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世说新语》教案

《世说新语》教案

时间:2022-09-18 09:05:40 教案 我要投稿

《世说新语》教案13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世说新语》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世说新语》教案13篇

  《世说新语》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一、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二、反复诵读,品味故事的文化内涵,感受家庭温馨的氛围。

  三、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教学难点:

  品味故事的文化内涵,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教学步骤:

  本文两个故事都是写古代聪颖少年的故事,反映了古人的家庭教育,家庭文化生活和亲情观念。《咏雪》叙述了谢家子弟在一次家庭聚会中“咏雪”一事的始末,突出表现谢道韫的咏絮之才,暗示作者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 《陈太丘与友期》记述了年方七岁的陈纪责备父友“无信、无礼”,表现了陈纪懂理识义的品质,聪颖机智,正直不阿的性格特点。其中敢于维护父亲尊严,更可以看出其父子亲情。我们今天来学习《咏雪》。

  一、介绍《世说新语》及刘义庆。

  《世说新语》是我国南朝宋时期(420-581年)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是由南朝宋刘义庆(403-444年)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故事,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刘义庆,南朝宋彭城(现在江苏徐州)人,曾任荆州刺史,爱好文学。《世说新语》是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也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二、 教师范读《咏雪》,指明朗读节奏,读准字音。

  1、朗读节奏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应掌握的字音。

  雪骤 差可拟 无奕女 谢道韫

  三、学生诵读《咏雪》,初步感知文意。(大屏幕显示全文朗读节奏)

  四、讲析全文,

  1、注意下列词语的解释。

  内集 儿女 讲论文义 俄而 欣然 差可拟 未若

  大屏幕显示全文译文,全体学生齐声朗读。

  学生再读课文,感知人物思想感情。

  五、合作探究

  1、谢家的家庭氛围 如何?

  指名学生回答,明确: 融洽、欢快、轻松、温馨、和乐的家庭氛围。

  你觉得“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谁更好?

  指几名学生分别回答,归纳概括,明确: “柳絮”的比喻更好些,有优美的意象“柳絮”,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撒盐”虽形似而无好的意蕴。

  你还能说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好比喻吗?

  指名学生回答,明确:可用来喻“飞雪”的喻体还有如:鹅毛、蒲公英子等 ,我们常说“鹅毛般的大雪”。

  如何理解谢太傅的“大笑乐”?

  指几名学生分别回答,归纳概括,明确:谢太傅对两人的答案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而已,十分耐人寻味。作者也没有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了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谢道韫的才气。

  拓展引申,你还知道哪些写雪的古诗句?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李白《北风行》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高群《对雪》

  学生集体背诵全文。

  总结

  本节课的学习,在写作上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描写景物时,我们要尽量选用能表达丰富意蕴、带给读者美感的意象,使我们的文章更生动,更富有诗意,带给读者更多意在言外的审美情趣。

  课外作业

  课外收集两则有关我国古代少年的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并讲给自己熟悉的小朋友听,把中华民族值得骄傲的美德传承下去。

  《世说新语》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储备点:

  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能力培养点:

  赏析文中简练生动的语言。

  用自己的观点评价文中的人物形象,

  情感体验点:

  体验偶得佳句的喜悦与被小孩批评的不自在。

  教学重、难点:

  1、《咏雪》中两个喻雪的句子哪个更好,为什么?

  2、《陈太丘与友期》中元方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课文类型:讲读课文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具准备: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课前两分钟训练(讲故事)

  请一名同学讲述“司马光砸缸”或其他故事。

  导入新课:

  同学们,其实像司马光这样聪明的中国古代少年还有很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两位这样的古代少年,他们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和他们交个朋友。

  学生简介作者及作品,教师补充。

  [参考资料]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诵读课文

  教师教读

  (由于学生文言文知识不够,诵读可能有一定困难,所以,教师要一句一句教读。教师教读时,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正音和句读,把握感情基调,体会语感。)

  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要求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注意节奏。

  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要加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重点突出“读”的环节,力争当堂成诵。

  (过渡)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复述,为疏通课文打好基础。学生四人小组复述,也可以全班交流复述。

  疏通文意

  教师要求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如重点词语:“俄而”、“欣然”、“拟”、“未若”、“乃至”、“期行”等。把不理解的词句让学生提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必要时;教师精讲点拨。(教师要提示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加字法、换字法疏通文意。)

  自主合作探究

  教师导学

  ①以小组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学生质疑、讨论、解疑,教师巡回指导。

  ②要求学生写下讨论笔记。把研讨中有代表性的和有难度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推选代表提出。全班讨论,得出结论。必要时,教师加以点拨。(可不必考虑学生提出问题的顺序,教师灵活把握,如重点问题尚未提出,可由教师提出。)

  《咏雪》问题组:(可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而定)

  a、“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b、联系上下文,“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c、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多媒体投影下大雪的画面(让学生观察画面,再讨论分析。)

  d、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

  学生从不同角度回答,教师给予鼓励。对于咏雪的名句,让学生拓展思维。

  [教师导学]

  以上的学习,同学们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得很好。运用以上的学习方式学习下一篇,希望同学们的收获更大。

  《陈太丘与友期》问题组:

  a、文中“君”、“家君”、“‘尊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b、“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元方义正辞严地指出了父亲的朋友的哪两点错误?

  c、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d、多媒体放一段录像,让学生指出其待人接物的一些错误,如无条件,可让学生讨论:家里来了客人,家长不在家,你是怎样接待的?谈谈你的具体做法。

  作业布置:

  ①完成课后练习

  ②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再查阅《世说新语》,讲给其他同学听。

  板书设计:

  陈太丘与友期

  短小精悍、耐人寻味 简练生动、针锋相对

  (人物)

  语言、动作、神态

  教学后记:

  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入手,联系生活实际,注重所学知识的运用,是这节课的重要的内容。阅读浅易日文言文,积累文言词语,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有助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世说新语》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目标

  1.了解有关《世说新语》的文学常识。

  2.文言文词句的翻译。

  3.阅读分析文言文中人物形象,并能概括其性格特征。

  德育目标

  从古人身上吸取做人的道理:人应谦虚;与人相处应落落大方,有礼有节,诚实守信。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1.准确把握重点字、词。

  2.流利地翻译全文,达到自动讲述故事的程度。

  二、整体感知

  《世说新语》亦称《世说》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笔记小说集,也是同类小说中的代表作。有许多作品,批判黑暗,讽刺奢淫、表彰善良,全书语言精练,善于通过一言、一行来刻画人物肖像和精神面貌,意味隽永,今天我们一同学习《世说》三则故事,体会作者遣词造句,塑造人物的独特语言风格。

  三、疏通字词并翻译全文

  1.介绍作者刘义庆的有关知识以及《世说新语》这部小说的特色。

  2.检查。

  3.要求根据书后注释翻译三则故事。

  4.重点语句解析。

  四、总结、扩展

  点评翻译的优劣,概括指导古文译法:变单为双,联想推敲,补充省略,调整词序等。

  五、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思考:

  1.三则故事分别表现主人公怎样的性格。(用一句话概括)

  2.作者是如何塑造人物形象的?

