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滚动》教案

《滚动》教案

时间:2022-09-17 10:39:33 教案 我要投稿

《滚动》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滚动》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滚动》教案

《滚动》教案1

  一、教学内容

  了解带圆的物体会滚动,有角的物体不可以滚动。

  二、教学目标

  1、幼儿了解物体的形体,知道哪些物体可以滚动;

  2、通过操作幼儿感受可以滚动物体的特征。

  3、激发幼儿乐于动手动脑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可以滚动物体的特征

  难点:认识物体的形体,并可以流利地说出它的形体和特征

  四、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讲授法.操作练习法.引导发现法.总结归纳法

  五、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启发式教学

  六、教学内容及过程

  1、情景导入,引起幼儿的兴趣。

  老师:体育场今天有一场滚动比赛,我们来看一下有哪些参赛选手呢?(皮球、魔方、文具盒、报纸、八宝粥桶)

  2、学习新知识:

  (1)引导幼儿了解球体和圆柱体为什么会滚动?

  (2)幼儿了解正方体、长方体、长方形为什么不可以滚动?

  小结:它们的身上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没有角,圆圆的,所以会滚动。

  (3)、幼儿操作并作出判断

  教师出示准备好的物体,幼儿来动手试一试它可不可以滚动,可以滚动的打√,不可以滚动的`打×。

  (4)、归纳总结:它们的身上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没有角,圆圆的,所以会滚动。

  3、布置作业:家中寻宝

  我们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找一找家中可以滚动的物体。

《滚动》教案2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摸弄,引起幼儿对球在斜面上滚动的现象感兴趣。

  2、学习用语言和图表表达自己的操作和体验。

  重点与难点

  1、物体在斜面上会移动的。

  2、在不同的坡度上,物体移动的速度是不同的。

  活动准备

  1、幼儿在科学角活动中已对物体的滚动发生兴趣。

  2、已学习过作单一物体的观察记录。

  3、网球、洗衣板、积木、记录纸、笔等。

  活动流程

  设疑探索——讨论体验——记录延伸

  活动过程

  探索一:

  1、设疑:怎样不用力推,球也能滚起来。

  2、探索:幼儿自由的操作摆弄,教师巡回观察。(可能出现:极的一端放在腿上、椅子上、积木上,手拿着板的一端往上提等等)

  3、讨论:

  (1)幼儿讲述自己的方法并演示。

  (2)小结:板的一端垫高了,不用力推球就会从高的地方往下滚。

  探索二:

  1、设疑:请小朋友两个人口起玩,想办法使两只球在板上滚的快慢不一样。

  2、探索:幼儿自由结伴操作摆弄,教师巡回观察。(可能出现:两块板都是平整的面朝上。但积木垫的高低不一祥。或者是,一块板的面是平整的.,一块板的面是凹凸不平的,积木垫的一样高)

  3、讨论:

  (1)幼儿讲述合作的经过,并进行演示。

  (2)小结了两块平整的板面,积木垫的低不一样,的滚动快慢也不一样,垫的高的板球滚的快,垫的低一点的球滚的慢。两块积木垫的一样高,平的一块球滚的快,凹凸不平的一块板球滚的慢。

  4、幼儿体验

  记录:

  一、请小朋友把玩的方法记录下来,让大家一看就明白。

  二、幼儿大胆地表述自己的记录。

  活动结束:

  今天我们玩的是球,那么别的东西放在上面是不是也是这样的呢?

《滚动》教案3

  【设计意图】

  孩子在游戏的过程中常常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是直接告诉他答案,还是和他一起去探索、去实验,找到问题的答案呢?让幼儿通过操作,自己动手、动脑解决问题,既能增强幼儿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又能培养幼儿的自主探索精神,还能培养幼儿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比较不同形状、不同材料的物体滚动的快慢程度。

  2、积极制作实验材料,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幼儿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并懂得用事实说话。

  【活动准备】

  1、实物:三棱柱体、圆柱体、长方体的积木,橡皮泥,圆柱形的拓印模,长25厘米宽8厘米的卡纸,透明胶,三个斜坡。

  2、小组实验记录表1,小组实验记录表2,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滚动实验

  1、设置情景:

  给每个小组:三角形、圆柱体、长方体的积木各一个和斜坡三个,让幼儿自由游戏。

  2、提出假设:

  (1)师:小朋友,如果我们让这三块不同形状的积木同时在斜坡上滚下来,猜猜看是谁滚动得最快?

