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细胞增殖的教案

细胞增殖的教案

时间:2022-09-04 15:28:52 教案 我要投稿

细胞增殖的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细胞增殖的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细胞增殖的教案

细胞增殖的教案1

  知识目标

  1、了解真核细胞增殖的方式及意义。

  2、理解细胞周期的概念。

  3、准确描述细胞有丝分裂各阶段的重要特征。了解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异同。

  4、掌握有丝分裂的过程、特征和意义。尤其是DNA和染色体的规律性变化。

  能力目标

  1、学习用曲线图描述DNA和染色体数量的变化规律

  2、通过学习有丝分裂过程培养学生分析图像、解读图像的能力。

  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制作临时装片的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以及识图和绘图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对细胞周期以及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和染色体的规律性变化的学习,培养学生树立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使学生对生命的运动性、对事物发展变化过程中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化等哲学问题有正确的认识。

  2、通过对实验思路的分析和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科学工作作风。

  教材分析

  细胞都是通过细胞分裂产生的,细胞分裂是生物体生长、发育和生殖的基础。在细胞的生命周期中,一个新形成的细胞要经历生长、分化以及衰老和死亡的过程;其中也有些细胞始终保持分裂增生能力,不发生细胞的分化过程。在细胞增殖这一部分中,有丝分裂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细胞分裂的三种方式是真核生物细胞增殖的方式。原核生物没有细胞核,因此不可能象真核细胞那样进行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细胞分裂的三种方式中,有丝分裂是最主要、同时也是最重要的方式。多细胞生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体细胞的增多就是通过有丝分裂实现的。无论是单细胞真核生物还是多细胞生物他们各种形式的无性生殖也是通过有丝分裂完成的。这将在第五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中再进一步阐述。有丝分裂还是学习减数分裂的基础,而减数分裂知识又是学习遗传变异规律的基础。由此可见有丝分裂是非常重要的基础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讲透,要让学生真正掌握有关知识。可以通过不同方式;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整个学习过程。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到认识和分析一个生命现象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方法——除了一般的文字描述外,还可以用图形描述特点;用图解和表格突出重点;用曲线描述量的变化规律和趋势;通过实验观察、验证生物学知识等……。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了解一些常用的生命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教学题目:第二节细胞增殖(建议4课时内完成)

  教学重点:

  1、细胞周期的`概念。

  2、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以及有丝分裂的特点

  3、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和染色体的规律性变化。

  4、细胞分裂的意义

  5、制作临时装片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

  教学难点:

  1、细胞周期的概念。

  2、细胞有丝分裂的特点及意义

  3、有丝分裂过程中DNA、染色单体和染色体的数量变化规律及其相互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讨论:生物体是如何长大的?

  1、从物质转化角度分析:同化作用强于异化作用

  同化作用主要发生在细胞的那些结构上?这使细胞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引导学生简要复习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2、从细胞变化角度分析:细胞分裂——细胞数目增多

  细胞生长——细胞体积增大

  细胞的体积一般都是很小的,细胞生长到一定大小后就会通过细胞分裂使其体积减小。为什么细胞要进行细胞分裂呢?指导学生展开讨论。(请参考“细胞有丝分裂.ppt”)

  学生总结:细胞分裂的生物学意义。

  对于单细胞生物体,细胞分裂意味着生物个体数的增加。多细胞生物体的生殖活动也是通过细胞分裂完成的。对于多细胞生物体,细胞分裂则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的基础。细胞分裂保证了细胞有足够大的表面积与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从而保证了新陈代谢对物质更新的需求。因此细胞分裂是生物体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基础。

  根据对细胞分裂过程的观察,细胞分裂主要分为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三种不同的方式。

  学生观察并讨论:认真观察39页青蛙红细胞细胞分裂图、37页植物分生组织细胞分裂图和107页产生精子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图,简要说出他们的主要区别特点。

  归纳总结:提出三种细胞分裂方式并比较主要不同。

  三种细胞分裂方式中,无丝分裂通常是已经分化的细胞所采取的细胞分裂方式,如青蛙血液中红细胞的细胞分裂。(见扩展资料)减数分裂只发生于有性生殖过程中,多是用于产生有性生殖细胞如卵细胞或精子细胞等;而有丝分裂则是最常见的方式,如生长发育过程中体细胞的产生以及无性生殖过程中新个体或生殖细胞——孢子的形成……。人体就是经过连续的有丝分裂由一个受精卵细胞生长发育成的。

  有丝分裂可以连续发生,具有明显的周期性——细胞周期。

  学生阅读并讨论:

  1、学生分析有关文字描述找出关键词语(什么样的细胞?起、止的标志?为何这样划分?)

  2、根据图解描述什么是细胞周期。

  3、一个细胞周期包括哪两个阶段?它们在时间分配上的特点是什么?如果观察一个正在进行有丝分裂的组织,处于哪个阶段的细胞会更多些?

  (一个细胞从它产生开始直到它又通过细胞分裂变成两个相同的子代新细胞这就是一个周期。它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两个阶段。)

  细胞周期: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上一次分裂结束开始,到下一次分裂结束时为止。包括两次分裂间期的遗传物质复制,和分裂期的遗传物质的均分两个过程。

  设问:为什么有丝分裂可以连续进行?

