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爬山教案

爬山教案

时间:2022-02-21 18:01:38 教案 我要投稿

爬山教案范文汇总8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爬山教案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爬山教案范文汇总8篇

爬山教案 篇1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作家肖复兴在1992年为了纪念叶圣陶先生写的回忆文章,回忆了1963年叶圣陶先生给“我”批改作文,并请“我”到他家做客,使“我”受益匪浅的成长经历,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对文一丝不苟、对人平易真诚,堪称楷模的文品和人品。

  这篇课文的篇幅较长,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比较多。这样的文章对刚刚升入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很有难度。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往往停留在文字表面,对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不容易理解,对文中所表现的叶老关爱下一代的精神也缺少深刻的感受。基于此,我想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和感受叶老认真的态度,以及对下一代的关爱就是教学难点。感受叶老的人品和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就是教学重点。教学中力图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不同内容的对比,补充课外资料,自主练习修改句子中的问题等方法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二、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推荐、眼帘、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4.初步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培养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懂得学作文应先学做人。

  5.通过学习课文,感受叶老对文一丝不苟,对人平易真诚的文品和人品。

  三、教学准备

  学生练习朗读、背诵第6课《爬山虎的脚》,了解有关爬山虎的知识以及叶圣陶的生平。

  教师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及字词卡片,《一张画像》的修改稿,搜集有关资料。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出“推荐、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曲线、春风拂面、映入眼帘”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清课文思路,理解“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这个含义深刻的句子。

  4.初步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感受叶老的认真、平和。

  教学重点

  理解“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这个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难点

  初步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认识两个修改符号,并能运用其修改句子中的问题。

  一、揭示课题,激趣导入

  刚才我们复习了《爬山虎的脚》,今天我们要学习这篇课文也写到了爬山虎,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放声读课文,把字音读正确,语句读通顺。

  (二)自学生字新词

  同桌练习读准含有生字的词语。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开火车形式读词。

  2.自由读句子。

  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3.指导“曲”在“曲线”这个词中的读音。

  4.自由读这两组词。想想第一组和第二组分别是写谁的。

  莫名其妙愣住意外

  认真平和质朴

  第一组写肖复兴。

  第二组写叶圣陶。

  (四)理清课文结构

  课文写了叶圣陶先生和“我”之间的哪两件事?怎么分成两部分?(修改作文1-5.邀请做客6-10)

  三、细读课文,重点品味

  (一)出示自学提示,学生自学

  默读课文第一部分,思考:

  拿到叶老为“我”修改的作文,“我”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二)全班交流

  1.第三自然段

  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借助资料袋感受叶老为“我”修改了很多处(密密麻麻),指导朗读。

  2.第四自然段

  题目《一张画像》改成《一幅画像》,我立刻感到用字的准确性。

  (1)通过对比一“张”和一“幅”,体会用字的准确。

  (2)通过了解“删”字的造字过程,学会这个字,并体会这句话的意思。

  “怎么你把包几何课本的书皮去掉了呢?”叶老先生改成“怎么你把几何课本的包书纸去掉了呢?”

  (3)借助多媒体课件的演示认识两个修改符号。

  (4)师生合作读整段。

  (5)通过课外资料的补充,有感情的朗读,体会叶老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

  3.第五自然段

  “这一篇作文写的全是具体事实,从具体实施中透露出对王老师的敬爱。肖复兴同学如果没有在这几件有关画画的事上深受感动,就不能写得这样亲切自然。”

  (1)通过朗读明确写作文的两个要求:写具体事实,表达真情实感。

  (2)鼓励学生质疑,体会叶老的评语树立了“我”写作的信心。

  四、整合课文,升华情感

  通过填空练习,理清三、四、五自然段的思路,体会“我”的情感变化。

  当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时,我(一下子愣住了)。

  当我仔细看了叶老的修改后,我(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当我看到叶老简短的评语后,我(树立了写作的信心)。

  五、读写结合,练习修改

  (一)复习巩固两个修改符号。

  (二)运用修改符号试着修改一句话。

  六、拓展延伸,提出问题

  (一)刚才你们修改的就是肖复兴《一张画像》中的句子,你们想知道他在作文中都写了些什么吗,课下可以读一读。

  (二)再看课题,第一件事中没有提到爬山虎,可题目是《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这是为什么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解决这个问题。

