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敬畏自然》教案

《敬畏自然》教案

时间:2022-02-02 08:07:29 教案 我要投稿

《敬畏自然》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敬畏自然》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敬畏自然》教案

《敬畏自然》教案1

  【创意说明】

  将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渎、自理、自析、自用的活动完成对课文的感知、理解和把握,让学生在大量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实践活动中,掌握自我阅读的方法和基本技能。

  【教学步骤】

  一、自读

  1、读顺课文:

  ①读准下列字音:

  蓬蒿(hāo)咫(zhǐ)尺狼藉(jí)深邃(suì)

  混淆(xiáo)相形见绌(chù)硕(shùo)大狂妄(wàng)

  ②读畅下面的句子:

  A、无论是令人生厌的苍蝇蚊子,还是美丽可人的鲜花绿草;无论是高深莫测的星空,还是不值一提的灰尘,都是大自然精巧绝伦的艺术品。

  B、你难道没有用心灵听到从那遥远的星系里传来的友好的问候吗?

  C、殊不知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永远只是一个天真幼稚的孩童,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正像一株小草只是她的普通一部分一样。

  D、因此,我们再也不应该把宇宙的其他部分看做只是我们征服的对象,再也不应该把其他生物仅仅看做我们的美味佳肴,而首先应该把它们看做是与我们平等的生命,看做是宇宙智慧的创造物,看做是宇宙之美的展示者。

  2、读懂课文:

  ①解题:

  课题“敬畏自然”的内涵是什么?

  明确:“敬畏”有两层含义。一层为“敬重”,敬重自然就是充分认识自然的伟大,充分认识自然界的一切都有存在的意义。自然界的'奥秘是无穷无尽的,自然界的一切事物的生成,包括人类的生成,实在太神奇了,承认人类自身也是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人类的智慧、人类的创造是无法与大自然相比的。—层为“畏惧”,但不是原始人对大自然的畏惧。可以从“爱护自然”一语中探得它的含义。破坏大自然,必然遭到大自然的惩罚;大自然的惩罚是无情的,是令人畏惧的;人类应该调整自己与自然的关系,与自然求得和谐的发展,在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过程中,要使自然界更美好,从而使人类的生存更美好。

  ②探究:

  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敬畏自然”的内涵?

  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探究:

  A、“敬重自然”意味着应该怎样对待自然?

  B、“畏惧自然”是不是意味着不求进步,无所作为?

  C、为什么应该畏惧自然?

  D、你认为应该怎样正确对待自然?

  二、自理

  自理指的是学生自己对课文作一番梳理。自我梳理应完成如下工作:

  1、理出思路:

  分别说出文章含有作者的哪些观点,这些观点之间存在什么联系?

  点拨:文章表现了作者以下一些观点:

  ①人类宣称“征服自然”,实在是自不量力的狂想。

  ②在大自然面前,人类的智慧并不值得骄傲。

  ③大自然的智慧则是无以伦比的。

  ④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与自然是一体的,人类应该爱护自然。

  ⑤人类和大自然中的其他事物实是兄弟关系。

  ⑥人类应该敬畏自然。

  其中②③④对①进行支撑,是①的具体说明,⑤是②③④的推论,同时又和它们一起支撑⑥。文章从否定“征服自然’’的口号开头,比较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是一层,指出人类的智慧也就是大自然智慧是一层,从智慧到生命,又进一层,最后得出结论“敬畏自然”。全文按照“概括──具体──推论──结论”的思路展开。

  2、理出结构:

  本文是一篇议论性的散文,可以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理出文章的结构。

  三、自析

  学生对课文作独立的分析。重点解决如下问题:

  1、分析文章表达方式上的特点;

  2、分析文章论证方法的运用;

  3、分析文章的语言特点;

  点拨:

  1、本文以议论为主,富有文学色彩,讲究形象的语言、文学的语言,有浓郁的抒情成分和感情色彩,可以说是一篇议论性散文。

  2、作者运用了对比、层层推进的论述方法,最后引出结论。如从否定“征服自然”到做出“敬畏自然”的结论等。

  3、文中有许多拟人句、反问句、富有哲理的语句,它们增加了文章语言的形象性,易于激发读者的情感。

  四、自用

  1、你觉得文中哪些词语很有特色,将它们连词组段。

  2、你觉得文中哪些句子很有特色,仿照它试写一句话。

  3、你觉得文中哪些段落很有特色,仿照它试写一段话。

  【备选创意】

  〖创意说明

  为了让“敬畏自然”的观点走进学生的心灵,组织辩论是最好的方法。学生会在资料的准备过程中接触更多的振聋发聩的事实、更多的前沿性的环保理论,同时,语言的表达能力、搜集整合资料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都可以在活动中得到发展与锻炼。

  〖教学步骤

  1、出示辩论题:人类应该征服自然。

  2、资料准备:分小组搜集资料,准备辩论。

  3、辩论方法指导:

  辩论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⑴赞成什么、反对什么,立场一定要鲜明,不可摸棱两可。

  ⑵说话要有条有理,更要有据可依,才有说服力。

  ⑶说话一定要紧扣话题,不要游离于中心之外。

  ⑷要善于从对方的发言中寻找漏洞,适时反驳。

  ⑸了解一些驳论方法,如: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等。

  4、分小组辩论,教师点评,评出最佳辩手奖、最佳合作奖等。

《敬畏自然》教案2

  教学目的

  1.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观点和敬畏自然的含义

  2.通过诵读,学习作者语言,理解本文富有哲理性、兼有文学性的含义

  3.研究本文中反问句,理解其语气强烈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观点。

  2.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教学时数: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 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鲲(kun)鹏 斥安鸟(yan) 蓬蒿(hao) 咫尺(zhi) 狼藉(ji) 相形见绌(chu) 美味佳肴(yao2)

  2.解释下列词语。

  蓬蒿:(方)茼蒿。飞蓬和蒿子,借指草野。 咫尺:(书)比喻距离很近。

  狼藉:乱七八糟,杂乱不堪。 呐喊:大声喊叫助威。

  自不量力:不衡量自己的能力。形容对自己估计太高。

  相形见绌:互相比较之下,就显出一方的不足之处。

  精巧:精细巧妙。 佳肴:精美的菜肴。

  二、导人

  雄伟的高山,辽阔的草原,蔚蓝的大海,美丽的花园,。无不为人们所陶醉。大自然孕育最聪明,最美丽,最富有灵性的人类。人是大自然创造的奇迹,人类离不开大自然的庇护,大自然是人类的母亲,人类在她的怀抱中成长、繁衍、壮大。然而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发展,人类已渐渐远离了自然,地球上出现了越来越严重的生态问题。人类曾宣称要“征服自然”,战胜自然。你觉得这种观点对吗?当你为宇宙的神秘而惊异,为人类的智慧而自豪时,你是否想到,正是大自然那无与伦比的智慧创造了这一切,你的心灵是否因此而受到深深的震撼呢?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朗读课文,学生积累字词(见书)。

  2、自读课文,初步交流读课文的感受,并找出表达作者观点的语句。

  明确:本文谈论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话题,作者认为,在这个问题上,人类应该从根本上转变理念,再也不要宣称什么“征服自然”,应该敬畏自然,爱护自然。

  作者的观点: 课文最后一段。

  过渡:这一观点是否在课文一开始就提出来了?(学生回答是在结尾提出的)。那么作者是如何层层推进,进而提出“敬畏自然”这一观点的?又为什么要提出“敬畏自然”呢?我们一起分析课文结构和内容。

  四、合作探究,把握文意:

  1、划分结构,理清思路:

  学生自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讨论,划分层次,概括段意。

  明确: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从人类征服自然开始谈起。

  第二部分(2—10):作者着重比较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以及两者的关系;论述宇宙的生命。

  第三部分(11)提出“敬畏自然”的观点。

  2、逐层分析:

  第一部分:人与自然相比,论历史,宇宙至少已有200亿年,“人类永远只是一个天真幼稚的孩童”;论关系,人类“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论智慧,自然智慧是大海,“人类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宣称“征服自然”,实在是自不量力的狂想。

  第二部分:第一层(2—7):着重比较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以及两者的关系:

  第2—4段着重谈人类的智慧。在大自然面前,人类的智慧并不值得自傲(找出理由来,并读一读):a、即使拿高科技来说,航天事业的空间,在大宇宙中间,还是非常狭小。 b、人类的认识史也是一部不断纠错的历史,一万年以后看今天,我们的认识还幼稚得很。 c、矿坑也可能成为人类自掘的陷阱。 d、作者推断,“在宇宙中,一定存在着远比我们的智慧要高得多的生物”,在太空人看来,人类的智慧就算不得什么。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找出文中表达作者观点的关键语句。思考一下,作者为什么提出要“敬畏自然”,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学生交流感受和见解,同学互相补充。

  五、学习课文

  学生发表自己看法,对本文作者的观点进行质疑。

  小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如: (1)说说人类变化的历史。

  (旧石器、新石器……)

  (2)人类从被动状态变为主动了吗?…。(.人类先是不能或难以生存,在其他动物的威胁下偷生。后来工具逐渐进步,能够征服其他动物,是已经变为主动。) 。 一

  (3)人类成为大自然的主人了吗?

  (人类不能完全使大自然听命,所以尚未成为大自然的主人。)

  (4)如果说至今人类的作品(一万年后)还是可笑,那么本文是不是也是可笑的?

  (或者本文不可笑,那么人类的作品有的一万年后不可笑。)

  (5)作者有没有否定现今人类科学的成就?

  (对人类的理智有一点否定。)

  (6)我们的正确看法应当是怎样?….(要尊重人类的科学研究,人类的命运变好。例如人的寿命从二三十岁进为七十几,不管是一万年后,人类寿命的延长,对人类来说不会是“可笑的”。)

  六、小结 :学习本文要认识“征服自然”不合理的一面,作者就是以科学理性精神比较人与自然,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得出敬畏自然的结论。

  六、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一。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听写词语。

  蓬蒿 咫尺 狼藉 呐喊 自不量力

  相形见绌 精巧绝伦 美味佳肴

  二、继续学习课文

  学生阅读课文第六至十段,概括段意。

  质疑,讨论问题。(学生交流看法。)

  ①人类是不是自然的智慧的产物?