  3.体会三则故事的语言特点。

  第二课时

  一、明确目标

  1.分析人物性格

  2.体会语言特色

  二、课文分析

  1.读课文,分析人物性格。

  孔融:机智

  陈元方:明白事理,落落大方。

  曹操:好猜忌、嗜杀、残暴。

  2.小说通过人物的哪些方面的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

  孔融:语言描写

  对守门人所言:初步展示(开始)

  与李膺对话:逐步表现(发展)

  回陈韪之语:进一步表现(高潮)

  陈元方:语言描写

  曹操:行动描写

  使…代;自…立→令间谍问→闻之,追杀

  3.读《世说新语·排调·第二十五》这则故事,体会语言特色

  谢公(人名)始有东山之志(指优游山林的意愿),后严命屡臻(下达)势不获已(看情势无法实现自己的愿望了),始就桓公司马。于时人有饷桓公药草,中有“远志”。公取以问谢:“此药又名‘小草’,何一物而有二称?”谢未即答。时郝隆在座,应声答曰:“此甚易解:处则为易‘远志’,出则为‘小草’”。谢甚有愧色。桓公目谢而笑曰:郝参军此过乃不恶,亦极有会。(话说得极有意味)

  思考:①谢安听了郝隆的话后感到惭愧的'原因。

  ②本文语言特色。

  附参考答案:①谢安始有东山之志,可后来毕竟出山为官了。郝隆所志处山则这处山为

  “远志”,出山则为小草。因此谢安“出山”则为小草。

  ②语言隽永,意味深长。

  远志:名为药名,更指人的洁身自好的志向。

  三、总结、扩展

  1.《世说新语》善于通过特征性的细节勾勒人物的性格和精神面貌,使之栩栩如生。

  2.善于把记言、记事相结合。

  3.语言精练含蓄,隽永传神。

  四、作业

  课后练习一

  探究活动

  一、方仲永与孔融的人生起点一样,但结局却大不相同,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解说:同学们先找到《伤仲永》这篇文章,搜集一些有关孔融的故事、生平事迹的;然后在对比阅读的基础上在班内组织讨论;最后形成一定的结论。

  二、你认为陈太丘的做法可不可取?为什么?

  解说:可以在班内组织讨论或展开辩论。

  《世说新语》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1.阅读浅显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2.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学习重难点】

  1、谢太傅对两种不同的咏雪佳句到底有何评价?

  2、元方批评父友失信、无礼,最后却“入门不顾”,是否有失礼仪?

  【学习过程】

  (由 于文言文的特殊性,步骤可由老师灵活调配,时间暂不做明确规定。)

  第一步:自学环节 (解决目标1)

  1、学生听读课文:注意重点词语的字音和字形以及朗读时的语气,语调和节奏。

  2、学生诵读课文,初步感知内容。

  3、检查预习,读准字音

  雪骤 ( ) 差可拟( ) 柳絮( )

  尊君在不( )

  第二步:合作环节 (解决目标1、2,)

  1、小组长检查“自学环节”完成情况,并通过讨论得出正确答案。

  2、译读课文:结合课文下方的注释,疏通文意。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 )内集( ),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 )雪骤(),公欣然曰:

  “白雪纷纷何( )所似(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 )可拟( )。”兄女曰:“未若( )柳絮因( )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 )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 ),太丘舍去( )。去后乃( )至。 元方时年七岁, 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曰:“待( )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 )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 ),下车引( )之( )。元方入门不顾( )。

  3、翻译重点句子: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2)未若柳絮因风起。

  (3)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4)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5)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4、小组讨论:(解决重难点1、2)

  ①“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么样的气氛?

  ②为什么“公大笑乐”? 我们可以从哪里看出作者的倾向?

  ③七岁的陈纪“入门不顾”是否无礼?

  第三步:展示环节,学生展示自学及合作学习成果。

  第四步:拓展延伸(解决难点1)

  “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你认为哪一个更好?为什么?

  译文:

  《咏雪》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 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在正午时分。过了正午,友人还没有到,陈太丘就离开了。太丘走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只有七岁,正在门外玩耍。友人就问元方:“您父亲在家吗?” (元方)回答道:“他等您很久您也没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约好一起出行,却把别人丢下自己离开了。”元方答道:“您跟我父亲约好正午见。正午时您还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人家的儿子骂他的父亲 ,就是没有礼貌。”友人感到惭愧,便下车想拉元方的手以示友好。 元方却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家门。

  《世说新语》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②知识与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③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课前准备

  学生

  :准备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上课交流。熟读课文,复述课文。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

  教师

  :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教学方式:诵读、复述、疏通、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内容

  这两个故事都是写古代聪颖少年的故事。《咏雪》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蕴表现出了咏絮之才。《陈太丘与友期》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对父亲的朋友侃侃而谈的故事。两篇故事虽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比较浅显,又是围绕着家庭生活和亲情,学生学习起来相对容易一些。

  ○教学设计

  课前两分钟训练

  (讲故事)

  请一名同学讲述“司马光砸缸”或其他故事。

  导人

  同学们,其实像司马光这样聪明的中国古代少年还有很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两位这样的古代少年,他们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和他们交个朋友。

  学生简介作者及作品,教师补充。

  [参考资料]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诵读课文

  教师教读

  (由于学生文言文知识不够,诵读可能有一定困难,所以,教师要一句一句教读。教师教读时,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正音和句读,把握感情基调,体会语感。)

  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要求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注意节奏。

  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要加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重点突出“读”的环节,力争当堂成诵。

  (过渡)

  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复述,为疏通课文打好基础。学生四人小组复述,也可以全班交流复述。

  疏通文意

  教师要求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如重点词语:“俄而”、“欣然”、“拟”、“未若”、“乃至”、“期行”等。把不理解的词句让学生提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必要时;教师精讲点拨。

  (教师要提示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加字法、换字法疏通文意。)

  自主合作探究

  教师导学

  ①以小组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学生质疑、讨论、解疑,教师巡回指导。

  ②要求学生写下讨论笔记。把研讨中有代表性的和有难度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推选代表提出。全班讨论,得出结论。必要时,教师加以点拨。

  (可不必考虑学生提出问题的顺序,教师灵活把握,如重点问题尚未提出,可由教师提出。)

  《咏雪》问题组:

  (可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而定)

  a.“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b.联系上下文,“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c.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多媒体投影下大雪的画面

  (让学生观察画面,再讨论分析。)

  d.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

  学生从不同角度回答,教师给予鼓励。对于咏雪的名句,让学生拓展思维。

  [教师导学]

  以上的学习,同学们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得很好。运用以上的学习方式学习下一篇,希望同学们的`收获更大。

  《陈太丘与友期》问题组:

  a.文中“君”、“家君”、“‘尊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b.“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元方义正辞严地指出了父亲的朋友的哪两点错误?

  c.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d.多媒体放一段录像,让学生指出其待人接物的一些错误,如无条件,可让学生讨论:家里来了客人,家长不在家,你是怎样接待的?谈谈你的具体做法。

  作业

  ①完成课后练习

  ②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再查阅《世说新语》,讲给其他同学听。

  小结

  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入手,联系生活实际,注重所学知识的运用,是这节课的重要的内容。阅读浅易日文言文,积累文言词语,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有助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世说新语》教案 篇6

  一、作者简介:刘义庆(403–444):南朝宋彭城(现在江苏徐州)人,文学家,曾任荆州刺史,爱好文学。《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二、课文导读:自古以来,出现过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关于他们的美谈,至今流传。这里,就有两位这样的儿童。读懂这两则故事,谈谈你的感想。

  三、题解:选自余嘉锡《世说新语笺(jiān)疏》。

  四、掌握下列生字词

  yìxíngshěfǒuzāizhòu

  无奕女期行舍去尊君在不哉骤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谢太傅在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举行了一次家庭聚会,和晚辈们(一起)讲解诗文。

  ①谢太傅:即谢安(320–385),字安石,晋朝陈郡(jùn)阳夏(jiǎ)(现在河南太康)人。做过吴兴太守、侍中、吏部尚书、中护军等官职。死后追赠为太傅。②内集:家庭聚会。③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一会儿雪下得更大了,谢太傅高兴地说:“那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④俄而:不久,一会儿。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差不多可以比作空中撒盐。”

  ⑤胡儿:即谢朗。谢朗:字长度,谢安的哥哥的长(zhǎng)子。做过东阳太守。⑥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

  他大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被风吹起在空中飞舞。”谢太傅(听后)高兴得哈哈大笑。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这位女子就是谢太傅的'大哥谢奕的女儿叫谢道韫,后来成了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⑦无奕女:即谢道韫(yùn),东晋有名的才女,以聪明有才著称。无奕:指谢奕,字无奕。⑧王凝之:字叔平,大书法家王羲(xī)之的第二个儿子,做过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等。

