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鹿柴的教案

鹿柴的教案

时间:2022-04-20 15:48:33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鹿柴的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鹿柴的教案 ,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鹿柴的教案

鹿柴的教案 1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使学生在恰当的氛围中学习古诗,品味古诗,体会古诗韵味及语言美,想象诗中的情境。

  2、通过看画面、听音乐、查资料、讲诗意,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培养良好的观察、口语表达、审美能力、自主学习及合作学习能力。

  3、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古诗,用自己的思维理解诗句的意思,并清楚表达。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理解诗的'意境,体会感情。

  学习资源:

  课件音乐实物投影字典资料画纸

  教学过程:

  一、诵读旧诗,激发兴趣

  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颗耀眼的明珠,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我们同学已经学习了许多优美的古诗,谁愿意把自己最喜爱的古诗诵读给大家听?

  二、汇报资料,进入情境

  1、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板书课题)鹿柴,柴在这里读作zhai,齐读题目。

  2、通过查阅资料,你对诗人王维有哪些了解?

  生各抒己见,师补充介绍:王维九岁就能提笔写文章,二十一岁中了进士,以后在朝廷当官,他的才能与他的刻苦是分不开的,这一点值得我们学习。

  3、了解了诗人,下面请大家随着老师一起走进鹿柴。(多媒体出示画面,学生边看画面)在我国陕西,有一处风景优美的地方,那里群山环绕、山谷幽深,诗人王维游览了这里,吟诵出了《鹿柴》。

  二、学法指导,合作学习

  1、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们学文章也好,还是学诗,都要多读,读可以分四步:点读、朗读、思读、品读。每一步我们都要怎样读?谁来说给大家听。多媒体结合学生所说来一一出示。点读:读准每个字的字音,整体感知全诗。朗读:了解诗中词语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说。思读:理解诗句的意思,提出不懂的问题。品读:感悟诗情,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 请同学们点读古诗,注意生字的读音。

  3 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学法,可以查字典、看注释、找资料,小组合作学习,解决诗中不懂的问题。

  4 汇报:你们组解决了什么问题?读懂什么就说什么。

  5 有没有不懂的地方?解决为什么"空山不见人而又但闻人语响"?(课件进行演示,风声、水声、鸟叫、虫鸣,突出山中的幽静)通常情况下,山中尽管看不见人,但并不是没有人,也不会没有声音,可能会有风声、水声、虫鸣、鸟叫,这些诗中都没有写,只写了人语响,这一阵人语响过后,空山又回到了万籁俱寂的境界之中。我国古代的诗词本来是用来咏唱的,但很难找到合适的音乐,现在老师这里有三首曲子,请你帮诗人王维挑选一首来唱这首诗。(多媒体放三段不同的音乐,学生听)选好了吗?为什么选这首?你打算带着什么样的语气、感情来读?总结: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对大自然的热爱,恬淡幽静。

  6 下面请同学们进行品读,指名读。最后一生配乐读:其他学生闭眼想象,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读得这么美,能不能把它快速背下来,试着背一背。学生配乐试背。

  三、画一画,吟诵诗词

  1、王维诗的一大特点是"诗中有画",请同学们按照你心中所想的,画出你心中的山水鹿柴。投影展示。

  2、你还积累了哪些写景的古诗,诵读给大家听。

  四、课外展示,受到感染

  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首王维的《山居秋暝》,听老师来读一读。(欣赏师配乐朗读)多媒体出示相应的诗和画面、音乐。

  五、总结

  古诗是一块美玉,愿你们走近它、欣赏它、领会它,课下去学习更多的古诗,送给大家一句话: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鹿柴的教案 2

  一、唐诗

  《静夜思》《相思》《咏鹅》《悯农》《寻隐者不遇》《鹿柴》《月下独酌》《夜宿山寺》《江雪》《登鹳鹤楼》《登乐游原》《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一去二三里》《鸟鸣涧》《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枫桥夜泊》