  ②作者认为自然创造人类的目的是什么?

  ③自然界有目的吗?

  ④人类也有好有坏,大自然也是一样?

  ⑤本文是否也有好坏?

  ⑥人类的科学是人类需要的产物,本文是否也是某种需要的产物。

  三、学习文中多次运用反问句。体会其作用

  反问是一种用疑问句式来表达确定意思的修辞方法,用否定句来反问,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用肯定句来反问,表达的是否定的意思。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加重语言的力量,激发读者的感情,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例如,“谁说宇宙是没有生命的?’’这比用一般判断句“宇宙是有生命的”语气更强烈,意思更肯定。试从课文中找出几个反问句,并把它们变换成一般陈述句,然后比较一下,这两种句式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①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

  ②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③谁说大自然是没有生命的?……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不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吗?如果宇宙没有生命,怎么会从中开出灿烂的生命之花?

  ④难道你没有听到石头里也有生命的呐喊吗?

  ⑤你难道没有用心灵听到从那遥远的星系里传来的友好问候吗?

  四、探究活动

  长期以来,人类宣称自己是“万物之灵”,这篇课文的作者却提出人类“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其他生物都是与人类平等的生命。对这个问题,你有什么看法,根据是什么?

  五、小结

  这是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主要谈论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作者对观点的阐释是层层深入的,首先否定了人类“征服自然”的口号,认为这实在是自不量力的妄想,因为与大自然相比,人类的智慧实在算不了什么,人类的许多认识很幼稚,而大自然的智慧却是无与伦比的。接下来作者进一步强调人类的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的,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人类与大自然其他事物其实是兄弟关系。因此,我们应该敬畏自然。虽然作者的某些说法不无偏激之处,但对自然保持敬畏之心,也许不是一件坏事,至少可以使人们对自然存有几分小心,不敢妄动胡来。科学的发展使得人们解除了对自然的畏俱,也使人类过高估计了自己的力量,解除了对自然的敬畏之心的人类,总是为着自己的私利由着自己的性子胡来,最终损害的还是我们人类自己。

  这篇课文教师可以从两个方面引导学生学习。一是思考作者的观点,并参照自己对待自然的态度作一番检讨。作者立意高远,眼界开阔。能从长远的眼光和大宇宙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但是也有一些说法还可以商榷,可以引导学生思辨、质疑。二是作者的语言。课文中的许多句子有着丰富的哲理性和思辨色彩,应该认真揣摩。另外,作者通过拟人、比喻、反问等修辞手法把抽象的道理说得通俗易懂,也值得认真学习。

《敬畏自然》教案3

  《敬畏自然》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道理,增进学生对自然的认识,树立环保意识,《敬畏自然》教案。2抓住文章的重点、关键句,理解分析课文,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一是辨证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看作者是如何得出“敬畏自然”这一观点的,

  二是学习文章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把抽象的道理说的通俗易懂的

  写作手法,教学难点:

  一是理解“敬畏自然”的内涵,二是理解文中富有哲理性的语言。教学过程:一、出示图片,从欣赏大自然的景色导入新课。

  二、读准字音 理解词义:①敬畏②蓬 蒿 péng hāo③精巧绝伦④不自量力 ⑤相形见绌chù⑥咫尺zhǐ ⑦深邃suì⑧狼藉斑斑⑨混淆xiáo

  三、学习课文

  1、阅读课文,参考同步练习,找出每一自然段中表达作者观点的关键语句,然后总结作者的思想观点。本文是一篇议论性的散文,作者运用了层层推进、水到渠成的论述方法。首先,否定“征服自然”的口号,接着比较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指出人类的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人类的智慧也就是大自然的智慧;进而从论智慧到论生命,指出宇宙是有生命的,人类固然是高级的生命形态,但也只是物质的一种存在方式,人类和大自然中的其他事物实在是兄弟关系;最后做出“敬畏自然”的结论,教案《《敬畏自然》教案》。文章的最后一段就是表达作者观点的关键语句,即作者思想观点的总结。

  2、本文许多语句富有哲理性,请仔细体会:1、人类为自己取得的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掉入陷阱,就是危机。这句话的意思是,人类开采煤炭、石油、天然气以及其他各种矿物,留下了无数矿坑,也就破坏了地貌和地层结构,很可能酿成严重后果,危及人类自身。2、宇宙之所以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无比的美。(这句话的意思是,宇宙创造了人类这种智慧生物,等于宇宙长出了大脑,有了自我认识的工具,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即是宇宙对自己的认识。这句话是把宇宙拟人化,把人类的出现,说成是宇宙有目的的创造。3、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宇宙的一切,包括人类,都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人类之外的一切,也是生命的种种存在形式,所以它们与我们是平等的生命,是我们的弟兄。

  3、本文多处运用反问句来为文章增色,试从课文中找出几个反问句,并把它们变换成一般陈述句,比较一下两种句式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作用:反问句的作用是加强语气,激发读者的思考,发人深省。

  4、深入思考:(1、作者为什么提出要“敬畏自然”?(人们常常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宣称要征服自然,这种观点有其合理的一面,但走到极端往往违背自然规律,破坏自然,导致自然界的`惩罚。只有认识自然的伟大,爱护自然,人类才能求得与自然的和谐发展。)(2、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敬畏自然”之所以就是“敬畏我们自己”,是因为人类与自然本来就是一体的,尽管存在形式不同,但都是平等的。敬畏自然,就是敬畏生命、爱护自然,就是爱护人类生存的家园,就是敬畏和爱护我们自己。)

  5、拓展探究:请说说人与自然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并就“敬畏自然”这一主题拟几句宣传标语,向人们发出呼吁。四、课堂练习:阅读第5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1、请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大自然的智慧是无与伦比的。)2、为什么说“令人厌恶的苍蝇蚊子”也是大自然的“艺术品”?(苍蝇蚊子固然讨厌,但是它们的身体构造和生理机制十分奇妙,体现了大自然创造的精妙绝伦。3、作者从哪些方面具体比较了“相形见绌”?(1、大自然用“死”的物质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生命,而人类却不能制造出一个哪怕是最简单的生物;(2、人类本身就是自然智慧的最高体现;(3、大自然“懂得”用美学原则创造各种事物以至人体。文章介绍:这是一篇议论性的散文。作者认为,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人类应该从根本上转变观念,再也不要宣称什么“征服自然”,应该敬畏自然,爱护自然。

  文章结构:全文一共有11个自然段,可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1段):指出人类宣称“征服自然”,实在是不自量力的狂想。

  第二部分(2~5段):着重比较人类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

  第三部分(6~7段):进一部阐述人类智慧与大自然智慧的关系。

  第四部分(8~10段):作者从自然智慧进而论述宇宙生命。

  第五部分(11段):得出人类理应敬畏自然的结论。也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段):否定“人能征服自然”的口号

  第二部分(2~10段):比较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

  第三部分(11),人应当敬畏自然。写作特色:1层层推进,水到渠成。2对比手法的运用使立论充分3很多的语句富含哲理4多处运用拟人、反问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表达效果词语积累:深邃:深奥殊不知:竟不知道与众不同:跟大家不一样映照:照射诚然:实在蓬蒿:飞蓬和蒿子,借指原野断言:很肯定地说可人:可人意,使人满意。

《敬畏自然》教案4

  一、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感受并理解作者敬畏自然、爱护自然的观点。

  2、理清层层推进的论述思路,了解对比和反问的作用。

  3、揣摩课文中富有哲理、讲究形象的语言的含义。

  4、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关怀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通过反复阅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科学文艺作品的特点。

  三、教学方法

  讨论法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学生讲讲看到的环保广告

  人是大自然创造的奇迹,人类离不开大自然的庇护,大自然是人类的母亲,人类在她的怀抱中成长壮大。

  然而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发展,人类已渐渐远离了自然,地球上出现了越来越严重的生态问题。人类曾宣称要征服自然,而人类遭受到自然惩罚的现象也屡见不鲜,人与自然究竟是什么关系?

  阅读本文后,我们会多一些思考。

  (二)整体感知

  1、读一读,写一写

  蓬篙

  咫尺

  狼藉

  呐喊

  自不

  量力

  相形

  见绌

  精巧

  绝伦

  美味佳肴

  2、自读课文,圈画每段关键语句,理清论述思路

  人与自然相比,论历史,宇宙至少已有200亿年,人类永远只是一个天真幼稚的孩童。论关系,人类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论智慧,自然指挥是大海,人类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

  第一自然段,作者着重比较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

  在大自然面前,人类的指挥并不值得自傲。

  第一,即使拿高科技来说,航天事业的空间,在大宇宙中间,还是非常狭小。

  第二,人类的认识史也是一部不断纠错的历史,一万年以后看今天,我们的认识还幼稚得很。

  第三,矿坑也可能成为人类自倔的陷阱。

  第四,作者推断,在宇宙中,一定存在着远比我们的智慧要高得多的生物,在太空人看来,人类的智慧就算不得什么。

  大自然的智慧则是无与伦比的。大自然创造了宇宙的一切,一切都精巧绝伦,令人不能不赞叹大自然智慧的深邃、高超;大自然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生命,人类更是大自然的杰作,大自然能运用美的规律创造宇宙的一切。所有这一切,都是人类智慧所不及的。

  作者进一步的阐述人类智慧与大自然智慧的关系。

  一、人类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的,人类智慧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是宇宙自我认识的工具。二、人类智慧是宇宙智慧的高级形态,人类智慧与宇宙智慧,是同一智慧的不同阶段。既然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与自然是一体。理所当然,人类应该爱护自然。

  作者从自然智慧进而论述宇宙生命,得出结论。

  3、思考问题

  (1)本文写了什么内容?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本文中最能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是哪些?

