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打电话》教案

《打电话》教案

时间:2022-02-05 14:42:14 教案 我要投稿

《打电话》教案锦集五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打电话》教案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打电话》教案锦集五篇

《打电话》教案 篇1

  一、概述

  内容是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第132页到第133页。

  本内容的课时是40分钟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是通过“打电话通知学生紧急演出”,这样的例子引出让学生思考怎样打电话才可以用最快的速度通知每位学生。让学生学会用画流程图的方法来分析问题。

  “老师打电话通知学生”是学生校园生活中时常发生的事情,该内容能学生更加有体会,更加容易接受,更加有兴趣思考。通过该内容的学生能够让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对生活中存在的数学问题产生思考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分析

  1、学生该内容是让学生掌握用图像的方法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在图像中提炼数学规律。

  2、学生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试验,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探寻解决的方法。

  3、通过该内容的学习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可以有多种解决的方法,激发学生乐于发现问题,乐于思考问题。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五年级下学的学生,具有比较丰富的校园生活经验,所以对“打电话”的事情深有体会,所以该内容能够容易触发学生思考的欲望。该年龄段的学生已经掌握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有很多的空间发挥自己的想象来思考方法。这样让学生在学习中更加有参与感,达到思维碰撞产生新知的效果。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说明本课题设计的基本理念、主要采用的教学与活动策略,以及这些策略实施过程中的关键问题。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我们可以用尺子,A4纸,铅笔,方片和圆片若干,课件。

  (此部分在现场比赛第一天只作简要说明即可:如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又如:用思维导图辅助教学,等等。

  具体设计将在第二环节“教学资源与工具”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为支持教师教的'资源;二是支持学生学习的资源和工具,包括学习的环境、多媒体教学资源、特定的参考资料、参考网址、认知工具以及其他需要特别说明的传统媒体。)

  六、教学过程

  a、情景引入

  师:通过学生暑假过得高兴吗?都参加了什么课外活动呢?

  学:(会回答很多种)老师通过学生的回答中有参加课外表演的事例。这时可以引入到新课例题里面。

  b、新课内容

  师:讲到例题,暑假的时候发生了这样的事情,老师要紧急通知15个同学集合,由于时间很紧,老师花了很多时间通知了每一个学生,但是最后还是没有能够按时通知好,你们能不能帮老师想个好方法,怎么打电话通知能够最快通知到每一个人呢?(特别强调用最省时间的方法)

  (让学生小组讨论,过程中可以用草稿纸画也可以写,时间5分钟。讨论的过程中老师下到小组中去观察和聆听学生的方法,但是不做评论)

  讨论完了以后让几个小组分别展示他们不同的方法,让小组学生在讲台上面演示和说明。老师要求每位学生都注意听台上同学的发言,在听完后提问或者评论。选出最省时的方法。重点说明。(这时学生中会出现与课本一样的方法,有些会与课本不同的方法,老师需要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观察和筛选发言的学生。)

  学生展示完后,评出最佳方法后,让学生观察流程图,在图中发现数学规律。(让学生集体讨论2分钟,后让学生发言说说自己的结论)

  c、知识应用

  1、顺着这个规律,让学生拓展一下问道,如果在通知多1分钟,又可以通知多少人呢?(让学生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如果一个合唱团有50人,最少花多少时间就能通知到每个人?

  让学生在做完后自己再说说是怎么想的。

  d、小结

  我们今天学会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这一部分是该教学设计方案的关键所在。

  在这一部分,要说明教学的环节及所需的资源支持、具体的活动及其设计意图以及那些需要特别说明的教师引导语。)

  七、教学评价设计

  评价的时候,没有特别说明谁的方法好,谁的饿方法不好,只要学生能够很有条理的说明自己的方法就是很不错的表现。所以老师应该从学生的分析方法,学生的表达,学生的总结能力这几方面来评价学生。

《打电话》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了解农村的变化,体会电话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方便与快乐。

  2、能认识13个生字,会写4个字。

  3、能自主积累词语。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书写4个字。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读准难读难认字:奶、村、兴。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生字卡片、录音带、学生自带玩具电话。

  ⊙教学时数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老师出示电话,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

  2、小朋友们打过电话吗?给谁打的?(板书:打)

  (二)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听课文录音,感受课文内容。

  2、再听录音,小朋友一边认真看课文一边仔细听。

  3、(出示教学挂图)说说小朋友给谁打电话。(板书:爷爷奶奶农村)

  (三)朗读课文,随文识字

  1、谁能读读课文?(读完后学生评议)

  2、学生自由读,不会读的字借助拼音读准,并标出自然段序号。

  3、老师领读,学生跟读。

  4、指名读,其他同学注意认真听。

  5、学生评议。

  6、(出示生字卡片)你们瞧,课文中的生字娃娃正望着同学们笑呢!你认识它们吗?