  (一)评析:文章通过“咏雪”一事,以对比手法,充分显示了谢道韫的聪颖机智。行文简练,语言流畅。

  (二)主题思想:勾画了一幅家庭教育和家庭文化生活的画面,两代人在富有文化气息的交流中透出一种生活的雅趣和文化的传承。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陈太丘和(一位)朋友约定一起出行,约定的时间是中午。

  ①陈太丘:即陈寔(shí),字仲弓,东汉颍(yǐng)川许(现在河南许昌)人,做过太丘县令。太丘:县名。②期行:相约同行。期:约定。③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中午。日中:正午时分。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可是)正午已经过了朋友还没来,陈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等他走后那位朋友才来。

  ④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⑤乃至:(友人)才到。乃:才。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元方当年才七岁,正在门外嬉戏。⑥元方:即陈纪,字元方,陈寔的长(zhǎng)子。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客人问元方:“你爸爸在吗?”⑦尊君在否(fǒu):你爸爸在吗?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不:通“否”。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元方回答说:“父亲等了很久您都没来,已经走了。”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那位)朋友就生气地说:“真不是人!和人约好一起出行,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

  ⑧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委:丢下,舍弃。去:离开。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元方说:“您跟我父亲约定的时间是正午。(可是)正午您却没来,这就是不守信用;当作人家儿子的面骂他的父亲,这就是不懂礼貌。”⑨家君: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那位)朋友听后感到十分惭愧,就走下车来拉元方表示歉意,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屋里去了。

  ⑩引:拉。○11顾:回头看。

  (一)评析:文章以生动的情节,传神的对话塑造了陈元方这位少年的形象。面对父亲的朋友失信失礼,他不卑不亢,据理力争,终使“友人惭”,表现了他明白事理,落落大方,机智聪明的一面。对“友人”的刻画也很成功。

  (二)主题思想:是写陈太丘的长子陈元方的聪颖机智的,他小小年纪就知道维护父亲的尊严,可以看出父子情深。

  研讨与练习

  一、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这两篇短文,并回答下列问题。

  1、《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从上下文看,“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第一问:略。第二问:儿女:古义指“子侄辈”,即“家庭中年轻而又辈分低的人”。今义指“子女”,即“儿子和女儿”。)

  2、《陈太丘与友期》中“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第一问:君:是有礼貌地称呼对方,作第二人称代词,可译作“您”。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可译作“您父亲,您爸爸”等。家君:对人称自己的父亲,可译作“家父,我爸爸”等。第二问:略。)

  二、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俄:常与“而、顷”等连用,可译作“片刻,不久,一会儿”等。欣然:高兴地。然:……的样子。

  2、撒盐空中差可拟。拟:比,相比,比拟。这是古义。唐代以后才有“准备,打算”的意义。

  3、未若柳絮因风起。未若:比不上。

  4、太丘舍去,去后乃至。乃:才。

  5、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期:约定,约会。委:丢下,舍弃。

  三、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你还能说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好比喻吗?(略)

  《世说新语》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了解刘义庆及《世说新语》

  2.积累文言实词和特殊句式。

  3.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做到重礼守信。

  4.学习一些刻画人物的手法,提高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读准字音,正确停顿;正确理解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理解《期行》、《乘船》中包含的为人处事的道理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词语的意义及用法,能准确翻译重要句子。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学生讲述曾子杀猪的故事(出示古文)(学生翻译讲述)

  曾子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去,她的孩子跟在后面,哭哭啼啼地闹着也要去。她就哄孩子说:'你回去,等我回来了杀猪给你吃。'

  妻子刚从集市回来,曾子就要去抓猪准备杀掉它。妻子制止他说:'我只不过是和小孩子说着玩罢了,你怎么当成真了呢?'

  曾子说:'和小孩子是不能随便开玩笑的。他们没有分辩的能力,都是效仿着父母的样子做事,听父母的指教成人的。现在你欺骗他,这是教孩子学骗人啊!做母亲的欺骗孩子,孩子也就不会相信他的母亲。这不是教育孩子的办法呀!'说完,他就把猪杀了,真的让孩子吃上了猪肉。

  2、探究事件意义

  寓意:父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任何时候都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

  启示:做人要讲诚信,言出必行,大人更应该给孩子们做榜样。

  3、我们中华民族历来就是一个崇尚诚信的民族,在我国五干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流淌着许许多多的像“曾子杀猪”这样的诚信故事。今天,就让我们撷取其中的两朵小浪花,伴随着古人的足迹,去寻访诚信的真谛吧!

  二、预习检测

  1.给下列句子中的加粗字注音并作解释。

  (1)尊君在不()____________(2)歆辄难之()_________

  (3)王欲舍所携人()____________(4)遂携拯如初()_________

  (5)宁可以急相弃邪()_________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粗词语。

  (1)有一人欲依附()(2)幸尚宽,何为不可()

  (3)陈太丘与友期()4)太丘舍去()(5)既已纳其自托()

  3.翻译下面语句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②尊君在不?翻译:

  ③非人哉!与友人期行,相委而去。

  ④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翻译:

  ⑤幸尚宽,何为不可?翻译:

  ⑥后贼追之,王欲舍所携之人。

  ⑦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

  ⑧遂携拯如初。

  ⑨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4.文学常识填空

  刘义庆:(403—约443),字季伯,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时代)文学家。主要著有《》、《》,本文《期行》和《乘船》出自《》,它是时期“”的代表作集,此书不仅记载了自(朝代)至(朝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反映了当时士大夫们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

  三、作者简介:

  1、刘义庆:(403—约443),字季伯,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朝宋文学家。13岁时被封为南郡公,后过继给叔父临川王刘道规,因此袭封为临川王。刘义庆自幼喜好文学、聪敏过人,深得宋武帝、宋文帝的信任,备受礼遇。著有《世说新语》,还志怪小说《幽明录》。

  2、《世说新语》: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志人小说”的代表作集,此书不仅记载了自东汉末至东晋士族阶层言谈、轶事,反映了当时士大夫们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而且其语言简练,文字生动鲜活,因此自问世以来,便受到文人的喜爱和重视.

  四、疏通《期行》句篇

  1、学生同桌一人读一人翻译。

  2、教师检查学生疏通文意的情况

  3、教师精讲,重点点拨(文化常识:谦称与敬称)

  谦称:(1)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有:愚、鄙、敝,卑,窃,臣,仆

  (2)古代帝王的自谦词有:孤,寡,不谷;

  (3)古代官吏的自谦词有:下官、小吏等。

  (4)读书人的自谦词有:小生、晚生、晚学、不才、不佞、

  (5)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时,常用“家”、“舍”等谦词。“家”是对别人称自己的辈份高或年纪大的亲属时用的谦词,如家父、家母、家兄等。“舍”用以谦称自己的家或自己的卑幼亲属,前者如寒舍、敝舍,后者如舍弟、舍妹、舍侄等。

  (6)其他自谦词有:因为古人坐席时尊长者在上,所以晚辈或地位低的人谦称在下;小可是有一定身份的人的自谦,意思是自己很平常、不足挂齿;小子是子弟晚辈对父兄尊长的自称;老人自谦时用老朽、老夫、老汉、等;女子自称妾;老和尚称老衲;对别国称自己的国君为寡君。

  敬称:表示尊敬客气的态度,也叫“尊称”。

  (1)对帝王的敬称有万岁、圣上、圣驾、天子、陛下等。古人认为皇帝当乘车行天下,于是用“驾”代称皇帝。古代帝王认为他们的政权是受命于天而建立的,所以称皇帝为天子。古代臣子不敢直达皇帝,就告诉在陛(宫殿的台阶)下的人,请他们把意思传达上去,所以用陛下代称皇帝。

