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库仑定律教案

库仑定律教案

时间:2022-04-17 18:41:56 教案 我要投稿

库仑定律教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库仑定律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库仑定律教案

  库仑定律教案 篇1

  一、教材分析

  1、库仑定律既是电荷间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又是学习电场强度的基础不仅要求学生定性知道,而且还要求定量了解和应用。

  2、展示库仑定律的内容和库仑发现这一定律的过程,并强调该定律的条件和远大意义。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库仑定律的含义和表达式,知道静电常量。了解库仑定律的适用条件,学习用库仑定律解决简单的问题。

  2、渗透理想化思想,培养由实际问题进行简化抽象思维建立物理模型的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认识科学家在了解自然的过程中常用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善用类比方法、理想化方法、实验方法等物理学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库仑定律探究过程的讨论,使学生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情。

  三、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

  对库仑定律的理解

  (二)难点

  对库仑定律发现过程的探讨。

  四、学情分析

  学生在高一已经学习了万有引力的基本知识,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及推理演算能力。能在老师指导下通过观察、思考,发现一些问题和解决问题

  五、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展示学案上预习的情况,老师准备必要的课件

  六、教学方法

  比较库仑定律与万有引力定律的异同。

  七、课时安排

  1课时

  八、教学过程

  1、教师演示1、1—6的实验。

  2、学生注意观察小球偏角的变化以及引起这一变化的原因。

  3、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定性分析得到:电荷之间的作用力随电荷量的增大而增大,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4、法国物理学家库仑,用实验研究了电荷间相互作用的电力,这就是库仑定律。

  内容:真空中的两个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跟它们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表达式:k叫静电力常量,k=9109Nm2/C2。

  5、介绍点电荷:

  ①不考虑大小和电荷的具体分布,可视为集中于一点的电荷。

  ②点电荷是一种理想化模型。

  ③介绍把带电体处理为点电荷的条件:带电体间的距离比它们自身的大小大得多,带电体的形状和大小对相互作用力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

  6、任意带电体所受的力可以看作是多个点电荷所受力的合力。

  7、库仑定律与万有引力定律(计算下题)

  试比较电子和质子间的静电引力和万有引力。已知电子的质量m1=9、1010—31kg,质子的质量m2=1、6710—27kg,电子和质子的电荷量都是1。6010—19C。

  分析:这个问题不用分别计算电子和质子间的静电引力和万有引力,而是列公式,化简之后,再求解。

  解:电子和质子间的静电引力和万有引力分别是:

  (回答思考与讨论)可以看出:万有引力公式和库仑定律公式在表面上很相似,表述的都是力,这是相同之处;它们的实质区别是:首先万有引力公式计算出的力只能是相互吸引的力,绝没有相排斥的力。其次,由计算结果看出,电子和质子间的万有引力比它们之间的静电引力小的很多,因此在研究微观带电粒子间的相互作用时,主要考虑静电力,万有引力虽然存在,但相比之下非常小,所以可忽略不计。

  九、板书设计

  1库仑定律

  a、内容:真空中的两个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跟它们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b、表达式:

  2、点电荷

  a、不考虑大小和电荷的具体分布,可视为集中于一点的电荷。

  b、点电荷是一种理想化模型。

  c、介绍把带电体处理为点电荷的条件:带电体间的距离比它们自身的大小大得多,带电体的形状和大小对相互作用力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

  十、教学反思

  1、为突破重难点应讲清库仑定律及适用条件,说明库仑力符合力的特征,遵守牛顿第三定律。

  2、为定性演示库仑定律,应使带电小球表面光滑,防止尖端放电,支架应选绝缘性能好的,空气要干燥。

  3、说清K的单位由公式中各量单位确定,其数值则由实验确定。

  库仑定律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知道点电荷量的概念。

  2.了解静电现象及其产生原因;知道原子结构,掌握电荷守恒定律。

  3.知道什么是元电荷。

  4.掌握库仑定律,要求知道知道点电荷模型,知道静电力常量,会用库仑定律的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2、通过对原子核式结构的学习使学生明确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电荷分开.但对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不变。

  3、类比质点理解点电荷,通过实验探究库仑定律并能灵活运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认识理想化是研究自然科学常用的方法,培养科学素养,认识类比的方法在现实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重点:电荷守恒定律,库仑定律和库仑力。

  难点:利用电荷守恒定律分析解决相关问题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相关问题,库仑定律的理解与应用。

  教具:丝绸,玻璃棒,毛皮,硬橡胶棒,绝缘金属球,静电感应导体,通草球,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1节电荷库仑定律(第1课时)

  (一)引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闪电撕裂天空,雷霆震撼着大地。

  师:在这惊心动魄的自然现象背后,蕴藏着许多物理原理,吸引了不少科学家进行探究。在科学史上,从最早发现电现象,到认识闪电本质,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一些人还为此付出过惨痛的代价。下面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果本第2页“接引雷电下九天”这一节,了解我们人类对闪电的研究历史,并完成下述填空:

  电闪雷鸣是自然界常见的现象,蒙昧时期的`人们认为那是“天神之火”,是天神对罪恶的惩罚,直到1752年,伟大的科学家__________冒着生命危险在美国费城进行了著名的风筝实验,把天电引了下来,发现天电和摩擦产生的电是一样的,才使人类摆脱了对雷电现象的迷信。

  师强调:以美国科学家的富兰克林为代表的一些科学家冒着生命危险去捕捉闪电,证实了闪电与实验室中的电是相同的。

  雷电是怎样形成的?(大气中冷暖气流上下急剧翻滚,相互摩擦,云层就会积聚电荷,当电荷积累到一定程度,瞬间发生大规模的放电,就产生了雷电)物体带电是怎么回事?电荷有哪些特性?电荷间的相互作用遵从什么规律?人类应该怎样利用这些规律?这些问题正是本章要探究并做出解答的。

  师:本节课我们重点研究了解几种静电现象及其产生原因,电荷守恒定律。

  (二)新课教学

  复习初中知识:

  师:根据初中自然的学习,用摩擦的方法可使物体带电,请举例说明。

  生:用摩擦的方法。如: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玻璃棒带正电;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橡胶棒带负电。

  演示实验1:先用玻璃棒、橡胶棒靠近碎纸屑,看有什么现象?然后用绸子摩擦玻璃棒或用毛皮摩擦橡胶棒,再靠近碎纸屑看有什么现象?让学生分析两次实验现象的异同;并分析原因。

  教师总结:摩擦过的物体性质有了变化,带电了或者说带了电荷。带电后,能吸引轻小物体,而且带电越多,吸引力就越大,能够吸引轻小物体,我们说此时物体带了电。而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就叫做摩擦起电。

  人类从很早就认识了摩擦起电的现象,例如公元1世纪,我国学者王充在《论衡》一书中就写下了“顿牟掇芥”一语,指的是用玳琩的壳吸引轻小物体。

  后来人们认识到摩擦后的物体所带的电荷有两种: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的所带的电荷是一种,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所带的电荷是另一种。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库仑定律教案】相关文章:

《库仑定律》教案06-17

库仑定律教案03-12

库仑定律教案8篇03-24

中班教案教案04-15

教案中班教案02-23

《大班教案》大班教案11-02

小班教案游戏教案01-13

小班教案安全教案03-16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