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水教案

水教案

时间:2022-08-22 10:41:48 教案 我要投稿

【精华】水教案集合5篇

  作为一名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水教案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华】水教案集合5篇

水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运用多种感官初步感知白糖、盐溶解在水里后水会变味。

  2、幼儿从实验中体会到操作的乐趣。

  3、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4、能用较清楚的语言讲述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活动准备」

  1、水壶、透明一次性杯子若干、碟子

  2、白糖、盐每组一份。

  3、记录表、笔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主题。

  1、看情景观察:教师表演,口渴了喝水。

  提问:你们知道我在喝什么吗?

  对了,我喝的'是水,你们都喝过水吧,你们觉得水是什么味道?

  小结:白开水淡淡的,没有味道。我们每天都要喝适量的白开水,身体才会健康。

  2、感知水的奇妙。

  教师变魔术:把白糖和水混合,然后让小朋友猜猜水会变成什么味道。

  请个别小朋友尝一尝,提问:请你告诉大家你喝了这水是什么味道的,你觉得好喝吗?

  3、交流谈话:淡淡的水怎么会变成甜甜的水?

  二、比较糖和盐

  1、教师出示盐和糖,让幼儿观察,比较盐和糖有什么区别

  小朋友你们知道老师手上这个是什么东西吗?

  2、提出问题:淡淡的水加入盐会变成什么味道,加入糖又是什么味道?

  3、教师示范操作。

  4、出示记录表,引导幼儿学习记录。

  三、幼儿探索:变甜甜的水

  1、交代要求幼儿操作:请小朋友每人拿两只杯子,尝试把盐和糖分别放入不同的杯子里。

  2、交流:你刚才是怎么变的?先拿什么?然后做什么?加什么?用标记图表示出幼儿操作的过程。

  3、小结:真奇妙,淡淡的水中加入糖就变成了甜甜的糖水,淡淡的水中加入盐就变成了大咸咸的糖水。

水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学会运用多种感官感知水的基本性质。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激发幼儿对水的探究兴趣、并能意识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水的基本性质。

  难点:幼儿能分辨出几种液体中哪种是水。

  活动准备

  玻璃杯若干、水、牛奶、白醋、玻璃球、每组一盆水

  活动过程

  一、以谜语的形式导入本课、激起幼儿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水的基本性质。

  1、水是无色的。

  出示水、让幼儿观察水有没有颜色?并出示牛奶与水相比较,说说牛奶是什么颜色、水有没有颜色、得出结论水是无色的。

  2、水是无味的。

  出示水与白醋、让幼儿凭眼睛看能不能分辨出哪杯是水?然后让幼儿用鼻子闻,白醋是什么味、水有没有味、然后让幼儿用小嘴品尝、白醋的味道、水有没有味道、得出结论水是无味的'。

  3、水是透明的。

  让幼儿每人拿一颗玻璃球、放在牛奶与水中观察比较、能不能看到珠子、为什么水中能看到珠子?知道水是透明的、牛奶是不透明的。

  4、水有流动性。

  游戏抓水、每组幼儿有一小盆水、让幼儿抓水、互相讨论、能不能抓住水、得出结论水是流动的。

  三讨论水的用途,教育幼儿节约用水。

  老师小结了水的性质后,问孩子们:“水能用来干什么呢?”让幼儿互相讨论后回答,孩子们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水可以洗脸、洗头、洗脚、洗衣服、洗澡等等,老师可以扩宽思维告诉幼儿还可以灭火、灌溉农田、发电等,让幼儿知道水的用途很大,人类离不开水,从而引出要节约用水。

  让幼儿设想如果没有了水,我们会怎样?厕所会怎样?做饭时会怎样?这样加深印象让幼儿真正做到节约用水。

  师问幼儿:“你们见过哪些浪费水的现象呢?那以后应该怎样节约用水呢?”老师小结

  教学反思

  首先在活动目标上感知水的基本性质以及水的流动性、知道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体验了玩水的乐趣、了解了水的作用、知道人离不开水、要节约用水、在活动中目标均已达到、但是通过课后的反思、我觉得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位不够准确、有点偏向于科学小实验了、因此在今后的目标制定上、还需要更加的严谨。 我在让孩子第一次自由探索的时候,虽然能强调常规,但是我发现有个别孩子出现争抢材料的现象,面对这样的情况,我在反思时觉得是不是把材料分成人手一份,这样孩子就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了。虽然我为孩子准备的操作材料也是人手一份,但是是放在一起的,因此孩子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在引导孩子感知水的流动性时,我是通过游戏得出结论,孩子们都能很快的说出来,但是语言表达能力上还是有不足,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很好的表达出来。

  今天的这个活动孩子们还是非常感兴趣的,积极性也比较高,只是在进行操作方面时的常规还需要加强,以及语言的词汇量也需要再日常生活中加以培养。

水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通过实验认识浸入水中的物体都要受到水的浮力,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入水中部分的多少有关。了解浮力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归纳能力。

  二、教学准备:

  平衡尺、铁块、木块、绳、水槽、测力计等。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将一些物体放入水中,让学生说一说看到些什么现象?有的沉有的浮。

  2、这些物体为什么有的会沉有的会浮呢?