  (2)幼儿进行猜想并记录。教师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的猜想。

  小组实验记录表1:

  材料

  长方体图片

  圆柱体图片

  三棱拄图片

  猜想

  实验结果

  3、幼儿动手进行实验并记录。

  4、表达交流。请每个小组展示记录表,介绍实验过程及结果。

  5、师生共同小结:哪种形状的积木滚动得最快?为什么?

  二、制作滚动实验

  1、设置情景:

  (1)教师出示圆柱体积木、橡皮泥、圆柱形的拓印模、卡纸、透明胶,引导幼儿参与实验材料的制作:这个积木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你能变个魔术,把橡皮泥和卡纸也变成圆柱体吗?

  (2)幼儿自己动手制作实验材料,教师根据具体情况给予指导。

  2、提出假设:

  (1)师:用橡皮泥和卡纸做出来的圆柱体,也能像木头做的圆柱体一样滚动得那么快吗?

  (2)鼓励幼儿大胆地猜想,并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记录。

  小组试验记录表2:

  材料

  木头

  橡皮泥

  卡纸

  猜想

  实验结果

  3、动手操作,记录实验结果。

  4、对比自己的猜想和实验结果,看看是否一致。

  师:你们是怎样做这个实验的?最后证实是哪种材料的圆柱体滚动得最快?

  【活动延伸】

  1、探索圆柱体在不同平面上滚动时的速度快慢。

  2、探索新问题:车的轮子是什么形状?材料有什么不同?

  【设计评析】

  幼儿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理解事物后得到的知识会非常扎实。本活动注重幼儿的动手操作,让幼儿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从而得到准确而客观的结果,同时,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及严谨的科学态度。

《滚动》教案4

  活动目标

  1、通过探究活动,初步发现不同形状的物体有不同的滚动路线。

  2、能清楚地描述物体滚动的路线,并用适宜的符号记录并统计。

  3、在体育游戏中提高探索滚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薯片罐,纸杯、圆片等物品幼儿每人各一套。

  2、小山洞6个,代表三种形体的符号,记录表格(集体、个人),记录笔等。

  活动过程

  一、初步感知三种形体的特征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三样物品,我们一起看看是谁?教师分别出示薯片罐,纸杯、圆片。

  2、小朋友你们认识它们吗?那么你们比较一下这三样物品在形状上有什么地方是相同的?什么地方是不同的?

  教师小结。

  3、师:这三样物品除了老师这儿有一份外,我们每位小朋友都有一份,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小箩筐看看是谁?

  4、教师逐一指着黑板上三种形体符号提问:这三个符号分别代表哪个物体?引导幼儿感知形体和符号之间的关系。

  二、探索三种物体的滚动路线并学习记录

  1、这三样物品可以怎么玩呢?(幼儿自由讲述)

  今天,我们就用这三样物品在地上滚着玩,在滚的时候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它们是怎么滚的?滚的时候走的是什么路线?

  2、出示记录表,引导幼儿认识三种形体符号及其在表上的位置,了解记录方法:仔细观察每种物品的滚动路线,并把看到的路线画在符号旁边。

  3、幼儿探索,教师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并记录。

  4、交流结

  三、游戏:打敌人

  1、教师向幼儿介绍游戏玩法及规则

  现在,我们要玩“打敌人”的游戏,用这三样物品做武器,把它们滚进山洞里去打敌人,请大家猜一猜,哪种武器最容易滚进山洞,为什么?

  2、请大家试一试,比一比,滚进山洞的.物体请小朋友在记录表后的格子里打√,不能滚进的打×。

  3、幼儿分组玩游戏并记录。

  4、统计:请每组派一名代表统计,哪种物体滚进山洞的最多,哪种不能滚进山洞。

  5、讨论:为什么圆柱形的物体最容易滚进山洞,而纸杯形状的物体不容易滚进山洞呢?

