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舞蹈教案

舞蹈教案

时间:2022-10-31 18:59:49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舞蹈教案范文锦集九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舞蹈教案9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实用的舞蹈教案范文锦集九篇

舞蹈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在已熟悉歌曲《我的妈妈叫中华》的基础上,能听着音乐,按着节奏创编动作,体验舞蹈的快乐。

  2、在愉快的情绪体验中,激发幼儿表达表现的欲望,萌发爱祖国的情感。

  活动准备:音乐磁带、国旗、扇子、沙巾、天安门课件

  活动重难点:创编舞蹈动作

  活动过程:

  一、语言导入、情感激发

  1、二声部的语言节奏练习

  2、歌表演《我爱天安门》

  二、创编舞蹈《我的妈妈叫中华》

  (一)唱《我的妈妈叫中华》

  师:天安门在北京,北京是祖国的首都,祖国妈妈是我的妈妈,是你们的`妈妈吗?为什么?

  让我们用歌声来告诉大家,《我的妈妈叫中华》。

  (二)创编、表演《我的妈妈叫中华》

  师:祖国妈妈有一件漂亮的衣服,红红的,上面还有五颗亮闪闪的星星,相信你们已经猜到了,那就是五星红旗。她来和我们做朋友啦。(分发五星红旗、并和五星红旗玩一玩——躲猫猫)

  1、老师示范表演

  2、幼儿自由创编

  3、两个幼儿互跳

  4、分句创编

  5、完整表演

  6、合作表演

  7多种形式表演

  师:祖国妈妈还为我们准备了扇子、沙巾等,想尝试一下吗?她相信你们会跳出更美的舞蹈。

  三、萌发幼儿爱祖国的情感

  师:祖国妈妈真伟大,有长江、黄河等美丽的自然风光,有天安门等伟大的建筑,相信孩子们长大后会把我们的祖国妈妈打扮的更美丽。

舞蹈教案 篇2

  课题:基本功训练

  教学目标:从整体上训练学生,克服身体的自然状态,获得正确的直立感,发

  展舞蹈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节奏感,训练学生动作时所需的软

  度、力度、开度。

  教学重点、难点:要注意教学方法,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拉伤韧带,还要

  教会学生用正确的方法练习,错误的方法会让训练适得其反。

  教具准备:音乐播放器,音响 把干等;

  教学内容:

  一、介绍舞蹈基本功的作用:

  1、通过练习可达到身体的直立感和稳定性,以及较准确地移动重心的能力。

  2、开发智力,表现美。学生掌握把上、把下各种舞蹈动作技巧,这是必要的,但不是唯一的。她们掌握的不应是僵死的形体动作,而应该是渗透充满了情感和想象的舞蹈艺术语汇,也就是不能死学,学死。在基本功训练的基础上,要发展形象思维,自由地、创造性地组合表演动作,直至能较成功地创编舞蹈、舞蹈律动和游戏作品。

  二、教学生练习一些舞蹈基本功的训练方法:

  1、素质训练:素质训练是对初学舞蹈的学生身体各部位的作用。刚开始学习舞蹈的学生,对舞蹈的接触不同,在理解与接受能力方面也不一样,身体自然条件有很大的差异。素质训练就是为了解决学生身体自然条件的`差异,缩短学生身体素质和专业需要的距离。

  2、形体训练:形体练习即塑造身体的体态姿势,使身体各部位达到柔韧性、稳定性、协调性和灵活性,使整个动作更具美感。形体练习是构成舞蹈语汇的基本条件,是推向舞蹈艺术的必经之路。

  3、技巧训练:学生在有一定的身体素质能力基础上,进行技巧训练。技巧有一定的难度,是技巧性很强且富有表现力的舞蹈动作,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自身的能力、条件、特长来“因材施教”。训练中,以单一项目反复练习为主,力求达到稳、准、动作流畅的标准。

  4、舞姿训练:舞姿即身体的基本姿势形态。舞姿讲究“手、眼、身、法”,是配合身体躯干、腿部、手臂、头和眼睛的协调性而完成。

  三、把一套完整的训练方法教给学生。

  教学方法:示范法,讲述法和手把手的教育法来完成教学。

  教学过程:

  1, 向学生介绍舞蹈基本功的重要性,它是学好舞蹈的基石。 2, 向学生介绍舞蹈基本功在舞蹈中的作用。

  3, 示范练习基本功的方法。

  4, 让学生模仿,我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加以指点和纠正。

  5, 让学生互相帮助来完成软开拉伸动作,同时配上抒情的音乐让

  学生放松紧张的身体。

  6, 由我带领学生做一些放松运动。

舞蹈教案 篇3

社团名称


舞蹈社团


教学内容


完善章程 选举舞蹈社团新一届机构


制定活动计划


教学目标


完善章程 选举舞蹈社团新一届机构 制定活动计划




教学重点


完善章程 选举舞蹈社团新一届机构 制定活动计划








一、学习章程


二、选举舞蹈社团新一届机构


三、制定活动计划


四、宣布社团纪律


五、宣布训练时间








  大偏店学校小花朵舞蹈社团教案 第? 3--4周

社团名称


舞蹈社团


教学内容


介绍舞种,观看舞种视频。


教学目标


通过对视频播放让学生感受到舞蹈的美,让学生对舞蹈产生兴趣并乐于舞蹈。




教学重点


对视频中舞蹈种类的介绍。




教学难点


对舞蹈舞种的正确认识。








一、设置情景导入新课


1、师:欢迎大家参加舞蹈社团,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些舞蹈作品,让我们先来看一看。


二、感受与鉴赏


1、观看芭蕾舞舞蹈作品


2、观看中国舞舞蹈(民间舞蹈)作品


3、观看现代舞作品


三、新课学习


1、同学们,你们喜欢哪个舞蹈种类啊


2、把你喜欢的舞蹈动作做一做


3、在接下来社团活动中,我们就来学习这些舞蹈。


四、延伸与拓展


1、现在舞蹈的种类,同学们已经简单的了解了,你们能把你们喜欢舞种的动作做一做吗?


