有你的周围,什么物体的长度最接近1厘米.(扣子的直径、指甲盖的宽度、牙齿的宽度、橡皮的厚度……)

  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儿到哪儿是2厘米长?(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答案,如:从刻度0到刻度2是2厘米;从刻度1到刻度3是2厘米;从刻度5到刻度7是2厘米…)

  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儿到哪儿是3厘米长?从哪儿到哪儿是5厘米长?(汇报)

  问:通过在尺子上找这几个不同的`长度,你们有什么发现?

  (1.从0刻度到刻度几就是几厘米;2.用后面大的刻度数减去前面小的刻度数,得几就是几厘米;3.是几厘米,这几厘米里就有几个1厘米.)

  2.学习用厘米量

  尝试测量同一个学具(一根8厘米长的小棒)

  师:每个同学都有一根小棒,请你用尺子试着量一量这个小棒有多长?

  问:测量的结果是多少?说说你是怎么量的?

  正确的量法与错误的量法对比(利用实物投影演示两种量法),使学生鉴别出正确的量法.

  小结:量一个物体时,要把尺子“0”刻度对准物体的一端,再看这个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学生活动:先从自己带来的学具中任选一件,举给同学们看一看,大概估计一下它的长度有几厘米.然后实际测量所选物体的长度,看是否与估计的数值相等.

  3.师:通过学习,你们都知道了些什么?

  三、巩固练习

  1.基本练习

  每人拿出一根细绳,分别量出3厘米,5厘米,和相邻的同学比一比,看有什么发现?

  2.发展性练习

  问:假如一个小朋友的尺子被磨的前几个刻度不清楚了,(出示图片“磨损的尺子”),你们有什么办法能就用这把磨损的尺子测量出物体的准确长度吗?

  四、归纳质疑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五、布置作业

  1.回家后,以厘米位为单位,量一量一些你喜欢的物体的长度.

  2.课后调查,找找看,生活中究竟有哪些物体的长度是以厘米做单位的.

  板书设计

  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

  当我们要测量比较短物体的长度时,一般用“厘米”做单位进行测量.

  量法:把尺子“0”刻度对准物体的一端,这个物体的另一端端对着刻度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认识厘米教案 8

  教学内容:

  第65页的例1、例2,完成练习十七的第1—5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起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具准备:

  尺子

  教学过程:

  一、新授

  1、例1

  拿出你的尺子,找出1厘米、2厘米的长度。

  师让学生拿出他们自己的小尺子,说明尺子的用途,然后帮助他们认识尺子上的.刻度及其实际长度。 1厘米到底有多长,要让每个学生都清楚,这对于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是很重要的。

  让学生认识尺上的1厘米、2厘米。。。。的长度,再用尺量一量图钉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2、例2

  看看你的哪个手指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

  师可以让学生量量自己手指的宽度,看看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

  二、巩固练习

  第67页的练习十七第1-3第1题

  1、在尺子上指出1厘米、3厘米、5百米的长度。

  师先出示1厘米、3厘米、5厘米,让学生用尺量量,指出1厘米、3厘米、5厘米,然后师检查。

  2、第2题和第3题,让学生自己做,师巡视帮助。

  三、小结

  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四、作业

  1、课堂作业:第1、2题。

  2、课外作业:第1、3题。

  认识厘米教案 9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会画指定长度的线段。

  2、情感与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使其进一步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3、解决问题目标:通过引导学生操作、观察、分析、讨论、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估测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的品质。

  教学重点:

  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学会用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

  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

  直尺、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复习线段,谈话:熊大熊二想做一张和你们一样的课桌,但是他们不知道课桌长是多少,你们能帮助他们量一量你们的课桌长吗?你们的桌上有很多物品,你想拿什么来量?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物品量一量。(如:数学书、文具盒、作业本、铅笔。)选择一种物品来测量。

  3.交流测量的结果。

  4.提问:同样长的课桌边,为什么大家说的数不同呢?