  四、结束活动:

  你们真能干,都知道圆柱体的物体最容易滚进山洞,因为它是直线走的,那么我们来用薯片罐来做游戏,比比看,哪一组先让你们的薯片罐滚进洞里,好吗?

  幼儿进行比赛,给获胜的一组奖励。

《滚动》教案5

  活动目标

  1.感知薯片桶、易拉罐、纸杯、塑料杯等物体,知道形状不同滚球路线也不同。

  2.能利用提供的材料积极探索让弧线滚动的物体变为直线滚动的方法。

  活动准备

  1.薯片桶、纸筒、纸杯、塑料杯、八宝粥筒、斜坡、球门等若干。

  2.彩线绳、双面胶、橡皮泥等辅助材料若干。

  活动过程

  一、初次探索,激发兴趣。

  1.引导幼儿探索不同物体的滚动路线,并将其分类。

  2.出示薯片桶、塑料杯等不同的材料,初次探索它们滚动的.路线。

  3.教师出示斜坡,球门,让幼儿观察各种材料的滚动路线。

  教师小结:有的物体能滚进球门,有的滚不进去,不同的物体滚动的路线不同,两头一样粗的能直线滚动,而一头粗一头细的则会拐弯。

  二、再次探索,发现不同的滚动方向。

  1.提问:不能直线滚动的物体,它是向哪边拐弯的呢?

  2.幼儿再次探索,关注物体向哪个方向拐弯。

  小结:不能直线滚动的物体总是朝向细的一端拐弯,这种滚动路线叫弧线滚动。

  三、三次探索,尝试让物体的弧线滚动变为直线滚动。

  1.提问:小朋友怎样让纸杯、塑料杯不拐弯,直接就回家呢?

  2.出示彩线绳、双面胶等材料,请幼儿利用各种辅助材料让弧线滚动的物体变为直线滚动。

  3.展示幼儿成功的作品,鼓励幼儿大胆交流讨论,分享探索经验。

  小结:只有让物体两端变得一样粗细才能滚进球门。

  活动延伸

  师:今天,我们玩了这么多会滚动的玩具,还发现了一个秘密,就是他们有不同的滚动路线。平时在家,你们还看到哪些会滚动的东西?那他们的滚动路线一样吗?请你们回去后把他们也找出来玩一玩,试一试,然后把他们的滚动路线记录下来,带到幼儿园和给大家一起分享。

《滚动》教案6

  学习目标:

  1.喜欢做实验, 进一步探索哪些形状的物体可以滚动。

  2.初步感知轮子的形状与功能之间的基本关系。

  活动准备:

  1.《神奇的轮子》幼儿用书或电子书第 10-11 页。

  2.实验物品,例如不同形状的积木、不同大小的圆罐、小塑料圈、瓶盖、长方形盒子等。

  活动过程:

  1. 出示各种类型汽车的图片,请幼儿指出轮子在哪里,并问一问幼儿轮子是什么形状的。

  2. 出示幼儿用书或电子书第 10-11 页,向幼儿提问:

  ·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三角形或四方形的轮子吗?

  ·图中哪一辆车能开动?

  3. 幼儿两人一组,每组有一篮东西,例如不同形状的`积木、不同大小的圆罐、小塑料圈、瓶盖、长方形盒子等。

  4. 幼儿面对面坐在地上,轮流选取篮子里的东西滚向对方,对方把东西接住并把能滚动的东西放在一起。

  5. 活动完成后,请幼儿观察能滚动的东西,说说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是圆形的。)

  6. 请幼儿在活动室内找出能滚动的东西。

  活动评价:

  1.喜欢做实验和分享发现。

  2.能辨别可以滚动的东西。

《滚动》教案7

  一、教材分析:

  本课从课前准备开始到教学全部过程,全由学生主体的活动贯穿着:探索——感受——体验——联想——表现——评价各个环节。探索:课前与学生交流,寻找能滚动的东西带入课堂。体现出自然和生活是第一课堂。创作表现来源于生活。感受:在滚动玩耍时,看、摸、闻等触觉行为,影响着学生对物体的认识。体验:玩耍的经历说明了物体的形态、特征、共性。联想:滚动中物体位置不断变动,其快慢、翻转、碰撞、弹蹦、滑行、停止,引出学生对生活中有关现象的记忆和联想,触发了创意思维。表现:学生作品中丰富的形、色、线充分体现了儿童的感受和思维。真实的物体充实着他们的形象思维。评价:学生讲述和交流所画景象情节,词语和绘画两种语言的互动促进和扩展了儿童的表现力。