2、学生进行交流。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下一节课我们就要进行正规的舞蹈训练了,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








  大偏店学校小花朵舞蹈社团教案 第 5-7 周

社团名称


舞蹈社团


教学内容


学习新疆舞蹈的基本动作。


教学目标


通过对新疆舞的介绍,让学生感受新疆舞蹈的节奏特点。




教学重点


对新疆舞蹈的介绍




教学难点


体会并表演新疆舞蹈的民族特点。








一、设置情景导入新课


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新疆舞蹈吗?下面就让我们走进新疆舞,去学习一下新疆舞蹈的节奏特点。


二、感受与鉴赏


1、介绍新疆舞蹈的特点


2、聆听音乐感受新疆音乐的特点


3、教师跳一小段新疆舞蹈让学生进行欣赏


三、新课学习


1、手位学习


2、腿步学习


3、手脚配合


4、舞蹈中呼吸的训练


四、延伸与拓展


你们能把刚刚学过的舞蹈动作,有表情的表演一遍吗?


五、课堂小结


?? 很高兴,同学们学习的都非常认真,回家后一定要坚持练习,今天的课就到这里我们下节课见。








  大偏店学校小花朵舞蹈社团教案 第 8-9 周

社团名称


舞蹈社团


教学内容


藏舞《吉祥谣》


教学目标


通过对藏舞的介绍,让学生感受藏族舞蹈的节奏特点。




教学重点


对藏族舞蹈的介绍




教学难点


体会并表演藏族舞蹈的节奏特点。








一、设置情景导入新课


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藏族舞蹈吗?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藏族,去学习一下藏族舞蹈的节奏特点。


二、感受与鉴赏


1、介绍藏族及藏族舞蹈的特点


2、聆听音乐感受藏族音乐的特点


3、教师跳一小段藏族舞蹈让学生进行欣赏


三、新课学习


1、手位学习


2、腿步学习


3、手脚配合


4、舞蹈中呼吸的训练


四、延伸与拓展


你们能把刚刚学过的舞蹈动作,有表情的表演一遍吗?


五、课堂小结


?? 很高兴,同学们学习的都非常认真,回家后一定要坚持练习,今天的课就到这里我们下节课见。








  大偏店学校小花朵舞蹈社团教案 第? 10-12周

社团名称


舞蹈社团


教学内容


练习竹竿舞舞蹈《跳起来》


教学目标


通过对竹竿舞的介绍,让学生感受竹竿舞舞蹈的节奏特点。




教学重点


对竹竿舞舞蹈的介绍




教学难点


体会并表演竹竿舞舞蹈的节奏特点。








一、设置情景导入新课


1、欣赏傣族竹竿舞视频。


二、感受与鉴赏


1、教师示范


2、生随音乐学习竹竿舞舞蹈动作。


3、教师示范舞蹈动作让学生观看


三、新课学习


1、手位学习


2、腿步学习


3、手脚配合


4、舞蹈中呼吸的训练


四、延伸与拓展


你们能把今天学习的舞蹈动作一起表演试试吗?


五、课堂小结


?? 同学们表演的可真好,希望同学回家后能通过网络学习更多的竹竿舞舞蹈动作,运用到我们的音乐中,跳出更好的舞蹈,老师期待你们下一节课的表演。








  大偏店学校小花朵舞蹈社团教案 第? 13-14周

社团名称


舞蹈社团


教学内容


进行简单的`舞蹈训练


教学目标


通过对已学、已会的藏舞动作进行训练




教学重点


听音乐对创编舞蹈。




教学难点


根据音乐节奏进行舞蹈训练








一、设置情景导入新课


1、同学们通过这几周的学习,今天我们来训练一个小舞蹈吧!


二、感受与鉴赏


1、把我们之前学过的动作复习一遍


2、听听这段音乐,思考舞蹈动作,想想每段音乐适合哪个动作?要用几拍。


三、新课学习


1、教师示范编创前四八拍舞蹈。


2、学生讨论


3、个别生进行尝试


4、全体学生共同参与编创


四、延伸与拓展


1、有呼吸的表演作品


2、有表情的表演作品


五、课后小结


同学们真为你们高兴,第一次你们就做的这么棒,下节课我们继续进行后面音乐的舞蹈创编,期待你们更出色的表现。








  大偏店学校小花朵舞蹈社团教案 第 ?15-16周

社团名称


舞蹈社团


教学内容


训练民族舞《欢乐颂》


教学目标


通过对已学、已会的民族舞动作进行编创。




教学重点


听音乐对创编舞蹈。




教学难点


根据音乐节奏进行舞蹈创编








一、设置情景导入新课


1、同学们通过这几周的学习,今天我们来编排一个小舞蹈吧!


二、感受与鉴赏


1、把我们之前学过的动作复习一遍


2、听听这段音乐,思考舞蹈动作,想想每段音乐适合哪个动作?要用几拍。


三、新课学习


1、教师示范编创前四八拍舞蹈。


2、学生讨论


3、个别生进行尝试


4、全体学生共同参与编创


四、延伸与拓展


1、有呼吸的表演作品


2、有表情的表演作品


五、课后小结


同学们真为你们高兴,你们的第、又一部舞蹈作品已经出炉,希望你们保持住这种热情,编排出更多的舞蹈作品。








  大偏店学校小花朵舞蹈社团教案 第 17周

社团名称


舞蹈社团


教学内容


学生进行训练。


教学目标


让学生认真训练舞蹈队




教学重点


对不同民族舞蹈特色的表现




教学难点


舞蹈的整体性,表演者的表情节奏感培养








1、我们就要去全校展示我们的舞蹈作品了,同学们应该好好训练。


2、现在分组进行训练表演一遍。


3、表演的时候注意你们的表情。


4、展示作品








  偏店学校小花朵舞蹈社团教案 第 18周

社团名称


舞蹈社团


教学内容


学生进行训练。


教学目标


让学生认真训练舞蹈队




教学重点


对不同民族舞蹈特色的表现




教学难点


舞蹈的整体性,表演者的表情节奏感培养








1、下周我们就要去全校展示我们的舞蹈作品了,同学们应该好好训练。


2、现在分组进行再训练表演一遍。


3、表演的时候注意你们的表情。


4、展示作品








  大偏店学校小花朵舞蹈社团教案 第? 19周

社团名称


舞蹈社团


教学内容


学生进行展示。


教学目标


让学生参加舞蹈队,参与到集体生活中来




教学重点


对不同民族舞蹈特色的表现




教学难点


舞蹈的整体性,表演者的表情节奏感培养








1、我们就要去全校展示我们的舞蹈作品了,同学们高兴吗?


