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桥边的老人教案

桥边的老人教案

时间:2021-12-25 21:19:01 教案 我要投稿

桥边的老人教案四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桥边的老人教案4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桥边的老人教案四篇

桥边的老人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阅读并仔细玩味小说的情节,体会其深刻的思想内涵;

  2.了解小说的叙述角度和叙述人称及其与内容题旨的呈现关系。

  教学重点:

  1.玩味小说的语言,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理解小说的题旨;

  2.了解本文的叙述角度和叙述人称。

  教学方法:

  在教师引导下研读课文,读、思、议相结合。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由旧学《老人与海》导入

  二.作者介绍:

  1.学生展示作者材料搜集成果。

  2.教师补充。

  3.明确(见相关资料)

  三.研读小说内容:

  (一)整体感知:

  你在小说中看到了一件什么事情?

  明确:“我”在侦察敌情的时候在桥边偶遇一位老人,并与之攀谈的事情。

  (二)重点精读:

  1.老人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出场的?

  明确:战争来临前的紧张、慌乱。(第一段)

  2.逃难的人那么多,为什么单单这位老人能引起“我”的注意,并与之攀谈起来呢?

  明确:人们都竞相逃命,可这位老人“却坐在那里,一动也不动”。

  3.认真阅读课文中两人的对话。

  提问:你能从中获得哪些信息?

  提示:(1)在谈到家乡时,老人的反应怎样?

  明确:“露出笑容”“便高兴起来,微笑了”

  (2)在谈话中,老人说得最多的是什么?

  明确:动物,老人担心自己家的动物。

  (3)老人急着逃跑吗?

  明确:不急。“一动也不动”“我是最后一个离开圣卡洛斯的”“我要待一会,然后再走”“他说着撑起来,摇晃了几步,向后一仰,终于又在路上的尘土中坐下去”

  4.思考:

  (1)老人为什么“微笑”?透过老人的“微笑”,你能读出什么?

  明确:从“微笑”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对家乡的爱恋。同时也表现出老人被迫逃离的苦涩和悲哀。

  (2)老人为什么不自己逃命,而只担心那些动物们呢?

  明确:a.老人无亲无故,动物是他的伴侣,他的亲人。表现了老人的.孤独和善良。而且此处爱的温暖与正发生着的战争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b.老人太累了,走不动了。

  c.老人对家乡爱恋,对动物不舍。

  d.老人对未来的生活茫然,家没了,他不知该去何方。

  5.把握题旨:

  通过阅读这篇小说,你感受到了什么?

  明确:揭示了战争的残忍与罪恶,表现了作者对生命的悲悯情怀。

  四.艺术手法:

  海明威在小说创作上有一个很著名的理论——冰山理论。关于冰山理论,他曾在《午后之死》一书中这样写道:“如果一位散文作家对于他想写的东西心里有数,那么他可以省略他所知道的东西,读者呢,只要作者写的真实,会强烈地感觉到他所省略的地方,好像作者已经写出来似的。冰山在海里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那么你能从这篇小说中感受到他这一理论的运用吗?

桥边的老人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有限视角中第一叙述人称的运用。

  2、阅读主体部分,揣摩人物内心世界,理解小说主旨。

  3、了解海明威的人生及其小说的艺术特色。

  二、教学重点

  1、阅读小说,整体感知。

  2、通过本篇小说掌握叙述视角在小说中的运用。

  3、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题旨

  三、教学时间 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了解相关知识

  (一)作者简介

  海明威(1899—1961),美国小说家,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生于乡村医生家庭。他的一生经历丰富,富有传奇色彩。18岁起进入报界,曾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出生人死以致伤痕遍体。从小喜欢钓鱼、打猎、音乐和绘画,曾长期担任驻欧记者,并曾以记者身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和西班牙内战。他的早期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成为表现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主要代表作。

  他那简约有力的文体和多种现代派手法的出色运用,在美国文学中曾引起过一场“文学革命”,许多欧美作家都明显受到了他的影响。1954年,“因为他精通于叙事艺术,突出地表现在《老人与海》之中,以及他在当代风格中所发挥的影响”,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1961年,因不堪老年病痛的折磨,他开枪自杀,走完了他辉煌的一生。