  讲解说明:因为测量的.工具不同,所以量出的结果也就不同。因此在测量物体长度的时候我们需要统一标准的测量工具。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直尺。

  5.认识直尺

  谈话: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新朋友,直尺是我们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

  (1)请同学们拿出直尺,观察直尺上有些什么,并在小组里交流。

  (2)指名汇报,全班交流。

  尺上这些长短不一的线叫做刻度线,每条长的刻度线下面或旁边都写着数,第一条刻度线下面写着“0”,它就叫做0刻度。“CM”代表“厘米”。厘米是测量长度的常用单位,我们一般用它作单位量比较短的物体。(板书:认识厘米)

  二、观察操作,内化新知

  1.认识1厘米

  (1)学生在自己的直尺上找到刻度0和刻度1,用手指一指。

  指出:刻度0到刻度1的一大格的长度就是1厘米。画1厘米:你们能不能把这1厘米画下来。

  (2)各种感官感受1厘米的长度。

  (3)在身边找一找大约1厘米长的物体。

  (4)相互交流:从刻度几到刻度几的长度也是1厘米。指出:直尺上相邻两个数之间的一大格的长度都是1厘米。

  (5)小结: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厘米来作单位。

  2.认识几厘米

  在直尺上找一找2厘米、5厘米或者其他的几厘米。交流:怎么看出是2厘米、5厘米的?

  指出:如果不是从0刻度开始,我们就要去数有多少个1厘米。几个1厘米合起来就是几厘米。

  3、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出示课件,指名学生回答。交流思考过程。

  三、活动体验,形成技能

  1、教学量一量。

  (1)出示一支蜡笔。

  (2)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将蜡笔的一端与尺子的0刻度对齐,蜡笔的右边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请学生说一说蜡笔的长度。

  (3)想一想:在量的时候为什么蜡笔的左边要对准0刻度?不对齐行吗?

  小结:在量物体长度时,一般要把物体的左端与尺子零刻度对齐,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4)出示课件“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判断哪种量法对? 出示测量儿歌。小朋友 要牢记,用直尺 量物体。

  左端要和 0 对齐,右端指向刻度几,物体就是几厘米。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提问:哪条线段长,长多少厘米。学生独立完成,集中交流。

  3、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量一量图形边的长度,学生独立完成,集中交流。

  4、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1)提问:红线长几厘米?是整厘米数吗?那么它接近几厘米?为什么?蓝线呢?为什么接近8厘米?

  (2)小结:在我们量一条线段或物体的长度时,不一定是整厘米数,只要接近几厘米,我们就说它大约几厘米。

  5、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1)学生估计。

  (2)再测量。

  (3)同学间交流数据。

  四、画一画

  谈话:同学们,我们认识了厘米和会测量线段了,那你们能不能画出指定长度的线段呢?现在你们画一条长是4厘米的线段。

  1、画指定长度的线段。

  (1)学会了量长度,再尝试画一条4厘米长的线段。(2)指名板演。

  (3)小结方法:一般从刻度0开始画起,画到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2、完成“想想做做”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自己的画法。

  五、总结回顾,拓展延伸

  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厘米,学会了用直尺测量长度。如果要知道教室的长度,你觉得怎样?看来以后我们还要学习比厘米更大的长度单位和更长的测量工具。

  认识厘米教案 10

  一、说教材

  《认识厘米》这节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这节课是借助学生生活经验,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感知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认识国际统一的长度单位——厘米,并学会用直尺进行简单的测量。基于对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的认识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问题,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形成相应的长度观念。

  2.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实际长度表象。

  3.初步学会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尝试估测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

  4.在活动中,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增强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愿,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通过对目标的进一步分析,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是: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初步会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难点是: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结合本节课的知识特点和和一年级后段学生的认知发展的教育学,心理学规律,我通过以下教法和学法指导引导孩子学习。

  二.说教法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教学活动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本节课作为“空间与图形”模块学生接触长度单位概念和进行测量的重要开端,我通过操作演示法,讨论法引导学生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通过指导观察法认识直尺、建立一厘米长度的表象。进而通过指导操作法、操作演示法引导学生用直尺进行测量。

  指导学生完整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自己认为表达的清晰,别人认为听得清楚,达到高效的沟通目的。

  三、说学法

  学生的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根据本节课知识内容多且抽象这一特点,课堂上更多的.给学生提供操作和交流的机会,倾听孩子对问题的理解。在导入环节,通过观察法和操作法感知长度单位的重要性,引发学生对本节课学习的兴趣。在教学“认识厘米”这个问题时,通过观察法、操作法、比较法建立对“厘米”这个单位本质的认识。通过自主操作法和合作学习法突破测量这一难点。

  四、说过程

  上课伊始,我通过简单的谈话和微课展示引导学生感知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然后引导学生拿着直尺近距离观察,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弄清1厘米的实际长度。接着鼓励学生说说生活中遇见的1厘米实物加深认识。最后学习用直尺进行测量,突破测量方法、长度估计这一难点。

  最后引导学生进行回顾总结。

  认识厘米教案 11

  【教学内容】

  二年级上册教科书第1——3页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认识刻度尺,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借助实物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使学生掌握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3、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

  学生尺、米尺、纸条、小方块、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设计】

  一、认识刻度尺

  1、米尺和厘米尺做比较

  师:小朋友的铅笔盒里一般都有什么呢?

