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中国地形教案

中国地形教案

时间:2022-02-16 22:23:35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中国地形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国地形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中国地形教案

中国地形教案1

  一、教材分析

  1、课标中对本节内容的要求

  课标六大理念之一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地理课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而地形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让学生感受身边的地理是我们教学的重要任务。

  2、本节内容的知识体系

  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三级阶梯的自然分界线

  地势对河流、气候的影响

  3、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前后教材的逻辑关系

  本节内容,体现了地形作为自然环境基础的重要地位,对于中国的气候、河流以及中国的经济都有重要的影响。所以本节放在了讲述中国自然地理的各章节之首,本节还与世界地理的关于地形分类、分布和形成的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

  4、本节核心内容的功能和价值

  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这是我国地理最显著的特点之一,也是本节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因为地形是组成地理环境的重要因素,它既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和地质作用的制约,同时又严重影响着别的因素,因此,认识我国的地形特征,将为学习以后各章节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1、本节课的教学,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分层设色地图引入,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参照图例,利用教材上的“沿32ON线中国地势剖面图”抓住图中颜色与高度的关系这一线索,启发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认识并总结出我国的地势特点:西高东低,大致呈阶梯状分布。

  2、八年级学生已具备了读图的能力,对世界的'地形有所了解,在次基础上教师要指导学生认真阅读“中国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从而得出中国地势的特点及阶梯间的分界线。

  3、本节学生的认知障碍点是对“沿32ON线中国地形剖面图”的理解。教学时,先让学生理解“剖面图”,举例说明,把一根萝卜竖着放,沿萝卜的中部剖开,同学们看到的形状就是一根萝卜的剖面图,地形的剖面图也是如此。通过举例,让学生理解从中国的地形剖面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的地形是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如图

  三、教学目标

  1、运用分层设色地图和地形剖面图,总结出我国的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征,以及阶梯间分界线的山脉名称,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2、利用分层设色地图和地形剖面图,学会读图、分析,初步学会根据收集到的地理信息,形成地理概念,理解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联系实际归纳我国地势对其他因素的影响。

  3、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节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我国地形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基本特征。难点是利用“地形剖面图”和“中国地形图”指导学生总结出这些特征

  五、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播放《水浒传》的主题歌“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导入本课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知识情感教育,把人文感情融合在地形的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2、采用多媒体观看“中国地形图”(分层设色图)和“地形剖面图”,让学生在地图上直观地看,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高度,我国的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

  3、明确三级阶梯的界限

  看图讨论问题并分组归纳:三级阶梯的高度分别是多少?每一阶梯分别以什么地形为主?三级阶梯分别以什么山为界?

  再观看提前准备的景观图: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及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景观图片,让学生对三级阶梯内部的地形有一个形象的认识。

  4、对我国的地势特点进行评价,完成教材P23的活动题

中国地形教案2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学习内容主要包括:地势西高东低,山脉纵横交错。对于“地势西高东低”,教材并没有用较大篇幅讲述,只是通过一幅地势剖面图和三个设计巧妙的问题来解决,但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注意学生读图、析图、用图的能力培养。而对于我国的主要山脉教材则利用图文结合进行重点讲述,侧重让学生通过读图直接获取有关知识,并将已学知识落实到图上。此外,为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强学生自学能力,教材安排了较多的阅读材料。总之,本节重要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均在于培养学生阅读和运用地图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读图了解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及各级阶梯的分界

  线,它们大致的海拔高度和主要地形区。

  2.了解山脉纵横交错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

  其在图上的分布。

  3.培养学生读图和分析各类地形图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掌握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及本节课通过启发学生回顾已知的地形知识和还想知道哪些有关地形的知识来调动他们的思维、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然后通过分组分亨教学法,将学生分成若干组,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并结合多媒体、DVD、挂图等教学资源,使学生获取有关中国地形的知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我国壮丽山河的学习激发学生的自豪感,进一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通过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合作精神以及对科学探究精神,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

  1.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

  2.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

  四、教学难点

  1.分析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优越性。

  2.识别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

  五、教学安排

  1课时

  六、教学准备

  教具: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沿32‘N线中国地势剖面图、中国主要山脉分布

  图、DVD。

  七、教学过程

  (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用方框表达的文字说明是要达到的教学目标)

  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回忆一些国家的地理,让学生思考:自然地理环境都包括哪些组成要素?(地形、气候、河流、动植物等)从而引出要了解我国的自然地理环境也需要从上述内容去总结,而本节课首先从“地形”方面去学习、去体会。

  分组分享活动一:

  关于我国的地形,我已熟识的——,我想知道的——。

  (过渡)中国地形的第一个特点是从地势的角度去描述的。所谓地势,是指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换句话说,是中国哪边高,哪边低的问题。

  分组分享活动二:(地势西高东低”的学习)

  第一步,分组讨论:我根据——分析,得出一——。

  (讨论假设:根据“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或“中国地势剖面图”,得出我国哪边高哪边低,即地势如何?根据平均海拔高度,我国地势可分成几级阶梯?每一级阶梯的平均海拔高度大约是多少米?各级地势阶梯分别有哪些主要地形类型)

  第二步,教师引导:结合教材P20页活动1—3去讨论,并完成。

  第三步,自由发言:除分析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或地势剖面图外,要将“活动”完成。

  第四步,代表发言,师生共同总结得出:地势西高东低。

  分组分享活动三:(读图、析图、绘图能力培养)通过,先小组分享,然后派代表进行集体分享。目的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让学生把握到“我国地势西高东低”这一知识点,并让学生将问题和知识点在地图上发现,又落实到地图上,从而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的能力。

  第一步,教师叙述引导:分层设色图是一种在图上用不同的颜色代表所在地区的海拔高度的地图,要更好地表现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特点还可以用一种特殊的地图——地势剖面图。

  第二步,举例分析讲解:什么是剖面图?假设:在讲台上有一个馒头,竖着,沿馒头中部切开,将看到的形状就是一个馒头的'剖面图。地势剖面图的原理也是如此。

  第三步,学生分组分享绘图活动:参照教材P20页图2—1“沿32‘N线中国地势剖面图”,画一幅简略示意图。另外,请两名学生代表在黑板上画。

  第四步,教师点评。(期间注意巡视,作出及时辅导。)

  分组分享活动四:“地势西高东低”的优越性

  第一步,教师设问:事前备好两幅中国地势变化示意图,一幅地势由西向东逐渐降低,一幅地势由东向西逐渐降低,让学生分析比较,讨论探索,判断利弊。

  第二步,学生分享、自由发言,提出各自观点,最后派代表总结发言。(教师可引导学生主要从气候、水利和交通三个方面进行讨论。)

  第三步,师生共同归纳总结:①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洋上的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降水。

  ②“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使得我国的河流大多自西向东滚滚流,这些大江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运输,促进了内地与沿海的经济联系。

  ③在各阶梯的交界处河流产生巨大的落差,水能资源十分丰富,我国的大型水电站大多建设在阶梯的交界地带,如葛洲坝水电站和正在兴建的长江三峡水利工程等。

  (过渡)可以说西高东低的地势是我国自然环境的一大优势。那么,构成这一大优势的基本骨架是什么呢?(引导学生从各级阶梯的分界线分析,得出:纵横交错的山脉,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高原、平原、盆地、丘陵则镶嵌其中。)

  分组分享活动五:山脉“走向”的判断

  第一步,教师引导:先给出填空“一——山峰,一——山脉”,让学生填写量词,后要求用语言表达山峰、山脉的最大区别,问如何用图形的形式来表示。

  第二步,学生分组分享讨论、回答。

  第三步,教师概括:用图例说明山峰与山脉的区别,并讲述山脉是有一定延伸方向的,其延伸方向即走向,表述时是将延伸的两端方向相加。教师板书几组不同类型的走向,让学生说说其延伸方向。

  如:

  1.东西走向

  2.南北走向

  3.东北—西南走向

  4.东西走向

  第四步,学生分组分享活动:一人画线段,一人说走向。

  第五步,指图学习:出示“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任指几条山脉的走向让学生判断,如大兴安岭、秦岭、昆仑山等。

  分组分享活动六:(主要山脉的学习)

  第一步,学生活动:读图思考我国山脉按走向大致分为几组?各组走向的山脉中分别有几列山脉?名称是什么?让学生观察山脉的标注在图上有什么规律。

  第二步,教师概括:注记文字应与山脉走向一致,由上至下,或由左至右,均匀分布在山体上。引导学生每找出一条,教师就在教学挂图上相应位置指出。

  第一步,教师补充: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其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位于中、尼边界,海拔8848米,是世界第一高峰,其雄壮、神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第四步,“山脉构成地形骨架”填表活动

  山脉名称西侧地形区东侧地形区

  大兴安岭内蒙古高原东北平原

  太行山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巫山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雪峰山云贵高原东南丘陵