  (三)布置作业

  第一课时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推荐、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曲线春风拂面、映入眼帘”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背诵喜欢的部分。

  4.理解课文题目和内容之间的联系。

  5.了解叶圣陶先生的人品与文品,感受作者对叶老的思念、敬重与感激之情,体会学作文应先学做人的道理。

  教学重点:

  1.了解叶圣陶先生的人品与文品,感受作者对叶老的思念、敬重与感激之情,体会学作文应先学做人的道理。

  2.能联系上下文体会“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这个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题目和内容之间的联系。

  一、复习巩固,听写词语

  二、回忆内容,深入理解

  (一)回忆上节课的内容

  1.这篇课文主要写了谁和谁之间的哪两件事?

  2.叶老为“我”修改作文这件事,让“我”感受到了什么?

  3.叶老邀请“我”到他家做客,又给“我”留下怎样的印象呢?

  (二)学习第二部分

  1.出示自学提示,学生自学

  默读课文第二部分,思考:

  “我”应邀做客,叶老给“我”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第8自然段

  通过看文中插图、想象、朗读感受叶老平易近人,和蔼亲切。

  3.第9自然段

  我们的交谈很融洽,仿佛我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一个他的老朋友。他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含的期待,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以至不知黄昏的到来。

  通过朗读、补充课外资料──叶老和“我”谈话的内容,感受叶老的亲切、质朴。

  4.第10自然段

  (1)理解词语:楷模──榜样,模范。

  叶老的人品──平易近人、真诚宽厚;作品──一丝不苟,写作极为认真。

  5.在叶老家,还有什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爬山虎)

  (1)画出文中具体描写爬山虎的句子,再读一读。

  (2)全班交流:

  刚进里院,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夏日的燥热仿佛一下子减去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

  落日的余晖染红窗棂,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

  通过朗读、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知道爬山虎因作者心情不同、时间的变化、光线的变化,前后描写不同。

  6.叶老的谈话不仅给了“我”信心,还带给“我”怎样的收获呢?

  我好像知道了或者模模糊糊懂得了:作家就是这样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这么写的。

  联系课文内容填空:

  作家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家的作品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整合课文,解决问题

  1.结合重点句理解为什么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

  2.小结:批改作文、邀请做客这两件事,给了肖复兴极大的影响,鼓舞着他努力学习,坚定了他的文学之路。

  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段。

  四、拓展延伸,总结课文

  (一)“我”15岁时的那个夏天意义非凡。那个夏天以后会发生什么事?补充肖复兴的相关资料。

  (二)肖复兴没有忘记叶圣陶先生对他的教诲,没有忘记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三)再读课题,布置作业。

爬山教案 篇2

  课前谈话:

  师:老师给同学们带什么来了?

  生:爬山虎

  师:出示图片,猜一猜

  生……

  师:大人小孩儿?

  生:大人。

  师:到底是哪个大人啊?

  生:孙老师。

  师:这就是我,我来自北京市东城区史家小学。

  (出示录像)

  师:我们在课间游戏呢。

  (出示小学生的画面,让老师当大使)

  (有个小学生介绍北京小吃)

  师:南昌有什么好吃的?

  生……

  生:小小旅行家,北京有长城

  生:黄山

  介绍学校

  师:出示校园一角,板书爬山虎,对叶圣陶有什么了解吗?

  生:童话作家。

  上课。

  师: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也写到了爬山虎,和老师一起写,注意“那”字的左边是两笔,“绿”字的最下面一横稍稍长点……

  (齐读课题)

  师:绿绿的充满生机,再读课题。

  师:想知道这篇文章里写了什么吗?那就打开课文来读,注意把字音读准确。

  (学生读课文,教师巡视,表扬学生的读书姿势。)(大约5分钟)

  师:谁坐好了就说明已经读完了。

  (生继续读)

  师:孙老师认为你们读得特别认真,再读读课文中带有生字的句子。

  (生读)

  师:同学们你们一定读得特棒。

  (出示词语卡:推荐、融洽、删掉、规范、春风拂面……)

  生读

  生:(读)推荐、融洽、删掉、规范、春风拂面、

  师:春风拂面,轻轻的拂过,再读一遍。

  (生读)

  师:映入眼帘的是什么样的?