  一般情况下,通过有丝分裂产生的全部细胞都具有相同的遗传性。克隆技术就是利用的这一原理。为什么有丝分裂能够产生相同的细胞呢?在一个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和分裂期这两个阶段各自完成了那些生命活动?

  配合课件进行讨论学习,并且作笔记:

  根据课本给出的数据等资料可以知道,在一个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占有极大的比例。分裂间期是一个新生的细胞进行物质积累生长成熟的阶段,与此同时这个细胞还要为新一代细胞的产生做好充分的物质准备。因此看似静止的分裂间期其实是细胞最繁忙的阶段。

  根据给出的图形和照片比较并描述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具有哪些特点?是否发生了什么变化?分析造成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分裂间期:为细胞分裂做物质准备。(占时90~95%)

  细胞变化:细胞核大核仁明显,染色加深。核内渐出现染色体纤丝。

  分子变化:DNA复制加倍,有关蛋白质大量合成。

  总结:

  1、细胞变化:细胞由扁变方,细胞核占有极大的比例。细胞核染色均匀,颜色渐深,核仁不止一个,非常显著。

  2、物质变化(原因):细胞核内完成了DNA分子的复制,细胞核内DNA分子数量增加了一倍。核酸容易被碱性染料染色,因此细胞核颜色明显变深。细胞内有大量的蛋白质被合成,其中有一部分与DNA分子一同构成染色体。根据书中图示可以知道复制的两个DNA分子是靠一个着丝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核仁部分见扩展资料。可以给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讲解。)

  一切准备就绪后,细胞分裂就可以开始了。细胞分裂是一个相对较快的阶段,在这一阶段要完成遗传物质的均分和细胞质等结构的分离。分裂间期复制的DNA要完整地分离,使新形成的两个子代细胞分别获得完全相同的一整套DNA。如何保证复制的两套DNA分子能准确无误地分到两个子细胞中去呢?

  根据课件引导学生讨论:

  学习细胞分裂时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看图说话,学会抓重点、要点,学会比较、分析……。

  细胞分裂是一个连续发展变化的过程,没有严格的阶段界限。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核的变化以及核内DNA、染色体的变化是观察的重点,遗传物质的平均分配是主线。要引导学生从中体会生命精密合理的美感。

  为了研究方便,将有丝分裂的全过程被人为地分成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四个阶段。

  细胞分裂期:细胞一分为二。主要是完成细胞核遗传物质的均分。(占时5~10 %)

  1、前期:

  进入分裂期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要让细胞核内的DNA散出来,只有这样才可能实现遗传物质的均分。观察前期细胞模式图及其变化过程,描述分裂前期细胞的主要变化特点。染色质转变成染色体的生物学意义?

  根据对动画、图解和照片的观察,描述有丝分裂前期细胞的变化过程及细胞特征。

  染色质→染色体。

  每个染色体含2条姐妹染色单体,复制的两个DNA分子分别位于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

  核膜、核仁消失,细胞核解体。纺锤体形成。

  总结:

  1、完成了DNA的复制及其相关蛋白质的合成后,核仁逐渐解体消失。阻碍DNA分离的核膜也随着解体消失。

  2、DNA分子很大,数目也较多,遗传物质以染色质形式高密度地聚集在细胞核内。在细胞分裂初期染色质高度螺旋化变成染色体,可以使DNA分子在分离过程中不损坏,保证了遗传信息的完整性。

  3、简要介绍纺锤丝的来源和纺锤丝体的形成。

  4、关于染色体与染色单体、染色体与DNA的关系,可以通过照片及动画进行讲解。

  重点讲解染色体的结构。让学生明确:染色单体形成于细胞分裂间期,。在有丝分裂前期才能通过显微镜观察到。

  通过复习染色体与遗传物质DNA的关系——染色体是转载遗传物质DNA细胞结构,让学生清楚地知道DNA分子与染色体、DNA分子与染色单体间的数量对应关系。DNA分子的行踪是通过观察细胞结构——染色体的行为了解到的。

  2、中期:

  根据对图解和照片的观察,描述有丝分裂中期细胞的特征。

  DNA高度螺旋化。短粗的染色体清晰可见。

  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集中在“赤道板”上。

  总结:

  1、突出在纺锤丝的牵引下,染色体的着丝点集中到细胞中央的道板上。

  2、强调赤道板是位于细胞中央部位的一个坐标面,不存在任何物质性结构。

  3、由于染色体高度集中,造成纺锤体清晰可见。

  4、强调绘图要点……。

细胞增殖的教案2

  细胞的分裂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一对染色体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变化的模型剪贴图。如图6—1—2。

  图6—1—1染色体的复制图6—1—2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两条染色体

  学生用橡皮泥制作染色体的模型,以供上课用。

  [情境创设]

  教师:上节课我们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观察到的细胞是死的还是活的?为什么?

  学生:是死的,解离的时候已经把细胞杀死了。

  教师:为什么要对视野中的细胞进行计数?

  学生:因为细胞已经被杀死,我们不能观察到细胞分裂的动态过程,只能用看到的视野中细胞的多少来说明细胞分裂的某个时期的长短。

  教师:同学们回答得很精彩(掌声鼓励)。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有丝分裂的过程。

  [师生互动]

  教师演示有丝分裂细胞周期的动画课件。

  学生观察。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有丝分裂是真核生物进行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具有周期性。即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一个细胞周期包括两个阶段:分裂间期和分裂期。

  教师:同学们上节课的实验结果怎样呢?