2、现在分组进行训练表演一遍。


3、表演的时候注意你们的表情。


4、展示作品








舞蹈教案 篇4

  一、活动目标:

  1、在熟悉音乐曲式和性质及初步学会舞蹈的基础上,启发幼儿尝试用铃鼓的'不同敲法来表现舞蹈,动作符合节奏。

  2、激发幼儿探索欲望,发挥想象力、创造性。

  3、在边敲边跳的过程中体验集体舞的欢快情感。

  二 、活动准备:

  会跳舞蹈、会基本舞步(进退步.踮步.踏步.小碎步)、图示谱。

  三、活动过程:

  (一)感受音乐,复习舞蹈。

  1、听前奏回忆名称:感觉怎样?

  2、复习舞蹈。

  老师:我们来用好看的舞蹈把这首乐曲的活泼欢快、抒情优美表现出来。

  (二).尝试用铃鼓的不同敲法来表现舞蹈。

  1、出示铃鼓:可以怎么敲?可以怎么摇?(幼儿说出一个方法,老师引导全体幼儿练习一个方法。)

  2、出示图示谱:哪里是敲,哪里是摇?(断断续续练习→完整集体配乐练习。)

  3、幼儿尝试用铃鼓跳舞。

  老师:我来跳舞,你们拿着铃鼓和我一起跳,边跳边试试想想做什么动作时铃鼓敲,怎么敲?又做什么动作时摇,怎么摇?

  (1)第一遍集体尝试边跳边敲。

  (2)第二遍老师按舞蹈顺序提问,个别幼儿做出,老师重复后,再集体练习。(重点、难点:敲肩、进退步摇、在头上方翻手腕敲。)

  (3)集体完整配乐练习二~三遍。

  (三)、节奏乐舞蹈的欣赏与练习。

  1、请两位老师表演。

  2、请能力强的幼儿表演。

  3、集体表演。(创造性地模仿)。

舞蹈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借助队形变化图,尝试多人合作舞龙。

  了解“百叶龙”是浙江省的民间艺术,喜爱民间艺术。

  感受百叶龙舞动的姿态和气势,学习根据音乐的句段结构较准确地表现舞龙动作。

  活动准备

  课前已听过《百叶龙传说》;

  舞蹈视频和音乐;草龙两条

  活动过程

  1、说说神奇的“百叶龙”

  与幼儿一起回忆“百叶龙”的传说。

  2、欣赏舞动的“百叶龙”

  (l)欣赏舞蹈第一遍

  你看到百叶龙是怎么样的?心里有什么感觉?

  (2)欣赏舞蹈第二遍

  百叶龙舞出了哪些形状?

  (据幼儿的回答,教师边哼唱音乐旋律边用简单的符号记录队形,如直线状、圆形、波浪形、螺旋形等,引导孩子找找龙头龙尾的位置。)

  (3)倾听音乐,教师指画队形图

  (4)讨论队形与音乐的变化特点

  3、试试合作舞龙

  (1)教师带领幼儿初步感知空手舞龙的方法。

  (2)简单介绍草龙(数一数一条龙有几根龙把),将幼儿分成两组,推选出“龙头”。

  (3)幼儿尝试随音乐合作舞龙。

  (4)分享交流,自主讨论解决活动中出现的.困难。

  (5)幼儿再次舞龙。

  活动延伸

  百叶龙是浙江省的民间舞蹈。在我们四川也有很多有名的民间舞蹈,比如“翻山铰子”等,以后请你们的老师带你们学,好吗?

  动作建议

  前奏:全体幼儿分成两条龙,上举龙把立正姿势准备。

  A段:

  [1]一[12]小节,在龙头的带领下,上举龙把绕活动室场地跑动;

  [13]-[20]小节,手举龙把做大幅度左右摆动(4拍1次);

  [21]小节,上举龙把立正姿势过渡准备。

  B段:

  在龙头的带领下,随音乐边做慢速左右摆动(2拍1次),边按“S”形或圆形走队形;

  C段:

  在龙头的带领下,上举龙把随音乐按逆时针方向跑动成螺旋形,在尾声处保持造型不动。

舞蹈教案 篇6

  《苹果丰收》分为三大环节:去果园的路上、摘苹果、丰收后的喜悦;通过听一听、说一说、做一做、看一看、想一想等多方面的感官逐步引导幼儿倾听音乐并熟悉音乐旋律,并将故事穿插在一开始的倾听环节,帮助幼儿理解音乐,熟悉音乐节奏型,孩子们的兴致都非常高。

  这个活动分为两个课时进行,第一课时的重难点定位在熟悉音乐旋律以及课件,准确分辨音乐乐段,并乐意用动作大胆表现摘苹果的动作;而第二课时的重难点则是在熟悉音乐的前提下,尝试根据音乐情节的变化变换队形。

  其实刚开始在设计活动的过程中,我的顾虑是非常大的,幼儿之前没有过任何有关舞蹈队形的'经验,那么这次会有什么突发状况呢?第二课时中的目标是否会达成呢?那么又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策略让幼儿完成这个舞蹈活动呢?