  [明确]

  (1)本文谈论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作者认为,人类不要再宣称什么征服自然,应该敬畏自然爱护自然。

  (2)文章最后一段我们再也不应该把宇宙的其他部分看做只是我们征服的对象,再也不应该把其他生物仅仅看做我们的美味佳肴,而首先应该把它们看做是与我们平等的生命,看做是宇宙智慧的创造物,看做是宇宙之美的展示者,首先应该敬畏它们,就像敬畏我们自己一样。敬畏它们,就是敬畏宇宙,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4、为什么要敬畏自然?为什么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因为人们常常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宣称要征服自然,这种观点有其合理的一面,但走到极端往往违背自然规律,破坏自然,导致自然界的惩罚。只有认识自然的伟大,爱护自然,人类才能求得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敬畏自然之所以就是敬畏我们自己,是因为人类与自然都是宇宙智慧的创造物,都是宇宙生命的组成部分,尽管生命的存在形式不同,生命形态有高低之别,但都是平等的生命,所以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智慧,敬畏生命,就是敬畏我们自己。再则,敬畏自然,就是爱护自然,爱护人类生存的家园,就是爱护我们自己。

  (三)研读赏析

  我们感知到人类应该敬畏自然,敬畏,就是敬重又畏惧,敬畏就是爱护。对于这样的观点,作者用了什么样的方法,让读者明理呢?

  1、本文从表达方式看有什么特点?

  2、文章是怎样推出议论中心的?

  3、文章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明确]

  1、本文以议论为主,富有文学色彩,讲究形象的语言、文学的语言,有浓郁的抒情成分和感情色彩,可以说是一篇议论性的散文。

  2、作者运用了层层推进、水到渠成的论述方法,最后引出结论。

  如,从否定征服自然到做出敬畏自然的结论。

  比较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是一层,指出人类的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人类的智慧也就是大自然的智慧,是进了一层。从论智慧到论生命,又进了一层。

  3、运用对比、拟人、反问。

  (1)对比:

  人类的智慧和自然的智慧,不但两大方面构成对比,而且两个方面的议论又有对比,用自然的眼光看人类的智慧,就包含着对比。

  (2)拟人:

  宇宙的智慧、宇宙的生命。把宇宙比拟成为人,将宇宙的一切,都设想为造物主的创造,那么这种创造的智慧真是太神奇了。

  人本身就是自然智慧的最高体现,是她最接触的作品之一,就是拟人的说法。

  (用拟人手法,有生动、形象、亲切的效果)

  (3)反问:

  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更有力地强调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是毫无理由、毫无资格的。

  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反问语气更强烈,更发人深省。

  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不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吗?反问更能激发读者的思考,语气也更强烈。

  你难道没有听到石头里也有生命的呐喊吗?反问句的语气更强烈,且有催人深思的效果。

  (四)体验反思

  本文有许多富有哲理的句子,请同学们互相交流,谈谈看法。可以写在摘抄本子上。

  1、人类为自己取得的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掉入陷阱,就是危机。这句话的意思是,人类开采煤炭、石油、天然气以及其他各种矿物,留下了无数矿坑,也就破坏了地貌和地层结构,很可能酿成严重后果,危及人类自身。

  2、宇宙之所以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无比的美。

  这句话的意思是,宇宙创造了人类这种智慧生物,等于宇宙长出了大脑,有了自我认识的工具,人类对于宇宙的认识即是宇宙对于自己的认识。这句话是把宇宙拟人化,把人类的出现,说成是宇宙有目的的创造。

  3、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兄弟。

  宇宙的一切,包括人类,都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人类之外的一切,也是生命种种存在形式,所以它们与我们是平等的生命,是我们的弟兄。

  (五)小结

  长期以来,人类就宣称自己是万物之灵,本文的作者却提出人类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正像一株小草只是她的普通部分一样。因此,我们应该平等呢感的看待其他生命,去敬畏自然,爱护自然。

  (六)作业

  以人·自然·生命为话题,写一篇感想

《敬畏自然》教案5

  【教学目的】

  1、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观点。

  2、通过诵读,学习作者语言。

  3、研究本文中反问句,理解其语气强烈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观点。

  2、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鲲(kūn)鹏 斥鷃(yàn) 蓬蒿(hāo) 咫尺(zhǐ) 狼藉(jí) 相形见绌(chù) 美味佳肴(yáo)

  2、解释下列词语:

  蓬蒿:(方)茼蒿。飞蓬和蒿子,借指草野。

  咫尺:(书)比喻距离很近。

  狼藉:乱七八糟,杂乱不堪。

  呐喊:大声喊叫助威。

  自不量力:不衡量自己的能力。形容对自己估计太高。

  相形见绌:互相比较之下,就显出一方的不足之处。

  精巧:精细巧妙。

  佳肴:精美的菜肴。

  二、导入

  当你为宇宙的神秘而惊异,为人类的智慧而自豪时,你是否想到,正是大自然那无与伦比的智慧创造了这一切,你的心灵是否因此而受到深深的震撼呢?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找出文中表达作者观点的关键语句。思考一下,作者为什么提出要敬畏自然,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学生交流感受和见解,同学问互相补充。

  四、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二段:

  学生阅读第一、二段,概括大意:

  明确:

  第一段段意:提出征服自然说法错误,认为自然的智慧是大海,人类的智慧就是大海的一滴。

  第二段段意:大自然窃笑人。

  理由:⑴ 打开的空间只不过咫尺之间。

  ⑵ 今人也会变成古人。

  ⑶ 科学史也是犯错误的历史。

  2、学习第三至第五段:

  ⑴ 学生阅读第三至五段,概括大意:

  明确:

  第三段:人类发明的工具可能是人类的陷阱。

  第四段:宇宙一定存在比人更高级的生物。

  第五段:大自然的智慧也远胜于人。

  ⑵ 学生发表自己看法,对本文作者的观点进行质疑:

  小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如:

  ① 说说人类变化的历史。

  (旧石器、新石器)

  ② 人类从被动状态变为主动了吗?

  (人类先是不能或难以生存,在其他动物的威胁下偷生。后来工具逐渐进步,能够征服其他动物,是已经变为主动。)

  ③ 人类成为大自然的主人了吗?

  (人类不能完全使大自然听命,所以尚未成为大自然的主人。)

  ④ 如果说至今人类的作品(一万年后)还是可笑,那么本文是不是也是可笑的?

  (或者本文不可笑,那么人类的作品有的一万年后不可笑。)

  ⑤ 作者有没有否定现今人类科学的成就?

  (对人类的理智有一点否定。)

  ⑥ 我们的正确看法应当是怎样?

  (要尊重人类的科学研究,人类的命运变好。例如人的寿命从二三十岁进为七十几,不管是一万年后,人类寿命的延长,对人类来说不会是可笑的。)

  五、小结

  学习本文要认识征服自然不合理的一面,作者就是以科学理性精神比较人与自然,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得出敬畏自然的结豁,莉人类长远发展。

  六、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一。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听写词语:

  蓬蒿 咫尺 狼藉 呐喊 自不量力

  相形见绌 精巧绝伦 美味佳肴

  二、继续学习课文

  学生阅读课文第六至十段,概括段意。

  质疑,讨论问题。(学生交流看法。)

  1、人类是不是自然的智慧的产物?

  2、作者认为自然创造人类的目的是什么?

  3、自然界有目的吗?

  4、人类也有好有坏,大自然也是一样?

  5、本文是否也有好坏?

  6、人类的科学是人类需要的产物,本文是否也是某种需要的产物。

  三、学习文中多次运用反问句,体会其作用

  反问是一种用疑问句式来表达确定意思的修辞方法,用否定句来反问,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用肯定句来反问,表达的是否定的意思。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加重语言的力量,激发读者的'感情,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例如,谁说宇宙是没有生命的?这比用一般判断句宇宙是有生命的语气更强烈,意思更肯定。试从课文中找出几个反问句,并把它们变换成一般陈述句,然后比较一下,这两种句式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1、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

  2、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3、谁说大自然是没有生命的?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不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吗?如果宇宙没有生命,怎么会从中开出灿烂的生命之花?

  4、难道你没有听到石头里也有生命的呐喊吗?

  5、你难道没有用心灵听到从那遥远的星系里传来的友好问候吗?

  四、探究活动

  长期以来,人类宣称自己是万物之灵,这篇课文的作者却提出人类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其他生物都是与人类平等的生命。对这个问题,你有什么看法,根据是什么?

  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组成小组,搜集资料,并出一期人与宇宙之谜的专刊。

  五、小结

  这是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主要谈论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作者对观点的阐释是层层深入的,首先否定了人类征服自然的口号,认为这实在是自不量力的妄想,因为与大自然相比,人类的智慧实在算不了什么,人类的许多认识很幼稚,而大自然的智慧却是无与伦比的。接下来作者进一步强调人类的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的,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人类与大自然其他事物其实是兄弟关系。因此,我们应该敬畏自然。虽然作者的某些说法不无偏激之处,但对自然保持敬畏之心,也许不是一件坏事,至少可以使人们对自然存有几分小心,不敢妄动胡来。科学的发展使得人们解除了对自然的畏俱,也使人类过高估计了自己的力量,解除了对自然的敬畏之心的人类,总是为着自己的私利由着自己的性子胡来,最终损害的还是我们人类自己。

  这篇课文教师可以从两个方面引导学生学习。一是思考作者的观点,并参照自己对待自然的态度作一番检讨。作者立意高远,眼界开阔。能从长远的眼光和大宇宙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但是也有一些说法还可以商榷,可以引导学生思辨、质疑。二是作者的语言。课文中的许多句子有着丰富的哲理性和思辨色彩,应该认真揣摩。另外,作者通过拟人、比喻、反问等修辞手法把抽象的道理说得通俗易懂,也值得认真学习。

  六、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四。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敬畏自然》教案6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感受并理解作者敬畏自然,爱护自然的观点。

  2。理解层层推进的论述思路,了解对比和反问的作用。

  3。揣摩课文中富有哲理,讲究形象的语言的含义。

  4。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关怀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文艺作品的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中的深刻哲理以及逻辑推理的严谨性,增强爱护自然的意识。

  教学方法:

  阅读,朗读,分析,讨论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用爱护自然的警句,格言导入。

  二,检查预习“读一读,写一写”。

  三,学生自读课文,圈点勾画每段关键语句,理清论述思路,并从中找出

  表达作者观点的关键语句。

  1>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问题,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加以引导。

  2>明确论述思路:

  从否定”征服自然”的口号开头,着重比较人类的'智慧,进一步阐述人类智慧与大自然智慧的关系,进而述宇宙生命,最后做出”敬畏自然”的结论。作者运用了层层推进,水到渠成的论述方法。同时巧妙的运用对比手法。分说人类的智慧和大自然的智慧。两大方面构成对比,两个方面又有对比。

  四。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思考问题:

  1。本文写了什么内容?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议论性散文,

  谈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不要宣称什么”征服自然”,应该敬畏自然,爱护自然,表达了一种忧患意识和情感。

  2。文中最能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字是那些?