  生:铅笔、橡皮、尺子??

  师:老师这里也有一把尺子(手拿米尺)问:尺子上用来做什么?

  生:量东西的。

  师:观察你们手上的尺子和老师手里的'尺子,比一比,你有什么发现?(通过比较引出长度单位米和厘米)

  师:米和厘米都是长度单位,在量像数学书这样比较短的物体时,我们一般用厘米做单位。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厘米好吗?

  2、(出示尺子)请你观察一下学生尺上都有什么? 通过观察认识刻度、0起点、cm(课件作相应演示)

  二、认识1厘米和几厘米

  1、认识1厘米(1)看一看

  师:在我们的尺子上,你认为从几到几是1厘米?

  生:0-1是1厘米

  追问:只有从0到1是1厘米吗?

  生:1-2 问:为什么终点是2,你怎么可以说是1厘米呢?

  (2)想一想 说一说

  师:那从4到几是1厘米?

  生:4→5 师:不说4,还可以说4到几。

  生:4→3 师:看8到几是1厘米。

  生:8→9 8→7 小结:在尺子上两个数字之间的长度都是1厘米。

  (3)比一比

  师:你能用自己的小手比一比1厘米的长度吗?(生拿尺子比一比,学具小方块的长度刚好是1厘米,用手拿着小方块比划。)

  (4)体验

  A、师:你觉得1厘米怎么样?生:短(板书:1厘米 短)

  B、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师:我们要牢牢记住身上这把厘米尺,在没有尺子的时候它可管用了。小结:厘米是比较小的长度单位,今后我们在量比较短的物体时,可以用厘米作单位。

  2、认识几厘米

  (1)1厘米是个单位,0到4之间有4个1厘米,所以是4厘米。0到3之间有3个1厘米,所以是3厘米。

  (2)出示练习:

  4厘米里面有()个1厘米 7cm 里面有()个1cm 6个1厘米是()厘米 8cm里面有8个()

  三、量一量

  1、师:刚刚我们已经在尺子上认识了1厘米,还找到了2厘米,3厘米和4厘米。那你能用尺量一量桌面上红纸条的长度吗?(出示纸条)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用尺量。

  课件演示测量方法:

  (1)尺子放正。

  (2)把尺的“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

  (3)右端对准数字几,长度就是几厘米。

  师:小朋友们自己已经找到了测量长度的方法。下面有三位小朋友在测量铅笔,谁的方法是正确的呢?(课件出示三种不同的测量方法,学生判断。)

  小结:在量物体长度时,一般要把物体的左端与尺子的0刻度对齐,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2、练一练

  (1)铅笔刀长()厘米,线段长()厘米。

  (2)下面哪条线段长,长多少?

  (3)画一条4厘米长的线段。

  3、在有障碍的情境中讨论测量方法

  师:同学们学会了用厘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高兴吗?

  生:高兴!

  师:可是老师有点高兴不起来了,看,我刚新买的一把尺子不小心折断了,没有了0刻度,还能测量物体的长度吗?

  (1)用折断的尺子量铅笔,怎么量?(学生讨论)

  (2)出示用没有0刻度的尺子测量橡皮,学生读出铅笔的长度。4.大约几厘米

  (出示测量纸条的图,请学生说出长度)

  小结:在我们量一条线段或物体的长度时,不一定是整厘米数,只要接近几厘米,我们就说它大约几厘米。

  四、回顾总结、延伸讨论

  1、小朋友们真能干,老师最后还有两个问题需要你们的帮忙

  问题一:我想知道我手腕的长度,该怎么量呢?(纸条绕一圈,量纸条的长度,用软尺)

  问题二:我们用厘米做单位量出了很多物体的长度,那你用1厘米做单位量一量从我们学校到你家有多远?(太难了,不好量,看来厘米只适合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对于比较长或非常长的长度用什么做单位呢?引出米等更多长度单位)

  2、小结:我们班同学知识可真丰富,懂得真多啊。咱们以后还会学到这些知识,这节课上到这里,下课!

  五、练习设计

  1.量一量你手指的宽度,看看哪一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

  2.自选几种学习用品,先估计再测量。

  认识厘米教案 1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能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创造活动中,建立起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难点:

  用学生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教学准备:

  多媒体、米尺。学生准备学生尺。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动手操作。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妈妈和老师比,谁高?谁矮?

  高多少?矮多少?比划一下。你能知道具体高多少,矮多少吗?