  学生:根据实验的计数,我们发现:细胞分裂间期的细胞最多,大约是其他各期细胞的8倍。

  教师:非常好!引导学生观察课本p112表6—1不同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的时间(t/h)。在细胞周期里,哪一个时期长?

  学生:细胞分裂间期。

  教师:细胞分裂间期有什么特点呢?

  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从细胞在一次分裂结束之后到下一次分裂之前,是分裂间期。细胞周期的大部分时间处于分裂间期,大约占细胞周期的90%~95%。分裂间期为分裂期进行活跃的物质准备,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同时细胞有适度的生长。

  教师:dna分子和蛋白质实际上是什么?

  学生:染色质,也是染色体。

  学生:用橡皮泥操作染色体的复制。

  教师:用先剪好的剪贴图在黑板上贴出染色体复制图。如课前准备的图(一)。细胞分裂间期的活动是非常活跃的,它为细胞的分裂提供了物质的准备。这时候细胞核内染色体数目和状态如何?

  学生:(1)染色体经复制成两条染色单体连于一个着丝点,形态为丝状,为染色质。见课本p113图6—4。

  (2)染色体数目→与分裂前比较数目不变,但dna数目加倍。

  教师:下面我们一起结合同学们上一节课的实验来分析细胞的分裂期。人们为了研究的方便,把分裂期分为四个时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下面以高等植物为例,认识有丝分裂的过程。

  学生:观察课本p112图6—2,课本p113图6—3。

  教师:用flash动画演示细胞分裂的前期。这是什么时期?染色体有哪些变化?

  学生:(1)细丝状的染色质高度螺旋化,形成染色体。(2)核仁、核膜解体、消失。(3)出现纺锤丝,构成纺锤体。

  学生用橡皮泥操作染色质染色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细胞分裂前期的特征:

  (1)核膜、核仁解体消失。

  (2)纺锤体和染色体形成。(两消失,两出现)

  (3)每条染色体会分开成为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染色体排列无序。

  教师:用flash动画演示细胞分裂的中期。这是什么时期?这个时期的明显标志是什么?(引导学生根据染色体形状、数目、位置归纳特点)共3页,当前第1页123

  学生:(1)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着丝点与纺锤丝相连。

  (2)染色体数目→与前期、间期相同。

  (3)染色体位置→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细胞分裂中期的特征:

  (1)染色体缩得最短、最粗。

  (2)染色体有规律地排列在赤道板上。

  教师:用flash动画演示细胞分裂的后期。这个时期又有什么特点呢?用剪贴图操作。

  学生:用橡皮泥操作着丝点分裂,一条染色体中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

  教师:要求学生数一数这时细胞核中有多少染色体,并与间期、前期、中期作比较。

  学生:(1)染色体形态→每条染色体分开,无姐妹染色单体。

  (2)染色体位置→移至细胞的两极。

  (3)染色体数目→比间、中、前期加倍(因着丝点分裂加倍)。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细胞分裂后期的特征:

  (1)着丝点分裂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

  (2)染色体移至细胞的两极。

  (3)染色体数目加倍,dna数目不变。

  教师:用flash动画演示细胞分裂的末期。最后指导学生概括末期的特点,注意与前面各期对比。

  学生:(1)染色体形态→染色质呈丝状。

  (2)染色体数目→与间期、前期、中期细胞中相同。

  (3)染色体位置→散乱分布在细胞核中。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细胞分裂末期的特征:

  (1)染色体成为丝状染色质。

  (2)核仁、核膜出现。(两出现,两消失)

  (3)细胞板形成,将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子细胞。

  (4)染色体数目和dna数目都恢复原样。

  (5)大多数子细胞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的分裂间期状态。

  [课堂反馈]

  教师: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其实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与植物细胞的分裂是有很多相似之处的,现在我们一起来观察它们的异同。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和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提醒学生对照观察、分析比较。

  学生:通过对比图中各时期变化特征,找出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异同点;学习通过观察分析得出结论,由推荐生回答教师问题。

  教师和学生:

  (1)相同点:

  a、动植物细胞分裂过程染色体变化规律,即各时期特征相同。

  b、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经染色体复制,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的结果是相同的。

  (2)不同点:主要有两点。

  银幕显示:

  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不同点

  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分裂

  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

  由细胞两极发出许多纺锤丝,纵行排列在细胞中央,形成梭形的纺锤体

  中心体复制形成两组中心粒,分别移向细胞两极,两个中心粒发出星射线,在两组之间的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分裂末期

  在细胞赤道板位置形成细胞板,并向周围扩展形成细胞壁,将细胞质分成两部分——两个子细胞

  不形成细胞板,细胞膜从细胞中部向内凹陷,最后将细胞质缢裂成两部分,其结果形成两个子细胞

  学生:阅读教材p113最后一自然段。

  教师:要求学生理解有丝分裂的特征、意义,并能回答问题。

  银幕显示检测题:

  细胞有丝分裂的重要特征是:亲代细胞的染色体_______后,________到两个子细胞中去。由于染色体上有________,因而在生物的'__________之间保持了__________的稳定性。可见,

  细胞的有丝分裂对于生物的遗传有重要意义。

  答案:经过复制平均分配遗传物质亲代和子代遗传性状共3页,当前第2页123

  教师:除了细胞的有丝分裂,还有其他的分裂方式吗?

