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案

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案

时间:2022-07-14 09:39:22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案

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案1

  设计说明

  本节课复习的是“图形与几何”领域的知识,注意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使复习课的数学课堂鲜活而精彩。

  1.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构建知识网络。

  复习整理重在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知识,并梳理成知识网络,构建良好的知识体系。由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点众多,各概念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学生容易混淆,因此尝试让学生回忆相关知识点,列出复习纲要,利用表格的形式分别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和体积的意义等知识进行整理,建构知识网络,从而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2.注重知识间的融会贯通。

  在练习的过程中,如果要将长方体和正方体所有的知识点一一进行练习,那么显然题型过多,题量过大,不利于知识间的比较。因此,本节课在练习时利用“鱼缸”这个素材,把一个个知识点系统地贯穿起来,让学生围绕“鱼缸”这一情境提出相关的问题,并加以解决。这样的'设计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贯通,还能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直接引入,回顾知识

  1.直接揭示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及确定位置的复习。

  2.整理知识点。

  (1)展示整理要求:

  ①想一想关于长方体、正方体及确定位置的相关知识点。

  ②概括出各知识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尽量做到简洁明了,便于记忆。(提示:可以用图表法、树形图法或列举法表示)

  (2)小组交流,要求:组长和组员相互介绍自己整理了哪些知识点。比较一下谁整理得简洁明了,便于记忆。

  (3)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投影展示)

  长方体和正方体

  确定位置必备的要素:确定观测点和方向,同时还要量出距离和角度。

  设计意图:复习本节课的重要目的是知识的综合化,因此,复习时要注意对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并构建知识网络。

  ⊙归纳整理,系统复习

  1.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怎样整理才能让人很清楚地看出它们之间的异同与联系呢?

  (1)学生小组合作整理表格。

  (2)展示交流,构建知识网络。

  (1)关于表面积、体积和容积,你都知道些什么?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这些知识进行整理吗?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容积。

  (2)学生独立整理。

  (3)展示交流,构建知识网络。

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案2

  设计说明

  “图形与几何”领域的概念很多,这部分知识对四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在复习这些内容时,我采用“梳理知识——动手操作——强化练习”的模式。通过复习,系统地整理知识,弥补学习缺陷,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完善。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回顾,构建知识网络

  1.谈话导入。

  师:本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图形与几何”领域中的“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和“观察物体”的内容。

  2.归纳整理,构建知识网络。

  (1)提问:在这一部分,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2)学生独立反思、回顾整理,然后小组展示交流。

  (3)汇报交流,师引导归纳,构建知识网络。

  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

  观察物体

  设计意图:在引导学生复习、回顾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利用课件指导学生进行知识网络的构建,使学生对所复习的内容有一个比较系统的了解。

  ⊙复习,分项整理

  1.复习三角形分类。

  师:请小组同学讨论一下,三角形有哪些分类标准?具体是怎样分类的?

  小组讨论、交流并推荐代表进行汇报。

  (三角形按角分包括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三角形按边分包括等腰三角形和不等边三角形)

  反馈练习:完成教材101页1题。

  2.复习三角形内角和。

  师:想一想,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我们是怎样推导出三角形的内角和的?我们可以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解决哪些问题?

  小组讨论、交流并推荐代表进行汇报。

  (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的`和是90°)

  反馈练习:想一想,算一算。

  ∠1=( ) ∠2=( ) ∠3=( )

  3.复习三角形边的关系。

  师:说一说,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你能举例说明吗?

  学生思考后汇报。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反馈练习:完成教材101页3题。

  4.复习四边形分类。

  师:大家回忆一下,我们本学期学过几种四边形?它们分别有什么样的特征?

  小组讨论、交流,并推荐代表汇报。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作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作梯形)

  反馈练习:

  (1)判断。

  ①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

  ②两个高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拼在一起还是平行四边形。( )

  ③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

  ④一个梯形中只有一组对边互相平行。( )

  (2)完成教材101页5题。

  设计意图:通过由浅入深的复习,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所学知识,建立清晰完整的知识体系,有效地巩固了学习成果。

  5.复习观察物体。

  (1)引导学生用4个大小相同的正方体拼摆出几种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

  (2)提问:请同学们说一说从它们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分别看到的是什么形状。

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案3

  设计说明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结合这一点,本节课在设计上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动手操作,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在复习中,为学生准备充足的学具,采用分组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动手操作、讨论交流。在小组学习中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真正达到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自主性的目的。

  2、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的形成,不仅要靠常规教学去实现,而且要让学生有更多动手操作的机会。所以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自己动手去画、去拼,把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思维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做能更好地落实教学目标。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各种平面图形模型

  学生准备

  各种平面图形模型、七巧板学具

  教学过程

  ⊙情境引入,点明课题

  1、情境创设:课件呈现七巧板拼成的美丽图案。

  师:同学们,这些图案漂亮吗?这里面有我们学过的哪些平面图形?