  海明威的文风一向以简洁明快著称,俗称“电报式”,他擅长用极精练的语言塑造人物。他创作风格也很独特,从来都是站着写作。以至他的墓碑上有句双关妙语:“恕我不起来啦!”他笔下的人物也大多是百折不弯的硬汉形象,尤以《老人与海》中桑提亚哥最为典型。用海明威的一句名言可以概括这类硬汉甚至其本人,乃至可涵盖美利坚民族的性格:“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美国著名的文学评论家马尔科姆?考利在一篇文章里也称海明威为“这头老狮子”,以“老狮子”的称号,生动地概括了海明威性格中刚毅、勇敢和坚韧的一面,给人留下永不磨灭的印象。

  海明威是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要了解美国,你必须走近海明威,走到代表着美国民族坚强乐观的精神风范的文学长廊中来。

  (二)文学常识简介

  1、迷惘的一代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出现在美国的一个文学流派。这个名词源出侨居巴黎的美国女作家格特鲁德·斯泰因。她有一次指着海明威等人说:“你们都是迷惘的一代。”海明威把这句话作为他的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的一句题辞,于是“迷悯的一代”成了一个文学流派的名称。

  所谓“迷惘的一代”,意思是指由于迷失了前进的方向而不知该怎么办的一代。在20年代初期,美国一批初登文坛的青年作家,他们年龄相仿,经历相似,思想感情相近,文艺创作倾向也约略相同,他们带着玫瑰色的幻想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但他们所看到的尽是残酷的厮杀和恐怖的死亡。他们的幻想破灭,身心受到严重的摧残;他们憎恨战争,但不知如何才能消灭战争,心情苦闷,对前途感到茫然。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动荡不安和社会危机,又加重了他们心灵的空虚和苦闷。他们没有明确的社会理想,只能消极逃避现实的斗争,躲到个人的小天地里去,企图用爱情、友谊、寻欢作乐来解除精神的痛苦,想在富有刺激性的活动中使自己振奋起来。

  2、冰山理论

  海明威曾在《午后之死》中提出:“如果一位散文作家对于他想写的东西心中有数,那么他可以省略他所知道的东西,读者呢,只要作者写的真实,会强烈地感觉到他所省略的地方,好像作者已经写了出来。冰山在海里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出水面上。”这就是海明威著名的“冰山理论”。

  对于海明威的“冰山理论”,研究者们注意到了海明威的文体风格,认为海明威早年从事新闻记者工作,练就了简约干练的文体风格,在从事小说创作后,他还是提倡简练的电报体写作风格。海明威的小说使用的是最普通的词和日常用语,摒弃了空洞词藻。

  (三)文题解读

  小说取材于20世纪30年代西班牙内战。1936年7月,西班牙内战爆发,共和政府军和法西斯佛朗哥的叛军展开激战。海明威不但与许多美国知名作家和学者一起捐款支援西班牙人民正义的'捍卫民主、反法西斯斗争,而且作为战地记者三次深入前线,在炮火中写了剧本《第五纵队》,并创作了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与前两部反映战争的作品不同,《桥边的老人》关注的不是英雄、正义,也不是“主义”、政治,而是战争中的小人物和弱者。他们是无辜的受害者。残酷的战争来了,将家园、亲人都无情地撕碎。在这里,战争成了作者的谴责对象,对生命价值的珍视更令小说充满了悲悯的力量(四)理清思路

  这篇小说虽篇幅短小,但构思精巧,选材典型。

  小说首段进行场面描写,介绍故事发生的环境。主体部分由对话构成情节,通过对话,将老人的内心之痛刻画入微;最后一段交待结局,既是对背景的再次点明,又有一定的象征意义。(首段介绍环境,主体部分由对话构成情节,最后一段交待结局)文章的构思和取材是巧妙和独特的,它不是以战火纷飞,血腥残酷的战争实景来表现该主题,而是以在战争即将到来前,一个相对平静的环境下,一个孤身老人当人们竞相逃命时的内心世界,冷静而逼真地揭示出了战争的残忍、罪恶。

  在小说的情节安排上,作者通过将撤离人群的逐渐稀少、远去,战争越来越近的紧张感与老人从始至终的缓慢平和的语调,与战争毫不相干的谈话内容冲突着,把小说一步步推向高潮,让人不禁为老人的安慰担忧,也更深刻的感受到主题。

  二、解读文本

  1、阅读第一段,讨论叙述语言的特点

  问题1:本段交待了哪些内容?

  明确:交待了主人公及故事发生的环境:桥边的老人、避难的人群、运送物资的士兵、踯躅的农夫。

  问题2:本段语言几乎一笔一景,为什么惟独对老人着重笔,且分置首尾?