  (出示:翻到我的那篇作文……)

  学生读

  (出示:曲线的“曲”“曲”两个字音的释义选项。)

  师:选哪一种解释。

  生选择并说出理由。

  出示:两组句子。

  师:第一组是写谁的?第二组是写谁的?

  生:叶圣陶 肖复兴

  师:肖复兴是一位作家,当时还是一个中学生,和你们差不多。

  师:《爬山虎的脚》《那片绿绿的爬山虎》都带有爬山虎,那篇是写植物的,这篇还是吗?

  师:这篇课文是写哪两件事?在哪里可以分为两部分?请同学们默读课文。

  (学生默读课文)

  师:可以交流交流。

  生:1—5自然段写叶圣陶爷爷帮我修改文章,

  师:我们简单的概括,修改文章,修改作文可以吗?

  生:6—10自然段写叶圣陶爷爷邀请我去他家做客。

  师:概括一下。

  生:邀请做客。

  师:大家跟他意见一样吗?

  师:看课文的第一部分,自学这部分,一会儿交流。用笔画一画,一会儿出声的读一读划的句子。

  (出示自学要求:默读课文第一部分,拿到叶老为我修改的作文,我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学生自学)

  师:出声的读读你划的句子。

  师: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

  生:看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

  (出示句子:翻到我的那篇……)

  师:你从哪里看到的'?

  生:密密麻麻

  师:“密密麻麻”什么样啊?看看叶老先生修改的。

  (出示修改的文章的图片)

  师:我们应该怎样画曲线直线啊,你自己读一读。

  (出示:翻到我的那篇作文……)

  (生读)

  师:听到你的读,我仿佛看到“密密麻麻”。

  生:从一张画像,一幅画像,我体会到用词的准确。

  师:有什么不同呢?一起体会体会。

  生:“幅”字用在画像上就更准确了。

  师:我们平时说一幅画像,这样用字就更准确了。

  板书

  师:叶老先生曾经说过,你们再看看叶老的修改,还看到了什么?

  (学生说了一大段话……)

  (出示:怎么你把包……)

  师:两个修改符号,一个是删除,一个是删改,都有“删”字,知道“删”这个字是怎么来的?我们先看看“册”字的来历,(出示图片)古人也有写错的时候,他们就用小刀把字挖去,所以,删字就是册字加一个立刀。……

  师:要想写好,注意什么?

  (生说)

  师:删改前的字和删改后的字有什么不一样啊?自己读读,试一试

  生:书皮换成包书纸更确切了。

  师:你用的是课本上的话。

  师:叶老这个大作家为我这个初中生修改,你感受到什么?

  生:认真

  师:谁能在课文中找到呢?

  (生读文中句子)

  师:我感到这春风不仅吹到脸上了,还吹到心里了,应该怎么读啊?自己试试。

  (生读)

  师:这篇文章一千五百字,可是修改了一百多处呢,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

  (生读)

  (出示修改文字)

  师:配乐,叶老是教育部副部长……可忙了,但是还为我这样的学生修改文章,读——

  (生读)

  师:当时的叶老已经七十多岁了,牵挂着我们的成长,所以——

  (生读)

  师:叶老先生此时在你心里仅仅是一个认真的老人吗?

  生:温柔

  生:慈祥

  师:叶老是一位教育家。

  生:给我们关爱。

  师:给予每一个学生关爱。

  师:叶老后面还写了一段评语。不仅告诉肖复兴,还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写好作文的?

  (生读)

  师:怎样写好作文?

  生:具体事实。

  师:看第二句话,还有什么具体要求吗?写好作文——

  (生读句子)

  师:你读出什么来了?

  生:在这件事上深受感动。

  师: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别人。

  师:修改了一百多处呢?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生提出来)

  师:快读读第五自然段。

  生:那段简短的评语树立了我写好作文的信心。

  (板书)

  师:走上了文学之路,成了一位大作家。他不能忘记,我们也跟随他一起,

  出示:

  当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时,

  当我仔细看了叶老的修改后,

  当我看到叶老简短的评语后,

  生填写内容,汇报。

  出示:句子

  师:读前面的句子,生读。

  师:今天我们感受到叶老的平和,也学习了修改作文的方法,修改一下学习卡片上的话,看看怎么修改啊?(下课铃响)

  (学生修改)

  师:用上这两个修改符号。能说说怎么修改吗?

  生回答。

  师:还有其他地方吗?

