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阁夜教案

阁夜教案

时间:2024-02-24 14:10:15 赛赛 教案 我要投稿

阁夜教案(通用12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阁夜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阁夜教案(通用12篇)

  阁夜教案 1

  学习目标:

  1.诵读全文,把握节奏。

  2.欣赏并领会本诗的思想感情及艺术特点。

  3.品味本诗的意境。

  学习重点、难点:

  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时数:

  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预习学案:

  1、填写杜甫的生平、思想等情况。

  杜甫(712—770)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他的诗歌真实地反映了广阔的社会背景,充满强烈的忧国忧民的感情,被誉为“诗史”。《阁夜》一诗作于安史之乱被平定的前一年(762),诗人受尽颠沛流离之苦,又遇上崔旰作乱,国无宁日,诗人怎能不忧心忡忡?全诗格调低沉,诵读时我们可以触摸到诗人那颗苍凉凄苦的心。

  2、概括全诗内容:

  答:前四句都在写阁夜看到的战乱凄凉的景象,后四句表达对国家民族前途的忧虑(或表达诗人伤时感世的情怀)。

  3、全诗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通过阁夜看到的战乱的凄凉景象和动荡不安时局的描写,极力渲染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痛苦,表达作者对战乱的厌恶,对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灾难的同情,对国家民族前途的优虑(或表达作者伤时感世的情怀)。

  二、赏析学案:

  1.“岁暮阴阳催短影,天涯霜雪霁寒”这一联交代了什么要素? 有什么作用?

  明确:时间,所在地,诗人彻夜未眠,可见忧心之重,为下文写听到当地驻军的鼓角声作铺垫,2.“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这一联写了几种感觉?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组合成什么意境?

  明确:听觉、视觉。借听觉写出了兵草未息、战局紧张的`悲壮气氛,下句借视觉写出了山川美景的秀丽, 音调转柔。

  3.“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这一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悲慨?

  明确:表达诗人老病孤独、亲朋音信断绝的寂寥和无奈。

  课堂练案:

  “国殇”如何运用场面描写渲染悲壮的气氛。

  说明:《国殇》悲歌慷慨,刻画了一批英勇无畏的烈士形象。而作为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领航者,屈原熟练地运用了多种艺术表现手法,让读者沉浸在这悲壮的气氛中。虽然遥隔两千多年,但《国殇》中烈士们的英雄气概,却依旧能够震撼我们的心灵,为之深深感动。作者的高超的艺术手法的运用是诗歌成功的重要原因,所以学习的重点与难点安排在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上。

  阁夜教案 2

  教学目标:

  知识与力能:

  了解杜诗歌风格及本诗的写作背景,掌握诗歌朗诵的基本方法,背诵诗歌。

  过程与方法:

  把握诗歌风格,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析象解意,领会诗歌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感悟诗人的高尚人格,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

  1、探讨杜甫诗的风格。

  2、在反复诵读中把握诗风,体会诗意。

  教学难点:

  体会诗歌流露的思想感情及朗诵方法。

  教学方法:

  朗诵 涵咏 探讨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知人论世——导读

  (一)复习导入 温故知新

  同学们,我们在这册书中已学习了杜甫的《蜀相》和《登岳阳楼》这两首诗歌,对杜甫的平生经历与创作风格已经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杜甫的一首诗歌——《阁夜》。

  1、指名背诵这两首诗歌。

  2、指名介绍作者(师补充,多媒体展示)。

  3、师介绍《阁夜》的写作背景(多媒体展示)。

  (二)朗读引导 整体感知

  1、回顾本单元对诗歌朗诵的基本要求:

  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

  2、学生自读感知

  诵读提示:此诗对仗工稳,音节齐整,读时要结合内容把握作者情感。

  3、师从诗歌押韵、节拍、平仄、对仗、感情几个方面进行朗读引导(多媒体展示)。

  4、采用自读,指名读等方式掌握朗读方法。

  5、生结合注释,了解诗歌大意。

  问题:读了这首诗中,你读到了什么?

  组织学生交流、讨论、最后总结:

  示例:看到了冬天晚上的霜雪景象,天上的星星在三峡中倒映的动态;

  听到跟战争有关的声音,如鼓角、野哭、夷歌;

  想到了与夔州这个地方有关的历史人物,如诸葛亮、公孙述等。

  二、析象解意——赏读

  合作探讨,赏析诗文

  1、分四个小组分别探讨四个问题。

  (1)、首联“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作者的心境如何?“岁暮阴阳催短景”中的.“催”字,很有表现力,请简要赏析。

  (2)、“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这一联写了几种感觉?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3)、颈联“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写什么?作者情感如何?