  (2)对皇太子、亲王的敬称是殿下。

  (3)对将军的`敬称是麾下。

  (4)对有一定地位的人的敬称:对使节称节下;对三公、郡守等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称阁下,现在多用于外交场合,如大使阁下。

  (5)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有令、尊、贤等。称年老的人为丈、丈人,唐朝以后,丈、丈人专指妻父。

  (7)称谓前面加“先”,表示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如称已死的皇帝为先帝,称已经死去的父亲为先考或先父,称已经死去的母亲为先慈或先妣,称已死去的有才德的人为先贤。称谓前加“太”或“大”表示再长一辈,如称帝王的母亲为太后,称祖父为大(太)父,称祖母为大(太)母。唐代以后,对已死的皇帝多称庙号,如唐太宗、唐玄宗、宋太祖、宋仁宗、元世祖、明太祖等;明清两代,也用年号代称皇帝,如称朱元璋为洪武皇帝,称朱由检为崇祯皇帝,称玄烨为康熙皇帝,称弘历为乾隆皇帝。

  (8)对尊长者和用于朋辈之间的敬称有君、子、公、足下、夫子、先生、大人等。

  (9)君对臣的敬称是卿或爱卿。

  (10)对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用“圣”来表敬称,如称孔子为圣人,称孟子为亚圣。后来,“圣”多用于帝王,如圣上、圣驾等。

  4、学生制作知识卡片

  文言词语:

  通假字: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文言句式:

  省略句:

  五、课文内容分析:

  1.为什么陈太丘和友人都认为是对方失约?2.怎样看待“元方入门不顾”?

  3.元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信”是立世之本,陈太丘的友人不守信,连七岁的小孩子亦知其不可,对他很不以为然,“信”之重要性于此可见一斑,因此,我们从小要做一个重礼守信的人。

  4.讨论:家里来了客人,家长不在家,你是怎样接待的?谈谈你的具体做法。

  六、短剧:第二天,陈天丘和友人在路上相遇,他们都能说些什么呢?

  七、当堂训练:阅读《期行》,完成1——4题。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期行()(2)去后乃至()(3)相委而去()(4)引之()

  2.仿照例句,补出下列句子中缺省的部分。

  例句:(陈太丘与友)期日中,(友)过中不至。

  ①太丘舍去,()去后()乃至。②()待君久不至,()已去。

  ③()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3.通过本文可知元方是怎能样的一个孩子?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请谈谈你对元方这一行为的看法。

  八、小结:守信走遍天下,寡信寸步难行。

  第二课时

  一、导入:这堂课我们学习《世说新语》中的另一篇《乘船》,今天,老师既要测试一下你们的自主、探究能力,也要看看你们团结合作的精神。

  二、分小组学习《乘船》,教师巡视指导

  1、小组交流学习方案(方案应有学习步骤的安排,有问题的设计和解答,还可以有疑难问题的提出)。

  2、选定并修改完善学习方案提交班上交流。

  3、按照确定的学习方案,小组合作学习,疑难问题可求助老师。

  4、“'宁可以急相弃邪?”是设问还是反问?

  5、学生制作知识卡片

  文言词语;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文言句式;

  三、设置问题由学生答题

  1、个别提问: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中的“避”是什么意思?

  “幸尚宽”中的“幸”是什么意思?

  “王欲舍所携人”的“舍”与“太丘舍去”“舍”意思一样吗?

  2、共答题:

  (1)作者创作这个故事,目的是让人们明白一个怎样的道理呢?

  (2)华歆与王朗的做法有什么不同?你如何评价?

  3、《乘船》中的一人求助的动作描写,简直像几幅漫画,你能根据故事的内容用笔画出来吗?并让学生表演这篇的情景

  四、当堂训练:

  (一)根据课文填空。

  (1)《乘船》中表明王朗轻诺寡信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乘船》中表明华歆重诺重信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故事复述情节探究展示。

  第一层:(开头到“何为不可”)写二人对别人搭船一事各持己见。(故事开端,起因)

  第二层:(“后贼追至”到“遂携拯如初”)写王郎欲毁约,华歆坚守诺言。(故事发展、高潮)

  第三层(末一句)写世人以此事评定二人品行。(结局)

  (4)故事内涵: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一个人要对自己说过的话负责,不能轻诺寡信。

  (5)评价审美展示。

  五、总结:《期行》和《乘船》分别告诉我们什么样的做人道理?

  《期行》一文告诉我们:做人要明礼诚信。《乘船》告诉我们:一个人要对自己的话负责,不能轻诺寡信。

  六、布置作业

  方会娟

  《世说新语》教案 篇8

  一、教学目标

  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②知识与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③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二、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三、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上课交流。熟读课文,复述课文。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

  教师: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教学方式:诵读、复述、疏通、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

  四、教学内容

  这两个故事都是写古代聪颖少年的故事。《咏雪》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蕴表现出了咏絮之才。《陈太丘与友期》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对父亲的朋友侃侃而谈的故事。两篇故事虽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比较浅显,又是围绕着家庭生活和亲情,学生学习起来相对容易一些。

  五、教学设计

  课前两分钟训练(讲故事)

  请一名同学讲述司马光砸缸或其他故事。

  1、导人

  同学们,其实像司马光这样聪明的中国古代少年还有很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两位这样的古代少年,他们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和他们交个朋友。

  学生简介作者及作品,教师补充。

  [参考资料]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2、诵读课文

  3、教师教读

  (由于学生文言文知识不够,诵读可能有一定困难,所以,教师要一句一句教读。教师教读时,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正音和句读,把握感情基调,体会语感。)

  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要求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注意节奏。

  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要加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重点突出读的环节,力争当堂成诵。

  (过渡)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复述,为疏通课文打好基础。学生四人小组复述,也可以全班交流复述。

  疏通文意

  教师要求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如重点词语:俄而、欣然、拟、未若、乃至、期行等。把不理解的词句让学生提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必要时;教师精讲点拨。(教师要提示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加字法、换字法疏通文意。)

  4、自主合作探究

  教师导学

  ①以小组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学生质疑、讨论、解疑,教师巡回指导。

  ② 要求学生写下讨论笔记。把研讨中有代表性的和有难度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推选代表提出。全班讨论,得出结论。必要时,教师加以点拨。(可不必考虑学生提出问题的.顺序,教师灵活把握,如重点问题尚未提出,可由教师提出。)

  《咏雪》问题组:(可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而定)

  a.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b.联系上下文,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c.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多媒体投影下大雪的画面(让学生观察画面,再讨论分析。)

  d.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

  学生从不同角度回答,教师给予鼓励。对于咏雪的名句,让学生拓展思维。

  [教师导学]

  以上的学习,同学们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得很好。运用以上的学习方式学习下一篇,希望同学们的收获更大。

  《陈太丘与友期》问题组:

  a.文中君、家君、尊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b.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元方义正辞严地指出了父亲的朋友的哪两点错误?

  c.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d.多媒体放一段录像,让学生指出其待人接物的一些错误,如无条件,可让学生讨论:家里来了客人,家长不在家,你是怎样接待的?谈谈你的具体做法。

  5、作业

  ①完成课后练习

  ②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再查阅《世说新语》,讲给其他同学听。

  6、小结

  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入手,联系生活实际,注重所学知识的运用,是这节课的重要的内容。阅读浅易日文言文,积累文言词语,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有助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7、信息反馈:

  《世说新语》教案 篇9

  运用文言文三步习读法:即认读、品读、创读进行教学。首先扫除文字的读音障碍,特别要注意多音字、通假字的读音,推敲每一句的朗读停顿;再在指导学生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理清故事情节,用自己的语言讲述故事,推究作者的创作意图;第三步是引导学生对作品中的人物进行审美评价,鼓励学生多角度审美,说出自己的独特体验。

  第二篇短文《乘船》以学生自学为主,用竞赛方式检测学习效果。

  [教学流程]

  第1课时

  (一)导人新课

  1导语。'诚信'是做人的准则,我们中华民族历来就是一个崇尚诚信的民族,在我国五干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流淌着许许多多的像'曾子杀猪'这样的诚信故事。今天,就让我们撷取其中的两朵小浪花,伴随着古人的足迹,去寻访诚信的`真谛吧!

