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北京的教案

北京的教案

时间:2022-09-14 19:24:35 教案 我要投稿

北京的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北京的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北京的教案

北京的教案1

  教学目标:

  1、了解北京是一座古老而又充满现代化气息的美丽城市,引发热爱和向往北京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积累“闻名中外、永垂不朽、川流不息、名胜古迹”等词语。

  3、能正确抄写课文中带顿号的句子,巩固顿号的用法。

  4、能按方位顺序介绍天安门广场及其四周、中央的主要建筑物。

  5、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

  教学重点:

  读懂按方位顺序写的第2自然段。

  教学难点:

  第2自然段中北面的主要建筑物也是按方位顺序写的,在理解了全段的方位顺序之后,应按方位顺序做再一次的梳理。

  教学准备:

  1、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北京和天安门广场上主要建筑物的资料。

  2、辅助课件。

  教学时间:《教参》中是2课时,建议大家上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了解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介绍北京的?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课件播放“50周年国庆阅兵式”的镜头。谁知道当时这么神圣庄严、激动人心的阅兵式在哪儿举行?(板书:北京)

  2、谁去过北京?给大家说说你眼中的北京。谁还通过其他途径对北京有更多的了解呢?

  3、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祖国妈妈的心脏。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写得很美的文章。它能使我们更走近北京,更了解北京。

  二、读读课文,说说课文从哪几方面来介绍北京,划出相关的句子。

  交流:在交流中理解“中央、造型、新颖、闻名中外、名胜古迹”等词语的意思。

  三、检查生字新词,预习情况。

  1、认读生字:说说哪些字的读音要特别注意:耷、史、垂、坪、川、胜、峻。

  2、校对音序、结构、部首、字典页码。

  (1)说说哪些字难写易错,上黑板书写,其他学生在笔记本上写3遍:雄、矗、毯、史、迹。

  (2)说说在学习时,有什么新发现?

  3、校对《词语手册》上相关作业。

  说说部分重点词语的意思。

  四、熟读课文。

  要求:读准、读通、读顺。

  方法:自读、跟读、轻读、比读。

  五、作业巩固。

  1、抄写生字。

  2、完成《课堂作业本》1—3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能按方位顺序介绍天安门广场及其四周、中央的主要建筑物,完成《课堂作业本》第6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学习第1自然段。

  1、听写词语。

  2、听写完“首都”后,问问首都是一个国家的什么?你知道首都北京举行过哪些重要的会议和活动?

  3、读第1自然段。

  4、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介绍北京的?

  二、学习第2自然段。

  1、读第2自然段,天安门广场在北京城的什么方位?这一段按什么顺序介绍天安门广场?是哪几句?

  2、广场上有哪些主要建筑物?用“”,划出分别在广场的什么方位?用“﹏﹏﹏”划出。

  3、交流后出示天安门广场示意图,将方位词和建筑物名称写到相应位置。同时了解

  (1)天安门城楼是北京的象征,我们还可以在哪些地方见到它的图案?

  (2)毛主席纪念堂、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里陈列着什么?有什么作用?

  (3)人民英雄纪念碑、纪念怎样的人?理解“永垂不朽”。

  4、哪几句话是写广场北面的?读一读,按什么顺序介绍?用“△”标出方位词,用“○”标出写了什么?交流后也标到示意图上。

  (1)了解华表是古代宫殿、陵墓等大建筑物前面做装饰用的巨大石柱。

  (2)找出带顿号的句子,复习顿号的'用法。看课件体会这幅由城楼、小河、石桥、华表、组成的图画的美丽、庄严。

  5、配画外音。

  中央电视台要拍一部介绍天安门广场的记录短片。谁想来配画外音?按方位顺序来解说天安门广场?

  (1)看示意图自由准备。

  (2)全班交流说、评说。

  (3)同桌互相说。(A、注意方位顺序。B、主要建筑物介绍得稍微具体些。C、注意解说的完整性。)

  三、作业巩固。

  1、完成《课堂作业本》第6题。

  2、回家向爸爸妈妈介绍天安门广场。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课文3—5段,抓住重点句子学学课文。背诵第3、4段,了解首都北京是一座美丽的城市,激发学生热爱北京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按方位顺序简单介绍天安门广场。

  二、学习课文3—4自然段,找出3句句式相同的句子。(什么地方有怎样的什么和怎样的什么。)在书上用“”划出来。

  (1)北京有许多又宽又长的大街和造型新颖的立交桥。

  (2)立交桥的四周有绿毯似的草坪和美丽的花坛。

  (3)北京有许多名胜古迹和风景优美的公园。

  2、你喜欢哪一句?用下列方法学懂3句话。

  (1)读通句子。

  (2)抓住难理解的词学懂句意。

  (3)反复朗读,用自己喜欢的语气读出北京的美丽。

  3、交流。

  句①:重点理解“造型新颖”。

  句②:重点理解“似的”(像……一样)用上“似的”改写“天上有小船一样的月亮”。

  句③:重点理解“名胜古迹”,结合学习第4段中的第2句。

  ●朗读

  ●连读3句话,说说写了北京的哪些景物?

  ●这三句话是用同一句式写出来的。……有……的……和……的……。按这个句式来填空。

  (1)动物园里有顽皮的猴子和的。

  (2)山上有的和的。

  (3)有的和的。

  4、学习第3段中的第2、4句,重点理解“绿树成荫”、“川流不息”。

  5、背诵第3、4自然段(结合板书)。

  三、交流信息。

  1、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北京的图片,文学资料。

  2、学了这篇课文,看了这些资料,你会情不自禁地说:!

  3、带着爱和自豪读第5自然段。

  四、作业。

  1、完成《课堂作业本》第5、6题。

  2、家庭作业:默写第3、4自然段

北京的教案2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认识6个生字。

  2、能正确读写要求学会的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两段。

  4、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北京的美,激发学生对首都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学过《看雪》这篇文章后,你想不想知道我们的首都北京是什么样子的?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北京,去了解一下这个美丽的城市。

  2、出示投影:(天安门)图上是北京的什么地方?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课文是怎样描写图上的景物的'呢?请大家自由读课文。

  要求初步读通课文。

  2、教师范读课文(或放录音)。请大家注意字的读音。

  3、学生再读课文,划出本课的生字新词。

  4、学生汇报。教师出示下面的词语,请大家读一读。

  中央 黄瓦 宽阔 雄伟 纪念碑 柏油

  绿树成阴 立交桥 川流不息 古迹 优美

  矗立 建设 似的 拼图 图案 大厦

  教师从旁纠正字的读音,注意“矗、似、厦”是翘舌音。

  5、记准字形: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出示下面的生字:

  央 瓦 阔 雄 油 阴 交 川 迹 优

  1)学生自由识记,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

  2)小组讨论,交流识字方法。

  3)对大家认为比较难的字或教师认为易错的字进行重点指导。

  央:最后一笔是“捺”。

  瓦:笔顺是 ,一共四笔。

  碑:右边的笔顺是“撇、竖、横折、横、撇、横、竖”

  6、指导书写:

  阔:“门”要写得宽大一点。

  雄:左右一样宽,右边的“ ”是四横,不要写成三横。

  碑:左窄右宽。

  三、课堂练习

  1、学生自由练习,完成课后2题。

  2、作业展示。

  3、师生评改。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

  中央 黄瓦 宽阔 雄伟 纪念碑 柏油

  绿树成阴 立交桥 川流不息 古迹 优美

  矗立 建设 似的 拼图 图案 大厦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找出与三幅图相对应的段落指名读课文。

  2。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美丽”一词要读重音。

  北京如何美丽呢?通过下面的学习我们就会知道。

  3。读第五自然段:这段主要写了什么呢?

  (北京真美啊!)

  三、讲读第二自然段

  1、放课文录音,思考:这段中有几句话?介绍了哪些建筑物?

  2。出示投影:指出天安门、广场、纪念碑、弄清中央、前面、中间的方位。

  3、指导读好方位的词。

  4、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四、学习第三段

  1、读了课文后,你了解了北京什么?

  2、结合画面和上文理解“绿树成阴、鲜花盛开”的意思。

  “川流不息”是什么意思?你能用它说句话么?

  3、请你带着自己的感情读读这段课文。

  五、学习第四段

  1、指名读课文,思考:北京有……还有……,说明什么?

  2、解释“名胜古迹,”并练习用“名胜古迹、风景优美”说话。

  3、练习用“高楼大厦”说话。

  4、指导朗读。

  六、朗读全文

  七、全课小结

北京的教案3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认识6个生字。

  2.能正确读写要求学会的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两段。

  4.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北京的美,激发学生对首都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本课11个生字,认识6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2、读通课文,了解大意。

  3、能用自己的话说北京是个怎样的城市。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今天老师就要带同学们到北京去旅游一番。

  2、你印象中的北京是怎样的?

  3、现在,我们就去看看课文是怎样写北京的的。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同学们把课文试着读一遍,并划出生字。

  2、读准生字的字音,教学生字书写“优、央、阴”

  3、再将生字连成词读一读。(出示词语)

  3、轮流当小老师带大家读词语,愿意读哪个就读哪个。

  4、全体齐读词语。

  三、指导朗读

  1、你们的词语读得可真不错,你们能把课文也读好吗?

  2、各组轮读课文,看谁读得正确流利。可以小组齐读,也可以派代表读,读后评议

  3、指导:读书要声音响亮,有感情,要读准字音,要注意停顿。

  四初步感悟

  1、现在,你觉得北京是一个 的`城市。

  2、出示第一自然段,学习“庄严”。了解课文的总起句,中心句

  3、思考:作者找住了哪些景物写出了北京的美?

  4、指名回答,板书: 天安门

  美 柏油马路

  立交桥

  名胜古迹

  公园

  高楼大厦

  五、朗读小结

  北京是美丽的城市,我们下节课更深地走近她。

  六、作业

  巩固字词

  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北京的美丽。

  理解词语

  学习方位

  背诵课文重点段落

  课外联系拓展北京知识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朗读课文

  北京是美丽的,你最喜欢哪里呢?

  研读课文

  学习天安门

  指导看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方位教学。

  理解词语“中央、庄严、矗立”等词

  指导朗读。

  柏油马路、立交桥

  积累词语“又宽又长、绿树成阴、鲜花盛开、来来往往、川流不息”

  指导朗读

  名胜古迹、公园、高楼大厦

  理解“名胜古迹”,了解北京的名胜古迹。

  北京不仅是一座风景优美的古都,而且是现代化的大都市。

  请你当导游,带领大家游览参观一个地方。

  指导背诵

  拓展

  你还知道北京有关什么情况,和大家交流。

  教师展示图片。

  总结作业

  背诵课文

  完成练习

北京的教案4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3.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难点: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学生回忆刚刚过去的寒假里度过的节日——春节。从而引出老北京的春节,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简单了解作者——老舍

  『设计意图』: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生活化的教学,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教学贴近生活,联系实际。

  (二)检查预习

  1、出示生字旬熬蒜醋饺翡拌榛栗筝鞭麦寺逛

  (1)指名读,评议

  (2)学生找出自己易错的字

  (3)老师强调“熬”字,并用白板演示“熬”的笔顺

  2、出示词语轻声:饺子榛子栗子风筝规矩掺和红火儿化:杂拌儿零七八碎儿玩意儿多音:万象更新正月间断分外(1)自己读(2)指名读,并评议(3)强调“间断”的“间”读四声

  『设计意图』:词语是文本构建的基础,词语教学变得精彩,为阅读教学的创新与精彩夯实基础。

  (三)初读课文,理清顺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1、“照老北京的规矩”,作者在文中依次写了春节中哪些重要的日子。

  2、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交流汇报,老师相机板书: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明确老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九结束)说说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引导学生结合阅读说出“热闹、忙乱、喜庆、团圆”等初步感受。)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找一找,画一画依次有哪些重要的日子,帮助学生感知课文的叙述顺序,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为学生理解课文做好准备。

  (四)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师: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北京人过得是这样热闹、开心,字里行间都弥漫着浓浓的年味。带着要求再大声朗读课文精读要求:1、标出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抓住关键词语或句子反复朗读,理解感悟,并在书的空白处做批注。2、小组讨论交流

  3、集体交流预设:

  腊八: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1)熬腊八粥:“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体会到老舍先生语言的通俗和有趣。“农业展览会”是说粥里的各种豆、米、干干过非常多,多得好像聚在一起开展览会。(课件演示,腊八粥的图片)

  (2)泡腊八蒜:“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着重突出“色如翡翠”和“色味双美”两个词,体会到老舍先生语言简练,给我们呈现出一幅鲜明的画面,这也是老舍先生语言的魅力。

  除夕。抓住总起句“除夕真热闹”来体会。

  (1)从人们活动的角度来体会。“家家赶做年菜”“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还有“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足以看出人们差不多全都在庆祝除夕,当然热闹了。

  (2)从“味、色、音”的角度来体会。“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红红的对联”“各色的年画”“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老舍从香味,到色彩,到声音,进行了全方位描写,充分表现了除夕的“热闹”,足见老舍先生描写的细腻。

  (3)理解“守岁”:一重意思,年长的人守岁,有珍惜光阴的意思;二重意思,年轻的人守岁,则是为了父母延寿。

  (4)把自己的.感受融入课文,用自己的朗读表现出来。

  (5)创设情境:播放歌曲《春节序曲加放爆竹声》,听着这喜庆的乐声,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场景?