  学生:减数分裂和无丝分裂。

  教师:无丝分裂是最简单的分裂方式。进行无丝分裂的生物是不多的,通常是单细胞生物,特别是原生动物的生殖方式,例如草履虫、变形虫主要靠这种方式进行。无丝分裂在高等生物中也较普遍存在,而且是一种分裂方式。主要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例如肝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等。无丝分裂的过程如何,有什么特点呢?请同学们回答。要求学生阅读教材p114第二自然段。

  教师:银幕显示:草履虫的无丝分裂图、蛙的红细胞的无丝分裂图。

  学生:分裂过程中没有纺锤丝和染色体出现。

  [教师精讲]

  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深刻认识到每种植物细胞和每种动物细胞,在有丝分裂过程中,都有这样的共同特征:染色体经过自我复制,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使每个子细胞核中都含有与上代细胞数目相同、种类相同的染色体。例如高等动物体组织中,已分化组织在不断丧失的情况下,不断地进行有丝分裂,就角化的皮肤而言,不断地发生上皮细胞的有丝分裂,以提供恒定的细胞供应,因此它的意义就在于保证了动物染色体上遗传物质的相对稳定,从而对保持生物体前后代遗传性状的稳定性起了很大作用。另外,细胞有丝分裂的知识也是研究生物遗传规律的必要基础。

  [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认识真核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落实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和染色体的规律性变化。如下:

  含四条染色体细胞为例

  细胞周期

  比较项目

  间期

  分裂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dna含量(个)

  4→8(逐步复制)

  8

  8

  8

  8→4

  染色体数(条)

  4

  4

  4

  4→8

  8→4

  染色单体数(条)

  0→8

  8

  8

  0

  0

  纺锤体

  无

  出现

  最清

  较清

  消失

  [布置作业]

  1、p114的练习一基础题1~5。

  2、以体细胞里含有4条染色体为例,画一个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植物细胞。

  共3页,当前第3页123

细胞增殖的教案3

  一、教学目标

  1.简述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

  2.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并概述其过程。

  3.描述细胞的无丝分裂。

  4.模拟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探讨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

  (2)真核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

  2.教学难点

  真核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各个时期染色体行为和数目的变化,以及dna数量的变化。

  三、教学策略

  本节教学内容可安排2课时,包括讲课和2个学生实验。本节安排了模拟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的实验,目的是使学生知道模拟的方法也是科学研究的方法之一。教师应当采取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活动主动学习的教学模式。

  本节应重点以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为例学习有丝分裂的知识。还要注重对各种课程资源的选择、整合和优化。可事先用吹塑板做成细胞和染色体模型,两人一组,教师边讲解边在黑板粘贴有丝分裂各时期剪贴图,同时学生在课桌上的细胞模型中用染色体模型操作。最后通过电教手段把动态的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再现出来。强调细胞分裂的各时期是为了研究方便人为划分的,实际上有丝分裂是一个动态的连续过程。传统的教学方式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既让学生感受细胞分裂过程的动态性和连续性,又能克服电教手段转瞬即逝的弊端。通过剪贴图和染色体行为的模型建构,突出了探究学习,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建构。

  在讲述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时,可把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全过程同时呈现出来。让学生观察对比,归纳出相同点和不同点。在这里,教师可进一步引导学生归纳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共同特征即有丝分裂的实质: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从而保持了遗传物质的稳定性,使学生理解有丝分裂对生物遗传的重要意义。

  对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处理,按教材内容讲述即可,不宜过多发挥。

  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考虑到装片的制作和观察的难度和效果,教材处理为验证性实验。如果具有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过程的数码显微摄像的课程资源,教师也可大胆尝试,进行知识发生过程式教学。先做实验,创造和再现科学家发现细胞有丝分裂的条件和工作过程,获得感性认识后,再进行理性的思考,把拍摄到的静止图像,按照想像的细胞分裂过程图像的正常顺序排序,把学生已形成的细胞分裂静态图像转化为连续的动态画面,突出学生的主动探究。

  关于实验“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的教学,提出以下建议。

  1.准备

  上课前一天,准备足够的酚酞琼脂块。酚酞琼脂块的制备方法:每升水加30g琼脂,不断搅拌下煮沸。在它冷却固化前,加1g酚酞,并搅拌使之充分混合。若混合物呈粉红色,加数滴质量分数为0.1%的盐酸至粉红色退去。将混合物放在平底浅盘中,使混合物高度约为3cm。琼脂固化后,将其切成3cm×3cm×6cm的小块。

  2.教学策略

  建议引导同学先设计模拟实验的方案,然后再讨论各种方案的可行性,最后实施教材提供的方案。

  3.注意事项

  酚酞是白色粉末,无臭,如果接触某些人的皮肤会引起过敏反应。因此,在准备实验材料时,最好戴橡皮手套。

  氢氧化钠是白色粒状或片状物质,无臭,有腐蚀性,接触眼睛或皮肤可引起剧痛或烧灼感,如果人吸入氢氧化钠的粉尘会造成对呼吸道的严重伤害,如果不慎让氢氧化钠入口会使消化道严重受伤。急救措施:立即用大量水冲洗15min;喝大量水,继之以稀醋或果汁;立即就医。废液的处理:废液滴加盐酸中和,然后可作为无害物倒掉。