  (4)、尾联“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作者联想此地两位历史人物的用意何在?

  2、小组交流,发言汇报,师生互评。

  3、教师点拨,赏析示例明确(多媒体展示)

  4、引导学生概括诗歌主旨。

  5、学习检测,表达练习。

  学习了这首诗歌,我看到了——

  我听到了——

  我想到了——

  我感受到了——

  三、学以致用——比读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比较此诗与《阁夜》在意境和章法上的不同。

  学生读后交流,各抒己见,师点拨明确。

  四、因声求气——辨读

  多媒体展示不同情感的朗读方法,举例练习。

  五、拓展升华——悟读

  引导学生透过诗歌,了解时代特征及诗人人格。

  作业:

  1、背诵并默写全诗。

  2、课后读杜甫的《望岳》,看看与《阁夜》在风格上有和不同?

  板书:

  首联 点明冬夜寒怆

  阁夜 颔联 夜中所见所闻 忧国忧民

  颈联 拂晓所闻 雄阔萧瑟

  尾联 生发感慨 沉郁顿挫

  阁夜教案 3

  教学目标:

  1、欣赏并领会本诗的艺术特点。

  2、诵读品味本诗的意境。

  教学重点:

  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对诗人思想感情的认识。

  教学方法:

  诵读法、问题探究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师生共同回忆杜甫的生平、思想等情况。

  二、解题:

  這是一首年終時感懷的詩,寫景、寫情,充滿孤寂悲涼的感覺。从诗的内容可以判定它作于大历元年(766)冬季。当时诗人住在夔州府的西阁,这首诗所写的是诗人在一个雪后的不眠之夜里的所闻所感,所以诗题叫做《阁夜》。

  【简析】蜀中有崔盱、郭英义等互相残杀,百姓遭殃,诗中的“野哭千家”就是这次战祸的写照。杜甫经常情思诸葛亮,这是他从内心崇敬的一位贤臣,也留下他自己的影子。

  三、诵读诗歌

  师范读、生齐读

  四、鉴赏:

  1、“岁暮阴阳催短影,天涯霜雪霁寒”这一联交代了什么要素?

  注释:

  閣:指四川夔州西閣。

  歲暮:年終。

  阴阳:指日月。

  短景:指冬季日短。景:日光。

  霽:雨停初放晴或霧散了、雪不下了,都可用「霽」來形容。

  寒宵:寒冷的夜晚。

  “岁暮”,交代时间转眼一年将尽,有韶光易逝人生短暂之感,稍稍流露出凄苦的心境。“天涯”,称所在地资州,有客居天涯自伤飘泊凄寒,“宵”,这里指黎明前,暗示诗人彻夜未眠,可见忧心之重,为下文写听到当地驻军的鼓角声作铺垫,2、“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这一联写了几种感觉?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注释:

  五更:指清晨三點到五點這一段時間。

  三峡:指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瞿塘峡在夔州东。

  星河:星辰与银河。

  星河影動搖:星宿動搖,是境內有戰爭發生的徵兆。

  听觉、视觉。借听觉写出了兵草未息、战局紧张的悲壮气氛,音调铿锵;下句借视觉写出了山川美景的秀丽,音调转柔。一份爱我神州、痛我神州的悲壮情怀萦绕诗人的心头。

  3、“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这一联你读懂了什么?

  注释:

  野哭句:意谓从几家野哭中听到战争的声音。几家:一作“千家”。

  夷:指当地少数民族。

  漁樵:指漁夫和樵夫。

  夷歌句:意谓渔人樵夫都唱着夷歌,见夔州之僻远。

  闻战伐千家野哭

  写“野哭”而多至“千家”,这是战乱造成的何至“千家”皆哭?反映了人民的深重灾难;“夷歌”,显示了地方风情。上下句形成对比,有人忧有人愁。

  4、“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这一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悲慨?

  注释:

  卧龙:指诸葛亮。《蜀书诸葛亮传》:“徐庶……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跃马:指公孙述。王莽篡漢時,他自立為蜀王。述在西汉末曾乘乱据蜀,自称白帝。这里用晋左思《蜀都赋》“公孙跃马而称帝”意。诸葛亮和公孙述在夔州都有祠庙,故诗中及之。这句是贤愚同尽之意。

  诗人极目远望夔州西郊的.武侯庙和白帝庙,而引起无限感慨。卧龙先生神机妙算一世英名,跃马称帝的公孙述叱咤风云一代枭雄,这些成就千秋功业的人座钟都掩埋于黄土,化为历史的尘埃,今日你争我战的各路人马也终将淡出历史舞台,表达了诗人对宇宙永恒和人生无常的悲哀。诗人在知交零落(好朋友李白、高适、严武等相继去世)、存者音讯不通(亲朋无一子)的情况下,唯有以公孙述、诸葛亮终归“黄土”自我安慰,更显出内心的凄苦万状,表达诗人老病孤独、亲朋音信断绝的寂寥和无奈。