  北侧南侧

  天山准葛尔盆地塔里木盆地

  昆仑山塔里木盆地青藏高原

  第五步,教师小结:各种不同走向的山脉纵横交错,把我国地表分隔成若干个地形区;山脉常成为各地形区之间的界线。

  第六步,教学片段欣赏:“中华五岳”,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课堂小结:

  回应教学目标,想一想:“我学到了——。”

  八、板书设计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中国的地形

  一、地势西高东低

  1.我国地势的突出特征

  2.三级地势阶梯的概况

  3.西高东低的地势对气候、河流的影响

  二、山脉纵横交错

  1.山脉构成地形的骨架

  2.我国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

  九、教学后记

  本节课的课堂教学采用了分组分享教学法,这种教学法它是在班级授课的情况下,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按一定规律(学习能力)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以点带面、以优带差,通过学生相互之间的合作与竞争、探索与研究、发现与创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如地势剖面图学习;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尤其通过对祖国壮丽河山的学习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如“中华五岳”教学录像欣赏。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相比,分组分享教学更符合我校实际,不但收到了意想不到的课堂气氛,还的确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更乐在其中。存在的问题是:受实际教学条件的限制,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有限,使得课堂上教师板图、绘图需时较多,挤占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交流讨论的时间,致使有个别班甚至有“拖堂”现象。这就要求教师注意时间的把握外,还要不断加强基本功的训练,提高自身素质。

中国地形教案3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读图了解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及各级阶梯的分界线,它们大致的海拔高度和主要地形区。

  2、了解山脉纵横交错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掌握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及其在图上的分布。

  (二)过程与方法

  1、 培养学生读图和分析各类地形图的能力。

  2、 通过读图直接获取有关知识,并将已学知识落实到图上。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 通过对我国壮丽山河的学习,激发学生的自豪感,进一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 通过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合作精神以及对科学探究精神,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

  1、 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

  2、 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

  教学难点

  1、分析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优越性

  2、识别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沿320N线中国地势剖面图、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谈:我们经常说,我们的祖国山川秀美、景色宜人。首先,我们一起看一段录相感受一下祖国的壮丽河山。(展示多媒体)

  2、当然,要更进一步的认识,就需要我更深入的学习。今天,我们将进入一幅全新的画卷。

  (板书: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中国的地形)

  二、地势西高东低:(板书)

  1、过渡:在古代诗词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为什么江水都要向东流?(地势西高东低)

  2、把我国的地面沿32°N线剖开,呈现出这样的面貌:(展示多媒体)

  3、观察,思考P20活动中的问题。

  (指名答)

  归纳: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板书)

  可分为三级阶梯,第一级平均海拔为4000米以上;第二级为1000米-20xx米;第三级为500米以下。

  4、活动:(出示设色地形图)

  找出这三级阶梯的大概范围

  找出三级阶梯界线上的主要山脉

  完成表格:


第一级


界线


第二级


界线


第三级


平均海拔


4000以上


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



20xx---1000米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500以下



地形区


青藏高原和柴达木盆地



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和两广丘陵



  5、讨论:“地势西高东低”的优越性

  谈:到现在,我们很容易就得出我国的河流为什么会由西向东流了,除些之外,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特点还有哪些优越性呢?

  学生分享、自由发言,提出各自观点,最后派代表总结发言。

  (教师可引导学生主要从气候、水利和交通三个方面进行讨论)

  教师归纳总结:

  〈1〉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洋上的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降水。

  〈2〉“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使得我国的河流大多自西向东滚滚流,这些大江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运输,促进了内地与沿海的经济联系。

  〈3〉在各阶梯的交界处河流产生巨大的落差,水能资源十分丰富,我国的大型水电站大多建设在这些地带。如葛洲坝水电站、正在兴建的长江三峡水利工程

  三、山脉纵横交错(板书)

  1、过渡:在我国的三级阶梯都是以山脉为界,感觉山脉就像骨架一样。事实上,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脉纵横交错,构成了地形的骨架。(板书:地形的骨架)

  2、读图(出示: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

  找出以下方向的山脉:(板书)

  东西走向: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

  南北走向: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脉

  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玉山(东部最高峰)

  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祁连山。

  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8844.43米)

  3、活动:找五岳

  谈:我国奇峰名山众多,其中“五岳”就很有名,它们自古就是人们争相祭

  拜之处,游览之所,那么,五岳是哪五岳?你们能在图上找出来吗?

  它们分别们于哪一个省?离我们最近的是什么岳?