  明确:注重语言的轻重匀称,结构的错综,与下文的过渡照应。

  问题3:由本段看,小说的叙述语言有何特点?

  明确:语言简约,不事渲染,淡化主观色彩;但包蕴丰富的内容,给人强烈的视觉感受。

  2、 阅读主体部分,揣摩人物内心世界,理解小说主旨

  问题1:“我”与老人的问答有多处矛盾,试举例说明。

  明确:如“我”问老人的家及政治态度时,老人的“敷衍”;老人问“我”动物能否挨过炮火,“我”的心不在焉。

  问题2:为什么会产生“答非所问”的对话?

  明确:两人身份不同。我作为反法西斯战士,关注自己的战斗任务,最多也只是对老人境况关心;而老人远离政治与战争,内心关注的是与自己相伴的动物的生命。

  问题3:老人的形象与故事的主题有何关系?

  明确:老人充满爱心,其形象闪耀着普遍的人性的光辉,与践踏人类生命的残酷战争形成鲜明的对比。作者旨在呼唤人性与爱的回归,斥责非正义战争给世界带来的灾难。

  3、阅读最后一段,讨论结尾的表达作用

  问题:小说的结尾除了交待故事的结局,还有什么表达作用?

  明确:(1)点明故事背景(法西斯挺进)

  (2)渲染氛围,烘托心境(天色阴沉,乌云密布)

  (3)象征手法,暗示中心(复活节、仅有的幸运)

  三、布置作业

  1、仔细阅读全文,感受文中形象

  2、了解叙述的相关知识

桥边的老人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海明威及其创作风格; 2、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与题旨; 3、能说出小说的叙述视角和叙述人称; 4、掌握有限视角中第一叙述人称的运用,并能试着以第一人称写一段人物内心独白。

  学情分析

  学生对外国经典小说的了解十分有限。对小说的构成也不熟悉。

  重点难点

  叙述的简洁和繁复在小说中的特殊运用及对主旨呈现的不同作用。

  教学过程

  【导入】第一课时

  一、【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1899年7月21日-1961年7月2日),美国小说家。1961年,因不堪老年病痛的折磨,他开枪自杀,走完了他辉煌的一生。海明威代表作有《老人与海》、《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等,凭借塑造圣地亚哥的“可以把他消灭,但就是打不败他”“硬汉性格”的《老人与海》获得1953年普利策奖及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海明威被誉为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并且是“新闻体”小说的创始人,他的笔锋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海明威的写作风格以简洁著称,对美国文学及20世纪文学的发展有极深远的影响。

  2、文学常识

  迷惘的一代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出现在美国的一个文学流派。这个名词源出侨居巴黎的美国女作家格特鲁德斯泰因。她有一次指着海明威等人说:“你们都是迷惘的一代。”海明威把这句话作为他的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的一句题辞,于是“迷惘的一代”成了一个文学流派的名称。

  所谓“迷惘的一代”,意思是指由于迷失了前进的方向而不知该怎么办的一代。在20年代初期,美国一批初登文坛的青年作家,他们年龄相仿,经历相似,思想感情相近,文艺创作倾向也约略相同,他们带着玫瑰色的幻想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但他们所看到的尽是残酷的厮杀和恐怖的死亡。他们的幻想破灭,身心受到严重的摧残;他们憎恨战争,但不知如何才能消灭战争,心情苦闷,对前途感到茫然。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动荡不安和社会危机,又加重了他们心灵的空虚和苦闷。他们没有明确的社会理想,只能消极逃避现实的斗争,躲到个人的小天地里去,企图用爱情、友谊、寻欢作乐来解除精神的痛苦,想在富有刺激性的活动中使自己振奋起来。

  冰山理论

  海明威曾在《午后之死》中提出:“冰山在海里移动很是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这就是海明威著名的“冰山理论”。“八分之一”是读者所看到的,“八分之七”虽然没有写出来,但能为读者所感受到,从而使作品内容给人以充实、含蓄和耐人寻味之感。对于海明威的“冰山理论”,研究者们注意到了海明威的文体风格,认为海明威早年从事新闻记者工作,练就了简约干练的文体风格,在从事小说创作后,他还是提倡简练的电报体写作风格。海明威的小说使用的是最普通的词和日常用语,摒弃了空洞词藻。

  3、写作背景

  小说取材于20世纪30年代西班牙内战。1936年7月,西班牙内战爆发,共和政府军和法西斯佛朗哥的叛军展开激战。海明威不但与许多美国知名作家和学者一起捐款支援西班牙人民正义的捍卫民主、反法西斯斗争,而且作为战地记者三次深入前线,在炮火中写了剧本《第五纵队》,并创作了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

  二、【自主学习指导】

  1.阅读小说,通过人物对话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在你思考的人物对话下面做记号。

  2.思考:你的阅读感受和小说的写作手法之间有没有什么关系?(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使你产生这样的阅读感受?)