  7、学生自由读生字。

  8、你觉得哪个生字娃娃最容易读错?小老师带读:

  9、你想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组织学生分小组交流。

  10、复习巩固。

  (1)开火车认读生字。

  (2)识字游戏:找朋友。(老师将字卡张贴在黑板上,然后请同学听音找字,再用这个生字组词,带同学们读一读)

  11、我的词语库。

  (1)学生自由读:电话爷爷奶奶农村高兴

  (2)你还喜欢课文中的哪些词语?请带大家读一读。

  (3)用你喜欢的符号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词。

  (四)创设情境,巩固课文内容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指名读第一段。

  (2)我们班上有哪位小朋友的爷爷奶奶住在农村?你想念他们吗?你能读出想念的`感情吗?

  (3)老师范读。

  (4)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

  (5)小朋友们真的很想念爷爷奶奶!那就快给爷爷奶奶打个电话把!请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6)出示句子:“爷爷家装电话了!”爸爸是怎样对我说这句话的?你知道爸爸为什么这样高兴吗?谁能带着高兴的语气读一读这句话?

  (7)电话接通后爷爷奶奶高兴吗?带着高兴、激动的心情读第二段。

  (8)齐读全文。

  2、创设情境,交际互动。

  (1)小朋友平时给谁打过电话?现在最想给谁打电话?我们一起来试试吧。

  (学生拿出玩具电话)学生分组进行打电话的练习。

  (2)说说电话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方便。

  3、练习设计:

  (1)回家后用家里的电话给你最想念的人打个电话。

  (2)请你设计一种最新颖的电话机,并画下来。

《打电话》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浏览的阅读方法。

  2、通读课文,体会故事中的人说话啰嗦的特点,明白简洁明快地说话的重要性。

  3、了解相声是以说、学、逗、唱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语言表演艺术,能对相声感兴趣。

  教学重点:

  在笑声中得到启迪,说话不仅要把话说明白,还要说得简练得体。

  教学难点:

  了解相声语言表达特点。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1、收集《打电话》相声段子的录音或录像。

  2、收集其他经典的相声段子。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相声是一种雅俗共赏的语言表演艺术,深受人们的喜爱。今天,我们就一块来学习由我国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马季、郭启儒合说的相声《打电话》,领略相声这门艺术独特的语言魅力。(板书课题)

  二、浏览课文,初步感知

  1、浏览全文,想想这则相声说的是件什么事?

  2、相声里打电话的年轻人说话的特点是什么?(说话啰唆、废话连篇)

  三、再读课文,深入品悟

  1、正像同学们所说的,课文中打电话的这个人说话啰唆,废话连篇,你从哪儿感受到他的啰唆?请先浏览课文找找依据,说说你的理由。

  2、学生自主学习。

  3、集体交流:(这样的例子课文中比比皆是,只要学生能找到并说明理由均可)

  例如:

  (1)你贵姓呀?哦,老胡呀。呃,不是老胡?

  老张呀。哎呀,我没听……呃,不是老张,是老刘呀。呃,不是老刘。

  是耗子呀。……

  (2)甲:不知道你猜猜。猜不着?猜不着使劲猜。呃,猜不着我告诉你。我姓啰,我叫啰嗦。

  乙:是够啰嗦的。

  甲:对,是我,我找小王讲话,我的'未婚妻,她是女的呀。

  乙:废话,可不是女的嘛。

  (3)甲:我正找你呢。今天晚上有什么事吗?学习吗?不学习呀。开会吗?不开会。

  乙:废话。

  甲:讨论吗?不讨论。

  乙:人家没事。

  甲:太好了。我请你听戏好不好?票都买好了。长安大戏院,楼下十排三号五号,咱俩挨着。票价八毛一张的,我买了两张,一块六,我给了他五块,他找了我三块四。

  乙:他在这报账呢!

  (4)长安大戏院,从你家出来,坐六路公共汽车,往前坐三站,车上有座你就坐着,人多你就站着。

  …………

  小结:作者在这里极尽夸张之能,把一个啰嗦者说话啰唆、废话连篇表现得淋漓尽致。所以把他取名为啰唆,真是名副其实,让人不由得发笑。

  4、想像:听电话的小王会有什么感觉?假如你是旁边准备打电话的人,你会怎么样?