  四、随堂练习:

  1、“大江东去浪淘尽”“一江春水向东流”说的是我国河流大多向东流,原因是我国地势( )A、东高西低 B、西高东低 C、南高北低 D、北高南低

  2、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是我国( )

  A、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B、内流区域与外流区域分界线

  C、地势第一阶梯与第二阶梯分界线 D、地势第二阶梯与第三阶梯分界线

  3、下列地形区中,哪些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上( )

  A、柴达木盆地、青藏高原 B、东南丘陵、华北平原

  C、四川盆地、黄土高原 D、黄土高原、青藏高原

  4、在色彩斑斓的等高线地形图上,各种颜色代表着不同海拔,下面各组不正确的是( )

  A、蓝色——海沟 B、浅紫色——湖泊 C、棕色——山地或高原 D、绿色——平原

  五、板书设计: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 中国的地形

  一、地势西高东低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二、山脉纵横交错:

  1、山脉构成地形的骨架。

  2、主要的山脉:

  东西走向: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

  南北走向: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脉

  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玉山(东部最高峰)

  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祁连山。

  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8844.43米)

中国地形教案4

  教材分析

  1、本章是从教学的整体出发,介绍了我国地形的总体特点和宏观分布情况,我国的主要地形区,地形对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2、本节教材主要包括3个内容:地势西高东低,山脉纵横交错,地形复杂多样。

  3、地形是组成地理环境的主要要素,它既受其他地理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同时有严重的影响着别的要素,如气候、水文、植被、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等,因此,认识我国的地形特征,将为学习以后各章节知识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1、 学生特点分析:

  对中学生的心理研究表明,初中阶段是智力发展的关键年龄,同时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和想象力也在迅速发展。从年龄特点上来看,初中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从生理上看,青少年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的'这一生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学习方法:

  观察法、讨论法、综合分析法 ,列表比较法,空白图指认法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运用地形图,总结出我国地势特征以及各级阶梯的主要特征,并能识记各级阶梯分界线的名称。

  (2)理解山脉走向的概念,能确认几条重要的山脉走向和位置。

  (3)知道中国的名山。

  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读图分析、收集处理信息、团结协作、语言表达的能力,以及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学生讨论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交通以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使学生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同时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决心为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学习的思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节课的核心是让学生认清中国地形的整体特征和我国的主要山脉,因此中国地形的特点和山脉分布是本课的重点。

  而中国地势西高东低这样一个特点对气候、河流、交通等的影响是本课的难点,因为学生年龄偏小,对一些日常生活和所经历的现象不能很好的与理论知识相连接,因此对于这些问题需要老师进行指导,从而让学生能够总结出来。

中国地形教案5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的基本特征。

  2.使学生了解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分布和特点,了解我国大陆架的分布。

  3.培养学生进一步阅读各类地形图的能力,使学生学会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说明我国地形地势的特点。

  【教学重点】

  我国地势、地形的基本特征。

  【教具准备】

  1.分层设色的“中国地形图”(挂图)

  2.我国三级地势阶梯概况的空格表(见下表)

  【教学课时】

  本节教学可安排1.5课时(四年制可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讲述“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后面半个课时(或一课时)讲述“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教学方法】

  读图指导和“比较法”讲述。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从学生已有知识入手,复习旧知识,引入新知识:

  〔提问〕我们在初一地理课中已经学过有关亚洲和东亚的地形知识。亚洲的地形和地势有什么特点?东亚大陆部分有哪些大的地形区?地势高低变化的趋势是怎样的?

  (让学生稍加议论后回答,教师再作简要的补充和归纳。)

  今天,我们开始学习我国的地形。先请同学们阅读“中国地形图”。

  〔挂图〕在黑板前挂出“中国地形图”

  〔板书〕第三章中国的地形

  第一节地形概况

  (讲授新课)

  〔读图指导〕在图上找出位于我国的西南部的大高原——青藏高原(可由学生齐答,下同),这个高原大部分地区海拔4000米以上。由青藏高原向东、向北,找到黄土高原和塔里木盆地,它们的海拔大约在1000—xxxx米之间。再由黄土高原向东,找到华北平原,它的海拔在100米甚至50米以下。

  〔读图提问〕通过以上读图,从“中国地形图”上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地势自西向东是怎样变化的?(教师提示:(1)说明地势的概念,即地势是指地面高低起伏的总趋势;(2)提示学生从青藏高原到黄土高原、华北平原的海拔变化来得出结论。学生回答:我国自西向东地势降低。)再阅读课文中的两幅表示我国地势变化的示意图(图3·1),请同学们看这两幅所反映的地势有什么不同?哪一幅图比较接近我国地势的实际状况。(教师提示、启发学生回答)