  生回答。

  师:看到课题……

  下课。

爬山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第二单元第六课,语文书第25-27页。

  教学目标:

  1、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知道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

  难点:知道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教学准备:

  交互白板课件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

  师:孩子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那我们就来猜两个谜语吧!

  出示课件

  师:这两种植物要想生长的好都需要搭架,而有一种和它们相类似的软藤植物不需搭架,无论是在岩石上或墙上都能生长的很好,不信我们去看一看。

  师:谁来说说看了图片你有什感受?

  茂盛的秘诀就在“脚”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重点认识爬山虎的“脚”

  二、整体感知,直奔重点

  师:谁知道段落介绍的是爬山虎的脚?

  指名读,评议读的情况

  三、分段学习

  (一)学习第3自然段

  师:请大家带着问题默读第三自然段(位置形状 颜色)

  学生自由回答

  师:作者把脚的位置、形状、颜色描写的如此生动形象,想一想他靠的是什么?

  归纳:观察细致

  (二)学习第4自然段

  师:爬山虎的脚是怎样一脚一脚地爬上去的呢?仔细默读第4自然段,找一找作者运用十分贴切的动词。

  学生自由读文,进行勾画,教师巡视。

  学生汇报、交流

  师:也将就是说,细丝原来是直的,后来因为触着墙后用力变弯,弯曲后有了拉力,使它在墙上贴的更紧。多么神奇的植物,多么细心的叶圣陶!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夸爬山虎、叶圣陶)

  (三)学习第5自然段

  师:如果爬山虎的.脚没有触着墙,会有什么情况发生?触着墙的呢?

  师:要是……休想……说明了什么?

  风能吹下它吗?雨能阻挡它向上攀登吗?

  可见爬山虎有多么不屈不挠的攀登精神!

  四、拓展、升华

  1、师:现在你对爬山虎或它的脚有了什么新感受,带着这种感受再读第3、4、5自然段。

  2、师:让我们再一次领略文学大家用词的准确。

  选词填空(一)(二)

  3、作业:像叶圣陶爷爷一样观察一种植物,并把你的观察结果写下来。

  五、板书

  爬山虎的脚 叶圣陶

  观察细致、连续

爬山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爬山虎的脚》。

  【教学要求】

  1、能流利的朗读课文,读懂课文,了解爬凯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

  【教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台。

  2、同学准备水彩笔。

  3、爬山虎实物。

  【教学过程】

  引入语:同学们,大自然是神奇的,你们曾跟随老师一起领略过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欣赏了瑰丽无比的五彩瑶池;感受了高大的皂夹树给我们带来的欢乐……今天老师带同学们观赏一种植物──爬山虎。

  一、请同学们观看大屏幕

  1、你看到了什么?

  2、有什么特点?

  3、你能用一两句话把这些特点连起来说说吗?

  4、叶圣陶爷爷笔下的爬山虎的叶子怎样呢?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

  5、读了有什么感受?(美)哪些地方写的美?你喜欢哪句?

  6、自身感受一下风吹时爬山虎叶子的美。做一做拂过、漾起的动作,你能读好这句话吗?想欣赏一下风吹爬山虎的样子吗?

  7、老师指导读出美来。可以采取老师读前半句,同学补充后半句的读法,也可以男女生分组读,让同学充沛感受爬山虎叶子的美。

  8、作者为什么把叶子写的这么美呢?(认真观察)考虑:光光的墙上为什么能铺满生机勃勃的叶子呢?

  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生机勃勃地铺满墙,这跟它的脚有密切的联系,爬山虎的脚又是什么样的呢?

  二、请同学们拿出手中爬山虎的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观察:脚的样子、脚的形状、颜色

  1、谁来告诉老师你观察的结果。

  2、书上又是怎样写的呢?找出写脚的句子读一读。

  3、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4、根据你们观察和学习,请画出爬山虎的脚,看谁画得最好。

  (教师巡视,拿一张好的评价)

  5、这一段哪一个词说明作者进行了认真仔细的观察?

  (注意)

  因为作者注意了,所以把爬山虎脚的特点写得这么具体。爬山虎有自身独特的爬的身手,想尽快知道答案吗?那就请你们赶快学习第四自然段吧。聪明的你一定会找到答案的。

  三、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自身分组学习,看哪一些同学学得认真,学得更快

  (老师巡视)

  1、找出爬山虎爬的句子来;

  2、找出爬的动作词;

  3、自身演示爬的过程:(怎样爬)

  ⑴ 谁来告诉老师你们学懂了些什么?