  活动结束后,我的顾虑是多余的,孩子们对于这个舞蹈活动非常感兴趣,之前自己所设想的一些突发状况也没有发生,我活动的成功离不开下面几点:

  1.情景导入

  在刚开始的导入中,教师以农民伯伯邀请我们去果园找果子导入,孩子们立刻都被吸引住了,在听辨音乐的时候,通过听听、说说的方式引导幼儿听辨音乐,在互相讨论的过程中,孩子们一下子便将音乐的不同乐段分辨出来了;最后教师将我们去果园、在果园等事情通过故事的形式逐一帮幼儿梳理了一下,再次巩固了幼儿对于音乐的理解。

  2.课件设计的独特性

  孩子们是第一次接触到有舞蹈队形的活动,虽然能够听辨音乐,但是对于队形的变换却从没有过经验,但是课件的设计却将这一问题简单化了,课件简单明了,

  特别在第二课时中队形变换的部分,将原来的图谱变成了动态的队形变换,让人一目了然,给了幼儿一个直观的理解,在看看、说说的过程中很快了解了队形。

  3.场地设计的合理性

  考虑到一个班级中四十几个孩子,在舞蹈的过程中可能会互相碰撞,所以,第二课时我场地的设计是四十几个孩子在地上围坐成一个大半圆,在幼儿坐的同时,教师给幼儿一些关于舞蹈的基本知识,比如坐应该上身立起来,身体保持挺拔状态,这样才神奇;另外,在地上贴好基本的队形标签,就是一开始的雪花型,后面的没有贴。

  4.幼儿的自主性

  活动的过程中,我始终处于一个引导着让幼儿能够主动大胆地做出舞蹈动作,对于她们的动作都表示鼓励,在一遍又一遍的鼓励下幼儿的积极性也随之增强;并且在每一个舞蹈队形完成之后,我和孩子们一起帮助这些队形想名称,因为只有孩子们自己想出来的名称才更能够记得住,整个活动中幼儿的兴致都非常高。

  其实舞蹈教学的学问还有很多,以上是我自己分析出来的几点,目前我们的班级特色也是以舞蹈为主,所以一切还处于摸索期,还需要各位资深专家老师的多多指点。

舞蹈教案 篇7

  昔日每读朱自清的散文,每觉其文字珠圆玉润,声调优美,韵律和谐;是以总欲探其究竟。大抵经过长时间的潜移默化以及思索,总算知其美妙的根由。

  我们读古典的诗词曲赋以及骈文韵文散文,总感知一种音乐的存在,纵情朗读往往也是声情并茂,无论朗读者或是听者都得到了无比的享受,仿佛听到了阳春白雪的曲子,仿佛看见了古代服饰亦盛亦素亦雅的美丽的女子在眼前翩然舞蹈。究其原因,不外乎于古代的文章十分考究其韵律,把音乐巧妙地融化了进去。有些许古代文学常识的人都知晓古代的诗词讲究格律,也就是讲究平仄与押韵的规律。其实格律的发轫并不那么容易,古人经过漫长的探索,直到西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陆机的出现才开始有了雏形。相比陆机的“少有奇才,文章冠世”的文学才华,我更偏爱他的书法才能,其形质神飞的《平复帖》,更是欣赏有余,但这里要提的是他的文学才华与成就;其《文赋》就代表了他在中华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的煌煌成就与赫赫地位。关于《文赋》这里要提的是与格律密切相关的问题。陆机在《文赋》里提出了声音变化像五色相宣的主张,不可不为开格律理论建构之先河,功绩不小;也表明古人在文章创作上的音乐潜意识被激发出来;后来,南北朝的范晔识别宫商清浊,有意识地把音律运用到了写作之上。南北朝宋末以来,大抵文人开始了分别平上去入四声。关于四声,以前还有一首歌诀:平声平调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到沈约构制八病说,把四声和双声叠韵运用到文学创作上,格律诗才算像模像样。直到唐代解决了平仄的调配问题,格律诗才算真正定型。

  提到八病说,不能不提到刘勰及其《文心雕龙》;刘勰,《梁书刘勰传》有介绍,恕不述之。《梁书刘勰传》不过几百来字,却简单扼要地介绍了刘勰的生平事迹,虽然其生卒年不可考明,但其中所说的刘勰为沈约推重一事,却引我释怀。八病说为沈约所制,大体为:平头,上尾,蜂腰,鹤漆,大韵,小韵,傍纽,正纽。虽然不尽科学,讲究形式主义,但其中也有可取之处,如傍纽正纽反对隔字双声和隔字叠韵,因为怕念起来拗口;如平头中的上下句开头的音节平仄不应相同,注意平仄协调。总的看来,沈约是推崇诗文要讲求声律的,在其所撰《宋书谢灵运传论》里作出过诸多理论上的初步归纳;但是刘勰是并不赞成八病说的,而当时沈约乃文坛领袖,声名贵盛,却推重与自己意见并不符合的文人,其雅量可谓高致,其胸怀可谓浩大,而今天的聒噪的文坛那些文人相轻谩骂的现象,那些独霸文化资源的现象,不可不谓时弊之大病也,不可不内省内敛,不可不好自为之。

  刘勰虽然不赞成八病说,但也讲究声律。其《文心雕龙》“声律第三十三”里明确讲到:“凡声有飞沉,响有双迭。双声隔字而每舛,迭韵杂句而必睽;沉则响发而断,飞则声飏不还,并辘轳交往,逆鳞相比;迂其际会,则往蹇来连,其为疾病,亦文家之吃也。”声有飞沉,实际上就是指声有平仄;双声,实际上就是指两个字的声部相同,发声相同,如踌躇二字;迭韵就是叠韵,指两个字的收声相同,如徘徊;而隔字双声就是指把符合双声的两个字之间插入别的字,隔字叠韵同理;与此同时他在《文心雕龙》“声律第三十三”里又提到:“异音相从谓之和,同声相应谓之韵。”

  到隋唐时期一种新的古文体裁词便诞生了,唐代中叶格律也完全具备了。诗词以及后来的曲的滥觞都是离不开中国古代音乐的。古人谈音乐,分宫商角徵羽五音,又加变宫变徵,共七个音,前面五个相当于西乐简谱的12356,变宫相当于简谱的7,变徵相当于简谱的4,古代的文人以这些音为基础经过漫长的摸索才总结出诗词曲的格律。

  以上所述,实则是为讲散文韵律作铺垫罢。

  我国当代著名的书画家启功先生不但在书画方面造诣精深,在古文学方面的造诣也是屈指可数的。

  其伟构《诗文声律论稿》“散文中的声调问题”里强调了散文的平仄规律,并旁征博引地举出古代散文进行了论述。但是他只强调了古代散文的声调问题,并未强调古代散文的韵律问题以及现代白话散文的韵律问题。

  我以为无论古代文言散文或是现代白话散文都应讲求韵律(我国古代,为区别于韵文、骈文,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在内,一律称之为散文;这里所指的讲求韵律不等同于遵守严格的押韵规则),要把散文当诗歌来写,散文方才音调协和,珠圆玉润。当然已经有散文诗这中两栖体裁存在,可是散文诗终究属于诗歌范畴。