  五、韵译

  时令到了寒冬,日子就越来越短;

  浪迹天涯,在这霜雪初散的寒宵。

  五更时听到战鼓号角,起伏悲壮;

  山峡倒映着银河星辰,随波动摇。

  野外几家哭声,传来战争的讯息;

  数处渔人樵夫,唱起夷族的歌谣。

  诸葛亮和公孙述,一样终成黄土;

  人事变迁音书断绝,我寂寞无聊。

  六、评析:

  全诗写冬夜景色,有伤乱思乡的意思。首联点明冬夜寒怆;颔联写夜中所闻所见;颈联写拂晓所闻;末联写极目武侯、白帝两庙而引出的感慨。以诸葛亮和公孙述为例,说明贤愚忠逆都同归于尽,个人的寂寞就更无所谓了。全诗气象雄阔,大有上天下地,俯仰古今之概。

  七、小结:

  1、将眼前景、古时事与心中情巧妙地合而为一。

  2、三个用典。深沉地传达了诗人在夜凉如水的夜晚,面对破碎的山河、零落的知交而难以抑制的内心的伤痛。

  八、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

  2、背诵

  阁夜教案 4

  教学目标:

  1、了解这首诗的创作背景,理解杜甫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2、鉴赏这首诗的风格,体会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

  教学重点:

  1、了解这首诗的创作背景,理解杜甫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2、鉴赏这首诗的风格,体会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

  教学难点:

  理解杜甫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登岳阳楼》导入。

  二、解题:

  “阁”指夔州府的“西阁”,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一个雪后的不眠之夜里的所闻所感,所以诗题叫做《阁夜》。

  三、合作交流学习:

  1、学生自读诗歌,把握诗歌节奏和情感。

  2、学生参看书本注解理解诗意。

  3、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一个雪后的不眠之夜里的所闻所感。那么诗人有哪些所见所闻所想?

  四、检查自主学习情况:

  把握诗歌节奏和情感:

  1、指定学生诵读诗歌,教师评点:(节奏、情感)

  2、教师作诵读技法指导:

  书本P43

  3、再指定一学生诵读:

  4、全班齐读:

  参看书本注解理解诗意。

  1、学生就诗中词句意思提问,教师释疑:

  2、教师就诗中重要词句提问:

  哪些所见所闻和所想?

  见到了冬天晚上的霜雪景象,天上的星星在三峡中倒映的动态;听到了跟战争有关的声音如鼓角、野哭、夷歌;想到了与夔州这个地方有关的历史人物,如诸葛亮、公孙述等人。

  五、鉴赏诗歌:

  首联:

  1、首联给我们交代了哪些要素? 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交代时间、地点和天气情况。

  夜雪初霁之景。

  2、国学大师王国维曾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那么这夜雪初霁之景流露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诗人借夜雪初霁之景烘托出凄凉悲怆的心境。

  3、怎样理解“凄凉悲怆”的心境?

  “岁暮”,交代时间转眼一年将尽,有时光易逝之感,同时也暗含了诗人已届暮年之意;“短景”前一个“催”字有时光飞逝、人生短暂之感;而称夔州为“天涯”,便含有沦落天涯、久客不归之意;“宵”,这里指黎明前, 暗示诗人彻夜未眠,可见忧心之重。综上所述,诗人借夜雪初霁之景烘托出凄凉悲怆的心境。

  颔联:

  1、 颔联写诗人冬夜闻见之景,这一联写了几种感觉?

  听觉、视觉。

  2、“鼓角”指什么?这一意象告诉了我们怎样的现实?

  军中的乐器,用于报时或发号施令。五更时分,军营中传来悲壮的鼓角声。

  诗人借听觉写出了时局动荡、兵革未息、战争频繁的现实。

  3、颔联的对句诗人借视觉写出了三峡的壮美,请学生说说壮丽的表现?

  三峡水流湍急,天上的星河倒映在江峡中,随着江水摇曳不定。

  4、我们结合杜甫的生平事迹以及时局,大家想一想“三峡星河影动摇”有何象征意?

  天上星河壮观无比,映照于峡江时,因湍急的江流,而呈现出破碎、摇曳不定的景象,使我们想到了诗人风雨飘摇的人生和时局的纷乱。诗人将沉郁悲慨的情感融入到壮美的三峡夜景之中,这是寓情于景的写法。

  颈联:

  1、这一联写拂晓前所闻,诗人听到了什么声音?