  二、教学目标:

  1. 在感知活动中,触发学生去发现和思考物体特征、形状。其中感知行为是显性的,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是隐性的。

  2.会有序而友好地合作游戏,隐性的道德行为。

  3.会观察和提出问题,包含着内在的隐性活动。

  4.随意大胆地使用绘画工具表现出感受到的或想到的滚动现象,创作出有故事情节的画面。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通过师生共同创设的有趣味的感知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体验和表现的能力。

  2. 难点:引导学生边线自己所见、所想。在感知基础上启发学生发散思维,展开创作。

  学生分析:

  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没有养成,好奇、好动成为他们的特点。课堂上,哪怕有那么一丁点儿令他们希奇的.事,便会控制不住情绪,笑笑闹闹,跑跑跳跳,使课堂难以安静。尤其是在实施美术课程标准的过程中,需安排丰富多样的学习活动,课堂秩序往往更难调控。对这种随时可能出现的情况,如果采取强硬的命令或粗暴的斥责去规范学生的行为,往往是难以奏效的。这时教师要运用教学的机智、采用随机教学策略,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需求,因势利导,将学生的注意力、兴趣点引导到有序的学习活动中来,使其在富有趣味的活动中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时: 1课时

  过程设计 :

  (一)导入新课

  课件:画面上滚动出西红柿、大苹果、小足球并配以卡通声音。

  师:它们是从滚动乐园来的小使者,接你们到滚动乐园去做客的,你们想去么?

  板书课题:《滚动乐园》

  (二)联想观察

  师:滚动乐园里都有什么呢?

  课件展示:滚动乐园里圆形的物体。

  师:什么物体可以滚动呢?

  (三)对比感受

  师:方形或其他形状的物体可以滚动么?

  实验:方形物和圆形物的滚动。

  小结:只有圆溜溜的物体才好滚动。

  请同学闭上眼睛,把手伸进桌斗里摸一摸:那些物体能滚动?那些物体不能滚动?

  (四)感知体验

  组织游戏

  (五)观察联想

  在刚才的滚动游戏中,那些物体滚动的最快?为什么?

  (六)欣赏作品

  课件展示:优秀学生作品。

  (七)愉快表现

  提出作业要求:

  画一个或一组滚动着的圆形物,并涂上漂亮的颜色。

  每组用一条长长的纸共同完成作业,教师从每组最前方把纸滚到最后一个人面前。

  小组合作完成一幅作品来表现滚动乐园的故事。

  教师巡视辅导,参与解决绘画中存在问题。

  (八)讲述评价

  略

《滚动》教案8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了解圆形的物体能滚动的特征。

  2、幼儿喜欢操作活动。

  活动准备:

  1、能滚的和不能滚动的材料每个幼儿一份:

  2、能滚动的.材料:瓶子、球、彩笔等;不能滚动的材料:盒子、磁铁、纸等

  活动过程:

  一、引题。

  今天,我们班来了很多好朋友,看,你认识它们吗?

  二、请幼儿猜猜哪些物体会滚动

  1、教师出示瓶子滚一滚,请幼儿观察它的形状,并提问:它为什么会滚动?

  2、请幼儿说说会滚动的物体特征。

  3、请幼儿猜猜桌上还有哪些物体会滚动,再玩一玩。

  三、幼儿自由操作。

  请幼儿自由操作桌上的材料,看看哪些物体是会滚动的。

  四、延伸活动。

  回家后,请找找我们周围还有哪些物体会滚动。

《滚动》教案9

  活动意图:让幼儿感受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身边。

  活动目标:

  1.区分物体斜面滚动和滑动状态。

  2.对滚动和滑动有积极兴趣。

  3.培养尊重事实的态度。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能够大胆猜想和验证,通过操作区分滑动与滚动。

  活动难点:用标记记录猜想。

  活动准备:

  一、经验准备

  1.有滑滑梯、滚轮胎等游戏经验。

  2.了解斜面,知道物体放在光滑斜面上可以滑下来。

  二、材料准备

  1.滑动宝宝的家和滚动宝宝的家。

  2.操作的`玩具宝宝。

  3.使用姓名标记。

  科学知识:

  外形平滑的物体可以滑动,滚动的物体有一个圆形的面,接触斜面,有平滑的底,又有圆形的面,它可以滑动和滚动

  活动过程:

  一、看一看

  1.以游戏引出滚动和滑动。

  2.运用动作和语言帮幼儿区分滚动和滑动。

  二、猜一猜、试一试

  1.集体猜想验证。

  用标记记录猜想,感受验证过程,尊重事实。

  2.个人猜想验证。

  猜想与验证是否一致、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尊重事实。

  三、用一用

  1.滚动宝宝的身体什么样?滑动宝宝的身体什么样?

  2.有些宝宝说它既是滚动宝宝又是滑动宝宝,怎么变换?幼儿尝试。

  活动延伸:

  回家与家长一起发现属于“滚动”或“滑动”的生活现象。

  活动反思:

  活动内容取材于幼儿日常生活,从幼儿的游戏中发现其中蕴含了滚动和滑动的科学原理,培养和保护了幼儿好奇心,设计重视科学探究过程。通过猜想——记录——验证——记录的过程,培养幼儿尊重事实的态度,丰富了幼儿经验,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和社会沟通能力。在此基础上,幼儿获得的经验得以归纳、提升。为其树立良好的科学意识和科学态度奠定基础,充分体现科学活动的价值取向。

《滚动》教案10

  教学理论依据:

  生活中有许多会滚动的物体。它们给幼儿带来了惊喜,令幼儿着迷,引起幼儿的遐想!新《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日常生活中幼儿对滚动现象特别感兴趣。本次活动我选择了会滚动的物体作为幼儿科学教育内容,以奇妙的骨碌碌王国之旅为主线索,引导幼儿自由探索,在玩玩乐乐中探索简单的科学道理,体验和小伙伴一起玩的乐趣。

  实施策略:

  操作法、观察法、比较法、游戏法

  活动目标:

  1、认识各种滚动玩具,乐意玩滚动玩具。

  2、愿意和小伙伴一起玩,体验玩滚动玩具的乐趣。

  活动准备:

  圆柱形的玩具、轮子玩具、球状物、玩具车、各种形状的积木、鳄鱼教具、轮胎、颜料等

  活动重难点:

  认识各种滚动玩具,乐意玩滚动玩具。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们去骨碌碌王国玩,那里的所有东西都会滚动,孩子们开起我们小汽车出发吧!

  二、融入情境,认识并乐意玩滚动玩具

  1.骨碌碌玩具店

  认识各种滚动玩具,并滚动着玩。

  教师小结:圆形的东西都会滚动。

  2.好吃的'骨碌碌

  引导幼儿找出会滚动的物品,并能近距离滚向目标

  小结:圆形的东西会滚动,有尖尖角的东西不会滚动。

  3.大家一起骨碌碌

  让报纸球在“悠悠床”上滚动,体验滚动带来的快乐。

  三、体验成功,结束活动

  大家将合作的作品一起骨碌碌滚动起来,退出活动室。

  教师评课记录:

  魏**:将教育活动融到情境中,并自始至终全都贯穿此情景,我觉得是这节课很大的一个亮点,非常符合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

  林**:本节科学活动符合小班年龄特点,让孩子们在操作中了解到滚动的现象,符合科学活动“做中学”的理念。

  孙**:用报纸球在布上滚动环节总是觉得有些欠妥当,是不是该把报纸球改为其他能滚动的物体呢?

  田**:我觉得在孩子自由探索环节老师收的有些紧,是不是应该投放更多元的物体,比如多种形状的供幼儿自由选择、排除?