  当然现代白话散文的韵律并不要求与古代诗词格律那般严格,形式主义过了头也不能流通起来;当然现代白话散文的`韵律与现代散文诗的韵律有所不同。

  我以为现代白话散文的韵律如下:

  其一,有意识地运用双声,叠韵,或双声叠韵,忌讳隔字双声,隔字叠韵。

  其二,偶尔押韵,韵脚不但限于句尾,句首句中皆可,引入西方诗歌的韵脚安排方式。其三,平仄格律要有意识选用,如写伤感厚重沉郁激昂风格的散文要多用仄声字词,仄声字词在音调上是“抑”的;如写清新柔和风格的散文要多用平声字词,平声字词在音调上是“扬”的,朱自清的散文《春》大多是平声字词。

  说一些题外话,散文除韵律有所要求外,散文在色彩上也有所规律:风格华丽的散文多半是采用了一些艳丽的辞藻,然后结合了一些平声字词,所以读起来才华丽柔软;风格沉郁顿挫的散文在色彩上一般是单调的,近于白描写意,单调的色彩结合仄声字词,所以读起来才厚重,很有硬度与骨力。散文除韵律色彩之外,在气势等方面都有诸多规律可探究,恕不赘述。

  以前的散文家都是懂得散文的韵律的,因为他们都精于音律,他们都知晓文字的敏感是建立于文字的音乐想象之上的;而今天的许多散文家以及网络写手却是不懂得的,鉴于此撰此陋文以贻笑方家耳。

舞蹈教案 篇8

  教材分析:

  《数星星的孩子》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第八组课文的第一课,是一篇融描写人物、科学知识、思想品德教育为一体的优秀教材。课文通过对小张衡与爷爷、奶奶一同观察天上星星这一故事的记叙,突出表现了张衡从小就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好品质。

  学情分析

  小学低段重在积累字词,本课所涉及的生字词数量比较大,也偏难。但是这篇课文语言生动、简洁,故事性强,蕴含科学知识,内容对学生充满着吸引力。教师在教学中应处理好科学知识介绍和学生语文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注意抓住思 想内容与语言文字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在读中感悟抓住人物的表现,再读中感悟张衡从小勤于观察、善于观察、乐于探究的精神,从读中受到良好的教 育和熏陶,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会认9个生字(撒、玉、仰、傻、距、组、楚、衡、汉),会写12个字(勺、斗、玉、组、珍、珠、数、钻、研、睡、距、离),理解文章内容。

  2.过程与方法目标: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故事的情趣和蕴含的道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张衡从小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好品质。 教学重点:

  识字、写12个生字(勺、斗、玉、组、珍、珠、数、钻、研、睡、距、离),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体会张衡从小善于思考、观察的好品质。

  教学方法:朗读欣赏法、合作探究法。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法、诵读法、圈点勾画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具使用:多媒体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40分钟)

  一、导入新课 (3分钟)

  课件演示(夜空、闪动的星星、《小星星》乐曲)。师生随着课件演示,共唱歌曲。启发:同学们,你们喜欢星星吗?你们知道天上的星星有多少颗吗?古代有一个小孩和我们一样喜爱星星,他曾经认真地数过天上的星星,你们想认识他吗?(板书课题)

  (美丽的夜空,闪烁的星星,动听的音乐,构成了一幅动人的`星空图景。利用多媒体的教学优势,创设教学情景,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

  习的积极性。教师启发性的谈话,拉近了课文内容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课堂。)

  二、人物介绍(2分钟)

  资料交流:(出示人物图片(张衡)谈话: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个人吗?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与他有关,请大家把课前收集的相关资料在全班交流一下,让我们一起走进张衡。

  (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能力是语文学科的重要人物之一,利于拓宽学生视野,形成良好学习习惯。这样的交流形式为学生的学习成果展示提供了一个舞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满足了学生成功心理。同时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做好了准备。)

  三、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5分钟)

  1、课文讲了什么故事?

  四、识字写字教学(15分钟)

  (一)识字

  内容:撒、玉、仰、傻、距、组、楚、衡、汉

  1.检查识字情况,重点进行生字的正音和识字记字的方法交流。鼓励学生个性化的识字记字体验,教师相机点拨重点字音和结构上的注意事项,同时引导学生进行扩词和必要的识字方法的提示和指导。

  (识字是阅读和协作的基础,同时也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所在。以自主识字、游戏检查、充分交流相结合的方式,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识字热情,尊重并激发学 生的创造性。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们可以大胆发挥想象,运用自己的巧妙的方法来识记生字,活跃了思维,丰富了积累。以人为本,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 时空,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和自主识字的良好习惯。)

  2.组内互读课文,进一步巩固识字成果,了解课文大意。

  (二)写字

  内容:勺、斗、玉、组、珍珠、数、钻研、睡、距离

  1.出示“我会写”中的生字“勺、斗、玉、组、数、睡”。

  指读,组词。

  2.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找出难写的部分,交流书写中应注意的事项。

  3.教师示范书写“数、睡”两个字。强调重点笔画的写法。如:“数”字左上方的“米”字最后一笔的变化;“睡”字右边几个“横”笔画的长短变化等。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组织全班评议。

  (写字教学的作用在低年级至关重要,对于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养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学中应扎扎实实,充分尊重学生的观察体验,进行指导,并让学生在扎实的书写练习、交流评议中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五、合作探究,理解内涵(15分钟)

  (一)

  1.分组互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推选出“阅读小能手”,准备在全班朗读。

  2.组间朗读比赛,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互评,交流体会。

  3.读书交流:在读书中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

  (在识字写字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朗读练习,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赛读的形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彼此的交流利于同学间的互相促进,同时在交流中教 师也能有效地捕捉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为下节课教学做好铺垫。当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不懂的地方时,如果是简单的可以当堂解决,其他的内容引入下一课 时教学)

  第二课时

  五、继续合作探究,理解内涵(5分钟)

  4.引导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节:通过读书,请告诉大家你感受到了什么?