  二、识字

  爸 妈 大 小 多 山 人 石 日 口 月 中 田 土 上 下 少 男 女 爷 奶 手 老 水 耳 火 果 糖 足 云 目 电 风 禾 米 木 出 鸟 春 你 我 雨 尺 太 白 开 关 毛 门 刀 方

  三、早读书

  《老师早》《老母鸡》《太阳》《月亮》《小老鼠上灯台》《布谷叫》《星星》《小蘑菇》《蒲公英》《百步穿杨》《雨》《天上云》《雪》《秋》《星》《学用筷子》《冬》《井底之蛙》《风》《不要乱》《搬米》《猴老哥》《九九歌》《你我他》《五指歌》《想妈妈》《爱》《打醋买布》

  四、认识数字(1-10)

  数数(1-50)

  五、儿歌

  《一分钱》《世上只有妈妈好》

  六、手指操

  《小白上楼梯》《一个手指变变》

  七、生活中的常识

  1、 认识厚与薄

  2、 让小朋友区分大与小

  3、 让小朋友区分长与短

  4、 让小朋友知道下雨天、天热、打雷、闪电怎样做

  八、谜语

  一串一串挂树上,兄弟姐妹住一块,有红有紫真漂亮。---------葡萄

  紫色藤,开紫花,紫花落,结紫瓜,紫瓜里面装芝麻。----------茄子

  九、三字经

  人之初,性本善-------老何为

  十、幼儿用书

  篇二:小班用唐诗

  (一)寻隐者不遇(贾岛) (八)山行 (杜牧)

  松下问童子, 远上寒山石径斜, 言师采药去。 白云生处有人家。

  只在此山中, 停车坐爱枫林晚。

  云深不知处。 霜叶红于二月花。

  (二)登鹳雀楼(王之涣) (九) 相思(王维)

  白日依山尽, 红豆生南国,

  黄河入海流。 春来发几枝。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三)鹿柴(王维)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四)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五)江雪(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六)秋浦歌(李白)

  白发三千丈,

  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

  何处得秋霜?

  (七)清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愿君多采撷, 此物最相思。(十)游子吟(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十一)明日歌(文嘉)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十二)夜宿山寺(李白)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

  天上人。 (十三)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十四)一去二三里(佚名)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十五)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十六)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十七)出塞(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渡阴山。

  (十八)早发白帝城(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十九)枫桥夜泊(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二十)望庐山瀑布(李白 )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备注:

  前十五首为必学内容,后五首为选学内容。前十五首每首一个教案,要求学生会背诵,并了解大致意思。在教学过程中,诗的`顺序可以颠倒。但要求所学内容在每周学生作业上必须有显示。

  篇三:适合幼儿园小班的古诗儿歌有哪些

  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春晓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古朗月行

  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 飞在青云端。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悯农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画

  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登鹳鹊楼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相思

  红豆生南国, 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 此物最相思。

  秋浦歌

  白发三千丈, 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 何处得秋霜。

  凉州曲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送灵澈

  苍苍竹林寺, 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 青山独归远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鹿柴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江雪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小池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回想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送友人

  浮云游子意, 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 萧萧班马鸣。

  关山月

  明月出天山, 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 吹度玉门关。

  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夜宿山寺

  危楼高百尺, 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 恐惊天上人。

  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夜下征虏亭

  船下广陵去, 月明征虏亭。 山花如绣颊, 江火似流萤。

  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绝句四首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绝句二首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鹿柴的教案 3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字。

  2、正确流利的诵读古诗,背诵古诗。

  3、结合图画和主食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的寂寞心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诵读古诗。

  教学难点:

  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的寂寞心情。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语

  1、简介诗人

  王维是盛唐诗坛上极负盛名的诗人,他多才多艺,诗话书乐无不精通,诗画作品被人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安史之乱以后,由于王维得不到朝廷的信任,坠入空门,作品的风格也充满了空灵的色彩,后任因此称他为诗佛。

  2、引出诗题

  傍晚,王维来到鹿柴附近,在空旷的山林中看不见一个人影,只偶尔听得见山中回荡着人说话的声音,夕阳的余晖射入茂密幽暗的深林,又映照在绿的青苔上。这空山的沉寂,这深林的幽暗,不禁勾起了诗人的寂寞之情,于是他提笔写下了《鹿柴》。(教师范读古诗)