  (1)学生汇报交流。

  (2)教师补充:除了这些图形,我们还学过哪些图形?

  2、点明课题。

  师: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复习一下图形与几何的相关知识。(板书:图形与几何)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呈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师生合作,复习整理

  1、平面图形的特征。

  (1)课件呈现多个杂乱排列的平面图形,让学生根据已有的认识,将这些图形分类。

  (2)组内交流:你是怎么分辨长方形的?我们学习了长方形的哪些知识?

  (3)指名回答:正方形有什么特征?

  (4)讨论: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正方形有什么不同?

  (5)说一说三角形有几条边。

  (6)说一说圆与以上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

  2、图形的拼组。

  (1)拼一拼。

  ①用2个同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什么图形?学生拼好后,注意让学生说一说拼出来的是什么图形,是怎么拼成的。

  ②用4个同样的正方形可以拼成什么图形?学生拼好后,注意让学生说一说拼出来的是什么图形,是怎么拼成的。

  (2)设计图案。

  ①请用七巧板设计一幅图案。

  ②汇报展示:让学生上台展示,并说一说自己的设计思路。

  3、分一分。(课件呈现教材94页3题的20个图形)

  (1)让学生分别回答是什么图形。

  (2)学生回答后,教师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特别是在学生说出第11、15、17个图形是平行四边形后,教师要特别强调让学生说出:你是如何想的?

  (3)教师提问:刚才我们都弄清了每个图形分别是什么图形了,那每一类图形到底有多少个呢?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活动,巩固学生对平面图形的认识,进一步感受平面图形的特征及其相互间的关系,积累数学教学活动经验,增强学习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同时注意在相互研讨中培养学生倾听和交流的能力。

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案4

  设计说明

  本复习课的设计就是让学生经历回顾、梳理、应用、拓展知识的过程。在整理知识的过程中,学生不但能整合知识,总结学习方法,而且能在由易到难的练习中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及应用。本复习课在教学设计上主要关注了以下几个方面:

  1、回顾所学知识,散落的知识经过小组的梳理与全班的交流基本上连成了线,学生基本上清楚了知识的前后联系;经过应用与拓展,这些连成线的“知识珍珠”被穿了起来,这些闪亮的小珍珠足以显示学生的思维魅力。

  2、引导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网络。复习不是简单地把前面所学的知识进行练习的过程,而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整理、学会归纳。通过把知识用情境的形式或者习题的形式呈现出来,才能系统化的整理归纳。

  3、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这也是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让学生在练习中进一步形成知识网络,在综合运用中体会数学知识是联系在一起的。学生的学习能力会得到提高。

  4、让学生在复习旧知识的同时有新的收获,这个新的收获就是在解决问题中提出或者发现新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设计本课应特别注意的就是要把知识连成线、形成串,便于学生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方格纸

  教学过程

  ⊙整理复习

  1、复习轴对称和平移。

  引导学生按下面几个问题进行梳理:

  (1)轴对称图形的意义。轴对称图形的特征。画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2)在方格纸上画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的方法。

  (3)如何利用平移和轴对称设计图案?

  (4)完成教材111页3题。(课件展示)

  设计意图:使学生再次经历轴对称和平移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图形的变换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先想一想比较图形面积的方法,再借助方格纸,在下面图形中找出与图①面积相等的图形。

  结合上面的练习题,复习了平面图形面积大小的比较有多种方法:根据图形面积的大小,可以直接进行比较;可以借助参照物进行比较;可以运用重叠的方法进行比较;可以借助方格,利用数方格的方法进行比较;可以直接计算面积后再进行比较等。

  3、复习不规则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1)求下面图形的面积。

  (2)结合上面的练习题,复习求不规则图形面积的方法:

  ①直接通过数方格的方法得出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②将图形进行“化整为零”式的计算,即根据图形的特点,将整个图形分割为若干规则的小图形,通过求小图形的面积,得出整个图形的面积。