  关于实验“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的教学,提出以下建议。

  1.准备

  洋葱根尖的培养。培养洋葱生根时,避免用新采收的洋葱,因为这种洋葱尚在休眠,不易生根。如果必须用当年刚收的新洋葱生根,则应设法打破它的休眠。常用的方法是用低浓度的赤霉素溶液浸泡洋葱鳞茎的底盘,这样可以促使其生根。

  对于前一年收下的洋葱,可以采用如下方法促使它生根。选择底盘大的洋葱做生根材料;剥去外层老皮,用刀削去老根(从底盘中央向四周削),注意不要削掉四周的根芽;培养时注意每天换水1~2次。如果班级较多,为了防止后来的班级所用的`洋葱根长得过长,可以放入冰箱(4℃左右)保存。

  2.教学策略

  实验前教师应讲解实验成功的关键。解离充分是实验成功的必要条件。解离充分,组织才能分散,细胞也不会重叠。染色时,染液的浓度和染色的时间必须掌握好,特别是染色不能过深,否则不易观察。压片时用力必须适当,过重会将组织压烂,过轻则细胞未分散,二者都将影响观察效果。

  制作装片过程中空隙时间的利用。解离、漂洗、染色三个步骤中,都有一段等待的时间,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些空隙时间。建议讲解以下内容:洋葱根尖的培养方法,取材时间,解离和漂洗的目的和方法,分生区细胞与其他区细胞的区别等。

  教给学生观察要领。让学生观察时,强调先用低倍镜观察,再转高倍镜观察,切忌直接使用高倍镜。

  增加演示实验。学生自己制作的装片,由于诸多原因,观察效果常都不理想。教师可在实验课前准备5台示范镜,分别示范有丝分裂固定装片中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5个不同时期。

  3.注意事项

  解离时,也可将剪取的2~3mm洋葱根尖浸入浓盐酸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各半的混合液中,浸20~30min。这样根尖被固定,细胞间质被溶解,细胞容易分离。

  染色时,也可用紫药水取代龙胆紫溶液,但浓度不宜过大。可将紫药水稀释,即2~3滴清水中加入一滴紫药水。

  压片时,仅靠用手指轻按,不易将根尖细胞分散开。可将染色后的洋葱根尖用小刀压平,或用铅笔带橡皮的一端稍用力压,这样才能使细胞分散,并且便于平放盖玻片。

  四、答案和提示

  (一)问题探讨

  1.象与鼠相应器官和组织的细胞大小无明显差异。

  2.生物体的生长,既靠细胞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还要靠细胞生长增大细胞的体积。

  (二)实验1

  1.当naoh与含酚酞的琼脂块相遇时,其中的酚酞变成紫红色,这是常用的检测naoh的方法,从琼脂块的颜色变化就知道naoh扩散到多远;在相同时间内,naoh在每一琼脂块内扩散的深度基本相同,说明naoh在每一琼脂块内扩散的速率是相同的。

  2.根据球体的体积公式v=4/3πr3,表面积公式s=4πr2,计算结果如下表。

  细胞直径

  (μm)表面积

  (μm2)体积

  (μm3)比值(表面积/体积)

  20125641870.30

  302826141300.20

  3.细胞越大,物质运输的效率越低,所以多细胞生物体是由许多细胞而不是由少数体积更大的细胞构成的。细胞越大,需要与外界环境交流的物质越多;但是细胞体积越大,其表面积相对越小,细胞与周围环境之间物质交流的面积相对小了,所以物质运输的效率越低。

  (三)实验2

  1.间期的细胞最多。因为间期时间最长。

  2.每一时期的时间=洋葱的细胞周期(12h)×每一时期的细胞数占计数细胞总数的比例

  (四)批判性思维

  细胞体积的最小限度,是由完成细胞功能所必须的基本结构(如核糖体)和物质(如酶)所需要的空间决定的。

  (五)旁栏思考题

  有丝分裂的丝指的是纺锤丝。

  (六)技能训练

  提示:限制细胞长大的因素主要有两方面。1.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原生动物细胞中的伸缩泡就是增大膜表面积与体积的比。2.细胞的核质比,细胞核所控制的细胞大小与核的大小成比例。所以像草履虫这样个体较大的细胞有两个细胞核,保证正常的核质比。

  (七)练习

  基础题

  1.c。2.a。3.d。4.c,e。5.b。

  拓展题

  1.提示:卵细胞的卵黄中贮存了大量营养物质,卵裂初期所需的营养物质由卵黄提供,不是靠细胞外物质的输入;细胞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限制细胞的物质运输,而卵细胞内部储存了大量的营养物质,可以长得比较大。

  五、参考资料

  1.细胞的增殖周期

  细胞从前一次分裂结束开始,到下一次分裂结束为止,这样一个周期叫做细胞增殖周期。

  20世纪50年代以前,人们把细胞增殖周期划分为分裂期和静止期两个阶段。当时认为分裂期是细胞增殖周期中的主要阶段。近年来,由于放射自显影和细胞化学等技术的迅速发展,对于细胞增殖过程的动态研究也日趋深入。现在了解到,过去一直被忽视的所谓“静止期”却是细胞增殖周期中极为关键的一个阶段,因为与dna分子复制有关的一系列代谢反应,都是在这个阶段进行的。所以现在都把“静止期”叫做间期。

