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借书的教案

借书的教案

时间:2022-05-15 16:43:17 教案 我要投稿

借书的教案

  作为一名教职工,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借书的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借书的教案

借书的教案1

  ▲教学目标

  1感受周总理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制度的精神.

  2学会本课的11个生字,理解8个新词语的意思.,能写出表示“电话铃、下雨和敲门”等声音的词语.

  3仿照例句,根据规定的内容,用请问……有没有……”这种委婉语气说话,能把请问……有没有……”的句子补充完整.

  4能说出课文第3自然段按事情发展写的顺序.

  5能正确地朗读课文,读好对话.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读懂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第三段话,领会周总理自觉遵守制度的精神。

  难点:指导学生仿效例句说话。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学习课文的生字新词。

  2、学习第1、2自然段,能用请问……有没有……”这种委婉语气说话,能把请问……有没有……”的句子补充完整.

  一、看图揭题

  1、出示图,问:

  图上是谁?小朋友对他了解多少?图上画着周总理干什么?(先让学生自由说,再要求用最简单的一句话来概括。)

  2、揭题、读题。课文讲了怎样的一个动人的故事呢?大家学了课文就会明白。

  二、自学课文,检查效果

  1、自读课文,:要求:

  ①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②自学生字词

  ③标好小节号

  2、检查自学效果

  ①抽读生字、词卡

  ②理解词语

  图书馆,问:图书馆是怎样的?你常去吗?

  阅览室:阅览室是干什么的?结合览”的音(与“蓝”比较)义(“看”的意思)记住览”的上下两部分。

  读者:在阅览室里读书的人叫什么?怎样的人可以叫“读者”?这里的“者”什么意思?还可以组成什么词?

  再结合理解管理员、值班室”。

  ③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指名分节读课文,说说故事中的周总理是个怎样的人?(让学生自由说,不必统一答案)。

  三、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

  1、齐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为什么图书馆里“读者很少”?

  2、学习第二自然段:

  ①师读第一句后问:是谁打的电话?(板书:打电话问)

  ②同桌分读周总理和小王的话,试着体会说话的语气。

  ③说说从周总理和小王的对话中感受到了什么。

  A、引导学生说说总理的`有礼貌、自觉遵守制度是从哪些词句中体现出来的。(随机板书:请问……有没有……谢谢!)

  B、告诉学生图书馆里有些比较贵重的数量少的书一般不能外借,只能在图书馆里看,这是图书馆的制度。

  ④说说一般图书馆里还有哪些借阅制度需要遵守的。

  3、这段对话怎样读?(讨论,再分角色读)

  四、依照例句说话。

  1、明确说话要求:总理想错《世界地图册》和《世界经济参考》着两本书,他是怎么说的?

  师:是啊,用上“请……有没有……”这两个词说话,语气非常有礼,委婉。让我们也来学一学。

  2、练习说话。

  ①想买明天的去上海的火车票。

  ②想买一本《儿童图画词典》

  五、巩固生字词,抄写。

  1、认读生字、词卡。

  2、分析”册、越“的字形。说说这一课大部分生字都可用什么方法记住。(加一加,换偏旁)3、抄写生字,词语。

  板书设计:

  打电话问:请问……有没有……谢谢!

  周总理借书

  冒雨借书:( )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理清按事情发展的写作顺序,了解先写什么,再写什么。

  2、感受总理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制度的精神。

  一、复习检查

  1、看拼音写词语,反馈矫正。

  2、出示”叮铃铃、笃笃笃“两张词卡,问:这是表示什么声音的词?(除文中外,要求说说还可以用什么表示声音)文中下大雨又发出什么声音?改写第一段句子,用上象声词。

  3、分组朗读第一、二自然段课文。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默读,按顺序说说这段话写了哪些意思,哪几句是写这个意思的。(板书:撑伞站雨中表扬小王按制度办事在阅览室认真看书)

  2、填空练习:

  课文第三自然段先写了(),再写了(),最后写了(,是按()的顺序写的。

  3、引导小结学习方法(略)

  4、指两名学生朗读总理和小王的对话,讨论:

  ①小王为什么激动?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这句话?指名读。

  ②你觉得周总理该不该让小王送书?

  5、小结,朗读全文。

  二、总结全文

  1、感情朗读全文,说说故事中的周总理是个怎样的人?(板书: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制度)

  2、课文哪些句子最能体现总理严格遵守图书馆的制度的?