  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

  3。为什么要敬畏自然?为什么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作者之所以提出要敬畏自然是因为人类常常与自然对立,有时违背自然规律,破坏自然,导致自然界的惩罚。只有认识自然,爱护自然,人员自然才会和谐发展。

  人与自然都是宇宙生命的组成部分,尽管存在形式不同,但都是平等的生命,所以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敬畏自然,即爱护自然,爱护人类生存的家园,就是爱护我们自己。

  五。研读欣赏。

  1。本文从表达方式看有什么特点?

  以议论为主,有浓郁的抒情成分和感情色彩,是一篇议论性的散文。

  2。文章是怎样推出议论中心的?

  运用层层推进,水到渠成的论述方法,最后引出结论。

  如;从否定征服自然到作出敬畏自然的结论等。

  3。文章运用了那些写作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对比,拟人,反问

  4。本文语言上有何特点?

  许多语句富有哲理性,结合”研讨与练习二”

  六。体验反思。

  1。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学了文章后你有那些想法,试举例说明。

  2。你对于”敬畏自然”持赞同还是反对态度,还是有其他观点?

  七。板书设计:

  敬畏自然

  人类生命与大自然

  对比

  人类智慧,自然智慧

  敬畏自然,爱护自然

  度

  拟人

  自然智慧,宇宙生命

  反问

《敬畏自然》教案7

  学习目标:

  1、理清层层推进的论述思路,了解反问的作用

  2、揣摩课文中富有哲理、形象的语言特点并学习运用

  3、了解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道理,增进对自然的认识,树立环保意识

  预习独学: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鲲()鹏斥鴳()蓬蒿()咫尺()

  狼藉()相形见绌()美味佳肴()

  2.解释下列词语。

  蓬蒿:咫尺:狼藉:

  自不量力:相形见绌:佳肴:

  3、阅读课文,理清思路。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语:同学们谈感受。(学生展示)

  1、请你认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圈画每段关键语句,理清论述思路。请各小组同学通过讨论、交流并口头展示)

  1、根据你的理解,你认为作者对待自然的态度是什么?

  2、你认为“敬畏自然”的内涵是什么?

  3、作者提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合作使人快乐,探究使人聪明:(讨论、交流,小组自由展示)

  ⑴、作者为什么提出“敬畏自然”?

  ⑵、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四、挑战自己(质疑思辨):

  教师引导:充满思辨的智慧是世间最美的花朵。本文就处处洋溢着智慧的火花,那么你对本文的观点有质疑吗?(学生质疑,畅所欲言)

  如:⑴、畏惧自然是否意味着不求进步、无所作为?

  ⑵、作者有没有否定现今人类科学的成就?

  列举你提出的问题:

  五、拓展研究:

  根据本文精辟的论述和理性的`分析,你将如何把“敬畏自然、爱护自然”变成最实际的行动?

  请就“敬畏自然”这一主题拟几条标语,向人们发出呼吁。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更深刻地意识到了“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对于这样经典的文章,我们只了解了内容还远远不够,这节课我们要对文章的写作手法及语言艺术做一番探究或品味。

  二、再读课文,围绕文章的表达方式和论证方法进行探讨、交流:(小组黑板展示)

  ⑴、本文从表达方式看有哪些特点?(圈点具体的句子,在课本上标注出来。)

  ⑵、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推出的?

  三、语言品味,互动探究:(各小组讨论、交流,口头展示)

  1.本文语言充满哲理之美和思辨之美,找出你最欣赏的语句品味:(可以从句子的表达方法、修辞方法、内容、句式等方面品味。黑板展示)

  例:(1)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理解:比喻宇宙的一切,包括人类,都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它们与我们是平等的生命。“弟兄”体现了宇宙间的一切生命是紧密联系的,不可分割的。)

  (2)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理解:用了反问句。更有力地强调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是毫无理由、毫无资格的

  ……

  四、本文多处运用反问句,体会反问的表达效果。

  反问是一种用疑问句式来表达确定意思的修辞方法。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加重语言的力量,激发读者的感情,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

  例如“谁说宇宙是没有生命的”?这比用一般判断句“宇宙是有生命的”语气更强烈,意思更肯定。

  试从课文中找出几个反问句,并把它们变换成一般陈述句,然后比较一下,这两种句式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反问句: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

  反问句: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2、你们也想写出优美的句子吗?通过以下练习能提升驾驭语言的能力。你觉得文中哪些句子很有特色,试仿写一个句子;

  五、延伸拓展:

  美文欣赏怀念月光严春友略

《敬畏自然》教案8

  学习目标:

  1 课前预习,,疏通字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 了解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道理,增进学生对自然的认识,树立环保意识。

  3 抓住文章的关键句,理解分析课文。

  4 了解文章拟人、反问等修辞的手法,品味文章中的富有哲理的语句。

  学习重难点:

  重点:

  1 了解人与自然和谐和统一的道理,增进学生对自然的认识,树立环保意识。

  2 抓住文章的关键句,理解分析课文。

  难点:

  了解文章反问等修辞的手法,品味文章中的富有哲理的语句。

  学习设想:

  1 组织学生搞好课前预习,朗读课文,疏通字词,搜集有关人与自然方面的资料。

  2 创建一个和平融洽的学习氛围,倡导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3 教师准备些必要的课件资料。

  课时安排: 两课时

  学习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从学生对“人”和“自然”的认识导入。

  二、检查预习:

  1 字词疏通情况。

  示例: 咫尺 蓬蒿 鲲鹏 幼稚 相形见绌

  师生交流

  生生交流

  2 划出文中对你有启发的语句。

  师生交流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思考:

  你认为文中的哪些语句能表达作者的观点。

  提示:

  最后一段。我们再也不应该把宇宙的.其他部分看作只是我们征服的对象,再也不应该把其他生物仅仅看作我们的美味佳肴,而首先应该把他们看作是与我们平等的生命,看作是宇宙智慧的创造物,看作是宇宙之美的展示者,首先应该敬畏他们,就像敬畏我们自己一样。敬畏他们,就是敬畏宇宙,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四、探究,思考:

  (一)认识人类:

  1 在人类的发展史上,我们取得了哪些骄傲的成绩。试举例说明:

  讨论:

  (提示:四大发明 人类登月 计算机的普及等)

  课件展示:

  总结:

  2 对人类取得的这些成绩,你的态度如何呢?作者对人类取得这些成绩,态度如何呢?

  学生自由探讨,交流。

  教师总结:

  (二)认识自然:

  联系课文,结合自己的实际,具体谈谈你对自然的认识。

  课件展示:

  (三)人类和自然的关系:

  人类和自然的关系如何?在本文中,作者得出一个什么结论?

  学生思考,交流。

  课件展示:

  教师归纳:人类是大自然机体的一部分,人类应该敬畏宇宙,敬畏自然;和谐统一,共同发展。

  五、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到,自然是伟大的,它有着深邃,高超的智慧;我们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我们在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过程中,应敬畏自然,爱护自然,和谐发展,共同繁荣。

  六、作业:

  1 积累重点词语,理解、分析关键句子。

  2 观看中央电视台“人与自然”节目。

  3 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敬畏自然,爱护自然,你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 了解文章拟人,反问等修辞的手法。

  2 诵读课文,品味文章中的富有哲理的语句。

  学习内容和步骤:(略)

  板书设计

  敬畏自然

  严春友

  人 : 四大发明,人类登月……

  ↘ 敬畏自然,爱护自然,

  ++++++++++++

  作者简介:

  严春友(1957~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主要作品有《西方哲学新论》、《大自然的智慧》、《宇宙全息统一论》(与王存臻合著)等。

  文章介绍:

  这是一篇议论性的散文。作者认为,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人类应该从根本上转变观念,再也不要宣称什么“征服自然”,应该敬畏自然,爱护自然。

  文章结构:

  全文一共有11个自然段,可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1段):指出人类宣称“征服自然”,实在是不自量力的狂想。

  第二部分(2~5段):着重比较人类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

  第三部分(6~7段):进一部阐述人类智慧与大自然智慧的关系。

  第四部分(8~10段):作者从自然智慧进而论述宇宙生命。

  第五部分(11段):得出人类理应敬畏自然的结论。

  也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段):否定“人能征服自然”的口号

  第二部分(2~10段):比较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

  第三部分(11),人应当敬畏自然。

  写作特色:

  1层层推进,水到渠成。

  2对比手法的运用使立论充分

  3很多的语句富含哲理

  4多处运用拟人、反问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表达效果

  词语积累:

  深邃:深奥 殊不知:竟不知道 与众不同:跟大家不一样 映照:照射 诚然:实在 蓬蒿:飞蓬和蒿子,借指原野 断言:很肯定地说 可人:可人意,使人满意

  能力测试:

  一、 根据意思,写词。

  1不过这样罢了。——————

  2指无法想象,难于理解。——————

  3乱七八糟,杂乱不堪。——————

  二、 为什么说苍蝇蚊子乃至灰尘都是大自然精巧绝伦的艺术品?