  现在,一般把细胞增殖周期分为两个阶段:间期和分裂期。细胞在前一次分裂结束之后就进入间期,这时就是新的细胞周期的开始。间期一共分为三个分期。间期结束就进入有丝分裂期。根据目前的认识,整个细胞增殖周期可以分为g1、s、g2、m四个小分期,如下表:

  细胞增殖周期中的各个分期,各有其不同的特点。

  g1期的特点g1期是从上次细胞增殖周期完成以后开始的。g1期是一个生长期。在这一时期中主要进行rna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并且为下阶段s期的dna合成做准备,特别是合成dna的前身物质、dna聚合酶和合成dna所必不可少的其他酶系,以及储备能量。

  s期的特点从g1期进入s期是细胞增殖的关键时刻。s期最主要的特征是dna的合成。dna分子的复制就是在这个时期进行的。通常只要dna的合成一开始,细胞增殖活动就会进行下去,直到分成两个子细胞。

  g2期的特点g2期又叫做“有丝分裂准备期”,因为它主要为后面的m期做准备。在g2期中,dna的合成终止,但是还有rna和蛋白质的合成,不过其合成量逐渐减少。特别是微管蛋白的合成,为m期纺锤体微管的组装提供原料。

  m期的特点细胞一旦完成了细胞分裂的准备,就进入有丝分裂期。细胞分裂期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为了研究的方便,可以人为地将它分成前、中、后、末四个时期。m期的细胞有极明显的形态变化。间期中的染色质(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在m期浓缩成染色体形态。染色体的形成、复制和移动等活动,保证了将s期复制的两套dna分子平均地分到两个子细胞中去。

  2.着丝点

  长期以来,着丝粒和着丝点这两个术语是作为染色体上纺锤体附着区域的同义语使用的。遗传学文献中多用着丝粒一词,而细胞学家多用着丝点一词。后来,在电镜下研究哺乳类染色体超微结构时发现,主缢痕两侧是一对三层结构的特化部位,认为是非染色质性质物质的附加物,称为着丝点。在主缢痕区存在着丝粒,由此把染色体分成二臂。着丝粒的两侧各有一个蛋白质构成的三层的盘状或球状结构,称为着丝点。着丝点与纺锤体的纺锤丝连接,与染色体移动有关。在分裂前期和中期,着丝粒把两个姐妹染色单体连在一起,到后期两个染色单体的着丝粒分开,纺锤丝把两条染色单体拉向两极。并非有丝分裂各个时期,或各种生物的染色体,都有这种分化的结构。

  3.细胞质分裂

  广义说来,有丝分裂应该包括细胞质分裂。但是,也可以把细胞质分裂看做是一个单独的阶段。

  大多数真核生物的细胞质分裂是与核分裂协调进行的,细胞质分裂起始于中后期。细胞质分裂面一般总是和纺锤体的赤道面一致,其方向约在核分裂中期就已确定。如果在中期时用离心法改变细胞的纺锤体的正常位置,细胞分裂面方向并不随之改变。但是,如果在中期之前改变纺锤体的位置,细胞质分裂面的方向也就随着发生改变。

  动物细胞在进行细胞质分裂时,先是在要形成分裂面处的细胞质收缩,环细胞表面出现一条窄的凹沟,这条沟叫做分裂沟。分裂沟环绕细胞表面一圈,使细胞呈哑铃状。它的形成和细胞膜下方的细胞质微丝有关系。

  植物细胞因为有细胞壁,它的分裂方式不同于动物细胞(有花植物的花粉粒的成熟分裂与动物细胞一样,形成分裂沟),最主要的差别是植物细胞在进行细胞质分裂时,有细胞板的形成。细胞板产生于晚后期或早末期。

细胞增殖的教案4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细胞通过分裂而增殖》选自《生物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章第三节。本节内容讲述细胞增殖是一种生命现象,体现了微观生物学知识。在学生掌握了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基础上,本节课主要围绕“细胞体积为什么这么小?”这个问题展开教学,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理解细胞不能无限增大的原因,并为第二课时的教学提供平台,埋下伏笔。

  (二)教学目标

  根据初中生物课程的指导思想和新课程标准的的四项要求:①提高生物科学素养;②面向全体学生;③倡导探究性学习;④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制定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1)解释细胞保持较小体积的主要原因;

  (2)通过模型方法进行生物学的研究。

  2.能力目标:(1)尝试利用数学方法探究细胞生长极限的问题;

  (2)运用数学方法分析、归纳、推理、处理实验数据,得出细胞表面积与体积关系的规律。

  3.情感与价值目标:(1)让学生体验模型实验法对获得知识和理解知识的重要作用; (2)让学生认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学会用批判性思维方法解决问题。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通过两个活动来研究“细胞的体积为什么这么小?”的问题。