  2简介作家作品。

  (世说新语)作者刘义庆(403一-牡U,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宗亲,袭封临川王,曾主管京城地方事务,任荆州刺史等职,有政绩。为人简素,爱好文学。身边聚集了不少文人学士。《世说新语》是他和手下人杂采众书编纂而成,是我国最早的笔记小说。全文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36个门类。记载了从汉末到东晋豪门贵族和官僚士大夫阶层的轶事,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层人物的精神状态和生活情况。

  (二)指导学生了解学习文言小说的一般方法

  引语:你们觉得文言文要怎样学?

  2学生交流,归纳。

  3文言文三步习读法。

  (1)认读:辨读字词,朗读课文;

  (2)品读:理解文意,推究主旨;

  (3)创读:审美评价,延伸创造。

  (三)学习《期行》

  1指名朗读课文,师生共同修正,齐读课文。

  2品读。

  (1)疏通文意。学生借助注释理解文章大意。重点词语教师予以点拨。

  (2)通过讨论,理清故事情节。

  (3)同桌互述故事,推荐优秀者上讲台表演。

  (要求表演的学生注意语气、神态,力求绘声绘色,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完后认真点评)

  (4)探究主旨:《期行》让人明白一个怎样的道理了

  (要点提示:告诉人们诚信是立世之本,要人们做一个守信的人)

  3创读。

  (1)齐读课文(要求有感情地朗读)。

  (2)《期行》这篇文言小说短小精悍,全文不足150字,但故事情节完整,人物性格刻画得栩栩如生,你能否就文中一两个人物的言行,谈谈自己的看法?

  (学生自由探究,可能大多数学生会赞赏元方的做法,斥责'友人'的无礼。如果学生说陈太丘、元方也有做得不妥的地方,'容'也有值得肯定的地方,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3)'元方人门不顾'友人,试设想,友人会怎么想或怎么做?

  (四)小结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一节课绐同学们介绍了文言文三步习读法,大家还记得吗?(回顾上一节文言文的学习方法)这堂课我们学习《世说新语》中的另一篇《乘船》,今天,老师既要测试一下你们的自主、探究能力,也要看看你们团结合作的精神。

  (二)分小组学习《乘船》,教师巡视指导

  1小组交流学习方案(方案应有学习步骤的安排,有问题的设计和解答,还可以有疑难问题的提出)。

  2选定并修改完善学习方案提交班上交流。

  3按照确定的学习方案,小组合作学习,疑难问题可求助老师。

  (三)设置问题由学生答题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中的'避'是什么意思?

  '幸尚宽'中的'幸'是什么意思?

  '王欲舍所携人'的'舍'与'太丘舍去。的'舍'意思一样吗?

  '宁可以急相弃邪?'是设问还是反问?

  翻译句子(每组推一人抽题答读原句,说译文)。

  (1)幸尚宽,何为不可

  (2)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3)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

  (4)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4简答题

  (1)作者创作这个故事,目的是让人们明白一个怎样的道理呢?

  (2)华歆与王朗的做法有什么不同?你如何评价?

  5《世说新语》的故事篇幅都很短小,但能通过人物的片言只语或行为细节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鲜明生动。《期行》中的(友人)'下车引之'¨元方人门不顾',《乘船》中的一人求助的动作描写,简直像几幅漫画,你能根据故事的内容用笔画出来吗?

  (四)总结

  (五)作业

  《世说新语》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积累文言实词,理解文义,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在诵读中明义,在研讨中明理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和睦、轻松、融洽的气氛中感受亲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积累文言实词。品析文中人物的语言,培养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

  我们中国历出现过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关于他们的故事,至今流传。你知道哪些关于机智儿童的故事呢?(如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甘罗十二岁做宰相等。)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两位这样的古代少年,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和他们交个朋友。现在我们就来学习《世说新语》两则其中的第一则《咏雪》。

  二、探索新知

  (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前布置学生预习,指名介绍作品作者。(出示课件)

  2、听课文录音,把握节奏,体会语感。

  3、根据所听录音及文意给课文断句。

  4、理解加横线的重点词语。

  5、用现代汉语复述故事。

  (二)品读课文,研讨问题。(四人小组合作)

  思考问题:(出示课件)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议”短短的十五个字,涵盖的内容却相当多,这一句都交代了什么内容?

  2、“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3、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小组中选出代表发言,师生交流。

  明确要点:

  1、交代了时间(寒雪日)地点(内集)人物(谢太傅与儿女)事件(讲论文议)

  2、营造了融洽,欢快,轻松的家庭气氛。此问是开放性的,说“家庭气氛”也不限于列出的'那些词语,能从整体上感知此刻的家庭气氛更好。答案可从“融洽”“欢快”“轻松”中任择一两个。

  3、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古人称谢道韫为才女,曰“咏絮才”就是从这里来的。

  4、你认为谢道韫和胡儿的比喻哪一个好呢?

  讨论并归纳:有两种不同的意见。

  (1)认为“撒盐”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相似,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花飘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因此说,“撒盐”这一比喻用得好。

  (2)认为“柳絮”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正如英国大诗人雪莱所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而“撤盐”一喻所缺的恰恰是意蕴——在空中撒盐干什么呢?且形象不美。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柳絮”一喻好就好在有意象,所以说“柳絮”一喻好。

  5、对文中“公大笑乐”一句有不同解释,你有何看法?

  ①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

  ②“笑”前喻,“乐”后喻;

  ③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三)归纳主旨:咏雪讲的是晋朝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蕴表现出了咏絮之才。

  (四)背诵课文,熟读成诵(出示课件,根据情境增强记忆)

  三、拓展延伸

  你还能想出哪些咏雪的诗句?(积累诗句)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毛泽东)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张渭)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

  四、课堂练习

  五、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读准节奏、读出韵味、读中质疑、读后思辨

  过程与方法:师生同读、同议、同讲、同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在品读中感受亲情。在情境中感受机智、在选择中学会做人。

  教学重点: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多角度拓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从前,在项羽的麾下有个将军叫季布,因为他多次围困刘邦,在项羽兵败后,刘邦便出千金捉拿他。由于季布平时重,深得人心,所以人们冒着诛九族的危险来藏匿他。当时楚国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得黄金百两,不如得季布一诺"最后刘邦只好特赦了季布,并升他为江东太宗。这就是“一诺千金”和“季布一诺”的典故。可见,诚信是多么重要啊!今天就来认识一个不守信用的人,让我们来看看我们的小元方是怎样对待他的吧!(出示课题)《陈太丘与友期》。

  二、探索新知

  (一)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注意字音和节奏。(强调“尊君在不”中的“不”读音)

  2、学生齐读已划出节奏的课文。

  3、理解重点词语

  4、对照重点词语及工具书理解全文意思。

  (学生查阅工具书,互相交流,并推选代表讲述课文大意)

  5、师生交流,共同把课文译成现代汉语

  (二)合作探究

  1、分角色朗读课文,要求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注意节奏。

  2、同学互相评价。

  3、四人为一组合作学习,质疑解惑。小组内解答不了的另推荐一个中心发言人作好记录,提出问题全班讨论。

  归纳问题:(1)元方是怎样反驳“友人”的,他的反驳有说服力吗?

  (2)你认为文中的“元方”和“友人”分别是什么样的人?