  哭声和歌声。

  2、人们为何哀哭?

  此时的蜀中,外有吐蕃军队的侵扰,内有崔旰等军阀的.混战,战祸绵延多年,人民死伤无数。“野哭千家”便是对这种战乱时局的准确概括。

  3、“夷歌”指什么?诗人听到“夷歌”后心情会愉悦起来吗?

  少数民族的歌谣,异乡的歌谣。

  “夷歌”暗指自己衰老多病仍流落异乡;天还未大亮,山城四处已飘荡起打渔砍柴人的歌声,使人们意识到当地百姓为生计而操劳的艰辛。“野哭”、“夷歌”,一个富有时代感,一个具有地方性。对这位忧国忧民的伟大诗人来说,这两种声音都使他倍感悲伤。

  4、这一联中有一个词就把偏远的夔州民族杂居的典型环境刻画得很真实,是哪个词?

  “数处”,是说不只一起而又多处。

  尾联:

  1、尾联提到了两个历史人物,是哪两个?这一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叹?

  诸葛亮和公孙述。

  诸葛亮神机妙算一世英名,公孙述叱咤风云一代枭雄,这些成就千秋功业的人最终都掩埋于黄土中,化为历史的尘埃,那么我个人的寂寞就更无所谓了。表达了诗人对宇宙永恒和人生无常的感叹。

  2、想到诸葛亮和公孙述那样成就千秋功业的人最终都掩埋于黄土中,诗人感到很宽慰?

  表面上是以诸葛亮、公孙述终归“黄土”自我安慰,而实际上充分传达出诗人情感的矛盾和苦恼。更显出内心的凄苦万状。

  六、作业:

  1、杜甫这首诗感慨万千,说说这首诗一共写了诗人几种悲慨?

  悲时光易逝;悲战乱人民之苦;悲贤愚同归。

  2、背诵。

  阁夜教案 5

  一、学情分析

  学生到了选修阶段,对中国古典诗歌已经有了初步的鉴赏能力,对于大诗人杜甫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杜甫的形象重叠在学生的阅读经验里,形成了“套板”,常规的介绍不易激发阅读兴趣。学生在快餐阅读时代,常见有理解不深不细的`流弊,这对于古典诗歌阅读来讲可能会抓不住文章的精髓,对文学精品来讲无异于暴殄天珍。所以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涵泳功夫。

  二、文本分析

  本诗归属“因声求气”单元,编者意图通过吟诵教学,使学生能把握古典诗歌的韵律美,节奏美,从而走回诗人的情感世界。本诗创作于杜甫晚年夔府时期,此时杜甫的艺术造诣已臻至善。诗人在本诗中一如既往地以一个忧国忧民的形象出现,但细品之下,我们自会发现他博大心灵的一声叹息:杜甫诗歌中罕见的无奈之情。

  三、教学目的确立

  1、文本层面。通过朗读,触摸文本,理解诗歌意思,能做到口诵心惟。

  2、文心层面。通过品味,沟通诗人,走回诗人内心,能做到论世知人。

  3、文化层面。通过探究,勾连经典,探寻诗歌原型,能做到溯源明流。

  四、教法选择

  1、用好常规武器,突出“三读”:诵读以进入文本,获得审美体验;细读以发现文本密码,独辟阅读蹊径;赏读以把脉诗人心境,提高阅读能力。

  2、彰显教学创意,突出“一字立骨”。抓住一个“夜”字,使整堂课纲举目张。

  3、符合选修要求,突出“探究”。引导学生入乎其中,出乎其外,唤醒记忆,抓点探究。

  五、教学流程

  (一)导入

  出示对联“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让学生猜该对联写得是哪一位名人。

  出示对联“锦旗招手千般好;彬礼投足万事成”,让学生继续猜该对联写得是哪一位名人。

  (二)夔州是诗人一生的倒数第二个驿站,颓唐的老境,贫寒的经济,沧桑的阅历,让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终日展不开愁眉。公元766年除夕的前几天,一场雪刚刚停息,当夜幕如大氅一样席卷而来的时候,蜗居天涯的老诗人想着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回“那一夜”吧。

  (三)学生朗读(男女各一)教师朗读。纠正字音,把握节奏。

  (四)逐联解读文本,指导朗读技巧

  那一夜,诗人感到了?

  快、冷。

  那一夜,诗人听到了?看到了?

  悲壮鼓角、动摇星河。

  那一夜,诗人想到了?

  千家夜哭。

  那一夜,诗人对自己说?