  难点:活动“研究细胞体积与细胞表面积的关系”中学生提出预测、处理数据、得出结论。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刚步入中学,思维活跃,敢于质疑和讨论,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但还不能完全离开实物的支持,且以往学习中较少涉及到细胞知识,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观察、操作和分析能力的差异会产生不同层次的学习效果。而且七年级学生对“细胞大小与外界物质扩散的关系”的理解有一定难度,因此本节课设想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活动,来提高课堂效率。

  三、教学策略

  (一)教学用具

  教具形式:制作教学课件;准备实验材料:酚酞琼脂块、氢氧化钠溶液、毫米尺。

  使用方式:教师展示课件,指导学生用实验材料按活动二的目的`要求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扩散的关系。

  效果预测:引起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使他们由生动形象的感性知识逐步过渡到对抽象知识的理解。

  (二)教法

  依据: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做中求学,引导探究型学习)

  (直观教学法、比较归纳法、反馈法等)

  ①直观教学法: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增强了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启发性,使学生更好地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②实验探究法:指导学生主动参与两项探究活动,锻炼学生的实验探究技能。

  ③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对所获得数据和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交流、处理,共同得出结论。

  ④课堂习题检测使教师发现问题,及时补充,进行教学反馈。

  (三)学法

  (观察法、讨论法、归纳分析法等)

  本节内容理论性强、抽象复杂,所以课前要指导学生做好预习,课堂上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在动手操作,动脑思考中解决问题。

  ①指导学生以“细胞体积为什么这么小?”这一问题为主线,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②指导学生运用逻辑思维的方法处理分析实验数据,理解细胞体积与细胞表面积的关系。

  ③指导学生采用发散性思维的方法,联想的方法将模拟实验结果迁移到真实细胞,从而得出结论。

  (四)重难点突破策略

  重点的落实方案:教学中通过设置情景,引出问题“细胞的体积为什么这么小”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展示课件进行直观教学,组织学生参与探究活动,在实际操作中理解较小的细胞与其物质代谢的关系。

  难点突破策略:教师逐步质疑和引导,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动脑思考,参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得出结论。

细胞增殖的教案5

  一、教学目标:

  【知识】:简述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了解)

  概述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理解)

  描述细胞的无丝分裂(了解)

  【技能】:模拟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探讨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

  二、教学重难点:

  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真核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重点)。真核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各个时期染色体行为和数目的变化,以及DNA数量的变化(难点)。

  三、教学用具:

  PPT幻灯片、探究活动的VCD或者实验材料

  四、课前准备:

  五、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引入:问题探讨

  问题探讨:展示图片,提出问题,不同生物体体积的差异主要是由于细胞数量造成的,还是细胞体积造成的呢?引导:如果大象的体积是老鼠的1万倍,大象的细胞也是老鼠的一万或者几千倍吗?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例外:人的神经系统的发育,主要是由于细胞体积的变化)

  进行思考和讨论,发表观点。在教师引导下,得出结论,多细胞生物个体的差异,主要是由于细胞数量的差异。

  (二)探究活动: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

  提出问题:为什么细胞的体积不能无限增大?先从两方面引导,如果细胞体积过大,细胞内的物质运输速度会减慢;细胞体积过大,细胞核的调控能力会减弱

  进行探究活动。设定情景,设细胞为正方体,边长本别是3微米、2微米、1微米,引导学生计算3种情况中,细胞的表面积和体积之比。进一步以实验的方式进行探究。以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氢氧化钠溶液和含有酚酞的琼脂块之间的有什么关系,作用是什么?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

  分析细胞为什么不会无限变小的原因。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

  思考问题,师生进行谈论

  学生进行计算,初步得出结论,体积越大,相对表面积越小。

  学生进行实验,并得出结论

  (三)细胞增殖:间期

  细胞周期概念:细胞分裂活动具有周期性,什么是周期性?提出问题,细胞分裂后会造成细胞内物质,特别是细胞核内遗传物质的减少吗?说明细胞周期分为物质准备和细胞分裂两个阶段。过渡到分裂间期。

  间期和分裂期经历时间的比较,得出结论:间期的时间远远长于分裂期。分裂间期的概念;细胞间期细胞的生命活动:强调DNA的合成和相关蛋白质的合成(染色体的复制)——回顾染色质的组成(DNA和蛋白质),用板画形式描述染色质丝的复制。

  引导学生思考:分裂间期的.生理意义是什么(遗传物质的复制)、分裂期的生理意义是什么(遗传物质的平均等分)

  思考问题,作出反应。

  观察分裂间期和分裂期时间比例图,得出结论。

  教学项目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四)细胞增值:分裂期

  播放动画,让学生对细胞分裂的动态过程有感性的认识。

  前期:展示图片,比较间期和前期的变化:染色质螺旋,染色体出现,纺锤体出现,核仁、核膜消失。归纳为“两出现两消失”展示图片,明确姐妹染色单体、染色单体、染色质、DNA、着丝点等名词的概念和之间的关系。

  中期:展示图片和引导性填空题,指导学生观察和阅读,说出中期细胞所进行的生理活动,强调染色体的运动

  后期:展示图片和引导性填空题,指导学生观察和阅读,说出后期细胞所进行的生理活动,强调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末期:展示图片和引导性填空题,指导学生观察和阅读,说出末期细胞所进行的生理活动,归纳为两消失三出现。