  明确:(1)元方针锋相对,指出“友人”的“无信”“无礼”,义正辞严,使得“友人”“惭”最后“下车引之”。

  (2)元方是机智聪敏,善辩,懂礼识仪的人;友人是无信、无礼但却知错能改的人。

  4、多角度探究: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结合文中内容,说说你的看法。(出示课件)

  明确:A、不失礼(客人得知太丘已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语言粗野,不堪入耳;陈纪则针锋相对,指出对方“无信”、“无礼”,义正而辞严,逼得对方无言可答。所以,这一则的核心是“无信”、“无礼”,宣扬的是正直不阿,为人正派的品格。不失礼,因为是“友”失礼在前,先不尊重元方的父亲。

  B、失礼(因为“友”毕竟是与父亲平辈,不应不尊重长辈。应该始终有礼貌,不能对客人置之不理,要给人以改错的机会,允许人家道歉。不要管大人之间的事)(围绕AB中的任何一点回答,言之成理即可)

  5、按着这个多角度的思路思考下去,你来给故事重新安排情节。

  a、元方回答友人的句子可以改为“我的父亲是‘非人’,你与我父亲为友人,那你也是‘非人’啊!”

  b、元方原谅了友人,带着友人去找他父亲去了。

  三、尝试反馈

  1、积累成语:你能说出包含有以下字的成语吗?(出示课件)

  2、积累名言。你能说出关于讲诚信、懂礼貌的名言吗?(出示课件)

  示例:

  只有首先做到言出必行,你的话才有信用。——(波斯)昂苏尔玛阿里

  人生在世,如失去信用,就如同行尸走肉。——(英)赫伯特

  履行诺言是名誉的标志。——(法)谚语

  礼貌无需花费一文,却能赢得一切。——(英)玛沃蒙塔古

  四、归纳总结:谈一谈你这堂课的收获?

  中华古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走近它,熟读它,背诵它,让它根植于我们的心灵,伴随我们成长!

  《世说新语》教案 篇11

  【学习指导】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吧!其实像司马光这样聪明的中国古代少年还有很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自古以来,出现过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关于他们的美谈,至今流传。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两位这样的古代少年,他们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和他们交个朋友。

  【学习目标】

  1.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基础知识精讲】

  一、背景材料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彭城(现在江苏徐州)人,文学家。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州刺史。爱好文学,招纳文士。原有集,已佚。《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本文选自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中华书局1983年版)。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二、课文剖析

  1.写法精讲

  这两个故事都是写古代聪颖少年的故事。《咏雪》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韫表现出了咏雪之才。《陈太丘与友期》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对父亲的朋友侃侃而谈的故事。两篇故事虽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比较浅显,又是围绕着家庭生活和亲情展开的,你学习起来会很容易的。

  2.重点精讲

  (1)《咏雪》

  这一则被编入书中“言语”一门,文章只将谢家子弟咏雪一事的始末客观地写出,未加任何评论,但作者的意图是明显的,谁的“语言”好,谁的不好,可一望而知。这正是本书叙事的优点。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文章第一句交代咏雪的背景。短短的十五个字,涵盖的内容相当多。东晋的谢氏家族是个赫赫有名的诗礼簪缨之家,为首的是谢太傅即谢安。在这样的家族里,遇到雪天无法外出,才有“讲论文义”的雅兴。召集人兼主讲人自然是谢安,听众是“儿女”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全都说到了。

  接着写主要事件咏雪。其实是主讲人出题考听众。主讲人何以有此雅兴?原来是天气发生了变化:“俄而雪骤”,早先也有雪,但不大,而此刻变成了纷纷扬扬的鹅毛大雪。这使主讲人感到很高兴,于是“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答案可能不少,但作者只录下了两个:一个是谢朗说的“

  撒盐空中”;另一个是谢道韫说的“柳絮因风起”。主讲人对这两个答案的优劣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而已,十分耐人寻味。作者也没有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谢道韫的才气。

  《咏雪》译文: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2)《陈太丘与友期》

  这一则被编入书中“方正”一门。“方正”,即正直不阿,为人正派,是一种好的品格。

  本文记陈纪和来客的对话。“陈太丘与友期行”交代对话的背景,“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不守信约的是客人,而不是陈太丘;“太丘舍去,去后乃至”,既至而不见太丘,这是客人发“怒”的原因;陈纪其时正“门外戏”,故与客相遇,这是对话的由来,也交代了对话的地点。

  对话可分两层:前一层作铺垫用;后一层是对话的主要内容,写客人得知太丘已经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语言粗野,不堪入耳;陈纪则针锋相对,“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指出对方“无信”“无礼”,义正而辞严,逼得对方无言可答。

  结尾是:客人以“下车引之”表示认错,但陈纪“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译文: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那人便问元方:“

  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3.难点精讲

  (1)两个比喻哪个更好?

  有两种相反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撒盐”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据此可知,前一喻好,后一喻不好。另一种意见认为“柳絮”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正如英国大诗人雪莱所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西风颂》),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的恰恰是意蕴“撒盐空中”,干什么呢?谁也不知道。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好就好在有意象;“撒盐”一喻仅有物象而无意蕴,所以说不好。

  又:对文中“公大笑乐”一句也有不同解释:①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②“笑”前喻,“乐”后喻;③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2.《陈太丘与友期》何以不入“夙惠”门?

  “夙惠”门是《世说新语》36门中的第12门,专记聪敏儿童的故事。这一则记陈纪七岁时的故事,也表现了他的聪敏,但主要是写他懂得为人的道理,“无信”“无礼”二语为全篇核心,可见作者的意图是借陈纪的责客语,从反面来说明“信”和

  “礼”的重要性,所以还是放在“方正”门内为好。

  故事的结尾亦有争议。有人认为客人既已认错,陈纪就应当原谅他,而他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客人尴尬之极,无地自容。这是否也应算作“无礼”?我们不赞同这个说法,对一个七岁的孩子不应如此求全责备。

  【学习方法指导】

  1.本文内容比较浅显,完全可以利用课后注释和工具书自己理解课文内容,将自己不能理解的问题,向老师请教。

  2.学习本文既要掌握必要的古文知识,又要弄懂课文的.基本内容以及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3.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朗读和背诵,并熟练默写课文。

  4.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加强对课文的认识,并有所启示。

  【知识拓展】

  1.人物介绍

  〔谢太傅〕即谢安(320~385),字安石,晋朝陈郡阳夏(现在河南太康)人。做过吴兴太守、侍中、吏部尚书、中护军等官职。死后追赠为太傅。

  〔胡儿〕即谢朗。谢朗,字长度,谢安哥哥的长子。做过东阳太守。

  〔无奕女〕指谢道韫(yùn),东晋有名的才女,以聪明有才著称。无奕,指谢奕,字无奕。

  〔王凝之〕字叔平,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二个儿子,做过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等。

  〔陈太丘〕即陈寔(shí),字仲弓,东汉颍川许(现在河南许昌)人,做过太丘县令。太丘,县名。

  〔元方〕即陈纪,字元方,陈寔的长子。

  2.《世说新语·雅量第六》中有这样一则故事: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小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3.《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和现代小说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关于古代小说的说明,最早见于班固《汉书·艺文志》:“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孔子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弗为也。’然亦弗灭也。闾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缀而不忘。如或一言可采,此亦刍荛狂夫之议也。”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不作任何夸饰。《世说新语》在众多志人小说中以语言简练、辞意隽永著称,对后代笔记体作品的影响颇大。全书共8卷,按内容分为36门。

  4.《世说新语》原为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6门,主要记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地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鲁迅曾指出:“这种清谈本从汉之清议而来。汉末政治黑暗,一般名士议论政事,其初在社会上很有势力,后来遭执政者之嫉视,渐渐被害,如孔融、祢衡等都被曹操设法害死,所以到了晋代的名士,就不敢再议论政事,而一变为专谈玄理;清议而不谈政事,这就成了所谓清谈了。但这种清谈的名士,当时在社会上仍旧很有势力,若不能玄谈的,好似不够名士的资格;而《世说》这部书,差不多就可看做一部名士的教科书。”

  【课内问题指导】

  一、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这两篇短文,并回答下列问题。

  1.《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从上下文看,“

  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2.《陈太丘与友期》中“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设题意图是使学生熟悉课文内容,并感知文章语言精练的特点。本文不是标准的书面体,只能算古白话,但文章不长,两则加起来不足二百字,读读背背,有助于语感的培养。