  算了吧,卧龙跃马终黄土,何况孤零如我,老迈如我!

  (五)在黑夜里,我们会把心灵交给自己。在黑夜里,我们会把心灵交给悲伤。 “夜”是杜甫诗歌常见的意向,让我们来回忆《旅夜书怀》《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倦夜》“夜”的悲伤传统肇始已久,让我们回到《诗经君子于役》《雨霖铃》

  丰富的资源最快的更新优质的服务诚信的运作

  (六)作业:写一篇关于“夜”意象的探究小作文。

  阁夜教案 6

  一、教材和学情分析

  《我的空中楼阁》是台湾作家李乐薇的作品。这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令人回味无穷的抒情散文,其多侧面、多角度的取材,定景换点、寄情于景、托物言志的写法,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清新淡雅且富于诗意的语言等等,都值得学生揣摩与探究。

  这个单元的学习任务主要是:在整体把握散文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基础上,品味散文的语言,赏析散文的表现手法,从而提高学生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

  学生在初中时,已经学了散文“形散神聚”、“托物言志”等知识。本次的学习,将在以前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探究,领会诗化语言及定景换点等笔法,品味诗意诗境。

  二、设计思想

  以往的教学设计,一般是安排2课时。但课文较长,时间较紧,兼之学生理解和思维能力有限,如果教师引导失当,很可能导致课堂流程滞涩。新课改以来,教学理念发生了转变,教学时间也相对地紧缩,所以,只能“攻其一点,不及其余”,设计的思路重心,应放在引导学生体会优美意境、思考作者寄寓于字里行间的生活理想和诗意追求上。教学设计应该力图体现“学生主体”的思想:考虑学生的知识储备,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挖掘学生的审美意识。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定景换点”的散文笔法;

  (2)品味文章清新淡雅的语言,讨论比喻等修辞手法所营造的诗意。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品味、讨论,体会作品“托物言志”的写法;

  (2)品味文章清新淡雅的语言,思考作者寄寓于小屋的生活理想和诗意追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作者对大自然、自由生活及独立人格的向往与赞美。

  (2)提高学生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

  1、分析作者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观察景物、定景换点的写法。

  2、品味文章清新淡雅的语言,学爿语言表达的一些技巧。 3、理清文章思路,体会作者情感和诗意追求。

  五、教学难点

  1、体会“空中楼阁”的优美意境,思考作者寄寓于小屋的生活理想。

  2、学习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六、教学方法

  1、诵读法。理清思路,学习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领会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2、品味法。品味清新、优美、生动的语言,提高学生的散文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讨论法。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怀,以及埘自由生活、独立人格的向往。

  七、教学过程设计

  (一)分析标题,导入课文

  同学们,“空中楼阁”,本指海市蜃楼,又比喻脱离实际的理论或虚构的事物。提到这个词,很多人都会认为其含有贬义,因为它往往与不切实际、凭空幻想联系在一起。但台湾作家李乐薇在她的文章中,对这个词进行了新的诠释。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散文《我的空中楼阁》,看看作者是如何描绘她的“空中楼阁”,描绘“空中楼阁”又是为了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二)初步感知,把握整体

  播放范读,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意:教师用多媒体播放配乐朗读的影音文本,范读课文。

  提示:可以设置声音悠扬的背景音乐、满目葱翠的流动画面,播放抑扬顿挫的朗读(或教师自己范读),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整体感知文意。

  提问:

  1、如果你是一位摄影师,以本文的“小屋”为素材,你会拍出哪几幅照片?请依据取景点的`不同,分别给每幅照片命名。

  注意:想想,拍这些照片,你将会分别站在什么地方、什么角度取景呢?试完成下表。

  明确:会拍出6幅照片。

  小结:“定景换点”,是以景物“小屋”为焦点,作者置其于四周美景之中,兼之以丰富的想象,从远与近、高与低、昼与夜、部分与整体、虚与实等角度多侧面进行描写,充分展现“小屋”带来的意境之美。

  (三)感受鉴赏,品味语言、描写之美

  2、提问:在拍摄的这些照片中,你认为哪幅照片最美?为什么?