  3、总结谈话,课外延伸(略)

  板书设计:

  周总理 打电话问:请问……有没有……谢谢严格要求自己

  借 书 冒雨借书:撑伞站雨中表扬小王认真地看自觉遵守制度

  (按事情发展顺序)

借书的教案2

  活动目标:

  1.懂得借别人的东西要爱护,并能按时归还。

  2.能使用借书和还书时的礼貌用语。

  活动准备:

  1.图片。

  2.故事PPT

  活动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起兴趣。

  教师:明明买了一本故事书,丁丁想借来看。丁丁该怎么做呢?

  (二)看图书,了解故事内容。

  (1)教师示图1教师:丁丁向明明借书时是怎么说的?(明明,这本新书借给我看看好吗?)

  (2)教师示图1教师:他在干什么?(把借来的.书包上封面。)为什么要包上封面呢?

  (3)教师示图1教师:丁丁看书时怎么样?(丁丁看得很认真,也很小心,不把书弄脏。)

  (4)教师示图1教师:丁丁还书时会说些什么?(明明,这本书我看完了,现在还给你。谢谢!)明明怎样说?(不用谢。)

  (三)情境表演,巩固经验。

  1.自由组合,表演"借书"。

  2.个别表演,师生评价。

  3.迁徙训练,可表演借铅笔、借橡皮等,练习借和还时的言行。

  (四)师生总结,提升情感。

  1.教师:你喜欢丁丁的哪些地方?

  2.师生针对班级实际,对幼儿进行表扬和鼓励。

  3.教师小结:借了东西要爱护,要及时归还。借和还的时候要使用礼貌用语。

  (五)欣赏故事:《宋濂借书》,懂得"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的道理。

  教师:为什么主人同意宋濂随时来借书呢?

  教师小结: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借别人的东西不仅要有礼貌,还要讲信用,要及时归还给别人,今后再问别人借,就不难了。

  活动延伸:

  日常生活: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借别人东西时有礼貌,并且及时归还。

  附故事:

  宋濂借书明朝有一位叫宋濂的人,家里很穷,根本买不起书。宋濂为了学习知识,常常借书读。许多富有的人家藏书很多,但是都不愿意借给他。有一次,宋濂又到一家富户借书看,这家人不愿意借给他,所以借的时候讲明十天之内要还回来,可十天根本就读不完那本书。到了第十天早晨,天下着大雪,那家人以为宋濂不会来还书了,可是宋濂却冒雪把书送了回来。主人很感动,他告诉宋濂以后可以随时来看书,不再给他限定借书时间了。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中,幼儿积极配合,认真尝试,在自主练习里获取了经验,又在集体练习里感受到了快乐和喜悦,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教学目标也得到了圆满的完成。

借书的教案3

  【教学目标】

  1.领会本文阐述的“书非借不能读”的道理,认识克服困难、勤奋学习的重要,黄生借书。

  2.学习本文运用对比方法阐明道理的写法。

  3.了解“然”和“然则”的不同用法。

  [难点、重点分析]

  1.“说”这种文体有什么特点?

  分析:“说”这种文体类似于随笔、杂文之类。这种文体可以在记叙的基础上发表议论,可以夹叙夹议,可以说明和议论相结合,也可以通篇议论。本文属于夹叙夹议类。

  2.本文结构是怎样的?

  分析:全文5段,可分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提出“书非借不能读”的观点,并用三个概括性的事例和作者亲身经历加以论证。

  第1段,承接文题,指明第2、3段的对话是作者对黄生说的。

  第2段,第1句就鲜明地摆出对黄生谈话内容的中心论点:“书非借不能读”。接着用三个概括性事例加以论证,①天子之弟;②富贵家之书;③“祖父积,子孙弃”。最后用借物者和物主者不同心态作对比,进一步论证中心论点。

  第3段,用作者亲身经历说明中心论点。作者幼年在借书不得而求书愈切的心态支配下,读书效率很高;做官后藏书不少反而不读。正反对照有力说明“书非借不能读也”。

  第二部分(第4、5段),通过对自己少年时与黄生现在的遭遇比较,向黄生提出“读书也必专”“归书也必速”的希望。

  第4段,同黄生提出“读书也必专”“归书也必速”的希望。

  第5段,照应开头“授以书而告之”,结束全文。

  3.本文的中心是什么?

  分析:作者就青年黄允修向自己借书一事发表议论,提出:“书非借不能读”的观点,勉励青年人努力为自己创造学习条件,奋发向上。

  4.本文的写作特点是什么?