《滚动》教案11

  活动目标:

  1、 练习借助圆柱体向指定方向滚动物体,感知物体滚动的特性。

  2、 大胆地并有创造性的玩易拉罐。

  3、 体验集体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纸棒、易拉罐、食物球、障碍物若干

  活动过程:

  一、 热身运动

  播放《健康歌》,教师与幼儿一起做运动。

  教师鼓励幼儿听音乐节奏,大胆地、自由地做动作。

  二、 与小猪共同游戏

  (1)、介绍小猪及赶小猪的工具,使幼儿了解游戏的对象。

  (2)、请幼儿利用所提供的工具自由地游戏。

  (3)、讨论:A:你是怎样与小猪玩游戏的?

  B:你是怎样让你的小猪滚动起来的?

  三、 游戏《赶小猪喂食》

  (1)、引出游戏,简单说说游戏的玩法

  小猪呀玩得可开心啦,可它现在肚子有点饿了,想吃些东西,但是要吃到食物必需穿过树林(绕梅花桩),走过独木桥。现在它很累,需要有人来赶着它走,谁来帮助我们小猪?

  (2)、请个别幼儿尝试

  幼儿尝试时,教师鼓励其他幼儿仔细观察的'同时适时地给予一定的指导,让幼儿明确游戏的规则。

  (3)、幼儿练习

  鼓励幼儿大胆进行尝试,在练习中提高操作的技能。

  (4)、比赛

  请幼儿自由组合成两组进行比赛,并提醒幼儿在过独木桥时注意安全。

  四、 结束活动

  请幼儿利用工具把小猪送回家——滚进拱门内。

《滚动》教案12

  活动目标:

  1、初步发现滚动物体的形状特征和滚动的轨迹。

  2、激发幼儿探索事物的兴趣。

  活动准备:纸杯、胶棒、冰激凌杯、卫生纸纸芯、三角形和方形积木、盒子。

  活动过程:

  一. 幼儿自由操作材料,发现滚动物体的形状特征。

  1、出示物品,引起幼儿兴趣。

  师:“小朋友看一看,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什么?今天先请你们来玩一次前面的这些东西,我们来看看哪个东西最容易滚起来”

  教师提出要求:1、每人选一个物品。2、放在地上用手轻轻推。

  师:“哪个容易滚起来的,我们就放在笑脸先生的家里,不容易滚起来的,放到哭脸先生的'家里。”

  2、幼儿自由选择材料,进行实验操作。

  3、教师和幼儿共同总结实验结果。

  师:“我们来看看笑脸先生和哭脸先生家里都有谁?”请个别幼儿来试一试。让幼儿自己验证实验的结果,纠正错误。

  4、提出问题,幼儿讨论。

  师:“刚刚我们第一次玩了这些材料,现在有一个问题,为什么哭脸先生这边的东西不容易滚起来,而笑脸先生这边一下就可以滚起来呢?”

  幼儿自由讨论,发现滚动物体的特征。圆圆的东西容易滚起来。

  二、幼儿再次自由操作材料,探索圆形物体滚动的轨迹不同。

  1、提出疑问,让幼儿猜想。

  师:“刚才我们玩的时候,你有没有发现在笑脸先生家里圆圆的东西,它们滚起来的时候走的路线是怎么样的?”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有的滚得很直,有的会拐弯。

  2、幼儿选择材料再次操作,记录实验结果。

  师:“我们再玩一次笑脸先生家里的东西,轻轻的滚起来,看看它走路是直线还是拐弯的?”让幼儿体验直线走和拐弯走。

  教师提出要求:1、选择一个圆圆的东西轻轻的滚。2、把它滚的路线画下来。

  3、教师总结:虽然都是圆圆的都会滚的东西,但是它们滚的路线是不一样的,上下一样大小滚出来的路线就是直直的,有大有小的滚出来的路线就会拐弯。

  三、活动延伸

  师:“在我们的教室里有哪些圆圆的可以滚的东西呢?”咱们下节课把它们都找出来,用刚才的方法,看看它们滚起来的路线是直直的还是会拐弯的。”

《滚动》教案13

  学习目标

喜欢做实验, 进一步探索哪些形状的物体可以滚动。

  初步感知轮子的形状与功能之间的基本关系。

  活动准备

  《神奇的轮子》幼儿用书或电子书第 10—11 页。

  实验物品,例如不同形状的积木、不同大小的圆罐、小塑料圈、瓶盖、长方形盒子等。

  活动过程

  形式:集体/小组

  1、 出示各种类型汽车的图片,请幼儿指出轮子在哪里,并问一问幼儿轮子是什么形状的。

  2、出示幼儿用书或电子书第 10—11 页,向幼儿提问:

  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三角形或四方形的'轮子吗?