  提示:请结合具体的文句,分析作者是运用哪些手法来表现美的。

  明确:

  ①可能最喜欢第一幅“山脊的小屋”。因为这时的小屋显得宁静而优雅,生动而灵巧。作者主要运用巧妙的比喻来表现小屋的美。

  如:“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作者把山比作女子描过的眉毛,把小屋比作“眉梢的痣一点”。这一比喻,不仅形象地写出了小屋在山脊的位置,而且很容易由女子妩媚动人的姣美容颜,联想到小屋的美。

  又如:“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这句,“一望无际的水面”“辽阔无边的天空”写出了山的空阔宁静,“一片风帆”“一只飞雁”写出了小屋的娇小灵动,使人浮想联翩。

  ②可能最喜欢“破晓时(或入暮时)的小屋”。因为这时的小屋显得宁静而浪漫。作者还是运用巧妙的比喻来表现小屋的这种美。

  如:“小屋在山的怀抱中,犹如在花蕊中一般,慢慢地花蕊绽开了一些,好像层山后退了一些,当花瓣微微收拢,那就是夜晚来临了。”“花瓣”的绽开和收拢,是光线变化中的山影,而“花蕊”是小屋。作者用“花蕊”、“花瓣”来比喻小屋和山的关系,不仅写出了破晓和入暮时小屋的宁静、美丽,更让人赞叹的是作者的用神奇的想象,把抽象的光线写得具体可见,把静止的大山写成了动态,利用视错觉的形成,化静为动;利用参照物的变化,化熟悉为陌生,十分浪漫。

  教师点评学生的发言,并小结:

  作者主要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对称的句式,诗化的语言,写出了小屋的美。尤其是比喻的运用,特别出彩。不仅喻体新颖奇特,而且形式多样,既有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基本形式,又有博喻、续喻等特殊形式,凡此种、种,极大地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3、在品味语言的基础之上,组织学生就品赏的语段,进行朗读体味。

  明确:行云流水,诗情画意,是散文写作追求的境界。优美的语言,生动的描写,浓郁的情感,深邃的哲理,是散文呈现给读者的精神大餐。我们今天品读本文,就是学习文章的表达技巧,进而深入领悟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文章基调是明快的,要读出明快、跳荡的欢快感和陶醉其中的满足感。

  4、还有什么其它方面的描写特色,构成这篇文章的美?

  明确:还有很多特色。

  (1)变换角度描写。如:

  ①时间角度的变换。写白天的景色,又写夜晚的景色;

  ②空间角度的变换。有近看,有远观,有仰视,有俯瞰,有写“领土”,有写“领空”;

  ③表达方式的变换。有写景,有抒情。

  (2)虚实结合描写。文中对景物进行客观实写,从全景和局部、远景与近景之中写出小屋与周围环境的关系,衬托出小屋之美。而对小屋周围的花园、云霞、空气、光线、山路等景物的描写,更多地融入作者的主观感受。比如:明明是“受了土地的限制”,“领土”是有限的,但却有一个可供“游目骋怀”的“无限大的‘领空’”;明明是小屋在“山的环抱”中,晨晓暮昏的光线变化有其自然的节律,但却以为“犹如在花蕊中一般”,是“花蕊”的“绽开”与“花瓣”的“收拢”;明明是“高高的山坡”,不便行车的“山路”,却管它叫做“幸福的阶梯”和“空中走廊”;夜幕灯影的小屋,明明仍是小屋,但只觉得是“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

  (四)比较鉴赏,领悟主旨

  5、提问:作者所描绘的这么一间小屋,真是上天的恩赐。那么,在现实生活中,到底有没有这么一间像作者所描绘的“小屋”存在呢?

  提示:作者笔下的“空中楼阁”,到底是现实的,还是虚拟的?作者所期待的自由宁静的生活,在现实中能否实现?

  明确:应该说,“空中楼阁”既是现实的,更是虚拟的。说它现实,是因为将小屋建于山上,很常见;说它虚拟,是因为它象征了理想中的远离喧嚣、宁静自由的生活环境,它寄托了作者热爱自然,追求宁静自由生活和保持独立人格的思想感情!这种自由宁静的生活,在现实中的确难以实现,但正因为难得,才弥足珍贵。作者所表达的热爱自然、赞美自然、享受自然的情怀,其实在隐隐批判现代文明将人与自然逐渐隔绝,文中暗含着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真切呼唤!

  教师归纳:罗丹曾经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老师想在这句名言的后面,接上这样的话语:生活中也许并不缺乏发现美的眼睛,而是缺少发现美的心境。佛家说过,境由心造。还是作者在文中总结的好:“我把一切应用的东西当作艺术,我在生活中的第一件艺术品——就是小屋。”海德格尔曾经说过:人啊,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之上。这,应当引导我们学会生活、学习、工作。古人说过:“夕阳芳草寻常物,解用都为绝妙词。”夕阳、芳草,本来都是极为平常的自然现象,但是我们如果投入感情去观赏体会,那么,写出来的文章,就有可能是一篇佳作。