  (6)花样读:I除夕是普天同庆的快乐,大声读,出示: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II除夕是通宵达旦的热闹,大声读,出示: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III除夕是通宵达旦的热闹,大声读,出示: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正月初一。主要通过人们的活动来体会。

  (1)与除夕“截然不同”:全城都在休息,多数铺户要到初六才开张。

  (2)人们的活动:男人们在午前到亲戚家、朋友家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小贩们在寺庙外边摆摊,小孩子们则爱逛庙会,还有很多人参加赛马赛骆驼的比赛呢!总之,每个人都没闲着,或者走亲访友,或者逛街、比赛,可谓轻松自在。

  元宵。主要通过对灯的描写来体会。

  (1)勾画出写灯的语句,自由朗读体会。

  (2)谈谈自己的体会。灯的数量多:从“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家中也有灯”等词句就可以感受到。灯的种类多:从“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家中也有灯”可以感受到。抓住四个“有的”,并在理解的基础上正确运用“有的”说一句话

  (3)老舍先生着力描写灯的数量多,种类多,目的是什么?为了突出“元宵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出示:“元宵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这句话,让学生体会并感情朗读。抓住“又”,和前边的课文相联系。设计意图:“默读——思考——讨论——交流——朗读”这一阅读过程,让学生深切感受到北京春节的喜庆、热闹、祥和的气氛。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默读、朗读,多次与文本交流,培养学生默读、朗读能力,对课文内容更加熟悉。

  『设计意图』:通过以上学生之间的读书交流,我们可以看出:学生之间的评价已经不单纯去评价别人读书的好坏,而是伴随着自己对句子的理解和感悟来进行评价,把评价与交流阅读体会结合起来。

  (五)联系实际,深化感受

  师:过年最高兴的就是小朋友们,在过年的时候你觉得最有意思的是什么呢。『设计意图』:课堂教学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我们理应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生活化的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真正受到启迪,才能赋予课文以生命和活力。

  (六)作业设置结合《北京的春节》和自己所过的春节,写一篇500字左右的短文,谈谈自己的感受或希望。

  『设计意图』:作业与生活紧密联系,把书本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延伸了课堂

北京的教案5

  一、活动背景:

  国庆前夕,我们班的幼儿在玩“公共汽车”这个游戏时,“司机”总喜欢把车开到北京,而“乘客”们也特别喜欢乘车去北京。但是我发现他们对于北京的认识非常局限,他们只知道北京天安门,还不知道北京离我们很远,但对于北京一些其他的标志性事物,对于北京在我们中国人心中的地位却一知半解。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认识我们的首都,我设计了“游北京”这一活动,以旅游的方式向孩子们介绍北京的天安门、故宫、长城、颐和园,幼儿既轻松愉快地获得了知识,又接受了爱国主义的情感教育。

  二、活动目标:

  1、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2、了解首都北京的名胜古迹和土特产。

  3、了解乘飞机的注意事项。

  三、活动准备:

  1、在地面画飞机的轮廓,将小椅子模仿机舱摆放。

  2、签证处、登机口标志牌各一块,小印章2枚,机票若干。

  3、故宫的模型、用大积木搭建的长城、有关天安门知识的录像、颐和园的图片若干、自制照相机若干,北京的土特产若干。

  4、幼儿会唱《小飞机》的歌曲。

  四、活动过程:

  1、谈话:讲讲自己的旅游经过。(去过什么地方,用的什么交通方式,印象最深的事物。)

  师:“你去过什么地方旅游?是怎么去的?在旅游时你最喜欢的是什么事情?

  幼A:“我去过太仓,是和妈妈乘汽车去的,妈妈还带我去吃了肯德基。”

  幼B:“我坐火车和妈妈一起去了安徽的奶奶家。奶奶家有很多很多的山,我很喜欢。”

  幼C:“我去过上海旅游,也是乘汽车去的,上海有东方明珠塔,很高很高。”

  (评析:在讨论的时候,幼儿都显得很兴奋,都想把自己旅游的经过告诉大家,在这里我让孩子们畅所欲言。)

  2、老师今天带小朋友去旅行,老师做导游,小朋友做游客。

  导游向游客讲明乘坐飞机的注意事项:发机票――签证――上飞机。

  (1)发机票时,让幼儿看清机票上的标志航班和飞机模型的一样。并提醒幼儿机票的颜色不一样,上机后要按颜色入座。

  (2)签证时要到签证处去盖章,并在上飞机时让导游检查一下。

  (3)上飞机后,按机票的颜色入座,导游作简单介绍旅行路线,飞机起飞前请小朋友模拟系好安全带.

  (评析:飞机票引起了幼儿浓厚的兴趣,他们的注意力很快被吸引过来有几个幼儿还相互比较起来。)

  3、飞机起飞

  小朋友和老师在“机舱”里唱起了《小飞机》的歌,空姐(幼儿扮演)为乘客(幼儿扮演)提供服务。

  (评析:歌声延续了情绪高涨的过程,在歌声中自然地过渡到了下一个环节。)

  4、飞机到达北京后,幼儿有秩序地下“飞机”,参观北京的名胜古迹和土特产。

  (1)参观故宫。

  在导游的带领下,游客来到“故宫”。使幼儿了解故宫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帝王宫殿建筑群,里面有很多很多的房屋,还有大量的珍贵文物。

  (评析:幼儿一看见故宫的模型,就发出了惊叹。当听到介绍这只是故宫的一小部分时,幼儿就更惊讶了。在他们看来,这些房子已经很多了,有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房子的故宫该有多大呀。通过模型这一直观的教具,幼儿更能了解故宫的伟大。)

  (2)认识天安门。

  观看有关天安门的录像。

  知道天安门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中心广场,是我们中国的象征。

  (评析:幼儿对天安门比较熟悉,因此一看到录像中天安门的画面,就叫了起来:“这是天安门,我知道的。”课堂气氛一下就活跃了起来。)

  (3)“爬长城”

  幼儿爬用大积木搭建的“长城”,在游戏中了解到长城是我们中国人民智慧和勤劳的结晶,知道长城是建造在山上的,很不好爬,弯弯曲曲的,很长很长。

  (评析:这一环节是最受幼儿喜欢的,有几个孩子还没等开始呢,就已经开始爬了。)

  (4)游颐和园

  通过有关介绍颐和园情况的图片,了解并认识颐和园,知道它是我国现存古代最大的一座园林,里面的风景非常美丽。

  (评析:看图片使幼儿的情绪安静了许多,与上一个爬长城的环节动静结合。)