  “高多少”,“矮多少”其实是在比较人体的长度,这就要使用长度单位。

  二探究新知

  (一)统一长度单位

  当古代的人们没有发明长度单位的时候,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出示例1情境图。)观察这些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说:古人用张开的手臂丈量石头的宽度,以一拃或脚长为标准量物体的长度。

  你觉得他们的这些方法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其实,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携带着几把尺子。一拃(zhǎ)、一步、一庹都能测量物体的长度,几千年前的古人就想出了很多这样的方法来测量物体。现在我们就用一拃作单位,量一量桌子的长度。(师生共同测量桌的长。)

  交流汇报:桌的长是几拃?生1:拃。生2:拃半。

  教师提出疑问:我量了只有3拃。我们量的都是同样的桌,为什么量的结果不一样呢?

  让学生充分发表看法,使他们逐步明白:每个人一拃的长度不同,进行测量后,量的结果也不同。

  追问:要怎样才能得到相同的结果呢?你有什么好的方法?

  学生:用相同的标准进行测量。

  教师小结:因为测量选用不同的标准,它们的长度单位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这就需要统一长度单位,这节我们一起来认识长度单位。

  (二)整体感知,认识厘米。

  1观察尺子,认识刻度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好的尺子,把你的尺子和同桌的比较一下,观察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呢?(学生可能回答:都有竖线、还有数字)

  这些竖线有的长有的短,我们把它叫做刻度线。每一个数字都对着一条比较长的刻度线,第一个数字是,我们就把这条刻度线叫做刻度。后面的呢?(刻度1……)让我们来读一下这些刻度。

  尺子上有这样的字母——,也有的同学的尺子上是“厘米”两个字,其实就表示厘米的意思。“厘米”是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

  2.认识1厘米。

  教师指出:这个刻度0很重要,它就像起跑线一样,表示从这里开始。从刻度0到刻度1的长度就是1厘米。(板书:1厘米)

  尺子上还有哪一段的长度也是1厘米呢?谁上来指指看?

  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加手势):从刻度2到刻度3之间这一大格的.长度是l厘米,从刻度3到刻度4之间这一大格的长度也是1厘米,从刻度4到刻度呢?我们发现了什么?(每一个大格的长度都是1厘米。)因为每个大格的长度都一样,所以我们在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时才有了统一的标准。

  同学们你们觉得1厘米的长度怎么样啊?(很短。)是呀,1厘米确实很短。

  追问: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呢?(让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呈现食指的宽度、田字格的宽度、图钉的长度。

  用1厘米来说一句话:我们的食指宽大约是1厘米。你也能用l厘米说一句话吗?

  学生积极发言。

  3.认识几厘米。

  师:刚才同学们认识了1厘米,那现在老师要增加难度了,看从0到3的长度是几厘米,从到7呢?

  学生自主学习。

  4.教学例3(量一量)。

  先拿出前准备好的纸条,用手比划下它的长度,说说它可能是几厘米,同桌合作量一量。再汇报交流。

  教师边讲解边示范:把尺的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纸条的长度就是几厘米。提醒学生注意在测量时要把尺子平放在要测量的物体边上,沿着物体的直边来量,量时要按紧尺子。

  如果尺子坏了,最小的刻度是2,你还能量出这张纸条的长度吗?怎么量?(把尺的刻度2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把大数减小数,就是这张纸条的长度。)

  .实践应用。拿起数学书,找到封面上比较短的那条边,估计这条短边大约有多长?再量一量,看你估计得是否准确。再量一量数学书长边的长。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4页的“做一做”。

  让学生看刻度尺,说出铅笔的长度,再说说是怎么想的。

  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1题。先估一估大约几厘米,再量一量。

  3.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2题。

  看着尺子上的刻度,说出手掌的宽和一拃的长大约是几厘米。

  说明:接近8厘米的,我们说它大约是8厘米。

  同桌合作,量一量一步是多少厘米?测量从脚尖到脚尖的距离。

  四堂小结

  这节,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通过这节的学习,我们懂得了测量物体的长度必须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还认识了1厘米的长度,并会用手上的尺子测量身边物体的长度。

  板书设计:

  统一长度单位

  认识厘米

  测量时,标准不同,结果就不同—,统一长度单位厘米

  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新标

  量法:把尺的刻度对准物体的一端,这个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认识厘米教案 】相关文章: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案03-08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案08-26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案10篇03-08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案(10篇)03-08

《认识厘米》说课稿11-27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学反思03-07

《厘米和米的认识》复习课教案08-25

《认识厘米》教学反思03-03

认识厘米教学反思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