  阁夜教案 7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阁夜》,学生能够掌握杜甫诗歌的主要特点和艺术风格,理解并背诵全诗。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分析、讨论等环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中描绘的景象和蕴含的情感,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杜甫在战乱年代对国家命运和个人生活的深刻忧虑,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和把握杜甫在《阁夜》中所表达的复杂情感及其表现手法。

  难点:如何从诗人选取的意象和语言运用中解读其深层的社会历史内涵。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通过介绍杜甫的生平背景以及《阁夜》创作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学习新知:

  (1)朗读感知:全班齐读或个别朗读,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

  (2)文本解析:逐句解析诗句,引导学生理解“岁暮阴阳催短景”、“五更鼓角声悲壮”等诗句所展现的时局动荡、人生苍凉之感。

  (3)意象解读:分析诗中的重要意象如“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揭示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与忧虑。

  深化理解: 分组讨论,探讨杜甫在《阁夜》中如何通过对自然景象和生活细节的.描绘,寄托个人身世之感和家国之忧。

  总结提升: 回顾全诗,总结杜甫诗歌的艺术特色和思想内涵,引导学生从诗人的视角去思考历史与现实、个人与国家的关系。

  布置作业: 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尝试以现代汉语改写《阁夜》的部分内容,进一步体会古典诗词的魅力。

  四、教学评价:

  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及作业反馈等形式,对学生对诗歌的理解程度、鉴赏能力和创新思维进行评价。

  阁夜教案 8

  一、教学目标:

  理解并感受杜甫的《阁夜》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掌握《阁夜》的艺术特色和诗歌风格。

  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阁夜》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掌握诗歌的艺术特色和风格。

  难点:深入领会诗歌的意境和内涵,感受诗人的情感世界。

  三、教学步骤:

  1、导入新课

  通过回顾杜甫的其他诗歌作品,如《登高》、《春望》等,引出杜甫的诗歌风格和思想特点,为学习《阁夜》做好铺垫。

  2、解题与背景介绍

  解释“阁夜”的含义,即西阁之夜。介绍诗歌创作的背景,包括杜甫的生平、时代背景等,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

  3、诗歌朗读

  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歌,注意语音、语调、停顿等,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4、诗歌品读

  通过逐句逐联地品读诗歌,引导学生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重点讲解诗歌中的意象、象征、用典等艺术手法,帮助学生深入领会诗歌的意境和内涵。

  5、课堂讨论与互动

  组织学生就诗歌中的主题、情感、艺术特色等方面进行讨论和互动,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6、总结与拓展

  总结诗歌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强调诗歌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拓展相关知识点,如杜甫的其他诗歌作品、唐代诗歌的发展等,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四、作业布置:

  背诵《阁夜》并默写全诗。

  撰写一篇关于《阁夜》的读后感或鉴赏文章,字数不少于500字。

  教学反思:

  在本次《阁夜》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深入领会诗歌的.意境和内涵,通过朗读、品读、讨论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充分感受杜甫的诗歌风格和思想特点。同时,我也注重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让他们了解更多的相关知识点。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部分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加强指导和引导。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鉴赏能力。

  阁夜教案 9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诗中的重点字词,能够准确解读诗歌内容,深入体会杜甫在《阁夜》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赏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诗歌的艺术特点,提高鉴赏古典诗词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杜甫深沉的历史感慨和悲天悯人的人文关怀,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把握诗人的情感变化和艺术表现手法。

  难点:领悟杜甫以个人际遇折射时代变迁的创作手法,以及对“人生短暂,宇宙永恒”主题的.深刻揭示。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简述杜甫生平及《阁夜》的写作背景,引发学生对本首诗的兴趣。

  朗读感知:播放音频或教师示范朗诵,指导学生注意节奏、韵律和情感处理,初步感知诗歌的情感基调。

  文本解析:逐句解读诗句,解释关键词语,梳理诗歌脉络,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艺术鉴赏: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如寓情于景、对比映衬等手法,探讨诗人如何通过描绘阁夜景象来寄托家国之思和个人感慨。

  深度研讨:组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短暂,宇宙永恒”的哲学命题,并结合杜甫的人生经历,进一步理解诗人的内心世界。

  延伸拓展:推荐其他反映杜甫不同时期、不同心境的代表作品,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深化对杜甫诗歌风格的认识。

  小结作业:总结本节课学习要点,布置课后作业,如撰写诗歌赏析短文,或者尝试创作一首以“夜”为主题的现代诗。

  四、教学评价

  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问题解答、小组讨论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阁夜教案 10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杜甫的生平与诗歌风格,掌握《阁夜》的诗歌内容、主题和艺术特色。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涵,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阁夜》的诗歌内容、主题和艺术特色,把握杜甫的诗歌风格。