  三、【自主学习成果检测】

  1、正音和正字:

  骡(luó )车 脚踝(huái ) 撇(piē )下

  踯(zhí )躅(zhú ) 彳(chì )亍(chù ) 踌(chóu )躇(chú )

  神mì (秘)莫测 乌云mì(密)布

  2、默读课文,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按提示填空。

  首段进行场面描写,介绍故事发生的_环境_ 。主体部分由__对话 构成情节。最后一段交待_结局_,既是对 背景 的再次点明,又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四、探究一 研读文章的主体部分。

  细读小说的主体部分(对话部分),主体部分是“我”与老人的对话,可归结为“四问”。它隐藏了一些内容。阅读主体部分(对话部分),揣摩人物内心世界,看看作者隐藏了什么?

  一问:家乡

  “你从哪儿来?”我问他。

  “从圣卡洛斯来,”他说着,露出笑容。

  那是他的故乡,提到它,老人便高兴起来,微笑了。“那时我在看管动物,”他对我解释。

  “噢,”我说,并没有完全听懂。

  “唔,”他又说,“你知道,我待在那儿照料动物。我是最后一个离开圣卡洛斯的。”

  老人为什么会“露出笑容”?

  明确:老人提到故乡便暂时忘记了眼前艰难凶险的处境并微笑了起来的这一细节,告诉我们他是多么爱他生活的家园。“微笑”就是一处减法,作者隐藏的是:老人暂时忘却身处艰难凶险而微笑,是因为谈起了故乡,因为热爱故乡,因为故乡有他温暖的回忆,包括对这些动物的回忆。从“微笑”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对家乡的爱恋。同时也表现出老人被迫逃离的苦涩和悲哀。

  呆在那儿照顾动物直到最后离开的这个细节,说明了什么?

  明确:说明他对它们是多么不舍。“最后一个离开”也是一处减法。作者隐藏的是:老人因为战争,不得不离开,最后才离开是因为实在不舍,但是让自己心爱的动物留下遭受炮火的摧残又是多么无奈、被迫和悲哀。

  二问:动物

  老人多次唠叨的语言是什么?

  明确:“唉,只得把它们撇下了。” “没家,只有刚才讲过的那些动物。猫,当然不要紧。猫会照顾自己的,可是,另外几只东西怎么办呢?我简直不敢想。”

  “猫是不要紧的,我拿得稳。不用为它担心。可是,另外几只呢,你说它们会怎么样?”

  “可是在炮火下它们怎么办呢?”

  “恩,当然会飞。可是山羊呢?唉,不想也罢。”

  从中你读到了什么?

  明确:老人对动物如数家珍,我们不但了解了老人平日的生活状况,动物在老人心目中所占据的地位,还了解到老人离家时的无奈和被迫。①读出老人的生活现状,老人的孤独。他没有家,只有几只小动物相依为命,晚年生活很凄凉。可战争却要他离开他的家园他的亲人,连最后一点温情也要抹去。②读出了战争的残酷,战争给百姓带来的苦难和痛。③读出了老人的善良,在大家都自顾自己的逃命中,老人还能想到可怜的动物。④读出老人内心的痛苦,不能安度晚年,要在战火中逃离家园。⑤读出他的茫然,对未来生活的.迷茫和无把握。他顾及动物不关心自己,不想走。

  三问:家

  “你没家?”我问,边注视着浮桥的另一头,那儿最后几辆大车正匆忙地驶下河边的斜坡。

  “没家,”老人说,“只有刚才讲过的那些动物。猫,当然不要紧。猫会照顾自己的,可是,另外几只东西怎么办呢?我简直不敢想。” 他疲惫不堪地茫然瞅着我。

  你从“那儿最后几辆大车正匆忙地驶下河边的斜坡”句中读出了什么?

  明确:“最后几辆大车”没赶上,就意味着老人要留在战场上了。平静而简洁的叙述中隐藏的是作者对老人命运的深深担忧。

  四问:政治

  “政治跟我不相干,”他说。

  其中隐藏了作者什么观点?