  图中哪一辆车能开动?

  3、 幼儿两人一组,每组有一篮东西,例如不同形状的积木、不同大小的圆罐、小塑料圈、瓶盖、长方形盒子等。

  4、 幼儿面对面坐在地上,轮流选取篮子里的东西滚向对方,对方把东西接住并把能滚动的东西放在一起。

  5、 活动完成后,请幼儿观察能滚动的东西,说说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是圆形的。)

  6、 请幼儿在活动室内找出能滚动的东西。

  活动评价

  喜欢做实验和分享发现。

  能辨别可以滚动的东西。

《滚动》教案14

  教学目标:

  1、 初步知道圆圆的物体能滚动。

  2、 激发幼儿对滚动现象的好奇心。教学难点:让幼儿能初步的感知滚动现象.

  课前准备:

  1、 塑料球、冲气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塑料玩具若干(每人一份);记录纸每人一张(上画有没轮子的汽车);集体记录纸两张

  2、 情景表演的幼儿一名(大班);没有轮子的汽车一辆

  课时安排: 四课时

  教学过程:

  1、 情景表演,引出问题

  C(大班):呜呜呜......,我的汽车......

  T:小朋友,你怎么了?

  C:(大班)我的汽车的轮子不见了,汽车不能玩了,小朋友,你们帮帮我,什么东西可以象轮子那样滚动呢?

  T:小朋友,你们知道什么东西可以滚动吗?

  C:气球可以滚动!

  C: 铃鼓可以滚动,圆形的东西可以滚动。

  C: 老师,地球也可以滚动的,还有口杯也可以滚动。

  C: 奶瓶也能滚动,还有喇叭…………

  2、 幼儿设想,老师做集体记录

  C(大班):老师老师,你看,我找到了这么多的东西,它们能不能滚动呢

  ?T:这个?我得试试才知道。小朋友,我们一起想想这些东西谁谁能滚动C:圆形的东西可以滚动的,三角形就不行。

  C: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好象也可以滚动的.。

  C:圆形的就可以滚动。

  T:我们一样一样的来想,然后老师把你们的想法记录下来,好吗?如果认为圆形能滚动的小朋友就站到曾老师这边,认为不能滚动就站到马老师那边。(幼儿选择后)咱们来数数曾老师这边有几个人?马老师那边又有几个?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的选择同上。

  2、 幼儿分组实验,验证想法T:每个小朋友说的都不一样,那咱们试试,看看到底谁能滚动,好吗? 幼儿实验,操作

  C:你看,圆形的可以滚动吧。

  C:正方形也可以啊!(这个小朋友在用手不停的翻动着正方形,他就认为这是正方形在滚动)

  C:老师,你看,我的三角形也能滚动(他用一只手指轻轻压住三角形的一角,然后用另一只手来弹三角形,三角形就能移动)

  3、 记录自己的实验结果T:你们刚才都试了,谁能滚动啊?那好,咱们把能滚动的形状画到汽车上,给它当轮子,好不好?

  4、 交流,讨论幼儿交流,再请每个孩子都上台讲述自己的发现。

  T:刚才你实验的时候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也告诉你旁边的小朋友。老师也想听听你们的实验,谁愿意来告诉老师?

  C:我发现圆形的东西可以滚动,是这样的(他用两只手在胸前不停的上下前后交替画圈,象开火车那样)

  C:我看到圆形的东西能滚动,能做汽车轮子,让汽车动起来,爸爸就可以带我上幼儿园了。

  活动延伸

  -有趣的圆形

  让幼儿回家去寻找圆形的物体,并试试看,它们能不能滚动呢? 课后随想在这次实验活动中,孩子的主动性很高,很乐意去探索。语言表达又有了进步。但是, 活动结束后,我自己觉得在这次活动中还是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这次活动用的是汽车贯穿整个活动,可是,好象对孩子的暗示行比较大,因为在孩子的生活经验里汽车的轮子就是圆形的;还有就是,可能滚动这个现象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他们在活动中总是容易把滚动和移动的现象混为一谈,可是如果解释,我也感觉到不知道改怎样去向小班的孩子解释这个问题。