  能力测试答案:

  一、 1不过尔尔 2不可思议 3、狼藉斑斑

  答:只要想想苍蝇蚊子的身体构造和生理机制,就会觉得精巧了。苍蝇有复眼,蚊子能够吸血,灰尘也是物质,却如此微笑,假如深入探究到它的内部结构,也会觉得精巧。

  +++++++++++++

  ↗ 和谐统一,共同发展。

  自然: 深邃,高超的智慧

《敬畏自然》教案9

  一、检查预习

  教师检查学生预习情况,督促学生积累词语。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蓬蒿( ) 咫( )尺 狼藉( ) 呐( )喊

  2、解释下列词语:

  ⑴ 不自量力:

  ⑵ 相形见绌:

  ⑶ 精巧绝伦:

  ⑷ 美味佳肴:

  选五位同学回答,明确:

  1、hāo zhǐ jí nà

  2、⑴ 不能正确估量自己的力量。

  ⑵ 相比之下,显出不足。

  ⑶ 精细巧妙独一无二,没有什么可以相比。

  ⑷ 味道鲜美的食品。

  二、整体感知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如下问题:

  (多媒体显示)

  ⑴ 阅读文章第一段,思考:为什么人类宣称“征服自然”是不自量力的狂想?

  ⑵ 阅读文章二至七段,思考:人类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有什么关系?

  ⑶ 阅读文章八至十段,思考:为什么人类与大自然中的其他事物是兄弟关系?

  ⑷ 阅读文章第十一段及全文,思考:为什么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2、小组讨论、回答教师明确:

  ⑴ 文章第一段从三个方面阐述了这个问题:

  ① 人与自然相比,论历史,宇宙至少已有200亿年,“人类永远只是一个天真幼稚的孩童”;

  ② 论关系,人类“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

  ③ 论智慧,自然智慧是大海,“人类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所以,人类宣称“征服自然”,实在是自不量力的狂想。

  ⑵ 文章二至七段作者分两步阐释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的关系:

  ① 文章二至五段作者着重比较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的关系。

  指出:

  在大自然面前,人类的智慧并不值得自傲,大自然的智慧则是无与伦比的。

  第一,即使拿高科技来说,航天事业的空间,在大宇宙中间,还是非常狭小。

  第二,人类的认识史也是一部不断纠错的历史,一万年以后看今天,我们的认识还幼稚得很。

  第三,矿坑也可能成为人类自掘的陷阱。

  第四,作者推断,“在宇宙中,一定存在着远比我们的智慧要高得多的生物”,在太空人看来,人类的智慧就算不得什么。

  第五,大自然的.智慧则是无与伦比的。大自然创造了宇宙的一切,一切都精巧绝伦,令人不能不赞叹大自然智慧的深邃、高超;大自然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生命,人类更是大自然的杰作;大自然能运用美的规律创造宇宙的一切。所有这一切,都是人类智慧所不及的。

  ② 文章六至七段作者进一步阐述人类智慧与大自然智慧的关系:

  第一,人类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的,人类智慧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是宇宙自我认识的工具。

  第二,人类智慧是宇宙智慧的高级形态,人类智慧与宇宙智慧,是同一智慧的不同阶段。既然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与自然是一体,理所当然,人类应该爱护自然。

  ⑶ 作者从自然智慧进而论述宇宙生命。宇宙是有生命的,宇宙间的一切都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人类固然是高级的生命形态,但也只是物质的另一种存在方式,而非生命物质也是生命的一种存在形式。因此,人类和大自然中的其他事物实在是兄弟关系。

  ⑷ 通过上文的论述,结论是人类理应敬畏自然。

  “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是因为人类与自然都是宇宙智慧的创造物,都是宇宙生命的组成部分,尽管生命的存在形式不同,生命形态有高低之别,但都是平等的生命,都是兄弟。所以,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智慧,敬畏生命,就是敬畏我们自己,再则,敬畏自然,就是爱护自然,爱护人类生存的家园,就是爱护我们自己。

  三、深层探究

  1、提问:文中表达作者观点的关键语段是哪一段?

  学生明确:课文第11段。

  2、提问:文章是如何一步步推出“敬畏自然”的结论的?

  学生回答、教师评价、补充。

  文章先从否定“征服自然”的口号开头,比较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是一层,指出人类的智慧也就是大自然的智慧是进了一层。从论智慧到论生命,又进了一层。在层层推进的论述中,人类之所以应该敬畏自然的理由申述完毕,最后水到渠成,引出结论。

  3、教师小结:

  作为一篇科学文艺作品,本文的科学性体现在议论文这一文体的运用上。文章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内容是议论性的,通篇有论述的思路,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展开,由引论到本论到结论,水到渠成。

  四、课堂小结

  人类曾那么意气风发地相信“人定胜天”,口口声声说要改造自然,可是还没有来得及陶醉,大自然就反过来惩罚人类了。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我们今天所学的这篇文章应该给我们带来很多启示。

《敬畏自然》教案10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感受并理解作者敬畏自然、爱护自然的观点。

  2、揣摩课文中富有哲理、讲究形象的语言的含义。

  3、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关怀精神。

  【设计说明】

  本文是对大自然、人在宇宙中的地位、人和自然关系的重新认识与思考。作者对长期支配人们的一些观念进行质疑,并提出了“敬畏自然”的命题,强调“敬畏宇宙,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在有浓郁的抒情成分和感情色彩的语言载体上作了论述,极富意韵和文学色彩。本设计旨在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结合现实生活来理解文本。以此来体会作者深邃的忧患意识,提高认识自然、爱护自然的理性认识。

  【教学实施】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课件展示三组图片:

  1、认识自然:

  课件展示:

  自然风光旖旎的图画。

  如:

  青草如茵,树木成林,海滩似玉,白沙如带,绿洲如茵,鸟飞长空,鱼翔浅底……等美丽的海岛风光画卷。

  (播放轻音乐)

  2、认识人类:

  课件展示:

  人类历史上取得的骄傲成绩。如:四大发明,人类登月,神州六号发射场景……

  3、认识人类与自然

  课件展示:

  登山,横渡,航天航空,空气污染,森林毁灭,土地沙化,动物锐减,非典,禽流感……

  学生看后谈感受,教师给以评价:

  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母体,人是大自然创造的奇迹,人类离不开她的庇护,人类在她的怀抱中成长。然而随着人类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发展,人类已渐渐破坏了自然,地球上出现了越来越严重的生态问题。人类曾宣称要征服自然,而人类遭受自然惩罚的现象也屡见不鲜,人与自然究竟是什么关系?为什么在自然母亲面前我们应当有敬畏之心?阅读本文后,也许我们会多一些理性的思考,多一份爱护大自然的责任。

  二、整体性阅读

  1、读准下列加粗的字:

  蓬蒿(hāo)

  咫(zhǐ)尺

  狼藉(jí)

  呐(nà)喊(hǎn)

  鲲鹏(péng)

  混淆(xiáo)

  相形见绌(chù)

  美味佳肴(yáo)

  2、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咫尺:比喻距离很近。

  呐喊:乱七八糟。

  自不量力:不能正确估计自己的力量,指做力不能及的事情。

  相形见绌:跟另一个人或事物比较起来显得远不如。

  精巧绝伦:精细巧妙,独一无二,没有可以相比的。

  不可思议:无法想象,难以理解。

  3、反复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多媒体演示)

  作者对自然的态度是什么?找出表达作者观点的语句。

  最后一段。(齐读)

  三、突破性阅读

  1、作者为什么提出要“敬畏自然”呢?

  这是针对人与自然对立的观念提出的。人往往提出要征服自然,虽然有其合理的一面,但走到极端往往违背自然规律,破坏自然,招致自然界的惩罚。只有认识自然的伟大,爱护自然,人类才能求得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当学生提及人类受到大自然的报复的话题时,可带出:

  人类有哪些做法违背自然规律,破坏自然?大自然给人类带来了哪些惩罚?请举例说明。(欣赏多媒体图片:东南亚海啸、唐山大地震)

  多媒体图片解说:

  ⑴东南亚海啸:不久前爆发的南亚、东南亚海啸并引发的地震,造成人员死亡超过15万。伤员不计其数。

  ⑵唐山大地震:“30年前河北唐山大地震是迄今为止世界地震史上最惨痛的一页──中国地震出版社出版的《地球的震撼》一书向全世界公布了唐山大大地震中惨绝人寰的事实:死亡,24.2769万人;重伤,16.4851万人;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00亿元;一座重工业城市眨眼之间毁于一旦。这是自然对人的报复,不能不使人类畏惧。

  2、作者在文中阐述了哪些“敬畏自然”的理由?

  3、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因为只有认识自然的伟大,爱护自然,人类才能求得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敬畏自然”之所以就是“敬畏我们自己”,是因为人类与自然都是宇宙智慧的创造物,都是宇宙生命的组成部分,尽管生命的存在形式不同,生命形态有高低之别,但都是平等的生命,所以“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智慧,敬畏生命,就是敬畏我们自己。再则,敬畏自然,就是爱护自然,爱护人类生存的家园,就是爱护我们自己。

  4、“敬畏自然”的含义是什么?

  四、探究性阅读

  语言品读:本文语言充满哲理之美和思辨之美,找出你最欣赏的语句,读一读,并说说其中包含的深意。

  (教师准备一些语句)多媒体投影

  1、人类为自己取得的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含义:掉入陷阱,就有危机。人类开采矿物留下无数矿坑,破坏了地貌和地层结构,很可能酿成严重后果,危及人类自身。

  2、宇宙之所以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无比的美。

  含义:拟人,说宇宙创造了人类是有目的'的创造,这等于宇宙长出了大脑,有了自我认识的工具,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即是宇宙对自己的认识。

  3、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

  含义:宇宙的一切,包括人类,都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人类之外的生命的种种存在形式,与我们是平等的生命,是我们的弟兄。

  4、如何理解连苍蝇蚊子乃至灰尘都是大自然精巧绝伦的艺术品?它们怎么能与人相提并论呢?