  明确:挑起战争的是政治家,人民是无辜的受害者,将批判的矛头指向了挑起战争的政治家。

  与老人命运相关的句子还有哪些?

  明确:“谢谢你,”他说着撑起来,摇晃了几步,向后一仰,终于又在路旁的尘土中坐了下去。“坐了下去”也就意味着老人凶多吉少的未来。

  8)文章多次写到老人“坐”在那里,请找出相关语句,并思考:明知此处即将成为战场,老人为什么却“坐”在那儿呢?

  明确:①老人太累了,体力不支,疲惫不堪,走不动了。②老人对故园的留恋,对家乡爱恋,对动物不舍。③家没了,他不知该去何方,老人对未来的生活茫然,失去了生活的依靠和希望,而使求生的欲望减退了。

  “那时我在照看动物,”他木然地说,可不再是对着我讲了,“我只是在照看动物。”

  (1)为什么不对我讲了?

  明确:或许以中断谈话的方式来谢绝年轻人的好意;或许他不再期待别人来分担他的忧虑;或许表明他决定听天由命,不再逃亡了。

  (2)这个句子中老人强调的是哪个词?隐含了怎样的意思?

  明确:我只是在照看动物,招谁了惹谁了?(冤)为什么要毁了这一切?(怨)“只是”中隐藏着的是对战争的控诉。

  教师小结 “海明威冰山理论”的表现

  通过以上的阅读和讨论,我们知道作者的叙述运用的是减法,隐去了一些内容,力求简洁明快,这正是作者“冰山理论”的表现:

  海明威认为冰山在海里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出水面上。所谓

  “冰山理论”,就是用简洁的文字塑造出鲜明的形象,把作者自身的感受和思想情绪最大限度地掩藏于形象之中,使之情感充沛却含而不露、思想深沉却隐而不晦,从而将文学的可感性与可思性巧妙地结合起来,让读者通过对鲜明形象的感受去发掘作品的思想意义。因此,“冰山理论”应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文本的简洁,即“少”;二是叙述者的不动声色,即“静”。

  五、探究二 研读文章的结尾段

  讨论:小说的结尾除了交待故事的结局,还有什么表达作用?

  明确:1、“法西斯正在向埃布罗挺进” “天色阴沉,乌云密布”。点明故事背景,渲染了战争的气氛,烘托了“我”焦急、忧虑、愤懑的心境。

  2、“复活节”运用暗示和象征手法表达了自己谴责战争罪恶,呼唤和平生活的强烈愿望,揭示了文章主旨。

  3、“对他毫无办法”和“仅有的幸运”暗含着作者的无可奈何及对老人的同情和祝福。老人的命运是他自己无法掌握的,别人也无法改变,只能给予同情和祝福。

  六、探究三 认识文章的主旨:

  1、结合情节和对话概括小说主旨。

  明确: 这篇小说刻画了二战中一位孤苦的西班牙老人形象,通过他疲惫不堪地艰难逃离家乡的遭遇,深刻揭示了战争的残忍与罪恶,表达了对生命的尊重和对和平的渴望。

  2、文章的主题是要表现战争的罪恶,为何仅写“桥边的老人”一人的遭遇?

  明确:其一,作者运用以点带面的写法,老人是饱受战争苦难的典型代表,老人的遭遇非常具有典型性。他人爱家乡,被迫逃离家园。为了逃避战火,他流离失所,疲惫不堪,这也正是所有人民遭受战火的普遍表现。“桥边的老人”一人的遭遇,也就反应了当时全体人民的遭遇;老人的愿望,也正是人民渴望和平的愿望。老人充满爱心,其形象闪耀着普遍的人性的光辉,与践踏人类生命的残酷战争形成鲜明的对比。作者旨在呼唤人性与爱的回归,斥责非正义战争给世界带来的灾难。

  其二,写作的切入点小,写作过程更容易驾驭。以极为简洁的笔墨,反映出一个大的主题,这也显示出作者高超的写作水平。

  活动2【测试】检测

  文中刻画的桥边的老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试加以分析。

  明确:文中刻画了一个 年老孤苦的西班牙老人形象(76岁,无家,只有动物为伴)。他热爱自己的家乡,一谈到自己的家乡,老人就高兴地笑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溢于言表。他心地善良,充满爱心。敌人入侵,他不得不逃离家乡,但一直牵挂他养 的那几只动物,对这几只动物能否避过战火,一直放心不下。他不关心政治,他不理解敌人为什么会入侵自己的家乡,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之情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桥边的老人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海明威的人生及其创作风格;