  (5)留影纪念

  幼儿用自制的照相机相互照相留念,可自由选择景点。(也可要求老师为幼儿照相。)

  (评析:幼儿拿着相机不停地拍照,有的还邀请我一起拍,他们已经融入了活动中。)

  (6)逛“土特产超市”

  导游带领游客来到超市,介绍北京的土特产:北京烤鸭、茯苓夹饼、果脯……然后幼儿自由购买。

  (评析:琳琅满目的商品令幼儿充满了好奇,他们拿着钱到处买东西。在这里,多了游戏的活跃,少了呆板的`说教。)

  5、回家

  (1)旅行结束后,幼儿先在北京机场签证后乘“飞机”回家,提醒幼儿乘“飞机”的注意事项。

  (2)在“飞机”上请幼儿相互讨论旅行的感受,说说你最喜欢的一处景点。

  (评析:在交流旅游感受时,幼儿显的很活跃,他们急于和同伴分享自己的喜悦,言语中流露出自豪。在热烈的交流中,幼儿的言语能力得到了锻炼,对于北京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延伸活动:

  1、幼儿回家后查阅有关北京的资料,反馈给班里,大家相互交流。

  2、区域活动中幼儿通过自己的实践经验玩游戏。

  语言区:幼儿介绍自己去北京旅行的感受,并介绍北京的名胜和土特产。(通过照片讲述)

  科学区:幼儿在中国地图上寻找北京。

  表演区:在“飞机”上进行乘飞机的表演。

  五、活动评价:

  1、活动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依托,以乘飞机去北京旅游这一形式贯穿始终。在活动中,幼儿是学习的主体,在旅游中愉快地获取知识,特别是乘飞机这一环节,体现了活动的游戏性。

  2、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让幼儿以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参与到活动中去。通过参观故宫、游颐和园、认识天安门、爬长城、留影纪念、逛土特产超市这一系列的活动,使幼儿对北京有了大致的了解。在这过程中,没有刻板的说教,而是把爱国之情有机地渗透到每一环节中去,让幼儿自己去感受北京的壮丽、中国人民的伟大,以及身为中国人的自豪之情。

  3、活动中,幼儿始终处于兴奋的状态之中,积极主动地活动,师生情感融洽。

北京的教案6

  说教材:

  《舞动的北京》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介绍了2008年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会徽的图案和图案的象征意义,以及会徽面世后,得到了全世界的肯定与赞扬。申奥的成功,会徽的诞生,使我们更为祖国的日益强大而自豪,所以这是一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熟读课文,了解2008年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会徽的图案及其象征意义。

  2、能力目标: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学习课文。

  3、情感目标:从“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中体会灿烂的中华文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弄清“中国印·舞动的北京”的图案及其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会徽大气而又别致,充满了动感与活力,体现了灿烂的中华文明。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基于这理念,我在教学过程中力求为学生创设个性化的阅读空间,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不同角色的体验与课文展开零距离对话,体现在阅读实践中自读、自疑、自悟、互评、合作、探索的学习过程。构建一种自主探究、和谐合作的教学模式。

  说教法: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对学生进行点拨;运用自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还采用以读代讲法,让学生从读中去理解,从读中去领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了一种愉悦民主的教学气氛,使学生成为教学的着眼点和落脚点,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说学法:

  本课时教学,我让学生充分地读,读后让他们交流、讨论,小组内自主、合作、探究,然后再进行汇报,通过这些环节让学生弄清“中国印·舞动的北京”的图案及其象征意义。理解“会徽大气而又别致,充满了动感与活力,体现了灿烂的中华文明等内容。

  说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师生交流:你喜欢体育运动吗?喜欢哪些体育运动?世界上最大型的体育运动会是什么?2008年奥运会在哪里举办?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兴趣。

  二、感知与体验

  通过出示中国申奥成功、会徽揭幕仪式等视频。使学生对课文有了一个初步的整体感知,并进一步引发回忆曾经经历过的激动场面,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为朗读感悟作充分的铺垫。激发学生热爱日益强大的祖国。从会徽的揭幕引出课文最后一段人们对会徽的反应,既打破了逐段分析的常规教学,又使文章的结构更加紧凑。

  三、自主、合作、探究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这一环节,我先让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读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第2、3自然段,分别用不同的记号画出表示会徽图案和象征意义的句子;看图,用自己的话说说会徽是怎么样的?图文结合,使学生不仅掌握了课文知识,又锻炼了说话能力。这种“以读促讲,以说代讲”,的方法促进了学生感悟,培养了语感。既避免了“满堂问”的现象,又使教学产生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为了调动学生参与合作的主动性,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课堂上,我设计了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为什么说“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充满了动感和活力,体现了灿烂的中国文化?让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学习课文。这个“开放性”的学习方法较“人性化”。使学生学会学习,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这一环节中,我采用了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以读代讲以说代讲法等,使学生愿学、乐学,突出了教学重点。为了突破教学难点。我结合学生汇报。利用课件,让学生图文结合,对照理解。我这样设计掌握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由交流,互取所长,教师只是巧妙地点拔。

  四、指导朗读

  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去读书,课堂上,我有意识地创造氛围促使学生主动地、专注地、饶有兴趣地去读,在读中掌握会徽的大气而又别致,充满了动感与活力,体现了灿烂的中华文化。让学生在读中积极开展思维和情感活动,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体验,对所学内容的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五、总结全文

  通过学生回答“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内容?”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对这节课内容的回顾,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六、课外延伸

  教材是学生学习语言的资源,但在信息社会中,教材显然已经不再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唯一资源,教师必须积极拓展新的领域,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想开去,从教材向外延读,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扩大知识面,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在这个环节中我设计了:到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时,我们是东道主,请想像一下,到那时该怎样欢迎世界各国的朋友呢?从现在起你打算为北京奥运做些什么准备工作呢?比如:欢迎外国朋友语言不通怎么办?我们要办成绿色奥运,那我们的环境该怎样,等等。这样课文很自然地将学生的视野由课内推向课外,拓展了语文的空间,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生活性及开放性。

北京的教案7

  [教学目标]

  1.会写15个生字,会写20个词语。

  2.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把握详略安排及其效果,学习作者抓住有特色的民俗活动进行细致描写的方法。

  3.体会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感受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

  4.联系生活实际和阅读体验,感受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春节习俗。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把握详略安排及其效果,学习作者抓住有特色的民俗活动进行细致描写的方法。

  2.体会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感受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初读课文,读准多音字,填准动词,初步了解老北京的春节有哪些习俗。

  2.根据学情选择难写的字词展开教学。通过浏览课文,找出表示时间的重点词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