  含义:苍蝇、蚊子的身体构造和生理机制,确实精巧绝伦,苍蝇的复眼,蚊子的吸血功能实在奇妙;灰尘微小,内部结构却异常精巧。它们都是大自然的组成部分,展示了自然深邃高超的智慧。人类是物质的一种存在方式,苍蝇、灰尘也是,为什么不能相提并论呢?

  5、为什么说“人的智慧与宇宙的智慧是同一智慧的不同阶段”?

  含义:人是宇宙智慧的创造物,人的智慧是宇宙智慧的高级形态。这就是说,作者把宇宙智慧分为低级形态与高级形态。宇宙智慧就分化成两个概念。一个是包括低级形态与高级形态的大概念,一个是单指低级形态的小概念。“人的智慧与宇宙的智慧是同一智慧的不同阶段”,其中“同一智慧”指“宇宙智慧”,“宇宙的智慧”指低级形态的宇宙智慧,宇宙智慧的高级形态和宇宙智慧的低级形态当然是宇宙智慧的不同阶段。

  6、为什么说“我的智慧即是宇宙的智慧,我对宇宙的认识即是宇宙对自己的认识,我思维即是宇宙在思维,我痛苦即是宇宙在痛苦,我欢笑即是宇宙在欢笑”?这一句话能否理解为“我就是天,我就是地,我就是自然,我就是宇宙”?这是否是一种天真、狂妄的心态,是极端的唯心主义?

  含义:照作者的说法,人之于宇宙,有如头脑之于全身,那么“人的智慧就是自然的智慧”就容易理解了。基于这一认识,那就意味着人与宇宙休戚与共,人与宇宙同呼吸、共命运、同欢笑、同痛苦。

  五、小结

  这是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主要谈论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作者对观点的阐释是层层深入的,首先否定了人类“征服自然”的口号,认为这实在是自不量力的妄想,因为与大自然相比,人类的智慧实在算不了什么,人类的许多认识很幼稚,而大自然的智慧却是无与伦比的。接下来作者进一步强调人类的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的,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人类与大自然其他事物其实是兄弟关系。因此,我们应该敬畏自然。虽然作者的某些说法不无偏激之处,但对自然保持敬畏之心,也许不是一件坏事,至少可以使人们对自然存有几分小心,不敢妄动胡来。科学的发展使得人们解除了对自然的畏惧,也使人类过高估计了自己的力量,解除了对自然的敬畏之心的人类,总是为着自己的私利由着自己的性子胡来,最终损害的还是我们人类自己。

  六、延伸性阅读

  1、请就“敬畏自然”这一主题拟几句宣传标语,向人们发出呼吁:

  ⑴但愿地球上最后一滴水,不是你的眼泪,不是我的眼泪,更希望不是──我们地球母亲落下的最后一滴带着绝望的泪!

  ⑵爱护今天的自然,自然将呵护我们的明天!

  2、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哪些做法已可以让大自然母亲展开欣慰的笑颜?

《敬畏自然》教案11

  【教学意图】

  《敬畏自然》一文是对大自然、人在宇宙中的地位、人和自然关系的重新认识与思考。作者对长期支配人们的一些观念进行了质疑,并提出了“敬畏自然”的命题,强调“敬畏宇宙,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告诫人们人类应与自然和谐发展,应敬畏自然、爱护自然。文章富有浓郁的抒情成分和感情色彩,极富意韵,所以本课应把抽象的道理具像化,整体把握课文时采用默读法、圈点勾画法,具体研读课文时力图通过情景教学法、分析法、比较法、讨论法等方法,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生活来理解文本,巩固知识、培养能力,体会作者深邃的忧患意识,提高认识自然、爱护自然的观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识记、理解本课生字词;品味文章富有意蕴的哲理性语言,提升驾驭语言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学生预习,搜集资料,教师引导;抓住文章的关键句,揣摩理解本文富有哲理性语句的深刻含义,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道理,增进对自然的认识,树立环保意识;

  培养科学理性精神。

  【教学难点】

  辨证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培养探究性阅读能力。

  【课前准备】

  1、学生:

  ⑴预习文章,自学字词,弄清文意。

  ⑵查询、搜集、整理有关自然界与人类关系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2、教师:

  ⑴准备与自然、保护自然相关的图文资料。

  ⑵准备有关爱护自然的名言、故事、资料等。

  【教学实施】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课件展示三组图片:

  1、认识自然:

  课件展示:

  自然风光旖旎的图画,如:青草如茵,树木成林,海滩似玉,白沙如带,绿洲如茵,鸟飞长空,鱼翔浅底……等美丽的海岛风光画卷(播放轻音乐)

  2、认识人类:

  课件展示:

  人类史上取得的骄傲成绩,如:四大发明,人类登月,神州六号发射场景……

  3、认识人类与自然:

  课件展示:

  登山,横渡,航天航空,空气污染,森林毁灭,土地沙化,动物暴减,非典,禽流感……

  4、生看后谈感受,师给以评价:

  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母体,人是大自然创造的奇迹,人类离不开她的庇护,人类在她的怀抱中成长。然而随着人类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发展,人类已渐渐破坏了自然,地球上出现了越来越严重的生态问题。人类曾宣称要征服自然,而人类遭受自然惩罚的现象也屡见不鲜,人与自然究竟是什么关系?为什么在自然母亲面前我们应当有敬畏之心?阅读本文后,也许我们会多一些理性的思考,多一份爱护大自然的责任。

  二、整体感知,合作探究

  1、检查预习:

  读一读,写一写

  要求:

  自选难读难写的字同座位相互交流识记。

  如:

  蓬蒿

  咫尺

  狼藉

  呐喊

  自不量力

  相形见绌

  精巧绝伦

  美味佳肴

  2、反复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⑴划出文中对你有启发的语句,并思考作者提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哪个语段或句子点明了此观点?

  明确: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以散文的笔触,深入浅出地为人们展现了大自然的复杂性,以及人类在大自然面前的“先天不足”。流露出对人类现状的深深担忧,号召人类敬畏自然、顺应自然、理解自然。点明观点的部分是最后一段。

  ⑵大哲学家康德曾经说过:“有两种东西,我们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所唤起的那种越来越大的惊奇和敬畏就会充溢我们的心灵,这就是繁星密布的苍穹和我心中的道德律。”当你凝视着灿烂的星空,当你与花相视、沉浸在“人花相视久,无语醉初春”的境界,当你为少女那无以言状的美而怦然心动,当你为生命的神秘而惊异,为人类的智慧而惊奇的时候,难道大自然那无与伦比的智慧没有引起你心灵的震撼和敬畏的情感吗?作者眼中的大自然是什么样子的?

  明确:作者眼中的大自然是“复杂的,又是简单的”。

  ⑶为什么要“敬畏自然”?能谈谈你的看法吗?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

  作者之所以提出要“敬畏自然”,是因为人类与自然都是孕育生命的组成部分,存在形式不同,但都是平等的`生命,但人类却常常与自然对立,有时违背自然规律,破坏自然,导致自然界的惩罚。其实,自然就是人类的生存环境,人类也是自然的一个要素。只有认识、爱护自然,人与自然才能和谐发展。所以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智慧,敬畏生命,敬畏我们自己。敬畏自然,即爱护自然,爱护人类生存的环境,就是爱护我们自己。

  三.语言品味,互动探究

  1、本文语言充满哲理之美和思辨之美,找出你最欣赏的语句,读一读,体会其中包含的深意,以加深对课文主旨的理解。

  ⑴人类为自己取得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井呢?

  理解:用比喻的方法形象地说明人类开采煤碳、石油,天然气以及其他各种矿物,留下了无数矿坑,也就破坏了地貌和地层结构,很可能酿成后果,危及人类自身。形象地写出人类面临的危机。

  ⑵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兄弟。

  理解:比喻宇宙的一切,包括人类,都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它们与我们是平等的生命。“弟兄”体现了宇宙间的一切生命是紧密联系的,不可分割的。

  ⑶宇宙到处隐藏着生命,到处都有生命的萌芽,到处都有沉默的声音。

  ⑷在物质中,有无数的生命在沉睡着,一旦出场的时间到了,它们就会从睡梦中醒来。

  理解:此二句说明宇宙是一个硕大无比的、永恒的生命,宇宙的一切都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都是生命的一种形式。

  ⑸宇宙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无比的美。

  理解:把宇宙拟人化,把人类的出现说成是宇宙有目的的创造。

  ⑹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

  理解:用了反问句,更有力地强调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是毫无理由,毫无资格的。

  ……

  2、学生齐读这些句子,再次品味语言的形象性。

  四、质疑思辨,拓展研究

  1、充满思辨的智慧是世间最美的花朵。作者的文章就处处洋溢着思辨的火花,那么你敢对本文作者的观点进行质疑吗?

  教师相机启发或引导:

  ⑴如果说至今人类的成就(一万年后)还是可笑,那么本文是不是也是可笑的?

  ⑵作者有没有否定现今人类科学的成就?

  ⑶我们对自然正确的看法应当怎样?

  ⑷作者认为自然创造人类的目的是什么?自然界有目的吗?

  ⑸人类也有好有坏,大自然是否也一样?那么本文是否也有好坏?

  ……

  2、读着作者精辟的论述,理性的分析,你打算如何将“敬畏自然,爱护自然”变成具体行动?请就“敬畏自然”这一主题拟几句宣传标语,向人们发出呼吁。

  参考:

  ⑴我们的地球不是从父母那里继承的,是从子孙那里借来的。

  ⑵地球是万物之母,无论什么降临在地球身上,也将同样降临于地球的孩子的身上,我们应该知道地球不属于人类,而是人类属于地球。

  ⑶自然界的法则不是竞争,不是适者生存,而是合作、节俭和艺术性,作为人类,我们伟大之处与其说是我们能够改变世界,还不如说我们仅能够改变自我。

  ⑷但愿地球上最后一滴水,不是你的眼泪,不是我的眼泪,更希望不是地球母亲落下的最后一滴带着绝望的泪!