  2、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与题旨;

  3、能说出小说的叙述视角和叙述人称;

  4、掌握有限视角中第一叙述人称的运用,并能试着以第一人称写一段人物内心独白。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简单了解本模块内容

  (一)《外国小说欣赏》属于“小说与戏剧”系列。《外国小说欣赏》的主要教学任务是引导学生欣赏外国小说以及初步感知小说这一文体的基本特征。与此同时,适当地勾勒外国小说史的轮廓,简单介绍外国小说的创作方法以及诸种流派,最终目的是了解小说艺术,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培养高格调的审美情趣,提升人生境界。

  (二)《外国小说欣赏》分为八个单元,按小说的基本元素来设定,分别为“叙述”“场景”“主题”“人物”“情节”“结构”“情感”和“虚构”。

  二、阅读小说,整体感知。明确第一单元要求

  (一)本单元的要求是:

  1、 领会作品的内容与题旨;

  2、 掌握小说的叙述角度和叙述人称;

  3、 考察小说叙述角度和叙述人称与内容和题旨呈现的关系;

  4、 了解小说的叙述腔调和速度控制。

  (二)《桥边的老人》是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桥边的老人》篇幅短小,笔法简练,但是意蕴却很深刻,叙述角度也很具有代表性,读时要细心品味语言。

  三、进入文本

  (一)作者简介

  海明威(1899-1961),美国小说家,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生于乡村医生家庭。他的一生经历丰富,富有传奇色彩。18岁起进入报界,曾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出生人死以致伤痕遍体。从小喜欢钓鱼、打猎、音乐和绘画,曾长期担任驻欧记者,并曾以记者身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和西班牙内战。他的早期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成为表现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主要代表作。

  他那简约有力的文体和多种现代派手法的出色运用,在美国文学中曾引起过一场“文学革命”,许多欧美作家都明显受到了他的影响。1954年,“因为他精通于叙事艺术,突出地表现在《老人与海》之中,以及他在当代风格中所发挥的影响”,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1961年,因不堪老年病痛的折磨,他开枪自杀,走完了他辉煌的一生。

  海明威的文风一向以简洁明快著称,俗称“电报式”,他擅长用极精练的语言塑造人物。他创作风格也很独特,从来都是站着写作。以至他的墓碑上有句双关妙语:“恕我不起来啦!”他笔下的人物也大多是百折不弯的硬汉形象,尤以《老人与海》中桑提亚哥最为典型。用海明威的一句名言可以概括这类硬汉甚至其本人,乃至可涵盖美利坚民族的性格:“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美国著名的文学评论家马尔科姆考利在一篇文章里也称海明威为“这头老狮子”,以“老狮子”的称号,生动地概括了海明威性格中刚毅、勇敢和坚韧的一面,给人留下永不磨灭的印象。

  海明威是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要了解美国,你必须走近海明威,走到代表着美国民族坚强乐观的精神风范的文学长廊中来。

  (二)文学常识简介

  1、 迷惘的一代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出现在美国的一个文学流派。这个名词源出侨居巴黎的美国女作家格特鲁德斯泰因。她有一次指着海明威等人说:“你们都是迷惘的一代。”海明威把这句话作为他的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的一句题辞,于是“迷悯的一代”成了一个文学流派的名称。

  所谓“迷惘的一代”,意思是指由于迷失了前进的方向而不知该怎么办的一代。在20年代初期,美国一批初登文坛的青年作家,他们年龄相仿,经历相似,思想感情相近,文艺创作倾向也约略相同,他们带着玫瑰色的幻想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但他们所看到的尽是残酷的厮杀和恐怖的死亡。他们的幻想破灭,身心受到严重的摧残;他们憎恨战争,但不知如何才能消灭战争,心情苦闷,对前途感到茫然。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动荡不安和社会危机,又加重了他们心灵的空虚和苦闷。他们没有明确的社会理想,只能消极逃避现实的斗争,躲到个人的小天地里去,企图用爱情、友谊、寻欢作乐来解除精神的痛苦,想在富有刺激性的活动中使自己振奋起来。

  2、 冰山理论

  海明威曾在《午后之死》中提出:“如果一位散文作家对于他想写的东西心中有数,那么他可以省略他所知道的东西,读者呢,只要作者写的真实,会强烈地感觉到他所省略的地方,好像作者已经写了出来。冰山在海里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出水面上。”这就是海明威著名的“冰山理论”。