  (1)第一问是开放性的,说“家庭气氛”也不限于列出的那些词语,能从整体上感知此刻的家庭气氛更好。答案可从“融洽”“欢快”“轻松”中任择一两个。

  第二问:“儿女”犹言子侄辈,指家中年轻一代人。今之“儿女”则专指子女。按:“儿女”在古诗文中亦有专指子女的用法,如杜甫“遥怜小儿女,不解忆长安”(《月夜》)“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赠卫八处士》)诸句中,“儿女”皆指子女。

  (2)第一问是常识性的,有这类常识,读文言文才不至于弄错人称。“君”是有礼貌地称呼对方,犹今之“您”。“尊君”“家君”的用法见课文注释。

  第二问是探究性的,学生可以发表不同见解。

  二、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2.撒盐空中差可拟

  3.未若柳絮因风起

  4.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5.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设题目的是积累词语。

  参考答案:

  1.“俄”,又常与“而”“顷”诸字连用,皆片刻义。“欣然”,高兴地。然,语助,无义;或作“……的样子”。

  2.“拟”,比、比拟。这是古义。唐以后才有准备、打算义,如“比拟好心来送喜”(唐代民歌),“也拟泛轻舟”(宋李清照词《武陵春》)。

  3.“未若”,比不上。

  4.“乃”,这里是“才”的意思。按:此字用法较多,学生刚接触文言文,切忌多讲,碰上一种说一种最好。

  5.“期”,约会、约定。“委”,舍弃。

  三、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你还能说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好比喻吗?

  有两种相反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撒盐”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据此可知,前一喻好,后一喻不好。另一种意见认为“柳絮”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正如英国大诗人雪莱所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西风颂》),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的恰恰是意蕴“撒盐空中”,干什么呢?谁也不知道。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好就好在有意象;“撒盐”一喻仅有物象而无意蕴,所以说不好。

  最后一问可能有一定的难度,学生能自创比喻更好,如果想不出,也可以引下面这首诗为例,让学生说说诗中对飞雪的比喻好在哪里。

  《世说新语》教案 篇12

  一、教学目标:

  1、扫除文字障碍,疏通文意。

  2、反复诵读,当堂背诵。

  3、理解、体会古人的某种家庭和亲情观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文言字、词、句的理解。

  2、难点:目标3。

  三、教学设想: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初中语文中的古诗文教学,强调诵读,在有意识的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本单元两篇文言短文《咏雪》、《陈太丘与友期》选自《世说新语》,语言文字相对浅显,且具有一定故事性,学生理解起来可能会容易些。因此,设想在以传统的朗读教学的基础上,加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完成对本文的'学习。

  四、教学准备:

  1、布置预习,通过,结合课文注解解决生字词。

  2、制作几张简单的幻灯片。

  五、教学时间: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自古以来,出现过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关于他们的美谈,至今流传。这里,就有两篇文言短文向我们介绍了这样两位少年儿童。

  二、读准字音,明确停顿:

  1、请一学生范读,其他学生作好评析找错工作,并示范自己所理解的读法。

  2、教师范读或听录音朗读,请学生仔细对照。

  三、合作学习,疏通文意:

  1、四人小组互相讨论学习,逐字、逐词、逐句解决翻译问题。

  2、请小组代表提出本组解决不了的问题,由其他小组代表帮助解决。遇到班里没人能解释的,教师作解答。对文中重要的字词句,特别是那些常用文言词的用法,特殊的文言句式等,教师应加以强调。

  大屏幕出示重要字词句:

  (1)解释句中黑体字的意思

  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撒盐空中差可拟。

  未若柳絮因风起。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2)《陈太丘与友期》中“君”、“家君”、“尊君”的意义有什么不同?

  3、请一学生全文翻译。

  四、朗读训练:

  (多种形式,反复诵读。)

  五、作业:

  1、口头翻译这两篇短文,特别注意重要的字词句。

  2、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这两篇短文。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复习巩固:

  1、解释字词。(大屏幕出示)

  2、翻译重要句子。(大屏幕出示)

  3、检查背诵。

  二、齐读这两则短文。

  三、启发引导,解决难点:

  1、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这两则短文大意。

  2、《咏雪》给我们营造了怎样一种家庭氛围?你是从哪些描写中感受到的?

  (参考:家庭氛围:融洽、欢乐、轻松、温馨等,词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

  3、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飞”,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你还能说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好比喻吗?

  4、《陈太丘与友期》中,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从中可以看出元方是个怎样的人?

  (让学生充分讨论,各抒己见。)

  5、这则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6、联系实际谈谈对“做人就要有诚信,讲礼仪”的看法。

  四、以这两则小短文为例,简介《世说新语》的艺术成就。

  五、作业:课外阅读《世说新语》。

  教后反思:

  我们觉得这两则短文文字浅显易懂,对学生来讲,似乎并非如此。虽然前面接触过几篇更难的文言文,但毕竟基础差,在结合课文注解的基础上,学生还是无法通过自主或合作学习来解决翻译问题,最后还是以教师讲解为主,完成此目标。

  第二课时,诵读安排较多,学生对“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的讨论非常热烈、积极,从中也可以看出现在的学生对人、对事很有自己的看法,作为教师,更要注重引导学生明辨是非。

  《世说新语》教案 篇13

  一、教学目标:

  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学法指导:

  两篇故事虽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比较浅显,又是围绕着家庭生活和亲情,学生学习起来相对容易一些。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课时安排——两课时 。

  二、课文字词(分发,不然教学进度来不及)(按其在课文中出现的顺序)(板书出字词)

  期:qī:约定。

  过:超过。

  舍:放弃。

  去:离开。

  乃:才 。

  尊君:古代尊称对方的父亲。

  尊君在不( fǒu ): 现在写作 : 否 表示 不

  委:丢下,抛弃。

  君:古代尊称对方,可以为“您”。

  家君:古代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引:拉。

  元丘入门不顾:顾:回头看 。

  三、课文导语:

  中国古代少年有很多聪明的典范,如:“司马光砸缸,又如四岁作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的宰相甘罗等,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一下这样一位古代少年,他就是《期行》中的元方。

  四、常识(分发)

  刘义庆(公元4XX年——公元444年),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宋武帝刘裕的侄子,袭爵临川王,南朝宋文学家。组织人编写了《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古代笔记小说集,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主要记述了东汉末年到晋代间士大夫清高放诞的言谈逸事,也记载有一些古人的正道直言,善行美德的故事。《世说新语》的语言简练含蓄而又隽永传神,对后世小品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被鲁迅评为“一部名士的教科书”。

  《陈太丘与友期》被编入书中“方正”一门,“方正”就是刚正不阿,为人正派的意思。为什么没有列入“夙惠”一门?

  “夙惠”是专门记录聪明儿童的故事。这一则故事虽然也表现了他的聪明,但主要是写他懂得为人的道理,“无信”、“无礼”两个词的是全文核心,可见作者的意图是责备客人,从反面来说“信”、“礼”的重要性。

  五、课内问题--串讲:(含语言分析)(板书出题目)

  (1)文中“尊君”“君” “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君”是有礼貌的称呼对方; “家君”对人称自己父亲时的谦词 。

  尊称,也叫敬称,是对对方表示尊敬的称呼 。针对不同的对象,称呼可有多种。称呼帝王时,一般有“陛下、大王、王、上、君、天子、万乘、圣主、主上、元首、九重天”等等。古代对对方的父亲称令尊、尊公、尊大人,对对方母亲称令堂、太君,对对方的妻子称令正,对对方妻父称泰山、冰翁,对对方兄弟称昆仲、昆玉、令兄(弟),对对方的儿子称令郎、令嗣、哲嗣、少君、公子,对对方的女儿称千金、玉女、令爱等等,因多见于口语,不再一一列举。

  谦称 :

  谦称是表示谦虚的自称。古代君主自称孤、朕、寡人、不谷。一般人自称臣、仆、愚、蒙、区区、不佞、不敏、不肖、不才、在下、下走、下官、鄙人、小人、小可、后生、晚生、侍生等。女子自称一般用妾、奴等。他人称自己的妻子一般为拙荆、贱内、内人、山荆、荆屋、山妻,称自己的儿子为小儿、犬子、息男,称女儿为息女、小女等,主要用于口语,常见于戏剧。

  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时,常用“家”、“舍”等谦词。“家” 是对别人称自己的辈份高或年纪大的亲属时用的谦词,如家父、家母、家兄等

  (2) 从文中的描述中可以看出陈太丘的朋友是个什么样的人?