  3.通过自主学习课文,独立填表,在集体交流中深入了解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合作填表,在同桌互助中了解本地春节的风俗习惯。

  一、关注篇章页,激趣导入新课

  1.学习篇章页,明确任务。阅读篇章页,说说自己了解到了什么。在交流中理解“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这一名句,了解插图的妙处,明确本单元的语文要素。

  2.激发兴趣,比较揭题。学生说说自己是如何过春节的,教师把关键的词语(重要时间或重要事件)板书在黑板的一侧。在大家交流本地春节习俗的基础上走进《北京的春节》。

  二、初读课文,巧妙梳理脉络

  1.初读课文,读通课文。

  (1)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引导读准多音字:间断铺户正月掺和分外万象更新

  (3)同桌讨论填准动词:()腊八粥()腊八蒜()杂拌儿()鞭炮()年菜()对联()庙会()灯笼

  (4)学生互相提醒难写的字词:如“醋、戚”等,并展开书写练习。

  2.浏览课文,理清脉络。

  (1)直击首尾,了解始末。指名读课文第1、14自然段,了解春节开始和结束的时间。

  (2)浏览课文,画出春节经历的几个时间段。交流梳理,按顺序排列这几个时间段,揣摩文章的写作顺序。(腊月初旬——腊八——腊月二十三——过了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初六——元宵节——正月十九)三、再读课文,自主了解习俗

  1.默读课文,了解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时间/风俗习惯/腊八/腊月二十三/过了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初六/元宵节/正月十九

  (1)学生在读课文的过程中独立填写表格,了解老北京过春节的风俗习惯。

  (2)根据表格,同桌互相说说,老北京人是如何过春节的。

  2.联系生活,了解本地的春节。

  (1)联系课始谈话内容“本地的春节”以及黑板一侧的板书,同桌一起再次合作填写表格。

  (2)小组内展开交流,了解本地过春节的风俗习惯。在老师的帮助下,把表格内容填写完整。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深读课文,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体悟蕴含在文字中的情感,理解并传承节日习俗中的传统文化。(重难点)

  2.通过“阅读链接”展开比较阅读,联系生活实际,试着迁移运用。

  一、深读课文,用心感悟写法

  1.快速默读,分清主次。快速默读,边读边想哪些部分是课文的主要部分。

  2.选择学习,体会写法。

  (1)选择其中一个主要部分仔细品读,体会作者是如何将这一部分写具体的。

  (2)在与同桌交流的基础上,展开集体分享,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写法。

  3.分清详略,领悟好处。出示第1课时已填写完整的“老北京的春节”的表格,在表格旁边加上一栏“详略安排”,再继续填写。讨论文章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二、聚焦孩子,自由体悟情感

  1.跳读课文,找出内容。请大家跳读课文,找出描写小孩子过春节的相关句子。

  2.集中呈现,体会特点。静心默读这些句子,体会其中的特点。(情感特点、语言特点)再找找文中具有“京味儿”语言特点的句子。读读这些句子,体会“京味儿”语言的特点。

  3.静心思考,体悟情感。如果课文只写这些内容,行不行?如果课文不写这些内容,感觉怎么样?

  三、拓展延伸,自然传承文化

  1.链接材料,比较阅读。

  阅读课后斯妤的'《除夕》片段,思考并交流:老北京的春节习俗与闽南的春节习俗有什么不同呢?

  2.联系生活实际,迁移运用。

  (1)再出示第1课时已填写的“本地的春节”的表格,在表格旁边加上一栏“闽南春节习俗”,继续填写,比较不同时代、地域的春节习俗。

  (2)说说过春节时,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选择印象最深的一处,试着写一写。

  (3)有兴趣的同学,课后还可以自己写写“本地的春节”。

  [板书设计]

  北京的春节时间顺序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元宵节)详写抓住重点写出特点凸现风俗特点

  [教学反思]

  本文是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我首先引导学生关注单元篇章页,梳理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明确学习任务,让学生对本单元“民风民俗”的学习有一个整体的认识。而且学生刚刚过完春节回校上课,让他们先来聊聊自己过春节的事情,激发了学习兴趣。在这样的基础上导入课题,巧妙地为后面的比较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落实语文要素的关键是让学生自己经历真实的学习过程,在快速默读中分清内容的主次,在有选择的深入品读中体会写法,在有引导的交流分享中丰富认识。我利用“北京的春节”的表格,由学生自主完成“详略安排”的填写,在讨论中进一步明确这样写的好处。最后我利用课后“阅读链接”提供的材料展开比较阅读,比较不同时代、地域春节习俗的不同。再联系生活,继续运用前面已完成的“本地的春节”的表格进行对比交流。在交流中将自己印象深刻的主要内容用文字表达出来,这既是对语文要素的落实,又是对习俗文化的传承。

北京的教案8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部编本《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1课,主要学习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第二部分是北京人的发现,第三部分是北京人的特征。第一部分内容与第二、三部分内容是包含关系,因为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包括了北京人;第二、三部分是递进关系,先介绍北京人是怎样被发现的,再根据出土的北京人遗址化石推测北京人的特征,最后总结发现北京人的意义。

  通过考古发掘,我国目前已发现旧石器时代古人类遗迹三四百处,遍布全国20多个省市,主要分布在黄河、长江流域。事实证明,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也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其中,我国境内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是元谋人,与现代人最为相近的是山顶洞人,最著名的早期人类遗址是北京人遗址。北京人遗址内容丰富,大量的遗骨、石器和用火遗迹,证明远古确有直立人存在,为“从猿到人”的伟大学说提供了有力证据。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学习对象是刚刚进入初中的新生,他们对历史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好奇心,但对历史的认识还停留在感性阶段,对历史知识、历史概念缺乏系统的了解和深刻的'理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做好多方面的引导,多采用形象直观的材料、深入浅出的语言、灵活多样的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教学目标

  1.识记元谋人和北京人生活的时代和地点,把握北京人的特征,了解元谋人和北京人所用工具的基本特征以及他们获取生活资料的主要方式,了解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理解火的使用在人类进化过程中的重大意义。

  2.识读《中国原始人类主要遗址分布图》等,掌握识图的基本方法,培养从图片中提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对比大猩猩、北京人和现代人头骨的变化,培养观察能力;通过比较、分析山顶洞人与北京人的生活,培养独立思考和对比分析问题的能力。

  3.了解中国不仅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人类的起源地之一,激发对祖国悠久历史的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怀;认识到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北京人的特征,北京人发现的意义。

  难点:如何依据考古发掘成果进行科学推断,并结合必要的、合理的想象,了解中国境内的远古人类生产生活状况。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设问:人类是如何起源的?你了解哪些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参考答案:上帝造人说、女娲造人等神话。)