  对于海明威的“冰山理论”,研究者们注意到了海明威的文体风格,认为海明威早年从事新闻记者工作,练就了简约干练的文体风格,在从事小说创作后,他还是提倡简练的电报体写作风格。海明威的小说使用的是最普通的词和日常用语,摒弃了空洞词藻。

  (三)背景介绍:

  小说取材于20世纪30年代西班牙内战。1936年7月,西班牙内战爆发,共和政府军和法西斯佛朗哥的叛军展开激战。海明威不但与许多美国知名作家和学者一起捐款支援西班牙人民正义的捍卫民主、反法西斯斗争,而且作为战地记者三次深入前线,在炮火中写了剧本《第五纵队》,并创作了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与前两部反映战争的作品不同,《桥边的老人》关注的不是英雄、正义,也不是“主义”、政治,而是战争中的小人物和弱者。他们是无辜的受害者。残酷的战争来了,将家园、亲人都无情地撕碎。在这里,战争成了作者的谴责对象,对生命价值的珍视更令小说充满了悲悯的力量。

  (四)理清思路

  学生默读课文,理清小说的整个情节。

  字词提醒:

  蹒跚 pan shan 腿脚不灵便,走路左右摇摆,缓慢的样子(也作盘跚)

  轮辐 fu 踝 huai 踯躅 zhi zhu (徘徊) 踟蹰 chi chu 心理迟疑要走不走的'样子

  眺望 tiao wang

  1、默读课文,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首段进行场面描写,介绍故事发生的环境。

  主体部分由对话构成情节

  最后一段交待结局,既是对背景的再次点明,又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2、这个故事是由谁来讲述的?

  这篇短小的小说是由“我”来讲述的。由课文的语句推测:我也许是个战地记者,也许是与法西斯对立的阵营中的战士。

  3、以第一人称视角来叙说这个故事有何特点?

  (1)、 由“我”这个小说中的人物来讲述故事,给我们一种亲身经历的感觉,有很强的真实感、亲切感。

  (2)、 由“我”来讲述故事,故事的每一个环节都是“现在进行时”,使读者对下一步情节有所期待,能紧紧抓住读者的心。

  (3)、 由“我”来讲述故事,“我”所知道的内容是有限的,比如这个老人的身份、他的经历和未来,很难把故事的全部内容呈现出来。

  4、知识介绍:

  小说的叙述发表方式有两种

  A全知视角,即叙述者是一个全知全能的人,他了解小说的全部细节和所有人物的心理、行为及命运。通常用第三人称。

  B 有限视角,即由故事中的一个人物来讲述故事,而叙述者只了解故事中的部分情节。通常采用第一人称。

  (五)具体解读

  1、 阅读第一段,讨论叙述语言的特点

  问题1:本段交待了哪些内容?

  明确:交待了主人公及故事发生的环境:桥边的老人、避难的人群、运送物资的士兵、踯躅的农夫。

  问题2:本段语言几乎一笔一景,为什么惟独对老人着重笔,且分置首尾?

  明确:注重语言的轻重匀称,结构的错综,与下文的过渡照应。

  问题3:老人的形象特点是什么?

  戴钢丝边眼镜,坐在那里,一动也不动。

  拓展:为何“不动”,为何要作者设置人物形象为“戴钢丝边眼镜”?

  学生讨论回答。

  由本段看,小说的叙述语言有何特点?

  明确:语言简约,不事渲染,淡化主观色彩;但包蕴丰富的内容,给人强烈的视觉感受。

  --冰山原则。

  2、布置作业:

  细读文章的主体部分,看看“冰山”下还隐藏了什么?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今天这堂课,我们来寻找“冰山下的隐藏。

  二、 阅读主体部分,揣摩人物内心世界,理解小说主旨。

  主体部分是“我”与老人的对话,可归结为“四问”。

  一问家乡

  “你从哪儿来?”我问他。

  “从圣卡洛斯来。”他说着,露出笑容。

  那是他的故乡,提到它,老人便高兴起来,微笑了。

  “那时我在看管动物,”他对我解释。

  “噢。”我说,并没有完全听懂。

  “唔,”他又说,“你知道,我待在那儿照料动物。我是最后一个离开圣卡洛斯的。”

  1、从中你读出了什么?

  老人提到故乡便暂时忘记了眼前艰难凶险的处境并微笑了起来的这一细节,告诉我们他是多么爱他生活的家园。“微笑”--作者隐藏的是:老人暂时忘却身处艰难凶险而微笑,是因为谈起了故乡,因为热爱故乡,因为故乡有他温暖的回忆,包括对这些动物的回忆。

  2、呆在那儿照顾动物直到最后离开的这个细节,说明了什么?