  ③采用“大面积减小面积”的方法,即通过计算相关图形的面积,得到所求图形的面积。

  4、复习底和高。

  先让学生在纸上分别画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然后边画高边总结方法。

  (1)复习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从平行四边形一边的某一点到对边画垂直线段,这条垂直线段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这条对边就是平行四边形的底。

  (2)复习用三角尺画出平行四边形的高的方法。

  ①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平行四边形的一条边重合,让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过对边的某一点。

  ②从这一点沿着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向它的对边画垂线,这条垂线(从点到垂足)就是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高。

  注意:从一条边上的任意一点可以向它的对边画高,也可以从另一条边上的任意一点向它的对边画高,但把高画在底边延长线上在小学阶段暂不要求。

  (3)复习三角形的底和高。

  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对边的垂直线段是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是三角形的底。

  (4)复习用三角尺画出三角形的高的方法。

  ①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对准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另一条直角边与这个顶点的对边重合。

  ②从这个顶点沿着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向它的对边画垂线,这条垂线(从顶点到垂足)就是三角形一条边上的高。

  (5)复习梯形的底和高。

  从梯形的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上的某一点到对边画垂直线段,这条垂直线段就是梯形的高,这条对边就是梯形的底。

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案5

  设计说明

  1.重视知识网络的建构。

  为使所学知识有条理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加深学生的记忆,本设计先引导学生自己整理所学知识,尝试把所学知识有层次地叙述出来,并形成结构图,然后依据结构图进行复习,不仅起到了进一步巩固知识的作用,还提高了学生整理信息的能力。

  2.重视图形特点及图形运动特点的强化训练。

  本设计注重对所学内容进行有针对性地、多种形式地训练,使学生加深对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现象的理解。同时结合各种具体图形,让学生描述图形的运动,使表达与理解相互促进,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引入课题,明确目标

  今天这节课我们复习图形与几何的知识。(板书课题:图形与几何)

  ⊙分工合作,梳理知识

  1.引导学生在小组内用适当的方式概括性地整理第三单元的`内容,可以用文字、表格等方式表示出这部分的知识结构。

  2.提示整理知识的一般方法。

  3.让学生将自己整理的知识结构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教师寻找整理得较全面、较有逻辑性的学生作品,全班展示,并引导学生进行评价。

  4.教师将自己整理的知识结构图向学生展示,并结合知识结构图,引导学生回忆所学的知识:

  图形的运动(一)

  5.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质疑:对以上的学习内容,你有什么疑问?

  组织学生质疑、释疑并交流整理知识的体会。

  设计意图:提倡自主整理、合作交流的复习方式。通过让学生回顾知识,讨论知识之间的联系,自主整理所学知识并形成网络,经历“回顾—整理—提升”的过程,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的能力及合作意识。

  ⊙复习重点,强化提高

  1.复习轴对称图形。

  (1)结合教材115页2题中轴对称图形,引导学生回顾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2)学生讨论,集体交流。

  预设

  生:像这样剪出来的图形都是对称的,它们都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3)课件出示教材117页9题,学生先独立判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然后集体订正。

  2.复习平移。

  (1)引导学生结合教材115页2题中的平移现象,举例说明平移的特点。

  预设

  生:平移就是物体沿着直线移动,像拉风箱的运动就是平移现象。

  (2)课件出示教材117页10题,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3)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判断平移现象时,应该注意什么?然后汇报。

  预设

  生:平移时,图形的方向和大小没有变化,只是位置发生了变化,可以上下、左右、斜着移动,但是要沿着直线移动。

  3.复习旋转。

  (1)引导学生结合教材115页2题中的旋转现象,举例说明旋转的特点。

  (2)学生小组交流,并汇报。

  预设

  生:旋转就是物体的每个部分都绕着某一个点或轴转动。像图中的竹蜻蜓,生活中钟面的指针、风车、螺旋桨,它们都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运动,这样转动的现象都是旋转现象。

  (3)课件出示练习题。

  (4)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案】相关文章:

数学教案:几何图形11-08

数学《几何图形》教学反思04-17

认识几何图形教案02-01

《认识几何图形》教案03-31

认识几何图形教案03-26

有趣的几何图形教案01-10

中班几何图形教案03-10

《有趣的几何图形》中班教案03-28

大班认识几何图形教案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