  教师讲述:遗憾的是这些美丽的神话,随着科学的发展,一个个破灭了。根据目前的科学研究,我们的祖先很可能是由古猿进化而来。

  (设计意图)以神话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顺势切入本课的主题——人类的起源。

  讲授新课

  (一)望远镜概览——时空中的远古人类

  据科学家推算,地球的形成至今已有46亿年的历史,最原始的生物出现在地球上,距今已有33亿年之久。大约在400万年前,生活在非洲的南方古猿开始向人类转化,经过漫长的演化,人类终于诞生并走上历史舞台,演出了地球上最雄伟壮观的一幕。

  材料一

  古人类分布略图

  (美)时代生活出版公司原著:《人类文明史图鉴:人类的黎明》,杨军等译,50页,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吉林美术出版社,1999。

  教师设问:看图思考,古人类主要生活在哪些区域?(参考答案:集中在亚洲、非洲和欧洲。)

  材料二

  人类的进化阶段

  乔玉成:《进化·退化:人类体质的演变及其成因分析——体质人类学视角》,载《体育科学》,20xx年第6期。

  教师讲述:观察上表,了解古人演化过程。考古界普遍认为,南方古猿是人类从猿到人的第一个阶段,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一般经历了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分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四个阶段。那么在中国境内发现的原始人类分别处于哪个阶段呢?请学生观察下列表格。

  材料三

  直立人

  元谋人170万年

  蓝田人110~60万年

  郧县人90~80万年

  北京人70~20万年

  和县人30~15万年

  早期智人

  金牛山人25万年前

  大荔人20万年前

  马坝人15万年前

  长阳人15万年前

  许家窑人10万年前

  丁村人10万年前

  晚期智人

  河套人3万年前

  柳江人3万年前

  山顶洞人2万年前

  榆树人2万年前

  资阳人1万年前

  中国境内的主要远古人类

  王月前等编著:《图说中国文化·考古发现卷》,18页,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xx。

  教师讲述:细心的同学可能会发现表格中关于山顶洞人距今的时间,与我们教材中提到的时间不一致,教材上说的是3万年。这是为什么呢?我们都知道关于远古人类的所有信息都来自化石,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科技的进步,我们对远古人类的了解也更加的准确,很多时候,甚至会推翻以前的结论。所以才会出现时间不一致的情况。我们再来仔细观察这个表格,会发现在中国境内的远古人类遗存极其丰富,与人类进化相对应的直立人和智人时间序列完整。

  材料四

  中国原始人类主要遗址分布图

  朱汉国主编:《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2页,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教师设问:结合《中国原始人类主要遗址分布图》,思考中国境内的远古人类分布有何特点?(参考答案: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设计意图)时空观念是历史核心素养之一,它是指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历史时间和地理条件下发生的,只有将史事置于历史进程的时空框架当中,才能显示出它们存在的意义。在具体的时空下,有利于学生从宏观上把握人类的起源。

  (过渡)如此遥远的时间,如此辽阔的空间,我们是如何知道这些信息的呢?这得益于一种疯狂的石头——化石,即生物死亡以后,埋在泥沙里,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动植物尸体就会随着泥沙的沉积慢慢被埋在地层深处。这种伴随地层而形成的留有原生物印迹的石头,就是化石。化石形成后,无论地球上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它几乎都不会改变。所以,化石成了记录地球历史的特别文字。今天我们就跟随化石的足迹,来聆听它的故事吧!

  (二)显微镜聚焦——中国境内三大遗存

  聚焦1:元谋人

  材料五

  牙齿 尖状器 炭屑

  元谋人部分考古遗存

  ——张兴永、周国兴:《元谋人及其文化》,载《文物》,1978年第10期。

  教师设问:通过以上考古发现以及阅读教材第2页内容,归纳元谋人的概况。

  学生自主学习归纳:

  发现地点

  云南省元谋县

  生活地域

  长江流域

  距今年代

  距今约170万年

  生活特征

  会造工具、知道用火

  历史地位

北京的教案9

  目标:

  1、通过本次口语交际,让学生了解我国首都北京的历史文化,风景名胜及现代化建设成就

  2、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首都的感情

  重点:

  1、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首都的`感情

  教法:讲授法

  教程:

  一、创设交际情景导入

  有人说,背景是一本厚厚的线装书,书里有周口店的北京猿人,有世世代代劳动人民伟大的创造。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北京,把自己所了解的北京在一起相互交流,彼此分享。

  二、话北京

  1、请同学们将自己搜集的材料进行分类,老师指导学生按历史文化、风景名胜、现代化建设成就这三类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2指名上台介绍自己所了解的北京。

  三、游北京

  1、有条件的可以播放有关北京风光的课件或者展示图片。请了解北京的同学或者去过北京的同学任导游。

  四、梦北京

  学生描述自己心中未来北京的样子

  五、颂北京

  古老的北京在不停的书写着新的一页,不停地画着新的图画。

  四、学生自由写话、交流、朗诵。

北京的教案10

  教材分析:

  《北京欢迎你》是杨澜作为北京申奥代表团的成员在申办2008年奥运会时陈述词,文章以饱满的热情,朴实流畅的文字向世界各国朋友介绍了北京的人文环境和地理优势,是举办奥运会最理想的城市,并真诚的欢迎各国朋友来北京旅游观光。

  教学前,要求学生动手查找有关北京奥运会的资料,了解奥运会的有关知识,。教学中,要让学生在充分读的基础上,了解文章从哪些方面阐述了北京是一个举办奥运会最理想的城市之一,并从中感到无比高兴和自豪。

  教学目标

  1、 学习10个生字,了解应用文的基本格式。

  2、 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充满激情的演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 学习有理有据,条理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意思。

  4、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北京的思想感情。并说说自己将为3008年奥运会的到来做些什么。

  教学重难点

  能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作者在文章中陈述了哪些内容,感受爱国情怀。

  教学准备

  查找有关奥运会的资料,简单了解北京申奥的过程。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言激趣、导入新课:

  谁知道,2008年我国将有一件什么重要的喜事到来?它是多少界奥运会?我们来比一比,对于奥运会知识,谁知道得最多?可是,在申奥的旅途中一路走来并不容易。今天,我们学习奥运大使杨澜在向国际奥委会申办北京奥运会中的演讲稿。

  二、学生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并说说课文主要哪些内容?

  三、检查学生初学情况

  1、认读生字,区别“弘—恒”的读音,注意“餐”的书写。

  2、说说读了课文后,你知道了哪些内容?