  说明他对它们是多么不舍。离开自己深爱之物、让它们被炮火摧残,这种被迫和无奈何其苦涩和悲哀。

  二问动物

  3、文中老人多次唠叨的语言是什么?请你找出老人多次唠叨的语言。

  “没家,只有刚才讲过的那些动物。猫,当然不要紧。猫会照顾自己的,可是,另外几只东西怎么办呢?我简直不敢想。”

  “猫是不要紧的,我拿得稳。不用为它担心。可是,另外几只呢,你说它们会怎么样?”

  “可是在炮火下它们怎么办呢?”

  “恩,当然会飞。可是山羊呢?唉,不想也罢。”

  4、你能从这几句唠叨词中读出些什么?

  ①读出老人的生活现状,老人的孤独。他没有家,只有几只小动物相依为命,晚年生活很凄凉。可战争却要他离开他的家园他的亲人,连最后一点温情也要抹去。

  ②读出了战争的残酷,战争给百姓带来的苦难和痛。

  ③读出了老人的善良,在大家都自顾自己的逃命中,老人还能想到可怜的动物。

  ④读出老人内心的痛苦,不能安度晚年,要在战火中逃离家园。

  ⑤读出他的茫然,对未来生活的迷茫和无把握。他顾及动物不关心自己,不想走。

  三问家

  “你没家?”我问,边注视着浮桥的另一头,那儿最后几辆大车正匆忙地驶下河边的斜坡。

  5、你从当中读出了什么?

  “最后几辆大车”没赶上,就意味着老人要留在战场上了。平静而简洁的叙述中隐藏的是作者对老人命运的深深担忧。

  四问政治

  “政治跟我不相干,”他说.

  6、其中隐藏了作者什么观点?

  挑起战争的是政治家,人民是无辜的受害者,将批判的矛头指向了挑起战争的政治家。

  7、与老人命运相关的句子还有哪些?

  “谢谢你,”他说着撑起来,摇晃了几步,向后一仰,终于又在路旁的尘土中坐了下去。

  “坐了下去”也就意味着老人凶多吉少的未来。

  8、明知此处即将成为战场,“我”两次劝老人离开,老人为什么不走?

  (1)“我七十六岁了。我已经走了十二公里,我想我现在再也走不动了。”

  老人因为体力不支,疲惫不堪。

  (2)“那边我没有熟人”。

  老人还有对故园的留恋,有对未来的茫然,也因失去了生活的依靠和希望,而使求生的欲望减退了。

  9、 “那时我在照看动物,”他木然地说,可不再是对着我讲了。“我只是在照看动物。”

  (1)为什么不对我讲了?

  或许以中断谈话的方式来谢绝年轻人的好意;或许他不再期待别人来分担他的忧虑;或许表明他决定听天由命,不再逃亡了。

  (2)这个句子中老人强调的是哪个词?隐含了怎样的意思?

  我只是在照看动物,招谁了惹谁了?--冤

  为什么要毁了这一切?--怨

  “只是”中隐藏着的是对战争的控诉。

  三、 解读小说结尾:

  小说的结尾有什么表达作用?

  1、点明故事背景(法西斯挺进)

  2、渲染气氛,烘托心境(天色阴沉,乌云密布)

  3、象征手法,暗示中心(复活节)

  四、总结:

  《桥边的老人》关注的不是英雄、正义,也不是“主义”、政治,而是战争中的小人物和弱者。他们是无辜的受害者。残酷的战争来了,将家园、亲人都无情地撕碎。在这里,战争成了作者的谴责对象,对生命价值的珍视更令小说充满了悲悯的力量。

  《桥边的老人》仿佛一个小小的窗口,以小见大地揭示出战争的残忍、罪恶,显示出战火纷飞的年代里人性的善良--对生命的尊重与对和平的渴望。

  五、作业:

  1、阅读《墙上的斑点》以及课后的话题中关于“叙述角度”、“叙述人称”的部分。

  2、学案。

【桥边的老人教案】相关文章:

《桥边的老人》教案04-14

桥边的老人教案五篇02-12

桥边的老人教案三篇01-15

桥边的老人教案3篇03-06

桥边的老人教案5篇01-25

桥边的老人教案4篇01-26

桥边的老人教案7篇02-04

桥边的老人教案八篇12-22

桥边的老人教案6篇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