  再次播放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动画,进行巩固。

  展示动物细胞和植物有丝分裂图片,以问题引导学生观察两种细胞有丝分裂的差异:动物细胞纺锤体的形成以及细胞质分裂的方式。

  完成引导性的填空题。

  阅读课文,完成填空,并对中期的特征进行表达。

  阅读课文,完成填空,并对中期的特征进行表达。

  阅读课文,完成填空,并对后期的特征进行表达。

  阅读课文,完成填空,并对末期的特征进行表达。

  观察图片,进行讨论和阅读。回答问题。

  以表格形式,对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形态、染色体数目、着丝点数目、染色单体数目、DNA分子数目等进行对比。并对染色体数目、DNA分子数目,染色单体数目作出变化曲线。

  有丝分裂的意义。(把概念拆开,细化,联系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分裂期,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

  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表格。

  (五)无丝分裂

  无丝分裂的实例、过程。强调没有出现染色体(不等于没有染色体)和纺锤体。

  (六)相关练习

  (略)

细胞增殖的教案6

  一、教学目标:

  1、简述细胞周期。

  2、概述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区别各时期细胞分裂图。

  3、概述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DNA数目的变化规律。

  4、绘制各时期细胞简图。

  二、重点难点

  有丝分裂的过程,区别各时期细胞分裂图;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DNA数目的变化规律。

  三、教学方法

  讨论比较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

  五.教学设计

  教学程序教师组织与指导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引出课题

  导入新课【提问】:

  1、大家知道人体大约有多少个细胞构成?

  2、人体是有什么开始发育而来的?

  3、从受精卵到这么多的细胞,是通过什么过程来完成的`?

  4、人体中的细胞形态也是不同的,是什么原因导致细胞形态多样?

细胞增殖的教案7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细胞增殖》这一课题是在高中生物第二章第二节。这部分内容不仅是第二章的重点内容,也是整本书的重点内容之一。它以学过的细胞学知识、染色体知识为基础。通过学习,使学生全面认识细胞分裂的种类、实质和意义,为后面学习遗传和变异,生物的进化奠定细胞学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细胞增殖的方式及意义

  2真核细胞有丝分裂的细胞周期的概念及其各个阶段的特点

  3细胞周期内染色体的变化特点及有关细胞结构的变化

  4细胞的遗传物质DNA的倍增及平均分配

  2、能力目标:

  1凭借有丝分裂过程图,图文结合,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形象思维能力。

  2运用坐标曲线归纳出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及DNA的数量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

  3德育目标:细胞分裂――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使学生建立生命活动的唯物主义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以及确定的依据

  1、教学重点:

  (1)细胞周期的概念和特点。

  (2)细胞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各期的特征。

  2、教学难点:

  (1)遗传物质的倍增平均分配。

  (2)有丝分裂过程中,各个时期染色体的变化特点。

  四、教材处理

  根据教材的重难点、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多媒体课件传递信息量有的特点,这部分内容我安排2个课时。第一课时学习植物细胞周期的概念和特点及细胞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各期的特征。第二课时学习动物和植物有丝分裂的比较。这里主要说明第一课时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

  五、教学方法和手段

  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氛围,同时应用讲述法、谈话法、比较法、指导读书法等,引导学生思考一系列问题,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总结的'能力。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总结的能力。

  六、具体的教学过程

  分为二部分

  第一部分:导言

  首先以问题引入,引发思考1、细胞如何实现数量的增殖?它有哪几种增殖方式?有何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通过复习已有知识使学生认识到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基础。此时学生对“遗传物质平均分配”尚不了解,故“细胞增殖是生物体遗传的基础”。待有丝分裂讲完再给出,然后进入本节中心内容——有丝分裂。

  关于细胞周期,构成生物体的细胞,有的终生都在分裂,有的在生物体长成之后就不再分裂,只有连续分裂的细胞才有细胞周期。

  有丝分裂间期不容忽视,它为分裂打下物质基础。

  关于有丝分裂的分裂期,细胞周期是一个连续变化的过程,分裂期也不例外,只是为了研究方便才人为的将其分为四个时期,通过教学软件演示的动态变化过程与教材中静止的显微摄影及模式图的对比,使学生从多角度去理解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在此基础上,总结归纳出有丝分裂过程DNA和染色体数量变化的规律。并绘出变化曲线。通过对上述两条曲线的分析讨论,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染色体复制及平均分配,进而明确细胞增殖是生物体遗传的基础,自然地引出有丝分裂的意义。

  最后,总结有丝分裂的意义,先让学生讨论,教师再作补充,这样既使学生理解其意义,而且培养了归纳总结的能力。

  为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设计了两道课堂练习题,第一道题考查学生对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性的掌握情况,第二道题考查学生对细胞周期概念的掌握情况,通过两道练习题,及时反馈教学效果。

  实践证明,在教学中能否引导学生进入一种最佳的学习情境是教学成败的关键。讲授有丝分裂这部分内容,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而应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可以把复杂的问题具体化,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给学生创设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

【细胞增殖的教案】相关文章:

细胞的增殖教案02-20

细胞的增殖教案7篇02-20

细胞的增殖说课稿11-07

《细胞的增殖》说课稿11-14

细胞的增殖说课稿11-19

《细胞增殖》说课稿12-15

《细胞的增殖》教学反思02-18

《细胞的增殖》说课稿9篇12-05

《细胞的增殖》教学反思7篇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