  二、读古诗

  1、由读古诗,读完后同桌合作识字。

  2、反馈识字情况,了解生字的意思。

  3、再读古诗,注意把句子读流利。

  4、指名、齐读古诗。

  三、品读古诗

  1、结合教学挂图、注释自学古诗,提出不懂的问题。

  2、学生讲古诗,相机指导朗读。

  首句“空山不见人”直接描写空山的'寂寥静谧,次句“但闻人语响”以局部的有声反衬整体的寂静;三、四句“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用夕阳返照来反衬深林的幽暗清冷。

  3、尝试背诵古诗。

  4、教师小结反衬法的美学价值。

  四、结语

  用声音来表现寂静,用光亮来表现幽暗,往往比直接描写寂静、直接描写幽暗效果更好,你们可以将这一手法运用到写话中。

  板书设计:

  鹿柴

  空山人语响寂静

  深林返景幽暗

鹿柴的教案 4

  这是王维后期的山水诗代表作──五绝组诗《辋川集》二十首中的第四首。鹿柴(zhài寨),是辋川的地名。

  诗里描绘的是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的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第一句“空山不见人”,先正面描写空山的杳无人迹。王维似乎特别喜欢用“空山”这个词语,但在不同的诗里,它所表现的境界却有区别。“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山居秋暝》),侧重于表现雨后秋山的空明洁净;“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鸟鸣涧》),侧重于表现夜间春山的宁静幽美;而“空山不见人”,则侧重于表现山的空寂清泠。由于杳无人迹,这并不真空的山在诗人的感觉中竟显得空廓虚无,宛如太古之境了。“不见人”,把“空山”的意蕴具体化了。

  如果只读第一句,也许会觉得它比较平常,但在“空山不见人”之后紧接“但闻人语响”,却境界顿出。“但闻”二字颇可玩味。通常情况下,寂静的空山尽管“不见人”,却非一片静默死寂。啾啾鸟语,唧唧虫鸣,瑟瑟风声,潺潺水响,相互交织,大自然的声音其实是非常丰富多彩的。然而,现在这一切都杳无声息,只是偶而传来一阵人语声,却看不到人影(由于山深林密)。这“人语响”,似乎是破“寂”的,实际上是以局部的、暂时的“响”反衬出全局的、长久的空寂。空谷传音,愈见空谷之空;空山人语,愈见空山之寂。人语响过,空山复归于万籁俱寂的境界;而且由于刚才那一阵人语响,这时的空寂感就更加突出。

  三四句由上幅的描写空山传语进而描写深林返照,由声而色。深林,本来就幽暗,林间树下的青苔,更突出了深林的不见阳光。寂静与幽暗,虽分别诉之于听觉与视觉,但它们在人们总的印象中,却常属于一类,因此幽与静往往连类而及。按照常情,写深林的幽暗,应该着力描绘它不见阳光,这两句却特意写返景射入深林,照映的青苔上。猛然一看,会觉得这一抹斜晖,给幽暗的深林带来一线光亮,给林间青苔带来一丝暖意,或者说给整个深林带来一点生意。但细加体味,就会感到,无论就作者的主观意图或作品的客观效果来看,都恰与此相反。一味的幽暗有时反倒使人不觉其幽暗,而当一抹余晖射入幽暗的深林,斑斑驳驳的树影照映在树下的青苔上时,那一小片光影和大片的无边的幽暗所构成的强烈对比,反而使深林的幽暗更加突出。特别是这“返景”,不仅微弱,而且短暂,一抹余晖转瞬逝去之后,接踵而来的便是漫长的幽暗。如果说,一二句是以有声反衬空寂;那么三四句便是以光亮反衬幽暗。整首诗就象是在绝大部分用冷色的画面上掺进了一点暖色,结果反而使冷色给人的印象更加突出。