  ⑸爱护今天的自然,自然将呵护我们的明天。

  五、小结

  这是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主要谈论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作者对观点的阐释是层层深入的,首先否定了人类“征服自然”的口号,认为这实在是自不量力的妄想,因为与大自然相比,人类的智慧实在算不了什么,人类的许多认识很幼稚,而大自然的智慧却是无与伦比的。接下来作者进一步强调人类的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的,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人类与大自然其他事物其实是兄弟关系。因此,我们应该敬畏自然。全文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展开,由引论到本论,层层推进,水到渠成。本文的语言也极有特色,富有文学色彩,有浓郁的抒情成分和感情色彩,洒脱峻丽,读来爽心悦目。

  六、延伸扩展作业

  课外查找并阅读有关人与自然关系的短文,在札记本上写下你的阅后札记。

  【板书设计】

  引论

  开头:否定“征服自然”的口号

  本论

  中间:比较人类与自然的智慧

  阐述两者间智慧的关系

  论述宇宙是有生命的

  结论

  结尾:敬畏自然,爱护自然

  层层递进

  水到渠成

  (排比、比喻、拟人、反问)

  议论性散文:既有议论文的形式,也有文学的色彩

《敬畏自然》教案12

  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两组图片,表现两种智慧。提问;

  1. 哪些是自然智慧,哪些是人类智慧?

  2. 人类智慧和自然智慧哪个更伟大?

  学生思考,保留观点,看文中作者如何解答?(板书:敬畏自然)

  出示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知识与技能:识记、理解本课生字词;品味富有意蕴的哲理性语言,提升驾驭语言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学生预习,搜集资料,教师引导;抓住的关键句,揣摩理解本文富有哲理性语句的深刻含义,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情感与价值观:了解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道理,增进对自然的'认识,树立环保意识;培养科学理性精神。

  教 学 重 点:1.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观点。 2.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教 学 难 点:辩证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培养探究性阅读能力

  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10分钟

  一、 整体阅读,感悟智慧:

  1.默读课文:分别找出文中表现两种智慧的语句。(多媒体分别展示文中表现两种智慧句子)

  2.问题: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情感倾向是什么?

  二、小组合作讨论,质疑:

  人类智慧和自然智慧哪个更伟大?并阐述理由。(学生课前预习,搜集资料,课堂每组发言人展示)

  学生展示与教师点评

  (注重突出重点)

  15分钟

  三、品味语言:

  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有感情的朗读,说说喜爱的理由。

  四、写作练习:

  运用1——5种文中出现的修辞手法表达自己对自然的感受。(组内交流,选出最优秀的展示)

  五、思考:难道我们就应该顺应自然吗?学生整合观点:(热爱自然 敬畏自然 合理改造 和谐相处)(板书:和谐相处)

  学生教师总结

  5分钟

  回顾整合本节课的收获:

  1. 学习利用多种修辞手法表达情感倾向的方法。

  2. 感悟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谐相处的思想。

  当堂测评

  5分钟

  写作练习:运用1——5种文中出现的修辞手法表达自己对自然的感受。

  教学反思

《敬畏自然》教案13

  教学目标:

  1、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观点。

  2、了解文章拟人、反问等修辞的手法,品味文章中的富有哲理的语句。

  3、了解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道理,增进学生对自然的认识,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1、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观点。

  2、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

  1、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观点。

  2、理解文中富有哲理性的语言。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人:

  大自然是人类之母,人类一直享受着大自然的恩泽。高天流云,大漠孤烟,青山绿水,春华秋实。然而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发展,人类已渐渐远离了自然,地球上出现了越来越严重的生态问题。人类曾宣称要征服自然,而人类遭受自然惩罚的现象也屡见不鲜,人与自然究竟是什么关系?为什么在自然母亲面前我们应当有敬畏之心?为什么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上完本课后,我们也许会多一些理性的思考,多一份爱护大自然的责任。

  二、整体感知:

  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课文泛读,然后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找出文中表达作者观点的关键语句。思考一下,作者为什么提出要“敬畏自然”,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学生交流感受和见解,同学间互相补充。

  三、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一、二段。

  学生阅读第一、二段,概括大意。

  明确:

  第一段段意:提出“征服自然”说法错误,认为自然的智慧是大海,人类的智慧就是大海的一滴。

  第二段段意:大自然窃笑人。(理由:1、打开的空间只不过咫尺之间。2、今人也会变成古人。3、科学史也是犯错误的历史。)

  (二)学习第三至第五段。

  1、学生阅读第三至五段,概括大意。

  明确:

  第三段:人类发明的工具可能是人类的陷阱。

  第四段:宇宙一定存在比人更高级的生物。

  第五段:大自然的智慧也远胜于人。

  2。学生发表自己看法,对本文作者的观点进行质疑。

  小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如:

  (1)说说人类变化的历史。

  (旧石器、新石器……)

  (2)人类从被动状态变为主动了吗?(人类先是不能或难以生存,在其他动物的威胁下偷生。后来工具逐渐进步,能够征服其他动物,是已经变为主动。)

  (3)人类成为大自然的主人了吗?

  (人类不能完全使大自然听命,所以尚未成为大自然的主人。)

  (4)如果说至今人类的作品(一万年后)还是可笑,那么本文是不是也是可笑的?

  (或者本文不可笑,那么人类的作品有的一万年后不可笑。)

  (5)作者有没有否定现今人类科学的成就?

  (对人类的理智有一点否定。)

  (6)我们的正确看法应当是怎样?(要尊重人类的科学研究,人类的命运变好。例如人的寿命从二三十岁进为七十几,不管是一万年后,人类寿命的延长,对人类来说不会是“可笑的”。)

  四、小结:

  学习本文要认识“征服自然”不合理的一面,作者就是以科学理性精神比较人与自然,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得出敬畏自然

  教案《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敬畏自然》教案一》,来自网!http://

  的结果――人类的长远发展。

  五、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一。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听写词语。

  蓬蒿咫尺狼藉呐喊自不量力相形见绌精巧绝伦美味佳肴

  二、继续学习课文:

  学生阅读课文第六至十段,概括段意。

  质疑,讨论问题。(学生交流看法。)

  ①人类是不是自然的智慧的产物?

  ②作者认为自然创造人类的目的是什么?

  ③自然界有目的吗?

  ④人类也有好有坏,大自然也是一样?

  ⑤本文是否也有好坏?

  ⑥人类的科学是人类需要的产物,本文是否也是某种需要的产物。

  三、学习文中反问句的运用,体会其作用:

  反问是一种用疑问句式来表达确定意思的修辞方法,用否定句来反问,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用肯定句来反问,表达的是否定的意思。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加重语言的力量,激发读者的感情,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例如,“谁说宇宙是没有生命的?”这比用一般判断句“宇宙是有生命的”语气更强烈,意思更肯定。试从课文中找出几个反问句,并把它们变换成一般陈述句,然后比较一下,这两种句式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如:①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

  ②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③谁说大自然是没有生命的?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不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吗?如果宇宙没有生命,怎么会从中开出灿烂的生命之花?

  ④难道你没有听到石头里也有生命的.呐喊吗?

  ⑤你难道没有用心灵听到从那遥远的星系里传来的友好问候吗?

  四、探究活动:

  长期以来,人类宣称自己是“万物之灵”,这篇课文的作者却提出人类“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其他生物都是与人类平等的生命。对这个问题,你有什么看法,根据是什么?

  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组成小组,搜集资料,并出一期“人与宇宙之谜”的专刊。

  五、小结:

  这是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主要谈论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作者对观点的阐释是层层深入的,首先否定了人类“征服自然”的口号,认为这实在是自不量力的妄想,因为与大自然相比,人类的智慧实在算不了什么,人类的许多认识很幼稚,而大自然的智慧却是无与伦比的。接下来作者进一步强调人类的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的,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人类与大自然其他事物其实是兄弟关系。因此,我们应该敬畏自然。虽然作者的某些说法不无偏激之处,但对自然保持敬畏之心,也许不是一件坏事,至少可以使人们对自然存有几分小心,不敢妄动胡来。科学的发展使得人们解除了对自然的畏惧,也使人类过高估计了自己的力量,解除了对自然的敬畏之心的人类,总是为着自己的私利由着自己的性子胡来,最终损害的还是我们人类自己。

  六、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四。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敬畏自然》教案1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学会爱护自然、保护自然。

  2、品味文章富有意蕴的哲理性语言,提升驾驭语言的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爱护自然,学会保护自然

  教学难点

  辩证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科学理性精神;

  教学方法

  朗读,讨论,讲析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语:

  (一)初读感知

  默读课文。注意生字、生词,自己查工具书解决。

  1、字词过关检测,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鲲(kūn)鹏鹪鹩(jiāoliáo)蓬蒿(hāo)咫尺(zhǐ)

  狼藉(jí)相形见绌(chù)美味佳肴(yáo)

  2、解释下列词语。

  蓬蒿:(方)茼蒿。飞蓬和蒿子,借指草野。精巧:精细巧妙。

  咫尺:(书)比喻距离很近。 狼藉:乱七八糟,杂乱不堪。

  呐喊:大声喊叫助威。 佳肴:精美的菜肴。

  自不量力:不衡量自己的能力。形容对自己估计太高。

  相形见绌:互相比较之下,就显出一方的不足之处。

  2、请几个学生谈初读文章的感受。哪几节,或哪一句不懂?可以让学生记下自己的有关问题,在下一环节中注意学习。

  (二)品读课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1、品读第一节

  人们常常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宣称要征服自然。这实在是太狂妄自大了,因为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永远只是一个天真幼稚的孩童,而他却要作自然的主人!他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正像一株小草只是她的普通一部分一样,有什么资格与自然对立!

  问:第一节总起全文,谈到了全文的两个问题,请学生概括。

  参考答案:

  这一段总起全文,写了两层意思:人和自然相比人是个孩童;人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

  问:从第二节开始,到哪一节是谈的第一个问题?

  参考答案:到第七节。

  2、请学生范读读2——7节,读完后思考:

  (1)提示思考:如何认识人类的智慧?如何认识人类智慧的结果:重大科技成就?