  不守信用,缺乏修养,没有礼貌、知错能改。

  (3)元方义正辞严地指出了父亲的朋友的哪两点错误?

  无信、无礼。

  (4) 结尾处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不过分。因为元方认为这种无信无礼之人,不值得与他交谈。表现了陈元方的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

  太过分。既然友人已经感到惭愧了,对父亲的朋友应当以礼相待。

  (5)小结:

  “信”是立世之本,陈太丘的友人不守信,连七岁的小孩子亦知其不可,对他很不以为然,“信”之重要性于此可见一斑,因此,我们从小要做一个重礼守信的人。

  常言到:守信走遍天下,寡信寸步难行。我希望同学们“以诚待人, 以信做人。”

  六、中心思想:

  告诉人们诚信是立世之本,要人们做一个守信之人。

  七、课文引申:——名言等

  八、扩展资料(分发)——课外阅读

  《世说新语》几则:

  1、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注释】①捉:握;拿。掷:扔;抛。②席:坐席,是古人的坐具。轩冕:大夫以上的贵族坐的车和戴的礼帽。这里是指有达官贵人过门。宁、歆:上文称管,这里称宁,同指管宁;上文称华,这里称歆,同指华歆。古文惯例,人名已见子上文时,就可以单称姓或名。废:放弃;放下。

  【译文】管宁和华歆一同在菜园里刨地种菜,看见地上有一小片金子,管宁不理会,举锄锄去,跟锄掉瓦块石头一样,华歆却把金子捡起来再扔出去。还有一次,两人同坐在一张坐席上读书,有达官贵人坐车从门口经过,管宁照旧读书,华歆却放下书本跑出去看。管宁就割开席子,分开座位,说道:“你不是我的朋友。”

  2、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cùjí

  【注释】①孔文举:孔融,字文举,是汉代末年的名士、文学家,历任北海相、少府、太中大夫等职。曾多次反对曹操,被曹燥借故杀害。②李元礼:见《德行》第4 则注①。司隶校尉:官名,掌管监察京师和所瞩各郡百官的职权。③诣(yì):到。清称:有清高的称誉的人。中表亲戚:参《德行》第18 则注②。④府君:大守称府君,太守是俸禄二千石的官,而司隶校尉是比二千石,有府舍,所以也通称府君(二千石的月俸是一百二十斛,比二千石是一百斛)。⑤仆:谦称。⑥先君:祖先,与下文“先人”同。仲尼:孔子,名丘,字仲尼。伯阳: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著有(老子)一书。师资:师。这里指孔子曾向老子请教过礼制的`事。奕世:累世;世世代代。⑦奇:认为他特殊、不寻常。⑧太中大夫:掌管议论的官。陈韪(wěi):《后汉书孔融传)作陈炜。⑨了了:聪明;明白通晓。

  【译文】孔文举十岁时,随他父亲到洛阳。当时李元礼有很大的名望,任司隶校尉;登让拜访的都必须是才子、名流和内外亲属,才让通报。孔文举来到他家,对掌门官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经通报后,入门就坐。元礼问道:“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呢?”孔文举回答道:“古时候我的祖先仲尼曾经拜您的祖先伯阳为师,这佯看来,我和您就是老世交了。”李元礼和宾客们无下赞赏他的聪明过人。太中大夫陈韪来得晚一些,别人就把孔文举的应对告诉他,陈韪说:“小时候聪明伶俐,长大了未必出众。”文举应声说:“您小时候,想必是很聪明的了。”陈韪wěi听了,感到很难为情。

  3、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注释】①义帝:魏文帝曹丕,足曹操的儿子,逼迫汉献帝让位,自立为帝。东阿王:曹植,字子建,曹丕的同母弟,天资聪敏。是当时杰出的诗人,曹操几乎要立他为太子。曹丕登帝位后,他很受压迫。一再贬爵徙封,后封为东阿王。大法:大刑,重刑,这里指死刑。②“煮豆”句:大意是,煮熟豆子做成豆羹,滤去豆渣做成豆汁。羹,有浓汁的食品。漉(lù),过滤,菽(shū),豆类的总称。③”萁qí在”句:大意是,豆秸在锅下烧。豆子在锅中哭。然,通“燃”,烧。④“本自”句:大意是,我们(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根所生,你煎熬我怎么这样急迫!按:曹植借豆子的哭诉,讽喻胞兄曹丕对自己的无理迫害。

  【译文】魏文帝曹丕曾经命令东阿王曹植在七步之内作成一首诗,作不出的话,就要动用死刑。曹植应声便作成一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箕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魏文帝听了深感惭愧。

  4、顾长康啖甘蔗,先食尾。问所以,云:「渐至佳境。」

  【注释】①佳境:美妙的境界。按:甘蔗的头部最甜,从蔗梢吃起,越吃越甜。

  【译文】顾长康吃甘蔗,先从蔗梢吃起。有人问他什么原因,他说:“逐渐进入美妙的境界。”

  5、王戎有好李,卖之,恐人得其种,恒钻其核。

  【译文】王戎家有良种李子,卖李子时,怕别人得到他家的良种,总是先把李核钻破再卖。

  6、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guī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7、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九、习题讲解:

  十、作业设计:

  1、抄写解释字词及摘句(造句)

  十一、文章总结:(有考内容总结)(知识点)

  不( fǒu )、尊称、谦称。

  十二、一个优美段(语言)

  十三、激趣内容(上课调整)

  十四、教学效果检查:(早读或自修课进行)

  字词检查、常识检查、朗读检查、课后问题检查、知识点检查、中心思想检查、

  十五、教学反思:

  不必面面俱到的讲解。

  十六、提供的图片:

  十七、音频选择:

  十八、鸣谢单位:语文出版社、无忧无虑语文网等。(若没有写古田教育局网站则说明该网站上没有材料)

  十九、教案订正:(已订正)

  二十、练习册评讲:

  二十一、推荐背诵:——背中心思想、常识等。

  背中心思想。

  二十二、字音、字词订正。

  严历——严厉(正确),期(qī)

  二十三、文言文翻译:

  《期 行 》

  陈太丘和朋友约定一同出行。(他们)约定在正午动身,过了正午朋友没到,陈太丘便离开了,离开之后朋友到了。(陈太丘的儿子)陈元方当时七岁,在门外玩耍。朋友问元方:“你父亲在家吗?”元方回答说:“等您很久您都没到,已经离开了。”朋友便生气地说:“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约定同行,却丢下别人走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定中午,到了中午您没到,就是不守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父亲,就是不讲礼貌。”朋友感到很惭愧,走下车去拉元方以表示歉意。元方走进门去,连头也没回。

  二十四、佳作选登:

  二十五、课文附文选读——《泥土》

  二十六、课文存疑。(论文材料)

  二十七、推荐讲解。

  二十八、教学建议:(教学灵感)

【《世说新语》教案】相关文章:

《世说新语》教案07-24

世说新语教案09-07

世说新语教案03-23

《世说新语》的教案02-25

《世说新语》优秀教案11-05

《世说新语》教案精选15篇03-08

六上《世说新语》教案08-26

《世说新语》最新教案08-26

《世说新语》教案15篇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