  师小结:所以到最后不但浪费了自己和他人的时间,还耽误了事情。

  5、通过学习相声《打电话》,你受到了什么样的启迪?

  (说话太啰唆不但浪费自己和他人的时间,还会耽误事情,我们平时说话不仅要把话说明白、得体,还要说得简练才行。)

  四、了解特点,学习表演

  1、学了这个相声,你现在觉得相声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通俗易懂、贴近生活、风趣幽默、极其夸张,有很浓的讽刺意味)

  2、小结:是的,相声是一门语言艺术,它以反映现实生活为主要内容,表演中说、学、逗、唱是它的主要形式,常常在最后要“抖包袱”,引人发笑,让观众们在雅俗共赏的语言表演艺术中,在阵阵笑声中得到启迪。

  3、学习表演

  (1)观看录像(或听录音)《打电话》。

  (2)同桌合作或自已找伙伴分角色读相声《打电话》。

  (因为语言比较通俗,讽刺意味比较浓,所以朗读的重点是读出人物语言的生活化,读出讽刺意味。)

  (3)找学生上台试着说一说这个相声。

  五、拓展阅读

  听听其他的相声选段,再次感受相声的语言魅力。

《打电话》教案 篇4

  教学内容: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打电话”教材内容分析:“打电话”所使用的素材是学生所熟悉的,问题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结合,学生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很有兴趣。“打电话”这一问题正是为学生提供了可探究的空间,学生尝试寻找“答案”时,不是简单地应用已知的信息,也没有可直接利用的方法、公式。尽管不是所有的学生最终都能出色地完成任务,但是他们都尽自己的思维能力“走”得足够远。很有让学生去研究的价值。

  学情分析:这一内容安排在五年级下学期,从生活经验看,大多学生有通知多个人的生活经历,因此,已有的生活经验足以支持完成此任务。其次,从已有知识储备看,参与完成此任务虽涉及画图表达、计算等综合知识,但都是较简单的计算与表达。从思想方法看,在四年级上册的《数学广角》中教材已安排了有关优化思想的学习。因此可以看出“打电话”问题适合五年级学生。

  教学目标:1、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画图的方式,使学生找到打电话的最优方法。2、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借助图形解决问题的意识;3、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优化思想在生活中的应用,4、感受猜想与验证的重要性。体会理论上的最优与实践中的最优的区别。教学重点:理解打电话的各个方案并从中优化出最好的方案。教学难点:突破“知识本位”,让学生充分经历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到优化的思想。

  教学流程:

  一、提出问题(板课题)(谈话引入)今天,我们学习打电话,你会打电话吗?那我看看你们到底会不会?李老师刚接到学校紧急通知,要合唱队的15人去参加演出,怎么可以尽快地通知到这15个队员呢?”同学们帮忙想想办法吧!(教学预设:这时学生可能出现以下两种情况:1:逐个通知;2:帮忙转告)这个帮忙转告,怎么个转告法?你想让几个人去转告?没有别的方法了吗?(设计意图:先让学生想想都有哪些通知的方法.这里有必要引导学生说出两大种方法:平均分组和不平均分组从平均分组到不平均分组有一个思维跨度,有时学生是不敢想或不会去想,教案《《打 电 话》教案》。在教学中很有必要锻炼学生的这种发散思维,这也是为等一下的优化方案做铺垫。所以要让学生知道,在想办法时,要大胆地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我们才能从众多的方法中选出最好的方法。)猜一猜:哪种方法快?比如平均分成3组和平均分成5组比,哪种快。是不是分的组数越多就越快?我们怎样才能比较出哪种方法最快?为了更好地研究今天的这个问题,我们假设每一次通话要一分钟,每个学生都在家。那么你估计一下你最少要几分钟?(学生可自由猜测)(设计意图:猜想一是为了增加趣味性,让学生心中有个疑团,提高探索的欲望。二是要让学生体会验证的必要性。)