  5.启发学生在读文后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教师引导学生抓住主要的句子进行深入地体会。

  如:“晚上,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的珍珠撒在碧玉盘里。”引导学生理解“珍珠”和“碧玉盘”是怎样的,在指导朗读中让学生体会夜空的美。“一颗,两颗,一直数 到几百颗,”通过“闪”和上文的“撒”字,引发学生思考张衡数星星的艰难。从感性上体会到数星星的难,从而对张衡、刻苦认真的态度产生敬佩之情。 (读书的过程是学生与文本进行充分对话的过程,同时也是教师实施有效指导的过程。读书活动的设计充分体现了训练意识,在尊重学生对课文个性化解读的基础上,加深了对文中人物的理解,提高了读书活动的实效性。)

  六、研读课文,深入理解(15分钟)

  1.启发学生分组学习,合作读书。研读课文2-4自然节。重点从人物的对话入手,体会张衡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好品质。

  2.研读问题提示:文中一共有三个人物,从他们的对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说说自己的理由。

  3.学生分组研读课文,交流读书体会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4.学习汇报。在汇报过程中教师要在充分尊重各组发言的基础上,适时点拨学生领悟读书方法,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如要学会提问题:“奶奶和张衡对数星星有什么不同的看法?你赞成哪种看法?” 要抓住人物的表现:“奶奶为什么笑着说?”“这孩子一夜没睡好,几次醒来看星星。”从这些表现中你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学会读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从低年级开始就应该结合着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理解和体验读书方法、学习方法,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七、品位语言,朗读赏析(10分钟)

  1.教师利用课件出示“星空图”。营造氛围,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边感悟当时的情境,了解爷爷告诉张衡的天文知识。如:认识北斗星、北极星。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组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在读书的基础上体会“果然的意思。

  (情境朗读,加深感悟,激发了学生的读书热情,提高了朗读水平,在情感上与课文内容产生了共鸣,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八、拓展延伸(5分钟)

  1.用下面的句式进行说话练习:“因为??长大后??,所以??”和“张衡成了??是因为??”。

  2.从小张衡的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将语文训练与思想教育有机地结合,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融合。在练习与讨论中加深了对课文主题的理解,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小张衡优秀品质的影响和熏陶。)

舞蹈教案 篇9

  课题

  第五课《快乐的舞蹈》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一、通过《金孔雀轻轻跳》的学习,从音乐中感受所描绘的动物形象,理解本课主题——美丽的动物;并由本课主题向音乐内部元素(速度、情感)及音乐外部元素(环保、民族文化等)拓展。

  二、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在探究孔雀的同时自主参与各项学习活动并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三、通过“意境”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表现孔雀的美,锻炼学生即兴表演的能力,能够积极与同学合作用优美的语言、舒展的歌声及肢体动作编创一定的情境,来表达内心的感受。

  四、学会歌曲《喜鹊钻篱笆》,要求学生能用欢快的情绪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要求学生结合歌曲有秩序地进行游戏活动,激发音乐兴趣;学生根据歌曲内容进行歌表演,能做几个彝族舞蹈的基本动作。

  五、通过聆听《霍拉舞曲》,感受歌曲强烈的舞蹈性;能编创适当的动作合着节拍表演,培养动作的协调性;能随音乐用手按课本上的图形谱划动或走步来体验音乐。

  教学重点

  一、感受傣族风格的歌曲,了解傣族的风情;启发学生初步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金孔雀轻轻跳》。

  二、学会歌曲《喜鹊钻篱笆》,能用欢快的情绪有感情地演唱;结合歌曲有秩序地进行游戏活动。

  教学难点

  一、从音乐中感受孔雀优美的形象和从容的步态;培养学生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的思想。

  二、能基本听出《加伏特舞曲》的段落结构,用适当的动作对音乐作出相应的表现。

  教学方法

  视听唱法结合

  教具

  钢琴、纱巾、、部分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与内容设计

  第一课时

  一、(欣赏导入,激发兴趣)

  1、欣赏舞蹈片段《金孔雀》(学生观看)

  2、、通过刚才的舞蹈片段设问引入。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刚才这段舞蹈表现的是什么小动物吗? (孔雀)今天就让我们和美丽的孔雀一起渡过这快乐的一天,好吗?(出示课题)

  二、律动表演,突破难点:

  你们知道孔雀生活在什么地方吗?

  孔雀生活在被称为“动植物王国”“药材之乡”的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这里也是“孔雀之乡”。它是傣族的象征。

  1、看孔雀。(孔雀优美的姿态)

  现在我就请小朋友到傣族人民最喜爱的“孔雀园”参观。这有许多美丽的孔雀,它们正在休息呢?孔雀最爱比美了,哪位小朋友来和它比一比?(学生模仿孔雀的动作,教师可提示)

  孔雀是傣族人民的吉祥鸟,所以傣族的舞蹈中很多动作都是表现孔雀的。

  师生一起做一个表现孔雀的简单造型——孔雀鹤立。

  做法:双手呈冠形,右手上举略弯曲,左手提襟。

  2、探究孔雀的其他舞蹈动作。

  例如走路、喝水、开屏等,并模仿动作。

  3、说孔雀。

  你们喜欢孔雀吗?喜欢它什么呢?

  三、多维感悟,探究学习:

  (一)感悟傣族的民族文化。

  1、介绍傣族乐器。

  ① 象脚鼓:因鼓的形状类似象脚,因而得名象脚鼓。是一种打击乐器。现在请小朋友们来和我一起学打象脚鼓好不好?(节奏练习)

  2/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② 小朋友看看这是什么?(出示葫芦丝)

  葫芦丝,又称葫芦萧。是云南少数民族乐器,声音优美,主要流传于傣、彝等民族中。它演奏的音乐轻柔细腻,圆润质朴。我来为大家演奏一段好不好?(教师吹奏,学生初步感受音乐)

  现在我们就来模仿葫芦丝的声音lu来唱一唱。(音乐模唱,突破难点)

  5 3 5 6 │ 6 — │ 3 1 │ 5 — ‖

  lu lu lu lu lu lu lu lu

  2、游戏:

  分组:一组打节奏,一组模唱,一组律动。

  3、刚才我们听到的音乐看到的舞蹈都表现傣族风情的,你们能介绍一下你所知道的傣族风土人情吗?