  引导学生反复阅读,反复思考。

  第二节,作者总的比较人类智慧是滴水,大自然的智慧如同大海。

  第三、四节,关于人类重大科技成就问题。

  第五、六节,作者推测人类不是有智慧的生物,也不是智慧生物。

  第七节,作者具体比较人类的智慧和大自然的智慧。

  (2)重点品读第七节

  “大自然用‘死’的物质创造出了这样丰富多采的生命,而人类却不能制造出一个哪怕是最简单的生物。”

  “就目前所知,人本身就是自然智慧的体现,是她最杰出的作品之一。”

  “用尽人类的全部智慧,恐怕也难以造出这样的一个人来,让那一万亿个细胞协调工作,是人类的.智慧所不能胜任的。”

  (3)人能否征服自然?人作得了自然的主人吗?

  讨论明确:人类永远都不可能征服自然,更做不了自然的主人。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听写词语。

  蓬蒿咫尺狼藉呐喊自不量力

  相形见绌精巧绝伦美味佳肴

  (二)继续品读课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1、请学生齐读第8——13节。读完后思考:

  如何理解“人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

  2、重点品读第八、九节

  (1)“为了”为什么加引号?

  (2)“人是自然发展的高级阶段,人的智慧是宇宙智慧的高级形态,其高级之处仅在于他会思维、能够进行理解以及有自我意识。”

  (3)“人的智慧与宇宙的智慧是同一智慧的不同阶段。宇宙或者说自然借我的眼睛来观看她自己,借我的嘴来表达她自己,说出她亿万年来想说而没有说出的话。”

  3、重点品读第十三节。

  “首先应该敬畏它们,就像敬畏我们自己一样。”

  “敬畏它们,就是敬畏宇宙,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三)总结全文

  1、“敬畏自然”的是什么?

  明确:“敬畏”有两层含义,一层为“敬重”,敬重自然就是充分认识自然的伟大,认识自然界的一切都有存在的意义。二层是“畏惧”,但不是简单的害怕,而是说破坏大自然、违背自然规律,必然受到自然的惩罚,大自然的惩罚是无情的,是令人畏惧的。

  2、为什么要“敬畏自然”?我们应该如何敬畏自然?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

  作者之所以提出要“敬畏自然”,是因为人类与自然都是孕育生命的组成部分,存在形式不同,但都是平等的生命。人类却常常与自然对立,有时违背自然规律,破坏自然,导致自然界的惩罚。其实,自然就是人类的生存环境,人类也是自然的一个要素。只有认识、爱护自然,人与自然才能和谐发展。所以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智慧,敬畏生命,敬畏我们自己。敬畏自然,即爱护自然,爱护人类生存的环境,就是爱护我们自己。

  (四)质疑思辨:

  教师激趣:充满思辨的智慧是世间最美的花朵。本文就处处洋溢着智慧的火花,那么你对本文的观点有质疑吗?

  学生质疑,畅所欲言。

  如:⑴畏惧自然是否意味着不求进步、无所作为?

  ⑵作者有没有否定现今人类科学的成就?

  ⑶人类不可以改造自然?

  (五)拓展研究:

  激趣:读着本文精辟的论述、理性的分析,你将如何把“敬畏自然、爱护自然”变成最实际的行动?

  请就“敬畏自然”这一主题拟几条标语,向人们发出呼吁。(可每一小组拟一条展示交流)

  参考:

  1、地球不是我们从父母那里继承的,是从子孙那里借来的。

  2、地球不属于人类,而是人类属于地球。

  3、自然界的法则就是合作;我们不应只求改变世界,而应力争改变自我。

  4、但愿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不是我们的眼泪。

  5、我们爱护今天的自然,自然将呵护我们的明天!

  齐读最后一段,感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敬畏自然》教案15

  教学目的

  1.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观点。

  2.通过诵读,学习作者语言。

  3.研究本文中反问句,理解其语气强烈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观点。

  2.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教学时数: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鲲(kun1)鹏 斥安鸟(yan4) 蓬蒿(hao1) 咫尺(zhi3)

  狼藉(ji2) 相形见绌(chu4) 美味佳肴(yao2。)

  2.解释下列词语。

  蓬蒿:(方)茼蒿。飞蓬和蒿子,借指草野。

  咫尺:(书)比喻距离很近。

  狼藉:乱七八糟,杂乱不堪。

  呐喊:大声喊叫助威。

  自不量力:不衡量自己的能力。形容对自己估计太高。

  相形见绌:互相比较之下,就显出一方的不足之处。

  精巧:精细巧妙。

  佳肴:精美的菜肴。

  二、导人

  当你为宇宙的神秘而惊异,为人类的智慧而自豪时,你是否想到,正是大自然那无与伦比的智慧创造了这一切,你的心灵是否因此而受到深深的震撼呢?

  三、阅读课文。

  整体感知

  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找出文中表达作者观点的关键语句。思考一下,作者为什么提出要“敬畏自然”,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学生交流感受和见解,同学问互相补充。

  四、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一、二段。

  学生阅读第一、二段,概括大意。

  明确:

  第一段段意:提出“征服自然”说法错误,认为自然的智慧是大海,人类的智慧就是大海的一滴。

  第二段段意:大自然窃笑人。(理由:1.打开的空间只不过咫尺之间。2.今人也会变成古人。3.科学史也是犯错误的历史。)

  (二)学习第三至第五段。

  1.学生阅读第三至五段,概括大意。

  明确:

  第三段:人类发明的工具可能是人类的陷阱。

  第四段:宇宙一定存在比人更高级的生物。

  第五段:大自然的智慧也远胜于人。

  2·学生发表自己看法,对本文作者的观点进行质疑。

  小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如:

  (1)说说人类变化的历史。

  (旧石器、新石器……)

  (2)人类从被动状态变为主动了吗?…。(.人类先是不能或难以生存,在其他动物的威胁下偷生。后来工具逐渐进步,能够征服其他动物,是已经变为主动。) 。 一

  (3)人类成为大自然的主人了吗?

  (人类不能完全使大自然听命,所以尚未成为大自然的主人。)

  (4)如果说至今人类的作品(一万年后)还是可笑,那么本文是不是也是可笑的?

  (或者本文不可笑,那么人类的作品有的一万年后不可笑。)

  (5)作者有没有否定现今人类科学的成就?

  (对人类的理智有一点否定。)

  (6)我们的正确看法应当是怎样?….(要尊重人类的科学研究,人类的命运变好。例如人的寿命从二三十岁进为七十几,不管是一万年后,人类寿命的延长,对人类来说不会是“可笑的”。)

  五、小结

  学习本文要认识“征服自然”不合理的一面,作者就是以科学理性精神比较人与自然,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得出敬畏自然的结豁,i莉人类长远发展。

  六、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一。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听写词语。

  蓬蒿 咫尺 狼藉 呐喊 自不量力

  相形见绌 精巧绝伦 美味佳肴

  二、继续学习课文

  学生阅读课文第六至十段,概括段意。

  质疑,讨论问题。(学生交流看法。)

  ①人类是不是自然的智慧的`产物?

  ②作者认为自然创造人类的目的是什么?

  ③自然界有目的吗?

  ④人类也有好有坏,大自然也是一样?

  ⑤本文是否也有好坏?

  ⑥人类的科学是人类需要的产物,本文是否也是某种需要的产物。

  三、学习文中多次运用反问句,体会其作用

  反问是一种用疑问句式来表达确定意思的修辞方法,用否定句来反问,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用肯定句来反问,表达的是否定的意思。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加重语言的力量,激发读者的感情,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例如,“谁说宇宙是没有生命的?’’这比用一般判断句“宇宙是有生命的”语气更强烈,意思更肯定。试从课文中找出几个反问句,并把它们变换成一般陈述句,然后比较一下,这两种句式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如:①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

  ②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③谁说大自然是没有生命的?……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不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吗?如果宇宙没有生命,怎么会从中开出灿烂的生命之花?

  ④难道你没有听到石头里也有生命的呐喊吗?

  ⑤你难道没有用心灵听到从那遥远的星系里传来的友好问候吗?

  四、探究活动

  长期以来,人类宣称自己是“万物之灵”,这篇课文的作者却提出人类“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其他生物都是与人类平等的生命。对这个问题,你有什么看法,根据是什么?

  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组成小组,搜集资料,并出一期“人与宇宙之谜”的专刊。

  五、小结

  这是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主要谈论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作者对观点的阐释是层层深入的,首先否定了人类“征服自然”的口号,认为这实在是自不量力的妄想,因为与大自然相比,人类的智慧实在算不了什么,人类的许多认识很幼稚,而大自然的智慧却是无与伦比的。

  接下来作者进一步强调人类的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的,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人类与大自然其他事物其实是兄弟关系。因此,我们应该敬畏自然。虽然作者的某些说法不无偏激之处,但对自然保持敬畏之心,也许不是一件坏事,至少可以使人们对自然存有几分小心,不敢妄动胡来。科学的发展使得人们解除了对自然的畏俱,也使人类过高估计了自己的力量,解除了对自然的敬畏之心的人类,总是为着自己的私利由着自己的性子胡来,最终损害的还是我们人类自己。

  这篇课文教师可以从两个方面引导学生学习。一是思考作者的观点,并参照自己对待自然的态度作一番检讨。作者立意高远,眼界开阔。能从长远的眼光和大宇宙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但是也有一些说法还可以商榷,可以引导学生思辨、质疑。二是作者的语言。课文中的许多句子有着丰富的哲理性和思辨色彩,应该认真揣摩。另外,作者通过拟人、比喻、反问等修辞手法把抽象的道理说得通俗易懂,也值得认真学习。,

  六、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四。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敬畏自然》教案】相关文章:

敬畏自然教案03-17

《敬畏自然》教案02-27

敬畏自然的教案02-27

《敬畏自然》说课稿03-15

《敬畏自然》说课稿11-02

《敬畏自然》说课稿7篇11-24

《敬畏自然》说课稿8篇12-04

《敬畏生命》教案02-26

敬畏生命教案03-05