  难点:深入体会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理解诗歌中蕴含的深刻哲理。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了解杜甫的生平与诗歌风格,熟悉《阁夜》的诗歌内容、主题和艺术特色,准备相关教学资料。

  学生准备:预习《阁夜》诗歌,了解杜甫的生平与诗歌风格,收集相关背景资料。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通过回顾已学诗歌,引出杜甫及其诗歌风格,为学习《阁夜》做铺垫。

  2、朗读诗歌

  学生自读、互读、齐读《阁夜》,注意把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3、解读诗歌

  (1)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探讨诗歌的主题。

  (2)学生分组讨论,探究诗歌中的哲理和杜甫的忧国忧民情怀。

  (3)全班交流,分享各组探究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品味诗歌

  (1)教师引导学生品味诗歌的艺术特色,如比喻、象征、对仗等修辞手法,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2)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对诗歌的感悟和理解,教师点评并鼓励。

  5、拓展延伸

  (1)教师介绍杜甫的其他代表作品,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杜甫的'诗歌风格和思想内涵。

  (2)学生课后阅读杜甫的其他诗歌作品,加深对杜甫及其诗歌风格的理解。

  6、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阁夜》的主题和艺术特色,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五、作业布置

  背诵《阁夜》诗歌,并默写一遍。

  选择一首杜甫的其他诗歌作品进行赏析,写出自己的感悟和理解。

  阁夜教案 1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准确理解并背诵《阁夜》这首诗,掌握杜甫诗歌的语言特点和艺术风格。

  过程与方法:通过品读鉴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学习并运用分析古代诗词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杜甫在《阁夜》中流露出的家国之悲与人生感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并把握诗歌的主旨,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理解杜甫通过描绘景物所寄托的深沉情感和社会现实。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通过回顾杜甫的生平及其“诗史”之称,引出《阁夜》这首诗的创作背景。

  2、新课讲授:

  解题:介绍“阁夜”的含义,引导学生对诗题进行初步解读。

  朗诵:教师示范朗诵,学生跟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和音乐美。

  译读:逐句翻译诗歌,理解字面意思,并注意关键词的理解。

  赏析:分层次分析诗歌内容,如首联的自然景象与社会现实对照,颔联的时空观念,颈联的人生感慨和尾联的壮志未酬等。

  主旨探讨:讨论杜甫在《阁夜》中所表达的复杂情感以及他对国家命运的关注。

  3、巩固练习:

  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诗歌的内容,或者写一段诗歌赏析短文。

  组织小组讨论,对比杜甫其他作品,进一步理解其诗歌风格和情感表达。

  4、小结作业: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阁夜》的艺术价值和人文内涵。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背诵全诗,并预习下一课的内容。

  阁夜教案 12

  一、教学目标

  理解《阁夜》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把握其整体情感基调。

  欣赏杜甫的诗歌风格,领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培养学生的自主鉴赏能力和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

  把握《阁夜》的感情基调,理解诗人的心境和情怀。

  欣赏杜甫的诗歌风格,领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三、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阁夜》中诗人的情感内涵和艺术表现手法。

  把握杜甫诗歌的鉴赏方法,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通过回顾杜甫的其他诗歌作品,如《登高》、《蜀相》等,引出《阁夜》这首诗,并简要介绍诗人杜甫的生平背景和诗歌特点。

  2、解题

  解释“阁夜”即西阁之夜,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标题和背景。

  3、朗读诗歌

  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歌,注意语音、语调、停顿等,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4、分析诗歌

  通过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情感、表现手法等方面,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和意境。同时,可以结合诗人的生平背景和时代背景,进一步探讨诗歌的深层含义。

  5、欣赏诗歌

  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欣赏杜甫的诗歌风格和艺术魅力。可以通过比较不同诗人的作品,让学生领略杜甫独特的诗歌风格和艺术成就。

  6、总结归纳

  总结《阁夜》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情感内涵和艺术特点,强调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鉴赏诗歌,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

  7、布置作业

  要求学生背诵《阁夜》这首诗,并写一篇赏析文章,表达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同时,鼓励学生阅读杜甫的其他诗歌作品,进一步了解他的诗歌风格和成就。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诗歌赏析活动。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鉴赏能力和爱国情怀,让他们在欣赏诗歌的过程中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此外,还要注意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阁夜教案】相关文章:

阁夜教案三篇06-28

阁夜教案四篇06-27

阁夜教案合集五篇06-26

阁夜教案合集6篇06-28

实用的阁夜教案4篇06-29

阁夜教案汇总6篇06-29

阁夜教案汇总5篇06-28

有关阁夜教案4篇06-27

阁夜教案合集5篇06-28

《阁夜》说课稿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