  二、探索比较1、每个同学独立思考,把你所知道的方法都列出来,并比较一下,哪种方法最好,想一想,从刚才的比较中,你领悟到什么了没有?2、教师巡视,参与讨论,了解情况。3、反馈。学生分别说出自己找到的最好的方法。教师根据学生所说的'摆出磁铁。并追问,你刚才比较了几种方法?(设计意图:让学生把各种方法都列出来,再作比较,经历优化的过程)方案1要15分钟。这样肯定太慢了。那么用分组的方法怎么样呢?请用分组的同学说说你们的方案。方案2(1):5组,每组3人(要7分钟)方案2(2):3组,每组5人(要7分钟)这两种方案与之前你猜想的结果怎么样?是不是组分得越多就越快?有什么想说的吗?所以在猜想上,我们要大胆,要想出你尽可能的答案,然后再验证。如果每组分的人数不同呢,结果会怎样?方案2(3):4组(4、4、4、3)(要6分钟)方案2(4):3组(6、5、4)(要6分钟)这两种方法与前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时间会缩短?(每个组长都不会闲了)方案2(5):5组(5、4、3、2、1)(要5分钟)老师、组长和组员都不闲着,应该怎样设计方案呢?小组讨论,汇报结果。每分钟通知的人数用不同颜色的笔表示。并让学生讲解。(设计意图:第二种方案的帮忙转告。汇报时,让学生说说自己都列举并比较了哪几种方案,认为哪种方案最好。只有让学生亲自去比较才能体会到优化的过程,切身体验到优化是怎么一回事。让学生去比较了各种方案,学生也更容易得出各种方案优化的原因,从组长不空闲到老师、组长不空闲,再到老师、组长和组员都不空闲。)

  三、探究规律这的确是个好办法,这个方案,你们发现有什么规律吗? 太棒了!这个同学的发现很了不起。我们不妨用列表的方法,可以看得更清楚一些。(先出示空表,边问边填完整。)第几分钟1、2、3、4接到通知人数1、2、4、8你发现了什么规律?(预设:第几分钟通知的人数,是前一分钟通知人数的2倍。)按照这个规律, 第5分钟可以通知多少人?第6分钟可以通知多少人?2分钟一共通知(3 )人3分钟一共通知(7 )人4分钟一共通知(15 )人你又发现了什么规律?(预设:2分钟通知的人数=2个2相乘-1;3分钟通知的人数=3个2相乘-1;4分钟通知的人数=4个2相乘-1;……)5分钟一共通知多少人?6分钟一共通知多少人?这样通知50人最少需要花多少分钟?四、优化方案同学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列举出了这么多种方法,你喜欢哪一种方法,你觉得哪一种方法最好?(学生说后)怎样才能比较出哪种方法最好?

《打电话》教案 篇5

  一、活动目标

  1、明确歌曲的情境,带幼儿了解歌词大意。

  2、学会歌曲,并能用欢快活泼的情绪进行演唱。

  3、体验音乐活动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小娃娃手偶两个

  2、玩具电话一部

  3、音乐《打电话》

  三、活动过程

  1、出示手偶,教师情景表演,引发幼儿的兴趣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看,今天谁来了?她叫点点,他叫豆豆(教师从背后取出)。点点和豆豆今天要来和我们一起做游戏,你们想不想和他们一起玩啊?

  2、教师布偶表演歌曲情境,请幼儿安静欣赏

  豆豆:喂喂喂,你是点点吗?

  点点:哎哎哎,我是点点啊。

  豆豆:点点,点点,你在哪里啊?

  点点:豆豆,豆豆,我在幼儿园呢!

  教师提问:故事中豆豆和点点在干嘛啊?点点告诉豆豆自己正在哪里呢?引导幼儿回忆思考,大方回答。

  3、引导幼儿学唱歌曲

  (1)教师播放音乐,请幼儿安静欣赏。

  (2)教师带领幼儿有节奏地念读歌词,可以配合节奏动作,拍手或者拍腿。

  (3)教师幼儿进行问答游戏,采取一问一答的方式演绎歌词。

  4、教师带领幼儿表演歌曲

  (1)教师利用布偶,与幼儿一起边唱边表演。

  (2)鼓励幼儿利用玩具电话跟随音乐进行情景表演。

  四、活动延伸

  鼓励和帮助幼儿记忆生活中的常用电话号码,比如紧急电话110、119、120等。为幼儿提供区角游戏,任由发挥表演,情景模拟。请幼儿回家后将歌曲唱歌自己的家人听!

  五、活动总结

  通过《打电话》音乐游戏初步让幼儿建立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意识,知道打电话可以知道别人在做什么。另外通过活动延伸还讲生活中的紧急电话告诉幼儿,在发生意外和危险时可拨打这些电话!让幼儿在玩中学习知识!

【《打电话》教案】相关文章:

打电话教案01-10

打电话教案02-26

打电话教案04-07

《打电话》教案09-13

《打电话》教案02-16

打电话教案及反思03-31

《打电话》小班教案06-17

小班教案:打电话07-16

《打电话》教案【推荐】02-26

【推荐】《打电话》教案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