  (同学自由发表意见,其它同学补充,教师充沛褒扬)

  ⑵ 哪一组的同学能上来给大家演示一下怎么爬的吗?

  你们同意他的这种爬法吗?

  (抽扮演得不同的同学演示)

  ⑶ 你们想知道究竟怎么爬的吗?看大屏幕演示,同学可根据演示说出怎么爬。

  ⑷ 你们知道答案了吗?谁正确?(长一只脚,巴住墙,再长出另一只脚,再巴住墙,它要不停的向上爬,就要不时的长出新脚来,所以叶圣陶爷爷说,“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⑸ 它是不是只往上爬的?你怎么知道的?

  它不只往上爬,还往左爬,右爬,爬满整个墙,所以才有叶圣陶爷爷在第二自然段中所描写的“一阵风吹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的.很”。

  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能爬,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不怎么样呢?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

  1、学完了这段,你知道了什么?

  (自由说)

  (没触着墙的脚萎了,触着墙的牢固,脚与墙有密切关系。)

  2、课文哪一个自然段还说明了这种关系呢?

  (第一自然段)

  作者运用了首尾照应的方法,使文章的结构显得更加完整,把一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读一读。

  (男、女分开读)

  五、发散思维

  1、学了这课,你知道了些什么?

  2、你要向叶圣陶爷爷学习什么?

  (留心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

  3、生活中,还有哪些与爬山虎相似的植物呢?(葡萄、冬瓜、牵牛花……)它们最根本的区别是什么?

  4、你们喜欢植物吗?说说你喜欢的植物的特点好吗?

  (同学说)

  【板书设计】

  爬 位置:茎上长叶柄的反面

  山 特点 样子:像……像……(细丝)

  虎 颜色:嫩红(灰色)

  的

  脚 爬 触→巴→拉、贴(牢固)

爬山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正确读写爬山虎、空隙、拂过、漾起、叶柄、弯曲、逐渐、瞧不起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3、读懂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继续练习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抓住主要内容。

  4、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

  【教学重点】

  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学习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观察事物的能力。

  【教学准备】

  课前,教师准备爬山虎的教学挂图,设计爬山虎的画(隐去它的脚),也可制作演示的课件。布置学生课余观察爬山虎,对照课文内容,了解爬山虎脚的样子。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爬山虎是一种攀援植物,它不用像葡萄或葫芦等植物那样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这是什么原因呢?今天,我们学习完第25课《爬山虎的脚》,就能找到答案了。(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由学生自由汇报) 1、应注意正确书写的字有:隙、漾、茎、逐、瞧。

  2、指名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

  3、将预习中画出的不理解的词句提出来讨论。着重讨论空隙、漾、均匀、重叠、蛟龙、蜗牛、休想等词语。

  4、预习中还遇到哪些问题?(有些问题同学之间当时能解决就解决,有些可放在学习课文时再解决。)

  三、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读读课文,想想文章是从哪些方面向我们介绍爬山虎的?(爬山虎长在什么地方,爬山虎叶子的特点,爬山虎脚的特点等。)

  2、理清文章脉络。(第一自然段写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第二自然段写爬山虎叶子的颜色和样子;第三至第五自然段写爬山虎脚的特点。)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分别讲了什么?(共两句话,第一句讲学校里的爬山虎,第二句讲家里的爬山虎。)

  3、这段中的哪个字最能体现爬山虎的特点?(爬)

  4、齐读第一自然段。

  五、了解爬山虎叶子的特点

  1、轻声读第二自然段,理解刚长出来和长大了的叶子各有什么特点。

  2、填空:刚长出来的叶子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长大了的叶子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看插图,重点理解课文怎样写长大了的叶子。(抓住新鲜、一顺儿、均匀)

  4、朗读指导:读出叶子的美来。

  5、试着把这一自然段背下来。

  一、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引言: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生机勃勃铺满墙,跟它的脚关系密切,它的脚到底是怎样的呢?请自学第三自然段,边默读边画出写爬山虎脚的.有关句子。