  3、这里的“主席”指的是谁?简单了解演讲稿开头的格式。

  四、精读课文,感悟情感。了解作者从哪些方面阐述了北京是2008年奥运会举办最理想的城市?

  1、学生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每一段讲什么?

  2、读第九自然段,“这是一块神奇的土地,到我们中间来吧。”什么叫“神奇”?课文从哪些方面阐述了北京的神奇?(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及历史根源)作者是怎样有条理的陈述这一方面的内容的?

  (1)、历史文化古城:传统体育—蹴鞠

  有著名的名胜古迹—紫禁城等

  提问:这一段让我们体会到什么?

  (2)、现代化的大都市:餐饮、购物方便等

  思考:什么叫:“恭候”,说明什么?

  (3)、北京人友善、喜爱体育运动,开展了多元化的文化活动。

  思考:“教育”和“交流”和“交流”指什么?什么是“奥运精神”?

  这一部分我们用什么语气读更合适一些,用一个词概括这一段。

  (4)、整体感知开幕式和闭幕式及火炬接力与众不同。

  (5)、感情朗读自己喜爱的部分,重点体会第七自然段“基于丝绸之路带来的灵感……”,说一说“新的局面”、“新的高度”各有什么含义?从中体会到什么?

  感情朗读,说一说你还能展示北京的哪些优势?

  师述:

  文章只是阐述了北京举办奥运会所具备的条件的一部分,大家接着展示北京的更令人赞叹的地方,是啊,北京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城市,北京人从古自今热爱体育运动,有良好的群众文化基础,是最理想的奥运会举办地,北京申奥的成功,你的感受是什么?你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

  (6)、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总结课文陈述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五、2008年北京奥运会即将到来,作为东道主,你想为北京奥运会做点什么呢?

  1、 学生互相交流。

  2、 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悟爱国情怀。

  3、 简单了解应用文格式

  六、奥运小知识

  1、(2001年7月13日,)萨马兰奇宣布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权。

  2、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口号是()。

  3、用你手中的妙笔画一个你喜欢的福娃。

北京的教案11

  教学目标:

  1、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气氛。

  2、通过阅读,能找出春节开始高潮和结束的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热爱北京、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录像再现现在人过春节的情景,激发兴趣。

  1、喜欢过春节吗?谈谈自己的想法。

  2、老北京的春节是怎样的?

  二、整体感知,初识大意。

  1、自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圈出来。

  2、检查生字读音情况:出示课件

  (1)放鞭炮检查。

  (2)对这些生字你有没有想提醒大家的地方?解决重点难点。

  3、解决遇到的困难或问题。

  你在读文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提出来。

  4、小结。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一)自己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热闹)

  快速读一读课文,看春节热闹,作者都写了哪些重要日子?按顺序说一说。

  板书:腊月正月十九

  (二)学习过年这一节。

  1、默读课文,找出喜欢的一个段,划出表现热闹的句子,谈谈为什么说这些句子能表现出热闹。

  2、全班交流。根据学生喜欢的段落交流,喜欢同一个段落先交流。交流时注意抓住重点的'词句说。

  3、指导学生读出热闹来。读完之后,师生评议。

  (三)学习元宵节这一节。

  1、默读这一节,过元宵节热闹表现在哪些方面?

  2、小组合作讨论。重点引导学生了解灯的数量多、种类多、亮等特点。数量多可引导学生抓住处处、整条街、几百街上有灯,家中有灯等;种类多可引导学生抓住玻璃的、牛角的、纱灯、冰灯、长龙、走马灯、宫灯、纸灯等等。

  3、合班交流。出示录像看灯,让学生感受灯的世界灯的美丽。

  4、读出喜欢的心情。指名读。

  5、合作读。

  (四)感受咱的春节与老北京的春节有什么不同。

  1、学生联系自己过春节的情况谈一谈。

  2、交流自己搜集的与春节有关的不同资料。(图片、文字资料、录像、幻灯片等都可以)

  教师小结。

  四、作业超市(自选一个)

  1、写一写自己过春节时最有意思的情景。

  2、搜集不同地方的人过春节的不同习俗,办一期手抄报。

北京的教案12

  活动目标: 能围绕北京这一中心话题用较连贯的语句表达自己的见解。 了解北京的建筑和景色。 体验热爱祖国的情感。

  活动准备: 中国地图、北京图片、绘画纸、彩笔

  活动过程:

  1、共同回忆有关情节,讨论:“我们的家叫中国,那中国的首都在哪儿呢?”

  2、幼儿看图片讨论: 交流各自对天安门的'认识: 天安门在哪里?它是什么样的?天安门广场的升旗是怎么的?人们是怎样观看升国旗的? 边看图片边验证他们的介绍,小结。

  3、交流北京著名的古迹、特产。 你们还知道哪些北京非常有名的古迹?建筑? 你最喜欢北京的什么地方?为什么?

  4、选择北京非常著名的古迹、建筑留影: 想不想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北京的景点照张像?教师用相机为幼儿拍照留影。

北京的教案13

  教学要求: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老北京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领悟民俗文化的教前丰富内涵。

  3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表达。

  重难点:

  品味老舍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表达。

  教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

  1交流关于春节的资料。

  2教师小结。

  3默读课文

  预设一:北京人是怎样过春节的?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4围绕春节的热闹,作者写了那些重要的日子的活动?

  5文章按什么顺序为我们介绍北京春节?

  学情预设:学生的回答有可能不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

  6快速浏览全文,按照年前,过年,年后找出相应段落。

  二学文

  1自由读文章的第一部分,年前的北京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用一个词来概括。

  2把让你感到人们忙碌的地方画下来.

  3交流

  4知道朗读

  5从文章第一部分,你了解到那些习俗?

  6联系生活谈谈你在春节前的这段时间都干些什么?

  三生齐读第二部分

  预设二

  1过年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2过年时重点写了那几个日子?同事热闹,但闹中各有不同。

  3除夕可以说是春节中的高潮,那时一番怎样的景象?

  4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5师小结:除夕是一种喜庆,团圆的热闹。

  初一

  1指名读第九自然段

  初一全城都在休息,人们都在干什么?

  2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拜年经历。

  3师小结:

  生观看庙会图,理解什么是庙会。

  4师总结并出示: 初一 悠闲 快乐

  5指导朗读

  正月十五

  预设三:

  1“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次前,什么时候出现过高潮?

  2从“又”字中你体会到什么?

  3北京春节的热闹景象一浪高过一浪,正月十五的'热闹表现在哪? 自由读11——12自然段。

  4找出文中描写花灯的句子,抓住重点词谈体会并指导朗读。

  学情预设:学生有可能不按文章先后顺序去找,教师可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酌情学习。

  5出示灯展图

  6除了这么多美丽的灯,还有什么?