《滚动》教案15

  活动目标

  1、了解能滚动的物体特征。

  2、体验不用笔作画的快乐。

  3、发展幼儿想象力。

  重点难点

  重点:滚画创作。

  难点:探索能滚动物体的特征。

  活动准备

  1、小石子若干、大皮球、小皮球及圆环、圆柱形的积木玩具、皮鞋盒盖若干。

  2、每个幼儿一件围裙、手套。

  3、一段体现滚动的音乐。

  4、红、黄、蓝、绿颜料。

  5、创作用纸。

  活动过程

  (一)体会“滚动”的音乐。

  1、教师播放一段音乐,引导幼儿体会音乐,并尝试用身体动作将“滚”表示出来。

  2、师:“我们的手可以做出滚动的动作,身体也可以做出滚动的动作。”播放音乐,幼儿在音乐中做出各种各样滚动的动作,并根据音乐的快慢变化滚动的速度。

  (二)探索能滚动的东西。

  1、师:“除了我们的身体能滚动,还有什么东西能滚动呢?请你从周围篮子中找出能滚动的东西。”幼儿从周围的篮子中找出能滚动的东西。

  2、分别请幼儿展示自己找到的能滚动的东西,并演示它们是如何滚动的。

  3、请幼儿用手感觉能滚动的物体的周边,说一说摸起来时怎样的感觉,有没有尖角。

  4、教师总结得出能滚动的物体的`特征。

  5、玩一玩,幼儿随音乐让这些东西滚动起来。

  (三)用能“滚动”的物体作画。

  1、师:“我们除了能玩这些东西,还能用它做什么?”

  给幼儿颜料,让他们尝试用石头,乒乓球,圆柱形的玩具等东西在纸上滚出线条。

  教师总结:“我们还可以用它们来画画。”请幼儿自己选一个能滚动的物体蘸上自己喜欢的颜色放在一个皮鞋盒盖中,幼儿根据音乐的快慢,摇动盒盖让物体滚动,看看变化出了什么图案。(幼儿可用各种物体蘸不同颜色进行创作,可一次一个,也可一次多个)

  2音乐声停,幼儿停止创作,互相欣赏作品,并请个别幼儿讲一讲滚动的颜色组成了一幅什么画,也可讲讲自己认为看到的最喜欢的一幅画。

  3、师:“让我们一起到教室外,用皮球和圆环滚出更大的一幅画吧!”

  户外地上铺上一张大纸,幼儿站在纸周围,纸上放有装有红、黄、兰、绿颜料的瓶子,幼儿相互滚球或滚圆环,将颜料瓶撞倒后在纸上滚出各种形状的图案。

  4、创作结束,欣赏我们共同的作品,师:“在画中我们看到了什么。你们没有用笔就创作出了这么美的图画,真棒,大家一起拍手,鼓励鼓励自己吧!”

  (四)延伸活动。

  将孩子们创作的小画与大画贴在教室周围,引导孩子用笔添画,丰富自己的作品。

  活动总结

  本次活动中多次让幼儿进行想象,其中每个环节我都充分肯定和激励。在幼儿的创造性讲述中,教师的指导与评价是激励幼儿再次积极表现的前提和重要因素。幼儿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提前引导幼儿探索。在有前期涂鸦经验的基础上,寻找生活中不同的形式的创作方法,让孩子们在游戏的过程中探索神奇的绘画,体验创作的乐趣。

  孩子们的表现欲望和创造感特别强,每个孩子的作品都不同非常有特色,活动相当成功。由此可见要善于在活动中提供自由想象创编的空间。本次活动就为每个幼儿提供了机会,让幼儿充分想象,因而活动中幼儿始终积极主动、情绪愉快,充分体验了创造学习的乐趣。

【《滚动》教案】相关文章:

有趣的滚动教案02-09

滚动大班教案11-11

滚动乐园教案03-23

《滚动的宝宝》教案03-09

《有趣的滚动》教案03-05

滚动的球教案02-01

有趣的滚动教案01-06

《滚动》大班教案11-14

滚动科学大班教案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