  (傣族的衣服很漂亮;傣族人民个个都能歌善舞,傣族人生活的地方很美丽等……)

  你们还想了解些什么?(出示幻灯)

  ① 傣族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多采,有自己的历法、语言文字,并以丰富的民族民间文学艺术著称于世。音乐、舞蹈、民歌、民间传说故事等富有民族特色,影响甚广,主要聚居在热带、亚热带的平坝地区,村寨多临江河湖泊,住宅通常每户一座竹楼,竹篱环绕,果树、翠竹掩映,环境十分优美。四周田地肥沃,特产丰富。

  ② 竹楼,顾名思义,是以竹为主要材料建筑而成的。傣族的竹楼一般用数十根大竹子作支撑主架,在离地2米多高处铺楼板。楼分上下两层,楼下无围墙,是拴牲畜、养家禽和堆放农具的地方。楼上住人,竹墙缝隙较大,既采光又通风,所以一般竹楼都没有窗户。

  ③ 泼水节在每年公历四月(傣历六月)间举行,是傣族最为隆重,最具民族特色的节日。其实泼水节是傣历新年,相当于汉族的春节。因为节日期间人们相互泼水祝福,故称泼水节。节期一般为三四天,因为泼水是一种祝福,被泼越多认为越吉利。

  ④ 傣族妇女一般喜欢穿着窄袖短衣和统裙,图案多种多样,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每一种图案都含有具体的内容,如:红、绿色是为了纪念祖先;孔雀图案表示吉祥如意;大象图案象征着五谷丰登、生活美好,充分表现了傣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⑤ 象脚鼓:打击乐,外形象大象的脚而得名。

  葫芦丝:这种乐器用半截小葫芦作为音箱,以三根长短不一的竹管并排插在葫芦的竹管下端,嵌有铜质筑片,中间较长的一根竹管开七孔。吹奏时口吹葫芦细端,指按中间竹管的音孔,

  (二)感悟歌曲内容。

  1、师生一起跟着节奏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2、学生念一次歌词,并为歌词加上动作。(老师可指导)

  孩子们一起表演,选出一两个做得好的孩子再带着大家做一遍。老师请一个孩子来当小老师带着大家来一次。

  3、听范唱。(听孔雀)

  闭上眼睛想想傣家人民和小孔雀的景象。(想孔雀)

  你们想到了什么?(说孔雀)

  4、学生跟音乐有感情的演唱,老师做提示让孩子唱得更有感情。(唱孔雀)

  (歌曲处理:用优美的声音演唱;句尾每个字收音要轻,体现出亲切感;展翅飞翔一句力度稍加强;歌曲结尾处用较弱的力度,表现歌曲美妙的意境。)

  5、用动作表演歌曲。

  四、创造表现,寓教于乐。

  1、师生齐唱共舞。(跳孔雀)

  学生可跟着老师一起跳,也可自己创编好的动作。

  2、让学生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演。(可以打节奏,可唱歌曲,可跳舞……)

  (女同学可以把纱巾围成筒裙,表演傣族小姑娘,男同学可模仿象脚鼓打节奏,提高学生表演兴趣。)

  五、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小孔雀漂亮吗?云南省是我国唯一有孔雀的地方,孔雀生活在这么美丽的地方,是因为傣族人民非常热爱自己的.家乡,环境保护得很好。它的热带雨林是地球上保存最完好的热带雨林之一。你们还知道哪些美丽的小动物呢?并能用肢体语言来表现它。这些小动物都非常的可爱、美丽,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引导学生要保护环境,让动物们有良好的生活环境,爱护动物,不滥杀滥捕动物,更不能吃国家保护的珍惜野生动物)师:刚才我们用优美的舞蹈、甜美的歌声来表现了的美,那你们想想还可用什么方法来表现美丽的呢?

  第二课时

  一、律动引入,营造氛围

  首先(播放),随着欢快的音乐《掀起了你的盖头来》响起,同学们随老师舞蹈,这样,课堂活动由律动开始,很快把每一个学生都吸引过来参与游戏活动,营造和谐、民主、欢快的课堂气氛,以愉快的心情为后边的学习活动做好情感铺垫.

  二、走进彝族,了解民俗

  1、 播放《喜鹊钻篱笆》伴奏音乐请生欣赏,体验乐曲欢快的情绪再简要介绍彝族文化,风土人情,增强学生的知识面,更为歌曲的演唱做下铺垫。

  2、 范唱彝族歌曲

  三、节奏读词,解决难点

  1、先听教师随着鼓点节奏读词,增强了浓浓的音乐韵律感,《喜鹊钻篱笆》的节奏琅琅上口;

  2、通过师读、生读、师生接龙读词的方法,学生在模仿中渐渐熟悉歌曲,解决节奏的难点,再过渡到学唱歌曲阶段。

  四、演唱歌曲,动口动脑

  1、由读节奏入手,引入歌曲,通过老师对彝族的介绍,勾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新鲜感;

  2、学唱歌曲时采用老师唱曲、学生唱词、分句教唱的方法来降低难度,使导学、铺垫、演唱教学处处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进行,由易到难,逐步完成教学目标。

  五、随乐律动,激发兴趣

  这一环节让学生随歌曲音乐和老师一起律动,掌握彝族舞蹈的基本动作,体验音乐课的无穷乐趣。而教师本人强化参与者,合作者身份,以增强与学生的亲和力,师生共同尝试,体验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

  六、游戏延伸,快乐升华

  《喜鹊钻篱笆》是彝族小朋友做游戏时唱的歌曲,在这一环节我向学生了解他们平时喜欢做的游戏,如:跳山羊、丢手娟、跳皮筋、老鹰抓小鸡、火车钻洞、打花巴掌…….然后在《喜鹊钻篱笆》这首欢快的乐曲中,请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游戏边唱《喜鹊钻篱笆》这首歌边做游戏,在游戏的同时巩固了歌曲。 让孩子在自己最喜欢的游戏中结束本课学习,学生的情绪达到高潮,求知欲得到满足,短短的四十分钟虽已过去,但他们仍沉浸在欢乐当中。

  七、课堂小结,结束新课

  今天,同学们唱得高兴,玩得也高兴,学会了贵州彝族民歌《喜鹊钻篱笆》,感受了欢快的情绪,你们在享受快乐的同时,也请你们把快乐传播给身边的每一个人,好不好?今天的课就上到这,同学们再见!