  (二)学生自主学习。

  1、通过平衡尺认识浸在水中的物体受到了水的浮力。

  (1)认识浮在水面上物体受到了水的浮力。

  A.教师演示:

  a.当平衡尺一端的小木块浸入水中,你会看到什么现象?

  b.演示前学生假设、猜想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B.汇报观察到的情况。

  C.学生分析这是为什么?

  D.师生共同小结:

  浮在水上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

  (2)认识沉在水中的物体受到了水的浮力。

  A.平衡尺两端都挂上铁块,将一端的铁块浸入水中,平衡尺还平衡吗?

  B.学生分组实验研究。

  C.得出结论:沉在水中的物体也会受到水的浮力。

  (3)得出结论:放入水中的物体,不管是浮在水面上的,还是沉在水中,都会受到水的浮力。这个浮力的方向是朝上的。

  2、指导学生通过实验,认识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入水中部分的多少有关系。

  (1)请学生设计实验,怎样测量浮力的大小?

  (2)请学生说说自己的设计方案。

  (3)分组实验。

  (4)汇报实验结果。

  (5)完成P9的空格。

  (6)测量水的浮力大小的变化。要求依次测量铁块在空气中、刚浸入水中、大半浸入水中、全部浸入水中时的读数,通过比较,你

  发现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

  (7)学生分组实验。

  (8)汇报实验结果。

  (9)得出结论:物体浸入水中越多,受到浮力越大。

  3、指导学生了解浮力在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1)学生阅读P10的内容。

  (2)让学生交流在生产、生活中是怎样应用和使用浮力的?

  (三)小结本课:

  1、怎样测量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的大小?

  (四)作业:

  在水中的物体都受到水的浮力,为什么还会有的沉有的浮呢?

水教案 篇4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知道霜是水蒸气遇到0℃以下的物体结成的冰晶;水有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变化的。(能有条理地复述,会画图说明。)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学习设计霜的模拟实验)和分析综合能力。

  3.向学生渗透“自然界的物质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的”科学自然观。

  二、教学准备:

  1、分组实验材料

  2、挂图或投影片

  三、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教师:什么叫凝结?需要什么条件?学生回答。

  教师:什么叫蒸发?需要什么条件?

  学生回答。

  板书:水 水蒸气

  教师:水的气体形态是水蒸气,水的液体形态是水。那么自然界中有没有固体形态的水?

  学生回答。

  教师:前几节课,我们已经研究了水和水蒸气的变化,包括蒸发、沸腾、凝结。这节课我们将认识水的其他变化。

  (板书课题:4.水的三态变化)

  (二)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认识冰与水之间的变化

  教师:在寒冷的冬季,气温降到0℃以下,河水会有什么变化?

  学生:到0℃以下时,河水会结冰。

  教师:到了温暖的春天,河里的冰会发生什么变化?

  学生:天气温暖时,河里的冰会融化。

  教师:把水结成冰和冰化成水的变化及其条件,用箭头和文字表示出来,填在书上的方框中。板书:水 冰

  2.指导学生认识冰可以变成水蒸气

  教师:在寒冷的冬天,晾在院子里的湿衣服会怎样?衣服上的水变成了什么?

  学生:湿衣服会结冰。

  教师:过了一段时间,冰并没有化成水,衣服却也干了。这说明什么?

  学生:这说明了冰可以直接变成水蒸气,使衣服干了。

  教师:这种变化是在冰吸收周围热的条件下(晒太阳)发生的。请同学用箭头和简单的`文字把这种变化填写在书上的方框里。

  板书:冰 水蒸气

  3.指导学生认识水蒸气可以变成冰(出示霜的挂图或投影片。)

  教师:冬天,有时在门窗的玻璃上会看到冰花,在草木、砖瓦上会看到一层白色的冰晶,人们把它叫做霜。

  你已经知道门窗玻璃上的水和草木上的露是怎样形成的,根据这些知识,你能推想出门窗玻璃上的冰花和草木上的霜是怎样形成的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先不做评论。

  教师:以上推想是否正确呢?我们可以用实验来证明。谁能设计一个霜的模拟实验?想一想,露的模拟实验是怎样做的?

  学生在设计实验时,教师可以启发引导学生:霜和露的模拟实验方法基本相同,不同的只是搪瓷杯的温度需要更低。为此,在杯中的冰内不能再加水,而要加一些盐.当加入30%的食盐时,温度可降到-2℃左右。选用深色杯做实验,可以使外壁上的霜看得更清楚。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教师:让学生摸一摸杯壁上的小冰晶——霜,想一想霜是由什么变的?与露相比有什么不一样?(露是0℃以上形成的小水滴、冰晶。)

  教师:现在,我们用箭头和简单文字表示出这种变化,填写在课文的方框中。

  板书:水蒸气 冰晶

  4.综合认识水的三态变化

  教师:水有几种形态?它们是怎样互相变化的?变化的条件是什么?学生回答。

  教师:根据学过的知识,你能用一个完整的图把水的三种形态的变化关系表示出来吗?