  静美和壮美,是大自然的千姿百态的美的两种类型,其间本无轩轻之分。但静而近于空无,幽而略带冷寂,则多少表现了作者美学趣味中不健康的一面。同样写到“空山”,同样侧重于表现静美,《山居秋暝》色调明朗,在幽静的基调上浮动着安恬的气息,蕴含着活泼的生机;《鸟鸣涧》虽极写春山的静谧,但整个意境并不幽冷空寂,素月的`清辉、桂花的芬芳、山鸟的啼鸣,都带有春的气息和夜的安恬;而《鹿柴》则不免带有幽冷空寂的色彩,尽管还不至于幽森枯寂。

  王维是诗人、画家兼音乐家。这首诗正体现出诗、画、乐的结合。无声的静寂、无光的幽暗,一般人都易于觉察;但有声的静寂,有光的幽暗,则较少为人所注意。诗人正是以他特有的画家、音乐家对色彩、声音的敏感,才把握住了空山人语响和深林入返照的一刹那间所显示的特有的幽静境界。而这种敏感,又和他对大自然的细致观察、潜心默会分不开。

鹿柴的教案 5

  这首诗描绘的是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诗的绝妙处在于以动衬静,以局部衬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落笔先写空山寂绝人迹,接着以但闻一转,引出人语响来。空谷传音,愈见其空;人语过后,愈添空寂。最后又写几点夕阳余晖的映照,愈加触发人幽暗的感觉。

  大凡写山水,总离不开具体景物,或摹状嶙峋怪石,或描绘参天古木,或渲染飞瀑悬泉,其着眼点在于景物之奇。而此诗则从一个奇特的现象着笔:“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层岩迭嶂,看去空无一人。可是有时会突然听得朗朗笑语,但由于回声的多重反射,一时间很难判断人声究竟从何而起。人们大约都有类似的经验,本来很平常。但是将这种视觉与听觉互补的观察事物的方法以诗的形式加以表现,就不能不说是一个创造。从诗的表现说,它别出新意,不蹈故常;从作品的接受者说,是那样新奇有趣,俨如身临其境,由此引起积极的情感活动。前两句诗用直白的语言,略作点染,境界即出。诗开头的“空山”,二字,是相对于无人而言,同时表明诗人的视野比较开阔,可以一视无碍;如果置身于隐天蔽日的原始森林中,就得不到“空山”的意象。从这两个字,也可以窥见山中的景物形势特点。对句的“响”字与“空山”相呼应:只有在没有太多障碍物的情况下,声音才能在山谷中往复回荡,方才可以说“人语响”。因此,周遭景物必是疏朗的。前二句写幽静,因声传神;后二句写幽深,以光敷色。山中景色会因朝夕晦暝、风雨因时而变化。此诗则选取傍晚时分的'景色作为描写对象。这时夕阳返照射入树林深处,又有一部分光线落到青苔上面。天色就要暗下来,各类景物斑斑驳驳的,明暗对比鲜明。近处,投在地面上的蓊郁的树影渐渐拉长;树林深处,因黝暗而显得十分幽邃。这种景观的时期是夏末秋初,而且必须是晴朗的傍晚,阴雨绵绵是不行的。诗的第一个透视点是深林。人的感官无法直接测知树林深处,此诗以不可见即想象中的“无限”和“神秘莫测”写幽深之感。而幽深之感唯在夏末秋初夕阳明天中为最深。第二个透视点是青苔。这一景色即在目底,可以观其形,可以辨其色。青苔生于阴暗潮湿之处,它的生长,是浓密的树木遮住日光的结果,而此刻却在夕照中。这两个透视点合在一起,互相映发,使诗意虚实相生。

  这首诗创造了一种幽深而光明的象征性境界,表现了作者在深幽的修禅过程中的豁然开朗。诗中虽有禅意,却不诉诸议论说理,而全渗透于自然景色的生动描绘之中。

  王维是诗人、画家兼音乐家。这首诗正体现出诗、画、乐的结合。他以音乐家对声的感悟,画家对光的把握,诗人对语言的提炼,刻画了空谷人语、斜辉返照那一瞬间特有的寂静清幽,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