  第三课时

  一、组织教学,创设情景(意图:组织教学,稳定情绪)

  1. 师生问好(师弹奏起立音乐)

  2. 师弹奏《郊游》音乐,让学生边拍手边唱

  3. 练声

  二、导入(意图: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想不想出去郊游啊?生:想

  师:那今天我们干脆走远一点,我要带着你们分别去两个国家旅行。让我们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出发吧!准备好没有? 生:准备好了

  三、聆听《霍拉舞曲》(意图:体会音乐情绪,并随音乐跳舞)

  1. 师:在美丽的罗马尼亚大草原,正在举行国际儿童音乐夏令营,来自各国的喜欢音乐的小朋友欢聚一堂,载歌载舞。听,东道主罗马尼亚的小朋友给我们带来了当地的民歌(出示课题---《霍拉舞曲》)。让我们一起闭上眼睛静静地欣赏。

  2. 学生闭上眼睛初听音乐(意图:让学生对音乐进行初步感受)

  3. 师提问:通过刚才的认真聆听,你感受到了歌曲怎样的情绪?你又想象出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呢?(欢快、热闹、载歌载舞…)

  4. 复听,要求学生每人用一张白纸用线条为乐曲画“心电图”,要能看出音乐的变化、停顿、高低,看哪一个同学找准了乐曲的“脉”,对音乐体会得深刻

  5. 师简单对歌曲进行分析:霍拉是流行于罗马尼亚和摩尔达维亚地方的一种民间歌舞体裁,又称多伊那,产生于牧民地区。通常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多为悠长的歌调,犹如牧人的悲歌;第二部分为活泼的轮舞,常用2/4拍子,多用装饰音和颤音。该曲一开始便以明快活泼的伴奏引出小提琴以断弓技法奏出的顿音主题,如同鸟鸣般婉转的颤音和飞瀑般奔流的快速的顿音,形成了欢腾的乡村舞会场面,充满了炽烈的欢乐气氛

  6. 跳一跳:师:大家听到这么欢快热闹的歌曲后是不是很想跳舞啊? 生:想

  师:那我们也加入罗马尼亚小朋友的行列,在音乐中跳起来吧!

  7. 师再放一遍音乐,生用自己喜欢的动作对歌曲进行表演

  四、聆听《加伏特舞曲》(意图:感受舞曲轻松、欢快的特点)

  1. 导入:

  师:好了,我们的罗马尼亚之行就暂告一段落,接下来我们要去旅行的地方是美丽的荷兰。荷兰这个国家,有古老的风车和五彩缤纷的郁金香,那里不仅风光秀美,它的音乐更美,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聆听一首来自荷兰的《加伏特舞曲》

  2. 欣赏《加伏特舞曲》

  ①初听音乐:师放录音

  ②师提问:

  刚才我们欣赏的是一首荷兰的《加伏特舞曲》。你知道什么是舞曲吗?(学生自由答)这个舞曲带给你怎样的感觉?(快乐、有趣)

  ③复听音乐:

  师:听着这么轻松的音乐,老师都情不自禁的想跳起来。那么,请你仔细观察:老师的舞蹈动作有变化么?为什么会变化?(教师随音乐跳舞,让学生感受乐曲ABA段式)

  ④听完讨论,让学生发现:前面音乐和后面音乐有重复,中间音乐有变化,比较舒展优美

  ⑤师简单讲解ABA三段式:

  老师用“▲○▲”来表示这首音乐,你还能用什么方式呢?(让学生用自己将自己喜欢的方式标在书上)

  3. 用舞蹈表现乐曲

  ①师:你们想随着音乐跳吗?先请你们瞪大眼睛观察老师的脚步动作?

  ②师随音乐示范跳8个小节,然后请个别学生起来尝试跳一跳

  ③师总结:是这样吗?师按跳跃节奏在黑板上画出脚印(嘴哼音乐)

  ④师再点一次黑板上画的脚印,请学生用手指轻轻地在膝盖上随音乐点一点

  ⑤尝试用脚点一点,师生边哼边用脚做一次(4句)

  ⑥师生随音乐跳:

  方式:A. 学生在原地跳(放音乐),老师在中间跳

  B. 邀请同学出来跳(没轮到的同学坐在原位置跳,A部分用手指做动作,B部分用脚跟做动作)

  C. A段用一组动作:叉腰加上固定步伐;B段用另一组动作:身体左右摇摆,转圈等

  五、总结,组织下课

  1. 师小结:今天,在短暂的40分钟里,我们走访了两个国家,聆听了不同国家的音乐,给我们带来了不同的感受,更多的音乐等着我们小朋友去发现、欣赏和创造。在欢快的音乐声中,我们今天的音乐之旅就要和大家说再见了。

  2. 师弹奏《郊游》音乐伴奏,让学生边唱边离开音乐教室。

  教学反思

  二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力强,形体灵巧,比较适合采用模仿性的形体舞蹈教学手段,进行直观的教学,让学生在欢乐的气氛学习,培养学生的舞蹈兴趣,提高学生的舞蹈素养。因而本课各个环节都以模仿为主线,将形象的舞蹈通过模仿动物来展开,引导学生用心体验小动物。培养学生爱好舞蹈的情趣,发展学生的鉴赏能力、想象能力和表现能力,提高学生对美更深一部的了解。一开始教师抓住学生爱模仿表演的特点,利用舞蹈小律动组织教学,通过形象生动地和有节奏的形体动作,让学生比较主动自然集中了注意力,进入学习中。总之,我是根据这一学段学生的身心特点来设计教学: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能力强等,给出典型的节奏型,并与学生互动感受傣族的孔雀舞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求知欲。

【舞蹈教案】相关文章:

舞蹈教案04-07

舞蹈的教案07-09

幼儿舞蹈教案04-07

《快乐的舞蹈》教案02-08

幼儿舞蹈教案03-12

小学舞蹈教案03-28

舞蹈教案模板02-18

有关舞蹈教案11-07

舞蹈优秀教案12-09

舞蹈教学教案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