  学生提出各种图示在黑板上画出来,大家评论,肯定各种画法的优点。让学生选出一种最简便、最全面的图示来。学生通过作图与讨论,加深对水的三种形态变化及其条件的理解,懂得作图法也是描述和概括自然现象的一种方法。

  水的三态变化

  标签:幼儿园小班教案,幼儿园中班教案, 水的三态变化,

  板书:水的三态变化图(略)

  练习:找2—3名学生指图说一说水的三态变化。

  (三)巩固总结

  1.霜是怎样形成的?

  2.演示实验:(从盐水中制取蒸馏水。实验前,先让一位学生尝一下;制出蒸馏水后再请学生尝尝,以解决上节课布置的作业——海水淡化的问题。)

  (四)布置作业

  1.电冰箱里的霜是怎样形成的?要使电冰箱少结霜,在使用时应注意什么?

  2.用一只塑料滴眼瓶盛满水,记下小瓶横截面的周长;将小瓶放进冰箱冷冻室,结冰后,再量量它的横截面的周长,看看有什么变化?(周长增加)。这说明什么?

  水的三态变化

  水的三态变化

水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堂4个生字,两条绿线内1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验缺水时村子里人们盼水、用水的心情,教育学生不忘缺水之艰难,珍惜水资源。

  教学重难点:体验缺水时村子里人们盼水、用水的心情,教育学生不忘缺水之艰难,珍惜水资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研究文章中心,初知珍贵

  1、板书课题,提问:见到“水”这样的题目,通常我们认为它会写些什么?

  2、浏览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写“水”的什么?

  3、小结:本文是记叙文而不是说明文,通过写人们珍惜水而表现了水的珍贵。

  二、再读课文,理清层次,整体把握水的珍贵

  1.轻轻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从哪些方面写水的珍惜的?

  2.文章先总体写水的珍贵,后具体写人们怎样珍惜水的,全文可以分为几段?

  三、精读课文,体会水的珍贵

  1.学习第一段

  (1)“珍惜”是什么意思?说说你为什么这么说。画出第一段中写水珍贵的'句子。

  (2)学生回答后,教者逐句引导理解。

  ①我们一个村子的人吃人,都要到十公里之外的一处很小的泉眼里去挑,经常要排上一个小时的长队,才可以挑上一担回家。

  ②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③你是怎么理解“请我喝酒不如请我喝水”这句话的。

  (3)再读全段,反复体会水的珍贵。

  2.学习第二段

  (1)默读第二自然段,找出写“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的句子。

  ①相互交流所选择的句子,说说理由。

  ②理解“期盼”(期待、盼望),盼望下雨天的原因是什么?

  ③欣赏有关句子:

  家家户户都建有水窖,用来在下雨天储水,以备今后很长一段时间使用。

  只有在下雨日子里,大家才可以痛痛快快地洗上一回澡。

  在雨中奔跑踊跃,大呼小叫,尽情地享受水带给我们的抚摸与清凉,还仰起头,张大嘴巴,去吃来自天空的水。

  ④研究“先是……然后……”“只有……才……”的用法。

  ⑤各自朗读体会。

  第二课时

  1、学习第三自然段。

  ①找出写水珍贵的句子,重点研究:

  母亲用一把大锁锁住了水窖,也锁住了我们对水的渴望。而挂在她腰带上的那把钥匙,则象征着权威、幸福和痛快。我们都盼望着水窖打开的那一刻的到来。

  ②齐读“母亲用一把大锁锁住了水窖……都盼望着水窖打开的那一刻的

  到来”。

  (3)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①这两个自然段写的什么事?

  ②第四自然段中要着重理解妈妈的动作和“我们”的感受。③第五自然段。

  仔细阅读第五自然段,讨论这一自然写的是什么:是写妈妈给我们洗澡的本领高,还是写别的什么?

  (4)学习第六自然段。

  理解“这是我至今为止唯一听到的将‘渴’说成是‘饿’的话。

  四、练习

  1.“我出生在一个缺水的地方。”“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找出有关句段仔细读一读,体会作者是怎样生动地加以描述的。

  2.插图配一段说明文字。

  3.给村里人带来了“苦”,可作者却具体生动地描述水给村里人带来的“乐”。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体会一下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水教案】相关文章:

《水》教案01-22

《水》教案02-21

水的溶解教案01-31

水的游戏教案03-15

冷冷的水教案02-20

《生命与水》教案03-29

水的净化教案11-11

流动的水教案11-11

水的知识教案04-13

《奇妙的水》教案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