  (1)中心明确,结构缜密。

  全文中心明确,紧扣主题。题目是借书说,通篇都以论说借来的书才能认真读的道理,来表达勉励黄生勤奋读书这一主旨。起首开门见山,结尾简明扼要,前后呼应,点明写本文的缘由。中间三段是重点,论说“书非借不能读”的道理,结构缜密,层次清晰、首先泛举历史上的'例证,天子、官宦豪门和富有之家都是以书为装饰品,实际上并不读书。更以读自家所有的书和读借自别人的书,两种不同心理的对比,来论说只有借来的书才能认真读的道理。再进一步以自己切身的经历和体会加以印证。最后以自己当年的贫寒境遇和黄生相对照,使黄生感知能借到书读的幸运,以激励其勤奋读书的上进心。

  文章在每层叙事、举例之后发表议论,又都是由“借书说”而生发,高中二年级语文教案《黄生借书》。议论、慨叹层层深入,含蓄有力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首先,慨叹“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是作者为那些束之高阁、沾满灰尘的丰富图书不能尽其用而愤慨,并为家贫好读书的青年鸣不平。进而叹息“借者之用心专”,但是由于书难借着,“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这里作者进一步表达了对来借书的青年的深切同情。第三层由于作者很了解青年人的自尊心理,为达到教导的目的,现身说法,循循善诱,比板起面孔能起到更好的激励作用。因而从黄生与自己当年相类似谈起,委婉地说到黄生的好机遇,从而要求黄生专心用功读书。

  (2)句式多变,语言生动。

  本文篇幅不长,但运用了多种句式,起了很好的加强语气、表达情感的作用。而且用词简练,语言生动,给人以形象感,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现在让我们按文章的顺序,分析一下这方面的特点。如“书非借不能读也”,这是以两个否定词“非”和“不”加强语气的句式,意思是“只有”借来的书“才能”认真地读。并用以引起下文的议论和叙述。“子不闻藏书者乎?”是反问语句,这种句式并不要求回答,是为了引起对方注意听取下面要说的话。“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这两句相同的复句,每句都由两个分句构成,前后分句语气相对,以虚字“然”连接。如第一句,前边分句中“七略四库”是主语,“天子之书”是谓语;后边分句的主语是“天子读书者”,“有几”是谓语,用“然”字为转折,表示两句语意相对,这句话的意思是,七略四库是皇帝藏有的书,可是皇帝读书的又有几个呢?这里用反问句式,也是为了加强语气的作用。“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一个“然”字指代了上边所举三种藏书家的事例,用词简练,而且读起来语意深长,又如叙述读书时的两种心理,直陈对话,生动而形象地描绘了读借来的书和读自己的书两种不同神情。“强假”“逼取”用词妥帖生动,一个“强”字和一个“逼”字,自然地引起“惴惴焉”的不安心情。“摩玩之不已”,“归而形诸梦”,活画出爱不释手和渴求书读的神态。、“‘姑俟异日观’云尔”,读起来使人感到有“确实如此”的同感。“俸去书来,落落大满”,描写做了官以后,有钱买书了,书源源而来,虽然比不上“汗牛充栋”那样多,但是一堆一摞地也到处都摆满了。这里作者仅用了八个字,却道出了书的从无到有。接着作者以书沾满了“紊蟑灰丝”,素描了书的静态,同时也表现了不急于读书的状况。读起来,很容易想象到架子上堆积的书,由于主人不经常翻阅,沾上了蛛网,盖满了灰尘的情景。这样写来,又与上面“高束焉,度藏焉”“估俟异日观”相呼应。在这点上,也体现了本文结构的缜密。

  5.本文判断句的几种表述形式:

  ①七略四库,天子之书。

  ②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

  这两个句子的语法结构相同,都是名词性偏正短语(“天子之书”、“富贵家之书”)做谓语,分别与由短语作主语的“七略四库”、“汗牛塞屋”构成判断句。这种句子可改写成“……者,……也”的句式,翻译成现代汉语时,主、谓之间要加判断词“是”。如①句可改成“七略四库者,天子之书也。”译文则应是:“《七略》、《四库》,是皇帝的书籍。”

  ③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前句用动词“为”表判断,译成“是”。后句用副词“皆”表判断,译成“都是”。

  ④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用动词“为”和句末助词“也”表判断。译成“是”,译文:少年的时光是多么值得珍惜啊!

  6.本文中虚词“焉”、“而”的用法。

  焉: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句末语气助词,相当于“了”。)

  ②惴惴焉摩玩之不已(句中语气助词,作形容词词尾,同“然”,相当于“地”。)

  ③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

  ④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

  (以上③④句三个“焉”都柞兼词“于是”讲,相当于“在那里”。于,介词,在:是指示代词,那里。)

【借书的教案】相关文章:

黄生借书教案02-06

《黄生借书说》教案07-19

《黄生借书说》教案5篇07-28

借书小学作文01-13

借书小学作文09-15

借书话题作文06-09

借书的小学作文03-18

小学作文借书03-21

借书记作文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