  总结 十五 灯火 美丽

  7齐读11——12自然段。

  四 师导读13自然段

  过了元宵节,天气转暖,老北京的人们又开始了新一年的忙碌,一切又恢复了平静,但老北京春节的热闹喜庆却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脑海里。

  五引读领悟写法

  六

  1自主阅读课后阅读联接中的短文,比较同是过年,这三篇习作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2通过三篇习作的对比,对你的习作有什么启发?

北京的教案14

  教学目标

  1.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引发了解民风民俗的欲望,激起探究传统文化的兴趣。

  2.学习按一定顺序、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

  教学重点

  引领学生随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教学难点

  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童谣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童谣,自己读读: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买肉;

  二十七,宰只鸡;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

  初一、初二满街走。

  这首童谣写的是什么内容?

  2.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理清线索

  1.认真默读全文,想想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把不懂的词语画下来。

  (学生可能弄不懂的词语:腊月、初旬、麦芽糖、江米糖、空竹、逛天桥、逛庙会)

  指名交流,根据学情顺势而导。

  2.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想想北京人过春节哪些地方你最感兴趣?

  预设一:生在练习纸上完成表格,师引导理清时间顺序。

  预设二:在交流中,学生贴纸条(黑板条)、作记录,师引导理清时间顺序。(根据学生情况选择一种操作策略。)

  三、分清详略,合作研读

  1.引导找出写得详细的'部分。(腊八、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

  2.四人一小组,自选一个部分展开研究,研究问题如下:

  (1)详细写了什么,说给大家听。

  (2)哪里写得好,读给大家听。

  学生合作学习,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3.交流研讨:分为腊八队、除夕队、正月初一队、正月十五队展开竞赛。

  (1)解决第一个问题。

  小组派代表复述研讨的部分,组员可以补充。师注意引导学生注意叙述顺序(腊八是用并列的方式写的;除夕是用总分的方式写的;正月初一是用对比的方式写的;正月十五是用总分总的方式写的);反馈评分。

  (2)解决第二个问题。

  生生、师生互动,师注意引导学生品出京味语言的特点,必要时作示范;反馈评分。

  4.引导学生体会详略处理的好处。

  四、拓展延伸,读中学写

  1.快速浏览,找出描述小孩过春节的地方,指名读。

  2.启发学生谈谈现在北京春节怎么过,其间可让学生采访在座的老师。

  3.学生写过春节时有趣的地方(片段),教师巡视。指名交流,教师评价时注意学生是否用上了书

  上的写法,及时点评、表扬。

  五、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总结全文,复现童谣。

  2.作业:写一篇现代《北京的春节》,可以学习老舍先生按时间顺序写的方法,注意详略得当。

北京的教案15

  教学目的:

  1、 认识“央、瓦”等14个生字,会写“央、交”等10个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好的部分。

  3、 积累好词,了解北京的变化,热爱北京,热爱祖国。

  教学重点:教学目的1、2

  教学难点:教学目的3

  课前准备:新北京图片及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 提问:我们的祖国叫什么?她的首都在哪里?

  2、 播放北京的有关介绍片段,激发学生了解北京的.兴趣。

  3、 板书课题,揭示本堂所学内容进入新课。

  二、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 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注意看准字,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记住它。

  2、 同桌互考生字,难记的交流认字方法,看哪组能最快记住所有的生字。

  3、 学生交流认字过程中最难记的字,并启发学生自己想方法记忆。

  4、 重点字教师提示并讲解。

  似:在“似的”一词中,字音为shi;

  厦:在“大厦”一词中,字音为sha;

  阔:读音为三拼的“kuo”,而不是“ko”。

  5、 读生字并组词。

  6、 根据字形组合猜字谜,学生复记生字。

  “庄”、“阔”、“周”、“似”、“拼”、“案”、“厦”、“坛”。

  7、“土”还有哪些字。

  (1) 区别“坛”、“城”并练习书写;

  (2) 自学城市的市怎样写。

  8、掌握笔顺写“央”字。

  三、再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再认生字。

  1、 再自读课文,看谁能读得最流利。

  2、 小组接力读,开展竞赛。

  3、 读自己最喜欢的部分,边读边体会,并争取把它背下来。

  四、巩固本堂所学。

  1、 全班抽认生字卡。

  2、 小火车抽认生字并组词,学生判断正误。

  3、判断正误。

  4、听写所学四个要求会写的字并注音。

  “中央”、“花坛”、“城市”。

  第二课时

  一、 复习上节课所学。

  1、 开火车抽认生字卡。

  2、 重点字抽认。

  二、 课文,理解内容。

  1、 自己读课文,最喜欢哪儿就多体会体会,并告诉大家为什么喜欢它。

  2、 走入北京,让我们细细地品味和欣赏新北京的美丽。

  第二自然段:

  (1)齐读该段,提问:你了解了北京地什么?

  (2)你能把你了解到的画下来,再当小导游介绍给大家吗?

  (3)看着图再读,边读边想象,边读边体会天安门的美。

  第三自然段:

  (1)自己读该段,边读边想:这一段给我们介绍的是北京的什么?

  (2)听老师读,边读边想象,你看到了些什么?觉得怎样呢?

  (3)自己反复再读读,把你觉得美的地方勾出来,并想想它的样子。

  (4)体会读。/article/

  (5)课后读一读。

  第四自然段:

  (1)请人读,边听边想:北京还有什么?(名胜古迹、公园、高楼大厦)

  (2)老师介绍:

  是啊,北京有闻名世界的故宫、万里长城,这些宏伟壮丽的名胜古迹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游客,北京有风景如画的颐和园,山水相映、美不胜收,到处是绿树,鲜花争奇斗艳到处盛开,就像一个美丽无比的大公园,令人留恋忘返,北京处处是凌立的高楼,一片繁荣的现代都市景象,你喜欢北京吗?

  (3)激发情感再读此段。

  3、品读全文。

  (1)首尾段齐读,中间段落分组读。

  (2)体会感情反复品读末段。

  三、 扩展活动。

  展示收集资料,谈谈你所理解的北京的新变化。

  四、 写字教学。

  1、教师提示:

  “旁”第6笔是横钩。

  观察“国”、“图”指导写方框。

  板书设计:

  10、北京

  北京 中国的首都

  天安门 红墙 黄瓦 广场 纪念碑

  美 柏油马路 立交桥 爱

  名胜古迹 公园 高楼

【北京的教案】相关文章:

《北京》教案04-08

《北京》优秀教案03-26

北京教案模板02-18

有关北京教案01-01

认识北京教案01-08

大班《北京》教案12-22

有关北京的教案03-27

北京教案模板03-28

北京小学教案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