  〔归纳〕我国的地势自西向东逐级下降,大致呈三个阶梯。

  〔板书〕一、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读图印证〕请同学们阅读课本中的“中国地势阶梯状分布示意图”,看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分布范围、界线,以及它们大致的海拔高度。

  〔指图讲解〕请同学们看黑板前的中国地形挂图。第一级阶梯,是我国西南部的青藏高原。它的边缘西起昆仑山脉,经祁连山脉向东南到横断山脉东缘。请同学们在课文中的图3·2上,用红笔描出这条边缘线。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号称“世界屋脊”,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用深褐色表示它。

  〔板书)1.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海拔4000米以上

  〔指图讲述〕第二级阶梯,在青藏高原边缘以东和以北,是一系列宽广的高原和巨大的盆地,海拔下降到1000—xxxx米,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用深浅不等的黄色表示。第二级阶梯有两条边界:一条是前面所讲述的青藏高原边缘;另一条由东北斜向西南,依次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也请同学们在图3·2上用红笔描绘这条界线。

  〔板书〕2.第二级阶梯——高原、盆地,海拔1000—xxxx米

  〔指图讲述〕第三级阶梯在我国东部,主要是丘陵和平原分布区,大部分海拔都在500米以下,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主要用绿色和极淡的黄色表示。

  〔板书〕3.第三级阶梯——平原、丘陵,海拔500米以下

  〔指图讲述〕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第三级阶梯继续向海洋延伸,形成了我国近海宽广的大陆架。同学们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可以看到这片淡蓝色的部分,就是我国近海大陆架,它包括渤海、黄海的全部,东海的大部,以及南海的一部分。

  〔板书〕4.近海大陆架——渤海、黄海全部,东海大部,南海一部分

  〔提问〕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对降水和交通有什么影响呢?(学生议论,发言)

  〔板书〕5.地势西高东低的意义

  〔讲述〕经过议论,我们认识到,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有两个重要意义:第一,有利于海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第二,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东西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

  〔练习〕完成课文中的“想一想”:长江、黄河在从地势高一级阶梯流入低一级阶段时,河流落差有什么变化?水流产生什么现象?这为开发利用水能资源提供了什么便利?(组织学生讨论,教师应注意提示)

  完成课文中的“做一做”:让学生填出地势三级阶梯的分界线。也可叫学生到黑板前指图回答。

  〔总结〕出示空格表,用提问法口头填出三级阶梯的分布范围、海拔、主要地形类型。

  〔提问〕请同学们判读课文中的“等高线地形图”(图3·3),说出两图各代表什么地形?(学生回答,教师纠正,强调相对高度和绝对高度都大的地形叫“山地”)

  〔讲述〕我国山川壮丽,境内有绵延不绝的山岭,有气势磅礴的高原和一望无际的`平原,还有群山环抱的盆地和起伏和缓的丘陵。

  〔板书〕二、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1.山川壮丽地形多样

  〔讲述〕不同的地形上,可以发展不同的农业生产项目(举例说明)。多种多样的地形,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牧副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

  〔提问〕请同学们读P25图3·4,按照图上标出的百分比数字,说说我国各类地形所占的比重。(学生一一回答,教师重复“山地占1/3,平原只占12%)。

  〔讲述〕按照人们的习惯,把山地、丘陵、比较崎岖的高原统称为山区。我国山区的面积广大,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

  〔板书〕山区面积广大(接板书“地形多种多样”)

  2.山地占1/3山区占2/3

  〔讲述〕一般说来,山区地面崎岖,交通不便,不利于发展种植业。我国山区多,平原少,因而耕地资源不足。但山区有其他资源,例如森林、矿产、水力、旅游等资源,因而在发展林业、牧业、旅游业、采矿业等方面,往往又具有优势。既然我国山区面积广大,我们就应该很好地利用山区、建设山区。

  〔总结〕通过以上学习,我们认识到,中国地形有两大特点,这就是“地势西高东低,大到呈三级阶梯”和“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复习巩固)

  1.你能说出我国地形的若干类型吗?

  2.我国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对农业生产有哪些有利和不利影响?

  3.学校所在地的地形(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化)对人们交通、生产、生活有什么影响?

  (布置作业)选做复习题2。(如果时间允许应让学生在课内完成。)

  【板书设计】

  第三章中国的地形

  第一节地形概况

  一、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4.近海大陆架—渤海、黄海全部,东海大部、南海一部分

  5.地势西高东低的意义

  二、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l.山川壮丽地形多样

  2.山地占1/3山区占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