  1、观察实物(或挂图),默读课文,进一步了解爬山虎脚的位置、样子、颜色。用自己的话与同桌相互说一说。

  2、屏幕(或黑板)显示描写爬山虎脚的话,学生说说每句话讲了什么,了解爬山虎脚的位置、样子、颜色。

  3、让全班学生选择彩笔,边默读描写爬山虎脚的句子,边画出爬山虎的脚。

  4、按照课文有关内容,小组评议画的情况。

  5、熟读,指导背诵。

  6、结合板书小结:因为作者注意了,所以对爬山虎脚长的位置、样子、颜色才了解得这么详细。那么它是怎么爬的?请自学课文第四自然段。

  二、了解爬山虎是怎么向上爬的

  1、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圈出写爬山虎怎么爬的动词。

  2、学生边汇报,教师边板书:触 巴 拉 贴

  3、在四人学习小组自主探究爬山虎是怎么爬的,注意理解变与弯与贴的因果关系。

  4、小结:作者正是准确地运用了这些动词,才把爬山虎的脚是怎么爬的过程写得很具体。作者正是按照爬山虎的生长顺序来观察的,所以写得才这么有序。

  5、观察电脑演示的爬山虎的脚爬墙的过程,用课文语句来解说这一过程。

  6、重点理解什么叫一脚一脚往上爬。

爬山教案 篇6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词,并做到正确读写。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读写生字词,

  难点: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我们知道人有脚,动物也有脚,爬山虎是植物,它也有脚。这多么有意思啊,让我们学习这一课,认识一下爬山虎的脚。

  二、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1、学生自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正音:漾、隙、拂、茎

  字形:隙、茎、

  理解:空隙、拂过、漾起、逐渐

  三、指导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1、默读课文

  2、用笔画出描写爬山虎的脚的句子

  3、引读:爬山虎的脚的句子

  4、出示挂图,看爬山虎的整体样子。

  四、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学习作者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学习作者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爬山虎是一种植物,它也有脚,他还会用它的脚向上爬,到底他的脚有什么特点,他是怎样向上爬的呢?我们今天继续学习课文。

  二、学习课文

  思考:

  1、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的?

  2、爬山虎是如何向上爬的?

  三、全班讨论,感悟。

  四、总结

  爬山虎就是利用长在叶柄上的六七根细丝而后变成的圆片巴住墙向上爬的,多么有意思啊!

  五、提问

  想想课文围绕爬山虎的脚,先讲了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六、分小组讨论,交流

  七、把你喜欢的句子摘抄下来

  八、小练笔

  选择一种植物,仔细观察它最有特点的部分,再把观察到的写下来。

  板书设计:

  爬山虎的脚

  脚:茎上 爬:圆片

  叶柄 巴住墙

  细丝 拉一把

爬山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2、反复读课文,结合挂图

  3、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

  教师准备(包括媒体):准备教学挂图,将读文与看图结合起来。

  学生准备:做好预习:

  预习生字、朗读课文、回答问题、提出质疑

  教学过程

  一、自读探究

  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三段,找出描写脚的句子读一读。

  2、检查反馈:

  (1)读了这一段,你有什么收获?

  (2)这一段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爬山虎的脚的?

  脚的样子、脚的形状、脚的颜色

  (3)提问:你平时注意过爬山虎有脚吗?那么作者是怎么知道的?这一段哪一个词语说明作者进行了认真仔细的观察?(注意)想看一下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子的吗?

  (4)小结:因为作者注意了,所以把爬山虎的脚的特点写得这么具体。爬山虎有自己独特的爬的本领,想尽快知道答案吗?那就请你们快快学习第四自然段。

  3、学生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要求分组学习第四自然段,比一比哪一些同学学得认真,哪一些学生学得更快、更好。

  (1)找出写爬山虎爬的句子来;(2)找出表示爬的动词;(3)自己试着演示爬的过程。

  4、检查提问:谁来告诉老师你们学懂了什么?

  (1)指名演示爬,问:你们同意他的这种爬法吗?你们想知道爬山虎究竟是怎么爬的吗?

  (2)学生找出写爬山虎怎样爬的句子读一读。

  (3)提问:爬山虎是不是只往上爬?你是怎么知道的?

  (4)小结:爬山虎不只往上爬,还往左爬,往右爬,爬满整个墙,所以才有叶圣陶爷爷在第二自然段中所描写的“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看”。

  过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能爬,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怎么样呢?

  5、学生自学第五自然段。

  【学法指导】先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找出爬山虎怎样爬的句子。标出爬山虎怎样爬的动词(触、巴、拉、贴)。然后小组合作怎样演好爬山虎向上爬的动作,

  6、检查反馈:

  (1)学完了这段,你知道了什么?

  从“没触着墙的脚不几天就萎了,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了灰色”知道脚与墙有着密切的关系。

  (2)提问:课文哪一个自然段还说明了这种关系呢?

  第一自然段。

  (3)总结提问: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方法(首尾呼应)使文章的结构显得更加完整?把第一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读一读。

  7、试背2、3、4自然段。

  二、拓展迁移运用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生活中,还有哪些与爬山虎相似的植物呢?

  板书设计

  6、爬山虎的脚

  位置:茎上长叶柄的反面

  样子:像……像……

  颜色:嫩红

  触——巴——拉、贴

  作业布置

  必做【同步达标】:

  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抄下来。

  选做【创造实践】:

  课外练笔。

  请你仔细观察一种攀援植物,仿照课文写一写,内容要具体,语言要通顺。

爬山教案 篇8

  姚老师执教的《爬山虎的脚》这堂课可以用十二个字来概括:讲究教学方法,着眼发展创新。主要体现在:教学形式灵活多样,加强了课程意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贯穿于教学全过程。

  一、课堂教学形式灵活多样

  课堂教学形式是连接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桥梁,对理论和实践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姚老师的这堂课,教学形式灵活多样,主要体现在:

  1、成功运用情境教学法。上课伊始,姚老师便通过播放课件,紧抓儿童年龄特点,通过感官刺激,铺垫搭桥引路,把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激发了学生探究课文内容的学习兴趣。

  2、把活动引进课堂。姚老师这堂课,表演式教学发挥得淋漓尽致。通过让学生画一画,演一演,给影片配音等活动,全面交流互动,达到了以情煽情,有感而发的教学效果。

  3、把评价引进课堂。姚教师鼓励学生之间互评,小组之间赛评,加上老师的导评,使课堂教学一次次推上高潮。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高昂的学习兴趣,又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

  此外,姚老师还运用了讨论法、比较法等,让学生不断参与实践。多种形式的交叉、合理运用,增加了课堂教学容量,节省了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贯穿始终

  课堂上,姚老师安排了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议一议,画一画,如爬山虎的脚有什么特点呢?、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向上爬的呢?一脚一脚能换成别的词吗?,对于这些问题,姚老师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真正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姚老师还特别注意学生的参与形式,如画一画爬山虎的脚、给影片配音、演一演爬山虎是怎样爬的等等,让学生参与面更广,使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参与的满足感、成就感,调动了他们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充分体现了教为学的思想,从而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是实现有效学习的重要方式。这堂课,姚老师以小组学习为主的合作学习把个人学习、小组交流、全班讨论、教师点拨等有机地结合起来,既有生生互动,又在师生交流。在探究学习方面,老师设计了几个启迪思维、质量很高的问题让学生研讨,进而画画、配音、表演。这些问题,注意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让学生的个性特长有了发挥的机会,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课程意识得到明显加强。

  过去,不少教师把课程仅仅理解为教科书,理解为教师教的材料。其实,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这姚老师通过安排情境创设,画一画、演一演、给影片配音等活动,让每个学生都带着自己的.经验背景,带着自己的独特感受,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这就是对课程的创新的开发,一定程度上加强了课程建设,学生从同学身上、教师身上学到了不少教科书上没有的东西。

  除此之外,这堂课从教学目标的完成、教学难点突破、多媒体的运用等方面都是做得较为合理和到位的,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记得有位哲学家说过:因为缺陷而完美。也就是说,姚教师这堂课也并非完全无可挑剔。假如给影片配音时多给些时间让学生边看影片边练习,这样效果会珧好一些;让学生画了爬山虎的脚之后,多让些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这堂课就更加完美了。

  综上所述,我认为姚老师执教的《爬山虎的脚》是一堂成功的、优秀的、典型的阅读教学课。

【爬山教案】相关文章:

爬山的教案02-21

《爬山》教案03-06

关于爬山教案01-04

爬山教案范文02-09

爬山活动教案12-19

关于爬山教案01-15

爬山优秀教案03-06

精选爬山教案四篇01-22

精选爬山教案六篇01-31

精选爬山教案八篇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